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2 10:30:0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歌曲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学目标:①培养学生对吴音乐文化的兴趣;②在欣赏、体验、表现等音乐活动中学习歌曲;③用吴方言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委婉地用吴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①用方言演唱歌曲;②体会吴音的特点。
教具准备:钢琴、琵琶、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学歌曲,感受吴音乐文化
⑴导入:同学们,《丝竹流韵》单元,从《紫竹调》到《外婆桥》再到《小巷风韵》,我们感受了江南曲调别样的风格。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江苏民歌《姑苏风光》,聆听180年前的民歌。⑵初听歌曲:播放《姑苏风光》。⑶介绍歌曲背景:《姑苏风光》是民歌套曲《大九连环》中一段,“码头调”是整个套曲的序引。歌曲赞美了苏州的美丽风光。⑷再听歌曲《姑苏风光》,仔细听一听它是用哪里的方言演唱的。⑸介绍“吴语”,渗透吴文化。⑹三听歌曲:教师用琵琶自弹自唱《姑苏风光》。⑺试用吴语根据歌曲节奏朗读歌词(教师大声读,学生齐声读)。⑻跟着歌曲轻声哼唱。⑼跟老师的钢琴学唱,个别难点句子单独学唱,注意一字多音的唱法。⑽完整地跟着钢琴伴奏演唱歌曲(分男女声、小组等多种方式演唱)。⑾跟着录音伴奏有感情地唱一遍。⑿学做兰花指、手腕花等舞蹈动作,完整地表演歌曲《姑苏风光》。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聆听和感受,减小歌曲学习的难度,学生不但学会了歌曲,也对“吴”这个概念产生了好奇。]
二、看图片,了解吴音乐文化
⑴师:“刚才我们说,苏州地区在古代称‘吴’,其实吴地面积很大。”(播放“吴地”地图)吴地:以太湖流域为核心,西至南京,北至扬州、淮阴,东接上海,南临浙西地区。⑵师:“说‘吴语’的地方也很多。”(播放词条、图片)吴语:南至浙江温州、永嘉,东至上海,北含南通至扬州以东沿江一百里宽的狭长带,西至镇江丹阳交界处的地方方言。⑶师:“特殊的区域,特殊的语言,造就了特别的文化。”(播放词条)吴歌:吴地民歌民谣的总称;吴乐:吴地的民间器乐;吴舞:吴地范围的舞蹈。⑷小结,师:“唱吴歌,奏吴乐,跳吴舞是吴地特有的音乐文化现象。”(板书:吴歌、吴乐、吴舞――吴音乐文化)
[设计意图:了解“吴地”“吴语”是感受“吴歌、吴乐、吴舞”的前提。这个环节,通过简单的介绍,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三、赏吴歌,走进吴音乐文化
⑴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吴民歌?”生举例――《杨柳青》《拔根芦柴花》《外婆桥》。⑵演唱歌曲《外婆桥》。⑶师:“有一首全世界都熟悉的中国民歌《茉莉花》,就是吴歌中的经典。下面我们来欣赏《茉莉花》的音乐及舞蹈。”(播放歌舞《茉莉花》视频)⑷师:“诗人这样赞美吴舞――‘舞袖一何妙,变化穷万方’。吴舞的魅力真让我们折服啊。”⑸师:“同学们,我们南通地区的方言也属于吴语。请大家来欣赏南通的民歌《南通渔歌》。”(播放《南通渔歌》视频)⑹师:“和前面歌曲的相比,它们的风格非常类似,是什么样的风格呢?”生:“秀丽、清新、细腻、流畅。”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唱“吴歌”、听“吴乐”、赏“吴舞”,学生走进一个纯美的“吴“音乐世界。丰富的体验,真切的感受,让学生自己感悟并总结吴音的音乐特点。]
四、编歌词,创造吴音乐文化
⑴师:“同学们,在隋唐年代,贵族就以会说吴语为荣,在老百姓当中,也以唱吴歌作为一种时尚。我们生在吴地,会说吴语,同学们是不是也很自豪呢!下面,我想请同学们用方言来歌唱我们的家乡。旋律就用《姑苏风光》。歌词要求自己创作,大家可以相互讨论一下。”⑵学生讨论(课件出示:题板《通州风光》以备打印歌词,背景音乐《姑苏风光》)。⑶学生汇报创作结果。⑷用通州方言朗读歌词。⑸用通州方言演唱歌曲《通州风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即兴创作歌词,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别具风格的方言也让学生体会到吴音乐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唱家乡,传承吴音乐文化
⑴师:“同学们,你们创编的《通州风光》真好,我们的区歌《通州好风光》你们熟悉吗?”生:“熟悉,我们学过这首歌。”⑵师:“歌中甜津津、油汪汪、蓝青青 、宽敞敞的词语都是典型的吴语。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都是我们通州人,他们紧紧把握住吴语和吴音的特点,创作出这首清新、委婉、脍炙人口的通州人自己的现代版吴歌。”⑶播放歌曲《通州好风光》视频(跟着视频一起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欣赏并演唱我们身边的现代版的“吴歌”,让学生再次体会吴音乐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吴音乐和传承吴音乐的情感。]
⒈政策依据。国家早在1995年就提出了“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近年来针对城市发展实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建城〔2004〕38号)、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四部委《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建城〔2006〕288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2005〕46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06〕112号)等文件明确要求,“充分利用价格机制吸引客流,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利用率,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
⒉现行公交票制存在的问题。当前*市区公交票制情况比较繁杂。主要体现在:一是市区各种票制不统一。IC卡没有全面推广,未能实现全覆盖,无人售票的一票制和有人售票的梯级累进制票价混杂;二是部分线路票价不够合理。主要是由农公班线改造的公交线路部分票价偏高,没有体现公交远程优惠递增的要求;三是各类优惠卡种类多,政策不统一,不便操作管理,限制了公交服务向更优质、更人性化的服务方向发展。
二、市区公交票制改革的目标任务
贯彻落实《*市区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行动计划(*年—2010年)》,实施公交票制改革,至“十一五”期末,全面实现市区公交一体化,公交定价实现同城同价同标准,切实让全体市民享受均等待遇,方便市民乘坐。
公交票制改革要体现以下要求:坚持普惠原则,切实降低市民出行成本;坚持有序简便,规范公交卡种、简化公交票制;坚持逐步推进,分期实现市区公交一体化目标。
三、市区公交票制改革的内容
(一)*年任务:
1.全面推行公交智能IC卡系统。市交通产业集团牵头负责市区所有公交车辆(常规)全部完成IC卡系统安装调试,并于今年9月28日前投入使用。
2.简化公交票制,降低远程公交线路票价。自10月1日起,市区公交车实行两类公交票制:
一是下列线路实行豪华(空调)车4元,(普通车2元)票制。
(1)公交88路,灵山胜境—火车站;
(2)公交89路,灵山胜境—火车站;
(3)公交711路,周山浜客运总站—港下;
(4)公交K716路,港下—周山浜客运总站;
(5)公交715路,周山浜—羊尖;
(6)公交712路,周山浜客运总站—甘露;
(7)公交608路,周山浜—阳山;
(8)公交751路,鸿山(后宅)—周山浜客运总站。
二是除上述线路外,市区目前在行的其他线路一律实行豪华(空调)公交车票价2元(普通车1元)。
新设线路后,营运里程单程超过28公里的,暂实行第一类票制;单程在28公里以内的暂实行第二类票制。
3.市区内全面实行使用各种优惠卡(指现行优惠卡),实现市区优惠政策及卡种全覆盖实施刷卡优惠和换乘优惠。自10月1日起市区所有公交车辆(常规)刷普通卡乘车均实行8折优惠。普通卡刷卡乘车实行换乘优惠,第一次刷卡乘车1小时内再刷卡乘车的实行5折优惠(1小时内再刷卡超过1次的等同);上述实行豪华(空调)车4元,(普通车2元)票制的8条远程线路第一次刷卡乘车90分种内再刷卡乘车的实行换乘5折优惠,1小时内再刷卡超过1次实行5折换乘优惠。
(二)2009年任务:
1.简化公交卡种设置。公交卡归并整合为三种类别卡:即普通卡、优惠卡(使用群体为市区学生、60—70岁老人)、免费卡(使用群体为市区70岁以上老人)。
2.完善优惠卡、免费卡使用方法。优惠卡一律按20元/月充值使用。优惠卡可在任意公交线路使用,每月最多可刷卡100个标准额度(普通车1次为1个标准额度,豪华(空调)车1次为2个标准额度)。免费卡可在任意公交线路使用,所有免费卡持有者必须2009年年审前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手续,费用自理。
3.2009年底前,村(镇)之间开行的公交车辆全部完成IC卡系统安装,并全面推行使用各种优惠卡。
(三)2010年任务
市区公交实行一种票制,全面实现市区公交一体化,公交运价实现同城同价同标准目标。
四、完成公交票制改革的保障措施
模特宝宝/王美伦,崔翰清,朱元易
鸣谢/启明华清幼儿园
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不只是画画,用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玩橡皮泥、折纸等等,都是美术教育的一部分。这样的美术活动在家就很容易做到。
课程特点:这里将介绍的美术课程,都是孩子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家学习的,对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很有帮助。有爸爸妈妈在身边陪伴学习,孩子的心情会很放松,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妈妈的话:通过每周一次美术活动,3个月以后,我的宝宝观察力增强了,画画的时候变得非常仔细。比如,她能正确画出红绿灯中红、黄、绿3个灯的排列顺序。画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了。
老师的话:
这种美术活动对孩子的感官是很好的锻炼,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和那种单纯的美术课程不同,这些课程的操作指导很具体,非常适合在家里玩。
活动准备:
1.营造美的氛围。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带他去美术馆,让孩子对美术作品产生亲近感。另外,还可以让孩子了解创作各种美术作品所需的材料。
2.尊重孩子的表现。孩子刚开始学习美术时的表现常常会让你失望。这时,你千万不要包办代替,而是要耐心地帮助他、指导他。
3.帮助孩子拓展与美术相关的领域。你可以在孩子完成美术作品后,根据他的作品编一个故事,或者和他一起做个游戏等等。这样做不仅能够拓展孩子的学习领域,还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4.给孩子穿一件“工作服”。这样可以防止孩子因担心弄脏衣服而不能集中精力进行美术活动,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培养孩子的美术才能,你能得几分?
1.每周在家搞2~3次美术活动,每次15分钟以上。
2.除了水彩笔以外,还准备了其他美术用具。
3.通过与美术学习有关的话题,如摄影等,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4.上美术课前,给孩子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
5.教孩子各种美术工具的使用方法。
6.一年至少带孩子去一次美术馆或博物馆。
7.在家中展示孩子的美术作品。
结果:做到5条以上为良好,3~4条为普通,2条以下为急需提高。
第1周:用蔬菜盖图章
准备:碟子、颜料、洋葱、图画本。
玩法:
1.在碟子上放些颜料,再把洋葱切成两半。
2.先让孩子观察洋葱的断面,然后蘸上颜料,盖在图画本上。
3.只要孩子高兴,就可以让他反复盖着玩。
4.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还可以让孩子观察并给他讲解不同颜色叠加在一起后产生的变化。
效果:孩子从中可以认识花纹排列的规律。
贴心提示:切洋葱时在刀子上洒点清水,可以防止辣眼睛。
第2周:移印花样
准备:白纸、彩色笔。
玩法:
1.先把白纸对折一下,然后打开。
2.教孩子在白纸的一侧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但最好不超过3种。
3.把纸折起来,还可以向各个方向揉捻,以便制造出各种花纹。
4.再把纸打开,让孩子观察并讲述所形成的图案的形状。
效果:可以培养孩子的类推能力和创造力。
第3周:“手掌鸟”制作
准备:碟子、颜料、图画本、小鸟画册。
玩法:
1.把有小鸟的画册给孩子看,最好能绘声绘色地讲给他听,然后教他仔细观察画中小鸟的特点。
2.在碟子上放些颜料,教孩子用手掌蘸上颜料,往图画本上打手掌印。
3.再在手掌印上接着加上手指印,也可以用画笔勾出小鸟的形状。
4.等颜料完全干了之后,写上日期和孩子的名字。还可以让孩子说一说画中的小鸟和真实的小鸟有什么区别。
效果:可以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第4周:给爸爸画张像
准备:碟子、颜料、洋葱、图画本。
玩法:
1.在碟子里放上颜料,把洋葱对半切开,去掉心儿。
2.用洋葱蘸上颜料,然后在图画本上连着盖两个章。
3.让孩子看看这像不像爸爸的眼睛?先引起孩子的兴趣,然后指导他勾画出脸部轮廓。
4.在此基础上教孩子画出鼻子、嘴、耳朵等。
效果:可以让孩子了解人的脸部特征。
第5周:用橘子制作玩偶
准备:橘子、不干胶条、彩色橡皮泥、牙签。
玩法:
1.让孩子观察橘子的颜色,闻一闻它的香味,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质地。
2.将不干胶条剪成圆形,在其中的一个橘子上找出相当于眼睛的位置,贴上不干胶条。然后把黑色橡皮泥捏成黄豆粒大小,用牙签挑着插在不干胶条上,当眼睛。
3.另一个橘子当身体。把头和躯干也用牙签连接好,再用橡皮泥做出胳膊。
4.可以教孩子多做几个,分别当爸爸、妈妈和孩子,然后一起玩过家家游戏。
效果:可以让宝宝的小手变得更灵巧。
第6周:用纸张制作太阳
准备:彩色纸、报纸、透明纸等各种纸,剪子,彩笔,胶棒,图画本。
玩法:
1.先让孩子玩一会儿彩纸、报纸、透明纸等,让他感受不同纸张的特性。
2.一边和孩子聊纸的特性,一边试着教他把纸裁剪成长条状。
3.等孩子熟练后,可以由你拿着纸,让孩子自己剪。
4.在图画本上画好一个圆形,涂成红色或黄色当太阳,让孩子剪下来。
5.把长纸条按一定的间隔贴在圆形上,当太阳的光芒。
效果:可以让孩子了解各类纸张的特性,还有助于锻炼孩子对手部动作的控制力。
贴心提示:要选择儿童专用的安全剪刀,防止发生意外。
第7周:用花生豆摆图形
准备:花生豆(也可以用巧克力豆)、画册。
玩法:
1.先让孩子观察花生豆的颜色和形状。
2.再给孩子讲一些事物的特征,如方形的饼干、圆圆的苹果等,然后问问孩子想用花生豆做些什么东西。
3.和孩子一起用花生豆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4.等熟练后,可以给孩子看一些画册中的图案,并让他照着样子用花生豆摆出来。
效果: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造型能力。
第8周:用黄瓜制作鳄鱼
准备:黄瓜、鳄鱼玩具或画册、刀子、牙签、橡皮泥。
玩法:
1.先让孩子自己比较一下鳄鱼和黄瓜,然后再给他讲讲它们的相似之处,比如都是绿色的,表面都是凹凸不平的。
2.你先在黄瓜的1/3处用刀子切开,插上牙签支起来,就做成鳄鱼头了。
3.再把橡皮泥搓成几个小圆球,用牙签挑着插在黄瓜上,做鳄鱼的眼睛、爪子等。
4.制作完成后,你可以和孩子玩一些小游戏,比如把手伸到“鳄鱼”的嘴里。
效果: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对锻炼手眼协调很有好处。
第9周:用饼干拼火车
准备:火车玩具或图册、方形饼干、威化饼、巧克力豆等。
玩法:
1.先给孩子看玩具火车或有火车的图画书,然后问他想不想自己做一辆火车。
2.把四边形的饼干排成一排,当火车的车厢。
3.再用巧克力豆给“火车”装上轮子,用威化饼做成烟囱。
4.完成后,可以给孩子讲一讲关于火车的故事,也可以让孩子自己讲,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开火车游戏。
效果:可以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力。
第10周:制造“恐龙化石”
准备:橡皮泥、恐龙玩具模型。
玩法:
1.先和孩子一起探讨类似这样的一些问题:恐龙生活在什么时代?恐龙到底有多大?也可以一边看恐龙的画册一边讲。
2.把橡皮泥压成扁平状。
3.再把恐龙模型印在橡皮泥上。
4.让孩子比较一下橡皮泥上的印迹和恐龙模型。
效果: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第11周:制作糖果
准备:透明纸或彩色纸、剪子、橡皮泥。
玩法:
1.将透明纸或彩色纸剪成糖纸大小的纸片儿。
2.取一小块橡皮泥,捏成小圆球作为糖豆。
3.把糖豆放在剪好的纸片上,然后包起来。
4.熟练以后,可以让孩子多做几个糖豆,然后玩过家家游戏。
效果: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的小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
第12周:橡皮泥饼干
准备:橡皮泥、手纸芯、小黑豆。
玩法:
1.和孩子讲一讲关于饼干的话题。
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现实价值取向是以案例的工具价值为基础,以获得科学知识和管理技巧为目的的学术—技术取向为主,这一取向有以下特点:
(一)只承认“案例”的工具价值按照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性质,价值通常被分为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工具价值又被称之为外在价值,是对于某种被欲求或好的东西具有手段意义的价值,也就是有助于其他价值实现与完善的价值;内在价值也可称之为目的价值或自身价值,是作为一种目的或者就其本身就是善的或被欲求的事物。由于学术—技术取向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学奠基于叙事反映论、现代知识观与管理主义管理观,因此,它只承认案例具有工具价值,也就是只承认案例作为达成其他教育价值的手段所具有的价值。从形式上来看,案例是一个叙事文本,它是对事件的讲述,包括人物、行动以及行动的背景或情节等叙事要素。由于学术—技术取向案例教学是以叙事反映论,即把叙事看成是现实的客观描述的叙事观为基础,因此,管理案例作为一种叙事文本被看作是对管理现实的客观描述,是对管理世界实际发生过的真实事件的客观描述。进一步讲,就是把管理案例看成管理现实本身,案例被当成现实或实践的等价物。作为管理现实等价物的案例,最终成为科学知识的附属品。工商管理教育非常重视管理者实践智慧的培养,但在管理主义管理观的制约下,管理实践被看作是科学知识的逻辑推演,因此,实践智慧的培育就演变成科学知识的获得,认为学好理论也就等于学会了实践或者说学好理论自然就会实践。因此,工商管理教育的根本就在于理论的获得。案例作为真实环境的客观描述,作为现实的等价物,自然成为培养理论应用能力的好工具。显然,在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中,案例的作用在于使科学知识的吸收更加有趣和容易,其本身并无独特的内在价值,案例成为管理学习者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的工具。
(二)只关注故事忽视了话语与叙述“叙事”通常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指讲故事的形式,即话语,也就是叙述故事的口头或书面的话语,是听者听到的或读者读到的文本;第二层指讲故事的内容,即故事,也就是被叙述的事件;第三层指讲故事的行为,即叙述行为,产生话语的行为或过程。在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中,由于把案例看成是对现实的客观描述,甚至把案例当成现实的等价物,案例主要被用作获取科学知识的手段或工具。因此,在编写工商管理案例的过程中,虽然会注意到话语层和叙述层的问题以激发管理学习者的兴趣,但在实际的案例教学中,教师通常只关注案例的故事,即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往往忽视话语层和叙述层的问题,比如谁叙述、如何叙述等,都不在案例的讨论范围之内。由于不关注案例的话语层和叙述层,因此隐含在叙事话语中的倾向性—管理观、组织观、知识观、思维模式等很少被挖掘与分析。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也因此缺少了对案例的批判性审视,使管理学习者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案例中隐含的基本观念,即便是错误的观念也是如此。由此,管理学习者可能陷入某种文化或意识形态的控制而丧失自我。
(三)强调科学知识的习得在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视野里,无论案例是多么的复杂、多么的精彩,其本身都没有实质的意义,不过是让管理学习者能够更形象地接受科学知识、更有效地把所学习的科学知识运用于管理实践之中。在现实的教育场景中,教师往往这样运用案例:第一,把案例作为激发管理学习者学习理论的工具,在这里,案例是理论学习的序曲;第二,把案例作为理论的例子或例证,去说明理论的正确性,案例成为理论的注脚;第三,把案例作为真实问题情境,让管理学习者在运用理论解决案例中的问题的过程中,精熟理论、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这里案例成为了理论的练兵场。正如有的教师所说,我们讲鸟儿飞,是为了理解鸟儿飞翔后面的空气动力学原理。甚至一些教师为了让管理学习者更好地把握理论的要点,把案例丰富的情境、具体的情节完全省略,只提炼其中的问题给管理学习者。另外,大多数运用案例教学的课程是以学科知识分门别类来开设的,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也多数是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加以组织的。
(四)注重科技理性和例证思维的培养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以管理主义管理观为基础,而管理主义管理观把管理实践看成科学知识的技术应用,把管理者看成是理性运用科学知识的技师。因此,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注重培养管理学习者的科技理性。在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中,学习者通常聚焦于一个关键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对案例中的信息进行筛选、组织,然后运用数学的、系统的分析方法做出能实现目的的决策。而这个目的是否值得追求,则不必考虑。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学管理的管理学习者,通常在学习技巧的时候感觉更舒服(比如,金融的、会计的、系统分析或者只改变管理和动机的方法论),他们认为这些学习是具有实践导向的、有用的和能直接应用于管理实践中去的”。另外,多数案例没有涉及其背后的伦理、政治等方面的内容,导致学习者对管理现实的了解是偏颇的。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习者的科技理性,并运用例证思维模式建构外部世界意义。布鲁纳(Bruner,J.S)把人的思维模式分为两类:例证思维模式和叙事思维模式。所谓例证思维模式,主要是通过将特定的事件归入一个范畴或者概念来认知事物;所谓叙事思维模式,是通过情节化把特定事件放入整体的故事中理解事件。例证思维模式寻求的是普遍的真理条件,旨在提供因果说明;而叙事思维模式则是探究事件之间的特殊联系,旨在理解。叙事思维中的诠释具有情境性,而例证思维的解释则是从时空背景中抽离出来。显然,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注重的是学生例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教师控制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一般认为,案例教学体现了民主,也有利于发展民主。然而,在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中,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被教师控制着。首先,整个案例教学的设计,包括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等等都是由教师个人完成的。其次,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通过组织讨论来证明某种模式或者分析计划,教师对问题的答案具有终极审判权,管理学习者们的解决办法只有通过了老师“专业”知识的检验才被认为是正确的,否则是有缺陷的。从师生的地位来看,教师是知识的权威,管理学习者是等待灌输知识的“白板”。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我国工商管理教学实际上是“空心化”的。[7]第三,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是闭卷考试,考试结果由老师个人决定。
二、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价值取向的转变
随着叙事观从反映论走向建构论、知识观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变、管理观从技术到实践的转变以及管理世界的新变化,学术—技术取向案例教学的消极作用日益凸显。因此,重建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使其转向更加注重案例的内在价值的经验—探究的价值取向,显得非常重要和急迫。所谓经验—探究取向的案例教学,就是以案例作为叙事知识这一内在价值为基础,传播叙事知识,培养叙事思维,最终实现个体实践知识改造或自我转化的教学。具体来说,经验—探究取向的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彰显案例的内在价值经验—探究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认为,作为叙事文本的案例是一种叙事知识,它具有内在价值,其本身就应当是教学追求的目的。作为叙事知识的案例,不是实践的等价物,也不是理论的附属品,而是对实践的建构,是与科学知识具有同等地位的叙事知识。所谓叙事知识,是叙事者从一定的视角运用一定的叙事框架对现实的意义建构而生成的。不同叙事者面对“同样”的现实,可能有不同的故事。因此,案例是负载叙事者意义的文本,而不完全是现实的客观描述,案例中的现实是经过叙事话语过滤了的现实。
(二)既关注故事又关注话语和叙述既然案例是对现实的叙事建构,它就不完全是客观现实的客观描述,它总是隐含着案例叙述者的意图、视角以及立场。即使面对相同的事件,不同的叙述者所讲述出来的故事也是不同的。在案例教学过程,只有了解了案例叙述者的意图、视角以及立场,才能不被案例中隐含的思维模式、文化、意识形态等所控制,进而才能批判地吸收叙事知识,实现自我的解放与发展。同时,自我是叙事建构的,对人们所作所为的叙事,就是对自我的建构。个人有时不能实现自我的突破或转化,往往是因为自我叙事视角的单一,使得生活的可能性减少。因此,只有清晰把握了自我的叙事意图、视角等,才能迈出自我转化的第一步,而这些意图、视角与立场主要体现在叙述者的叙述话语与叙述方式中。因此,致力于自我转化的经验—探究案例教学,不仅要关注故事,还要关注话语与叙述行为本身。通过对他人案例的话语与叙述行为的分析,比如叙事视角、叙事框架等的分析,能洞悉案例中隐含的偏见,也就能够对他人关于管理现实的“前见”、“前理解”、缄默的个人实践知识等进行深入理解,从而批判地吸收他人的叙事知识,促进自我的发展。通过对案例的话语与叙述行为的分析,可以了解我们自己的“视域”和我们自己的缄默的个人实践知识,开启自我转化之路。
(三)强调案例或叙事知识的习得经验—探究取向案例教学秉承后现代知识观,不再把科学知识看作唯一的知识形态,承认各种被科学知识遮蔽的知识的合法性,叙事知识便是其中的一种。叙事知识是历史悠久的一种知识形态,但在现代知识观下,唯一合法的知识只有科学知识,其他的知识都被遮蔽了,叙事知识也不例外。随着知识观的后现代转向,科学知识唯我独尊的地位被打破,被科学知识遮蔽的其他知识开始被解放出来并大放异彩,叙事作为一种与逻辑认知并重的认知方式被人们重新认识,叙事知识也成为了一种合法的知识,获得了独立的地位。从知识地位的角度来看,科学知识与叙事知识是两种平等的知识,各有功用,不可相互化约,任何一种化约都会导致我们丧失对经验丰富性的捕捉。两种知识虽然在对它们认知时是分离的,但在实践上、在应用中两者是相互交织的。科学知识致力于解释,叙事知识致力于诠释。但科学知识的解释不能穷尽叙事知识的诠释,而叙事知识的诠释也不能穷尽科学知识的解释。叙事知识的诠释确能为科学知识的解释提供些候选的产品。科学知识的实验的发现也为叙事知识的诠释提供了诠释的养料。“科学知识和非科学知识(叙事知识)的对比可以让人明白,至少可以让人感到,前者并不比后者的存在更必然,也并不更偶然。两者都是由整体的陈述构成的,这些陈述都是游戏者在普遍规则的范围内使用的‘招数’。”叙事知识和科学知识各有自己的构成规则。我们不能以科学知识的构成规则来评判叙事知识的存在和价值,也不能以叙事知识的构成规则来评判科学知识的存在和价值。由此可见,无论是叙事知识(案例)还是科学知识都是管理实践者在实践中不可或缺的知识,不能强调一方而忽视或遮蔽另一方。经验—探究取向的案例教学致力于管理学习者叙事知识的建构、改组、改造与传播。但它并不否认科学知识对于管理学习者的价值,只不过它认为我们应“把重点放在活的科学形成过程中,而不是放在已经完成的科学遗骸上”,因此,讲述科学知识就是讲述科学知识建构的故事,也就是讲科学家们在怎样的情境下、怀揣着怎样的理想、遇到了什么样的困境、采用了什么方式解决困境的故事。
(四)培养管理学习者的实践理性和叙事思维经验—探究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摒弃了管理主义管理观,强调以管理实践观为基础,它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这种实践不是技术实践论者意义上的实践,也不是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实践而是马克思意义上的实践。管理实践是改造世界的活动,管理实践就是“做”。作为实践的管理,其所遵循的是实践理性。因此经验—探究案例教学着重培养管理学习者的实践理性,而实践理性的运思方式是叙事思维。在实践中,实践者通常是叙事地解决问题或者说通常运用叙事思维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叙事地运用知识。因此,培养管理学习者的实践理性,就要发展管理学习者的叙事思维。另外,如果说科学知识的建构遵循的例证思维,那么叙事知识的建构所遵循的思维模式就是叙事思维。因此,为了促进管理学习者自我叙事知识的建构与传播,也必须大力发展管理学习者的叙事思维能力。
(五)对话取向的教学经验—探究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承认个人经验的独特性以及由此所赋予给每个个体的叙事权力,它致力于促进每个管理学习者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凭借自己的经验发出自我独特的声音,在不同声音的碰撞过程中,改组、改造个人实践知识,实现自我的转化。因此,经验—探究取向案例教学是对话取向的。这种对话取向体现在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学设计,比如案例的选择等,由教师和管理学习者共同协商完成;课堂教学中每个管理学习者有权利也有义务讲述自我的管理故事,并在与其他学习者所讲述的管理故事、老师所提供的管理案例的对话中,反思与建构自我的实践知识;案例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也是共同协商决定的,对学习者的评价主要采用叙事对话的方式进行。在经验—探究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中,教师与管理学习者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还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学习者,他们都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都是平等的对话者。教师与管理学习者不再是传统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作为平等的对话者,他们的关系是“我与你”的对话关系,是平等的主体间关系。
(六)解放和发展取向的评价经验—探究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旨在把管理学习者从文化传统、社会意识形态与个人实践知识传统中解放出来,生成自我。因此,作为案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具有“指挥棒”意义的环节—评价,同样致力于管理学习者的解放与发展,促进管理学习者真实自我的彰显。经验—探究取向案例教学的评价以管理学习者的真实体验为基础,以促使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价值的根本目的,即“帮助个人自由地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因此,经验—探究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评价不再是控制与区分管理学习者的工具,而是成为管理学习者自我改进与完善的一个环节。
三、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价值取向变革的意义
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转向经验—探究取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克服了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弊端在现代管理教育实践中,经常把管理实践看作是科学知识的应用,或是科学知识演绎推理的结果,科技理性是实践的基础。好的实践者就是充分掌握了科学知识和具备科技理性的人。学术—技术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强调科技理性,把案例视为工具,凸显案例的工具价值。由此产生了不少消极效应,比如传递了错误的管理形象、培养了虚妄的信心等等。而经验—探究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以管理学习者对自我的探索为基础,融合其他来源的经验,以养成管理学习者的实践智慧为目的,克服了科技理性的弊端。
(二)顺应了管理实践的新变化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网络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非理性和不确定性广泛存在于商业组织的实践中,人们不再把管理看成是一个线性的机械系统,而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系统。管理系统从简单到复杂的转变必然要求管理的思维方式发生变革,无论研究管理系统的思维方式还是施行管理的思维方式都要进行变革。以往以简化、抽象为特征的例证思维方式不再适合复杂管理系统的探究,而叙事思维把各种异质性要素综合为一个整体,正是适应复杂系统的思维方式。经验—探究取向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致力于叙事思维的培养,有助于促进管理学习者有效地应对复杂的管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