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2-12-04 14:31: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普车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普车实训总结

篇1

普车实训教学是现代机械类职业教学重要的实践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跟实际生产紧密相关联的特点,其不仅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通过普车实训对机械制图课程、加工工艺课程和工程力学课程等实现全面应用和巩固。该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较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由于普通车床外露部分零部件与高速运转零件较多等原因,造成学生对操作会有恐惧感,但其学习意义十分重大。

当前,普车实训教学指导教师应该根据传统实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全面改革教学的模式,实现该课程真正意义上的价值。该课题基于职业院校的机械实训教学的新模式改革进行探究。

一、中职院校普车实训教学的特点

1.课程的实践性较强

该课程跟加工、生产等工艺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通过该课程学习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技术性能较强,还是现代模具设计专业、数控专业和机械制造专业等必修的实践课程,课程不但要求学生对车削加工相关的基础知识与工艺流程的掌控,还是中职机械类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

2.知识涉及范围广

普车实训教学不但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还需要求对机械加工等课程有深入了解。所以,该课程是当前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实践课程,往往由于知识涉及范围大等原因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

3.课程存在的安全风险高

由于中职院校学生缺乏跟普车机械操作的相关经验,而且机械运转会给实习学生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往往会存在畏惧感。对于普车实训课自身来说,由于车床外露与高速部件较多,造成各种安全隐患,所以,实训课程进行时一定要注意做好安全指导。

二、当前实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中职学生基础薄弱

普通车床操控不但要求实习人员对车床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熟悉度,还要求其对大量的机械基础专业知识理论熟练掌握,但在目前职业院校的普车实训教学中,教师经常要面对学生基础过于薄弱的问题,再加上学生学习能力差等造成了该课程实际效果较差。

2.中职学生教学中实践机会少

国内许多中职院校都开设了关于普车的课程,相比普通车床加工来讲,中职院校更加注重数控加工方面硬件建设,因此,这也造成了普车教学课程的实践机会大大减少。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多人共用同一台机床进行操控,所以学生在动手实践方面的时间较少。

3.中职学生在课程思维创新方面较少

在实践教学之中,该课程通常先会对设备进行简单的操作介绍,之后再进行复杂内容讲解。为方便学生理解与运用,教师通常会让学生记录操控的各个步骤。在实际操控过程中,学生就能够依据所记录的课程笔记上对各个步骤进行逐个操控。为实现熟练操控的目标,许多学生还必须反复操作。但这样一来,学生仅仅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完成了操作,而不是建立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

4.中职普车实训课程的应试教育模式

现代中职教学往往以帮助学生通过考试为主,并以应试教育模式实现教师的教课任务。尽管学生取得了较高的分数,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问题,因为没有熟练掌握操控等内容,造成缺乏实践的问题不断凸显。

三、普车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1.全面培养学生对该课程兴趣

课外活动、课堂视频和参观学习等方式可培养学生兴趣。这样就能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有效改善原始教学模式的乏味问题。

2.加强实训教学中的安全控制

作为潜在危险较多的一类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必须全方位做好学生的安全控制问题。要从始至终坚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精神,使学生做到远离危险。具体控制措施如下:课程刚开就要建立学生安全文明生产的意识,通过典型事故讲解,让学生感受到保证安全的重要性;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实践项目做具体的安全工作,比如在加工零件校正作业过程中,许多学生在零件还没装好就开启车床,有的学生甚至在卡盘扳手还未拔出卡盘就开启车床等。对于此类无安全意识现象,要通过具体操作来一步步讲解安全控制。在课程完毕时,老师要对出现的安全问题完成全面总结,以备下一批学生安全操作。

3.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1)全面改进教学方法。当前该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现场教学来实现对课程的组织和讲解,同时通过示范各项操作来讲解细节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兴趣培养,来引导学生对该课程的全面投入。因此通过全面改进教学方法来完善其对课程的认识,达到提高普车实训教学质量的目标。

(2)规范化教学的整个流程。现代中职院校,普车实训课程的学生相当于实际工作中的学徒工,其操作主要通过模仿来实现,老师的教学过程的作业方式会对其造成深远的影响。现代普车的所有操控都有其具体的规程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示范,避免对学生造成误导,造成学生在细节问题上的出错。通常所说的规范教学,不仅要求遵守基本规则,还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对于学生的新想法和创新思维,老师要给予及时科学的评价和指导。

加强普车实训课程与企业的合作。运用现代大量具有代表性的设备来完成普车实训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现代生产企业的具体的生产工艺和流程,进而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通过实战训练,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操控水平,还能够建立学生对现代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监管意识。

通过分析发现现代中职院校普车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应试教育和缺乏实践的问题,教课老师应当选用科学的教学与实践运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更好地让学生接收普车教学实训课程的重点提供支撑。具体教学方法还需要根据院校的具体条件,全面利用学校设备、实物以及现代多媒体技术等实训全面培养学生的目的。另外,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有效地实现学与用相结合的目的。

篇2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231-01

车工专业的特点具有职业性和实训性等特点,所以实训教学是车工专业的重要环节。车工实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实训素质,它对形成职业岗位能力与中职教学特色、提高职业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中职机械类车工实习实训教学的改革包括实训教学体系、内容、方法与途径、三项基本建设和实训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估等方面。

一、车工实训教学体系

车工专业的整体教学体系采用“前后两段式”的“宽基础、活模块”结构,与此相配套的实训教学体系采用模块式结构体系,它由实训系列、实训实、综合训练系列三部分构成。各个系列的实训性环节,都融入了实训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部分显性实训环节和隐性实训环节。实验系列由基础课程与基本素质课程组成。它穿插在相应课程的车工理论教学中,是实训教学体系初级阶段。实训实由基本素质实训环节组成。它一般采取集中学习的形式,安排在相应课程理论教学的中间或结束后进行,是实训教学体系的中级阶段;综合训练系列由岗位群基础课课程设计,它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完成就业前的职业技能综合训练,是实训教学体系的高级阶段。

二、车工实训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加强基础知识

主要通过实训系列来完成。为提高学习车工理论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车工专业的各门理论课程都含有课内实验。通过参观认识实训、演示、动手和实验等方式,达到巩固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接受新事物的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主要通过实训系列来完成。实训教学各环节除应包括适应学生未来岗位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包括与专业技术能的相关的一般能力。

(三)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坚持不断线。车工专业的核心能力是普车和数车操作技术应用能力,主要通过看懂图纸――选择刀具――编制程序――粗加工――精加工――精度测量等实训教学环节来逐步完成。

三、车工实训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一)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实训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和模块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个性。

(二)学习方法

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实训前有预习,明确每个车工实训模块的目的、内容和要求,独立拟订实训环节的方案;实训过程中有步骤,做到认真听讲与记录,仔细观察,牢记要领,不耻善问,勤于分析与训练;实训后有总结,及时写总结报告,归纳技术与操作要点,分析不足与改进方法。

(三)推进“双证书”教育

车工专业“双证书”教育的主要思想是:立足本校,面向社会,实现培训、实训与考试三位一体。具体做法是:理论教学课程应综合相应工种的应知部门,实训教学环节要融合相应工种的技能部分,通过正常的理论和实训教学,自然达到普车或数车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经过考试与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职业资格的培训。

四、车工实训教学的基本建设

(一)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训教学的基本保障,主要有:(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注重综合性和先进性的改造;(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要充分利用周边地区的优势和冶金行业优势,建立稳定的车工专业院外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提供了保证。

(二)实训教学教材建设

根据实训教学计划进度,车工专业的实训教学部分采用了中等职业学校通用教材,对于无教材的实训环节,组织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校内“双师型”教师,结合实训基地的实际状况,体现岗位的针对性、内容和实用性和先进性,编写校内车工实训教学教材和校外车工实训教学讲义,包括生产实习、部分课题毕业设计指导书等,完善和建设车工实训教学教材体系。

(三)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篇3

实训教学是技工学校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主课。机械专业的学生通常要学习钳工、普车、数车等实训课程。如何培养越来越多的技能型人才,对于学校而言,就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更多的技能;但对于教师而言,则是提高实训教学效率。现如今大部分中职学校通常都是机床少学生多,就拿本校来讲,从2005年开办数控专业至今,每年都有两班共90名左右的学生,可实训机台只有12台,数控专业教师也只有6名,师资配比严重失调。那如何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科学合理安排实训教学,提高实训教学效率就成了各校一直在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控编程与操作的实训教学进行了改革,就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效果显著。

一、实训课的安排更趋科学化

校实训形式各种各样,一般可分为两种:集中实训及分散实训。

集中实训是在学期内安排一段时间进行实训(一般安排在近学期末或临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居多)。时间较长,可以是几个月或者整个学期,学生全部停课进行实训。一般有校办工厂的大中专院校都采取这样的实训方式。这种实训方式近似于学生的第三年校外实习,能更好地使学生和社会接轨,但同时由于工厂中的数控设备都比较昂贵,生产任务紧,不可能让没有经验的学生进行太多操作,有利有弊。

由于我校没有校办工厂,所以只能采取分散实训的方法。分散实训是把集中实训的课时安排到每个学期每一周,即每周安排一定量的实训课,以学期为单位不断增加实训课课时。如本校通常在第二学期上开设4课时的数控机床编程理论课、4课时的数控操作实训课;第二学期下开设14—16课时的数控操作实训课、4课时的数控仿真模拟课。就目前看来,这种方法效果较好,虽然学生没办法体会到工厂的实际操作现况,但学生能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同时学习理论课程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过由于实训课实践时间有限,安排实训内容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实训教师合理安排每节课内容,在有限的练习时间内提高效率。

二、建立数控教学组,实行模块化和一体化教学

当前实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程安排不够合理,大家都普遍认为学生既然不喜欢学习理论知识,那么上机操作后技能自然会提高,所以以前本校在课程设置上也是直接安排操作实践课,在实践之前讲点所需的理论知识,导致了学生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应用于实训中,实训课的效率大大降低。笔者认为学生进入实训室后不应该再训练编程,如程序的编写和录入就很浪费时间。对机床主要的实训内容应该是机床的基本操作,如建立坐标系,修改刀补,产品的加工等。所以我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专门组建了数控教学组,采取模块化和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这里所指的模块化教学主要是指对数控实训教学划分成三个模块:基础(普车)实训模块(第二学期上已完成)、模拟实训模块、专项(实际)操作实训模块。“一体化”教学指的是数控编程理论和实训课的“一体化”教学,即理论课由一位老师来上,实训课因需分组进行,一个班需要多位实习指导老师进行指导,但可以由上理论课的老师负责,统一安排实训课题及实训进度,由各指导老师分组实施。我校由于数控教师有限,所以通常都是一个教师负责上半学期两个班4课时理论、4课时实训。在4节课的理论教学中要着重讲授程序的编制,让学生能熟练根据图纸要求编写所需程序;4节课的实训着重讲授机床的一些基础操作,如输入程序、模拟走刀等等。在学期结束,学生基本可以进行简单工件的编程和加工。下半学期由该位教师为主导,加派四位实习教师参与两班的数控实训教学。理论教师统一安排实训课题及实训进度,由各指导老师分组实施,避免重复讲解。理论课教师在实训前,应先分析图样要求,讲解产品加工工艺过程、刀具选择及加工过程注意事项等,再让学生根据图纸进行编程,期间教师可以用仿真软件模拟结果给学生参考。在开始实训之前,理论课教师要负责批改学生的手写程序,指出错误及不足之处。而后在实训过程中由实训指导教师先把正确程序编入机床,学生加工时就可直接调用(之前已安排一定学时的程序录入练习),将大大提高实训效率。

三、仿真与实操相结合

仿真模拟作为中级考证的一项内容,我校专门开设了相应的课程。数控模拟软件,可以逼真的仿真加工现场:机床型号(大、中、小)和系统(FANUC和SIEMENS)能按要求设置,可以仿真与现场同样的屏幕配置和功能,实时地解释NC代码并生成机床进给指令;提供与真实的CNC机床类似的操作面板;提供视图放大、缩小功能的设置;帮助功能(碰撞、过载);使用对话框可以方便的进行刀具和功能的设置;可以同时显示刀具与偏移路径;NC校验功能;代码向导功能;帮助功能……学生可根据图纸要求,安排零件的加工工序,确定粗加工、半粗加工、精加工所对应的不同加工表面的刀具、切削用量、进退刀路径、主轴转速等参数,输入程序后就可进行动态仿真加工轨迹,并动态显示出粗加工、半粗加工、精加工整个加工过程。学生可以自检程序的对错,检验工件的合格,及时调整程序或刀补等等。

基于仿真的强大功效,同时为了解决学生不能人手一机操作和数控耗材过大的问题,我校把数控实训和仿真教学紧密结合。仿真教师和5位实训教师组成教学组,安排教学内容。如讲授G00、G01指令时,理论课教师先讲解两个指令的用法、指令走刀和普车车削间的联系,学生掌握后按图纸要求进行编程;仿真模拟课上学生可根据编好的程序进行仿真模拟,及时订正程序的错误,对走刀路线做到心中有数;实训课上学生根据模拟过的程序进行实际加工,实训课教师检验工件是否合格,总结程序、操作中的错误。

同时,为了在实操中节约材料,我校实训还采取了以下措施: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以分阶段采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加工。实训之初,学生对机床操作不太熟悉,容易发生撞刀等事故,此时实训可以用圆木棒或尼龙棒加工以保护刀具;实训后期随着学生的技能的提高可采用钢件进行加工,适应考试需要。

学生实训加工出的产品通常不具备使用价值,多数闲置或废弃,因此可以合理设计加工图纸,在不影响实训效果的情况下适当减小加工余量,同时也可把加工过的钢件用于普车实习的手动操作练习,这都将大大降低材料的成本。

提高学生的节约意识,规范学生对刀具、工具和量具的使用方法,减少刀片的损耗和量具的损毁。

总之,各校都在数控实训教学上花费了很多的精力进行改革,其目的就只有一个:提高实训效率,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

篇4

中职教育得到大力发展。现在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学生对专业技能的需求比较强,企业对学生技能水平的高低也很重视,家长和社会对中职学生的期望值也不断在提高。

职业教育应在“做中学、做中教”,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从实践来提升的自己教学方法,目前数控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已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但由于教学手法单一、欠缺创新、分摊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操作时间少、实训课堂教学效率低等原因,如何在各种因素限制中推动专业课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呢?

下面我从中职数控车实训“做中学,学中做”改革展开论述。

一、数控车实训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薄弱。中职数控专业生源主要是面向初中毕业生,他们的知识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的目的性不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要学好数控车床的编程与操作,并非易事,也达不到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目标。

(2)教师教学单一、欠缺创新。近年来数控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有一支相对比较专业的教师队伍,由于学生刚刚接触专业知识,对专业理解不够,教师的传统、单一的教学是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导致实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3)在数车实训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把学生的上课地点从教室搬到实训车间,先讲一堆的理论,然后老师做示范,学生再模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机械的模仿,以后的工作中创新能力将会欠缺。真正的“做中学,学中做”绝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简单组合,而是将理论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有机的结合,要求教师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在课堂上动起来,学与做一体,做到理论和实践相联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中职数车实训实行“做中学、学中做”改革意义

在中职数车实训实行“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教学改革,其目的在于实现对学生的职业行为感知,职业行为认知和职业能力养成的培养目标。

(1)“做中学、做中教”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中职数控车实训中是比较适应中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也有利于改变实训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做中学”是当前我校数控车实训中改革的主流,是以工作项目或典型任务的实践活动为载体,体现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特点,在做的过程中反思与总结。“学中做”是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线,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活动来完善的整个教学过程。同时具有与理论体系相适应的实验、实训、实习、设计等实践教学体系。

(2)“做中学、做中教”的教育理念就是一种体验教育。改变实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角色,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它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交流沟通、理解与合作。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让所有学生的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践相互交流评价过程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获取对自然及其规律的认识和感受,体验并学习、把握知识,总结学习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如何实施“做中学”、“学中做”

(1)首先要有效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数控车实训中传统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进行的,往往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但学生实质上是没有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为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的导师和学习伙伴,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导演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指导者,不断引导学生独立学习、查阅资料、动手实践、亲身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的转变。

(2)合理设计实训项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项目设计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一实训项目既要考虑可操作性,可控性,也要考虑其安全性,这包括设备的安全和实训人员的安全。在实训方案设计时,要考虑该实训项目对机器的损坏程度和可能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实训项目的的设计还要考虑时效性,社会需要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在实训项目中的体现程度,过时的技术将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缺乏竞争力。新颖与趣味性的实训项目过程会使学生在技能的获取上主动而不乏味并能激发创造潜能。良好的学习氛围、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能弥补物资基础的不足。

(3)明确实训课教学改革。强调教师职责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在数控车实训课的一系列“做中W、学中做”的实践教学改革,以强化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各种场景,推行一体化的情景教学方法,通过采用各种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项目任务驱动法,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技能的训练加以有机的结合。

(4)实 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最效途径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它更能凸显职业教育必须“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本质,更加强调了职业教育必须与企业相结合的社会性特征,更加深刻地反映出职业教育的“做中教、做中学”的基本规律。

总之,“做中学,学中做”既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改革,更是一种教学思想的创新,在探索前行中必然困难重重,问题丛生,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有足够的勇气和不懈的毅力,加强各个科任之间的交流,有机会的话可以走出校园,寻找其他学校比较有经验的教师一起交流合作。总之,我们一定要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继续坚持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篇5

中图分类号:TH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042-01

随着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技术也变的越来越普遍,在机械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企业对数控车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这就促使职业院校加大了对数控车实训设备的投入,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文从数控车实训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在操作数控车床的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撞刀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总结了数控车操作过程中发生撞刀的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以减少撞刀事故的发生。

1 撞刀原因分析

撞刀是指刀具(包括刀架、拖板等)在移动过程中与工件、卡盘或尾座发生意外碰撞的机故。数控车床操作初学者,容易撞刀,撞刀是数控车床操作新手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故,一旦发生撞刀事故,轻者影响机床精度,重者造成机床损坏,使机床的加工精度丧失 , 甚至造成人身事故,必须引起操作者的高度重视。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操作数控车床时容易撞刀,导致学生不敢碰机床。撞刀原因很多,大致可归纳为操作机床不当和编程时考虑不周全所造成的撞刀。本文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撞刀的各种因素。从而让学生实训时,减少撞刀几率。

1.1 机床操作不当造成的撞刀

数控机床操作不当会造成刀架或车刀与工件、主轴卡盘或尾架发生碰撞。主要从以下各方面分析:

(1)工件没固定好。工件在加工时候,长的工件,会引起甩尾,震动引起撞刀。

(2)安装刀具错误。在安装刀具时一定要使刀位点对准主轴中心线,即刀具安装好后试切工件右端面,切完右端面后刀位点应在工件右端面中心。

(3)刀架或车刀与尾架发生碰撞。回参考点或退刀时,应该Z向使刀架或车刀远离主轴,避免发生碰撞。

(4)试切法对刀时走刀过快或背吃刀量过大。刀具在加工工件时,一定要注意加工的背吃刀量,如果过大,会造成刀具和工件的撞刀。粗加工应优先选用较大切削深度,一般取2-4mm,精加工一般取0.3-0.5mm。

(5)对刀不准确造成的撞刀。

(6)机械零点坐标与绝对和相对坐标一致。校验程序完毕后要回参考点, 在校验程序时机床是锁住不动的,而刀具相对工件加工在模拟运行(绝对坐标和相对坐标在变化),这时的坐标与实际位置不符, 需用返回参考点的方法, 保证机械零点坐标与绝对和相对坐标一致。这一环节有时不注意在校验程序后没有发现问题就进行加工操作,会造成撞刀现象。

(7)数控车床执行程序正常加工过程中,由于操作者误操作使程序停下来,如果操作者按“RESET”复位后,立即进行循环启动,此时容易造成刀具与工件发生碰撞。因为运行的默认值与程序的设定值发生变化,按“RESET”复位,则把数控系统复位到初始状态,清除了保存在DRAM内的预读程序信息,会改变刀具移动指令及主轴转速。在自动运行程序过程中,如出现误停车导致程序停止运行,此时将模式改为编辑方式,按“RESET”复位程序,再重新运行程序。

1.2 程序编写不当造成的撞刀

程序编制是数控加工最重要的环节,提高编程技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碰撞安全事故,总结并在以下各方面分析:

(1)G00坐标设置离毛坯太近。一般编程时候在工件右端,1mm。

(2)换刀时,未使用G00指令远离工件。换刀需要用G00,远离工件。以防止车刀与工件产生干涉。

(3)加工螺纹时误把导程(F)当作进给速度,如:G92 X40 Z-20 F2写成 G92 X40 Z-20 F80。

(4)程序坐标值编写或者输入有误。

(5)加工完零件退刀时先走Z向,远离工件,再走X向。

2 撞刀常见现象解决方法

经过以上总结和分析,根据常见的撞刀原因,结合实际操作经验,现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1)编写的程序需要仔细检查。系统较老的机床,需要输入标点符号,更需要编程人员仔细认真。

(2)检查好的程序需要在机床程序里面校验图形。利用数控机床的图形校验的功能可以检验程序的轮廓,减少错误率。

(3)装刀长度出错。刀具长度不够,刀具的刃长不够,都会导致干涉现象,另外刀具的装夹方式有误,也能导致撞刀。需要刀路轨迹模拟,明确加工部位。按程序单上的刀具进行选择和复核是否正确。

(4)正确对刀并设置刀补,Z方向试切对刀时,必须注意对刀使用的Z向零点应与编程使用的Z向零点统一,避免因工件坐标系设置不统一而造成撞刀。

(5)在调试程序加工第一件工件时,一定要仔细检查程序,试加工时单段运行,随时控制进给率,随时看剩余行程,加工前应模拟运行一次,单段运行,再正式加工。看看有没有意外的刀具路径出现,一旦出错,迅速急停,特别是初学者,要注意急停按钮的应用。

(6)将刀架移动到安全位置,按下锁住机床和空运行键进行空运行操作,主要观察运行轨迹是否正确,且仿真运行后要回参考点校验。

(7)如果加工时必须使用尾架,安装刀具时必须考虑到在X 方向电动刀架与尾架不发生碰撞的极限位置,在Z方向拖板与尾架不发生碰撞的极限位置。

(8)建议在计算机上用模拟软件模拟程序,进行检验,再把程序拷贝到机床上可以减少错误。

3 结束语

要避免数控车床撞刀事故的发生应以预防为主。机床操作者首先应熟悉数控系统的各种操作,掌握系统功能键,达到熟练操作,减少失误,将误操作的概率降至最低点;其次在编写加工程序时,应根据工件特点进行,按工件的形状及加工位置确定退刀和回零的顺序是先退X向,还是先退Z向;再次应注意机床的保养,在平时加工后,丝杠,导轨应擦拭干净,避免切屑等杂物夹在滚珠丝杠和导轨内,造成加工出现误差,损伤导轨,影响加工;同时,操作人员还要掌握一些异常情况发生时紧急处理方法。如按暂停、急停及切断电源等来最大限度的减少碰撞事故发生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郝新成.实习中数控车撞刀事故的防范[J].实践与探索,2011(3):266-267

[2] 袁锋.数控车床培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篇6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未来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更加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级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否则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发展和建设的需要,而人才培养的质量直接决定劳动者的能力和发展前景,也影响着各类职业技术院校的生存与发展。特别是在整个培养体系中的实训教学环节,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好坏,因此用什么方式展开实训教学以及如何保证质量的问题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 。

一、PDCA循环的思想

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从而也被称为“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工作程序 。

PDCA的工作过程是,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 (do)执行,指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 (action) 处理,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PDCA还有两个重要的思想:一是每一个大循环中还包含小循环,比如在P(plan)计划的阶段中还可以分为4个小步骤,即计划的计划、计划的执行、计划的检查和计划的处理,从而保证计划的质量;二是这一循环是不断进行的,而且每执行一次后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能力都上升一个台阶。如图1所示。

二、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模式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

当前职业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理论与实训不能相互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分开实施,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在内容上存在差异 。学生在技能操作过程中看不懂加工图纸,实训教师在实训教学时要重复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才能顺利地完成实训教学任务,既浪费时间,又降低了学生的实训兴趣,而且车间环境嘈杂,导致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效果不理想,

再如教学的知识体系不连贯,职业院校开设的实训教学中传统的普通车床实习和数控车床实习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紧密联系的。传统的普通车床操作工艺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同时也是数控车床编程与工艺、数控仿真、数控系统、CAD/CAM 模块实训教学的基础。数控车床实训必须从普通加工开始,但整个知识体系繁杂交错,不利于教学实施进行。

一体化教学模式则有针对性地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技能操作中,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具体实施时,应从师质力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综合考虑,不妨在内容设计以任务为导向,将教师讲课、小组讨论及学生动手操作交叉进行,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注重“教”与“学”的互动。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考虑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还应结合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普通车床一体化教学是职业院校发展的迫切需要,如果能较好地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对一些关键因素进行系统地梳理,在实施时应以模块化的方式实现,将不同的项目构成体系,按照工作过程进行引导,相信这种教学模式将在不远的将来能得到很好地发展。

(二)模块式教学模式。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教学活动,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是围绕特定主题或内容的教学活动的组合,是一个在内容与时间上自成一体的教学单元。模块内容可以是单一课程,也可以是相关课程的组合。模块化教学的目的在于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某项技能。

模块化教学可以根据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将教学模块灵活组合,如在普通车工推行模块化教学,可将车工模块分为安全基础、实物认知、车削基本知识、车内外圆柱面、车内外圆锥、车成形面和表面修饰、螺纹加工、车偏心工件等复杂工件的车削,以及车床的调整及故障排除等若干模块。由车工教研室统一安排教学计划,协调各教师的讲课重点,将与实训课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合理地融入到各个模块中去,从而使各模块衔接有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学生容易理解,老师容易讲解、容易实施的目的。

三、基于PDCA循环的实施

在充分考虑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借鉴PDCA的工作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从而合理安排教学和实训,将不同的模块或环节联系起来,环环相扣,不断循环,不断提高。可从以下几个步骤分别实施。

(一)计划(P)阶段。

先分析实训教学工作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找出产生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特别是是要进一步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因素。教师在对学生和教学内容有充份了解的基础上,制定计划来展开自己的教学。对于各种原因中的关键因素,可用“鱼刺图”(或者表格)的形式进行分析。

然后再根据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进行模块分解,建立各模块的有机联系,从而完善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制订具体的实训计划和理论教学计划。由于PDCA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因此制定计划时就应考虑其执行、检查和处理。

(二)执行(D)阶段。

按照拟定好的实训方案和实训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同时理论教学应有相应的配合,考虑到各种环境因素和其他变化因素,计划实施时可能作出相应调整,因此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方法。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注意发现问题,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例如,采取例会点评制度,先集合学生布置当天的实训任务,讲解注意事项,做好动员工作,让学生知道今天应该“做什么”、“怎样做”,结束时再集合学生进行点评。

(三)检查(C)阶段。

对照计划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检查,验证执行的效果,在PDCA循环中,检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检查的方式和方法有多种,不但要对学生检查,还应对教师检查,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针对实训教学的特点,可着重进行以下方面的检查:自我检查实训教学的完成情况;了解和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总结执行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随时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情况,检查实训目标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处理(A)阶段。

这个环节重在总结和提高,主要任务是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认可或否定,并调整计划,以便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这又包含以下三个步骤:(1)总结经验,把“认可”的“计划、教法、组织措施”总结提升为“标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以此为“规范标准”执行下去;(2)处置遗留问题,对本次循环中“否定”的,要着重分析原因,制定新的解决措施,以便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管理系统。(3)重新审视问题,为进一步调整计划作好准备。

四、主要结论和展望

本文提出了基于PDCA循环的一体化模块式实训教学模式,该模式把理论和实训相结合,构建若干教学模块并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体系,借鉴PDCA循环的管理思想有步骤地实施并不断持续提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这种模式有利于将比较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训操作的同一个模块当中,使学生学习时更直观,更容易。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和实训脱节的情况,将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紧密结合,可以优化教学资源,避免了重复教学。由于采用PDCA循环的执行方法,不同模块的实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使教学过程更加灵活。由于采用了新的学生考核办法,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可以促使理论课老师加强实操的训练,实训课老师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使老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但是在具体实施时可能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模块化教材的专业性强且与实际结合紧密,编写时难度大,对实训课老师的要求也提高了,不但要有扎实的技术还要精通理论知识,可能加大培训费用,或产生合格实训老师短缺的情况。尽管存在上述问题,但从社会的发展需要看,这种模式会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将有更多的应用并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

注释:

张浩.从厨师到营养师:CDIO的理念在工程管理类学生培养中的借鉴和探讨[J].高教论坛,2009(5):62-64.

篇7

目前,我国制造业对既掌握数控技术又熟练数控编程、加工操作的中等职业毕业生需求越来越大,由于数控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与生产技术水平总是存在着滞后。教学经费投入的不足,限制了实验、实训设备及数控应用软件的投入与更新。为了满足社会对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满足我校毕业生的需要,我们对现有的教学计划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制为三年,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到校实训中心接受实验、实训,在理论学习期间,特开设了《车工工艺学》、《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与设备》、《公差测量与技术》、《机械制图》等十几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为实训作了很好的铺垫,夯实了基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为更好地向企业输送合格的数控人才,把实训分四个阶段,以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和完善操作技能。

第一阶段:普车实训。

这一阶段是学习数控车床不能逾越的过程,学生在普通车床上实习、练习刃磨车刀,熟练操作车床,从加工端面、外圆、内孔、切槽开始,逐渐接触到螺纹各部分的尺寸计算和加工,特形面的加工,在这一过程中深刻理解刀具几何角度对切削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切削三要素Vc、ap、F在加工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工件质量的影响,掌握车床的调整方法,掌握切削的有关计算、了解常用工具、量具的结构,熟悉掌握其使用方法,合理地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安排加工工艺过程。同时还须让学生知道只有完成这一阶段的实训任务,将来才有可能在数控车床上所编制的加工程序更为合理和实用。

第二阶段:仿真实训。

第一阶段的实训后,对学生进行技能考试,操作达到要求的学生到计算机进行数控仿真软件的练习,同时也能促进未选中的学生努力练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首先让学生熟悉仿真机床的操作面板和录入面板明确每个按键的功能,建立工件坐标系的方法,如何选择刀具几何角度设置刀偏及刀补,详细地讲解每个过程。

在编程车削倒角时,可用两种方式:(1)把车刀刀位点指定在倒角起点处,再G01车削;(2)把车刀定位在倒角的右边延长线上,然后G01车削而成。同时让学生比较哪种方式更为简单和实用。

在普通螺纹加工中,让学生分别使用G92、G76螺纹循环指令来编程加工螺纹,在实训中让学生了解根据导程的大小和螺纹的精度高低选择不同的加工指令更为合适。G92直进式切削和G76斜进式切削。由于切削刀具进刀方式的不同,这两种加工方法有所区别,各自的编程方法也不同,造成加工误差也不同,工件加工后螺纹段的加工精度也有所不同。G92螺纹切削循环采用直进式进刀方式进行螺纹切削,螺纹中径误差较大,但牙形精度较高,一般多用于小螺距高精度螺纹的加工;加工程序较长,在加工中要经常测量。G76螺纹切削循环采用斜进式进刀方式进行螺纹切削,牙形精度较差,但工艺性比较合理,编程效率较高,一般适用于大螺距低精度螺纹的加工。在螺纹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此加工方法更为简捷方便。所以,学生要掌握各自的加工特点及适用范围,并根据工件的加工特点与工件要求的精度正确灵活地选用这些切削循环指令,然后编制加工程序,并自动加工。

第三阶段:数控加工。

在数控仿真软件加工出合格工件的同学先到数控车床上进行编程加工。由于仿真软件和数控车床是同一个界面,学生短时间内可熟练操纵机床,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根据工件的材质,所用刀具的几何角度来选择不同的切削参数。经过普车的实训,这将不是难题。

(2)学生编制的程序要先经过图形模拟加工,程序正确后再进行对刀加工。

(3)在首件加工中合理使用程序暂定M00指令,在精加工前对工件进行测量,看是否需调整刀具补偿,最后加工出合格的工件。

(4)重点突出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装卡方法的选择、程序编制,调整加工和检验,如果有缺陷,应找出原因并修正。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这一过程,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学生加工的工件,按小组进行互评。学生都有好胜心理,会对对方的工件一丝不苟地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最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出综合性的评价,或者让学生保存自己满意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如此,学生能全面了解数控加工的全过程,深刻理解加工原理、机床工作过程、编程方法及制订工艺的原则,能够对数控机床加工中出现的常见故障予以解决,对将来从来数控工作上手快,操作规范,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

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实训经验及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由于实训内容较多,机床种类全,学生在短时间内既要掌握机床的操作,又要对复杂零件进行合理的工艺安排和准确地编程加工,现场讲解具有局限性。将工艺分析及基本编程内容制成课件,能方便学生掌握和复习,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优化实训的效果。数控实训教学过程:普车加工―仿真数控软件―数控机床加工,这几步走的教学方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资源的使用性和经济性,尽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缩短机床的人均占有时间,提高机床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如果能结合实际生产,其教学效果将更显著。

参考文献:

[1]程仲文.数控实训项目研究与改革.兰州工业大学,2007.

篇8

实训教学,是职业学校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职业学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

近年来,“用工荒”,特别是“技工荒”问题频繁出现。然而,面对如此好的就业形势,我们毕业生的就业稳定率并不乐观。笔者对2009—2011年650名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稳定性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毕业生就业后技能操作生疏,专业知识面狭窄,工作效率低,试用期长,就业稳定性差。而这,实际上是由于学生的技能水平不高所造成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机械类学生就业稳定性情况

当前,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内容陈旧。现有部分实训课教材内容陈旧,实践性差,所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严重脱节,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二是模式落差。实训课教学普遍采用“普教”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单一、相对死板,实训课堂教学部分甚至存在“放羊式”管理。

三是设施不足。学校现在普遍存在“机少人多”的现象,实训课时安排少,学生上机操作时间少,实训效果不好。

四是资源欠缺。“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实训教师对企业生产实际了解不足,技能水平不高。

五是考证不严。当前,学生职业资格考证存在把关不严,与学生实际技能水平不符现象。

六是制度不全。实训车间管理存在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学生的技能培养目标不明确,考核机制不到位。因此,提高机械类专业实训教学质量是当前中职学校的迫切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竞争力和今后健康发展。笔者通过长期从事实训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明确实训项目,做好实训准备工作

实训的准备工作是搞好实训教学的基础,也是有效开展实训工作的前提。在开学之初,实训教师要按照本专业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实训教学大纲的要求、学校的实训计划,将实训工种细分成若干个实训项目(包括内容、目标、时间、器材、场地及学生分组情况等),并制定好实训方案批准后执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根据教学项目开展教学实训。在每次上课前,实训教师都要根据实训项目写好实训教案,可以共同探讨,开展集体备课。同时,实训前要准备好实训材料、刀具、量具、夹具等,并检查机床是否完好。针对专业的特点,要准备好统一的工作服和鞋帽等。如车工实训,还要准备好护眼镜。

在实训之前,实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实训总动员,部署本次实训的任务,使学生了解实训的目的和内容,避免实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训。机械类专业实训的工种有钳工、普车、数车、数铣、电焊等,对学生开展各种专业工种的岗位教育、安全教育和质量教育,利用案例教学,用许多经验教训让学生知道:实训过程中不能出现安全事故,特别不能发生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等重大安全事故。

二、以职业资格为标准,规范实训教学过程

严格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内容和考核要求,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实训教学计划,确定实训内容,以便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确保实训教学效果。教师要掌握标准、精通标准,对标准要做到“弄懂、吃透、融化”,把标准融会贯通。同时,要结合本专业工种的实际需求的能力培养,做到实训内容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实训过程首先由教师进行操作示范,采用慢速示范、分解示范、重点示范、讲和演结合示范等方法,学生动手练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实训初期,教师要把所教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并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为走上实训岗位做好铺垫。示范操作的同时,再结合理论知识为学生讲解操作的步骤及要领,力求示范步骤清晰、动作准确、语言生动形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采用“小先生制”,让每一位学生从新手成为熟练操作者

针对目前实训教师严重不足、实训设备不够等现状,学校要善于“借生为师”,采用“小先生制”和“错时制”,可以有效提高实训效果。笔者所在学校从2008年开始,从每班选拔一批对专业特长的学生组建了数控和普车的“高技能”班,对他们进行单独教学,强化他们的实践技能,把他们培养成操作能手,同时让他们以“实训小老师”身份指导学生实训,大大缓解了“一个老师带四五十人”的现状。另外,采用“错时制”,做到“停人不停机”,不同班级错时休息,提高机器利用率,增加学生实训的时间。

机械类专业学生96%以上是男生,他们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学习主动性不好、学习目的性不强,但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强、对实践操作比较感兴趣。因此,针对学生实际,实训内容力求从简到难,逐步推进,根据学生不同能力或技能水平开展分层次教学,将能力水平相近的学生放在一起实训,提高实训的教学效果。同时,给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要求80%以上学生通过技能训练后达到本工种的中级工水平。例如,最低目标:人人会操作机床,会加工较简单零件。较高目标:能熟练操作机床,会加工较复杂零件。通过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从新手、合格者到熟练者。

四、采取“上挂横联,内提外引”,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实训教师不但要懂理论,更要会实践,不但会动口,更要会动手,不但是教师还应当是技师。一个优秀的实训教师应该是“发动机”,要不断增加“新能量”“新动力”;不能只是“一桶水”,而应该是一潭“泉水”。学校采取“上挂横联、内提外引”的方法,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上挂——选派实训教师到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机电职业学院等高校参加普车、钳工、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等高技能培训;横联——与企业联合,聘请企业技能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来校兼课担任“特聘技能训练师”;内提——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加强校本培训,定期开展实训教师技能大比武;外引——向全国招聘优秀机械类专业高水平专业人才。通过这些举措有力地提高实训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培养一批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实训教师。

五、规范实训考核,严把实训质量关

要牢固树立实训“质量第一”的意识。实训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考核和落实。要加强实训考核,做到严格把关,确保实训质量。

学生实训成绩的评估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评估学生实践技能成绩是实训教学中最精细的工作之一。评定要做到认真、公正、准确,绝不能敷衍了事。对学生的实训成绩评定有以下几个方面: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学生的实训总结报告、实训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对学生的评定。每个实训项目实训结束后,要对学生进行相应考核,并有成绩(评价)记录。要对每位学生建立实训反馈表,内容包括出勤、思想表现、文明生产、安全生产方面、遵守学校实训制度方面、技能训练情况、实训阶段考核等项目,便于检查和成绩的最终评定。同时,在日常的实训教学管理中,及时了解学生的表现,并作出分析和评价,做好有关记录。

结合实训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巡回检查情况,对每一名同学在实训中的成功经验、操作技术存在的问题、纪律等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重点指出在技能操作中存在的不足,便于学生实训中及时改进和提高,迅速形成熟练的操作技能,达到实训的目的。为了展示学生的实训成果,激发学生热爱本专业的热情,增强学好本专业的信心,在实训结束后,举办操作技能比赛或展示等活动。这样做,一是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二是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如开展钳工操作技能比赛、车工操作技能比赛、数控车(铣)操作技能比赛等。

六、积极营造企业氛围,让学生与企业“零距离”

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必须有真实的生产氛围。因此,学校要加强实训中心管理,引入企业的“7S”管理模式,按企业生产和教学双重职能设置机构,即“实训中心企业化,实训教室车间化,实训学生工人化”。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敬业和精业教育、创业和创新教育,同时向学生渗透企业文化,营造企业氛围,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精神和敬业精神,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实训中,要突出能力本位,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以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操作为主,学生在加工产品时,要认真分析加工工艺过程和产品的技术要求、质量要求,注重操作的严谨性,使学生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在加工过程中得到强化,同时也还原了真实的企业生产

氛围。

总之,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牢固树立以提高学生技能为核心。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规范实训教学各个环节,实训教师要严格要求和正确指导,做到计划周密,目标明确,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成绩评定和严格管理相结合。只要坚持努力,常抓不懈,一定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平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徐晓玲.多途径提高生产实训效果[J].职教论坛,2008(3).

篇9

(1)必须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品质:踏实肯干、吃苦耐劳、诚实守信、上进好学、知恩图报,忠诚企业,勤奋敬业等。

(2)必须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人际交流能力等。

(3)必须具备本专业的基本能力:能识读机械图、能用计算机绘制简单的机械图,能从事简单机械零件加工,掌握钳工、车工、铣工、电工等基本技能。

而我们的学生,也有中职生普遍的特点,尤其是年龄小,又是刚接触专业的机械行业,难度在第一学期最大。①学习方面:基础知识差,学习能力弱,不喜欢读书,但实训过程中比较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②在心理方面:好交往、乐操作、重情谊。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自信、少责任、欠意志,以及进入职业院校后,因学习方法改变,自己支配时间增多,不知如何管理、控制自我;因学习目标改变,不知道何为积极主动学习,何为自觉和自主学习等。

我们以企业要求为本位,结合本校学生特点,结合现有设备进行课程设置和实训安排,为适应企业的要求,我们加大实训的力度,并制订实训室严格的管理制度:

(1)实训基地教学的运行管理。首先是实训教学文件的充实完善和制定。在完善相关实训和设备及教学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加强宣传和落实、严格检查、使实践教学工作有章可循。各项制度流程上墙、设备登记造册、上账、实验教学记录完整、设备维护报损手续完备。(2)建章立制,使实训教学、仪器物资、安全等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订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为了提高设备使用率和低消耗,实行使用登记,耗材项目管理,维护、保养工作责任制;为了保证设备及人身安全,规定使用大型、贵重和电动机械设备的实训教师,必须取得相关设备的上岗操作资格;只要有学生在实训活动,就必须有实训教师或管理人员在场。

在所有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我们的重头戏就是教学环节了,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为三年制中专生,在校时间为两年,分四个学期:

第一学期,由专业课教师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机械专业重中之重的课程为《机械基础》、《机械制图》以及学生熟练的识图、读图能力。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车工实训,实训由简到难,分阶段分项目进行练习。阶段性项目练习以工件为载体,真材实料进行,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操作要求,安全第一,操作第二;严格遵守工具使用要求,爱护工具;严格按要求进行加工;加工过程中随时用量具进行测量,逐个检查达到精度和公差要求,并注意要求每个学生做到。所作单个工件计分,计入期末成绩当中。

第二学期,开设AutoCAD课程,加强学生绘图能力和识图能力,并在学期末考取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中级绘图员”证书。本学期实训科目增至三门,车工、钳工和数控。实训比例侧重于车工和钳工,以此作为数控实训的最有利的基础。车工和钳工实训课同时进行,学生分成两组,轮流交换进行车工钳工的实训,以合理有效的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使学生都能动起来,教师也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我觉得这种教学方法值得推崇,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并通过实训内容的转换使实训课减少乏味。车工实训侧重于成品工件的加工,在加工中进行项目练习,随着实训难度的增加,逐渐加强学生熟练操作能力、精确操作能力和吃苦耐劳能力的训练。钳工则侧重于安全操作和基本功的练习:划线、锯、锉、钻、錾等,方法是真材实料直接按要求加工简单美观的工件,严格进行测量,培养学生要有耐心进行钳工工件的加工。让学生记住一句机械行业的话“紧车工,慢钳工,不紧不慢是电工”。数控则学习数控编程,在普车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工件和简单工序的加工。数控实训要求一人一师,至多两人一师,分组操作和观摩。学生所有单个工件计分,计入期末成绩当中。

第三学期,实训科目仍然为三门,车工、钳工进入实质性考证练习阶段,加大了训练的难度和广度,同时也注重学生的读图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准确熟练操作能力。钳工同时加上铣车操作练习,作为选修课程,部分学生能熟练进行操作。学期末进行中级车工和中级钳工考证考试工作。数控进一步加深操作难度和学生熟练操作能力,经过两个学期的数控实训,学生已经在普车的基础上准确快速的入门,为第四学期考证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0

一 实训课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车工技能实训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训练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更好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做准备。通过实训,使学生具有机械加工的基本技能,熟练操作车床;具有产品检测及分析零件加工质量的能力;具有对一般加工设备进行维护和排除常见故障的能力。通过多年来的教学,本人认为传统的实训模式已不适应时代需要。

1.普车实训师资短缺

普车实训课一般都由一个老师带领几十个学生在一个车间里,学生流动大,很难有效进行组织、管理,顾了东顾不了西,整个车间成了“放牛场”,导致教师身心疲惫。

2.车间存在安全隐患

一般车间里的车床有几台到几十台不等,实训时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全靠老师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老师忙于应付,时常导致事故的发生。

3.错误难以及时纠正

普车实训要让学生亲自操作车床,操作时出现的错误动作,特别是错误动作的瞬时性,老师很难及时把握和纠正。这样很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4.个别学生缺乏主动性

有个别学生在车间里感觉枯燥乏味,好像只是来看看热闹,实训过程中从不动手,对车间实训望而生畏。

5.纪律很难维持

虽然课堂搬进了车间,不再是“纸上谈兵”,老师在做示范动作时,所有同学一拥而上围拢过来,往往也只是有三四个同学看的清楚,其他同学很茫然,很难顾及全班同学,无法维持纪律。

6.教学效果缺乏过程评价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都是在实习结束后,根据所做的工件质量,给出成绩,几乎没有过程评价。

7.耗材管理混乱

实训所需耗材,学生缺什么随意拿什么,拿多少教师全然不知,往往一轰而上,一抢而空。

二 解决实训课面临难题的策略

针对实训中遇到的困难,对多年普车实训进行经验总结。采用教学工厂模式进行教学,能取得较好的实训效果。教学工厂就是将工厂的工作环境、先进技术尽可能多地模仿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就能体验到未来的工作氛围,学到先进、实用的技能。采用“先会后懂”的教学方法。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先进行实践,再带着问题学理论知识,因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有较大提高。实现了以实践为中心,专业理论课程主动服务于实践课程的新型教学理念。

课堂即工厂,学校即社会,教师是项目负责人,学生是技术工人。

在学生中建立健全企业组织,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安全生产、设备管理、技术指导、工件检测等各项工作,通过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解决了师资少,设备、耗材不好管理,安全、纪律难以控制和实习效果不好等诸多难题。

1.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机械加工车间,是最需要强调安全的地方,不可麻痹大意。如何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呢?(1)安全教育。每次技能课,必须强调规范操作,工具如何摆放,车床操作程序;设备检查,故障排除等都要养成习惯,做到相互提醒、相互监督。(2)视频警示。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放安全教育的视频,告诉学生事故是如何发生的,让警钟长鸣。(3)危险的地方张贴警示牌,车间要求穿工作服,机械加工、焊接时注意“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电源处要张贴高压危险等字样。(4)易燃易爆物品注意安全存放。液化气、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物品要提醒学生远离火种,保持安全距离。通过反复教育,规范操作,消除安全隐患。

2.实训班级采取实习周制度车工技能实训面临难题的破解

实习周就是让学生连续实习一周,停止其他的理论课。这是模仿企业的三班工作制,即大夜班、小夜班和白天班,我们要求学生上的是白天班,让学生感受就业,使技能训练具有连续性,为今后适应企业的三班工作制做准备。

3.指导教师是企业负责人

指导教师是生产部、人事部的经理,安全科的科长;学生是技术工人。实训前对参加实训班级的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分析,然后分组,建立企业组织,首先是安全科的组建,抽调3~4名敢于纠正别人错误的学生作为安全科的成员,佩戴“安全员”字样的红袖章,明确责任,赋予一定的权利,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每时每刻要有1~2名安全员在车间巡查值日,负责督查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和各种安全隐患,做到“三及时”,即及时纠正、及时记录和及时汇报,不讲人情,不留面子;其次是生产部的组建,这里的“生产”主要是练习,生产部的成员主要负责刀具、量具、耗材的发放、记录和维护,技术测量、评分、反馈和回收等管理工作,还负责技术指导,负责技术指导的同学一定是兴趣小组的成员,在课前要给予其多练习、多指导,让其成为同学们信得过的技术能手,能胜任技术指导的工作;最后是人事部的组建,一般由班长和纪律委员担任其工作,主要负责考勤和实习纪律,让学生真正成为实习实训的主体,参与全程自治和管理。

4.构建三级技能指导模式

上技能课时,一个教师要指导几十个学生,如果有几个学生同时提出不同问题,教师该怎么办?有的学生在等待,甚至会出现学生讲话或走动情况。一个教师确实忙不过来,不可能每节课都安排两个教师,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教师首先备好要上的技能内容,先讲给兴趣小组的同学听,让他们反复操练、熟练掌握,然后根据要上班级的实际情况,精选3~5个学生组成辅导团,要上班级的技能要领讲完后,把辅导团的成员分配到相应的同学中去,让他们分别指导一部分学生,解决大家提出的实际问题,教师根据反馈的情况,针对共性的问题再作强调。这样,通过教师——学生技能辅导团——全班的学生三级技能指导模式,使实训教师分身有术,从无序中解脱出来,更好地驾驭全局。

5.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应用

“一体化”并不是把课堂搬到车间那么简单,而是要把黑板搬到机床旁,边讲边演示,机床前要做好课桌凳的安排,让全班同学都能看到、听到。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好纪律,才能有教学效果,切实解决“放牛场”的问题。

6.积极开展技能竞赛活动

“技能大赛要覆盖每一个专业,技能大赛要覆盖每一位学生,技能大赛要覆盖每一位教师,技能大赛要覆盖每一所学校。”技能竞赛既能起到交流经验、切磋技艺的作用,也能激发学生钻研技术、提高技能的积极性。每学期将举办技能比赛、操作表演、作品展示为一体的技能节,确定技能竞赛周或竞赛月,形成浓厚的技能教学氛围,切实推动班级技能教学活动的开展,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在车工实训中,能够借鉴以上的做法,转换角色,通过模块化、项目化、理实一体化,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兴趣,愉快教学,定能让学生乐意、老师容易、学校满意,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篇11

数控是机械加工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技术,也是培养学生主要就业岗位技能的关键课程。随着数控机床的广泛应用,数控技术成为中职学校的必开课程,该课程在中职学校主要是通过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提高操作能力,是这门课程的教学难点。为了满足社会对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满足毕业生的需要,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短而集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一般情况下,中职学校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是先进行1-2年的理论学习,包括《机械制图》、《车工工艺学》、《公差测量与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与设备》等十几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之后到学校实训车间操作实践,最后到企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训在该课程的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训教学要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为了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和完善操作技能,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大致把中职学生的实训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普通车床实习,熟练操作车床,熟悉数控实习环境。

在中职学校,普通车床的实训高达80%以上,因为数控机床是在普通机床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先进行普通机床的实训,有利于学生较快地学习数控方面的相关知识。所以,学生在实习期间应在数控车床编程、数控车削加工工艺之前进行普通车床加工实训。具体实训内容包括普通车床上实习、练习刃磨车刀,熟练操作车床加工端面等。在教学中一般是把数控工艺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和普通机床对比结合讲解,学生没有进行普车学习和实训,教学效果明显降低。只有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训,才能节约教师时间,为以后的数控实习和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计算机数控仿真软件练习,编制加工程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训能力。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是结合机械机床厂家实际加工制造经验与职教学校教学训练一体所开发的一种机床控制模拟仿真系统软件,可以满足大批学生教学需求。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经费不足,数控加工设备价格高,实训设备不足,在第一阶段实训后可以进行数控仿真软件练习。在实习中首先让学生熟悉仿真机床的操作面板和录入面板,明确每个按键的功能,懂得建立工件坐标系的方法,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操作,就可以做到给学生充分的实习机会,同时节省了操作的时间,缩短了实习的周期,对于机床操作的熟练程度将大大提高,而且为下一步的实际操作也做好了准备,在实训中可实现同步教学。比如对刀过程,其实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数学生都难以理解,而利用仿真软件一边演示一边教学,通过车刀和工件的运动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而且还能让学生亲手操作来加深认识。教学内容中涉及数控编程和操作的内容,如工件坐标和机床坐标、G指令、M指令等都可以实现同步教学,使抽象内容形象化,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实训能力。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讲,由于各方面的基本素质普遍较差,而数控专业课又具有极高的抽象性,加上教学过程的枯燥乏味,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而数控仿真软件以其和实际机床相同的用户界面和它的可操作性,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仿真软件的使用可以作为缩短实习时间、提高实习效率、降低成本的一种辅助手段。

第三阶段:编制程序,数控加工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仿真软件和数控车床是同一个界面,学生短时间内通过仿真软件熟练操纵机床后,就可以编制程序加工工件。 首先要根据工件的材质,所用刀具选择不同的切削参数。经过第一阶段的实训,这将不是难题。中职学校数控实训过程中加工的材料多种多样,主要有木材、石蜡、尼龙棒、铝材和钢材,在实训中的使用比例各不相同。有时为学生安全考虑或在培训经费较少的情况下,很多学校选择了少用或不用钢材。企业工厂加工的实际产品多为钢件,在实训中我提倡最好还是以钢件为主。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8-4407-02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尤其是小型家庭汽车已逐步进入千家万户。同时,汽车行业的电控化已成为当代社会的普遍现象,现代汽车的电控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使得人们对汽车的用途发生了变化,汽车不仅仅是人们的代步工具,同时也具有了娱乐等多种功能。

面对汽车的社会化普及和汽车电控化的出现,部分高校的汽车实训教学不只限于对汽车专业学生开设,同时也延伸到了面向全校各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汽车电器实训教学。但目前教学的单一、枯燥等问题制约了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的发展。本文结合南昌航空大学自制汽车电器实训台在实践教学中的成功应用,主要探讨汽车电器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

1 汽车电器实训课程特点

1.1 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的特点

汽车电器实训教学通常是理论教学之后的实践练习部分,汽车电器课程本身理论较抽象、线路繁杂众多,对各系统的总体感性认知和理论分析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才能掌握。因此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熟悉各电器系统、整车电路,并经过反复实践操作,才能领悟其中的原理。但对于非汽车专业学生学校不会安排大量时间让学生去实践,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将理论有侧重点的浓缩讲解,并通过易于理解的实践形式去快速吸收相应知识。

1.2 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现状

目前,大部分汽车电器实训教学都为汽车专业学生开设的,只有少数学校在探索着面向全校各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认知型的汽车电器实训教学。并且在汽车电器实训教学中全国相关院校都采用购置或自制实验台、示教板或教学车辆等形式进行,设备昂贵,同时,这种教学专业性太强,不适合普及性教育。

除了教学硬件各院校投入不同外,从事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的指导教师水平也参差不齐,这也制约了教学的发展。

2 汽车电器实训教学改革方向

针对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现状,南昌航空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自2006年起结合学生认知性实训需求自行研制了汽车电器实训台,并结合硬件设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2.1 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硬件建设

自行研制的汽车电器实训台是以原理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必须了解控制原理和看懂原理图方可进行正确连线。从实习学生掌握知识角度看,此实训台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自制汽车电器实训台是以桑塔纳2000的汽车电器为模型,综合了点火开关、照明、信号、刮水/洗涤、电动后视镜、车门玻璃升降、电喇叭等电路的接线训练。电路的元器件以汽车电器规范的符号形式,展现在实训台的接线面板上,各元器件的引脚都引入到插座。在汽车电路中搭铁线(接地线或31号线)为蓄电池的负极,分布在汽车全身,所以,有些元器件只引出单脚插座,另一脚已经接在车身上。有些引脚的标志,就是根据我国制定的新《汽车电器接线柱标志》。

除实训台外教学中还配备了相应器件的实物,方便教师讲课过程中的示范和增加学生的兴趣。

2.2 汽车电器实训教学模式改革

大多汽车实训练习都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实践,但对于非汽车专业学生没有安排相应理论课,在实训中兼顾理论讲解,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汽车电器实训模块化教学

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各专业学生侧重点不同,在实训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将汽车电器实训课程分为电源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系统、信号与仪表系统和辅助系统等六大模块。根据专业不同各模块讲解的侧重点各异,但对于认知性实训教学,该实训以电路连接训练作为主要内容,兼顾系统功能介绍和主要元器件介绍。

2) 采用电教化教学手段

枯燥、生硬的理论讲解后减少学生对实训的兴趣,为了能将理论讲解的更加形象生动和深入浅出,我校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配备了多媒体设施,将难于理解的部分用图表或动画的形式向学生演示,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 理论结合实物讲解

一味的讲解理论知识学生难于理解,因此,在理论讲解中配合实物,能够增加直观性,例如:讲到起动系统时,火花塞的工作原理尽管配合动画仿真讲解但是从工作过程讲解,学生并不了解实物的结构,此时,教师将实物展示给学生让其自己观察总结,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4) 讲解、示范、总结相辅相成

教师的讲解是教学中老师传授知识的必要途径,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通过老师示范讲解强调实习过程和实习内容,增加学生的自信,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并且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学生操作结束老师对该项目进行总结,给学生更正时间,通过教-练-改-教的方式能提高实训效果,学生掌握的也更好。

5) 实训考核的科学性

实训考核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技能的掌握情况,科学合理的实训考核体系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老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学习态度、纪律性、安全意识、节约意识等,并做相应记录,练习结束后老师规定题目对学生进行实训操作考核,并且分配考核指标准这项目所占比例,最后得出考核总成绩。

6) 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教材建设

汽车电器实训教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它要求实训指导老师不仅要传授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讲解、示范、指导等操作过程,这就需要对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教师不仅要具有相应职称还应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3 结束语

汽车电器实训在非专业院校进行教学,是目前少数学校正在进行的改革,也是学生与时俱进更新实训内容的必要过程,本文结合南昌航空大学自制汽车电器实训台在学生实训中的改革进行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还有很多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比如在实训课之前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相应理论选修课等,因此汽车电器实训教学的模式改革还需大家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徐长英,杨作文.汽车电器实训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3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