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30 13:01: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等职业技术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完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使其更为科学合理
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应当注意以当前的市场需求为依据,以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为教学目标,促进企业与计算机专业之间的对接。依据当前的市场需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可以将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网络以及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等技术的学习作为其主攻方向。第二,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应当注意理论的适度化,尽量少开编程语言类的计算机课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一般只有两年左右,为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实用知识与技术,学校应当注意注重知识的先进性,结合时代的要求,开设新的实用功能较高的专业,取消一些实用价值低的陈旧的课程,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少而精为原则,注意其适度性。此外,编程类课程复杂难懂,教学效率较低,应当尽量少开。第三,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应当注意课程的实用性与课程结构的模块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开设计算机专业课程时,应当注意了解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计算机专业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培训和实习的机会。在课程结构的模块化方面,计算机教学应当注意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加强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一,在教学的环节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上机实作的机会。实作教学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当认真选择实作教学的内容,较多地选取设计性的项目为实作内容,减少验证性项目的选择。第二,通过开设技能兴趣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学校可以以企业和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为依据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从业需要进行自主选择。第三,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计算机专业是一门操作性与实用性很强的专业,但是我国当前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因此,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增加学生练习的时间,增加学校微机室开放的时间,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
(一)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教材建设落后。
在我国,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模式,电子商务专业更是一个新的学习专业。在中专电子商务教学中,一般由计算机应用专业、金融类专业、国际贸易专业等教师实施教学。虽然这些专业与电子商务专业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的专业化程度阻碍了中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在实际与客户沟通交流和电子交易操作中,很多教师会因为专业化程度低而不能全面地讲解其中的知识,导致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该如何学习和研究。还有就是因为电子商务是一门以网络为基础、以实践为根本的专业,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因为没有教材而手忙脚乱,讲课的内容是东拼西凑,加之自己本身不是专业教师,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更是无从下手。电子商务主要就是在网络上做生意,很多中专教师因为教材建设的落后而不懂得该如何向学生讲解在网络中如何把握客户的心理。所以,这些问题阻碍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二)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教学落后。
电子商务发展是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脚步而前进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传统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在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传统教学只是单一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单一。而且电子商务是一门以实践为根本的专业,很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必须依靠实践才能掌握,但是现在很多的中专学校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教学,导致很多中专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知识的时候感到枯燥和乏味,没有学习兴趣。如在中专学校电子商务中的电子交易学习中,本来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配备学习工具的,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边教学边和学生一起操作和实践淘宝该如何做,如何才能把自己的店铺设计好等。但是,中专电子商务教学方法的单一和实践教学的落后,无法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不能完全独立地把自己所学的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缺乏实际操作和锻炼的能力。
二、解决中专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问题的策略
(一)加强教师专业化程度,明确中专学生的培养目标。
在电子商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专业化程度低是教学过程中最严重的问题,所以,加强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明确中专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国家可以投放相对的资金对这批专业化教师进行进修和学习,让他们熟练地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和内涵。同时学校可以加强对电子商务教师的管理和规范,不断地对他们进行考核和培养,培养一批专业化程度高的电子商务教师队伍,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为中专学生解决一系列不懂的问题。同时,教师要明确中专生的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新型的高智商、高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如电子商务专业的中专生在学习网络采购方面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应该在自己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教师在网络采购方面要明确中专学生的培养目标,打造一批有目标有理想有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
(二)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
1、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教育部的统一部署,继续做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职教专题的调研工作。重点开展对“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改革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等问题的调研,并对调动行业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积极性、农村职业教育等问题开展深入的课题研究。
按照教育部《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公告精神,动员各地学会和下属机构积极参与,并对职业教育战略专题调研和《规划纲要(草案)》展开大讨论,广开言路,广集众智。学会网站开辟《谋划职教改革发展》专栏,并开展“我为职教献计献策”征文活动。
2、配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学会积极参与会议相关筹备工作,并做好会后的宣传、贯彻落实工作。(德育工作委员会为主)
3、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进程,年内上报国务院审议”的安排,配合教育部相关司局,参与修订工作。
4、配合教育部“制定中等职业教育督导基本标准,开展评估试点”工作,积极参与相关研究、试点工作,并作为《规划纲要》的课题研究。
5、高职研究会组织“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创业人物与机构评选”活动。
二、开展职教学术研究和评选表彰活动,提高职教社会影响力
1、围绕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制定学会2010年工作计划,召开2010年工作会议。
2、以“抓住机遇和挑战,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主题,举办2010年学术年会。学术委员会负责组织策划,进一步提高年会质量。年会期间召开学会理事会第三次会议。
3、举办第二届民办职业教育发展高峰论坛。(拟成立的民办职业教育分会负责)
4、举办首届 “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 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教学名师”的评选工作。(农村与农业委员会)
5、举办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百名杰出校长”评选表彰活动。
6、修订、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励条例》(草案),启动第二届 “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评选工作。(学术委员会)
7、举办第五届“中青年职教论坛”,开好“2010年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讨会”。(学术委员会)
三、开展职教科研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继续完成以学会名义开展的国家级的职业教育课题研究。
做好学会2009-2010年度课题立项评审工作,并出版《优秀成果选萃》。(学术委员会)
做好教学、德育、管理、高职、农村与农业、轨道交通、卫生、职高等分支机构开展的科研教研课题工作,以及相关的评奖活动。课题研究和评奖活动中,要把提高研究和活动的质量摆在突出的位置。
2、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新的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促进新教材编写、审定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德育工作计划委员会)
3、办好各分支机构组织的“论坛”、“研讨会”等形式的活动。务须做到认真准备、精心策划、广泛参与、提高水平。
组织好教学工作计划委员会和其他分支机构的各种教学竞赛活动,以及部分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教学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
4、配合有关部门举办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办好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
支持分支机构办好农业、医药、护理和轻工食品等专业学生技能大赛。
5、配合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总公司,在天津举办第七届全国职教现代技术装备(教材)展览会。
6、合作开展第十一届全国职教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搞好期刊编辑、高职、商科、德育、学生、管理、卫生、轻工、教材等分支机构的论文征集、评选活动。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论文水平。
启动学术委员会主办的“优秀职业教育硕士(博士)论文”评选活动。
四、围绕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为科学决策服务
1、继续组织力量进行农业职业教育资源、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调查。(分别由农村与农业、少数民族、期刊编辑专业委员会组织)
2、就当前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应对,举办高层次形势报告会,加强行业学会间的沟通联系。(轨道交通委员会为主,相关行业协会配合,秘书处协调)
3、围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专题,继续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办好管理、高职以及其他分支机构举办的相关课题研讨和培训。
4、开展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及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高职研究会举办“与高职毕业生在一起”的主题会议。
5、针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开展职业指导专项调研,做好职业指导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
6、配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继续开展“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做好“中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发展报告”的编纂工作。(师资专业委员会)
7、继续开展职教科研(教研)机构调查,筹备职教科研工作会议。开展中专学校实训能力建设专项研究和精品专业建设方案展评。(科研、中专委员会)
五、开展国内外校长教师培训,加强境内外交流合作
1、继续组织学会和分支机构开展的职教院校长和教师的国内培训交流活动。(培训交流部)
开展东西部职教合作交流和调研。(职业高中、卫生)
2、继续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组织好研讨和经验交流。(培训交流部为主)
3、继续组织职教工作者和教师赴国外(境外)考察和培训交流活动。(培训交流部负责)
4、筹备举办2010年 “国际职业教育论坛”。(学术委员会负责)
继续开展职教装备国际交流。搞好商科、轨道交通、医药、轻工等分支机构的对外交流活动。
5、组织开展对香港职业教育的考察,加强与香港职业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
六、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益
1、办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各地方学会、分支机构、内设机构都应成为网站的地方编辑站,学会网站要加强对其指导和帮助。推动学会系统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电子办公和网络传输,提高工作效率。
2、扩大和健全学会组织,增强学会活力,改进单位会员入会办法。重视吸收民办职业院校和民营企业为会员单位。做好理事会已同意成立的新分支机构的申报工作。
应用文写作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并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甚至经常处在被遗忘的边缘,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日渐为人们所重视。
首先,应用文写作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中职语文教学要衔接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使学生逐渐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学习环境和思维方式。
初入职校的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的熏陶下已经熟悉了上课—写作业—复习考试的学习方式,形成了惯性的思维模式,故此认为学习就是这么回事儿。大部分职校学生,不仅仅是新生,依旧把学习与考试相关联,认为取得优秀的考试成绩就是学习的终极目的。这种观点的正确与否我们不做探讨,但是这种观点忽略了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夫职业教育之目的,一方为人生计,曰以供青年谋生之所急也。一方又为事计,曰以供社会分业之所需也”。[1]从个人方面而言,职业教育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而应用文写作教学与职场联系密切。在校学生恰恰忽略了职业教育与职场的紧密联系,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等同视之。
普通语文教育所忽略的,正是中职语文教育所重视的。普通语文教育的模式可以用以下几个词语概括:“目的、意义、作用、任务、内容、原则、方法、形式”[2],而中职语文教育的模式则可以用“交往、互动、沟通、对话、反思、阐释、解构、建构、更新、超越”[3]这些词语概括。简言之,普通语文重视理论,中职语文侧重实用。应用文写作教学在职业语文教学中的出现及被一再强调,正是职业教育重视实用的具体体现,这使得应用文写作教学成为中职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
其次,应用文写作教学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应用写作能力越来越成为技能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4]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材的改版就体现着这种趋势。在《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第四版中,应用文写作作为一个单元出现,包括“便条、条据”,“启事、海报”,“申请书、求职信”,“计划、总结”[5]四类。
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通用教材改版。在《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第五版中,下册全部是应用文写作课程。包括“日用文书”、“行政文书”、“事务文书”和“专业文书”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日用文书”单元包括“条据”、“启事”、“声明”、“申请书”、“建议书”、“投诉信”、“求职信”、“贺信”;第二单元“行政文书”单元包括“请示”、“通知”、“函”、“会议纪要”、“报告”、“通报”、“守则”;第三单元“事物文书”单元包括“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讲话稿”、“自我鉴定”;第四单元“专业文书”单元包括“技改论文”、“产品说明书”、“协议书”、“劳动合同”、“劳动仲裁申请书”、“创业计划书”。[6]
由此可见,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在改版后的通用教材中被大幅度增加,从原本的一个单元四篇课文增加至一册书四个单元二十六篇课文,从过去的占有一席之地,到如今占据着中职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
那么,应用文写作教学与中职语文教学究竟是什么关系呢?简单地说,应用文写作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并且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这是不是意味着应用文写作教学可以完全取代中职语文教学中其他的内容呢?之所以有这个困惑,是因为当今的中职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江河日下”。虽然不可或缺,但无足轻重。不少人认为中职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会写请假条,舍此之外再无他用。而写请假条正是应用文写作课程中“条据”一文的教学目的之一。笔者囿于“道听途说”,故有此疑惑。
中职语文教育具有衔接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任务。如果不顾及学生实际,初入学就急切地以应用文写作教学完全替代语文教学,用来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虽使学生有“焕然一新”之感,但存仓促突兀之实。所谓学生的实际,一方面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比较差,基本能力相对欠缺,另一方面中职学生的年龄较小,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都比较匮乏。如果以揠苗助长的方式,强行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去参与应用文写作教学,难免落得曲高和寡的结局。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使中职学生从普通语文向中职语文平稳过渡,第五版《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上册仍是以美文时文为主,将应用文写作教学放在了下册。
从职业教育的目的来看,应用文写作教学仍不能完全取代中职语文教学的其他内容。职业教育既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又是谋个性之发展。也就是说职业教育是个人毕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绝不是终点。许多有识之士指出,从传授内容的适用期来看,基础教育可用15年,高等教育可用10年,而职业教育则只能用5年。[7]由此可见,对于文化基础课相对匮乏的中职生来说,中职语文教学应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不仅仅为中职生的职场生涯做准备,而且他们的家庭生活和社会交往做准备。成为优秀的员工固然令人欣喜,但更令人欣慰的是让他们成为更好的父亲或母亲。
综上所述,应用文写作教学既是中职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又是所占比例相对较大的一部分。但无论从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还是从职业教育的目的来看,应用文写作教学都不能完全取代中职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宣言书——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黄炎培等四十八人.
[2][3]《素质教育语文教材》的前言.暂未出版.
[4]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第五版 下册).
目前由于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疲软,经济对教育的冲击尤其是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明显,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是招生难、就业更难[1]。随着经济形式的恶化,中等职业教育能否继续生存和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对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存在的“症结”现状和发展态势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要有一个科学的预期把握[2,3]。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现实与“症结”
1. 办学机制不活,目标不明确
笔者走访了部分县市区中等职业学校,发现相当部分职校的规模在缩小,学生数变少。绝大多数的学校都是在当地教育部门的一统之下,走着“普高”的路子,照搬高校的“本本大纲”,学生由于文化底子薄,听不进,不愿学,三年文化课等于零,专业技术学的也仅仅是皮毛,因此学生毕业之后社会不欢迎,进了企业还是被扫地出门,职业教育步履艰难。
2. 专业设置不对路,很难适应市场
目前职校开设专业大多是管理类和金融类,然而市场对这些中等职业教育并不青睐,市场需要大量的操作型人才。由于培养的毕业生不能适销对路,从而加重了就业的难度,因而绝大部分的初中毕业生选择的是上普通高中然后上大学,即使文化成绩较差的学生,他宁可在社会上闲待,也不选择进职校,使得职校生源捉襟见肘,志愿报考者寥寥无几。
3. 管理粗放,办学风气受到影响
由于职校生源严重不足,招进进来的学生水准较低,数量和质量都存在问题,教师的管理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更谈不上管理的规范和精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少数地方呈现放羊式管理,学风每况愈下。
4. 教师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
一些地方的职教成了“疗养所”,老弱病的都照顾到职教(没有升学压力),造成职教教师战斗力不强,一些职校盲目追求高学历,引进接收的教师的学历是越来越高,水平却平平,中看不中用。
5. 宣传不到位,认识有待提高
历经数十年,发展的职业教育作用和意义已为人们所接受,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价值观的多元性,在人们的意识中职教地位仍有待提高。在职教的宣传上也存在一些弊端,在招生的过程中,普职的比例难以协调。
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对策
1. 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领导,依法治教
近年来,各地对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机制上给予了保证,从经费上给予支撑,这是一个可喜的局面。但仍然需要保持和扩充。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关键。论文大全。我们这个社会不仅需要大量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且更需要的是大量的懂技术,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劳动者。在这方面,中等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必须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按照职教法的要求,继续加大投入,实施政策倾斜,大力扶持职教发展,为职教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宽松的环境。论文大全。
2.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面对招生难就业难的困境,要克服“等靠要”的观念,要深化教育内部的改革,打破框框条条,建立适应市场的职教体制,走自我发展之路。改革课程体系,打破僵硬的办学模式,学制可长短结合,办学普职结合,以市场定位专业,以用人单位的需求开设课程,以动手操作技能型为主题,以实用为上。要千方百计扩大职教生源,可以与中西部地区联合办学,发挥自己的优势,向老少边穷地区要生源,普职联合办学,普通高中的一部分学生可以到职教接受技能教育,在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城镇三产服务业上作文章,办下岗职工农民工转型技能培训班,向整个社会求生源。要高度重视学生实验实习基地建设,要让工厂农场饭店宾馆事业单位都称为职教学生学习成长的天地。要让职教生三分之二的时间都花在实践技能上,各职校都要尽可能形成自己的办学品牌,重视学生品性的塑造,这样职教事业才有出路。
3.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职教要发展,师资是保障。职业学校要敢于打破原有的用人机制,实行教职工聘任制,真正做到贤者上、庸者让,实行高职低聘或低职高聘,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既看文凭更看水平,既重学历、更重能力切实提高高职教师的动手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锻炼成长,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双师型上下功夫,要求相当部分的教师既要有学历文凭,也要有劳动部分颁发的专业技能证书。老师带着学生学,为学生做表率,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4. 加强就业指导,为学生快就业,早就业创造条件
就业难直接导致招生难,职校只有解决好学生就业环节,才能克服招生困难。职校应当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与用人单位广泛联系,互通信息,及时向企事业单位推荐输送毕业生。利用互联网举办人才劳动力市场,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积极鼓励职教生自主创业,树立正确是就业观,不断拓宽职校学生就业的金光大道。论文大全。
5. 重视宣传效应,树立职教良好的形象
要想清除世俗对职教的偏见,还需加大宣传的力度,选择优秀的典型,展示职教的丰硕成果,让社会了解职教,让世人高看职教生,让职校生有登台亮相的机会,有施展才能的舞台,以激发在校生刻苦向上的精神,让全社会都来颂扬职教事业,关注职教事业,使职教生源源远流长,使职教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沙民. 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探究[J]. 职教新观察, 2008, 12.
[2] 陈燕. 浅析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 科教文汇,2008,11.
论文关键词:荷兰;职业技术教育;启示
荷兰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其职业教育与培训非常有特色。荷兰政府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积极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形成了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同时,职业教育也为荷兰培养了各种不同层次的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根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2003年出版的《教育一览》中的数据,与其他邻国相比,荷兰20—24岁的年轻人受教育比率较高。2001年,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接受普通大学教育的比例仅为35%,其余大部分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已经毕业的和直接进人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比例低于10%。近些年来,荷兰劳动力失业率起起伏伏,使其深感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也因此促进了荷兰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的发展与成熟。
一、荷兰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相关政策
荷兰政府早在1987年就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改革职业技术教育。Www.133229.COM这项改革历时三年,于1991年完成,改革的重点主要涉及中等职业教育。1993年8月1日政府又颁布了业余职业教育课程培训法,为学徒制、在职人员以及重要行业培训建立了规章制度。1996年1月1日,荷兰政府颁布了职业与成人教育法。这是首部将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包含在内的法案,首次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分开,目的在于加强和进一步整合初等及初等后职业教育体系。法案建议,在许多小规模职业学校之外,开办一些大规模的区域培训中心,这一举措对于荷兰的职业教育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法案另一个积极和成功的举措就是出台了国家职业资格体系。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以能力为基础的新的职业资格体系目前正在开发和建设中。从2006年开始,荷兰教育文化和科技部对成人教育的预算及财政支持,仅限于对较高层次的、以荷兰语为第二语言的课程提供资助。对于较低层次的职业培训的资助则转由移民局治理(隶属司法部)。
二、荷兰的职业教育体系
荷兰学校有公立和私立两种。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原则和指导思想建立私立学校,进行自主化治理,公立学校则由地方政府来治理。两类学校均是由国家财政资助,并且必须符合办学的基本标准,遵循教育部颁布的相应法规。荷兰教育呈现出两个明显的分支,即普通教育分支和职业教育分支。
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这两种教育类型。荷兰实行12年义务教育,大多数孩子5岁开始接受义务教育,但少部分学生从4岁开始就上小学。小学学制为6年。小学毕业后,学生根据个人的学习成绩、爱好、愿望和小学教师的评价进行分流,分别进入中等教育阶段的大学预备教育班、普通高中教育班和职业预备教育班。第一类选择是大学前预备教育,学制6年,毕业后可以升人大学接受教育,当然也可以选择到高等职业院校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第二类是选择升入普通高级中学,学制5年,毕业后可以升人高等职业院校(hogeschoo1),也可以选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第三类是选择升人初等职业教育学校,又称职业教育预科,学制4年,它主要是为普通中学教育的学生培养职业能力提供一个预备学习环境。
三、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启发
(一)全社会要形成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共识
荷兰社会的各个阶层都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政府从立法上为职业技术教育提供政策上的保证。社会大众的观念中,虽然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区分非常明显,但是两者一样重要,只有教育的人才规格、人才类型的区别,并没有研究型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高低优劣之分。少数具有一定天赋的学生去研究型大学学习,从事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大部分学生都愿意选择职业技术学校(院)。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教育两种教育系统下毕业的学生,进入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市场,一样受到社会欢迎。在荷兰,人们对年轻人成才的看法并不是毕业于名校,只要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干的出色就行。职业技术学校(院)毕业的学生和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基本工资差距不大,很多学生并不认为学习职业技术低人一等。因此,荷兰职业教育学校远远多于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也远远高于后者。据笔者对ede—wageningen市的调查,该市人口仅有1.5万人左右,有1个普通高中,1所综合性大学,却拥有2所职业技术学院和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人数约是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学生人数的2.5倍。而在我国,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对于大学教育,处于一种十分劣势的地位,培养的人才低人一等,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为了促进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国家应该立法,保证职业技术学校(院)的学生毕业后的薪酬水平与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基本一致。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使全社会形成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风气。政府要为职业技术教育买单,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一方面改善现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兴建更多的职业技术学校,争取通过努力,使各个县都有2~3所高水平的职业技术学校(院)。
(二)面向产业,与企业联合是培养高质量学生的重要途径
荷兰职业技术教育与产业发展密切联系。每所学校除教学设施外,还要设置与专业相匹配的实训场所,按产业的要求运作,学生从人学就开始接受企业环境的熏陶。鹿特丹leerparkproper学校,是一所学习汽车维修、理发美容、酒店经营管理的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技术设计、车间实践、企业实习等教学过程,都聘企业指导教师参与指导,这样培养出的人才符合企业的要求,受到企业的欢迎。
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应该与产业需求一致。荷兰是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第一、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很少,因此,社会对这些产业的人才需求也很少。根据笔者对荷兰5所职业技术院校的调查,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的专业主要是:社会工作、计算机、经济、贸易、物流管理等。这些专业毕业的学生都从事第三产业工作。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三产业必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职业技术教育也应该多开设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以适应时展的要求。
(三)根据当地经济的区域优势,办出有特色的职业技术学校
荷兰政府支持职业技术教育的区域化发展,注重考查学校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只有那些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学校,政府才给予投资,避免了由于专业设置、办学定位雷同而造成的竞争和重复建设,使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海牙的modiaan职业学校,是一个规模化、集团化的大型职业技术学校。它根据海牙的经济发展,设立了5个分校,各分校专业之间不重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学校。我们国家的职业技术学校大都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的设置很少考虑到与地方经济的接轨。今后政府在职业技术学校审批和建设的时候,应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对于那些专业设置雷同、没有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学校,要进行撤并,相反,对于有办学特色的学校要给予大力扶持。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技术教育要注重职业能力培养。荷兰职业技术学校根据行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确定各个专业的职业能力,并将职业能力细化到教学中去,另外还要根据本专业涉及的行业,职业道德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社会的职业精神。海牙modiaan学校要求,经贸类专业学生毕业时要递交一份就业计划,凭此就业计划学生可以到银行申请开业贷款,银行和用人单位可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在考试方法上,根据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不拘泥于一种方式。ede—wageningen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每学完一门课程要填写一份考核评价单,评价单设定了考核的内容、形式、分值。课程考核设定手工制作、调研、撰写论文等形式。学校认为考试的形式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是否达到所要求掌握的程度。
论文关键词:荷兰;职业技术教育;启示
荷兰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其职业教育与培训非常有特色。荷兰政府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积极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形成了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同时,职业教育也为荷兰培养了各种不同层次的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根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2003年出版的《教育一览》中的数据,与其他邻国相比,荷兰20—24岁的年轻人受教育比率较高。2001年,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接受普通大学教育的比例仅为35%,其余大部分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已经毕业的和直接进人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比例低于10%。近些年来,荷兰劳动力失业率起起伏伏,使其深感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也因此促进了荷兰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的发展与成熟。
一、荷兰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相关政策
荷兰政府早在1987年就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改革职业技术教育。这项改革历时三年,于1991年完成,改革的重点主要涉及中等职业教育。1993年8月1日政府又颁布了业余职业教育课程培训法,为学徒制、在职人员以及重要行业培训建立了规章制度。1996年1月1日,荷兰政府颁布了职业与成人教育法。这是首部将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包含在内的法案,首次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分开,目的在于加强和进一步整合初等及初等后职业教育体系。法案建议,在许多小规模职业学校之外,开办一些大规模的区域培训中心,这一举措对于荷兰的职业教育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法案另一个积极和成功的举措就是出台了国家职业资格体系。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以能力为基础的新的职业资格体系目前正在开发和建设中。从2006年开始,荷兰教育文化和科技部对成人教育的预算及财政支持,仅限于对较高层次的、以荷兰语为第二语言的课程提供资助。对于较低层次的职业培训的资助则转由移民局治理(隶属司法部)。
二、荷兰的职业教育体系
荷兰学校有公立和私立两种。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原则和指导思想建立私立学校,进行自主化治理,公立学校则由地方政府来治理。两类学校均是由国家财政资助,并且必须符合办学的基本标准,遵循教育部颁布的相应法规。荷兰教育呈现出两个明显的分支,即普通教育分支和职业教育分支。
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这两种教育类型。荷兰实行12年义务教育,大多数孩子5岁开始接受义务教育,但少部分学生从4岁开始就上小学。小学学制为6年。小学毕业后,学生根据个人的学习成绩、爱好、愿望和小学教师的评价进行分流,分别进入中等教育阶段的大学预备教育班、普通高中教育班和职业预备教育班。第一类选择是大学前预备教育,学制6年,毕业后可以升人大学接受教育,当然也可以选择到高等职业院校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第二类是选择升入普通高级中学,学制5年,毕业后可以升人高等职业院校(Hogeschoo1),也可以选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第三类是选择升人初等职业教育学校,又称职业教育预科,学制4年,它主要是为普通中学教育的学生培养职业能力提供一个预备学习环境。
三、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启发
(一)全社会要形成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共识
荷兰社会的各个阶层都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政府从立法上为职业技术教育提供政策上的保证。社会大众的观念中,虽然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区分非常明显,但是两者一样重要,只有教育的人才规格、人才类型的区别,并没有研究型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高低优劣之分。少数具有一定天赋的学生去研究型大学学习,从事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大部分学生都愿意选择职业技术学校(院)。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教育两种教育系统下毕业的学生,进入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市场,一样受到社会欢迎。在荷兰,人们对年轻人成才的看法并不是毕业于名校,只要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干的出色就行。职业技术学校(院)毕业的学生和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基本工资差距不大,很多学生并不认为学习职业技术低人一等。因此,荷兰职业教育学校远远多于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也远远高于后者。据笔者对Ede—Wageningen市的调查,该市人口仅有1.5万人左右,有1个普通高中,1所综合性大学,却拥有2所职业技术学院和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人数约是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学生人数的2.5倍。而在我国,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对于大学教育,处于一种十分劣势的地位,培养的人才低人一等,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为了促进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国家应该立法,保证职业技术学校(院)的学生毕业后的薪酬水平与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基本一致。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使全社会形成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风气。政府要为职业技术教育买单,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一方面改善现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兴建更多的职业技术学校,争取通过努力,使各个县都有2~3所高水平的职业技术学校(院)。
(二)面向产业,与企业联合是培养高质量学生的重要途径
荷兰职业技术教育与产业发展密切联系。每所学校除教学设施外,还要设置与专业相匹配的实训场所,按产业的要求运作,学生从人学就开始接受企业环境的熏陶。鹿特丹LeerparkProper学校,是一所学习汽车维修、理发美容、酒店经营管理的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技术设计、车间实践、企业实习等教学过程,都聘企业指导教师参与指导,这样培养出的人才符合企业的要求,受到企业的欢迎。
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应该与产业需求一致。荷兰是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第一、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很少,因此,社会对这些产业的人才需求也很少。根据笔者对荷兰5所职业技术院校的调查,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的专业主要是:社会工作、计算机、经济、贸易、物流管理等。这些专业毕业的学生都从事第三产业工作。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三产业必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职业技术教育也应该多开设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以适应时展的要求。
(三)根据当地经济的区域优势,办出有特色的职业技术学校
荷兰政府支持职业技术教育的区域化发展,注重考查学校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只有那些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学校,政府才给予投资,避免了由于专业设置、办学定位雷同而造成的竞争和重复建设,使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海牙的Modiaan职业学校,是一个规模化、集团化的大型职业技术学校。它根据海牙的经济发展,设立了5个分校,各分校专业之间不重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学校。我们国家的职业技术学校大都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的设置很少考虑到与地方经济的接轨。今后政府在职业技术学校审批和建设的时候,应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对于那些专业设置雷同、没有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学校,要进行撤并,相反,对于有办学特色的学校要给予大力扶持。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技术教育要注重职业能力培养。荷兰职业技术学校根据行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确定各个专业的职业能力,并将职业能力细化到教学中去,另外还要根据本专业涉及的行业,职业道德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社会的职业精神。海牙Modiaan学校要求,经贸类专业学生毕业时要递交一份就业计划,凭此就业计划学生可以到银行申请开业贷款,银行和用人单位可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在考试方法上,根据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不拘泥于一种方式。Ede—Wageningen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每学完一门课程要填写一份考核评价单,评价单设定了考核的内容、形式、分值。课程考核设定手工制作、调研、撰写论文等形式。学校认为考试的形式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是否达到所要求掌握的程度。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已经具备信息化的意识,对于信息资源也在进行积极的储备。但是,对信息资源的创新利用、整合处理等还是有较多的不足的地方。教师普遍对信息化教育了解的较少,不大懂得利用信息进行教学设计。因此,教学设计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中面临的最大的难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与现代化职业教育信息化所提出的要求还相差一段距离。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分析
(一)职业教师的专业技能与实践教学能力偏弱
目前,职业教师主要是毕业于一些普通的高校,没有受到过较为专业的培训,在企业中的工作经验也不足。如今的培训机构和对口单位都不大适合教师的培训,因此对于教师的自身培训比较缺乏。相关教师的入职考核,招聘单位也比较看重学业成绩,而不是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和实际教学技能来判断。
(二)相关部门对职业教师的培训不到位
尽管现在一些相关部门针对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而启动一些培训计划,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1.对教师的培训内容与职业教师的实际需求不大相符,而且培训内容单一,很难让教师有一定的探究兴趣。2.培训过程中,教师本来就没有过多热情,在后续培训中,也没有强化培训。3.培训中缺乏好的方法,没有让教师很好的参与进来,应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带动教师的信息技能的学习热情。把学习、操作、运用有效的结合起来。
(三)教师对自身的应用能力信心不足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面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是使很多教师信心不足。短期性无严格考核的培训让教师松散,没有过多激情。计算机的操作是提高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基础。但是部分教师的应用能力不足,导致整体教师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也没有合格的考核制度。在教学中,教师对自身的应用能力没有足够的把握和自信。
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探究
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能力主要以如何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对于教师的培养方面,要以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为基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培养教师信息化能力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方式,讲授合理的内容。以提高和创新为目的,力求将传统的培养方式改良,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来解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实际问题。
(一)培训内容要改革,以全面实现教师信息化能力的要求
针对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提高的培训,需要从教师的不足进行分析,再实行相关的强化培训。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要从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出发,注重对相关操作技术的传授,教会教师学习动画、网页、软件的应用等。所讲授的技术必须要和教学的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要注重培训的方法和形式,要重新对教学设计、信息整合等方面入手,从内容到形式改革教师培训模式,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对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要从教师的信息意识、知识、能力和道德来融入培养。在培训的过程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应用,然后对信息进行加工、整合,从而创造出更符合教学实际的信息应用。
接下来,笔者将以如何提高高职英语教师信息化能力为例进行具体论述。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一门重难点学科。因此,教师的英语教学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尤其是信息化能力对英语教学意义重大。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树立信息化教学的意识,要明白教学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要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其次,要将信息化理念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软件,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在线观看英文视频、收听英文广播,TED视频、BBC、VOA都是十分珍贵的网络资源,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学。
(二)培训形式要改革,注重增强培训效果
好的培训形式能够带来好的效果。在形式改革中要多采用交流互动的方式,摒弃传统的专家讲座被动接受培训的方式,要化被动为主动,确保教师的积极性得到提高,相信会使培训效果增强。如果采用一般的培训方法,在培训的过程中比较放松,没有任何压力,但是整个培训的效果并不好。因此,在培训前可让教师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在培训过后,也可布置一定的任务给教师,让教师将相关的思路和信息化能力相结合,自行回家后研究,让教师有更多的实践经历。
(三)健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体系,保证教师信息化水平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培养,一直缺少一个健全的体系作为支撑。教师的能力要顺应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体系,要注重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增强。有关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要有一定的标准和考核制度,能够促进教师自主研究信息,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三、结束语
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进行研究和分析,不难发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的培训形式和内容还有待提升。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是一种考验。教师需要把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实际相结合,更好地利用信息化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
注:本论文系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职业教育研究课题,《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以泰州市为例》(课题批准号:2013129)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李霞林.浅析如何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1:107-110
[2]薛继成.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研究[J].科教导刊,2013,(31):83,85
[3]朱明苑.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探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
1、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教育部的统一部署,继续做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职教专题的调研工作。重点开展对“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改革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等问题的调研,并对调动行业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积极性、农村职业教育等问题开展深入的课题研究。
按照教育部《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公告精神,动员各地学会和下属机构积极参与,并对职业教育战略专题调研和《规划纲要(草案)》展开大讨论,广开言路,广集众智。学会网站开辟《谋划职教改革发展》专栏,并开展“我为职教献计献策”征文活动。
2、配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学会积极参与会议相关筹备工作,并做好会后的宣传、贯彻落实工作。(德育工作委员会为主)
3、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进程,年内上报国务院审议”的安排,配合教育部相关司局,参与修订工作。
4、配合教育部“制定中等职业教育督导基本标准,开展评估试点”工作,积极参与相关研究、试点工作,并作为《规划纲要》的课题研究。
5、高职研究会组织“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创业人物与机构评选”活动。
二、开展职教学术研究和评选表彰活动,提高职教社会影响力
1、围绕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制定学会2010年工作计划,召开2010年工作会议。
2、以“抓住机遇和挑战,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主题,举办2010年学术年会。学术委员会负责组织策划,进一步提高年会质量。年会期间召开学会理事会第三次会议。
3、举办第二届民办职业教育发展高峰论坛。(拟成立的民办职业教育分会负责)
4、举办首届 “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 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教学名师”的评选工作。(农村与农业委员会)
5、举办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百名杰出校长”评选表彰活动。
6、修订、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励条例》(草案),启动第二届 “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评选工作。(学术委员会)
7、举办第五届“中青年职教论坛”,开好“2010年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讨会”。(学术委员会)
三、开展职教科研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继续完成以学会名义开展的国家级的职业教育课题研究。
做好学会2009-2010年度课题立项评审工作,并出版《优秀成果选萃》。(学术委员会)
做好教学、德育、管理、高职、农村与农业、轨道交通、卫生、职高等分支机构开展的科研教研课题工作,以及相关的评奖活动。课题研究和评奖活动中,要把提高研究和活动的质量摆在突出的位置。
2、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新的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促进新教材编写、审定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德育工作计划委员会)
3、办好各分支机构组织的“论坛”、“研讨会”等形式的活动。务须做到认真准备、精心策划、广泛参与、提高水平。
组织好教学工作计划委员会和其他分支机构的各种教学竞赛活动,以及部分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教学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
4、配合有关部门举办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办好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
支持分支机构办好农业、医药、护理和轻工食品等专业学生技能大赛。
5、配合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总公司,在天津举办第七届全国职教现代技术装备(教材)展览会。
6、合作开展第十一届全国职教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搞好期刊编辑、高职、商科、德育、学生、管理、卫生、轻工、教材等分支机构的论文征集、评选活动。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论文水平。
启动学术委员会主办的“优秀职业教育硕士(博士)论文”评选活动。
四、围绕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为科学决策服务
1、继续组织力量进行农业职业教育资源、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调查。(分别由农村与农业、少数民族、期刊编辑专业委员会组织)
2、就当前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应对,举办高层次形势报告会,加强行业学会间的沟通联系。(轨道交通委员会为主,相关行业协会配合,秘书处协调)
3、围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专题,继续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办好管理、高职以及其他分支机构举办的相关课题研讨和培训。
4、开展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及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高职研究会举办“与高职毕业生在一起”的主题会议。
5、针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开展职业指导专项调研,做好职业指导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
6、配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继续开展“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做好“中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发展报告”的编纂工作。(师资专业委员会)
7、继续开展职教科研(教研)机构调查,筹备职教科研工作会议。开展中专学校实训能力建设专项研究和精品专业建设方案展评。(科研、中专委员会)
五、开展国内外校长教师培训,加强境内外交流合作
1、继续组织学会和分支机构开展的职教院校长和教师的国内培训交流活动。(培训交流部)
开展东西部职教合作交流和调研。(职业高中、卫生)
2、继续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组织好研讨和经验交流。(培训交流部为主)
3、继续组织职教工作者和教师赴国外(境外)考察和培训交流活动。(培训交流部负责)
4、筹备举办2010年 “国际职业教育论坛”。(学术委员会负责)
继续开展职教装备国际交流。搞好商科、轨道交通、医药、轻工等分支机构的对外交流活动。
5、组织开展对香港职业教育的考察,加强与香港职业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
六、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益
1、办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各地方学会、分支机构、内设机构都应成为网站的地方编辑站,学会网站要加强对其指导和帮助。推动学会系统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电子办公和网络传输,提高工作效率。
2、扩大和健全学会组织,增强学会活力,改进单位会员入会办法。重视吸收民办职业院校和民营企业为会员单位。做好理事会已同意成立的新分支机构的申报工作。
笔者利用CNKI,通过关键词文献索引的办法搜索大量资料,经分类统计梳理得出真正涉及到区域(含两篇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的文献共有60篇,其中期刊论文48篇,硕士论文12篇。从区域来看:东部34篇、中部18篇、西部8篇;从行政级别来看:省级32、市级26篇、县级及以下2篇。东、中、西部以及省、市、县都有研究者涉足。从研究来看,人们的关注的重点还是在省、市两级上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问题。也有研究者放在县级以下,也有研究者把目光转向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同时也可以看出经济发展越快的地方,人们给予中等职业学校通过专业设置调整来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技术人才支撑的希望越强烈。
1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判断标准及主要观点
第一,专业设置与三大产业对比关系判断标准的研究。专业设置与三大产业对比的角度差异较大。曹晔(2009),曹茂甲、曹晔(2009),梁燕、曹晔(2010),朱明苑、曹晔(2012),赵珑、宋庭凤等(2014),卢曼萍、许璟(2017)等研究者采用三大产业相关布点数、三大产业产值与就业人数、布点率对比的方法来分析二者适应性。还有的研究者在这个基础上,在区域类分地区分别分析二者的适应性。王苗、张力跃(2013)从更宏观的角度对全国中职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采用中职学校分产业类学科招生数目、分产业类教师数、分产业类生教比、分产业类专业点等几个方面比重来分析二者的适应性。刘泽双,高柱(2015)通过构建二者协调性评价模型,通过数理统计,来分析二者的适应性。代绍庆、蒙维洋(2015)运用结构偏离度、协调系数等指标来分析嘉兴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在演进过程中的协调性。研究者们在分析二者适应性判断标准的科学道路上作出了探索,努力追求二者的一致性。第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主要观点研究。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不难发现,研究者们在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问题的维度上提出以下主要代表性观点:(1)专业设置需要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做到指导与调控。(2)专业设置需要突出各个中等职业学校的优势与特色。(3)专业设置需要加强与企业联动。(4)专业设置需要做好中高职衔接。(5)专业设置需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做好新专业建设。
2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主要问题解决措施
第一,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对中职校专业设置的指导与调控研究。郑君梅(2012)分析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时,指出河北省政府要为中等职业学校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搭建平台,使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黄金玉(2013)指出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运行机制。马党库(2014)分析西安市产业结构调整对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影响时,指出以区域产业为基础,加强政府对专业设置的调控。张鑫、魏娜(2014)分析云南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时,指出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建立适应产业结构发展的专业结构布局。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是一个公共领域,是公共产品的一部分,可以由市场调节,但是还需政府做好宏观调控,才能做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优化,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工作。第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要注重优势与特色研究。王勇、卢长娥(2012)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市场需求,依托区域内的支柱产业,通过提升办学质量,形成核心竞争力,树立自己品牌形象,打造一批特色专业,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陶红、王玉婷(2013)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采取差异化办学,形成有规模,有特色的优势专业。赵珑、宋庭凤等(2014)指出推进区域间资源整合,建设重点专业,突出特色专业。优势与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徐莉亚(2016)指出为了加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需要加强特色专业与潜力专业建设,构建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各个中等职业学校才能更好地形成自己的特色,创立自己的品牌,享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要注重与企业合作研究。肖红(2010)指出专业设置要广泛征求企业界人士的意见,提高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水平。郑君梅(2012)指出实施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也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马建富(2014)指出构建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需要激发企业全面参与、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内驱力,共同进行人才需求预测分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学生就业指导。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目的,就是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人才,而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有利于满足适合市场人才的需求。第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要注意中高职衔接研究。曹晔(2009)分析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现状时,指出河北省城市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院校开展联合办学的比较多。王辉(2010)分析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现状时,指出对口升学在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所占比重较大。马旋(2011)分析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现状时,指出对口升学仍是农村职业学校办学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面前,中职与高职专业设置衔接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探索。
3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的不足
综观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的研究,可以说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但是目前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多宏观性研究,少微观性分析。不少研究者只注重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宏观上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而缺乏对专业设置本身进一步分析研究,这样就不可能对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有更深入的研究,在实践研究中,研究者们关注较多的就是一个省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情况,而对一个市、县、一所学校或一个专业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问题较少关注。第二,多本体性研究,少相关性沟通。从现有的研究来看,研究者们对相关利益主体的调研较少,特别是对于企业的调研。职业教育属于公共产品,专业设置也属于公共领域,公共领域就会涉及到多利益相关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时,关注这些利益主体,不能局限在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两个主体本身,需要以更广阔的眼界去审视相关影响因素。第三,多现实性解决,少预测性关注。现有的研究者只侧重于现实当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问题的解决,而对未来的可能性关注不够,以致出现对一个地区在短时间内出现反复重复研究。这就要求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预测未来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强研究的科学性。
4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前瞻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未来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发展。第一,研究主题继续聚焦,深化细化具体的研究对象,积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的基础。研究者们会继续对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保持足够的关注热情,在研究对象上不仅注重一个省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问题,更会注重市、县及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问题,深化细化具体的研究对象。第二,研究方法继续综合,立足区域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增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的科学性。研究方法不仅利用现有的文献法、访谈法等方法,更注重定量方法和统计方法的应用。调查研究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更细致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对相关利益主体的调查研究,进一步增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的科学性。第三,研究视角继续多元,加强理论探索,提升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的学术水平。目前的研究者们从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系统科学等视角去分析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问题,进一步丰富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突破单一的视角,还要学会运用多视角审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理论研究将会继续深入,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奠定基础,进一步提升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的学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卢曼萍,许璟.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7(2):163-166.
[2]徐莉亚.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6(3):5-8.
[3]马建富.构建专业与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96-201.
[4]王苗,张力跃.中职专业设置与我国经济结构适应性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24):8-11.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饭店业面临着竞争加剧、人才缺乏的现状,目前的饭店业急需大量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良好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旅游行业培养、输送技术性人才的旅游职业学校,我们应该全面分析饭店业发展趋势,了解饭店业人力资源需求现状,明确培养目标。
一、明确饭店业人才的特点
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为饭店业提供人才、适才,首先要明确饭店的人才特点:
1.职业特点
饭店业的职业岗位的构成比较复杂,其中既有专业性的职业,又有半专业性的职业,还有非专业性的职业,如:厨师、调酒师、工程师、中层以上的管理岗位等属于专业性职业;点菜员、楼层值班员、领班、主管等属于半专业性的职业;而房务员、传菜员、行李员、PA等则属于非专业性职业。对此有所明确,我们才能因需施教。
2.学历特点
饭店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人才构成是金字塔式的,以中等学历人才(中专、中职、高中)为基础,以高职学历人才为中坚,以本科以上学历为顶端(比例较小)。在饭店这种面对面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工作环境中,人才并不是学历越高越好,而是适用即可。
3.素质特点
饭店业人才素质从总体上说,应该是技能型、应用型、经验型、复合型,这些特点和其他行业不同,对于一般的岗位来说,动手强于动嘴,经验重于理论,技能优于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讲,饭店人才的职业经历比学历更重要,因此越来越多的饭店人才需求面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使职业学校与饭店业人才需求接轨
当前,对于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问题,我们的旅游职业学校应该进行反思,正视存在的问题,加强与行业的沟通,灵活办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
1.更新教育理念,端正办学思想
旅游职业教育比较注重学生“硬”技能的培养,比如重视学生的服务操作技能、外语和计算机运用等,但是比较缺乏对学生“软”能力的教育,如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职业道德与共同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正是这些“软”能力,被饭店管理者认为是最为重要的职业能力。一般工作技能和服务操作技能,作为一种基础技能,并非是饭店管理者任用人才的首选。
2.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内容
有些旅游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大而不当,如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既有旅行社课程、饭店课程,还有其他相关旅游的课程,这种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学生和旅游业的需求相去甚远,学生普遍反映:学得只是皮毛,专业学不到什么知识,即使是饭店专业,课程设置也需要作大的调整,更要有突破性的改变。职业技术学校要培养的是技术性、操作性人才,那么在课程设计中就要加大操作的比重,从而很好地锻炼学生地动手操作能力。全国重点职校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的教学设备较完善――模拟餐厅、模拟客房、模拟酒吧、模拟茶艺室等,很大程度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堂,从课堂中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使得学生的考证通过率排名保定市其他职校的前列。
3.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职校培养技术性饭店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高星级酒店的管理严格而规范,因此职校应该选择一些高星级酒店作为实习基地,比如到北京、上海、广东的国内高星级酒店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地理论与实践地机会,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磨练意志,从而能够迅速担当起旅游饭店所要赋予他们地重担。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沟通信息,了解饭店最新的发展和实际需要,这也是培养双师型专业师资的重要一环。洛桑旅馆学校就规定,专业教师每三年内,必须到酒店工作一段时间,而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定期派旅游服务教师到酒店培训,深入基层学习。另外,旅游职业教育学校还应注重为饭店进行短期的职业岗位培训和相关的成人教育,提高饭店业现有人才素质,实现旅游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赵兴碧.职业教育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
[2]刘文江,王文君,梁玉社.面向21实际旅游管理人才地培养[J].天津商学院学报,1999
[3]沈忠红.旅游职业教育与饭店职业能力需求比较分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4]河北省教育厅.优先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确保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任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与改革,体育健康教育已被纳入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校体育社团"这种新型的课外体育活动形式为代表的社团式的教育模式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主要发展方向[1]。因此,探讨高校体育社团的构架与建设,提高在校学生体育参与度,是增强学生体质、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本文对郑州市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影响学生参与学校体育社团活动的因素。探讨郑州市职业技术学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模式,为促进职业技术校体育社团规范化、制度化及市场化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郑州工业贸易学校、河南省建筑工程学校、河南省轻工业学校、河南省化工学校、郑州测绘学校等5所郑州市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社团。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查阅及网络检索等方法对学校社团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归类、整理、分析。
1.2.2 问卷调查法 对上述5所学校在校学生,学校体育社团成员及学校体育社团有关操作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发放学生问卷共200份,回收有效率97.5%,有效率100%。
1.2.3 访问调查法 对上述5所职业技术学校体育社团的有关负责人和专业研究老师就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发展要求进行了访谈。走访了郑州市商业体育俱乐部中的艾格健身俱乐部、郑州澳瑞特健身俱乐部及河南省体育中心俱乐部3家商业体育俱乐部,了解其经营情况。
1.2.4数理统计法:对有效问卷所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归类、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郑州市在校学生参与学校体育社团的情况
2.1.1 在校学生参加校体育社团的频率
表1在校学生参加学校体育社团活动(次/周)调查统计(人)
从表1在校学生参加学校体育社团活动频率的调查统计,可以看出;男生参加学校体育活动以每周2-3次居多,分别为28.57%和30.61%,每周4次以上(含4次)为21.43%;女生则参加学校体育社团在每周1-2次居多,分别为35.05%和24.74%,每周4次以上(含4次)为11.34%,女生参加学校体育社团3次以上(含3次24.74%)明显低于男生(52.04%),而不参加学校体育社团活动的女生又明显多于男生。
2.1.2 在校学生参加学校体育社团的持续时间
表2在校学生参加学校体育社团活动持续时间调查统计(%)
从表2在校学学生参加学校体育社团活动持续时间的调查统计,可以看出,男生持续时间30-60min为38.76%,60-90min为23.47%,而女生为31.96%和9.28%。女生参加学校体育社团活动的持续时间在30min以下的为38.14%,另外从表1显示不参加学校体育社团活动的也占15.46%,这反映出绝大部分学生参加学校体育活动的时间远远小于教育部规定的每周300分钟的要求。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校学生参与学校体育社团活动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学校体育社团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1.3 郑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目的(愿望)
表3在校学生参加学校体育社团目的(愿望)统计(人)
从表3在校学生参加学校体育社团目的(愿望)调查统计,可以看出:学生参加学校体育社团的主要目的依次为:强身健体、扩大体育乐趣、提高体育素养,同时他们也把参加学校体育社团活动作为调剂生活,有助学业、防病治病的途径,这充分反映出现今学生参与学校体育社团目的的多元化,对社团期望值很高。
2.2 影响在校学生参与学校体育社团的因素分析
2.2.1 郑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社团基础因素
表4显示:影响学生参加学校体育社团活动的主要因素是缺少场地、缺少器材、指导以及功课比较忙,也有一部分学生则是由于学校体育社团的经费高,活动少或是不感兴趣。另外访谈中反映出,其中影响男生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场馆的有限,女生则是由于功课忙。说明在校学生中男生比较偏向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女生则比较注重主观因素的考虑。
表4 影响在校学生参加学校体育社团的主要因素(人)
从访谈中获知,学校场馆闲置现象非常严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校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来解决场馆固定资产损失与开放利用之间的矛盾[2]。
2.2.2 郑州职业技术学校体育社团项目开设
通过对郑州市职业技术学校体育社团目前开设项目的调查,当今的中专学生在体育运动项目类型的需求上不断向时尚与休闲的方向发展。单一的运动项目已不能满足当前学生对时尚休闲的要求,除部分传统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仍受广大学生喜爱,大学生更加注重诸如网球、保龄球、台球、户外运动和体育旅游等以休闲时尚为主的项目。(详见表5)
表5在校学生最希望在学校体育社团的体育项目(人)3 发展郑州市职业技术学校体育社团的建议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校体育社团健康发展,在学校体育体制改革中更好的发挥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结合郑州市学校体育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3.1社团作为学校体育体制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发展趋势,学校领导及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创造有利于学校体育社团朝着健康道路发展的条件。
3.2在学校学生体育社团内部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社团运营的优胜劣汰制度。充分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来加强对社团内部的管理。
3.3加强对学校学生体育社团后备人才的培养,建立起相应的培养机制。只有培养好学校体育社团的后备人才,学校体育社团才会有美好的未来和健康的发展延续下去。
3.4加强对学校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与商业体育俱乐部"联姻"的发展模式是只适用在过度时期的发展模式。学校体育社团必须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