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2-12-13 18:46: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测绘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测绘实训总结

篇1

本次实训目的与要求就是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熟悉全站仪的使用,掌握导线控制网的布设、碎部测量和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方法。分发仪器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训。先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在校内划定测区小组自行布设平面控制网,然后进行碎部测量和水准测量。水准点选在道路路边(不得将点选在道路中间,以免发生交通事故),点位确定后做好标记并编号。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并且观测的测站数为偶数。

二、水准仪的使用

1:安置仪器 2:粗略整平 3:瞄准水准尺 4:精确整平5:读数

在平时的日常学习中我已经对DS3水准仪的使用有过实际操作,这次所使用的水准仪是自动安平水准仪,又比之前所试用的较之先进,每次读数都省去了精平的操作,使我们的每次观测都能顺利的快速完成,大大的提高了我们的测量速度。这次实训我们采用闭合水准路线的测量,在这第一次的实训中我们就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在学校我们部分点位为了能够通视设置到了人流量比较多的过主干道上,过往的行人直接影响了我们测量的正常进行;现在正值严冬,寒冷的天气,不但影响着仪器的读数还考验着我们同学门的耐力。但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我们保持平静的心态来寻找合适的机会,用坚强的意志接受寒风的考验。在检验所测数据的时候,做到发现错误立即解决对读数结果超限的时候立即返工,同时还发现测量工作一般都在规定的记录表格上如实地反映出测、算过程和结果,表格中有计算校核,∑a一∑b=∑h,这只说明计算无误,但不能反映测量成果的优劣。外业测量结束后,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在限差允许的范围内,即按水准路线长度或测站数进行调整,若超过限差,必须重测,直到合格为止。

三、经纬仪的使用

在导线测量中的水平角角度测量对于我们来说要求非常高,我们用了J2和J6型和电子经纬仪。由于我们在平时的日常学习中接触过经纬仪较少,周新力老师又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由于经纬仪的精确度很高,这就要求我们一直都秉着做事严谨的作风,对于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在每一站上都要进行盘左盘右读数、一测回的数据是否超限进行检验,如果超限立即重测,直到符合限差再进入下一站。 在实训中为了避免大的误差我们也都总结了不少经验,例如我们采用盘左和盘右观测取平均数的方法,可消除照准部偏心误差、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横轴不垂直于竖轴的残余误差。又如在短边上的端点观测角度时要特别注意对中,照准目标时要尽量瞄准目标的底部,因为它们对测角的影响与距离成正比。为了消除度盘的刻划误差,需要配置度盘的位置,每测换进行配置。在角度测量时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仪器下沉和路边行人带来的影响。由于做导线的时候选点都较远,且都在马路旁边,过往的车辆行人都是很大干扰,想瞄准点是需要极大的耐心和能抓住任何机会的能力。为了避免行人和车辆的干扰,所以我门每天都很早出门,必须在人少的时候抓紧时间干。角度测量过程中,让我们都看到了同学们在实训过程严谨的作风:在寒风中我们的立尺员能做到有毅力不动摇,光线不好且风大的天气条件下我们的观测员能能过耐着寒风用铅锤做到严格对中,记录员核算员能做到数据部出错。

四、全站仪的使用

在现代工程测量中,全站仪的使用越来越多。因此作为高校的土木工程类学生是很有必要学会使用全站仪的。全站仪相对来说操作更简单功能更加强大,距离、角度,而且可以直接算出坐标。我们此次实训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全站的基本测量(距离,角度,坐标)、放样和野外采集点的功能。全站仪的使用和电子经纬仪类似,它的主要是通过键盘来进行人机对话的,全站仪和棱镜配套使用。全站仪采集的数据能直接导入电脑,我们有个小组就采用这个方法进行了小面积范围内的成图。

五、实训认识

通过这次测量实训,我学到了很多,比如对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训中,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任务,来不得半点推委和逃避,野外作业也没有给你回去翻书的时间,一切都必须在现场解决。因此,这让我深深明白理论知识的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安心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做到胸中有沟壑,一目了然。为以后实际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次实训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实训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个人的一个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是带来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损失。一次测量实训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训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训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提高了我组成员的默契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每个组都像一个大家庭,遇到问题都会集所有人的智慧一起解决,虽然有时我们会因为一些实训中的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吵的面红耳赤,但大家都想着把要完成的这次实训完成的更加完美。在以后的学习、实训、工作中我都要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学会和同伴和睦相处,学会宽容。地形测量实训就这样圆满的结束了,现在回想起来,收获不小。同时,让我们体会到了测会工作外业的艰辛,内业的耐心,也让我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就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让我们了解到了团队工作的重要性。再者,测量中还要注意仪器的保护工作。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次实训的机会,让我们体会现实,体会生活。这次测量实训定会对我们的未来走向社会有很大帮助,并且为今后我们完成后续相关课程和面向社会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经验教训

当然在成功的背后有很多的辛酸和困难,我总结了一下实训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比如仪器是否精平对实验数据的误差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是闭合的水准测量和水平角测量均需检查闭合差,超过限差一定要重新测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小组成员的合作非常重要,有一个良好的实训氛围,工作环境,是实训顺利完工的重要保证。

今后的路还很长,本次实训仅仅是个开头。在以后,无论是实训还是在工作岗位都要秉着严谨的工作态度,逐渐树立行业精神。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使自己更加完善,真正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测量实训报告(二)实训时间:20XX年12月16日至20XX年12月19日

实训地点:

1.地形图测绘实训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龙泉山地区

2.地形图识图实训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豹澥镇花山地区

特说说明:因12月18日武汉大雾,无法进行测绘工作,故原定于18日进行的测绘实训改为识图实训,19日继续进行测绘实训。实际日程安排为16、17、19三日进行测绘实训,18日进行识图实训。

一、实训目的与要求:

测量学实训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使学生巩固、扩大和加深从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实际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会认识地形图,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并在实训的过程中增强其独立工作与团队协作意识,为今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有关测量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本次实训应达到如下要求:

1. 掌握经纬仪、视距尺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2. 掌握地形测图的基本方法,能够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3. 能够根据给定的地形图在实际中寻找到图上所示的点;

4. 各小组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

二、实训任务及内容:

(一)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1.测区: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地球科学学院011081班测绘区域

2.任务:通过3天的地形图测绘实训,每小组要取得200个左右的测点数据,并根据得到的数据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 m 的20 cm*20 cm的地形图。

3.内容:

(1)校正仪器(经纬仪),工具及用品的准备(包括测量记录计算手簿、2H绘图铅笔、三棱尺、半圆仪、图板、胶带等基本物品);

(2)按照使测绘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则,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布设控制点;

(3)过程:

为期3天的测绘实训是在江夏区的龙泉山进行。这里的山算不得山,站在这山测那山,高差不过几米,地形图居然可以用等高距为2米的等高线来描绘。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种--枯草、高矮不同的树和最难缠的荆棘。对于我们的测绘而言,草是极具积极作用的,它们可以为我们的休息提供软垫。而树具有极强的阻挡视线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手机信号也受到树儿们的强烈阻挡,以致于山间回荡着彼此声嘶力竭的呼喊。至于万人的荆棘,它不仅刮坏了弟兄们的衣服裤子,划伤了同志们的手,还严重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

控制点是已知高程(海拔)的点,我们需要在这些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其他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海拔)。因为控制点的个数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只有如此,我们的测绘才会更加高效。实训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抢占有利控制点上做了充分准备。

第一天,大家都没有一点经验。到达指定区域后,各组杀向各方,去寻找前一日展在图上的控制点。不论是基地班、地质一班还是地质二班,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寻找控制点,而基地班的点对于我们是没有意义的。我延着似乎有人走过的小路独自前行。在路边发现了“地大I17”,短暂的兴奋后,我继续前行,I17并不是我们要找的点。走了大约80米,“地大I15”的桩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样不是我的目标。旁边的山上似乎有片草丛,那里或许有控制点吧。看了看周边,还没有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决定上山。拿着图板,穿过了一片荆棘,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到了山顶。这里果然有点,“地大I05”,这不是我们的点。又一次抬头时,我已经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断了一下方向,下山。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没路了怎么办,开路呗。戴好手套后,我用20分钟开了一条路下了山,到了主路。“地大I40”也是这样找到的,它在I15对面的山坡上。估计这座山上还会有控制点,我就爬了上去。这时时的我已有些疲惫。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

突然,下面的一片草丛里的一块大石头吸引了我。经过一番与荆棘的斗争,我到了那个地方。这里果然有控制点,“地大I13”,它依然不是我们6组展在图上的点。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连召集全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难。在几乎喊哑了大家的嗓子后,我们7个人总算凑齐了。对前一段的寻点做了短暂总结,我们决定在控制点旁边架设支点,代替控制点。实际证明,这是多么英名而伟大的决定啊!这次会议成为了6组测绘全程的转折。一切就绪后,已经10点多了,离当日结束测绘时间还有2个半小时。经过我组同志的全力奋战,我们后来居上,当日测得50个点,为后两日测绘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组对困难预计不足,导致全组成员在当日的实训中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找控制点上。当日测绘工作结束后,我们6组成员聚在一起交流了经验,并对第二天的测量做了更加具体的安排。大家相互鼓励,要在后两日的测绘工作中发扬今天我组在找控制点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测绘任务。

12月17日早,大家吃过饭后坐中国地质大学校车又一次前往龙泉山。沿途的景物已经变得熟悉,大家都没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着图板和记录本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着积极的准备。40分钟后,我们到达龙泉山。一下车,我们测量6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随大部队,直接前往我们的控制点--“地大I06”。I06的位置是在两个山之间的鞍部,周围高树较多,短暂地商量后,我们果断地放弃了它,决定在其附近视野更加开阔地地方建立支点I06-1。将经纬仪对中整平、消除视差后,我组的测绘工作正式开始,大家立即投入工作状态。负责选点跑尺的朱令和崔永国同学先是围绕着I06-1树立视距尺。我读取的数据经检验出现多次出现“零误差”。负责计算的辛悦和孙军同学也加快了步伐,一组组数据很快传递给负责绘图的江晓斌和刘超同学手里。整个小组紧张而忙碌。I06-1的支点位置之优越,视野之开阔很快得到验证。我们在这里所能测到的最远的点就是011081班测绘区域的边缘。在中午补给的时间,组长召集全组交流上午工作经验,负责各项工作的组员都提出了相应建议,决定接下来先继续在I06-1进行测绘,结合上午描出的图上点的位置,在测区边缘进行补点,然后转到“地大I16”控制点。

变成了泥土的颜色,衣服也弄脏了,头发上都是灰尘的痕迹。有的同学坐下一会就睡着了。这一天是疲惫而幸福的。

篇2

一、改革原有的实训教学模式,推行模块化教学

在模具实训教学中推行四个教学模块,坚持“教、学、做”合一,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讲练结合、实践先行、趣味伴行、模块化教学方式组织实施。根据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就业岗位需求,基于工作过程将模具实训教学以四个教学模块的形式开展教学,模具实训教学模块内容如下:

1、专业技能教学模块:

1)模具钳工基础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模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模具钳工所有基本操作技能,打好模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基础。

2)拓展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车床的、铣床、磨床、焊接等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了解普通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拓展就业途径。

3)数控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仿真技能、CAD/CAM软件应用教学,了解先进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

2、核心技能教学模块:

1)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

主要完成冲压模具、塑料模具的拆卸、测绘实训教学,将测量技术、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模具材料热处理、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塑料工艺与模具结构等多门理论课程融会贯通,使学生在拆卸、测绘实训教学中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课程。

2)模具安装、调试、维修实训模块:

主要完成冲压模具、塑料模具的安装、调试、维修实训教学,了解模具使用设备冲床、注塑机等,掌握模具安装、调试、维修方法。

3、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

通过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4、技能鉴定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技能鉴定实训教学。

二、合理安排模具实训四个教学模块,制定优化的实训教学计划

改变以往在2-3学期以模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为主的模式,学生实训了很长时间还不知道模具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困惑。优化模具实训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模具实训四个教学模块的实施。

1、第一学期在以模具钳工基础实训教学模块为主的基础上,增加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2、第二学期在模具钳工基础实训教学模块和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的基础上,增加拓展实训教学模块和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使学生了解普通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学生在拆卸、测绘实训教学中了解专业内容,巩固专业思想。

三、模块化教学在实训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的情况,现将部分实训教学模块在实际教学中做法总结如下:

1、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

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教学目的:一是通过拆装了解模具结构,模具零部件的作用,模具的拆卸方法、组装顺序,模具工作原理,拆装工具的使用等;二是通过测绘了解模具零件的尺寸,绘制测绘零件草图,绘制零件正规图,标注零件的尺寸及公差,零件的材料,技术要求等。

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分阶段逐步实施,在第二学期引入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时,因部分专业课还未开设,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欠缺,那么这一阶段以模具拆卸教学为重点,通过拆装了解模具结构、模具零部件的作用、模具工作原理,掌握模具的拆卸方法、组装顺序、拆装工具的使用。

2、模具制造实训模块

模具制造实训模块教学目的:通过模具制造实训使学生掌握模具的加工方法、加工工艺、模具零件的加工、模具装配,巩固专业思想。模具制造实训模块内容包含冲压模具制造实训教学和塑料模具制造实训教学。

1)在模具制造实训模块教学实施中,采取个人独立完成到小组协作完成的教学模式;遵循渐进、有简到难的教学顺序;讲练结合、实践先行的教学手段。

2)学生第一次进行模具制造实训课题时,要求学生每一个人独立完成模具制造,使学生掌握模具制造从零件的准备、零件的加工、零件的组合、模具装配整个过程,锻炼学生独立完成模具制造的能力。

在后续进行模具制造实训课题时,采用小组协作完成的教学模式,小组成员四人,推选小组组长一人全面负责模具制造的进程、任务分配、协调小组成员零件加工精度和加工进度,通过模具制造实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课题,增强班级观念,团队观念。

其次模具制造过程组织管理,模具制造零件多、标准件使用多,如果组织管理安排不当,将可能造成零件丢失、标准件使用过多、钻头铰刀丝锥等工具损坏严重、零件加工精度不高、模具制造效果差等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对模具零件加工提出要求,零件精度按图纸加工,如果图纸未规定公差则由教师制定公差,将零件的加工按课题要求对待,每加工好一个工件先由组长进行初检,教师进行复检,然后教师按小组分类统一管理工件,这样教师可以掌握模具制造进度、零件加工精度、有效的控制原材料的使用和标准件使用等情况。在成绩评定中采取以小组为评定对象,展开小组间竞赛,综合考察模具制造中模具零件的加工精度、零件组合精度、模具装配精度、原材料的使用数量、标准件使用数量、工具损坏情况、团队协作情况、模具制造总体用时等方面评定出小组得分,再由小组成员根据小组得分、各自在模具制造中工作情况评定出小组每一个成员的成绩;以小组考核的方式评定成绩,可以有效地调动小组每一个成员,锻炼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增强团队观念。

篇3

   今年暑假,学院为了使我们更多了解机电产品、设备,提高对机电工程制造技术的认识,加深机电在工业各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了解相关设备及技术资料,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特意安排了我们到几个拥有较多类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技术较先进的工厂进行生产操作实习.

   为期23天的生产实习,我们先后去过了杭州通用机床厂,杭州机密机床加工工厂,上海阀门加工工厂,上海大众汽车厂以及杭州发动机厂等大型工厂,了解这些工厂的生产情况,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各厂工人的工作情况等等。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传感器在空调设备的应用了,电子技术在机械制造工业的应用了,精密机械制造在机器制造的应用了,等等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通过这次生产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以前单一理论教学的不足,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杭州通用机床厂

   7月3日,我们来到实习的第一站,隶属杭州机床集团的杭州通用机床厂.该厂主要以生产M-级磨床7130H,7132H,是目前国内比较大型的机床制造厂之一.在实习中我们首先听取了一系列关于实习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和需注意的项目,在机械工程类实习中,安全问题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然后通过该厂总设计师的总体介绍.粗略了解了该厂的产品类型和工厂概况.也使我们明白了在该厂的实习目的和实习重点.

   在接下来的一端时间,我们分三组陆续在通机车间,专机车间和加工车间进行生产实习.在通机车间,该车间负责人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生产装配流水线,并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平面磨床个主要零部件的加工装配工艺和整机的动力驱动问题以及内部液压系统的一系列构造.我最感兴趣的应该是该平面磨床的液压系统,共分为供油机构,执行机构,辅助机构和控制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把液压系统分成不同的形式.按油液的循环方式,液压系统可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开式系统是指液压泵从油箱吸油,油经各种控制阀后,驱动液压执行元件,回油再经过换向阀回油箱。这种系统结构较为简单,可以发挥油箱的散热、沉淀杂质作用,但因油液常与空气接触,使空气易于渗入系统,导致机构运动不平稳等后果。开式系统油箱大,油泵自吸性能好。闭式系统中,液压泵的进油管直接与执行元件的回油管相连,工作液体在系统的管路中进行封闭循环。

   其结构紧凑,与空气接触机会少,空气不易渗入系统,故传动较平稳,但闭式系统较开式系统复杂,因无油箱,油液的散热和过滤条件较差。为补偿系统中的泄漏,通常需要一个小流量的补油泵和油箱.由于闭式系统在技术要求和成本上比较高,考虑到经济性的问题,所以该平面磨床采取开始系统,外加一个吸震器来平衡系统.现代工程机械几乎都采用了液压系统,并且与电子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结合,成为现代工程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设计好液压系统,是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的一项关键技术.在专机车间,对专用磨床的三组导轨,两个拖板等特殊结构和送料机构及其加工范围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学习,比向老师傅讨教了动力驱动的原理问题,获益非浅.在加工车间,对龙门刨床,牛头刨床等有了更多的确切的感性认知,听老师傅们把机床的五大部件:床身,立柱,磨头,拖板,工作台细细道来,如孢丁解牛般地,它们的加工工艺,加工特点在不知不觉间嵌们我们的脑袋.

   在通机工厂的实习,了解了目前制造业的基本情况,只是由于机械行业特有的技术操作熟练性和其具有的较大风险性,很遗憾地,不能多做一些具体实践的操作,但是观察了一台机床的各个零件的生产加工过程及其装配过程,使许多自己从书本上学的知识鲜活了起来,明白了本专业在一些技术制造上的具体应用.

   机械生产实习个人工作总结2

   去年十一月三号,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达涅利。在这里,我将完成自己的毕业实习;在这里,我将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在这里,我将收获走向社会的第一笔经验。毋庸置疑,这段经历对于我来说将会是多么的重要,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这段经历将是我太多的“开始”,我要尽自己的努力让这个“开始”变得尽可能的好,我也期待这里能够为我的“努力”提供较好的舞台。

   时间飞逝,不经意间,我来达涅利实习半年了,这里提供的舞台让我经历了很多,这些经历中,大多是快乐的,当然,也会有痛苦的。然而,这些快乐亦或痛苦的经历,都会让我在不断学习和历练中成长。我想,这些成长也一定会成为我以后职业生涯的一大笔宝贵财富!

   我在达涅利的实习岗位是储备干部,分在装配部门,具体从事的是相关冶金设备的装配工作,另外还要协助主管和区域长做一些维持车间良好运转的日常工作。我认为这份工作需要的技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扎实的识图能力;完善的装配知识;一定的钳工技能;良好的沟通水平等。通过这几个月实习,我的收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装配知识的掌握;二是沟通水平的提高。

   下面我想通过在车间实践的一些经历,讲一些我对装配工作的体会:

   1.装配工作应把安全放在首位

   “人是会思想的芦苇”,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人的伟大的同时,更强调了生命的脆弱,所以我们应时刻保持着畏惧之心,处处留意。对于从事大型设备装配工作的人来说,尤其应该注意,在工作中一定要掌握原理,遵守规范,防微杜渐,小心谨慎,把危险降低到最低。在这里工作的几个月里,我看到过一次比较大的工伤事故,感触很深,也第一次感受到工伤带来的痛心。实习期间,我也有过一次到现在仍然心有余悸的经历:那是在轧机底座液压缸试压的过程中发生的,记得那批液压缸正常工作时要求承受350公斤压力,为了安全起见,购买的液压缸承受的压力应该大于该值,我们在试压时会加压到450公斤压力。前几个液压缸在试压过程中并没有出现问题,到第四个的时候,所加的压力刚到400公斤,就听见“砰”的一声,液压缸炸裂了。幸亏先前老师傅提醒过我,试压有危险,操作时应该站在哪个方位会比较安全,即使这样,我还是亲眼看到了一块炸裂的小碎片,撞击到工作台后反弹并飞速从我眼前划过。那一次我真的吓到了,也从那时起,我真切体会到了安全的重要性。

   2.装配工作特别忌讳返工

   记得很清楚,在我刚进车间的前几天,带我的师傅就告诉我:装配工作最忌讳返工,装配时按照合理的顺序一步一步来,每一步都做仔细,哪怕不太熟练,效率也不会太低,最怕的是做事不动脑筋,不考虑前后关系,闷头蛮干,错了重来,哪怕再熟练,效率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当时我也不太懂,犯了一些错误过后,才慢慢体会其中的意思。记得有一次,我在配油管时,考虑不周,直到回装管路时才发现与水管产生干涉,导致后来返工花了好长时间。类似的错误还犯过好几次,但正是这些错误让我逐渐成长。“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做任何装配之前,都要先想一想,考虑全面了再动手,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3.装配工作要统筹兼顾,注重效率

   一个新的项目发到工位上,首先要统筹安排它的完成计划:哪些一定要先装配,哪些可以后装配,哪些可以并行进行,哪些一定要串行进行,哪些地方需要工时多一点,哪些地方则不需要那么多,哪些工作谁比较熟悉,哪些工作谁还不能胜任等等。只有这些统筹兼顾好了,项目执行时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4.装配工作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

   每个人的水平都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提升的,对于从事装配工作的人来说尤其重要,很多问题提前发现,耐心解决会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损失。装配工作很多时候还特别注重经验的积累,设备完成的质量高低很多时候与工人的经验丰富与否有很大关系。

   在达涅利实习的这段时间,我于人沟通的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前辈们经常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现今社会,智商固然重要,但很多时候情商的高低更容易决定一个人的层次,一个人的发展前景。工作了以后,我对这些话的感受尤其深刻,对于刚从学校走出来稚气未脱的我们,情商的提高真的迫在眉睫。怎么更好的与人相处,怎么更轻松的与别人沟通交流,怎么更稳定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提升。

   “因为年轻我们一无所有,也正因为年轻我们将拥有一切”,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前半句告诫自己,对于刚出校园走向社会的我们,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劣势,摆正自己的心态,戒骄戒躁,踏实做事,真诚做人;后半句激励自己,我们一定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敢于迎接挑战,不惧失败,努力拼搏,前方的路可能会曲折,但一定坚信未来会迎来光明。既然选择了远方,那么就注定了风雨兼程,真心的希望自己能够在达涅利走的更远,更好。

   机械生产实习个人工作总结3

   作为一名机械设计专业的一名学生,掌握机械的制图与测绘的必要性可想而知。 测绘实训是我们机械设计专业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学校就根据专业情况学校开设了为期两周的实训课,我坚持听从老师的安排,按计划完成每天的实训任务让学生从中更加深刻的了解机械的设计,制造与研发 ,认真的完成好这次实训,为学好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打好基础。

   一、实训目的

   ①具体应用和巩固本课程的理论知识,了解测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掌握测绘技能及绘图能力,并为后继专业课及工作扎下初步基础;

   ②通过零件草图,装配图和零件工作的绘制,培养自己实际动手能力和零部件测绘能力。使自己能恰当选择表达方案、合理布图,正确绘图,并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尺寸标注及各项技术要求注写;

   ③了解简单机器的装配工艺。通过全面、系统的零部件测绘训练,培养自身初步的工程设计能力。

   ④熟悉运用有关资料(如国家标准,规范及规定画法等)。初步培养查阅标准资料的能力;

   ⑤培养自己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增强责任感。

   二、 实习时间地点

   20xx年3月18日到20xx年3月29日

   一号教学楼610机械制图测绘实训室

   三、实训计划

   18日、拆卸部件,熟悉台虎钳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画小零件草图

   19日、继续完成零件草图的绘制。

   20日、完成零件草图绘制,测量尺寸并标注,拟定技术要求。

   21日、 画关键部位的装配草图,修正零件草图的差错。

   22日、画装配草图

   25日、画零件图

   26日、画零件图及标注尺寸及技术要求

   27日、根据装配草图图和零件图画装配图

   28日、画装配图标注尺寸及技术要求,检查尺寸,对比所有零件的尺寸标注

   29日、写实训报告、递交作业

   四、实训过程

   1、在测绘之前,对部件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通过观察、研究、分析该部件的结构和工作情况进行了解。

   2、学会各个测量工具的使用,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测量,运用各个尺寸计算公式来绘制图形。

   3、对不懂得地方我都经过请教同学老师进行学习和画图,确保零件图的正确性。

   4、参考书本进行尺寸的标注,以及对国家标准结合实际绘图进行实践。考虑并画出标注零件尺寸的全部尺寸界线和尺寸线。标注尺寸时,可再次检查零件结构形状是否表达完整、清晰。

   5、测量时应尽量从基准出发减少测量误差,尽量避免尺寸换算以减少错误,有配合关系的尺寸(配合孔轴)只测量它的基本尺寸,其配合性质和相应公差值,进行查阅。

   五、设计小结

   在为期两周的测绘实训中,我每天按时到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每天完成计划任务后才给自己放学。在测绘中自己做到了独立,认真,仔细地进行操作。在遇到问题时和同组同学互相讨论,请教其他懂得的同学。通过对安全阀的测绘,是我掌握了零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学会了一些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测量数据准确画出零件图形,让我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机械制图》课中的有关知识,让我的制图技能有了较大提高,能够在图纸上更加正确,合理的表达出零件图形。在测绘安全阀过程中我了解懂得了一些零部件的作用和各零件之间的装配联结关系。

篇4

2 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进程安排表如表1。

3 测绘综合实训均在仿真的实训基地完成

综合实训在总体设计上要提供相应的任务书与指导书,布置综合实训任务,对于一项模拟测绘生产实训任务,在实施之前必须先进行技术设计,相关技术设计规定参照行业现行规范标准执行。为了更好完成综合实训任务,需要有一个仿真的实训基地作保障,在完善与建设实习基地方面,我们主要采取建立固定的校内教学实习基地与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相结合的方法。现已建立多个测绘实训基地,有地形条件良好、交通便利的沈北新区帽山地形测量实训基地、虎石台控制测量实训基地、虎石台工程测量实训基地等校外实训基地,为测绘专业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工程测量、GPS等课程服务。

4 毕业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健全实习指导大纲、考核标准等

近几年我们推行毕业岗位实训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方法。以往的毕业论文或设计已被毕业岗前实训报告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二合一”方式取代。毕业设计环节大都放到施工企业中去进行,同时进行上岗前的训练,企业通过这一环节,了解毕业生并作为企业接收的考察过程。在让同学们下到施工单位前,我们规定了岗前实训报告的格式及要求,每天要填写测量日志,还有施工单位的实训评价等相关资料,近几年我们一直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毕业生上岗前的职业能力训练,使学生毕业后与施工单位达到无缝对接。

毕业答辩前两周指导教师开始审阅实训报告,提出修改意见,答辩环节教师严格把关,提出与其实训报告有关的内容,所提问题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均较强,答辩时有严格的评分标准,能够全面考核本人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施工现场测量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是本校工程测量专业在2005年开始改革的。经过两年的试运行,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和值得总结的经验,对高职高专院校如何搞好毕业环节教学是一项有益的探索。

围绕本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有三次大型仿真测量实训项目,分别是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和工程测量实训,每次实训结束后都有严格的实际操作考核。

5 能够有效利用教学仪器设备创造性地开展内容先进的实训项目

由于测绘仪器的发展,传统的三角控制测量已被GPS和全站仪导线所取代,根据现场测量新技术的应用,将经典的控制测量实训变为GPS观测与数据处理、全站仪5秒导线及三角高程测量、J2经纬仪实训、精密水准测量四大块,改造后的实训方案更接近实际现场情况。同时教师在授课中也注意与施工现场的密切结合,如在工程测量课程讲授中注重了全站仪坐标测量与坐标放样、GPSRTK数据采集和数据放样的强化训练,并在课程中进行了人人过关的严格考核。为了达到实习、实训仿真,我们在虎石台地区和帽山分别建立了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永久实训基地,共埋设23个首级控制点。可满足两个班级的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实训需要。同时与省测绘院和其它路、桥、隧道施工单位合作每年由他们提供基地来满足工程测量岗前实训的需要(如省路桥总公司、沈阳市政、沈阳高等级公路工程公司、铁道部十三局、十九局等)。经过几年的运行,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均比较满意。

6 积极探索并实践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篇5

一、教学内容设计

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因此围绕维修钳工的培养目标,本课程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机械装配技术、零件测绘技术、机械修理技术,并将人文素质培养融入教学内容中。考虑工程思维的培养多以项目为载体,非知识传授型。因此,课程内容设计将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以普通机床拆装为载体的项目中,按着普通车床机械结构及能量传递路线将项目分为:子项目1:主轴箱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2:挂轮箱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3:溜板箱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4:尾架及导轨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5:整机装配、调试。根据确定的教学项目,教学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具体的教学过程可分为:兴趣导入―布置任务―分组实施―小组互评―收获总结―撰写报告六步。

二、教学方案实施

教学内容设计完成后,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需要在教学实施中实现。本文以子项目1:主轴箱拆卸、测绘与维修为例,按着教学模式确定的六步法说明具体教学实施中对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

(一)兴趣导入

以先修课程《普通机床零件加工》为基础,用两张学生实际机床操作照片导入教学,引导学生采用“找茬”的方式找出两张照片中的不同,并将不同分为操作违规和技术、技能不合理两方面,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布置任务

以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为基础,课程分为五个子项目,并引出第一个子项目。

(三)分组实施

结合学生特点及实际实训条件进行分组教学,分组后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分为“拆”“画”“修”“装”四步。即首先指导学生依据拆装工艺正确的拆卸主轴箱,接下来由组长按着学生实际能力分配具体零件测绘任务,然后由小组共同完成教师指定的典型零部件的维修工艺,最后按装配工艺完成主轴箱安装调试。将工程思维方式融入到教学实施中,以主轴箱中某一齿轮“画”的教学为例说明具体教学过程,教学中将“画”分为草绘、三维建模、出工程图三个步骤,教学实施过程中草绘由学生独立完成,独立完成的草图存在不同错误及不规范的问题,但不影响第二步因此暂不纠正。接下来由学生完成三维建模,学生完成建模后要求学生对调草图,发现学生拿别人的草图,大多数不能完成三维建模,这时候学生会明白制图是工程语言,是用来工程交流用,绘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这时教师帮助学生依据齿轮的制造过程重新完成三维建模。最后,利用三维软件出标准工程图,这个过程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关国家标准,例如齿轮制图国标GB/T 4459.2-2003、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B/T 1800.1-2009等,让学生明白齿轮表达、几何公差等的真正含义。

(四)小组互评

具体实施完成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诚信、合作和职业素养,将互评分为组内互评和小组间互评两部分。

(五)收获总结

本部分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用工程术语总结通过本项目学习的主要内容。

(六)撰写报告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023-03

2012年首次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的测绘测量赛项以“强技能、增素质、展风采”为目的,充分展示了我国高职测绘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丰硕成果,增强了测绘类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促进和导向作用。本文就此次大赛对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高职测绘专业人才提供的宝贵经验进行总结和探讨,为今后的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测量赛项的内容、赛项特点及目的意义

(一)技能大赛的内容

每支参赛队伍由4名选手组成团队进行竞赛,内容包括“测绘计算器编程”、“二等水准测量”和“1:500数字测图”。

1.测绘计算器编程:每个团队完成常规测绘计算题目、综合应用创新题目两部分。

2.二等水准测量:每个团队观测一条由3个待求点和1个已知点组成的约2km长的闭合水准路线。

3.1:500数字测图:每个团队在面积约250m×150m范围内测图。

(二)技能大赛的赛项特点

1.全部赛项都是团队竞赛形式,团队意识明显,彰显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在展现个人风采的同时,更加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2.充分强调高精度、高度数字化电子仪器以及计算机测量软件的熟练应用。

3.充分强调专业综合技术能力培养,综合特性明显。

4.全面反映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赋予专业教学新的内涵,起到示范教学、促进教学改革的作用。

5.充分体现行业参与合作,产学研机制作用明显。

(三)技能大赛的目的意义

大赛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的要求,依据测绘专业的特点、结合企业测绘岗位操作技能,以促进和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为目的。

1.大赛要求选手们熟练应用高精度、高度数字化电子仪器以及计算机测量软件,检验了学生的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处理等水平,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赋予了专业教学新的内涵,起到了示范教学、促进教学改革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利用高新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高职院校测绘及相关专业测量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2.通过比赛以熟、快、准的形式把高职测绘专业学生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展示出来,学生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精华,并进行协调、整合和运用,才能在大赛中顺利完成各项任务,达到以赛促学、学用结合的目的,进一步引导和促进我国高职测绘专业教学改革,同时起到以点带面、以个人带动群体的示范作用,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测绘人才的培养水平。

3.发挥了技能大赛对测绘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导向功能。提高质量是职业教育赢得尊严的根本措施,“强技能、增素质、展风采”为目的的技能大赛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烈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开拓精神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也是进一步引导和促进我国高职测绘专业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测绘专业人才教学质量的关键。

4.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教学改进提供方向。参加技能大赛,对学校来说,是工学结合的好形式,它能促使教师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形成新的理解与体会,对于课程实训在课时分配中的比例、综合实训的内容安排等方面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计划中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发展方向,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将技能大赛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去。

二、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加强高职测绘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通过技能大赛可知,测绘专业学生综合素质高低主要取决于团队精神、创新能力、专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以及身心素质。为此,应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加强高职测绘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强化高职测绘专业学生的团队精神

本次测绘技能大赛根据测绘行业特点采取团队比赛方式,只有每个选手都能发挥出最佳水平,才能保证团队取得好成绩。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高职测绘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是工作在第一线的技术骨干,是生产第一线的管理者与组织者,要上通下达,多方协调,以“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的团队精神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

1.把课堂作为团队精神培养的第一基地。目前正在进行工学结合的项目导向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就要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学生分组讨论学习的形式,对于教学任务,要求学生以一个小组、一个团队的形式来共同完成。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2.通过实洲强化团队精神培养。实训课程是完全以学生为主、锻炼学生技能的课程。指导教师可以借助实训项目的特点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在日常实训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团队,每个团队确定一个团队负责人,负责实训全过程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在实训期间要求学生在组内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相互研讨,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交流中加大信息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实训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团队间人员难免会产生摩擦,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导以及团队间互相讨论分析情况,在相互尊重个人兴趣和成就的基础上,发挥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的团队精神,冷静思考,作出最准确的抉择。通过实训使学生考虑事情全面周到,不再以个人利益为中心,而是更多地考虑到团队的利益,共同承担集体责任,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逐渐强化学生的团队精神,达到“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共同进步”目的。

3.开展课外活动直接感知团队精神的意义。学校文体活动中有许多团体项目可以充分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如体育活动中的篮球、足球、排球、拔河比赛等。除定期举行文体活动外,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式实践培训活动,如众人齐心“过电网”、“信任背摔”等素质拓展训练的一些活动。需要团队成员间的密切配合方能顺利完成训练任务,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强化团队精神。

(二)提升高职测绘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

此次竞赛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强调高精度、高度数字化电子仪器以及计算机测量软件的熟练应用,充分强调专业综合技术能力培养,全面反映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赋予专业教学新的内涵,起到示范教学、促进教学改革的作用。因此,应通过汲取技能大赛内容和标准对原有教学项目进行改造,提炼、转化新的教学项目,不断补充和完善项目课程教学。

1.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课程适时优化的“深海探珠”机制,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的“深海”中,探取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第一手资料,根据国家乃至国际通用的行业标准,从行业产业的实际需求“回构”专业体系,及时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保持专业与产业的紧密对接,让教材、课程及时反映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最新成果,使学生的知识面能够与测绘行业最新的发展保持同步,实现零距离上岗。

2.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强化技能教学。根据高职测绘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构建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可将学生的三年学习时间划分为“理论学习、实践训练、顶岗实习”三个时段,每个时段累计一年。同时,将实训课程体系分为基于单门课程的技能实训、基于数门课程的专门岗位技能实训、基于综合业务能力的综合技能实训和基于实际工作的顶岗实训等四个“依次递进”层次,每个层次有任务、有监控、有考核。在“依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应强化如下专业技能的培养:

其一,测、绘、算、用四大技能。衡量高职测绘学生素质能力高低的最直观的标志就是必须掌握测、绘、算、用四大基本技能。熟练的技能必须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为此,必须加大实验、实习的教学时数,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辅导,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内、校外测量实习实训场地,如:充分利用校园内现有的自然条件,建立校内实训场地,让学生在该场地上完成地形图、地籍图的测量实习,所测的地形图、地籍图可以用来为学校的校园规划、道路设计及校园绿化等提供可靠资料,这样既能满足实习实训的需要,又能提高实践性教学的质量。同时,应改革传统的毕业实习做法,代之以“2+1”人才培养模式或“顶岗式”实习,让学生全程参与实习单位相应工程项目的接洽、立项、技术方案设计及实施,以及质量体系的建立和管理、成果的验收等过程,使学生在这种实习方式中达到学以致用,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其二,计算机应用能力。由于电子技术和高精尖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在测量数据处理、信息管理、地图绘制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从数据野外采集到内业计算、处理、分析、绘图,计算机已贯穿于测量学的每个阶段,测量技术正在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高职测绘专业应强化学生对测量数据处理软件、成图软件的使用和编程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计算机上熟练地进行数据、图形、图像的处理工作,以便今后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其三,今后、自我发展的能力。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知识更新相当迅速。一个高职学生在校3年内只能掌握基础知识和索取知识的基本方法,今后自我发展的能力即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更新知识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具体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参考书,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来解决问题,而教师在自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和为学生解惑,最后直接归纳等环节来组织教学,这样既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通过生产现场、学术期刊、杂志、网络等途径查询相关资料以及进行必要的实验来解决生产现场的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在资料的查询、数据的取舍、实验的安排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发展提供更大的上升空间。

其四,创新能力。测绘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会层出不穷,没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就很难做好本职工作。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建立在扎实的专业理论和良好的专业技能基础之上,而一知半解、含混不清,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和运用技能,也就谈不上创新。因此,学校应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精心设置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得精、学得深、学得透;同时坚持一专多能的原则,积极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并授以相邻专业的基本技能,这对学生开拓创新能力非常有益。

(三)健全高职测绘专业学生的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主要指性格、情感、动机、兴趣等心里特征,它参与、渗透、制约着人的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的行为的驱动力和“安全阀”,直接影响行为者的行为及其效果。技能大赛不仅是师生技能比赛,还是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的比赛,选手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稳定性成为决胜要素。这就要求在平时的训练中,除使学生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和技能技巧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全方位的指导,最大限度地克服赛场紧张、心理状态差等因素,使学生参赛时心理素质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在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

与心理素质相伴的是身体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是其他素质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艰苦的野外作业不仅要求测量人员具有吃苦耐劳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而且必须具有健康体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即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需要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指导作保障。体育作为高职教育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忽视。它能够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合其年龄特征的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身体是适应社会生存的本钱”的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除体育课外,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使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多样化,如课间活动、体育运动竞赛等。与此同时,学校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开设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指导课程,这种课程可以包括专门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课,也可以由一系列的讲座组成,有条件的学校还应积极开展心理咨询,目的在于使学生适应变化、调节自我,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一切挑战,从而早就出一大批合格的高素质的高职测绘专业人才。

总之,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新形势,不断深化改革,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契机,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赛教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培养出更多的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具有更高综合素质的高职测绘工程专业人才,真正实现“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

篇7

一、园林测量教学改革的意义

园林测量是一门应用学科,是园林工程专业的学科必修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是园林工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先行性工作。

二、园林测量的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陈旧

一些学校的老师仍旧将教学重点侧重在理论掌握的阶段。理论课时偏多、学生动手较少,这与新时期的园林人才培养方向有着不小的偏差。

2.教材内容更新缓慢

目前,大多数高职园林测量课程的教材体系仍沿用普教的教材体系,测绘行业岗位所需的高新技术知识含量比重较少,给教师授课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3.教师业务能力局限

现如今高职高专院校不少教师缺乏对行业现状的了解,进而缺乏对课程重点的把握,授课效果自然不能符合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4.教学方法传统

当下有些学校园林测量课程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5.设备匮乏、老旧

由于近几年报考园林专业的学生较多,而教学设备的配备速度却远远跟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实验条件较为简陋,学生的实习效果不够理想。

三、教学改革与设想

1.教学观念的改革

教师要根据社会对园林人才的岗位需求,树立“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协作、遵守行业标准和法规的职业素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生产第一线的需求。

2.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

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实训项目,分配教学时间、确定考评方式和评价标准。理论课程是为实训任务服务,要以适度为原则。删除过时的内容,精简陈旧的内容,补充应用广泛的新内容。实际教学中降低理论深度,加大应用性知识,特别是新技术应用的比重。具体整合如下图:

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

(1)课程内容的删减

测绘不是重要任务,因此,控制测量中的测角交会及地形图的拼接、检查、整饰、清绘不在课堂讲授;现代化园林规划对园林测量中的测距、测角和测高差的精度要求不是很高,可以将误差理论这一章节作适当的删减;而大比例尺地形测图方法中,对于白纸测图的方法,随着数字化测图方法的普及应用,可以把重点放到数字化测图方法上。

(2)项目任务中引进新技术

教学内容改革应加强数字化测量的概念,增加电子水准仪、全站仪、GPS等数字化仪器的介绍。应适当增加识图、用图等实用性内容。新仪器、新技术和新方法,不单独设立任务或项目,根据与任务的相关性适时引入。

3.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引领者,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在教学中体现的地位尤其重要。学校应组织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一线参加生产实践。带着教学中的疑问深入企业培训、考核,积攒更多书本上没有的实际经验,将其标准化、流程化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渗透,培养出行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4.教学方法与评定机制优化

(1)项目化教学显奇效

良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不少老师甚至以为会用PPT上课就是信息化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将实践环节录制成视频,清晰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以给学生以深刻印象。

首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把园林测量课程的内容渗透到每一个项目中去。例如:“平面控制测量”项目,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4~5人进行分组。接着,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设备和工具。待学生对仪器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教师再讲解所涉及仪器的正确的使用方法。这个环节教师就可借助视频和实物相结合的方法,更加直观地去演示规范操作。然后,由教师布置具体实验项目,详述任务的要求、所需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他们各自的任务。这样既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让他们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教师则在课堂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重点在于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解答他们遇到的疑惑,换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索。最后,每个小组完成一张平面测绘图,由老师组织学生互评成绩,分享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

(2)完善的考评机制

教师可将考核方式由原来的实训考核加理论笔试考核,调整为三个部分:平时、仪器操作和期末。评分标准由平时∶期末=4∶6,调整为平时∶仪器操作∶期末=3∶3∶4,重点考核学生的实操能力。

同时,实训项目都是分组进行,那么,最后的实训作业就由各组学生先在自己组内展开自评:回顾当日实训仪器设备使用情况;测量方法正确与否;团队工作任务分配是否合理;是否有明显错误或失误等。各小组之间再将实训成果展示,分析其他组的优点和不足。最后教师汇总各组的作业情况并结合实训中的表现给出总结性的评定,增强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5.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力度

园林行业现代科学技术更新、渗透快,尤其测绘科技的发展更是导致目前测绘生产已完全被数字化测图系统、全站仪和GPS接收机所代替。

硬件建设成了实验教学改革十分关键的一环。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园林测量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完善充足的实习基地,实践教学才能不受天气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实训中,教师应对仪器设备进行合理调配,提高其使用效率。同时也要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保养和维修,以延长其使用寿命,特别是电子仪器和光学仪器设备的保养。

总之,目前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素质是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生能否高质量地就业与学校的发展是高度相关的,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提高我们毕业生的竞争力,需要我们对教学环节不断改革提高。

本文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现状提出了园林测量教学的规划与建设。从教学内容的精简、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评价制度的完善等方面着手,立求使教改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最终让学生受益。测量学由于受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各相关专业学科的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作为从事园林绿化专业实训教学的教师,应该适应新的技术发展,对园林测量教学改革进行更深入地研究,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远智.园林工程测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2.

篇8

基金项目:本文受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5Z32)资助;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2014-24)资助。

数字测图整周实训是数字测图课程学习后的集中强化训练课,主要是为满足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测图员岗位需求。由于实训课有着实践性强、综合性强、训练内容丰富、教学时间集中等特点,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感到内容多且复杂,难以理清头绪,导致出现实训懒散、急于结束实训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

结合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将生产项目引入到数字测图实训教学中,按照生产流程组织开展实训,充分激发学生的实训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和项目管理能力。

项目化实训的目标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实训的任务一般包括技术设计、图根控制测量、碎部点坐标采集、软件成图、技术总结等,为了培养学生能够高效地完成实训任务,提高测量技能,针对3周的实训设计了“1:1000大比例尺测图”实训任务,并提出了实训目标,见表1。

项目化实训的条件

1.场地分区,弹性教学

本次实训场地选择在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340亩的测绘综合实训基地,该测区主要为黄土地区,地势南高北低,最大高差接近40米。测区已有D、E级GPS控制网。测区距学校约2km,交通便利。测区典型地物包括居民地、交通线、排水沟、植被、亭子、电力线、庄稼地、取土场;典型地貌有山头、洼地、山脊、山谷、冲沟、坎、绝壁、台地,地形特征明显,有利于开展大比例尺测图实训。

根据以往的实训经验,每组学生的综合能力参差不齐,一方面为了激励学生的实训积极性,另一方面为了有效调控实训效果,依照测区地形对实训场地进行了分区,设置了弹性任务。将测区划分为A、B、C、D四个区域,见图1。其中A、B两个测区为基本测区,所有实训组必须在3周时间内完成其测图任务;C、D区为弹性任务测区,已完成A、B区任务的小组可以继续完成C、D区测图任务。

2.仪器分组,资料完善

实训任务以组为单位完成,每组配备GPS接收机一套、全站仪一套、CASS成图软件若干套,可链接学院CORS基准站进行RTK作业。为保障实训的高效组织,实训指导教师需提前准备以下教学资料:

(1)实训管理文件:包括实训任务书、实训指导书与报告书、教师日志、实习纪律承诺书、交互检查记录表等;

(2)成绩评定文件:过关考核方案、考核记录表、成绩统计表、评分表等;

(3)行业规范:如《城市测量规范》《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1:500_1:1000_1:2000地形图图式》等。

3.安全警示,保障教学

数字测图整周实训为校外实训,安全保障尤为重要,特别是人身安全、公共设施安全和仪器安全。为确保各项安全,实训动员时,首先与每位学生签订实训纪律承诺书;其次,在实训基地的入口和地形险要处设置了安全警示牌,同时要求学生实训期间穿戴安全马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为学生购买短期综合意外险。

项目化整周实训教学组织

1.实训流程

基于项目化组织实训,严格按照项目的生产流程组织实训,具体流程图如图2所示。

2.组织实施

(1)承接测图任务:这一阶段,采用角色扮演法开展教学,实训指导教师扮演甲方,每组学生扮演乙方。实训动员时,由甲方(指导教师)向乙方(学生)按组发放实训任务书、实训指导书与报告书,并进行解读;同时,乙方(学生)在学习了实训任务书后针对疑惑点向甲方(指导教师)提问,并由甲方(指导教师)解答,直到乙方(学生)明确实训任务,领会实训要求;最后双方模拟签订测量合同书。

(2)组织准备:这一阶段主要完成实训的分组、指导教师的安排,一般每班安排2―3名双师素质教师进行实训指导,然后由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测区实地踏勘,了解测区概况、地形特点、控制点分布及保存情况、交通条件及当地民俗等,为实际作业打好基础。

(3)技术设计:明确了任务,认识了测区之后,就要求学生学习相关行业规范,以组为单位编写实训技术设计书,主要从任务概述、测区概况、坐标系及作业基准、控制测量方案、碎部测量方案、质量验收及成果提交等几个方面展开。

(4)生产作业:这个阶段是实训的难点,也是实训组织的重点。实训的任务和时间安排见表2。为了更好地督促每组学生按时完成各个任务,以保证最终成果资料的完善,在实训中教师根据每天检查的结果绘制每组进度横道图,并张贴在教室,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各组进度的差距,进度横道图样式见图3。

(5)产品交付:这个阶段是最终呈现实训成果的阶段,学生需要提交小组成果和个人成果。小组成果包括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图根控制点示意图、测区地形草图、交互检查报告、小组电子文件夹(内含图根控制点坐标文件、碎部点成果文件、地形图图形文件);个人成果主要是实习报告书(含实习日记)。

项目化实训的评价体系

1.素质评价

素质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出勤情况和综合表现,占总评成绩的20%。出勤情况由指导教师进行每日考勤,并记录到教师日志上,见图4;综合表现由小组内进行互评打分,见图5。

2.技能评价

技能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采用个人过关考核的形式完成,占总评成绩的30%。主要考核三项,分别是:RTK碎部点测量、全站仪碎部点测量、CASS软件成图。

3.成果评价

成果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实训过程,评分依据是小组成果和个人成果,占总评成绩的50%。评分表见表3。

(1)基于项目化组织实训,实训目标明确,各阶段任务具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2)设置了加分的弹性实训任务,减少了小组成员的缺勤率、迟到率,主动探究学习的现象明显增多,同时也提高了实训效率,增进了小组成员间的感情,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

(3)按照项目生产流程组织实训,既没有忽视外业实践,又重视了技术设计和内业资料整理,对培养学生的项目组织管理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采用进度横道图监控实训,有效地激励了学生的实训动力,消减了学生实训后期疲惫放松的现象。

(5)建立了素质评价、技能评价、成果评价的实训评价体系,从根本上杜绝了学生实训走形式、耗时间的懒散现象,也真正提升了学生的测量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绍堂、张慧锋:《利用校园人工湖进行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探索》,《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第126-130页。

[2]李永川、唐红梅:《技能竞赛法在高职测量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地矿测绘》2014年第30卷第3期,第45-47。

[3]何立恒、史玉峰、郑加柱:《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测绘通报》2010年第8期,第74-77页。

[4]吴长悦、王健、田贵娥:《基于项目制的全仿真实例工程测量实习模式探讨》,《矿山测量》2015年第8期,第112-114页。

篇9

2 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该课程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地籍调查和地籍测量,其中地籍调查部分涉及到了很多地籍概念,有些概念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些概念比较相近,对于初学者而言很容易混淆;有些概念又涉及到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容易陷入误区。在地籍测量部分,其具有一般地形控制测量的特点,但在质和量上又有别于地形测量,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再强调其和地形测量的不同,但有些学生依旧认为地籍测量就是地形测量,影响了对其准确的理解。

2.1 教师的实践经验问题  全国第一次土地调查和第二次土地调查间隔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期间测绘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的相关土地政策也在不断地完善,但大型的土地测量工作却没有做过。有些教师因缺乏实践经验在授课过程中未能将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教学只能是车轱辘话反复的讲,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其次,这门课程和其它课程的交叉性较强,其内容涉及到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数字测图、测量平差、房产测量等课程,如果教师知识储备不够的话,很难做到详细的讲解。这门课程表面看似简单,但想把这门课程讲的更加透彻和精彩,不光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得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2.2 教材选用问题 教材的选用也至关重要,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之前《地籍调查与测量》教材可谓是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标准,比如共用界址点是否编号的问题,不同的教材看法就不同。有些要么直接使用本科教材,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并不适合高职学生;有些虽然是高职教材,但实际上是本科教材的“浓缩版”,还是不能适应高职教学的需要;有些甚至是本校教师的自编教材,编写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2.3 学生基础薄弱问题 随着生源的逐渐减少,学生的质量也在不断的下滑,学生培养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而且现在的学生想的不是多学点知识,而是更为关注毕业后的工作问题,在学习方面显得较为浮躁。因此理论知识讲的稍微深入一些,大多数学生就有点力不从心,甚至有些学生会出现厌学、弃学的情绪。总体上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方面显得较为薄弱。

2.4 实训方面的问题 该院人才培养方案里面虽然制订了这门课程的理论课时和实训课时,但这门课的实训是一大难题。地籍分为调查和测量两个方面,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训难就难在调查上,本来该院打算把学校的幼儿园作为一个宗地进行相关的实训,但实质上学校本身就是一块宗地,这样实习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会使学生走入误区,因此这个方案被否定了。想在校外进行实训,远的地方条件根本不允许,近的地方进行调查时还需和农户进行协商,有些农户并不愿意配合。最终只能在校内把调查部分简单做一下,主要还是以地籍测量为主。

3 课程的教学改革

3.1 积极参与产学结合项目 2008年该院承接了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甘谷县城镇地籍调查项目,从开始的培训,项目的设计、实施,过程检查到最后的检查验收,该院教师都积极地参与其中。不仅可以及时地了解到国家最新的法规和政策,也熟悉了整个项目的流程,并对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改正和总结并反馈给教学。此外,农村地籍调查、农村宅基地三权发证等项目该院部分师生也参与了集中,通过项目的参加,教师增加了实践经验的同时在授课时可以把一些典型的案例以及项目实施的经验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丰富了课堂教学。有些参与过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学生,还成为了农村宅基地三权发证工作中的骨干。

3.2 综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该课程概念多、文字性强,涉及到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多,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等手段,综合运用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第二次全国农村地籍调查时,主要采用的是航片调绘的形式。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口头讲实地应该如何调绘学生只会一头雾水。采用多媒体的手段加以讲解,教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也更为容易。目前网络上可以找到《地籍调查与测量》这门课的精品课程,对于课堂上没有搞清楚的问题,学生可以在网络上继续学习,也可以把问题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授课老师,课堂学习、网络学习、课外解答的授课方式,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3.3 加强教材建设 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籍调查与测量的流程,可以将整本书分成几个项目,每个项目下面设置若干个模块,按照生产实践流程和地籍调查与测量规范编写成项目化教材。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实践操作以及课本的参考,能够学以致用,在参与类似的生产项目中能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并快速地投入到生产中。

3.4 密切关注学科的最新发展,引入新技术、新方法 以往的课本主要以传统的测量方法为主,没有将现代测绘新技术深入到教学之中。如在讲解面积计算时,要融入GIS技术,利用GIS软件进行面积计算的优点、计算的方法等。现代地籍测量数据的处理已经发展到自动化,地籍数据库和管理系统的建立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地籍信息系统在土地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些知识也应该加入课程并列为重点内容。

篇10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包括:认识典型模具结构,了解模具工作原理、模具零部件的功用、零件相互间的装配形式和配合关系以及模具零件的加工要求;能正确使用模具拆装常用的工具和辅具,掌握模具拆装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会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培养产品测绘能力;学会模具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法,能熟练使用CAD软件绘制模具零件图和装配图,培养制图能力。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能力。掌握模具拆装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使用常用测量工具,具备产品测绘能力;掌握对测量尺寸进行协调和圆整的原则和方法;熟悉模具行业常用相关标准、资料和手册,会正确选用并查阅;能正确选定模具零件的尺寸精度和配合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其他技术要求;具备一定的识读、绘制模具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制图能力。2.方法能力。具有独立制订工作计划、协调计划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能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进行展示、分析、评价和总结;具有独立学习能力及利用各种途径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3.社会能力。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具有创新精神。

二、基于行动导向法的教学实施过程

不管在什么领域,所有职业的工作过程的结构大体上是相同的,一般都可以简要地划分为确认工作任务、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和结果记录等这几个阶段。针对模具企业工作过程,将工作内容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相融合,结合模具测绘实训要求,把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获取信息、制订工作计划、作出决策、实施工作计划、反馈信息、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计划、实施和评估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一)资讯

在实施的过程中以师生共同解读“任务背景”、“工作任务书”的方式,使学生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并获取与完成工作任务有直接关系的信息。1.基本知识技能回顾。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制图、公差、材料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钳工工具使用、检测量具使用等技能进行回顾。2.搜集和整理资料、信息。每个小组思考讨论该项目的关键信息,领会任务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对“模具的分类、模具结构及其组成、模具的基本工作原理等模具原理性知识;模具拆装工具与使用技巧、模具测量工具与使用技巧等技能性知识;模具拆装步骤和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等知识进行信息查阅、收集、学习理解并研讨、记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查找相关专业书籍,帮助学生梳理信息并对学生收集信息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通过此环节,学生可以领会到复杂的项目需要进行分解处理,同时通过分工、协作,其自学能力以及信息收集整理、交流协作等能力得到提高。

(二)计划

小组内每一个学生根据在资讯阶段收集和整理的信息,以报告的形式制订模具拆装、测绘工作计划,初步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教师不对学生的方案进行评价和干涉,只给出启发性建议和引导,并记录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出现的问题。此环节培养学生综合提炼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工程知识应用、技术方案写作等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决策

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各自的计划,并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交流和比较,然后形成一个统一的模具拆装和测绘工作计划,经与教师充分交流后形成小组最终工作方案和步骤。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如谁负责拆装模具、谁负责测量尺寸、谁负责画零件草图并记录尺寸等。通过此环节,学生能提升独立思考问题能力、正确判断和制订工程方案的能力。

(四)实施

各小组按照确定的最佳工作步骤和计划开展工作。根据小组分工,做好模具拆卸、尺寸测量、草图绘制、模具装配复原、试模等工作,并单独绘制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CAD图纸。做好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记录和要点记录,并完成工作总结报告。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控制场面和观察细节,对各小组所画结构简图进行指导和检查;对学生的钳工基本操作方法、安全文明生产等进行指导和评价记录;对学生测量工具的使用、草图绘制质量等作评价记录;对模具装配质量作评价记录。此环节培养学生利用所具有的理论知识和工程技能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形成理论联系实践的意识,提高学生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提升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职业素质。

(五)检查

1.小组自查。学生对装配复原的模具进行人工合模验证,并在成型设备上试模,验证模具工作是否正常,模具间隙是否调整均匀;检查图纸中视图表达是否正确、尺寸标注是否完整、形位公差是否正确、表面精度是否合理等。2.教师检查。教师主要确认学生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并记录问题情况。通过此环节,学生在专业知识、职业精神、职业能力上实现了提炼升华,通过参与自己学习成果的展示和评价,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成就感,认识到了自己的智力潜能;同时,老师也能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优化组织教学。

篇1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21

Polytechnic Mapping Skills Competition as a Platform to Build Higher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New Model of Curriculum Reform

ZHANG Guoyu

(Rizhao Polytechnic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Rizhao, Shandong 276826)

Abstract Vocational College mapping skills contest is sponsor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 contest over the Higher Colleges of universal participation wagons jointly organized by the contest to guide and establish appropriate training system, through the organization of mapping skills competition to supervise and lead the various universities to appropriate professional and curriculum reform, through the game to test to check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each, through the game to test student mastery of skills to measure, through the game to supervise and lead the universities the usual increase in education in mor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o that students fully grasp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but a better grasp of professional skills, theory and skills to really double intermediation.

Key words skills competitio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open-assessment programs; curriculum design

0 前言

全国高职院校测绘技能大赛目前已经初具规模逐渐成熟,全国各个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特别重视,把参加比赛作为展示学校办学成果的一个机会,并且专门组建了自己的参赛队伍,利用参加大赛的机会在比赛过程中充分展示学校风采,努力提升其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企业需要大量的测绘工作人员,很多企业直接到大赛现场去预先预定优秀的学生,而测绘项目比赛主要内容是“建筑工程测量”的基础测知识为载体平台,所以各个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的高校需要针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目前,教育部评选出的100所高职院校为代表的已经充分认识到职业技能大赛的作业,已经率先建立了自己的参赛人员,并且针对比赛,进行相关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并且围绕大赛开展了一系列的专业和课程改革。

1 高职院校测绘技能大赛的目的

(1)通过比赛来提升各个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通过比赛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对于所学过的测量基本技能的掌握,通过比赛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运用所学的测量理论和测量仪器来解决具体实践中的测量项目的能力,通过比赛来提升学生对于测量外业数据采集以及内业计算处理的能力,通过比赛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通过比赛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等。

(2)通过比赛来检验学生对测量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中技术问题情况,通过比赛来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团队精神、使参加比赛的学生能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等。

(3)通过比赛来引领高校对测量专业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变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革新,课程教学大纲革新,课程教学方法方案的革新,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多地增加实验教学,使学生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真正达到理论与技能双融通。

(4)通过比赛提升测绘工程专业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充实到测绘类专业中来,为我国的测绘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 高职院校测绘技能大赛的对高职专业及课程教学改革的作用

(1)高职院校特别是全国示范高职院校根据比赛项目内容,来开始课程。测绘技能大赛比赛项目主要有国家二等水准、工程施工放样、导线测量、1:500数字测图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是精密水准仪,给定一个已知点高程,运用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针对某一闭合水准路线或者附合水准路线通过一系列观测,主要测量高差读数和距离,最后根据水准测量内业计算公式,算出各个待测点的高程;工程施工放样则是根据若干个圆曲线或者缓和曲线上若干个桩点的坐标,通过一系列计算算出若干个未知桩中桩点坐标,然后根据给出的两个已知点坐标把算出的若干个位置点坐标在实地标定出来,并在放样出来的点位处做好标记;导线测量一般则是对闭合导线进行测量,给定3个已知点坐标,通过一些列外业测量和内业测量来求得导线途中其他几个未知点的坐标并进行相关平差;1:500数字测图则是使用全站仪或者GPS接收机进行地形图测绘,一般测图面积约300m?00m,测图中各个观测点可能会不通视,10~20个队可以同时开赛,赛场一般为足球体育场,一般为每个参赛队提供2个已知点和1个检查点,外业采集完数据后把数据通过规定的计算机导入测量软件(比如CASS),然后进行数字地形图绘制。职业学校自行组织的大赛项目则更加丰富,除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项目,还增加了理论考试、三四等水准测量等项目;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与项目相对接,需要反映出大赛对学生技能的要求,而且也代表了测绘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促进教学内容的改进, 推动测量课程教学改革。

(2)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重点的高职院校,如果要组织学生报名参赛,则学校所具备的仪器和设备以及仪器和设备的型号应该是比赛所要求的,这就要求学校更加重视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增加实验实训方面的投入,在开设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需要用到代表社会先进水平的高精度水准仪、全站仪以及GPS接收机(RTK),和相对应的配套软件版本,而比赛内容的来源是从社会上具体工程实例中得来,如果学生参加比赛,其所增加的技能正是社会上用人单位企业所需要的,同时用企业的实际用人标准岗位要求总结出实际比赛项目,学校和企业可以把解决实际项目难题作为比赛项目,另外在比赛中选出优秀学生提前预定实习、就业,同时成立测绘类专业教学建设指导委员会,使学生学到知识增加就业的机会。

3 以技能大赛为平台构建“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新模式

(1)“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测绘类和土建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该课程是为后继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而开设的,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从施工开始的放样放线到竣工测量到变形观测和沉降观测,可以说建筑工程测量技术贯穿于所有土建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测量的作用是巨大的,建筑工程测量的课程设置,完全符合测绘类和土建类相关专业专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的需求,能完成相应的培养目标,土建类学生可从事非测量工作也可以从事专业的测量工作,如果从事专业的测量工作可以把测量技术作为自己生存的一项本领,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应该全面掌握测量各种原理,学会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操作,并为下一步学习测绘类或者土建类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故“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在专业设置和专业体系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全国测绘技能大赛的举办,对各个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起到推动作用,引起了各个高职院校的普遍重视,各个学校也结合技能大赛开展了对该课程积极改革,从而课程改革方面推动了教学的发展,使得该课程的开设特别是对测绘类和土建类学生更有意义。

(2)现在很多高职院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不适应现在测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测绘技能大赛的要求、根据比赛改革教学法、情景结合教学、一体化教学法等,充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仪器的能力,培养用人单位需要的先进技术,但是传统的考核办法是只把最后期末笔试考核作为最终成绩,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动手的积极性降低,如果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采取的“学中做,做中学”的一体化课程教学较好,目前需要根据技能大赛来设计教学任务,同时取消期末试卷考核,把学生成绩考核任务贯穿于课程的全过程,变原来期末笔试考核为过程考核,课程的总成绩100%=出勤20%+平时作业20%+平时实验20%+课内技能竞赛20%+期末集中实训20%,所有开设测量课程的班级学生统一进行排名,从而选拔出更加优秀的学生来参加下一步的训练和比赛,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后,进行分组发挥他们各个特长进行互补,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和指导,安排他们每天在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分析他们的比赛成绩结果,逐步提高学生的成绩。

4 总结

全国高职院校测绘技能大赛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影响很大,同时也起到督促和引领各个高校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改革的作用,也可以让参加比赛的学生提高技能,修炼品行,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意识,以此作为出发点,全国高职测绘技能大赛应当向大众化、常态化、平民化、专业化方面发展,高职院校通过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起到赛教相长、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娜,袁程.以职业技能载体 构建高职实训平台――以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技能大赛体系为个案[J].中外教育研究,2009(11).

[2] 牛鹏涛.技能竞赛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意义探析[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3] 2015年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测绘”项目赛程.

篇12

2测绘专业大学生综合技能竞赛的创新设计

目前,我国大学生测绘综合技能竞赛的主要目的是对测绘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虽然为学生提供了进行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舞台,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学生受益面较少、教师参与不足、竞赛主体单一和竞赛制度设计不够健全等诸多问题,影响竞赛的发展空间和综合效应,值得我们对竞赛机制进行思考与创新。1)创新学生全员参与的长效机制。目前,省级以上的各类测绘技能竞赛都是以学校为单位分配参赛人(队)数,学校只能按要求筛选一小批精英学生进行重点培养,然后经过反复实训再参加比赛,竞赛实际成为少数优秀学生的表演舞台,大部分同学只能是旁观者。为了使竞赛让更多的大学生受益,学校应针对不同竞赛项目,设置相应的校(院)级竞赛,逐步扩大培养实践能力和工程人才的覆盖范围。通过组织校(院)级技能竞赛,打破参与技能竞赛人数的限制。同时,学校最好能将技能竞赛项目设置为选修课程,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参加技能竞赛的同时完成学分,避免因竞赛加重学生负担。学校从低级技能竞赛中选拔优秀学生组队参与更高级别的技能竞赛,这样做既能完成优秀团队的选拔工作,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扩大竞赛的影响力,并保证测绘学科技能竞赛的可持续发展[2]。2)创新教师积极参与的激励机制。教师参与大学生技能竞赛的积极性不高成为众多高校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制约测绘技能竞赛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瓶颈。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缺乏教师参与指导竞赛活动的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学校应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有关政策,制定规章制度,将参与竞赛指导纳入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教师积极参与的激励机制,对参与指导竞赛的教师实施专项激励政策。同等条件下,在晋职晋级、岗位聘任、出国学习、评优评奖、项目申请等方面享有优先权,对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以及涌现的先进个人或团队设置专项奖励。激发教师积极参与、主动指导竞赛的内在动力,形成教师从“要我指导”转变为“我要指导”的良好局面,真正地调动起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竞赛的积极性[6]。3)创新主办主体多元参与的共赢机制。目前,全国性测绘综合技能竞赛的主办主体主要是行业主管部门、学会协会等,这些主办主体虽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很容易导致行政主导,使赛事失去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一些具有科技创新需求和科技创新能力的行业企业有主办竞赛的愿望和诉求,但是由于缺乏行政资源,没有权威性等原因,很难成为竞赛的主体,扮演着“赞助”、“支持”或“协办”的角色,在参与竞赛的力度、深度与广度上有待进一步挖掘。学校应根据测绘行业企业的科技创新需求,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定期举办各类竞赛,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裁判,请行业企业领导现场观摩,组织有关企业进行现场招聘等,使企业从“后台”走向“前台”,由“配角”成为“主角”。积极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高校与社会部门之间的合作,形成行政主管部门主导,测绘学科理论性竞赛由高校主办、具有实践特色的创业设计大赛由行业企业主办、测绘科普性公益项目竞赛由学会主办等多元参与的合作共赢模式[7]。4)创新竞赛制度设计的动态机制。技能竞赛是一种评价制度,旨在通过竞赛评判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为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推进测绘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指向性意见。大赛就是指挥棒,大赛比什么、怎么比,对测绘教育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8-9]。然而,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和不断发展的新要求,决定了测绘技能竞赛制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目前,全国开设测绘工程专业的本科和职业院校达120多所并覆盖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测绘教育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对大赛的竞赛制度提出了挑战。管理部门应总结和汲取各类大赛的成功经验,在竞赛层次上,形成“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全省有大赛”的梯级分工;在竞赛体系上,构建“基础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竞赛体系;在竞赛内容上,将单项比赛与综合比赛有机结合,加大专门型人才的选拔和激励力度;在竞赛评价上应实行“多证书制”,如奖励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其他证书等,使技能竞赛的活力和时效性不断增强。通过技能大赛的制度创新设计和动态调整,引领测绘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就业、推动企业发展[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