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2 01:14: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挂职鉴定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按照黄组通[*]49号文件精神,*年选派的挂职锻炼干部挂职锻炼时间为一年,全部挂职锻炼干部于7月31日前返回原单位。
1、各接收单位接此通知后,要及时通知挂职干部对本人挂职锻炼期间的学习、工作和个人思想作风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总结,认真填写《挂职锻炼干部总结鉴定表》。各接收单位要认真负责地对挂职干部作出鉴定。各派出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要主动与挂职干部接收单位衔接,到接收单位对所派出的干部进行考察,全面了解挂职干部挂职锻炼期间的学习、工作和思想作风等方面的情况。总结鉴定和考察工作要求于7月31日前全部完成。《挂职锻炼干部总结鉴定表》、挂职锻炼干部考察材料由派出单位统一收集整理,并于8月4日前报市委组织部(综合干部科)备案。市委组织部将采取一定的方式了解干部挂职锻炼和考察工作情况。
2、干部挂职锻炼期满后,由派出单位根据干部的德才表现情况统筹考虑,妥善安排,合理使用。要根据总结鉴定情况和他们在原单位的工作及任职情况,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和职务,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在挂职锻炼期间表现突出的,优先予以重用或提拔。
3、对挂职锻炼期间表现优秀、本人自愿留在挂职单位工作、接收单位同意留任的挂职锻炼干部,经派出单位和接收单位协商一致后,可以按有关规定办理调动手续。
二、关于*年挂职锻炼干部选派工作
按照全市干部挂职锻炼“八个一批”计划,今年主要围绕“再来一次思想大解放,再掀一轮发展新”学教活动、黄金山开发、招商引资、综治维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主题,开展干部挂职锻炼工作。
(一)选派对象和条件
选派对象主要是年龄在40周岁以下(*年6月以后出生)的正科级干部,或年龄在35周岁以下(1973年6月以后出生)的副科级干部。后备干部及发展潜力较大的优秀年轻干部、选调生优先选派。
(二)选派人数与名额分配
1、服务黄金山工业区建设一批。从市直单位和县(市)区选派10名干部到黄金山工业区挂职。
2、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批。从大冶市、阳新县选派28名干部到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挂职。
3、服务综治维稳一批。从公开招考的副县级干部中选派5名干部到市局挂职(任督查员)。
4、服务综合部门一批。从县(市)区选派一批干部到市委总值班室、市政府总值班室等市直综合部门挂职。
5、服务基层乡镇一批。从市直部门和大专院校后备干部中选派一批干部到乡镇(街道)挂职。
6、服务招商引资一批。从市直相关部门和县(市)区选派100名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挂职。
7、服务对口支援一批。从市直相关部门选派3名干部到对口支援地区曲松县挂职。
8、上挂省直单位一批。从市直相关部门和县(市)区选派干部到省直单位挂职。
(三)挂职时间和挂任职务安排及管理
今年选派的挂职干部挂职时间一般为1年,挂职干部按在派出单位所任职务大致对等安排挂任职务。所挂任职务不占接收单位领导职数。挂职干部实行派出单位与接收单位双重管理,以接收单位管理为主。挂职期间,在原单位担任的职务不免,各项待遇不变,可以享受挂职单位的有关福利。
理论检测是为了检测参训学员在“理论集中培训”过程中,系统学习和研究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树立新的课程意识、课程计划意识、新的评价理念、新的问题意识及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学习与掌握程度。其命题、考试、阅卷均由主讲教师负责,考试随堂进行。检测形式可以是开卷也可以是闭卷,可以是以试卷的形式进行笔试,也可以以案例分析、撰写论文等形式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等原则,记分办法按“100%”记入考试成绩栏。
二、平时学习考核
平时学习考核是“理论集中培训”考核中的一个部分,其考核方式采用“主讲教师评价、学员自评、互评、班主任考核评定”相结合的办法,评价内容分“出勤、课堂学习投入程度、问题研讨参与情况、完成任务情况”四个板块。其中,出勤考核采取学员签到和班主任抽查点名相结合的方法(学员每天上午下午各签到一次,班主任随堂点名);课堂学习投入程度的考核主要记录学员在听课过程的态度和表现,如听课、记笔记、课堂提问等,由主讲教师根据学员的听课情况采用“A全神贯注听讲且思维活跃、B认真听讲且作好笔记、C消极参与”等描述性语言给予客观公正地评价;问题研讨参与情况,主要记录学员在课堂上的对话、研讨、质疑、建议等方面的表现,由主讲教师或研讨主持人采用“A积极且有独到见解、B积极但无深刻思想、C消极”等语言进行评价;完成任务情况部分主要是对学员在培训期间完成各项任务包括作业、评课、自我评价与互评等各方面的数量与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其中作业部分由主讲教师填写,其余内容包括专题讲座及其研讨等内容,均由班主任将学员“自评、互评、主讲教师评价、班主任考核”等情况进行综合后填写,其结果采用“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形成性评价语言进行记录,最后由班主任将各类考核、考试结果进行综合评定,同样采用“很欣赏、欣赏、不欣赏”等形成性评价语言记录其结果,作为“理论集中培训”阶段成绩直接记入学员学习档案袋。
表2将作为“集中培训”阶段成绩直接记入该学员学习档案袋,同时此表中考核部分的“投入程度、参与情况、完成任务栏的作业部分和考试成绩”由主讲教师填写(专题讲座及其研讨由班主任考核填写),其余内容由班主任将学员“自评、互评、主讲教师评价、班主任考核”等情况进行综合后填写。
三、教育实践活动考核
教育实践活动包括“麻雀解剖式”实践活动、“三课”(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这三门课程是当前校长课程管理的瓶颈)教学观摩活动、县内教育管理现状剖析等内容。
附:发言记录(连同上表记入学员学习档案袋,作为平时学习成绩考核依据之一)
四、写好检查报告
考察报告按考察要求和考察报告的写作要求,委托专家或指导教师鉴定其报告质量,鉴定时要注重学员考察后的收获,以及针对考察情况结合已经掌握的教育新理念而进行的自我反思的质量。
五、单位实践考核
单位实践考核包括挂职锻炼与单位实践的跟踪培养两个方面。这种考核以挂职单位与实践单位的考核为主,评价内容包括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创新能力、领导艺术、带头作用、工作成绩等方面,评价方式同样采取自评、同行互评与单位领导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评价记录卡见表6),单位实践考核要结合教育行政统一制定的考核标准进行,最后的综合评定将记入学员学习档案袋。
关键词:
中职学校;会计教师;“双师型”培养;实践与思考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双师型”教师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部日前《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定》中提到,职校专业课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规定》指出,组织教师企业实践,是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为做好“双师型”教师培养这项工作,建设一支结构优化、专业水平高、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从2011年开始,我校分批选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和实践,同时制订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办法(试行)》,对“双师型”教师培养进行实践和探索,五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确定选派原则
学校根据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期专业教学工作需要,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安排的前提下,有计划地选派专业课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学校根据师资队伍现状制定分期培养计划,分批、分层次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按以下原则选派:
(一)优先安排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评职称急需条件支撑的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
(二)优先安排校教坛新秀到企业实践。
(三)优先安排无企业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
二、明确实践任务
下企业实践前,学校需与实践单位商定实践内容,实践内容应与所从事专业教学或课程的要求相一致,明确实践任务。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的主要任务有:
(一)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劳动定额和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
(二)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
(三)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等。
(四)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用人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五)利用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和特长为企业提供会计、税收、营销等方面咨询或培训工作,实现双赢。下面为我校会计专业青年教师到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为期6个月实践的工作任务与时间安排。实践内容在6个月(约24周)内完成。其中入场教育与安全教育、企业管理、岗位规范、企业用人要求采用集中培训,其它岗位可轮岗。(见表1)
三、多种实践形式
教师企业实践的形式,包括到企业考察观摩、接受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岗位兼职或任职、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等。主要实践形式有:
(一)挂职实践。主要是选派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学科科长到企业挂职总会计师助理、财务总监助理或财务科长助理,要求利用寒暑假时间和工作周每周安排不少于一天的时间到企业学习,挂职时间周期一般为1年。
(二)脱产实践。专业课教师到企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具体实践内容由学校和实践单位共同协商确定,实践教师需要全脱产到岗工作6个月,实践期间视同完成基本教学工作量。
(三)弹性实践。教师到企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时间,安排采取全脱产以外的灵活实践形式,主要利用寒暑假时间,实践时间每年安排2个月至3个月,以2年为一个周期。具体由参与实践的教师、学校和实践单位共同协商确定。
四、严格管理考核
(一)参加企业实践的教师应填写《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申请表》,经科室推荐并提交人事科报经学校研究批准后实施。脱产到企业实践锻炼期间一般不再承担教学工作,但应定期向所在科室汇报实践情况。
(二)由学校牵头,签订学校、企业、实践教师三方参与的《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协议》,作为教师企业实践的主要依据。实践期间采用“员工+学徒”的考核评价方式,综合评定教师的实践效果,实践教师以培训企业管理和考核为主。实践教师以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直接承担具体岗位工作,按企业管理制度进行考核与评价。企业考核包括考勤和业绩考核。采取企业员工的考勤制,由企业按照员工的考勤方式每天进行考勤(打卡制或签到制),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业绩考核包括工作态度及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由企业相关部门完成。实践教师必须遵守企业员工基本守则、考勤制度和工作纪律,保守企业秘密。实践期间,学校定期到企业听取企业意见反馈。
(三)企业实践结束后,企业要对实践教师的实践表现进行综合评价、鉴定。实践教师要结合企业实践和教学实际,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总结,汇报、交流实践体会和实践成果,同时填写《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总结表》,由实践企业、学校考核小组考核鉴定,确定考核等级。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四)学校成立教师实践锻炼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校领导、人事科、教务科及所在学科(教研室)负责人组成,负责教师实践锻炼的考核工作。教师在实践锻炼期间,如严重违反实践单位的规章制度,或未按计划完成实践,无故缺岗者,实践考核不合格。考核结果送交校人事科备案,并存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考核结果将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奖评优的依据之一。实践考核结果不合格,年度考核不得评定为称职及以上等次。
五、制度措施保障
(一)学校要加强对实践教师的安全教育,会同企业做好实践教师的管理工作。确保实践教师的人身、财产和交通安全。
(二)学校要定期与企业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师实践期间的思想状况、现实表现和任务进展情况。
(三)实践教师应自觉遵守有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和企业依法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按照要求完成企业实践任务。
(四)经学校批准脱产到企业单位实践且考核合格及以上者,实践期间的奖励性绩效按平均数发放。年度考核及聘任期考核时,教师实践期间的工作量,根据实践锻炼的时间,视同完成相应岗位要求的基本工作量。教师实践期间的相关费用按有关规定执行。
参考文献:
[1]周景武,田立荣.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与校企合作构想[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报,2012(2):44-46.
摘要:本文就新形势下煤炭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培养管理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进一步加大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力度,优化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环境,提高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工作的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 :青年知识分子;导师带徒;内化培养;成果培养机制
为适应煤炭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构建起与时代同步、与企业同进的青年知识分子培养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大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力度,优化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环境,提高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工作的管理水平,笔者希望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以实习生为重点开展“导师带徒”活动,促使大中专毕业生尽快融入企业,融入岗位
实习生入矿教育结束后,在对环境相对熟悉的基础上,由人力资源部、团委等部门组织师徒双选活动,由实习生在人力资源部制定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师傅,由师傅自主选择徒弟,并经人力资源部协调,实习生与师傅在自愿的基础上签订师徒协议。在师傅带徒过程中,公司以相关规定对师徒教学进行管理为基础,师徒自主确定具体培养内容,并在每季度末师傅上报教学进度与思想反馈,由徒弟上报学习心得,由人力资源部备案考核,动态管理。在实习期末,由人力资源部根据师带徒的具体培养内容,并结合企业文化等相关知识组织各专业的实习生进行答辩与考察,合格者则按期转正,不合格者纳入延期师徒管理,一个季度后再次组织答辩与考核,仍不合格的解聘到操作岗。
2 以学时学分制为主线实施内化培养,促进青年知识分子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协调发展
内化培养重点是加强管理理论和专业理论的学习,掌握和深入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培养系统的思维方式,不断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淤采取菜单自选、综合授课的形式,合理设置培训课时。首先,由人力资源部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个专业的共性培训和专业培训确定培训计划;其次,由青年知识分子自主选择培训内容,设置自己需要的目录,但必须达到共性培训课时不得少于二十课时,专业培训课时不得少于二十课时的标准要求,从而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于公共授课采取循环授课的形式,每季度定期在培训科组织安全知识、企业文化、管理知识等综合知识的开放式培训,青年知识分子根据自身的时间合理分配,自主参加,并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学时记录;专业知识授课采取专题授课和“青年讲坛”的形式,一方面通过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结合相关专业的某一专题,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形式对青年知识分子进行培训,促进青年知识分子对实践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取得突出成果的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以“青年讲坛”的形式,在青年中推广专业成果,激发青年的创新意识,培养青年的创新思维。盂以“读书学、思、议”的形式促进青年知识分子自学,通过读有所学、读有所思、读有所议三个环节来检验青年的读书效果,提高青年的自学积极性。公司每年为青年知识分子配备一定数量学习图书,每名青年每季度向人力资源部上交一份读书心得,内容包括学习的知识点、联系实际的思考、针对实际的意见、建议三部分,每半年由人力资源部、团委等部门组织一次读书交流活动,评选自学明星,不断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榆以学时累计积分、岗位考核综合评分、读书学思议加分的形式对青年知识分子进行学分制管理,即参加培训每增加一课时累计积2 分,岗位季度考核根据名次评定在每半年进行一次综合评分,每季度前五名加5 至1 分,后五名减5 至1 分,在读书学思议中被评为自学明星的加10-5 分。年度第一名给予500 元、年度第二、第三名给予400元、年度第四、第五名给予300 元的奖励。
3 以成果培养机制为依托对青年知识分子实施素质拓展锻炼,提升青年知识分子综合素质
3.1 开展双向挂职锻炼活动
根据各职能部门人力资源配置的需要,每年设置一批挂职岗位,定期组织青年知识分子在待挂职岗位中自主选择挂职锻炼岗位,通过招聘的形式,择优挂职锻炼,进行专项培养。挂职期间,挂职单位要选择专人负责对挂职青年实施“传、帮、带”,挂职期满后,对挂职青年进行挂职鉴定。挂职青年要加强学习积累,对挂职岗位的某一重点工作或重点项目进行课题研究,挂职期末形成一份成果报告,上报人力资源部。
3.2 通过激励青年自主创新,促进青年岗位成才
充分利用科协、工会、团委等群众组织开展员工创新创效的有效载体,激励青年岗位学习、岗位锻炼、岗位创新,每年召开一次青年创新交流推广大会,总结、表彰、推广青年创新成果,同时在青年培训中开设青年论坛,聘请取得优秀成果的创新青年进行专项成果推介,增强创新青年的成就感,调动青年创新积极性。
3.3 组建课题组促进和提高课题组之间的相互协作、交流能力
由人力资源部、生产技术部根据专业,在青年知识分子中组建课题组,进行相关课题的学习、研讨,并进行课题组之间的相互协作、交流。同时,生产技术部、人力资源部针对企业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向课题组提出攻关课题,组织他们开展调查研究,设计最佳解决方案,撰写相关论文或形成调研报告,实现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有机结合,加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青年知识分子每人每年至少要参加一项课题攻关。每年年底对攻关课题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1000 元、800 元和600 元的奖励。
3.4 组织内外交流活动,促进青年知识分子取长补短、开阔思路、扩大成果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有着较高的要求,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有许多专业理论课程中安排了一定比例的实习课程。然而我们的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缺乏指导实验或实习的能力,而实验和实习指导教师又在专业理论方面功底不足,只能指导实验或实习,而不能胜任专业理论教学,单纯依靠实验指导教师,又无法将理论课知识融入到实验指导中,这种状况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加之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使用,对传统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手段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土木工程的专业教师要求更高了,既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把先进的实用的技术让学生掌握,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如果专业教师不加紧进修实践知识,是难以胜任工作岗位要求的。
(二)培训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
在高校日常教学管理中,我们关注较多的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教师社会实践经验和教学实践经验的培训,直接导致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难以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合。同时学校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措施,学校作为培养教师实践技能的主体,行之有效的培养制度是建设一支懂工程技术的教师队伍。但大多数高校建筑类学院都没有建立相关培训制度,也没有建立与企业合作培养教师实践技术的相关制度。
二、土木工程类教师能力培养的方法和考核制度
目前各高校在落实人才战略,加快建设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素质和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相继出台相关政策,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和产学研究之间的结合水平。那么该如何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双师型”和教师实践能力,笔者认为可通过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培训计划和方案
组织教师到建筑工程企业单位实践,建筑类学院应制订相关培训方案,有计划的选派教师在相关的单位进行挂职锻炼。事先确定好对口的企业和单位、进行组织选派,也可由教师本人根据本人授课性质与企业或相关单位直接联系,报学校和学院备案。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本学期将安排青年教师到建筑设计院、监理公司、房地产公司、造价公司、工程检测等单位进行为期半年脱产的专业技能训练。另外,应完善教师实践培训基地的建立。学院要加强建筑设计院、监理公司、房地产公司、造价公司、工程检测等单位相关单位合作,建立长期实践培训基地,保证青年教师有稳定的实训基地,更新教师实践教学的知识技能,提高青年教师实践教学的综合素质,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实践培训。
(二)出台相关的考核管理制度
目前青年教师大多数没有参加过建筑企业相关单位的实践锻炼。为此,学院出台了相关管理文件,要求凡197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必须申请报名参加挂职锻炼,并将这个要求作为今后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资格的必备条件,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对于参加实践培训的青年教师,我们出台了具体挂职锻炼的考核要求:一是对参加培训时间作了严格要求,即在一年内不能少于3个月;二是加强过程监控。
学院将组织人员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过程监控,培训结束后由培训单位给出评价鉴定;三是培训完成后的要求,即完成制作一套工程实践和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实践锻炼的总结报告。通过挂职锻炼、参加实际项目的具体工作,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自己所从事专业的最新技术等方面信息,在提高自己的同时,也能促进教学。针对“双师型”复合人才缺乏的现状,把社会上相关专业的精英聘请进来,可弥补教师队伍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比如说,我院建筑专业和模具专业就吸纳了社会上的高级工程师,经过二、三年的培养,他们都成为了本专业的相关骨干教师,在专业建设中取得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高职院校教师培养的难点是实践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教师实践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企业的积极支持。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各高校都在进行积极的摸索。经过多年的探索高职院校都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校企合作理事会办学模式能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近年来广西最热门的报考院校之一的高职院校,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区高校前茅,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学院通过校企合作激发教学活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提升办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取得的成效,下面是我院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和如何利用这一平台建设师资队伍所做的探索和实践。
一、搭建校企合作理事会平台,为师资队伍建设奠定基础
(一)成立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
2011年,我院挂牌成立了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理事会由广西建设主管部门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西建设企业龙头广西建工集团以及下属各企业单位和行业协会等单位共同组成。理事会成立大会上,我们邀请到自治区政府主管教育副主席李康同志出席了挂牌仪式,见证理事会成立的过程,提高了理事会的规格与层次。对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有很多的促进作用。理事会的成立,使学校和各成员单位之间加强联系,促进产学研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合格人才,为合作发展搭建了一个平台。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下,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共赢模式,从根本上解决校企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化问题。解决了“校热企冷”的现状。在校企合作理事会合作框架下,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从办学定位、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实训实习等培养环节精心设计,使之贴近产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在校企联动、人才共育方面进一步实现“四融四合”,即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岗位资格标准融合,校内师资与企业技术力量融合,实训场所与企业项目现场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职场竞争力。
(二)通过校企合理理事会章程
在教育主管部门广西教育厅、建设主管部门广西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的共同见证下,通过了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学院与合作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共同为广西建设职业教育献计献力。
(三)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工作机构
为了完善管理,加强领导,学校专门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工作领导机构,机构下设立专职人员从事校企合作的具体事宜。学院教务处作为校企合作理事的直接领导机构,在教务处下专门设置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办公室,办公室配备了2名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实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学校与企业保持协调与联系,与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到企业挂牌成立教学实训基地、为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牵线搭桥、收取企业捐赠等。三年来,共发展理事会成员150多家单位,收到企业资助经费一千多万元,是广西职业院校中筹措办学合作基金最多的单位之一。
二、校企合作中促进教师能力培养的途径及策略
校企合作中促进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其根本是要解决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实践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提高的问题。学院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不同专业教师的要求,进行分类培养。各行政职能部门各尽其责,在师资建设方面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一)部门职责明确,各负其责
学院明确了校企合作中教师队伍建设相关事宜的行政管理部门,一是学院人事处负责教师的引进、本院教师的实习实训安排、干部到企业挂职锻炼、教师实习期间的薪酬计算以及教师引进、培养等规章制度的制定等;二是教务处负责外聘教师的聘请、培训、教学指导、师资信息库的建立等;三是各系(部)负责与企业开展教学大纲的修订、实训基地的建设、科技项目的合作等,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是以上部门的相关工作的协调机构,各部门有分工有合作,协同开展工作。其中:
1.人事处负责的主要工作有
(1)安排干部企业挂职锻炼
根据学院的具体工作需要,每年安排2-3名中层以上干部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时间不少于1年。挂职干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企业的管理经验,与企业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为学校今后学生到企业实习创造条件等。三年来,共有6名干部派到企业、政府、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效果良好,重回到学院工作后,他们的教学水平、管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
学院要求各系根据教学工作安排,每学期都有计划地安排1-2名专任教师到校企合作签约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6个月。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操作水平。以便把到顶岗学到的技能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3)专任教师的引进
学院除了应从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高水平人才,近三年,每年都从企业引进十多名专业人员担任学院教师,所有引进的教师都必须通过笔试、面试、考核等多个环节认真遴选,努力为学院选好人才、用好人才。以此同时,多渠道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任教师,设立优惠条件,吸引有志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教师,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为学院不断输入新生力量。另外,我们实施从外“请进来”的战略,聘请在行业企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家、一线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学院主干专业课的兼职教师;为了便于兼职教师开展工作,我们还与企业合作建立兼职教师工作站,兼职教师便可以有效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学生实训以及一定数量的专业课教学等工作,学生可以零距离地接触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的指导,同时,这些企业兼职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对学院专职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促进提了学院广大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比如,我们在管理系建立了“广西盛元华造价咨询学院工作站”;设计艺术系成立“设计艺术系实训中心――广西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等,教师可以在工作站进行实操锻炼,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目的。
2.教务处负责的主要工作
(1)构建学院兼职教师个人信息管理平台,完善外聘教师师资库,积极利用校外师资资源
协调各教学单位的外聘教师的管理,包括兼职教师的遴选和聘任,合理调配校内和校外教师资源。了解哪些学科缺乏教师并提出是否需要聘任兼职教师的分析报告,明确外聘教师的数量及要求,判定是否需要外聘教师。加强与教学管理部门、人事处、督导办、系部等部门的协作。形成多层次的管理体系。其中,系部负责外聘教师的提名和资格材料的审核,牵头组织教学检查与评价,负责对外聘教师的日常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教务处负责审批外聘教师的任职资格;督导办负责评价外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人事处与教务处共同审核外聘教师用人计划,审定外聘教师的报酬,建立完善外聘兼职教师人才库,构建兼职教师个人信息管理平台。
(2)充分利用企业专家、技术骨干等优质资源
邀请有关企业负责人、技术专家到学校担任客座教授,不定时给学生开展讲座、发放客座教授聘书等。
3.各系(部)负责的主要工作
(1)教师参与企业技改公关,促进校企合作纵深发展
各系教师深入企业,积极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或者与企业合作,开展新工艺、新技术课题研究,成立校企合作技术攻关工作室等,主动为企业培训员工和为企业提品研究实验室,帮助提高企业技术核心竞争力。目前,学院通过“送教进企”、“集中培训”等方式对企业技术岗位的生产操作人员进行上岗培训、考核鉴定,年均达1万多人,涵盖了5个专业技术关键技术岗位、22个工种,是广西建设行业年培养人数最多、涵盖面最广的考核鉴定单位。另外,学院与企业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5个,共同开展产品生产,年产值超过一千万元,在此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实践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双赢”。
(2)邀请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兼职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参与学校专业建设
目前,学院开设的专业都设立有企业人员参与专业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他们共同为专业的发展把脉,为专业建设献计献策。
三、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教师的保障措施
为实现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教师培养机制的有效落实,我院制定了相关的配套措施,以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实现。
(一)制度保障。学校出台了《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规定》,要求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具体要求并严格执行;参与企业考勤,服从企业安排,实习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写总结作体会。
(二)组织保障。学院人事处制定每年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实施方案,联系确定企业单位及岗位工种。负责安排专业教师分批下企业实习,同时安排领导不定期到企业单位巡视检查。
(三)学校要给予政策倾斜。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参与下企业的积极性何自觉性,学校对下企业实习锻炼的教师给予按照行政坐班人员待遇给以坐班津贴经费补助。
四、结语
总之,高职院要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校企合作的良性运行机制,努力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的运转机制,充分利用理事会这一工作平台,促进行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的全面提高,使校企双方在合作中取得“双赢”,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旭曙.校企合作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62-63.
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企业为宗旨,全面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具体要求,密切联系企业,深入企业,围绕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主动为企业解决用工等突出问题,为企业在落户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活动内容
1.学校中等以上管理干部、80%的专业教师、50%的文化课教师要通过挂职锻炼、走访等形式深入企业,开展“服务企业年”专项活动。
2.开展服务企业系列活动
①就县工业园区主要规模企业的岗位需求、素质要求开展调研,力求做到专业设置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学生培养与岗位要求相结合。
②围绕企业用工、岗位培训、技术攻关切实解决一些企业的困难。
③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
④加强校企合作,签订一批校企合作协议书。
⑤开展服务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专题征文活动。
3.带着项目下车间,带着任务学技能。听取企业对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意见,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4.推进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以我校骨干专业为重点,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探索集团化办学和中高职衔接、校企一体化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5.适应产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按照教育与产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的原则,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推进专业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对接职业标准,完善骨干专业课程体系,强化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6.对接生产过程,改革教学模式。科学安排学生到县域企业见习、实习,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强化实践教学方式的工作过程的导向。
7.建立企业参与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将学生实习鉴定成绩、就业质量、创业成效等纳入评价,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8.逐步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与交流,通过订单培养、企业冠名班、与企业互建人才培养基地等形式,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三、活动安排
2014年1月—2月,为活动酝酿、宣传、发动阶段。
2014年3月—6月,为实施的第一阶段。
2014年7月—8月,教师大面积进入企业调研、实践锻炼阶段。
2014年9月—11月,为督查、完善阶段。
2014年12月,为全面总结阶段。
四、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明确分工
学校成立“企业服务年”活动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摘要:本文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工作坊”为例,总结其创建过程、运行特点、实际效果及工作启示,进而探索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的服务学习模式。
关键词 :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服务学习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1.04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1—0091—03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研究会党建研究一般资助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2012GZZZA7)。
收稿日期:2014—08—02
作者简介:梁伟东(1968— ),男,广东湛江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高级职业指导师,人才测评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官伟强(1956— ),男,广东普宁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职业与成人教育。
郑勇(1984— ),男,湖南耒阳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大学生党建。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存在实践乏力、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等亟待改进的问题,导致学生课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平台将所学的课堂知识与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影响了知识的内化和运用能力的提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尝试引入服务学习,开设“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工作坊”,探索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的新模式,以期走出上述困境。
一、服务学习与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的联系
服务学习是美国学校进行品格教育和公民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美国于1993年开展的服务行动将其定义为一种方法,指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将提供给社会的服务与课程联系起来,让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中,以满足社会需求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同时,提高学生与其他社会成员合作分析、评价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由此可知,服务学习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强调服务与学习并重。即服务与课程学习是直接相联的,服务围绕着课程学习设计,学科教学渗透于服务之中,参与者依据学习目标展开反思,从而实现“学中做”、“做中学”。二是注重结构化反思。精心设计的服务活动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服务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学习目标进行反思,评估学生的综合表现。三是强调品格教育。服务学习着力于促使学生在主动参加社区服务的过程中持续关注社会、健全完善人格,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高职学生党员党性锻炼中引入服务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服务与学习并重的理念既能满足学生提供服务时实现自我的“成就感”,又能激发其通过学习完善自我的“动力感”,让党性锻炼活动更具吸引力。其次,课程化运作具有固定的学制和周期,在系统的学习框架和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更加长效的党性锻炼机制,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和提高自身素质。再次,学做一体化能促使学生养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党性修养习惯,增强其实践参与度,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发展思维品质,完善品格,改进社会行为,增强社会责任感。最后,准备、执行、反思、评估等服务学习步骤涵盖了对于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实践的参与、自身反思、考核评估等党性修养的全过程,能有效地增强党性锻炼效果,提高党员培养质量。
二、“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工作坊”模式的设计和实践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于2012年开始在原有挂职锻炼活动的基础上引入服务学习,设立“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工作坊”。设立工作坊的目的是将现有的党建、思政教育资源整合起来通盘考虑和设计,探索、构建一种党性锻炼新模式,组织学生党员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并在服务过程中增强党性修养,实现自我发展。工作坊的服务学习时间为一年,在此期间,学生党员服务与学习并重,一边以挂职村(居)负责人助理的形式参加服务学习活动、开展挂职工作,一边学习思想政治、群众路线、行政能力等相关课程。
借鉴服务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在对“高职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工作坊”的设计和实践中,我们严格按照准备、执行、反思和评估四个阶段分步骤推进,有计划地组织实践。
(一)准备阶段
1.设计工作坊培养计划。明确工作坊的培养理念、目标、运作方式、人员招聘、经费预算等,与合作区、镇(街)、村(居)沟通协调,明确各方职责,取得合作单位的有力支持。
2.实施需求调查评估。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深入合作村(居)开展需求调研,综合所掌握的资料及需求情况,与合作单位确定合作的村(居)及对应开展的服务学习项目,并明确各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分工及职责。
3.招聘学生党员。在全院招聘学生党员(含入党积极分子),以院系为单位,组建学生党员挂职服务学习团队
(5~9人)。
4.组建教学团队。从思政课教学部、学生工作处、各院系招聘专业教师,由镇(街)、村(居)等单位按照协议为每一名学生党员配备一名社区督导,组建教学团队,并明确教师相关待遇参照学院教师参加专业实践管理办法落实。
5.设置教学课程。召开指导教师、社区督导、学生助理及学生党员联席会议,根据工作坊的培养目标,结合社区及学生党员的需求,规划设置党性锻炼课程体系,教师根据自身专长开设课程。
(二)执行阶段
1.召开简报会。向学生党员介绍工作坊及村(居)相关情况,指导学生讨论、完善服务项目并跟进学生筹备项目的进度情况,协助解决所遇困难并组织相应的技能训练;组织学生团队填写服务学习项目申报书并及时通报立项资助情况。
2.学习服务学习课程。开设服务学习课程,并列入公共选修课。服务学习课程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培训类课程,主要包括政策法规介绍,区情、民情概要,社交礼仪,沟通协作等内容;第二类为指导类课程,主要包括新农村建设政策解读、群众路线理念和方法、基层工作实务、社会调查方法等内容;第三类为提高类课程,主要包括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基层群众生活变迁等内容。课程贯穿于全年,与服务实践穿行,一般半个月安排一次。
3.开展服务学习活动。学生党员寒暑假在村(居)集中服务三个月左右,每天工作七个小时;平时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在村(居)服务,每周1~2次,每次不少于一个半天,在此期间,学生党员除了需要完成岗位工作外,还需要完成服务学习项目任务。
4.加强督导和分享。指导教师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咨询会,定期向学生介绍实践情况,并及时指导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难题。每周,社区督导与学生党员进行深度面谈,进行“一对一”解疑答惑。各服务团队定期举办成长分享会,分享思想感悟。
(三)反思阶段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要求学生提交自我评估报告和反思材料,如工作日志、周记、工作总结、社会调查报告等,对服务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进行反思。指导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集体讨论、成长分享、反思汇报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服务中的所见所闻及所学课本知识进行反思,以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四)评估阶段
1.开展问卷评估。通过填写前测、后测问卷,对比各项问卷数据,对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情况进行客观评估。
2.加强锻炼效果评估。指导教师通过填写问卷总结、期中(末)评估报告或评估表等,社区督导通过撰写鉴定表等,专家组通过验收学生团队的服务学习项目,“三方”联合对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情况评定星级,并通过媒体报道、总结分享会等方式肯定学生的成长,鼓励其持续地参与党性锻炼。
三、工作坊锻炼模式的特点
(一)学做一体化的党性锻炼理念。将“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贯穿于工作坊教学实践的全过程,使理论课程与服务实践紧密结合,用理论指导学生实践,深化学生的认识,通过服务让学生反思所学内容、思考其价值和意义,增强认同感。以“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设”为例,在工作坊,我们专门安排了“三个一活动”,即由一名思政课副教授举办一场专题讲座、安排学生全程参与一次村(居)“两委”换届选举、举办一场总结分享会,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养成“学中做”、“做中学”的党性锻炼态度,形成以践行深化认识、以体验增强认同的党性修养习惯。
(二)紧扣服务的党性锻炼内容。工作坊立足于社区需求,将党性锻炼内容专题化,形成“专题学习+模块实践”相结合的锻炼形式。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突出对实践的指导、对党性修养提高的支撑;在服务项目的设计上,注重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素质能力的提高。以创建“幸福村居”为例,工作坊一方面邀请本市专家举办“创建幸福村居,建设幸福珠海”专题讲座,向学生解读“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幸福村居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法规;另一方面,以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参加“与儿童一起阅读”等服务项目,并围绕“幸福村居建设”主题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增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同。
(三)生动活泼的党性锻炼方式。工作坊整合现有资源,将政治、法律等课程内容融入到“幸福村居”建设、党群连心工程、“两新”组织团建等服务项目中,广泛运用任务导向法、社会调查法、团队合作法、课堂讨论法等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如“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课程先安排学生对社区教育、医保、就业、劳动纠纷等专题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然后,在课堂上由教师进行讲解和深化。
(四)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工作坊参照服务学习的做法,设计了一套科学的评估机制,包括学生自评、团队评议、指导教师(社区督导)评议、前后测问卷测评等。学生通过撰写党性锻炼周记、自评报告等形式自评,团队通过举行小组会议对组员进行集体评议,指导教师通过填写期中(末)评估报告、社区督导通过填写鉴定表等对学生进行评议,通过设计前、后测问卷组织学生进行问卷测评,从而使工作坊对学生党性锻炼成效的评估实现全程化,增强了评估的有效性,激发了学生参与党性锻炼的内在动力。
四、工作坊锻炼模式的成效
(一)创新了党性锻炼的模式,激发了学生党员参与党性锻炼的热情。工作坊打破了以往的以课堂、校园和教师为中心,注重推理说教,缺乏实践体验的封闭式党性锻炼模式,建立起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面向社会,强调“知行合一”的建构型的党性锻炼模式。工作坊通过借鉴服务学习的理念和做法,将党性锻炼融入到社区服务中,让学生在锻炼中服务,在服务中锻炼,既让学生以服务社区的形式发挥了党员先进性,又满足了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需求,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参与党性锻炼的热情。同时,学生的党性修养习惯逐渐从“学习—提高”向“学习—服务—反思—提高”转变。
(二)满足了学生的实践参与诉求,提高了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坊通过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借鉴服务学习的做法,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校外实践环境。学生在教师(督导)的指导下,广泛参与幸福村居建设、党群连心工程等服务项目,定期对所学知识和服务中的所见所闻进行反思,体悟党和政府的爱民惠民政策,这为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注入了“真情”,这一点在工作坊开展的前、后测问卷调查中得到了印证。超过88%的学生认为参加工作坊后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有了很大提高,对思政课价值的认识更加深刻;不少于86%的学生认为自己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熟悉了“三农”、党建等方面的政策法规;9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服务中深化了对基层、对社情和国情的认识,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满足了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促进了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工作坊在党性锻炼内容、形式、时空上都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其锻炼内容十分繁杂,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经济社会建设,小到党群连心工程等。学生党员以助理的身份在具体岗位上长时间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这一党性锻炼模式使其获得了丰富的工作体验,并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因此,参加工作坊不仅有利于学生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而且,使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综合素质的诉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实践证明,工作坊在促进高职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方式创新、提高大学生党性修养上有显著效果,高职院校可以借鉴这种党性锻炼方式,将其运用到党建工作中,与社会共享育人资源,合作育人,从而为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提供真实的“知行合一”的环境,进一步提高党员培养质量。
[
参考文献]
[1]蓝采风,许为民.服务—学习:在高等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官伟强,梁伟东,郑勇.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引入服务学习模式的探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一、自查基本情况汇报
(一)、领导重视,思想统一,任务明确
我院的档案工作由院长×直接分管,办公室主任×主管,×到×乡挂职后,又由院志办主任×主管,档案员负责的领导和管理体制。我院一直把学习、宣传、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实施办法》和《云南省档案条例》贯穿于法院工作的始终。做到了年头布置时有任务,大小会议上经常讲,检查工作中对照查,年底总结时谈利弊。通过这一系列途径的学习、宣传、贯彻、实施“两法一条例”,增强了全体干警的法制观念、档案工作观念、保密观念,使我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在年×月×日经考评验收已达省级标准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进展。
(二)、增加经费投入,抓紧系统化的档案管理
我院于年月就设置了机关综合档案室,专职档案员在原有一人的基础上,于××××年又增加了一人。现有的两人中,其中一人已于××××年参加了云南省档案人员岗位资格考试,并取得了专业资格证书,改变了我院过去一直没有合格的专业人员管理档案的历史。我院现有各类库存档案近万卷,每年又新增近千卷。原有的库房和阅卷室只有平方米,已不能适应年年大量新增档案的发展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年我院在经费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又投入了五万余元的经费,将新大楼二楼小法庭改扩建为新的档案室,总面积达平方米,比原来的档案室扩大了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平方米,阅卷室平方米;新购置密集架列组,加上原来的列组,现有密集架列组;标准档案柜组个、灭火器个、电风扇一台、型电子计算机一台,改善了依法管理档案的条件。
经过不懈的努力,完成了年至××××年的诉讼档案、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司法鉴定档案、声像档案、科技档案、实物档案的立卷归档工作,所有各种档案归档均符合要求,查找方便,利用效果好。××××年至××××年两年间各档案借阅卷次,利用档案卷次。档案更好地为各类立案、审判、执行、申诉复查工作提供了利用服务。
(三)、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强化档案管理工作
为使法院系统的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更好地开展各项审判业务和审判理论研究。我院制定了《×市人民法院档案管理办法》、《×市人民法院诉讼文书立卷归档办法》、《×市人民法院行政文书立卷归档办法》、《归档制度》、《档案员职责》等办法、制度,建立健全和完善了档案管理的一整套制度。同时建立了各种检索体系,编制了总目录、分类目录、卷内目录、案卷目录、专题目录等。制定了保密管理制度、库房管理制度、归档制度、借阅制度、鉴定及销毁制度,为档案工作进入科学规范的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做好归档工作,不断丰富库藏工作
做到归档时间早知道,每年月底前办公室就以文件通知的形式下达各庭、室、处、局、队告知归档的时间、顺序、要求等,使其做好归档的准备工作。截止××××年月底止,综合档案室共收集整理保管各类档案卷、册。其中,诉讼档案卷,册;行政文书档案卷;会计档案卷;司法鉴定档案卷;资料档案卷;科技档案卷;声像档案卷;实物档案件,归档后的档案门类齐全,库藏丰富,结构合理,为我院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在归档工作中重视诉讼档案、司法鉴定档案的归档,对行政文书、会计、声像、科技、实物、资料等档案的归档工作重视不够。
(二)没有过细地深入到各庭室检查、落实档案的收集、整理、装订等工作,因此出现诉讼档案有空号、重号及装订不太标准的情况;有的部门还存在不认真按时按质量归档的情况,特别是在行政文书、声像、科技档案归档工作上有不足。
(三)按档案管理正轨化、信息化的要求,该更换的设备没有更换,该配备安装的设备一直没有安装。如型电子计算机维修未跟上,因此档案管理处于手工操作的管理状态;库房的温控设备也没有配备。因此库房的温度大部分时间是处于正常温度(℃——℃)以上,但有时也超过度以下,不符合档案管理规定的要求。
(四)档案库房尽管加设防盗钢条,但保卫人员看不到其外围,保卫视角差,存在着安全隐患。
三、整改措施
(一)院领导要继续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和重视,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档案管理工作,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要经常向领导汇报档案管理工作,做到下情上传、上情下达、心中有数,不断总结经验,解决好存在的问题。
(二)从广度到深度进一步认真贯彻《档案法》、《云南省档案管理条例》,依法开展档案管理。
(三)加强全院干警的档案意识,以及业务学习和培训,特别是文秘人员、档案人员、内勤人员、书记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一是认真考察,虚心学习。除自觉参加有关会议,翻阅区情资料、文件和当地报刊,拜访领导外,坚持深入部门,深入街道,深入企业,调研了解xx区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社区建设、科教兴区及党政机关效能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成功经验,同时多次赴周边区县和温州、金华、宁波、义乌等地考察,参观娃哈哈、ut斯达康、万向集团和天水街道办的几个社区。既对浙江地域文化所独有的创业精神及杭州市以和谐创业为主题的发展理念进行了感受,又对浙江各地效能建设、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经验进行了学习,还对温州模式、义乌小商品市场、绍兴企业上市等热点进行了分析,从而基本掌握了浙江发展的真经。二是深入思考,解放思想。无论是阅读当地党政机关文件,还是浏览媒体网站消息,随时注意用浙江的思维反思自己以往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坚持取人所长,弥补以往工作过失。考察调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不忘对照xx和xx的实际,做深度思考,从中探索别人经验,寻求加快xx经济社会发展的良计妙策。通过学习浙江,思想进一步解放,思路进一步开阔,脑筋进一步灵活,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精神动力进一步增强,为今后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是加强沟通,结交朋友。加强和当地党政干部交流并融洽感情,上班瞅机会,下班抓机会,虚心做他们的小学生,诚心和他们交朋友,建立了深厚感情和友谊。加强与浙江各地的企业界人士沟通渗透,坚持互换名片,真诚相待,实情相告,有几十名浙商表示了加强交往与联络的意愿。注意与在浙江任职的陕西同乡联系,聆听他们的介绍,倾听他们的建议,为今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一步创造了条件。
四是广泛宣传,争取项目。利用各种机会,广泛向浙江的各级领导、政府部门,特别是企业和街道,宣传xx和xx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风土人情和招商引资项目及优惠政策,介绍可与浙江对接的企业和项目,使浙江的党政领导和企业界增进了对xx和xx的了解,增强了向xx开放的意识和信心,扩大了xx在浙江的影响及知名度。有近1xxxx客商初步形成拓展西部市场、投资xx开办企业的意向,表示在适当时候,将到xx实地考察和洽谈。
五是严格要求,塑造形象。挂职两个月,严格按照机关作息时间上下班,不迟到早退,有事请假打招呼。上班时认真阅读有关资料,并在不干扰、不添乱的前提下,随时注意与街道领导和有关科室沟通交流。基层调研考察坚持多听、多看、多学,做到边学习,边交流,边思考。吃住在招待所,从未搞特殊化。自觉参加挂职组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主动汇报工作学习情况。一切行动服从组织安排,严格按照既定日程及内容开展工作,从未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尊重当地领导,团结周围同志,与天水街道的全体工作人员建立了深厚感情。
两个月来,通过考察、学习、参观,对浙江省在解放思想、经济发展、城乡统筹、社会协调等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获得了许多新信息、新思想、新观念,学到了很多新方法、新知识、新经验,从中也受到很多启发。
1、学习浙江精神,营造发展氛围。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到计划经济浙江失宠,以至煤电水运及宏观调控联合指向浙江,浙江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比我们大得多。但在困难面前,他们不是怨天忧人,畏缩不前,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始终保持一种谋发展、求发展、争发展的激情和热情。他们在成绩面前不自满,在困难面前不退缩,所取得的成绩不是空谈出来的,也不是口号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和拼出来的。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是不怕困难、勇于开拓、奋力争先、拼命苦干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也应当成为我们加快发展的力量源泉。相对于浙江而言,我们在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改革开放方面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全社会的整体发展意识,特别是面对市场经济应有的改革、开放、法制、民主、发展、价值、自强、战略、市场、竞争、风险、创业等意识相对落后或滞后,而地域封闭、传统保守、小农经济、小市民等意识又更加严重。因此,加快xx发展,必须首先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清除旧意识,树立新观念,开拓新思路,才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上,才会不失时机、抓紧时机,加速发展的步伐。
2、借鉴浙江理念,创新经济模式。借鉴浙江经验,就必须调整发展思路,创新经济模式。无论是温州的民本民营民生民利经济,义乌的“贸工联动、兴商强市”战略,绍兴企业的借壳买壳上市,杭州“精致大气、和谐开放”的和谐创业理念,省委、省政府“平安浙江”的打造和“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思路,XX区围绕中心商务区建设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我们都有很大启发。发展XX经济,就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五大统筹,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要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把“工业立市、商贸兴市”作为加快XX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紧紧围绕资源开发、结构调整、产业整合和百姓就业,发展工交商贸。
既要立足现有工业抓好改造提高,又要舍得出让资产借壳上市,更要像义乌那样,学会反弹琵琶,通过大办特办商贸市场,刺激诱导区域加工工业发展。要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优势产品,形成块状经济格局。要积极运用工业的理念和办法经营农业,重点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深加工、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抓大不放小,培育地方品牌。
要坚持把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优先超前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努力培植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突破点。要坚持民本民生民营民利原则,在开发引导的基础上,放开搞活民营经济,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实力。要高度重视城市和农村小城镇建设,特别是国道省道沿线,一定要围绕产业集聚和商贸兴业,坚持多点布局,重点发展,形成不同特色的产业带和发展链。在调整产业过程中,尤其要学习借鉴浙江各级政府“无为而治”和“睁一眼闭一眼”的方法技巧,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鼓励群众、支持群众,切不可盲目采用行政手段,对群众的生产经营横加指责和乱加整顿,更不能行政命令或强行组织群众从事不乐意的生产经营活动。
3、抢抓浙江机遇,拓展招商平台。坚持开放开发,突出招商引资,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和浙江相比,我们的开放意识还不是很浓厚,开放力度还不是很强劲,开放区间还不是很广泛,不少地区和企业对如何对内搞活、对外开放还是心中无数,没有明确的思路和方案。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强化开放意识,把走出去开拓市场作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进开放的一项最迫切、最重要的任务来抓。
当前,浙企浙资外流已成新的经济现象,各地都在加大力度招引浙商,这无疑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要把面向浙江招商引资列为工作重点,不仅要加大力度委派干部到浙江挂职锻炼,更要鼓励并积极扶持经贸企业和民间经销组织到东南沿海推销XX工矿产品和农副特产,对广交会、西博会、义博会、消博会等大型国际商贸活动,要尽量组织企业和产品参加。要及早部署,认真准备,力争20xx年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201x年上海世博会能有XX的柜台和产品面市。要按照“政府协作、市场运作、民间动作、企业合作”的思路,鼓励企业到浙江寻求发展,寻找合作伙伴。特别是对改制不到位或虽经改制但发展依然困难的企业,一定要加大改制、破产、出售、兼并力度,引导浙江企业和资金进入我市工商经济发展领域。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一定要下势解决项目储备和项目包装问题,真正有项目、有好的项目、有吸引客商的项目、有一定深度和审批进度的项目用来招商。要努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像浙江一样,切实做好亲商安商稳商富商工作,尤其是对有些地方形成的“没有项目急、招引项目难、实施项目怕”的恶性循环及“招进投资商、放出大灰狼”的怪圈,必须真正重视解决。当前,要改进招商办法,完善引资奖惩,实行必要的招商引资部门分担任务、领导扛死指标、干部捆实责任、月询季查年度考核、工资奖金挂钩及一票否决、重奖重罚等机制,真正形成各级党政重视招商、机关干部专于招商、全社会积极参与招商的良好氛围。文秘写作网
一、考核范围
全区各级党政群机关(含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和事业单位在职在编工作人员。其中市管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安排;区管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由区委组织部统一安排;其他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由区人事局统一安排。
二、考核时间
20*年年度考核工作,自本文下发之日起,至20*年4月10日前结束。
三、考核等次
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考核设立优秀、称职(合格)、基本称职(基本合格)、不称职(不合格)四个等次。
本次考核工作,全区优秀指标数控制在实际参加考核人数的15%以内,实行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优秀指标数统一下达(见优秀指标分配表)。区直部门、单位和各街镇、工业区,一般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等次由各单位评定,分别上报;全区区管干部的年度考核等次由各考核组按照规定的比例,在征求区委、区政府相关分管领导和区人大、政协相关负责同志的意见基础上,分别提出各组的区管干部评定等次建议,再提交区委常委会议研究确定。
20*年年度考核,区管领导班子成员和其他区管干部由区委考察组进行考核,一般干部采取评分量化进行,即对被考核人通过民主测评确定分值。民主测评基本分设置为总分100分。民主测评平均分值达到90分以上的,可确定为优秀等次(考核优秀人数必须严格控制在下达指标数内);平均分值在70-89分之间的确定为称职(合格)等次;平均分值在60-69分之间的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等次;平均分值在59分以下的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确定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不称职(不合格)等次,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要认真核实情况,准确把握,并按规定审核。
四、考核内容和标准
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思想品德20分、履职能力25分、服务态度10分、工作实绩35分、廉洁自律10分)五个方面。考核是在全面考核德、能、勤、廉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并把工作实绩作为评价工作人员的主要依据(具体各类人员考核基本标准见附件)。
五、考核方法
考核工作坚持平时考核和年度(定期)考核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注重量化考核。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合理制定考核方案,注重多层面考核,要把量化测评结果作为确定年度考核等次的重要依据。
各部门、单位在开展考核工作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一)区管领导干部和其他区管干部的考核程序由区委组织部统一安排,区考核组分单位组织实施。
(二)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考核程序:
1、被考核公务员总结本年度德、能、勤、绩、廉表现,重点是履行职位职责和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的情况,填写《公务员年度考核登记表》,并在一定范围内述职、测评;
2、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和公务员本人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平时考核情况和个人年度总结,写出评语,提出考核等次建议和改进提高的要求;
3、对拟定为优秀等次的公务员在本机关范围内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个工作日;
4、机关负责人或考核委员会根据主管领导意见、民主测评情况和优秀等次名额,确定考核等次;
5、将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核公务员,并由公务员本人在填写考核等次的《公务员年度考核登记表》上签字。被考核公务员拒不签字的,由机关公务员管理部门作出书面说明,并在《公务员年度考核登记表》上注明。
(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程序:
1、被考核者按照考核内容撰写个人总结或述职报告,并报直接主管领导审阅;
2、在本单位全体干部职工会上述职;
3、进行群众民主评议,本单位的全体人员对其进行逐项评议打分;
4、根据测评情况和优秀等次名额确定考核等次,并对拟确定为优秀的人员进行公示。
5、反馈考核结果,由本人在填写考核等次的《年度考核登记表》上签字。
六、几种特殊情况人员的考核问题
1、新录用人员在试用期内参加年度考核,不确定等次,只写评语,作为任职、定级的依据。
2、新调入人员(含调任或转任的公务员),由其调入(调任或转任)的现工作单位进行考核并确定等次。其调入(调任或转任)前的有关情况,由原单位提供。
3、挂职锻炼的公务员,挂职锻炼时间在半年以上的,由挂职单位进行考核并确定等次;挂职锻炼不足半年的,由派出单位进行考核。挂职锻炼的其他人员,由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根据相关文件规定进行考核,并确定等次。挂职锻炼结束的当年由挂职的单位提供有关情况,原单位进行考核。
4、单位派出学习、培训的公务员和工作人员,由原单位负责考核并确定考核等次,其学习、培训的有关情况,由所在学习、培训单位提供。在本考核年度内,非单位派出但经单位同意外出学习、不在工作岗位时间超过半年的,不进行年度考核。
5、军队转业干部,由转业后所在单位考核,其转业前的情况,可参阅干部转业时的鉴定,一般当年确定为称职(合格)等次。
6、本年度病、事假累计超过半年或事假连续超过3个月的,擅自离职半个月以上,超假一个月以上的,或留职停薪超过半年的,不进行考核。
7、机构改革中离岗退养人员,本人自愿可不参加年度考核,由单位直接定为“称职”等次。
8、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年度考核的人员,不确定考核等次,经教育后仍然拒绝参加的,直接确定其考核结果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
9、涉嫌违法乱纪被立案调查尚未结案的工作人员,参加年度考核,不写评语、不定等次。结案后,不给予处分或者给予警告处分的,按规定补定等次。
10、受处分公务员的年度考核,按《*省公务员考核办法(试行)》执行;受处分的其他工作人员按照合纪发[2002]18号《关于转发〈关于纪律处分执行工作的有关规定〉的通知》执行。
单位对受到处分的人员情况(何时、何文号、何处分),要在《被考核人简明情况登记表》备注栏中注清楚。
七、考核结果的使用
年度考核结果作为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
公务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累计两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所定级别对应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
(二)累计五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所任职务对应级别范围内晋升一个级别;
(三)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且符合规定的其他任职资格条件的,具有晋升职务的资格;连续三年以上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晋升职务时优先考虑;
(四)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当年给予嘉奖;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记三等功;
根据组通字[20*]4号《关于实施〈*省公务员考核办法(试行)〉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规定,公务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予以嘉奖,奖金标准为800元;自2005年起,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记三等功一次,奖金标准为1500元。
(五)享受年度考核奖金。
公务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由单位领导成员或机关公务员管理部门负责人对其诫勉谈话,限期改进;
(二)本考核年度不计算为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
(三)一年内不得晋升职务;
(四)不享受年度考核奖金。
公务员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降职决定按照公务员管理权限由任免机关在三个月内作出。降职后,职务、级别工资按有关规定调整;无职可降的,其级别工资降低一个工资档次;
(二)本考核年度不计算为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和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
(三)不享受年度考核奖金;
(四)连续两年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予以辞退。
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公务员所在机关应根据考核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公务员进行培训。
八、几点要求
1、考核工作要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发扬民主的原则,按规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
2、各部门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别报送区委组织部和区人事局审核备案。报区人事局审核材料,公务员应提供年度考核结果审核表、被考核人简明情况登记表、考核量化测评汇总表各一式两份,年度考核登记表、公示材料各一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提供考核结果统计表、考核花名册各一式两份,年度考核登记表、公示材料各一份。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是指在政府主导下,学校与企业(或相关行业)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下组建产教联合体,在人才培养、职工培训、科技创新与服务等方面进行一体化运作的一种教育模式。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于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第二批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项目立项建设单位,为确保建设目标的全面完成,学院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校企合作。随着国家骨干高职院建设的推进,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基本完成了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基本的体制机制建设,增强了高职院校的特色办学水平,提高了船舶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了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高职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大批量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主力军。职业院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及校外“教学性”实训基地,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强化社会服务能力,使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紧密,实现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共同发展。为此高职院校应立足行业、依托企业,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之路,使学生了解真实工作场景,掌握企业岗位所需技能,具备高素质的职业能力,提高他们对企业工作岗位的适应力,切实满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需求,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开展终身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要求高职院校要适应性地调整自身的办学思路,不仅将受教育对象定位为在校学生,还应该包括在岗职工及再就业人群,使得他们获得再受教育的机会。这就要求企业能够转变观念,将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统一起来,用各种手段挖掘人才的同时,积极为在职员工提供业务培训、技术更新、素质拓展的机会,在企业构建一套完备的、符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此高职院校应该将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齐抓并进,充分发挥学校特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即利用学校实训场地、师资力量等办学条件为行业、企业提供技能培训、技术扶持。同时,学校也可以利用企业生产车间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使他们将在校所学理论知识与生产一线所需工作技能结合起来,为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有利于学生就业与创业
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是将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学校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企业为学校提供学生就业及创业的机会,二者相互支撑、不可分割。进一步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走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之路,能够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及合作企业层次,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使他们能够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机会,真正为广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奠定良好基础。
二、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机制探索
(一)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为保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顺利开展,葫芦岛市政府和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对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葫芦岛市政府下发了《葫政办发中长期发展规划任务分工的通知》、《关于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同时,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了《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校企合作董事会会议制度》、《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生产设计项目管理办法》、《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订单培养管理办法》、《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产学研基地管理办法》、《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章程》、《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实训、实习环节教学管理规定》、《渤海船舶职业学院顶岗实习实施细则》等19个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切实保障了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
(二)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
2013年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的支持下,学院组建了由大连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大连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昌海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等47家主要船舶企业参与的环渤海船舶行业校企合作委员会。这一组织的成立,促进了学院与船舶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政策扶持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深化了校企合作平台的有效运行。同时,由葫芦岛市人民政府牵头,组建了由方大锦化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葫芦岛七星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绥四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辽宁东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38家企业参与的政行企校“四位一体”的葫芦岛区域政校企合作理事会,为校企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水平搭建了更加稳固的平台,为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学院与大连船舶工程中心签署了《合作协议书》,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加入大连船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促进了校企合作的“形式升级”、“平台升级”和“模式升级”,实现了“目标一体化”和“利益一体化”,真正体现了“利益共同体”。
三、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实践成效
(一)形成了“三结合、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利用真实产品作为教学任务目标,将产品的生产过程与学校的教学过程相结合,实现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需求对接、课堂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在校实习实训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对接、教师队伍建设与双师结构要求对接、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满意度对接的“六对接”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校企合作董事会等机构并完善相关制度来保障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实现企业生产任务与培养学生阶段性能力相结合,企业生产过程与编制生产流程、熟悉生产过程的能力相结合,企业真实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即实现“三结合”。与企业共同研究行业企业发展情况,确定未来人才培养规格,制订专业建设规划;通过企业岗位能力分析,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分析行业企业标准,开发符合行业企业标准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按照典型生产任务、生产过程、真实产品制订校内外实习实训教学计划,共同开展技能培训和顶岗实习;共同建设企业专家工作室、教师工作站和兼职教师资源库,通过校企互动优化专业教学团队,提升双师素质;通过企业回馈,修正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二)校企共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学院在秉承“人才强校、科技兴校、特色立校”发展方针的基础上,积极引进船舶类高素质科技人才,并聘请企业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教学、实训中,通过教师与技术人员的合作与交流,打造一支专业过硬、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学院在企业建立了9个教师工作站,企业在学院建立了5个企业专家工作室和1个企业项目工作室,为校企联合培养教师提供了平台。学院通过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培训及顶岗锻炼等活动,使其能够将企业最新的技术、工艺等融合到专业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中,完善课程开发的步骤、内容、标准、方法,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为满足“教、学、做”一体化及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学院建成了一批融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考核、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素质养成于一体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其中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5个,校外教学性实训基地11个,顶岗实习基地115个,使实训项目开出率达到100%,毕业生顶岗实习率达到100%。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学院将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与企业岗位责任制度相融合,依据企业管理条例制订相关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同时将企业优秀文化、纪律章程等张贴上墙。在校外教学性实训基地建设中,成立了由系主任全面负责,企业与专业教师齐抓共管的管理队伍,学生通过在校外教学性实习基地的学习,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流程、掌握产品技术要点、融入企业文化氛围,实现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四)校企共建船舶特色文化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及“三结合、六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构建船舶特色文化,实现了校园文化与船舶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学院每学期都安排专业教师到船舶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去亲身领略企业“兴船报国、创新超越”的文化内涵。在学院的主动策划实施及企业的积极参与下,凝练升华校园文化精神,使“兴船报国、创新超越”的船舶精神与“和谐、勤奋、务实、创新”为核心价值的学院精神融为一体。同时把企业所需的诚实守信、勇于创新、高质高效、爱岗敬业等精神融入到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实现与企业文化的无缝对接,毕业后成为高素质的职业人。
(五)校企携手服务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
学院大力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为开展再就业和在岗人员提升素质、更新知识提供培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等提供了有力保障。学院依托央财支持的国家级电工电子自动化实训基地、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培训基地、辽宁海事局辽西船员培训中心、中国船级社无损检测人员培训基地以及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大力开展各类社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建设期内,共为企业职工、普惠制再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开展技能培训,培训各类人员19913人次,承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委托培训总量1750人次;为在校生和社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技能鉴定机构3个,技能鉴定工种22个,累计鉴定6997人次;承担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葫芦岛市东宝集团、葫芦岛船舶产业园区(海洋装备园区)等企业管理队伍、技术干部队伍、操作工人队伍培训任务,累计完成面向企业的各类职业培训72811人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623人次。综上而言,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是符合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的,是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高职院校要在深化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机制方面下大力气,别把企业当成“乙方”,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将是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校企双方要在双主体办学的治理结构、实现途径等方面做出更多的探索,以期为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更多的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在铁.“校企一体化”深度合作提升高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4,(04):33-37.
[2]孙元政,刘向东.国家骨干高职院“行企校”一体化办学的探索与实践:以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为例[J].船舶职业教育,201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