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4 04:54: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口语交际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凭借语文教材,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首先要依托语文教材。语文教材中语言因素十分丰富,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较广泛的内容和多种形式。因此,教帅要十分重视运用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例如: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了说完整句子的训练,看图说话训练等内容和形式。同时,各册教材在阅读课文中,基础训练题中,都编排有人物对话交际的训练内容,如二年级的《爬天都峰》、五年级的《挑山工》等。因此,教师教学时,除了按照教材编排的专项对话交际训练外,还要在讲读课文时突出人物对话的部分,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习人物之间是如何进行口语交际的。可通过朗读、分角色读,以及表演等形式进行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年级新编教材中,有一个新的特点是:课本中专门编排了“口语交际课”,一共编排了9课。其内容包括:向同学们介绍“我的家”、介绍自己喜爱的动物、介绍自己学会的劳作,以及介绍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等,这都是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好内容和生动形式,教师利用这类教材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必须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第1课的口语交际课是《我的家》,这课是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几个小朋友各自介绍自己家里有多少人,有哪些人,各自做什么等。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和兴趣,教师可用毛绒绒的滑稽可笑的布娃娃来给大家上课。先由布娃娃示范介绍“我的家”,然后其他学生模仿。可以通过自己练说,同桌互说,四人小组互相介绍等形式进行自主的语言实践。在这基础上由小组选出代表在班上演练。在介绍时要求学生面向大家,声音响亮,有礼貌。
在低年级口语交际训练中,要练习说好一句话,让学生学会用6种句式说话:①谁怎么样;②谁是什么;③谁做什么;④什么怎么样;⑤什么是什么;④什么做什么。可分步进行训练。如选按“谁干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然后再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最后再按照“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样逐步地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打好口语交际的基础。
二、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互动的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进行学习交往的过程,因此,充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1.在质疑解疑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质疑解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跟人讨论的交际能力。尤其是解疑的环节,就是通过互相讨论、议论,甚至争论来求取真理、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如一年级的《三只白鹤》,引导学生看图后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这三只白鹤中的一只,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一个办法解决。然后同桌讨论,看看对方的办法行不行,哪一种更好。好的同学再把自己的意见在四人小组内提出,大家讨论修改。综合大家的意见后,小组内选一位擅长表演、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上台表演。同学们评议、评分。没有充分的交流、讨论是不可能获得真知的。因此,教师必须认真重视这个环节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在评议中加强口语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别人的读书、答问进行评议、补充,这不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评议活动,也是师与生、生与生的学习交流,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常见的形式和良好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评议”环节,要把这一环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评议”时,首先要求学生留心听别人的朗读、发言、答问,然后要积极思考、判断,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和补充意见,敢于争论,互相交流,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加强口语训练。
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如在小组中交流自学情况,在小组开展讨论,在班上进行小组汇报、组与组进行交流,并互相评议。这样使口语交际训练面广,增大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活动时间,也增补了以学生个体活动为基础的群体的口语训练的形式。
1.口语性。口语交际属于情境语言范畴,非书面语言,因此有较强的随意性、灵活性、可变性。
2.交际性。因为口语交际是面对面的交流,一方要根据另一方(或多方)的反应作出相应的反应,所以它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是包括听觉、视觉、感情、记忆、思维、评价、认识、创造等活动的动态过程。
由于口语交际是口头的语言表达,不像书面语言那样规范,存在着较强的随意性,所以教学时不必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的知识,而应把信息的传递、情感的沟通置于口语交际教学第一位。也就是说,成功的交流应看是否传递和接收了信息。虽然口语交际以听说训练为基础,但是口语交际教学并不同于以往单纯的听或说的训练;不同于看图说话、写话的训练;不同于口头作文;也不同于课本剧的表演等,教学时要注意它的特点。
二、口语交际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听说训练是口语交际的基础。
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定要重视听说训练。能认真倾听别人说话,领会主要内容,才能针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才能把自己的见解清楚明白地说出来。可见,听说训练是口语交际的基础,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尤其是低年级,刚开始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听说训练的时间要大于交际的时间。随着年级的升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逐步提高,学生之间交流的时间就会加长,综合能力也就提高了。
2.交际的内容要来自学生的生活。
口语交际训练首先要确定话题(选题)。交际的话题应来自生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就是说学生的需要是交际的前提,学生感兴趣,才愿意说,才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说好。比如,练习打电话;扮演小记者,对同学进行“假期生活采访”;针对一则广告谈自己的感受,大家评论;做“传话”游戏,再讨论为什么会传错话;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图书,然后互相借书,并说明想借这本书的理由;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在表演买卖东西之后,观看的学生评选出“优秀售货员”和“文明顾客”,并讲明理由;在全班展示自己制作的贺年卡,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设计,打算送给谁,然后评选出最佳设计和最好的祝词;给家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过生日应该怎样过,提出你的看法,然后评选出理想的方案……中高年级还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一些讨论题或辩题,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情境。如:
动物应该人工饲养还是应该放回大自然。
过年时给压岁钱好不好,说明理由。
帮助家里干活儿该不该收取报酬。
小学生做数学题该不该使用计算器。
针对家长打孩子谈谈你的看法。
放学回到家应该先做作业还是先看电视。
3.要重视群体活动,调动全员参与。
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要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教学中要加强群体活动,可安排自由说、同桌说、小组交流等方式,使每个同学都有说的机会。要注意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应在听说的基础上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同时又锻炼听说能力。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平时不爱说话、不善于交往的学生,对他们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及时的表扬。
4.教师的指导要及时到位。
(1)激情
口语交际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感情交流的过程,因此上课时首先要激起学生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感情投入,使他们想说,愿意交流。特别是刚刚开始上口语交际课,激励学生愿说、爱说、敢说比会说、说好更为重要。他们想说什么就应该让他们说什么,不要给予过多的限制和苛求,否则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别人的交流中去。
(2)打开思路
在学生交际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支持他们大胆的想法。尤其要注意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他们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课堂上要经常问一问“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谁有新的发现”。对学生中的不同见解,只要说得有道理,都应给予肯定,不要形成一方压倒一方的局面,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能够友善地讨论或辩论一些问题,善于从别人的发言中提取信息,从而提高认识水平,锻炼能力,发展思维。
请看顺义天竺镇中心小学三年级的一次课堂教学实录的片段;
师:请同学们看录像。(过年热闹的情景,大人给孩子压岁钱。)今天我们聊的话题是:“过年时给压岁钱好不好,为什么?”分小组讨论,谈谈你的想法。
师:刚才在小组里有不少同学发表了不同意见,现在按不同的想法分组,意见相同的在一个组,再讨论,主要是讲明理由。待会儿全班讨论,看哪一组说的理由最充分。
生:给压岁钱好。我可以用压岁钱买花。
生:要把花儿养死了怎么办?
生:有这么多同学呢,怎么不会养?
师:咱们现在讨论的是……(纠正跑题。)
生:我觉得给压岁钱不好。每年都是你给我,我给你,换来换去的没意思……
生:给来给去挺好的,多有春节的气氛。
师:你们注意了吗,他看问题的角度有意思,而且刚才同学们都敢于说心里话,说真实的想法,很好。(提示不同角度。)
生:你们家有两个孩子,我们家只有我一个,我该亏了……
生:给压岁钱能得到老人的祝福。
生:有了压岁钱容易养成乱花钱的毛病……
生:他不买书,买零食怎么办?
(学生发言十分踊跃。)
生:我觉得给压岁钱好。等到爷爷过生日的时候,我可以用压岁钱给他买生日蛋糕,让他高兴。
师:你很孝顺。
生:我有了压岁钱可以买书,长知识。
生:我可以给我爸爸买牛。
生:我想买电脑。
生:老师,我给您提个问题,您到底觉得好不好?
老师在小结的时候,肯定了大家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并讲明给不给都有道理,关键看怎么处理。
(3)规范语言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交际的态度和说话语气的引导。对于学生明显的语病、用词不准确等错误,应适时给予纠正。可以让学生互相评论,互相帮助,在实践中逐步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可提示:“你们注意听,他哪个词用得好。”“他能针对别人的观点谈出自己的见解,应该向他学习。”“对于他的说法,大家评论一下。”在规范语言的同时,要重视对学生心理品质的熏陶,使学生逐步养成有礼貌以及尊重、善待他人的良好的品质。
口语交际的教学时间不必限制过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一般在20-30分钟即可。
一、要让学生动手
本册口语交际注重语言实际,强调在动手实践或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听、说的训练。因此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如《我会拼图》、《我爱画画》《有趣的游戏》等内容,要让学生动手拼、动笔画、亲自做游戏,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说、同桌互说、小组比赛、全班交流。
二、要让学生动脑
在学生亲自实践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把动手操作或活动的经过说清楚。如《有趣的游戏》,在学生进行贴鼻子游戏之后,先启发学生想一想,参加贴鼻子游戏的都有谁,自己在贴鼻子的时候眼睛怎样,有什么感觉?当把小丑的鼻子贴上时大家有什么反应?自己贴的结果怎样?这次游戏玩得怎样?等等,然后再让学生练习说话。
三、要让学生动口
口语交际比听话说话的内涵更加丰富,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更加全面,教学任务也就更加多元。其主要任务包括指导学生运用口语进行交际实践,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发展学生的对白语言和独白语言,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技能,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以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等等。与此相应,口语交际课必须使:
1.教学目标多元化。《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交流”见诸课程标准的目标,而不现于原大纲。“交流”有两种情形:一是每个人轮流独自说(读)一段事先准备好的长而连贯的话,一方“表达”,一方“倾听”,因“倾听”“表达”的主体互相转换,彼此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对方,自然而然形成了“交流”。二是交际双方就共同的话题进行对话,不断根据对方说的内容随机应变地作出言语回应。
前者是活动的形式,过去的听话说话课,不乏这种“交流”。学生轮流“倾听”和“表达”,“交流”便因此形成。这种“交流”为培养“倾听”、“表达”能力服务,是在班级授课机制下培养“倾听”、“表达”能力的必然途径,我们不妨称之为“形式的交流”;后者既是活动的形式,也是应对、应变的能力。语文课标将“交流”与“倾听”、“表达”并列,可见其与“倾听”“表达”一样,是一种能力,都是我们培养的目标,这个“交流”,当属上述的后一种。对应于前者,我们可以称后者为“能力的交流”或者“目标的交流”。
2.交际形式多元化。口语交际课不能采用单一的“独白式”或单一的“对白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独白”、“对白”两种方式兼顾,并加以合理调配。其一,交际内容和教学计划要统筹安排,既要有“独白式”训练,也要有“对白式”训练。其二,话题对交际方式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有些话题更适合于进行“独白式”训练,而有些话题可能相反。对“独白”为主的课堂,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穿插一些“对白”训练;反之亦然。两种方式穿插起来,不仅能使多种交际能力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且两种方式之间互相启发,彼此铺垫,互相促进购成一种互动的关系。“倾听”、“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独白式”口语交际训练来实现,其中“形式的交流”必不可少。而作为“能力和目标的交流”,则必须通过“对白式”口语交际才能练就。
3.交际角色多元化。交际对象的不同,语言的遣用也不同。在口语交际课中,应赋予教师和学生多重的角色身份,并不断实现转换。指导点拨时,师生之间构成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在参与课堂交际活动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构成了交际关系,他们都是交际者。
就学生来说,一方面,学生是口语交际的学习者,课堂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合作者:当教师传授必需的口语交际知识时,他是知识的接受者;当其他同学展示他们的交际过程时,他是欣赏者、评价者。另一方面,他们又是交际者,他与老师和其他学生互为交际对象,必须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与交际对象展开对话、交流和沟通。
就教师来说,教师既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指导者,应承担起指导者的所有职责;同时作为交际者,应该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
4.评价视点多元化。评价视点既有听说还有交往,既要关注语言因素也要关注非语言因素。在语言因素方面,不仅要继承听话说话课的一贯做法,借助评价激活学生语言储备,规范口头用语,还要借助评价,培养学生语言的应变性和得体性。在非语言因素方面,要把交往态度、习惯、方法、沟通能力、处事能力等也置于评价的视野,以全面完成口语交际课教学的任务。
二、生活化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教学要“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生活化的策略,就是以学生亲历的或熟知的生活为口语交际素材,以生活的实际需要为交际目的,让教学的过程成为实现某种需要的生活的过程,完成“有实际意义的”生活任务是课堂活动的明线,完成学习任务则成了暗线,两线交融,完成学习任务蕴藏在完成生活任务的过程中。
如“打电话”,上课伊始,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打电话,接着教给学生打电话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练习打电话。在这过程中,学生始终都意识到自己是在完成学习的任务。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则先让学生听一段天气预报,从中得知第二天要下雨,原计划的登山活动因此要取消,班主任李老师正在校外开会,不知道这个消息,他还打算当天下午上山做相关的准备工作呢。怎么把活动取消的消息告诉李老师呢?让学生选择各种办法,大家一致认为打电话最可行。接着,才让学生两两组合,轮流扮演李老师,练习打电话,教师简单交代打电话应注意的问题。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借助评价,把有关打电话的方法渗透其中。之后,再挑选两位学生,到学校办公室给李老师打电话。这就是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教学,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几乎不认为自己是在完成教师分派的学习任务,而认为自己是在完成生活的任务,淡化头脑中的课堂和学习意识,仿佛不是在学习口语交际,而是在日常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与同学、老师和其他人进行平常的交往和沟通。
采用生活化策略,要做到:
1.话题贴近学生生活。这是使交际任务具有“实际意义”的前提。首先要求话题具有现实性,但具有现实性的话题未必适合于学生。因现实生活涵盖了学生的生活,可靠的做法是从学生的生活中去寻找交际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是学生口语交际活动得以产生的物质基础,可以触动学生的所思所想,保证人人有话可说,能激起学生倾吐的冲动和交流的欲望。
为保证话题与学生生活的贴近,必须活用教材。口语交际的教材与阅读教材不同,后者是学习的范本,而前者只是提供一个话题。总体上,教材安排的话题,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乐说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是,学生生活阅历或环境不同,知识经验也不同,教材中的某些话题可能贴近了部分学生,却难免远离了另一部分学生。课程改革提倡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口语交际教材的特点,便给教师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留下了更大的空间。
提倡活用教材,不全是鼓励教师对教材另起炉灶。教材的安排有特定的意图,任由教师,随心所欲,难免陷入随意性和盲目性。有些教材稍加改造,就可能成为一个贴近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如,人教版教材一上“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这样做不好”,教材安排了两幅插图,一幅插图画的是几个小孩在草坪上踢球,一位戴红领巾的小姑娘前来制止;另一幅插图画的是妈妈洗菜时浪费了自来水。总体上,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但不是所有学生都目睹这样的生活。一些农村学生,根本没有见过草坪,他们所知道只是,草是庄稼的对头,或者是喂养家畜、烧火做饭的原料。这样的生活阅历,不可能有爱护草坪的经验和意识。以这样的插图为内容进行交际活动,这部分学生也就无从说起。教学时,我们不应拘泥于插图,最好能用学生身边发生的同类的事例取代图中发生的事,如,本校同学或者校外小孩经常折断了学校的花草树木,或者街道公路两旁的树木经常遭受破坏;有些同学没有及时关上学校卫生设施的水龙头。对那些在周边有草坪的环境中生活的学生,也可以用现实生活中有人不爱护草坪的事例来替代图中的内容。课前可以带学生实地看看,有条件也可以拍下录像、照片,课堂上再现给学生,让学生就此展开交际活动,这样就可以实现话题与学生的零距离。
2.动机来自生活需要。活动的动因来自于动机,动机又来自于需要。采用生活化的策略,就是要使学生交际动机的产生不仅是为了满足得高分的需要,不仅是为了完成老师指令的需要,不仅是为了获得老师表扬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了生活本身的需要。
揭示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径是呈现生活情境。做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呈现真实的生活情境,即在课堂上直接呈现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或者走出教室,直接介入社会生活,引发交际的需要和动机,以真人为对象,以真事为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真实的交际活动。这样的交际活动,同时就是学生亲历的真实生活,生活与教学完全融为一体。于老师的“打电话”就属于这种情形。二是创设虚拟的生活情境。根据生活自身的逻辑和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精心设计某种生活情境,让学生投入交际活动;或者根据社会生活的需要,比照现实生活的场景,设置虚拟性的情境,让学生以他人、成人、社会化的人的身份参与交际,比如,扮演记者、售货员、推销员、导游,尝试他们不曾经历过的生活。如,人教版教材三下“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介绍家乡的景物”。对多数学生而言,特别是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家乡的每一处景物,几乎都为全体学生所共知。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许多场合需要我们向他人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但同乡人互相介绍彼此都熟知的家乡景物,却不需要,这样的交际活动在现实生活中也并不存在。在班上直接让学生互相介绍,失去“实际意义”,很难激发学生的交际动机。如果创设适当的虚拟的生活情境,交际活动便可能成为生活的实际需要,从而产生相反的效果:上课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自己有位外甥女(或者其他什么人),是某地(一定要外地)某学校三年级(同龄人便于沟通)的学生,还没有来我们这里玩过。这次她给老师来信说,今年暑假她要来我们这里玩,问我们这里有什么好看好玩的景物。老师想让同学们向她介绍介绍,因为你们是同龄人,由你们介绍,在她听来更加亲切。接着让学生先在小组练说,然后在大组说,甚至可以煞有介事地给学生在大组所说的话录音,告诉学生要把带子寄给自己的外甥女。由于创设了具体的虚拟情境,使本来不可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交际活动,成为现实生活的需要,具有了“实际意义”,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交际动机。
三、历练策略
二、循序渐进,训练口语交际的敏捷性口语是通过语音来表情达意的,它不具备书面语言反复修改、仔细斟酌的从容,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如何培养学生交际场合中即兴讲话的能力呢?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按“张口说话———先想后说———现想现说”的流程来训练效果较好。第一步,帮助学生克服公共场合不愿讲、怕丢丑的心理障碍,鼓励他们张口说话。我们的做法是导逼结合。针对其怕丢丑的心理,引导他们认识“要想明天说得棒,别怕今天出洋相”的道理,解除心理负担。同时,利用每天晨会课持之以恒地开展“五分钟说话训练”,随机从“题库”中抽取题目,随机选定学生,让其当众阐述自己的观点。万事都有第一次,学生一旦“破头”了,后来的训练将日有所得;第二步,低起点,严要求,让学生先想后说。即每天提前抽取题目,让学生稍作准备后再当众说话。同时,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题,让其有话可说。如“你的爱好是什么?”、“双休日怎样安排?”、“你最喜欢谁?”等等;第三步,训练进行到一定阶段,提高要求,让学生现想现说。如开展微型辩论会,围绕一个主题,让学生各抒己见,从中训练其思维的敏捷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由于内部语言的速度快于外部语言速度,即想得快,但一时又找不到相应的语言表达。故学生讲话时会出现“嗯……碍…”垫语增多和语流中断的现象。因此,训练学生说(输出)的同时,还应重视抓其课外阅读(输入)。“胸藏乃汇凭吞吐”,只有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才会达到“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的境界。
二、循序渐进,训练口语交际的敏捷性口语是通过语音来表情达意的,它不具备书面语言反复修改、仔细斟酌的从容,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如何培养学生交际场合中即兴讲话的能力呢?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按“张口说话———先想后说———现想现说”的流程来训练效果较好。第一步,帮助学生克服公共场合不愿讲、怕丢丑的心理障碍,鼓励他们张口说话。我们的做法是导逼结合。针对其怕丢丑的心理,引导他们认识“要想明天说得棒,别怕今天出洋相”的道理,解除心理负担。同时,利用每天晨会课持之以恒地开展“五分钟说话训练”,随机从“题库”中抽取题目,随机选定学生,让其当众阐述自己的观点。万事都有第一次,学生一旦“破头”了,后来的训练将日有所得;第二步,低起点,严要求,让学生先想后说。即每天提前抽取题目,让学生稍作准备后再当众说话。同时,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题,让其有话可说。如“你的爱好是什么?”、“双休日怎样安排?”、“你最喜欢谁?”等等;第三步,训练进行到一定阶段,提高要求,让学生现想现说。如开展微型辩论会,围绕一个主题,让学生各抒己见,从中训练其思维的敏捷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由于内部语言的速度快于外部语言速度,即想得快,但一时又找不到相应的语言表达。故学生讲话时会出现“嗯……碍…”垫语增多和语流中断的现象。因此,训练学生说(输出)的同时,还应重视抓其课外阅读(输入)。“胸藏乃汇凭吞吐”,只有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才会达到“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的境界。
师:同学们,昨天我在大街上遇到一位老同学,姓刘,是开文具精品店的。她听说同学们要买文具,非让我向大家推销推销。
生:她卖哪些文具呀?
师:她让我带来一些样品,并且说质量很好,价钱又便宜,但生意人的话,我只相信一半,到底怎样,还是你们自己判断吧!
师:大家看大屏幕。(课件:10种文具及标价)谁来说一说这几种文具的名称、标价及自己的看法?
(生争相说)
师:你们看看,这些文具中有你需要买的吗?价钱怎样?
生:我想买几支铅笔,不过,她的太贵了,要8角钱一支,我妈妈买过,只要5角钱一支。
师:看来,我这位老同学是有点儿黑,大概是以为我们小朋友的钱好赚吧,你可以跟她讲价钱嘛。(众笑)
生:我跟她讲,4角钱一支,我买5支,不卖就算了。
师:你也够狠的,将人家的价钱砍掉了一半。(众笑)谁还想买什么?
生:我想买个笔盒,要三层的,表面要动物图案。里面最好带吸铁功能的,不知她店里有没有。
师:你的要求还挺高的,要问清楚、看明白再买。你们知道买东西要注意什么了吗?
生:要注意讲价钱,要看清楚东西。
生:还要有礼貌。
二、表演示范,让学生会说
师:下面老师当买东西的小朋友,谁来当卖东西的刘阿姨?
(一生上台,老师为其佩上胸花,老师系上红领巾)
师:刘阿姨,您好!
生:(笑)老师,不,小朋友,你好!你要买什么?
师:听我老师说,你这儿有很多文具,质量也不错,我想买个转笔刀,有吗?
生:有,有,你要哪种?
师:我要盒式的,用手摇的,可用上几年不坏的,表面图案要求是动物的,有吧?
生:有,你自己选吧!
师:(挑选状,点击屏幕上的转笔刀)就这个,多少钱啊?
生:28元,不是标着价吗?外面都卖30元呢!
师:太贵了吧!(转向全体,轻声地:难怪我老师说她有点儿黑)我邻居买了一个才13元,你也13元吧?
生:我看你是个好学习的孩子,这样,卖一个给你15元吧。
师:13元,行就买,不行就算了。
生:行!拿去吧!
三、小组交流,让学生乐说
师:请同学们两人一个小组,自由“买卖”。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种东西向同桌“买”。
(生同桌买卖)
师:谁愿意上台,把自己的“买卖”做给大家看?
(两生上台)
男:刘阿姨,您好!我要买块橡皮,有吗?
女:小朋友真有礼貌,你要什么样的橡皮啊?
男:透明的,带图案的,擦了不会黑的,我现在的橡皮擦过后老是一片黑。
女:请你自己选吧。
男:(指一块橡皮)多少钱一块?
女:一元钱,小朋友这么可爱,便宜卖给你啦!
男:还便宜?我妈上次买的才5角。
女:上次买的质量比这种差,当然便宜啦。8角吧,小朋友,没法再便宜了。
男:好吧!
师:这两位小朋友还挺会做买卖的,特别是买东西的小朋友,会挑选,会讲价,还挺礼貌的,我送你一块橡皮吧。还有谁愿意说?
(其他小组“买卖”略)
师:请同学们回家后向家长要些钱,到文具店去买你要的文具,看看有什么感觉。
上述教学实录启发我们,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手段,如竞赛、模拟表演等多种形式,创设说话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上述实录中教师创设了一个情境:老师在大街上遇到开文具精品店的老板,要他帮忙推销,并在屏幕上出示实物。这样的情境,引发了学生说的欲望。
口语交际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所选定的话题具有交际性。以下两个教学案例话题特点不同,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提示了达成交际的基本策略。
(一)《猜谜语游戏》
1.师生互动
师:老师先出谜语,请同学们猜,谁猜到卡片上的谜语,美丽的卡片就送给谁。
……
师:这儿还有几则谜语,不过,这次不但要猜出谜底,还要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
2.生生互动
师:刚才大家猜的是老师收集的谜语,谁想把你收集的谜语说给大家猜猜?
指名并交代:想让谁猜就请谁,而且要记得问问他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上台自由与人交际。)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一问一答,态度大方又有礼貌,合作得多好呀!请四人小组在一起猜猜组里的谜语,小组长要组织大家有秩序地进行,并且选出组里大家认为好的谜语。
师:请每组的组长把你们组选出的谜语贴在教室的周围,等会儿请其他组的同学猜一猜。如果猜对了,就把谜语送给他。
……
【评析】
这个案例以“猜谜语”为话题,具有很强的交互性。首先,猜谜语需要一人说一人猜,或一人说多人猜,话题内容要求参与的双方进行言语交流。其次,猜谜语时,出谜者要步步诱导,让对方接近谜底,而猜者既要猜出谜底,还要说清楚理由,话题的展开对参与者的言语表达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选定了具有交互性的话题后,还需要教师充分挖掘交际内涵,拓展话题的交际功能,使得口语交际过程真正成为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其综合素质的途径。这个案例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
1.交际目标分层。
制订目标是实施口语交际教学的前提。目标的确定应当体现三维内涵,符合实际,兼顾差异,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个案例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教学目标的制订和实施中注意分层,并呈现逐步递升状态:
目标意图
①教师出谜语让学生猜,猜对了奖励谜语卡。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尽快投入学习过程。
②请猜对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猜的。学会清楚、明白、完整地说话。
③学生出谜语,自主选择对象猜一猜,并说出是怎样猜到的,说的时候注意大方有礼貌。学会清楚、明白、完整地说话,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和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④四人小组猜谜语、选出最好的谜语。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言语评价能力,在团队中逐步形成合作能力和大局意识。
⑤将小组推荐的谜语贴在墙上让同学猜。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体会感受口语交际成功的喜悦,增强集体荣誉感。
2.交际对象广泛。
由于口语交际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以言语为媒介的互动行为,因此,口语交际教学时应当有“对象”意识。只有交际对象广泛,才能使学生的言语应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得到多角度、全方位的提高。这个案例中,既有师生间一对一的互动,又有学生与学生个体间的自由互动,还有四人小组间的群体互动……通过对象广泛的口语交际,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在不同场合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面对不同对象,选择恰当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在集体中学会尊重别人,善于合作的能力等。
3.交际形式多样。
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能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发挥他们在交际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这个案例中所出现的交际形式比较丰富,如猜老师出的谜语,猜同学出的谜语,猜小组推荐的最佳谜语,举行猜灯谜活动……丰富多样的交际形式,使得口语交际课生动、活泼、有趣。
(二)《我们的画》
……
学生经历了评画、改画、说画的过程后,教师指导学生举办画展。
师:现在,我就是“一年级图画展”的主办人(挂“主办人”牌)。谁想参加画展,就把画贴在黑板上。
师:我们将从这些画中选出“最受欢迎的画”。
师:现在要成立评画组,谁想当评委就要先在小组中自荐,然后大家推荐一位说得最好的同学担任评委(给评委挂“评委”牌)。小组里的其他成员就是“副评委”。
师:每小组在评委的带领下选出最受你们欢迎的画,可以是一幅,也可以是多幅,并说出你们喜欢这些画的理由,最后由每组的评委总结大家的意见上台发言。
获奖学生上台谈感受,台下学生随机提问。
【评析】
有些话题本身缺乏交际性,容易上成以学生言语单向输出为主的听说训练课。因此,这类话题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交际因素,调动学生参与交际的积极性。“我们的画”在挖掘交际因素方面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
1.无中生有──创造交际契机。
第一阶段的教学以“评画、改画、说画”为话题而展开。而在第二阶段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创设生生互动的交际情境,教师以“举办画展”为话题对原有的话题进行了必要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创造了良好的交际契机。“举办画展”,看似与话题主旨关联不大,属“无中生有”的教学设计,但它却是教师基于话题又不拘泥于话题的大胆尝试。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报名参加画展”“自荐和推荐小评委”“选画并说说理由”“总结发言和随机提问”等教学环节,既有个别表达,也有小组交流,交际的形式比较丰富,使学生在言语品质上也得到了较好的锤炼。这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打开了生生交际的途径。
2.匠心独具──铺设交际“点”。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往往有一些能够诱发学生兴趣的交际“点”,教师应当匠心独具地在教学中铺设这样的交际点。案例中,“自荐和推荐小评委”“选画并说说理由”“总结发言和随机提问”就是容易引发交际的“点”。“自荐和推荐小评委”,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孕育表达欲望,自然而然形成生生互动的交际过程;“选画并说说理由”,学生既可以倾听伙伴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和伙伴商量,达成一致的意见,为学生的口语交际创设了真实的、自由的、有价值的应用场景,同时提高了学生审美鉴别能力和言语品评能力;“总结发言和随机提问”能形成一问一答的交际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言语表现的灵活性都将得到较好的发展。
3.穿针引线──形成交际“场”。
口语交际中的“场”,指的是依附在口语交际活动之中并对其活动产生有力作用的交际要素。口语交际的“场”往往不定,或是外在的物质氛围,或是内在的心理感受,或是交流中言语所达成的默契,或是讨论时思想所形成的撞击……但这种“场”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教学过程中,并影响着它的进程。有利于教学的“场”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场”内的氛围是和谐的、平和的、愉悦的;“场”内的活动是积极的、活跃的、富有挑战意味的;场内的人际关系是平等的、互助的、包容的。在缺乏交互性的话题中,教师的穿针引线能使得原本封闭的“场”变得开放。教师亲切的语调,和蔼的态度,恰到好处的串连、提示、点拨、应和,能形成一个自然、和谐、温馨、愉悦的交际“场”。在这样的“场”中,交际的可能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二、情境创设体现交际性
以下两位老师分别执教《奇妙的动物世界》和《快乐拼图》,教学过程中都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情境。
(一)《奇妙的动物世界》
1.师生交际,交流互动。
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身边有哪些动物?然后创设情境,播放《动物世界》录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动物。在观看录像的基础上请学生说说了解了哪些动物的习性?除了录像里介绍的动物,还了解哪些动物的习性。
2.组内交际,生生互动。
学生选定自己比较了解的一种小动物;向组里的小朋友介绍它的生活习性;谈谈自己和小动物之间发生过的有趣的事。同学讲的要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讲的同学要给予说明,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
3.全班交流,大家补充。
组内选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大家提问,请发言的同学补充。
(二)《快乐拼图》
1.情境设计。
课前教师为每一组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小图片。在提供图片时有意识地少放几种,为课堂拼图设置一定的困难,为创设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做好铺垫。
2.情境展开。
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发现缺少图片,很自然地产生了疑问:
生:老师,我想拼雪娃娃,可是缺少大圆。
师:哎呀,少图片了,你说该怎么办呢?
生:我可以拼别的图。
生:还可以问同学借。
师:问同学借图片还有些讲究呢,你能说说吗?
生:问同学借图片要有礼貌。
生:别人如果不愿意借,不要硬借。
生:借的时候,要把自己为什么需要图片的原因告诉别人。
师:是呀,借图片的讲究可多了,希望同学们注意这些问题,也相信你们一定能凭借自己的甜嘴巴借到你需要的图片。
课堂现象:缺图片的学生有的向周围的小伙伴借图片,有的离开座位向其他小伙伴借图片,有的一次就借到了图片,有的颇费了一番周折才借到图片,有的没有借到图片,同组的小伙伴商量换一种图形……
【评析】
上述两个案例在表现口语交际的交际性特点时有以下共性:即教学中注重师生、生生间的言语交往,准确地将口语交际过程的展开落实在人与人之间的言语活动中。第一个案例中,教师不仅让学生向组里的小朋友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谈谈自己和小动物之间发生过的有趣的事,而且对听的学生提出了“用心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的要求,并且要求“讲的同学要给予说明”,允许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这样的教学设计,从形式上保证了口语交际活动双向互动的可能。第二个案例中,学生发现缺少图片后,先与教师进行了一问一答的言语交际;借图片过程中,小伙伴之间进行了你来我往的言语交流等等,这都体现了口语交际的交际特点。
然而,因为口语交际情境创设的不同,在两个案例中,学生参与交际的态度,交际时所产生的情感,所达成的交际效果也有所不同。
第一个案例所创设的交际情境是播放动物录像。教师预设通过播放录像来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从而展开口语交际过程。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至少有以下几点引起我们反思:
1.情境创设是否具有交际性。录像所呈现的情境是动物介绍,提供了有关动物种类和生活习性的常识。这一情境对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他们产生亲近动物的情感有一定的作用,但从交际层面来看,情境本身蕴涵的交际因素不够。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观看录像的基础上”“说说了解了哪些动物的习性”。此时,学生的口语交际以独白为主要形式,是一种单向言语输出,缺少与同伴的互动。而这种状况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所创设情境的局限造成的。
2.情境创设是否最优化。第一个案例中。录像情境的创设比较孤立,所发挥的功能也比较单一,只是在交际活动的初始阶段起到激发兴趣,引出话题的作用,对后继的口语交际活动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微乎其微。
3.情境是否引发学生内需。交际情境的创设应当引发学生交际的需要,只有发自内在的交往需求,才可能产生富有实效的口语交际活动。从第一个案例看,学生的言语活动基本停留在“说”的层面,即便是所产生的口语交际现象,也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的,情境的创设很难引发学生主动交际的需求。
口语交际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尽量贴近现实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个案例所创设的交际情境比较好地体现了这样的要求。首先,“借图片”这一情境本身就具有交际的意味。“借”是发生在两个人(或以上)之间的。“借”不仅需要运用口语,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表达技巧。“借”还要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语言修养。因为“借”的结果只有两个,借到皆大欢喜,借不到就需要合理调整心态,忌出语伤人。所以,“借图片”这一情境,不仅具有交际性,还渗透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合的思想,内涵丰富,空间开阔。其次,“借图片”这一情境接近生活,为满足学生的交际需求而设。我们知道,“借东西”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发生的行为。当学生拼图时发现缺少图片,凭借生活经验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借”。这样,口语交际随即产生,交际过程不露痕迹。在这一情境中,口语交际活动不是教师刻意安排的,而是学生发自内在的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师生间、生生间水到渠成的口语交际场面。
三、路径选择体现交际性
构成口语交际活动的要素有四个:一是交际的主体;二是交际的对象;三是交际的媒介(口头语言);四是交际的环境。四个要素中,交际主体和交际对象之间的互动过程就成为交际的路径。
(一)《保护有益的动物》
1.了解动物面临的危险。
播放课件:有益动物被伤害的录像。
2.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3.如果你是被伤害的动物,你想说什么?
4.说说你所知道的伤害有益动物的现象。
5.讨论:如果我们继续伤害、捕杀有益动物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二)《有趣的小动物》
师:今天,老师把一个小家伙带到教室里来了,你们瞧……
生:是小金鱼!
师:快,和小金鱼打声招呼。
生:小金鱼你好!
生:小金鱼欢迎你到我们教室里来。
师:小朋友真热情呀。小金鱼说些什么呢?让我听听。(老师将小金鱼放在耳边,侧耳倾听。)
师:小金鱼说:“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来到你们的教室真是太高兴了。
师:小金鱼那么可爱,你们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生:……
师:小朋友夸小金鱼长得漂亮,小金鱼可开心了,你们瞧,它摆动着尾巴高兴得跳起了舞。
(三)《一场××比赛》
比赛前,教师请每组学生推荐三位参赛选手和一位评委,并说说推荐的理由。其他学生当啦啦队,从中选出一位啦啦队队长。
参赛选手搭积木,啦啦队呐喊助威,评委仔细观察。
积木搭完后教师请大家谈谈看到了什么。
评委、啦啦队、参赛选手从各自的角度谈自己看到的情况。
根据现场比赛情况,教师请评委说说谁能得第一。
请选手夸自己的积木,说服评委。
请啦啦队对评委的现场评价提提建议。
教师当记者,采访获胜组啦啦队队员,请他们和队友说说话。采访获胜的小组的参赛队员,请他们对其他小组提提建议。采访失败小组的啦啦队员和选手,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
【评析】
第一个案例中,教师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创设了能触动情感的动人画面。教学情境的选择对促进口语交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从交际主体和交际对象的互动过程看,显然路径比较单一。“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如果你是被伤害的动物,你想说什么?”“说说你所知道的伤害有益动物的现象”。这一组教学设计,侧重从交际主体角度出发,言语形式以主体独白为主,交际对象很难介入交际过程,双方缺少互动的可能。这种单向输出式的交际路径影响了口语交际的质量。
第二个案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取了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话题,内容有趣,能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兴趣,但在交际路径的确定上值得商榷。首先,“和小金鱼打招呼”“对它说些什么”等教学设计中,教师显然把“小金鱼”当作学生口语交际的对象。但小金鱼不能运用口语,学生无法与它进行你来我往的交际活动,因此,这个教学设计中缺少了口语交际的最基本条件──交际对象,使得交际明显缺少回路。其次,当交际对象无法回应主体时,教师越俎代庖,替代了“小金鱼”成为学生的口语交际对象。这样使得原本应当通向生生之间的交际路径被截断,演变为单一的师生交际,学生的参与面缩小,交际对象的丰富性锐减,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效率不够高。
第三个案例中,教师设计了多个连贯的互动情境,在多回合、多情境中,展开多种形式和多个对象的口语交际,使得口语交际路径成为阡陌纵横的“通途”。从交际对象看,全班学生被分成参赛选手、评委、啦啦队,教师承担记者的角色。这样,口语交际出现了以下路径:
选手评委
选手啦啦队
选手记者
评委啦啦队
记者啦啦队
评委记者
选手选手
啦啦队啦啦队
评委评委
……
由于口语交际的对象不同。所出现的情境也不同,对学生运用口语进行交际时的要求也不同。如啦啦队和参赛选手之间的交流,就应当采用呐喊鼓劲方式,交际语言应具有鼓动性,语气激昂;和评委交流,就应当委婉得体,使自己的语言能尽量打动评委,抑或据理力争……由于交际对象丰富,因此交际路径多向,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显然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交际路径的选择,前提是充分设计好交际的对象。上述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交际对象单一和不当,往往会影响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展开,使得交际过程变得拘谨、呆板、程式化。而只有交际对象多样,才能使交际过程灵动、自如、多样化,使交际路径成为“通途”。
四、学习方式体现交际性
新课程强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能较好地达成互动的效果。
课题:压岁钱怎么用?
1.导入课题。同学们,过年的时候,你收到过长辈送给你的压岁钱吗?今天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来谈谈压岁钱怎么用。
2.小组交流。你用压岁钱都做了些什么?在小组内讲给同学听听。
3.小组汇报。
(1)每组推荐一位小朋友,上台讲讲你是怎么用压岁钱的?其他小朋友请认真听;看看台上哪位小朋友说得清楚、明白。
(2)台下学生说说自己和台上哪位同学的做法一样。如果有自己的做法,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4.教师小结。下面讨论讨论:你认为谁的压岁钱用得最有意义,谁说得清楚、明白,然后当小评委评一评。
5.小组准备短剧。下面我们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最欣赏怎样用压岁钱,编一个短剧表达你们的意思,一会儿我们上台展示。
6.小组汇报。
(1)老师指导学生表演,学生分角色扮演,目的是使学生交谈起来。
(2)再请一组学生表演。
……
【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口语交际的特点使然,这种学习方式的倡导有其必要性和一定的积极意义。首先,能否形成口语交际活动,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有没有自觉参与的兴趣和愿望,因此口语交际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口语交际活动的展开是建立在个体围绕话题、自主地进行语言酝酿、组织和表达的基础之上的。由于个体的思维、表达和交往的习惯、方式不相同,口语交际活动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其次,口语交际互动性特点,决定了交际的产生必须有赖于交际主体和对象之间以口语为媒介的交往,而合作学习为这种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外部保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划分不同学习区域,组合不同学习群体等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以此充分满足不同交际需要。口语交际活动,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与同伴进行合作学习,都离不开对话题或相关信息的探究,也只有从不同角度开展深入的探究,才能使口语交际质量提升,具有实效。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倡导这一学习方式的积极意义在于不是为了培养口语交际明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能力,使得人人都成为口语交际过程中备受瞩目的主角。当然,在口语交际活动中,不能孤立、狭隘地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们之间既有独立性,又是相互依存的。自主中有探究,合作中同样有探究。即便是自主与合作也绝非对立的,水火不容的,它们之间依然有着独立运行和相互融合的特性。所以口语交际教学中倡导这样的学习方式,还应当避免机械、刻板,提倡灵活运用。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活动前有任务。
无论采用哪种学习方式,在进入口语交际活动前应当让学生明确地了解活动任务,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充分体现教学的效率意识。虚假的讨论、浮华的热闹、放任自流的交际只能使口语交际在漫无边际的闲言碎语中耗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上述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每一次活动前都布置了明确的学习任务。第一次合作学习的任务是“你用压岁钱都做了些什么?在小组内讲给小朋友听听”。第二次合作学习的任务是“你认为谁的压岁钱用得最有意义,看谁说得清楚、明白”。第三次合作学习的任务是“小组交流一下,你们最欣赏怎样用压岁钱,编一个短剧表达你们的意思,一会儿我们上台展示”。教学中所设计的三次合作学习,交际任务不同,目标逐步递进。第一次合作,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压岁钱的用途,并且“说得清楚、明白”,口语交际目标指向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第二次合作,不仅要求学生认真听同学的发言,而且要积极启动思维,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并且要“说得清楚、明白”,口语交际目标指向对学生听的习惯的训练和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的培养。第三次合作,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综合能力,不仅要求学生编写短剧的故事梗概,而且要分配角色,设计台词,还要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时要借助肢体语言等辅助手段进行口语交际……整个学习过程展开充分,落实了知识技能,使学生形成乐于交际的良好情感,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上述设计体现了口语交际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践展开教学过程的理念,目标明晰,螺旋上升,充分发挥了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优势。
2.活动中有支持。
接着,我演示多媒体软件,使树上的小鸟、松鼠和树下的小兔都惊慌地动起来,使熊爸爸肩上的锯闪烁,把小熊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的思考。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很多学生看出小熊在阻止爸爸的行为。我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小熊可爱在什么地方了吗?”学生纷纷发言,课堂气氛热烈,“小熊可爱的地方在,它不让熊爸爸砍树,让它的小伙伴们有地方住。”“小熊可爱的地方在,它是一个爱护大森林的好孩子。”接着,我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画面,让学生想想:假如熊爸爸把树砍了,树上的小松鼠、小鸟和树下的小白兔会怎样?小熊又会怎样?学生们一听到问题后,他们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他们明白了:大树是小鸟、松鼠、小兔的家,小熊担心小鸟、松鼠、小兔没地方住,所以小熊不让爸爸去砍树。我把学生讨论的内容归纳起来:小熊爱护小动物,爱护大森林,小熊真可爱。然后,我演示多媒体软件,小动物的嘴动起来,仿佛在对话。演示完后,我说:“你们知道它们在说什么吗?你们能把它们说的话想象出来,然后告诉同学吗?”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我又根据我们班的特点,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来进行说话,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角色来说,他们有的扮演熊爸爸,扛着大锯,领着小熊出来;有的扮演小熊拼命地拉着熊爸爸的手;有的扮演小鸟在焦急地说话;有的扮演小松鼠在哭……看到同学们的兴趣盎然,趁着学生情绪高涨的时机,我趁热打铁地说:“同学们,既然你们能想象它们说话内容,你能编一个《小熊真可爱》的故事吗?”老师的这一问,好似投入学生想象长河中的石块,激起了阵阵涟漪,学生们积极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想想空间和口语交际的能力。于是,我给几分钟的时间请学生自己编故事,然后再小组里讲故事,有小组选出较好的同学上台讲故事。并设立“小精灵奖”,让学生做评委,看谁编得好,说得好。看到同学们个个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孩子心底流露,真令人欢喜。我的教学目标达到了。
课后,我让学生回家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把故事的内容打在电脑上,再打印出来,拿到班里进行故事评比,看谁编的故事最动人。
【案例评析】
接着,我演示多媒体软件,使树上的小鸟、松鼠和树下的小兔都惊慌地动起来,使熊爸爸肩上的锯闪烁,把小熊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的思考。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很多学生看出小熊在阻止爸爸的行为。我笑着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小熊可爱在什么地方了吗?”学生纷纷发言,课堂气氛热烈,“小熊可爱的地方在,它不让熊爸爸砍树,让它的小伙伴们有地方住。”“小熊可爱的地方在,它是一个爱护大森林的好孩子。”接着,我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画面,让学生想想:假如熊爸爸把树砍了,树上的小松鼠、小鸟和树下的小白兔会怎样?小熊又会怎样?学生们一听到问题后,他们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他们明白了:大树是小鸟、松鼠、小兔的家,小熊担心小鸟、松鼠、小兔没地方住,所以小熊不让爸爸去砍树。我把学生讨论的内容归纳起来:小熊爱护小动物,爱护大森林,小熊真可爱。然后,我演示多媒体软件,小动物的嘴动起来,仿佛在对话。演示完后,我说:“你们知道它们在说什么吗?你们能把它们说的话想象出来,然后告诉同学吗?”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我又根据我们班的特点,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来进行说话,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角色来说,他们有的扮演熊爸爸,扛着大锯,领着小熊出来;有的扮演小熊拼命地拉着熊爸爸的手;有的扮演小鸟在焦急地说话;有的扮演小松鼠在哭……看到同学们的兴趣盎然,趁着学生情绪高涨的时机,我趁热打铁地说:“同学们,既然你们能想象它们说话内容,你能编一个《小熊真可爱》的故事吗?”老师的这一问,好似投入学生想象长河中的石块,激起了阵阵涟漪,学生们积极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想想空间和口语交际的能力。于是,我给几分钟的时间请学生自己编故事,然后再小组里讲故事,有小组选出较好的同学上台讲故事。并设立“小精灵奖”,让学生做评委,看谁编得好,说得好。看到同学们个个畅所欲言,描绘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的构思从孩子心底流露,真令人欢喜。我的教学目标达到了。
课后,我让学生回家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把故事的内容打在电脑上,再打印出来,拿到班里进行故事评比,看谁编的故事最动人。
【案例评析】
一是采用全英教学模式。教师要少用甚至是不用汉语进行教学,要知道学习英语的最大干扰来自于母语,对母语非英语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母语的思维方式,很容易会将这些母语思维方式带到英语的学习中来。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用英语教学,为学生营造全基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开母语的干扰,学会用英语来进行思维。二是利用现代技术播放地道的英语音频与视频。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声像效果来为学生播放一些通俗易懂的英文歌曲、经典的影视剧片断以及一些英语类节目等,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原汁原味的英语。通过大量的听来增强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
(二)展开大量的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也会吟。”指出了读的重要作用,这同样适用于英语教学中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读是语言输出与输入一体化,既可以在读中丰富语言素材,为学生的说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一种主要的说话训练方式,可以在读中增强语感,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的发音,让学生在读中来增强流畅性与完整性,感受不同的语气与语调。这既是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提高的主要途径。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带领学生开展丰富的读,如全班读、分角色读、同桌对话朗读等,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教材,对于精彩的段落与篇章,要让学生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这样长期坚持,可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语法、句型等,让学生拥有更为丰富的语言素材,同时在读中来提高对语言的感知与驾驭能力,这无疑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核心因素。
二、丰富训练,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说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方知此事要躬行。”多听多读,增大学生的语言输入量,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并不直接代表着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学生口语水平最终需要在大量的口语训练活动中得到不断的强化与提高。为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为学生构建全英学习环境,用英语教学,并鼓励学生用英语外,还要为学生设计丰富的口语训练活动,让学生有更多说的机会,在大量的训练中来内化知识、提高水平。
(一)表演情景剧
初中生有着强烈的表演欲望,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选取教材中适合学生表演的话题以及学生所熟悉的话题,来引导学生创编情景剧,并进行表演。这样的活动即创作、表演与说话训练于一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而且可以让学生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与具体的场景、人物等结合起来,这样更加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整体提高。如问路、打电话、购物、就诊、聚会、访友、旅游等等,都是学生所熟悉的话题,同时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着这些话题来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运用,在运用中内化,这正是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重要活动形式。
(二)课前自由谈话
我们要利用好课前导入环节的时间,可以选取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来引导学生展开自由谈话。这样的交流形式更灵活,氛围更活跃,更能激起全体学生参与的激情。此时再加以教师必要的引导,自然就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谈话中来进入新知的学习。谈话导入既避免了直接教学的枯燥无味,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交流的空间,学生可以展开积极而自由的对话,这同样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口语训练方式。
(三)组建课外小组
引导学生自由结组,以充分利用丰富的课余时间来开展丰富的口语课外活动。如建立英语广播站,开展辩论赛、组织口语大赛等。其活动更为丰富,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听说训练机会,而且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在课余时间总是能看到学生参与的身影,这样既实现了教学面对全体,全面参与,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享受口语交流的乐趣,从而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乐于交流。
各年级教材中都有许多插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这些插图不仅浓缩了课文内容,而且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可请学生先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插图,再进行说话练习。说话时要按一定的顺序,突出重点,语言表达要明确、流畅。然后对照课文,看课文是如何描写的。学了课文后,还可通过插图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具体地复述课文。也可凭借课文内容,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说说插图上课文中所没有写到的内容。如《好伙伴》一文,课文写了小熊因病住院,小猴子、蜜蜂、百灵鸟都去探望,并送上最好的礼物。课文没有写小松鼠、小白兔是如何探望小熊的,可让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观看课文插图上的小松鼠和小白兔,想象他们会怎样去探望小熊,会带些什么礼物,会如何进门,会说些什么话等。在组织学生进行表演的同时,引导其余学生进行评议,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最后可仿照课文的句式,将小松鼠、小白兔看望小熊的经过写下来。
二、凭借课文内容练习说话
1.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复述。
复述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语句,将课文的内容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复述训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他们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目的。复述要在学生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让他们把所读课文的内容加以整理,有中心、有条理、有感情地复述出来。应做到尽量引用课文中所学的生动优美的词语、典型的句式。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体裁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复述的要求、内容和形式。可复述段落、复述片断、复述全文,可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要利用形象的图画、直观的板书、有声的语言、生动的细节,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回忆故事内容和情节,从而降低复述的难度,促使学生形成复述的能力。如《我的战友》,在学习严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这一部分时,可要求学生对这一片断进行有感情的详细复述,并用上“为了……为了……为了……”“一息”“一寸”“声”、“纹丝不动”等词语和句式。这样,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加深理解严守纪律这一高尚品质的内涵,使他们较好地掌握词汇,熟悉一般的语句结构,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语言。
2.让学生充分想象后说话。
(1)抓住课文有关词句,启发学生扩想后说。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文字简练,文中常有一些概括性的词句,虽然比较抽象,但有丰富的内涵。可让学生通过想象,化“简”为“繁”,对抽象的、概括性的语句进行扩展加工,变成自己的话说出,使其具体化、形象化。如《一定要争气》一课,叙述童第周成功地完成剥除青蛙卵外膜的实验经过时,只有一句话:“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他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可抓住“不声不响”、“刻苦钻研”这两个词,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具体的语言来表达童第周是怎样“不声不响”、“刻苦钻研”的。学生结合生活感受,运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都能想象出各种具体的情节。有的说:“每逢星期日、节假日,同学们都去看电影、逛街购物了,可童第周却独自在实验室里一遍又一遍地做实验。”有的说:“童第周一进实验室就入了迷,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有的说:“童第周一有空就到图书室看书,查阅资料,直到图书馆关门,管理人员再三催促,他才离开。”学生想象丰富,合乎情理。
(2)抓住课文“空白”点,启发学生补想后说。
记叙文在构思过程中,总是对有关的内容作选择与剪接。因此,课文对有些情节有时会有省略和跳跃,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这些“空白”处,展开合理的丰富的想象,对课文内容作必要的补充。如《穷人》一课,桑娜把邻居西蒙死去的情形告诉刚从海上打鱼归来的丈夫,但桑娜的话还没有说完,就“沉默”了。桑娜为什么欲言又止?她心里想到些什么?课文对人物的内心活动作了省略。这正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教师于此可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说话训练。有学生说:“西蒙死了,两个孤儿怎么活下去?桑娜想,这些都是明摆着的,自己不说,丈夫也能料想到,没有必要多说,所以就沉默了。”有的说:“桑娜想到自己的丈夫在正刮着风暴的海面上打鱼,深更半夜才回来,劳累了一天,又什么都没打到,他心里已经够难受的了,自己怎么忍心再说下去!”有的说:“桑娜很有心计,她想,自己家里已经有五个孩子,夫妻俩天天从早到晚地忙,够苦的了,现在又抱来西蒙的两个孩子,要是丈夫知道了,他会怎么对待呢?不说吧,两个孩子已经睡在自己家的床上,他一会儿准会发现。桑娜望着丈夫,简直不敢往下想,所以只好不说了。”
(3)抓住课文结尾,启发学生续想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