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毕业设计总结范文

时间:2022-03-10 17:51: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音乐表演毕业设计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音乐表演毕业设计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7)02-0079-03

“创新强调的是开拓性与原创性,而创业强调的是通过实际行动获取利益的行为。” [2]无论创新还是创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才是真正的前提。在重视基础学科教学的同时,毕业模式的导向作用也能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毕业模式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检测,更是一个方向性的引导。在鼓励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背景下,毕业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也顺应形势、与时俱进。通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渭南师范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对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创新实践,已形成比较完备的形式与制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一、清晰完备的毕业设计相关制度。

好的制度能使人充满积极的正能量,坏的制度使积极者受到打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制度是从人才培养计划到教学大纲再到毕业设计执行的多维度、可持续制度。本专业从毕业创作实践及毕业设计报告两方面制定相关制度与说明,旨在让毕业生对毕业设计模式有清晰认识。通过三年的实践积累,已经较完备的制度包括: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导师负责制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践分组制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撰写制度。这三个制度分别从教师、学生、内容三个方面对学生的毕业模式进行理论上的限定,其实也是从顶层设计上为毕业生的学术质量进行保驾护航。

二、毕业设计实践固化为舞台展演的形式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把学生毕业创作形式从静态展示变为动态展演。这种转变不仅能激发在校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认识专业能力的实用价值。这种改变引起了较大反响,2013届渭南电广视台分别在新闻频道、综合频道进行了专题报导。2014届毕业展演吸引国内诸多明星祝福。2015届毕业展演成功商演,为毕业生的就业架构了桥梁。

舞台展演是综合性演出,能将学生的四年所学用视听觉的综合方式呈现出来。学生亲身参与毕业展演实践,能全面体会专业学习的意义,进一步明确职业工作的职能与方向。由于设计作品是每个学生选择的方向和类型,能最大化反映学生的专长,所以也是毕业生就职的最直观的推介会。从2015届学生的单元话剧表演、2016届学生的整部话剧表演、2017届学生创作的话剧表演,三年来实现了舞美回归舞台,并取得突破性提升。

因为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专业,学习内容很庞杂,毕业展演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诸多的实践中寻找合适岗位,为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把握好方向。形式虽然不能直接决定内容,但在实践中的确为毕业生和在校生都指明了努力方向。

在实践操作中,分工非常重要,需要从毕业年起始就开始实施。首先,要根据给学生所做的“毕业展演策划案”来确定最佳方案。其次,教师统一审核后,根据每位学生的个人意向进行分工,并确定每组负责人。再次,对每组任务进行详细划分,并对负责人进行职责的解析。最后,在学生实施制作的过程中全程跟进,随时指导。具体可分为:导演组负责方案的具体落实,任务包括任务分配、节目排演、节目验收等;剧务组的任务:负责排演和演出时间、场地、设备、资金、外联等的申请与落实;演员组的任务:负责排演与演出;道具组:负责舞台调度设计、除舞台服装与灯光以外的道具设计与制作;化妆组:负责所有演员的发型及妆容设计与制作;服装组:负责所有演员的服装设计与制作;影像组:负责展演前期宣传与后期制作。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是交叉学科,是与美术学科、音乐表演、媒体传播等专业都相关的综合性专业,所以各组在完成好自身任务的同时,合作才是展演成功的最大考验。展演不仅对本专业的学生产生促进作用,对于院系之间、专业之间的合作也具有重要作用,是探索交叉学科间学科发展的有益探索。

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毕业设计报告形式

毕业论文在学生毕业能力考察上重理论轻实践,学在在论文选题上往往存在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在重视实践创新的今天,将毕业论文改为与毕业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报告能更好呈现学生实践与理论两方面的能力。改变的不能只是名称,实质性内容的改变才是核心。

专业毕业设计报告从内容、形式、考察能力三方面进行了变革。内容方面要求学生根据毕业创作的初衷和过程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与论证,对毕业设计实践的理论支撑与说明。形式方面:分为概述,就毕业设计题目的背景资料、目的方法、创新点等方面陈述;创意构思,就毕业作品的创意来源、创意过程、艺术特色、创作手法、人员分工、个人承担角色和任务等方面来陈述以及草图等;创作过程,可用草图、设计稿、展开图、创意稿、分镜、脚本、剧本、过程数据、参数等为主来陈述。成果综述,评述围绕着毕业设计完成的工作任务情况、主题思想、艺术特点、表现手法、表现效果等方面来陈述。这四个部分由表及里,按创作的完成顺序进行完整阐述。考察能力方面:考察学生条理的创作思维构架能力、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展示能力。

四、结语

毕业设计注重实践能力的检验,让学生的作品在真实的舞台上呈现,更能直观展现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能给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以真实的创作体验。展演舞台让学生把专业、特长、兴趣交叉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更能反映学生的特长,为学生铺设良好的职业通道。

这种学生与教师根据个人意愿自主结合的形式,还能让每位教师的特长得到最大发挥。每位教师的专业方向不同,但往往需要指导就是自己不擅长的方向,水平难免就受到限制。新的毕业模式根据方向确定指导教师,能使教师专业方向更对口,这样教师所指导的毕业设计作品水平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

当今演剧形式的创新、演艺空间的多样化,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实践与理论之间关系。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加强实践环节推动教学理念变革,都是毕业新模式对教学思路转变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这不仅是形式上的改变,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的设计有所依托,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践行理论,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与专业设计的能力。

篇2

设计题目: 彝族三人舞《索玛花开》的排演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指导老师:

年 月 日

一、毕业设计分析

本设计主要针对彝族三人舞《索玛花开》的排演展开论述。舞蹈是艺术的精灵,舞蹈带给世界的惊喜是华丽的,舞蹈是肢体语言的艺术化表现。我国的舞蹈艺术中,民族舞蹈是舞蹈世界中的宝贵财富。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实施高度自治,这就会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奠定了丰厚的基础。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重要一支,彝族人民不仅在建设国家的过程中,实现了重要的价值,更在文化建设上,给予了我国文化发展的新鲜血液。彝族舞蹈是少数民族舞蹈中的典型类型,彝族舞蹈服饰优美,舞风淳朴,具有历史的沉淀,也具有现代的风格。《索玛花开》是彝族舞蹈中的典范,《索玛花开》展示了彝族人民的勤劳勇敢,质朴善良。彝族舞蹈是少数民族舞蹈的典型代表,彝族舞蹈《索玛花开》流传多年,是彝族舞蹈的主要代表,也是我国人民熟悉的舞蹈名篇。《索玛花开》的舞蹈排演有多个版本,每个版本表现出来的意境都不同,每个版本表达出的情感都有一定的差异。《索玛花开》三人舞的排演,需要精雕细琢,从人物刻画上,从舞蹈的深刻内涵上进行细致的表现。

二、毕业设计过程

本设计以彝族舞蹈《索玛花开》为设计背景,通过对舞蹈产生的故事分析,明确了彝族舞蹈《索玛花开》的寓意和表现形式。从选题到调研,到确定任务,实现了连贯的过程。

主体内容一、彝族舞蹈《索玛花开》的产生背景。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少数民族的生产与生活,都在他们的聚居地保持着原始的状态。尽管现代化的信息传入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实施了现代方式的生活转变,但是,在文化方面,少数民族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方式。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支美丽花朵,彝族人民把歌舞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彝族人民对歌曲的热爱是对民族的一种眷恋。彝族舞蹈诞生于彝族地区,由彝族人民自我创造,自我发展,并且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舞蹈类型。彝族舞蹈的特点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普通民众的劳作,舞蹈的场面和舞蹈的表现韵味,都与劳动与生活密不可分。同时,在舞蹈的特色上,给予了民族的风俗习惯。《索玛花开》的诞生,源于彝族的民间神话。在远古时代,上天破出九个大洞,地面上洪水泛滥,彝族人民的家园眼看要毁灭了,在这样的危机时刻,彝族神王支嘎阿鲁独身一人与洪水战斗,于是天神策举祖深被支嘎阿鲁的行为感动,就派他的三女索玛蔚下凡支持支嘎阿鲁,在治水垦荒的过程中,重新建立起彝族人的家园。在日久的相处与奋斗中,索玛蔚和神王渐渐相爱,并且成家生子,于是彝族人开始人丁兴旺。在彝族儿女的奋斗中,彝族开始兴旺起来,桑田恢复,农业振兴,彝族的生活开始了美好的追求。但是,天神策举看到女儿索玛蔚已经拯救了彝族,就告知其要快速返回天庭。索玛蔚在建设彝族的过程中,已经与彝族人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而且为丈夫剩下了子女,这些儿孙都是索玛蔚不舍的财富。于是索玛蔚化作了一棵杜鹃,没有回到天庭。但是,恶神乌山鬼看到彝家日渐兴旺,产生了强烈的嫉妒,就会恶意发动的战争,在战斗中,支嘎阿鲁率领彝族老少保卫家园,献出了生命,索玛蔚伤心欲绝,哭泣而忘,他们的鲜血染红了百里杜鹃。正是因为这满山的杜鹃,给彝家人们带来了长久的幸福与安宁。

主体内容二、彝族舞蹈《索玛花开》的寓意和表现形式。

1、《索玛花开》的舞蹈寓意。作为彝族舞蹈的代表,《索玛花开》是彝族人民心中的神。这种神韵是彝族人民生存与发展的动力。《索玛花开》源于彝族人最美好的向往,展示了彝族人民的勤劳、勇敢、智慧、守护。《索玛花开》是彝族人民心里的痛,也是彝族人民心里的幸福。民族的发展与建设,需要彝族人民能够保持团结与奋进的心态,更需要彝族人民能够在传统与现代中找到适合民族发展的道路。舞蹈的展现是彝族神韵的体现,《索玛花开》的魅力就在于是彝族人民心中的向往。在发展建设民族的过程中,《索玛花开》就像一支强劲的兴奋剂,能够激发起彝族人民的斗志,能够让彝族人民尊重民族的特点,在现代社会中进行新一轮的民族建设。

2、《索玛花开》的表现形式。在多年的舞蹈排演中,《索玛花开》具有多个版本。舞蹈的整个过程包含了几个重点部分。分别是舞蹈的序,主题是《祭花神》,这一章表现了花的灵性与美丽,花的根与爱的源,花与民族的内在联系。随后是舞蹈的主体部分《耕耘乌蒙》和《和谐家园》,这一部分展示了彝族人民在劳动中收获希望,在发展中收获财富。《索玛泣血》是舞蹈的重要篇章,在这里表现出爱的忠贞,爱的永久,爱的陪伴,是舞蹈最为感人的一幕。尾声的《杜鹃花开》是具有神韵的表达,表现了彝族人民对索玛蔚的爱,和索玛蔚给予彝族人民的热情,是升华的艺术表达。

三、毕业设计成果

每一个民族的发展背后,都有着浓烈的历史氛围。艺术的目的就是能够让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艺术的优势就是能够融合多方面的因素,对民族的发展进行展现。舞蹈是艺术的重要表现方式,对于少数民族而言,舞蹈能够展现的文化是多方面的。通过彝族舞蹈《索玛花开》的排演,可以发现舞蹈是技术与文化的对接。无论多么高难度的舞蹈动作,都是在彝族人民的生活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形成后的艺术性表现,实际上就是对彝族人民勤劳致富的行为刻画。《索玛花开》的美是彝族文化的美,《索玛花开》的艺术价值是绽放的民族文化与社会进步的融合发展。在舞蹈的排演中,就会发现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点,这些创新点是最有价值的舞蹈排演成果。例如在人物的刻画上,在艺术性动作与技术性动作的结合上,在不同角度的观察与欣赏上,舞蹈的设计都可以达到必要的效果。《索玛花开》三人舞可以进行多种形态的设计,这是舞蹈创新的尝试,也是舞蹈创新实施具体化更新的过程。民族舞的进步需要进行现代艺术的结合,更需要传统化的沉淀。

四、毕业设计收获

彝族三人舞《索玛花开》排演的技术实施。

1、深刻理解《索玛花开》寓意。三人舞的排演与人数众多的排演是有区别的的,三人舞的排演重点在于对人物的刻画与表现上。然而,对人物的刻画,需要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舞蹈演员要充分明确《索玛花开》的寓意,要在头脑中刻入《索玛花开》人物的真正形象。舞蹈是肢体语言的表现,但是,只有对舞蹈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够在肢体表现中能够赋予情感。没有情感的舞蹈表达是没有永久生命力的。特别是三人舞的表现中,对舞蹈演员的标准更好高一些,例如舞

篇3

因此,艺术实践是艺术素养和艺术能力的源头活水,艺术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的根本途径。三是明确了学生主体性与艺术实践的关系,树立了艺术实践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根本要求的基本观点。学生的主体性是以人为本和以生为本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是学生“要我学”变“我要学”、“学会”变“会学”的基本方略。学生不爱学习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学生不爱学习固有自身的原因,但传统教学中“三为主”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收器,不讲个性和个别差异,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艺术实践教学是学生作为主体作用于客体(任务)的客观活动,是学生动手、动嘴、动脑,亲历、亲为和自我展示的过程,是调动学生内在积极性,张扬个性,激活创造性的活动。因此,艺术实践教学是激发学生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佳平台,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根本要求。

“三个基本观点”的确立,使全院形成了共识:艺术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上处于核心地位,不抓或抓不好艺术实践教学,就使得教改无法深入,人才无法培养,学校无法发展。至此,学院上下形成了学习、研究、宣传、实做和改进艺术实践教学的浓厚氛围;在艺术实践教学中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已经成为学院各项工作的中心,成为深化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建构艺术实践教学的新体系

艺术实践教学体系是指把学生在艺术实践教学中做什么、怎么做和做到什么标准的内容系统化,是艺术实践教学科学化、规范化的必然要求。为了实现艺术实践教学全时全员全覆盖的教育目标,我们经过几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学分为纽带的“三个课堂”联动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

第一课堂(课内)是按教学计划进行的艺术实践教学。课内艺术实践有多种形式,但重点是艺术专业的基本功训练。基本功是应用型艺术人才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是靠“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期刻苦练出来的,不长期刻苦练习,就不可能成为应用型艺术人才。因此,对课内的艺术实践教学我们在周密计划的同时,突出抓好各专业的基本功训练,不仅用教学计划把基本功训练的课时、内容和要求固定下来,而且还制定了各专业基本功训练的标准,凡不合格者不能进入下个阶段学习。美术系把学生素描、色彩和写生作为学生绘画的基本功,既有共性要求,又有个别指导,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学生经过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一方面艺术技能迅速提高,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制力,而自制力又是学生成才最重要的内在动因。近几年,美术系的学生作品多次获得各级奖项,2011年,参加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选送的4件作品,全部获辽宁省一等奖,其中油画《是谁拨动了琴弦》被选送到教育部。用美术系主任、大连油画协会会长项诚学的话说:“这完全得力于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完全得益于学生锲而不舍的意志力。”

第二课堂(校内)的艺术实践教学包括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艺术节、文艺社团活动、各种文化艺术培训和艺术的展演赛等。校内艺术实践教学不仅具有广泛性、丰富性和陶冶性的特点,而且由于多数活动是学生自己组织,又具有培养艺术兴趣、发挥艺术特长、激发艺术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组织能力的多维功能。为此,我们对校内的各项活动都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努力做到高质量、高水平,使每个参与的学生都能受益。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已举办了10届,每届都停课一周,历时一个多月。文化艺术节已成为学生期盼的习得艺术、享受艺术、展示自我的盛大节日。艺术节上各种活动和演出令人目不暇接,精彩纷呈,人人参与、人人有节目、人人受熏陶成了文化艺术节的突出特点。我们提倡文化艺术节的节目最好是原创或独创的,使学生在创新节目中提高创新能力。许多获奖节目就是来源于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学校“舞又二分之一”街舞社团成立6年来,有2000多名学生参加。在“舞出成就、舞出精气神”的口号下,他们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了舞技的长足进步和参加各层次街舞比赛获得18次冠、亚军的好成绩。

第三课堂(校外)的艺术实践教学包括社会调查、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服务社会的文化艺术活动、参加各种展演赛和国际上的一些文化艺术交流等活动。校外的艺术实践教学具有要求高、难度大、影响广的特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艺术能力和融入社会能力的有效载体。为了落实“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大学职能,为了借助广泛的社会资源培养人才,我们始终把校外艺术实践教学作为以文化引领和服务社会、展示学院形象和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的长期战略,设专门机构有计划地抓好落实。根据校外艺术实践教学内容丰富、随机任务多和工学矛盾突出的实际,我们重点抓了周密计划、科学管理和质量制胜三个方面。通过周密计划和科学管理做到了统筹协调和合理安排,不打无把握之仗,形成了校内外统一、校企结合、学训合一和学演一体的培养体系。校外艺术实践教学的成效关键在质量,否则,就可能成为无效教学。为此,我们始终以求新、求精、求名为原则,高标准地搞好各项活动。学院的画展不仅在辽宁省有名,还先后到美国、意大利办过画展;民族乐团受中国音乐家协会委派,参加白俄罗斯民间艺术节拿了3个金奖;参加辽宁省大学生戏剧节获得了10项金奖和并列第一的好成绩;大三学生莫龙丹参加湖南卫视和青海卫视的“花儿朵朵”总决赛,一举夺得了总冠军。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艺术创新是校外艺术实践教学的生命,所谓质量就表现在创新上。艺术创新是个性化的产物,鼓励个人和团队出名和出精品,是获得创新成果的内在动力。

系统理论强调层次性、目的性和整体性,只有当层次的目的性服从系统的目的性,才能产生1+1+1>3的整体效应。那么,如何使课内、校内、校外的艺术实践教学形成合力,避免碎片化呢?学院的做法是以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为根本目的,以素质学分、技能学分和创新学分为纽带,使三个课堂形成相互联动的一个整体,共同作用于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上。其中,素质学分是指在第一课堂以外实施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中获得的学分,可以按照学生参加的时间和考核的结果来计算学分;技能学分是指学生通过各类培训,并经过行业主管部门考核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的学分;创新学分是指学生在艺术实践教学中取得艺术创新成果认定的学分。学院明确规定,学生在第二、三课堂上获得的学分均可以替代第一课堂的选修课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可以申请提前离校。同时,学院还制定了三种学分的认定标准、程序和办法,及时准确地认定三种学分。这样不仅做到了学分在三个课堂中互动,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加校内外艺术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把艺术实践教学延伸到课外、拓展到社会的过程中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艺术成果,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艺术能力。2009年,我们总结的《以学分为纽带,构建三个课堂联动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的教改成果获辽宁省教改成果一等奖。

创造艺术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建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了艺术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但要做到在整体中既照顾一般又突出重点,就必须结合学院的实际,抓住重点,大胆突破,才能把艺术实践教学不断引向深入。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项目教学、剧目教学、校企合作教学、服务社会教学和展演赛教学已成为学院艺术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在建构新的艺术教学体系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新的艺术实践教学模式,使其成为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提高艺术能力、展示艺术才华的大舞台。

(一)项目艺术实践教学(简称项目教学)。

学院的项目教学是与工作室教学相结合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项目任务的实做模式。项目既可是实有的,也可是虚拟的,但不管虚做、实做都是以完成项目和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熟悉市场运作过程为目的。以雕塑工作室为例,他们先后承接了内蒙古鄂托克前旗鹰骏广场的群马雕塑、大庆大同区广场“四世同堂”人物雕塑和大连舰艇学院“大海方阵”国庆阅兵主题雕塑等20多个项目,通过产学结合的形式,不仅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也获得了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显著提高。2010年毕业的周镇在毕业实习时,从为家乡新农村建设的蓝图绘制和雕塑开始创业,不到8个月的时间,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签订了760万元的合同。同届的訾文大宇的单笔合同已达200万元。周镇、訾文大宇之所以能成为自主创业的典型,是雕塑项目教学培养了他们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创业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实践使我们体会到,项目教学关键是拿到项目和以项目为牵引,重点是项目设计和完成项目,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不断创造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目前,学院已创建了71个工作室,都是按照这个思路运作的。

(二)剧目艺术实践教学(简称剧目教学)。

剧目教学就是创造条件,把学生学习、排练和演出剧目联为一体的艺术教学模式。学习音乐和艺术表演的学生需要在舞台上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进而实现表演、声乐、形体、技能技巧和情感的完美融合。上台演出,才能真正体验到艺术的真谛,学到真本领。为此,学院注重抓了以下四点:一是选择剧目或自创剧目;二是对剧目的综合排练;三是在舞台上演出;四是对演出的效果给出恰当的评价。几年来,参与排练的音乐剧、影视剧和话剧共有20余部,如音乐剧《猫》《蝶》《狮子王》《悲惨世界》等,影视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捕鼠器》《灵魂拒葬》等,还有原创话剧《木兰》,原创舞蹈《赶海乐》等,公演后获得普遍好评。英国音乐剧《猫》曾多次在校内外演出,2006年美国百老汇《猫》剧组来华演出,在全国海选10名“猫”演员,学院就有两名扮演者入选。剧目教学要求高、难度大,真正演好不容易。从严格意义上讲,学生还处在模仿阶段,还不可能完全掌握表演的基本规律和表演技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引导学生从研究和准确把握剧本、人物和情节入手,以演得自然、自如和逼真为标准,让学生在苦练技巧和二次创作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表演能力和表演技巧。

(三)校企合作艺术实践教学(简称校企合作教学)。

校企合作教学是以市场和就业需求为目标,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担负起培育人才的艺术实践教学模式。校企合作让学生在企业中了解社会、亲临实践,为提高能力创造了条件,也为就业开辟了前景,本是双赢之事,但由于校企之间缺乏天然联系(企业办学和校办企业除外),企业缺乏积极性。这也是迄今为止校企合作不尽如人意的根本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把校企合作的着眼点首先放在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和信息服务上。葫芦岛市德荣集团有经济基础和先进设备,但缺少高端的设计人才,而学院有辽宁省知名设计师和一批在国内外获奖的教授、副教授,研发实力雄厚。两家共同成立了泳装研发中心,他们无偿为我们提供了泳装先进设备。我们的目标是设计出亚洲领先、与欧美媲美的泳装。视觉传达系要求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必须依据企业的需要去研发自己的作品。自2008年至今,视觉传达系学生的毕业设计平均有50%以上的作品被企业采用,最多一年达到85%,学生的设计能力显著提高,企业也提高了经济效益。我们感到,校企合作对学校来说是借企业之力来培养人才,在目前还缺乏必要法规政策的情形下,学院必须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学院知识、信息、人才的优势,帮助企业、提升企业,企业就会欢迎我们的学生,心甘情愿地为学生实做、实习提供条件。

(四)服务社会的艺术实践教学(简称服务社会教学)。

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根本职能,也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作为艺术院校的服务社会教学,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承创新和文化艺术为社会服务,引领、融入社会并获得社会营养、提高师生的艺术创新能力。一是举办或参加各种演出,为社会提供精神食粮,如参加教育部庆祝教师节的大型演出、国家举办国际海洋日的演出、服装节的演出、大连保税区成立17周年的演出、大连市各区(市)的各种演出等。二是在中小学普及民族艺术。在大连开发区松林小学、红梅小学教孩子民族音乐知识、传授合唱技巧,成立少儿民族管弦乐团,让孩子们从小就热爱民族艺术。三是与大连市教育局合作,对大连市所有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合唱培训,使大连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合唱水平有了大幅提升。社会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大舞台,在服务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师生的收获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学院又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了力量,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事实使我们认识到,文化艺术服务社会具有广阔的空间,能否做好,关键是观念和实力。树立服务社会的艺术教育观和获得社会认同的艺术实力,就会使服务社会教学越走越好。

(五)展演赛的艺术实践教学(简称展演赛教学)。

展演赛是学生参加艺术实践的最高形式,也是检验学生艺术素养和艺术能力的重要标准。因此,学院一直把展演赛作为艺术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展演赛教学。学生作品的展出、展示在学院已成为常态,几乎周周都有学生绘画、书法、动画、设计、服装的展出。服装系在“七彩霓裳•青春校园”首届全国高校服装类专业教学成果展演活动中,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优秀奖5个,学生张刊获得了模特大赛的冠军。文艺演出是我们的强项,校内演出常年不断,校外演出任务十分繁重,但只要学生有机会登台,我们都想办法创造条件,满足社会的需求,使学生得到锻炼。仅2011年就为企事业单位与驻军部队演出70多场;不仅在校内外演出,学院还创造条件走出国门,到国外去演,去宣传我们的民族艺术,学院的民族乐团曾去美国、意大利和白俄罗斯等国演出,受到了欢迎和好评。

比赛尤其是各种大型比赛最能锻炼队伍,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凡上级或各艺术协会组织的赛事,我们都积极参加。近两年,师生共参加全国、省、市各种比赛有40多次,获奖130项,其中一等奖30项。2010年,第三届海峡两岸之歌合唱节获“金茉莉奖”,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唱响神州”艺术展演获银奖、铜奖,学院“-30°C”室内乐团获第64届世界杯手风琴锦标赛金奖,学生徐岚在国际友谊小姐湖南赛区总决赛中夺冠。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展演赛教学是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的最重要的形式与方法,展演赛教学绝不只是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为应用型艺术人才成长提供了最有效载体和最佳平台。

实施艺术实践教学的新举措

针对艺术实践教学人多面广、要求高、难度大的特点,学院一方面加强艺术实践教学的常规建设,从全程各个环节上抓好落实;另一方面是针对艺术实践教学带有根本性长远性的难点问题采取特殊的解决办法和新的举措,保证了艺术实践教学的健康发展。

(一)聘请专家,突出教师的指导能力建设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艺术实践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因此,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指导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是提高艺术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针对现有教师的状况,从自我认识入手,引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正确认识艺术实践教学能力上的差距,提高自我的紧迫感;每年假期都组织教师进行社会调查、企业实习,有计划地进行短期培训;采用以老带新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一些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通过几年的努力,一大批青年教师已成为艺术实践教学的优秀骨干教师,他们不仅获得了艺术实践教学的丰硕成果,而且艺术实践教学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在大力培养中青年教师的同时,学院还从公办大学和社会上聘任一批兼职教师。这批兼职教师艺术造诣深厚,师德高尚,不仅在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学院的教师队伍建设也起到了表率和引领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受到最好的教育,学院不惜重金,聘请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大师来学校演出、讲学、指导艺术排练和演出,如世界知名作曲家、钢琴家罗美妮•韦勒,意大利知名女画家LOVEDANA,世界知名吉他演奏家拉法谢诺,世界知名低提琴演奏家巴比奴,世界知名女画家罗雷达那•萨瓦多莉,世界知名建筑大师乌及诺,世界知名长笛大师诺瓦,世界知名歌唱家芭芭拉•吉尔伯特,美国知名声乐教授丹尼斯•凯勒等;还有徐沛东、鲍国安、刘学文、王铁军等国内知名艺术家已成为学院的客座教授,仅交响乐指挥就请了吕嘉、滕矢初、张培豫等知名指挥家,男、女声合唱团就请了徐锡宜、周跃峰、王克俭、邹跃飞等知名合唱指挥家和作曲家。国内外艺术大师的到来使师生受到了世界顶级的艺术指导,不仅领略了大师的风采,而且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平时难以学到的艺术真知。

(二)创设环境,注重艺术实践教学的条件建设

艺术实践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勤奋努力,也需要优良环境和必要条件的支撑;只有在优良环境和必要条件上提供充分的保证,艺术实践教学才会卓有成效。

篇4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专业理论课程以及声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课程为基础,为幼儿园教育见实习、毕业设计等教育实践奠定基础,对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艺术教育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本文试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以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培养学生艺术教育活动的实践能力。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割裂零碎。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各类型的活动缺少整合和领域渗透,因而学生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出现内容零碎和割裂的问题,缺少对幼儿经验的整合。同时,教学的实施仅仅关注引导学生设计和实施歌唱、韵律、打击乐、音乐欣赏、绘画、手工、美术欣赏等集体教学活动,忽视了对学前儿童游戏和一日生活中其他环节的艺术指导,导致学生只会在集体的艺术教学活动中把握幼儿艺术发展,极少关注在游戏和一日生活中其他环节去引导幼儿艺术发展。

(二)教学方法陈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实践环节,教学的重难点仅仅落在知识层面而非行为能力层面上,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主动性不足,缺乏对理论的深入理解与运用,在实践中难以设计和组织高质量的艺术活动。

(三)课程实践途径单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实践环节少,且少有的课程实践主要安排在课内完成,形式单一。课程实践途径单一导致学生可以用于实践的时间和机会较少,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不能很好地在实践中运用,不利于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评价不科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考核一般采用期末考查的方式进行,课程的最终成绩以期末考查成绩为主,平时成绩占比非常低。在评价内容上,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很难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及实际教学水平。在评价主体上,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对教师评价指标的内容、具体操作步骤和结果较少有发言权,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热情,出现松散懒惰的现象。

二、对策研究

(一)优化教学内容。为了避免课程内容割裂零碎问题,首先开展幼儿园教师岗位需求调查,分析幼儿教师的工作过程。同时,邀请幼儿园教师参与研讨,并结合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反馈,摒弃传统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章节”式的学科内容体系,以真实职业活动为课程内容主线,最终将课程内容整合为设计实施歌唱活动、设计实施韵律活动、设计实施打击乐活动、设计实施音乐欣赏活动、设计实施绘画活动、设计实施手工活动、设计实施美术欣赏活动、设计实施艺术综合活动等8个学习模块(包含14项学习任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教学内容上,可增加设计实施艺术综合活动,结合当前幼儿园现行使用的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幼儿园课程统整的特点,重点理解艺术与其他领域统整的综合活动特点及统整原理,并且能够根据艺术综合活动的原理设计实施艺术综合活动。此外,在各学习模块中渗透区域游戏。如音乐区、美术区的设计与指导以及生活中如何引导幼儿感受与欣赏美,表现与创造美。在教育活动设计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安排学习任务,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使学生设计和实施艺术活动的能力在一个个学习任务的完成中不断提高。如设计实施歌唱活动,第一次任务是教师指定优秀的歌唱活动教案,学生进行模拟教学,第二次任务提高难度,指定年龄班、题材,设计教案并模拟组织教学活动,第三次任务可再次提高难度,学生自选年龄班和题材,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素材特点设计教案并实施活动。

(二)创新教学方法。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程实施中,构建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每项任务由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估等五个阶段组成。在下一个任务的资讯阶段,会对上一个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并提出更高的任务要求。以设计实施歌唱教学活动为例:(1)资讯阶段,教师布置任务,借助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研讨,归纳总结相关原理,教师适时进行讲解。(2)决策阶段,学生小组合作进行集体讨论,分析教师布置的任务。(3)计划阶段,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明?_自己在本次任务中的角色,经过多次研讨制定出活动方案。(4)实施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设计、制作教具,进行组内试教,组内成员都参与试教,每次试教结束后其他成员提出建议。(5)检查与评估阶段,教师随机抽取一人进行模拟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自评,接着进行小组互评,其他小组对该活动进行评价,指出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最后教师进行进一步梳理总结、帮助学生提升经验,为下一任务的学习奠定基础。

2.以“案例教学”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了让学生融入真实的教育情景,提高学生设计和组织幼儿园艺术活动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精选幼儿园艺术活动教案、教学活动录像作为教学素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幼儿园艺术活动设计的要求和教学实施的要点。同时,引导学生迁移所学的知识与理论,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活动设计、教学实施的亮点及存在问题,避免以往教学中学与用相脱节的弊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以“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情景模拟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创设相应的情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身份”进行演示、模拟组织片段教学或在实训室中模拟组织完整的艺术教育活动。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教师角色”意识,锻炼教态、语言、提问、教育机智、活动组织以及与幼儿沟通等能力,帮助学生“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三)拓宽课程实践途径。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校内实训――模拟教学。校内的仿真实训室模拟幼儿园真实的教学环境,配备幼儿桌椅、移动黑板、钢琴等设施设备。在学习课程之初安排学生开展校内实训: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完成艺术活动方案设计、制作教具、组内试教,最后每组选取一人扮演幼儿教师模拟组织活动。为了避免“表演式”的试教,由非本组成员扮演幼儿。在模拟的幼儿园教学情景中进行实践,有助于提升其艺术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2.校外实训――实景演练。充分利用学生到幼儿园教育见实习的机会开展实训,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指导下,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足,迅速提高艺术活动设计和实施能力。教师在学生见实习前布置实践任务,如以见实习小组为单位,推选1人担任主教,其他作为助教,共同组织实施活动。第一,活动实施前,小组成员共同分析本班幼儿能力及经验,研究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课堂所学,商议教学目标,细化教学过程,写出详细教案。第二,请指导老师(幼儿园或本校均可)审阅教案、提出建议,组长提前约请幼儿园指导老师到场观看活动实施并给予指导。第三,活动实施时,全组同学全程参与,分工协作,注意观察和记录活动实施的情况,用摄录设备记录整个活动过程,便于实习结束后在课堂上进行活动研讨与交流。第四,活动实施后,组长提前约请幼儿园指导老师与全组同学共同评议活动,记录整理小组同学对活动的反思和指导老师对活动的评议。第五,将教案、反思、评议于见实习结束交给任课老师批阅,教师选取典型的活动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摩研讨,并做进一步的指导。

篇5

Abstract

一、实验动画………………………………………………………………………………

1.1实验动画定义…………………………………………………………………

1.2实验动画的特点………………………………………………………………

二、实验动画殊材料应用的范围…………………………………………

2.1国外实验动画材料应用情况概述…………………………………………

2.2国内实验动画材料应用情况概述…………………………………………

三、我的作品《花非花》中材料的应用探索………………………………………

四、结束语…………………………………………………………………………

致谢     ………………………………………………………………………………

参考文献

引言

定格动画材料的运用是为动画影片本身服务的,影片的艺术韵味来自于材料自身的质感与综合运用时的美感。材料在影片总体风格指引下进行选材、加工与运用,日益进步的新技术与新时期的艺术表现结合在一起,诠释着影片商业化下的大众审美或导演独特的审美观,分析探讨定格动画影片的材料应用美感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也为动画逐步发展,一次次的探索创新这,使得动画事业一步步飞升。

一、实验动画

1.1实验动画定义:

实验动画是指还在探索时期的动画作品,可以说是具象形成的前期,抽象概念的表现占有更大的空间。而随着动画作品进入了商业化的运作后期,它们的创作就已脱离了实验的性质,并成为人们常在电视上看到的动画片。

1.2实验动画的特点:

对于实验动画探索创新,追求实验本身的科学严谨,要求动画简单明了,保持与正常实验的一致性色彩,要求不高,除非实验本身有特殊要求,一般不配音乐,但配有简单解说配音。

目前,实验动画受到加拿大、美国、捷克、保加利亚、韩国等国当地青年艺术家的青睐。特别是加拿大政府 “鼓励原创性、强调个人风格的自由发挥”原则,使很多富有哲理性的实验动画作品诞生,超现实的色彩、抽象画的风格、意境深远的画面配以冷漠凌厉的现代电子音乐,各种风格与技巧都让人看了兴味昂然。在不断的实验探索中,近年来,这些深具个人特色的作品多次获奥斯卡动画短片奖项。

而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对实验动画进行探索。1960年,上海美术电影厂拍了一部称作“水墨动画片段”的短片作为实验。同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了。其中的小动物造型取自大画家齐白石的笔下,该片一问世便轰动全世界。正是实验动画的巨大成功,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绘画、雕塑、建筑、服饰,乃至戏曲、木偶、剪纸、皮影、年画等民族民间艺术,都为各种类型的动画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借鉴材料。实验动画的探索成功使中国动画作品在艺术形式的追求上,无仿无循、千姿百态,才得以独树于世界动画之林。 1.3实验动画的意义

从动画发展的历史来看,动画的技艺是从“实验动画”开始的,动画艺术家们以极大的创作热情从形式和内容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总结出在动画方面的基本技法、运动规律、时间的控制等技艺,为商业动画的制作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促进了商业动画的成熟和发展。“实验动画发轫于1927年华特•鲁特曼的《柏林:大城市的交响曲》为代表的先锋电影,传统上就注重对动画材料的物质性、活动影像的本质的探索,最优秀的实验动画充分发挥操控单格画面与连续画面的时空关系,直指动画的本体。实验动画对活动影像本体的探索,也在整个活动影像媒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动画这种仍然年轻的艺术形式,有待实验动画进一步开拓。”

“导演埃德•埃姆斯威勒,他于1979年创作的电影《太阳石》,是最早的一部美术、计算机图象电影,并且影片中的旋转体,标志着该片还是最早的三维动画电影。在《太阳石》完成几年后,商用的3D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方才问世。”

实验动画可能不会一下子吸引住观众或带来高票房的回报,它的创作者本身也并不是抱着这种商业化的目的来进行实验动画创作的,实验动画的探索和经验会为商业动画的成熟和发展开辟道路,而它们才是不断带给人们惊喜和灵感的来源。但是,很多实验动画的导演往往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因为实验动画作为一种个体化的创作,它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效力远不如商业动画,目前只有克罗地亚、俄罗斯等少数国家的实验动画导演被官方认为知识界的一部分。一些专业的动画研究机构,如加拿大国家电影局(NFB)和美国联合制作公司(UPA)等,为实验动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实验动画的飞速发展做了铺垫。

    今天,实验动画更多的是作为动画学术探讨和艺术交流的一种主要手段,一般只有在艺术电影节或动画学术研讨会上展示 ,受众的范围也相对狭小。实验动画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为众多的动画艺术家们所喜爱,它不受商业动画制作模式的制约,不考虑目标受众,不求商业上的回报,更不受材料和创作手法的局限,作为动画专业人士相互交流的一种主要手段,越来越受到更多动画爱好者的关注,更多的人更多的尝试,将更多意想不到的手法和材料用于动画实验中。

实验动画个人化的制作方式给更多的动画爱好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它以短片的形式呈现,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原创性,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表达丰富的内涵,传达大量的信息,并以此来吸引受众。许多的专业动画电影人士由于太受动画工艺技术的禁锢变得过于拘谨,而实验动画满足了动画创作者在艺术上的需求,他们通过实验动画来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实验动画电影在形式与内容上的革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虽然独立于主流娱乐经济之外,却有越来越多的动画电影爱好者们投身其中,日益成为文化产业繁荣的一个象征。

我的毕业设计,要探索当多种材料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时,尽量做到使画面和谐,每种材料都成为短片的亮点。

 

         二、实验动画殊材料应用的范围

2.1国外实验动画材料应用情况概述:

实验动画在国外老早就开始萌芽,早在1899年,英国的阿瑟?库伯为火柴厂拍了部火柴摆拍的小片子,火柴在片中“活”了起来。早年的埃米尔?科尔采用比较大型的实物,比如家具、装饰品、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等,1909年他拍摄了《自动移动的公司》,一大堆室内用品“活”了起来。1910年,早年生活在俄国的斯塔列维奇开始尝试用昆虫标本为角色模型摆拍定格动画。[1] 随手拈来的物品,天马行空的想象,让各式的材料在影片中舞动,这令动画艺术家激动不已。

在这个时候,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动画艺术家,他们用不同的材料及其应用方法,创作了许多经典之作,从材料应用来看,有代表性的有二战后的捷克动画、20世纪中下旬的中国动画以及1937年成国家电影局(NFB)后的加拿大动画。捷克卡尔?兹曼用玻璃材料做动画《灵感》,泰尔洛娃用毛线、皮、布等材料做动画,剪纸、针幕、现成品等也都是捷克动画家们偏爱的材料。被称为“中国动画学派”的动画,也广泛地从中国民间美术取材,皮影、剪纸、布偶、木偶等鞣料摄制的动画片,曾影响了一代中国人,并在世界动漫业内享有盛誉。NFB领军人物诺曼麦克拉伦干脆用真人做“材料”,拍摄了知名的《神奇的椅子》、《邻居》等经典之作。NFB杰出的女动画人用沙子作材料创作,在1977年用沙动画作品《街道》获取了奥斯卡奖。

在这个时期里,用于做动画的材料远不止提到的那些,各动画艺术家注重材料本身的视觉美感,现时将情感倾注于材料,通过材料的“表演”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

2、2国内实验动画材料应用情况概述

材料应用在探索中,我国五六十年代的动画片材料应用情况:剪纸动画有《金色的海螺》《猪八戒吃西瓜》《渔童》《熊猫百货商店》等等,1955年,《东郭先生和狼》是一部皮影动画片,木偶动画片最多,有《神笔马良》《机智的山羊》《半夜鸡叫》,还有部分是折纸动画,《湖上歌舞》《三只狼》等等方式。现在部分短片应用情况,到90年代出现布艺材料,《冬天里的小田鼠》,多数还是应用了木偶,《鹿和牛》更过运用的是剪纸《快乐的买买提》《狐狸分饼》《猫与鼠》等。

   我的短片开始只准备了橡皮泥,但是发现材料太单调而无法更好的诠释我们的想法,所以我们开始尽可能多的找各种材料,尽量让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地方,发挥更好的作用。

        三、我的作品《花非花》中材料的应用探索

在我的毕业设计中,运用到了多种材料,比如从一开始做场景,首先要找的就是作为地面的东西,找合适大小的桌子,上面铺上KT板,铺上橡皮泥,不用铺的很均匀,会显得更有地面的感觉,然后我们开始做场景中的房子,本来想全部都用橡皮泥来制作的,但是放定会太重,(如图1)而且材料也会用太多,多以我们就用纸团成合适大小的一团,外面包上一层橡皮泥,重量减少了好多,也节省了很多的材料,接下来,我们开始做院子里的草坪和树,这些是我们买来的一些模拟的树粉草粉,还有塑料的树。把草粉洒在地面上,只是塑料的树太大了,我们就从上面剪下来一部分来做院子里的一部分的树,还有院子里的小花园的比较靠后面的地方,我们用KT板剪成小块小块的当作是地上的石子(如图2  白色小块)。接着用粗一点的树粉当作是剧里面他们的小花园种的植物,然后用从树上裁下来的小部分当作是剧里第一次被偷那一棵。后面的大一点的树,我们用铝丝弯成比较类似装饰的树枝,而树叶我们使用至画出来剪出来,天上颜色,贴在树枝上。因为有黑夜白天的转换,所以我们在纸上画出来,云和太阳另外画出来溅出来,贴上去,中间用KT板隔开,这样会显得有立体感。其他需要的道具我们都是用橡皮泥制作。接着就是偶的制作,开始我们想用橡皮泥来做,但是经过实验发现让偶站住好难,所以改变主意,用布偶来代替泥偶(如图3)。用口子做五官,最后就是把一些可以用来装饰的材料像纽扣啊,大头钉啊,金粉啊,放在场景里,是场景看起来更华丽。最后就是拍摄和后期合成的工作。

 (图1)

 (图2)

 (图3)

四、国内实验动画中材料运用的局限性及发展空间

西方很早就出现了实验性很强或抽象的实验动画短片,到了五六十年展到繁荣期,就手绘这一形式的实验动画来看,表现形式已经非常丰富。但在中国,美术片几乎成了是实验动画的代名词,手绘形式的短片也大都采用单线平涂的商业化制作方式,但中国的动画艺术家也创造出了许多非常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动画短片风格,如水墨动画。在表现的内容方面还比较单一,哲理性方面也十分欠缺,这主要是因为创作面向的观众层次不同,西方大多数动画短片是面向成人的,而中国大多数动画短片是面向青少年。中国的实验动画在艺术性方面作出了不少的探索,但在实验性与抽象性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也极大的限制了中国动画创作者们的想象力。

    个性化是艺术的生命,也是动画艺术家的生命。五十年代,中国动画形成了一种鲜明的集体风格,但艺术家的个体风格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中国的手绘实验动画在这种集体的“共性”之下,缺乏生动活泼的个性化色彩。今天,中国正经受 这现代化经济大潮的冲击,面临着新的价值观念的的挑战,动画界有人认为中国动画之所以发展不起来,原因就在过分传统,甚至要放弃民族化,主张“国际化”,这显然都是不可取的。阿达于八十年代初创作的《三个和尚》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虽然渗入了西方现代元素,但从根本上讲应归于中国文化中讲求灵性的另一类传统。叙事结构、创作手法的创新,不但未触及风格本体,反而丰富了传统风格”。

民族化的风格并不是靠中国元素的堆积,虽然短片中一定会有中国元素,但是单单靠中国元素是无法诠释中国意境的,我国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是我们进行短片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笔者认为中国实验动画应当从中国艺术意境结构和精神层次上找寻出路。也可以用更多的手法,更多的材料去他所更多的实验。把时间、过程、中间需要的工作做得更充分。

在这次我的毕业设计中,我中间时间把我的不好,很多工作准备的不到位,以至于我们总是觉得时间很急很赶,所以,以后的实验短片要计算好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结束语

定格动画技术创造了影像革命的奇迹,各种材料、物件也由此也成了有血有肉的“演员”,具有了强烈的生命感。定格动画材料不仅凭借自身的质感,为影片塑造真实而有意味的

场景或角色,动画艺术家还充分挖掘材料自身的精神内涵,赋予习以为常东西以灵魂,使之充满光怪陆离的灵性之美。正如埃尔文?潘诺夫斯基所说:“所谓静止的存在,这一概念已被彻底摧毁了。不论是房屋、钢琴、树木,还是闹钟,没有一种东西在影片中不具有有机生命的特征和人类活动的能力,它们也像人一样有了面部表情和发音吐字等功能。有时候,即使是在一般的写实片子里,不动的物体一旦有了动态,就能在片中起主要角色的作用。”

致谢

本篇论文是在指导老师杨成的指导下完成的。在研究分析的过程中,杨成老师给予了指导,并提供了很多与该课题相关的重要信息,培养了我对事情研究分析的严谨态度和创新精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非常有利于我现在和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影视动画短片制作基础[M] 海洋出版社2005

   2、影视动画数字后期编辑与合成[M]海洋出版社2005

   3、材料动画[M]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6

   4、逐格动画技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5、张迅、黄天来、孙峰.材料动画[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11

篇6

在现代社会,公关礼仪作为社交活动中的通行证,间接决定着社交活动的成败。掌握好公关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已成为日后学生走向职场获得自尊与自信、理解与支持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高职院校开设公关礼仪课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实际开设这门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引起重视。

一、公关礼仪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对礼仪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部分高职院校过分强调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略基础知识、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个别学校将公关礼仪课程用其他专业课程取代,如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商务谈判与礼仪》课及文秘专业开设的《秘书职业形象设计》课。有学生认为礼仪内容太简单,无须太多功夫就能掌握,学的也是一知半解。课程上,学生注重对自身的约束;言行举止又恢复到原来的时候,没有形成知礼、懂礼、习礼、用礼的良好习惯。高职院校和学生本人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公关礼仪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胜任情况及日后个人素质的提升。

(二)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技能培养

公关礼仪课程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礼仪的基本规范,还需要能够进行实际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部分高职院校的公关礼仪课程,仍没有脱离“重理论传授,轻实践锻炼”的藩篱。具体表现在:一是在课程的设计上,理论课时远远超过实践课时;二是在教学方法上,还是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为主要形式,缺少学生实训和锻炼的机会;三是在课程的评价与考试方法上,还是单纯以理论考试测定结果,凭一张试卷来评定学生成绩。

(三)师资力量不足,教材建设滞后

礼仪课程教学没有稳定的教学团队,从教师的来源看,主要是音乐、形体或文科类教师经简单培训或自学而组成,很少有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公关礼仪的教材建设滞后,一是在教材选用上,教材的配套资源开发不足。公关礼仪课程教材介质还仅限于一本书,缺少电子教材及其他一些配套的辅助教材,教材信息量承载过小,无立体化和情境化过程,一些情景型、案例型的音像制品较为陈旧,与现实脱离较远,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不强。二是在教材的内容上,大多数没有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的实际,更多使用的是本科的和其他高等教育各专业的教材,理论多于实践,教学的适用性不强。

(四)实践性教学设施配套不足

高职院校在教学设施、设备投入方面,不能满足公关礼仪实践教学的需要。“身教重于言教”,在进行仪态礼仪的教学时,需要教师先进行示范,再让学生来做示范。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提供礼仪教学的形体房,即使学校有形体房也要等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没课的间隙,临时安排补课。

教室有限的空间承载着“单一”的学习功能,无法满足学生展示自身仪态美的表现形式,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很认真,学生只了解优美、典雅仪态的基本要领,却不能达到塑造个人形象的目的。

二、高职院校公关礼仪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提高认识,创设良好的礼仪文化教育氛围

1.营造讲礼仪的大环境。环境因素对高职学生的成长有着巨大的教育潜力。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学校的环境、人际关系,周围学生的行为、老师的行为都会对其有着重要影响。在校园内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营造良好的礼仪课程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学校可通过广播、报刊、宣传栏等有声无声的“老师”,将礼仪文化融入校园中,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礼仪规范。

2.开展礼仪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演讲比赛、第二课堂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礼仪实践活动。学校可以和一些公司、宾馆和酒店联系,让学生到那里进行礼仪的实习和实训。学生在礼仪实践活动中亲自体验到拥有礼仪知识、技能的成功感受,同时使礼仪课程教学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二)完善实践性教学环境建设,增加实践课时比重

为b能给学生礼仪课程模拟操作提供良好的教学场所和条件,学校需要完善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实训中心,包括形体室、商务会议实训室、团体训练实训室、模拟谈判室等,并购买相关的礼仪教学实训用具。公关礼仪课程中的实践操作训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如坐姿、站姿、行姿、名片的递迭等,采取教师指导和学生自我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去领悟、去体会、去感受。调整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实践课时应增至课程总学时的40%。

(三)根据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公关礼仪课程应根据不同专业的性质和职业特征进行差别设置,在教学内容上各专业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如文秘专业在比较系统地学习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的学问时,更要侧重秘书接待和宴请礼仪。学校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为学生做“应聘礼仪”“社交礼仪”专题讲座,使学生在应聘中能做到举止得体、落落大方,在社交中能给人的良好形象。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活课堂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的兴起,给传统的公关礼仪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

1.为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料。大量有声读物、视频、动画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参考,帮助教师开拓思维,把教材讲解得更加清楚,分析得更加透彻,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2.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化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图像和动画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化展示的优点,可将公关礼仪课程教学中的知识点直观、动态地展示给学生,提高认知的内驱力。中山装是中式服饰的一种,如果课堂上要让学生了解穿着中山装的礼仪,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的讲述是不够的,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触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从《走向共和》电影中选取所需了解的有关中山装的来历片段,学生就可以清楚地了解中山服饰的思想和政治含义,以及着装时的禁忌。在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前,教师也可以预设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然后再与学生共同分析与总结。

(五)加强“双师型”队伍培养,推进教材建设

高职院校的专任老师和来自礼仪服务一线的兼职老师组成公关礼仪课程的二元结构师资队伍。为保证公关礼仪课程“双师型”教师的稳定性,高职学院可定期选派教师到礼仪公司进行顶岗实习,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也应主动参与到公关礼仪课程设计、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社会实践、教材的编写等教学活动中来。鼓励和提倡教师从礼仪行业的需求出发,结合现有教材,增编一些反映礼仪课程教学的活页教材和讲义。自编教材在内容上会更新颖,与实践更加贴近。

篇7

一、广电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着眼于文化产业和广播电视发展的学科和产业前沿,积极把握广播电视事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致力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全局把握能力、专业精神、团队意识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各级广播电视传媒机构输送各类广播电视节目的创作与制作人员、影响区域乃至全国传媒文化产业发展的优秀编导人才。

广播电视编ёㄒ当弦瞪应该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完善的结构、娴熟的应用能力和良好的素养。能够从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文艺节目、电视纪录片、专题片、影视广告的编导与制作;频道、频率与广播电视栏目策划;电视新闻、文艺类节目的出镜采访与主持;企事业单位大中型文艺晚会的策划、编导;网络视频的编辑、制作与传播;文化产业项目的创意;各类文化传播公司组织活动的策划等工作。能够胜任主流广播电视媒体、新媒体、文化教育、军队、传媒公司、创意产业等企事业单位的创意、策划、制作、传播等工作。

二、广电编导专业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广电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实践,改革和创新现有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力图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一专多能”的专门人才的新路子。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必须从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

(一)教学模式改革

经过深入调研,依据广播电视行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同时遵循广电编导教学规律,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设计,形成了“教学内容模块化”、“学习形式多样化”、“竞赛模式课程化”、“应用实践专业化”的“教、学、赛、用”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实施,实现了教学相长、赛用互促的相互关联,形成了教学为赛、用打下扎实基础,赛、用经验反过来又为教学提供案例和素材的良性循环。而且,还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水平。

(二)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改革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原则,在加强基础课程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观和创意能力的同时,提高实践教学课程所占比例,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实现模块化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训、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根据社会和媒体发展需要,不段调整完善课程体系的设计。继续加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先后增设了《艺术表演类节目创作》、《影视节目策划与创作》、《网络新闻》、《网络技术》、《新媒体概论》、《网络传播学》、《媒介经营管理》、《演播厅制作与应用》、《电视摄像应用》等新兴专业课程。

(三)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建立促进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专业技能的学习,融合学生“采、编、播、摄、录、演”六种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校内外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建设上,充实实践教学队伍,加强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改善和充实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构建了“基础实践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创新实践模块”等“四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课与小课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实训与实习、实战相结合,作业、作品与学科竞赛、专业比赛相结合”的“五个结合”教学方式。

(四)积极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重视校外实践、实习、实训平台的开发。积极搭建校内和校外两个教学平台,拓展实践教学渠道。在“台院合作”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工学结合”两大平台:一是以广播电视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和广播站、星愿电视台、影视创作联合会、迅风纪录片工作室、小剧场话剧等为代表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基本满足学院校内实践教学的需要。二是以电视台、广播电台、报业集团、门户网站、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校外合作企业。这些企事业单位已成为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及预就业基地。

整合校内资源,开发“第二课堂”活动。一是组建由专业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创作实践团体:“影视创作联合会”、“迅风纪录片工作室”和“动漫软件开发工作室”。二是重视学生社团组织。学院共有分团委、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星愿剧组、艺术语言研究会、青春曲苑剧社、风行影视公社、广播站等社团组织。上述创作实践团体和学生社团组织,覆盖面较大,在实践教学改革中起到了有力的中坚作用。

(五)改革测评考核方式

改革教学评估体系,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三基”测试。改革考试形式,实行卷面测试与实际操作(作业)相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加强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国家职业、专业资格证考试,引进社会评价机制。引进第三方的测评机制,双方应依据社会需求制定统一的人才培养测评评价标准并依据阶段分工确立教学规范,形成多向互动良性发展的人才培养统一体。

实行考试改革,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把一次考试改为多次测评,学生考试成绩由期末考试和平时实践作品及课堂作业三部分构成。实践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试题更加灵活,重在考察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理论应用与实践的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