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2-07-06 14:04: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幼儿教师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幼儿教师论文

篇1

二、要具有高尚的师德,要敬业爱岗

教师首先要成为大写的人,必须有高尚的人品,必须不断提升、净化人格。要坚持修身养性,要修仁爱之心、宽容之心。幼儿教师的人生应该是道德化的,不断在道德化的人生中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由从业而敬业,由敬业而乐业,要将自己的幸福与幼儿的幸福结合起来。高尚的师德是幼儿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要认识到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次包容和恰当的教育可以改变孩子的性格和人生。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爱的践行者。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职分。

三、要具有良好心态和顽强的事业心

实践告诉我们:孩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要从小培养。幼儿年幼无知,模仿性强,处处以老师为法式。上学时养成的性格和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某种习惯的形成日也就是某种性格的形成之时。这就是说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所以作为教师,应当具有良好的心态,要谦虚、勤奋、自信、好学、勇于担当、勇于创新,要有宽广的胸怀,教师要有正气。教师的精神是富有的,要一身正气、思维活跃、充满激情。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教师可以平凡,不能平庸。今天,三、四岁的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这个年龄段进入听觉发育敏感期,听力大有发展的空间。鉴于此,在课堂要带领他们饱含想象的听音乐、弹奏键盘。这种快乐的音乐体验,能培养孩子对美好事物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教育是影响人的事业,教师的高尚情操、专业兴趣、美好心灵、宽广胸怀时时影响着孩子们,成为终生的美好记忆。所以,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每一个动作,每一种招式,时时都在潜移默化地感召着每一颗天真的心。使他们从小养成宽厚、仁慈、积极向上的美德,也像老师那样宽厚仁慈、爱岗敬业、友善诚信。

篇2

(1)教育活动目标。教师应思考本次教育活动目标的选择与设置是否具有科学性和适宜性,通过活动的组织相应活动目标是否已经达成,自己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有效的方法促进了目标的达成,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应该如何改进等。

(2)教育活动准备。教育活动准备应包括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和物质材料的准备两个方面,教师应思考幼儿活动前的知识经验基础方面的准备是否充分,本次教育活动内容是否处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即是幼儿现阶段发展需要的、能够掌握却没有掌握的相关内容;物质材料的准备是教育活动顺利完成的保障,是实现教育活动目标的关键,所以教师在反思时也应思考自己所组织教育活动的物质材料准备方面是否充分,有哪些有待完善的地方等。

(3)教育活动过程。教师可以思考教育活动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各个具体环节的设计是否有效促进了活动目标的达成,在各具体环节中教师分别采取了哪些教学方法,是否调动了幼儿的兴趣以及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等。

(4)教育活动延伸。很多幼儿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对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都精心设计,并在组织实施中付出了很大精力,但对活动延伸部分往往是一带而过或根本不用心去考虑,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反思时应思考教育活动延伸部分的设计与实施是否科学,是否有效地巩固并提升了本次教育活动的效果,延伸设计部分有哪些需改进与完善之处等。

2幼儿方面

(1)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教师应思考幼儿对所组织的教育活动是否感兴趣,本次活动能够或不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原因是什么。在调动幼儿兴趣方面教师做了哪些努力,有什么可取与不足之处以及在后续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应如何改进等。

(2)幼儿的发展。本次教育活动促进了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是主动发展还是被动发展的,在促进幼儿主动发展方面教师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可取与不足之处以及在后续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应如何改进等。

二实现反思途径多元化

1幼儿园方面

(1)积极引进专家,引领教师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对实践经验的理性化提升过程,是促进实践经验转化为实践理论的有效手段。广大幼儿教师具有丰富的幼儿教育实践经验,而理论积淀相对薄弱,这就决定了幼儿教师在进行有效反思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问题得不到解决则会影响反思的质量。鉴于此,幼儿园应积极联系相关教育专家,为教师有效反思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2)培养本园反思骨干,指导教师反思。教育专家的指导对幼儿教师理论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有效的专家指导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水平,然而园外专家的指导对大部分幼儿园来说是相对稀缺的资源。因此,幼儿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本园的教学反思骨干来指导教师进行反思。

(3)开展反思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合作反思。调查中97%的教师通过自我反思的途径进行反思,而同事讨论仅占42%,这与幼儿园的反思制度不无关系。为促进教师在教学反思方面的合作,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反思教研活动,指导教师就所遇到的反思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讨论与研究,共同学习,提升反思质量。

2幼儿教师方面

(1)借助专家力量,提升反思质量。园外专家的指导能够有效提升教师反思的理论水平与高度,当然前提是幼儿教师自身要具有学习的进取心与动力。园外专家的指导是难能可贵的,一旦幼儿园给教师创造了这样的学习机会,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抓住机会,积极学习,不断完善自身反思思路,提升反思质量。

(2)合作互助,提高反思水平。教师之间就教学反思开展有效合作,能够促进教师取长补短,相互讨论与学习,提升教学反思水平。作为教师要敞开心扉,就反思问题开展共同研究与讨论,不仅要充分利用幼儿园提供的反思教研活动机会,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也可以对遇到的反思问题进行讨论,合作互助,提高反思实效。

篇3

二、幼儿教师家长工作的意义

幼儿教师认真、精心进行的任何一次家长工作都可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同时,这种成长又可以通过家长工作展现在大众面前,得到外部的认可与支持,而幼儿自然会在这一过程中受益,并形成良好的学前教育氛围。

(一)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核心与宗旨,也是家庭与社会的共同追求。幼儿教师高效的家长工作能使幼儿园与家庭之间达成教育共识,这样可以让幼儿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接触到相似甚至相同的教育内容,这完全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及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要呈现高品质的家长工作,除了精心的准备外,更需要其自身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第一,推动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的学习。如教师要向家长介绍幼儿的发展状况,就需要了解幼儿,需要教师全面掌握理解幼儿行为的各类知识。第二,推动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如教师要向家长介绍班级近期的教育教学状况,需要其对本阶段教育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而这一点本身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之一。第三,推动教师紧跟学前教育发展与研究的前沿。教师要向家长介绍教育策略或推荐优质教育资源,自然需要在前期更多的了解并筛选这些资源。第四,推动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发展,提升教师工作的内在动机。高效的家长工作可以树立教师在家长心目中的专业形象,为自身赢得更好的教育平台和发展空间,收获职业成就感,并进一步激发其职业发展的内在动机。

(三)有利于幼儿园工作的顺利开展

幼儿园的工作可分为对内和对外两大方面,而家长工作就是幼儿园对外的重要工作,在现实中,这一工作占据了幼儿园管理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取得的效果却非常有限。其实如果幼儿园能通过紧抓幼儿教师的家长工作,明确定位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幼儿教师家长工作的内容常规化、程序化、制度化,将会取得两方面的收益,一方面促进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在家长中树立了幼儿园的形象,为自己营造了优质的教育环境和外在管理氛围。

(四)有利于改善学前教育的社会大环境

教育的变革、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幼儿园教育尤其需要家长与社会的支持。但在我国,直到2010年7月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之后,学前教育才迎来发展的春天,但其存在政策层面、操作层面以及外部社会环境层面的诸多问题。由于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在内容、形式、方法等多方面的差异,造成很多社会民众甚至一部分管理者对学前教育认识上的偏差甚至错误,如并不将幼儿园看做专门的教育机构,也不将幼儿教师看做专业人员,或认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比小学、初中教师的工作简单等,这都是对学前教育不了解、不理解所造成的,需要幼儿园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的家长工作来进行展示。

三、幼儿教师家长工作内容定位

(一)传播幼儿发展的基础知识

幼儿是学前教育不可置疑的核心,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基于幼儿、服务于幼儿,教师做教育教学计划、设计活动或游戏,要基于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并能促使、引领其达到更高水平。那么,如何保障教师设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满足或引领了幼儿的发展呢?我们知道,幼儿是一个发展变化中的人,他的发展变化会通过他的语言、行为、情绪、游戏、交友、集体活动中的表现等多个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并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识别、分析其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对幼儿行为持续的观察,发现其行为上的变化,判断幼儿当前的发展阶段及发展需求。如一名幼儿总喜欢在自由活动时间画有关幼儿园周围情况的地图,这说明幼儿在用地图来表征其对空间、方位和来回的认识,这也正是其近期关注的焦点,是需要成人给予支持与引导的教育发展点,教师可以基于幼儿的这一需求设计活动或提供给幼儿更多的支持材料,也可反馈给家长,并建议家长多为幼儿提供与空间、方位、来回等有关的操作材料或书籍。另外,教师也可利用家长会的时机展示幼儿作品,但展示幼儿作品的核心步骤是向家长解读幼儿的作品,告知家长幼儿作品背后的涵义,而非在幼儿之间进行比较或进行好坏、像不像的简单评价。

(二)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很多家长否认学前教育的意义,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是吃喝拉撒睡,老师并不会教给孩子任何知识或技能;还有家长认为只有教写字算术才有意义,而“玩耍”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定期的班级家长会,告知家长一段时间内班级的主要教育活动设计与安排、核心教育内容、预期目标、实施过程以及所取得的实际成果等。如实施主题教育活动的幼儿园,可在班级家长会中针对上一阶段实施的主题活动,按照主题来源、主题目标、主题实施阶段及阶段中的故事等进行总结回顾,让家长看到幼儿在园内的生活及成长,深入理解这些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同时可针对下一阶段的主题向家长进行初步介绍,并说明需要家长给予的支持与配合。

(三)具体分析本班幼儿特点,并提供教育策略

教师可利用班级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介绍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求及相应的教育策略,以此来引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帮助家长解读幼儿的行为、情绪,促进家长理的发展,认清学前教育在幼儿一生发展中的意义与价值。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这一理念在很多国家的学前教育中也都有体现。但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家长在幼儿教育理念认识上有偏差,在幼儿教育的知识与技能上有较大欠缺,幼儿园自然在此应肩负一定责任。

(四)搭建家长之间的交流平台,形成更丰富的教育合力

教师一方面可为家长推荐公共的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和阅读书目;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优化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我们的家长来自不同的行业,这是十分丰富的社会资源,各种不同职业或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可以带给幼儿园丰富的教育内容,提供多种支持与服务。这在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就形成了多维度、多层面的信息交流。当然,教师也可通过幼儿园家长会搭建家长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可让其分享亲子经验。

(五)关注园内“特殊幼儿”,为其发展更大的支持群体

此处的特殊幼儿可指特殊儿童,如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言语等方面发展低于或高于正常儿童的儿童;也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重点关注的幼儿,如班内不合群的幼儿、胆小害怕交际的幼儿或新进幼儿等。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自己具体的做法及原因,目的在于让家长客观认识幼儿,同时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使教师、家长共同帮助幼儿成长。

篇4

2、师生比不科学,工作动力不充足在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中要求,全日制幼儿园保教人员与幼儿比应为1:7到1:9。而江西省农村地区幼儿园中,由于从业者主要为本乡本村女性,多数幼儿园一个班只配备一名教师,幼儿教师在负责教育的同时又要负责保育工作,保教不分,工作时间长、总量大,因此农村幼儿教师基本没有时间参加后续教育。同时,由于农村幼儿教师所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职业空间不够理想,她们的职业满意度相对较低,职业幸福感不足、职业倦怠心理较高。由此,农村幼儿教师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不足、工作动力不足。

二、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机会难以满足需求在2010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江西省逐渐重视学前教育的培训工作。但由于教育培训资源投入有限,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投入远远难以满足农村幼儿教师的需求。同时,由于工作和经济上的考虑,农村幼儿教师外出参加中短期集中培训存在较多困难。而农村信息接收渠道少,环境相对闭塞,且教育教学科研及培训部门送教下乡活动缺乏,只有极少农村幼儿教师偶尔接收外部培训。目前只能初步做到公办农村幼儿园园长的轮训,以期其作为骨干实现农村幼儿园的校本培训。

2、培训实效注重短期效益江西省现有幼儿教师培训主要集中在专业技能和基础知识培训上,在一定范围内满足了农村幼儿教师基础性技能和知识的培训需要。但在内容上更多是注重提升实践性的教法、教技能,缺乏教学理论的介绍,缺乏教育教学观念的引领。通过培训和模范,农村幼儿教师也许懂得如何去更好地上一节课,但由于缺乏对学前教育理论的系统了解、缺乏对儿童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认识,难以形成完整的理论系统,无法进一步主动学习并整合知识资源,致使培训对象在培训结束后难以实现自我主动发展。

3、培训内容不符农村实际江西省城市幼儿教师培训走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之前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由此导致培训方在设计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内容时,过于借鉴城市幼儿教师培训的经验,多以简单组合的通用课程为主要培训内容,而专门针对农村学前教育和农村学龄前儿童心理特点的培训内容较少。培训内容看起来活泼生动,但由于缺乏理论指引并且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特点和现实困难,使得培训内容脱离农村实际。培训对象在培训时感到充满激情,而面对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环境后却难学以致用。

三、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对策

1、建立健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网络教育管理部门要进一步重视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增大资源投入、制定相关制度、强化项目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网络。充分利用师范院校资源,教育管理部门、教研部门和师范院校三方形成合力,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域实际情况,制定适时适地的培训方案。积极推进师范院校以及城市先进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对口支援工作,充分利用优势资源送教下乡。同时利用中心镇公办幼儿园的资源,建立网络教育远程培训基地,让农村幼儿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和需要下载、学习培训资源,也可在固定时间向师范院校及模范幼儿园专家能手请教咨询,以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身专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篇5

二、评价原则

评价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应坚持一些原则,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评价,利于提高评价水平。首先,应坚持评价与指导相结合。评价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要充分发挥它的形成性评价功能,对各项评价指标要充分地进行评议,从质的方面分析它的优缺点,对被评价人要历史地、动态地进行分析。应通过评价有效促进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热情。同时,应结合评价结果给予教师教学活动方面的指导,教师也可以通过自评,进行自我反思,来提高教学活动的水平。如在评价教学活动的设计或实施中,教师也应通过评价来了解幼儿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情况,从而有效地改善教学情况,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应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评价项目往往从整体出发,来全面衡量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考察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学活动作为教师重要工作之一,是十分需要教师在教学领域结合各自的能力、专长等来来开展活动。如一些教师音乐较好,在进行语言课活动中,可以通过音乐来引入课程内容,而美术或者手工有专长的教师往往能够更好地发挥幼儿的动手能力等。因此,在对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时,应将教师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才能。最后,应坚持发展性原则。评价时应体现当前教育发展趋势,体现现代教学观,注重将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把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作为评价的重点之一,使不同层次的教师达到幼儿园的要求,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自身和幼儿的发展。同时,应尊重教师的地位,尊重教师之间的差异、特色和教学活动中的创新意识,挖掘教师自身发展的潜力,不断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并鼓励教师在不同阶段,不同基础情况下都能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

三、评价建议

为了更好的评价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需要树立较为全面的评价观。在对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评价中,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学活动设计的目标是否达到,需要把握住教学活动中的每个环节,这其中应考虑到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应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也应包含在日常教学活动评价中,将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评价细化,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与多元化,不仅应包括教师教学的技能,还应考虑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其次,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活动的发展。尽管促进教师教学活动发展的任何一种教育评价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但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长处和缺陷,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界限。因此,在对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评价时,可以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和要求,以及教师与幼儿自身的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再次,评价要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相融合,实现教学评价的动态化。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主要围绕五大领域的课程展开,而评价即是对课程与教学的一种反思过程。教师作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接受评价结果的同时,应该结合评价结果来进行反思,并在下一次的课程或教学活动组织得到体现和融合。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教师可以进行反思,通过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课,结合自身的情况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先进行教学前的诊断评价,客观了解幼儿的心理准备,充分考虑幼儿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从而确定所要表现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使幼儿对教学活动产生浓厚兴趣。这种将评价与教学相融合的方法,能够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实现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篇6

2013年10月随机选取陕西某地298名幼儿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并发放问卷,有效回收283份(95%)。被试均为女性,其中正式编制教师94名,无编制教师189名;大专及以下学历236名,本科学历47名;已婚教师148名,未婚教师135名。

1.2方法

1.2.1生存质量测定量表

简表(WHOQOL-BREF)该量表由世界卫生组织研制的、用于测量个体与健康有关的生存质量的国际性量表。该量表不仅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反应度等心理测量学性质,而且具有国际可比性,即不同文化背景下测定的生存质量得分具有可比性。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卫生行业标准的生存质量量表。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4个方面24个条目和总的生存质量及总的健康状况共26个条目。采用1~5级记分法,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1.2.2职业承诺

采用龙立荣编制的教师职业承诺问卷。该问卷分别测查职业承诺的3个维度:情感承诺、规范承诺和继续承诺。包括16个条目,4级计分,得分越高,承诺越高。经检验本次测试总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14,各分量表也有良好的信度。

1.2.3采用前期研究

编制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问卷》本问卷共有15个项目,包含专业发展情境(即条件)、专业发展内容和专业发展过程3个分量表,采用Likert5点量表法,按1~5级评分。该问卷的研制严格遵循心理量表制定程序,多次邀请学前教育学、心理测量学专家进行审订,确保问卷能够反映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各方面特征,并具有代表性,问卷可认为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研究结果显示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Cronbachα一致性系数为0.865,分半系数为0.892。

1.3统计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平均数统计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

2结果

2.1农村幼儿教师生存质量状况及特征

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幼儿教师生存质量自评以“很差、较差、中等、较好、很好”表示,依次为8(2.8%)、29(10.2%)、124(43.8%)、94(33.2%)、28(9.9%),自评中等及较差者占56.9%。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农村幼儿教师生存质量总体自评得分中等较低,自认为自己生活质量较好以上者有122人,占总人数的43.1%,在各个领域的自评得分中,生理领域得分最高(51.1%),社会关系领域最低(较好以上者38.4%)。以学历、婚否、是否有编制为自变量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质量及各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学历农村幼儿教师生存质量及各领域得分无显著差异;已婚教师在生存质量、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得分明显高于未婚教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有无编制对农村幼儿教师生存质量及其各因子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有无编制教师在生存质量总分和心理领域、社会关系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

2.2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承诺、专业发展与生存质量的相互关系

2.2.1农村幼儿教师职业承诺与其生存质量的相互关系

农村幼儿教师生存质量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农村幼儿教师职业承诺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呈显著相关(P<0.01)。

2.2.2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与其生存质量的相互关系

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总均分为(3.354±0.419)分,其中专业发展情境得分为(3.833±0.636)分,专业发展内容得分为(3.002±0.407)分,专业发展过程得分为(3.227±0.793)分。为了比较不同生存质量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确定生存质量总均分≥平均分+1个标准差为高生存质量组,得分<平均分+1个标准差为低生存质量组,按此标准计算不同专业发展水平的人数构成比例:高生存质量组47人,占16.6%;低生存质量236人,占83.4%。不同生存质量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比较生存质量水平较高组的农村幼儿教师在专业发展总分、专业发展情境和专业发展过程上得分明显高于低生存质量组的农村幼儿教师得分(P<0.01);在专业发展内容上两组被试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农村幼儿教师生存质量状况及特征

本研究显示,农村幼儿教师生存质量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只有43.1%的教师认为自己生活质量较好。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这一结果反应出农村幼儿教师对待自己的生存质量不够满意。研究同时显示,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质量受到其婚姻状况和是否有编制的影响。已婚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质量较好,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能够给教师提供积极而强大的社会支持,这对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所选取的农村幼儿教师身份大体有两种,一部分(94人)是享有事业单位人事编制教师,另一部分(189人)是由幼儿园聘任教师。对于拥有正式事业单位编制的教师,她们享有许多无编制教师无法企及的待遇,而没有编制的教师一方面在经济收入、医疗卫生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得不到平等的待遇,有时甚至连许多自身应该享有的合法权益都难以保障,所以严重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这种身份不明确,相应的地位得不到保障,在同一单位工作,做同样的工作,却受到完全不同的待遇,也容易引发她们的心理不平衡和失落感。

3.2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承诺、专业发展与生存质量的相互关系

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承诺代表了农村幼儿教师对其工作的认同和投入态度,它和农村幼儿教师工作态度、工作表现密切相关,也是能够预测农村幼儿教师是否愿意继续从事幼教工作的重要指标。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质量是农村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主要直接原因,生存质量高的教师,其对待工作一定是满意的,而一般认为工作满意度与职业承诺密切相关,诸多研究认为,职业承诺是工作满意度的预测变量,上述结论在本研究中得到充分证实:即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承诺与其生存质量高度相关。

篇7

2.培训内容:追求有生命力、艺术性的教学内容,融入更多自然元素。

我们都知道“生态的”涵义,对于整体而言,每一种生命的形式都是必须的、有用的。不用之用,是为大用。大用是生命力,她代表一切———智慧、灵性、爱、感知力、学习力、创造力、适应力……健康是生命力的自然流动,人成其为自己,个体融入大海。生命不仅限于肉体,一切的流动中,交流着色、声、香、味、触,那是美的交响乐,是善,是美,也是真,这就是生命力,也就是健康。前面所谈到的,华德福教育在幼儿园阶段追求善的教育,主要以发展幼儿的物质身体为主。所以在华德福幼儿园里,一日生活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华德福倡导幼儿的学习应该是在生活中学习。而生活本身就是活的,具有生命力的,生活是需要体验的。这就需要华德福的幼儿教师培训的内容同样是具有生命力的,是真正地让教师体验到学习的内容,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灌输和认识了解。华德福教育一直崇尚艺术化地教学,他们把教育视为一种艺术。华德福教育认为艺术是生命的塑造,艺术教育的真正意义是滋养人的心灵和丰富人的心灵生活。黑格尔在《美育》中指出,音乐能在“心灵振奋起的那些量之外加一把助力”。孔子也提出用“礼”以节制人的行为,以“乐”以陶养人内部心灵的主张,故用“礼乐之邦”来区分文明的古中国和其他野蛮民族。“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由此可以看出,艺术与社会的重要意义。教育艺术化,不仅是把艺术作品、艺术形式、艺术的方法技巧等引进教育,更重要的是应该把教育作为一种本体的艺术形式,把教育的过程视作艺术的创作过程。这就需要培训教师的过程中贯彻和实践这样的理念,让幼儿教师体验到艺术的具体形式,从体验中感受真实的艺术,这样才能创作教育这门艺术。培训的指导教师也应该在培训的教学中更加艺术化地教学,潜移默化地把艺术这颗种子种在每一位华德福幼儿教师的心里,并滋养它,让它得以生根发芽。在华德福的幼儿园里,有很多很多的玩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些材料大多都是自然的。华德福幼儿园倡导用一切自然、温和的东西滋养孩子,让孩子体验到自然的真实,在爱和温暖的环境里成长。“这一时期的幼儿的生长体现出植物性的特征,自然界的一切都符合孩子的天性。松子、石头、贝壳、树枝、花草和动物都是孩子感兴趣的对象,自然界的构型也是儿童想象力和概念形成的原始材料。”施泰纳强调:“作为教师,你们必须让学生理解自然,缺乏一定程度的自然知识,人无法再社会生活中找到他的定位,因此,我们应该投入我们的心理力量去熟悉事物,并观察我们与之相连的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在华德福的幼儿教师培训中尽量运用自然界的材料。

3.培训组织:倡导完整、和谐、发展的理念组织协调三年制幼儿教师培训。

华德福的培训有很多种形式,有职前全日制培训,也有职后的培训(即在职培训),目前国内幼儿教师培训大多采用在职的形式,分做三年来完成。这样就需要设计和统整幼儿教育的内容并将其合理地分配在这三年的培训里,在华德福幼儿教师培训的内容应该是完整的,分阶段的有计划的,各个阶段有序进行,包含幼儿园实际运作中的各个方面。每一期的主题涉及的内容同样应该具有完整性,不能是简单的讲解,而是针对这个主题,从各个方面很深入地让学员们真正知道在幼儿园里如何带给孩子。和谐共生是社会学中提得比较多的概念,社会学是一门试图用科学的思维逻辑来讨论人类社会和社会生活的学科。华德福教育的社会学基础是施泰纳的“三元社会秩序理论”,施泰纳把社会分为三个领域:文化领域、政治或权力领域以及经济领域,各个领域分别对应若自由、平等、博爱三大社会学理念。这种理念倡导人与周围的一切和谐共生,在华德福幼儿教师培训中,培训的组织团队与学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自由、平等的。华德福幼儿教师培训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给学员们;而学员们应该积极参与培训的全过程,而不是享受培训组织者提供的一切,应参与培训的准备和组织,在参与中体现华德福的和谐共生的精神理念,才能在幼儿园中同样带入这种理念,与孩子一起相处、工作和生活。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追寻一种更为优质的状态,教育是如此,幼儿教师培训亦是如此,否则便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和社会,不能促进人的发展。正如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国际教育大会所通过的宣言中指出的:“由于一般知识和教育以及教育活动的持续变革和发展,所以不太可能为师范生提供其终身职业生活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华德福幼儿教师培训所带给学员的东西也不应只是幼儿园里需要的内容,而应更宽泛。教育回归生活这一理念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幼儿教育可以在潜移默化的生活中进行,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才是幼儿教育的最理想方式。华德福教育则认为教育是为生活而准备的教育,这需要幼儿教师能在一日幼儿园生活里发展幼儿的身体,发展幼儿对世界善的认识进而同样发展自身。所以,华德福幼儿教师培训的组织的形式、组织教学的内容都应该是发展的,目标上向着更优质的培训迈进。

4.培训实施:倡导有节奏、有规律,有参与、有互动地教学。

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在我国传统文化直至今日的养生课堂里,在教师对家长的忠告里,都并不陌生。华德福教育也特别强调这一点,华德福教育认为万物皆有时,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应该顺应自然的法则,每天有规律,有节奏地生活。在幼儿园里,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能带给孩子以熟悉感和安全感,没什么比让幼儿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更重要了,通过熟悉感和安全感可以培养他们的信心,使他们从容地走向未来。在华德福幼儿教师培训里同样需要有节奏、有规律的培训计划,主课、实践课、艺术和手工课都应该有具体的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教师、固定的翻译、固定的服务团队。只有学员们体验到有节奏、有规律的学习经历,才能明白幼儿教育阶段带给孩子的重要意义和现象背后的原因。夸美纽斯指出:“凡是应当做的都必须从实践去学习,要靠榜样,不要靠教诲。”实践离不开一点就是积极参与和体验,这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学员自己要积极主动参与和体验培训的准备、进行与实施中;二是培训的组织者和教师应该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带着学员参与和体验到培训的各个环节中。在华德福幼儿园里,倡导教师和幼儿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游戏,一起画画等等。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这些就需要在培训中获得与学习。就算是在人智学理论的学习时,都应该有大量的讨论和案例的加入,让每一个学员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体验到真正参与式的学习。在实践课、艺术课和手工课都应该准备有充分的材料、充足的时间,在培训教师的正确引领下真正地实践和体验。在参与及体验的基础上,与单纯地听课的培训相比,学员肯定会有很多额外的思想碰撞与疑问,这就需要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学员、学员与培训组织协调者、学员与资深教师之间的互动,互相沟通,答疑解惑。在这样的互动交流学习中,培训学员学到的知识才是融会贯通的,而不是简单的,表面的,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在工作中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来与孩子一起生活。

篇8

二、农村幼儿教师生态学下的现实困境

(一)自身专业成长需要缺失,发展平台短缺在所有幼儿教师中,农村幼儿教师应该是最悲情的。农村幼儿教师往往被排挤在教师编制、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机会之外,缺乏专业发展需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其次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性需要也严重缺失,教师的生存满意度、心理焦虑感、职业忧虑感等心理健康指标明显低于公办幼儿园教师和社会一般人群。

(二)家园合作处于低水平,幼儿园组织文化中的“花盆”效应受农村地区家长文化水平制约,以及农村教师多忙于教育教学工作,幼儿园家园合作水平滞后,家园联系处于一种表面层次上的“良好”状态。幼儿园组织文化是关于观念文化、管理制度、人际模式等交互作用而创生出来的制度模式,它蕴含着教师发展的可能空间和限制因素。花盆效应在生态学上称为局部生境效应。这种效应在农村幼儿园体现得更为明显,表现为教师与教师之间、年龄组之间的“失语现象”。这种缄默性的组织文化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反思以及交流合作,教师如同处在“花盆”中一样,内部素质提升困难,专业发展停滞不前。

(三)社会性支持环境缺位,农村家庭及乡镇社区与教师衔接不畅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不是教师自身个人的完善,需要多方进行合力效应。农村家庭、乡镇社区是农村幼儿教师的外系统,它虽然不直接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帮助,却能对其间接产生影响和作用,从而影响教师的个体发展。而当前农村幼儿教师社会性支持环境缺乏,很多在农村地区的幼儿教师社会地位较低,普遍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与此同时,家庭对教师提供的支持也较少,很少家庭能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帮助,乡镇社区与家庭的衔接也不是很通畅,家庭,乡镇社区和教师三者之间衔接不通,这使得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系统短缺。

三、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现实困境的生态策略

(一)满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搭建农村幼儿教师发展的微系统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自然性需要以及社会性需要的满足是幼儿教师自我实现的基本条件。首先要满足农村幼儿教师的自然性需要,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满足农村幼儿教师的根本生存需要,第一要保障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幼儿教师的工资,并要保障足额发放;二要增加津贴补助,如学历津贴、加班津贴;三是保障机制,农村幼儿教师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应得到确保,让农村幼儿教师也能享用公费医疗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其次要满足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性需要,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确定农村幼儿教师的身份和地位,职称评定是农村幼儿教师身份落实的一个重要体现。

篇9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层取样的方法,在赤峰市区随机抽取六所幼儿园,从办园性质来看,政府级别幼儿园三所,企业性质幼儿园一所,民办幼儿园两所。在六所幼儿园中,省级类幼儿园一所,市级类幼儿园三所,一般幼儿园两所。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有效回收率为90%。在本研究样本中,来自市级幼儿园的教师共3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1%;来自政府性质幼儿园的教师共5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5.5%。从调查对象所在单位级别来看,市级幼儿园教师所占比例大,因为他们更具有群体代表性;所抽取幼儿园样本中的幼儿教师多集中在政府级别、民办性质的幼儿园里,因为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政府性质的幼儿园仍然是幼儿园的主体,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民办性质的幼儿园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股新的力量。

(二)对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的调查分析。

1.工龄与职业幸福感

本次调查研究显示,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其工龄长短没有显著关系。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经常能体验到幸福感的教师比例在上升,但仍然没有超过一半,总能体验到幸福感的教师比例有所增加,说明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工龄没有显著关系。对于工龄不同的幼儿教师,体验到幸福感的时间会有所不同。有的幼儿教师在刚参加工作时就能体验到幸福感,有的幼儿教师则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适应了工作环境,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后才有幸福的感觉,而有的幼儿教师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体验到幸福感。

2.幼儿园级别与职业幸福感

数据分析显示,在自治区一类幼儿园中,经常能体验到幸福感的教师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在市一类幼儿园工作的教师;在一般幼儿园中,偶尔能体验到幸福感的教师比例达到71%,明显高于其他两类幼儿园教师所占比例。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级别的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幼儿园的级别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总体上来说,教师所在幼儿园级别越高,其越能体验到更多的职业幸福感,而在级别较低的幼儿园工作的幼儿教师,其职业幸福感较低。

3.工作成就感与职业幸福感

结合以往研究和本次调查研究可知,目前,赤峰市幼儿教师的工作成就感现状值得深思。在调查中发现,有一半的教师在工作中只是偶尔能体验到成就感,经常能体验到成就感的教师只占13.3%,这说明整个幼儿教师群体工作成就感的水平是比较低的。幼儿教师工作中的成就感对其幸福体验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成就感高的教师其职业幸福感较高,而低成就感的教师只体验到较少的职业幸福感。

4.人际关系氛围与职业幸福感

经过调查可知,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体验与其所处环境的人际关系氛围有很大的关系,其职业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能经常体验到幸福感的教师比例占57.4%,有超过60%的调查者只是偶尔能体验到幸福感。在调查中,大部分的幼儿教师为女性,觉得自己的工作环境十分和谐的幼儿教师所占比例极小。幼儿教师中男、女比例的失调不仅对幼儿的成长有负面影响,而且也不利于幼儿园和谐人际关系氛围的形成。调查结果显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幼儿教师愉快工作的必要条件,同时,也会影响幼儿教师对幸福感的体验。

5.社会地位与职业幸福感

虽然本次研究中被试样本主要集中于公办幼儿园、市级类幼儿园,但数据显示,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还是比较低的,从总体上来看,有超过一半的调查者选择了“等级在5级以下”(级别越高,说明社会地位越高)。幼儿教师体验到的他人眼中的幼儿教师群体社会地位主要集中于4、5、6级别,并且有超过80%的调查者选择“在4级以下”。相关研究已经证明,社会地位与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提高其职业幸福感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途径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激发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利于赤峰市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和谐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一)完善教育管理制度,为幼儿教师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相对于发达城市来说,赤峰市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较缓慢,但总体上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作为新一批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建设地区,决策者要从幼儿教师的切身实际出发,寻找改革的突破口,调动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改革合理化、科学化、统一化,以幼儿教师为本,进行民主管理、科学管理。在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基础上,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提升私立、民办幼儿园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二)关注幼儿教师,为幼儿教师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好的环境造就好的心态。社会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协同运作,尽可能地为幼儿教师营造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针对赤峰市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应鼓励社区幼儿教育的发展,使更多适龄儿童就近入园,提高城市的幼儿入园率,给更多从事幼儿教育的年轻教师提供就业机会,使其感受到幼儿教育的快乐和幸福感。幼儿园管理者应为幼儿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积极借鉴、学习其他地区的优秀改革成果,使幼儿教师在幼儿园这样一个大家庭中感受到幸福感。

篇10

(一)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核心与宗旨,也是家庭与社会的共同追求。幼儿教师高效的家长工作能使幼儿园与家庭之间达成教育共识,这样可以让幼儿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接触到相似甚至相同的教育内容,这完全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及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要呈现高品质的家长工作,除了精心的准备外,更需要其自身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第一,推动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的学习。如教师要向家长介绍幼儿的发展状况,就需要了解幼儿,需要教师全面掌握理解幼儿行为的各类知识。第二,推动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如教师要向家长介绍班级近期的教育教学状况,需要其对本阶段教育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而这一点本身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之一。第三,推动教师紧跟学前教育发展与研究的前沿。教师要向家长介绍教育策略或推荐优质教育资源,自然需要在前期更多的了解并筛选这些资源。第四,推动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发展,提升教师工作的内在动机。高效的家长工作可以树立教师在家长心目中的专业形象,为自身赢得更好的教育平台和发展空间,收获职业成就感,并进一步激发其职业发展的内在动机。

(三)有利于幼儿园工作的顺利开展

幼儿园的工作可分为对内和对外两大方面,而家长工作就是幼儿园对外的重要工作,在现实中,这一工作占据了幼儿园管理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取得的效果却非常有限。其实如果幼儿园能通过紧抓幼儿教师的家长工作,明确定位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幼儿教师家长工作的内容常规化、程序化、制度化,将会取得两方面的收益,一方面促进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在家长中树立了幼儿园的形象,为自己营造了优质的教育环境和外在管理氛围。

(四)有利于改善学前教育的社会大环境

教育的变革、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幼儿园教育尤其需要家长与社会的支持。但在我国,直到2010年7月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之后,学前教育才迎来发展的春天,但其存在政策层面、操作层面以及外部社会环境层面的诸多问题。由于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在内容、形式、方法等多方面的差异,造成很多社会民众甚至一部分管理者对学前教育认识上的偏差甚至错误,如并不将幼儿园看做专门的教育机构,也不将幼儿教师看做专业人员,或认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比小学、初中教师的工作简单等,这都是对学前教育不了解、不理解所造成的,需要幼儿园通过全方位、多形式的家长工作来进行展示。

二、幼儿教师家长工作内容定位

(一)传播幼儿发展的基础知识

幼儿是学前教育不可置疑的核心,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基于幼儿、服务于幼儿,教师做教育教学计划、设计活动或游戏,要基于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并能促使、引领其达到更高水平。那么,如何保障教师设计、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满足或引领了幼儿的发展呢?我们知道,幼儿是一个发展变化中的人,他的发展变化会通过他的语言、行为、情绪、游戏、交友、集体活动中的表现等多个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并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识别、分析其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对幼儿行为持续的观察,发现其行为上的变化,判断幼儿当前的发展阶段及发展需求。如一名幼儿总喜欢在自由活动时间画有关幼儿园周围情况的地图,这说明幼儿在用地图来表征其对空间、方位和来回的认识,这也正是其近期关注的焦点,是需要成人给予支持与引导的教育发展点,教师可以基于幼儿的这一需求设计活动或提供给幼儿更多的支持材料,也可反馈给家长,并建议家长多为幼儿提供与空间、方位、来回等有关的操作材料或书籍。[2]另外,教师也可利用家长会的时机展示幼儿作品,但展示幼儿作品的核心步骤是向家长解读幼儿的作品,告知家长幼儿作品背后的涵义,而非在幼儿之间进行比较或进行好坏、像不像的简单评价。

(二)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很多家长否认学前教育的意义,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是吃喝拉撒睡,老师并不会教给孩子任何知识或技能;还有家长认为只有教写字算术才有意义,而“玩耍”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定期的班级家长会,告知家长一段时间内班级的主要教育活动设计与安排、核心教育内容、预期目标、实施过程以及所取得的实际成果等。如实施主题教育活动的幼儿园,可在班级家长会中针对上一阶段实施的主题活动,按照主题来源、主题目标、主题实施阶段及阶段中的故事等进行总结回顾,让家长看到幼儿在园内的生活及成长,深入理解这些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同时可针对下一阶段的主题向家长进行初步介绍,并说明需要家长给予的支持与配合。

(三)具体分析本班幼儿特点,并提供教育策略

教师可利用班级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介绍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求及相应的教育策略,以此来引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帮助家长解读幼儿的行为、情绪,促进家长理的发展,认清学前教育在幼儿一生发展中的意义与价值。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3]253这一理念在很多国家的学前教育中也都有体现。但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家长在幼儿教育理念认识上有偏差,在幼儿教育的知识与技能上有较大欠缺,幼儿园自然在此应肩负一定责任。

(四)搭建家长之间的交流平台,形成更丰富的教育合力

教师一方面可为家长推荐公共的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和阅读书目;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优化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我们的家长来自不同的行业,这是十分丰富的社会资源,各种不同职业或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长可以带给幼儿园丰富的教育内容,提供多种支持与服务。[3]254这在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就形成了多维度、多层面的信息交流。当然,教师也可通过幼儿园家长会搭建家长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可让其分享亲子经验。

(五)关注园内“特殊幼儿”,为其发展更大的支持群体

此处的特殊幼儿可指特殊儿童,如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或言语等方面发展低于或高于正常儿童的儿童;也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重点关注的幼儿,如班内不合群的幼儿、胆小害怕交际的幼儿或新进幼儿等。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自己具体的做法及原因,目的在于让家长客观认识幼儿,同时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使教师、家长共同帮助幼儿成长。

篇11

注意观察能力的培养,就为他们智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培养兴趣,启发幼儿积极观察

人一旦对某一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从内心产生对他的向往,从而自觉的去观察它、研究它,不需要任何外力的强制。兴趣在幼儿的观察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要从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入手。

幼儿 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对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个特点,启发他们积极自觉的去观察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如《保护牙齿》一课中,谈到用醋能把硬蛋壳泡软,为了让幼儿亲眼看到这个现象,我除了让幼儿回家做这个实验外,还在教室里亲自做这项实验,让幼儿天天观察蛋壳的变化。四、五天后,幼儿惊奇地发现硬蛋壳果然变软了。他们从内心信服了睡前不要吃东西,应刷牙嗽口的道理。

二、循循善诱,引导幼儿正确观察

幼儿的观察兴趣浓了,我又注意引导他们正确观察。首先,让幼儿懂得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左到右,或由人到物,或由近到远。这样的指导经常坚持,日积月累,幼儿的观察就不至于杂乱无章了。其次,幼儿观察事物比较粗略、笼统,不善于区别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他们常常易把相似的数字图形等混淆起来。我就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所要分辩的对象,通过认真比较,让幼儿自己去发现两者间的细微差别,自己去认识它们各自的特点。实践证明,幼儿记忆自己发现的知识,比记忆老师灌输的知识牢固得多。

三、多方配合,促进幼儿深入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我还注意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以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增强观察效果。心理学告诉我们,能力是在活动中发展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教学《乌鸦喝水》这一故事时,我引导幼儿分别观察水瓶高、瓶口小,乌鸦喝不到

水的情景;观察聪明的乌鸦往水瓶里放石子,使水面升高的情景;观察乌鸦喝到水的情景。这样,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又动脑,既提高了观察能力,也较为全面地、深刻地理解所要学的内容。

篇12

由于大部分幼儿园有固定的绘本教材和教师对绘本教学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前很少自己去选择绘本,对已有的绘本也不仔细筛选,她们只是使用幼儿园固定的教材或从网上找现成的绘本教案,是盲目和被动的。不仅忽视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也无形地剥夺了幼儿的选择权,失去了绘本教学应有的乐趣。为幼儿选择一本绘本至关重要,这也是决定一个教学活动价值的因素之一。

(二)教师缺乏融入绘本的意识,以自我为中心

当下,绘本教学成为大多数幼儿园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比,绘本教学像是讲故事而不是教学,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教师将绘本与看图说话相混淆,教学目标设计不明,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和看图说话无多大差异,忽视了绘本本身的特性,缺乏对绘本教学的研究,使绘本教学仅仅流于形式,最后演变成故事教学。并且由于大部分幼儿园教师的理论水平低,缺少文学素养,加之园内工作任务重,使教师在活动前拿到绘本,只是大概的浏览故事内容后就开始着手准备教案,缺少对绘本的深层解读,就会导致自身难以融入到绘本诱人的故事中。

(三)教师没有发挥主导作用,置身于教学之外

绘本是绘本教学的重要媒体,在教学中应以绘本为主,幼儿直接用手接触到绘本与其他方式看到绘本的体验是不同的。但是,大多数幼儿园中拥有的绘本数量少之又少,市场上绘本的定价偏高,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难以大批购买多种绘本。因此,大部分幼儿园就在网上下载电子版的绘本,教学时用多媒体展示,于是就只能通过电脑屏幕一页一页引导幼儿集体观看。教师不再与幼儿共同阅读精彩内容,不再为幼儿进行逐页引读,而是用鼠标点击来指挥教学,把自己置身于教学之外。引导幼儿阅读的过程简化,所以不能传授给幼儿阅读的技巧,也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

(四)教师在教学前后没有进行反思,使教学失去价值

每一本绘本都会呈现不同的世界,每一次绘本教学也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绘本不会讲一些难懂的内容,而是用有趣的方式表现有意义的事情。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前后进行反思,才能将绘本精彩的故事准确地传递给幼儿。近几年来,绘本教学在公开课上频频出现,公开课是检验幼儿教师水平的手段,所以每一次公开课都能体现教师教学的能力。但是,当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自身能力不足或家庭负担重等原因未能在教学前后进行反思,使绘本教学失去价值,所以每次绘本教学结束后,作为执教的幼儿教师应该对幼儿情绪的变化、整节课的流程等进行细致的总结和反思。

二、幼儿园绘本教学中教师角色错位的原因

(一)教师自身因素的限制

1.教师对绘本教学认识不足。

在影响教师角色定位的因素中,教师自身的因素不可忽视。当下,幼儿园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大专毕业或者非学前教育专业,学历低,专业知识薄弱且自身专业发展意识淡薄,所以她们在面对新的教学理论时感到力不从心。绘本进入幼儿园成为了教学媒介,但多数的幼儿教师没有接触过绘本,没有绘本教学活动的经验,因此,幼儿园的绘本教学根本派不上用场,从而导致教师对绘本教学概念不清,想当然地认为绘本教学就是看图讲故事。

2.教师工作负担重。

在幼儿园里家长最担心的是幼儿的人身安全问题,于是幼儿教师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幼儿的安全问题上。除了这些,幼儿教师还要备课、上课、写教案、赛教、迎接各种评比、考核、检查、搞科研、编教材、搞项目和课题,超负荷的工作量使教师经常加班。其实,很多幼儿教师对绘本还是有浓厚兴趣的,但是家长的诸多要求和幼儿园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迫使教师把更多精力和时间放在保障幼儿的安全上和教学工作中,因此没有时间去研究绘本教学。

(二)幼儿园管理体制不合理

1.幼儿园管理者不重视绘本教学。

我国大部分幼儿园都实行园长负责制,幼儿教师在园长的指令下开展工作,幼儿园的课程基本按照五大领域来设置。而很多绘本正是涵盖了五大领域的内容,但是有些园长却没有把目光放在这个新事物上,对绘本教学缺乏重视,依然坚持教师按照教材进行教学,超负荷的工作使幼儿教师感到身心疲惫,没有研究绘本的精力和时间,也没有组织教师进行绘本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

2.幼儿园的绘本经费不足。

其实很多幼儿园不是真的缺乏资金,只是大部分经费被管理者过多地用于“面子工程”,导致购买绘本的经费不足。很多幼儿园虽然班级里有阅读区或图书角,但是摆放的图书中几乎没有绘本,全都是价格便宜、质量低下、被简化的童话故事书,有的甚至已经残缺不全。这样的阅读区根本无法满足幼儿的阅读量,不仅缺少能让所有幼儿都能看到的“大书”,而且还缺乏每个幼儿都能看的有意义的“小书”。

(三)家长对幼儿期望不当

家长期望幼儿能在幼儿园学到更多的知识,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能为以后入小学打好基础。因此,相当一部分幼儿园和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把知识的传授放在首要位置,识字、数学、艺术等填满了幼儿所有时间。家长们的期望不当就会使幼儿教师不得不“剥夺”幼儿快乐的游戏活动,忽视可以带给幼儿快乐并有教育意义的绘本教学。

三、绘本教学中幼儿教师正确的角色定位

教师绘本教学实践包括绘本的筛选、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反思这四个阶段,因此幼儿教师要在这每个阶段中正确定位自身角色,从而充分挖掘绘本的教育价值。

(一)教师选择绘本教学内容时的角色定位

1.教师是优秀绘本的筛选者。

绘本可以激发幼儿浓厚的阅读兴趣,幼儿能否以读书为乐,取决于幼儿期间阅读绘本的好坏。因此,教师选择绘本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为幼儿选择好的绘本是决定教学活动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绘本内容是否积极,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是否符合幼儿的教学目标,都会直接影响绘本教学的实施。

2.教师是解读绘本的先行者。

教师在确定绘本教材后,需要运用自身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教学经验,对绘本的图片、文字、色彩和情感等各因素进行研究,对绘本进行细致解读。然后把自己阅读后的思考,与幼儿一起阅读的结果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提升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确定绘本教学目标时的角色定位

1.教师是开启幼儿绘本阅读的引路者。

绘本教学是教师与幼儿连接心灵对话的桥梁,是幼儿走进阅读世界的钥匙。教师需要让幼儿透过绘本喜欢阅读,教师要做好引路者,让幼儿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2.教师是把握教学方向的主持者。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首先要考虑幼儿情感、体验、理解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掌握阅读的方法,才能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教师作为把握教学活动方向的主持者,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语言特点和绘本所传达的教育价值,来制定具体的目标。

(三)教师实施绘本教学时的角色定位

1.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

绘本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幼儿为主体设计教学内容,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给幼儿自主阅读的机会和主动挖掘绘本的力量。因此,在绘本教学实践活动中,如果教师只用自己的方式解读去预设问题,忽视幼儿的兴趣,就会使幼儿在听故事时不得不保持清醒的头脑,来接受教师的问题,这样教学只会让幼儿厌倦排斥绘本,更不利于幼儿的想象和思维的培养。

2.教师是绘本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开展绘本教学的目的是给幼儿带来快乐,然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教学中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是很重要的,但是如何既不打扰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又能引导幼儿理解绘本作品,并能做出相应的回答,是当前绘本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教师作为绘本教学的引导者,应该借助绘本的力量改变提问的方式,寻找提问的策略。

(四)教师在绘本教学活动结束后的角色定位

1.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反思者。

叶澜教授说:“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知,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教学反思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对绘本内容、教学活动目标、教学环节等进行反思,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完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同时促进绘本教学在幼儿园更好更快地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