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1 00:36: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美术鉴赏学习心得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初中生通过美术欣赏教学,能打下发现自然、艺术、社会美的基础,使他们获得关于美的知识的同时得到发现美的能力。并且,美术欣赏教育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这样的能力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明辨美丑,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未来并为创造美好未来而奋斗,让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为形成完美的人格打下牢固的基础。所以说,初中生在接受特定的文化教育课程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增强自身的美术欣赏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素质。在审美观念以及审美能力上都要有所转变和提高,以此加强初中生创造美的能力。
一、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现状
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立性和想象力。美术欣赏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象力去理解作品内涵。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美术欣赏是个人的事情,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如今的初中美术欣赏教育课,出现了不少问题。在幼儿园许多孩子都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锐减。这是由于中国的教育制度,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考试成绩上,造成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学习成绩比兴趣爱好更重要的现状,忽略了对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情况十分普遍,也是美术欣赏教学难以开展的原因。
二、探究适合培养学生审美修养的教学模式
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技巧是培养学生审美修养教学模式的关键。首先培养学生对于美的创造能力,以引导为主,多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创造美的灵感。其次,因为审美修养的培育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有所不同,在了解清楚知识内容的类型之后再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具体方法
如果这个社会中的人都缺乏审美意识的话,可以说世界上就没有了美,也没有人发现美,也不会有人去创造美,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就是美丑不分、脏乱的社会了。因此,要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就要先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教师在上美术课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讨论,探究出美术中的美。笔者在培养初中生的审美修养时,考虑到初中生的基本情况,提出了符合时代教学要求的三种教学新模式:
(1)实践性赏析教学模式。学生在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过程中,除了要对作品本身的背景故事,以及创造作品的艺术家有所了解外,学生自身感受也很重要。再美丽的艺术品,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到艺术所展示的内涵,就难以感受到艺术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故在实践性赏析教学模式中,初中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静静地感受老师陈述的美,选择好角度以及切入点,用善于发现美的灵性,去感受美的存在。理论结合实践是学习中的关键,实践性赏析教学模式,将学生从课堂的理论知识中解放出来,在实践研究探讨的过程中发现美,学会尝试用自己的角度去审美。
(2)文献赏析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指老师在完成基本教学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去搜索关于艺术品的故事,以及艺术家的创作经历等有关美术文化、知识背景之类的内容,学生通过自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不仅能有选择性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家的故事,从他们的故事中得到启发,还能提高学生对各种知识资料的处理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增加学生发现美以及欣赏美的能力。
(3)讨论赏析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学生应用自己所得到的感受以及自身对于美的看法与别人分享与讨论。在这过程中既能加深自己对美的感受,也能从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别人所发现的美,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
四、结语
美术欣赏教学是初中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更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更注重教学与育人的结合,引入多种美术欣赏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提高学生发现美、辨别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的身心、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从而提高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美术从视觉上获得美,而音乐从听觉上感受美,通过美术、音乐可培养学生从图像与声音两个侧面去感知美、欣赏美、鉴别美。美术与音乐在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在意境方面的创设都给人们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那么如果将现有的音乐和美术课程加以高度融合,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美术的领悟,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把音乐引入到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来,音美一家,他们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把音乐引进到美术欣赏课教学,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而且有助于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例如,在讲解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时,先让学生讨论,应该给这张画起一个什么名字,大部分学生都起《老农》这个名字,但又不知道是否确切,很想知道答案,因而心理上产生期待,这时,我并不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听民歌《父老乡亲》,在欣赏过程中,由于音乐和画面同时出现,听觉和视觉的共同冲击,学生的感觉更加直观,再加上老师的解说词,便从画中的老农形象联想到中国的农民阶层,由农民又联想到养育中华儿女的父亲。从这一情感体验过程中,同学们深切体会出为什么这一画要取名为《父亲》才更有艺术感染力。
二、语文与美术教学
诗文与绘画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古人培养书画才能往往先从学诗起步,以诗文修养作为基础来促进书画技艺的提高。画家吟诗写诗主要是感受诗人的情怀,这样能提高画的造诣。比如,《深山藏古寺》的构思更是令人叫绝。画面上只见崇山峻岭,山路蜿蜒,一僧在山下河边汲水……没说古寺,但并不等于没有,不然小僧担水又去何处?自然是回古寺了。这也是实中有虚。人们自然可以想见古寺就藏在山的深处。从上面两则故事中可以看出绘画与语文的必然联系,也就是说,语文与美术教学也就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高深的文学造诣,哪能把诗中表达的意境“跃”然纸上呢。
三、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
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日新月异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工作与学习方式。使用网络教室授课的最大感受就是课堂的容量大、进展快、效率高。在教《海底世界》一课时,我先是利用光盘与网络的优势,让学生观赏奇妙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兴趣,然后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功能,让学生在惊喜愉悦的环境中完成美的联想,最后,利用金山画王软件的绘画功能,让学生高效率地进行美的创造。对于海底环境的布置,我是让学生找计算机中现成的图片资料贴上去的,然后用喷枪将色彩进行柔化、过渡与衔接处理,这样便捷省时,然后再用画笔画出自己的海底设想。
四、历史与美术教学
美术的创作和鉴赏是复杂而开放的,与不同时期、社会、历史、种族、文化、观念、心理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美术作品中感受作者的心理,体会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就拿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来说,它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以连环长作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何许人也?他原为北海人,出身官宦名门,投南唐后屡献国策却不被信用,面临北宋大兵压境,苟延残喘的后主李煜自知无力回天,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闳开,与宾客纵情嬉游,藉此表达对于政治了无兴趣。《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让我们从这个美术作品中深切感悟到了当时的历史场面。
五、数学与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1B-0090-01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领域的引入,彻底改变了“一支粉笔写天下,三尺讲台话春秋”的传统教育模式。现代信息技术改善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质量,渗透在各学科的教育教学领域中,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发展出一种新的学科理论――信息技术学科与各学科的课程整合。这不仅是对传统与现实的创新,也是对现代教育工作者的新要求、高要求。
具体来说,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教学的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某一学科的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资源和实施步骤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该学科的一部分,并起到督促、增进、加强和辅助该学科学习的作用。这是我们进行课程整合的理论意义。
一、美术鉴赏课的特点
美术鉴赏是一种特殊而又复杂的精神活动,也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玩味、领略,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现行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是以审美教育为主旨的教学过程,“美育的最有效手段是多接触艺术”。事实上,就教学条件来说,我们很少有机会让学生去感受美术作品原作的魅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这种缺憾。例如,在分析齐白石的作品《蟹》时,通过制作动画,让蟹“动”起来,组成不同的画面结构,生动的动画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不同的黑、白、灰搭配带来的审美视觉效果,促使学生充分体悟到大师原作中看似随意却匠心独运以及水墨画特有的笔墨趣味与黑白灰美感。这样,就把我们用语言很难表达的艺术理论直观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二、信息技术课的特点
信息技术教学能发挥计算机强大的多媒体功能,集文字、图像、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为一体,可以演示形象生动的动画、声情并茂的有声画面、色彩丰富的教学图片。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问题形象化、静态问题动态化,它是我们现代教学强有力的工具。
三、中学美术鉴赏课与信息技术课的结合
中学美术鉴赏与信息技术课程都是素质教育技能课,尤其是在新课改过程中,我们发现美术课中大量的欣赏环节以及创意活动缺少直观的表现形式;而信息技术课堂在学生的技能操作上,学生的作品缺少创意和设计,缺少美感,审美效果不尽如人意。出于对这些问题的考虑,我们两个学科的教师想尝试探索进行课程整合,让学生把两个学科的知识结合,比如制作海报、校刊、多媒体作品等。基于此,我们以每班的兴趣小组为单位,以三种形式(即海报、校刊、多媒体作品)为表现形式,以作品主题为统领,以技能(画图、photoshop、word、powerpoint)为手段,尝试探索让学生围绕主题,运用所学技能完成作品,当然,这不是简单的技能叠加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而是有一定美术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以及审美和创造性的集中展示,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我们最终看到的是同学们如何把美术鉴赏的知识和信息技术技能完美地整合在一起,加上创意和想法,做一个能看到“自己影子”的作业。
四、中学美术鉴赏课与信息技术课结合的意义
通过两个学科的整合,我们认识到:各种学科的知识是相互关联、有联系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各种知识关联结合的过程;要以一定主题作品去实现知识、技能、审美、创新的结合展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两个学科的整合,有助于教师素养的提高;以兴趣小组为组织形式,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变干巴巴地讲理论、讲技能为以主题任务为驱动的实实在在的作品,教师和学生会更有收获;在信息技术和美术鉴赏教学中,摸索出一条新的教学思路,以主题作品渗透进各种知识和技能,让学生知道学会这个知识技能的好处,这样学生会很有成就感。
美术是一种集动态性、客观性和造型性为一体的空间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术课的重中之重。当前的中学美术鉴赏课大多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老师教学生学,这种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学生没有成为教学的主体,所以潜力很难被开发出来,这种教育模式下的学生没有自主创新能力。中学美术课开设的作用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家,它是培养学生基本审美能力,树立正确审美观的学科,对于学生良好的品格修养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都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二、中学美术鉴赏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进步,美术领域也得到了普遍的关注,所以美术课程也得到了重视,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美术鉴赏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学校不够重视
学校局限于升学率,只重视主要科目的教学质量,导致一些学科得不到应有的上课时间,有些主要课程时常占用这些课程的时间,即使上课也是考虑到考试,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训练很少,要求也不严格,学生兴趣本来就没有被开发出来,自然也不会重视。
(二)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严重
很多教授在传统美术教育的影响下,很难改变教育观念,达不到新课标对美术鉴赏课的要求。教学方法单一,只一味的按照课本讲授,完全没有与学生的互动,学生根本没有参与到学习中来,自然无法产生共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但在当下的美术鉴赏课上,这些多媒体教学工具都成了摆设,并没有发挥其作用,原本应该生动活泼的美术教学变得死气沉沉。还有的教师只重视学生专业性和应试能力,对学生品鉴能力和审美能力没有很好的教授,学生得到的只是应试的训练,并没有达到美术鉴赏课本来要求的教学目标。
(三)学生、家长对美术鉴赏教学的认识误区
在美术鉴赏课中,教师要达到的不是让学生怎样应付考试,而是让学生通过美术欣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而在当代的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这种课程完全没有必要获得重视,学生在上这些课的时候主要是休息或者玩别的,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课堂上,当然就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审美体验。
三、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美术鉴赏课的有效教学对策分析
高中阶段是中学生思想和审美能力逐渐成熟的阶段,美术欣赏课又是高中美术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明确提出了要提高中学生的审美意识,那么要迎合新课改的要求,培养高中生的审美意识和意识鉴赏能力成为了当前高中美术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如何提高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学校对美术课提高重视
美术课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美术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课程,学校不应鼓励占用美术课,要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充分体验到美术欣赏的乐趣,这样才能保证美术鉴赏课有效性的体现。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鉴赏能力,教师在这一方面也要遵循新课改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的讲解方面,还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品鉴,由过去的乏味的讲授改变为以启发和引导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多运用讲解、讨论、比较的方式教学,让学生用文字、绘画和表演等方式来表达,鼓励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来收集资料,要充分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将美术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加以结合,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报纸和画册,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将学生自己的感情运用到美术鉴赏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将学生对课堂中的感受上升为审美修养,帮助学生以专业的角度来看待身边的事物,但是在引导学生是,要注意不能用粗暴的方式影响和干扰学生对审美的体验,每个人对事物有着不同的感受,只要是积极的,大方向是对的,那么教师就应多多鼓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利于他们通过美术鉴赏课,拥有自己的审美体系和更高的审美能力。注意评价时方式要多样化,可以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最后教师点评的方式,因人而异,鼓励学生积极向上,综上,学生才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新课改要求的审美观和艺术修养。
(三)学生、家长要提高对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视
传统的一支粉笔和一面黑板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美术教学,教师一人独尊的地位也需要得到改变。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改变美术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启发、引导的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一方面,美术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从美术作品中寻找真实性和艺术效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美术课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要激励学生自己动手,提高基本的技能技法,最终能够通过一定的材料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二)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信息技术的引入让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得到巨大的丰富。首先,“电脑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多层次、全方位的视觉刺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其次,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创造出模拟真实的环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当中来,有利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审判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有较大的帮助。第三,网络技术的引用促进了多种资源的共享,缩小了人与人的距离,给学生的自学和随时接受指导创造了方便条件。
(三)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可以利用多种计算机软件设计出传统绘画无法实现的美术作品。现在常用的绘画与设计软件比较多,应用广泛且操作简单的有:Photoshop、微软画图软件、Flash、Express等,这些软件功能强大,使用者可以随心所欲的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教学的特点
(一)学生更自主
信息技术促进了学生自主地位的确立,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现在的美术课教学并不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而是让他们学会学习,形成终身受用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二)互动性加强
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让美术教学打破了传统观念中教室以限制,不受时空的束缚。学生之间可以利用网络传输作品、图片和各种资料,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也可和其他地方的学生、教师交流学习心得,这些便利条件都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更加开放
信息技术环境下,让美术教学不只局限于教室,而是把空间无限制的扩大,体现了美术教学的开放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学习需要的大量信息,也可以和教师、领导交换文件和资料,让教学的成员不再局限于本班学生与美术教师之间。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教学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上好美术鉴赏课
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好的美术作品不但让学生掌握了美术知识,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美术的示范,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美术教学中采取多媒体技术把美术作品进行扫描,用投影仪放大到屏幕上让全体同学来共同欣赏,这样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别人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还可以让作品呈现出更好的视觉效果,激发学生参与欣赏的热情。
(二)利用计算机进行绘画
绘画是美术课的主要内容,信息技术引入美术教学之后,让给画的方式更为丰富,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绘画兴趣。“一方面,它继承了传统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如构图、造型、着色等;另一方面,它具有传统绘画艺术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2],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展示出来。
(三)为美术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对比法,即依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之间具有某种联系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分析,以确定其异同关系,认识其本质差异。对比教学法的运用,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培养学生举_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能培养学生从事物表面现象找出本质差异的分析能力。经过实践,笔者认为把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进行比较,是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现代绘画的有效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将两者进行比较呢?以《伏尔加河的纤夫》和《内战的预言》两幅美术作品为例说明。
1. 引导学生从作品表现形式上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首先从作品类别上进行区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伏尔加河的纤夫》是一幅典型的传统绘画作品,而《内战的预言》是幅现代绘画作品。《伏尔加河的纤夫》注重画面的真实性。人类把画从“不像”到“像”历经了几百年,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一大批艺术家的出现,把解剖学、透视学、光学等知识带入绘画的时候,才让我们在平面上看到了以假乱真的艺术作品。所以鉴赏传统绘画就是要从空间感、质感、体积感入手。而《内战的预言》构思、创意具有独特性。从19世纪末到今天,把作品画得“像”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艺术家开始追求的是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画面构思奇特——观者看到只有在噩梦当中才会出现的情境:画面是把人撕开再拼凑起来的一具支离破碎的人体,狰狞恐怖的面孔支撑在一只手上,身体七零八落。人物自己的手抓着自己的上半身,脚踩着自己的五脏六腑,自残的形象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2. 引导学生对作品背景进行比较
《伏尔加河的纤夫》作者是画家列宾,作品背景是19世纪60年代,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布法令——废除农奴制。可是,由于封建剥削势力的根深蒂固,俄国农民并没有改善他们的悲惨境遇。作品刻画的是11位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纤夫形象,他们饱受压迫,生活艰辛。1这幅作品激发了人们对19世纪俄国人民命运的思索。《内战的预言》作者是西班牙画家达利,作品作于1936年西班牙内乱之前。画面中央是一个巨大而残缺的人体,象征受难的群众。蔚蓝的天空,布满了乌云,大地上撒满了土豆,象征着西班牙荒芜的土地,所有这一切都是对战争的有力控诉。
3. 引导学生从作品风格特点上进行比较
列宾是俄国19世纪后期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画家,他以无比丰富的创作和卓越的表现技巧,把俄国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发展到高峰。画中刻画了 11位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他们在炎热的河畔沙滩上艰难地拉着纤绳。纤夫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个性,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这是一支坚忍不拔、互相依存的队伍。这支队伍凄苦、惆怅、无助,画笔直抵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达利是20世纪西方伟大的超现实主义大师,也是最能表现20世纪西方社会的混乱与动荡的艺术家之_,他善于把事物形象进行夸张、变形。在他的画中,现代人的梦幻、苦难、心灵的骚乱、战争给心灵带来的巨大痛苦与扭曲,都一眼可见。看他的画,往往有一种非常压抑,却又是痛快淋漓的感觉,让人觉得那些连你自己都说不清道不明更不知如何表达的情绪,他都替你表达出来了。
通过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相比较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鉴赏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揭示不同风格作品的创作意图、深刻内涵或目的差异。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感悟作品
启发式教学是素质教育中_种重要的、积极提倡的教学手段,它要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学生则能呈现其重要的主体地位。通过这种启发式教学,不但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依靠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不能包办替代。2所以,教师必须运用各种手段启发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促使他们自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以美术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为例说明。《百老汇的爵士乐》这幅作品在西方现代绘画史上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艺术作品,但是画面完全没有具体形象,只有纵横线条的分割、排列,色块的穿叉点缀,让学生对这幅作品进行鉴赏有一定难度。笔者做了如下教学思路设计。
1. 抓住文题,启发感悟
鉴赏艺术作品,最重要的是先“解题”。题目_般是艺术家传情达意的“窗户”,作品通常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情境都要通过题目去传达。我们可以先不让学生看作品,先让学生解题,结合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说明什么是“百老汇”。高中学生应该已经从其他人文学科对这个概念有所了解,所以这样切入会相对简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和教学所需加以归纳:百老汇”是美国纽约非常著名的一条大街,贯穿纽约南北市区,在南北和东西街道的结点上,夜总会、事务所、银行、戏院比比皆是,夜晚降临,贵族的先生、女士们就会来到这里休闲、娱乐。“爵士乐”是指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非洲黑人的大量涌入,带来的当时最为流行的爵士音乐。
2. 根据作品情境,配以音乐辅助鉴赏
题目当中提到一种音乐形式“爵士乐”。那我们不妨在教学中穿插一段爵士音乐,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爵士乐的常用乐器和乐曲风格,又可以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在这个教学环节当中,很容易引导学生把握以下两个信息:爵士乐”是用萨克斯、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架子鼓等乐器演奏,它的曲风愉悦、轻松、明快,振奋人心。
3. 进一步引导学生把音乐感受和美术元素结合起来鉴赏艺术作品
其实音乐和美术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对人们心灵感受体验结果是相同的,都是在鉴赏音乐和美术作品之后,对情感起到不同的震撼作用,或平静、或愉悦、或兴奋、或悲伤。“爵士乐”的曲风给我们的审美体验是“愉悦、轻松、明快”,那在美术语言当中,什么颜色让我们感到“愉悦、轻松、明快”呢?通过这样的“异类同感”式教学,学生一定会回答:红色、黄色、蓝色、橙色、淡绿等明度较高的颜色会让我们有和欣赏‘爵士乐’同样的心理感受。”从而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如下信息:画面应该有南北、东西交错的线条,结点上有很多夜总会、事务所、银行、戏院,呈现的是红色、黄色、蓝色、橙色、淡绿等明度较高的暖色氛围,这和爵士乐的欢乐气氛相吻合;黄色的小色块就像节奏鲜明的打击乐,大色块就像是钢琴或大提琴的浑厚音色,大小色块就像声音扩散一样交织在一起形成美妙较有规律的爵士乐。[3 ]
4. 通过画面,进一步引发联想
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根据作品启发学生产生联想:这些颜色不同、纯度不同、比例不同、冷暖不同的色块交织一起,虽然没有具体的形象,但是却留给我们更多的联想空间。如可以结合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现状进行联想:把不同跳跃的色彩联想为百老汇夜晚霓虹灯;明快的色彩还能想到美国人节奏明快的生活方式;画面中小色块的分布感觉像美国发达的汽车工业——小汽车。
在教学当中,教师如果能够采用这种层层启发的教学方法,就会很容易使学生把握画家的创作过程和创作心理,从而体验到抽象绘画实际也是现实生活的整合和表现,只是在艺术形式上有别于画得具象的传统绘画表现形式,这样,学生再理解这类艺术作品就容易得多。“高中生已进入个体发展的青年期,身心发展都达到成熟水平,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都进入最佳时期。”[4]只有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形成更加深刻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搜寻艺术之魂
西方现代绘画作品随着时代的变革越来越成为鉴赏的主流。由于这种绘画形式大多没有具体形象,意蕴相对含混,它也能最大程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所以我们要尽量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选择一些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相关联的西方现代绘画进行鉴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鉴赏热情。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我们稍做留意的话,就会发现在现实生活当中,西方现代绘画的佳作不时映入视线,“作品与服饰’’、“作品与居室’’、“作品与环境”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以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的构成》为例。画面结构非常简洁,几个大小不同的矩形被黑色的、粗重的线条控制,主导颜色是右上方鲜亮的红色,不仅纯度极其饱和而且面
积巨大,画面四块灰白色有效配合了画的右下方的一点点黄色和画的左下方的一小块蓝色,红色正方形在画面上牢牢控制住平衡。在作品中,三原色坦然纸上,再无其他颜色。水平线和垂直线是画面当中仅有的线条;方块和直角是唯一的形状。分割与组合的巧妙,节奏、动感的画面,非常具有美感。学生取得了鉴赏蒙德里安《百老汇的爵士乐》作品的审美经验后,会很欣然接受这种艺术形式。那我们不妨在教学中再进一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
[1] 结合作品的构成形式,自己创作一幅以红、黄、蓝三原色为基调的作品
学生的操作热情很高,在绘制的过程当中不断地互相讨论并时有争论。每位学生都在精心策划着不同色块的大小、比例、构图,分割线条的粗细等。有几位学生的作品还不时受到其他同学的称赞。最后,教师应提供给学生_个展示作品的机会,可以把作品贴在教室黑板上,也可以贴在墙上,近距离地观察各自的作品,再和原作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就会发现作品的优缺点,然后进一步修改作品。
[2]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创意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创意的构思、设计、制作,是引导学生捕捉发现美的过程。可以把作品应用到“作品与服饰”、“作品与居室’’、“作品与环境”等各个领域,待学生完成作品之后,教师可以把自己搜集的案例向学生展示,以有趣的实物为例说明这种艺术自身的美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如生活用品玻璃杯(蒙德里安的抽象形式装饰)、鞋(直线、三原色,方块图案的布料)以及家居、建筑设计等。事实上,在我们的曰常生活中抽象艺术无处不在,它给我们带来的抽象感就在我们身边。[]
这种鉴赏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分为两个教学阶段。前阶段的教学环节使学生从功能和审美的角度鉴赏西方现代绘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打开了学生们的艺术视野;而后阶段的教学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有创意地完成一件设计作品,并在设计当别强调“有创意”这就要看学生能否运用以往所学的美术设计知识发挥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体现创新意识,体会将现代的抽象作品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种种乐趣。
四、 运用批评的观点,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 ‘美术鉴赏’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地拓展与延伸。”对于高中生来说,通过学习,他们不仅能欣赏一些“西方现代绘画’’,同时对美术作品还要有能力进行批评。它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检验依据,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必不可少。因为美术学科具有其他学科不_样的特点,它具有开放性的评价体系。我们鉴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大胆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使学生能在不同审美趣味和审美观念中碰撞出既开放又具有个性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观念,这才是审美的最高境界。
美国艺术批评家沃尔夫吉伊根所著的《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1书中总结了几点指导学生进行艺术批评时所遵循的原则,在我们的教学当中,相当具有借鉴意义。
1.以学生自身感受为主体,对一件或一类作品进行批评
传统的教学只是让我们教会学生理解艺术作品,而现在的教学更加侧重于让学生自己获得对作品的理解。这种理解并不是教师能教会的,它需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
2.尊重学生的反应
教师应该避免针对艺术作品反应而强行设置某种程度;相反,他们应该相信学生最初做出的反应。[6]学生在面对作品时,会有瞬时的心理反应,即使面对同一幅作品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心理体验。教师应鼓励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感,解放焦虑和僵化的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避免引导学生接受早已预定好的对作品理解的课堂讨论。
3.为学生提供面对有争论作品的机会
西方现代绘画作品对学生原有的认知和价值观提出了挑战,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争论作品的机会。面对机会,可以让学生交流一下各自的学习心得,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悟作品。
4.为学生创设安全、自由的批评环境
高中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步成熟时期,各个知识领域的认知也相对客观。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无论从作品美术语言的角度还是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文化的角度都会有能力进行客观的作品评价。但教师如果不能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开放的、言论自由的评价环境,学生就不能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只有让学生敢于表达,才算是批评与思考的有效运行。如果学生处在出现错误处境或尴尬的环境中,那么批评和思考就无从谈起。我们在批评的教学环节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合作,而不是竞争。
二、对中学中国画临摹教学的再认识
人类的文化成果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积累而有所成就,任何一种创新发明都只能在吸收和借鉴前人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而中国画是数千年文化积淀的成果,是人们观察世界,表现客观世界和主观精神世界的语言符号,笔墨之间饱涵着对生活的理解和情感,正如艺术理论家克里斯(Emstkris)所指出的:“长期以来我们逐渐认识到,艺术不是产生于虚空,没有哪个艺术家与前辈和样式毫无关系……”
1.临摹是学习中国画的必由之路
临摹是中国画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掌握中国画本体规律的重要学习方法。清代董启运说:“初学欲知笔墨,须临古人,古人笔墨,规矩方圆之至也。”中国画的特点是“意象”造型,它不要求模拟现实,以实际不存在的线为造型手段,以阴阳、虚实、轻重等处理对象空间关系,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将这些具体方法归纳成程式。无论山水、花鸟、人物各画种都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思维、绘画模式和表现语汇。这些程式也就是中国画的特色,这是面对实景和人物模特写生的方法所不能代替的。要传承中国画的民族文化精神,就得要通过临摹这个途径,掌握传统的绘画语言和技巧及造型规律,领悟文化精神特质。
2.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临摹
临摹是把学生引向艺术殿堂的必经之路,临贤习圣是启迪我们自身本原的智慧和光明,通过临摹又会将自身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教师不能用固有的知识结构简单应对学生,更不能完全用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代替学生具有丰富想象的思考。那么如何对学生的临摹学习作正确的引导?我觉得首先应从选择好的范本开始,宋人刘道淳在《圣朝画评》中说:“师学舍短”,也就是指临摹学习,必须有所选择,去短取长。二是采用临摹和鉴赏相结合,不能傻临,如唐志契所说“临摹最易,神气难传,师其意而不师其迹,乃真临摹也。”因为临摹不仅仅是解决技术问题的过程,也是整体上解决感受与理解传统绘画的过程,还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应把作品放到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中去理解、体味,在临摹中,要学会比较,学会品味,学会分辨优劣雅俗,判断笔墨高下,领会笔墨与风格的关系,增强审美鉴赏能力,提高表达能力。三是临摹、观察、记忆和写生相结合,因为临摹不是目的,临摹主要是让学生获得一种把握和表现现实的方法,并形成创新的基础。
三、中学中国画临摹教学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1.坚持“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
我们的教学多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所以只有在了解不同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基础和能力等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实施教学。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防止盲目的或单纯的教学。因势利导作为教学的指导原则,教师以自身的修养,对不同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智能结构和艺术修养等,能够全面性透视,并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他们自身发展的潜力优势,充分发挥个性,培养出独特艺术创造力,而不是改变学生的个性特点。
2.充分利用“范画”在中国画教学中的作用
因为教师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技巧,而教师“范画”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的教学方法,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教师把作品进行分解、剖析和演示,在示范的过程中有重点地结合讲解,尤其中国画的墨色浓淡调配,用笔用墨的方法、色彩的配置予以详细的示范。学生经此直观感受之后才能加深体会,尔后引起学习兴趣与表现冲动,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3.形式技巧传授不能僵硬
形式技巧传授在中国画教学中虽然程式很强,但在向传统学习过程中,要从作品的精神上去领会和把握,不能用“硬性强化”的教学方法,而形式技巧的传授必须打破僵硬的概念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必须在激发学生兴趣基础上进行。
4.在临摹教学中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所以培养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国画教学中,使学生懂得“古人之法是用,造化之象是体。”在造化之前,所以除了临摹学习古人之外,向自然和生活学习,通过这种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能力和写生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学习心得,个人阅历,修养体悟进行个性化创造,也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进入一个创造层面。
马蒂斯宣称“一幅新画应是一种惟独一次的事迹,一种新的诞生,对人的精神所把握的世界观增加了一种新的形式”。这说明了美术作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独创性体现出来的。中学国画教学中不能象专业教学那样,有较充裕的实践循序渐进地从临摹到写生,但教师应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采取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比如创设宽松的教学气氛;民主、亲密、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内容利于产生联想和创造思维激起等。在对待不同形式和不同想法的学生作品时,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观点、好恶轻易评价,正如美国当代哲学家莫里斯(C.Morris)所言:“如果人的潜力和人的差别得到尊重,自我创造的方法就必然是多种多样的。”艺术是个性的产物,是民族的产物,它的取向是求异,为此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赵保平.中国画教学设想.2007,6.
[2]转引自冈布里奇·艺术与幻觉.湖南人民出版社.
[3]清.董起云.画学钩玄.
1.2课外拓展鉴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高职院校应大力提高艺术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艺术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第一,网站建设。开发专门的公共艺术校园网站,设置政策文件、艺术风采、艺术知识、资源下载、艺术沙龙等板块。让学生充分了解校内外艺术信息,学习先进的艺术理论知识,并通过留言板块建立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群,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交流学习心得。第二,微课建设。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应运而生。其以流媒体形式展示了围绕某个知识点开展的教学活动,短小精悍、活泼新颖的特点使学习者可以达到自我学习的最佳效果。艺术实践活动不能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时间,也需要课内外的紧密结合,使实践与理论相对接,做到学以致用。艺术社团是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组织,同时也是带动其他学生参加艺术训练的主力。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社团活动,对于在艺术社团中有突出贡献者可以在三好学生及各类奖学金评定中获得优先推荐。此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手段。
2构建评价体系,完善管理制度
艺术教育的评价和管理制度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保障。课程评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对课程过程的评价。广义的是以课程评价来分析教学的有效性、学习环境、课程合理性、学生取得的进步以及教学成果等内容,涵盖课程设计评价、课程需要评价、教材教学成果评价、课程教学过程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由于公共艺术课程有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几方面的教学工作,这种特定的教学形式就需要学校加强管理,采取自我评价、师生互评、督导部门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模式。以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反馈情况、教学思路创新等方面为基本依据,同时结合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水平,通过综合角度考核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3外引内培,建立高素质师资团队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公共艺术师资团队是艺术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当前高职院校公共艺术师资队伍存在数量不足、结构分布不合理、教师待遇不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各院校要按照省教育厅要求配备足额的专职公共艺术教师,并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聘请社会艺术团体和外校艺术专家到学校开设讲座,形成公共艺术课程专任教师、校内兼课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从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发展,必然要依托于科研工作,在科研中完善教学,使教学和科研共融共进、互补发展。因此,学校要积极动员和组织专兼职教师开展公共艺术课教学科研工作,积极撰写论文、申报课题,并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推进公共艺术课教学动力,及时解决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学院实际,凸现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216-1
在我国艺术设计的教育论坛上,一直都存在着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之间的探讨,这两项内容也是体现出西方现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差异的话题。虽然早在1998年,我国的艺术院校学科目录中工艺美术就已经被艺术设计这个词所取代,但是却引起了很多专家与教育学者的深思与探讨。有很多人一开始的认识都比较偏激,甚至有些人把传统工艺美术全盘否定,认为工艺美术应该陈列在博物馆,但是也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认为我国的应该肯定传统工艺美术在教学中的基础作用,倡导传统工艺美术回归到教学之中,不断的完善我国的教育体系。
一、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近20年以来,艺术设计教育已经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仅仅在我国内地就已经有300多所院校开设了艺术设计课程,对比来看英国、德国、法国都只有十几所,美国也仅有60多所,其中,在2002年美国总共有3300所高校,我国仅有2003所。这个数据就说明我国的高校总数在比美国少很多的情况下,却有过多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虽然在我国发展艺术设计教育是值得肯定的,能够看出我国人民对现代艺术设计越来越重视,为美术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空,也能够说明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了更多的传承舞台。
二、在现代设计教学中融入传统工艺美术元素思想
我国真正开始发展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但是西方对于现代设计却有了几百年的历史,而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经济不够发达,人们的思想也较为封闭、落后,导致了,社会与人民对于艺术设计作品并没有太多的需求,对现代设计教育也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很多教师都把现代设计与工艺美术教育混在一起。除此之外,很多高校的教师在现代设计的教学中往往只是使用比较单一的图案教学方式,没有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够适应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过程中的具体要求,也不能够传承与发展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的思想受到了国外一些教育理念的冲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就显得更加力不从心,因此就面临着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的转变,有些课程的名称也发生了变化。
在这些客观条件之下,为了能够让传统工艺美术能够适应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需求,就需要美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渗透传统工艺美术元素的思想,但是这并不是要恢复之前使用的图案教学方式,而是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在传统工艺美术教学中,不断给学生以启发和训练。虽然传统的工艺美术很难掌握,学生仅仅凭借在学校的几年时间里也无法完全掌握传统工艺元素的精髓,但是在现代艺术设计课程中融入传统工艺美术元素,并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设计大师,而是让学生真正的领会到传统工艺美术的精髓,把我国的传统工艺融入到现代设计的造型、视觉元素等当中,从而使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三、在教学中融入传统工艺美术元素的方法
在现代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先教会学生欣赏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方法,虽然我国有大量的传统工艺品,但是能够真正鉴赏与欣赏的人却很少,要想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兴趣,就需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首先,美术教师需要收集大量的艺术作品与创作心得,并对这些作品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归纳,为教学中的灵活运用提供丰富的基本素材。其次,教师需要对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各项再创作元素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在传统工艺美术的教学当中提供更多的范例与理论依据。再次,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学术交流活动,通过讲座、咨询等活动,既能够使教师总结更多的教学经验,也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心得。最后,需要对美术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美术教师对传统美术元素的认识水平,从而保证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更好地融入传统元素。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设计中应该更多地融入传统工艺美术,这样不仅能够传承与发扬我国的优良文化,也能够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使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结合得更加紧密,为我国的艺术事业增添更多的生机。
参考文献:
[1]李静.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传统工艺美术的运用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
[2]陈熠.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之我见[J].大众文艺,2013,(10).
[3]刘闻捷,韩枫.浅析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J].天中学刊,2008,(05).
[4]胡志栋.试论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强化[J].美术大观,2008,(10).
[5]谢崇桥,赵平勇.中国现代设计教育中的传统工艺美术教育[J].装饰,2004,(06).
我不知道你是如何想我的题目,但是我觉得我是对的。我老爸经常说:“我让你学美术并不是让你成为画家或艺术家,而是培养你的耐心。”我的耐心往往是少得可怜,因为我太过于烦躁。学学总是好的也是我爸教育我的口头禅之一了。
于是我磨了几年便去上了一个美术班。但是开始我依然是那么毛躁,毛手毛脚。我老爸每次都跟我讲大道理,但是他很啰嗦,反反复复地讲,一开始我很反感,但是等我六年级时,老爸和我促膝长谈了一常老爸告诉我,他会这样反反复复地讲不是因为他愿意,是因为他希望我不要像他年轻的时候那样没有耐心。没有耐心使他在职场上吃了很多的亏,突然我觉得老爸苍老了好多,老爸他已经不再年轻了。老爸说,学会有耐心并不是一件坏事,有耐心你会不骄不躁。只有你有耐心了,你才会有出息。如果你没有耐心,无论你怎么满腹经纶你都是一个废材。我感到惭愧,因为我既不是满腹经纶也没有耐心。我决定好好的去学习美术,不让我爸失望。
假如你没有耐心,试想一下,那该有多恐怖。没有耐心你会做不成一件事,你会烦躁,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 。何必弄得自己不开心呢 而且没有人会安慰你,因为什么呢 因为你是自寻烦恼,怪不得任何人。所以有耐心是一件好事。再说了,如果你没有耐心,你如何持之以恒,没有耐心,什么持之以恒都是空话,所以学会有耐心会让你受益无穷。
美术的好处并不止这一点。假如你想表达一下你的心情的话,你可以画一幅画来自娱自乐一下,亮丽的画作挂在墙上,你不会感觉生活充满了动力嘛 并且你郁闷时可以画一幅作品来消散你的郁闷呀。
美术中,线条要连贯,这是我们的美术老师教我的。线条要连贯,我觉得也可以理解为做任何事情都要连贯,不能半途而废。还有美术非常注重细节,你的精致度会让你的画作更高一筹。细节,就是微小的情节,无论它多微小你都要能考虑的到,为别人想得周到一点,心比别人细一点会赢得别人的好感。在人与人的相处之间,如果你心细一点,在天寒地冻的冬天递上一杯热茶,这需要心细。假若在考试中,你如果马大哈,不细心检查,那完了,勉勉强强的80分试卷发下来,我相信你一定会悔不当初,那么细心一点不就可以避免问题了吗
你在绘画的同时,其实也在梳理着自己的内心,并且把自己的心情淋漓尽致的展现在画面上,甚至你还可以让看的人不知道是谁画的。在没事的时候,拿起画笔,随意画两笔,集中精神,一画就是一两个小时。不仅能打发无聊的时间,也能得到一种异样的满足。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你总有失望、发脾气、恼火、郁闷、悲伤的时候,你可以用画来宣泄感情,把你自身的感情宣泄在画纸上,会不会比大声吼叫、砸东西好得多呢 而且你画出来的东西不仅仅是表达了一份感情,更是一种艺术,你拿过去的画跟现在比,无论是超越了还是改变了,它都是你那一瞬间的思维,包含着你的心血。一幅画,是需要自己尽心去画,努力去画,无论你画的好看与否,你都尽力了。你不必感到脸红和羞愧。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角度,也许他觉得你的画难看,但是没准另一人会觉得你的画有创意。所以,画画不需要达到人人说好的境界,只要自己满意,别人怎么说和你完全没关系。
看着五颜六色、十分艳丽的色彩涂绘在画纸上,看到绚丽、璀璨的画作,你会不会感到惊艳 那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看到如此绚烂多彩的画面你会从内心中发出感慨,赞叹这画面是如何的美好。你会发现自己所理解的境界会更高层次一些。你将会被一种唯美的艺术氛围包围,你会慢慢发现自己能沉得住气了。学会稳重,会让你的人生变得不那么坎坷。
当你领悟到其中的乐趣时,你会发现你变得宁静,能多宽容别人了,宽容是一种美德。拥有它你会快乐很多,不必苦苦的钻牛角尖。心思比别人细腻一些,耐心比别人多一些,业余生活比别人丰富一些,内心比别人宁静一些,这些会让你在人生的旅途上虽然称不上一帆风顺,可它们会让你少走很多荆棘路,让你大多时候在平坦的大道上倘佯。你会享受绘画的乐趣,你会发现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你可以避免一些没有必要的纷争。因为你知道虽然天空不会总是晴朗的,但是最起码你会拥有一份自己的专属天地,你会感觉到满足和喜悦。
我之所以榷美术影响人的一生》这个题目是因为美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人生旅途会因为你学习绘画而变得平坦许多,所以学一学美术吧,无论你的绘画能力如何,学学总是好的。
学习美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今天我参加了教育学院组织的美术新课标培训,由姬爽老师主讲,从中感受最大的是美育课改中的两大变革。一从单纯的美术技能训练到美术的人文教育。二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美术课中的技能教育比较好理解和把握,而如何参入人文意识,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呢?其实,人文性质就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不能脱离文化情景,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课程改革是让我们从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关注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等。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的促进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这首先我们就要努力通过各个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如果我们老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素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其实,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去,再次要高度重视美术作品的鉴赏,理解发掘人文内涵。这一活动一般在教学欣赏、导入上运用,在课堂中尽可能让学生接触感受最大限度的信息量,课堂中所学的任何东西,都应视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几个小岛,通过这些小岛,他们接触的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海洋。但在不同领域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及“设计 应用”领域中不能放弃对学习技能的探究性学习及技能训练。
新课程的另一重大举措就是该以往的授之于鱼为授之于渔。转换课堂角色,改变往昔以师为主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以生为主,师为辅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导地位。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人格。而美术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本学科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要承认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差异无好坏之分,它代表的是人的多样性,在课堂上,差异是一种资源,不同是一种财富,这在课堂交流讨论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当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我们应该作为主导,起向导,顾问作用,指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习美术的体会
转眼间,我已渡过了七年的学习生涯,今年9月我也要上初二了。
在这七年里,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但最能影响我的还是美术这一门吧!
我从小就爱好美术,幼儿园时就已经开始接触它,学习它,当时老师都说我很有美术天分。我有没有美术天分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很喜欢美术。
虽说如此,可是还是有许多人都反对我学习美术,他们都说学美术没用,应该学习英语这类有用的科目,将来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不过,我坚持自己的主见,坚持自己的理想,我相信我将来一定靠美术而扬名立万,使那些看不起美术的人刮目相看!
说实在,美术对我的影响真的很大。可不是?因为美术,使我变得更有气质;因为美术,使我的内心变得安静;因为美术,使我变得更“美丽”。
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是老师“御用”的美术科代表,至今从未中断过。可是就有许多人跟我说“做美术科代没用”“做美术科代好惨”之类的话,但每次他们这样说,我 就当是一阵风从耳边吹过,我也并没有去反驳他们,因为我想用我的行动去证明----做美术科代一点也不可怜!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不仅有助于教师实现备课高效化,而且能显著提高美术教学效率。在开展具体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一些教材中晦涩难懂的知识,教师能借助多媒体技术动态化地展示静态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初中美术教学的优势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初中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首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让学生先准备纸张、颜料等相关美术材料,再提出相关创作要求,让学生创作。学生的学习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氛围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长此以往,容易影响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美术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率[1]。美术教师可通过图像、视频等呈现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此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有利于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更便于学生理解。在初中美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呈现经典的美术作品、某种绘画手法与形式、相关的美术创作素材,以此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了解相关作品[2]。同时,美术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艺术学科,教师具象、直观地呈现相关内容,更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让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美术知识,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未给予美术学科应有的重视。当前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受以往的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学校和教师未给予美术学科应有的重视,存在美术课时较少、课时安排不合理、其他学科的教师随意占用美术课时的现象。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其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学校未给予美术学科应有的重视,不仅会影响到美术课的教学效率,而且会影响到学生艺术素养、审美能力的提升。2.教学方式较为陈旧。与其他学科相比,美术课的教学内容通常较为抽象,这对学生的想象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的教学手法单一,多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方法开展教学,部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有效发挥,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也会被打消。初中生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陈旧、单一,则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3]。因此,美术教师需要更新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进而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3.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在初中美术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忽视了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多以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设置教学目标,这容易导致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步伐,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美术学科是艺术类的科目,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4]。不同学生的成长环境有所差异,不同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感知能力、兴趣有所不同,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秉持因材施教的理念,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多样化的标准要求学生,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信。
三、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美术的整合策略
1.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美术教学。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美术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讲述式的方法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较为枯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教师讲解相关内容的时间较多,未留足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以致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丰富多样的图画呈现给学生,并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板块开展教学,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美术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5]。同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使抽象的美术知识具体化,使零碎且复杂的美术知识简单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这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学习更多的美术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在初中美术中,教师多讲解色彩搭配、风格、结构、线条、画派等知识,如果教师只是用语言进行讲解,学生则难以理解其中一些较为晦涩的知识。在讲解美术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教授相关内容,以此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6]。如,在讲解陕北文化与相关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陕北门神(图1)、年画(图2)、窗花(图3)等内容,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并了解陕北地区的艺术作品及其相关特征,这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美术素养。2.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作品动态化。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初中美术教学,有助于让美术作品由静态向动态转变。通常而言,初中生接触的美术作品都以静态的形式呈现。部分学生不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画家的相关流派、创作特点与技法,因此难以理解作品的内容与画家创作的意图,对鉴赏活动的兴趣不高,只是应付了事,难以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为此,美术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动态化地呈现美术作品,以此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展示名家画作时,首先播放与之风格类似的纯音乐,以此让学生静下心来欣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接下来,教师呈现美术作品,并以短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作品与画家的相关内容,由此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特点与画家的创作意图[7]。3.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美术教学生活化。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开展美术教学,未能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与生活实际,由此使部分学生感觉美术与自己的生活相去甚远,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美术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收集、整理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美术作品和艺术形象并加以呈现,还原生活中的美术场景,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美术课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探索美,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不仅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能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热情,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形成在生活中发现美的意识。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美术课堂,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美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8]。如,对“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开展教学时,该部分的知识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描绘出自己理想中的家。教师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与家相关的美术作品,留足时间让学生赏析,并让学生说出作品的独到之处;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创作思路;最后让学生开展创作。这一过程不仅能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而且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与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创作的作品形式更加丰富。此外,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关的短视频,在上课之前发送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短视频了解下节课的内容,并总结相关问题与学习心得,在课上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交流。
将多媒体运用于初中美术教学,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主动性,而且会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审美情趣,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潜能。因此,美术教师在具体教学时,要注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美术教学贴近现实生活,将抽象的美术知识具体化,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进而提升初中美术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永红.浅谈多媒体与初中美术教学的整合[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5):128.
[2]王彩霞.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7):168-169.
[3]万伟.借助多媒体打造助力系统,提升初中美术教学效果[J].家长,2020(18):149,151.
[4]刘浩.初中美术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融合[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0):129-130.
[5]王昕蕊.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科普童话,2020(20):64.
[6]张金津.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融合[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8):23.
现在高校美术通识课选修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纯鉴赏型为主的偏重理论灌输的美术通识课。尽管老师备课很认真,课上讲了很多道理,可是学生却昏昏欲睡,因为学生还是觉得和其他课一样处于被动(灌输)一方。由于他们一定的生活阅历与感受,加之缺少较多的艺术实践,所以学生很难理解并认同这些高深的文艺理论。二是以传授技术为主的偏重单纯实践的美术选修课。老师按美术专业训练办法,不考虑非美术专业学生的想法,一开始就教学生们素描、速写等,然后再上色彩写生课,从头到尾,学生只是学到了一些素描、色彩的模块技术,其实他们仍然不懂得艺术。三是只强调继承,不强调发展的美术通识课。老师从工笔花卉临摹为起点教学生,历经山水、人物,让学生学到一些传统中国画的技术。好处是有继承,坏处是难发展,也难创造等。这些教法固然有一定的益处,但确实也有偏颇之处,表现为这种不以学生为中心,单一的,重技术、轻艺术与人文的教学模式,往往容易形成千人一面、大同小异的艺术教学效果。这不是当今时代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精神的理想通识课教育模式,这种脱离社会实践、知行分离、“闭门造车”的教学模式迟早要被新的美术教育模式取代和改造。WWw.133229.cOm
二、构建新的美术通识课教学模式
面对高校美术通识课普遍课时少、一般大学生又缺乏美术基础的实际矛盾,我们选择了利用乡土人文景观资源,以构建学生实践创造能力为主、边做边学的综合美术创作教学方法。这让不具有写生基础的学生一开始就较快地进入我们所倡导的重过程、重行动,以创造为主的美术学习,把专业技能掌握与创作、综合运用结合起来,这种互相融合的创作与技能训练,会使学生在动眼、动脑的认知训练和动手、动口的实践过程中,更快地懂得艺术与技术的不同之处,开阔他们的艺术创作视野,培养他们的艺术创作修养,积累他们的艺术创作经验。在此基础上,加快形成非专业学生的艺术诸元素的应用经验和形式美构成能力,如对构图、形体、黑白、色彩关系、疏密、点、线、面的处理能力等。创作课强调美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我们期盼用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手段,去提高学生富有创造性的、积极的认知、动手技能和情感体验水平,使他们内在发展需求与美术学习相吻合,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美术通识课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
结合美术通识课的特殊要求,笔者着力把激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学重点,把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标新立异,具体运用到美术创作的各步骤与各阶段学习实践中,结合各个环节中的问题与困难,通过美术教学平台,贯通与开发学生的认识方法、思维方法、实践动手方法、解决问题能力和表达他们情感的能力。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充分鼓励与肯定学生表现出来的任何有个性的想法与做法,在形象思维与创造中,发现与张扬每个学生的天性与爱好,用平等、民主、协商的态度,营造创造性思维发挥的教学氛围,积极与学生切磋、讨论,解决碰到的各种问题,想方设法让学生逐渐认识自我的价值,鼓励学生自信,充分发挥自身无穷的潜力与智力,和老师共同努力,实现美术创造的成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激发学生“标新立异”的创造力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择本地人文景观,突出美术课程“视觉直观”的特点与优势,强调“开眼”“开心”的艺术学习方法
我们学院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典型的南国水乡景观。我们可以把学生从苦读多年的书斋带到水乡深处,带到既熟悉又陌生的桑基鱼塘,“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之中,这样他们满眼都是富有人文景观的教学环境,处处都有新鲜生动、无限多样的创作原料,无疑会使学生美术写生的情绪高涨。但是,作为美术通识课程的组成部分,自愿报名参加学习的学生实际都没有受到专业写生绘画的训练,面对崭新、陌生的美术创作课,学生难免既缺乏方法又有点紧张。为此,教师应先在校园内做大约十课时左右写生技能的练习铺垫,着重教学生“开眼”的线描写生方法。面对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虽然他们在美术技能上如一张白纸,但是只要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培养他们学会“开眼”的观察方法,也能让他们画出新颖、别致的画。在教学中,老师要特别强调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为基础,引导他们客观地看待周围的物象,提倡独立思考和认知,让他们各自选择喜爱的景观,注重每个学生的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用新的角度和方式看待平凡事物。特别带学生到水乡写生的时候,更要保持这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意,通过写生手段提供教育机会,来帮助与鼓励学生形成独立的、积极的认知能力,让学生非常自主地看待客观景物,培养他们敢于形成自己创新画法的行为。
老师让学生各自学习运用唯物主义观点看自己喜欢的、画自己看到的,甚至想到的物象。他们绘画表达时,要完全自我地、自由地画出来。对处于这种敢于“开眼”状态的学生,老师的任务是肯定与表扬,让他们“开心”,更有信心地去画。老师要让学生了解到只有“开眼”,才会“开心”,也才能“开心”。我们要关注和突破这个重点,对提高艺术创作质量和效率,用美术发展学生认知智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与创作主动性可以起到重要的、示范性的作用。由于非专业学生没有美术专业学生的清规戒律,在老师的“开眼”“开心”教学氛围的引导下,学生容易形成自己的个性想法以及他们喜欢的写生画面。至于他们的技法教学问题,通过多次下水乡写生,可以逐渐提高。通过写生,学生也为创作积累了很多不同的视觉表达的原始素材。同时,学生在写生过程中,用美术的手段,培养了唯物主义认识观,也容易理解那些观察、选择、思考等知识创新的道理。在贴近生活的过程,学生们了解到了社会的实际生活情况,陶冶了学生的情感。
2.下乡写生后的专题座谈,有益于师生互相交流“开眼”“开心”的学习心得
回到学院后,我们采用讲下乡心得体会的方式召集同学座谈,总结所见、所闻、所感。他们可谈与美术创作有关的专业内容,也可以联系写生谈社会、政治、哲学、经济、文化、科学等。在让同学们互相讨论的过程中,老师也会乘机从画写生入手,谈“开眼”“开心”在知识学习过程,艺术与科学的方法过程,艺术与哲学的过程,艺术与人文创造过程,艺术与人生过程的同样重要意义。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自由畅谈,让学生在深入生活中“开眼”后,不仅画得“开心”,而且在课堂中要谈得“开心”。如何把“开眼”的写生画,变成“开心”的创作画,是老师要具体解决的一个棘手的教学问题。如何把“开眼”“开心”的艺术过程,迁移到做人、做事,以及贯通到求学基本能力的学习过程,是老师想追求的教育目标。
3.选取“开眼”的写生素材,构成“开心”的艺术画面
和每个同学讨论“开眼”后的写生,分析素材,找到每个同学最“开心”之处,并让他们形成最有画趣的画面,或每个画面最“开心”的部分,然后各自“搜尽奇峰打草稿”。对没学过画画的同学,只要让他懂得动手画画就是独立观察的个性反映过程,他们的画面自然会产生很新鲜的、富有创意的画法与画面形式效果。老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肯定与保持学生们各自表达出来的差异和特点,让学生们得到赞扬后,“开心”地画,自由地画,这就是在培养学生形成创造力的教学氛围。可惜我国艺术教育不太重视保护学生的个性,特别是美术教育,往往教出来是千人一面,没有差异,画得像一个老师画的,越教越没有真正意义的创新,越没有创造力。
其实学生有无穷的创新潜力,关键在于老师怎么引导、肯定、保护。我们的校园艺术创作为什么是闭门造车?为什么有人感叹创作上“江郎才尽”呢?关键就是师生不去体验与深入生活的大课堂,寻找挖掘艺术创作的源泉,体会人民的感情和生存现实。学生深入生活写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取舍后,可以形成很多“开心”的画面构图,有的同学还创造一些不太可能的、耳目一新的形式与构成,这是学生敢于突破陈规,从新的角度和方式处理平凡景物的富有创新性的具体成果。这就是艺术创新的思维过程,是艺术培养、启发人的创新精神、认知方法、过程的学科优势。在教创作的全过程中,对学生不断出现的阶段性困难与疑问,教师应及时加以引导和帮助,但是,要提醒自己保护学生色彩组合的创新、技法处理与形式的创新、情感表达的创新。例如版画创作,要放手让他们处理形,用什么色彩、采取什么处理手段都可以由他们自己做主,老师只是起引导的作用。
四、争取社会教学资源参与美术通识课教学
1.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寻找差距
鉴于笔者所在院校是综合性的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美术师资、经验等方面比较欠缺,而美术创作仅仅是大学生选修的通识课程。要搞好校园高雅文化,做好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肯定不能仅仅依靠校内资源,而要积极主动争取借用校外社会教学资源,获得各方面专家和教授的指导和帮助。我们主动邀请省级、国家级著名专家学者如广东著名版画家郑爽教授、现任广东省美协主席许钦松老师,请他们给同学们上课。他们的讲话与评述,指出了今后“开眼”“开心”努力的方向,以及现今艺术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这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成效,鼓舞了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学术氛围。
2.积极参与高层次展览,进行学习对照
学生的作品要推向社会,进而影响社会,服务社会。其中重要的途径就是参与高水准且影响大的国家级与省级展览。一是我们看重展览的社会影响,二是看重展览的专业性与公平性,三是有助于学校整体提升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外投入的积极性。这给师生带来了挑战性和竞争性,将有利于师生的教学打破课内、课外的时空,打破院内、院外限制,有助于检验学院校园文化实践的水平。将课堂教学效果放在国家级、省级的竞争平台上,借鉴其他专业院校、专业团体的不同艺术思维与艺术方法。从学生角度讲,利于他们在更大的舞台上,通过竞争激励自己,逐渐树立自信心,走向艺术创作前沿。从老师角度讲,他们可以总结“开眼”“开心”方法的体验和感受,以及由“标新立异”带来的创造成就感。他们可以参与展览竞争,感受到学术和专业要求的高度,体验到创作过程的艰辛与突破的快乐,肯定学习创作的过程与方法。
笔者认为面对普通大学生的美术通识课教学,要真正以艺术学习为手段,突出学科人文精神育人与创新育人的优势,追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与实践方法的应用,重在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及艺术创新、科学创新的能力。这是当今时代对高校美术通识课改革和发展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