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2-07-17 04:07: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运维工作思路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运维工作思路

篇1

重视运维三集中工作,上半年 共处理故障工单817条,接单及时率100%,销障及时率99.71%。

2021年上半年 均断站率0.073,月均断站时长9.17分钟, 在服率99.41%,高铁 断站率0.048。

能耗管控方面,加强用电巡检,做好账表对照,在确保网络质量稳定的前提下,采取多种节能降耗措施,2021年1-5月,共计完成自有存量转供电改造2站,完成谈判电费单价降至0.7元10站 。

二、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长期断站基站原址复建困难,铁塔搬迁基站回迁率低,影响网络覆盖和低能效 考核,造成用户投诉和NPS客户感知恶化。

(二)部分 站内设备安装过多 ,覆盖区域较大,电源负载接近或超过带载能力,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建议下一步通过规划建设消除网络隐患,提升网络运行稳定性。

(三)转供电占比在全省落后,需要加快转供电改造进度。

三、2021年下半年主要工作思路和任务

2021年下半年将以公司市场发展目标为导向,以****攻坚及****工作为契机、强化服务水平与支撑能力,打造匠心网络,构建面向市场的全新网络价值体系,并以经营网络为目标,逐步提高网络效益。

加强维护工作力度,确保全年各项重点工作全省排名前六

1.做好日常维护管理工作,针对维护薄弱环节做好预防性维护,根据考核要求代维单位定期对发电油机进行保养,做好天馈线的巡检维修,制订大面积停电通信保障的预案并演练落实。

2.做好可视化基础信息维护核查工作,新入网及搬迁信息录入工作;做好故障工单派单、故障恢复、及工单处理工作,及时核查、通报、解决工单问题,用好OSS2.0系统。

篇2

作者简介:魏孔荣(1967-),男,甘肃靖远人.I程师,主要从事水利I程施I、I程建设管理和I程运营管理等I作。

导读:从灌区的基本情况和工程运行现状入手,分析了I程维修养护I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落实维修养护制度、完善养护专项规划、优化设计方案、加强职I队伍建设、规范建设管理、推行管养分离模式、加快水利发展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一、灌区基本情况

刘川灌区位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西北部,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地带的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区。灌区水资源匮乏、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无霜期较短,区内无地表水,地下水少且苦成,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灌区是以水利灌溉和农业开发为主的中型灌区,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设13级泵站提水,安装机组74台套,装机容量18046千瓦。建成总干渠l条,干渠2条,总长度754千米。设计流量每秒3.69立方米,总扬程409.7米,设计灌溉面积0 603万公顷。灌区所辖2个乡镇,受益人口4.26万人。

二、灌区工程现状

灌区运行以来,为当地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受到当时历史、经济条件的限制,设计建设标准偏低,加之工程运行年久,老化破损严重,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不足,工程设施和水工建筑物得不到合理的维修养护,工程安全运行无以保障。灌区工程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健全、设备技术落后等缺陷,属于典型的边设计、边施工、边见效的“三边”工程。工程设备、渠道、建筑物完好率较低,运行安全无以保障。泵站压力管道破损严重,事故频发,危及安全运行。水泵也长期处于低效率运行,运行差、能耗高、寿命短。机电设施陈旧,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属淘汰产品,运行费用大、安全隐患多、综合效益低。工程维修养护工作不到位,影响灌区灌溉运行的正常进行,造成农田受旱减产,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工程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直接影响灌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和安全稳定。

三、工程维修养护存在的问题

㈠水利发展改革滞后,管理机制体制不全

目前工程设施、机电设备维修养护工作仍然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由水利管理单位承担干渠及泵站机组维修养护工作任务,田间配套工程交由当地群众管理,导致渠系建筑物由于缺乏资金等原因,维修养护不到位,输水功能衰减,达不到水管单位灌溉管理要求。由于缺乏竞争机制,管养不分,职责不明。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进展总体滞后,水利管理和工程维修养护,管养不分离,体制不健全,机制不顺畅,运行不灵活,运作不规范,管理难度大,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效益不能正常发挥。

㈡维修养护经费缺乏,工程管理单位难以维持

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刘川灌区水利管理单位被定性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但是灌区管理单位的收入仅仅来源于灌溉水费,灌区水价实行政府定价,不能按照成本收费,管理运行费用支出大,水价成本倒挂,水利管理单位入不敷出。同时由于当地经济条件限制,市县财政困难,导致水管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难以实施,公益性经费难以足额落实到位,维修养护经费难以保证,渠系、水工建筑物、水泵机组和机电设备等基础设施得不到合理的维修养护,工程系统带病运行,严重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㈡工程维修养护设计不完善,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线长、面广、量大,且极为分散,而具体到—个点上,工程量又太小,缺乏专项技术方案。同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没有专门的设计机构,很少进行系统地规划论证,工程项目建设从设计到施工环节常常因陋就简,致使工程维修改造项目规划不合理、设计不完善、施工不规范、质量不达标。由于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工程量小而分散,灌区管理单位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工程建设质量难以保证。

(四)维修养护制度不落实,工程建设管理不规范

虽然刘川灌区水利管理单位针对工程维修养护工作,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是水管单位下达的月度任务书内容不细、技术要求不明确、操作性不强;二是经常性检查内容不全、记录不详细、考核内容不全、质量控制不严;三是维修养护队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原始凭证或记录不全,维修养护建设管理书面资料和声像资料偏少,维修养护技术资料欠规范,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维修养护工作全过程,运行管理工作缺少技术资料。由于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分散,工程建设管理没有严格按照项目建设管理程序和工程维修养护制度进行规范管理,导致维修养护工程质量不达标。

(五)水利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力量薄弱

由于近几年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经营收入不景气,政府公益性基本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补贴不到位,职工工资待遇偏低,无法引进和培养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职工队伍整体上学历层次偏低,专业技术能力欠缺,导致工程日常巡查、管理人员缺位,工程维修养护管理缺乏技术支撑,工程日常维修养护不到位,工程运行管理不规范。

四、维修养护工作思路和建议

㈠推行管养分离模式,加快水利发展改革

灌区管理单位要抓住机遇,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运行长效机制。在维修养护机制上建立专业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队伍,推行管养分离模式,明确工作职责,实行企业化和市场化运作。将日常的管理运行和维修养护职能分开,分别由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养护企业各自实施。管理单位集中精力做好水利工程的安全检查、防汛及维修养护工程的计划下达、监督和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养护企业专门负责水利工程设备、设施、渠系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通过改革,建立起一整套切合实际、适应市场、顺应形势、符合要求的运行机制,使得管理、养护职能明确,管理井然有序,有利于管好用好水利工程,提高维修养护水平,节约维修养护经费,促进运行管理规范化,充分发挥工程的运行效益。

(二)足额落实管理费用,促进灌区良性发展

要加快水管体制改革进程,建立适应灌区实际的水利管理体制,积极推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利用有利政策,把水利工程养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定期拨付,保证水利工程养护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建立起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弥补灌区维修养护管理经费缺位和农业供水的公益性支出,加快实施灌区管理单位定岗定员和工程维修养护定额的测算和方案审批,巩固国有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果,严格定编定岗,足额落实好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规范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确保灌区工程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

㈢完善工程规划设计,提高维修养护质量

灌区水利管理单位在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设计、监理、施工、监督等多种职能,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优化设计和实施方案。施工单位要完善施工组织设计,组建维修养护工程项目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单位要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工程设计、施工和建设管理,查找设计疏漏,分析设计缺陷,及时提出优化意见,修改完善设计方案。监理单位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好“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工作,协调建设各方,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四)落实维修养护制度,规范工程建设管理

灌区水利管理单位应结合工程实际,加强工程维修养护有关法律法规和理论政策的宣传与培训,使管养双方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继续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改变原先形成的固有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坚持新体制,适应新机制,妥善处理维修养护中遇到的问题,明确责任,规范操作,保证维修养护制度落到实处,实现标准管理、精细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实现管养分离市场化、养护考核常态化、提升管理精细化、运行管理规范化。同时,水利管理单位作为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要协同建设各方做好养护工程技术交底,落实工程质量管理计划,加强维修养护技术指导,规范工程建设管理。

(五)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增强运行管理水平

灌区水利管理单位要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强科技人员的培训。要有计划、按步骤、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对水利管理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现有的管理人员尽快掌握维修养护项目管理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灌区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灌区管理水平。

篇3

一、备战雅典奥运会科技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经验

继我国运动员在悉尼奥运会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之后,2004年雅典奥运会成为承上启下的一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奥运会。为实现既要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又要为2008年奥运会培养锻炼队伍的目标,体育科技工作紧密围绕备战工作,全方位地开展了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

(一)基本情况

国家体育总局高度重视备战雅典奥运会科技工作。悉尼奥运会刚一结束,就开始着手研究、组织科技备战工作,先后下发了《2001—2010年体育科技发展规划》、《奥运争光科技行动计划》等文件,从“组织科研攻关、加强科技创新,开展科技服务、促进‘科训结合’,加强科技建设、改善科研条件”等三个方面对科技备战工作进行全面部署。2001年,研究制定了《备战奥运会科技工作重点研究领域实施方案》,确定了11个领域的60个重大科研项目作为今后重点攻关课题。几年来,针对备战雅典奥运会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先后组织实施了147项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项目。体育总局还制定了国家队医务人员和科技人员管理办法,将医务人员和科技人员的岗位正式列入国家队编制,并发放驻队岗位津贴,从制度上和政策上调动了医务人员和科技人员随队服务的积极性。

国家体育总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国家队的科技意识普遍增强,把科技备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许多中心领导和国家队的主、总教练直接参与或主持了科研攻关项目的研究。射击射箭、重竞技、小球和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还对内设机构进行调整,成立了专门管理科技工作的职能部门。重竞技和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普遍在所属项目的国家队配备了科研副领队或科技教练。

2001—2004年间,国家体育总局为备战雅典奥运会的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工作直接投入经费共计4800万元,近1500人次直接参与了147个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项目。经费投入比上一个周期(1997—2000年)增加了3倍,直接参与人次和组织攻关课题数分别增加了58%和65%。

从2002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逐步为7个国家队训练基地配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力量训练、科研测试、体能恢复、医疗康复等器材设备,并在训练局建立了康复中心。2004年,又为国家队配备了一批先进、实用、便携的测试、医疗及训练辅助器材,使国家队的科学训练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赛前训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备战2008年奥运会任务的需要,国家体育总局从2002年开始组织实施训练监控、运动心理、运动医学、运动营养、体育信息、体能训练与恢复等6个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这项计划实施以来,正在开始逐步发挥作用,并将大大提高备战2008年奥运会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的能力。

四年来,广大科技人员与教练员、运动员、管理人员密切合作,深入训练实践,全方位地开展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成为国家队不可或缺的组成人员,为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备战雅典奥运会,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科研、训练“二张皮”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体育科技的攻关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涌现了一批深受运动队欢迎和好评的科技骨干,为深入开展备战2008年奥运会科技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回顾4年来的备战工作,各级领导对科技工作的重视是空前的,国家体育总局各项目管理中心和国家队教练员、运动员对科技的需求是空前的,国家体育总局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是空前的,广大科技人员为运动队服务的意识和积极性也是空前的。当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之后,我们又进一步感受到各项目管理中心和国家队对这次备战奥运会科技工作的评价、肯定和鼓励是空前的,社会各界及新闻媒体对体育科技的关注、报道也是空前的。

(二)主要经验

总结备战雅典奥运会的科技工作,主要有以下六条基本经验:

第一,坚持科技工作必须面向运动训练主战场的实践导向,加强制度创新,不断改革和完善科研管理方式。

为进一步促进科研和训练的紧密结合,国家体育总局始终坚持了把满足一线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科技管理工作的基本导向,正确处理全面提高科学训练水平与提高科研学术水平的关系,加强制度创新,不断改革和完善科研管理方式。

在奥运攻关课题的立项管理方面,坚持研究课题必须来源于实践,坚持以国家队和项目管理中心为主确立研究项目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有关程序。

在奥运攻关课题的过程管理方面,在加强中期检查的同时,充分依托各项目管理中心和国家队,加强对攻关课题的指导、管理、监督,并可根据训练需求的变化对课题及时进行调整,该上的上,该并的并,该停的停。

在奥运攻关课题的结果管理和评价标准方面,强调把是否解决训练实践中提出的关键问题,科研成果能否应用于训练实践,有关项目管理中心和国家队是否满意作为主要依据和最终的考核标准。

在科技经费的管理方面,改革了科研攻关项目经费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各中心对攻关项目的管理职能和调控力度,制定并逐步完善国家队科研测试、营养、医疗、文化教育等经费标准和管理办法,为提高国家队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保障。

第二,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有力促进了备战雅典奥运会科技工作。

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自1999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对所属科研机构和体育院校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目前已基本到位。通过改革,基本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力量分散、重复投入等问题,科技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科研机构的方向和任务更加明确,科技实力明显增强,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有力促进了备战雅典奥运会的工作。

改革后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进一步明确了备战奥运会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的方向任务,强化了科研工作面向体育实践的目标导向。把按传统学科专业设置的二级研究室改为按任务领域设置,加强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联合,有利于统筹安排备战奥运会的科技工作。

篇4

2019年,公司认真落实省公司标准化工作部署,以制度标准一体化执行手册为遵循,以制度标准高效精准落地为重心,夯实基础,加强管控,规范执行年度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持续提升标准化工作管理水平。

一是制定年度计划。年初根据公司整体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制订标准化工作“二十四”节气表,确立了标准化体系年度建设思路和目标,对制度标准年度培训目标、范围、工作要求及时间计划进行了总体安排。

二是严格执行管理。严格制度标准执行识别确认、分解落实、培训宣贯、执行应用、监督检查五个环节的闭环管理。2019年全年共接收到国网公司新发制度标准367项,其中制度96项,标准271项。经识别确认,公司适用制度标准56项,其中制度42项,技术标准14项。编制公司制度标准工作台账,将适用制度标准及时发至各部门并落实到每个岗位,结合实际灵活载体,扎实开展培训宣贯,确保培训执行率达到100%,为制度标准执行应用奠定良好基础。加强监督检查,结合省公司季度标准化督导工作要求,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持续提高公司标准化工作水平。

三是强化工作保障。根据公司人员变动情况,年中及时行文调整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认真组织参加省公司2019年标准化知识专题培训,切实提高公司标准化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持续加强公司标准化工作队伍自身建设,从而保障标准化工作高效开展、有效落地。

(二)其他工作完成情况

1.配合完成2019年第一季度“制度标准执行指数”运行督导工作

根据省公司2019年标准化工作安排,2019年3月26日至3月30日,公司参加省公司企协组织的2019年一季度“制度标准执行指数”运行督导检查工作,发现的主要问题为机房出入管理不规范、通信资源申请手续缺失、制度宣贯不到位等。各迎检单位高度重视督导发现的问题,并严格落实问题整改工作,逐一排查整改,同时,强对化标准化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标准化人员整体素质,各单位已于4月30日前完成整改工作。

2.配合完成2019年省电力公司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工作

2019年9月,组织公司信息通信专业人员,完成省公司2019年技术标准体系信息通信部分编制工作,共识别确认204项适用于公司的信息通信类国标、行标及企标清单,并梳理形成标准废止或替代清单及新增清单,上报省公司。省公司将于近期行文下发2019版技术标准体系表。

(三)工作亮点

一是首个国际标准顺利。公司参与编制的“基于云的网络管理系统架构”国际标准提案,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审核,2019年1月正式获批并由国际电信联盟(ITU-T),实现了在国际标准方面零的突破。该标准的顺利,标志着公司在信通专业网络运维管理方面走在了国网前列,为支撑全业务电力物联网网络运维确立了技术标准,也为提升电力通信网运维服务水平提供了国际参考依据。

二是制定国网标准填补空白。公司充分调研系统各单位电力光传输网运维工作现状,借鉴公网和南方电网运维工作先进经验,牵头制定了企业标准《电力光传输网运行维护规程》,本工作从今年1月份启动并成立编写组,至11月经过两轮审查修订,已形成报批稿上报国网总部。该标准从网络运行维护、设备运行维护、光缆运行维护、故障处置、基础管理、评价指标等方面,明确了网络、设备和光缆运维工作内容及要求,填补了电力光传输网运行维护标准的空白,促进运维工作质量持续提升,推进运维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精益化转变,确保各级电力光传输网安全可靠运行。

二、2020年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安排

(一)工作思路

2020年,公司将按照省公司企协的统一部署,深入落实标准化工作要求,组织公司各部门认真开展标准化工作,持续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努力推动标准化工作成效再上新台阶,为公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重点工作

1.多载体开展制度标准的培训宣贯,做好制度标准的全覆盖宣贯培训。

2.强化制度标准的常态化执行监督力度,督促各岗位员工切实掌握并准确应用相关通用制度和技术标准。

3.依据国网公司技术标准体系,持续完善河南公司信息通信技术标准体系,为专业工作开展提供科学有效遵循。

4.深入开展信息通信专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提升标准化工作成效,提升企业专业形象。

篇5

一、基础运维工作

基础运维工作是我部工作的基础和核心。2018年,我主要是配合组长,做好配套基础设施的维护保障和终端外设的日常管理、协调厂商等工作。在配套基础设施维护保障方面,我一是能积极联系、协调、配合厂商,做好中山、中邮、185三地机房配套设施的排障、维护工作;二是能较好的完成配电、UPS、油机、空调、机柜等配套设施的日常养护、检测工作;三是能在部分市、州分公司机房的巡检当中,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四是配合参与了消防年检、集团消防检查等上级检查工作。18年6月,在中邮4F机房漏水事故当中,由于我与组长处置及时,避免了机房遭受更大损失,得到局内嘉奖一次。

在终端外设管理方面,我也较好的完成了日常管理工作。一是及时部署,协调厂商,完成集团要求的各类ATM、POS的升级部署工作;二是协助市、州分公司处理了各类日常外设故障;三是定期完成ATM的数据提取、网点机构代码赋码等日常工作。

二、工程建设

在2018年,我们部门完成了各类工程建设工作,作为部门的一员,我也全力以赴的参与进去,充分发挥了自我的能力,圆满的完成了领导托付的各项任务。具体参与的工程建设有:一是参与了储蓄逻辑集中工程建设,很好的完成了协调工作,处理了预演及工程上线当中出现的各类终端外设问题,并参与了对第三批兄弟省份上线协助工作;二是参与了原、异址机房的改造工程的论证、设计工作;三是主要协调土木工程设计院,配合完成了原址机房的楼层荷载承重的检测及加固设计工作;四是参与了国际业务上线工程,协助兰邮局现场完成调试工作;五是参与了远程网络监控系统工程建设的测试工作;六是配合正新等厂商,完成了空调下水管道改造、室外机移机、双回路供电机房内改造等工作。

三、外联、组织及信息报道工作

篇6

*现有基站102个,直放站34个,其中1800M基站1个,共有载频951个。总容量达140000户,现有网上用户97200户,基本满足到20*年底通信增长的需求。

二、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双领先战略,牢固树立“网络质量是通信企业生命线”的思想,坚持“网络领先、质量取胜”的长期战略,强化基础管理,加强维护和网络优化,全面提升网络运质量指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按照市公司工程建设管理的要求,按照“效益、效率、规范化”三方面的严格要求开展工作,如期如质如量完成全年的工程建设任务。

三、工作目标

运行维护工作目标:以“网络质量是通信企业生命线”为主线,努力做到“二个提升”、“一个确保”,即提升整体维护能力与水平、提升客户对网络质量的满意度,确保网络质量指标达到优秀指标标准,保证网络质量明显优于竞争对手,保持企业的网络领先优势。

主要指标:

a)网络投诉率≤0.02%;

b)投诉解决及时率≥96%;

c)故障率≤2%月;

d)VIP基站超长故障率为0;

e)综合管理得分98分以上;

f)代维管理得分95分以上;

g)全面综合考评在6县市名前二位。

工作建设工作目标:

a)全年工程建设综合考评进行全市前二名;

b)全面完成14期工程建设;

c)全面完成传输优化工程建设;

d)按时按要求完成代办网点建设;

e)按要求完成其它配套工程建设。

四、工作思路

1、狠抓基站管理和代维管理工作,每月召开四会,即网络质量分析会、网络投诉分析会、月度考核会、代维质量分析会。

2、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按规章制度严格考核。充分调动维护人员和代维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搞好网络优化,主动维护,及时排障,确保网络质量领先。一是变被动维护为主动维护,实时跟踪网络的动态信息,加强设备巡检,加大网络综合分析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整改。二是加强网络优化工作,重点是抓好县

篇7

二、优化人员配置,缓解结构性短缺

随着新疆电力公司“大运行”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变电站监控业务将划转至省公司监控中心统一管理,检修公司将结合责任分工,对变电站值班人员进行适当缩减,推行变电站少人值守制度,优化人员配置,按照每站配置9人左右,实行“三班倒”制度,用工精简率40%。不断将一些工作能力强、业务技能精、愿意为企业奉献的人员调配至新、改建变电站,并以变电站为培训主阵地,开展员工技能培训,快速提升全员业务素质,使公司人员结构性短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缓解。

三、提高设备操作管理水平

根据新疆超、特高压电网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新疆乌鲁木齐、哈密、南疆地区电网将出现“井喷式”发展,新改建变电站较多,其中以乌鲁木齐城郊为例,将初步形成以750千伏乌北、乌西、乌东变电站为主的电力设备密集区域,考虑到推行变电站少人值守对变电操作带来的影响,建议公司以乌鲁木齐、哈密地区为试点,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工作思路,抽调各变电站业务精英和骨干力量,组建属地化变电操作队伍,区域化、系统化、专业化变电站操作队伍和流程,并对相应人员的岗位职责、薪酬管理作出适当调整,不断提升公司人员利用率及变电站操作安全系数。

四、“一体化”变电设备运维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思路,对现有750千伏变电运维业务进行梳理分析,将原本需运行专业和检修专业双方配合的简易、低效作业划归单方全程负责,提倡变电站开展设备C、D类检修、带电检测等一些小型检修项目,推行变电设备运维一体化管理,通过生产管理职责的适当调整,减少检修与变电交叉、重叠工作,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推动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联合公司运维检修部、运行及检修中心编制深化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开展班组承载力分析,合理调整变电运维人员业务范围,避免在推行变电站少人值守和运维一体化过程中产生部门分歧。第二,制定培训计划,开展检修、运行人员轮岗培训、专题培训及换岗交叉业务培训,促进变电运行与检修专业的融合。第三,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建立“一专多能”人才晋升机制,加快培养满足“大检修”要求的专家型人才队伍,积极与人力资源部沟通,根据运维人员岗位职责的变动和工种技能增加情况,相应调整运维人员薪酬水平。第四,搭建生产技能人员成长平台,为新入职运维人员规划人才培养计划,快速提升运维人员数量及整体素质,为“大检修”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五、变电检修人力资源配置模式建议

(一)以工厂化检修为平台,深入开展“1+n+N”运维模式应用

目前,新疆超、特高压电网的发展特点是“点多、线长、面广”,建议在人员、物资、设备等方面具备条件时,通过不断建设或完善电网设备检修、试验、检测设施和装置,形成以乌鲁木齐为核心、辐射全疆的电网设备B级工厂化检修基地,并逐步推广“1+n+N”的运维模式,即“中心基地+区域基地+运维点”模式,不同区域基地、运维点的人员可以相对固定,也可以实行“定期轮换”,通过人员的合理调配,快速提高公司检修工作水平和作业效率,主动适应新疆超、特高压电网的高速发展工作需要。同时,检修人员数量得到有效控制,总体节约了成本。

针对新疆电网发展现状,建议公司工厂化检修体制建设在总体思路上以“返厂检修、现场搭建检修环境与建设B级检修基地三种方法相结合”方式进行,通过完善的体制建设,不断克服人员检修能力薄弱环节,有效提高公司综合检修水平。在推进“1+n+N”的运维模式的过程中,建议公司率先在变电站相对集中的乌鲁木齐设置B级检修基地,并逐步拓展到东疆、南疆及北疆地区,以点带面,形成区域化、系统化的管理体制。对于“唯一”变电站地区,可设立小型、轮守检修基地,并按区域划分由大型检修基地统筹兼顾,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确保检修工作高质、高效开展。

(二)深化B级检修基地建设

筹建B级工厂化检修基地精英检修队伍,主动承揽全疆220、110千伏变电装置代维业务,在持续推进B级检修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开展220(110)千伏变电设备大型、专业化水平要求较高的技改、大修工作及变压器、断路器、GIS设备的A、B类检修、技术改造及故障抢修,提高检修队伍人员素质,打造检修公司运维品牌,为拓展业务范围奠定坚实人员基础,为企业谋求更大发展。

六、结论

篇8

1 当前我国电力系统输电运检管理工作的实际现状

通过不完全数据调查分析,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伴随着电力企业体系的持续改革,高新技术的不断引进,输电技术与输电设备早已得到了明显的更新换代,而这就造成了传统的输电线路运行检修技术与运行管理方法无法满足当代输电线路的检修与维护要求,这不仅仅会大大提高检修故障率发生的可能性,也会给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的隐患,解决工作刻不容缓。如若对当前输电线路运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则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因为电力系统输电线路规模的不断扩大,现如今需要常规巡视以及检修的工作量也势必随之增大,然而电力系统中的检修工作人员短期严重,恰恰成为运维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的重大难题所在。

第二,在实际的管理操作过程中,运行人员在获得巡视结果之后,将巡视结果传送给检修班组中的相关人员,这种处理流程和处理方式会导致线路的问题及故障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甚至会因为时滞原因而造成事态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工作量的增加,导致检修费用和检修资源的浪费。

第三,在针对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开展运行管理与检修工作时,由于传统管理方法将两者分开管理,也就导致了在实际运维管理过程中,二者之间的配合缺少密切度,也就致使了整个电力系统输电运维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尤其是一旦输电线路出现任何故障问题,不但事故的责任点难以划分,也会因为职责混乱,而不利于事故的及时有效解决。

第四,在利益分配的过程中没有对运行人员与检修人员的待遇进行有效区分,降低了对应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输电线路的整体安全管理,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运检一体化管理过程中予以解决。

2 做好电力系统输电运检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

针对当前电力系统输电线路运维管理工作的基本现状,要想做好输电运检管理工作,那么必须要从管理系统、系统设备信息库以及智能化平台的应用这3个方面入手,做好输电线路运检管理工作,以期提高输电线路运检水平。

第一,为输电线路运维管理工作建立一个健全的管理系统。一个健全的输电线路运维管理系统是做好电力系统输电线路运维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所在。因此,要想进一步提高输电线路运维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水平,就必须为其建立一个健全且完善的一体化管理系统。首先,能够对供电系统的输电系统那个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对相关人员所制定的检修计划进行有效地评估和优化;其次,能够从多个角度对所获得的输电线路实时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并筛选得到所需要的监控指标,通过制定一整套完善的管理策略实现对所有数据指标的监控;最后,所构建的一体化系统还必须开展对应的可行性验证,保证输电线路当中存在的隐患等能够及时地发现和处理。

第二,为输电线路运维管理工作建立一个完善的设备信息管理档案库。正是因为当前输电线路的不断扩大,高新技术、高新设备的不断引用,输电线路的技术在不断的更新换代,输电线路的设备数量也在与日俱增,因此,对其的运维管理工作势必会更加复杂、困难,而这些因素都会对输电线路的运维管理效率、运维管理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对输电线路的技能革新,设备变化进行管理,从而为输电线路的运维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就必须为输电线路构建一个健全的信息档案库,从而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同时,为了保证输电线路设备档案库的稳定运行,还必须加强系统数据库中设备原始记录以及检修计划的相关信息管理。其中,设备的原始技术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生产标准数据、运行参数、实验数据、检修记录等。这些原始数据的分析和记录能够为设备的在线检测提供基础支撑,可以为员工的分析以及故障诊断提供科学的支持。

篇9

中图分类号:TM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091-01

引言

随着电力企业改革进入深水区,配电班组运维效率,已得到管理者的关注。如何提高运维成效,推广绩效管理制度,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做出尝试,比如使用综合绩效管理方式提高评价的客观性,确保绩效落地[1];探究精益管理在基层班组中的应用,指出管理精细化是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2];提出建设创新型班组,降低运维风险[3]等。但这些研究都未触及供电企业改革根源,即如何将工作量具体化并考评。

本文概括分析了当前配电班组运作模式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计划管理的班组建设新模式。该模式下,可从班组年度规划、月度预控、每周消缺、每日派工四个维度,确保其全年建设有中心、月度计划有重点、每周工作有方向、员工奖惩有依据。既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同时对其他相关行业基层班组建设,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 当前配电班组运作模式特点分析

配电班组是电力企业最基本、最活力的组织细胞之一。由于改革的进程、人员素质等原因,各地配电班组运作模式不一。表1.1对南网系统内典型地方区局配电班组运作模式进行了分类总结:

由表可知,各单位在运维方式及值班制度上多有差异,这与各地网格化管理、值班/责任医生制度等贯彻落实程度有关。但在派工方式上,各区局均不同程度采用计划模式,即强调计划对日常运维的指导性作用。这说明在未来配电班组的管理中,计划已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2 基于计划管理的配电班组建设模式

班组计划管理的目的是提高计划的执行的有效性,降低运维成本,预控运维风险,安全生产,提高供电可靠性及客户满意度[4]。本文提出基于计划管理的配电班组建设模式,可从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四个维度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2.1 综合网格分析,做好年度规划

按照网格化管理的思路,当前南网系统内已开始将各区局辖区电力设备按馈线或道路划分责任田,每个运维配电班组,都被分配至管理某一个中压电力网格。运维班组建设的出发点,就在于集合部门资源及班组过往运维经验,总结分析出其辖区网格的特性。

网格分析内容包括网格内变电站分布、电缆/架空线长度、馈线年最高负荷率、变压器容量、公变年最高负载率、公变低压开关容量、超年限变压器/柱上断路器分布、环网柜厂家、网格历年故障记录及原因分析报告等。

通过网格分析,可明确班组今年运维工作的中心,并提前做好立项规划工作。比如对于架空线路较长的班组,台风来临之前的超高树木砍伐专项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与之相对的,对于公变低压开关容量不足而负载率又较高的班组,争取到立项更换开关以及增设变压器调荷、7-8月负荷高峰前的负荷监控等,应该成为其年度工作的中心。通过这样差异化的网格分析,制定差异化的规划策略,将使得班组建设具有针对性,成效更为迅速与显著。

2.2 运用统计分析,做实月度预控

运维班组在一年中每个月,都会面临不同的运维风险,如何在月初做好预估,并制定出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成为每月考核指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每月初应该进行统计分析项目应包括:辖区馈线上月负载率变化、公变上月最高负载率及累计3月来变化情况、公变低压开关跳闸次数、环网柜局放检测超标监控、设备关键节点温度超标、上月停电情况、两票考核、单线图修改、运维消缺记录等。

月度统计分析有利于发现共性问题并拟定对策预控。如连续3月负载率都超过10%以上增加公变台区,必须查勘并制定调荷方案;某个厂家的环网柜超过3个纳入局放超标名单,就需要该设备同期产品开展专项检查。通过这些方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巡视,提高巡视有效性,推广差异化巡视,减少运维成本,为员工减荷的同时,提高其幸福指数,凝聚班组战斗力。

2.3 坚持班组两会,确保每周消缺

班组例会制度是确保班组日常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每周一召开的班组会议,班长可以传达上级指示、安排本周工作任务、部署本周人员分配、收集班员运维发现的缺陷等。每周五召开的班组碰头会,更可用简单、灵活方式,兼顾闭环管控,直接督促班员,实行预期执行效果。

同时,由于配电运维特点所限,其许多消缺工作,以每周为单位是最为有效的。每周的例会制度,可以帮助班员拟定运维黑点消除计划,而不让其产生任务困难、遥遥不可解决的错觉。

2.4 实行派工制度,监督每日工作

每日派工制度的建立,源于各类数据平台与移动终端的技术的发展,并已迅速成为当前运维模式改革的突破点。

每日派工任务包括:巡视线路、局放环网柜清单、测温点分布等。内容包括巡视人员、PDA编号、使用车辆、工具类别及编号、作业内容、主要风险点、完成时间、隐患及缺陷等级等。

使用移动终端后,派工单可由班组长点击下达,班员签收、执行、按时上报,班组长酌情给予评分。季度或者年度考核时,系统可给予直接的整体评分,并结合班组长评分加权,最终确定绩效考核的优异者,有理有据,公平公正,不失为未来班组考评有利武器之一。

综合上述分析,可拟定如表2.1框架图:

3 实例应用

笔者在2013年4月初,进入班组工作以来,即辅助班长开展相关工作。

在年度计划方面:已拟定中压网架改造规划项目8项,着重梳理中压网络多联络,而无法转供电问题,调整其为标准接线方式;已拟定公变调荷12台次,低压开关更换53组次,以降低低压故障发生率;已立项扩容/增设变压器8台,以缓解网格内公变重过载情况,避免公变过载烧坏。

在月度预控方面:已梳理清晰班组局放、测温、差异化巡视计划、各类设备清单(含专公变、环网柜、柱上开关、裸导线、高风险电缆沟、树木砍伐常见区域)等,运维计划性明显提升。

在周计划及每日执行方面,班员执行能力提升,工作思路清晰,例会上问题反馈及汇报有条理,班组工作越来越轻松,气氛也愈发活跃。

2013年考评中,所在班组获得分子公司 “工人先锋号”荣誉,馈线考核跳闸率仅为3条次/年,客户平均停电时间、客户满意度评价也名列前茅。

配电班组是电力企业改革中至为关键的一环,如何擢升运维有效性,对提高供电可靠性、提升客户满意度甚是重要。本文提出的基于计划管理班组建设新模式,从四个维度着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实践检验证明,方法可行易操作,效果明显,可明显推进班组建设,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彦斌,邓红英.县级供电企业班组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36:160-162.

[2] 魏敏.基于精益生产的供电公司班组管理研究.昆明理工大学,2013,硕士学位论文.

篇10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全市地方税收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扎实开展应用项目推广,推进信息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加强项目建设工作,保证建设质量。

一是做好纳税服务绩效考核系统的建设和上线工作,完成系统联调维护和运维工作。

二是开发智能税务终端应用程序,实现纳税人发票真伪查询和税务人员的移动办公。

(二)做好应用项目的推广工作。一是完成风险管理系统的推广工作。按照省局推广方案,协助征管部门在全市全面推广工作。二是按照省局推广计划做好综合办公系统软硬件和网络安装调试,odps公文处理系统历史数据的备份和迁移工作,配合完成系统上线工作。三是加快pos机查询缴税项目的推广,逐步在全市范围推广运行;四是做好社保费通过财税库银方式缴库扩面推广的技术支持工作。五是拓展存量房价格评估系统的应用面。做好相关技术支持工作。六是完善网络在线发票系统。扩大网络在线发票的应用面,开发网络在线发票兑奖功能,实现二维码发票真伪验证以及短信提醒功能。

二、夯实税收数据基础,力争数据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

(三)继续做好数据质量管理工作。根据税收业务和基层部门工作需要,以风险管理系统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电子税收数据质量审计、核查和整改工作;建立健全数据质量日常考核机制。

(四)以数据分析利用为主题,在数据管理上实现突破。以深化数据应用,服务税收工作为主题开展数据管理工作。开展征管报表专项主题数据分析利用工作,对征管业务系统中征管报表部分进行梳理,提出省、市、县级业务部门实际需要的报表需求,提交省局评审和开发。

三、强化信息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撑保障作用

(五)做好硬件平台项目建设。一是做好硬件基础平台的搭建工作。按照省局安排利用虚拟化软件构建虚拟化云计算平台,将现有将现有服务器纳入云计算平台,应用系统向云计算平台迁移,实现应用平台的优化整合。二是配合省局完成税收数据灾备中心设备平台升级工作,保障税收数据灾备系统的平稳安全运行。

(六)做好金税三期工程网络和安全项目建设。一是做好金税三期省以下网络和安全建设工作。按照省局要求,制定实施方案,进行网络和安全项目建设。二是优化县区局和税务所的网络设置,实现双线路的自动切换。三是根据纳税服务绩效考核工作需要,升级市局到区县局的备份线路,更换路由设备,提升网络带宽。三是建设全市广域网络流量监控分析系统。在市局部署广域网络流量监控分析系统,加强对全市广域网络运行状态的监控,合理分配网络资源,提高网络系统的运行效率。

(七)做好机房基础环境项目建设工作。一是改造省局税收数据灾备中心暨市局中心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完善机房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加湿系统、通风系统的功能,加强机房的统一管理,提高运维效率。二是改造机房综合布线,增加供电和网络布线,满足新增设备的需求。

四、加强运维体系建设,规范运维管理

(八)加强网络和硬件设备管理。一是加强网络管理。制定全市地税系统网络建设、网络配置、网络运维技术规范,提升全系统网络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二是加强硬件设备管理。制定计算机类设备更新管理办法;及时更新市局中心机房硬件平台的老旧设备,保障各业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九)规范应用系统运维管理。一是建立健康检查规范,加强系统运行监控。从应用系统的配置信息、性能、业务数据质量等方面,制定健康检查制度,明确健康检查指标,定期开展系统健康检查,有效降低系统风险。二是制定网上办税系统运行维护规范,加强系统的运维管理,在实现身份认证的基础上,逐步在网上办税系统实现数字签名功能,提高网上办税的防篡改和防抵赖性。

(十)做好信息化日常运维工作。提高应用系统日常运维质量。在各项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的调整时,配合做好需求分析调研,确保各项税收政策及时有序的落实;加强沟通,利用各级运维资源,做好问题管理平台的运维管理工作,按月开展问题分析,为系统优化提供依据;定期更新问题知识库,充分发挥问题管理平台效能。

五、强化安全管理,巩固信息安全体系

(十一)巩固信息安全建设成果,深化信息安全管理。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各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继续做好年度安全检查。将安全管理要求和日常运维工作相结合,梳理和细化基础环境、硬件平台、应用系统、数据管理等日常运维工作的规范和要求,逐步建立安全运维制度框架、管理机制,进一步夯实和提升全市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十二)做好信息安全整改工作。根据信息安全风险测评工作、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整改工作任务。一是强化安全管理,开展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进行等级保护专项培训、对二级以上信息系统完成信息系统有关备案工作。二是加强技术防范,通过部署集中授权访问控制系统加强对运维工作的安全高效管理,通过部署抗ddos攻击设备,加强对门户网站的安全防护,根据省局对ca认证系统意见,制定ca 认证系统的应用规划。

(十三)推广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系统。根据省局对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的试点情况,适时在全市推广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系统,规范终端用户的使用行为,力争达到合规进、授权用、加密传、安全存、审核出、销毁净、日志留的应用目标。

篇11

近些年来电力企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仅在发展规模上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在技术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信息通信系统的有效应用就是很好的例子,当前信息通信系统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在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困扰,通信系统的不断升级与完善无疑增加了运维的难度与复杂性。电力通信信息系统技术是在无线电、光钎等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它所包含的内容方方面面,既有电视电话等方面的内容,也包含视频会议等内容。电力行业涉及面广,几乎遍及各个行业中,这也使得其通信规模的不断壮大,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已然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焦点话题,更是通信信息系统运维工作所面临的难题。所以,运维体系的构建也是在信息与通信一体化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实施的。构建合理、科学的管理操作平台是电力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一体化运维体系的构建,可以在其技术框架基础之上,结合当前电力信息通信网络实际情况,对其网络的运维模式以及状态进行合理化评估。评估结果能够有效为电力信息通信设施正常运行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提高电力信息通信系统运维高效性。

2 电力信息通信运维存在的问题

当前,电力信息通信运维中还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缺乏有效统一的资源管理模式。纵观电力信息通信网络的实际运行状况不难发现由于信息与通信资源的欠缺,信息通信之间的相结合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导致信息通信网的稳定性低,信息资源不准确等,大大降低了运维管理实效性。其次通信模式上选择不科学。由于通信模式种类繁多,这无疑加大了运维的工作量和难度,造成资源利用率低下,影响电力信息运维的实际效果。最后监测涉及面较窄。虽然电网信息与通信监测系统已实现了相结合,但在实际应用中两者却表现出一定的孤立性,导致所监测的涉及面较窄,影响其对数据的整合与分析,尤其是存在故障时不能在第一时间找出故障部位,造成维修不及时给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电力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体系的构建策略

3.1 加大一体化运维的技术投入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网络技术也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力发展,并已在电力信息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力行业也在转变工作作风,已从传统的分级管理模式逐步过渡到一级管理模式发展,在维修方面也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已从传统的人工维修逐渐向远程操作维修方面转变,这种转变大大增强了工作的成效性,为人员节省了一定的时间。国家电网公司构建了涵盖全公司信息综合运维监管系统,这种模式大大解决了传统孤岛型系统的建设模式,使信息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与便捷,工作人员只需借助电脑即可对电网的整个运行过程进行及时掌握,从而实现全程监控,科学管理的运营模式。随着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地不断开发与利用,可为信息资源的优化以及网络监控管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在网络技术实施线路上主要从两方面加以研究:一是管理层面,在管理方面主要是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对设备系统进行有效管理,并开展行之有效的研究工作;二是运维层面,在运维方面主要是对资源状态以及设备定位等内容开展研究工作,提高运维工作的实效性。在现有的智能机房、信息监测等系统存在的基础上,并结合现代化信息集成技术,实现对设备实体、监测系统的有机结合。

3.2 构建科学的一体化运维信息体制

尽可能地降低创新活动所需的开销是构建信息体制的主要目的所在。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都会不断改革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而如果信息体制停滞不前则很难适应工作之所需,一般而言,信息体制有如下模式:一是信息分散体制下的独立分布创新;二是信息同化体制下的网络一体化创新模式;三是信息层面下的模块化创新模式。信息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制度的确立,而且采取不同方式的信息体制其也会伴随一定的交易成本。在进行企业创新网络研究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要注意做好网络结点之间的联系。在信息处理方式上要从网络层次以及组织单元层次两方面加以权衡,尤其是对于组织单元层次来说其具有信息储备丰富、信息处理能力强等特征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获取的这些信息也是研究人员通过系统环境的各项参数中得出的。网络层次上所获取的信息较组织单元层信息传递速率快,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处理模式。

3.3 构建一体化运维评估体系

篇12

1 变电运维一体概念的提出

一直以来的,变电站的工作一般由各地电力系统的运行及检修部门来分别承担其运行管理及设备维护检修工作。而这两种工作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从形式上来看,运行管理工作是一项单工种的工作,维护检修工作是一项多工种协同的工作;而从工作实质上来讲,运行管理工作是注重全流程的变电工作,而维护检修工作注重结果的变电工作。故从这两方面来本文作者用两句话形象比喻两种工作:对运行管理工作而言“简单而不安全”;对维护检修工作而言“复杂而不危险”。总所上述,可以看出运行和检修工作是完全两种不同性质的作业模式,以前由于变电设备的原因,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作业模式无法完全能融合于一体。而今随着变电站的不断增加,各地电力系统对如何提高电力员工的工作效率迫在眉睫,同时结合变电设备可靠性大幅的提高、网络化和智能化设备的大量应用等有利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变电运维一体工作的概念就应运而生。

2 目前变电运维一体工作存在的问题

(1)工作思路的改变,目前从事实际变电运维一体工作的人员主要有原从事运行工作的人员和原从事检修工作的人员来担任。而根据本文作者长期的从事实际工作心得,形象点概括两种工作的特点,运行工作是一种“静”的作业方式,而检修工作是一种“动”的作业方式,如何在实际的运维一体工作把这两种作业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保证运维一体工作安全顺利开展的基础。

(2)、人员培训机制需不断完善,由于目前从电运维一体工作的人员的各方面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建立一个培训平台,使从事这一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是保证运维一体工作安全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

3 变电运维一体工作的一些作业模式探讨

从消缺班到现在的运检班,其间工作的作业模式也经历了不少,以下这些就是本文作者对目前班组的进行一些作业模式进行归纳总结:

(1)检修操作:检修操作为当时消缺班的主要作业模式,其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变电故障设备的消缺效率,同时也使检修人员第一次接触了运行工作,为以后变电运维一体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基础。

从下面的表上就可以看出其工作效率:

(2)集中消缺模式:在消缺班成立的初期,由于要承担工区的绝大部分变电设备的消缺工作,但考虑到当时的消缺班人手少(总共才8个工作人员)并且绍兴电力局修试工区(现检修试验工区)要管轄绍兴地区的所有变电站的检修工作,工作范围比较大,故提出集中消缺模式来进行消缺工作。

其作业模式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先对所进行集中消缺区域变电站的缺陷情况进行统计及排查,并合理安排作业顺序计划、停电计划、作业人员及作业车辆等。

第二阶段:根据上述第一阶段的情况准备消缺工作的备品备件、作业工器具等。

第三阶段:在消缺区域变电站进行实际的消缺工作。

第四阶段:对上述集中消缺的工作流程进行闭环及总结。

(3)集中消缺作业模式的特点:集中消缺的作业模式有效的提高了变电设备的消缺效率,这可以从以下的数据中得到时答案。在2007年月-2007月消缺班共消除 只变电设备的缺陷,人均消缺率达到 %。但集中消缺作业模式也对作业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同时也需要在其第一阶段能制定详细完善的计划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专业化巡视的作业模式:所谓专业化巡视的概念是在运检班成立后,由于检修人员加入所管辖的变电站的巡视工作后提出的,其本质是发挥检修人员的技术优势,在实际的变电站日常巡视工作中有效提高巡视质量、准确判断变电设备的故障性质并结合现场的实际运行情况及时消除隐患,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5)运维一体化作业模式:运维一体化模式是在检修操作的作业模式上演变而来,在该作业模式下,作业人员充分压缩了工作许可、结束的等待环节,实现了设备停役、工作、验收、设备复役无缝衍接,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设备运行效率。同时,最大程度地缩短了大型集中检修停、复役操作中处理设备异常的过程,并通过实行“检修质量自验收、设备状态自验收”,使得工作许可、验收流程得到优化,许可、验收时间得到缩短,检修工作的有效时间得到保证。

4 变电运维一体工作模式下的班组建设工作

(1)目前从电运维一体工作绍兴电力局检修试验工区运检班由现有班员30名,均具备变电检修、运行双重资格;班组成员涵盖了变电运行、变电检修、继电保护、运动自动化、变压器、高电压试验等专业。班组根据优化配置的原则成立5个由原从事运行工作的人员担任值组负责人的运维值组,对所管辖的市区16座110kV及以下变电站进行24小时不间断运维管理。同时由于班组已全面接手市区16座110kV及以下变电站的管理工作,故在日常运行管理及检修工作外,班组增加了不少变电站附属设施的日常维修及维护工作,这也是对班组管理工作的一种挑战吧。

(2)作为电力企业,安全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而作为创新性班组的运检班由于其创新的作业模式使其在班组的安全生产上面临不小的考验。同时也对班组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只有创新的班组管理模式才能适应创新的作业模式。

(3)实际上现在运检班的班组管理上已结合了运行部门及检修部门的班组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班组管理上分纵橫两条主线,纵线即运维值组之间的纵相管理上,而橫线即班组各专业管理上。对运检班而言,只有紧紧抓住这两条主线并找到适应自己的管理方式,才能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上使班组建设工作得到有效运转。

作者简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