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范文

时间:2022-07-02 16:24: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篇1

仔细阅读了《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读后感觉获益颇多。

首先就此书的特点而言,它将素质教育理念与国内当前英语教学环境相结合,使新课标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同时,新课标的内容更为充实,指导性更细致明确,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也更容易落到实处。

其次,就此书对我自身的教学影响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目标的设置更为明确。我在实际教学中曾出现教学达不到预设目标的情况,而在读过本书后这一困扰便随之清除。第二,教学重点把握更为准确。小学英语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自信为主,注重语言的运用能力而并非是让学生们会做题目。第三,教学形式更灵活多样。在这一课程标准下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式课堂完全不能满足当前的英语教学要求。于是,我便采取更多灵活的课堂组织方式,如小组讨论、表演展示、知识竞答等,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四,教学评价更完善。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改变了以前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模式,从更多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看完这本书,我也更清楚地知道一名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语言素质、文化素质、理论素质、驾驭教材的素质、教学实践素质和教育技术素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一切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毕竟要通过学生实现。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根据学生主体的心理特征和内在需求,因材施教,根据小学英语课堂具体情况,创造出学生最满意、收效最好的教法和技巧。

篇2

二、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英语教学资源的不足

由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当前所利用的教学资源大多只是教科书、教参、录音机、挂图、简笔画等,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也只是单一局限于英语课堂听讲和机械性地做练习、连对话、背课文和抄写单词等。同时,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创设的情景也一般是缺乏生动性,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这既不能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增强学生的理解性。

(二)教学、学习时间资源的匮乏

一般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一周课时为五节,课时量较少,同时还会受到其它如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的影响,这就使得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往往无法按时按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此外,由于受到农村生活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在放学回家后都无法及时地完成课后英语学习任务,而是暂时放下书包帮助父母做农活,或是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

(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的缺失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资源不但不足,而且也无法做到创造出更多的有利条件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目前,有很多的农村小学缺乏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工具和方法。比如,许多农村小学虽然连接了因特网,但电脑设备已经陈旧过时或是损坏未修,这就使得多媒体教室形同虚设,英语教师在网络上下载的优秀课件,生动先进的学习资料都无法向学生们展示。

三、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在新课改下的对策探析

(一)充分利用和丰富校内资源

1.加强教师认识水平和自身素质培养

在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教师资源占据了主要的位置,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利用。每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提高课程资源意识,增强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同时,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本人,都要极度重视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具体表现在:在周末、假期时间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可以邀请特级教师或相关专家来开设讲座,也可请外教进行专门的语音训练或口语强化培训;对教师的培训必须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与英语教学的特点相结合确立相关课题,通过组织教师共同研究总结,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教学素质;学校还可以尽量创造条件给英语教师开方便之门,鼓励他们继续进修深造,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历和专业技能。

2.大力开发学生的认知潜力资源

对于农村小学学生来讲,其实没有好生差生之分,他们各自都有各自的优点,都有着宝贵的学习潜力资源。比如,英语教师可以经常根据教学要求,让擅长绘画的学生画一些图画,用以创设情景。学生的画比起教学挂图、幻灯片更能符合他们同一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认知潜力。同时,对于英语学习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根据教学情景设计要求,让他们在课前练习并在课上表演情景对话。这种情景对话表演,能充分解决实物和图片教学单一、静态的难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理解。

3.有效开发班级环境文化资源

班级环境文化资源的能否得到有效的开发,最主要的是教室环境的建设是否完善,这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首先,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室里的一切物品都能够成为学生们口语的最佳练习对象,也更能激发他们用英语说话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创设英语公告栏、英文版黑板报、英语宣传画、英语图书角、英语学习角等,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习英语的地方;最后,英语教师还可以在课间或午休时间,给学生播放英语歌曲、诗歌片段,让学生们彻底地融入英语的生活中去。

(二)积极开发和引用校外资源

校外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平时如何注意收集、积累校外所有存在的英语资源,例如校外马路上随处可见的英语广告牌、电视上的英语广告词、商品的英语说明书等。当学生们接触到一些陌生英语单词或词组时,英语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查阅英语词典自学,找一个记录本每时每刻将这些单词记下来,然后再询问老师,并定期在班级交流。

篇3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68-01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英语甚至成为了我国的第二语言。在我国,学生都是从小学开始接触英语,了解英语。英语课堂应该是有效的,有趣的。英语学习应该是快乐的、踏实的。教师应该按照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来制定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设定的目的

良好的教学目标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教会学生正确的读音,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最后使小学生可以利用英语简单的日常交流,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新课标目前针对小学英语教学共提出两个级别的要求:一级为小学三、四年级的教学目标的要求;二级为小学五、六年级的教学目标的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超过二级的要求,有困难的地区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具体要求:听、做、说、唱、玩、演、读写、试听。教学目标设定内容:语言认知目标,语言能力目标,语言文化目标,语用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三、小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的现状

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目标是方向,目标是灵魂,目标越清晰,达成目标的路径也就越清晰。然而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还存在很多弊端。

1、教学目标缺失。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生学习英语没有多大必要。小学只用知道有英语这门学科的存在就可以了,而真正开始学习应该从初中开始。于是,他们在教学中无规律教学,不制定任何的目标,不认真教学。致使学生相对于其他人来说输在了起跑线。初高中学习落后于他人,渐渐的失去了学习的耐心,从而腻烦学习英语。

2、教学目标单一。许多小学教师认为小学生学习英语无非是会念几个词,会说几句简单的交流用语。教学目标的设定就是教会学生读与写和听。忽视了对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培养。没有使学生真正的认识和了解英语。

3、教学目标随意。很多教师在平时课堂上想到什么就讲什么,没有任何的重点和层次,忽视了知识的层次性和关联性。不能使学生感受到英语是一门前后联系紧密的学科。

4、教学目标错位。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状况,不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在要求对课文的掌握时,过多的操练单词、句型、语法等就会发生教学目标设定的错位,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制定

新课标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目标是课程的第一要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正确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1、设定适量的教学目标。许多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急于求成。制定过多的教学目标不仅会增加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还会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适量的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轻松愉悦,也便于教师日后的总结工作。

2、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的灵魂。随意的课堂目标缺乏准确性,系统性和渐进性。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正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他们的掌握程度。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经过周密细致的思考,并做出具体、明确的陈述,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全面的设定教学目标。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及道德、审美、劳动等观念;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良好健康的发展。在教学中要秉持这是三个方面来制定教学目标。

4、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就可以解决目标设定错位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读课标,把握课程标准,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教师要充分准备,落实具体细致的目标,这样才可以很好地利用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目标教学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教师踏踏实实的掌握教学内容,明确课标所达要求达到的目标,深入了解,准确操作,因材施教,使目标教学落实到实处,并切实发挥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的基础和核心作用。

参考文献:

[1] 许春燕《基于新课程标准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制定》学术期刊,2010.

[2] 刘 颖 岳亮萍《基于课程标准设定教学目标》学术期刊,2012.

篇4

小学生这一年龄段的特点是好奇心强烈,活泼好动,耐心不强,且对同一个事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理解。针对小学生的这种性格特点及认知差异,教师在进行备课与课堂知识讲解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认真回答小学生出于好奇提出的各种问题,充分了解每名学生的思维方式,并用孩子所理解的方式来解读课文,使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升,真正融入到英语学习中。比如,在讲解与人身体部位相对应的英语基础词汇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讲“ear”就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用手摸耳朵,营造出一种集体学习的氛围。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这一特点,在英语教学中,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构建相应的知识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由情境过渡到课本的理论学习中。比如,在讲解基本的问候语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看的动画形式的情境对话,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完成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二、快乐课堂策略

首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教师都应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这主要指让学生始终处于浓厚的学习氛围下,日常耳朵所听到的、嘴里说的、眼睛看到的都应该是英语,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在课间的时候播放一些优美的英语歌曲、小故事等,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后打招呼时用英语进行,这样就使得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外都能使用英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应用到日常交流中。在课堂中,教师还应注意教学语言的应用,少用或者不用普通话,尽可能在课堂中全程使用英语讲课,为了不使英语教学枯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可供参考的实物进行理论讲解。比如借助桌子、黑板、挂图等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单词,使学生掌握“This is...”句型的应用,并对单词进行连贯使用,这样学生就可以不用汉语去解释单词的含义了。

其次,在课堂上,可以使用游戏进行教学,小学这一年龄段对游戏的喜爱是很强烈的,教师根据英语课程教学内容,采取操作性较强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月份与天气等基础英语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写有不同月份单词的纸条与写有关于天气特征的纸条分别放在两个盒子中,由学生分别从两个盒子中抽取一张纸条,连起来组成一个句子,如果句子与事实相符,可以让学生带领全班学生进行朗读。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渐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

再次,教师应充分发挥英语歌曲的作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英语课程每个单元都有对应的英文歌曲,这些歌曲往往通俗易懂,将其应用到英语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与参与热情。在学习歌曲时,要求学生跟着歌曲一起唱歌,第一遍与第二遍同时放旋律与歌曲,第三遍则只放旋律,让学生进行集体歌唱,这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

三、设计形式丰富的课后作业

篇5

(一)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教学安排

依据教育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要求,小学英语课程开设的起始年级为三年级,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应遵循长短课时结合,高频率的原则,保证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三、四年级以短课时为主;五、六年级长短课时结合,长课时不低于两课时。

(二)关于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国家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首先,在小学英语课程设置内容方面,根据《课标》要求可以按照话题、功能、任务、结构这条主线设计,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歌谣和歌曲的输入以及TRE、游戏、对话等多种语言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自然真实的语境中感知、模仿、体验、习得英语单词和句子,以完成规定的课程之后获得基础性的语言知识,形成正确的文化意识与价值观,最终激发和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智力。另外,《课标》对教师的课程观念、教学目标与方法、教育角色、课堂管理、教育评价以及指导学生学习策略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重庆市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落实情况的调查结果与讨论

(一)小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状况

我国小学英语课程设置在宏观上体现了课程的合目的性、合科学性以及合发展性三大特征。合理的课时设置与科学的学程安排是《课标》得到较好实施的主要环节之一。国家课程计划,但城市与农村在课时设置和课程开设年级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异。

分析与讨论:

首先,城乡小学英语课程设置两极分化严重课时不足,教学安排不合理。表1的调查情况显示了重庆市农村学校每周开设英语课为两节的学校比例为54.60%,高于城市学校的比例,而开设3~5节英语课的学校比例是29.13%,明显低于城市的比例,可见农村的小学英语课时设置相对不规范,近一半学校的周课时数低于三节,完全没有达到国家课程关于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时数的规定。农村地区课时设置不规范的状况使得英语课程开设流于形式。教学时数低频率以及不合理教学安排使得小学生低频率接触英语,同时语言知识低频率的重复不符合小学生的记忆规律,影响了英语课程的学习效果,这就违背了小学英语高频率教学的原则。

其次,课程设置的起始年级不一。重庆市农村一年级开设学校比例仅为1.42%,与主城区的开设学校的比例形成鲜明的对比。不规范的英语课程设置起始年级导致了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也使得小学与初中的英语教学严重脱节。调查发现,师资紧缺和学校领导对英语的重视度是小学英语课时设置不合理的主要因素。而师资匮乏的状况与学校领导对小学英语课程领导意识的模糊成为了各地规范合理的课时设置的最大障碍。

调查结果:重庆地区小学使用的英语教材种类单一,课程内容的设置不符合当地教学情况,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语言水平与心理水平。

分析与讨论:

首先,学校教材选用的种类单一,教材内容不具有生活化特征。

重庆地区小学使用的英语教材种类单一,各区选用一种教材的学校比例占67%,而同时使用两种教材的学校比例占4%,另外没有选择固定教材的学校比例为29%。而教材种类主要限定在PEP教材、新标准英语教材、重大教材版这三种。在课程内容设置价值取向上倾向于对小学生基础性知识的训练,忽视了对小学生智趣性和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另外,多数学校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发现材料选择不具有生活化特征。内容难度太大,教材编排体系不合理,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水平与发展顺序。

其次,课程内容的设置与编排体系不符合当地学生的语言水平与心理发展水平。在对重庆市24个区县的调查中发现41.7%的学校选用的教材不符合学生的真实语言水平,不切合当地的实际教学状况。大部分教材难度过大,超越了小学生自身的语言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而语言材料选择的难度与教材编排体系的复杂性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繁重的课业负担。同时,各年级教材跨度较大,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并且随着教材跨度的扩大,这种两极分化在各年级形成恶性循环。

(二)教师对《英语课程标准》的执行状况

教师是执行《课标》的主体之一,肩负着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重任。直接影响国家课程计划的落实。本研究主要从教师对《课标》的课程目标的关注、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指导、对学习评价的实践三个方面进行调查以了解教师执行《课标》的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教师对《课标》的具体课程目标的关注有所转变,但是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严重缺失,教学评价方式与手段单一,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与兴趣。

分析与讨论:

1.教师对《课标》的课程目标的关注度失衡。 《英语课程标准》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清晰地阐述了小学英语课程的目标,为教师指明了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通过访谈发现,从重庆市小学英语教师对课程目标的关注点在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上,较少关注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88.8%的教师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过程。

2.教师对学生学习策略指导的缺失。《课标》在二级目标里对小学生基本学习策略进行详细的阐述,要求教师从这些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在此方面的调查中,数据显示了教师进行策略指导的百分比:“经常”占30%,“有时”占55.4%,“偶尔”占13.7%,“从不”占0.9%,可见50%以上的小学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缺失,这表明了大多数学校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使得教师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势必造成各类学生学习过程的异步现象和学习效果的偏差,促使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

3.教学评价手段与方式一成不变。《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评价做出了说明,要求教师在不同学习阶段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对重庆市

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评价过程的调查中发现,99%的教师采取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铺的评价方式,评价活动包括平时测验、日常家庭作业、教师课堂观察记录、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生日记等。这些方式与活动反映了评价的单一性。其最终产生的效应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启示

调查结果显示了重庆市小学英语在课程设置和教师执行相关规定方面与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存在很大的差距。该市各地今后在落实课标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两点:

(一)遵循儿童认知阶段性特征,设置合理的课时与课程内容

人的认知过程、心理发展需求与其直接经验相关。“学校的课程应该以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和特征为基础,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课程应使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发展。”学校课程的选择与设置要关注的是学生直接经验与认知、情意的和谐发展,因此学校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从儿童的经验和能力出发,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考虑儿童的兴趣、需要和经验。布鲁纳提出,“课程设计、编写教材应重视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或原理的连续性”。这说明课程编制既要符合知识的逻辑顺序,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因此,学校在语言材料的编排和选择上应当认清儿童认知阶段性特征,遵循小学生心理逻辑顺序,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接受性的原则来进行设置内容。各地各校还有待于加强对课程内容的设置进行规范管理,以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体系。

(二)教师要正确理解《课标》,准确执行相关的教学规定

篇6

修订后的英语课标体现了哪些课程新理念?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王蔷教授在答中国教育报记者中指出:一是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二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三是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四是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五是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六是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以上6条基本理念涵盖了英语课程的方方面面,涉及到课程的总目标和基本定位。由此可以看到修订后的英语课标理念有着新的意义:

1.更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修订稿中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语言学习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操的修养。一个人如果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他会更快地适应社会变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理念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修订稿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更注重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不仅体现在基本理念的调整上,也体现在了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各级目标的描述中。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必然经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渐进深入过程。修订稿强调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二、目标更清晰

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修订稿在对原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目标微调的基础上,在技能教学参考中,对各项技能教学的目的、技能要求以及主要活动都给予了分级描述,还明确了小学阶段语法教学的内容与要求,列出了小学阶段应掌握的423个基本词汇,这些也是以往教学中老师们感到比较模糊或困惑的地方,这次课标的修订能使老师们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

三、内容更明确

在二级语言知识的学习标准中,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如单列出小学阶段应该学习的语音项目、语法项目、功能项目和话题项目,减少了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话题范围。调整部分语言技能的目标要求,如减少了一级和二级语言技能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和歌谣的数量,将表演英文小话剧修改为简单的角色表演,将二级目标描述中的“说”的要求中的“语调达意”改为“语调基本达意”。

小学一级二级的目标中作出以下调整:在一级语言技能标准的“读写”要求中,增加了“能模仿范例写词句”;在二级标准“说”的要求中,增加了“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将二级标准“写”的要求“能模仿范例写句子”修改为“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

重新修订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总词汇表,替换和补充了部分词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总词汇量要求增加了弹性(1500-1600个词),提供了1500个词汇的词汇表。对小学阶段的词汇(二级)也提出了弹性的要求。总量要求为600-700个词,词表列出423个的核心词汇,其余由教材编者和教师按话题需要选定。此次修订对词汇表的呈现方式也作了较大调整,未列出单词的词性和中文释义。

对于词汇为何未列出词性和释义?王蔷教授在答记者问时作如下解读:词汇表中未列出单词的词性和中文释义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英语单词的词性和词义是在具体语境中体现出来的,许多英语单词具有多种词性和中文释义,列出单词的哪些词性和中文释义缺乏可靠的依据,且中文释义与英语单词并不完全对等。单纯、机械、脱离语境地简单罗列词义和词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不利于语感的形成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其次,标出单词的词性和中文词义有可能导致部分教师脱离语境地教授词汇,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再其次,不列单词的词性和中文词义符合在具体语境中学习和使用单词的理念,有利于教材编写的灵活性。最后,单词的词性和词义可由教材编写者根据选材的具体语境和语义表达需要标出。

四、要求更具体

新修订的课标对小学阶段课程提出更加具体和明确的要求与指导。明确提出小学阶段(二级)英语课程在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话题、功能)各个部分的分级标准。例如,对语法知识标准,明确了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和名词所有格;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4个时态;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常用介词,以及简单句的基本形式。再如,对语言功能知识,标准强调要“恰当理解和表达”。

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二级标准中,增加了“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乐于感知并积极尝试使用英语”,“在小组活动中能与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和合作”,“乐于接触外国文化,增强祖国意义”。在学习策略中,补充了“对所学内容能主动复习和归纳”,“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积极思考”。在二级文化意识的标准中,增加了“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

五、可操作性更强

课标在原初中英语技能教学参考表的基础上,独立撰写了小学英语技能教学参考建议。在教学建议别强调小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评价建议别强调了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评价要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

教学建议共8条,是对原教学建议进行了逐条整合和文字修订,力争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有指导性、可操作。同时,语言简洁、逻辑合理。还在附录中提供了教学实例。

篇7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地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既是对英语课程标准的实践,更是语言教学的必需。

―、新课程标准下的文化意识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将文化意识的培养分为三个等级,即二级,五级,八级。小学毕业时要求达到的程度为二级,具体描述为:

二、文化教育的途径

(一)词汇教学中挖掘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

英语中有很多词汇带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包括颜色、数字、动物等。

1.颜色词汇教学

在颜色词汇教学中,可以结合呈现各国国旗图案,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英语国家的国旗。此外,还可以告诉学生各种颜色的文化差异,如“红色”在汉语中表示“欢乐,喜庆,革命”等,而 “red”在西方人眼里有“战争,恐怖,愤怒,困难”等意思。适当地通过对比,向学生传授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能够让学生更有效地了解西方文化。

2.动物词汇教学

不同的动物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应尽可能地挖掘各个动物词汇所包含的文化。

3.称呼词汇教学

在中国,我们习惯用职位来称呼别人,如张护士,李主任等,而西方国家则一般直接在姓或姓名前面冠以Mr.(男士),Miss(女士未婚),Mrs.(女士已婚),Ms.(女士不明婚否)等表示称呼。

4.饮食和食品词汇教学

在教授 “breakfast/lunch/dinner”等饮食方面的词汇时,可以借助PPT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告诉学生:英美人的早餐一般是先喝牛奶(milk),然后再吃鸡蛋(egg)、热狗(hot dog)。午餐则相对简单,只是三明治(sandwich)、汉堡包(hamburger)等快餐食品,外加一杯咖啡(coffee)。较为正式、丰盛的则是晚餐。

5.文娱和体育词汇教学

在教授“football/tennis”等体育活动词汇时,可以向学生介绍:足球是英国最盛行的体育项目,打网球(play tennis)、游泳(swimming)等也是众多男女共同的爱好。在节假日,人们还热衷于去电影院(cinema)、音乐厅(concert)等等。

(二)日常话题教学中进行文化差异的比较

英语日常话题包括招呼,问候,介绍,告别,感谢,道歉,请求,祝贺,建议,劝告,责备,计划,打电话,约会,问路,购物等。但是在不同文化下,人们的日常习惯也是不一样的。如:

1.见面及告别

在教授“Good morning”及“Hello”时,可以告诉学生西方人见面时一般使用这些招呼语,而中国人见面时的寒暄语则是“吃了吗?”、“到哪里去?”。如果用这些寒暄语与西方人交流,往往会让他们感觉奇怪,甚至生气。告别时,西方人也不说“Go slowly!(慢走)”等,他们通常使用“Goodbye!” “Bye-bye!” “See you!”。

2.谈论话题

中国人在一起,可以谈论的话题很多,包括年龄,收入,婚姻等。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认为谈论这些是一种侵犯。所以,在教授 “How old are you?”时,我会告诉学生这对于西方人来说是个忌讳,他们通常会婉转地告诉你:“Sorry,it is a secret.”。

3.致谢以及对待赞扬的方式

在中国,亲朋好友之间一般不说“谢谢”。如果说了,会让他们觉得被当作外人而缺少亲切感。而西方人则从早到晚“谢”不离口。当听到别人赞扬自己时,中国人往往会谦虚地说“哪里哪里”。

4.接电话的习惯

接电话的时候,大部分中国人会说:“喂,请问你是谁?”而西方人则会先介绍一下自己再询问对方:“This is××. Who’s that?”。

5.接受礼物的习惯

在中国,亲朋好友互送礼物时,一般是推辞不收,如果对方执意要送才会接受;收下礼物后一般不当面打开以免给人以贪婪的印象。而西方人与我们的习惯恰恰相反,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且为了表示感激,往往当面打开礼物并称赞一番。

6.进食习惯

西方人认为,一再问客人要不要添加食物或强塞食物给客人是不礼貌的。而在中国,热情的主人会在客人碗里不断添加菜肴,以示盛情。

(三)主题活动中营造文化氛围

东西方皆有各自的节日,我们可以开展以节日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

(四)课外活动中欣赏文化

课外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渗透的一个重要手段。形式可以丰富多彩,笔者就曾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收听英文广播,欣赏纯正的英语的同时还可以了解西方人的生活。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以及参与跨文化交际的积极性,逐步增强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语言时,遇到的障碍经常是由语言文化差异引起的。因此,在向学生输入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向学生输入语言所存在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减少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错误,从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

【参考文献】

篇8

要创设良好的英语课堂氛围,教师首先要有较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教学中用流利的英语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英语教师其实也是艺术的化身,在教学中运用丰富的表情动作和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听、说、做、唱、玩、演。例如在教学“happy\sad\tired\angry”几个单词时,教师做出相应的表情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很快地领会它们的意思。在教学韵句和歌曲时把准节奏、配上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课堂气氛便不知不觉地“活”起来了。此外,游戏、讲故事、表演、竞赛等方法也是有效的教学途径,使学生处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大加强,学到的知识记忆得特别牢固,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二、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是“任务型”的教学途径,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运用任务的:在教学Greetings和Introductions这两个模块时,我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已学的句子和同学打招呼、互相介绍之外,还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看有关电视学习。在教学“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 ?”这两个句型时,我让学生列了一个调查表,利用课余时间去询问他人的姓名和调查他人的年龄。一段时间后,我发觉孩子们都很热衷于这项活动,而且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有时还会给我带来意外的惊喜。实践证明,任务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是可行的。它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真实的任务中去,让学生在用中学,从而使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英语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英语课也变得实而不浮了。

三、合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在国家新颁发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小学英语教学应尽量采用多种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录音机、VCD机、广播、电视、网络等设备和技术,创设良好语言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以促成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如:用计算机播放伴有声音的动画:场景一――天空晴朗,阳光明媚。How’s the weather today? It’s fine today.场景二――外面下着雨,行人都打着伞。How’s the weather today? It’s rainy today.计算机动画创设的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其学习的趣味性。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还可以比较容易地突破教学中存在的重难点,例如“Shall we go out for a picnic ?”这一句是整个教学的难点,教师讲授“picnic”一词若用英语解释为“a pleasure trip in which(cold)food is taken to be eaten somewhere in the country”更是难上加难,而用体势语也难以释解。这时我们运用多媒体设计制作了这样一段动画:在一个天空晴朗、阳光明媚的日子里,Kate 对妈妈说:“Shall we go out for a picnic ?”妈妈回答说:“Yes,why not?Let’s go and tell your Dad.”而后全家乘车来到郊外,在草地上野餐。这样,学生很快就明白了“picnic”的意思,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给学生的印象也非常的深刻。因此,我认为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全面提高小学生英语能力的有效手段。

四、注重评价方式和技巧

篇9

自从英语这门学科走进小学生的课堂,到如今,也经历了不短的历程。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为了更贴近学生生活我们几次改革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英语教学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要求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英语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以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英语教学工作者的思考。

一.小学英语教学要着眼于全面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学生。在英语教学中,每位英语教师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人文主义,首要定位就是人得教育。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蕴含着极大的潜能,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尤其是小学阶段,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以后继续学习英语做好铺垫。教师要尽可能的提供学习空间,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获得满足感与成功感。英语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语言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运用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掌握语言技能是语言学习的注要目的。所谓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也就是吸收的技能,说和写是语言的输出,也就是表达的能力。一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在吸收信息与表达自己的交际过程中得到提高。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学习手段。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组织学生学习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形成能力。

二.小学英语教学要讲究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游戏教学走进课堂

在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乐学”原则。游戏教学在英语课堂上具有如下作用。

1 .游戏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性较差,最好的也只能保持30分钟,况且长时间的有意注意容易使人感到枯燥乏味,投入程度也不会高。另外,学生认为英语是很难接受的语言,从思想上就有了压力。如果在教学中结合教师的讲解,适当地安排一些游戏,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动的舞台,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2.游戏教学能创造情景,运用与实际。

我们学习一种语言,目的是能更好的运用它,它的运用必须是在一定的语言背景和情景中完成,这些仅靠课文中提供的情景对话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学习那些对话,学生只是一个扮演者和朗读者,学生很难入情入境,不能很好地融入其中。游戏就弥补了之不足。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情境,语境,还让学生们真正地成为“主人公”,这对语言的运用是一大帮助。游戏教学在英语课堂上的作用虽然很重要,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依赖与游戏。而忽略其他的教学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也是很重要的教学手段。

(二)信息技术走进课堂

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让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手段走进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基本理念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使课堂成为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学习场所,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我们的英语课堂情景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活力。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领悟语言,操练语言,运用语言,效果一定会更好。我们可利用计算机的动画演示和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拓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独特性。我们可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是一个浓厚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的过程。浓厚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形成了学生优化的内部心理过程,这种心理过程与优化的外部刺激相互作用,就能使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根据各自的特点获得不同的成就。

2.培养学生迅速,有效地处理信息的能力。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并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意识,让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迅速有效地从网络探索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一个能迅速有效地从网络获得和处理信息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会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三.英语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多元化原则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刚要的精神,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建立新型的评价体系,必须体现多元性,它包括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工具多元。其中,评价主体多元尤为重要。以前,我们总是把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者,而他们的评价对象也仅仅是学生。实际上,教学的管理者英语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应该是评价的参与者。

2.激励性原则

篇10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1-026-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外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开设英语课,泰州市海陵区也是如此。但是随着小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深入,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初中英语学习之初就表现出了对英语学习的反感和倦怠,这令我感到十分困惑。

而顺利渡过这个衔接阶段,对后面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呢?在个别访谈、课堂观察的基础上,笔者运用问卷的方式调查了海陵区的部分学校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经分析发现,这个问题主要由中小学英语课程地位不同;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不同;中小学英语教材衔接不紧;中小学师资素质参差不齐;中小学英语教学方法不同;中小学生的心理状态不稳;中小学英语评价体系不同等原因造成的。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七条解决对策。

一、提高家长对英语的重视度

由于刚升入初一的学生对课外学习时间的分配多数依赖于家长的安排,教师可以在家长身上下工夫:可以定期举行家长学习班或与家长个别交流,一来让家长了解“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从他们自身的角度重视起外语课堂教学,二来解决一些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难——对外语知识的陌生感。我们也可以通过短信联系的方式将每天的学习要求告之家长,请他们配合督促,从而为保证学生在家里学习外语的时间,形成外语教学的良性循环。

二、对比中小学教材找出差异

为了实现中小学英语教育的衔接,教师可以对小学阶段已经学过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进行梳理、小结,避免过多的机械重复,浪费时间和精力。同时也应防止学生由于有些知识已经学过而产生懈怠、放松的情绪,影响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具体操作可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是整理出中小学教材的异同。先整理出小学英语教材中已出现过的词汇、语言现象,在初中阶段进行精练概括,节省时间选学补充教材,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二步是制定初一新课前的复习计划。小学英语教学内容通常为简单的日常情景功能会话,语法知识不多。所以,学生步入初一之后,我们应当将小学英语的重难点,特别是涉及与新课程英语内容相关的语言项目系统地复习一遍,包括单词拼读、句子朗读、句型转换、会话交际、语法运用等,达到巩固、记忆、活用的目的,为过渡到初一新语言项目作好充分准备。

第三步是在同一班级中实行多层次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同一班级中制定多层次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反馈可以适当增减部分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1.更新教师教学观念

教师要不断加深对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理解与认识,转变旧观念,适应新形势,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调整教学对策,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教师要时刻用《英语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工作;在日常教学中应时刻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关注学法的指导,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将思想品德教育等寓于英语教学中,进行学科间的渗透,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完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具体来讲,教师的专业知识包含科学文化知识、专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首先,作为英语教师,教授的是语言。而语言从来就没有离开文化,离开文化的语言教学往往既不深入也没有效率。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中时时向学生渗透这种意识。其次,英语师要具备完善的专科专业知识。这就要求处于衔接教学阶段的英语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所教教材,掌握其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层次和结构,而且要研究自己所教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或中学阶段所用的教材、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他们的需求。除此之外,英语教师还应具备流利的英汉语言表达能力、高超的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的能力、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等,这样才能成功地组织课堂教学,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另外,英语教师还得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教学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是否达成教学目标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来实现。如何才能让学生爱学、会学?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得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和技能。

3.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反思,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学会教学,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反思,可以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促进教师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薄弱环节;反思,可以让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加强教师的监控能力,自如地应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由于处于中小学衔接阶段的教学工作的特殊性,我们应比其他年级教师更注重提升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不断总结得失,修正教学思路,引导学生顺利走过衔接阶段。

四、实施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升入初中后不能适应的现状,我们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上,就应当考虑对小学英语的教法有选择地继承:保持小学英语“听、说、读、写、唱、玩、演”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运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设置情景,将机械性语言项目置于有意义的情景中去交流等。

另外,由于初一新生在基础、方法、习惯以及能力等方面有很大的层次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探索一个行之有效的新思路,既能符合初中目标的要求,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促进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我们可以通过合作学习与分层教学相结合来解决。

这种分层,首先应该潜藏在对合作小组的分配里。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按比例分配在同一个小组,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既分工又协作,通过集体协作共同来完成学习的总目标。比起严肃的课堂教学,学生更容易产生愉,从而使不同水平的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其次,酝酿在对各类学生的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勇气抬起头来,充满自信和骄傲地接受不同层次的课外学习任务,并且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体会到符合自身能力的成功,在获得自信的同时,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最后,暗含在对每一个学生的课外辅导中。在海陵区乃至全国的许多城市,在短期内不可能解决大班额教学所带来的实践量小的弊病。而衔接教学阶段的学生恰恰比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都需要将实践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次课外辅导对于初一新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有的放矢的课外辅导会加速他们学习的进程,同时也能加快衔接教学的脚步。

五、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1.学习方法的指导

小学阶段的学习科目少、内容浅,学生易于掌握所学知识;而中学科目增多、内容加深,初一学生学习难度加大。因此,教师要及时指导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1)注重预习,学会自学。(2)专心听讲,勤于思考。(3)及时巩固,温故知新。(4)利用现代技术,增加信息输入。让学生知道如何学、学什么,并逐步做到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学习习惯的培养

许多学生怕学英语或英语学不好的原因就是怕记怕背。实际上,死记硬背绝不是学好英语的关键,而且即使你把所有的单词、短语、课文都背熟了,也不一定就能学好英语。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只是了解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不去运用,没有任何意义。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运用与实践中,使方法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习惯,学习之路才可能走得顺利。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科学的学习方法自然而然地得到运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要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注意克服已有的不良学习行为和习。不良的行为和习惯不去除掉,学生对科学学习方法的接受就有困难。

六、关注学生心理与情感沟通

从小学进入中学,学生正处于身心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从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情感、自我意识、道德观念都有很大变化。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与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同处在少年期,好奇心强,善于形象思维,乐于表现自己。衔接阶段的教师可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多方面入手,让学生喜欢英语、激发动机、引起注意、培养和保持学习兴趣。另外,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成就感”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小学生因性格内向、学习基础较差等原因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和胆怯心理,不敢开口说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视不同学生的情况做到难易相宜,各得其所,并能积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用激励的目光和言辞来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教师对学生这种心灵上的激励及期望,使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成就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这对学生将终生有益。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所谓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就是:一、合作的师生关系。合作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用强制手段迫使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达到师生人格上的完全平等。二、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是师生的情感联系的基础,也就是教师要爱护学生,倾注满腔热情去关心每一个学生。它是学习学习的强劲动力。三、互动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四、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不仅仅是交与学的活动,同时也是师生思想的交流过程。让我们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影响和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七、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要通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水平,并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跨文化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篇11

《课标2011版》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四年级完成一级目标,六年级完成二级目标。这样的要求只是概括地陈述了学段目标,并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对各年级学业水平的具体需求。北京市海淀区作为课程改革试验区,在2001年就开始从一年级开设英语课程。《课标2011版》及其相关文件中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一年级起始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应如何设置各学段的课程目标,使得海淀区各小学对低年级开设英语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直没有政策性的依据。此外,《课标2011版》对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目标的描述比较粗略,缺乏具体内容的体现,教师难以把握,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容易被忽视。因此,学校、教师和教研部门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中,一直存在着对英语课程标准如何进一步深入理解、细化研究与执行的问题,亟须对基于区域实际的学生学业标准的研制。

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解决学科基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北京市教委在2014年11月和2015年7月相继颁布了《北京市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以下简称《改进意见》)和《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再次彰显了“优质、均衡、公平”的北京理念。为了引导和帮助学校和教师准确领会文件精神与理念,切实保障英语教学改革理念的落实,海淀区从区域层面也需要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方案。

综上所述,海淀区基于区域教学实际,对国家课程标准进行细化研究,制定《海淀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英语学科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以下简称《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是有关教研部门非常重要的职责所在。

二、学业标准研究的意义

学业标准是对学生在不同学段所应学的内容(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进行描述,涵盖了学习内容标准和学生表现标准,它明确地告诉教师,学生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之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学业标准是从学生健康发展和成长的角度制定的,因此,研制学业标准首先要研究学生。研制学业标准有助于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更顺应学生的成长规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科学、健康地达到标准,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推进学科素质教育。

《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的研制借鉴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基于《课标2011版》理念的指导,对课程标准内涵进行解读、丰富和细化,使之具有区域本土特色,贴合实际教学情况,从而能真正地服务于学校、学生、教学,使教师教得明白,学生学得明白。

《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的研制为海淀区的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具体依据,对教师日常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也为评价海淀区小学生的英语学业水平提供了可借鉴和参考的标准,促进了海淀区小学英语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及教学反馈系统的进一步完善。

此外,在研制和实践《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的过程中,许多学校和教师参与其中,他们全面、细致、深入地研究课程标准、学生的发展、学科教学本质,通过实践验证理念与理论,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锻炼出了一个个精于学科教学的教研团队,确保了海淀区的教育优质化。

三、学业标准研制历程

《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的研制是基于《课标2011版》、北京市《改进意见》和《课程计划》等有关文件,参照海淀区各小学所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一年级起点)》(以下简称人教版《英语》)的教学内容,依据海淀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有文献和有实证依据的调适。

(一)学习与调研

在课题组整体的安排与统筹下,小学英语子课题组进行了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学习。课题组再次深入研究了《课标2011版》、北京市《改进意见》和《课程计划》等文件,认真学习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和儿童心理学等理论,调研海淀区不同区域教学的实际情况,收集来自一线的教学经验与案例,梳理人教版《英语》教材的体系与内容,并搜集国内外与英语课程标准、学业标准相关的资料(见图1),为《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的研制提供了素材与参照。

(二)设计总体框架

在历经多次对标准维度、结构及重点内容的调研和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课题组确定了《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的总体框架,以课程标准解析、学业标准、教学关键问题及指导、教学案例四部分作为突破和探索的核心内容(见图2)。

(三)学业标准研制思路

1. 着力体现能力进阶,增强学业标准的可操作性

海淀区小学英语学业标准的维度与《课标2011版》的目标维度一致,即:学生基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综合发展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其中,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四个方面,在结合海淀区实际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将课标的一、二级目标细化为六个年级目标,提出具体年级要求。课题组对学习能力水平分层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通过明确学生学习后形成的能力表现的行为动词和针对具体教学设定学习任务的方式,着力体现学生学业水平的进阶,增强学业标准的可操作性。此外,学生有效学习策略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因而,学习策略发展目标以学段制定,即:将课标二级的学习策略目标细化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目标。

以阅读能力为例,《课标2011版》对“读故事”的目标描述为:

<一级>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二级>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表1呈现的是《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中各个年级对“读故事”学业标准的进阶描述。

2. 全面体现英语课程价值导向,强调人文性课程目标的落实

《课标2011版》指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性质,强调了除英语语言能力之外,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化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策略等也是英语学业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无论是国家课程标准还是北京市的相关指导意见,均还没有明晰的、显性的、依年级或关键年级呈现的人文目标标准。《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在此进行了探索和突破,通过年级学业标准、教学关键问题及指导、教学案例等予以重点强调,帮助教师将人文性课程目标落实在日常教学中。

(1)年级学业标准

融合语言知识、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维度,与具体教学内容无缝衔接,以话题形式呈现内容标准,并渗透跨学科能力、学习策略和方法,使英语学习切实融入学生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避免人文目标“空、泛”的问题,便于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落实(见表2)。

(2)教学关键问题及指导

在教学关键问题与指导部分,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人文性学科特征”作为首要关注的问题,分别从“加强自身修养,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转变观念,教学目标要指向教学内容的人文价值”“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要关注人的发展”“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尊重差异,多元发展”等方面探索人文性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和方法,力求引领教学改进方向,实现课程目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变。

(3)教学案例

在教学案例部分,借助插评和评析对如何关注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如何通过有效设问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或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如何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等进行标注和深度解读,以指导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因材施教,推进学科素质教育,切实减负。

3. 具有鲜明的小学英语学科特色,充分发挥学业标准对于教学的指导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础能力,所以,“遵循儿童语言学习特点和规律,明确反映英语学科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中的作用”始终是《海淀学业标准与指导》研制的基本出发点。基于此,课题组组织一线骨干教师结合所研制的学业标准,又研究了教学关键问题及指导、课堂教学实例和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为教师转变理念、落实标准、践行北京市《改进意见》和《课程计划》等提供方法指导和参考(见图3、图4)。

四、学业标准后续研究与修订方向

篇12

创新教育只有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和渗透,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新教育要求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思考与创造,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老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等。

一、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培养首先要求教师创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小学英语是入门教学,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儿童好动、爱说、爱唱,善于模仿等特点,通过说唱、游戏,使学生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老师在言语、表情、态度等方面都应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欣赏,肯定和鼓励,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有成就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还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的及时充电,努力掌握时代感所要求的知识。了解孩子的喜好,能够跟孩子拥有共同语言,扫除代沟。所以无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课外,我总是努力营造着这种友好的氛围,并且根据语言特点设计一些孩子们所喜欢的游戏。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没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二、突出学生主体,引导创造思维

伟大的教育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以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但是在我们的课堂里,我们总是看到我们的孩子规规矩矩的坐着,听着,回答着,老师则在那里激情高昂的唱独角戏,还常常会听到老师的口头禅:“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课不仅淹没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还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老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在教学中我运用主动思维训练法,它提倡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承认学生潜伏着极大的由己知转化为未知的原动力,千方百计鼓励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主动探索能力,从而养成大胆探索习惯。教学中,我就注意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游戏、竞赛、问题,促进学生知识横向发展,类比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仅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还能利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结合英语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造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三、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