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7 09:35: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舞蹈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10-01
一、音乐舞蹈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素
对于音乐舞蹈艺术院校来说,实践教学就是根据目前社会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任务,结合一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人才。关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素,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艺术实践能力。这是音乐舞蹈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基本构建要素,它主要包括了音乐舞蹈的作品设计、创作、表演与比赛等等。一切的实践都是源于理论,因为学生首先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再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去参加一下艺术设计比赛、创作比赛或者表演等等。这种实践强调的是走出课室,走出学校,走进社会,为社会实践,为社会服务,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且促进了社会艺术事业的发展。
(二)加强实训环节。对于艺术院校的教学而言,实训就是在规定的一些场所进行专业技能操作的培训,如舞台、剧场、演奏厅等,其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某一技能。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情况,艺术教育的实训应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自身情况,给他们设计适合自己的课程培训,这也是增强学生未来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
(三)重视实习环节。这是培养艺术人才发展的最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舞蹈教育、音乐教育和艺术管理这三个专业的学生而言。因为实习,其实就是走进社会,走进岗位,让学生真正了解职业和工作环境等。同时,这也是一个自我实现的环节,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世纪工作中去。
(四)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一个对自身学习的分析和总结环节,虽然这与实际技能有所脱节,但是它检验的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因此,毕业论文也是教学实践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舞蹈音乐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目标体系的构建。1.调整教学目标。无论是音乐院校还是舞蹈院校,其实践教学的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综合素质。但鉴于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完成当前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的,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改变,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教学观念。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呆板、单一、乏味,会使得很多学生觉得无趣和枯燥。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唱歌、跳舞兴趣这一方面下手,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等,对他们进行客观评价,并激发他们的跳舞、唱歌兴趣,随之引导他们树立学习计划、监督和调整。2.调整培养计划。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人才,必须调整培养计划。课程设置要与专业水平相互结合起来,教学内容也应该覆盖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和条件,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技能考核,也要重视其理论知识的考核,才能使其全面发展起来,不让学生的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掌握失衡。
(二)内容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经过实践的培养,而实现“二合一”,其实践教学的内容既包括了教师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也包括学生将其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如上文所说的实习、实训、实验等。当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仅包括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还包括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其中,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包括了教学人员、教学机构和教学基地等管理,还有实践教学管理的制度和方法等。而保障体系的构建,重点是壮大师资队伍和创新教学模式。在这里,我们以声乐教学为例,分析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
“一对多”的声乐教学模式,是指在大学二年级到四年级进行的一周一课时的音乐教学模式,它通过老师和学生共同演唱艺术歌曲、民族歌曲等,加上二重歌唱曲实现音乐教学。还有“小组课”,可以学习一些中外艺术歌曲,“小组课”还要加强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这种模式既可以节约教师资源,还可以加强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除此之外,还有“个别课”,这种教学是效率最高、教学质量最高的一种。
三、总结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是实现舞蹈或者音乐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环节,其包括着多个方面: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但无论是哪个体系,我们都应该重视,因为它们都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从各方面落实好,才能使实践教学体系的作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健.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建构[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汉族舞蹈主要是“南灯北歌”,即南方的花鼓花灯、北方的秧歌,全国各省都有自己的花灯、花鼓或秧歌,只是在动作风格、道具使用等方面有所不同而已.汉族民间舞蹈主要有绸舞、龙舞、狮子舞、秧歌、鼓舞、花鼓灯、踩高跷、跑旱船、春牛舞、荷花舞、太平鼓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东北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鼓子秧歌、安徽花鼓灯、云南花灯.傣族的民间舞蹈丰富多彩,按舞蹈的方式可以分为群舞、对舞、单人舞、器械舞等,按其所表现的内容可以分为孔雀舞、象脚鼓舞、刀舞、捞鱼舞、蜡条舞、长指甲舞、马鹿舞、狮子舞等.藏族的民间舞蹈则是以歌舞形式居多,由于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穿着长袖的藏式长袍,所以在其民间舞蹈中更是增添了“一顺边”的美,再加之其虔诚的宗教心理,为民间舞蹈渲染上许多神秘的色彩.其他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种类,也都是各民族结合自身民族文化、风俗理念、生活习惯、、自然环境等逐渐形成的舞蹈,能够充分展现出民族特色,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珍宝.
1.2民间舞蹈教学工作的发展现状
民间舞蹈教学工作的发展现状,主要可以从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个人经营舞蹈培训室、社区民间舞蹈活动团队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打好舞蹈基础,同时也是为了使我国民间舞蹈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从目前我国民间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民间舞蹈教学的课程量可以保证,但是在教学质量与教学深度上过于放松,并没有很好的对民间舞蹈的文化理念进行诠释,学生在进行民间舞蹈训练的时候,大多应付了事;另外,由于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在教学形式上的死板,使学生对民间舞蹈的产生不了学习兴趣,导致民间舞蹈教学被学生忽视,真正能全身心投入到民间舞蹈学习中的学生屈指可数.个人经营的舞蹈培训室,也是传播民间舞蹈的主要形式,这种以营利为目的的民间舞蹈教学,主要是对学习舞蹈的人群进行简单、基础的民间舞蹈训练,使其在接触到少量的民间舞蹈的同时,能够使身心愉悦,并借助民间舞蹈达成减肥瘦身、保持身形等目的,所以说个人经营的舞蹈培训室在民间舞蹈教学工作上,主要是起到了推广民间舞蹈的作用.社区民间舞蹈活动团队,主要是由离退休人群进行社区舞蹈活动而开展的,如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广场流行的“广场舞”这一民间舞蹈形式,不仅丰富了民众在工作一天后的业余生活,同时也更好的对民间舞蹈进行了传播;另外,社区民间舞蹈活动团队会时常进行一些民间舞蹈比赛或表演,进一步扩大了民间舞蹈的影响范围,使更多的人民群众发现民间舞蹈的特色.
2、流行元素在民间舞蹈教学工作方面的积极作用
2.1流行元素为民间舞蹈教学指明了阶段性工作方向与工作内容所谓流行元素,就是当下最受人民群众关注和喜爱的事物,将其融入到民间舞蹈教学中,无疑会对民间舞蹈教学工作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向上进行正确、合理的修正.以《最炫民族风》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来说,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全国人民的喜欢,正是我们所说的流行元素,这一流行元素在民间舞蹈教学工作中就得到了很好的运用.无论是在高校的民间舞蹈教学课程上,还是在各地广场的民间舞蹈活动中,《最炫民族风》都作为舞蹈的背景歌曲进行播放,使民间舞蹈显得更加的活泼生动,促使更多的人群参与到民间舞蹈的活动中.因此,流行元素正是反映了现阶段社会生活与人们意识的选择趋势,所以在民间舞蹈的教学工作上,就可以将其制定为阶段性发展方向与教学内容,促使民间舞蹈教学更接近于人民群众的个人意愿与喜好内容,从而使民间舞蹈教学符合时代特色与流行趋势.
2.2流行元素为民间舞蹈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教学选择
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流行元素并不只是单一存在的,其分为多个种类,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流行元素对民间舞蹈教学工作的影响也不只是从某一方面的.根据流行元素在民间舞蹈教学工作中的影响,主要可以将流行元素归为适合民间舞蹈教学的道具类型、歌曲类型、文化类型这几个方面:道具类型的流行元素,是适用于民间舞蹈教学的各类器材、道具等,通常将其分为民间舞蹈所用乐器、服饰等诸多内容,这些事物都是现阶段社会生活中普遍流行的,能够很好的与民间舞蹈教学相结合,突出民间舞蹈教学新特色,从而促使民间舞蹈教学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歌曲类型的流行元素,则是民间舞蹈教学在流行元素方面进行选取的重要标准,歌曲的流行能够极大的促进听歌人群的主动参与性,可以形成更加愉快、轻松的民间舞蹈教学氛围;另外,我国各地民族文化的差异,各地区的民间舞蹈各具特色,所以民众在选择民间舞蹈的学习种类上,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内容.
3、结合流行元素进行民间舞蹈教学效果提升的策略
3.1综合统筹,科学融合民间舞蹈教学工作要想更好的结合流行元素,首先要从民间舞蹈教学理念上发生转变,要充分意识到流行元素对民间舞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性,通过建立民间舞蹈教学研究团队,合理结合现阶段社会生活中的流行元素,丰富民间舞蹈教学模式;深入挖掘流行元素与民间舞蹈教学工作间的互助关系,促使流行元素能进一步推广民间舞蹈,而民间舞蹈也能够为流行元素的影响力传播提供舞台,二者实现互助关系;加快整理与完善我国民间舞蹈体系,综合我国各地区民间舞蹈类型,正确利用流行元素对民间舞蹈教学工作进行分类促进,促使不同类型的民间舞蹈在教学工作上获得合理的流行;民间舞蹈的教学工作者,应该强化其对流行元素的理解,在思想意识上重视流行元素,并能在实际教学工作上综合运用.
3.2利用各种渠道加强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交流
要想民间舞蹈更好的结合流行元素提升教学效果,就需要首先明确一个问题.所谓的流行元素,实际上是一种能够依靠各种渠道进行传递的信息和数据,例如:通过一些图片或是相关文献的展示,能够将一些流行元素具象化,付诸于实体事物进行直观展现,便于人们认知和分析.利用流行元素对民间舞蹈中的传统元素进行冲击和创新,除了要对流行舞蹈形式、歌曲形式、服装等多种元素进行利用,更需要以流行信息为参考和基础.同时还要建立并有效地利用一些便于传播信息数据的渠道.
3.3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打造“创造性”施教队伍
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永远处关键地位,原因在于,教师能够将一些相对抽象或者是难以理解的知识技能,通过专业的教学手法,直观地向学生进行展示,增加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认知程度和记忆效果.在舞蹈专业教学中尤其如此.众所周知,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等其他舞蹈不同,因为民族民间舞蹈更为原生态、其发展背景和自身蕴含的内容更为复杂,例如:民族舞蹈中的民族气节和一个民族特有的天人观念等,往往是不能用语言文字完全表述清楚的,需要教师用肢体语言、心灵语言等进行展示,才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其中真谛.3.4重视和改良实训环节,推动民族民间舞蹈的创新在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方面,我国拥有较多的艺术团体和单位,这些团体和单位不但是地方艺术的代表,同样还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石,更是相关舞蹈专业学生参与实训的最佳基地.各学校、班级除了要倾心打造良好的校园教学环境之外,应当多与一些艺术团体联系,达成学生实训合作协议,使学生参与到社会演出中去,并且接触了艺术团体中相对复杂的艺术环境,将会对“流行元素”拥有更深的感触.以“云南印象”演出中心为例,其中融合了较多的云南民族舞蹈元素,同时历经长时间的摸索和创新,他们拥有相当多的综合性舞蹈节目,无论对于民族舞专业的学生还是教师而言,都是一个难得的实训、学习基地.
幼儿舞蹈是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对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普及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舞蹈课程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笔者作为一名幼师舞蹈教育工作者,在此,对幼儿舞蹈教学的现状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幼师幼儿舞蹈教学现状
目前,由于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幼师的幼儿舞蹈教学面临着诸多困境。一方面,由于刚转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上,舞蹈教师们都还没有完全摆脱中专的影子。另一方面,在教学上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行之有效和指导性强的教学大纲。基于上述因素,笔者认为幼师幼儿舞蹈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育对象已变化
升格后的幼师在生情上已发生很大变化。以往中专层次的学生平均年龄在15-18岁之间,在身心方面都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在学习上主动性和能动性不强,在课堂上基本处于被动状态。但是,现在大专层次的学生平均年龄在18-22岁之间,在身心方面均已基本成熟。因此,和以往的中师生相比较,大专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高,参与性较强,能动性较好,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已发生改变。在学生的学习情况方面,相对以往来说也较复杂,以往所招收的学生是初中毕业后考入,大都没有舞蹈基础,而升格后的幼师所招收的学生大致可分为两年制大专生和三年制大专生,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呈现出两种状态。其中两年制大专的学生是五年制中专升段至大专的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舞蹈基础,但文化理论基础较薄弱;而三年制大专的学生都是高中生通过高考进入幼师,基本上都没有舞蹈基础,但文化理论基础较好。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新的生情,势必要求教育工作者通过调整教学状态,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等一系列教学措施来适应当前教育对象和教育形势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二)教学内容待完善
随着生情的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较强,幼师原有的幼儿舞蹈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中专的教学内容以实用为主,实践课程占主体地位,理论课程很少。而大专的教学内容则需要以应用为主,这就要求提高理论课的比例,使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在专业上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升格后的幼师生情发生变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以往适用于中专层次单一的教学内容显然已经不再实用,需要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完善。而国内专科层次的幼师几乎都是近几年才升格,在教育教学上几乎都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如何更新幼儿舞蹈教学内容,需要当前幼师舞蹈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完善。
(三)教学方式需改进
中专层次的学生年龄小,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不强,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通常采用“少练多说”、“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而大专层次的学生年龄较长,学习能力较强,学习参与性也较高,教师如继续采用中专时的教学方式势必会抑制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另外,升格后的幼师在硬件设施上已大大改善,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教师若只停留在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如何运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转变教学观念,改进传统教学方式,也是幼师舞蹈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改善幼师幼儿舞蹈现状的对策
幼师幼儿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课程,是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改善好当前幼儿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育对象的变化促使幼师舞蹈教师必需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当前幼儿舞蹈教学的需求。首先,要了解学生情况。作为舞蹈教师,面对新的生情,应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大胆作出课堂评价,并提出好的建议,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并进行课后交流,做好调整教学观念的准备;其次,要摸清行业动态。幼儿舞蹈源于幼儿,也服务于幼儿。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的摇篮,更是幼儿舞蹈教学实施的终端。因此,幼师舞蹈教师应深入幼儿园,了解行业发展情况,摸清行业最新动态,掌握行业教学方向,总结出转变教学观念的思路。最后,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在了解了学生情况,摸清了行业动态之后就应作出总结,调整状态并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在转变教学观念的过程中,需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慢慢调整,给自己和学生制造一个缓冲期,不可操之过急,以免造成学生在心理上的突兀,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在转变教学观念的过程中应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是否接受或喜欢新的教学观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
(二)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幼儿舞蹈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针对性对幼儿舞蹈教学成效有着巨大的作用。面对新的生情,幼师舞蹈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大纲,完善教学内容。
1.重视理论素养,促进综合能力。幼师幼儿舞蹈教学内容应增加理论方面的学习,并将理论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从单纯感性的动作感知和模仿,逐步提高到对幼儿舞蹈理念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以提高自身的舞蹈综合能力。建议增设幼儿舞蹈欣赏和幼儿舞蹈教学法等内容。幼儿舞蹈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幼儿舞蹈作品,教师作专业性的分析,并在思想上作正面的引导,培养学生体验美、感受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幼儿舞蹈教学法是一名合格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理论知识,是对所学幼儿舞蹈知识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的系统规范和理论阐释。幼儿舞蹈教学法的完善与规范、逻辑性的强弱和体系的统一标志着幼儿舞蹈这门课程的成熟性。因此,幼师舞蹈教师应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幼儿舞蹈教学法这一重要内容。可先组织学生统一学习理论知识,了解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再由教师示范讲解,让学生清楚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每个环节应该如何运用教学法中的知识;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写出教学计划、教案和教学总结;最后,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节完整的幼儿舞蹈课。通过增加以上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理论知识结构,并结合所学舞蹈技能充分运用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把握基础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幼师学前教育专业两年制和三年制的并存状态,使得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这种差异在幼儿舞蹈方面尤为明显。因此,舞蹈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基础差异,因材施教,分别制定出两年制舞蹈教学大纲和三年制舞蹈教学大纲。就两年制而言,应在以往所学知识上有所加强、加深。如,增加幼儿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使学生将中专时所学的幼儿舞蹈和民族民间舞蹈有效的结合;增加幼儿舞蹈剧目排练和创编的学习,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所学舞蹈元素充分利用;增加幼儿舞蹈欣赏和幼儿舞蹈教学法的学习,使学生提高理论知识,并与技能知识相结合,从而增强实践能力。就三年制而言,学生几乎没有舞蹈基础,但是要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学完所有理论和实践的全部内容,这就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同时,注重职业性和应用性。如,基训方面,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去除需要大量柔韧性和力量性的动作,将以训练学生优美体态为目的的组合,作为主要基训教学内容;民族民间舞方面,在保留基本体态动律组合的基础上,去除大量纯粹的单一组合和综合组合,以幼儿民族民间舞为主要教学内容;幼儿舞蹈创编方面,将幼儿舞蹈欣赏与幼儿舞蹈创编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为前提,结合幼儿舞蹈编舞技法,形成一套新颖而有特色的、适合学生需求的幼儿舞蹈创编教学内容。以上教学内容,不仅照顾了学生不同基础的学习需求,完成了幼师幼儿舞蹈教学的要求,提高了理论素养,还结合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性,充分发挥了幼儿舞蹈这门课程的应用性,为学生今后的幼儿舞蹈教学工作储备了深厚的知识能量。
(三)改进教学方式
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内容的完善,势必要求教学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改进。
1.教师重新定位,变主体为主导。改进幼儿舞蹈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中的定位是关键。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定位则应是课堂主导者,给予学生引导、指导和教导。例如幼儿舞蹈教学中蹦跳步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小兔、袋鼠等动物跳动时的影像视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模仿,去找腿部的发力点,然后教师再给予正确的指导,最后教导学生在生活中要懂得去发现美,感知美。通过以上方式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参与意识,从而使幼儿舞蹈教学成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高效教学。
2.教室不再单一,变固定为移动。幼儿舞蹈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舞蹈教学,它既是舞蹈技能的培养,也是审美感知的培养;既需要严谨的教学态度,更需要注重兴趣的激发。笔者认为,多变的空间和充满趣味的环境更有助于幼儿舞蹈的学习。在幼儿师范专科院校有很多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活动室和实训室,其空间多变,环境优越,设备先进,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所学知识,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空间资源,将原本单一的学习空间,变得丰富而机动。例如,幼儿舞蹈欣赏和幼儿舞蹈教学法的学习,可以利用学前教育专业的活动指导实训室,这是一个完全模仿幼儿园教室的实训空间,里面的环境布置充满童真童趣。这样的环境让学生在欣赏幼儿舞蹈作品时更能深刻体会作品内涵,有助于学生幼儿舞蹈欣赏的学习。而逼真的幼儿园教室布置,在学生独立试讲幼儿舞蹈课时能更真实的发挥出自己的教学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幼儿舞蹈教学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师的幼儿舞蹈教学的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基础差异,因材施教,完善教学内容;突破传统形式,准确定位,改进教学方式。努力使幼师幼儿舞蹈教学现状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促进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仪.高职学前教育“幼儿舞蹈”课程设计[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6.
正文: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于1990年开设。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建有专业电钢琴室、多功能舞蹈室、音乐教师、风琴室、手工制作室、形体训练室、心理咨询室、电子阅览室等功能室,教学条件和设备能够满足教学和教研的需要。无论在师资队伍、办学条件,还是在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先后有毕业生近千名(中职和成人),基本就业于射洪县及周边市、县公立和公办幼儿园,2013年该专业顺利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与发展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专业验收。
在幼教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多次进行了行业调研,经过分析、研究,我们对能力目标要求作了一些调整,即“具有一定的幼教组织能力,制定编写教学计划、教案的能力,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与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又将音乐、舞蹈、琴法、讲故事、普通话、简笔画与手工等六项基本技能明确纳入其中,还要求基本掌握制作课件和给幼儿简易化妆的技能。音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我作为音乐专业课教师,研讨、论证了音乐课如何培养中职学生职业技能,与同事们摸索出了双训的学前教育专业育人新模式。所谓“双训”,即训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说、唱、弹、跳、画、做);训练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即学生作为未来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也有人将它称为教育活动能力,本文就通过音乐课如何培养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即强化“双训”为途径作如下阐述:
(一)强化学前教育学生的六项基本专业技能
1、明确六项基本技能的具体要求
六项基本技能是指学生在“说”、“唱”、“弹”、“跳”、“画”、“做”等方面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在课程设置中,我们将“说、唱、弹、跳、画、做”等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六项基本技能,占总课时的35%以上。所谓“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语音、语法、词汇上说规范的普通话,标准力争达到二等甲级;二是能对小朋友进行流利得体的口语指导;三是会讲故事。“唱”,能唱至少五十首儿歌,具有胜任幼儿唱歌课的实际教学能力。“弹”,能初步掌握钢(风)琴的基本弹奏方法,指法正确、娴熟,能弹奏常用的音阶、琶音、和弦,具有伴奏和自弹自唱儿童歌曲的能力。“跳”,能掌握一般民族、民间舞的基本手型、脚型、手位和脚位,能掌握身体基本姿态的训练方法,具有柔韧、力度、弹跳等素质,能跳二十个左右的儿童舞蹈,初步具备幼儿舞蹈创编和舞蹈欣赏能力。“画”是指能娴熟地画简笔画和卡通画。“做”指的是手工制作动、植物类教具与玩具。
2、强化训练专业基本技能方面的几点作法。
(1)、鼓励师生考取专业技能等级证
为适应专业技能教学要求,我们十分注重“能说会做”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在现有基础上考取更高级别的技能等级证。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市县组织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并在晋职评优中给予量化支持。师高才能弟子强,在教师的影响带动与指导下,幼教专业学生根据相关的专业技能量化指标,刻苦训练,积极提升。已毕业的学生中,除普通话二甲等级外,已有30%的学生拿到钢琴、电子琴、舞蹈等方面的技能等级证。因而形成了师生皆重视专业技能学习的氛围,有效提高了专业技能教学的质量。
(2)、让专业技能训练落至实处
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大力践行我校自创的实训课七字环节教学法――即“备(教学准备,课前完成)、组(组织教学)、讲(精讲)、范(示范)、训(训练)、评(展示和评价)、理(课后进行设备与场地的清洁与归位整理)”。其中,以“训练”为重点环节,占教学时间的60%,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也要进行指导和辅导。并结合项目教学法,将专业技能设置成若干个项目,再将一个项目分解成一个个子项目。这样就抓住了专业技能训练的要点,且落到了实处,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构建和实践智慧的动态养成。
(3)、我校鼓励承担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骨干教师,组织学生成立了锻炼各种专业技能的“课外技能兴趣小组”,重点加强对学生的琴法、舞蹈、简笔画和手工等技能的训练。同时,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状况,还分层次开设了“技能提高班”。
一、音乐感受能力
舞蹈是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让学生通过掌握音乐的情绪波动,配合舞蹈动作,把主题表现出来的过程是必要的,音乐是舞蹈的灵魂,美国舞蹈大师特德・肖恩说:“舞蹈教育是对人的全面教育,他的身心、情感将在舞蹈中获得滋养。人类任何有意识的动作,都产生于心灵内在的启示。”,舞蹈创作是从音乐中去寻找舞蹈的“意象”,即随着音乐的乐句和节奏展开人体动作的画面。不同的意境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表现出来。在塑造艺术形象上大多数舞蹈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将这种意境相对完整地展现出来。传统的舞蹈教学课,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和启发,往往注重教给学生知识和技术,学生在被动地接受,却忽视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音乐的感受力体现了人对音乐整体把握的能力,舞蹈者对音乐要有一定的感受能力,也就是对音乐的情绪体验能力。舞蹈教学离不开音乐的伴奏,学生首先要有对音乐的理解、感悟,无论它是欢快的、热情奔放的、悲伤的,教师要多用启发式教学法,组织学生对舞蹈音乐进行反复的倾听、欣赏,伴随着旋律、节奏的进展,教师引导他们分别说出寂静和奔放、温馨舒适和浮躁不安等情绪,理解情绪的两极性了解随着音乐旋律及节奏的变化,人的肢体又是如何表现的。例如:在讲解新疆舞的艺术特色时,可先放一段维吾尔族风格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演奏的乐器有哪些,旋律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说出一些维吾尔族的歌曲或音乐的作品名等等。教学中教师要讲解、要从舞蹈的内涵上感悟音乐、要表达舞蹈的艺术内蕴,如《掀起你的盖头来》,先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期待的情绪,初步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激起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然后再创作动作,加上表演,充分表达维吾尔族青年热情及对爱情的向往。教学中不但要训练学生的技能技巧、基本功,更要训练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身体协调性等;音乐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艺术,只有理解了音乐、感受音乐的内涵,才有可能准确把握音乐的具体形象。
二、想象能力的培养
善于想象才能善于创造,在舞蹈学习中,无穷的想象比知识、技能本身更为重要。本人在舞蹈教学实训中发现,良好的音乐舞蹈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对舞蹈激基训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把一些心理学原理运用到舞蹈训练中,可以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我国魏晋时期的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提出:“音乐就像空气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音响”, 在舞蹈基训基编排中,根据舞蹈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出具体的人物形象,产生相应的人物情感,同时通过模仿一些事物的行为,在运用自己舞蹈的表情、姿态、动作去表达其情感。比如我校排练的舞蹈《红色英雄》,以充满激情的红色乐章为主旋律,寄寓浓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情绪,将勇士们振奋、勇猛的精神力量充分地表现出来。排练前,帮助学生分析舞蹈的主题,了解该舞蹈的背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鼓励学生搜集与该舞蹈主题相关的图片、资料等。在对舞蹈背景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然后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如此不仅对舞蹈内涵的充分的理解,还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创造力。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舞蹈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利用自己的舞蹈知识和对舞蹈独特的感受、体验来创造和编排出新的舞蹈。舞蹈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到大自然、生活中去寻找舞蹈的素材和灵感,尽量让学生从舞蹈课堂中解放出来。比如:在编排一段傣族的孔雀舞《碧波孔雀》,首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孔雀的习性,对孔雀动作、形态、叫声、交流等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孔雀舞进行创作。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视频等现代多媒体工具,给学生展示孔雀的习性;也可以鼓励学生到动物园观看孔雀,让学生在反复的观察中获得创作灵感,进行舞蹈编排。舞蹈源自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去学习、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把所见、所听、所感融入自己的舞蹈创造及编排中去。只有这样舞蹈教室才能真正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
四、审美能力的培养
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已认识到,舞蹈审美能力的培养比技能的训练更重要,它是在提高人们的美感,提高欣赏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特别是提高舞蹈者自身美的休养。在训练中根据一段音乐所蕴含的美感和意境,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完成舞蹈的动作组合,如以“晃手”“摇臂”为主的组合动作,在训练中可充让学生想象“微风中起伏的小船在碧波中荡漾”“美丽的彩云在碧蓝的天空中飘逸” ,展现出舞者身心相融的优美舞蹈,由此激发舞蹈学生的审美能力。
———根据社会需求设置学前教育专业
1998年,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山东英才专修学院成立。学院首先面临的问题之一便是设置什么专业。我们敏锐地观察到,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外语在社会交往和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学好外语的重要性也愈益受到重视,学习外语从娃娃抓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幼儿英语班遍地开办,很多幼儿园也相继开设幼儿英语班或以双语为特色增强对家长的吸引力,但绝大多数幼儿园缺乏懂外语的幼儿教师或懂幼教理论的外语教师。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于是,在办学之初,我们便开设了学前教育(自考专科)专业,使之成为学院最早开设的五个专业之一。2000年,学院开始涉足于高职教育,最早开设的三个专业便是学前教育、英语、计算机信息管理。当时曾有一师范大学的教授劝说我们:学前教育专业,我们本科招生都不好,你们办高职这个专业就更困难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方面,一些国办幼儿园难以为继,各地幼师正在调整压缩;另一方面,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长时间内急缺一大批具有外语应用能力的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我院又具有培养这种新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能力。我们毅然将学前教育专业作为特色专业加以培植。经过5年的实践,我院的学前教育专业茁壮成长,在校生规模达1300余人,居全省学前教育专业之首和全国学前教育专业前列,教育质量、就业率、社会信誉均居我院和全省同类专业前列,展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活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学前教育专业的成功设置,给我们以启示:要不唯本科高校所为,不唯权威所云,注重社会调研,注重社会需求,注重自身条件。5年来,依据这一启示,我院成功设置了39个统招专业。
二、从一架钢琴到百间琴房
———践行育人理念,加大投入,提升技能培训条件
1998年,我院学前教育专业设立之初,为自考助学,被人称为典型的应试教育。但这个专业的带头人孙汀兰教授牢记学院的“面向市场经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和“专业知识+现代化技能+精神面貌”的育人理念,努力将它们贯彻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办学之初租赁校舍,办学条件简陋,学院为学前教育专业购置了一架钢琴,建立了形体房,不仅使学生们在两年间以高通过率获得自考文凭,还掌握了舞蹈、钢琴等技能。2000年,第一届毕业生被各幼儿园抢聘一空,这更加坚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师生按照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理念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决心。转为高职学历教育后,学院和学前教育专业更加注重实习实训条件的建设、实习实训教学环节的落实、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学院在校内为学前教育专业建立了有百家琴房、多间形体房、画室的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艺术素质培训中心,建立了能容纳2000人可排练儿童节目、培养学生歌舞应用能力的实验剧场,还建设了双语教学实训室、幼儿健康检测与保健实训室、蒙台梭利教育实训室、电脑课件制作室等实训室,使校内实训条件达到较高水平。学院注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2001年学院和企业联合投资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基地,与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共同投资400万元(各占50%股份)建立起山东英才银座双语艺术幼儿园。由于有先进办园理念、优秀的师资,这所幼儿园成立一年便成为济南最好的高档次幼儿园之一,现已在全省发展有6所分园,成为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的主要基地。此外,学前教育专业还先后与山东大学幼儿园、山东师大幼儿园、山东省实验幼儿园等20所省级实验园、济南市儿童保健所等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一切,保证了师生具有充足的高水平实习实训条件。由于毕业生素质高、能力强,学院同用人单位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因而学生的实习问题落到了实处。学前教育专业还探索出顶岗实习、轮岗实习、实习就业相结合等的实习方式。
三、呕心沥血八载,三代人共育英才
———孙汀兰教授、杨文副教授和她们的教师团队
我院提出“名家治校、名师执教”的办学方略,在学前教育专业得到充分体现。该专业集中了孙汀兰、杨文、赵春梅等数位山东省内外名师。孙汀兰教授曾任东北师大、山东师大学前教育专业教授,是国内知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出版有8部学术著作,30余篇,8年来,一直是我院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和主要设计者。2006年,孙汀兰教授担纲申请山东省教育厅立项教学改革课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教学整合课程改革研究”,获得批准并得到教育厅资助。杨文副教授,是留学英国诺丁汉大学专修儿童英语教学法的中年教师,有长期在幼儿园讲授幼儿英语的经验,创造了“全息全感幼儿英语教学法”,被评为我国现代外语十大教学流派之一,出版有教材、录相带,其教学片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向亚洲地区播发。她还提出幼儿教师“两专一化”的创新性理论(幼儿教师英教化、英语教师幼教化、幼儿英语教师专业化)。赵春梅副教授曾长期任幼儿园园长,现任山东英才银座双语艺术幼儿园总园长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指导教师。另外还有教授、副教授8名。学前教育专业从创业开始便占据了学术研究和教育的制高点,奠定了领先同类专业的基础。学院还注重为学前教育专业搭建具有双语水平、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梯队。目前,该专业有专业教师60余人(其中研究生10余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近10人),可承担全部专业课、技能课教学任务,同时还聘请20多位幼儿园长作兼职教师,定期来学院作报告、指导实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确保了较高的教育质量,在历年的学生抽样调查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师资配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均在96%以上。
四、“五学八法六能”与“一二三四五六七模式”
从一架钢琴到百间琴房———践行育人理念,加大投入,提升技能培训条件
1998年,我院学前教育专业设立之初,为自考助学,被人称为典型的应试教育。但这个专业的带头人孙汀兰教授牢记学院的“面向市场经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和“专业知识+现代化技能+精神面貌”的育人理念,努力将它们贯彻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办学之初租赁校舍,办学条件简陋,学院为学前教育专业购置了一架钢琴,建立了形体房,不仅使学生们在两年间以高通过率获得自考文凭,还掌握了舞蹈、钢琴等技能。2000年,第一届毕业生被各幼儿园抢聘一空,这更加坚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师生按照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理念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决心。转为高职学历教育后,学院和学前教育专业更加注重实习实训条件的建设、实习实训教学环节的落实、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学院在校内为学前教育专业建立了有百家琴房、多间形体房、画室的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艺术素质培训中心,建立了能容纳2000人可排练儿童节目、培养学生歌舞应用能力的实验剧场,还建设了双语教学实训室、幼儿健康检测与保健实训室、蒙台梭利教育实训室、电脑课件制作室等实训室,使校内实训条件达到较高水平。
学院注重校外实习基地建设,2001年学院和企业联合投资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基地,与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共同投资400万元(各占50%股份)建立起山东英才银座双语艺术幼儿园。由于有先进办园理念、优秀的师资,这所幼儿园成立一年便成为济南最好的高档次幼儿园之一,现已在全省发展有6所分园,成为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的主要基地。此外,学前教育专业还先后与山东大学幼儿园、山东师大幼儿园、山东省实验幼儿园等20所省级实验园、济南市儿童保健所等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一切,保证了师生具有充足的高水平实习实训条件。由于毕业生素质高、能力强,学院同用人单位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因而学生的实习问题落到了实处。学前教育专业还探索出顶岗实习、轮岗实习、实习就业相结合等的实习方式。
呕心沥血八载,三代人共育英才———孙汀兰教授、杨文副教授和她们的教师团队
我院提出“名家治校、名师执教”的办学方略,在学前教育专业得到充分体现。该专业集中了孙汀兰、杨文、赵春梅等数位山东省内外名师。孙汀兰教授曾任东北师大、山东师大学前教育专业教授,是国内知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出版有8部学术著作,30余篇,8年来,一直是我院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和主要设计者。2006年,孙汀兰教授担纲申请山东省教育厅立项教学改革课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教学整合课程改革研究”,获得批准并得到教育厅资助。杨文副教授,是留学英国诺丁汉大学专修儿童英语教学法的中年教师,有长期在幼儿园讲授幼儿英语的经验,创造了“全息全感幼儿英语教学法”,被评为我国现代外语十大教学流派之一,出版有教材、录相带,其教学片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向亚洲地区播发。她还提出幼儿教师“两专一化”的创新性理论(幼儿教师英教化、英语教师幼教化、幼儿英语教师专业化)。赵春梅副教授曾长期任幼儿园园长,现任山东英才银座双语艺术幼儿园总园长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指导教师。另外还有教授、副教授8名。学前教育专业从创业开始便占据了学术研究和教育的制高点,奠定了领先同类专业的基础。学院还注重为学前教育专业搭建具有双语水平、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梯队。目前,该专业有专业教师60余人(其中研究生10余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近10人),可承担全部专业课、技能课教学任务,同时还聘请20多位幼儿园长作兼职教师,定期来学院作报告、指导实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确保了较高的教育质量,在历年的学生抽样调查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师资配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均在96%以上。
“五学八法六能”与“一二三四五六七模式”———初见成效的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实践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是提高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规范教学管理,增强本科教学实力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和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四川文理学院是一所典型的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将管理重心下移,推行二级绩效管理,理顺学校与院(系)的管理权责,提升办学内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校管理从静到动,由细到精地规范高效内部运行机制。
一、以院(系)为中心,促进教研室、教师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形成。
院(系)承担着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职能,在地方高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办学的核心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质量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素质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实践运行管理在教研室一级基层管理机构。以四川文理学院音乐系为例,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各项指标的具体要求下,音乐系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营造出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竞争向上的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教研室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内树信心,外树形象”活动,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树立良好师德师风,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明确教研室主任岗位职责,规范了《教研室工作手册》,涵盖了教研室工作计划、活动开展、教师备课,教学进度,质量控制和工作总结等检查,使教学环节常态化。
教研室以团队建设为中介,开展“向课堂要质量”活动,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教研室定期开展“老教师上示范课,中年教师上公开课,青年教师创优质课”活动,公开评课,相互探讨,在研讨与交流中融汇,在法与内容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切实提升教学水平,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室发挥团队作用,加强教师教改、教研和科研工作,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形成了钢琴教研室、声乐教研室、舞蹈教研室、青年教师创新教学团队、青年教师科研团队等优秀团队。声乐教研室被学校授予“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二、以专业建设为驱动,促进内涵式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
专业建设是院系绩效考核的重点项目之一,根据对院(系)专业建设水平进行考核和评价,加大对新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力度,同时,还对新专业给予指导,并给新专业适当的优惠政策,切实达到加强新专业建设的目的。以四川文理学院音乐系为例,从2007年来,以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为依托,为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紧紧围绕“强专业、育通才、广就业”的办学特色,在师范教育中融入非师范教育,在师范性素质教育基础上体现社会舞蹈表演专业的个性教育,注重川东巴渠民间音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贯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始终。随着专业建设的加强,新专业实验室建设逐步完善,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趋于合理,支撑课程体系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大胆创新,带动办学内涵的整体提升。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1.紧密联系专业实际,展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讨论,形成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地方高校音乐本科专业由于办学历史较短、资金缺乏、师资队伍素质发展不均衡等客观原因,普遍存在生源素质较差,课程体系建设基础薄弱等现象。其教学现状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切合自身实际制订了《音乐学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展开对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核心内容“四个促进”①、“三个基本”②、“两个突出”③、“一个引导”④的学习讨论,反复就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定位、教材的选购、实践基地的建立以及课程设置的科目、开设的时间、学分安排等内容是否对人才培养方案起到了真正的评价标准和激励作用进行论证,从而形成既稳定又富地域特色的课程体系,开创人才培养新格局。并将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创新为“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分为专业学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地方特色课程、学生自主课程、艺术实践课程等。以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平台,以专业学科课程为专业平台,以专业选修课程为专业发展模块,以地方特色课程为专业特色模块,以学生自主课程、艺术实践课程等为实践教学模块,实现强化实践育人,主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为城乡综合一体化建设基层、服务社区培养“定岗式”应用型音乐艺术人才。
2.重视教材选用评估,自编教材初显成效。制定教材选用与评估制度,严格教材选用程序,重点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教育部推荐、面向21世纪音乐专业教材、自编教材、实用性强和得到师生广泛认可的教材。在所使用的教材中,师生评价优良的教材达94%。教材编写也有了较大突破,至2012年教师主编教材3部,主编教学参考书3本。
3.注重队伍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加大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加教学管理人员培训、进修、交流、学习的机会,使教学管理人员不断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促进新建应用型高校教学保障体系的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内外质量保障体系先进理念,并将“教育即服务”的理念贯穿于内部质量保障的各环节,充分体现以育人为本,以学生成才和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改变单一依靠监督检查进行质量监控的状况。自觉地把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理论运用于工作,提高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执行力之中。制定了《教学管理文件汇编》、《学生手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等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保证了教学过程的正常运行,效果良好。
4.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质量提高。为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分为校、院系两级。校级监控体系包括领导听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务处质量科;院系级监控体系为:听课评课、教学督导小组和教研室。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明确具体,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健全,建立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专业教师评议制度、学生意见反馈制度、教学督导制度等,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同时,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相关要求,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教师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办法,学生评价、教师互评、领导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方法的运用上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对教学评价的结果及时运用于教师职称评聘、项目申报、评先选优和绩效工资分配,激发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的工作热情。
5.学习风气渐浓,建设效果明显。通过近年来持续有效的工作,校园学习风气日渐浓厚,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图书馆、实训室,图书借阅量增长,自觉到实训室做练习的学生日益增多,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学习主动性增强。2007年以来,共有8名学生被评为省优秀大学毕业生,66人被评为校级优秀大学毕业生,168人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6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105人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055人次获得国家助学金,350人次获得学校奖、助学金。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的报考率和录取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逐步提高。
地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型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地方和社会所需的各类应用型人才,追求现代大学“构建主动适应地方和社会对职业能力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内涵,便成了首要工作。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以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从实践教学入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为学生搭建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的实训排练,国际交流、校内外交流表演、毕业专业汇报、艺术创作表演等舞台实践,学生熟练掌握了各种专业技能,建立了牢固的文艺建设体系,形成了服务意识,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
1.改善实训场地条件,保证实训实习时间。为进一步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学校制定并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施意见》,依托地域和专业优势,积极加强与艺术团体合作,引进社会力量,共建共享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模式。通过教学评估,配置了琴房、多媒体教室、舞蹈教室、数码钢琴教室、MIDI教室、排练厅、实训室、音乐广场等教学场所,从而满足了音乐学专业学生学习实践的需要,确保实训实习的时间。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实践基地15个,其中,人文艺术合作育人创新基地1个,国际文艺交流中心1个。与四川省交响乐团合作签订了“人文艺术合作育人创新基地”协议,在丽江合作打造了一台具有典型云南民族特色的节目,形成合作培养音乐与舞蹈艺术人才的模式。与地方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合作,加强新课改合作研究和培训,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改革。与此同时,积极向海外拓展合作办学空间,与俄罗斯皇家芭蕾舞、韩国草堂大学等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将社会实践纳入音乐本科教学计划,设置2个学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学生参加各种层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均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折算成学分,纳入课程考核。学校重在引导和鼓励学生深入农村、企事业、社区、中小学校等,感受社会的发展变化,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每年暑假或集中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分赴基层,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和帮扶活动;或分散要求学生回家就近开展社会调查,每学年提交社会调查报告;或利用周末深入社区、留守儿童之家、义务演出、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院(系)还组织学生参加地方大型文艺演出,发挥当地的文化引领作用,使学生在演出中得到舞台锻炼,音乐系参加历届大学生艺术节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舞蹈《大巴山抬工汉》获全国一等奖;舞蹈《红色记忆》获四川省一等奖;舞蹈《麻麻辣俏幺妹》获四川省二等奖;合唱《红色歌谣不变调》、《火龙舞之歌》获四川省二等奖;表演唱《打双麻窝子送》、《巴山妹子》获四川省三等奖。
3.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强化专业综合训练。音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主要采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音乐会相结合的方式。各阶段要求明确,流程清晰,管理规范,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撰写、指导和答辩等环节均有具体要求,每年举行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观摩和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按规定确定指导教师,明确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结合社会实际,来自艺术实践、实习和社会调查的毕业论文(设计)比例不断增加。2011届本科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来自实践环节的比例平均达到了53%。近三届毕业生有72篇被评选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职业技能得到了全面锻炼,达到了培养要求。
四、紧密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促进办学定位的逐步明晰。
“服务地方,与地方互动”是对院(系)办学定位绩效考核的基本要求,也是地方本科院校的职责和突破点。近年来,各院(系)积极“找路子”,紧密围绕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合作共建活动。四川文理学院音乐系紧紧围绕学校“立足川东,服务全川,辐射周边省市”的办学思路,突出专业特色,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提出“立足地方,面向基层,服务城乡经济文化建设”的办学定位,狠抓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积极引导学生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提高专业实践技能,繁荣了地方文化市场,提高了达州市民的文化艺术修养。近年来,独立承办的各种类型的演出已有数百场,在达州及周边县市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比如,2008年参加四川省第十届运动会开幕式“火之歌”;2009年达州市第十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现场会文艺演出;2010年参加达州市元九登高节“大巴山民歌会”;2011年独立承办“巴国情韵”——纪念李依若诞辰100周年文艺晚会等。多次为“留守儿童基金”举行募捐公益演出,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依托地方与服务地方相结合,避免了办学定位的“大而空”,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
总之,实施绩效管理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高院(系)教学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该校实行绩效考核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我们应当把绩效管理及考核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管理实践中不断改进调整,使考核指标更加科学合理、成效考核更加明显,努力实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注释:
①“四个促进”是指促进教学建设,促进经费投入,促进管理规范,促进质量提高。
②“三个基本”是指教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保证。
③“两个突出”是指突出服务地方(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
④“一个引导”是指引导参评学校构建并逐步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顾南宁,刘茄.基于绩效管理的高校二级单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0,(9):67.
[2]王峰,涂宝军.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院系教学工作目标管理[J].黑龙江教育,2009(10):51.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207-01
在我国现代艺术类专业教学中,舞蹈教育是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舞蹈表现力的重要活动,是我国各类舞蹈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艺术类学生的舞蹈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及气质,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针对艺术类专业舞蹈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现代艺术类院校舞蹈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舞蹈艺术教学现状及问题的分析,以此为基础掌握教学发展方向与基本原则。并针对舞蹈教育工作需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教学方式,以此推动现代艺术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促进艺术类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针对现代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工作需求,教学工作者应加快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分析,运用舞蹈教育方式的创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1 现代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现状及问题
在我国现代艺术类院校舞蹈教学研究中发现,我国舞蹈教学活动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目前,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学模式问题、理论教学方式及实践教学模式问题、课程教学内容问题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我国现代艺术类人才培养中,应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根据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工作需求,艺术类专业院校舞蹈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及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同时,根据我国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活动课程要求及规范,开展教学配备等方方面面工作的改进与完善,促进舞蹈教学目标的实现。
2 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方式的探讨
2.1 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中理论基础教学方式的分析
根据舞蹈理论及实训教学活动教学需求的不同,艺术类专业舞蹈理论教学中应注重理论教学方式的运用。根据教学对象年龄、心理特点及舞蹈教材内容需求,艺术类专业舞蹈理论教学活动应创新理论教学方式。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重点讲解所教授舞蹈形式的具体动作要点、基础知识以及文化背景。通过舞蹈形式的文化背景、所表达中心思想,使学生深刻理解舞蹈形式特点及表演含义。
理论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将舞蹈形式所代表的地域特点、文化风俗、舞蹈动作特点等以视频片段等方式进行播放,以此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在此基础上,舞蹈教师还应对舞蹈教学理论中的解剖学、力学、物理学等内容知识进行讲解与分析。并通过乐理、乐感的培训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舞蹈基础知识,促进学生舞蹈表现能力的培养。
2.2 舞蹈动态形象示范教学的分析
作为现代舞蹈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舞蹈形象示范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重点。根据舞蹈教学内容与方法,舞蹈教师应通过全面示范及分解简化动作教学进行学生舞蹈动作的教学。全面示范教学是通过舞蹈动作与音乐的全面配合,表现舞蹈内容及音乐思想。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对整套舞蹈有所了解,并掌握基本的节奏及相关信息。分解简化动作教学是通过教师对舞蹈各动作的分解,开展舞蹈教学,以此使学生能够通过分解动作掌握舞蹈要点及方法,促进学生舞蹈作品演绎能力的培养。
2.3 艺术类专业舞蹈基础教学方式的分析
在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中,舞蹈基本训练是培养学生舞蹈基础表演能力的关键。针对舞蹈基本训练的重要性,舞蹈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与教学,并通过对教学方式的创新,激励学生训练参与积极性、避免枯燥的基础训练影响学生舞蹈兴趣。首先,在进行基础训练过程中,加强训练趣味性的引入。通过游戏式、活动式训练方法使学生从自然身体素质向舞蹈专业素质方向发展。并以融入舞蹈动作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健美的体态及舞蹈表演所需饱满的情绪。
另外,教师在训练活动中还应对工作要领、身体力量、柔韧性及协调性等进行专项训练。运用体育运动方式与游戏方式提高训练活动趣味性,调动学生训练积极性,尽快实现学生舞蹈基础素养的构建。
2.4 日常训练方式的分析
在现代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活动中,日常训练是保持学生体态形体、柔韧性与灵活性的重要内容。为了保持学生训练积极性,舞蹈教师应在日常训练的方式及内容上进行创新。以保障各项训练目标为基础,改变传统训练枯燥的方法,运用现代游戏教学方法等开展日常基础训练,避免枯燥训练方法影响学生舞蹈兴趣。
2.5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方案的创新,促进现代艺术类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生作为受教者,其对教学方式有着切身的感受。而且,艺术类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其对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存在较强的排斥。针对这一问题,现代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案编制、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编制活动。从学生角度出发,以训练大纲及教学目的为中心编制教学方案及训练计划。通过学生的参与,使教学方案及训练方法更加贴近艺术类专业学生需求,为提高教学效果、提高训练效果奠定基础。
3 加强对现代舞蹈教学方法的关注,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现代教育研究中,教学方法及教学理论不断发展。针对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的特点,教师应加强对国际舞蹈教学研究的关注。通过先进的教学理论的应用、训练方法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舞蹈类教师还应通过网络平台、教研活动等对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分享不同教学方式的效果与成绩,以此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与研讨,促进舞蹈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引用。艺术类院校舞蹈教研组也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经验总结与探讨,确定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提高舞蹈教学有效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艺术类舞蹈教学活动中,教育方式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艺术类专业舞蹈教学活动中,教研组应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与研讨。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加快舞蹈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以此提高学生舞蹈素养及基础表演能力、提高学生舞蹈技能。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及科学应用,避免传统舞蹈基础训练过于枯燥影响学生训练效果,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幼儿教育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提高幼儿的综合艺术素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各幼儿园迫切需要具有唱、跳、说、弹、画等综合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舞蹈是主体教学内容之一。舞蹈技能是幼儿教师的第二教学语言,良好的舞蹈能力有助于教师与幼儿的沟通。
舞蹈课程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如何适应社会对学前教育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根据笔者从事舞蹈教育工作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 加强专业教育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学习自觉性,渴望在自己选择的专业领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要加强专业和课程教育,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理解舞蹈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大部分学前教育学生来说,从来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舞蹈,个别的虽有一定的基础,但舞蹈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教师就要对舞蹈课程做好学习动员,全面介绍课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育要始终把幼儿舞蹈教学法的思想融汇在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熟悉幼儿各阶段的基本生理、心理特征,掌握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在每个时期所表现的情感都不同,他们的接受能力也会因个体的差异而有所变化,舞蹈是他们心理情感的最好表现形式,学习舞蹈能够充分开发他们的智力、塑造美好的心灵。所以,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和激发舞蹈学习的动机,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今后走上各种岗位实施舞蹈艺术教育时,才能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根据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幼儿舞蹈教学、创编工作。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应当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借助多媒体技术,不断丰富教学手段,保持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利用课余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开展表演比赛,展示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高职学生理解能力强,善动脑爱提问,教师要做到循循善诱,善于抓住教学中一些理论性较强的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大家共同探讨,使学生尽快明白动作要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舞蹈训练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没有强烈的自控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无法真正领悟到舞蹈艺术的真谛。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带领学生一起完成动作和技巧,为学生树立表率作用。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要大力表扬,在班级内树立几个典型,带动其他同学,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舞蹈训练中,他们大多能够忍耐疼痛,再苦再累,也能坚持下来。
2 增强学生信心
学前教育专业属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大都从来没有接触过舞蹈,且已基本处于成年阶段,对有难度的动作完成起来比较困难,从而对舞蹈训练课产生了恐惧感,出现一些消极应付甚至逃课的现象,给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
信心是指对行为必定成功的信念。信心是学习的强大支持力,舞蹈技巧学习需要身体的协调能力、音乐节奏感的表现能力,教师要从认知、情绪和外在意识等要素方面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认识困难和掌握克服困难的办法,调整情绪,增强自制力。一是教师要身体力行,做好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明白动作要领和关键点;二是树立典型,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要及时进行表扬和肯定,对成绩突出的学生树立成标兵,带动其他同学迎头赶上;三是分组教学,肯定学生的付出,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成不同训练小组,采用优差(下转第67页)(上接第65页)组合,互帮共进;四是梯度教学,根据难易程度,对分解动作多次进行细化,循序渐进;五是开展兵教兵活动,对于一个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定一名学生教练,利用课余时间练习。
3 精选教学内容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缺乏规范的、针对性强的舞蹈教材,教学内容没有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照搬艺术院校的教材,教学内容多、难度大,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特长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安排要深入分析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处理,精选教学内容,编制适合本院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一是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切实抓好形体训练,改善身体基本条件,掌握肢体语言的基本技巧,为舞蹈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进行民族民间舞、幼儿舞蹈及创编理论、技能的学习与实践,丰富学生的舞蹈语汇,全面锻炼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为幼儿舞蹈的教学、创编做好充足的准备。三是针对舞蹈课程课时短、任务重的特点,在教学时要抓重点抓关键环节。例如,在学习各民族民间舞之前,先让学生对该民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做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再开始训练。首先从简单的手位和脚位开始练习,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体态律动及代表性和典型性步伐,再选取简单的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组合让他们进行实践,这样既能巩固舞蹈基础知识,也能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审美水平,使学生的专业素质不断提升。
4 提升职业技能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舞蹈教学、表演创编能力,能在幼儿教育工作岗位上运用舞蹈教学手段,对儿童进行美育教育。
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只是单纯停留在了解舞蹈基础知识和一些简单的肢体练习上,实践课时少,只有在见习和实习阶段才能简单了解学前教育工作,学生平时所学的知识不能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舞蹈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实践锻炼,舞蹈教学脱离实际,学生舞蹈职业能力不强。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多方面进行设计,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成为会教、会演、会编的职业全才。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演练活动。在舞蹈教学中,要注重互动式教学,在体验模仿、协作性练习、小组展示、观摩互评、总结归纳等教学环节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倡导学生参与探究,进行交互式学习,形成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教学环境。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艺活动。通过成立学生社团,开展专题展示和评比活动,活跃校园生活,展示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三是开展实习实训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育见习、实习及各种艺术实践,给学生提供实战演练的平台,让他们通过自编、自导、自演,加深对舞蹈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实践锻炼,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舞蹈表现力等综合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为学生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对幼儿入园问题的持续关注,也使得教育界对发展学前专业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目前的专业发展状况来看,诸多中等师范学校通过专业调整甚至校名更改,建立起了专业化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平台。然而对此进行冷静思考后发现:与传统教师教育不同,针对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不仅需要建构起他们扎实的理论功底,更需要从教学实践上强化他们的岗位素养(这对于中职层次更为重要)。正因如此,探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从现有文献的论述来看,针对学前专业实训模式的研讨似乎并不多见,而是以工学类专业的为多。由此,为学前专业构建科学的实训教学模式,在借鉴其它专业经验的同时,还应满足本专业岗位技能的实际需要。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岗位特点
不可否认,从全国范围来看培养学前教育师资本身就属于新鲜事物,其既不同于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模式要求,也与传统教师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首先还应考察学前专业的岗位特点。
具体而言,可以将其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艺术类技能要求高
学前儿童的入园目的并不在于与小学一年级学习相衔接,而是最大化的开发孩子们的心智和各种潜质。因此,在整个入园阶段都以音乐、美术、舞蹈等项目为教学主导。该教学实践特征也直接决定了该专业的岗位特点,即其对艺术类技能要求高。这一岗位特点也印证了上文所指出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与基础教育的不同。针对这一特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教学不仅面临着具有实践经验师资短缺的挑战,也同样面临着实训场地不足的压力。
(二)操作类技能要求高
毕竟,学前教育专业仍属于教师教育范畴,而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导向下,也使得该类师资培养应突出实际操作技能。如,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的手工制作、剪纸、绘画等教学项目,都需要通过教师的示范来教会孩子们必要的操作技巧。这一特点就意味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在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间,建立起合理的学时比例。与此同时,理论教学的知识结构以及实训教学的项目设计,都应在校本要求下进行思考。
(三)环境适应性要求高
环境适应性可具体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性问题。为何笔者提出这一特点,其仍取材于岗位实践的信息反馈。很多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程时都能顺利应对,当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却因职业疲倦,及自我情绪调整缺失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持续、稳定的将诸多技能应用于岗位教学之中。由此,学前教育专业对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具有较高要求。
以上由笔者总结出的岗位特点,就为实施实训教学提出了要求。
二、岗位特点引导下的实训教学要求
因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正处于起步期,因此,对实训教学模式的内在要求也难以找到一个标准的提法。从而,在借鉴其它专业要求的同时,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岗位特点。可以从教学目的、手段、结果等三个方面来考察其中的要求。
(一)对于教学目的的要求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训教学除了应具有常规要求外,还须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对岗位意识的要求。严格来说,任何教师岗位都存在着自身的岗位意识。但对于面向幼儿教育岗位的学生而言,他们不仅须建立有关师德、师风的职业素养,还需增强自身的耐心。幼儿教师所须具备的教学耐心,不仅归因于学前儿童的心智发育水平,也是从事文体类教学所必备的岗位素质。从目前中职实训教学现状来看,似乎并没有特别关注“耐心”这一要素。
2.对环境适应的要求。“吵、闹”的教学环境,打破了许多学生对幼儿教师工作环境的遐想;并且,目前幼儿家长对教师的普遍挑剔,也使得部分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难以建立成就感。然而,惟有首先适应环境且稳定心态后,才能有效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因此,针对教学环境(包括对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处理)适应性能力的培养,也应存在于教学目的之中。
3.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这里并不讨论岗位技能要求,其属于常规要求范畴。而是针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来展开讨论。具体而言,实训教学还应带有启发性元素,从而激励学生有意识的自主探索幼儿教育的新方法、新手段。不难看出,其将形成该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二)对于教学手段的要求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在各方面都处于建设和探索阶段,对于实训教学手段的要求也只能从总括层面给予提炼。
1.分年级设计实训任务。分年级设计实训任务或项目,这是专业培养方案所规定的。但是任务内容的具体设计,却在各类中职学校略有不同。但无论怎样,一年级应强化岗位技能训练;二、三年级在巩固岗位技能的同时,还应逐步进行岗位意识和个人教学创新能力训练。
2.建立校内外实训场所。实践表明,不管学校如何重视学前教育专业,但若与市场需求脱节,都将无法建立起合格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提升校内实训能力的同时,应主动、积极的与幼儿园实体建立合作关系。不言而喻,后者需要在学校管理层公权力的影响下才能有效实施。
在设计并且实施这些方案的时候,学生们可以有一种主人公的心态,他们会觉得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是自我发展的主人.所以说双模拟教学不单单是利用了在校接受教育的大学生这一资源,还很好的使用了媒体资源、环境资源以及教师资源.操作步骤:储备知识经验.要开展这个活动,要求在校学员们必须贮备一定的直接经验以及相关的教学理论知识等等.理论知识就是指一些课本学到的东西,就例如说《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等等,直接经验则是指一些相应的技能技巧等,就比如说《幼儿舞蹈》、《幼儿钢琴》、《幼儿美术》等等这些东西,再或者就是幼儿园见实习的经验等.设计课时方案.课时方案的角色分两种,一种是主角,还有一种是配角.这一点要求在训练之前学生们必须依据教师的指导方案还有既定的课程计划,然后主角设计教室环境以及试讲方案,配角主要设计配合的方案.实施课时方案.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引,依据设计好的课程方案开始进行模拟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任务则是控制好整个过程,然后做好笔记,随时对他们的活动进行评价,并且制定改正方案.学生们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也可以随机的自由发挥一些具有创造性的行为.交流与评价.在课时方案结束之后,同学跟同学之间要相互进行探讨、交流、互评、反思,然后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写下来交给老师,老师在对其进行点评并且总结.为了使高职院校训练职业技能的水平更加到位,得到更好的效果,在操作模拟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一下几点问题:对职业技能训练的指导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活动的主人公是学生,但是学生是离不开老师的指导的.学生们在完成角色转换的过程当中,必须有教师对其进行引导,从而更好的控制模拟情景;教师对于学生们设计好的方案也要严格把关;在模拟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所以,综上所述,模拟教学的进展应该尽量是在“双师型”教师的指导下有序进行.接受职业技能训练的学生必须要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直接经验储备.接受这一专业教育的学生在实践模拟教学活动的时候,指导教师应该指引学生们复习以往所学的书面知识,了解各个年龄阶段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行为举止.并且带领学生们去实地参观学习,从而获得更直接的感性经验.模拟教学应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由于学生专业能力以及性格特点不同,所以在进行模拟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学生,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失去模拟教学实践的机会.提供全方位的模拟教学支持.要想让学生有更好的教学服务,就要大力支持教学设备、场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制造一件模拟教室,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完善评价和反思模式.总得来说,在训练他们的专业技能时使用模拟教学模式是非常好的,他是将学校的人才直接转变为社会人才的一个很好的连接点.
2人才培养模式
图1是课程建设规划,依据“强能力、高素质、优个性”的要求,完善了“111”培养模式,即“职业能力训练、专业知识学习、人文素质拓展”,顶岗学习、订单培养增加了学生们的职业技能.建立了幼教机构接收学员顶岗实习的长远计划.表1是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进行的规划.重点改善核心课程,完善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核标准、电子教案、实验实训指导细则、试题库等,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学前教育方面专业知识与能力,能在学前教育领域,从事教学、管理和教育、心理科研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其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学、教育统计与测量、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课程与教学论、钢琴、声乐、舞蹈,乐理、视唱、练耳,幼儿园实用美术、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幼儿园课程、幼儿游戏论、中外幼儿教育史、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幼儿玩具设计与制作、幼儿园管理、幼儿园评价.此外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完善《学前卫生学》、《幼儿手工》、《学前教育学》、《幼儿舞蹈》、《幼儿园班级管理》等.这一设计较为全面的满足了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