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2-06-29 13:48: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一语文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一语文教学计划

篇1

初一英语教学计划范文一

一、抓好英语的常规教学,确保基础知识过关

(一)单词过关利用自修时间、早读时间,由科代表主持听写、默书。

(二)词组过关

1、把学过的词组归纳,方便学生记忆。

2、用词组造句和中译英训练。在各个教学班内进行竞赛。

3、句型过关组织学生结对子,一有空就你问我答,营造学习氛围,同时加强笔头的练习,使学生能熟能生巧。

4、课文过关把课文分段,按学习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对学过的课文尽量做到人人会背,有些课文还要求学生会默写。

二、抓好语法学习

1、掌握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级的构成和用法。区分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的构成,规则和不规则变化。

2、学习一般过去时态,重点突破不规则动词。

3、学习过去进行时与现在进行时的区别。

4、学习联系词的用法。

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每个单元围绕着知识点反复训练,层层渗透。每个单元结束都进行测验,找出存在问题,及时补漏补缺。

四、抓好阅读能力

培养每周规定学生阅读三篇短文,带着问题阅读,阅读之后要回答问题。

五、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逐步创作一些简笔画要学生写出他们的动作编成故事,逐步培养他们看图写话的能力。

六、促进全体同学共同进步

抓尖子培养,努力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1、指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多读和多做课外书,每月进行一次知识竞赛,评出级组学习积极分子。

2、多关心后进生的思想和学习,平时要检查和督促他们的作业及时给予他们帮助。

初一英语教学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正确把握英语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全期教学总目标

学生应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对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能参与讨论。能读供七年级学生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克服困难。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三、教材简要分析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全书共有十二个单元,另两个复习单元。本教材各单元话题灵活,贴近生活实际。本册书将学习的一些语法知识点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一般疑问句等。同时每个单元后都提供了一则笑话,用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

四、学情简要分析

通过半年的英语学习,大多数学生已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能读懂短篇故事,能写便条和简单的书信。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发展参差不齐。有少数学生因为基础不够好,学习很吃力而自暴自弃,有的因此扰乱课堂次序,这给教学带来不少困难。

五、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的可行措施及教改措施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2、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3、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与参与。

4、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具体来说:

1、认真专研教材和课标,精心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确定每堂课的基础内容,预备内容和拓展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2、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加强直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3、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需求,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如英语演讲比赛、单词听写比赛、朗读比赛、英语手抄报比赛、学唱英文歌曲,课前五分钟活动等。

5、注重个别辅导,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培优补差。

6、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初一英语教学计划范文三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一班共有学生45人,这届学生英语基础不是很好,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是一个极大的转折点,包括从心理上和身体上的。但本班学生还比较活跃,比较爱学习,面对新的.学校,新的班级,新的老师,所以对英语学习还是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带着希望和梦想,希望这是一个极好的开始。

二、本学期教育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新目标(新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有3个预备篇单元和9个正式篇单元,一共是12个单元。本次教材是改版后的第三届,现在教材知识体系比较集中,每个单元每节知识点都安排一定的基础练习,这样对巩固学生知识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本学期的教学重、难点:

语法知识点

1.一般疑问句及回答;

2.指示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

3.名词复数的变化;

4.方位介词;

5.特殊疑问句的构成、回答和对划线部分提问

6.实义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及变化;

7、名词所有格;

8.一般现在时。

9.时间表达法。

四、本学期将采用的教育教学方法:

英语的教育教学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加以弥补。针对我教的班级,本学期本人打算用下列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教学:

1.用英语教英语(Teach English in English);

英语毕竟是一门语言,训练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进行很多的训练,这就要求我们用英语来教英语,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训练。

2.用英语想英语(Think English in English);

用英语想,也就是用英语思考。学英语而不用英语思考,一定学不好。用英语思考就是在用英语进行表达和理解时,没有本族语思考的介入,或者说本族语思考的介入被压缩到了极不明显的程度。这是真正流利、熟练的境界和标志。

3.背诵和多种练习结合

实事求是的说,大量背诵课文与大量多种练习的结合,乃是对于一切各不相同条件下的英语教学的普遍有效的方法。

4.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英语的内容较多,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交际等等内容,如果对每一项内容都采用同样的方法来进行教育教学,那么即使是再好的学生也不可能学好,再好的教师也不可能教好。因而,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违背的。

五、本学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和掌握记忆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3.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

4.备好学生、课本、课标,确立教案。

5.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创新,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 望。

6.语言点讲解要做到精讲多练,举一反三,使学生理解准确、深刻、透彻。

7.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增强语感,循序渐进,逐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8.加强书面表达训练,每一单元结合内容布置相应的书面表达练习,择优选读,讲解技巧,使学生逐渐找到英语写作的窍门。

篇2

3.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4.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5.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6.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重点和难点 1、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2、学习评价作品,写作复杂记叙文,学会借景抒情。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篇3

【关键词】

文化差异 初中英语 教学

语言与文化是一对密不可分的矛盾统一体,它们互相依存,不能独立存在,英语也是如此,背后也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所以学生如果想真正将英语学得准确、深入,必须充分了解英语背后的西方文化。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只有让学生了解一定的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学好英语。

一、文化差异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注重文化差异,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的直接推动力,也是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源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向学生介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学生了解一定的西方文化,认识到英语的发展演变过程。举例来说,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作者的生活经历、生活的年代等,进而了解到作者所在国家的文化习俗、历史文化以及民族特点等,从而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形成更准确的认识。学生接触西方文化的感觉肯定是非常新奇,他们会看到一个不同于东方文化的神奇世界,进而会对西方国家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这样,学生自然能够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文化差异,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存在差异,人们在生活习惯以及交流方式等方面会存在很大的不同,学生如果只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忽视文化背景的差异,就会在与西方人交流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比如英国人见面打招呼用语总是谈论天气,因为英国天气变化总是很快;美国人热情、大方,见面总是习惯说:“Hello!”“Nice to meet you!”中国人一直将饮食文化放在很突出的位置,所以中国人见面打招呼也总是向对方询问:“你吃了吗?”可是如果将与中国人打招呼的用语用来对待外国人,他们会产生一种误解,可能会认为对方要请自己吃饭。很明显,语言差异的根源在于文化差异,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顺利进行交流。

二、基于文化差异的初中英语教学方法

(一)广泛阅读,增长见识

阅读能使人增长智慧,有助于开阔视野,所以学生应进行大量的英语阅读,这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他们学习英语知识。学生要尽力阅读,不但要阅读大量的英国文学作品,还要认真阅读英文版的杂志、报刊,多收听英语广播等。这些阅读材料以及广播节目中含有大量的关于西方国家的民俗文化、历史发展、、社会时事等众多文化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如东西方文化在节日方面以及礼节方面都与我国的文化存在很大的不同。学生了解这些文化知识之后,视野能够更加开阔,见识也同时增多,这样,跨文化交际能够顺利实现,而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同时会得到提高。

(二)多媒体辅助,加深理解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快,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汇总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教学过程中开始利用多媒体的手段来进行,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播放原声电影资料,也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能够感受到丰富多彩、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更便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来了解西方文化。西方文化中的许多地方都与中国文化存在很大的不同,如建筑、节日、风俗等,在多媒体的帮助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能够更清晰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西方文化,了解西方国家的别样风情。当学习人教新目标版中的Unit 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这一单元时,教师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欣赏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电影片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比较中西方电影之间的差异。中国电影一般对生活中的美好予以歌颂,这主要是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西方电影则更为突出地展现了科学的重要性,这与西方国家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是分不开的。学生通过多媒体,不但了解了中西方电影之间的差异,还更好地认识到中西方在文化、历史背景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三)营造情境,亲身体验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多为学生提供一些英语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英语语境中感受西方文化,了解语言差异。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流利的口语,也可以使用夸张的织体语言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自己就是在英美国家的文化情境中;教师也可以将教材内容分解成简短的对话练习,使学生在对话中体会西方文化。教师还可以将西方文化内容蕴藏在灵活多样的英语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感受到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如在学习Can you come to my party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活灵活现的教学情境来感受文化之间的差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列举出各种各样的party,以更好地了解西方国家的假日、聚会等,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西方文化。如教师可以领导学生组织一个友好交流的活动,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不但要详细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还要描绘西方国家对文化的概念。这样的优势在于,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深刻体验到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结 语】

在学生学习英语的整个过程中,初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能够为日后的深层学习提供必要基础,教师不但要认识到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更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西方文化的渗透,不断提高初中生对文化知识的正确认知,使其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能够准确辨别这些文化差异,使文化能够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110-02

束定芳、庄智象(1996)指出,任何目的的外语教学都应始终贯彻以下三条原则:第一,语法原则,把语言知识的传授放在一定的位置;第二,交际原则,把语言结构和语言功能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语言结构的多样性和语言功能表达的多种可能性。第三,文化原则,采用对比分析方式,使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增强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文化教学已越来越成为教师们的共识和关注点。语言教学已不能再局限于语言技能教育,而是将语言综合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目标。2007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是这样阐述的:“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面语言基础课,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大学英语课程的重心必须向文化教学转移,真正培养出既有语言知识,又有语言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突显文化特色,如何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词汇、句式、语法、篇章等语言形式的学习树立起明确的跨文化意识,实现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还有待探讨。

一、文化教学的内容

多年来的英语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与实践方法,文化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其教学内容不应是任意的、无目的的。现阶段的文化教学,概况起来主要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文化意识的培养。从18~19世纪的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洪堡德到20世纪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再到萨丕尔、沃尔夫以及近现代众多的思想家、哲学家、语言学家、社会学家都在各自领域对语言、文化二者的关系做过精辟的分析,指出二者互为载体、互相影响,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传播,语言反过来也影响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如果在英语教育中忽略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那么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的发展便会出现脱节,并导致实际交际中因语义、语法及思维习惯和文化习惯等差异的出现造成沟通障碍及误解。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国家、每个个体不可避免地要加入到全球物质及思想的交流过程中来。事实上,巴别塔的建造每一天都在进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与中文的交际过程中,如果不能进入一个相同的文化背景中,极易发生交际失败。在目前中国这样一个非英语语言环境的国家里,仅用几年时间习得英语国家的文化是不可能的。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他们对文化的掌握和理解都不可能达到以英语为母语人的水平。因而,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成了关键问题。

2.文化知识导入。虽然我国的英语基础教育已经推选了许多年,学生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习一门语言,特别是它背后的文化仍旧是个美好的梦想,难以企及。作为教师,我们要认识到学生的语言知识是分阶段分层次增长的,他们对英语的认知水平也是逐步提高的。也就是说,跨文化意识的导入也只能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文化知识的导入应通过介绍简单的词语文化因素及日常交际用语中的文化因素等交际文化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随着学生英语能力的逐步提高,再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全面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知识。

3.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也就是使学习者掌握在于不同文化的另一方交流过程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使用得体恰当的语言。可以说,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最终目标,这是个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过程。要实现这一过程,既要求前文提到的文化意识的培养,更需要大量的文化知识输入。很难预测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何时能够达到现实社会要求的水平,甚至限于环境等多方因素,教师自身也不能非常有把握地宣称自己具备了足够的文化交际能力。但真实的语言输入和真实交际环境中的输出,毋庸置疑,是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两大要素,语言教学应该不断向这两个标准靠拢,才有可能尽量多的靠近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文化教学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也探索性地尝试一些文化教学,努力实现大学英语学习的重点从语言知识的传授向语言技能、语言交际能力的转向。

1.课堂讨论比较法。比较中英两种语言的异同,从语言的层面分析其内在的文化因素,提高学生对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长难句分析为例,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先从句子结构入手,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英文句法的特点,指出英语句法结构上封闭性特点,任何一个独立句子结构里仅含一个主语一个谓语。同时,对长难句的译文无疑又是最好的说明中文句法结构开放性特点的最佳例子。再引申到段落篇章的组织结构,学习者无疑对英语语言的特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再此基础上,教师再引中西文化交际的文化碰撞案例为联系加以解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无疑将超越语言现象这个初级层次,而将对语言后面的文化根源产生兴趣,慢慢学会从文化角度审视语言现象。

2.角色扮演法。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情景,设定一定的情况,让学生扮演角色,从全控制型练习到半控制型练习,再到开放式练习,适时点出文化现象和文化禁忌等文化知识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口语、写作方面的输出练习。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助于学生逐步了解语言文化知识,建立自信,很适合目前条件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3.交际情境实践法。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同时实践又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因此尽管目前真正的目的与环境很少,但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为学生开辟渠道,让学生亲生体验目的与文化。事实上,目前我国每年都有许多国际层面的文化、商贸交流活动,这些活动是同学们在接受一定程度语言文化教学后实践的理想场所,也是真正掌握文化交际能力的必经之路。语言学习更多地走出课堂、进入社会,才是文化教学的最有效的途径。

实现跨文化交际是大学英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文化教学作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人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并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的集中体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们具有相当程度的文化交际能力虽然任重道远,但是其方法也是丰富的,在现阶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完全可行。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采用丰富立体的教学手段,实现尽可能多的输入真实语言输入和真实交际环境中的语言输出。唯其如此,大学英语教学才可能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参考文献:

[1]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篇5

人类是由众多民族构成的,各个民族在认知行为上会因文化、语言、人文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要成功的进行言语交际,双方都应该遵循话语形式的适切性原则,也就是说,话语形式必须与题旨情景相互适应。各国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必定会存在语言的交流,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因文化的差异造成交流的困难。文章就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分析,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述与跨文化交际的差异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概述

在学术界内,人们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有许多种。但是最为人们接受的一种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是指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其可以通过以下的角度对跨文化交际进行分析。在情感领域内,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是指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所要表现出来的积极思想与情绪;在认知领域内,不同人类的语言表达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不同的语言的使用者对语言的认知经验都千差万别,因此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强调的是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在行为领域内,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人们在交际中所表现出来的准确的、适合跨文化的交际行为。

(二)跨文化交际的差异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地域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当地的地域特色,甚至可以说,文化是具有社会性、语言性、民族性和地域属性的。各类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具有独特的个性风格与内涵。如:四大发明是中国文化的积淀。与此同时,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和民族属性,脱离这些属性也就不存在文化的发展。可以说,对于任何一种文化来说,它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一套价值系统,并且对本社会公民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而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另一文化社会成员所不理解的,因而在不同文化的差异下,只有对不同的文化差异进行了解和认知才能使之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二、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注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旨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意识支配着行动。只有具备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才会在交流过程中用到跨文化意识。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毋庸置疑的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当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首先应该从情感的态度上让学生都融入到自己的教学环境中去,在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下,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看作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应该具备足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正确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转变与生具有的文化立场。这也就说明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时刻的提醒学生注意西方文化与汉文化之间的差异,提升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跨文化的交际意识。另外,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多阅读英语的报纸和杂志,帮助学生了解西方英语文化,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在于与人进行交流,因而英语口语是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英语口语的实战技能的训练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实战技能的训练能够让学生在一个真正口语环境中完成口语的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课堂设计成真正的英语交流场景,让学生在这些口语场景中体验到交际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在这些场景的模拟训练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作为引导作用的教师应该在口译口语实战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让学生参与其中,如:模拟国际贸易研讨会、国际新闻会以及商务谈判让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的各个环节,即能提早帮助学生尽早的进入到口语的工作环境中,让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

(三)结合丰富的课外活动进行文化教学

课堂训练的时间是有限的,仅靠课堂的教学是满足不了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的需求。因此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扩展学生的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适当、合理、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补充,是帮助学生发展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教师可以设立“英语角”,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外籍教师面对面地交流。这样学生不仅在口语和听力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通过与外籍教师的交流,学生还能够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有关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 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国外文化方面的资料,以增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国际贸易和国际交往中,了解双方的文化也是极其重要的。

(四)提高大学教师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 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应该融汇中西文化,不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教学能力与素养。首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应该对教师的跨文化能力水平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对教师的跨文化综合能力的提升做出引导和提供参考标准;其次,高校应尽可能多的为教师提供赴外进行文化交流学习的机会;再次,教师必须提高和加深自己对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问题的认识,重点加强自己对跨文化教材选编、教学方法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三、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外在表现,文化的产生有一定的社会背景、风俗习惯、生活习惯。我们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载体和教学方法,注重跨文化教学,不断提高教学双方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高校学生。

参考文献:

[1]黄天琪.翻译教学: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8)

[2]王芳.跨文化意识在翻译教学中的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

[3]张明会;马丽娜;韩秀莲.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才智,2015(9)

篇6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阅读句子、段落或者听说英语时,常常遇到下列情况:

1.学生知道每个单词的意思,也理解其语法结构,但却不懂它的实际含义或把含义理解错了。比如:在对话中老外提到“I’d like some black coffee.”,可是我们学生不理解意思,把放了糖的咖啡端给了他,结果引起了误解。

2.有些学生不了解英美文化习俗,因而与老外交流时会问许多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如: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等,引起了老外的不快,最后导致交际失败。

一、英语较精确明晰,汉语则笼统模糊,汉英语言逻辑顺序不一样

1.出于综合把握对象的思维定式,中国人习惯于在一种动态过程中,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其所指,在意义的网络中确定其意义。例如:“你吃饭了没有”?“饭”可以指“早饭、中饭、晚饭”,但人们往往无须指明,因为从说话时间就可推知“饭”的具体所指。若译成英语,则须将breakfast、lunch、supper 分得清清楚楚。

2.受整体思维方式的影响汉英逻辑顺序不一样。汉语逻辑关系常常按先因后果,先假设后论证,先叙事后表态,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强到弱,由一般到具体的次序排列。而英语则可以借助丰富的连接词,按意思和结构需要灵活安排。

二、汉语重音合,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功能,英语重形态

英语的语法构成具有明确的形态标志,每一种语法意义都由一个明确的形式表示。如: 名词复数加s或es,一般将来时shall/will加动词原形等。英语注重形合,具有以形统意的特点;而汉语的词、短语和句子的构成一般都没有形式上的标志,自上而下是一个形散意合的系统,具有以意统形的特点。

基于上述差异,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重视在不同情境中对英语词汇的正确运用

单词是英语语言的细胞,因此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必须从单词、短语入手。单词、短语的含义常因说话人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方言、说话目的等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在遣词造句上要注意以下情况:

1.语域:指在具体条件下,习惯应用的语言形式。如在与人打招呼时,何时用How do you do? 何时用How are you? 何时用Hi! 等。再如表示女孩漂亮用pretty,表示男孩英俊用handsome,要避免用错。

2.搭配:英语中有些单词搭配力强,应熟练掌握,正确理解和运用。如学到 “man” 就可以扩大学习policeman,postman,snowman,… 及词组play the man等。

3.同义词和反义词:英语单词的意义往往可以运用同义词和反义词来表达。要想尽可能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就应该重视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运用。

二、突出英美习语和习惯用法的引用介绍

在与英美人士的实际交流中,我们会发现他们经常使用习语(idiom)及俚语(slang)。我们往往会从字面理解,把milk way(银河)说成是“牛奶路”、big fish(大人物)说成是“大鱼”。由于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他们的习俗、风俗与我国是大不一样的,这些习语或习惯用法不能单独去记,一定要在上下文或情景、场景中去记,才能记忆深刻。

三、加强对英语句式和汉语句式语序结构的区别

句子是构成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中英语言逻辑顺序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两种语言句式结构的区别。比如:《牛津中学英语7A》出现了句子“It’s the first day of the new term.”,我们要指导学生了解“of”结构的中文与英文语序是相反的,该句应翻译为“这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对这些学生不易理解的、语序相反的句型进行重点强化练习,这样才能逐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思维模式。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有效的交际情景

篇7

语言一方面承载着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又深受文化的影响,因此语言和文化之间是紧密相关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在国家之前的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仅学好语言是不够的,还要能够进行正常的交流。中西方在生活习惯、意识形态上有着很大的差距,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了解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就不能更好的进行沟通。因此初中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要结合英语国家的文化,来提升学生的语感,并产生文化认同感和自觉性,从而真正的掌握英语。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语言也属于文化的一部分,如果在不掌握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去盲目的学习语言,不可能真正的学好语言,英语教学的目的应该不仅限于让学生学会英语知识,还应该是培养学生成为能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流的实用型人才。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生英语知识的同时传授英语国家的相关文化,摆脱传统的而教学方式,开始重视对文化教学的认知,在课堂上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进行结合,帮助学生纠正和克服在文化上的偏见,具备跨文化沟通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也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地域文化差异

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而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风俗习惯也是有差别的。语文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例如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我国一直在大陆上生活繁衍,人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因此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l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表示“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等相连。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2.民族差异性

不同的民族之间,以及风俗习惯都是有区别的。在西方国家,主要信仰的是基督教,而我国信仰的有佛教、道教等。对于初中生,还无法全面的掌握各个民族的宗教文化,无法去通过总结文化来学习一门语言。因此教师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逐渐的让学生去了解西方的宗教文化,重点是了解西方的宗教和我国的宗教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去更好的掌握在语言方面的独特性。

3.风俗习惯差异

风俗习惯是人民生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文化,在我们普遍的认知当中存在着东西方风俗习惯的差异,在东方文化里,主要突出的谦虚和礼让,在西方文化里更加注重的是自我个性的表达和张扬。因此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在待人接物等礼节方面会有独特的差别,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对这一客观存在的现象重视起来。英文和中文相比较而言,在语言、词汇等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英语学习中不能引入语文学习的思路,要在对西方语言文化掌握的基础上,去理解英语语句中的现实意义。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策略方法

1.教学过程中积极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

现有英文教材中,文章中多会涉及到英国美国等英语母语国家的相关历史、政治、风俗、地理环境等等。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准备相关方面的知识,方便学生更加深刻体会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尤其是关于英语在表达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体会。

2.教学过程中建立情景意识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普及,极大的丰富了英语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寻找和课文有关系的英语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对英语语境有更直观的感受。例如影视作品中西方文化参加葬礼人员多穿着黑色衣服,通过与中国参加葬礼多穿白色衣服的对比,让学生更容易了解西方文化。通过这些生活日常英文对话场景的观摩,不仅增加了英语课堂上的文化氛围,更可以促进学生使用英文对话的兴趣。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的了解到西方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有利于与国外友人的交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英文情景剧,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英语文化。

3.培养学生英语阅读习惯,熟悉英语国家文化

通过大量阅读一个国家各方面的文章可以积极促进对该国家文化的了解。文章中涉及到的各种人文历史、宗教文化、风俗习惯、饮食建筑、名人故事等等信息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关于西方文化的了解。通过阅读,完善学生的英语知识背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4.鼓励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用英语顺利的进行交流、阅读、写作,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人与人的口语交流。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让学生的英语相关知识过关,也要让学生能够用语言顺利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且还要注意我们所用的表达方式和所表达的内容没有触及到对方的禁忌。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和我们并不一样,例如在西方文化中,陌生人询问对方的年龄、职业、婚否等信息,对方往往会不高兴,因为这些信息在西方英语国家中都是隐私问题。但是在中国的语境中,这些信息往往是陌生人聊天使用频率较高的话题。所以在授课时教师就要提醒学生关于这些方面的中西方差异,避免误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能够真正的提高学生英语交流和沟通的能力,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

篇8

一、情况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从整体来看,部分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课外阅读)正在逐步养成,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有不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没有明显的转变,根据数据看出,与其他平行班级还有差距。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拟上完九年级上册及部分下册内容,上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下册主要包括爱国思乡之情的诗歌单元、社会生活的小说单元,生命主题的散文单元、戏剧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合共六个单元。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后阶段。教学重点上升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口语交际,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三、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继续深化“双思三环六步”教学模式。

2、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3、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4、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6、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篇9

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英语语法点和中考考点,忽视了英语文化的教学,使得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得不到提高。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向学生渗透英语文化背景,渗透英语语言习惯,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运用水平的提高。

一、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现存问题

小学英语课程开设的时间不长,知识容量不大,再加上受到师资、教学方法、语言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初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对英语文化的感知和认识也不是很深刻。在初中阶段,随着初一、初二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词汇量不断加大,学生学习英语中遇到的困难增多了,再加上兴趣不足,学生很容易知难而退。

此外,在初中英语文化教学中,教师因为受到中考压力的影响,直接将大量时间放在了语法、词汇、阅读等中考考点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渗透教学。再加上教学方法死板,学生记忆单词效果不佳,阅读效果不佳,很难进行英语文化文章阅读和理解,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感知就变得非常弱了。

二、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策略

在初中英语文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文化渗透知识融入每一个单元教学中去,而不是单纯地进行文化知识的讲解,这样一来,学生更容易接受,学习起来也会比较轻松,对课文内容也会具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例如,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抽出5分钟的时间向学生展示英语国家的文化短片,或者以导游的形式,或者以纪录片的形式,或者以小故事、节目等等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

在初中英语文化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引用英国影片资源、文化融入语法、文化融入词汇、文化融入课堂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学习,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例如,教师在课堂开始可以引导学生说出different types of movies,然后进入新课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影片中的Wallace登月行为展开有逻辑顺序的讨论,学生在拓展学习的过程中就变得非常主动了。

总之,在初中英语文化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文化教学的分散性和方法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篇10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基础文化课 改革 探索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显而易见,专业技术课在职业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工作者也更多地将重点放在了专业技术课的改革和研发上,而文化基础课的改革却相对滞后。所以,笔者想谈一下对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看法。

一、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1.生源素质每况愈下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和普高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学生的教育需求不难得到满足,而位于高校和普高“夹缝”的中职教育的生源,几乎都是来自初中,学习成绩偏下,文化基础知识水平较低。学生来到中职学校后,遇到的突出问题就是对文化基础课没有兴趣,甚至反感。

2.职教界轻视文化基础课教学

为维护好专业技能生命线,从主管部门到学校,都人为地操作着“两课”之间的权重,不重视学生基础文化素质的培养,而将重点放在了专业技能课程的建设和研发,文化基础课完全成了陪衬,很多学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问题。此外,因为不重视学生基础文化素质的提高,学校的专业技能发展也自然受到很大的制约,自我教育与提高也受到严重限制。

3.督导评估不健全,使文化基础课教学没有“含金量”

在职教环境下,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核心,社会的目光都放在了学生专业成绩上,并将其和就业安置挂钩。而文化基础课的督导评估机制就很不完善,也不被社会及业界重视,以致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考核评价缺乏分量,起不到激励作用。

4.教材设计模糊,不能与时俱进

中职基础课究竟以初、高中基础为主,还是按专业要求安排课程是摆在面前的难题。因为绝大多数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所以教师很难把握教材的使用。如果按初高中基础课的安排使用教材,学生几乎没有学习兴趣,如果每个专业都选用适合自己专业的基础课教材,又存在实质性难题,正所谓“教深了学生不接受,教浅了学校做不到”。

二、值得尝试的途径与对策

1.从根本上摆正“两课”之间的关系

中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就业,由于就业的需要,专业技能课必然会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专业技能课与文化基础课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前者是“建筑”,后者是“地基”,二者缺一不可。中职教育不能只看重专业技能训练,根基不牢固,就会失去基础,必须加大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从而实现“文化高移、基础宽厚、技能复合、素质全面”的中等职业教育目标。可以通过课程的整合或者选修、必修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文化基础课教学,并根据学生兴趣和专业技能的需要,鼓励研发适合专业发展的基础课教材。

2.科学定位文化基础课

“两课”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是对文化基础课的认识没有到位。多数职教人都持有学生文化素质差,文化基础课“学点是点”的错误观念,以致文化基础课教师降低要求,上课缺乏激情。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提高对文化基础课学科价值的认识。文化基础课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技巧型、技能型人才,更关系到学生潜能开发、终身发展的问题。因此,应将基础课教学的安排放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课程结构中,使文化基础课程真正得到正确定位。

3.加强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

首先,笔者认为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组织教学,不应该一刀切,可以试着分级别教学。一是要鼓励基础好的一部分学生多参加证书考试,例如语文教学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成绩达标后,学生就能拿到汉语水平等级证书,这能对学生起到不小的激励作用,基础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被带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二是要把基础素质教育与技能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在文化基础课教学中要突出和强化实用性,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性,丰富教学内容。

篇11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172-0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家间交流逐渐加深,但是由于各国家文化差异以及地域差异,在交流时可能存在沟通障碍,如果处理不当甚至将会产生隔阂。所以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根据学生专业对学生英语教育进行跨文化沟通意识的培养正在不断完善。传统高职院校英文教育环境的发展以及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沟通障碍,都对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产生了新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教师自身文化修养

现阶段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若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教师的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有着极其深刻的意识。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产生。并且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同时,教师应丰富自身修养,增加对西方历史背景、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差异的W习。教师只有丰富自身文化后,才能更有效地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加强教学过程中对英语跨文化知识的渗透

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贯彻落实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这一思想,根据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同,逐渐渗透西方文化。首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设计,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西方国家民族知识。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知识较为薄弱,所以教师在对西方国家的民族知识进行渗透的时候,不能单纯地进行知识的灌输,可以结合与之相关的电影在播放过程中形象生动地向学生渗透西方国家民族知识,同时加强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并且,教师在对相关西方国家文化渗透的过程中应注重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特征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促使学生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可以增强记忆。除使用上述两种方法渗透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外,还可以在课堂中增加实际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英语的学习更具实用性,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不同场合的英语口语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渗透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加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三、丰富教学手段

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传统的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以教科书为基础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老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较为枯燥,并且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很容易产生疲惫感,降低课堂效率。在新时期,若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首先应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开始,教师应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完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形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如播放影片资料等,为同学们展示西方文化。或者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情境教学模式,设置情境,将西方文化与中方文化差异在情境故事中展现出来。或是排演与中西方文化冲突有关的舞台剧,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开展跨文化交际优秀论文评选,以及组织相关的知识讲座等,为学生营造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氛围,使学生通过活动深入了解跨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四、总结

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注重传授传统的教学内容,如语法、发音以及词汇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以及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传统风俗、生活习惯等。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西方国家文化,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才能使学生在未来工作、生活中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篇12

1.理解文言句子感觉困难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文言学习相对较榧虻ィ重点在于积累文言知识,学习起来不难。但到了高中阶段,文本篇幅增长,内容增多,又要求对文章作出准确理解,学生由于没有较好的语法基础,立刻就暴露出因语法知识欠缺而出现的尴尬。如当老师讲“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是主谓短语作主语,其中“之”是取消句子的独立结构,可以不译。又如,讲“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的“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应理解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规则……学生对这些解释一头雾水。倘若遇到课外文言文,学生就更无从下手了。这些都表现出学生语法知识缺乏的缺陷。

2.作文中病句较多

学生在作文中,语法错误随处可见。如“我们许多近处的同学不住校。”“月色很好,夜空高挂。”“我翡翠色的突发想象……”这些错误使文章的质量大打折扣。这应是学生因语法基础薄弱,不具有修改、推敲和调整词法、句法能力的表现。当老师讲解一些较为简单的句法现象时,学生多表现为似懂非懂,更奇怪的是一些学生只好跑去问英语老师,因为英语老师课堂上讲的语法与此有好多是相似的。

3.汉英语法混淆使用

汉语、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语法方面,虽然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内部实存诸多差异。因此,如果仅靠英语语法知识来分析汉语句法结构,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分析“他们叫他狗蛋”时,学生几乎都说“狗蛋”是补语,不知道汉语名词代词后是不能跟补语的,应是“他”的同位语,与“他”合起来作“叫”的宾语。这都是学生因为英汉语法混淆而造成的误解。

4.在社会交际中产生负面结果

语法作为语言的要素之一,是语言规范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农村中学生很大一部分中学毕业便走上社会,进入打工者的行列,从此成为社会成员。他们由于文化层次低,在交际中运用语言时比较随意,因语法错误而影响生活的情况常有。如曾经有个学生写收据给老板时,写“还欠款5000元”,结果一年打工下来,一分钱未得,老板倒要他还钱。因为“还”是多音字,读“huan和hai”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二、应对方法

语法知识学习起来抽象、枯燥,为了使语法知识生动形象,便于学习。我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采用形象游戏法引导学生学习,收到较好的效果。

1.精化句子结构

汉语显著的特征是丰富的词汇和精炼的句法。我依据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从学生较难理解的句子结构入手,把短语和单句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合理整合,归纳为如下三种适合中学生掌握的句子应用结构。

2.创作语法牌,在形象游戏中理解语法

我把上图列出的句子结构示意图,把每个词做成一张卡片,让学生根据所给的结构图,把各张卡片按图示排列摆放,从不熟悉到熟悉,然后又进一步,不看图而背着摆出,如此反复练习,几次之后,学生便可记住。

3.形象引领,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