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1 14:13:1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民间艺术欣赏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发挥社会、家庭、社区的力量,使资源更具完整性。我们注重整合社会、社区、家庭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源远流长的优秀民间艺术作品,发挥多元文化的总体效益。如我们联系小满戏社团,请社团的人员为我们介绍小满戏的来源、请家长带幼儿去看小满戏,观察小满戏头饰的装饰物、戏服的图案花纹等,联合社区,采访当地的老人,并从他口中了解更多的民间习俗,如端午节挂彩蛋、穿老虎衣服,二月二吃桂花糕等本地习俗活动;还请民间面塑师来幼儿园传授捏面人技巧,请家长利用周末等带幼儿参观古建筑、各类石桥、先蚕祠,带幼儿品尝家乡的盘龙糕、大麻饼、梅花糕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收集欣赏内容的过程更加贴近生活,更便于幼儿感受和理解。
二、刷选民间艺术资源,使欣赏内容更适宜幼儿
民间美术作品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在挖掘有价值的民间美术欣赏内容时,不要一味的求大求全,也不是拿来就用,而是遵循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选择的每一个欣赏内容都符合幼儿的精神需要。
1.选材以生活性、活动性为原则,选择的作品要接近幼儿的生活,才会被幼儿理解和认识,才能引发幼儿进行相关心理、动作活动,使幼儿通过心理、动作等反应更好的来理解作品。如选择幼儿会经常经过的一些古桥,幼儿不仅熟悉,而且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观察。家家户户节日都要吃的盘龙糕,欣赏盘龙糕的形状、装饰的图案等。
2.要把民间艺术作品欣赏化繁为简,取其精华,选材以提高幼儿的艺术感受为欣赏目的。民间艺术作品生动有趣、自由奔放、色彩绚丽,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美感。这与孩子们平时接触到的儿童画有着很大的区别,从理解到实践再到创造,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取其精华,帮助幼儿理解民间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及其深刻内涵。
3.选材要摒弃落后的资源,关注积极向上的。只有积极向上的资源,才有利于进行资源创新,使幼儿在原有经验上有提高。如有些民间艺术作品表现出欢庆、美满、喜悦、追求、向往美好等情感,如:“百子图”、“古建筑上的双龙雕塑”、“定胜糕”,这些象征美好愿望的作品,有利于幼儿在欣赏表面现象的同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认识,激发幼儿再创造的热情。
艺术设计在当代人们的生活中占有着非常重要位置,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的紧密结合是当今中国艺术设计传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1]是历史发展的时代产物。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是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快速的发展根基。民间美术几千年文化的传承使每个作品都显示出人类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它只有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民间美术的概述
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其早期可追溯到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一般意义上的民间美术范畴指民间绘画和民间工艺;广义上的主要表现为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物质生产方面,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民族性、群体性文化特征,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纯真生活的挚着追求。民间美术是由人民群众创作的,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主要的目的是美化环境、丰富民间民俗活动,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它具有民间传统的乡土特色,是组成各民族传统艺术的重要因素,也是很多现代设计创作的源泉。
二、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教育中被忽视
民间美术作为民间艺术欣赏的对象,其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具有使用性、审美性、地域性等特征。[2]首先,它有生活的实用性,和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它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次,它是美的化身,是不同时期人们对美的情感的表现,是实用与美丽结合的产物。第三,民间美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民俗文化,不同地域的作品也必然会千差万别,但又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它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物化形式。
国内外很多知名的设计师的讲授艺术设计课的时候,很多都会用到太极、阴阳、八卦之类的中国几千年来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文化,这种民间的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文化却被国内外知名的设计教育家视为“珍宝”。但目前我国很多大学的设计专业没有开设民间美术相关的课程,很多民间艺术没有被我们很好的挖掘、收集和整理,一些极有价值的民间技艺也面临失传的局面。同时,我们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崇拜当前流行艺术的人数居多,这样同学们的民族意识就会变得淡薄,这就必然会导致民间艺术不被重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能让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出现断层或缺失,我们要肩负起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振兴民族民间艺术的重任。
三、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1、突出教学特色,促进艺术设计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本土的、历史的、传统的民间艺术的存在,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和象征的标志,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内容,[3]也正是因为民间美术有着这样的特征,所以它不应该被充满现代化的现代设计所替代,而是应该被保留下来。因此,作为培养现代化艺术设计教育人才的教育机构,理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现代设计教育机制,使学生掌握设计的方式、技巧的同时明确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如地方传统民间艺术导入到教学内容中,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加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结,同时又宣传了地方民间艺术文化资源。如在地方传统艺术中,开封的木板年画、剪纸艺术、安阳的泥泥狗等相关民间艺术已被政府列为文化保护遗产,因种种原因,有些民间美术没有很好的被宣传和应用,甚至有些技艺已经失传,如民间刺绣、虎文化,虎头鞋、虎头帽等还没有被足够的重视,没有专门的机构对其保护及补救,现今,能够从事此项工作的民间艺人已经很少了。很多民间艺术只靠学生在学校书本上面的知识而不容易接受,需多考察、研究、实践才能更好的挖掘传统艺术魅力。我们作为教育者更应该将民间艺术系统的、全面的传递给学生,用更好的方式使同学们接受。如民间虎头帽、虎头鞋的制作,可以让同学们观看这种传统工艺剪短的制作视频过程,并对这种虎头装饰的色彩、造型、及其精神内涵做详细的解释说明,同时,还可以讲解其带有民间民俗文化色彩的相关故事,讲解它与现代艺术设计审美的区别等授课形式,我们在传播民俗民间文化艺术的同事也感受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民间工艺的魅力所在,因此,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民间美术应立足本土,强化地方特色,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的能量,它们的结合更加有利于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
2、有利于对民间美术的保护和传承
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不仅仅是以学生就业为目的的一种简单的教育,还是影响学生们一生的教育,它不仅可以提高审美能力,还教会了学生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有太多的联系,在艺术设计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增强学生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从民族和民间出发使现有教材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当前,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着共生存的局面。首先我们要清楚民间美术现在的发展状态,许多的民间艺术已经处于边缘化的失传的状态。其次,现代设计教育中又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民间美术在其不断的生存变化中适应着人们现代的生活,为现代设计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而只有将传统艺术资源融入到当代教育教学中才能更好的为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更好的宣传平台。[4]将当代设计教育教学与民间美术结合,既宣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又能为现代设计作品提供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民间美术来源于生活,但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它不仅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根基,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更替中保留下来的精粹,更是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文化灵魂,所以学生们接受新事物新设计的同时,更要懂得怎样将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为现代设计所用,使现代设计更好的凸显地域的民族的特色。
四、结语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间美术对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如今加速全球工业化的大的背景下,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教育相结合,是今后现代设计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是现代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教学体系,也是发展艺术设计院校的一个特色基础。
民间美术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国民间艺术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稚真的审美格调,是现代设计创作灵感取之不竭的源泉,它对现代艺术设计有着相当重要的可借鉴性。教育是人类最优秀的传递单位,最有利的文化传承的纽带,它不断的传递着我们每个时代的精华部分,艺术教育标志着一个民族的审美程度,我们希望人人都有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我们要继承传统民间艺术精华,使民间艺术的精神内涵及精髓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并不断地融入到现代设计当中,更好的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展现在世界面前。
【参考文献】
[1] 刘玉.基于民间美术元素的当代文化招贴设计[J].青年文学家,2012.09.
[2] 郑芳.民间美术在艺术教育中的价值[J].艺术探索,2006.09.
[3] 王利达.浅谈民间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的结合[J].金田(励志),2012.07.
[4] 俞洁萍.地方传统艺术融入高中美术教学模式初探[J].杭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5] 丁勇.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初探[J].大众文艺,2012.10.
剪纸艺术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它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它交融于群众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群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近年来,嵊州市石璜镇中心小学把剪纸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间工艺积淀为基石,开拓创新,普及提高,走出了一条独树一帜的剪纸艺术教育之路。
一、开展剪纸艺术教育的背景
剪纸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个实用性强、工艺手段简单、流传广的民间艺术品种。她与生活、民俗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一双巧手,一把剪刀,几张彩纸,便可随心所欲地剪出各种寄寓向往和美好追求的花样图案来,流传到千家万户。一方面,嵊州剪纸在民间流传较广,深受农村妇女的喜爱。每到节日,经常会看到一些“春幡”、“元宵花灯”、“端午五毒”等花样的剪纸露脸,从影壁墙上的“福”字灯,到天棚顶上的顶棚花,窗户棱上的窗花、角花,馒头上的馒头花,鞋垫上的鞋花,门顶上的“过门笺”等,无处不有。另一方面,学生生活在这种浓郁的剪纸艺术氛围之中,从小耳濡目染,很多学生对剪纸艺术感兴趣。在学校社团活动中,报名参加学校“剪纸”兴趣小组的学生比较多,“剪纸”兴趣小组的规模比较大。同时,学校有不少教师对剪纸艺术有浓厚的兴趣,小有成就者不乏其人,为数不少的女教师擅长剪纸,并有了深厚的剪纸功底,在各级比赛中屡次获奖。再加上小学美术教材也已将剪纸内容列入其中,学生已从美术课上对剪纸有了初步的接触。由于它制作材料、工具极其普通,方法简便,集审美与实用于一身,很多学生都喜爱有加。但现实的局限性无法满足他们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和更进一步的探究。
近年来,石璜中心学校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依托民间文化资源优势,充分挖掘现有的师资力量,以创建省示范学校、市文明学校为契机,将剪纸列入学校的特色文化,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加大基地开发力度。并坚持教育创新,将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学生的终生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实效,营建富有特色的剪纸艺术教育。
二、开展剪纸艺术教育的基本途径
自2001年起,石璜镇以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间工艺积淀为基石,结合校情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特色之路,通过十年努力,使民族剪纸艺术成为学校特色教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具体通过以下四条途径来实现:
(一)通过全方位教育普及剪纸艺术。学校剪纸教育要持续发展就必须长抓不懈,努力做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布置三结合,给学生的学习以更充足的时间和更广阔的空间。学校各班每周开设了剪纸课,要求人人多懂一点剪纸知识,多会一项基本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把剪纸课程排入课程表,并不断增加剪纸课的新内容。充分利用好学校的信息网络和现代技术装备,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使学生初步学会剪最简单的事物,如花、草、树、木、虫、鱼等。课外主要通过课后社区培训学校、兴趣小组等阵地,让学生自由选择,个性发挥。在校园布置中,开辟了“艺术长廊”、“特长生专栏”对学生的优秀成果和荣誉进行全方位的展示,还有在走廊、教室内外也都能见到学生的习作,把“苦练”变成“乐练”,为后继学习提供动力。并通过班级布置,班班学习园地有剪纸等校园氛围的创设,营造一种学习剪纸的良好气氛。
(二)通过立体式宣传营造剪纸氛围。要使教师、学生和家长达成共识,宣传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学校形成了以校闭路电视、学校网站和市文联主办的《青少年文艺》报为主阵地,以电视台、报社为窗口的多样化、立体式的宣传模式。同时,编写了一本校本特色教材,本书主要介绍单色剪纸,分色剪纸,套色剪纸,染色剪纸,以及团花剪纸的制作材料、工具、步骤与方法,并附有图解和例图。而且利用现创作的一批作品,编集一张配套光盘,既可作辅助教材,又可作作品欣赏。
(三)通过大活动展示增强剪纸效果。只有通过举办大型活动,才能真正展示学校剪纸教育的丰硕成果;只有通过举办大型活动,才能引起各界人士对学校校剪纸教育的广泛关注;只有通过举办大型活动,才能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今后剪纸教育的努力方向。因此,该校连续多年举办了石璜镇小学剪纸展,出席展览的领导、专家无论从人数,还是从档次上讲都是前所未有的;参加市越剧节民间工艺大展;每年5月份进行一次师生现场剪纸比赛。对于剪纸,学校不仅把应用于教学上,而且又把它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为配合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非典,表示全镇师生的一份信心,特创作了一幅2米长,0.8米宽的剪纸图,这幅《万众一心,共抗非典》的图受到了市级领导的一致赞赏。更为了向抗战一线的医护人员,表达石璜镇全体师生一份真诚的敬意,并把这幅图送到了市人民医院,嵊州电视台特为此事进行了专题报道,这等殊荣正是对学校剪纸教育成果的最好展示。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全校师生的剪纸技能已基本趋向成熟。在2008年5月份初,全校开展了一次剪纸现场比赛,这次活动有25名教师,135名学生同台展技,选手们用巧妙的构思,娴熟的技艺,现场创作了一幅幅栩栩如生,充满童趣的作品。
(四)通过多渠道培训夯实科研基础。“科研”直接影响剪纸艺术教育的质量。为此,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艺术教育的方针和有关文献资料,举办实验讲座,组织课题研讨,不断增强教师的钻研精神和改革实验意识,引导教师走教育与科研相结合之路,自觉地把学校课题实验的总目标与个人课题实验目标结合起来。一是“拜师学艺”寻找机会让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拓宽视野。同时与市文联、美协联姻,使骨干教师拜师学艺成为可能。二是“苦练内功”在吸收外来先进理念的同时要求艺术教师“回家内化”,把理论不断地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在不断提高剪纸艺术素养的同时要求美术教师不断提高文化素养。
三、开展剪纸艺术教育的成效
(一)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通过多年的积淀和校本教材的试行,以及与绍兴电视台“名市文化”和嵊州电视台“现代教育”栏目合作,拍摄的剪纸教育专题节目播放后,使学校在剪纸教育中取得的成果响誉市内外。迄今为止,师生作品在国家级获奖有4次,省级获奖或发表31次,县市级获奖100余次。其中创作的作品中有反映嵊州民情风貌的,如《越剧十姐妹》、《嵊州名人》,也有反映民间艺术的,如《天女散花》、《幽幽沈园》等。就在去年嵊州市民间工艺精品展中,该校的《越剧十姐妹》在本次展览中荣获金奖,还有许多作品于本次展览中获银奖,铜奖。
(二)打造了一支合格的传承人队伍。在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中,教师们通过“拜师学艺”和“苦练内功”现在学校的传承人队伍,都具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有2人本科毕业,一支高学历、高素质的传承人队伍已基本形成。艺术教育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有3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有8篇在嵊州市级课改成果评比中获奖;《小学生学剪纸》校本教材按计划实施后,经过总结、论证,现已修订为《越乡剪纸》并已正式出版发行,相应的资源包也制作完毕。由此,学校已形成一种浓厚的科研氛围,先进的教育理念已为教学实践正确导航。
(三)弘扬了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学校利用剪纸其特有的民俗性,以剪纸教学为载体,使民俗教育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剪纸创作中得以领悟,使民间艺术和本土文化得到了保护,使民族精神得到了弘扬。通过《民族剪纸》教材的课堂实施、特色弥新、师生创作的民族剪纸作品融合时代、相伴生活、栩栩如生,从而让我们的孩子从小了解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受到民族精神的激励,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综上所述,剪纸艺术进课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的需要,为剪纸艺术传承弘扬、研究提高、活态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发展的一种创新。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J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2-0096-02
淮阳古称宛丘、陈州,位于河南省东部周口市,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每年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为“人祖庙会”,当地人又称“二月会”。在二月会期间,祭祀人祖伏羲和女娲,泥泥狗成为人们消灾、避邪、祈福,争相购买的“神圣之物”,是被公认的吉利品。泥泥狗产生于远古社会,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至今仍保留着它那古老的艺术造型和表现手法,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原始社会独特的传统民间艺术品。
一、淮阳泥泥狗独特的技艺美
(一)造型美
泥泥狗造型样式各异、题材广泛、品种繁多,采用最古老、最传统的动物造型,富有深刻的寓意性。有“双头狗”、“人面鱼”、“猫拉猴”、“多头斑鸠”、“多头虎”、“九头燕 ”和“九头鸟”等造型。连体的“猫拉猴”以动物为基础造型,是猫部落和猴部落男女交合和生育的生殖崇拜的象征,展示了人类强烈的生命意识;一物多头的“九头鸟”,寓意人丁兴旺、多子多福;单体的“人面猴”造型肃穆、端庄,不同于一般猴的顽皮神态,表面绘有女阴变形符号,表达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殖崇拜观念。民间艺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采用“借形”的造型方法,塑造一种富有新形象、新意念的心中念想,渗透着一种神秘的审美情趣,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类对生命的渴望和种族繁衍的永恒主题。
泥泥狗的造型不囿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动物形象,不追求具体化、形象化的动物造型,民间艺人取其大概造型,随手捏制心中的念想,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主观性、创造性、抽象性。这种独特的艺术造型手法和技艺,仍不失泥泥狗沉稳、凝重、怪诞、夸张和抽象的艺术特色,颇具现代雕塑的神韵和时代气息。
(二)色彩美
淮阳泥泥狗在色彩的运用上体现了我国古代民间传统的“五色观”,《淮南子·天文训》中说的“四方星座”也由五色组成,即“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中央黄龙”。“五色”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用色,黑底,用红、青、黄、白、蓝五色点缀。黑底,保留着古人尚黑的传统。泥泥狗“尚黑”的理性意识和审美情趣,凝结并渗透了中国古代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中国色彩美学的审美选择,是对上古时期“尚黑”遗风的继承和延续,时至今日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浓郁的地方特色。①
中国传统的“五色观”色彩观念,历经数千年传承至今,泥泥狗对“五色观”的运用,体现了民间艺人独特的审美心理和对色彩学的运用。“五色”由于与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才有可能成为中国古代高度重视的五种“正色”,并且有吉利祥瑞的意义。②泥泥狗以黑色为底,用五彩描绘,色彩绚丽,对比强烈,自由随意,体现了民间美术原始、质朴、怪诞和“丑”的技艺性特点。淮阳泥泥狗上表现出来的统一性色彩品质,不同于学院派画家那种以复色为主,层次微妙的色彩调和,它通常是靠纯色之间相互衬托而达到单层次的调和。③淮阳泥泥狗的色彩蕴涵了中国古代深厚的文化内涵,是远古时期人们审美趣味和美好愿望的感性表达。
(三)纹饰美
泥泥狗随意、古拙、怪诞、夸张和抽象的纹饰图案,形成了独特的民间地域性风格。它的纹饰图样大部分都是一些由女阴符号变形而来的近似于符号化的花纹图案,留有生殖崇拜的烙印,以一种神秘的符号化的纹饰记载着远古时期人们对生殖崇拜的强烈愿望。它的纹饰种类很多,可归纳为三角纹、菱纹、葫芦纹、鱼纹、太阳纹、类篮纹、叶纹、花卉纹等。例如,鱼纹是生殖能力很强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祈求多子多孙、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望。这些纹饰符号承载着人们的美好祝福,更具有象征性意义。
二、淮阳泥泥狗的审美意蕴
淮阳泥泥狗是民间艺人情感生活的直接物化形式,是意念、思想的展现。民间艺术家具有超常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表现力,在制作技艺上凭自己的直观感觉和心中的念想,手工捏制造型古拙具有风格化、神秘化和寓意化的各种各样怪诞的造型,在不同的造型上呈现出不同的组合方式,在这些图案中体现出不同的形式美法则。包括“对比”手法,例如,疏与密、虚与实、大与小、方与圆的对比美,也有视觉元素点、线、面的组合运用。泥塑艺术情感的价值不仅仅从属于形式美法则,这种古老的泥塑艺术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时代气息,就是因为在人们心中形式为观念所支配,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识。从泥泥狗的泥塑技艺上看,远古时期,人们的艺术欣赏力和表现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也产生了审美意识,并把这种意识物化。泥泥狗的设计过程不同于彩陶要经过预先的深思熟虑的纹样设计,而是凭心中的基本构思和母题原型,随机应变和自由发挥,而后进行创作捏制和涂画,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自由率性的创作能力和审美追求,使人们感受到中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们真实的生活情感,在充满虚幻感和神秘感的怪诞形体上,释放出一种原始图腾艺术的魅力。
三、淮阳泥泥狗的艺术价值
中原民间传统玩具的文化特性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我们在泥泥狗、泥咕咕、滑石猴、布老虎等这些传统玩具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他们所承载的历史、传说、民俗等传统文化,反映着当时当地人们的信仰、审美、生活等内容。④ 远古社会中伏羲和女娲的神话故事传说通过这种民间艺术的形式保留下来,是原始图腾文化的延续。以古怪的艺术造型、斑驳艳丽的色彩和神秘的抽象符号,记载着这一传统的民间泥塑艺术泥泥狗的艺术价值,释放出原始文化的野味性,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淮阳泥泥狗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在远古时期,泥泥狗造型不仅仅是一种符号化的功能象征,具有祈享纳福、繁衍子孙等寓意,而且是图腾文化的象征。以艺术化和多样化的审美意蕴传承着流传几千年的伏羲文化和原始艺术种族繁衍的主题。民间艺人把对自然的神秘和敬畏心理,通过塑造一些造型奇特怪异的动物形象表现出来,由动物的表象进入到内在世界,取其精髓而超越世俗,达到形神相融,经过民间艺人之手,重新加以创作、熔铸,赋予泥土生命气息,这也正是郭熙所主张的“取之精粹”的体现。民间艺人度物象而取其真,亦能“中的心源”,使主观和客观物象在融合中得到升华,包含着人性真、善、美和泥塑艺术独具匠心的艺术美。
淮阳泥泥狗以独特的技艺性,承载着人们借物传情、娱乐教化、迎福纳祥的美好愿望。无论是造型上,还是纹饰上,都经过了从图腾崇拜到生殖崇拜的过渡,真实地记录了图腾文化和人类生殖文化的发展轨迹,被专家称之为“远古图腾崇拜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泥泥狗是民间艺人精神陶养的涌现。主观的艺术精神发现客观的艺术美,由泥泥狗的艺术性体现和充实了主观的艺术精神,把主观的精神寄托在客观物体泥泥狗上,赋予客观物体以新生命。民间艺人的心灵创作感应与泥泥狗的创作技巧达到了高度融合,这也正是庄子所说的“得之心,应之手”创作技巧的体现。
四、结语
淮阳泥泥狗是绘画和泥塑艺术的巧妙结合,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根植于人们的真实生活之中,呈现出一种原始美,是中原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已经具有了相当高的艺术审美水平和形象思维能力,体现着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面的智慧和成就,蕴藏着深厚的民间艺术风格,具有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是中国美术史上民间泥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对研究远古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蕴和文化内涵具有深远影响。
淮阳泥泥狗作为我国民间泥塑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许多有价值的艺术内涵值得我们去保护、借鉴和传承,同时,还有许多艺术领域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泥泥狗正在从传统民间艺术的制作模式环境中,逐渐走向与现代泥塑艺术制作模式的融合中,语言、手法、观念正在诞生着新的方式,在现代经济市场下,促使我们去重新审视泥泥狗的未来发展前景。因此,我们要多方位、多视角地去吸纳和融合各种民间艺术的优点,不断创新,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使其在新时展潮流中焕发生机与光彩,使民间美术创造出更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注 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