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优化设计范文

时间:2022-06-17 16:09: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系统优化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系统优化设计

篇1

1、设计依据

(1)工件最大外形尺寸:12000(mm)×2450(mm)×3000(mm);(2)工件最大重量:3600kg;(3)生产任务:40000件/年(三班制,22.5小时/天),按每天生产150件计算;(4)生产节拍:8分钟/件(设备负荷率88.9%);(5)动力条件:电源:三相四线制,AC380V,网络电压波动±15%,频率50±5%Hz;热水:90℃,0.2Mpa;冷水:5℃,0.2Mpa;压缩空气:0.6~0.8MPa;涂装生产线工艺流程:上件底漆喷漆预备底漆喷漆(>15℃)底漆流平(20-40℃)底漆烘干(70-80℃)底漆强冷面漆喷漆预备面漆喷漆(>15℃)面漆流平(20-40℃)面漆烘干(70-80℃)面漆强冷下件其中底漆、面漆喷漆室采用文式喷漆室,全自动机器人喷涂;烘干室采用红外加热器辐射加热,所选用的红外加热器对有机气体具有分解净化功能,其有机气体净化率可达到60%。

2、各工位通风风量确定

(1)喷漆室送排风风量计算:对于顶部送风、底部抽风的喷漆室通风量计算,其总的通风量按下式计算:V=3600Fu[1]式中V——喷漆室总的通风量(米3/小时);F——喷漆室操作的地坪面积(米2);u——垂直于地坪的空气流速(米/秒)。根据《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14444-93》中规定室内无人操作的大型喷漆室内风速控制在0.25-0.38m/s,这里空气流速取0.25m/s,假设喷漆室内腔尺寸:8m(长)×7m(宽),则总送排风风量:V=3600*8*7*0.25=50400m3/小时(2)烘干室送排风风量确定本烘干室采用红外加热器辐射加热,其自身需要有一定的风量来进行冷却,所需风量为350~400米3/(小时·只),则总送风风量V=(350~400)n,其中n为红外加热器的数量。本涂装线中底、面漆烘干室各采用28只红外加热器,故烘干室送风风量为9800~11200米3/小时。(3)强冷室送排风风量确定强冷室的通风量按下式计算:V=Q/(ρcΔT)式中V——强冷室总的通风量(米3/小时);Q——强冷室需要带走的热量(千卡/小时);ρ——空气的密度(公斤/米3);取1.29c——空气的比热(千卡/公斤·℃);取0.24ΔT——送排风的温度差(℃)。根据生产工艺,工件温度从70℃降到20℃,需要带走的热量约为15.5万大卡/小时,ΔT取15℃,则强冷室总送排风风量:V=155000/(1.29*0.24*15)=33300米3/小时(4)有机废气最小排风风量确定根据工件参数以及所使用的油漆参数,计算各工位有机溶剂的挥发量,从而确定各工位在安全状态下的排风风量,其参数及计算结果见下表:

3、通风系统优化设计

在传统的涂装生产线中,各工段大都采用独立的送排风系统。喷漆、流平室大多采用车间外直接取风和车间外排风,因此,在黄河以北地区,冬季送风要求加热到25度左右,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烘干室加热一般采用天然气加热,利用循环热风对工件进行烘干,同样需要大量的热能。强冷室却排放出大量的热风。因此,为充分合理利用能源,必须对其通风系统的设计进行优化,思路如下:(1)为了减少有机废气的排放量,可以考虑喷漆室内排出的空气部分进入循环使用,同时确保喷漆室内的有机废气浓度低于其爆炸下限的25%;同时,根据油漆的施工工艺要求,喷漆室的送风温度要求大于15℃,为节省能源,喷漆室的冬季取风可采用强冷室的排风。(2)流平室的温度要求控制在20-40℃之间,因此考虑采用一套独立的送排风循环加热系统,其中部分气体排出室体,保证流平室内的有机废气浓度低于其爆炸下限的25%;补充新风从强冷室排风管取风,可减少新风的加热量。(3)喷漆室、流平室排出的有机废气送入烘干室内,作为烘干室的红外辐射加热器的冷却用取风,通过加热器对有机气体的分解净化功能,减少有机废气的排放量。底漆部分通风系统流程图如下:系统调节控制的关键点:(1)各循环送排风装置的风机采用变频控制,有利于调节系统中的风量平衡。(2)采用比例式电动定风量调节阀,对关键管路中的风量实行定量控制。(3)保留喷漆、流平室的循环送排风装置中的热水加热段,作为系统中的辅助加热系统。(4)在喷漆室顶部设一紧急出风口,在测得喷漆或流平室内有机溶剂浓度超标时,对室内的气体进行更换。通风系统优化设计前后能耗比较:(1)优化设计前,喷漆室采用车间外直接取风和排风,以冬季加热25度计算,51000立方米的风量每小时需要的加热量为40万大卡,优化设计后,采用循环风并且由强冷室的排风作为补充新风,冬季需要的加热量几乎为零。(2)优化设计前,流平室采用循环加热,并且补充车间外新风,优化设计后,采用强冷室排风作为新风补充,以补充新风比车间外新风平均高25度计算,每小时节省的加热量为1.2万大卡/小时。(3)优化设计前,烘干室采用车间外新风作为加热器冷却用新风,优化设计后,烘干室采用喷漆和流平室的排风作为补充新风,以年平均高出15度计算,每小时节省热量4.9万大卡/小时。(4)优化设计前,喷漆流平室的有机废气采用吸脱附装置,且风量为52500立方米/小时,优化设计后,废气处理量为10500立方米/小时,且由烘干室内的红外加热器进行处理。每小时至少能节省电能45kW。(5)将节省的热能转化为电能计算,预计至少3个月喷漆室需要加热,则涂装线底面漆两部分一年能节省的能源为327万千瓦时。以1.5元/千瓦时单价计算,则涂装生产线一年能节省运行成本至少为490.5万元。

篇2

1 概述

本文以二水平副暗斜井上口摘挂钩时间较长,影响我矿二水平副暗斜井提升能力进行可行性分析。该矿采场重点由浅部向深部二水平北翼采区转移,二水平北翼Ⅱ61下采区是本矿主采6煤重点准备采区,目前此采区始终保持三个岩巷头进行掘进,加上生产采区Ⅱ62采区Ⅱ627准备工作面联巷岩巷掘进头共计5个掘进头,均用车皮出货,现有的二水平副暗斜井提升系统已经满足不了生产需要,优化工作势在必行。

2 巷道设备布置优化前与优化后分析

优化前:

(1)二水平副暗斜井提升时间

二水平副暗斜井每日12:00-14:00为轨道检修时间,,作业方式为“三八”制,每班混合作业6.5小时,每日总提升时间为19.5小时。

①二水平副暗斜井下口采用绳式推车机,三班作业,平均摘、挂勾用时3分钟。

②二水平副暗斜井上口使用两部11.4kw绞车来回牵引重车及空车,三班作业,平均摘、挂勾用时6分。

③二水平副暗斜井轨道运行,三班作业,平均用时10分。

由以上得:二水平副暗斜井完成正规循环平均用时16分。

(2)二水平副暗斜井提升能力

二水平副暗斜井每个正规循环提升8车(不包括大件),大件车提升5车。

Ab=(3.6×Tb×n×q)÷(k×T) Ab :每天提升量,辆;

Tb:每班提升工作小时,6.5小时; n:每勾串车数,8车;

q:矿车载重量,取1t;k:提升不均衡系数,取1.25;

T:最大提升循环时间,12min;

提升量=(3.6×Tb×n×q)÷(k×T)

=(3.6×6.5×60×8×1)÷(1.25×16)

=561辆

(3)二水平副暗斜井设备

二水平副暗斜井上口:11.4kw调度绞车2部,JKY3.0液压绞车1部。

二水平副暗斜井下口:DWS6弯道绳式调车机2部。

优化后:

(1)二水平副暗斜井上部车场采用11.4kw小绞车牵引重车及车皮,在使用过程中摘挂勾头存在安全隐患,经优化后使用三部弯道推车器代替两部11.4kw小绞车,在使用过程中解除了摘挂勾头,同时绞车司机进行了优化,降低了作业人员工作量。

(2)在44大巷增加了80m车场,使得矿车在该车场内进行集中,一次性进行运输,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3)二水平副暗斜井上部车场增加了一组对称组合道岔,改变了原有的运输方式,空车及重车分向运输,有效的节省了运输时间,增加了提升效率。

(4)我矿重点工程掘进工作面集中的二水平,经改造后,二水平副暗斜井的提升能力得到增加,使得我矿重点工程车皮周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了我矿重点工程进尺。

3 现场施工工艺

(1)采用ZDZ630/3/1213对称组合道岔一副,与二水平副暗斜井内轨道连接,平巷内布置三条轨道,其中两端为空车道,中间为重车道,二水平副暗斜井上口安装三套推车器。并在44轨道石门铺设70m车场。

(2)井巷施工量

二水平副暗斜井上口巷道断面规格为:净宽×净高=6200m×5000m,自一水平泄水巷三岔门处按N163°方位对巷道两帮进行刷大,两帮各刷大1200mm、刷大长度为39m,后按N103°方位对巷道左帮进行刷大,刷大宽度2000mm、长度50m,最后对44-46石门按N163°方位对巷道左帮进行刷大,刷大宽度600mm、刷大长度80m,总工程量208m。

(3)设备材料投入

篇3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抽采系统现状:

矿井现有四套大流量固定式抽放系统,额定抽放能力1650 m3/min;第五套抽放系统安装完毕投入使用后,矿井抽放系统总额定抽放能力达到2230m3/min。

下石节煤矿自1997年11月建成第一套瓦斯抽放系统,抽放泵站设在二广场,安设了二台SK-85型(现已更换安装为2BEC42)水环式真空泵,安设抽放管路3759米,抽放主管路(φ426mm,2159m)从二广场泵站经风井到暗风井,支管路(φ325mm,1600m)从暗风井铺设至抽放地点; 2004年又建成第二套瓦斯抽放系统,抽放泵站设在二广场,安设了二台2BEC62型水环式真空泵,安设主管路(φ500mm玻璃钢管,2599m),支管路(φ325mm钢管,1430m);2006年又建成第三套瓦斯抽放系统,抽放泵站设在二广场,安设了二台2BEC72型水环式真空泵,安设主管路(φ610mm管路,2772m),支管路(φ325mm管路,1394m);2008年12月安装了第四套抽放系统,安装二台2BEC72型水环式真空泵,安设主管路(φ630mm管路,2599m),支管路(φ325mm管路,1394m)。

抽采系统技术参数表

1.抽采方式

瓦斯抽放主要采用边掘边抽、采前预抽、采后卸压及高抽巷抽放等方法综合进行瓦斯抽放。

2. 回采工作面抽放方式:采前预抽、采后卸压和高抽巷抽放。

2.1采前预抽抽放工艺:

①、在距回采工作面(现采面为219工作面)切眼100m向外,运、回顺(内错50米)每100m施工一钻场,钻场规格:6×4×3(长×宽×高),钻场内施工钻孔10--14个扇形孔,孔长120m―140m左右,孔径φ153mm,终孔距煤层顶板2-5m。利用的系统:运顺2BEC-42,回顺2BEC-72。

②、在距工作面(现采面为219工作面)切眼50m向外每5m施工一平行钻孔,孔长120m―130m左右,孔径φ153mm,终孔距煤层顶板1--4m左右。利用的系统:运顺2BEC-42,回顺2BEC-72。

2.2高抽巷抽放工艺: 回采工作面高抽巷采用分段成巷,高抽巷布置在距煤层顶板15m-25m左右。高抽巷内错回风顺槽15米,煤厚5-12米时,布置在煤层顶板15米左右,煤厚12-32米时 布置在距煤层顶板25米左右。抽放时在高抽巷口压埋两趟φ325mm抽放管路,利用的系统:两套2BEC-72型抽放泵进行抽放。

3.掘进工作面抽放方式:边掘边抽。

沿掘进巷道(现掘进头为2301工作面回顺、运顺)两帮每100米布置一个钻场,两钻场内错50米,钻场沿掘进方向布置5个掘前预抽孔,钻孔分为上下层,钻孔长度90米,径φ153mm,终孔距煤层顶板1--3m,并连接进行掘前抽放,前探钻孔始终超前掘进工作面40―50米,目前便掘边抽工作未做。运顺每隔5米施工一平行钻孔120-130米工作正在进行,封孔合茬后利用的系统:2BEC-62型泵预抽。

4.采空区抽采:212、213、216、207、218工作面采空区利用2BEC-42泵系统通过闸阀控制选择性抽采。

5.抽采系统现状

1.主干管路:

①目前2301运顺预抽顺层钻孔瓦斯,使用2 BEC-62型泵,Ø500mm干管已经到2#回风井的位置;

②2 BEC-72-1#泵、2 BEC-72-2#泵均在219工作面高抽巷抽采,Ø630mm、Ø610mm主干管路已铺至219工作面回顺联巷口;

③2BEC-42型泵抽采219工作面运顺钻场和顺层钻孔,Ø426mm干管已铺至2#回风井的位置。

二、现有抽采系统存在问题:

1、部分预抽钻孔与高抽巷或与采空区卸压抽采使用同一套系统;如219回顺与219高抽巷使用同一套72泵系统,219回顺顺层钻孔的抽采负压为13KPa;219运顺预抽钻孔与212、213、216、207、218等工作面采空区利用2BEC-42泵通过闸阀控制选择性抽采;难以保证预抽钻孔的抽采负压。

2、高、低浓瓦斯未分源抽采,不利于瓦斯利用;

3、所有抽采地点均没有实现分源计量,无法评估抽采效果;

4、预抽钻孔缺少控制阀门,不便于对抽采系统的调节。

三、抽采方案优化

1. 方案优化的原则和思路

1.1实行分源抽采的原则:由于矿井利用瓦斯,方案优化时实行高、低浓度瓦斯分开抽采,根据瓦斯来源实现分源抽采。

1.2瓦斯分源:已封闭的采空区瓦斯;准备工作面钻孔预抽瓦斯;高抽巷抽采瓦斯;尾抽瓦斯(灌浆巷横川埋管和分组钻孔抽采瓦斯)以及工作面前方钻孔边采边抽瓦斯;其他高浓度瓦斯抽采。

1.3抽采泵分配:采空区高浓度低流量抽采,选用2BEC-42型泵

高负压、低流量选用2BEC-62型泵,低负压、高流量选用2 BEC-72型泵,采空区卸压抽采及利用选用2BEC-42型泵。

根据矿井现状具体瓦斯抽采泵分配如下:

219运、回顺预抽钻孔、2301运、回顺预抽钻孔及下向穿层钻孔采用2BEC-62型泵系统;

219高抽巷、219灌浆巷尾抽及该工作面其他卸压抽采采用2套2 BEC-72-型泵系统;

212、213、216、207、218等工作面采空区采用2BEC-42型泵系统。

采场及抽采地点变化后,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系统调整。

1.4 计量装置的安装

按分源计量的原则,需在以下地点安装人工和自动计量装置:

219回顺、219运顺、219高抽巷(2套)、219灌浆巷、2301回顺、2301运顺及其他抽采地点;2301穿层钻场需单独安装计量装置;所安装的计量装置必须与抽采管路的管径相配套,根据目前各地点的抽采管径,安装孔板的规格见下表。

参考文献

徐永圻等,《煤矿开采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篇4

2机械手机体阀台的液压原理

对于每台机械手都单独配置一套机体阀台,机体阀台采用集成阀块设计,通过整合优化液压控制系统,将各相关液压元件采用集约布置方式,使全部液压元件集中安装在集成阀块上,元件间的连接通过阀块内部油道沟通,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外部连接,基本消除外泄漏。机体阀台的四个出入油口(P-压力油口,P2-补油油口,T-回油油口,L-泄漏油口)分别与液压泵站的对应油口相连接。压力油由P口进入机体阀台后,经高压球阀1及单向阀2.1后,一路经单向阀4给蓄能器6供油以作为系统紧急状态供油,一路经插装阀3给系统正常工作供油。为保证每个回路产生的瞬间高压不影响别的工作回路,在每个回路的进出口都设置了单向阀,对于夹钳工作回路因设置了减压阀16进行减压后供油,无需设置单向阀。对于小车行走系统,由比例阀12.1控制液压马达21的运动方向,液压马达设置了旋转编码器,对于马达行走采用闭环控制,以实现平稳起制动以及小车的精准定位。为避免制动时换向阀切换到中位,液压马达靠惯性继续旋转产生的液压冲击,设置了双向溢流阀11分别用来限制液压马达反转和正转时产生的最大冲击压力,以起到制动缓冲作用,考虑到液压马达制动过程中的泄漏,为避免马达在换向制动过程中产生吸油腔吸空现象,用单向阀9.1和9.2从补油管路P2向该回路补油,为实现单台机械手的故障检修,在补油管路P2上设置了高压球阀8,为实现检修时,可以将小车手动推动到任意检修位置,系统设置了高压球阀5.2。对于双垂直液压缸回路,由比例阀12.2控制液压缸22的运动方向,液压缸安装了位移传感器,对于液压缸位置采用闭环控制,实现液压缸行程的精准定位,液压缸驱动四连杆机构来完成夹钳系统的垂直方向运动;为防止液压缸停止运动时自行下滑,回路设置了双液控单向阀13.1,其为锥面密封结构,闭锁性能好,能够保证活塞较长时间停止在某位置处不动;为防止垂直液压缸22因夹钳系统及工件自重而自由下落,在有杆腔回路上设置了单向顺序阀14,使液压缸22下部始终保持一定的背压力,用来平衡执行机构重力负载对液压执行元件的作用力,使之不会因自重作用而自行下滑,实现液压系统动作的平稳、可靠控制;为防止夹钳夹持超过设计重量的车轮,在有杆腔设置了溢流阀15.1作为安全阀对于夹钳液压缸回路,工作压力经减压阀16调定工作压力后由比例阀17控制带位置监测的液压缸23的运动,来驱动连杆机构完成夹钳的夹持动作,回路设置了双液控单向阀13.2,来保证活塞较长时间停止固定位置,考虑到夹钳开启压力原小于关闭压力(液压缸向无杆腔方向运动夹钳关闭),在液压缸无杆腔回路上设置了溢流阀15.3,调定无杆腔工作压力,当比例换向阀17右位工作时,压力油经液控单向阀13.2后,一路向有杆腔供油,一路经电磁球阀18向蓄能器19供油,当夹钳夹住车轮,有杆腔建立压力达到压力继电器20设定值后,比例换向阀17回中位,蓄能器19压力油与有杆腔始终连通,确保夹持动作有效,当比例换向阀17左位工作时,蓄能器19压力油经电磁球阀18与有杆腔回油共同经过比例换向阀17回回油口。紧急情况下,电磁换向阀7得电(与系统控制电源采用不同路电源),将蓄能器6储存的压力油,一路经单向阀9.11供给夹钳液压缸23,使夹钳打开,同时有杆腔回油经电磁球阀18,单向阀9.9回回油T口;一路压力油经节流阀10,单向阀9.3使液压马达21带动小车向炉外方向运动,液压马达回油经比例换向阀12.1,单向阀9.5回回油T口。以确保设备能放下待取车轮,退出加热炉内部,保护设备安全。

篇5

长期以来城市建设注重地面工程而忽视了地下排水工程的系统设计与规划。在城市规划初期应将市政排水系统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去规划与设计,并配备足够的资源才能保证在特殊情况下城市的应急排水能够高效和有序的进行。而目前诸多城市的做法往往只是在道路系统设计中考虑地下排水和地表排水,且片区的排水设计无相关性,当放到城市一个整体中时,排水缺陷问题就会暴露。

1.2行业相关标准不健全

目前,城市道路排水系统上下游管道直径参数取值不当,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如今的城市排水能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气候的因素,有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和道路工程自身因素等,如今的市政排水设计标准没有能够适应现在的城市路面系统,排水管网直径参数或大或小,排水专用管道与市政其他管道的管线让线冲突与高程出现误差,造成排水性能的降低都是规范要具体规定和严格实施的具体内容。

1.3排水设计无分层设计,混合排流现象造成排水负担

城市排水来源有天然雨水和城市生活污水,而目前城市排水系统一般都是污水与雨水混合排水,这会给排水管道造成过重的排水负担。在发生特大降水时,这种负担将会转变为排水压力,使得降水无法排离城市路面,造成道路大面积或者片区大面积积水,行车在比较低的地段时候由于积水较厚将会淹没行车和行人,同样的现象在北京洪灾中出现过。

1.4排水系统设计思维固化,排水渠道单一

城市排水思路固化的表现是将积水排到地面下或者排出去,而如果能合理循环利用降水可以缓解城市排水管网的排水压力,并且给需要水的地方供水,不需要水的地方排水,这就是雨水排水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目前排水循环系统不仅体现在城市排水设计中,也存在于市政建筑排水设计中,如现在建筑中水回用技术将生活污水和自然用水循环,一方面可以节约用水,一方面可以缓解市政排水负担。

1.5排水应急措施不当,信息预测不准确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对一些市政应急措施的预测应及时、有效、快捷、方便。如在一些降水多发城市和社区应分区进行降水的实现预测,在城市建设和规划初期就可以确定该片区的排水能力和应采取的排水措施,这将得益于如今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多数城市对市政排水系统设计的不够重视,很难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采取有效的控制和预测方案,在排水管网的设计与规划、运行、调度、后期维护管理环节存在诸多弊端。

2世界著名城市排水系统优化设计案例

日本是台风多发国家,东京地下排水系统设计就是为了避免城市遭受台风和雨水的寝室而设计和修建的。东京地下排水系统92年开工,06年竣工,历时14年工程堪称世界最先进的地下排水系统。其排水标准5~10年一遇,地下开挖一系列的混凝土立坑,极大提高了雨水的蓄存能力,东京地下排水系统的河道深度高达60m。东京设有降雨信息系统,通过对雨水的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合理进行排水调度。古罗马下水道建设2500年至今仍在使用,渠道系统岩石砌筑,将暴雨造成的河流从罗马城排除,渠道系统最大达3×4m的截面尺寸,从古罗马城广场直通台伯河。巴黎的下水道设置了地面上的标路牌,因此可以看出巴黎对地下排水工程的重视程度。巴黎降水频繁,但据报道并没有出现城市因降水而导致的交通堵塞和积水现象。巴黎下水道处于地面以下50m,水道纵横交织,总厂2347km,规模远超巴黎地铁,因此足以可见排水的速度与能效。

3市政排水系统优化设计对策

3.1平面管网优化设计

已定平面管径与埋深的确定优化方法分为直接与间接优化。直接优化是指对各种参数的调节与对比来求得最优化的解决方案。间接优化是指建立数学模型,选择最优化的管径与埋深组合方案。如常用的遗传算法、线性与非线性规划法、动态规划法。管线的优化设计要遵循满足排水功能和效能的前提下,使排水的工程量小。管线的布置和管网优化设计的重要部分。布线原则如下。(1)排水的干管和支管尽量直线型布局不要有弯曲现象。(2)布线利用地形与地势的因素,结合污水厂的设置和重力系统将污水排出。(3)合理的管线埋深(4)管线的长度最优化与挖方的最优化可采用动态优化的方法进行最优方案的选择。例如排水线的引入。(5)管线平面布置方案也可以采取不同管段坡度、管道长度、挖方量三种权重计算,最后根据平面布置方案选择合理的管径和埋深,造价成本的控制也是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3.2管道设计的优化

排水管道的设计可以采用德国对青岛地下排水管道的造型,蛋形型管材截面形似鸭蛋,设计上宽下窄,排水管道顺畅,污水无法积存与管内,管道的上部分是水泥,下半部分是水泥上贴了层瓷瓦,可以起到防腐蚀的效果。排水管道设置反水阀,被水冲刷了的赃物只能进入水斗,而不会进入排水管道,不会造成管道堵塞,赃物也便于清理,反水阀同时也可以避免管道臭气散发到空气中。

3.3排水系统设计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结合

在市政排水设计中,为了发挥排水的效能,应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来改善排水的各个环节。如设置降雨信息系统,收集城市雨水和降雨频次数据,以便于各片区排水调度。利用信息系统的预测与统计的结果,在一些容易发生积水和浸水的路面和片区设置雨水调整池。

3.4城市排水与市政基础建设

提高行业标准以便于采取比较恰当的事前和事中处理。在城市市政建设中,地下工程的排水可以设置雨水蓄存措施,如在地下开挖混凝土立坑,同时在下水道内设置高马力水泵,提高疏通地下水的能力。城市路面工程的铺装设计中,采用透水性能强的路面铺装层,可以加强雨水的地下渗透能力,分担排水管道的排水压力,减少地表径流,还可以大大补充表层地下水资源。排水基础设计应考虑修建地下暗渠和地上明渠。并定期和不定期对城市大小河道进行梳理和整治。

3.5排水系统的后期修养与维护

法国巴黎下水道设计中,排水道两旁设置宽约1m的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维修人员可以定期对下水道的排水泵房、排水管道和其他排水设施的修理和围护,保证排水工作能顺利进行。对市政排水系统的维护人员应该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够及时掌握世界排水优秀工程中的新经验、新做法、新的维护手段。这对保证城市道路和地下排水工程的顺畅进行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篇6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化的自动运转模式逐渐成为当下工业生产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最近几年,大量现代化的数字模拟系统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的应用,除了对其整体的生产效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之外,对于整个工业生产运营模式的发展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促进作用。

1 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分析

作为整个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硬件设备质量的好坏将会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根据本文对现阶段PLC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的具体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其硬件设计大致可以划分为输出电路和输入电路两大部分。首先,对于输出电路来说,其主要是将系统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信息通过变频器或指示灯等向外进行传输,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整个系统处于高频率的运行状态之中,对于整个系统的运行负载能力也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将会产生非常强大的抗负载能力;对于输入电路来说,现阶段在我国工业生产运行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电源类型是DC 24V,这种状态下的输入电路能够最大程度上的保证电路运行的安全性,极大的降低了电路系统发生短路现象的概率,同时由于其现代化的运行模式,其所产生出的输入电路的功率也达到了传统功率的两倍以上,在现阶段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2 PLC自动化控制系统输入电路设计分析

作为近些年来在我国工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技术内容,PLC自动化控制系统对整个工业生产和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其整个系统中输入电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本文对现阶段我国工业生产的总体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应用最为普遍的是AC85-240V的电压,这种模式下的电压相对比较稳定,因此其在大部分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由于电压的特殊性和稳定性,其所受到来自外界的干扰也相对较少。在进行该种电压安装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首先要根据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及对电压的需要对其电源进行相应的净化,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设备即隔离变压器和电压滤波器,二者通过相互配合,共同作用c整个电压系统的安装,同时在整个安装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还需要进行双层隔离技术的引进,尽量避免由于高低频脉冲对于整个系统运行的干扰。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系统的安装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的安装情况对输入电路进行及时的测试,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电压超过负荷的情况需要及时对其进行调整,防止出现短路现象给整个工业生产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的损害。

3 PLC自动化控制系统输出电路设计分析

对于PLC自动化控制系统输出电路来说:

(1)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实际的电路需要和工业生产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电路的运行情况对整个系统的指示灯和晶体管部分进行格外的关注,确保其在高频率的电压和电流输出的过程中能够满足PLC自动化系统的运行需要,防止其出现荷载量过高的情况;

(2)现阶段在我国工业生产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带有电磁线圈的输出电路,对于这部分电路进行设计的时候,为了防止其在后期的运行过程中出现由于电路问题而导致的一系列的浪涌冲击现象,相关部门需要在其外圈部分进行续流二极管的接入,其不仅能够有效保证整个电路的顺利运行,同时对于设备的安全性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加强,因此在现阶段PLC自动化系统中的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4 PLC自动化控制系统抗干扰电路设计分析

PLC自动化系统在其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电磁波等其他因素对其产生的干扰,对于整个工业生产系统的有序运行也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随着现阶段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关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反复研究和论证发现,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和手段去对系统的抗干扰性进行不断的加强,使其能够更好的运行。现阶段在我国PLC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应用的最为广泛的抗干扰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种:

(1)隔离作为抗干扰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其通过将系统运行周边出现的电容耦合进行隔离的方式去对整个系统的高频干扰进行隔离;

(2)屏蔽,屏蔽技术也是现阶段我国PLC自动化系统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其通过将干扰源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将其屏蔽到金属柜之中以此来确保整个设备和系统处于一种正常运行的状态之下,该种方式应用起来较为简单,同时其抗干扰性能相对较好,因此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PLC自动化系统重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3)布线,所谓的布线主要指的是将干扰源进行分散的一种形式,在现阶段的PLC自动化系统重应用也较为广泛。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设计方面的内容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讨论,并具体提出设计思路,希望能在未来我国工业生产和建设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更好的推动我国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袁传信.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设计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

[2]黄建华.基于PLC在自动化立体仓库控制系统中的优化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3(11).

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空调设备的普及导致能源消耗量与日俱增,如何降低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问题是我们应该重视且亟待解决的。

1暖通空调系统介绍

1.1暖通空调的工作原理

暖通空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制冷剂在空调制冷机组内的蒸发器中与冷冻水进行热量交换后气化,这一过程会使冷冻水温度降低,气化后的制冷剂在空压机的作用下,会形成高压、高温的气体,当气体流经制冷机组的冷凝器时,会被来自冷却塔的冷却水所冷却,从而使气体转变为低压、低温的液体,与此同时,降温后的冷冻水经通过水泵送至空气处理机的热交换器中,随后与混风进行冷热交换形成冷风源,最后经由送风管路送至各个房间。通过以上循环过程,夏季房间内的热量会被冷却水带走,流经冷却塔后释放到空气当中。

1.2空调供水系统

通常情况下,冷冻水系统内的冷冻水管道均为循环式系统;变流量系统按照组成装置的不同,可分为相对变流量和真正变流量两种,其中真正变流量可以充分发挥变流量系统的节能潜力。

1.3空气处理单元

在空气处理单元中,新风与部分回风经混合后形成混风,当混风经由热交换器冷冻水进行热交换后向室内送风。冬季时,混风能够吸收能量,从而使温度升高,夏季时,随着混风温度降低,送风进入室内后会与室内的空气进行热量的传递,最终将温度调节至房间所需的设定值。此时房间内的气体在排风机的作用下与新风混合后,重复上诉过程进行循环。由于混风和冷冻水的热交换过程是在热交换器中进行的,因此,热交换器属于暖通空调空气处理单元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热交换器的工作状况处于部分负荷时,与设计工况是不同的,而在实际使用中,大部分时间热交换器都是处于部分负荷状态,也就是说其基本都处在非设计工况下工作,所以在进行设计时应尽量了解热交换器的这一特点。

2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优化的重要性

2.1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舒适性的要求,而且还可以使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2.2由于暖通空调系统属于整个建筑中能耗较高的部分,所以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可以起到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作用;

2.3随着直接数字控制器(DDC)、变频技术以及能源管理控制系统等的广泛应用,使暖通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策略和控制技术相辅相成,在节能降耗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指导和控制;

2.4基于大部分暖通空调系统在设计之初,没能很好的考虑季节变化、时间以及房屋的朝向等问题引起的冷负荷变化,这样的设计难免会造成能源的浪费,而对暖通空调工程进行优化设计后,可以从根本弥补这一缺陷,并且还能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

2.5由于在进行暖通空调设备选型时,通常都是按照设备的最大负荷进行计算的,并采用固定工作时间的方式运行。但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暖通空调都不是处于满负荷运行的,同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阳光照射、建筑外部环境的温湿度、房间内部的负荷变化等,一旦采用固定工作时间运行,必然会导致设备的使用效率低下,使能源大量浪费。

因此,为了调整空调系统的运行时间,作为施工单位,对暖通空调的运行比较了解,就必须配合设计人员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从而确保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3暖通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

3.1控制策略的优化

由于空气处理机的直接数字控制器(DDC)基本都是采用PTD进行控制的,所以选用一个较为合适的PTD参数能够起到促进空调系统稳定运行的作用。PTD的系数高,可以使室内温度较快的达到预定值,反之这一过程会较慢,但也并不是说PTD的系数越高就越好,一旦系数太高时很容易引起DDC控制器失稳。虽然PTD可以解决大多数场所的空调控制问题,但是有些特殊场所仅靠较高的PTD系数提高空调系统对负荷变化的响应速度是很难解决问题的,比如影剧院等大热惯性场所,对于这样场所可采用双级控制,即将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室内和送风道上,由主DDC控制器完成室内温度的设定,而水阀的驱动则可由副DDC按照主DDC以及风道传感器的指令来完成,基于风道温度变化的速度要快于房间内温度的变化,采用这样的控制方式可以加速空调系统对温度波动的响应。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优化控制,从而达到最优的效果。如,写字楼、大型商场等场所,夏、秋季在清晨时通过控制程序启动空气处理机,并利用室外的凉风对室内进行全面换气预冷,这样做不进可以节约能源消耗,而且还可以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

3.2控制权的优化设计

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如会议室,如果可以将空调或是通风系统的参数设定功能放置在现场,那么就能够更加符合用户的需要。然而DDC本身却并不具备这样的功能,必须添设专门的部件才能实现。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必要时可以添设VRV控制面板的设定器,它可以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和舒适性。

3.3 DDC的优化

由于DDC控制系统的处理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应根据各个场合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处理能力的DDC,如热力站监控点、冷冻机房等密集场合应优先考虑采用大型的DDC控制器,以减少控制器间的通讯和故障发生的频率;对于通风机、新风机、空气处理机等通常采用中型或小型的DDC即可满足使用需要。目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发展速度较快,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在暖通空调现场设备优化控制工程中,可适当加以采用,优化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

3.4 控制网络的优化设计

在满足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基础上,空调系统控制网络的拓扑结构应尽量清晰、简化,无论是采用RS485总线或是LonTalk总线的控制网络都应如此。由于分级多、分支多的网络管理较为复杂,而且可靠性也比较低,虽然LonTalk总线在理论上能够组成任意的网络拓扑结构,但是这种设计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旦运用不当,在工程实践中可能会有一定的技术风险,从而使空调系统的成本增加。因此,在没有特殊要求的工程中应尽可能使用RS485总线的控制网络,并采用手拉手环网的布线方式。

3.5 BAS监控中心

BAS监控中心主要负责的是监控整个空调、通风以及动力系统的工作状态,通常与安保监控和消防控制等系统共用一间机房,而该机房一般都离冷冻机房、锅炉房较远,在这里对空调系统中的关键设备进行远程操作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建议在冷冻机房和锅炉房现场控制室另设一台监控分站,并由该分站负责监冷冻机、锅炉监控功能,同时该分站授权局限为冷热源设备。

总之,随着全球能源的日益紧缺,节能降耗已经势在必行。只有不断优化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技术,在施工中注意各种管线的合理布置,对系统进行合理的优化,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文章以自身实践经验出发,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对工程给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的具体措施,如:给水方式计、排水系统、自动排气阀、存水弯、热水系统等方面的优化设计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工程给排水系统优化设计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工程给排水系统优化设计措施

1.给水方式优化设计生活给水目前常用的方式有:第一种屋顶水箱与地下室水箱水泵联合加压供水;第二种地下室生活水箱和变频调速泵联合加压供水;第三种无负压变频加压供水三种形式。从节能方面考虑,第一种屋顶水箱与地下水箱水泵联合加压最节能,可靠性高,但是屋顶生活水箱有可能使水质二次污染,特别是初期住户入住率低的情况下,屋顶水箱里的水停留时间长,水质污染更严重;生活水箱和变频调速泵联合加压,有储备水箱相对可靠,但相比屋顶水箱与地下室水箱水泵联合加压,耗电成本会增加;无负压变频加压供水充分利用市政给水压力,相对节能,而且不会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水,所以第三种的水质通常会优于前两种,但是无负压变频加压设备的水箱容积通常小于前两种,供水可靠性相对较弱,而且水泵抽水时会对周围管网压力造成波动,所以应根据工程具体要求结合当地市政供水条件选择合理的供水方式。

2.排水系统优化设计建筑排水在高层建筑中,由于排水立管比较长、泄水量大、落差高、产生的能量比较大,往往会在管道内产生气压波动,最终造成卫生器具的破坏,从而下水道中的臭气侵入室内,污染环境。因此,为了提高建筑排水的效果和质量,要从以下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排水系统运行的安全。(1)卫生间出现渗漏情况,主要原因是卫生间地面防水未处理好,地面水渗透到下层,因此要做好卫生间地面的防水处理,保证卫生间所有的管道进行严格注水试压后方可进行隐蔽工作;(2)如果卫生间采用后出水式座便器,侧排地漏,应该将浴盆或淋浴房垫高,各卫生器具排水横支管应沿卫生间地面墙角处引至外墙。器具存水弯、排水横管及立管均设于建筑外墙处;(3)在施工中要注意和各个专业的协同配合,由于排水横管及立管均设置于外墙,为了减小对外观的影响,要在建筑方案设计中,根据给排水施工人员的建议将卫生间布置在建筑的凹槽处,尽量降低对建筑立面的负面影响;(4)高层建筑为减少空调凝结水的自由散落,因此在空调机旁要设置凝结水排水立管,卧室大多采用分体式空调机排水,在离地面2100m处的冷凝水排水立管上接入三通口,将空调凝结水排水软管接入。

3.自动排气阀的优化设计没有设置自动排气阀的给水系统,在给水管顶部设置一些自闭阀门,虽能达到水流控制的目的,但是对气流的控制却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这样在系统断水时,就会产生大量的空气聚集在给水管内,当系统重新供水时,给水管内的气流就会被水流排挤到给水管的顶部,从而形成一个被压缩了的空气聚集区。此时如果人为地打开自闭阀门的开关时,给水管内的气流由于具有较强的压力,就会瞬间随着水流喷射出来,最终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者损坏设备的严重后果。4.厨房中排水管的优化设计排水横支管宜在本层楼板面上接入排水立管,洗菜池的s型存水弯也安装在楼板地面上,这样整个厨房的排水支管就不会落在下层空间,既可增大厨房的使用空间,也便于住户维修;考虑到厨房地面一般不会有足够的排水补充地漏水封的损失,管道中的有害气体会通过地漏进入用户,影响用户的健康,建议采用特殊的地漏或者取消地漏。

5.存水弯的优化设计在给排水管道设计时,存水弯设计也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为了保证存水弯水封的正常使用,排水管道设计要配备适当的通气管。许多设计人员认为存水弯设计在建筑楼层的楼板上下是一致的。其实,存水弯安装在楼板上下对楼板上下用户的使用状况是不一样的。用户在清洁和洗漱的过程中,存水弯常会因为毛发杂物堵塞住。倘若上楼用户的存水弯安装在楼板下,则要去楼下用户家清理。不但影响他人生活,而且多数用户会对棚顶做装修,开启检查口要开启装修好的棚顶。因此,存水弯设计在本层较好,用户可以自我进行清通和处理。6.热水系统优化设计燃气热水器系统、太阳能热水器系统、热水炉加热交换系统等热水系统广泛地被建筑设计所采用。从节能减排、环保以及经济方面考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筑热水系统当优先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小区内常会设计一套热水机组集中供应热水。该热水系统设计配用开式或闭式储热水箱,由管路送至各处。为了确保热水系统各回路的循环水头损失相均衡,可将距离加热器较远的各立管管径适当放大,逆向布置回水管,并在每根回水立管上设调节阀或节流孔板。对室外热水供回水管的设计,可采用预制保温管道直埋。生活热水系统中,钢管会影响水质,且容易结垢,所以金属管最好采用铜管。

7.卫生间的下排水口优化设计市场上的坐便器有着各式各样的型号,下排水口也有着不同的位置要求。在设计施工时,为下排水口选择合适的位置,可以满足住户以后的需要。一些下排水口设计并没有标注好洁具之间的距离,设计人员把排水口往中间偏移,住户以后使用并不能确定洁具的型号。综合考虑之下,坐便器应和墙面保持305mm的距离,在装修之前可保持340mm间距。

8.空调凝结水的优化设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必要设施,但由于空调凝结水无组织排放而引起居民间的纠纷已屡见不鲜,空调凝结水的有组织排放已势在必行。给排水设计时,应在空调板位置处设置凝结水排水管,凝结水排水管单独设置,排至室外散水或者雨水口间接排放。立管选用PVC-U,管径De40,在每层空调机处预留排水顺水三通,以便于空调软管接人。空调预留孔与冷凝水接驳口水平净高差建议大于10CM。已便于凝结水排出及防治管道阻塞。

9.地漏水优化设计通常情况下,建筑室内的卫生间中都需要设置地漏,其主要起到排水的作用。然而,很多住户却发现卫生间内经常会有臭味,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地漏质量不达标。按照我国GB50015-2003(2009年版)中的有关规定,普通住宅建筑卫生间地漏水封的埋深深度不得小于50mm。然而,这一问题却经常被设计人员忽视,同时,有些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会使用一些劣质地漏,据调查结果显示,这种质量不合格的地漏,其水封深度最大仅为30mm,与规范中要求的50mm相差甚远,正因如此,使得卫生间经常会出现异味,这样既污染了用户的居住环境,而且还有可能影响到用户的身体健康。

10消火栓给水系统优化设计高层建筑的给供水系统对消防给水的要求比较严格,即要求给排水系统必须具备较高的自救能力,设计独立的消防给水系统,主要包括室内外的消火栓给水系统和各种灭火系统。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被设计成网状,并进行了竖向的分区,确定消火栓口的最低黔水压力,采用的消火栓是减压稳压式,设计三台消防泵,这样就为消防工作做足了准备,并且留有充分的余地,而室外的消火栓狗供水来自市政的管网。用于高层建筑给供水设计的灭火系统一般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气灭火系统和手提式灭火系统,这些灭火系统都各具优势,限好的保证了给供水系统的消防安全,保证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结束语

篇9

21世纪的社会是资源型社会,人们对于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也为相关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灰罐系统,作为我国石油钻探生产平台供应船散料储存、输送系统的主要设备,承担着石油钻探生产过程中所需物资的运送,其安全高效的无故障运行及其性能的不断优化对于海上石油钻探生产的持续进步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平台供应船灰罐系统

平台供应船,Platform Supply Vessel,简称为PSV,专为石油平台服务供给,此类船因其任务不同,其长度也有所不同,分别从30米到100米不等,宽10米到30米不等,载重量则一般不高于5000吨。平台供应船最主要的功能即运输石油钻探生产所需的人员、物资到海上的石油平台。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平台供应船运输的物资由原来简单的泥浆、盐水、原油及相关的一些低闪点货物等,逐步发展为包含钻井水、干货、燃油等在内的复杂货物系统。同时,新一代的平台供应船搭载的动态系统也由最简单的艉推向全回转方位推转变,且都要求装备DP1或DP2的1级动力定位系统或2级动态系统。平台供应船灰罐系统,是平台供应船散料接收与输送系统的主要设备,平台供应船所用的灰罐一般由上部封头、下部封头、筒体、人孔、支腿、进气口、排气口、进料口、出料口以及为安装仓位计、安全阀、压力表等接口组成,直径在因平台供应船大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为3到5米,容积从10立方米至120立方米不等。平台供应船灰罐系统承担着石油钻探生产过程中所需物资的接收、储存与输送,包含油井水泥、膨润土和重晶石等物料。因此,灰罐系统安全高效的无故障运行及优化对于海上石油钻探生产的不断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平台供应船灰罐系统的优化设计

结合目前平台供应船灰罐系统的构成与发展现状,可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平台供应船的灰罐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1、灰罐系统的气动输送方式

通常,海上石油钻探生产过程对水泥、重晶石、土粉等物料都具有较大的需求量,同时,为满足物料长时间的运输要求,目前我国常使用平台供应船的灰罐系统对其进行有效的存储与运输。因此,作为维持海上石油的钻探生产的中间环节,平台供应船灰罐中物料有效顺畅的进出过程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平台供应船灰罐系统储存物料种类较多,包含水泥、重晶石、土粉、陶粒砂及细砂等,各物料的性能如下表1所示,研究证明,物料的外形对于其输送方式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且表1中的水泥、重晶石、土粉等一切干燥的粉状物料,均应采用气动输送方式,其不仅可有效节省包装材料、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还可减少空气与噪音污染。但是,气动输送方式下物料必须经过全面有效的干燥处理,且存储于灰罐后应定期进行相互的倒罐作业,以避免物料之间的相互粘结;而对于那些粒状、块状的物料,则适宜采用机械输送方式,如皮带输送、刮板输送等。由于气动输送方式安全有效、节能环保,目前国家已相继出台了相应的产业、环保政策,气动输送方式也必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与应用。

表1 几种典型物料及其属性

2、灰罐系统螺杆式空压机的技术运用

灰罐系统作为平台供应船物料储存与运输的关键设备,其空压机是其罐群的主要动力来源。目前,我国平台供应船灰罐系统的设计单位多采用活塞式压缩机,其虽为我国海洋石油钻探开发的物料接送、存储与运输的实现与不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其同时也存在着如噪音大、损坏性强、难以连续运行、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难以满足我国海洋石油发展的需要。螺杆式压缩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补充了活塞式压缩机的这些不足。

螺杆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含吸气过程、封闭与输送过程、压缩与喷油过程和排气过程。其中,对于螺杆式空压机的吸气过程来说,其进气只能通过一个调节阀的开启与关闭来实现,当转子转动,主副转子的齿沟空间转到进气端壁开口时空间最大,且与空气接通,此时,真空状态的齿沟即会吸收空气,当空气充满齿沟时,转子进气端面即会重新转动,并离开机壳之进气口,即“进气过程”;而封闭与输送过程发生在吸气之后,主副转子与机壳封闭,空气不再进入,转子齿峰与齿沟形成齿合面后并继续向排气端移动;同时,输送过程中,齿沟内气体逐步被压缩,压力迅速获得提高,其中的油因压力差距较大而喷起,并进入压缩室,此过程即“压缩与喷油过程”;最后,当转子齿合面继续转动,与机壳排气面相通时,即可排气。

与活塞压缩机相比,灰罐系统螺杆式空压机连续运行的可靠性较强,效率高,作为回转式运行结构,其平衡性较好,噪音较小,且易于操作,每班1人即可管理10台螺杆式空压机,节省人力物力。如25m3风动下灰立式罐,为便于下灰,采用立式料仓形结构,上部为椭圆形封头,下部为75度角带折边锥形封头,直径2.5m,长6.27m。其圆形汇管固定在锥形封头下的外部,汇管配装10个出气管,汇气管下部锥形封头处分别装置10个切向进入的进气管,使得压缩空气在罐内形成涡流状,增强物料流动性的同时方便检修、拆装和更换。

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1、管路及阀附件的布置

由于灰罐系统输送介质的特殊性,其管路布置不像别的系统那么随意,对于弯头和阀附件的布置位置都有特殊的要求。按照系统设计的要求,灰罐的注入管弯头需要满足5倍的弯曲半径,灰罐的透气管弯头需要满足3倍的弯曲半径,这就对我们的放样人员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因为灰罐的管路需要占据比较大的位置,而平台供应船的空间是极其有限的,现在的平台供应船为了提高船舶的装货能力,对于内部的空间是一再的压缩。一旦灰罐的管路没有设计好,需要修改的话,返工量极其巨大。而管路中的阀附件需要布置在易于操作的位置,但因为通道的关系,管路基本上是布置在通道的上方,这样就基本上不能进行操作的,需要放样人员在这个位置添加小平台对其进行操作,但小平台又不能影响通道。

2、管路中法兰的布置及处理

根据规范的要求,灰罐系统中的管路是不允许有法兰接头的,因为灰罐系统中的货物有可能通过法兰渗透到管路外面,这个会引起船员的健康问题。而船东则希望在管路中有尽可能多的法兰接头的,这样在管路发生堵塞的时候,船员可以简单而方便的疏通管路。船东与船检的需求在这里发生了冲突,这就需要进行协商,解决。按照规范要求,如果在管路系统中不能避免法兰的使用,则需要对这个法兰进行包覆,以免灰罐系统的介质渗透至管路外面。这样一看,矛盾好像就解决了,按照船东的要求布置法兰,按照船检的要求对法兰进行包覆就行了。但是规范对这点还进行了解释,整个管路的法兰数量不易过多。最后的结局是船东,船检及船厂三方在船厂的三维模型上对整个灰罐系统的管路进行评估,按照船东,船检协商的结果对整个管路系统的法兰进行删减,最后形成一个三方都认可的布置,船厂按这个进行生产及安装。

3、灰罐系统的密性试验

灰罐系统由于其介质的特殊性,在进行密性试验的时候是决定不能用水和油的,只能使用干燥的压缩空气。曾经有船东在运营的船舶上对我们进行问题反馈,其中就有一条,因为灰罐的管路中有水滴,导致船东在注入干水泥时,遇水凝固堵塞了管路,导致原本能装4个罐子300立方的货物,因为管路的堵塞,只装了2个罐子150立方的货物。船东的意见反馈后,我们进行了核查,最后发现是因为这条船的灰罐系统的密性试验,我们使用了水来进行密性试验,虽然在密性试验后也使用了压缩空气来进行管路的干燥,但可能是因为是干燥的时间不够长,在弯头处还是存在水滴,最后在船东装货的时候造成了管路的堵塞。

结语

目前,我国海上石油的钻探开发正在快速发展,补充国家战略资源的同时,也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增长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但这也为我国为海上石油平台服务的各项技术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注重引进国际先进经验,不断发展和优化包含平台供应船灰罐系统在内的石油平台服务系统,才能促进我国石油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其一,提高节能效果,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带来运行管理维护成本的降低,通过专用的路灯节电器和智能可调光电子镇流器的配合作

用,摒弃隔盏关灯的落后设计,实现光照度的遥调,达到节约电能和保护设备双重目的;

其二,提高可靠性,采用“点控”技术和故障冷测试技术,保证未开灯情况下也能发现路灯故障、老化及断路等问题,方便维护管理,确保高亮灯率,升级“线控”与“面控”技术;

其三,提高安全性,采用“实时监控”技术,实现遥测、遥信、遥控、遥调、遥视等“五遥”功能,实时监测并控制系统可能发生的灾变,保证系统正常稳定的运行;

其四,系统具备防窍电与防盗功能,通过对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测,异常变化时及时报警;

其五,提高管理效率,采用分布式网络结构,以及数据分布采集、信息集中管理的方式,主控中心可对整个所辖照明网进行有效管理,提高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

2、系统工作原理

2.1通信方案设计

结合城市照明网的网络结构特点(总线星形结构)及目前通信技术的发展,系统通信采用GPRS无线通信术[1]与电力载波通信相结合。GPRS通信方式具有投资成本低、通信质量可靠、通信速率高,实时在线,按流量计费(或包月)的特点。尤其是GPRS的实时在线特性,使系统无时延,无需轮巡就可以同步接收、处理多个/所有终端的数据,GPRS与其核心网络中精确的信令处理程序相结合,以分组打包数据的形式传递短消息,克服了现有短消息业务在延迟时间、处理能力和无线资源利用率方面存在的固有缺陷,为短消息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快的发送时间。而采用电力载波技术无需再铺设通信电缆就可实现对每盏灯的检测(一般的电力载波芯片其通信距离不超过1千米,与目前灯具配电柜控制范围相当)。在主控中心(主站)与配电监控终端(分站)之间采用GPRS无线通信,在配电监控终端与单灯监控终端(子机)之间采用电力载波通信技术。图1为系统通信拓扑结构图。

图1系统通信拓扑结构

Fig.1TheTopologyStructureofSystem‘sCommunication

2.2工作原理

系统采用分布式主从监控方式,主体为星型网,各子站构成星型网的节点,采用半双工通信工作方式。每个分站和子站都有自己的专用地址,主站可对其进行选呼和群呼通信。选呼通信是针对某一特定终端的点对点通信方式,主要用于设备控制和日常维护工作;群呼通信是点对多点通信方式,主要用于参数状态量测等工作。

为了尽量缩短系统巡检周期,以便能在最短时间内发现灯具故障,采用故障上报和巡检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分站根据预先设定的告警限判断站点灯具设备是否发生故障,当灯具设备出现故障时,分站自动将故障的类型和发生故障时的状态和运行数据打包上报主站,主站记录并弹出报警窗口(反拔号功能)。站点的数量不影响故障上报时间。支持多点同时告警上报是短消息通信方式所特有的强大功能,它大大缩短了故障响应的时间。而单频点的无线数据传输电台,则无法实现故障上报,且站点数量越多,信息响应速度越低。同时,为了在无故障时监控中心维护人员也能够查看站点信息,系统也支持巡检工作方式,即监控中心也可以定期查询各个站点运行信息。

3、系统结构设计

系统设计成分层分布式结构,实行模块化设计,以便于规划和升级。根据其通信和工作原理划分为主控中心、配电监控终端和单灯监控终端三部分。

主控中心位于城市路灯管理处,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操作、维护、处理、统计、分析和监管的中心。根据功能要求设计为分布式开放式体系结构,其主要优点是组合灵活,功能扩展方便,通信速率快,可靠性高[2].通过专线接入GPRS网络的GGSN,接收采集终端传来的站点号、注册、运行参数等信息,解析后传给相应管理软件,作进一步处理与显示。具体组网结构见图2.

图2主控中心分布式开放式网络图

Fig.2TheControlCenter‘sDistributingandOpeningNetwork

配电监控终端位于路灯配电柜内,按嵌入式系统要求设计,既可由主站控制,也可独立工作,实现对所管辖路灯的智能监控。监控终端采用分布式结构,由数字单元、模拟量I/O回路单元、开关量I/O回路单元、非电量输入电路单元、人机对话回路单元、通信接口单元、电源单元等组成[4],具有灯光节能设备控制接口。分控点传输设备主要为GPRSMODEM和载波通信装置。图3为分站硬件结构图。

图3分站硬件结构图

Fig.3TheSubstation‘sHardwareframework

单灯监控终端装设在每盏灯的灯柱或灯罩内,包括电力调制解调器、电源滤波器、微处理器、整流与补偿单元、开关与电源单元、镇流与启辉单元等部分。采用专用可调光电子镇流器,它包括一个镇流器和光源状态监视器两部分。光源状态监视器用于监测每盏灯的开关状态,通过检测其电流,实现对每盏灯的监测,如故障准确定位及明灯率的精确计算等。增加专用的故障测试仪可作为信号源辅助实现对单灯及相关设备、线路的故障冷测试,避免夜间开灯才能发现故障的情况,提高系统可靠性,确保高亮灯率。

4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分为:平台层,管理层,数据层,应用层。每个层次内部都由一组完成一定功能的软件模块构成,各个层次相互支撑,实现系统功能需求。将软件体系规划为C/S结构,基于互联网架构,支持远程访问,支持多台终端同时运行客户端软件,实行全组件模块化设计,划分为五大功能模块:通信模块、服务器模块、管理模块、监控模块、GIS模块[3].

图4照明网管理软件系统体系结构图

Fig.4TheSystematicFrameworkofLightscapeNetwork‘sManagementSoftware

通信模块:负责主站与分站之间各种信息双向转发,利用GPRS网来获取所有终端的运行参数和告警信息,并将各种指令经过GPRS网传递给终端,对通信信息进行相应处理并分类入库。

服务器模块:包括数据服务器和WEB服务器,管理网络共享资源和网络通信,为网络中的工作站提供各类网络服务,如数据、程序等,同时进行数据的存储与备份工作。

管理模块: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图形界面,可同时调用监控模块和GIS模块数据,实现对全市照明系统日常工作的全面运行管理及系统高层应用分析。

监控模块:是该系统的核心,集监测、控制、管理于一体。监测现场配电设备运行状态,完成对现场设备的五遥工作。其功能包括远程监控、报警提示、灯具保护、动态节电、分析查询等。

GIS模块:显示管理范围内的全部被管理对象的各种信息,自动与监控系统相互调用数据。可以进行对象设置、地图操作、分站定位功能、作业计划管理、照明设备的操作、查询、统计和维护以及维修车辆的调度等功能。

上述基于GPRS无线通信和电力载波通信相结合的三层结构城市LMAS系统已在多座城市投入使用,且运行状况良好,实践表明,该方案具有组网简单、节省投资、能源节约显著、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等优势,在技术和实现上完全可行。结合本文的优化设计思想,进一步的工作是其功能和结构的深入完善,功能上如故障呼叫抢修子系统和高级应用子系统的建设,结构上如进一步缩小子机体积等,相信城市照明网管理水平将达到新的高度。

5、结论

本文在智能管理与节能控制方面对城市LMAS系统进行了全面的优化设计,同目前国内同类系统比较有较大改进与创新。理论和实践表明,城市LMAS系统的建立应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不断扩展和完善,必须全面规划,从全局的观点出发,既要满足现在的业务管理需求,还要考虑到今后的信息处理增长及其技术升级适应性的要求。围绕智能管理和节能控制之目的,本着保护前期投资的原则,预留充足的设备和技术扩展裕度,达到稳定可靠,自动化程度高,节能效果显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TheodoreSRappaport.WirelessCommunicationPrinciplesandPractice[M].Beijing:PublishingHouseofElectronicsIndustry,1999.

[2]ROMANP,TEROO.Wireless,internet-IMT-2000/wirelessLANinter-working[J].JournalofCommunicationsandNetworks,2000,(3):147~149.

[3]奚辉,张书亮,闾国年。路灯AM/FM/GIS建设研究[J].现代测绘,2003,26(1):36~39.

[4]丁书文,黄训诚,胡起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39~41.

作者简介:

吴强(1981-),男,湖南宁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自动化(Email:Wuqiang826@Phone:13880955759);

滕欢(1965-),女,四川成都人,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科研、教学及工程实践工作。

篇11

中图分类号:P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a)-0055-03

近浅海观测网的传输节点由浮标系统、系泊系统和水声通讯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浮标系统可简化为底面直径2 m、高2 m的圆柱体,浮标质量1 000 kg。系泊系统由钢管、钢桶、重物球、锚链和锚组成,锚质量600 kg,钢管共4节,每节长1 m直径50 mm,每节质量10 kg,要求锚链末端与锚链接处切线方向与海床夹角不超过16°。水声通讯系统安装在长1 m、外径30 cm的密封圆柱形钢桶龋设备和钢桶总质量100 kg,钢桶上接第4节钢管下接锚链,钢桶竖直时,水声通讯设备工作效果最佳,若钢桶倾斜,则影响设备工作效果,钢桶倾斜角超过5°时,设备工作效果较差,为控制钢桶倾斜角度,钢桶与电焊锚链链接处可悬挂重物球。

1 分析

该系统优化设计类似一个悬链线模型,但与普通的悬链线模型又有不同,其主要分为两部分,钢桶以下连接锚链可看成悬链线模型;钢桶以上连接4根钢管,需单独分析。问题一,首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对系统各部受力进行分析;如图2所示,要考虑系统临界状态,计算出使锚链是否躺底的临界风速ν0;最后根据锚链的不同形态,对两种风速下的系统,借助于非线性方程组计算求解。问题二利用一种所得模型,直接解出风速为36 m/s时钢桶和各节钢管的倾斜角度、锚链形状和浮标的游动区域,再通过建立非线性约束优化模型,求出重物球质量m1下限。根据浮标恰好浸没于海平面时的受力分析,求出重物球质量m1上限。问题三采用极限思想的方法,假设风速和海水速度均达到最大值,取水深16 m和20 m的两种情况,利用问题二的模型,重新整合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获得新的多目标非线性约束优化模型,然后对模型计算求解。

1.1 系统各部受力分析

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建立方程求解,对每一个力F建立坐标,进行关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正交分解。接下来自下而上对系统内各部分进行受力分析。以钢桶为例,得到如下受力分析图如图3、图4所示。

各分力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受力平衡,桶长度为1 m,以及以P1点作为基点分析力矩平衡,可列出如下方程组:

4根钢管与此类似,而浮标的方程组如下:

1.2 悬链线计算公式

根据文献[1]可知,常见有3种悬链线构型及张力分布情况如图5所示。

躺底的悬链线计算公式[1]:

不躺底的悬链线计算公式[1]:

2 求解

2.1 判断临界值求解问题一

把倾角5°作为一个限制条件,假设极端情况――钢管与钢桶全都成一条直线,这样计算出的误差值Δd为0.019 m.可见即使在钢管和钢桶都倾斜5°的情况下,竖直高度误差也是极小的。把浮标以下所连物体都看成一整体,则参照浮标受力分析图解出临界风速:ν0=22.3 m/s(如图6所示)。

图6 浮标下钢管坚直与倾斜的高度差

最后两种风速下的情况分别套用躺底和不躺底的公式,联合其他条件用Mtalab中的fsolve函数就能求出结果见表1所示。

2.2 用非线性约束优化模型求解问题二

下限质量的求解其实可以在问题一模型的基础上,附加一组约束条件,形成一个非线性约束优化模型。为此,只要找出问题二需要的目标函数,即:minG1。给出的限制条件为钢桶倾斜角度θ5不超过5°,锚链在锚点与海床的夹角α不超过16°。结合钢桶受力分析图,得到如下不等式约束:

由于36 m/s时锚链同样不躺底,与24 m/s情况相同,所以我们仍采用未躺底的悬链线计算公式。结合上文受力分析所得的非线性方程组,整合方程组即为我们需要的等式约束条件.用Matlab中的fmincon函数求解得:重物球质量m1下限2 045.8 kg;根据浮标恰好浸没于海平面时的受力分析,求出重物球质量m1上限6 109 kg。

2.3 多目标非线性约束优化求解问题三

新的优化模型有3个目标函数,即minχ6、minθ5和minθ5。但由于多目标优化问题求解困难,考虑到问题中的要求(钢桶倾斜不超过5°,浮标必须露出海面),我们将其中两个目标转化为约束条件,即将吃水深度和钢桶倾斜角度转化为约束条件.这样游动区域就成了唯一的目标函数,即:minχ6。

3 结语

我们主要建立的是一个静力平衡模型,从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来分析受力平衡,通过位置与力分析力矩平衡,建立非线性方程组,最终解得所有未知量。我们还建立了非线性约束优化模型,求出了最优解。对于最后一问,我们将多目标优化模型,将其中的两个目标转换为约束条件。在处理过程中,我们忽略了海水对锚链的作用力,存在一定误差。

多目标优化模型在当今社会的生活中很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有时候我们既想要获得最小风险又想要获得最大收益,对此我们就可以运用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行解答。

篇12

中图分类号:TP399

在当今以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建设成为各大组织机构发展的战略重点。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院信息系统在实践应用中既涵盖医院员工、病人、病人亲属等在医院工作、就医的方方面面,又涵盖对医疗设备、药品、救护车等的全面管理,导致信息系统与管理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因此,建立一个符合医院自身规模的HIS系统,让信息技术真正落地到实际业务需求与未来发展上是当前医院信息建设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云计算是一种以服务的方式借助Internet平台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资源的计算模式,能够动态部署、分配,满足HIS系统数据存储的高效性、实时性及安全性的要求。因此,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HIS系统优化设计之中是当前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必然趋势。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在分析云计算的特点及其在医院信息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系统优化设计策略:

1 云计算的特点及其在医院信息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云计算的各种在线应用软件服务所具有的特点能够很好地满足医院信息系统围绕为患者服务这一核心目标,实现对相关信息的有效共享、合理流动和智能化处理的需求。

1.1 超大规模。云计算对信息的计算和存储等功能具有超大规模特点,能够为用户供应非常强的计算能力,从而构建良好的应用环境,为医院信息化建设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这也是医院信息化改革的方向。

1.2 全面虚拟化。云计算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可向用户提供各种资源和应用服务,且这一功能并非固定形态的有形实体,而是一种在“云”系统中的某一个随机位置中得以运行的实际运用。因此,在医院信息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能够为其提供一个灵活的信息平台,更好实现信息化服务功能。

1.3 良好的可扩展性。云计算下,“云”的规模具有动态伸缩性特点,而不是一种固化的形态,因此,其能够较好地适应各种复杂化的服务需求和用户需求增长的要求。从而更适合医院的信息化管理需求,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整合平台。

1.4 按需服务。“云计算”下其提供的服务是规模效应明显的资源池,且具有较好的供应能力,能够满足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包括自来水,电等在内的计费等细致服务内容,从而能够使医院管理工作得到更加全面、更加准确的数据信息支持。

2 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系统优化设计策略

云计算模式下,医院信息系统的优化设计主要从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信息的收集和使用、信息的深度加工和全面利用方面开展:

2.1 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优化设计

在传统的医疗系统中,服务器、网络和存储等IT基础设施往往是分散而隔离的,由不同的医疗机构或者同一医机构的不同部门单独维护和使用,这些分离的系统无法做到对信息的有效共享和对医疗系统的统筹管理,资源调配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医疗行业的整体效率。而云计算的应用,则为实现医疗信息系统的联合优化和动态管理提供了可能,在优化设计上,主要可采取如下策略:

首先,信息集中设计。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将医院IT系统的不同层面―软件、硬件、网络、数据、存储等一一隔开,打破物理设备障碍,在不同应用系统之间实现无缝集成,使它们像一个整体一样进行业务处理和信息共享,达到信息集中管理、动态调配和按需使用的目的。且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人们所储存的信息也不再依赖于电脑硬盘或者是传统服务器,而是可以直接将海量的数据上传到“云端”,并可以随时更新、调用。

其次,信息共享设计。在云计算概念下,通过IT技术的创新型应用,构建基于“云”的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包括: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区域卫生信息管理平台、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远程诊疗管理系统以及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将医院之间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打造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医疗信息资源的优化和集中,把医院从信息孤岛中解脱出来,形成区域的体系以享用IT的服务,实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成本控制和效率,同时能够提高医院管理病人在医院间转诊的能力。

最后,信息获取设计。在云计算模式下,实现云桌面漫游,用户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接入到自己的桌面。医务人员在门诊、护士站、病房均可以借助平板电脑、客户端访问自己的应用系统。同时,借助桌面虚拟化技术,降低对医院计算机设备的硬件需求,只需一台装有浏览器的笔记本电脑或者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就可以通过各种软件应用高效、快速地获取相应的医疗信息。

2.2 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效率优化设计

云计算模式下,能够为用户提供安全稳定、实用易用的信息管理方案,提供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效率,促进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并致力于实现“用软件的力量帮助患者和医疗机构发挥最大潜力”的愿景。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基于云计算的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效率的优化设计主要体现在:

(1)是建立电子档案。健康档案是患者健康管理(疾病防治、健康保护、健康促进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云计算下,可建立“以病人为中心”临床信息整合系统,使健康档案集成病历、医嘱、检查、检验等各种临床数据。并在虚拟服务器上运行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患者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如:构建面向个人保健需求的自助健康管理云计算服务平台、面向体检中心和健康管理机构的健康管理云计算服务平台应用于区域医疗一体化的居民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应用于区域医疗一体化的一卡通支付管理平台等。(2)是建立电子病历信息共享网络。借助云计算提供的先进技术和解决方案建立电子病历信息共享网络,使医生在相应权限控制下能够跨院访问和编辑某个病人的所有电子病历,为患者就医服务提供了快捷的诊断服务流程。如:利用语义化电子病历所提供的量表功能,实现更方便的在临床过程中采集具有科研价值的高质量病历数据,避免医生的临床与科研数据两次录入问题,将医院诊疗病人规模转化为科研优势,提高病历信息的使用效率,推动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3)是建立“面向医院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通过这个“院长指挥舱”帮助医院各级管理者快速全面掌握医院运营状况,及时抓住医院运营管控重点,保证医院运营的高效、安全,提高业务科室的工作效率,使患者的诊疗过程更加安全和可追踪。

2.3 信息的深度加工和全面利用优化设计

云计算下,医院信息系统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并全面利用,探索创新的医学规律,建立疾病预测模型,从而能够极大的帮助寻找最佳诊疗措施,以促进病人康复和降低医疗成本。例如:针对一些慢性病,可以通过对历史病例数据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尝试建立帮助未来病人的疾病风险预测模型;又如,脑中风病人再次中风的风险预测模型、脑中风病程发展指标体系、包含中医特色诊断辨证风险因素的慢性肾病的预测模型等等。

3 总结

云计算的发展正在改变着各行各业的形态。在云计算概念下,通过相关技术的创新型应用,打造医疗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信息的收集和使用、信息的深度加工和全面利用的优化设计,可明显地降低医疗成本,带来新的医疗服务模式的变革,进而促进医疗事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锡坤,史兆荣,王与荣.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基础平台建设[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07).

[2]张杰.云计算―医院信息系统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