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数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2-05-13 10:44: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三年级下数学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三年级下数学总结

篇1

1、我首先用德律己。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及时总结得失,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本学期全勤,没因个人私事耽误学生一节课,能主动认真的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并与本年级组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了《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一课题的结题工作。

2、用心教学。真对本班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直观演示、运用学具动手操作,精心设计练习课,讲究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提高了练习效率。整体上使不同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3、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了“教”与“学”,“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认知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

4、完成了如下知识教学目标: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初步认识了简单的小数,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理解了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比较大小等。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难点,上课时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存在的问题

1、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不完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不能积极与老师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同学做作业只讲数量、不讲质量,书写较差,正确率较低。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设想

1、自己还要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2、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3、对学生注重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认真审题、自我检查的能力。

篇2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并经常阅读书籍报刊杂志,不断地学习新的现代化教学方法。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路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校能遵守学校纪律,出满勤干满点,团结同事,关心学生。

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施新课程标准精神

备课认真仔细,尽力做到科学、准确、严密。备课时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认真编写教案,力争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教学工作中,我立足于课堂,努力将新课标的精神体现于每节课中。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灵活设计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尽量使每一位学生进步。努力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学生多谈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与生活上的各种困惑。练习设计有度。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比较小,自主能力比较差,所以在练习设计时,从班级实际出发,设计不同层面,不同要求的习题,以中等学生为主,形式多样,循序渐进,让后进生吃得饱,又吃得好,力争使好、中、差学生都有收获。

三、学习教育理论,参加教研活动。

篇3

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

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 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

在各个章节 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篇4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225-01

小学三年级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怎样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是我们所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三年级是连接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的桥梁和纽带,学生能否很好地完成这个过渡关键在于教师的把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指导好学生,引导学生在爱学、乐学中完成好这个过渡。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的良师,在数学学习中,学习兴趣更凸显出了其重要性。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不在于学生做了多少练习,也不在于学生做的练习题的难度有多大,关键是要让学生会学、乐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更容易看到他们对某一种东西产生兴趣的那种极大热情,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兴趣成为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能力的导火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教学情境,积极引导学生爱学、乐学。其次,教师在设计学生的课后练习及课后作业时,我们要注意好作业量和难度,在作业中适当设计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让学生带着乐趣去做作业,带着自信去探索。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前提。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加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导致一些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连一些两位数的加减都不能准确计算。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严格的要求学生,加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俗话说“熟能生巧”,要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精心设计学生的作业,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比如,在教学质量单位时,提前让学生到超市了解日常用品的重量,看看有多重?然后掂一掂。让学生准备:苹果、土豆、食盐、黄豆……课堂中分小组(3人),发记录单(物品名称、估的质量、称的质量),体验后学生很感兴趣,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玩”融入血脉之中,从而有效的培养了生的计算能力。其次,每天的作业题中都应该设计计算练习,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必须有持续的练习,而且练习设计要有易错计算题的对比练习,例如“24×5”学生常常当成“25×4”,这样的易错题就应该经常在作业题中出现。计算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打好基础。

三、引导学生积极反思

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总结的过程,俗话说“温故知新”,我们在温习旧知识是也能悟出新的知识。反思也是温习知识的一种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反思意识很弱。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数学认知结构水平、自身心理特征的限制,大多数的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和做题后也不会反思总结,即使在通过大量的练习后,一些解题技巧仍然停留在原先的基础上,学生的水平也没有得到切实的提高。反思性数学学习是相对于操作性数学学习而言的,操作性数学学习是学生凭借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的数学活动,而反思性数学学习是指向未来教育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总结,让学生在反思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四、因材施教,全方面提高学生

小学三年级阶段的教学,教师对有效性的追求应该是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有个别尖子生的出类拔萃。学生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别差异的个体,他们都有取得发展、赢得尊重的权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性格特点出发,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做到因材施教,全方面的去提高学生。由于学生的天性中有“好学多问”的特点,学生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表示着学生思维的萌芽,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体现出他们对生活中的数学思考能力。但是,因为小学生对提问的技巧和方法掌握不够熟练,常常在课堂上表现的有点胆怯为此,我们就先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胆量和勇气,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可以自主、勇敢的提出问题,产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根据学生不爱动手动脑等特点,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积极的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篇5

一、呈现信息、梳理信息。

师:“同学们,以下是W校三年级和四年级的捐书情况:师:“同学们,以下是学校三年级和四年级的捐书情况:三年1班118本、三年3班95本、四年2班109本,三年2班104本,四年3班98班,四年1班103班。从中你们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生:我发现三年1班118本、三年3班95本、四年2班109本,三年2班104本,四年3班98本,四年1班103班本。

师:大家听清楚了吗?

生:老师,信息很乱。

师:哦,很乱,那你有什么办法说清楚一点?

生:三年1班118本,三年2班104本,三年3班95本,四年1班103本,四年2班109本,四年3班98本。、

师:同学们,听清楚了吗?

师:这个同学这样说和刚才的同学汇报有什么不一样了?这样说有什么好处了?

生:这样更清楚

生:按一定的顺序汇报,比较清晰

生:先说三年级再说四年级,而且是按一班二班三班的顺序说的,这样更清楚了

……

师:是啊,当我们在整理信息时,用分类,按一定的顺序来整理思考,能使问题更加清晰明了。同学们,如果把刚才同学们讲的信息写在黑板上,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生:用表格呈现

师:哦,你来试试看、

生:

师:太棒了,同学们学会了有序的思考问题,还能利用表格呈现信息,使信息更加明了直观……

评议:

【教师故意创设杂乱的信息让学生汇报,由于信息呈现的无序,学生汇报时会感到信息的杂乱,这时老师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我们的信息更加清晰,学生先汇报三年级再汇报四年级,而且从1班到2班到3班。这时。老师再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汇报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有序思考以及分类思想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有序思考使问题更加有条理,感知分类思想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重要且有效的解题思想方法。老师同时继续追问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些信息更加明了,引导学生用教材表格的形式呈现,使信息更加直观明了,这样数形结合的思想也得以渗透。】

二、对比迁移、掌握算法

当学生解决“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这两个问题时,用了两个竖式

这时,老师与学生进行了有效的交流:

师:同学们,请认真观察算式,用竖式计算三位数连加与二年级所学习的两位数连加

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了?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

生:两位数是先从个位加起,再加十位,三位数是先从个位加起,再加十位,再加百位

师:如果有更多位数相加了?

生:都是从个位加起,然后依次加十位、百位、千位、……

生:不管哪一位相加满十都向前一位进一

师:只有满十吗?

生:如果满二十要进二,

师:如果有更多个数相加,还可能满……

生:满三十进三,满四十进四

生:知道了,满几十就进几

师:谁来总结一下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多位数加法怎么做?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先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评议

【老师通过四句话的巧妙引导,逐步启发学生观察三位数连加与两位数连加的算式,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感悟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共同点,同时迁移到多个多位数相加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计算法则,这样学生计算方法得到掌握,也懂得了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得以渗透。】

三、深入剖析、建立模型

当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解决了“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这两个问题后。

师:为什么两个问题都用连加的方法来解决了?

生:都是要求三个数的和,所以用加法。

师:如果数字改变了,还用加法吗?

生:是的,只要是求三个数的和,都用加法来计算。

师;那生活中有哪些问题也可以用算式“118+104+95”来解决了?

生:一段小路,上坡路118米,下坡路104米。平路95米,这段小路有多少米?

生:三年有103人。四年级有109人,五年级有98人。这三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

篇6

为了能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广大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通过努力和创新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教学方案,更好地迎接新教材的挑战。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要重视提高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换句话说,就是让他们喜欢数学。笔者结合多年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经验谈谈看法。

一、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是否能成功,关键要看是否有一个好的开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在上新课前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在一堂课开始前,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新内容。从而为顺利地达到教学大纲要求打好基础。运用这种教学手段,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在讲“相遇问题”的时候,为了消除三年级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陌生感,上课前,我用自愿组队的形式让同学们两人一队,演示“相距、相遇、相向”等这一类问题的相关概念。在农村教学中,由于教育资源有限,用这种同学演示的方式代替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对这一问题加深理解,更轻松地接受新内容。又如,在讲“分数”时,为了使同学们对分数有一定了解,我用情境导入法,在课前给同学们讲故事:妈妈做了四张饼,平均分给两个小宝宝,问每个小宝宝分到几张饼?(同学们说两个)然后又来了2个小宝宝,把四张饼平均分给了4个小宝宝,每个小宝宝分几张饼?(同学们说1个)今天妈妈只做了一张饼,来了两个小宝宝,要平均分给这两个小宝宝,每个小宝宝分到几个饼?(同学们说半个)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分数。通过这个例子,学生自然知道了分数,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使学生了解了新知识。

二、利用多媒体,调动学习积极性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农村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完善,多媒体教学走进农村学校。多媒体将图、文、声、像相结合,将教学内容直观展示给学生,尤其是对多媒体存在新鲜感的农村小学生会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没有新鲜感,不利于新知识的掌握。在多媒体教学中,生动的动画,直观的图像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周长的有关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这堂课,我借助多媒体教学和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设计了这堂课,让学生指出多媒体显示的图形的周长。这样利用小学生身边的、经常看见的或感兴趣的因素作为研究的素材,在多媒体的显示下更轻松地理解周长,效果更显著,进一步在计算中帮助学生深化对周长的理解。比如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老鼠和兔子分别围绕三角形、四边形的草地跑步一圈,然后向学生提问:谁跑的距离多?让大家想想怎么才能知道它们各自跑的周长呢?多媒体的动态展示能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成学生乐于研究的问题。因此,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促进多媒体教学在农村教学中的普及。

三、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使得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尤其是数学课堂更显枯燥。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比如在教圆柱体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爱动手不爱计算的习惯,协助学生动手将圆柱体展开并进行观察,从而自己总结出计算圆柱体表面积的方法,然后运用公式口算出其他圆柱体的表面积。这样既让学生尝到了自己动手的甜头,又找到了学习的方法,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行课堂教学,有利于改变模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有效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四、组织游戏,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往往在不经意间学到的知识更牢固。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像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可以一连好几个小时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却不能坐在一个地方长时间学习。根据调查显示,三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最多能集中15分钟左右。因此,我总结出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适时组织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相关知识。比如可以通过以下的课堂游戏:抢红旗、摘苹果、开火车等课堂游戏展开数学教学,让学生在轻松地学习。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更应该运用农村教学环境中的有利因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让他们敢于发问、敢于创新,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低年级就养成爱学、乐学的习惯。我相信只要处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不断努力,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从而喜欢上学习数学,数学成绩就会得到相应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永兵,杨贵坤.激趣启疑事半功倍――小学数学教学摭谈[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4).

篇7

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田。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力是一种基本能力,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必要前提,是获得其他一切能力的基础。就数学而言,良好的注意力有助于数学学习;反过来,数学学习有助于锻炼学生注意力。学生在相辅相成的过程中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这一能力。因此,我在三年级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兴趣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不管是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很投入、很专心,孩子也是如此。由于儿童注意力持续性较差,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这一特点,我用色彩鲜明的画面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运用新颖有趣的课题导入,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铺设一条平坦的大道。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根据三年级学生喜欢小动物的特点,采用森林运动会、动物数字大比拼等游戏导课,让每个学生都融入情境中,使学生兴趣盎然。投影一出现,学生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图画,如见其人、如观其景,如置身其中,唤起形象思维。新知在默化中获得,解题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升。

二、直观教学,促进形象思维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主要借助直观形象理解知识,并通过反复练习记忆知识。对待三年级学生不能停滞于这样的水平。由于三年级学生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这一特点决定教学不能操之过急。为此,采取由直观教学入手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学生注意力明显加强。

比如,讲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进行比较归类总结,教师板书例题:

乘法

按运算顺序 计算简便算法

24×4×5 24×4×5

=96×5 =24×(4×5)

=480 =480

除法

按运算顺序计算 简便算法

360÷8÷5 360÷8÷5

=45÷5 =360÷(8×5)

=9 =9

通过这种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出乘法时3个数相乘,结果不变;除法时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除这个数,结果不变。由直观演示到抽象概括,学生掌握了知识,并强化了思维能力训练。

三、开展游戏,事半功倍

1.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对游戏有很大兴趣。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注意(有意注意)只能保持15分钟左右。教学中如果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学习数学知识,如“开小小运动会、打数学扑克、评选优秀邮递员、猫捉老鼠、夺红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开数学医院、放风筝、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在学习对象上,使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课堂气氛妙趣横生,师生感情融为一体。

2.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引导儿童适当开展一些新颖别致的数学竞赛,让孩子们在“比”中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如“夺红旗”、“接力赛”、“夺冠军”等,这些游戏活动必将唤起学生的内驱动力,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枯燥教学内容变得有趣。当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兴趣更加浓厚。

篇8

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班很流行一套漫画书,名叫《幻想数学大战》,共有20几册。而我也很喜欢看,妈妈却不买给我哦,我只好去向同学朋友借。

《幻想数学大战》讲的是小学生拯救数学世界的故事。虽然这是漫画书,但是每节都有好几个知识点,最后都有总结。它让我原本有些枯燥的数学变得充满乐趣。

看了《幻想数学大战》之后,知道了主人公是一个叫“知修”的小男孩,上三年级还不会背乘法口诀。但有一天,他遇到了来自数学世界的乘法魔法师“美娜”,“美娜”为了激活X骑士的能力,而来到科学文明世界,来寻找拯救陷入战争的“数学世界”,没想到负数军团长“阿修罗”发现“美娜”的踪迹,不想让X骑士能量爆发,重新封印“无理数”造出的怪物。所以一场关于数学世界的生存战争,就要爆发了!虽然有些知识我没有学过,也看不懂。但我知道里面打架是这样的:2乘X=6,求X是多少?就把6÷2=3。不但如此,书中的内容也很搞笑。

因此,我推荐大家都来读一下《幻想数学大战》,相信你们也会受益匪浅。

五年级:董亦樵

篇9

2010年教育部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并就义务教育工作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文件中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了较大篇幅的论述,明确指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等。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义务教育课程深入改革的航标和着力点。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是:根据经济、社会、教育发展实际,分阶段、有步骤地缩小城乡之间、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差距,不断提升义务教育总体水平。其核心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接受优质义务教育的权利。而教学课堂作为义务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和教师之间交流80%以上时间都在课堂上。虽然素质教育模式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课堂单调的数学语文课程,增设了科技、美术、品德和音乐等课程,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但数学科的分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然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数学科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推理推断能力培养、升学考试以及其他科目的学习。笔者就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总结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树立正确的数学逻辑教学观念和教学均衡发展新理念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它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的基本要素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小学数学更加注重数的运算和应用题的推理推断。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学前班开始,学生开始接触数学,对数学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运算法则和一定数量范围内数的四则运算,到三年级开始接触更深一步的运算,如小数、分数和大数的乘除加减。根据课程的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单一或混合的数的运算,还必须具备解决一般应用题、简单图形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并非只是通过三年级的教学获得,而是在一个从家庭教育、幼儿园、学前班、一年级直到三年级的连续学习上培养得来。在接受更深层次的教育时,往往需要前面所学的内容作为基础,这种逻辑特点,在三年级数学中尤为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由此及彼”的课堂驾驭能力,继承二年级的数学内容,在三年级数学开始教学之际,适当地为学生温年级的数学内容,逐渐引申到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来,而不是一开始就进入三年级的数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相关知识点,也要适当的引用曾经学过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缩小教育均衡发展的个体(学生)知识和逻辑推断能力的差距。

二、因材施教与学相结合

到三年级,学生开始出现成绩差距,部分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出现厌倦和厌恶,部分学生对数学的运算和推理显得迟钝,而部分学生则对数学相当感兴趣等等。这并非只是教学本身的错误,更多的是学生个体本身的特点所造成。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家庭教育,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智商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根据教育均衡发展新理念,教师有义务和责任通过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缩小学生个体在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差距。采取个别辅导,布置不同的练习和作业,适当的家庭作业和帮助温习旧知识等方法,让“落伍”的学生能得到提高,让尖子生也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教师在因材施教的同时,不应忘记学才是数学教学的主体,课堂面向所有学生,讲解统一的课程内容,主要以大部分学生“跟得上”“听得懂”为目标。将因材施教和学相结合,才能充分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理念。

三、赋予学生公平享有教学资源的权利

学生公平享有教学资源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课堂时间分配、授课计划、座位安排、师生交流和课堂互动都涉及到学生个体是否公平享有教学资源的权利。虽然教师尽最大的能力也难以让每个学生绝对的公平,但教师有义务为学生公平享有教学资源着想和尽力维护学生公平享用教学资源的权利。通过教学组、调研或研讨会的方式,指定合理的课堂时间分配和授课计划,每个学期进行一至三次的座位重排,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和站在讲台上演练等等。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学生满意度进行调查,教师根据调查结果及时改正或做出相关措施。

四、互动教学促进师生交流

篇10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期工作总结范文一恰当地引入新知,展示知识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引入、创设情景,刺激学生的求知需要,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入新知?可用如下七法:

一、从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来引入新知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现有知识出发,展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让学生在需要中进入新知学习。

例如“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先让学生做等分除法,4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几个?2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几个?当学生列式解答说出算法后,老师提出:把一个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几个?怎么表示?在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需要中,引入“分数”。

二、从知识的类比中引入新知

类比法是由旧知去获取新知的一种重要方法。小学数学中的很多知识是与已有知识进行类比而产生的。教学中,在引入这类知识时,教师要善于从新知的类比原型出发,引导学生去提炼原型的类比因素。在类比中萌发推出新知的思路。

例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先引导学生复习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强化面积计算中的转化法。然后让学生思考:能否象寻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一样,通过割补(或拼接)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几何图形的面积来计算?学生不难由推导方法的类比而获得公式。

三、运用归纳法引入新知

在引入新知时,提供学生新知背景中的一些个别对象,让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诱使学生萌发猜想,引出规律。这样引入,体现了编者的意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小学数学中的定律、法则、性质等规律的教学常常沿着这种思路来引入。

例如:“加法结合律”的教学,先出示如下两组练习。

第一组第二组

(1)(8+27)+13(1)8+(27+13)

(2)85+17+83(2)85+(17+83)

(3)72+(28+57)(3)(72+28)+57

把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两个比赛组,分别作第一、二组连加练习比赛。当乙组获胜甲组不服时,师生讨论:第一组算式到底能否象第二组算式那样进行简算?当学生发现,每组的第(1)题、(2)题、(3)题结果分别相等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结果相同的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提出: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四、在知识分类中引入新知

从上可知,在教学相比较而存在于某属概念之中的种概念时,常常先让学生对属概念进行分类,然后分别对各类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在学生全面感知各概念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引入概念。这样引入背景突出,整体性强,学生思维连贯,认识自然。因而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最深刻,知识结构最完整。

例如“质数、合数的概念”教学,这样引入:让学生求出1,2,6,7,9,11,14,各数的约数换引导学生按约数个数把上述各数分类(教师提示分类标准)学生列举一些分属于各类的其它自然数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每一类中各数之间有什么共同点(都是自然数且约数个数相同),不同类别中的数之间有什么不同(约数个数不同),比较中引出质数、合数概念。

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引入新知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新知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之上。尤其是小学数学中那些相对独立、前后联系少、本质属性较隐蔽的知识的学习,更是依赖于儿童的生活经验。教学中,教师善于提供多种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记忆表象。从中提炼出新知“生长点”。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中引入新知。

例如“圆的认识”的教学,学生认识“两定”即定点(圆心)、定长(半径)是重点,也是难点。一位老师这样引入: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硬币、钟面、饼干、车轮……)从中设疑:所列举的物体哪些一定要做成圆的?为什么车轮一定要做成圆的?(学生为难)提供学生正、反面体验材料,国外为了训练自行车运动员,设计出前后轮均为椭圆的自行车(出示示意图)。假如你骑上这种自行车会有什么感觉(学生体验到:会产生上下颠簸。进一步分析颠簸原因是:车轴心到地面的高度随车轮转动而不断变动,即轴心到轮边各点线段长短不一)。骑上圆形车轮的自行车为什么平稳(轴心到车轮上的距离处处相等)。在释疑中引入圆心、半径的概念。

六、在操作演示中引入新知

抽象的数学知识广泛地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数学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中引入操作演示的可能和必要。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把新知的发生、发展过程寓于学生的操作或者教师的演示之中来引入新知,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特点,以及情感需要。

例如“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三角?a href='//xuexila.com/shouyou/wendao/' target='_blank'>问道胙米员傅?根小棒搭三角形(要求搭出各种形状的三角形),并说出搭的方法让学生画三角形并说出画的过程比较所画出的各种三角形的异同在分析比较中引出三角形的本质属性。

七、在创设情景中引入新知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重的情绪色彩。数学教学中因数学知识抽象,情感因素隐蔽而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要克服这一不利因素,从新知引入起,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把知识发生的背景,置于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景之中,从而先声夺人,引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例如一个教师在教“求平均数应用题”时,这样来设计“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谁为大家唱首歌?(同学们兴致很高推选了一位同学唱歌)。

师:这位歌手唱得怎么样?怎样来衡量她的唱歌水平?(生:让评委来打分)对,老师请4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担任评委,给这位歌手打个分数(4个小评委把打好的分数分别写在黑板上,老师也打了个分数)。

师:同学们看,5个评委意见一致吗?按谁的意见办?(有些学生说:听老师的。另一些同学说:不行,那么还要其它评委干什么?)

师:对,不能仅凭老师说了算。要解决这个问题,等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之后,大家就知道用什么办法来给这位歌手定分了。……

这里通过模拟电视上歌手大赛评委评分的情景,使学生兴致高涨,同时在情景中揭示了“求平均数”的必要性,使学生以渴求的心理进入新知的学习。

引入新知没有固定的模式。这里从小学数学知识的形成方式给出七种引入新知的方法,仅仅是一个示例,旨在通过示例,展示小学数学新知教学中新知引入的一般途径。具体应用中还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学生认识规律及年龄特征,精心设计,灵活运用。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期工作总结范文二时间过的很快,转眼结束了三年级的教学工作,本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紧张忙碌中,也有许多的收获。三年级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过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现将这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以便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完善提高。

一、以高尚的师德育人

我热爱和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关注教育改革。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育和教学能力。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用满腔的爱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诱,既教书又育人。能主动、认真地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与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以认真的态度学习

新时代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的产品会说话,会思考,他们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所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我努力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教育教学之上。

三、以满腔的热情教学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我在教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构建知识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

本期完成了两位数乘两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小数的初步认识轴对称,实践活动,总复习这七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达成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除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笔算。

2.会口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的数。

会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面积的含义,能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会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了解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能初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初步认识轴对称,知道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美,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整个教学工作只,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学习好新教学大纲,虚心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并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操作、实践、体验、讨论等方法,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感知知识构建的过程。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期工作总结范文三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期间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有着不少的收获。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如下:

一.加强业务学习,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完善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施新课程标准精神

1.备课认真仔细,尽力做到科学、准确、严密。

备课时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认真编写教案,力争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2.教学工作中,我立足于课堂,努力将新课标的精神体现于每节课中。

(1)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灵活设计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独创性。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大家熟悉的情境,这样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起他们学数学的欲望。

三.教学管理系统化,学生每单元的测试成绩及一些重要的能力指标都及时加以记录,并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提高进行理性的分析,从分析中得出,本学期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与计算能力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进步。

四.作业,做到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加强作业完成的管理,每组设数学小组长一名,负责检查、指导、督促本组同学完成作业。在每次作业批改中,均对存在问题进行记录,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辅导,对后进生进行单独辅导跟踪记录,发现有进步立即表扬。

篇11

⒈教师要重视名词术语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对基本定义、基本概念的教学,也应加大对关键词语的讲解力度。例如,反映数量关系或关系着计算方法的有:是几倍、多几倍、增加、增加了、增加到、扩大、缩小、共有、还剩、同样多、相差、几倍、平均等;反映工农业生产方面的名词术语有:亩产量、日产量、平均产量、增产、退额、原计划、实际生产、工作效率等;词语中隐藏数据的有:上旬、几个月、几月份、第几季度、上半年、下半年等。

以上这些名词术语,如果学生不理解或找不到,那么在分析数量关系时容易造成错误。因此,对于影响解题的名词术语要着重讲解,初教时要写在黑板上,并举例分析,有时还可以指导学生用名词术语造句。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名词术语,可进行专门训练。

⒉学生读题要咬文嚼字,抓住关键

上述这些名词术语对于解题起着关键性作用,在读题时要加重语气地读,且边读边标。即用文字、符号(箭头、着重点、圆圈、横直线、曲线等)划出来。如:四(1)班共有50名学生,男生比女生多4人,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各”是关键,要圈起来。食堂每天烧煤0.5吨,一星期共烧煤多少吨?“一星期”是关键,要划一划。一张桌子120元,是一条凳子的4倍,一套课桌多少钱?“一套”是关键要划一划。

通过作批注,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的好习惯,从而将阅读进一步引向深入。

二、析读——转化语言,分析题意

⒈数学术语转化为通俗语

例如:小华去银行存钱,他的本金为1000元,要存2年定期,银行的利率5%,问五年后小华的本息和为多少?

这道题目出现了“本金、定期,本息和”三个数学术语,对于我们的小学生来说,这两个词会有些抽象。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它们转化成通俗语。该题可以读为“小华存1000块钱,存五年,利率为5%,问小华五年后连存进的钱和利息共可以拿多少钱?”这样读了之后,孩子就可以明白了。

⒉逆向叙述转化为顺向叙述

例如:6个小朋友做纸花,每人每小时做2朵,问5个小时共做多少朵?

这道题目学生读了之后往往会觉得它有很多数据,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数据。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就在于这道题目采用了逆向的叙述。但是,如果把题目转化为顺向叙述,如:“每人每小时做2朵花,问6个小朋友做5个小时可以做多少花?”这样一来题目的意思就一目了然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⒊多余条件省略化

例如:学校买来2300本练习本,卖给15个班,每班144本,一共卖出多少本?

这里的2300本是个多余的数据。它是用来干扰学生思路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同学有剔除多余枝干的能力,这样问题就不会被困扰了。

⒋隐含条件明朗化

例如:阳刚小学二、三年级共有155人,四年级两个班各有45人。阳刚小学二、三、四年级一共有学生多少人?

这道题目里包含了一个隐含条件:四年级共有90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个隐含条件进行转化,这样就不会掉到“陷阱里”,解题道路就可以平坦了。

当然类似这样的转化还有很多,这需要我们的一线教师们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总结。通过转化,学生的解题思路也豁然开朗,达到聊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三、回读——一一对照,查漏补缺

⒈回读原题

回过头来再看一看题目说了一件什么事情,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如:捐资助残活动中,三年级三个班,平均每个班捐款75元,四年级捐款总数是三年级捐款总数的2倍少48元。四年级一共捐款多少元?这道题说的是捐款的事,告诉了我们三条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四年级一共捐款多少元?要求四年级一共捐款多少元,必须知道三年级捐款总数。而三年级捐款总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所以,应该先算三年级捐款总数。

⒉检查列出的算式对不对

在进一步理解了题意后,就要根据题意和已知的信息,分析一下自己列的算式是否正确。分析时,要按运算顺序一步一步地检查,想一想每一步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看看最后一步算的是不是要解决的问题。还是拿上面的题来说,多数学生算式列成:75×2=150(元),150-48=102(元)。分析:题中要先算三年级捐款总数,而75×2=150(元)这一步不是三年级捐款总数。该生把三年级平均每个班捐款75元当成三年级共捐款75元了。算式应这样列75×3×2-48=402(元)。

篇12

(长春工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摘  要:本文有两个目的,第一是探索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第二是小学生各科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我们具体应用了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统计内容,对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语文、英语的学习成绩进行分析,给出了各科成绩间的关联关系,进而更深刻的理解相关关系.

关键词:相关系数;平均数;残差

一、 问题的提出

好多学生都说高中知识难不容易掌握而且没有实际应用,下面我们就介绍一种高中知识的实际应用.例如小学生(三年级及以下)的各科成绩的好坏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即数学的好坏与语文是否有关系.研究表明,初中及以上的学生各科成绩间不存在着相关关系,即认为语文好数学一般不一定会好.因为初中及以上的学生价值观已经形成,他们不仅仅是在教师的教育下学习,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学习,所以初中及以上的学生,他们各科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下面我们研究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学生的各科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他们的成绩,研究小学的各科成绩的关系,发现他们的潜力并挖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学好每一科.本文分析能为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一些理论对教育统计学的应用也能起到抛砖引的作用.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用2012年柳河县胜利小学三年级成绩随机抽样、统计,进行语、数成绩的对比分析,研究残差及相关系数.

二、数据分析

1、以下是随机抽取吉林省柳河县第二小学三年级学生成绩的样本

数学成绩:82 80 74 80 73 81 94 93 91 93 87 95 72 96 80 87 95 90 93 87

语文成绩:78 91 92 84 79 71 82 89 93 85 91 91 78 95 85 84 95 85 92 80

根据表可知两科成绩线性相关,所以可以求回归方程

 

      

回归方程为

残差 为:-6.2545,7.5867,11.1103,0.5867,-1.4691, -12.8339, -7.3017, 0.1189, 4.9601, -3.1189, 4.6425, 1.2777, -2.0485, 4.8571, 1.5867, -2.3575, 5.2777, -2.6193, 3.1189, -6.3575

从表中可以看出有些数据的残差比较大,不合题意 我们从中选出10组最优数据 进行研究.

数学成绩:80 73 93 93 95 72 80 87 90 93

语文成绩:84 79 89 85 91 78 85 84 85 92

 

      

回归方程为

残差 为: 1.3743, -0.4078, 0.3982, -3.6018, 1.4786, -0.9481, 2.3743, -1.8436, -2.2227, 3.3982

下面我们分析相关系数r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求r>0.75即认为两个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知,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讲,他们的数学成绩与语文成绩还是存在着很强的关系,所以我们运用上述公式,知道任意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可以推算出他的语文成绩.

2、下面我们分析学生的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的关系,我们通过标准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一些数据分析学生两科成绩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随机抽取吉林省柳河县第二小学三年级学生语文与英语成绩的样本

语文:80 77 89 90 80 93 80 93 88 90

英语:83 81 91 94 95 84 78 86 81 79

 

众数:80  中位数:83.5   =332

众数:81  中位数:88.5   =339

这三个统计量虽反映有所不同,但都可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都可作为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平均数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中位数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没有影响;它是一组数据中间位置上的代表值,不受数据极端值的影响.众数与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率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其缺点是具有不惟一性,一组数据中可能会有一个众数,也可能会有多个或没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