初中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

时间:2022-06-12 12:37: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初中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篇1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 (2)放出热量 (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2CuO现象:铜丝变黑.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2H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 (2)放出热量 (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点燃SO2

现象:

(A)在纯的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

(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 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高温2CO(是吸热的反应)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2CO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CO2 + H2O = H2CO3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酸性氧化物+水酸

如: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1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此反应放出热量)

注意:碱性氧化物+水碱

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2NaOH

氧化钾溶于水:K2O + H2O=2KOH

氧化钡溶于水:BaO + H2O = Ba(OH)2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2NaCl

15.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

CuSO4 + 5H2O = CuSO4•5H2O

二、分解反应

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H2∶〖KG-*2/3〗O2=2∶〖KG-*2/3〗1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7.加热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2CuO + H2O + CO2

现象: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8.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2KClO3 MnO22KCl + 3O2

19.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0.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2H2O+ O2

现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1.加热氧化汞:2HgO 2Hg + O2

22.锻烧石灰石:

CaCO3 高温 CaO+CO2(二氧化碳工业制法)

23.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H2CO3 = H2O + CO2

现象: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24.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

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

三、置换反应

(1)金属单质 +酸 ―― 盐+氢气(置换反应)

25.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26.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

27.铝和稀硫酸反应:

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28.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29.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30.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2AlCl3 + 3H2

25-30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31.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32.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

31-32的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3.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Cu+FeSO4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指的是此反应)

34.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CuSO4+Zn=ZnSO4+Cu

现象:锌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35.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Cu=Cu(NO3)2+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36.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4Fe + 3CO2

37.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高温2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8.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Cu + H2O

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

39.镁和氧化铜反应:Mg+CuOCu+MgO

40.氢气与氧化铁反应:Fe2O3+3H2高温2Fe+3H2O

41.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H2 + CO

四、复分解反应

1.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CuO+H2SO4=CuSO4+H2O

ZnO+2HNO3=Zn(NO3)2+H2O

2.碱+酸盐+H2O

Cu(OH)2+2HCl=CuCl2+2H2O

Cu(OH)2+H2SO4=CuSO4+2H2O

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NaOH+HNO3=NaNO3+H2O

Mg(OH)2+2HNO3=Mg(NO3)2+2H2O

Ba(OH)2+H2SO4=BaSO4+2H2O

3.酸+盐新盐+新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HCl+AgNO3=AgCl+HNO3

H2SO4+BaCl2=BaSO4+2HCl

Ba(NO3)2+H2SO4=BaSO4+2HNO3

NaHCO3+HCl=NaCl+H2O+CO2

4. 盐1+盐2新盐1+新盐2

KCl+AgNO3=AgCl+K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SO4+BaCl2=BaSO4+2NaCl

BaCl2+2AgNO3=2AgCl+Ba(NO3)2

5.盐+碱新盐+新碱

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NaOH+NH4Cl=NaCl+NH3+H2O

五、其它反应

1.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CO2 +Ca(OH)2 =CaCO3+ H20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用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CO2,也可以用CO2检验石灰水)

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

SO2 +Ca(OH)2 =CaSO3+ H2O

3.氢氧化钙和三氧化硫反应:

SO3 +Ca(OH)2 =CaSO4+ H2O

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5.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除去二氧化硫):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6.氢氧化钠和三氧化硫反应(除去三氧化硫):

2NaOH + SO3 = Na2SO4 + H2O

注意:1-6都是: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CO2 + 2H2O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2CO2 + 3H2O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2Fe + 3CO2

现象:红色粉未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冶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

1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亚铁:FeO+CO高温 Fe+CO2

篇2

新课标要求中学生能够掌握课本上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在化学学习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牢记化学方程式可以为学生学习化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传统的死记硬背法已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巧妙方法,简化化学方程式的记忆,让学生能够轻松记忆化学方程式。下面笔者将从关联记忆、规律记忆、现象记忆三方面入手,谈谈指导学生记忆方程式的体会。

一、关联记忆,由此及彼

在化学学习中需要记忆的化学方程式非常繁多,这给学生的记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是这些看似繁多的方程式间也存在着某种关联,在记忆时只要循着这种关联便可快速记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化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关联法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使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能够由此及彼联想记忆。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时,我先让学生了解了常见的酸和碱,然后学生开始理解记忆化学方程式。我对学生说:“大家阅读教材,试着写出盐酸、硫酸与金属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纷纷开始阅读教材,然后写出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

2HCl+Zn=ZnCl2+H2

H2SO4+Zn=ZnSO4+H2

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这组化学方程式总结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律,学生观察后回答:“活泼金属+强酸=相应的盐+氢气,其中活泼金属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在联系了两组方程式后,学生掌握了金属与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在记忆化学方程式时采用关联法,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化学方程式,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率,为学生节约了更多的时间。同时关联法记忆,也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为以后化学方程式的轻松记忆奠定了基础。

二、规律记忆,举一反三

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化学方程式非常繁多,因此要记忆如此多的化学方程式容易使刚接触化学的中学生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总结反应规律进行记忆,使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能够依据规律理解这一类化学方程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酸和碱的反应”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了盐酸与氢氧化钠以及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

HCl+NaOH=NaCl+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然后我让学生根据这两组化学方程式合作讨论并总结出酸和碱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律,学生纷纷开始了讨论。讨论过后学生回答说:“根据这两种化学方程式我们得出酸与碱反应会生成相应的盐和水,并且这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为酸+碱=盐+水。”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这种规律举一反三将盐酸与氢氧化镁以及硫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在纸上。学生纷纷开始动笔,书写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H)2+2HCl=MgCl2+2H2O

H2SO4+Cu(OH)2=CuSO4+2H2O

让学生总结规律并根据规律举一反三书写其他化学方程式后,学生都掌握了酸碱反应的规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根据规律法记忆化学方程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而且使学生理解了这一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律,极大地方便了学生以后的应用和记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

三、现象记忆,联系实验

化学方程式是由数字、元素和各种符号拼接而成的,因此它的记忆就显得十分生硬乏味,这就给学生的记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而实验的加入有效地打破了这一僵局,使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变得灵活生动、简单方便。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要利用实验引导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提高学生的记忆速度和记忆牢固程度。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大家清楚一些我们周围常见的气体,我带领学生做了二氧化碳的制备实验,我先给学生展示了我们实验的装备,然后对学生说:“大家根据老师刚才的演示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我们开始实验。”学生组装并检查仪器后,开始观察实验现象。实验后我问学生:“大家都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当盐酸滴在大理石上时,大理石表面一直有气泡生成,最后大理石全部溶解,说明大理石反应生成了其他物质,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收集到一瓶可以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说明实验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之后,我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写出盐酸和大理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思考后写出了反应方程式,即:

2HCl+CaCO3=CaCl2+H2O+CO2

通过在实际过程中利用实验现象记忆方程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又巩固了学生对物质性质的掌握。同时,结合实验记忆的方法也使得方程式记忆变得轻快有趣。

总而言之,通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关联法、规律法记忆方程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速度,而且能使学生掌握方程式书写的规律,理清各方程式间的联系。同时利用实验现象记忆,使学生掌握了一些物质的性质,给以后的解题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篇3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B-0064-01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快速、正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化学的问题。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从下面几方面入手,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要求学生熟悉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

熟悉基本的化学知识和书写化学方程式,二者是互相促进的。因此,熟悉基本的化学知识是帮助学生会写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抓手。

1 熟悉O2、CO2、H2三大气体的制取方法、原理。

2 熟悉学过的单质、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因为这些物质的化学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而化学反应必然涉及化学方程式。反过来,会写出这些化学方程式,也就熟悉了有关物质的化学性质。在初中化学学习的单质有O2、C、Fe,化合物有H2O、CO、CO2,常见的酸HCI、H2SO4,常见的碱NaOH、Ca(OH)2,常见的盐Na2CO3、NaHCO3、CaCO3。

二、指导学生根据反应的特点写化学方程式

初中阶段学习的各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是非常有规律的。

分解反应的概念,可归结为“一变多”,以公式A=B+C表示。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的分解反应只有5个,其中有关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的有3个,电解水和高温煅烧石灰石的各有1个。加上课本上的相关实验及说明有关问题用到的4个化学方程式。初中学到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也只有9个,记忆并不难。

化合反应的概念可以归结为“多变一”,以公式A+B=C表示。初中阶段学习的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大多数都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有关。

置换反应的概念可以公式AB+C=A+CB表示。公式中的字母位置,要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来写,不能随便乱写。初中阶段学习的置换反应只有四种情况: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碳还原金属氧化物,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可以公式AB+CD=BC+AD表示。公式中字母的位置也必须注意,不能随便乱写。初中阶段学习的复分解反应都与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有关。酸、碱、盐之间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要注意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反应能否发生,只有反应能发生,写出来的化学方程式才可能是正确的。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还有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有机物燃烧等两种化学反应不属于以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掌握了这两种化学反应类型的特点,记忆起来也并不难。

书写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反应时它夺取了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使金属还原出来,同时生成碳的最稳定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也就是说,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都有固定的格式: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金属氧化物,生成物为金属和二氧化碳。只要懂得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和反应条件,那么该类化学方程式就能顺利地写出来,我们要做的主要是配平。

书写有机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也有规律可循。初中阶段学习的有机物都是碳氢化合物,它们燃烧的产物都是相同的,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只要知道有机物的化学式,就可以写出有机物燃烧化学方程式,关键也是配平化学方程式。

三、训练学生从综合问题中找出相关信息

在考试中,出题者根据科技的发展与应用或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来设计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来书写化学方程式。这些化学方程式好像课本中都没有出现过,学生感觉比较难,无从下手。其实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题目中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学生在课本中学习过的或接触过的,只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训练学生认真阅读题目,学会从题目提供的信息中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写出它们的化学式,学生依据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就可顺利写出化学方程式。

[例题]由葡萄糖制取乙醇是发展绿色新能源的重要方法。写出葡萄糖在酒化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这里,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道反应物是葡萄糖,生成物是乙醇和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酒化酶作催化剂。只要能写出葡萄糖、乙醇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配平,就可完成该题的回答:

C6H12O6=2C2H5OH+2CO2。

四、提醒学生一些注意事项

在教学中要向学生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切不可粗心大意,否则会容易出错。要注意的问题有:(1)化学式要写对。这是至关重要的。每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写错了,就不能表示该种物质,化学方程式也就写不正确了。(2)方程要配平。方程不配平,则不能算作化学方程式,因为它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3)注明反应条件。很多化学反应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果写这些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不注明条件,就不能算写出了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因为一般条件下反应不能发生。(4)根据要求标明生成物的状态。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354-02

化学语言是解释自然界化学现象,揭示化学变化的本质,概括化学变化规律的,其它语言所不能替代的特有的语言,掌握了化学语言也就掌握了学习化学的金钥匙。那么初中生该掌握的化学语言有几何?教材《初中化学(人教版)》中的化学语言,总共有五类246种(个),具体是:元素符号(33种)与离子符号(5种),原子结构示意图(22种)离子结构示意图(5种),化学式(108种),化学方程式(62个),电离方程式(11个)。

与原教材相比,新教材不仅删去了电子式,减少了元素符号,降低了对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要求,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变反应规律的要求也有所降低,而且对章节编排做了改进,分散了难点,选择了合理的知识梯度。

1利用化学语言的特点 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化学领域的语言,它具有其它语言不能代替的独特性和简洁性。充分利用化学语言的特点,结合教材的内容,有计划地分散难点,让学生轻松地学习,特别是复习阶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在总复习阶段可以相互比较、相互渗透、融汇贯通,加上适量的集中练习使学生由生变熟,熟能生巧。要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化学其实并不难,只要掌握了化学语言,其它的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在学懂学会中不断强化兴趣,在复习练习中巩固元素符号,进而熟练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逐渐达到熟练地做题、熟练地分析解决实际能力题的程度。

2结合教材知识结构 化学语言教学三步曲

教师在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分解化学语言在全册书中的地位,按照教材编排的层次和顺序,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将化学语言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特别是复习阶段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效果更佳。

2.1化学语言的识记阶段

从“绪言”到第二章第三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属于化学语言的识记阶段。让学生回忆总结已经学过的元素符号。到元素、元素符号这一节,学生都能够熟练地读、写24种元素符号。对于化学式,从“绪言”课接触物质开始总结,把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一一总结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教给了学生一种学习与总结的方法。在学生第一遍学习的基础上再一次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2.2化学语言的理解阶段

化学语言的精妙之处,简洁之处,无可替代的特点就从这一阶段开始体现。从第二章第三节到第四章第二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阶段。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掌握用元素符号写化学式,用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的初步规律。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语言教学的重点,掌握好化学式与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可使学生形成化学方程式的雏形。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是难点,除了讲清最小公倍数法,可通过实例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对于这些化学语言,要求学生达到熟练默写的程度,因为这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与重点。

2.3化学语言的应用阶段

从第四章第三节到第八章,着重巩固、扩大和应用化学语言。这是解决分析应用案例题目的基础。 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酸碱盐的性质与单质、氧化物的简单关系,对初中生来说是化学语言的高级阶段。要应用必须强调理解、熟练,举一反三。

3多练多用 提高化学语言的书写能力

化学语言和化学教材的各部分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化学语言的特点是学生容易遗忘,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对于初中阶段的化学语言,学生应多练多用多默写,最长间隔不超过三天重温一次。贯穿于整个学习与复习阶段,并让学生养成使用化学语言解答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用化学语言解答的问题,如物质及其性质、用途、制取现象的解释、实验结论等,必须用化学语言来解答,经常练习,达到会读、会写、会用,逐步熟练。这样坚持一个学期,化学语言及其本质就会烂熟于心。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