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2 12:37: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 (2)放出热量 (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2CuO现象:铜丝变黑.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2H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 (2)放出热量 (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点燃SO2
现象:
(A)在纯的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
(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 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高温2CO(是吸热的反应)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2CO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CO2 + H2O = H2CO3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酸性氧化物+水酸
如: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1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此反应放出热量)
注意:碱性氧化物+水碱
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2NaOH
氧化钾溶于水:K2O + H2O=2KOH
氧化钡溶于水:BaO + H2O = Ba(OH)2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2NaCl
15.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
CuSO4 + 5H2O = CuSO4•5H2O
二、分解反应
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H2∶〖KG-*2/3〗O2=2∶〖KG-*2/3〗1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7.加热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2CuO + H2O + CO2
现象: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8.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2KClO3 MnO22KCl + 3O2
19.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0.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MnO22H2O+ O2
现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1.加热氧化汞:2HgO 2Hg + O2
22.锻烧石灰石:
CaCO3 高温 CaO+CO2(二氧化碳工业制法)
23.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H2CO3 = H2O + CO2
现象: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24.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
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
三、置换反应
(1)金属单质 +酸 ―― 盐+氢气(置换反应)
25.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26.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
27.铝和稀硫酸反应:
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28.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29.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30.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2AlCl3 + 3H2
25-30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31.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32.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
31-32的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3.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Cu+FeSO4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指的是此反应)
34.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CuSO4+Zn=ZnSO4+Cu
现象:锌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35.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Cu=Cu(NO3)2+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36.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4Fe + 3CO2
37.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高温2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8.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Cu + H2O
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
39.镁和氧化铜反应:Mg+CuOCu+MgO
40.氢气与氧化铁反应:Fe2O3+3H2高温2Fe+3H2O
41.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H2 + CO
四、复分解反应
1.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CuO+H2SO4=CuSO4+H2O
ZnO+2HNO3=Zn(NO3)2+H2O
2.碱+酸盐+H2O
Cu(OH)2+2HCl=CuCl2+2H2O
Cu(OH)2+H2SO4=CuSO4+2H2O
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NaOH+HNO3=NaNO3+H2O
Mg(OH)2+2HNO3=Mg(NO3)2+2H2O
Ba(OH)2+H2SO4=BaSO4+2H2O
3.酸+盐新盐+新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HCl+AgNO3=AgCl+HNO3
H2SO4+BaCl2=BaSO4+2HCl
Ba(NO3)2+H2SO4=BaSO4+2HNO3
NaHCO3+HCl=NaCl+H2O+CO2
4. 盐1+盐2新盐1+新盐2
KCl+AgNO3=AgCl+KN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SO4+BaCl2=BaSO4+2NaCl
BaCl2+2AgNO3=2AgCl+Ba(NO3)2
5.盐+碱新盐+新碱
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NaOH+NH4Cl=NaCl+NH3+H2O
五、其它反应
1.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CO2 +Ca(OH)2 =CaCO3+ H20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用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CO2,也可以用CO2检验石灰水)
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
SO2 +Ca(OH)2 =CaSO3+ H2O
3.氢氧化钙和三氧化硫反应:
SO3 +Ca(OH)2 =CaSO4+ H2O
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5.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除去二氧化硫):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6.氢氧化钠和三氧化硫反应(除去三氧化硫):
2NaOH + SO3 = Na2SO4 + H2O
注意:1-6都是: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CO2 + 2H2O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2CO2 + 3H2O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2Fe + 3CO2
现象:红色粉未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冶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
1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亚铁:FeO+CO高温 Fe+CO2
新课标要求中学生能够掌握课本上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在化学学习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牢记化学方程式可以为学生学习化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传统的死记硬背法已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巧妙方法,简化化学方程式的记忆,让学生能够轻松记忆化学方程式。下面笔者将从关联记忆、规律记忆、现象记忆三方面入手,谈谈指导学生记忆方程式的体会。
一、关联记忆,由此及彼
在化学学习中需要记忆的化学方程式非常繁多,这给学生的记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是这些看似繁多的方程式间也存在着某种关联,在记忆时只要循着这种关联便可快速记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化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关联法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使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能够由此及彼联想记忆。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时,我先让学生了解了常见的酸和碱,然后学生开始理解记忆化学方程式。我对学生说:“大家阅读教材,试着写出盐酸、硫酸与金属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纷纷开始阅读教材,然后写出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
2HCl+Zn=ZnCl2+H2
H2SO4+Zn=ZnSO4+H2
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这组化学方程式总结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律,学生观察后回答:“活泼金属+强酸=相应的盐+氢气,其中活泼金属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在联系了两组方程式后,学生掌握了金属与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在记忆化学方程式时采用关联法,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化学方程式,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率,为学生节约了更多的时间。同时关联法记忆,也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为以后化学方程式的轻松记忆奠定了基础。
二、规律记忆,举一反三
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化学方程式非常繁多,因此要记忆如此多的化学方程式容易使刚接触化学的中学生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总结反应规律进行记忆,使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能够依据规律理解这一类化学方程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酸和碱的反应”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了盐酸与氢氧化钠以及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
HCl+NaOH=NaCl+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然后我让学生根据这两组化学方程式合作讨论并总结出酸和碱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律,学生纷纷开始了讨论。讨论过后学生回答说:“根据这两种化学方程式我们得出酸与碱反应会生成相应的盐和水,并且这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为酸+碱=盐+水。”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这种规律举一反三将盐酸与氢氧化镁以及硫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在纸上。学生纷纷开始动笔,书写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H)2+2HCl=MgCl2+2H2O
H2SO4+Cu(OH)2=CuSO4+2H2O
让学生总结规律并根据规律举一反三书写其他化学方程式后,学生都掌握了酸碱反应的规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根据规律法记忆化学方程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而且使学生理解了这一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律,极大地方便了学生以后的应用和记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
三、现象记忆,联系实验
化学方程式是由数字、元素和各种符号拼接而成的,因此它的记忆就显得十分生硬乏味,这就给学生的记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而实验的加入有效地打破了这一僵局,使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变得灵活生动、简单方便。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要利用实验引导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提高学生的记忆速度和记忆牢固程度。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大家清楚一些我们周围常见的气体,我带领学生做了二氧化碳的制备实验,我先给学生展示了我们实验的装备,然后对学生说:“大家根据老师刚才的演示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我们开始实验。”学生组装并检查仪器后,开始观察实验现象。实验后我问学生:“大家都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当盐酸滴在大理石上时,大理石表面一直有气泡生成,最后大理石全部溶解,说明大理石反应生成了其他物质,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收集到一瓶可以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说明实验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之后,我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写出盐酸和大理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思考后写出了反应方程式,即:
2HCl+CaCO3=CaCl2+H2O+CO2
通过在实际过程中利用实验现象记忆方程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又巩固了学生对物质性质的掌握。同时,结合实验记忆的方法也使得方程式记忆变得轻快有趣。
总而言之,通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关联法、规律法记忆方程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速度,而且能使学生掌握方程式书写的规律,理清各方程式间的联系。同时利用实验现象记忆,使学生掌握了一些物质的性质,给以后的解题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B-0064-01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快速、正确地写出化学方程式,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化学的问题。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从下面几方面入手,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要求学生熟悉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
熟悉基本的化学知识和书写化学方程式,二者是互相促进的。因此,熟悉基本的化学知识是帮助学生会写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抓手。
1 熟悉O2、CO2、H2三大气体的制取方法、原理。
2 熟悉学过的单质、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因为这些物质的化学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而化学反应必然涉及化学方程式。反过来,会写出这些化学方程式,也就熟悉了有关物质的化学性质。在初中化学学习的单质有O2、C、Fe,化合物有H2O、CO、CO2,常见的酸HCI、H2SO4,常见的碱NaOH、Ca(OH)2,常见的盐Na2CO3、NaHCO3、CaCO3。
二、指导学生根据反应的特点写化学方程式
初中阶段学习的各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是非常有规律的。
分解反应的概念,可归结为“一变多”,以公式A=B+C表示。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的分解反应只有5个,其中有关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的有3个,电解水和高温煅烧石灰石的各有1个。加上课本上的相关实验及说明有关问题用到的4个化学方程式。初中学到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也只有9个,记忆并不难。
化合反应的概念可以归结为“多变一”,以公式A+B=C表示。初中阶段学习的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大多数都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有关。
置换反应的概念可以公式AB+C=A+CB表示。公式中的字母位置,要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来写,不能随便乱写。初中阶段学习的置换反应只有四种情况: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碳还原金属氧化物,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可以公式AB+CD=BC+AD表示。公式中字母的位置也必须注意,不能随便乱写。初中阶段学习的复分解反应都与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有关。酸、碱、盐之间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要注意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判断反应能否发生,只有反应能发生,写出来的化学方程式才可能是正确的。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还有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有机物燃烧等两种化学反应不属于以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掌握了这两种化学反应类型的特点,记忆起来也并不难。
书写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反应时它夺取了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使金属还原出来,同时生成碳的最稳定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也就是说,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都有固定的格式: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金属氧化物,生成物为金属和二氧化碳。只要懂得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和反应条件,那么该类化学方程式就能顺利地写出来,我们要做的主要是配平。
书写有机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也有规律可循。初中阶段学习的有机物都是碳氢化合物,它们燃烧的产物都是相同的,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只要知道有机物的化学式,就可以写出有机物燃烧化学方程式,关键也是配平化学方程式。
三、训练学生从综合问题中找出相关信息
在考试中,出题者根据科技的发展与应用或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来设计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来书写化学方程式。这些化学方程式好像课本中都没有出现过,学生感觉比较难,无从下手。其实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题目中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学生在课本中学习过的或接触过的,只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训练学生认真阅读题目,学会从题目提供的信息中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写出它们的化学式,学生依据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就可顺利写出化学方程式。
[例题]由葡萄糖制取乙醇是发展绿色新能源的重要方法。写出葡萄糖在酒化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这里,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道反应物是葡萄糖,生成物是乙醇和二氧化碳,反应条件是酒化酶作催化剂。只要能写出葡萄糖、乙醇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配平,就可完成该题的回答:
C6H12O6=2C2H5OH+2CO2。
四、提醒学生一些注意事项
在教学中要向学生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切不可粗心大意,否则会容易出错。要注意的问题有:(1)化学式要写对。这是至关重要的。每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写错了,就不能表示该种物质,化学方程式也就写不正确了。(2)方程要配平。方程不配平,则不能算作化学方程式,因为它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3)注明反应条件。很多化学反应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果写这些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不注明条件,就不能算写出了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因为一般条件下反应不能发生。(4)根据要求标明生成物的状态。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354-02
化学语言是解释自然界化学现象,揭示化学变化的本质,概括化学变化规律的,其它语言所不能替代的特有的语言,掌握了化学语言也就掌握了学习化学的金钥匙。那么初中生该掌握的化学语言有几何?教材《初中化学(人教版)》中的化学语言,总共有五类246种(个),具体是:元素符号(33种)与离子符号(5种),原子结构示意图(22种)离子结构示意图(5种),化学式(108种),化学方程式(62个),电离方程式(11个)。
与原教材相比,新教材不仅删去了电子式,减少了元素符号,降低了对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要求,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变反应规律的要求也有所降低,而且对章节编排做了改进,分散了难点,选择了合理的知识梯度。
1利用化学语言的特点 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化学领域的语言,它具有其它语言不能代替的独特性和简洁性。充分利用化学语言的特点,结合教材的内容,有计划地分散难点,让学生轻松地学习,特别是复习阶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在总复习阶段可以相互比较、相互渗透、融汇贯通,加上适量的集中练习使学生由生变熟,熟能生巧。要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化学其实并不难,只要掌握了化学语言,其它的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在学懂学会中不断强化兴趣,在复习练习中巩固元素符号,进而熟练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逐渐达到熟练地做题、熟练地分析解决实际能力题的程度。
2结合教材知识结构 化学语言教学三步曲
教师在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分解化学语言在全册书中的地位,按照教材编排的层次和顺序,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将化学语言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特别是复习阶段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效果更佳。
2.1化学语言的识记阶段
从“绪言”到第二章第三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属于化学语言的识记阶段。让学生回忆总结已经学过的元素符号。到元素、元素符号这一节,学生都能够熟练地读、写24种元素符号。对于化学式,从“绪言”课接触物质开始总结,把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一一总结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教给了学生一种学习与总结的方法。在学生第一遍学习的基础上再一次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2.2化学语言的理解阶段
化学语言的精妙之处,简洁之处,无可替代的特点就从这一阶段开始体现。从第二章第三节到第四章第二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阶段。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掌握用元素符号写化学式,用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的初步规律。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语言教学的重点,掌握好化学式与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可使学生形成化学方程式的雏形。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是难点,除了讲清最小公倍数法,可通过实例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对于这些化学语言,要求学生达到熟练默写的程度,因为这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与重点。
2.3化学语言的应用阶段
从第四章第三节到第八章,着重巩固、扩大和应用化学语言。这是解决分析应用案例题目的基础。 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酸碱盐的性质与单质、氧化物的简单关系,对初中生来说是化学语言的高级阶段。要应用必须强调理解、熟练,举一反三。
3多练多用 提高化学语言的书写能力
化学语言和化学教材的各部分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化学语言的特点是学生容易遗忘,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对于初中阶段的化学语言,学生应多练多用多默写,最长间隔不超过三天重温一次。贯穿于整个学习与复习阶段,并让学生养成使用化学语言解答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用化学语言解答的问题,如物质及其性质、用途、制取现象的解释、实验结论等,必须用化学语言来解答,经常练习,达到会读、会写、会用,逐步熟练。这样坚持一个学期,化学语言及其本质就会烂熟于心。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教学大纲中是这样定义重点的,在知识体系中,知识网中多次交错的知识。对于难点的定义,在老师教授或者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困难的地方。实践证明,老师在将重点完全交给学生的同时,学生对难点也有所突破。这就证明了重点和难点是有关联的,两者相辅相成。以下主要具体介绍四大难点的具体内容以及解决方法。
一、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的范畴很广,它包括化学元素、元素化学式、物质反应后的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之所以会成为难点,并不是因为化学用语的概念难以理解,而是在解决化学问题时始终围绕着化学用语,它的出现频率极高,学生一旦对某个化学用语疏于记忆,解题过程就会变得复杂。因此,学生必须加强对化学用语的记忆。
(一)扩展知识密度
课本中将化学用语仅仅安排在两个章节内,要同学们在短短两个章节的时间内记住众多的化学用语是非常难的。但是这些基本知识如果不记住,之后的化学课程的学习会更加困难,同时也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研究人员经过长时间研究得出,扩展知识密度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化学用语的记忆。也就是说,在化学课程学习初期,老师就应该逐步渗透化学用语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慢慢累积,经过不断的记忆,化学用语在心理就会根深蒂固。这样的做法能够将化学用语由难变易。
(二)制作卡片记忆
尽管老师可以在化学课程前期适当渗透有关化学用语的知识,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需要用到的化学用语越来越多,他们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这对学生的记忆和灵活运用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老师应提倡学生自主制作化学元素卡片,卡片一面写元素或物质名称,另一面写对应的化学方程式,这样学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化学元素的记忆,并且能够正确书写化学式。
实践证明,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在利用了这个方法之后准确记忆了化学用语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在之后的学习中,化学用语这个难题就被解决,在学习新知识时会更轻松,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也相对提高。
二、物质相关知识
物质相关的意思是指物质的结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和共价化合物等等建立在化学元素基础上的知识。这些内容会成为难点,并不是因为内容本身难而是内容量之大在对学生的记忆力是个极大的考验。初中的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遇到如此大量的化学物质相关知识时,短时间内无法克服记忆问题。老师为帮助学生更快的记忆物质相关知识,就要教会学生使用联想法记忆化学知识。
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理解两种相同质量的液体混合后得到的总质量小于两者之和。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分子间存在间隙,但是分子是微观的,学生不能有直观感受,因此在理解上非常费力。此时老师就要举例,两个同样大小的碗分别装满了黄豆和芝麻,将两者混合倒入更大的容器后会发现其体积小于两个碗之和,原因是黄豆之间有间隙,芝麻和黄豆就能起到间隙互补的作用。此时学生在大脑里就形成了宏观感受,老师再讲分子之间存在间隙的知识时,学生领悟起来会更快。
研究证明,通过比喻的方法进行物质相关知识的讲授能够更快的达到教学效果。将这部分知识学好,会为之后化学课程的学习带来方便,而且由于比喻的形象生动,学生一旦记住就不会忘记。
三、方程式
方程式包括化学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两种,这两种方程式都遵守守恒定律,但在书写上还存在一定差异。
(一)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将化学用语和物质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这对刚刚学习化学的学生们确实带来了问题,尤其是在书写化学方程式中学生考虑不到多方面的因素,如下标、反应条件、气体或沉淀物符号等。此时,老师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可将书写要点编成顺口溜,如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中间用等号,记住有条件。把系数配平,完成化学式。如有沉淀气,箭头来标明。
诸如此类的顺口溜既好记,学生在书写化学式的过程中友又可以根据顺口溜内容检查自己是否遗漏了相关内容。这样的学习方法能够将知识组合成系统,方便以后的运用。
(二)电离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是对离子符号的综合运用,较于化学方程式稍难。学生不仅仅要保证方程式基本条件完整,还要记住每个物质中构成元素的离子价,离子价有正负和阴阳之分,学生要正确的写出电离方程式会更加困难。
想要正确的写出电离方程式要综合化学用语和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在学习初期就记录相关的离子价,再用化学方式是同样的顺口溜检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是否正确。
四、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遇到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题目,首先要正确书写出现的化学方程式,得到溶质质量。再根据守恒定律算出溶液质量,最后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分数得出最后的结果。除此之外,我国近年来也有部分地方使用图像和方程式结合的方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图像能够更直观的展现化学问题中的重点。
五、结束语
通过对以上四大难点的突破方法实施,明显提高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率方面也有较大进步,学生的化学成绩普遍提高。因此,教育工作者应继续保持这样的教授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并在不断探索中得出其他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为培养祖国栋梁贡献出力量。
参考文献
[1]林清怀.巧用分子模型突破教学难点——化学式计算的教学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教师版),2011(3).
【中图分类号】G633.8
在初中化学中,很多内容都是化学最基本的内容,比如化学元素周期表,元素符号、方程式、化学式等。但正是这些基本的内容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会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这些基本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枯燥,那么,怎么才能做好初中化学用语的教与学呢?
一、激发学生兴趣
1.巧用语言,联系生活。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物质的重要性,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多用生活中的实物进行分析讲解。比如,我们在讲空气的构成时,可以提问的方式问学生一些关于空气的问题,空气是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到的,但空气由那些物质构成,我们人体所需要的空气成分又有你哪些,我们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这一章课程的兴趣。
2.用实验法激发学习兴趣。
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时,要尽可以能运用实验进行操作讲解,这样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利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印象。比如在进行温度计使用实验中。首先要给学生讲解一下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要让学生自己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并且注意最大测量温度是多少;其次,要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最小测度是多少,在进行测量中要精确小数点;最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先给同学们说清注意事项,要把温度计头部的玻璃泡全部放入水中,并且能碰到容器,等温度计数值稳定后再进行读数,读书时保持温度计在水中不动,并且视线要和温度计里的液体面平行。
3.举行化学竞赛
在进行化学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在每章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统一的学习知识竞赛,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进行知识竞赛,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比如在学习完第二章空气和第三章氧气时,可以把这两章的内容结合起来,让每个小组出一些比较实用而且有趣的题,题型不限,然后老师组织一场化学竞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娱乐中加深对学过知识的记忆。
二、分散教学方式
1.分散记忆。
分散记忆,有利于把原本非常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易懂,尤其是对于初中化学的方程式和元素周期表的记忆,这些是学生最痛疼的事,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散记忆。比如,在讲解课本中第三章的元素组成一节和第四章的化学方程式一节时,如果单单的在这一节让学生对27种化学元素或者是化学方程式进行记忆,这是比较困难的,并且记忆的效果也不会太理想。所以我们可以在刚开始进行第三章课程的学习时,就让学生对这两节的内容进行复习背诵,真等到了讲解时,学生就一点点的记住了。这样既不会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不会影响到老师的教学进程。
2.分散教学任务
这种方法,主要是老师根据教学情况,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要把每个阶段的任务明确化,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心。比如,我们可以把化学学习任务分成三个阶段,一般情况下在学习完后的第一个月对化学元素以及元素口诀进行集中记忆,让学生深刻的记在脑海中,第二个月可以专一的让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对所有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总结归纳默写,第三个月可以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记忆,每一个阶段结束后老师都可以进行一次娱乐性的比赛,分组对比学习情况。
三、规范要求
1.严格把握写作要求
对于化学的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重中之重,所有的记忆,实验都是为化学的应用为准则的,而化学的运用又需要通过方程式来表达出来,所以要严格把握好学生的书写情况。比如,学生在写化学方程式时,容易写错大小写字母和数字,比如会把CO误写为Co;或者把H2SO4误写为H2SO4,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发生的错误,还有就是方程式左右两边没有配平,箭头乱标,这些都是书写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书写记忆
要想书写规范,就必须先要记牢化学方式,在记忆化学方程式中要教会学生记忆窍门,比如可以用十字交叉法,负价在右,正价在左,化合价写在上面,先约简单再交叉,数字之和化为零。
(2)书写练习
化学方程式是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基础,只有掌握好化学方程式才能进一步的进行化学计算。所以在每一次知识讲解后,尤其是学完了一个新的化学反应,要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直到学生掌握为止。
(3)书写步骤
要清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第一,要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第二要把方程式两边的化学价配平;第三,标注好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质的状态。尤其注意的是要配平两边的量。
只有正确的读出化学元素,和化学方程式,才能够更加正确的写出来。有些同学在读化学用语时就不够严谨认真,比如,常常把FeCl2、FeCl3全部读成"氧化铁"或者是"氯化亚铁"'还有同学在读方程式时也不按照正确的要求进行,比如常常把化学方程式H2+O2=H2O读成氢加氧等于水。对于这种情况老师一定要根据学生自身所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认真改正。
3.规范实验要求
在化学学习中,实验也是整个化学学习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所有的结论也都是通过化学反应来证实的,而在化学实验中,又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要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严格把关,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细心。比如在实验中对浓硫酸进行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倒入装有水的试管中,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小,
如果在操作中,学生把水倒入浓硫酸,浓硫酸所释放出来的热量就会让水立刻沸腾,这样就很容易让硫酸四处乱飞,伤害到学生。
四、结束语
初中化学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的接触化学,对于老师而言,能否把化学用语有效的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是一个挑战,对学生而言,能否产生对化学的兴趣直接关系到对以后化学知识的学习。所以对于化学用语的教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把握好了教与学的关系,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初中化学用语的教与学,也需要我们每一个老师根据自己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具体的运用,只要是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尝试着用,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才会找到自己的优势,看到教学中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总复习是初三化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总复习,对教材进行梳理、提炼、去粗取精,突出有效信息,把复杂问题简明化,把抽象知识形象化,把零散知识系统化。为了帮助初三学生突破重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在复习工作中,笔者采用以下策略。
一、抓住重点,及时复习突破难点
酸、碱、盐等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重点,该章篇幅不多,但知识点多且关系错综复杂,应用性和规律性很强,学生学习难度很大。因此,学习后学生不易掌握,如果学习完该部分内容后,立即转入其他知识点复习,则容易导致学生对该部分内容遗忘更多、更快。笔者在讲授完该部分内容后,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及时复习和巩固,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抓住关键,归纳各种物质的性质、用途及其相互关系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归纳各物质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实质上是各物质相互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归类和总结。复习时应注意:(1)掌握各物质相互联系规律及化学方程式,应围绕酸、碱、盐的通性来进行。(2)采用多种形式和活动进行复习,例如,开展化学方程式改错竞赛,书写各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比赛等。
三、设计习题,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习题设计立足于一个“精”字,抓住一个“活”字,突出一个“新”字,强调一个“实”字,所选的每一道题都应符合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切合初中学生能力要求,应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以致用,知识越用越活,只有经过实践应用的知识,才能牢固的活化在自己的头脑里,历久弥新。对于学生而言,最好的实践就是多练、多考,在练中学,在考中学,通过高效率的练与考来查漏补缺,强化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四、注重实验,贯穿章节复习和提高实验技能
在章节复习中以实验为主线,贯穿各章节知识点、重点,通过实验――思考――实践层层深入,逐步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应以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为主。通过实验复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果。
五、强化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在初中化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化学方程式是对化学反应的准确表达方式,是学习化学必备的素质,是把教材中的化学知识融会贯通的一条纽带。然而,从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化学用语及化学方程式相关问题完成效果不好,失分比例较高。主要是初中阶段化学方程式的数目多,记忆枯燥乏味,学生的兴趣很低。因此,如何有效记忆化学方程式便成为能否教好化学、突破教材、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经过几年在教学中的探索研究,取得了点滴收获,现将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做一总结,以供商榷:
一、分散难点,夯实基础
一个化学方程式看似简单,实际上它集合了多向元素,如果把化学方程式比作一个中心,那么它的分支就包括文字表达式、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等等方面知识,因此,要想写好化学方程式必须从每一个元素上着手突破。
1.文字表达式
在开学初,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当学到第一个化学反应时还不知如何对一个化学反应进行描述,这时便把文字表达式渗透进来,使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式描述化学反应,并且在今后的教学中每学到一个化学反应都练习用文字表达式描述,课上进行描述和默写竞赛,加强巩固,即使在学习了化学方程式之后也仍然坚持先写文字表达式再写化学方程式。这样做既对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第一步奠定了基础,也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化学反应。
2.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是书写化学方程式最基本的环节,对元素符号的记忆也采用分散记忆的方法,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
3.化学式
化学式的书写是化学方程式书写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只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正确,才能保证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对于化学式的书写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常用的物质化学式采用熟记,用多了自然记住,如:H2O、CO2、O2等;另一种是不常用的物质化学式掌握书写规律的方法,就是应用化合价书写,这一环节的教学非常关键,因为常见的酸、碱、盐的化学式都适合用这种方法。我们在这一块的教学中必须要放慢进度,细心讲解,加强练习和小考,及时辅导。争取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掌握。
4.化学方程式
在前面基础牢固的前提下,进入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主要就是解决配平和注明条件的问题了。在配平上主要掌握最小公倍数配平法,以教材中常用的反应为例进行练习巩固,学生易于接受,不宜涉入过难,以免学生失去信心。
二、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
以往多数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这样的记忆效率非常低,以至于某一个环节没有记住就导致整个化学方程式写不下来。越来越乏味,最终失去兴趣,成绩下降。在记忆化学方程式上我们的做法是:
1.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学生在刚接触到化学时,由于课上的实验会使学生有很大的兴趣,但当接触到化学上的基本概念、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时,由于大部分学生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会导致逐渐失去兴趣。所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这是学生学好化学,记好化学方程式的前提。为此我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
2.理解记忆,逐步书写
就是先根据文字表达式和化合价书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然后进行观察配平,最后注明反应条件,同时考虑到“”和“”的使用。
3.对比记忆
在教材中有一些化学方程式之间具有对比性,如:2H2O通电2H2+O2和2H2+O2点燃2H2O,CO2+H2O=H2CO3和H2CO3=H2O+CO2放在一起对比记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关联记忆
把一些相互关联的反应放在一起串联记忆,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如:“碳三角”即碳在氧气充分时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分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继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炭又生成一氧化碳。
5.规律记忆
抓住反应间的共同规律记忆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这种方法适合于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如:碳酸盐与盐酸反应就会生成氯化物、水和二氧化碳等等。
6.熟能生巧
及时反复小考,这种方法到化学方程式知识学习时更显得重要了,所以要精心设计每一次的小考试卷,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及时辅导、监督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其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三、课堂教学中体现化学方程式的记忆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B-0079-01
对于刚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来说,化学是他们学习时间最短的学科,在初中仅仅学了一年,很多学生都还没有来得及总结学习化学的方法,所以化学对他们来说是既新鲜又陌生的学科。如何在复习初中化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入高中化学教学是个值得探究的课题。笔者对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究,现将一些做法简述如下。
为了了解高一新生的化学基础如何,在学生入学的第一个星期,用一份精心准备的初中化学综合试卷,对所教的班级进行统一测试,然后认真批改、认真分析、认真总结,实实在在地摸清学生的底细。然后根据总结的情况进行一次系统的初中化学复习,时间是三个星期。待学生的基础知识补得差不多了,又精心准备第二次测验,内容和难度和第一次差不多,测试的时间一样,结果所教的三个班的平均分比第一次高出11分。这时可以开始上新课了。
对于刚刚从初中上到高中的高一新生来说,高中化学的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的变化》是他们学习高中化学遇到的一道坎。如果这一章教学教师把握得好,学生将会拿到学习化学的一把金钥匙,会从此迷上化学;如果教师把握不好的话,对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将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万事开头难”,讲的就是基础的重要性。
高一第一章的内容有三部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前面两部分内容很复杂,要想上好必须做好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高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所以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尤为重要。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的一个十字路口。教师上得好,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将会大大提高;上得不好,教师的教学水平将遭到学生的怀疑,并且使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上这一节课的方法和步骤是:第一步,将初中化学中出现的78个化学方程式按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的顺序把反应物印出来,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完成方程式,在上课时把答案发给他们。这样做既复习了初中的内容,又为学习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做好铺垫,也为离子反应的教学准备了化学方程式,学习离子反应方程式时可以教学生把这些化学方程式改成离子方程式,可谓一举三得。这样做虽然费时,但是经过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学生很有成就感,这就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步,以氧化铜和氢气为例介绍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强调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氧化剂被还原后的产物是还原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的产物是氧化产物。然后再从化合价的观点分析得出还原剂(H2)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从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氧化剂(CuO)在反应中化合价降低(从+2价降到0价)被还原。让学生搞清楚这些后,再从电子得失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最后得出“升失氧,降得还”的结论。这样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生就很容易接受。
一、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
根据化学方程式 点燃 C + O2 = CO2
回忆:
1、在化学反应中,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何变化规律?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
2、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作化学方程式。
说明:反应物在“=”左边,生成物在“=”右边
【摩拳擦掌】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石蜡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
结论:在式子两边的化学式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叫配平。
【举一反三】组内合作、组间比赛:
配平上述符号表达式(5min)
【融会贯通】
(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写: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并用“+”和“-”连接
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注:注明反应条件及“”“”
等:将“-”改成“=”
【博采众长】组内总结
(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定“1”法等
试试看,你能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吗?
(1) P + O2 - P2O5
(2) KMnO4 - K2MnO4 + MnO2 + O2
(3) CH4 + O2 - CO2 + H2O
(4) CuSO4 + NaOH - Na2SO4 + Cu(OH)2
【C合演练】
图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C、D的组成元素和常温下的状态都相同,E与A的反应常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或少量水。图中“-”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E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C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概念界定
“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关注的是“教”学生如何“学”。新课程明确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效果”:是指教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其关注的重点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以自己的学习努力达到每个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它既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策略依据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学生年龄特征,对课堂教学程序以及方法进行指向性调节和控制操作,以逐步实现创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方式,其落脚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节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第二,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第三,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和着眼,要兼顾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学生的状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第四,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应用的集中体现,它具有简明直观、涵义丰富的特点。牢固掌握化学方程式,学会用化学符号进行逻辑思维,是教师向学生传播化学知识的媒介,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必不可少的工具。
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不仅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更是学生认识物质及物质间的变化规律、掌握化学知识的重点教学内容。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感到记忆和理解困难,教师感到难教,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化学知识的教学进度。通过研究可以解决这一关键难题,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学一个变化采用宏观、微观、符号相联系的方式感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变化观念树立起的同时努力提高化学教学成绩。
三、研究的依据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依据学生的己有经验,心理发展水平和全面发展的需求选择化学课程内容,力求反映化学学科的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以“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为主题,规定具体的课程内容。这些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广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载体。
心理学观点:“皮亚杰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他指出,真正的学习是学生主动的、自发的学习,而不是教师传授的学习。正确的教育能够加速儿童的发展。”他曾指出:“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
四、研究内容和目标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把关爱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价值追求,为了满足这样的基本价值追求,新课程确立了新的知识观、学生观和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连续性,使个性发展成为课程的根本目标,并使新课程深深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应该说,新课程较为全面地关注了生命的价值。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化学新课程体现了促进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价值。
化学新课程将引导学生去思考人类面临的挑战,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懂得如何运用化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合理地开发利用化学能源以及有效地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二)化学新课程体现了化学服务于生活的实用价值。
化学新课程将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视角去认识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对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尽可能把化学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拉近,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让学生看到学习化学的实用价值。
(三)化学新课程体现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发展个性的价值。
化学新课程以“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力求让学生在探究与实践的活动中,更好地认识、理解化学的现象和原理;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新课程将引导学生通过化学的学习,初步建立起科学的物质观,树立起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追求真理、敢于批判和善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并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和观点去评析社会问题。
1.研究具体内容。
(1)了解初中生书写化学方程式能力的现状,找出书写错误的原因。
(2)研究元素、元素符号、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的记忆方法。
(3)研究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教学策略,总结书写规律和技巧。
(4)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之间的联系对学生化学思维的影响。
2.研究的目标。
(1)真正实现教师观念的转变:不仅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还要进行好化学基本观念教学。
(2)教师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想方设法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情景,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中较好地接受和学到知识。
(3)使学生树立世界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可以用符号表示的观念。
(4)使学生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读法,理解其深刻的内涵。
五、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八、九年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学写化学方程式的实际思想、需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等现状。
(2)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阅读有关化学教学理论及教学文章,用心解读新课标,解读课本的编排意图,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教学的教育价值功能,并灵活地渗透于课题研究之中,结合有关材料总结出顺口溜等记忆方法。
(3)个案分析法。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对过去八、九年级学生的作业、试卷中的有关化学方程式部分的研究分析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问题。选取典型个案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有助于对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总体的引导。
(4)经验总结法。对课题开展情况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针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加以反思,为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六、措施及策略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化学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清水变牛奶”、“白纸显字”、“生产蓝色果冻”等,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目的。
(二)分散难度,减少坡度,循序渐进。
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有计划的分散难点,提前逐步渗透,减少学习的坡度,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快乐中就学到了许多的化学用语。将化学用语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绪言”到第三单元,是元素符号和部分化学式、化学反应的识记阶段。对元素符号的记忆,抓住学生刚学化学有极大的兴趣,就鼓励学生去看教材P75表4-6常见的元素及符号,并每天记2个,第二周由学习小组检测,并适时加以比赛,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阶段:第四、五单元是化学用语的理解阶段。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理解化合价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理解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等,掌握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律、化学方程式常见的配平方法等。
第三阶段:第六单元到第十二单元,着重巩固、扩大和应用化学用语。
(三)注重规范化训练。
规范意识是一种有序的严密性科学准则,规范意识体现了科学教育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首先,教师在化学用语教学和组织训练环节,教师自身要做到板书严谨、表述规范。其次对学生严格要求读写并重,不仅要直观认识,快捷读出不同的化学用语,更要会顺利书写,还能完整表达中文意义,两种方式采取不断重复的烙印记忆。
(四)注重对学生记忆方法和技能的培养,采取多种形式记忆化学用语。
1.归纳记忆。引导学生归纳梳理同一专题,学会类比分析,已形成的知识体系才能条理化、系统化。
2.比较记忆法。充分调动学习材料的相互渗透作用,寻找相关化学用语之间的共同特性,注意比较类似用语的微小差别,强烈刺激记忆的兴奋点。
3.顺口流记忆。运用记忆的联想技巧,可以自编化合价口诀。
4.推理记忆。根据各类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推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对应元素化合价的关系,进而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参考文献
1.化学式书写错误
主要是化学式中原子下标的书写出现错误。大多数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前二十号元素的元素符号都记得非常清楚,但对常见元素化合价的记忆较模糊,这就导致书写的化学式出现错误,比如,将氯化镁的化学式写成MgCl等。对常见原子团的记忆模糊,比如,将氢氧化钙的化学式写成CaOH或CaOH2等。一个完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在中考题中一般得2分,一旦有一个化学式出现错误则不得分,可见化学式在化学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的重要地位。
2.对反应条件模糊不清
写完方程式后忘记加反应条件是95%以上的学生易犯的错误,尤其是涉及的推断题和鉴别题中多种类型的反应同时出现时,显得更加混乱。由于绝大多数反应无反应条件,在初中化学中只有极少数反应有条件,应强调在上课时一定注意演示实验。比如,氧化铜和稀硫酸或稀盐酸的反应,必须要用酒精灯加热,才能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如果写成CuO+H2SO4=CuSO4+H2O,笔者认为这是不严谨的,应将其写为 3.对反应中生成的沉淀和气体不加注沉淀符号“”和气体符号“”
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常见的沉淀和气体没有记清楚。因为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的条件是判断反应能否发生的重要依据,所以,这个问题的出现使学生既不能判断一个反应能否发生,又写错了化学方程式。
4.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未配平或配平的化学计量数出现错误
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复分解反应时未抓住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双交换,价不变”,在配平时仍利用传统的“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把配平的注意力放在每一个原子上,易出现错误。
二、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快速判断一个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及快速正确地书写出化学方程式,应掌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
1.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下面是一则笔者认为最实用的口诀,以便大家加强记忆。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Cu2+ Hg2+
化合价口诀的右边以离子形式写出了最常见的13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
2.熟悉常见的五种原子团
NH4+(铵根离子)、OH-(氢氧根离子)、NO3-(硝酸根离子)、CO32-(碳酸根离子)、SO42-(硫酸根离子)
以上两项内容记住了,常见酸碱盐及氧化物的化学式的书写就不会出现问题了(依据是化学式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熟悉复分解反应生成物的条件: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在熟悉了这些物质的化学式的同时,请大家注意离子配比,比如:
Al(OH)3中Al3+和OH-的离子配比为1∶3。
CO2气体的形成H+和CO32-以2∶1的离子配比形成H2CO3,H2CO3分解为CO2和H2O,H2CO3=CO2+H2O。
H2O的形成H+和OH-,以1∶1的离子配比形成H2O。
熟悉了这项内容同学们就可以根据离子配比配平化学方程式了,这样不但不会忘记沉淀符号“”和气体符号“”,而且会准确配出化学计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