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2 10:30: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歌曲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学目标:①培养学生对吴音乐文化的兴趣;②在欣赏、体验、表现等音乐活动中学习歌曲;③用吴方言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委婉地用吴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①用方言演唱歌曲;②体会吴音的特点。
教具准备:钢琴、琵琶、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学歌曲,感受吴音乐文化
⑴导入:同学们,《丝竹流韵》单元,从《紫竹调》到《外婆桥》再到《小巷风韵》,我们感受了江南曲调别样的风格。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江苏民歌《姑苏风光》,聆听180年前的民歌。⑵初听歌曲:播放《姑苏风光》。⑶介绍歌曲背景:《姑苏风光》是民歌套曲《大九连环》中一段,“码头调”是整个套曲的序引。歌曲赞美了苏州的美丽风光。⑷再听歌曲《姑苏风光》,仔细听一听它是用哪里的方言演唱的。⑸介绍“吴语”,渗透吴文化。⑹三听歌曲:教师用琵琶自弹自唱《姑苏风光》。⑺试用吴语根据歌曲节奏朗读歌词(教师大声读,学生齐声读)。⑻跟着歌曲轻声哼唱。⑼跟老师的钢琴学唱,个别难点句子单独学唱,注意一字多音的唱法。⑽完整地跟着钢琴伴奏演唱歌曲(分男女声、小组等多种方式演唱)。⑾跟着录音伴奏有感情地唱一遍。⑿学做兰花指、手腕花等舞蹈动作,完整地表演歌曲《姑苏风光》。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聆听和感受,减小歌曲学习的难度,学生不但学会了歌曲,也对“吴”这个概念产生了好奇。]
二、看图片,了解吴音乐文化
⑴师:“刚才我们说,苏州地区在古代称‘吴’,其实吴地面积很大。”(播放“吴地”地图)吴地:以太湖流域为核心,西至南京,北至扬州、淮阴,东接上海,南临浙西地区。⑵师:“说‘吴语’的地方也很多。”(播放词条、图片)吴语:南至浙江温州、永嘉,东至上海,北含南通至扬州以东沿江一百里宽的狭长带,西至镇江丹阳交界处的地方方言。⑶师:“特殊的区域,特殊的语言,造就了特别的文化。”(播放词条)吴歌:吴地民歌民谣的总称;吴乐:吴地的民间器乐;吴舞:吴地范围的舞蹈。⑷小结,师:“唱吴歌,奏吴乐,跳吴舞是吴地特有的音乐文化现象。”(板书:吴歌、吴乐、吴舞――吴音乐文化)
[设计意图:了解“吴地”“吴语”是感受“吴歌、吴乐、吴舞”的前提。这个环节,通过简单的介绍,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三、赏吴歌,走进吴音乐文化
⑴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吴民歌?”生举例――《杨柳青》《拔根芦柴花》《外婆桥》。⑵演唱歌曲《外婆桥》。⑶师:“有一首全世界都熟悉的中国民歌《茉莉花》,就是吴歌中的经典。下面我们来欣赏《茉莉花》的音乐及舞蹈。”(播放歌舞《茉莉花》视频)⑷师:“诗人这样赞美吴舞――‘舞袖一何妙,变化穷万方’。吴舞的魅力真让我们折服啊。”⑸师:“同学们,我们南通地区的方言也属于吴语。请大家来欣赏南通的民歌《南通渔歌》。”(播放《南通渔歌》视频)⑹师:“和前面歌曲的相比,它们的风格非常类似,是什么样的风格呢?”生:“秀丽、清新、细腻、流畅。”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唱“吴歌”、听“吴乐”、赏“吴舞”,学生走进一个纯美的“吴“音乐世界。丰富的体验,真切的感受,让学生自己感悟并总结吴音的音乐特点。]
四、编歌词,创造吴音乐文化
⑴师:“同学们,在隋唐年代,贵族就以会说吴语为荣,在老百姓当中,也以唱吴歌作为一种时尚。我们生在吴地,会说吴语,同学们是不是也很自豪呢!下面,我想请同学们用方言来歌唱我们的家乡。旋律就用《姑苏风光》。歌词要求自己创作,大家可以相互讨论一下。”⑵学生讨论(课件出示:题板《通州风光》以备打印歌词,背景音乐《姑苏风光》)。⑶学生汇报创作结果。⑷用通州方言朗读歌词。⑸用通州方言演唱歌曲《通州风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即兴创作歌词,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别具风格的方言也让学生体会到吴音乐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唱家乡,传承吴音乐文化
⑴师:“同学们,你们创编的《通州风光》真好,我们的区歌《通州好风光》你们熟悉吗?”生:“熟悉,我们学过这首歌。”⑵师:“歌中甜津津、油汪汪、蓝青青 、宽敞敞的词语都是典型的吴语。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都是我们通州人,他们紧紧把握住吴语和吴音的特点,创作出这首清新、委婉、脍炙人口的通州人自己的现代版吴歌。”⑶播放歌曲《通州好风光》视频(跟着视频一起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欣赏并演唱我们身边的现代版的“吴歌”,让学生再次体会吴音乐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吴音乐和传承吴音乐的情感。]
⒈政策依据。国家早在1995年就提出了“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近年来针对城市发展实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建城〔2004〕38号)、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四部委《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建城〔2006〕288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2005〕46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06〕112号)等文件明确要求,“充分利用价格机制吸引客流,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利用率,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
⒉现行公交票制存在的问题。当前*市区公交票制情况比较繁杂。主要体现在:一是市区各种票制不统一。IC卡没有全面推广,未能实现全覆盖,无人售票的一票制和有人售票的梯级累进制票价混杂;二是部分线路票价不够合理。主要是由农公班线改造的公交线路部分票价偏高,没有体现公交远程优惠递增的要求;三是各类优惠卡种类多,政策不统一,不便操作管理,限制了公交服务向更优质、更人性化的服务方向发展。
二、市区公交票制改革的目标任务
贯彻落实《*市区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行动计划(*年—2010年)》,实施公交票制改革,至“十一五”期末,全面实现市区公交一体化,公交定价实现同城同价同标准,切实让全体市民享受均等待遇,方便市民乘坐。
公交票制改革要体现以下要求:坚持普惠原则,切实降低市民出行成本;坚持有序简便,规范公交卡种、简化公交票制;坚持逐步推进,分期实现市区公交一体化目标。
三、市区公交票制改革的内容
(一)*年任务:
1.全面推行公交智能IC卡系统。市交通产业集团牵头负责市区所有公交车辆(常规)全部完成IC卡系统安装调试,并于今年9月28日前投入使用。
2.简化公交票制,降低远程公交线路票价。自10月1日起,市区公交车实行两类公交票制:
一是下列线路实行豪华(空调)车4元,(普通车2元)票制。
(1)公交88路,灵山胜境—火车站;
(2)公交89路,灵山胜境—火车站;
(3)公交711路,周山浜客运总站—港下;
(4)公交K716路,港下—周山浜客运总站;
(5)公交715路,周山浜—羊尖;
(6)公交712路,周山浜客运总站—甘露;
(7)公交608路,周山浜—阳山;
(8)公交751路,鸿山(后宅)—周山浜客运总站。
二是除上述线路外,市区目前在行的其他线路一律实行豪华(空调)公交车票价2元(普通车1元)。
新设线路后,营运里程单程超过28公里的,暂实行第一类票制;单程在28公里以内的暂实行第二类票制。
3.市区内全面实行使用各种优惠卡(指现行优惠卡),实现市区优惠政策及卡种全覆盖实施刷卡优惠和换乘优惠。自10月1日起市区所有公交车辆(常规)刷普通卡乘车均实行8折优惠。普通卡刷卡乘车实行换乘优惠,第一次刷卡乘车1小时内再刷卡乘车的实行5折优惠(1小时内再刷卡超过1次的等同);上述实行豪华(空调)车4元,(普通车2元)票制的8条远程线路第一次刷卡乘车90分种内再刷卡乘车的实行换乘5折优惠,1小时内再刷卡超过1次实行5折换乘优惠。
(二)2009年任务:
1.简化公交卡种设置。公交卡归并整合为三种类别卡:即普通卡、优惠卡(使用群体为市区学生、60—70岁老人)、免费卡(使用群体为市区70岁以上老人)。
2.完善优惠卡、免费卡使用方法。优惠卡一律按20元/月充值使用。优惠卡可在任意公交线路使用,每月最多可刷卡100个标准额度(普通车1次为1个标准额度,豪华(空调)车1次为2个标准额度)。免费卡可在任意公交线路使用,所有免费卡持有者必须2009年年审前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手续,费用自理。
3.2009年底前,村(镇)之间开行的公交车辆全部完成IC卡系统安装,并全面推行使用各种优惠卡。
(三)2010年任务
市区公交实行一种票制,全面实现市区公交一体化,公交运价实现同城同价同标准目标。
四、完成公交票制改革的保障措施
模特宝宝/王美伦,崔翰清,朱元易
鸣谢/启明华清幼儿园
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不只是画画,用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玩橡皮泥、折纸等等,都是美术教育的一部分。这样的美术活动在家就很容易做到。
课程特点:这里将介绍的美术课程,都是孩子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家学习的,对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很有帮助。有爸爸妈妈在身边陪伴学习,孩子的心情会很放松,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妈妈的话:通过每周一次美术活动,3个月以后,我的宝宝观察力增强了,画画的时候变得非常仔细。比如,她能正确画出红绿灯中红、黄、绿3个灯的排列顺序。画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了。
老师的话:
这种美术活动对孩子的感官是很好的锻炼,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和那种单纯的美术课程不同,这些课程的操作指导很具体,非常适合在家里玩。
活动准备:
1.营造美的氛围。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带他去美术馆,让孩子对美术作品产生亲近感。另外,还可以让孩子了解创作各种美术作品所需的材料。
2.尊重孩子的表现。孩子刚开始学习美术时的表现常常会让你失望。这时,你千万不要包办代替,而是要耐心地帮助他、指导他。
3.帮助孩子拓展与美术相关的领域。你可以在孩子完成美术作品后,根据他的作品编一个故事,或者和他一起做个游戏等等。这样做不仅能够拓展孩子的学习领域,还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4.给孩子穿一件“工作服”。这样可以防止孩子因担心弄脏衣服而不能集中精力进行美术活动,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培养孩子的美术才能,你能得几分?
1.每周在家搞2~3次美术活动,每次15分钟以上。
2.除了水彩笔以外,还准备了其他美术用具。
3.通过与美术学习有关的话题,如摄影等,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4.上美术课前,给孩子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
5.教孩子各种美术工具的使用方法。
6.一年至少带孩子去一次美术馆或博物馆。
7.在家中展示孩子的美术作品。
结果:做到5条以上为良好,3~4条为普通,2条以下为急需提高。
第1周:用蔬菜盖图章
准备:碟子、颜料、洋葱、图画本。
玩法:
1.在碟子上放些颜料,再把洋葱切成两半。
2.先让孩子观察洋葱的断面,然后蘸上颜料,盖在图画本上。
3.只要孩子高兴,就可以让他反复盖着玩。
4.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还可以让孩子观察并给他讲解不同颜色叠加在一起后产生的变化。
效果:孩子从中可以认识花纹排列的规律。
贴心提示:切洋葱时在刀子上洒点清水,可以防止辣眼睛。
第2周:移印花样
准备:白纸、彩色笔。
玩法:
1.先把白纸对折一下,然后打开。
2.教孩子在白纸的一侧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但最好不超过3种。
3.把纸折起来,还可以向各个方向揉捻,以便制造出各种花纹。
4.再把纸打开,让孩子观察并讲述所形成的图案的形状。
效果:可以培养孩子的类推能力和创造力。
第3周:“手掌鸟”制作
准备:碟子、颜料、图画本、小鸟画册。
玩法:
1.把有小鸟的画册给孩子看,最好能绘声绘色地讲给他听,然后教他仔细观察画中小鸟的特点。
2.在碟子上放些颜料,教孩子用手掌蘸上颜料,往图画本上打手掌印。
3.再在手掌印上接着加上手指印,也可以用画笔勾出小鸟的形状。
4.等颜料完全干了之后,写上日期和孩子的名字。还可以让孩子说一说画中的小鸟和真实的小鸟有什么区别。
效果:可以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第4周:给爸爸画张像
准备:碟子、颜料、洋葱、图画本。
玩法:
1.在碟子里放上颜料,把洋葱对半切开,去掉心儿。
2.用洋葱蘸上颜料,然后在图画本上连着盖两个章。
3.让孩子看看这像不像爸爸的眼睛?先引起孩子的兴趣,然后指导他勾画出脸部轮廓。
4.在此基础上教孩子画出鼻子、嘴、耳朵等。
效果:可以让孩子了解人的脸部特征。
第5周:用橘子制作玩偶
准备:橘子、不干胶条、彩色橡皮泥、牙签。
玩法:
1.让孩子观察橘子的颜色,闻一闻它的香味,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质地。
2.将不干胶条剪成圆形,在其中的一个橘子上找出相当于眼睛的位置,贴上不干胶条。然后把黑色橡皮泥捏成黄豆粒大小,用牙签挑着插在不干胶条上,当眼睛。
3.另一个橘子当身体。把头和躯干也用牙签连接好,再用橡皮泥做出胳膊。
4.可以教孩子多做几个,分别当爸爸、妈妈和孩子,然后一起玩过家家游戏。
效果:可以让宝宝的小手变得更灵巧。
第6周:用纸张制作太阳
准备:彩色纸、报纸、透明纸等各种纸,剪子,彩笔,胶棒,图画本。
玩法:
1.先让孩子玩一会儿彩纸、报纸、透明纸等,让他感受不同纸张的特性。
2.一边和孩子聊纸的特性,一边试着教他把纸裁剪成长条状。
3.等孩子熟练后,可以由你拿着纸,让孩子自己剪。
4.在图画本上画好一个圆形,涂成红色或黄色当太阳,让孩子剪下来。
5.把长纸条按一定的间隔贴在圆形上,当太阳的光芒。
效果:可以让孩子了解各类纸张的特性,还有助于锻炼孩子对手部动作的控制力。
贴心提示:要选择儿童专用的安全剪刀,防止发生意外。
第7周:用花生豆摆图形
准备:花生豆(也可以用巧克力豆)、画册。
玩法:
1.先让孩子观察花生豆的颜色和形状。
2.再给孩子讲一些事物的特征,如方形的饼干、圆圆的苹果等,然后问问孩子想用花生豆做些什么东西。
3.和孩子一起用花生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4.等熟练后,可以给孩子看一些画册中的图案,并让他照着样子用花生豆摆出来。
效果: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造型能力。
第8周:用黄瓜制作鳄鱼
准备:黄瓜、鳄鱼玩具或画册、刀子、牙签、橡皮泥。
玩法:
1.先让孩子自己比较一下鳄鱼和黄瓜,然后再给他讲讲它们的相似之处,比如都是绿色的,表面都是凹凸不平的。
2.你先在黄瓜的1/3处用刀子切开,插上牙签支起来,就做成鳄鱼头了。
3.再把橡皮泥搓成几个小圆球,用牙签挑着插在黄瓜上,做鳄鱼的眼睛、爪子等。
4.制作完成后,你可以和孩子玩一些小游戏,比如把手伸到“鳄鱼”的嘴里。
效果: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对锻炼手眼协调很有好处。
第9周:用饼干拼火车
准备:火车玩具或图册、方形饼干、威化饼、巧克力豆等。
玩法:
1.先给孩子看玩具火车或有火车的图画书,然后问他想不想自己做一辆火车。
2.把四边形的饼干排成一排,当火车的车厢。
3.再用巧克力豆给“火车”装上轮子,用威化饼做成烟囱。
4.完成后,可以给孩子讲一讲关于火车的故事,也可以让孩子自己讲,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开火车游戏。
效果:可以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力。
第10周:制造“恐龙化石”
准备:橡皮泥、恐龙玩具模型。
玩法:
1.先和孩子一起探讨类似这样的一些问题:恐龙生活在什么时代?恐龙到底有多大?也可以一边看恐龙的画册一边讲。
2.把橡皮泥压成扁平状。
3.再把恐龙模型印在橡皮泥上。
4.让孩子比较一下橡皮泥上的印迹和恐龙模型。
效果: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第11周:制作糖果
准备:透明纸或彩色纸、剪子、橡皮泥。
玩法:
1.将透明纸或彩色纸剪成糖纸大小的纸片儿。
2.取一小块橡皮泥,捏成小圆球作为糖豆。
3.把糖豆放在剪好的纸片上,然后包起来。
4.熟练以后,可以让孩子多做几个糖豆,然后玩过家家游戏。
效果: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的小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
第12周:橡皮泥饼干
准备:橡皮泥、手纸芯、小黑豆。
玩法:
1.和孩子讲一讲关于饼干的话题。
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现实价值取向是以案例的工具价值为基础,以获得科学知识和管理技巧为目的的学术—技术取向为主,这一取向有以下特点:
(一)只承认“案例”的工具价值按照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性质,价值通常被分为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工具价值又被称之为外在价值,是对于某种被欲求或好的东西具有手段意义的价值,也就是有助于其他价值实现与完善的价值;内在价值也可称之为目的价值或自身价值,是作为一种目的或者就其本身就是善的或被欲求的事物。由于学术—技术取向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学奠基于叙事反映论、现代知识观与管理主义管理观,因此,它只承认案例具有工具价值,也就是只承认案例作为达成其他教育价值的手段所具有的价值。从形式上来看,案例是一个叙事文本,它是对事件的讲述,包括人物、行动以及行动的背景或情节等叙事要素。由于学术—技术取向案例教学是以叙事反映论,即把叙事看成是现实的客观描述的叙事观为基础,因此,管理案例作为一种叙事文本被看作是对管理现实的客观描述,是对管理世界实际发生过的真实事件的客观描述。进一步讲,就是把管理案例看成管理现实本身,案例被当成现实或实践的等价物。作为管理现实等价物的案例,最终成为科学知识的附属品。工商管理教育非常重视管理者实践智慧的培养,但在管理主义管理观的制约下,管理实践被看作是科学知识的逻辑推演,因此,实践智慧的培育就演变成科学知识的获得,认为学好理论也就等于学会了实践或者说学好理论自然就会实践。因此,工商管理教育的根本就在于理论的获得。案例作为真实环境的客观描述,作为现实的等价物,自然成为培养理论应用能力的好工具。显然,在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中,案例的作用在于使科学知识的吸收更加有趣和容易,其本身并无独特的内在价值,案例成为管理学习者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的工具。
(二)只关注故事忽视了话语与叙述“叙事”通常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指讲故事的形式,即话语,也就是叙述故事的口头或书面的话语,是听者听到的或读者读到的文本;第二层指讲故事的内容,即故事,也就是被叙述的事件;第三层指讲故事的行为,即叙述行为,产生话语的行为或过程。在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中,由于把案例看成是对现实的客观描述,甚至把案例当成现实的等价物,案例主要被用作获取科学知识的手段或工具。因此,在编写工商管理案例的过程中,虽然会注意到话语层和叙述层的问题以激发管理学习者的兴趣,但在实际的案例教学中,教师通常只关注案例的故事,即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往往忽视话语层和叙述层的问题,比如谁叙述、如何叙述等,都不在案例的讨论范围之内。由于不关注案例的话语层和叙述层,因此隐含在叙事话语中的倾向性—管理观、组织观、知识观、思维模式等很少被挖掘与分析。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也因此缺少了对案例的批判性审视,使管理学习者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案例中隐含的基本观念,即便是错误的观念也是如此。由此,管理学习者可能陷入某种文化或意识形态的控制而丧失自我。
(三)强调科学知识的习得在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视野里,无论案例是多么的复杂、多么的精彩,其本身都没有实质的意义,不过是让管理学习者能够更形象地接受科学知识、更有效地把所学习的科学知识运用于管理实践之中。在现实的教育场景中,教师往往这样运用案例:第一,把案例作为激发管理学习者学习理论的工具,在这里,案例是理论学习的序曲;第二,把案例作为理论的例子或例证,去说明理论的正确性,案例成为理论的注脚;第三,把案例作为真实问题情境,让管理学习者在运用理论解决案例中的问题的过程中,精熟理论、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这里案例成为了理论的练兵场。正如有的教师所说,我们讲鸟儿飞,是为了理解鸟儿飞翔后面的空气动力学原理。甚至一些教师为了让管理学习者更好地把握理论的要点,把案例丰富的情境、具体的情节完全省略,只提炼其中的问题给管理学习者。另外,大多数运用案例教学的课程是以学科知识分门别类来开设的,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也多数是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加以组织的。
(四)注重科技理性和例证思维的培养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以管理主义管理观为基础,而管理主义管理观把管理实践看成科学知识的技术应用,把管理者看成是理性运用科学知识的技师。因此,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注重培养管理学习者的科技理性。在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中,学习者通常聚焦于一个关键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对案例中的信息进行筛选、组织,然后运用数学的、系统的分析方法做出能实现目的的决策。而这个目的是否值得追求,则不必考虑。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学管理的管理学习者,通常在学习技巧的时候感觉更舒服(比如,金融的、会计的、系统分析或者只改变管理和动机的方法论),他们认为这些学习是具有实践导向的、有用的和能直接应用于管理实践中去的”。另外,多数案例没有涉及其背后的伦理、政治等方面的内容,导致学习者对管理现实的了解是偏颇的。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习者的科技理性,并运用例证思维模式建构外部世界意义。布鲁纳(Bruner,J.S)把人的思维模式分为两类:例证思维模式和叙事思维模式。所谓例证思维模式,主要是通过将特定的事件归入一个范畴或者概念来认知事物;所谓叙事思维模式,是通过情节化把特定事件放入整体的故事中理解事件。例证思维模式寻求的是普遍的真理条件,旨在提供因果说明;而叙事思维模式则是探究事件之间的特殊联系,旨在理解。叙事思维中的诠释具有情境性,而例证思维的解释则是从时空背景中抽离出来。显然,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注重的是学生例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教师控制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一般认为,案例教学体现了民主,也有利于发展民主。然而,在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中,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被教师控制着。首先,整个案例教学的设计,包括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等等都是由教师个人完成的。其次,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通过组织讨论来证明某种模式或者分析计划,教师对问题的答案具有终极审判权,管理学习者们的解决办法只有通过了老师“专业”知识的检验才被认为是正确的,否则是有缺陷的。从师生的地位来看,教师是知识的权威,管理学习者是等待灌输知识的“白板”。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我国工商管理教学实际上是“空心化”的。[7]第三,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是闭卷考试,考试结果由老师个人决定。
二、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价值取向的转变
随着叙事观从反映论走向建构论、知识观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变、管理观从技术到实践的转变以及管理世界的新变化,学术—技术取向案例教学的消极作用日益凸显。因此,重建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使其转向更加注重案例的内在价值的经验—探究的价值取向,显得非常重要和急迫。所谓经验—探究取向的案例教学,就是以案例作为叙事知识这一内在价值为基础,传播叙事知识,培养叙事思维,最终实现个体实践知识改造或自我转化的教学。具体来说,经验—探究取向的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彰显案例的内在价值经验—探究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认为,作为叙事文本的案例是一种叙事知识,它具有内在价值,其本身就应当是教学追求的目的。作为叙事知识的案例,不是实践的等价物,也不是理论的附属品,而是对实践的建构,是与科学知识具有同等地位的叙事知识。所谓叙事知识,是叙事者从一定的视角运用一定的叙事框架对现实的意义建构而生成的。不同叙事者面对“同样”的现实,可能有不同的故事。因此,案例是负载叙事者意义的文本,而不完全是现实的客观描述,案例中的现实是经过叙事话语过滤了的现实。
(二)既关注故事又关注话语和叙述既然案例是对现实的叙事建构,它就不完全是客观现实的客观描述,它总是隐含着案例叙述者的意图、视角以及立场。即使面对相同的事件,不同的叙述者所讲述出来的故事也是不同的。在案例教学过程,只有了解了案例叙述者的意图、视角以及立场,才能不被案例中隐含的思维模式、文化、意识形态等所控制,进而才能批判地吸收叙事知识,实现自我的解放与发展。同时,自我是叙事建构的,对人们所作所为的叙事,就是对自我的建构。个人有时不能实现自我的突破或转化,往往是因为自我叙事视角的单一,使得生活的可能性减少。因此,只有清晰把握了自我的叙事意图、视角等,才能迈出自我转化的第一步,而这些意图、视角与立场主要体现在叙述者的叙述话语与叙述方式中。因此,致力于自我转化的经验—探究案例教学,不仅要关注故事,还要关注话语与叙述行为本身。通过对他人案例的话语与叙述行为的分析,比如叙事视角、叙事框架等的分析,能洞悉案例中隐含的偏见,也就能够对他人关于管理现实的“前见”、“前理解”、缄默的个人实践知识等进行深入理解,从而批判地吸收他人的叙事知识,促进自我的发展。通过对案例的话语与叙述行为的分析,可以了解我们自己的“视域”和我们自己的缄默的个人实践知识,开启自我转化之路。
(三)强调案例或叙事知识的习得经验—探究取向案例教学秉承后现代知识观,不再把科学知识看作唯一的知识形态,承认各种被科学知识遮蔽的知识的合法性,叙事知识便是其中的一种。叙事知识是历史悠久的一种知识形态,但在现代知识观下,唯一合法的知识只有科学知识,其他的知识都被遮蔽了,叙事知识也不例外。随着知识观的后现代转向,科学知识唯我独尊的地位被打破,被科学知识遮蔽的其他知识开始被解放出来并大放异彩,叙事作为一种与逻辑认知并重的认知方式被人们重新认识,叙事知识也成为了一种合法的知识,获得了独立的地位。从知识地位的角度来看,科学知识与叙事知识是两种平等的知识,各有功用,不可相互化约,任何一种化约都会导致我们丧失对经验丰富性的捕捉。两种知识虽然在对它们认知时是分离的,但在实践上、在应用中两者是相互交织的。科学知识致力于解释,叙事知识致力于诠释。但科学知识的解释不能穷尽叙事知识的诠释,而叙事知识的诠释也不能穷尽科学知识的解释。叙事知识的诠释确能为科学知识的解释提供些候选的产品。科学知识的实验的发现也为叙事知识的诠释提供了诠释的养料。“科学知识和非科学知识(叙事知识)的对比可以让人明白,至少可以让人感到,前者并不比后者的存在更必然,也并不更偶然。两者都是由整体的陈述构成的,这些陈述都是游戏者在普遍规则的范围内使用的‘招数’。”叙事知识和科学知识各有自己的构成规则。我们不能以科学知识的构成规则来评判叙事知识的存在和价值,也不能以叙事知识的构成规则来评判科学知识的存在和价值。由此可见,无论是叙事知识(案例)还是科学知识都是管理实践者在实践中不可或缺的知识,不能强调一方而忽视或遮蔽另一方。经验—探究取向的案例教学致力于管理学习者叙事知识的建构、改组、改造与传播。但它并不否认科学知识对于管理学习者的价值,只不过它认为我们应“把重点放在活的科学形成过程中,而不是放在已经完成的科学遗骸上”,因此,讲述科学知识就是讲述科学知识建构的故事,也就是讲科学家们在怎样的情境下、怀揣着怎样的理想、遇到了什么样的困境、采用了什么方式解决困境的故事。
(四)培养管理学习者的实践理性和叙事思维经验—探究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摒弃了管理主义管理观,强调以管理实践观为基础,它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这种实践不是技术实践论者意义上的实践,也不是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实践而是马克思意义上的实践。管理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管理实践就是“做”。作为实践的管理,其所遵循的是实践理性。因此经验—探究案例教学着重培养管理学习者的实践理性,而实践理性的运思方式是叙事思维。在实践中,实践者通常是叙事地解决问题或者说通常运用叙事思维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叙事地运用知识。因此,培养管理学习者的实践理性,就要发展管理学习者的叙事思维。另外,如果说科学知识的建构遵循的例证思维,那么叙事知识的建构所遵循的思维模式就是叙事思维。因此,为了促进管理学习者自我叙事知识的建构与传播,也必须大力发展管理学习者的叙事思维能力。
(五)对话取向的教学经验—探究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承认个人经验的独特性以及由此所赋予给每个个体的叙事权力,它致力于促进每个管理学习者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凭借自己的经验发出自我独特的声音,在不同声音的碰撞过程中,改组、改造个人实践知识,实现自我的转化。因此,经验—探究取向案例教学是对话取向的。这种对话取向体现在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学设计,比如案例的选择等,由教师和管理学习者共同协商完成;课堂教学中每个管理学习者有权利也有义务讲述自我的管理故事,并在与其他学习者所讲述的管理故事、老师所提供的管理案例的对话中,反思与建构自我的实践知识;案例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也是共同协商决定的,对学习者的评价主要采用叙事对话的方式进行。在经验—探究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中,教师与管理学习者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还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学习者,他们都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都是平等的对话者。教师与管理学习者不再是传统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作为平等的对话者,他们的关系是“我与你”的对话关系,是平等的主体间关系。
(六)解放和发展取向的评价经验—探究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旨在把管理学习者从文化传统、社会意识形态与个人实践知识传统中解放出来,生成自我。因此,作为案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具有“指挥棒”意义的环节—评价,同样致力于管理学习者的解放与发展,促进管理学习者真实自我的彰显。经验—探究取向案例教学的评价以管理学习者的真实体验为基础,以促使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价值的根本目的,即“帮助个人自由地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因此,经验—探究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评价不再是控制与区分管理学习者的工具,而是成为管理学习者自我改进与完善的一个环节。
三、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价值取向变革的意义
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转向经验—探究取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克服了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弊端在现代管理教育实践中,经常把管理实践看作是科学知识的应用,或是科学知识演绎推理的结果,科技理性是实践的基础。好的实践者就是充分掌握了科学知识和具备科技理性的人。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强调科技理性,把案例视为工具,凸显案例的工具价值。由此产生了不少消极效应,比如传递了错误的管理形象、培养了虚妄的信心等等。而经验—探究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以管理学习者对自我的探索为基础,融合其他来源的经验,以养成管理学习者的实践智慧为目的,克服了科技理性的弊端。
(二)顺应了管理实践的新变化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网络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非理性和不确定性广泛存在于商业组织的实践中,人们不再把管理看成是一个线性的机械系统,而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系统。管理系统从简单到复杂的转变必然要求管理的思维方式发生变革,无论研究管理系统的思维方式还是施行管理的思维方式都要进行变革。以往以简化、抽象为特征的例证思维方式不再适合复杂管理系统的探究,而叙事思维把各种异质性要素综合为一个整体,正是适应复杂系统的思维方式。经验—探究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致力于叙事思维的培养,有助于促进管理学习者有效地应对复杂的管理环境。
一、教材调整的必要性和原则
教材设计的初衷即是为了服务于教学,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即便如此,课堂上使用中也需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取舍。原因一是教材的编著者是按照自己对语言学习和教学的理解和见解进行素材的选取和编写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在具体的课堂中不能完全适合的情况。二是一些实际操作环节上的限制,如时间不够、设备不足等,都有可能造成教师不能完成教材的所有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必要对教材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如舍弃、增加、删除或移动部分内容等。
教材的调整和取舍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对整本书的宏观调整、一个单元的调整和对书本中具体练习的变化。本研究中,将以一个单元及其中具体的活动为目标进行调适,具体的措施包括舍弃某项练习安排,重写或增加练习材料等。本调适中遵循了Grant提出的教材调整的4项原则[1]:对话交际化,活动目的化,形式和心理都满足
学习者的需求,采取真实的语言。
二、研究对象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8年级的英语课本[2]。这本书仅供一学期使用,共有6个单元,每单元中有8课和2个扩展部分,每单元的课时为2周半。
三、教材的评价
教材的调整和取舍应该建立在材料评价的基础之上。本研究中的教材是遵照新课标编写而成[3],主张通过大
量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学习英语,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上。因此,书中安排了丰富的听说活动,较好地达到了将英语作为一门交际工具来掌握的目的。尤其是活动中“信息沟”的使用,比如第5课的3.5节,使得交际活动有实际意义,学生交流的动机很强。然而,这本教材的编写中仍然不免有些瑕疵。最明显的问题是,一个单元中揽括的内容太多,这就会造成教师不能将一个单元中的每一部分都充分地加以利用。以下的调整将主要以对第二单元内容的处理为例,同时,也会涉及某些具体练习和活动的适当调整。
四、教材的调整
(一)内容的删减
本书从编撰上可以体现教学重点的频现化这一特点。第2单元整个单元目的是介绍英语中的将来时态,主要的句式为“be going to do something”,这一句式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似乎没有必要放在整一个单元中用2个多星期的时间来学习。从另一角度来看,语言的习得不是一个直线过程,而是不断重复的。“学习者不停地对材料进行分析,调整自己的假设,更改之前作出的对英语知识的概念”[4]。Nunan也曾提出,“系统地教语言,这在实践中效果甚微”[5]。这对语言教学的启示是:学生对某一具体语言点的学习,反复频繁地进行比在一个单元中轰炸式的集中攻破效果要好。因此,将第2单元中的将来时态的内容分散一部分到后面的单元,让学习者不断地接触这一事态,效果会更好。为了使这一时态的出现形式多样化,编者可将第2单元中的一些话题转移到其他单元。例如,第2单元的第5课中的将来时态表示际化和第6课中的职业的话题都可移到第3单元中作为复习,而第8课中的英语学习的话题可出现在第4单元,这仍然是在练习“be going to”的用法。
(二)篇幅上的缩小
即使不考虑以上所提的学习的有效性和习得的普遍规律,这本教材中一个单元:如此庞大的内容也会让学生无所适从,这自然会让他们将一个单元的所有内容都视为掌握的重点,从而浪费时间,使得教学单调枯燥。但事实上,教师用书[5]对第二单元所要求的教学重点要狭窄得多,即学会制订计划、建议、作出反应和解决问题。如果与这一重点练习不紧密的部分,如第7课的“美国女孩的课外活动”和第8课的“成功英语学习者的良好习惯”等被删去或移到后面作为课后练习的话,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便会明确得多了。另一种有效的方式是,设立与课本配套的练习册,将一单元中并非紧密围绕教学重点的练习或活动集中放在一起。这样,第2单元必须掌握的内容就凸显在师生面前,同时练习手册也提供了大量的相关话题和活动供教师上课参考和学生复习用。
(三)内容的移动
纵观整个第2单元,以“be going to”这一句型为中心的听说训练占了最大一块,这对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好处,也能有效地让学生熟悉这一将来时态的用法。但是,有了这些多姿多彩的听说训练的“花”,也应出现基本语法介绍的“果”。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已得到英语教学界的广泛认同,真正值得商榷的是向学生呈现语法的具体方式。在第2单元中,对于“be going to”这一中心句型的介绍出现在单元最后,这与前面相关的练习和活动相距太远,建议将此穿插在活动之中。例如,第5课中,第26页第2轮中“be going to”的用法可加入到第16页的2.1和2.2小节中。这一移动的理由是,听说活动之后,对核心语法的介绍能让学生豁然开朗,完成后面2.2节中的练习时也会充满信心。
(四)增添和扩充
如果对第2单元的听说练习细加审视,读者就会发现每项练习都很简短。大多数听的练习要求学生听完听力部分的对话后成对进行练习,或只替换现成对话中的个别词,变成新的对话,这都会导致学生对这类练习失去兴趣。为了向听说训练中注入新的活力,教材编者可以将成对对话练习扩充到小组活动,甚至是任务型练习中,这样交际活动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学生也有了更多空间加入自己的信息。例如,第8课第1.3节的两人对话练习可扩展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小项目。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收集某些同学在英语学习中的困难和解决办法的信息。最后,所有的信息放入桌面或由各个小组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由此,“I’m going to do”这一句型能融入到任务中去,学生也能真正应用英语去完成一件事情,这也正是任务型教学的核心和优势所在。
其它小的调整也可使单元中的练习和活动与学生更“友好化”。比如,听力练习前的“预热”是必要的,尤其是该话题首次出现时。第5课的1.1节中,听力训练之前,学生若能有机会描述书中的图片或谈谈自己的计划,就会有更好的思想准备。
五、结语
对教材的调整和取舍绝非对原有教材的否定,相反,这是将大纲所要求的和更能适应实际课堂的相结合的结果。通过适当的调整手段,如舍弃、减少、移动、增加、扩展等,对教师而言课本能变得更易操作,而对学生而言课本变得更有吸引力,从而能有效、高效地加以利用。
参考文献:
[1]Grant, Neville. Making the Most of Your Textbook [M].Longman.1987.
[2]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英语:第十三册,八年级上学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本科一批:
内蒙古理工,最低分639分
内蒙古文史,最低分603分
北京理工,最低分647分
北京文史,最低分638分
广东理工,最低分616分
广东文史,最低分609分
江苏理工,最低分385分
江苏文史,最低分381分
天津理工,最低分648分
浙江不分文理,最低分649分
重庆理工,最低分654分
重庆文史,最低分593分
青海理工,最低分588分
河南理工,最低分654分
河南文史,最低分634分
福建理工,最低分633分
福建文史,最低分613分
黑龙江文史,最低分578分
黑龙江理工,最低分649分
新疆理工,最低分631分
云南理工,最低分658分
四川理工,最低分656分
四川文史,最低分607分
河北理工,最低分675分
海南理工,最低分773分
山西理工,最低分637分
山西文史,最低分606分
江西理工,最低分634分
江西文史,最低分626分
吉林文史,最低分602分
吉林理工,最低分653分
上海不分文理,最低分553分
贵州理工,最低分649分
宁夏理工,最低分618分
辽宁文史,最低分616分
湖南理工,最低分641分
湖南文史,最低分642分
陕西理工,最低分647分
陕西医学,最低分619分
陕西文史,最低分617分
广西理工,最低分641分
山东理工,最低分651分
山东文史,最低分631分
辽宁理工,最低分661分
湖北理工,最低分636分
湖北文史,最低分631分
甘肃理工,最低分630分
西安交大附中包括初中部和高中部,分别属于:
1、西安交大附中初中部:位于西安市兴庆南路135号或咸宁西路28号,属于碑林区;
2、西安交大附中高中部:位于雁翔路99号,为原来的交大科技园中学,在理工大曲江校区附近,属于碑林和雁塔区。
(来源:文章屋网 )
案例教学最早在指挥类人才的培养中得到应用,如战例分析等教学很早就进入军事教育。在转型建设以后,以问题为中心的案例教学在任职教育院校广泛推广,案例被认为是连接课堂与实际工作岗位最好的纽带,大大缩短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差距,对培养学员的工程实践能力大有裨益,产生诸如“案例引导教学法”[1]、“基于案例的目标牵引教学法”[2]等实践范例。但总体上,军内成果在理论体系的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实效性、适应差异的可迁移性上存在一定问题,仍须从理论到实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一、装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是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结合不紧密、实战针对性不强。目前装备院校教学不同程度上仍然存在装备原理构造与维护脱节、装备维护与部队岗位要求脱节等现象,造成理论教学过度与综合能力培训不足并存。
二是学员安全能力、安全素养培养不足。长期以来,院校对学员安全法规的教学,大多停留在条文识记、知识传授层面,存在与装备技术、岗位工作结合不紧问题,很难使学员将安全知识、法规条文转变为安全意识与行为习惯。
三是案例结构对实战化人才培养的支持系统性不够。从院校教学体系的整体看,目前的案例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理论―应用”教学模式范畴,往往是知识传授的自然延伸,在保证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案例开发与应用往往是孤立的、零散的,难以有效形成对实战化人才培养的系统性支撑。
二、案例驱动的装备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及做法
基于案例驱动的课程改革,其实质是抓住影响任职培训质量的关键要素,即课程,以案例分析诊断问题,以问题驱动改革,通过引入案例结构和案例教学等综合化方法手段,有效提高课程职业指向性,强化课程实施实效性,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部队要求协调统一。
一是从贯彻“靠拢部队、聚焦实战”要求出发,建立教学质量适时反馈机制,及时收集部队军械维修保障中的事故、故障案例,通过对案例的解构分析,诊断院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形成以案例问题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驱动模式,使院校课程建设始终紧贴部队岗位工作发展。
二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全面解构工作、系统梳理案例,使典型工作、教学内容与案例彼此关联、一一对应,进而通过将案例分级、分类的系统化、结构化处理,推动案例进入课程体系与课程单元,从而建立以案例为基础、融合多种结构范式的过程导向课程模式。
三是建立以案例教学为基础,有机融合项目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于一体的综合化教学设计方案。基本框架是:以具体案例为线索,将知识分解到每个案例中,设置若干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工作性学习任务,以学员为主体,让其在独立或以团队形式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装备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在分析案例、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关键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行为习惯。
四是通过综合运用网络、模拟、实装等手段,实现课程教学与案例库、教材、数字资源,教学训练平台及教学环境设施的系统整合,创设具有实战化特征的教学情境,有效解决教学条件系统配套问题。
三、期望实现的目标
首先,建立以案例分析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驱动模式,破解基于学科体系和装备技术开展课程建设,造成课程方案与岗位需求不匹配、课程更新与部队发展脱节等结构性问题。系统性、结构化地建立起与人才成长规律相一致、由浅到深的系统化、实战化的专业案例库,为各层次、各阶段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通过分级、分类处理,实现案例的系统化与结构化,推动案例进入相关岗位任职课程,建立以案例为基础、以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破解原有课程体系对部队工作结构反映不足、理论与实践割裂、理论教学过度与全面素养培养不足等问题;实现案例教学与常规教学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系统化的教学方案,解决案例引入对知识系统性影响的问题。
最后,通过“案例进课堂”的系统化教学改革,建立以案例式教学为基础,案例与问题导引相结合、案例与项目相结合、案例与任务科目相结合的综合化行动导向教学方案,破解原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不统一,学员主体地位难以彰显,实践能力与安全素质培养实效性差等问题。将案例(尤其是使用事故案例)贯穿整个任职岗位教学,使得对学员的安全意识、法规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整个装备教学始终,有效筑牢学员的安全意识、法规意识。
四、结语
作为部队一线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院校有必要进一步靠拢部队、聚焦实战,及时将部队发生的典型事故、故障案例引入课程教学中,以案例为牵引、以问题为中心改造课程,配套建设系统化的案例库,建立教学内容与案例的对应关系,探索教学内容与部队案例的最佳融合途径,对教材、教学实施方法、教学资源进行全面改造,将部队的实际工作呈现在学员面前,实现院校教学与部队工作的有机融合,用事故案例引导学员树立安全意识和法规意识,用故障案例激发学员学习装备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增强教学效果,切实筑牢学员安全意识和法规意识、夯实学员的技术能力。
北京大兴教育应用商店
在2015年岁末,借应邀出席由北京市大兴区教育信息中心组织的首届基于互联网的英语自主学习应用生态建设研讨会的机会,我顺便访问了北京市大兴区教育信息中心,听取了李勇主任和他的同事的介绍,受益良多,也引发诸多思考。
去年年底的这次会议,大兴区教育信息中心邀请了一起作业网、扇贝英语、句酷批改网、英语流利说、魔方天空、趣配音、口语100、翼课网、3e口语、盒子雨、方正电子、斯坦福英语、燕大菁华、科大讯飞等14家专注于英语在线学习的国内知名公司,以产品路演和教师应用经验交流的方式,展示了大兴区英语自主学习应用生态建设成果和研究方向,会议使用网络教研三剑客视频直播平台进行全程视频直播,超过1000人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了会议。
地方和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如何在科学决策、宏观调控、规范指导、支持服务等方面做到位且不越位,还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啊!毕竟,地方和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行政能力,不仅关乎基层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而且也关乎基层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方向。
那次,应邀出席的企业都是和外语教学有关的,产品大多数也是在线教育的产品,这当中的绝大多数源自非正式学习,现在,这些产品试图进入到学校课堂,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正式学习之中。如何有机地结合和融合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这恐怕是摆在所有这些企业面前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了。
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雪城大学唐纳德・伊利教授曾应邀到一所学校发表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Technology is the Answer, But what was the questions?翻译过来就是《技术是解决方案,那么问题是什么呢?》。在线教育企业为学校和课堂教学提供解决方案,试图将诸多技术产品和应用带进课堂,变革教学,因此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地问自己:技术是解决方案,那么,问题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究竟是要借助日新月异的先进技术,将应试教育做到极致,还是要利用互联网及相关技术来重新设计学校,重塑我们的学校教育?
北京市大兴区引入生态概念,从生态学角度引入,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学校购买服务的模式,借鉴苹果商店的做法,创造性地提出了北京大兴教育应用商店的概念,将数据层和应用层分离,把选择权交给一线教师和学生。大幅度地节省了教育信息化投入,降低了浪费。
“查尔斯王子”和他的王子微课
今年9月中旬,我有机会对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进行了一次走马观花式的观摩学习,天元区天台小学的苏焱、田智、唐婷老师和银海学校的王雅丽等老师介绍了他们在天元区教育局教研室何其钢主任的带领下,在落实区教育局“活力课堂”的过程中,是如何创造性地应用了各种不同的免费的、轻量级的应用的做法,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天台小学六年级四班刘沐棋同学的《刘母鸡历史课堂》也让我对孩子们的创造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据黄子金督学和何其钢主任介绍,在过去这些年,株洲市天元区一直在大力推进活力课堂,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他们将自己的理念和做法概括为十八个字,叫做:小窗口,大世界;小技术,大应用;小平台,大舞台。
结合他们的介绍,联系当天在天台小学观摩学习的体会,我对这十八个字的理解如下:
“小窗口,大世界”是指株洲市天元区的教师和同学们使用二维码开展学习、教学和管理的创造性应用。的确,对于中小学而言,能够把二维码应用到这样的境地,我还真没在其他地方见到过!
“小技术,大应用”是指株洲市天元区的教师和同学们创造性地使用了诸如小影、微信、好学区、问卷网、初页、英语趣配音、易企秀、UMU互动、荔枝FM、美图秀秀等一大批轻量级的、免费的、简便的软件、平台、工具APP和应用。这些技术因为其轻量级、简便甚至免费而被称之为小技术。
“小平台,大舞台”在我看来,是株洲天元区师生的自谦,教学改革其实没有小平台,都是大舞台。只要脚踏实地,精耕细作,定能在这样的舞台上演绎出精彩华丽的篇章。
早在读大学的时候,何其钢主任因其头发卷卷的,长相颇似查尔斯王子而被朋友们戏称为“查尔斯王子”。而由何其钢主任所领导的株洲市天元区的微课及应用,被老师们称之为王子微课。
通过学习和交流,对于王子微课我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识。在我看来,王子微课有这样一些特征:
1.王子微课,也叫移动微课。王子微课突出移动应用,它是借助移动应用以及移动终端所创造出来的课程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视频)。
2.王子微课和全国许多地方的微课以及基于微课的颠倒教室/翻转课堂教学应用模式不同。王子微课是在自愿参加的前提下,教师、学生和家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建设和教学应用之中,从而使得学习者不再是被动的参与者,使得家校协同共同培育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落到了实处。
3.王子微课非常注重简单的、免费的和便捷的工具、APP、平台和软件的应用。株洲市天元区的学生、家长和老师们把二维码、小影、UMU互动等免费的“小技术”和“免费技术”,创造性地应用到了美轮美奂的地步。
4.王子微课不仅着眼于课堂教学,还非常关注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全方位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他们将这些免费的、简便的、常见的、不学就会用的东西,创造性地应用到教学、管理、教研和家校沟通与联系之中。
当然,王子微课在取得了这些令人瞩目的成绩的同时,也可能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其中如何整合好散布于各个平台和应用中的王子微课,怎么样使得王子微课的探索和实践得到进一步提炼、总结和归纳,使得全国更多的地方和学校可以学习与借鉴等,恐怕是株洲市天元区教育局领导以及“查尔斯王子”和王子微课团队未来需要着力思考的问题吧。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Mistakes and Reform Proposals of Economics Case Study
ZHU Jinhe[1],CUI Dengfeng[1][2]
([1]College of Economy & Management,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3;
[2]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Case teaching has the incomparable advantage relative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s the current case study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there are some mistakes such as selection of case teaching, the size of case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student ability and so on.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and innovate case study by improving case selection, case teaching methods, case analysis ability, organization of case studies.
Key wordseconomics; case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1 案例教学法的优越性
案例教学是指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师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交流与讨论等活动,兼具启发性、引导性与参与性的互动式实践教学方法。①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案例教学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案例教学突出的优点之一在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案例角色扮演有了明显提高,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有所增强,开放性较强、不受单一所谓正确答案约束的案例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案例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从现实角度对案例进行充分认识与分析,并综合运用已有的各种技能和知识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不仅对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与形成健康科学的社会观有所裨益,还切实提高了学生立足实践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素养。
第三,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素养与沟通能力,能够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学生的自信心在参与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有所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探索发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也在案例讨论中得到了有效锻炼,团队合作精神也在小组案例讨论中得到增强与巩固。
2 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误区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兼具启发性、引导性与参与性的实践教学方式,在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中获得了大力推广,但也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一:对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很多高校将案例教学法只看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认为与学校无关,无论是组织支持还是相应的人力投入与经费投入均严重匮乏,任课老师调查和编写案例耗费了大量的财力、时间与精力,却不被计入工作量,无疑将挫伤任课老师的教改积极性,无形中也对案例教学在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推广带来阻力。
误区二:案例教学指导思想不明确。在课堂上,学生延续应试教育的学习思维与学习习惯,被动求知而非主动求知,创新能力和与社会实践能力不足;②教师不是学习的“教练员”或“引路人”,而是一言堂的演说家,简单地进行知识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才是目的。
误区三:案例教学的学生规模过大。案例教学中师生互动非常重要,学生规模过大会对课程纪律和学生注意力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很难真正实现老师与学生的充分互动和沟通,大规模学生案例教学的参与度以及案例教学效果明显低于小规模学生的案例教学。
误区四:所选的案例针对性与目的性较弱。在经济学课程中实践案例教学时,应根据所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加工,根据具体教学环节选择适宜的案例,以助于学生领悟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实质,提高对经济学理论的应用能力。③如果案例偏离了课程目标培养和目标,案例即使再典型、再生动,其功效也将大打折扣。
误区五:以案例教学代替理论讲授。如果过多地重视案例而脱离其理论基础,只满足于为学生提供若干具体而欠缺深度、浮于表面的孤立情景与经验来替代系统的课堂讲授与理论学习,势必会造成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准备与储备不足,那么这种案例教学就会变得肤浅,应用的贡献难以得到肯定,经济学理论也得不到提高。
误区六:案例教学重讨论轻总结。有些老师在进行经济学案例教学时非常重视鼓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却忽视了对案例的总结和归纳;或者有的老师只总结了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态度、气氛等情况,仅对学生的讨论做简单综合、重复陈述,却忽视了对案例本身――案例的可行性、理论依据、启发、改进途径等方面的总结,未能帮助学生对案例讨论进行整理思路、理清脉络、形成见解,让学生撰写精确简练的案例分析报告,从而容易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和浮于表面。
3 经济学案例教学改革建议
(1)慎重选择鲜活而适宜的教学案例。一方面,选择的案例要有实用性,可将现实经济中的热点问题和学生普遍比较关心的制度问题加以提炼和总结,使学生掌握的制度相关知识有用武之地,使案例教学取得实效;另一方面,案例的选择与应用要保持动态性,使得案例教学真正能反映“真实的现实世界”。可以依据报刊杂志、新闻报道、电台录音和电视录像进行合理改写为新颖的案例,能使学生事半功倍地通过案例掌握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同时也要经常对已经使用过的案例进行筛选、提炼与更新,需要不断地试验――按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任意组合使用案例,不能躺在成功的案例设计桂冠下安享其成。
(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推进案例教学。在经济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应努力做到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形式的案例、交替选用正面案例与反面案例、搭配采用大、中、小型案例。第一阶段主要就单一问题进行分析,教师可选择问题交叉少、结论较为肯定的短小经典和现实性案例,激发学生兴趣。第二阶段应侧重于多角度思维,可适当选用一些带有悬念与争议的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关注与深思社会焦点、热点及现实社会经济问题,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参与感的目的。第三阶段侧重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选择层次驳杂、容量大、线索繁复的中、大型综合案例以拓展思路;对于综合案例的分析应兼顾分析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引导学生运用不同方法提出解决方案,并通过甄别其各自的优劣,筛选出最好的方案。
(3)对案例教学要进行精心准备和周密组织。大量细致而组织周密的案例准备是教师提高案例教学效果的基础与保证,教师的作用贯穿于从案例的选取、形式的设计、场面的调度、活动的安排整个教学过程。任课老师课前应认真收集和选择案例及有关背景材料,讨论题的拟定、案例小级的分组以及学生案例调研都要作事先的统筹准备;教师在编写好案例材料的条件下,可提前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初步阅读和分小组讨论;教师在教学之初,可使用相对简单的案例,尽量减少可能的混淆,以便给初学者一种成就感;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为了展示案例,可以采用多种手段――书面形式、网上、影视资料、音像资料,通过视、听来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从而保证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4)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方法。课前,运用双向导入即承上启下的引导、典型案例引入两种方式以及开放式导入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诱发其学习动力,启发学生领悟教学内容;课中,教师采用“设疑提问――探究分析――发现问题”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④课后,通过“案例反思、作业设计及交流、导入下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来延伸、巩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础知识,逐步积累有效的学习体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案例教学要与其他教学方法密切结合。任课老师应该加强激发学生兴趣的教法实验和实践,通过团队演讲、角色扮演、课堂讨论、情境模拟等方式活跃并丰富课堂教学,多用引疑释疑的方法制造学生内心中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等;⑤也可采用专题讲座法,多个教师沿着某一问题从深度与广度纵向展开,着重纵向知识链的传授,给学生展示该专题领域的深度与变迁;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安排一定量的社会实践环节,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和自我表现的实践机会,达到培养学生发现和认识的现实制度、积极探求解决这些现实制度问题方案的能力的目的。
本文受到朱金鹤博士主持的石河子大学一类课程《新制度经济学》建设项目资助
注释
①D.R.Schoen.what is case method?”.The Case Method at th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1980(6):78-79.
②丁红.案例教学法在经济类学科中的运用的几点认识.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56-5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139-02
互联网的创新应用,是当前各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众多的互联网技术中,Web技术是最重要的基础技术之一。学生通过Web相关技术的学习,能够打下互联网技术的学习基础,从而具备互联网相关行业从业的基本能力。
《Web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授课内容涉及Web的前端开发技术和后端开发技术,主要知识点包括:HTML、CSS、JavaScript、PHP(或JSP和ASP等后端开发技术)和网站开发工具的使用等等。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与其他的单一编程语言课程相比(如C语言、Java和C++等),本课程具有知识点零碎、内容庞杂和前后关联性较少等特点;其次,随着各大互联网企业不断推出新的技术,Web技术中的新技术和新名词也不断更新,如Server-side JavaScript、HTML5 drag & drop和CSS animations等等,现有课程体系无法有效加入这些内容,而能够学习并掌握这些新知识却是这些企业选择人才的重要标准;最后,学生在校期间经常会参与各种项目或竞赛,而对于信息科学的学生来讲,这类活动通常需要建立一个网站,如何能够充分掌握Web技术并快速地建立有效的站点是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迫切需求。综上所述,探讨和研究《Web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案例式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1 案例驱动的《Web技术及应用》教学改革
针对《Web技术及应用》的内容零散、新内容组织和快速应用等特点,本文从案例选择、教学组织和考试环节三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建议。
1.1 案例选择
由于本课程每一章的内容关联性不强,本门课程的案例选择应当遵循以下几点:首先,选择的案例应让学生充分理解不同技术的优劣。比如本门课程中CSS的布局与定位是重点。所以CSS布局与定位的案例应当先选取一个结构较为规整的页面,紧接着应当选取一个结构不是很规整的页面布局,同时使用HTML Table和CSS来布局,使得学生充分理解CSS布局技术的巧妙。其次,案例的选择中应当通过剖析旧有技术的缺陷而引入新的技术。比如较新的HTML5,
应当引入使用旧HTML标签一个网页网页案例,再使用新的HTML5标签制作该网页,说明新标签的优势。最后,应当在每一个主要技术学习之后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案例,这个案例不要求很复杂,但应当尽量包含该技术的主要内容。
1.2 教学组织
当选择好相应的案例之后,就要针对如何讲好案例进行相应的教学组织。
首先,应重视Web技术的角色划分。网站的制作一般都需要经过需求分析、内容设计、美工设计和页面制作等多个步骤,步骤与步骤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且一般由多人合作完成。以往的教学强调页面制作,而忽略其他步骤,往往导致学生在面对制作整个网站时没有头绪。因此在案例中应按照网站的制作流程设计案例,在案例的展开中引入角色划分教学法。学生扮演在网站制作过程中的不同角色,每个人从自身的视点和需求出发,体验制作网站的完整从无到有的过程,理清概念和技术自身所处的位置。
其次,本门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做网页,而应当更进一步教会学生做网页时的思维方式。通过课后对学生的调查,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由这样的现象,即课堂上看老师做的时候明白,但自己动手去做却无从下手。其主要原因是老师仅仅教会了做网页的步骤和方法,却没有交给学生遇到不同场景、不同风格和不同格局时需要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比如在选择使用何种HTML标签来表达所需内容时,有时可以使用超链接来表达,也可以用段落和列表等其他标签来表达,这时教师最好将多种标签的使用各自展开讲述,使得学生明白做网页并不是只有一种方法,其制作过程也并不是一蹴而就。
再次,在教学的过程应当采用引导教学法。比如针对HTTP协议部分的授课,部分教师仅仅给出了协议的内容,而没有告诉学生协议各部分的作用。此时可以利用火狐提供的firebugs或IE提供的HTTP Watch或等工具抓取浏览器发送的HTTP协议数据包,通过对包头的解析形象地说明HTTP协议核心数据的作用。再比如限于授课内容和课时,后台编程部分一般只能提一下,无法深入下去,导致学生对技术的理解出现偏差。这时可引入一节技术路线专题课,阐明任何技术的出现和使用都有其特殊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技术的应用场景,真正理解技术的精髓。其组织方式可结合实际,采用对腾讯、淘宝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的主要产品进行分析,说明他们的业务需求和设计理念,进而引导学生探讨在产品发展各个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并让学生自行选择技术和发展路线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加深对不同后端开发技术的理解。
最后,信息科学的学生在学习中一般保持着较强的逻辑连贯性,并且课堂的参与性较高,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收的教学过程。还要注意的是,在《Web技术及应用》课程开设的同时,一般会并行开设信息科学的一些基础课程,如C语言、数据结构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等等,因此还应结合这些课程丰富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Web技术的优点,及其相比其他技术的缺点。从而将学生已学的知识融入Web课程中,增加授课效果。
1.3 考试环节
以往课程的考试形式是教师出卷,学生答卷,这种考试形式拘泥于书本知识,无法了解学生真正的能力。《Web技术及应用》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除了要求学生了解基本概念,还应当具备一定的知识运用、动手制作和协调能力。因此除了一般的笔试环节,还可以增加项目开发环节。学生以3~5人为一个小组,经过教师推荐和学生自选,确定项目题目。项目的运行时间贯穿整个授课环节。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完成规定的项目内容和相关文档。主要内容应包含网站开发的主要的几个步骤,包括:需求分析、网站规划、美工设计和网站制作等环节。最后通过答辩、互评和自评等考评项目得分。项目成绩比重应不少于的整体课程成绩20%,同时建议和鼓励学生以这些项目为基础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种竞赛,对于获奖项目给予额外加分。
2 结语
通过对案例选择、教学组织和考核环节三个方面的改革措施,使得学生对《Web技术及应用》的知识理解更加深入和透彻,提升项目和竞赛能力,从而为为培养知识与技能双优秀的互联网高端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112-02
一、引言
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如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等专业的一门学科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它包含操作系统、电子电路、通信与网络等知识。嵌入式系统是以微控制器为核心,将其嵌入到产品或设备中以实现其功能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系统[1-2]。目前嵌入式系统应用覆盖了消费电子、智能家电、工业控制、通讯网络、仪器仪表、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多个领域。随着嵌入式行业的迅猛发展,嵌入式开发也已经成为当前最热门、最有发展前途的行业之一,同时,嵌入式行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它巨大的人才缺口,越来越多的人抓住这个机遇投身到嵌入式这个行业当中。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目前国内很多高校也陆续开展了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的相关课程,针对农林类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同学们大多认为该课程难度比较大,学习起来较为吃力,平常不注重学习积累,而只看重于考试结果[3]。
根据近几年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与思考,本人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教学手段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因此应大力加强与应用,密切联系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校所配备的实验设备,加强对本课程的创新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3-4]。本人结合多年的嵌入式系统理论和实践教学,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采用案例教学法对嵌入式课堂教学进行了新探索[5]。
三、案例教学,寓教于乐
嵌入式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单纯的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只是灌输理论知识,例如寄存器、分频、定时器等这些枯燥的概念,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性往往调动不起来,课堂气氛也较为沉闷。尤其针对农林类院校电子信息类的学生,普遍认为课程比较难,概念较为抽象,无法与实际相结合,容易造成学习兴趣性不高。因此,根据笔者近几年的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上引入案例教学,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有了学习兴趣,学生们就会主动探求知识,不会让教师督促去做一些事情,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6-7]
例如,在讲授GPIO接口时,引入“跑马灯”的教学案例,通过案例来学习硬件连接图、寄存器和程序烧写等知识就不会感到理论的枯燥,学生们在主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这样学习起来效果事半功倍。另外,在讲授“PWM定时器”和“看门狗定时器”时,通过控制蜂鸣器设计一段音乐,这样就能把定时器所涉及到的寄存器、分频、工作频率等概念结合起来,通过编程来实现音乐的播放。学生们在设计的过程中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也同时寓教于乐。快乐地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品质,有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他们心灵的成长和进步。
另外,针对嵌入式系统这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单纯的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实验环节锻炼学生们主动思考、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验项目是否有创新性、新颖性,直接影响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选择恰当的实验项目成为能否有效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关键。本校与国内著名的嵌入式课程培训公司――达内公司形成合作,在实验中引入公司的实际案例项目,通过对实际项目的训练,能够调动学生运用所学一切知识来解决问题,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思考。此外,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他们一定的创新空间和发展空间,可以在课程结束后去达内公司继续培训。学生才能真正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较强的求知欲。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创性意见,不应该打击他们,应该给他们充足的想象空间,同时鼓励学生多动手,积极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当中去,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8-10]。
此外,在该课程期末考核中,考核方式采用多样化形式,不只看学生们的期末成绩,而更加看重他的平时表现。考核采用三种方式的结合,包含平时成绩、一次大作业和期末考试。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60%,大作业占20%,另外,各部分所占的比例会根据本年度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调整。期末考试分为笔试和机试,笔试占40%,机试占2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实验,一次大作业要求是每3位学生需设计一个嵌入式开发产品,以及撰写项目实验报告。
最后,本课程通过在浙江农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专业的嵌入式系统教学中不断的进行尝试和实践,采取了一些实质性的措施,方便同学们在课堂学习的同时积极进行课外实践。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近几年在该类比赛中也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另外,每年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到达内公司继续参加嵌入式的培训,并在毕业后能够很好的开展与嵌入式相关的工作。
四、结论
本文对嵌入式系统课程改革进行了课程研究与思考,主要在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其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嵌入式课程的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思考,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⒖嘉南祝
[1]郭建,章h.《嵌入式系统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33(A1):19-22.
[2]李文生,邓春健,吕D,等.案例驱动的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1,(2):22-25.
[3]王崴,“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3,26(1):83-84.
[4]罗嗣海,周立功,王祖麟.新型校企合作培养零适应期应用型人才探讨:以江西理工大学嵌入式系统人才培养为例[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30(2):57-60.
[4]孙晓玲,陈客松,施岱松,等.《嵌入式系统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4):235-237.
[5]邓春健,李文生,杨亮,等.“ARM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3):94-96.
[6]郑琪.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9):45-46.
[7]叶玮琳,包能胜,张兴伟.嵌入式系统教学中学生能力提升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77-78.
[8]张庆辉,王学梅.嵌入式系统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55-56.
[9]张亚红,陈辉,郑利华.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2,(10):41-42.
[10]朱涛.高校计算机专业嵌入式系统教学及实验平台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5):33-34.
Teaching Reform and Research on the Embedded System Based on Case Driven
SONG Hong-jun,HU Jun-guo,TONG Meng-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