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2-05-01 01:13: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科室工作思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科室工作思路

篇1

这两天,我一直在思考,今后的教科室到底该做些什么?我想,“教科室”这个名称应该理解为“教育科学研究室”,它是把教育当做一门科学来研究的部门。对应它的上级,不仅有省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更有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鉴于对“教科室”名称的理解,加之与袁校长、殷主任的交流与沟通,我想教科室今后应该履行以下的一些职责:

一、课题研究与管理

1.做好学校科研课题的申报、论证、开题、研究、结题等指导工作;

2.做好课题成果的推广工作。

二、教师培养与培训

1. 定期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2. 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校内名师的成长;

3. 组织教师参加校外的教育教学培训;

4. 通过“五四杯”、“新人杯”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

1. 建设好气象课程基地;

2.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

3. 根据校本课程编写实用校本教材。

四、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安排

1.“周周有”活动的安排与研讨;

2.教研组活动的组织与检查;

3.指导和帮助教师学习、掌握教科研方法,总结教科研经验,撰写教科研论文;

4.建立与媒体、编辑部、出版社的多方联系和友好合作关系,为教师发表教科研论文、出版教育专著提供服务。

五、教科研成果的鉴定与评比

1. 每学期收集和统计教师的教科研成果;

2. 组织人员对教师的教科研的成果进行评审。

六、教学、教研和学校发展策略研究

篇2

2、完成20__.9—20__.8学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年度考核。

3、完成20__年招考教师试用期满考核、进编、工资套改。

4、贯彻落实教育均衡发展,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融入教师的教学、融入学生的学习,我们组织乡镇共25位教师参加了第三批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教师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

5、进一步完善、充实教师档案材料,迎接区委组织部档案工作检查。

6、组织全区813位教师参加全省《新世纪教师素养》统考,806人顺利取得合格证书。

7、完成了两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八百多人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

8、20__年教师中高级职称材料审核上报和初级职称材料受理、评审工作。

9、组织落实20__年教师支教工作:召开动员大会、送支教教师到岗、举办支教教师座谈会、赴长丰慰问支教教师及受援学校。

10、完成全区中小学编制核算,20__年人事年报、工资年报。

二、20__年工作思路

人事科力求在完成自身纵向工作的同时,加强与横向的其他层面的结合,使人事工作成为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

1、积极推进教师干部交流的人事制度改革

教师干部交流是明年初合肥市的一项重大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人事科将根据市文件精神,制定__区中小学教师干部交流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教师干部交流的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将中小学教师干部交流工作与加大教育投入相结合,与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和教育布局调整相结合,与改革学校管理体系、干部管理制度、教育人事制度相结合,与充实、培训、提高相结合。推进干部教师合理流动,实现校际人力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有效推进这项工作,我科打算从以下方面入手:

(1)、确定交流对象与范围探索交流的形式

对我区中小学教师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确定我区中小学教师干部交流的范围、对象、交流的时间和比例。在充分调研、讨论的基础上探索我区教师干部交流的形式。

设想交流形式:

统筹式交流。教育局根据本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将教师干部交流同学校布局规划调整相结合,制定全区教师干部交流的总体规划,在全区范围内安排交流,交流人员调转人事关系。

协作式交流。教育部门对所属学校合理分类划片,将教师干部交流同教师自然退岗和统筹交流后学校岗位不足相结合,片内学校按交流对象、性质、比例要求,签订协议,明确交流的意向、具体做法和工作进度,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在片内安排交流,交流人员调转人事关系。

支教式交流。受援学校上报需要支教的学科及教师数,城区教师上报支教申请,主管部门选派事业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城区干部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抽调农村薄弱学校积极上进、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到城区学校学习。在共同体学校之间交流,交流人员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

个人主动交流。凡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干部均可提出申请,交流到相对薄弱的学校工作,调转人事关系。

(2)、明确推进教师干部交流过程中的优势和困难

干部、教师交流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发展性工程,办学条件、教师收入、学校管理结构、干部管理权限、评价激励机制等因素都会制约影响教师干部交流的进程和成效。所以,我们尽力用足用活上级的政策和精神,争取各方对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关注和支持,出台必要的配套政策,保证交流工作行之有效地稳步实施。目前亟待解决困难:改善办学条件、均衡教师收入、调整学校管理结构、理顺干部管理权限、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3)、稳步有效地推进教师干部交流的人事制度改革

认真领会精神,切实提高认识。干部教师交流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是我市大环境、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也为提升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了新的机遇。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干部教师交流与打造一流教育人才队伍相结合,与居民小区配套学校建设相结合,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单位利益与全局利益相结合。通过切实加大教育投入,健全各种保障制度,促进教师由超编学校乡向缺编学校流动,促进优秀教师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辐射。

加大

宣传力度,切实转变观念。要认真学习上级关于教师干部交流的文件精神,统一思想,积极行动,务求实效。要在广大教师干部中认真组织学习,深入宣传发动,积极引导,提高认识,扫除思想障碍。通过各类媒体确立正确舆论导向,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大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成立组织机构,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党政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协调配合,制订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健全保障体系,组织干部教师交流工作有序开展。处理好工作推进与维护稳定的关系。坚持公平公正,坚决杜绝歪风邪气,对在干部教师交流工作中出现的违规违纪现象进行严肃处理。

广泛进行调研,切实保证实效。在推进教师干部交流工作的进程中,深入基层主动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加强考核、评估、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总结,逐步完善。切实保证教师干部交流工作健康、稳步的推进,并受到良好的成效。

2、探索“校本培训”的新路子

教师队伍建设永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建设。高层次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生命源泉之所在;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1)结合实际,丰富“校本培训”的内容

师德修养、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与反思、教育法律法规理论与实践、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职业规范、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新课程理论与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等,都是教育改革过程中的热点话题。我们打算根据本区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的不同层次的需要,选择培训内容,保证培训内容的鲜活性、先进性、科学性、时效性。

(2)广开渠道,拓展“校本培训”的形式

一是通过城乡联动,集中进行培训。如:校本教研、专题学习、交流研讨、课堂教学示范等。

二是进行专题探讨,有重点的进行培训。如:教师论坛、教育沙龙、远程教育。

三是教师制定个人发展目标,进行自主培训。如:学历培训、专科培训。

四是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学校教师发展目标,开展有计划、有针对的系统的培训。如:特色学校的特色教师培训。

(3)加强管理,建立“校本培训”的评价机制

建立校本培训工作备报制度、建立校本培训档案制度、建立校本培训督查制度、建立校本培训评价考核制度、建立校本培激励机制等。

3、加强科室建设,争创品牌科室

科室是机关的细胞,是机关工作的基础,是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的关键环节。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是联系群众的纽带,是服务基层、为民办事的窗口。在科室建设中,我科打算以提高科室人员的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创新工作为契机,以基层和群众满意为标准,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科室。

(一)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科室人员的整体素质

建立科室爱学习、想学习、主动学习的长效机制,围绕提高科室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科室工作实际需要,认真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突出抓好科室工作人员岗位能力的训练。安排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规范学习要求。在学习时间上,除每周参加机关集中学习日活动外,科室每周安排一次的集中学习;在学习内容上,把本科室的业务工作同每名科员的岗位职责相结合,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在学习形式上,集中学习:科室组织学习辅导、自主学习:选择与自己业务相关的书籍自学、科员互学:学习交流座谈、科室互学:参观学习先进科室管理经验,增强科室学习的针对性。-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争做学习型干部,打造学习型科室。

(二)群策群力,创新工作

一是调查研究,在工作思路上创新。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在推进的过程中的稳定性、规范性、时效性尤为重要。所以,科室工作要通过调查拓视野、把脉搏,通过研究找思路、出对策,在工作思路上创新,提高整体工作水平。二是集思广益,在重点工作上创新。人事科每年都有十余项大的重点工作,相同的事情年年做,如何做出新意尤为重要。我们打算以主要负责科员为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其他科员协作为辅,集思广益,围绕科室重点工作,在工作方法上、组织形式上寻找突破口,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三是规范管理,在工作机制上创新。工作要创新,必须以高效的工作机制为保证。人事科工作要防止和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工作要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要完善岗位职责规范,严明岗位纪律,真正形成一套职责明确、程序严谨、落实有力、运转灵活的工作机制。

(三)树立服务基层的意识,打造科室服务品牌

引导科室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维护和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群众是否拥护和满意作为评判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把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作为突破口,强化服务观念,改进服务手段,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经常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及时改进工作。以争创文明科室活动为契机,抓好科室人员的仪容、仪表、风纪和科室环境文明等软硬件建设,营造团结向上、奋发有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打造团结协作、行为规范、运转有序、热情高效的服务品牌科室。

教育局人事科

篇3

今年以来,农牧科在委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全科同志的团结努力下,在人少、项目投资多、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较好的完成了委党组下达的目标任务和领导随时交办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XX年工作总结

(一)切实加强了项目工作

XX年,农牧科以项目统揽全科工作,切实加强了项目工作。XX年共争取到国家、自治区建设项目14大项,总投资27258.38万元,其中国家、自治区投资14676.15万元,银行贷款2400万元。分行业争取投资情况是:节水、水保、防洪、人饮、水库等水利方面争取国家投资5209万元,占争取投资的35.5%;退耕、天保、种苗、防火等生态建设项目争取投资4602万元,占争取投资的32%;小城镇、农村沼气、种子工程、肉羊产业后化、退牧还草等其它方面争取投资4265.15万元,占争取投资的32.5%。目前,退耕还林、天保工程2个项目已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完成投资4480万元,占总投资30.5%。节水、水保、防洪、人饮、水库、小城镇项目正编制作业设计,退牧还草项目已批复实施方案,已布置作业设计,移民工程自治区已批复实施方案,并下发了投资计划。XX年在项目工作上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是摸清国家、自治区投资底数。今年以来,在委领导协调努力下,我们与自治区发改委农经处的关系进一步得到加强,通过经常性的联系、接触,基本上能够掌握住农经处工作动态和项目安排的信息,为争取项目奠定了基础。

    二是根据国家、自治区投资方向积极组织项目。年初,我们筛选确定了XX年农牧业争取国家、自治区投资的盘子,涉及项目55个,总投资194亿元,其中,XX年计划投资33.9亿元。以此为基础,XX年根据国家、自治区项目安排的时间,又从项目盘子中有针对性的分解出40多个项目,单独进行了申报。根据全市节水灌溉、安全饮水、养畜增收的实际,专题策划了全市节水灌溉、安全饮水项目盘子,并向自治区进行了重点汇报。

    三是盯住项目。XX年,农牧科先后7 次,30天去自治区争取汇报项目。通过盯项目,及时协调了项目争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加强了调研协调工作

XX年,农牧科下旗县检查调研8次,40天。安排了全市人饮、退耕、休牧还草、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规划编制工作,向计划动态投稿8篇,全部采用。参与了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形势分析、经济发展展望等其它工作。

二、XX年工作思路

(一)强化项目工作

 1、盯紧上报项目,全力争取XX年投资。特别是要盯住种苗、防护林、以工代赈、水土保持、人饮、种子工程、农村新能源、沙区产业化、节水灌溉、防洪、水库除险、生态移民工程、肉羊产业化、退耕还林、饲草料等项目。

 2、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步伐。农业上搞好小麦基地建设项目验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小麦基地续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河套农牧业高科技园区前期工作步伐,策划农业种子工程项目。畜牧上策划奶牛、肉羊种子工程项目。林业上完成退耕还林规划。水利上重点开展水土保持、节水增效、人饮集中供水、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产业化方面重点策划以蒙牛为龙头的奶牛产业化,以佳格、金鹿为龙头的油葵产业化,以屯河、富源、泰顺为龙头的番茄产业化,以维信、草原兴发、椰风为龙头的肉羊产业化,以鸣兴为龙头的脱水菜产业化,以百联、真心、大好大为龙头的炒货产业化。进一步摸清续建项目底数和XX年的建设规模。

3、加强项目管理。XX年安排时间,对XX年、XX年的项目进行抽查,抽查结果作为安排XX年项目的依据。

(二)针对我市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进行调研分析,对全年农牧业经济运行进行分析。

(三)加强自身建设。一方面加强科室自身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科内工作人员自身建设。

(四)进一步协调好几个关系

一是协调好与自治区发改委农经处的关系。

篇4

二、工作思路:

以质量建设为中心,以教研组建设为依托,以教学科研为突破口,推行教师自我发展规划,整体提升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科研水平;改进教师评价方法,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潜能,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观念先进、业务精良的教师团队,实现教学质量的恢复性增长,进而实现跨越式的增长。

三、具体内容:

(一)教研组建设方面

1、坚持业务学习,实施读书行动计划

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实施读书行动计划,建设学习型教研组。为达到新课程体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教研组要引导教师养成“阅读”的习惯,唤醒教师的读书需求。在教师发展规划中,每位教师制定每学年的读书学习计划,并上报教科室,存入教师个人档案。对“多读多思、以读促教”卓有成效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并予以表彰。

2、普及“四有”生本课堂教学,开展教学交流活动。

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通过一年的努力,“四有”生本课堂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我们看到,现在的课堂教学离我们预设的目标还相差较远,有的老师仅仅在公开课中加强了研究和应用,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很少,还有极少量的教师对其兴致不高,知之甚少。今年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四有”生本课堂的理念,普及“四有”生本课堂教学,力争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以教研组为单位,在今年10月和11月举办“四有”生本课堂教学达标活动,以教研组长、备课组组长、组内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组成听课评委组,进行量化打分,实现课堂教学人人过关、力争80%达到优秀的目标。

在今年9月下旬,举办教研组长研究课活动,10月份举办高三第一轮复习探讨课,在明年2月上旬举办新进教师汇报课,下旬举办高三第二轮复习探讨课,3月举办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4月举办中年教师优质课竞赛。

3、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认真执行《远安一高备课组量化评估方案》,备课组长要增强备课组的凝聚力,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研究。提倡以备课组为单位备电子教案,尝试学案导学的做法。高一备课组要加强初高中衔接教学的研究,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衔接,在学法上进行指导,9月份完成初高中衔接教学校本教材的定稿;高二年级备课组在培优辅差上加强研究,制定计划,在明年5月份完成远安一高培优辅差校本教材的定稿;高三备课组要加强高考的研究,提升复习效率的方式方法研究,落实基础和培养能力的研究,特别是培优的研究要加强,尽快出成绩。

(二)教科研工作方面

4、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开发。

课题研究要为教学服务,用课题带动教科研,以研促教、教研相长;课题研究要有

利于教师的发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终极目标;课题研究采取分阶段进行,分级要求,并以制度做保证进行考核奖励。

省市级课题研究要有组织有计划,教研组要全员参与,分工合作,教研组长和备

课组长积极协助课题组开展研究、整理资料和汇报结题,并在教研组内推广实践,力争在二至三年内完成。学校对其大力宣传,扩大影响,并按照《远安一高教改课题立项及管理办法》对课题组给予奖励。

小课题研究(包括校级课题和个人课题)要立足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求本着“低起点、小切口、短周期和大影响”的原则确立。学校平常的教学研究主要是日常教育教学的小问题,课题都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教师的教研要强调问题解决,不搞花架子。一般在一年完成,并把研究的成果以论文形式写出来,学校汇编成册,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优奖励。

在9月15以前,教研组长对本组的课题进行摸底,对本学年的课题研究写出详细具体的计划,包括课题、课题负责人及课题成员、课题实施方案等。

5、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开展具有学科特点的学生活动

教育部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要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创造条件。”按照《远安一高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开展活动,可采取先分学科小规模研究再分教师全范围研究的策略,逐步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做大做强。本学年,由教科室与高一年级具体实施。

以科技体育艺术节活动为契机,教研组每学期开展1~2次大型学生活动,如语文组的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活动;外语组的口语比赛,书法比赛;化生组的环保社团活动等等。

(三)教师队伍培养方面

6、加强师德建设

教书是一种职业,有其独特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规范;教师是一种事业,它需要用心去做,它要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应具备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同舟共济的协作精神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本学年,我们将丰富教师师德档案内容,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从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八个方面进行细化考核,结合学生评教。一学年进行师德评比,树立师德标兵(一个学科一至二名),进行表彰和宣传。

7、建立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启动“名师工程”

(1)建立教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主要包括“三定两勤”,即定方向、定目标、定措施、勤学习和勤总结,同时把个人课题研究,读书计划,,个人博客建设等纳入发展评价体系。在今年10月15日以前,教师完成个人申报材料,一式三份,教师本人、教研组长和教科室各持一份。

(2)在明年5月前,完成年度感动一高十大教师和“远安一高名师”的评选,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大力宣传其事迹,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辐射作用,提高教师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3)培养青年教师,使其成为青年骨干教师储备人才和教坛新秀,鼓励全校更多的教师争当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参加各级各类学会、论坛等组织。给教师评职晋级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8、创新教师培训方式,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

(1)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方式,请专家进校讲学讲课。以教研组为单位联系挂靠一个学校,签订协议,教研组长在今年10月20日前列出计划,定期把教师送出去学习,以两年为一个时间周期,保证每一位教师都有一次出去学习的机会,及时获取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一切外出学习交流活动安排均由教研组长决定,统筹兼顾,做好记载,要求外出学习教师在教研组内汇报,并有关材料上交教科室存档。

(2)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坚持师徒结对,双方签订三年培养计划。促使以老带新、共同提高;要求青年教师学理论、做习题集、写课后反思,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本年级大型联考统考,促使其业务水平快速提高;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对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培养。

篇5

在以上诸多困难中,物质条件上的,对于我们这支交通“铁军”来说,早已习以为常;而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职工在精神层面上的新追求,则是近年来应该引起大家高度注意的新动向。

如何提高施工一线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激发施工一线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工作积极性,成为野外施工一线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重要问题。根据个人工作体会,总结出“四化”工作法,即:寓教于乐多样化、身体力行表率化、激励关怀人性化、与时俱进常态化,与大家交流分享。

寓教于乐多样化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紧紧抓住职工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作。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脉搏和情绪,把关心员工利益与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办了实事,再讲道理,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做到这些,我们就必须积极转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提高政工干部自身素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企业改制工作的深入,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载体和狭小阵地已捉襟见肘,难当重任,迫切需要开拓新视野、拓展新阵地、寻找新载体。

一是把严格科学的企业管理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两者有机结合。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应是符合企业管理的相关规定、要求。这是我们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

二是广泛深入的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将思想政治工作寓教于体(育),寓教于文(艺),寓教于乐,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

三是大力推广和运用现代化宣传工具,充分运用网络、电子信息等新型宣传工具,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实。

四是不断提高广大政工干部自身素质。宣传载体的转变,必然要求政工干部自身素质的提高。政工干部为了适应载体的转变,应加强学习,努力培养和造就自己成为既懂政治,又懂经济,既会管理,又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五是要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并重的原则。认为,物质利益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物质动因,物质需要是人们的基本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只有通过使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中体会到自身的社会价值,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并重的原则,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干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身体力行表率化

思想政治工作的号召力、说服力往往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高尚人格和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这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特点。职工群众正是以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为依据来判断谁是党的路线政策的忠实执行者,谁是群众利益的根本代表,从而真心实意地相信谁、拥护谁。

一个富有强烈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怀抱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具公道正派、廉洁奉公、自省自律作风的政工干部和企业领导,必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必然能够团结奋斗、风雨同舟、开拓前进。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干部和政工干部,对待功名利禄,多一点“无我”;对待事业工作,多一点“忘我”;对待自己的缺点毛病,多一些“非我”。为此,就要善于学习,乐于奉献,视企业为家,视员工为亲,时刻倾听呼声、关心疾苦、排忧解难,要严于律己,勤俭节约,清正廉洁,最大限度地减少在职消费,避免经营“败德”,真正做到无私无畏、无欲则刚。而这就是最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激励关怀人性化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具有引导舆论、营造和谐氛围和激励鼓励作用。企业和谐的基础是职工个体的和谐,而每个职工自身和谐的关键又在于心理和谐。当前,企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企业改革改制、结构调整、人员分流、职工下岗等,事关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势必会影响企业职工,产生烦燥、焦虑、冲动、低沉甚至抵触情绪。这些疑虑和消极情绪化解不开,必然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因此,政工干部就必须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和心理疏导的着力点放在广大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上,善于从苗头上发现潜在的思想问题,从渐变过程中预测到突发的可能性,切实帮助职工解除思想上的困惑和疑虑,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健康的心态自觉地投身到企业生产经营各项工作中去。

当前,国家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比较大,这正是路桥施工企业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抓住当前的发展新机遇,通过民主的、相互沟通的方式,帮助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激励他们的人生,协调解决职工个人生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关心最需要帮助的职工和特别困难家庭,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放在施工一线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地位,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性化的统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质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人本管理是企业创新中的一种管理方式,是以人为中心,尊重职员的思想、人格,培养员工的敬业和合作精神,重视激活员工的潜力,提高职员的自身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要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一线领导应多了解职工,多和职工交流,了解职工内部的需求,对企业的意见。应当把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对职工工作、生活等方面关心,让一线职工深切感受到人性化的关爱。

与时俱进常态化

篇6

2021年6月21日

根据通知要求,现将市容管理科2021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强化创建力度,管理能力提升取得新成效。

1、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根据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管理要求,扎实推进市容环境、背街小巷两大提升工程。补短板强弱项,严格督查考核,集成式推进,销号式整改。组织4个创建测评小组,由副局长担任小组长,分别挂钩到各镇(区、街道),抓好实地检查督办,提高长效管理水平。今年以来共计组织文明城市创建督查6次,发现问题178项,全部现场交办相关负责人落实整改。

2、全力推进“五个一”样板点创建。根据市城管局的统一部署,我区今年计划创建“五个一”精细化样板点12个,目前已完成腾飞路、仰徐村、玉龙路等5个样板点建设工作,其余7个样板点完成率均在75%以上,为全市“五个一”精细化样板点推进会提供了现场参观点位。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方式有序推进精细化建管向镇村延伸,有效推进了城乡环境、秩序和配套设施的全面提升,让全区人民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

3、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示范创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盯薄弱环节,对照城市建管“十没有”“二十有”标准,下足“绣花针”功夫,全力推动全区“精细化街区、小区、社区”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今年,我区计划建设精细化示范社区4个、示范街区10个、示范小区6个。目前全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其中主城区盐龙街道乔庄社区、盐渎街道野丁社区、潘黄街道东升社区、张庄街道东盛社区分别完成总工作量的70%、100%、81%、62%。乡镇板块中大纵湖镇、楼王镇、大纵湖旅游度假区项目完成率较高分别为67%、60%、60%,其他镇(区、街道)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二、深入开展整治,城乡人居环境取得新提升。

4、扎实开展亮化设施维护提升整治。集中开展建筑亮化设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抓好排查问题整改工作。常态化做好亮化设施巡查检修,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夜巡,建立巡查台账,发现问题,即时交办反馈,第一时间组织修复,确保及时修复率及亮灯率。积极做好重大节日、活动、极端天气亮化氛围及安全保障,不断提升城市夜景品质。今年以来,共计排查建筑亮化灯具松动、线槽脱落等安全隐患问题6项,已全部整改到位,整改率100%;累计发现设施故障268处,已修复265处,修复率98.9%。同时,抓好新建建筑亮化方案审查及验收工作。

5、深入开展盐渎明城综合环境整治。针对区域内一店多招、环境卫生脏乱、市容秩序杂乱等情况,我局安排专门人员,对盐渎明城开展了详细摸排。同时,下半年计划联合公安、住建、环保等部门,协同盐渎街道集中开展车辆停放专项整治、占道经营专项整治、建筑外立面专项整治、违法建设专项整治、环境卫生专项整治等“五个专项行动”,切实解决盐渎明城区域内市容、环境、秩序难题。

6、积极开展大马沟沿线综合环境整治。自3月24日接到大马沟(盐渎路-小新河)沿线环境整治任务后,我局迅速行动,整治工作中,共计清理204国道两侧绿化带内白色垃圾、建筑垃圾23000余平方米;清理沿线防护林、观赏林内枯枝烂叶、白色垃圾9600余平方米;清理中分带杂草580平方,中分带绿化修剪4200平方;路面清扫车清扫约96公里,路面洒水车冲洗10台班;修补两侧支路连接损坏路面、路牙及连接处9处,坑洼路面670平方米,路面裂缝3200余米,人行道道板380平方,荷兰砖560平方;修复雨水管网255米,桥栏杆12米、桥墩13个,及零星井盖恢复25套;清理沿途河道白色垃圾水草、浮萍等漂浮物2300公斤,并在第一沟东铺设草坪190余平方米;规范中交上航等市政施工材料堆放场地3处。

三、突出项目建设,为民办实事工程取得新进展。

7、加快实施遮阳挡雨棚建设工程。遮阳挡雨棚为列市、列区民生实事项目,是群众最关心、社会最关注、领导最关切的为民工程。根据市、区政府工作任务要求,秉持安全、文明、实用、便民、美观的建设理念,聘请专业的设计公司进行设计,落实专业的地下勘探公司进行地质勘察。2021年我区在主城区主要路口新建遮阳挡雨棚18座(其中区本级4座、盐龙街道8座、潘黄街道6座),目前已完成基础浇筑18座,6月底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

8、创新打造店招店牌安全监管系统。在神州路(世纪大道-盐渎路)安装店招店牌安全监管系统,共需安装店铺338家,传感器750个,目前已完成安装店铺229家,传感器470个。通过实施监管、档案管理、多维预警、趋势研判及智慧巡检等手段,实现店招店牌安全隐患的及时发现,提高安全保障性能,为城市高效、安全、有序管理更添保障。

四、下半年工作思路

1、继续推进精细化示范街区创建。按照城市建管“十没有”“二十有”标准要求,重点整治占道经营、乱堆乱放、车辆停放秩序等街容街貌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功能配套,着力优化城乡公共服务,稳步提升城市建管水平。高品质创建4个精细化示范社区、10个精细化示范街区、6个精细化示范小区,推动集镇精细化示范街区创建全覆盖。计划9月份召开创建推进会,11月底完成创建任务。继续全力推进“五个一”精细化样板点创建,力争在9月份,全面完成创建工作。

篇7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3-0060-03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近年来,伴随现代农业产业模式的兴起,以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农学专业在保持其传统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再继推新,成为21世纪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先锋专业[1]。但是,由于农业行业研究对象、生产模式以及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农学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门类而言还是属于“传统”、“艰苦”与“冷门”专业。根据了解,部分学生进校后专业思想不稳定,对专业前景缺乏信心,虽“学农”却不爱农,“学农”却不“务农”,在毕业的择业选择中留在本专业领域工作的比例不高。

为更好对接市场,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能快速适应市场与岗位需求的社会优秀人才,各高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注入了大量的心血;特别是根据学生个人职业发展定位与需求,推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并将本科生导师制作为加强学生择业观教育和进行就业指导的主要抓手[2]。因此,如何让以身试教的导师们在农学类专业学生职业发展选择中发挥积极作用,全面引导学生学农爱农、务农志农,亟待探索与创新。

一、农学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困境

毕业生就业水平是社会检验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高校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通过市场挑选,找到合适的职业发展路径,承担岗位任务与社会责任,在社会立足,是评价的焦点。农学专业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情况直接关系到农学基础学科的社会评价和学科地位[3]。为更好地掌握当前农学类专业学生择业与入职情况,笔者对浙江农林大学从2009年起连续五年的农学、林学、动物科学等6个涉农类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去向作了统计分析;抽取274位高年级农学专业学生作了就业意向摸底调查;并对121家参加校园招聘会的农业企业开展问卷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该专业领域人才的需求和评价。

(一)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大学生投身农业

根据近五年浙江农林大学农学类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数据显示,平均每年只有48.7%的学生进入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领域就业;在区域选择上,平均每年有47.1%的学生留在浙江省的中心城市(如杭州、宁波等)工作。也有部分学生在毕业季择业不主动,对就业持观望态度,想等等再说。为了有效促进就业,一头是各地政府大力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和支撑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另一头是毕业生们在大城市里盲目争抢不具备专业技术优势的大众化岗位。根据此次调查可知,近五年来农学专业应届毕业生中真正到基层一线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比例很低。许多大学生及家长对现代农业生产模式缺乏认识,对岗位的选择视野比较狭窄,认为从事农业是农民的“专利”,认为干了涉农行业就是当“农民”。还依然把大学定位为象牙塔,依然把大学作为“鱼跃农门”的保险单。

(二)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养需要提升

根据市场信息和各农业企业负责人的反馈,近几年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形势较好,技术人才需求量也比较大。但在调查中发现,有约80%的企业在选聘时面临一对突出矛盾,导致他们在选择应届毕业生时存在较大顾虑:一方面,多数应届毕业生的知识储备很难快速适应岗位的技能需求,而且缺乏社会工作经历,单位需要投入一定精力去培养年轻的毕业生;另一面,刚把年轻人培养起来了,过不了多久又要辞职了,企业难以引进和留住好的专业人才。这一对矛盾很大程度影响了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热情,对刚参加工作青年人的培养上也出现两难情绪,他们担心用心培养起来的人很快会再“跳槽”。还有46.1%的企业认为部分毕业生求职能力和自信心不足,不能准确展示或者不敢于大胆展示个人的能力,导致部分专业人才被遗漏或者埋没。

(三)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有待引导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高校主动走向就业市场,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学生培养机制。但大学生就业分层分化现象还是比较明显,中心城市依然是大学生的集聚地,而网络就业创业平台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领域[4]。通过对在校学生的调查,在毕业后的区域选择上,约51%学生希望到城市工作。对毕业后是否会从事所学专业知识相关领域的工作,只有52.6%的学生表示愿意去从事相关工作,女生比率比男生更低。而且,应届生对就业市场信息了解偏少,部分学生片面强调眼前利益,不能很好把握住一些未来发展前景较好的工作机会,导致有岗不就;部分学生人生充满迷茫,无法正确定位,以致错过就业的黄金期。在用人单位评价方面,有61.2%的单位认为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在工作环境和薪水待遇方面的要求远远高于市场的平均水平,企业难以满足相应条件,因此,加剧了农业领域招聘市场的“人才荒”现象。

二、本科生导师制在农学专业大学生职业指导中的意义

导师是学生学业教师又一种职业称号,既是“导师”,他就成了学生学业生涯中核心的指导者,也是学生成才之路的引导者,应以自己学农、爱农、务农的实际行动教育和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一)树立正确的求学观

同寒窗苦读的中学教育阶段比,大学学习环境相对轻松、自由,加上形形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从进入校门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沉醉于没有约束的生活,渐渐放松自我,开始自我享受,出现学习懈怠,甚至是否定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成长导师以后,导师一定程度上参与学生的日常管理和专业教育,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研究,检查和督促学生的学习进程。而且导师还可以通过自身求学的成功经历指导学生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利用好身边的学习资源,充分了解农业技术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前景,开拓个人学术视野,积累学术资本等等。同时,学生可以透过导师的专业技能、研究内容与职业抱负,更充分地认识专业,确立个人学习目标,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5]。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基础条件不断提升。同时,新时期大学生多数是家庭的独生子女,平时个人的就业压力不大,就业主动性不强,且到基层就业的意识越来越淡薄。再加上,多数高校的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偏重于毕业前的一个阶段,指导内容主要是课堂授课或毕业服务,对学生择业指导不够系统,可操作性不强。然而,导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长,而且单独指导,导师们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开展现代农业研究,可以很好地向学生和家长诠释“学农并非种田、学林并非种树”;导师的职业表现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方面将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导师们潜心学术、扎根农业的职业态度激励学生学农爱农,热爱基层;导师一心向农、学以致用的职业成就感染学生学农务农,爱岗敬业。

(三)树立正确的学术创新意识

随着社会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世界环境的不断开放,各行各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高校教师也不例外,他们平常除了要潜心教学工作外,还要积极围绕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在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技术创业等领域不断思考和开展创新试验,进行创新实践,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学生们在求教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的专业知识水平、学习兴趣、职业目标等选择专攻领域与个人成长规划方向比较一致的导师,较早地参与到导师的科研创新、基层服务和创业实践等工作中去。导师们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个人的研究方向,给学生设计以兴趣为导向的主体性创新实验和调研活动,安排定期学术讨论与沙龙等,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得到创新性科学研究的锻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术抱负,增强综合能力[6]。

三、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的创新路径

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大工程。学生在大学阶段的成长,不仅是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更要在职业规划设计、适应职场生活、敬业精神培养等做人、谋事方面得到系统提升。因此,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导师,要给予学生从学习、思想、生活到就业等各个方面的关心和指导,既指导学生“做学问”,也指导学生“做人”、“做事”,而这一切仅有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导师的职业素养、工作热情、精力投入程度、责任心等对学生的成才引导更为重要。因此,我们要按照“三全育人”的工作要求做好导师的遴选、培训和考评工作,提升育人效果。

(一)严格遴选标准,规范双向选择程序

1.明确导师的工作职责和素质要求。在职责明细

中,要量化优秀生导师的任职条件和遴选标准,强调导师要全程参与学生就业与升学指导工作,当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行业和专业技术问题时,导师是第一指导者。在素质要求中,对导师知识结构、创新水平和指导模式等方面要提出定性要求,根据要求遴选出导师,并通过学术委员会等机构审查后建立“导师库”,将入库导师的简介和研究情况进行公布,为下一步的双向选择做充分准备[7]。

2.明确学生的职责与义务。学校要对即将选择导师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让学生明确他们是学习和责任的主体,要主动做好大学学习目标设定和职业发展规划。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活动中的主体责任和学习义务,还要清楚作为导师团队的学员,自己应该主动参与导师的哪些工作,应该为“导学团队”的建设做什么贡献。同时,教学管理部门要登记好每位学生的兴趣、特长、专业基础、学业发展需求、职业目标等详细信息,建立“学员信息库”,向导师们公布相应信息,并随时跟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情况。

3.召开师生见面会。在前期公布双方信息和进行个人初选的基础上,让初选师生双方进行需求信息的补充和前期选择意愿的核实,再次充分征求双方的意愿并相互尊重彼此的选择权。导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业需求、职业目标提出个性化的指导方案,供学生参考;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业,制订个人的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划,请导师修正。当师生双方的方案目标一致后,再正式确定“导学”关系。

(二)加强指导与培训,搭建导师与辅导员双向信息交流平台

1.对导师指导方法进行分模块培训。高校导师因为教学和业务工作任务重,平时并不一定注重学生的德育工作,特别是师生交流谈心技巧、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技术、大学生就业鼓励政策、青少年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干预技术等。每位导师应当针对自己所带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职业发展需求等信息,选择相应的培训模块和内容。同时,学校等要定期开展优秀导师经验介绍会和导师工作沙龙活动,对导师在指导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导师传授他们如何了解、发现学生专长,如何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如何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如何指导学生寻找就业机会和获得就业成功[8]。

2.建立导师与辅导员双向信息交流平台。导师和学生在进行双向选择之前彼此并不完全了解,各自信息掌握也不完整,也可能并不完全信任彼此教与学的水平。此时,辅导员就成了导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互认和关系建立的纽带和桥梁。因此,要建立健全“辅导员―学生―导师”三位一体的信息沟通渠道。开展双向选择时,辅导员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学生,将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综合能力等信息提供给教师;另一方面要与任课教师保持良好沟通,将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研究领域以及育人经历、经验等介绍给学生,让导师与学生通过辅导员的中间作用建立信任,高效指导。“导―学”关系确定后,导师和辅导员间要及时交流和反馈各自所观察到的学生日常表现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及学生的职业选择困惑与就业需求,并共同提出指导思路和方法,使得学生的成长过程更加顺利[9]。

(三)评价标准,实施动态考评与过程奖励机制

1.要加强对导师工作的过程监管与目标管理。学校要成立由学生代表、辅导员、学科教师、分管领导组成的导师工作考评委员会,负责督查“导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对没有正常开展“导学”活动的师生进行通报,长期没有开展指导活动的给予批评警告,直至取消相应身份;对“导学”活动进展良好的团队进行通报表扬和表彰。并且每学期至少要进行两次督查和抽查,抽查结果作为年度导师工作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

2.建立科研与育人工作的等效评价机制。育人工作是润物无声的过程,回报很少,且成果显示慢;而科学研究项目和社会服务工作是雷声震慑的过程,回报多,显示度高,在工作选择上教师们往往更多投入了后者。如果建立科研与育人工作的等效评价机制,将导师在育人过程中的投入和所指导学生的进步情况等同于教师的科研投入和产出成果,则是教师潜心育人的最大保障。在过程考核中,学校要把导师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培养和投入进行严密的登记和工作量换算,并把学生对导师工作的评价作为评定导师工作的第一要素。

3.对“导―学”关系执行动态选择与适时变更。导师和学员的关系不能一成不变,更不能养成“一日定导师,终生为导师”的思想。学校要在加强导师工作考评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要对在“导学”活动的督查过程中连续两次受到警告的学生或导师进行淘汰,被淘汰的学生需要再修读相应课程,重新进行毕业设计;被淘汰的导师将直接影响当年的职称评定、业绩考核、岗位聘任等各个环节。学校要及时对不合格的导师和学生进行“导学”名单的调整,做好变更记录。

导师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核心力量,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导师这个队伍,通过各种体制和制度,实现导师制在育人工作中的效益最大化,发挥最广大教师的育人积极性,使他们全方位、全过程指导和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成才、顺利就业,形成育人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王辉.农学概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1.

[2][7][8]何莉.本科优秀生导师制研究[D].南京:南京航

空航天大学,2007.

[3][4]张伟,李鲁华.农科类本科生实施导师制的研究与实

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8,(2).

[5][6]杨博涵.本科生导师制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

篇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2-0171-02

科普是科学普及的简称,其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社会大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我国的科普工作由科技部负责制定全国科普工作规划,教育部、卫生部、农业部等部委依据其主要职能开展相应的科普工作,各级科协组织是科普工作的主要执行机构,负责科普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高校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传承、普及的重要机构,不仅承担着对在校大学生开展科学知识普及、传播、推广的重要任务,同时也肩负着面向社会开展科普工作,实施科技扶贫的社会责任。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不仅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技术,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数据处理思想,大数据思想已经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对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科普工作作为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主动接受大数据的思想,来重新审视、评价科普工作的进程、内容、传递方式、工作绩效等;需要主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思想、新技术、新成果,将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各种知识、技能、思想理念等传播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一、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概念

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阐述了大数据时代处理数据理念:第一,数据分析更多,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云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虚拟技术等新技术使得数据处理能力有了极大提高,以前科研工作中因为数据处理能力问题而普遍采用的抽样调查等手段将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对所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第二,分析结果更杂: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大数据系统中关注更多的是非结构化的数据,基本无法用我们目前常用的分析手段进行分析。传统的数据分析会采用许多策略规避样本抽取、分析模型、数据计算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但是当我们收集是所有数据而不是抽样数据时,就一定会因为实现成本过高、数据收集标准不一致、分析工具太落后等问题而无法实现。第三,追求结果更好: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分析相关关系是大数据分析师的工作,而探求因果关系是相关专业科学家的工作。大数据思想彻底改变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方法,它更关注“是什么”,将来会“怎么样”,而不是“为什么”,更看重事物的关联性,更多用于预测分析、决策支持等。

云计算技术与大数据的关系就像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样不可分割。大数据技术致力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而云计算技术致力于解决问题。大数据的“大”决定了其采集的海量数据必然要采用云计算的手段来进行处理。大数据的技术核心在于数据挖掘,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云存储和虚拟化技术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科普工作现状分析

高校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传承、普及的重要机构,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拥有大量的科普教育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高校科普应该在大学生科学普及以及社会科普工作中承担重要的任务,处于领先的位置。然而随着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技术等新技术和新思想的逐步普及,我们重新审视目前的高校科普工作,会发现高校科普工作的开展依然很不尽如人意,高校科普工作的开展、大学生科普意识的提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大学生接受科普教育普遍不够

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很少阅读科普读物,主动接受科普教育不够。这其中的原因不外乎几个方面:第一,部分科普书籍专业性较强,让其他专业的学生难以读懂,比如霍金的《时间简史》;第二,大学生主动获取科学知识的意识不足,更多把精力投入到有限的专业学习中;第三,科普知识获取渠道相对单一,主要局限在图书馆、标本馆等。

(二)大学教师主动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评价机制决定了高校教师必定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其专业领域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科普工作既耗费精力,不易出成果,又不被主管部门认可。所以高校教师参与科普工作的热情不高。

(三)高校科普工作的目标不准确,目的性不强

目前的高校科普工作多数还是基于传统教学的单向传输模式,大多数科普活动还是“因科而普”,没有“因事而普”“因需科普”,没有对科普对象进行充分的学习分析,不知道大学生真正关注和需求的热点是什么,不知道大学生真正缺失的是哪些方面的科学知识,没有充分考虑广大受众的需求。相关机构很辛苦地做了很多工作,但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高校科普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目前高校科普活动的主要形式有科技周、大型科普展览、科技下乡等。具体到某个高校,主要手段依然是通过图书馆、标本馆等进行讲座、展示、展览,大学生亲身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不多,学习热情不高。

(五) 全社会的认识误区

目前社会上对科普工作的认识普遍存在误区,多数人认为科普工作主要是科协、科技馆的工作,其科普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和农村人口,没有意识到大学生也需要接受科普教育,没有意识到科普工作对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创新思维、培养科学思想、树立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三、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科普工作的思考

大数据技术提供的更多是参考意见,而不是标准答案,能够从大量杂乱的、看似没有任何关联的数据中发现事物发展的相关关系,已经被许多行业用于决策支持、预警分析等领域。

(一)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学生行为习惯分析

大数据技术使得高校有可能借助物联网技术大量采集学生的日常行为数据,并通过相关的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发现在某些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知识缺口,然后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的知识普及、传授等工作,科普活动目标明确,学生关注度高,效果自然明显。

(二)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学生学习习惯分析

现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认知结构等已经和许多科普工作者自身有很大差异,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知识呈现模式可能无法更多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在此基础上开展的科普活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大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挖掘分析,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采用更合适的教学方法、技术和手段开展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充分尊重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和过程,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小米手机的巨大成功,正是得益于充分尊重并鼓励消费者的深度参与和亲身体验。云计算、虚拟技术、VR等技术能够帮助科普工作者创设大量的虚拟或真实环境,可以普遍应用于学习者的体验式学习,让学习者亲身参与,亲身体验,在深度参与中获取知识,锻炼技能,主动思考。

(四)创新科普工作方式,提升科普工作效率

传统科普工作主要基于某一方面的科研成果、科学知识,通过一定的媒体和手段对受众进行单向的知识传播,无法与受众产生互动和共鸣,受众对科普内容的关注度不高,效果没有保障。

大数据背景下,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深度发现广大受众潜在的科普需求和知识缺口。当某一一旦发生,立刻借助该事件的某个方面为公众提供相关的科学知识和相关技能,利用社会热点事件,吸引公众关注,采用微博、微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将知识呈现给广大受众,提升科普效率。

四、结语

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新的信息技术开创了全新的大数据时代,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认知世界的方式,大数据技术要全体不要抽样,要效率不要绝对精确,要相关关系不要因果关系的特点,使其能够为决策支持、预警分析提供高可信度的参考数据。高校科普工作也需要主动吸收新思想,采用新技术,在大数据思想的指导下,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积极探索精准科普、高效科普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2] 李正英,赵良举.高校科普与科学发展[J].高等建筑教育,2015,(3):157-159.

篇9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C-0071-02

一、课程改革指导思想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改革是以转变教学思想观念为先导,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技术应用性高职人才为目标,大胆地对课程内容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整合与改革,本着理论内容“必需、够用”的原则压缩了理论学时,同时配合实验和实训,既有效地辅助了理论教学,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改革课程考核制度,建立和完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通过课程的建设与改革,逐渐形成合格课程、院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课程体系;以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有机结合,以教学名师为带头人,以教研室、实验室、实训基地等为依托,以课程改革为建设平台,使课改更好地服务教学。

二、课程改革工作方案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是化工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内容较抽象且逻辑性及工程实践性强,涵盖了化工生产中“三传”(即“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共计八个单元操作;设备类型种类多样,结构复杂。加上高职学生的形象思维,适合在实践中学习,体验中成长,属于视觉空间智力。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必须配以大量的挂图或设备及模型。

根据以上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过程中理论与计算较多的内容在教室授课,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内容在实训基地现场教学(结合现场设备及模型演示)。实操按着现场讲授――化工原理仿真软件的学习――现场实操的步骤进行。通过化工原理仿真软件的学习从流程上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进行现场实操,对于每一个单元学生都会有一个“教、学、做”于一体的学习机会。

考核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阅,考核分为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两种方式。理论考核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实践考核采取小组合作但分工不同的现场考核。

三、教育教学改革遵循原则

1.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没有权利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2.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基础有差异,智商有高低,能力有强弱。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掘学生潜能,因材施教,因材施法,启迪学生的智慧。由抱怨学生到喜爱学生,由精英培育到有教无类,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需求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认真研究学习过程。明确学习的三个环节:预习、展示与反馈。做到预习到位,展示充分,反馈及时。教师设计在先,导演在后;组织在先,调控在后。学生预习有效,集体展示,个性反馈,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

四、课程改革目标

(一)能力目标

1. 能够使学生掌握化工单元操作中最基本的共性规律知识;

2.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能正确选择工艺条件;

3.能进行化工基本单元操作及简单、常见故障分析和处理。

(二)知识目标

1.掌握基本的化工单元操作和操作的生产流程;

2.掌握三种传递过程中的衡算及一些基本工艺计算步骤、方法;

3.能够进行简单的工艺选择、设计;

4.理解常见化工生产设备结构、原理及用途;

5.了解常见机电设备、仪表的操作与维护知识。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五、课程改革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六、课程改革实施方式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教学改革对每个单元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任务单元式”的项目化教学方式。授课的形式主要实施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集中讲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模型、板书;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在实训基地及仿真机房进行现场教学,对现场设备进行系统的讲解,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每一个单元学习的路线要经过课堂讲解、仿真实训、单元操作实训、考核。

本门课程最终成绩计算公式为:

总评=各单元成绩之和÷单元总数

通过此次课程改革,突出了素质教育,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了探究学习。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随时注意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强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准确快速地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熟练地掌握各项化工操作技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今后的上岗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我县粮食企业原有20多个公司(厂、所),拥有889名职工,由于机构臃肿、人员繁多,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老粮”、“老人”包袱非常沉重,企业资不抵债,连年巨额亏损。历经国企改制后,现有五个粮油收储公司,保留(企业返聘)118名职工(其中常年性用工22人),现尚有储粮仓库25栋,仓容量1410万公斤,20__年全县粮食企业年末储粮341万公斤,经营性粮食购销量776万公斤,企业收入801万元,实现利润4万元。总之企改后粮食企业开始扭亏为盈,取得了明显成就,无可非议。但是按照中央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标准要求,还相差甚远。也就是说当前仍然存在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制约粮食工作的主要因素

从我县当前情况看影响制约粮食工作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有内在主观原因,也有外在客观原因。

1、社会认识有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人认为粮食市场放开后、只要有钱不愁买不到粮,忽略粮食部门的作用;二是有些人仍存有不理智心态,觉得粮食部门曾经辉煌多年,现在处于困境、似乎应该。三是对粮食部门行政执法权尚不理解与认可。

2、法制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以来,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不足,没有相应的地方法规和配套的实施细则来补充完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依法行政必须要依托别的执法部门共同实施,在管理市场、宏观调控、违规处罚方面执行效能欠;执法公务资金不能得到有效落实。

3、调控体系不完善。一是各级储备的轮换运作缺乏科学性。粮食是一季生产全年消费的生活必需品,受储备轮换架空期限制,各级承储企业基本都是新粮上市前3个月集中抛售老粮,导致季节性实物库存不足;又都在新粮上市后3个月内集中到市场收购轮进,对市场粮食价格运行产生影响,容易引发市场粮食价格大起大落。二是市场培植发育程度不够。规模性、多功能、产业化的物流市场群体在数量上较少,辐射能力弱,现货贸易信用体系不完善,期货交易、电子商务、连锁配送等尚处于起步阶段,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成本高、效率低。三是产销合作没有形成利益联结纽带。产销区政府与部门间仅限于眼前拿出少许资金稳定部分粮源,而在合作的深度上、合作的范围上、合作的方式上缺乏长效思考,通过产销衔接引导种植业优化、促进粮食的合理高效流通、稳定销区市场保供等诸多效能未得到有效发挥。企业间的贸易往来重量轻质,往往签订合作的数量很大,真正市场发生变化后,不顾诚信,拒绝继续履约或者毁约,直接影响了自身的形象,更不利于产销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

4、管理机制不灵活。主要是粮食企业在季节性收购粮食急需贷款时,而往往是信贷手续繁杂、滞后,导致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以此常有错过收购粮食黄金季节的情况发生。

5、内部管理不完备。通过近两年对企业财的审计,发现有些企业对财务管理不够严格,非经营性支出过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6、自身精神不振作。由于粮食部门从辉煌陷于困境难免受到社会轻视或不公平对待,以至于我们有些粮食工作者产生悲观失望情绪,精神面貌不佳、工作劲头不足。

三、对做好当前粮食工作的思考

(一)对做好本县粮食工作的初浅见解

针对制约本县粮食经济发展的诸多原因,提出如下初浅解:

1、加大粮食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各界对粮食工作作用地位的认知。“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最主要的生活资料,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仍然没有一种可以取代粮食的物质出现,粮食不仅具有经济属性还具政治属性,它事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快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这足以证明国家对粮食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是应宣传的重点。

2、树立“爱粮敬岗”思想、充分提高粮食工作者自身信心。既然党和国家对粮食工作那么高度重视,我们没有理由悲观自弃,要振作精神、增强从事粮食工作的光荣感和自信心。

3、提高粮食行政执法能力、确保粮油市场有序运行。促进市场化条件下的粮食大流通格局健康发展,区域间产需品种得到优势互补,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安全。同时通过粮食行政执法,不断提高粮食工作的社会地位。

4、加强对粮食企业的经营指导、充分提高粮食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上级强调要政企分开,不要干预企业经营并不等于对企业放仍自流、撒手不管。

主管部门加强对企业的经营指导,促进企业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当前突出要抓好好以托市收购为重点的购销体系建设,扩大收购网点,增大收购量,20__年全县企业商品粮收购量要达到600万公斤以上。

5、加强粮食企业财务监管、努力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支出。主管局要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企业财务机制的同时,要定期不定期的对企业财务收支进行监督检查,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内部财务审计,坚决把非生产性非经营性的支出压缩下来,用好用活企业有限资金,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对粮食经济宏观方面的探讨

近年来,国内外粮食供求形势变化较快,影响粮食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尤其是去年以来,世界部分粮食主产国受灾减产,原油价格迭创新高使得生物能源对粮食原料的转化消耗量急剧增加,供求关系的变化促使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不少国家纷纷出台限制粮源外流政策。我国粮食产需总量仍是紧平衡的形势,玉米消费在加工业和饲料业的带动下增长较快,已从产大于需转变为基本平衡,大豆品种缺口较大对外依存度高,目前消费价格指数居高不下,国内外粮食品种价差严重倒挂,粮食品种的价格上涨压力依然存在。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减少、非农和外来人口的刚性增长,粮食供求也将是紧平衡的趋势。新形势下,加强宏观调控,做好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任务艰巨。

粮食稳则民心定。作为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粮食企业管控,促进全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根据我县粮食市场的实际情况,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我们认为做好全县粮食经济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坚决做到两个确保、重点加强四大体系的建设。即紧紧围绕促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坚决做到确保粮油价格基本稳定、确保市场供应安全,重点加强法制化管理体系、市场流通体系、地方储备粮体系、应急保供体系四大体系的建设。

1、建立健全法制化管理体系。粮食宏观调控工作涉广涉及部门多,意见常难以统一,会影响调控措施和决策制定,最终降低调控效能。必须加快立法进程,逐步健全法制化体系,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根据分工各司其职,责任清晰,才能提高行政决策效率。

2、大力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体系。一是发展粮食产购,奠定调控物质基础。继续实施各项惠农政策,优化种植结构、推广市场适销对路的品种,采取措施稳定农资、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提高农民种粮收益,促进农民生产积极性,发展粮食生产。同时不断扩大企业购销经营数量和绩效,提升企业流通管理和购销经营水平,切实做到增购销数量控粮源、强经营管理降成本、善驾驭市场提效益,为做好宏观调控奠定物质和流通基础。

二是发展现代物流,提升粮食流通效能。以此促进粮食流通活力。

三是调整市场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建议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于适当扶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扩大市场影响,促进市场快速繁荣;同时积极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建设,加快形成优进劣汰的机制,增强市场的供应和辐射能力。

四是发展产销衔接,引导粮食有序流通。建议采取政府支持、部门指导、企业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进一步扩大衔接领域,拓展合作范围。

3、着力加强储备粮管理运作体系。一是呼吁增加县级粮食风险基金规模,打足县级粮食风险基金数量。目前我县的粮食风险基金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规模,总量明显偏低,风险基金更加紧张,建议上级适当增加我县风险基金规模。

二是要确保储备粮运作三项资金足额到位。补贴资金不到位,企业考虑营运效益,可能导致储备库存实物低于储备规模运转,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政府针对成本增加,保管费用偏低的实际,给予资金政策调整。

三是合理调整县级粮食储备规模。我县是全省有名的大山区、贫困区、老苏区、梯级电站库淹区、南水北调水源区,尤其银武高速公路开通后,多年被封闭的县门随之打开,外来流动人口明显增多,粮食消费量明显提高,而我县仍停留在200万公斤县级储备粮规模上,面对一个自有50多万人口加之外来人口不断增多的现实,这无疑是杯水车薪。考虑到安全保供需要,建议在稳定地方粮食储备规模总量的同时,根据粮食消费量变化,按国家标准每3年测算一次市县储备规模应充实数,由当地政府负责适当调增落实。也可视全省分区域消费量变化情况,在全省地方储备粮总规模盘子内适当调整。

四是完善地方储备粮轮换运作办法。根据《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抓紧制定《储备粮竞争承储办法》、《储备粮轮换运作办法》、《储备粮库存管理考核办法》等,对储备粮的采购、储存、轮换进行规范化管理,指导统筹做好储备粮的吞吐进出,提高运营效能,发挥好储备粮调节市场功能,促进粮油市场平稳运行。

4、不断完善应急保供体系。一是完善价格预警预报制度。健全粮食市场监测网络建设,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及时采价、报价,确保价格监测及时、准确,进一步完善价格预警预报制度。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准确分析和掌握购销、库存变化情况,提高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二是完善粮食应急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粮食应急工作预案,优化充实粮油应急加工和供应网点,努力提高粮食应急保供效能,对承担应急任务的企业在单位时间内能组织多少粮源、加工多少粮食、供应多少成品粮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在应急组织方面,要进行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的有效对接,确保职责明确,政令畅通。同时要加强对承担应急工作定点企业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抓好粮食应急预案的学习培训,并结合日常工作适时进行演练,保障应急程序各环节的高效顺畅。

三是加快充实成品粮油应急储备。实施突发事件下的高效应急,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快速应急成品粮油储备,随时投放市场满足居民消费。建议按照国家要求的标准,下达成品粮油储备计划,明确相关政策,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好配套资金,抓紧充实到位,确保可靠应急、快速应急、高效应急。

四是要加强粮食法制建设,加快制定并完善市场化下粮食市场管理、市场准入、食品卫生、质量监督、价格管理、贸易仲裁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配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监管,规范交易规则,鼓励合法经营,打破地区封锁,减少行政干预,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有序、合理的市场管理和经营秩序,大力培育合法经营的市场主体,确保粮食市场秩序规范,粮食流通畅通

无阻。

6、严格预警预报制度,完善应急保供预案。去年以来,国际市场粮价一直居高不下,粮食市场和价格变数较多,粮食收购面临的形势比较复杂。因此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市场监测和预警工作,密切关注收购、销售、库存及价格变化等情况,及时对粮油供求形势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监测点的布局,提高监测频率和密度。要充分利用粮油市场信息监测网上直报平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高监测工作效率。

篇11

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科技档案具有其特殊性。首先,专业性。科学技术活动复杂,范围广泛,涉及多门学科[1]。特别是最近几年,交叉学科现象越来越普遍,科学技术涉及对象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发展科学技术的根本目的是服务生产与生活。科技档案予以配合,需要将科学技术按照专业属性进行严格区分,将复杂活动形成客观的科技文件。因此,科技档案依据的是不同类型科研生产技术活动进行分类,专业性表现的非常显著。其次,特殊性与针对性。不同类型的科学技术活动,需依据对象利用术语与符号表现出来。而科技档案也就将这些特殊的符号特点记录下来。同时科学技术展开为描述和使用的特殊需要,具有明确的规格与质量。科技档案是科研活动的实践结果,同时也是科研人员指挥结晶,专业性与特殊性由此也就决定了科技档案使用的针对性。最后,成套性。所有的科技生产活动都需依照相关的科学程序,保持相应规律实施。而这些活动生产科技资料都需要有系统性。将资料归档,需要保持相应的联系,以此才可指导科研与生产。因此,成套性也是科技档案的一项基本特点。

2 信息时代科技档案管理的现状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科技档案管理模式需要不断更新,这样才可满足科技档案发展的需要,才能够?w现科技档案的本质属性。但分析科技档案管理的现状,效果并不理想。

首先,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单位,任何档案均具有一定的机密性,科技档案也不例外。要想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达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须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而实际中,完成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并不受到工作单位的重视,也有部分原因受到编制因素的影响,导致档案管理人员出现频繁流动的现象[2]。有的用人单位甚至出现兼职管理的现象。由于管理科技档案的工作没有接受系统性的培训,不具备与之相匹配的专业素质,导致在科技档案归档、收集、整理期间出现多种差错,难以高质量完成该项工作,由此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产生影响。

最后,信息化程度偏低。现代化社会,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即便部分用人单位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使用了计算机信息,但仅仅局限于档案基本信息、目录编制以及档案转发等方面,并没有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由于档案信息化管理不具备整体性与系统化,由此导致科技档案信息收集准确性不高,全面性受到影响,且信息更新速度明显落后,由此影响到科技档案管理的质量。

3 提高科技档案管理效率的策略

研究分析可了解到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着较多的不足。这些不足之处对科技档案管理的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改善信息时代科技档案管理现状。

3.1 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与其他管理工作性质相对比,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均非常强。而要想这项工作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管理人员就需要提高专业素养。观察分析当前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兼职现象较为严重,普遍缺少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保证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工作人员就必须通过各方面加强专业管理知识,全面提高管理技能。基于此,单位也可对管理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专业素质,以此全面提高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能力与现代化科学技术。当然,管理人员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专业素质以及政治素养,扩充自身的知识面,促使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在实际中发挥作用。

3.2 加强现代化管理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需要不断提升,系统化管理机制的建立显得较为重要,由此可促进管理工作顺利展开,促使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与制度化特点更为显著。现代化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对科技档案材料的保存、保密、归档、鉴别以及转递进行管理,并不断完善人事材料,及时补充更新人事材料。管理人员在收集和管理人事材料的时候,应做好鉴别工作,以此来保证档案材料的准确性与完备性,提高科技档案材料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3.3 强化科技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篇12

【关键词】

职工;公路;思政

1 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与公路事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

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和公路事业全面发展之间是存在必然联系的,尤其是在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下,市场为公路单位提供了更多的挑战,这更加需要公路单位能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而在当今社会环境下,人才的竞争无疑是一种极为有利的竞争,结合我国公路事业的特点来说,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与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1.1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与公路事业发展相互促进

从相互促进的角度来说,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为职工本身的思想奠定基础,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促进了职工思想的升级和发展,从目前我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来说,公路职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保证了其思想的先进性,从更大范围上拓展了自身的思想。可以说,从思想角度来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化和完善能够促进职工思想与公路单位发展思想的结合,促进了二者之间的协调性和发展性。同时,从行为角度来说,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职工的行为和企业的行为也是一种规范,有助于职工和企业相互约束和相互规范,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1.2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与公路事业发展相互影响

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与公路事业发展之间既是相互促进也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的落后必然导致另一方面的落后,二者之间需要相互协调。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来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后不利于公路事业理念的传播和实现,不利于公路事业单位思想的拓展,不利于公路事业单位发展计划的实现,更不利于公路事业单位的可持续进步。从本质上来说,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化和升级是公路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利将直接导致公路事业单位发展的不协调。同时,公路事业发展的不顺畅也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如果公路事业不能顺利发展,那么其就不能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和肥沃的土壤,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可以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与公路事业发展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1.3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与公路事业发展一脉相承

对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与公路事业发展关系来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与公路事业发展不仅仅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同时,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与公路事业发展之间还是一脉相承的关系,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与公路事业发展之间是不想离不开的。在公路单位创立以来,其就离不开人的支持,人是公路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而思想政治教育则主要是针对人而言的,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伴随着公路事业发展的始终。同时,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体现也离不开公路事业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需要依托于不同的载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离不开公路事业的发展,二者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2 加强职工思想政治促进公路事业发展的措施

加强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对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现代化市场经济环境下,公路事业的发展里不来公路职工的发展,公路职工的发展更离不开公路事业的进步,为了进一步促进公路事业和公路职工的双向发展积极的加强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结合目前我国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进展情况来说,要想进一步的发展公路事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

2.1为思想政治工作准备肥沃的土壤

在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积极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以环境为基础,在营造良好的环境基础上来进行相应的改革,进一步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对于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来说,要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首先要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土壤,为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基础。首先,在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起开始阶段,要积极的奠定思想基础,从思想之源来提升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要借助现代化的媒介,积极的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宣传,帮助职工了解思想真正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以及职工认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所能够获得的“好处”。通过思想拓展来为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基础,进一步的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2.2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体系

从目前我国公路职工的思想政治现状来说,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十分乐观的,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带动了整个公路员工思想的发展和进步,体现出了公路职工的全面性发展,这教育所达到的效果与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之间是存在着必然联系的,为了进一步的带动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科学的呈现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需要进一步的体现出其政治制度的优化和升级。在完善制度体系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现有体制进行更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对现有制度的分析来创立新的制度体系。同时,要有针对性的通过对公路员工的思想情况进行统一的调研,进而建立与公路职工思想需求相适应,与公路事业发展相符合的经济制度体系,从而更好的进行相应的完善和发展。第三,从理论与实践结合角度来说,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体系需要在更新理念的基础上强化实践的效应,从根本上带动实践的发展,体现出实践的检验能力,使得新制度的建立真正的顺应时展潮流。

2.3建立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无论是对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还是对于企事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来说,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以优秀的教育者和工作者给予支持和帮助,从目前我国公路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情况来说,其缺乏一支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这一方面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强化引进,即积极的引进具有专业素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并将其工作能力纳入到人才的引进中,把好人才关。其次,在具体的实践过程,公路单位要根据不同部门职工的实际需求要进行思政工作者的分配工作,力求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切实的满足员工的需求,从思想上和行为中给予指导和帮助,强化人才分配的针对性,更好的体现出切实的效果。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的公路事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很大程度上为公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需要积极的应对竞争和挑战,以积极的态度来进行全面的发展,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促进公路事业的发展,通过帮助公路职工进行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进一步的体现出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科学性。总之,在现代化社会中,公路事业的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会相互离不开的,要积极的发挥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促进二者得到更好的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