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7 11:25: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烘焙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104-03
校企合作,即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国内外许多高校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方式与企业在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具体有“订单式”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办学;“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校企合作;组织学生实践环节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校企共建课程的教学合作等。而校企合作建设课程的形式又有课程置换、课程共建等。课程置换是将院校现有专业的相关课程替换为企业培训课程,课程共建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的课程建设。
《焙烤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笔者拟就为什么要开展《焙烤食品工艺学》的校企合作教学,如何将《焙烤食品工艺学》的日常教学与校企合作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为实现新建本科院校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一些思路与参考。
构建《焙烤食品工艺学》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开展校企合作教学具有必要性
我院为新建本科院校,前身为高等专科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既不同于老本科院校强调学术型的要求,也不同于专科院校、技术院校强调实用技术能力的要求,而是定位在高素质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上。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足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能适应实际工作岗位操作需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科技日新月异的现阶段,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仅仅依靠学校的资源和环境往往难以实现,必须要有现代企业的深层参与和有力支持。校企合作是培养贴近生产实际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
课程是校企合作的基本单位,将校企合作下移至课程建设层面,通过校企合作课程建设的有效实施,扎实推进校企合作,使企业清楚地看到校企合作的效果,双方的合作才能更有效。课程是学校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和直接载体,是学生知识、技能构建的基础和依托。如何将现今企业先进的理念、知识、技能引入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校企深层次合作着力破解的难题。以企业为主导,由企业提出实际的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以学校为主体,以学校教师为主要力量,将企业提出的教学要求在课程中加以实现,人才培养才可能真正满足市场需求。
(二)《焙烤食品工艺学》课程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进行校企合作教学具有可行性
焙烤食品是指以小麦粉为基础原料,采用焙烤加工手段进行熟制的一大类食品,营养丰富,种类繁多,常见的有面包、饼干、蛋糕以及塔、派、松饼、泡芙等点心类。《焙烤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实践性强,具有动手机会多、学生兴趣高、社会需求广的特点。
烘焙理论知识是烘焙制作实践的科学总结,而掌握烘焙制作理论知识又是正确学会烘焙操作技能的条件和基础。因此,对于《焙烤食品工艺学》的学习,不仅要重视理论,系统地学习、掌握烘焙制作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实践操作训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系统的焙烤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操作技能,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是《焙烤食品工艺学》的教学目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经验丰富、操作熟练,学校专业教师理论知识系统、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因此,可将企业引入学校的课程教学,以学校教师为主要力量,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承担《焙烤食品工艺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更好地实现《焙烤食品工艺学》的教学目标。
(三)通过校企合作教学,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对于学校,校企合作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企业人才、技术和硬件的共享,加强了学校的教学力量和教学条件,扩展了办学空间;专业教师和学生到企业锻炼实践,有利于提高师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对于企业,与学校的合作过程实际上也是在推广企业及提高其产品的知名度,培养未来潜在的消费群和合作伙伴。学校的课程教学,会充分考虑企业的用人要求,增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可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与风险。企业技术人员通过与学校的合作授课交流,可实现教学相长,提高业务能力。学校的理论基础研究,可对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或产品质量改进提供智力支持。
对于学生,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提高其综合职业竞争能力;校企合作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校企合作模式下,《焙烤食品工艺学》
的课程体系设计及教学内容选择
焙烤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密切相关。为让学生扎实掌握焙烤食品的基本理论、制作方法、操作要点,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焙烤食品工艺学》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后实训相结合、学校教学与企业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单一的课堂讲授转变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训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并用的新型教学体系。合理安排理论学习、实验教学和实训实习环节,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在设计教学大纲、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时,积极与企业做好沟通工作,尽量使其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员工培训内容兼容;努力实现“理实融合,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一)充分利用校企两种资源,确立校内理论、实验教学与校外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通过上网查询、电话联络、上门走访等形式对焙烤企业进行调查、汇总与筛选,根据知名度、经营规模、生产现代化程度、经营管理水平等情况,筛选符合要求的焙烤企业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各企业的用人要求,洽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等事宜。
不同规模的企业,由于自身发展定位的不同,即使是相同岗位,其用人要求也不同。一般来说,大型企业较注重自身今后的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可发展能力要求较高;小型企业更看重眼前的生存与利益,对工作经验、顶岗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
为适应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及满足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要,确立《焙烤食品工艺学》采用校内理论、实验教学与企业实习、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充分利用校内外两种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加适合目前的市场需求,适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并最终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统一。
(二)重视理论教学,加强实验操作,抓住关键环节,掌握典型品种,合理精简教学内容
掌握理论知识是学会实践操作技能的条件和基础。只有理解焙烤中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掌握焙烤工艺中的制作原理及技术要领,理解操作参数与产品品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真正理解烘焙制作的真谛、掌握烘焙制作技术。
焙烤食品制作具有规范的工艺与严格的操作要求,实践操作是学习焙烤食品制作技术的重要途径。焙烤理论知识是烘焙制作实践的科学总结,只有不断实践,不断分析、总结,才能实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飞跃。
在全面考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关系的基础上,焙烤食品工艺学的校内教学是由理论课《焙烤食品工艺学》(24学时)和实验课《焙烤食品工艺实验》(1周)两部分组成。主要通过《焙烤食品工艺学》的理论教学来讲授焙烤基础理论知识,并结合《焙烤食品工艺实验》的实验教学进行具体的基本技能操作,以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其在生产实践中的不断提高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本科教学总时数的削减,焙烤食品工艺学的课时相对偏紧,而焙烤食品的种类繁多、内容繁杂。因此,在有限学时的课程教学中,焙烤食品工艺学的教学应删繁就简,选择在技术上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品类,以面包、饼干和蛋糕工艺为授课主体,抓住关键环节,把握共性,突出重点,做到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焙烤食品工艺学的理论教学,主要讲授焙烤食品原辅料的种类、性质及其加工特性,面包、饼干、蛋糕等主要焙烤食品的加工工艺,及其生产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解决措施。通过学习面包、饼干、蛋糕等主要焙烤制品的特点、原料涉及的范围和最基本的制作工艺,以带动其他焙烤产品的工艺学习。
焙烤食品工艺学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衔接,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面包制作、蛋糕制作和饼干制作三部分。在面包制作实验中,分别进行主食面包与花色面包的制作比较,快速发酵法、一次发酵法、二次发酵法制作面包的比较。在蛋糕制作实验中,分别进行SP海绵蛋糕、戚风蛋糕、油蛋糕的制作比较。在饼干制作实验中,分别进行酥性饼干、韧性饼干、曲奇饼干的制作比较。
每项实验的知识要点包括原辅料的性质及工艺性能、制作工艺流程及要点、产品品质评定、常见产品缺陷及原因分析、解决措施。通过实验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相联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实际岗位工作为基础进行实习实训,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约20%~30%的在读学生有意在焙烤行业发展,该部分学生希望在校期间能有机会到企业实训、实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毕业后,由于考研学生的分流,以及各人就业机会的不同,实际从事焙烤食品工作的比例约为5%~10%。
毕业生的校外专业实训、实习根据各自的就业意向进行分流。焙烤实训基地、焙烤企业愿意为期望毕业后在焙烤行业发展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他们进一步学习与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通过与焙烤企业、焙烤行业的沟通,对烘焙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总结,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1)职业道德素养,爱岗敬业、诚信尽职,是对焙烤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2)烘焙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焙烤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3)焙烤专业能力,包括产品的开发能力、产品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烘焙店面管理能力等。
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需要企业氛围的熏陶、企业文化的渗透,是学校环境所不能替代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应用、专业能力的提高,需要在企业生产中进行实践与锻炼。因此,校外专业实训、实习课是对校内理论、实验课程的补充与提高,是《焙烤食品工艺学》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校外实训课(1周)在校企联合实训基地进行,由企业下达生产任务,分发工作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自主完成生产任务,从原料到产品模拟工厂实际。课程中的每个学习情境都是焙烤食品企业的真实生产情境,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过程都按照企业的真实生产过程进行。使学生从书本和传统的课堂中解脱出来,在生产过程中培养职业素质、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能力。校企双方共同管理,专业教师全程参与,协助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实训进行现场指导和管理。企业工程师边讲边示范、学校教师参与辅导,既发挥了企业工程师实践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优势,学校教师在教学辅导中也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
校外实习课(1~2个月)在焙烤企业按轮岗方式进行,每个岗位实习1~2周,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与指导。焙烤企业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真实的岗位实践训练,使学生进入真实的职业情境,有利于学生在生产中感悟职业道德,培养实践能力,逐渐从校园人向职业人转变,从学校走进企业,从校园迈向社会。
参考文献:
[1]陈天虹.依托校企合作加强师生实践应用能力[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5):406-408.
[2]况汉英.新建本科院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5):66-67.
[3]胡天明,李春华,党跃轩,徐丽娟.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3).
[4]章斌,王忠合,侯小桢.《焙烤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J].科技信息,2011(14):10.
[5]孙秋高.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实践尝试[J].职教论坛,2007(24):11-14.
[6]李丽贤,朱珠.创建焙烤食品加工技术精品课程的探索[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6):86-88.
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教学实施中,具有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具备酒店管理行业的责任意识、职业素养、合作精神、创新思维、专业技能等素质。实践教学是通过实验、实习、实践等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教学和学习活动,实现学生升华理论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动手能力、熟悉职业状况、缩短工作适应期,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等教育目标的教学形式。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通过多年的建设目前探索出一条充分利用运用学校、企业、社会三种资源,动静结合、仿真与实训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
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以情境建构主义教育理念为引导,推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目前该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都在尝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采用仿真环境、仿真教学材料,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学生的课堂实训时间和资源有限,为了保证学生的实训质量,我专业采用工单实训的方式,每门课程设计阶梯式的一系列实训项目,每一项实训由教师设计实训工单,即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必须完成老师要求的实训内容,并将完成的工单交给老师计算最后的累计实训成绩。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
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室如烘焙坊、咖啡书吧和服务大师工作站等生产性实训室,将学生实训和产品生产有机结合,为学生打造生产与学习一体生产性实训机会。
三、技能大赛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专业努力打造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竞赛平台;在校级竞赛平台,每个学期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专业技能大赛,并把校级竞赛平台常态化,涉及专业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知晓和关注专业技能大赛;在省级竞赛平台,酒店管理专业都会积极参与,认真备赛;在国家级竞赛平台,酒店专业会抓住一切机会冲击国赛,与全国的专业高手比拼,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和以赛促建的目的。
虽然最后能参与国家级大赛的学生为少数,但是参与这些赛事让我们受益颇多,首先在打造竞赛平台的过程中,我专业总结各类大赛的训练经验,提炼高技能训练的机制,建立高水平的科学的竞赛训练体系。
四、社会实践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为了打破由于学生的在校时间课程比较多,而用人企业对学校提供的短期集中实训机会较难的局面,由学院协助学生成立专业的社团组织,由该社团出面联络可以周末或者假期兼职的酒店,在两年内累计完成在酒店兼职有10天,由酒店出具证明,就可以换取第四学期两个学分的综合实训分,此协会利用各种假期组织学生到酒店、游轮等地进行兼职体验等活动,目前该协会每年组织学生利用闲散时间兼职活动50多次,参加人数400多人,这些活动让学生以短期员工的身份接触酒店,了解酒店职业,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而且提高了专业能力。自2014年以来,该该专业还开始组织学生“体验高端,赢在酒店”的奖励性社会实践活动,挑选少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赴北京和上海体验高端酒店,此次活动非走马观花的参观,而是让学生以客人的身份入住酒店,体验酒店的服务,并与酒店的高管近距离接触。学生通过此次活动,更深层次的了解了酒店行业,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五、顶岗实习
目前该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采用6+6模式,目的是让学生将实习和就业进行良好衔接。
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职业起点,该院精心挑选了一批管理专业、知名度高、待遇好的实习酒店,在实习生的管理上,每个实习点都配备了专业指导老师,全程跟踪指导学生的实习,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学生实习完成后就业进行指导。
学院选择的实习平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职业起点,很多学生实习结束后继续留着原单位就业,而且目前已经陆续有学生的职位得到提升,为将来的学生择业创造了资源和树立了榜样。
参考文献:
[1]韦彩萍.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9(4).
[2]周义龙.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3).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2-0000-02
Laboratory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Innovation Theory Study
Sun Junju
(Progenito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ianshui223400,China)
Abstract:Laboratory network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innovation theory,be flexible,to seek a variety of ways,the use of virtual laboratories and network of existing resources,to carry out the open experimental training and after-school training,the use of distance learning,training,occupational skill testing based on network information platform,TV-style campus media platforms,market-oriented approach,planning and human resources and employment as the core of modern transport means to meet market demand all kinds of talents training plan,efforts to build a college campus market,perfect,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capacity of businesses,schools and students,teach,learn information platform.
Keywords:Network information platform;Distance learning;TV-style campus media platforms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是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网络资源教学,将以课堂传授及网络资源教学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校企合作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教育的有机结合,开设创新人才培养理论,实现学生角色向职业人角色的转变,使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很好的培养,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以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这就要求落实到实验室网络教学资源和人才培养创新理论的研究中。
一、实验实训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一)开放式实验实训。开放性实验实训能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实践学习的机会和进一步实验实训、探究式学习的机会,促进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一种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实训资源的有效模式,是学分制中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我院于2006年在信息系实验室实行了开放式实验室的试点工作,学生在开放式实验教学过程中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二)虚拟实验室投入使用。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如单片机、数控编程等枯燥、难懂的课程,实验多,实验受条件限制大的特点,开发CAI课件和建设虚拟实验室。如数控仿真系统、单片机仿真系统(MCS―51系列),PLC控制实验装置(虚拟与实际硬件结合)、电工网络教学系统等。通过虚拟实验室,能够通过计算机模拟一些实验现象,为虚拟实验的开设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它不仅仅能够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更加重要的是对一些缺乏实验条件的学生,通过仿真、网络同样能够身临其境地观察实验现象,甚至和异地的学生合作进行实验。
(三)远程教学与校外实训相结合。一、开展远程教学。不断丰富和创新远程教育培训方式,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场所和功能缺陷的有效补充,能有效解决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所需经费和空间不足的矛盾,也能减轻校内实训教学安排上的压力,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如我校与上海艾奇杰-番茄主义西餐厅合作,实施烘焙远程教学培训。
二、实训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一)提高实训教学的比例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方面,近年来,中心利用学校学分制改革的有利条件,构建了“三层次”实训和实验教学平台:以培养学生的实训、实验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基础”教学平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加强学生课程之间的联系为主要目标的“综合设计实训、实验”教学平台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创新实训、实验”教学平台,实施实验教学贯彻PBL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设计实验,因材施教。
(二)实验室要发展,就必须寻求多种途径
(1)建立稳固的产学研合作办学基地。
(2)采用校企联合办建实验室。联合各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并通过优势互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实验室建设必须与学生的创新相结合,通过联合办学,学校既可以紧跟实验设备、实验技术的发展,又省去了大量更新设备的费用。
(三)注重课程教材建设,强化实验实训效果
高职进行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高职教材建设,以加强实验实训效果。高职教材要体现基础性、设计性和综合性。我院在实验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和“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培养的基础上, 学校教师与实训基地的企业专家、技术骨干联合开发校本课程与教材,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参照职业岗位要求,针对实训内容的特点和目标,编写具有很强岗位针对性、实用性且合乎高职学生认知结构的实训教材、指导书。我们经过探索,总结出“感知参与质疑合作发现总结”的教学模式。
三、建构以市场为导向的实训质量管理体系
(一)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当前,我院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制订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践训练计划、大纲、考核办法等实践教学计划管理办法及质量体系管理过程质量管理过程图;聘请基地技术骨干参与实习指导,负责实训内容的实施;及时将岗位中的新标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知识引入实践教学中,以保证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并把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起来。这既符合国际社会现行的就业惯例,又能对我国正在推行的持证上岗制度起到促进作用。
(二)实训教学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方针
近年来,针对沿海地区急需懂得现代制造技术、能熟练操作数控设备的工程技术人才这一情况,我院专门组织机械自动化、数控等专业的学生培训了数控车床、数控铣床、UG和PRO-E软件等实用软件的使用;针对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及其对人才的急需,我们组织机电系学生进行了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的实训;针对苏北地区也出现人才短缺现象,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才难招,尤其是淮安地区的需求,我院组织信息系学生培训电子产品的组装、调试。这样,把学生就业后的上岗培训和就业前的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在就业后就能直接上岗,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以网络资讯平台为基础,共汇厂校川流的共生生态
(一)建构资讯网络平台
在高等职业教育第三次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议上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就要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保障校企合作健康发展,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高等职业院校要大力推广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我院借鉴其他院校开展“订单式”培养的经验,提出了建立“合约式”校企合作办学的要求。我校于与昆山达鑫电子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比较成功,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参考温先生的千乡万才计划,我校开展网络互动平台的设计,主要考虑到三个方面:网络互动平台设计依据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网络互动的方式:同步性还是异步;完整的网络互动平台的组成:网络互动支持系统、网络互动平台管理系统、网络互动开发工具及网络互动资源及人力资源的规划。有了这样的设计考虑,我们才能实现高效的网络互动平台。
(二)电视式校园媒体平台
电视式校园媒体平台:将通过以就业为核心的校园液晶电视传媒用现代化的传输手段,将大量的新实事闻、课务信息等通过视频的方式直接在校园内滚动播放。努力建设一个以高校校园市场为基础的、完善的、能沟通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产教学信息平台,为我校的广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提供快捷、全面、高质量的服务,
(三)利用学校现有的硬件资源,规划人力资源
设立人力规划流程图,设计一个网站放在校园网上,网页完成后将相关信息放在《炎黄网络互动平台》上。供广大师生及企业用户浏览,实现运行,并设置沟通的平台交流信息,可通过语音或邮件的方式,实现交流的同步与不同步,达成厂校人力资源互动互补。
(1)我校曾与振维电子建立校企合作伙伴关系,由振维电子提供培训教材、实物产品及简易设备在炎黄实习基地进行实习,专业师资由振维电子方工程师和本院资深教师组成;(2)学院与企业共同研究当前企业发展情况及对所需人才规格的需求。选派学校领导与骨干教师下厂挂职,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主动调整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
五、结论
我院通过利用实验室网络教学资源、开放式实验实训、网络资讯平台、远程教学、电视式校园媒体平台,开展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现学校师资培养、专业设置、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计划与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建构以市场为导向的实训质量管理体系,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实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学校影响力和辐射力。
参考文献
[1]林君芬,余胜泉.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
[2]孙伟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优秀技能人才.中国教师报[R],2006,10,24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是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网络资源教学,将以课堂传授及网络资源教学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校企合作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教育的有机结合,开设创新人才培养理论,实现学生角色向职业人角色的转变,使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很好的培养,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以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这就要求落实到实验室网络教学资源和人才培养创新理论的研究中。
一、实验实训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一)开放式实验实训。开放性实验实训能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实践学习的机会和进一步实验实训、探究式学习的机会,促进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一种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实训资源的有效模式,是学分制中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我院于2006年在信息系实验室实行了开放式实验室的试点工作,学生在开放式实验教学过程中有较大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二)虚拟实验室投入使用。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如单片机、数控编程等枯燥、难懂的课程,实验多,实验受条件限制大的特点,开发CAI课件和建设虚拟实验室。如数控仿真系统、单片机仿真系统(MCS—51系列),PLC控制实验装置(虚拟与实际硬件结合)、电工网络教学系统等。通过虚拟实验室,能够通过计算机模拟一些实验现象,为虚拟实验的开设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它不仅仅能够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更加重要的是对一些缺乏实验条件的学生,通过仿真、网络同样能够身临其境地观察实验现象,甚至和异地的学生合作进行实验。
(三)远程教学与校外实训相结合。一、开展远程教学。不断丰富和创新远程教育培训方式,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场所和功能缺陷的有效补充,能有效解决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所需经费和空间不足的矛盾,也能减轻校内实训教学安排上的压力,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如我校与上海艾奇杰-番茄主义西餐厅合作,实施烘焙远程教学培训。
二、实训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一)提高实训教学的比例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方面,近年来,中心利用学校学分制改革的有利条件,构建了“三层次”实训和实验教学平台:以培养学生的实训、实验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基础”教学平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加强学生课程之间的联系为主要目标的“综合设计实训、实验”教学平台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创新实训、实验”教学平台,实施实验教学贯彻PBL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设计实验,因材施教。
(二)实验室要发展,就必须寻求多种途径
(1)建立稳固的产学研合作办学基地。
(2)采用校企联合办建实验室。联合各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并通过优势互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实验室建设必须与学生的创新相结合,通过联合办学,学校既可以紧跟实验设备、实验技术的发展,又省去了大量更新设备的费用。
(三)注重课程教材建设,强化实验实训效果
高职进行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高职教材建设,以加强实验实训效果。高职教材要体现基础性、设计性和综合性。我院在实验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和“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培养的基础上, 学校教师与实训基地的企业专家、技术骨干联合开发校本课程与教材,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参照职业岗位要求,针对实训内容的特点和目标,编写具有很强岗位针对性、实用性且合乎高职学生认知结构的实训教材、指导书。我们经过探索,总结出“感知参与质疑合作发现总结”的教学模式。
三、建构以市场为导向的实训质量管理体系
(一)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当前,我院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制订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践训练计划、大纲、考核办法等实践教学计划管理办法及质量体系管理过程质量管理过程图;聘请基地技术骨干参与实习指导,负责实训内容的实施;及时将岗位中的新标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知识引入实践教学中,以保证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并把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结合起来。这既符合国际社会现行的就业惯例,又能对我国正在推行的持证上岗制度起到促进作用。
(二)实训教学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方针
近年来,针对沿海地区急需懂得现代制造技术、能熟练操作数控设备的工程技术人才这一情况,我院专门组织机械自动化、数控等专业的学生培训了数控车床、数控铣床、UG和PRO-E软件等实用软件的使用;针对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及其对人才的急需,我们组织机电系学生进行了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的实训;针对苏北地区也出现人才短缺现象,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才难招,尤其是淮安地区的需求,我院组织信息系学生培训电子产品的组装、调试。这样,把学生就业后的上岗培训和就业前的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在就业后就能直接上岗,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以网络资讯平台为基础,共汇厂校川流的共生生态
(一)建构资讯网络平台
在高等职业教育第三次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议上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就要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办学,保障校企合作健康发展,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高等职业院校要大力推广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我院借鉴其他院校开展“订单式”培养的经验,提出了建立“合约式”校企合作办学的要求。我校于与昆山达鑫电子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比较成功,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参考温先生的千乡万才计划,我校开展网络互动平台的设计,主要考虑到三个方面:网络互动平台设计依据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网络互动的方式:同步性还是异步;完整的网络互动平台的组成:网络互动支持系统、网络互动平台管理系统、网络互动开发工具及网络互动资源及人力资源的规划。有了这样的设计考虑,我们才能实现高效的网络互动平台。
(二)电视式校园媒体平台
电视式校园媒体平台:将通过以就业为核心的校园液晶电视传媒用现代化的传输手段,将大量的新实事闻、课务信息等通过视频的方式直接在校园内滚动播放。努力建设一个以高校校园市场为基础的、完善的、能沟通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产教学信息平台,为我校的广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提供快捷、全面、高质量的服务,
(三)利用学校现有的硬件资源,规划人力资源
设立人力规划流程图,设计一个网站放在校园网上,网页完成后将相关信息放在《炎黄网络互动平台》上。供广大师生及企业用户浏览,实现运行,并设置沟通的平台交流信息,可通过语音或邮件的方式,实现交流的同步与不同步,达成厂校人力资源互动互补。
(1)我校曾与振维电子建立校企合作伙伴关系,由振维电子提供培训教材、实物产品及简易设备在炎黄实习基地进行实习,专业师资由振维电子方工程师和本院资深教师组成;(2)学院与企业共同研究当前企业发展情况及对所需人才规格的需求。选派学校领导与骨干教师下厂挂职,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主动调整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
五、结论
我院通过利用实验室网络教学资源、开放式实验实训、网络资讯平台、远程教学、电视式校园媒体平台,开展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现学校师资培养、专业设置、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计划与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建构以市场为导向的实训质量管理体系,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实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学校影响力和辐射力。
参考文献
[1]林君芬,余胜泉.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
[2]孙伟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优秀技能人才.中国教师报[R],2006,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