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9 10:59: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测量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2、知道伏安法测电阻有内接和外接两种方法。
3、理解两种方法的误差原因,并能在实际中作出选择。
4、理解多用电表直流电流档、直流电压档、欧姆档的基本原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测量误差分析,实际测量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2、了解欧姆表的原理,学会使用欧姆表。
3、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学生测量分析,器材选择判断,树立学生知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建议
1、伏安法测电阻这个实验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了,但是初中时只要求学生掌握测量基本原理,不需要学生考虑测量的误差以及引起误差的原因,也不需要学生掌握两种连接方法,而在高中阶段,本节重点是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接法,使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哪种接法,知道两种接法对测量值带来的不同测量结果,要求学生对两种连接方法所产生的误差来源有所了解。
在新课讲解中可以首先复习电阻定义,引出测量电阻的思路,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两种测量方式,分析误差原因,总结适用条件,通过测量分析,进一步巩固。通过器材分析选择,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学生活动展开时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两种测量电阻方法的误差原因及适用条件,利用自行测量进一步体会适用条件,通过练习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器材选择判断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本节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运用,具有联系实际的意义,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2、教材要求了解欧姆表的原理,不要求进一步讲解欧姆表的刻度等问题.
通过对欧姆表原理的讲解,进一步加强学生使用欧姆表的能力,重点强调欧姆表在使用前调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分清欧姆表的各档位之间的转换,知道欧姆表内置电源的正负极与两个表笔之间的连接,会对欧姆表进行读数和测量。
3、对于程度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学生的程度较好,可以对电阻的测量进行展开教学。除了讲解以上两种电阻测量方法以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其他方法。比如替代法,补偿法,惠斯通电桥法,另有利用一个已知电阻和伏特表,一个已知电阻和安培表进行测量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电阻的测量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了解用伏安法测电阻,知道伏安法测电阻有内接和外接两种方法,无论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测出的阻值都有误差。
(2)懂得误差的产生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或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造成的,并能在实际中根据给出的具体数据考虑选用什么规格的仪器。
(3)知道欧姆表测电阻的原理。
2、能力方面的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观察内容的真实性,鼓励学生寻查意外现象及异常现象所发生的原因。
(2)通过本课的测量误差分析,实际测量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操作、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使学生掌握引起测量误差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2、难点
(1)误差的相对性。
(2)根据给出的具体数据考虑选用什么规格的仪器来减小误差。
三、教具
电压表,电流表,欧姆表,测电阻的示教板。
四、主要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时已经做过了“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现在,再做“伏安法测电阻”,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当初做实验时的情况,把两个示数相除,再多次求平均即可,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得到的就是电阻的真实值吗?不是,原因在于电压表和电流表都不是理想的。
(二)教学过程
1、伏安法测电阻
我们已经了解了电流表并非无电阻,而电压表也并不是电阻无穷大,用这样的表去测量电阻,会对测量结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1)、原理:利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我们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值时,需把二者同时接入电路,否则无对应关系,没有了测量的意义,那么接入时无非两种接入方法,那么电路应如何?请同学们画出。
(2)、电路:
如果是理想情况,即时,两电路测量的数值应该是相同的。
提出问题,实际上两块表测量的是哪个研究对象的哪个值?测出来的数值与实际值有什么偏差,是偏大还是偏小?
外接法
是两端电压,是准确的,是过和的总电流,所以偏大。
偏小,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造成的。
实际测的是与的并联值,随,误差将越小。
内接法
是过的电流,是准确的,是加在与A上总电压,所以偏大。偏大,是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造成的。
实际测的是与A的串联值,随,误差将越小。
进一步提问: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选择内、外接的原则是什么?
适用范围:;
[思考题]给你电源、电流计、已知电阻、开关和未知电阻各一只,如何设计测量电阻的电路。
方法:将A前后两次串入和各支路,测得电流强度为和,应有,则)
2、欧姆表测电阻
伏安法测电阻比较麻烦,实际应用时常用能直接读出电阻值的欧姆表来测电阻,关于欧姆表的构造,先请同学们看书。
以上欧姆表的结构示意图。借助电流表显示示数,测电阻不同于测电流、电压,表内本身含有电源,表盘上本身刻定的是电流值。试想,在两表笔间接入不同的电阻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会随之发生改变,且一个阻值对应一个电流值,即指针偏在某一位置,所以可知:
(1)、原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2)、刻度的标定:
①两表笔短接,调,使,刻出“0”
②两表笔断开,指针不偏,刻出“∞”
③任意加上,,在指针偏转到的位置,刻出“”;
④若是正好是呢?应有,不难看出此时、,是此时的欧姆表内阻,也称中值电阻。
拿出一块欧姆表演示一下刚才的过程,同时说明:
①红、黑表笔的规定是为了与以往的电压表、电流表“+、-”极统一,即电流流入的为正极,电流流出的为负极。
②由于与并不是简单的反比关系,所以欧姆表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从有向左,刻度越来越密。
(3)、使用欧姆表的注意事项:(请同学回答并总结出)
①测电阻时,要使被测电阻同其它电路脱离开。
②欧姆表一般均有几档,而且使用时间长了,电池的E,r均要发生改变,所以在每次使用前及换挡后都要进行调零。
③每次使用后要把开关拨到OFF档或交流电压档的最大量程。
由此也可看出,利用欧姆表测电阻仅是粗测而已,在此基础上,应再利用伏安法测量才会比较准确。
2.会正确使用弹簧秤,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具
弹簧秤、木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力?力产生的效果有哪些?
2.在弹簧下挂一物体,物体对弹簧有一拉力,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各是什么?说明这个力产生什么效果。
二、新课引入
教师:请大家看课本图8�7和图8�8。回答这两个图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这两个图说明了力有大小。
教师: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力很大,有的力很小。起重机把大块的建筑材料吊起来,起重机对物体向上的拉力非常大。我们背着书包上学,我们用的力很小。我们需要对力的大小进行测量。
三、力的单位
教师:要测量力的大小,首先应该规定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而命名的。
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在初中阶段暂时不能讨论,我们只要对“牛顿”这个力的单位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就够了。
多大的力是1牛顿?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牛顿。拿起一块砖用的力大约是20牛顿。运动员举起杠铃时需要用1000至3000牛顿的力。
四、弹簧秤
教师:有了力的单位还不够,要测量力的大小还需要有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1.弹簧秤的原理
教师演示并讲解:我们知道,弹簧受到拉力就要伸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弹簧秤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2.观察弹簧秤
(l)弹簧秤上刻度数值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学生观察、回答:弹簧秤上的刻度数值用牛顿作单位)
(2)弹簧秤上最大刻度的数值是多少?
(学生回答:最大刻度数值是5牛顿)
教师:弹簧秤上最大刻度数值就是这个弹簧秤的量程。弹簧秤受到的力最大不能超过它的量程,否则弹簧秤就会损坏。我们今天所用的弹簧秤的量程就是5牛顿。
(3)弹簧秤的最小刻度是多少?
(学生回答:0.2牛顿)
教师:不同的弹簧秤的最小刻度不一定相同,应该根据刻度数值和格的数目去计算。
(4)零刻度的调整
教师:看看你所用的弹簧秤,当不受拉力时,指针是不是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没对准,请你调整好。
(学生调整)
教师: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时,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进行零刻度的调整。
3.学生实验
(1)用手拉弹簧秤的钩,大家亲自感受1牛顿和5牛顿的力有多大。
(学生操作)
(2)每人一个木块,用弹簧秤拉着它在空中静止不动,测量拉力。
(学生操作)
(3)使木块匀速直线上升,拉力多大?
(学生操作)
(4)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多大?
(学生操作)
教师:从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出,同一个木块在空中静止和匀速直线上升时,拉力大小相等。拉着木块在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所需要的力远比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的拉力小得多。正因为这个道理,很多沉的东西我们搬不动,但是可把它推动。
(5)现在用一根头发拴在弹簧秤的钩上。测量将头发拉断时的拉力多大。
(学生操作)
教师:人的头发的强度随人的年龄大小而变,成年人的头发强度大,小孩和老人的头发强度小。
五、总结
1.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2.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3.使用弹簧秤时,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进行零刻度的调整。测量力时,不得超过它的量程。
1、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2、知道伏安法测电阻有内接和外接两种方法。
3、理解两种方法的误差原因,并能在实际中作出选择。
4、理解多用电表直流电流档、直流电压档、欧姆档的基本原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测量误差分析,实际测量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2、了解欧姆表的原理,学会使用欧姆表。
3、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学生测量分析,器材选择判断,树立学生知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建议
1、伏安法测电阻这个实验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了,但是初中时只要求学生掌握测量基本原理,不需要学生考虑测量的误差以及引起误差的原因,也不需要学生掌握两种连接方法,而在高中阶段,本节重点是伏安法测电阻的两种接法,使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哪种接法,知道两种接法对测量值带来的不同测量结果,要求学生对两种连接方法所产生的误差来源有所了解。
在新课讲解中可以首先复习电阻定义,引出测量电阻的思路,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两种测量方式,分析误差原因,总结适用条件,通过测量分析,进一步巩固。通过器材分析选择,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学生活动展开时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两种测量电阻方法的误差原因及适用条件,利用自行测量进一步体会适用条件,通过练习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器材选择判断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本节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运用,具有联系实际的意义,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2、教材要求了解欧姆表的原理,不要求进一步讲解欧姆表的刻度等问题.
通过对欧姆表原理的讲解,进一步加强学生使用欧姆表的能力,重点强调欧姆表在使用前调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分清欧姆表的各档位之间的转换,知道欧姆表内置电源的正负极与两个表笔之间的连接,会对欧姆表进行读数和测量。
3、对于程度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学生的程度较好,可以对电阻的测量进行展开教学。除了讲解以上两种电阻测量方法以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其他方法。比如替代法,补偿法,惠斯通电桥法,另有利用一个已知电阻和伏特表,一个已知电阻和安培表进行测量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电阻的测量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了解用伏安法测电阻,知道伏安法测电阻有内接和外接两种方法,无论用“内接法”还是“外接法”,测出的阻值都有误差。
(2)懂得误差的产生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或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造成的,并能在实际中根据给出的具体数据考虑选用什么规格的仪器。
(3)知道欧姆表测电阻的原理。
2、能力方面的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观察内容的真实性,鼓励学生寻查意外现象及异常现象所发生的原因。
(2)通过本课的测量误差分析,实际测量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操作、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使学生掌握引起测量误差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2、难点
(1)误差的相对性。
(2)根据给出的具体数据考虑选用什么规格的仪器来减小误差。
三、教具
电压表,电流表,欧姆表,测电阻的示教板。
四、主要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时已经做过了“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现在,再做“伏安法测电阻”,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当初做实验时的情况,把两个示数相除,再多次求平均即可,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得到的就是电阻的真实值吗?不是,原因在于电压表和电流表都不是理想的。
(二)教学过程
1、伏安法测电阻
我们已经了解了电流表并非无电阻,而电压表也并不是电阻无穷大,用这样的表去测量电阻,会对测量结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1)、原理:利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我们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值时,需把二者同时接入电路,否则无对应关系,没有了测量的意义,那么接入时无非两种接入方法,那么电路应如何?请同学们画出。
(2)、电路:
如果是理想情况,即时,两电路测量的数值应该是相同的。
提出问题,实际上两块表测量的是哪个研究对象的哪个值?测出来的数值与实际值有什么偏差,是偏大还是偏小?
外接法
是两端电压,是准确的,是过和的总电流,所以偏大。
偏小,是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造成的。
实际测的是与的并联值,随,误差将越小。
内接法
是过的电流,是准确的,是加在与A上总电压,所以偏大。偏大,是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造成的。
实际测的是与A的串联值,随,误差将越小。
进一步提问: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选择内、外接的原则是什么?
适用范围:;
[思考题]给你电源、电流计、已知电阻、开关和未知电阻各一只,如何设计测量电阻的电路。
方法:将A前后两次串入和各支路,测得电流强度为和,应有,则)
2、欧姆表测电阻
伏安法测电阻比较麻烦,实际应用时常用能直接读出电阻值的欧姆表来测电阻,关于欧姆表的构造,先请同学们看书。
以上欧姆表的结构示意图。借助电流表显示示数,测电阻不同于测电流、电压,表内本身含有电源,表盘上本身刻定的是电流值。试想,在两表笔间接入不同的电阻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会随之发生改变,且一个阻值对应一个电流值,即指针偏在某一位置,所以可知:
(1)、原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2)、刻度的标定:
①两表笔短接,调,使,刻出“0”
②两表笔断开,指针不偏,刻出“∞”
③任意加上,,在指针偏转到的位置,刻出“”;
④若是正好是呢?应有,不难看出此时、,是此时的欧姆表内阻,也称中值电阻。
拿出一块欧姆表演示一下刚才的过程,同时说明:
①红、黑表笔的规定是为了与以往的电压表、电流表“+、-”极统一,即电流流入的为正极,电流流出的为负极。
②由于与并不是简单的反比关系,所以欧姆表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从有向左,刻度越来越密。
(3)、使用欧姆表的注意事项:(请同学回答并总结出)
①测电阻时,要使被测电阻同其它电路脱离开。
②欧姆表一般均有几档,而且使用时间长了,电池的E,r均要发生改变,所以在每次使用前及换挡后都要进行调零。
③每次使用后要把开关拨到OFF档或交流电压档的最大量程。
由此也可看出,利用欧姆表测电阻仅是粗测而已,在此基础上,应再利用伏安法测量才会比较准确。
1、了解电路中的电流形成原因是电荷(定向)移动。
2、从常用电器的电流值感知电流的单位“安”。
3、了解电流大小与用电器的工作状态的关系。
4、学会把电流表连入电路侧电流。
5、学会电流表使用不同量程时的读数。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电流的概念;电流的单位;学会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的方法。
难点:正确使用安培计测电流并可熟练测串、并联电路电流。
教学过程
【实验引入】连接图4-15的实验图,你只要一按开关,灯立即会亮,这是为什么?
--原来,电路接通后形成的电流把能量从电源输送到了用电器(电灯)上。
电流的方向如何呢?--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
【讲述】在没有发现电子以前,科学家曾经认为电流是正电荷从电源的正极经导线流向负极的。现在,人们已经知道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由带负电的电子的移动产生的,它们是从电源的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正好相反。
一、电流的形成与方向
电路中的电流形成原因是电荷定向移动。在金属导体中,是电子发生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流的方向与电子运动的方向相反。
在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
二、电流的大小、单位
电流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从水流的情境想象电流的情境。当你打开两个自来水龙头,一般会看到两管中水流的强弱是不相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哪个水龙头从管口流的水量多,就说这个水流强。
【实验】使用同一只灯泡来做两次亮度不同的演示,分别用一节和两节干电池作为电源。--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到导体中通过的电流强弱也会不相同。灯泡越亮,通过的电流越大。
因此需要一个描述电流强度的物理量——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用字母I表示,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为A;更小的单位为毫安和微安,符号分别为mA和µA。
换算关系:1A=103mA,1mA=103µA
【练习】3安=______毫安=_______微安;
15毫安=______微安=______安;
400微安=______毫安=______安。
【识表】了解常见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值
如:普通家用白炽灯约0.1A~0.3A;晶体管收音机约0.01A~0.1A;晶体管电视机约0.1A~0.3A;普通家用空调机约4A~8A。
三、电流的测量
【引入】不同的电路和用电器中的电流的大小是不同的,怎样测量电流呢?--使用电流表
【实验】图4-16
--实验中,灯的亮度随着电池的增多而增加,电流也随之增大。但是,根据灯的亮度并不能确定流过灯的电流的具体数值。我们用电流表来测量电流的大小。
1、电流表的符号:-A-
2、使用电流表时都有哪些要求?
1).接入电路前
(1)一定要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指针在零刻度线偏右处,使用后测量出的数据会比真实值偏大。因此,若发现指针设有指零刻度,一定要进行调整后再使用。
(2)正确选择量程。每个电流表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量程,被测电流超过量程时,电流表会损坏。实验室里使用的电流表通常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当使用0~0.6A量程时,每大格表示0.2A,每小格表示0.02A。当使用0~3A量程时,每大格表示1A,每小格表示0.1A。
估测待测电路的电流强度。若小于0.6安培,选0——0.6安培量程。若在0.6安培——3安培之间,选0——3安培量程。在不能预先估计被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可先拿电路的一个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较大量程的一个接线柱,如指针偏转很小,则可换较小的量程;如指针偏转较大且在量程之内,则可接较大的量程;如指针迅速偏转且超过量程,则所用的电流表不能测量。
2).联入电路时
(1)必须把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2)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电流表。(3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联入电路后:电路接完后,在正式接通电源前必须先试触,同时观看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
(1)指针不偏转:可能电路有断开的地方。
(2)指针偏转过激,超过满刻度又被弹回,说明量程选小了。
(3)指针偏转很小,说明量程选大了。
(4)指针反向偏转,接线柱接反了。
应根据情况给予改正后,才能正式接通电源。
4).读数
读数时应“先看量程,再看中点,然后读数”。如图1所示的电流表,选用0~0.6A量程,指针相邻两个标度值分别为0和0.2A,其中点值为0.1A,指针所指的值是0.1A过两小格,每小格为0.02A,电流表示数为0.14A。这种方法为“中点助读”,可有效地防止读错数据。
【学生分组实验】用电流表测电流
四、对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关系的理解
1)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在串联的电路中,不论电流表连入电路的位置如何,测量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此,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
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4.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
2.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标
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认识到人的感觉并非可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学生熟悉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
教法建议
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的结论.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
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示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
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在此基础上,用观察法自己得到正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小组,其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测量.
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提示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在正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基础上,用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
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具体应用,在初三物理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节长度测量误差
【课题】
长度的测量误差
【重点难点分析】
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示是一个难点,但是不宜要求过高,以形成新的难点.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并对使用的正确和错误能有正确的判断.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能在准确值的基础上估测一位,误差是难点,讲解时不宜过深.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2,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
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介绍长度的单位.
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
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3,新授课: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
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
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
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教学中要注意养成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
4,新授课:误差
对于"误差"的教学,仅仅把握三个问题:什么是误差,误差是怎么产生的;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这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得出.
由于估读的数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异,一些环境等因素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成了误差,所以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而错误是测量上的方法错误,可以在测量中改正的,这是二者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是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查阅关于长度的一些单位
【活动的组织】以小组为单位
【教师指导】
1、提供关于长度的一些学史资料
2、不同国家中关于长度的不同单位
3、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换算关系
【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练习组装滑轮组和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通过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进一步了解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找出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方法,认识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增强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这个实验从组装滑轮组到测出各个物理量,要进行的活动和记录的数据都较多,它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并在课上充分发挥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效率和滑轮组的认识
2.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了解与机械效率有关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2.通过参与用实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4.培养学生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探究课是中学物理教学中较难的一节课,所以学生在做实验时大部分不懂得怎样做,应该做什么。所以教师可以先将实验的过程大概地描述一遍。有些同学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教师要及时地给予纠正,同学们要分工合作。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策略:由浅入深,步步引导。整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验为主线,多媒体与黑板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学设计:1.通过例题复习上一节的内容;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教师提供一些辅助器材)。2.学生思考与讨论课文中的三个思考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本组的实验计划;然后组装滑轮组并选择实验器材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实验完毕,提问学生三个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解说,最后使学生掌握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方法。4.让同学提出在实验过程中的疑问并全班讨论解答,同时让同学们做二个实验:A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重物至同一高度,其机械效率是否一样?B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到同一高度,其机械效率是否一样?5.从实验中分析怎样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和总结;最后布置作业。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传统的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教材内容过于陈旧,采用的大多是全国统编的教材,理论知识多而实际案例少,无法很好地体现专业技能训练,教材中所介绍的主要是一些老式仪器,而对于我们现阶段所使用的一些新设备和新技术,则只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无法满足当前教学和时代的要求。此外工程测量这一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是,当前许多院校工程测量这一课程的考核方式仍然是只考理论知识的形式,导致学生不重视实训教学,抱着只要把数据测出来即可的心态来学习工程测量这一课程,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低,教师的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性,增强工程测量教学的趣味性、针对性和应用性,必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体系。
一、指导思想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二、总体目标
通过项目式开发,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培养一定的测量方案制定执行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综合性训练。要求每位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设计和开发任务,分析并回答相关的思考题内容,认真完成项目报告,仔细分析项目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通过各个项目的训练,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并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培养能够承担路桥类工程施工一线施工测量任务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具体目标
1、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内容融入实践操作的各项目中,以满足现代岗位的工作要求。
2、充分调研,确定项目类型,使其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单位实践的要求。
3、编制《土木工程测量》项目式教学大纲。
4、编写《土木工程测量》项目式讲稿、教案。
5、建设《土木工程测量》项目式试题库。
6、编撰《土木工程测量》项目式教材和配套的练习册。
7、形成具有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体系,并推广应用。
四、项目式建设思路
(一)调研现阶段各工作单位所需的土木类人才要求和现代新技术,调研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此作为项目式教学的参考依据。
(二)项目式教学构建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工程测量的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任务驱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即按照施工的实际工作内容来确定教学项目的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将理论教学的内容融入实践操作的各项目中,其余的内容则穿插到仪器操作的过程中。
1.项目式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
根据土建施工对工程测量的要求,结合测量技术的发展,项目式教学将课程分解为1个课程导论、3个基础项目、2个设计项目和1个综合项目,项目的内容与今后工作的内容力求一致,所涉及的仪器是水准仪、全站仪。工程测量项目式讲学计划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实践操作32学时),外加2周的工程测量实习。
2.实施要求
(1)硬件要求
1)对仪器设备的要求:项目式教学对仪器设备的要求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所采用的仪器应能满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测量工作中所需的功能,如自动安平(电子)水准仪、全站仪等,至于仪器的精度则可以适当放松要求。
2)对实训场所的要求:项目式教学把课堂引入实验室,采用实验室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除了一些理论和预备知识需进行实验室讲解外,其他时间都用于仪器的操练,因此,实训场所对项目式教学的实施和实践效果骑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完备的工程测量实训场所应包括仪器检核部分、控制测量部分、地形测量部分、施工测设部分和道路测量部分等组成,且在实训场所中应建立进行综合测量实训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2)软件要求
1)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项目式教学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项目任务的设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测量实践经验,还需要有数量众多的项目教学案例。对于学生,则要求其必须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完成项目的主体,并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学组织形式从原来的个体学习转变为小组团队协作学习,不仅在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也要求教师承担起引导的责任。
2)对教学管理的要求:项目式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也与一般的课程设计、工程实习等纯实践课程不同,学生很多时间都在实验室或野外进行操练,这对课堂组织、教学评价、教学管理和考核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如课程的考核方式,不能再以简单的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作为评价依据,不仅评价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把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现代职业人基本素质要求列入评价目标。
(三)新编教学大纲和试题库
教学项目式后,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的需求,确定教学大纲。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改小组的讨论,完成相应的试题库建设。
(四)录制项目式教学的微视频,构建“线上+线下”双向教学平台。
(五)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考虑尝试内容模块化教学法、模块中的专题式教学和趣味引导式教学法等等。
结语
以上是我校对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所进行的教学方案建设。通过组织相关教师去单位学习培训,实施“校企合作”策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开阔教师眼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教改意识,提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使我们的课程改革建设更加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黄良珂.土木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J].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2水准测量教学方案的优化
(1)在引导文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进行教学步骤的协调是必要的,从而保证每一个步骤的相互独立性及其相互连接性。明确任务,收集信息。进行引导问题及其引导文的借助。这需要学生做好准备工作,保证其独立性,满足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学习。通过对问题的引导,进行学生的思维的激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其好奇心的激发,保证学生的主动学习。引导问题让学生明白需要做什么,要注意什么,要达到怎么样的效果。除了要做好上述的环节,进行计划的讨论也是必要的,这是工作前的必要的思考准备,进行任务工作步骤及其所需一起的应用,组长需要进行组织讨论,保证任务的细化及其分工明确化,保证各个组的观测人员的顺序,及协助他人观测时的分工(扶尺及记录),列出仪器材料清单。这一过程就是让学生确定自已应该怎么做的过程。(2)为了提升工作质量,教师需要积极的参与决策,这个决策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小组计划的参与过程,进行决策结果的分析,保证小组任务方案的完成。这需要教师积极的参与角色,进行学生讨论结果的情趣,保证学生的自主方案的陈述。在方案的实施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独立的完成。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及其相关途径,进行专业知识的掌握,完成各项任务,做好检验、方案讨论工作的开展。在决策中,各人选择的方案不同。在实施应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实践的对比,保证其修正性及其完整性,这需要教师给予积极的引导,指出学生错误,保证教师及其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有发生事故的危险时,老师能立即制止。同学们说:“通过实践、结合实际思考得出的知识,比老师课堂传授更容易掌握和应用”。每个任务都有相应的检查表,如学生水准测量成绩评价表等。根据所学到的知识,保证测量任务质量的提升。在实施过程中,也要落实好检查环节,进行错误的纠正,进行测量精度及其速度的改善。这需要学生积极检查,再进行组内的相互检查,保证相互的学习,进行心得及其经验的交流。最后,老师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并于纠正。这样,同学们将得到深刻的印象。评估与总结。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评价,不单纯给出成绩,更要指出并解决出现的问题,提出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评价形式主要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对全班的总体评价,都要有书面报告。老师更要对本轮教学进行总结,以利于日后提高。(3)引导文教学法在中职建筑测量教学中优越性显而易见,但该教学法在中职建筑测量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情况比较高,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及其操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实践能力。对教学理论和方法、心理学等各方面知识都有较好的把握。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弱,被动心理强,态度上消极,缺乏主动性、独立性。教师在实施引导文教学法时,个别辅导的工作量增大,课时需要量比旧教学法增多,较难按时完成课程。引导文教学法在我国尚是新生事物,与现有的教育体系及学校管理有许多矛盾,部分学校及教师为赶时髦或迎接检查,生搬硬套一些教学方法,而不能领会其实质,结果必将适得其反。引导文教学法非常适合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相信这种教学方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必将相得益彰,会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正确方向。
一、问答题(注释)
1、
画下面度数的角.50°
120°.
【答案】
如下图所示:
【解析】
略
2、
用如图的射线为角的一条边,分别画出65°、90°、135°的角.
【答案】
画角如下:
【解析】
略
3、
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90°135°160°75°.
【答案】
根据题干分析可得:
【解析】
略
4、
作图题.(1)用量角器画出15゜和165゜的角.(2)用一副三角板分别画出75゜和120゜的角.
【答案】
根据题干分析可得:
【解析】
略
5、
用量角器画一个115°的角.
【答案】
如图所示:.
【解析】
略
6、
(1)如图,李平同学要从A点过马路,请画出他安全过马路的最短路线.
(2)
在A点对面马路边有一个岗亭,已知岗亭与A点的连线正好与马路边成60°
夹角.请用一个小“☉”号标出岗亭的大概位置.
(3)______求出马路的实际宽度.
比例尺1:1000人横道.
【答案】
(1)过A点作公路上斑马线的垂线(如图中虚线),沿这条垂直线段走就是最短的路线;(2)过A点作∠MAB=60°,AB与与马路对面边的交点B就是岗亭的位置,这样的点有两个B、C;(3)3÷11000=3000(厘米),3000厘米=30米;答:马路的实际宽度是30
米.故答案为:30米.
【解析】
略
7、
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
【答案】
如下图所示:.
【解析】
略
8、
根据下图求∠l,∠2,∠3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
【答案】
∠1=
150o
;
∠2=
120o
;
∠3
=90o
;
∠l+
∠2+
∠3
=360o
【解析】
略
9、
下图为一张长方形纸折起来以后的图形。其中∠1=
40°,你知道∠2等于多少度吗?
【答案】
70°
【解析】
略
10、
已知∠1
=30°,求∠2,∠4,∠5各等于多少度。
【答案】
∠2=
90°-30°=
60°,
∠5=180°-30°=
150°
,
∠4=180°-150°
=30°
【解析】
略
11、
如图所示,已知∠1=60°,∠2=53°,求∠3和∠4的度数。
【答案】
∠3=67°,∠4=37°
【解析】
略
12、
按要求画角.用量角器分别画出35°、90°、135°的角.
【答案】
根据题干分析画角如下:
【解析】
略
13、
画一个150°的角,并在图上写出角的名称和度数.
【答案】
画图如下:.
【解析】
略
14、
在下面画一个锐角.
【答案】
如图所示:,这个角就是锐角.
【解析】
略
15、
画角:80°
130°.
【答案】
根据分析画图如下:
【解析】
略
16、
用一副三角尺可以拼出65°的角.______.(判断对错)
【答案】
一副三角尺中的角的度数分别是30°,45°,60°,90°用它们进行拼组得不到65°的角;故答案为:×.
【解析】
略
17、
你能用一副三角板画出下列度数的角吗?(1)105゜(2)135゜(3)15゜
【答案】
根据题干分析,画角如下:
【解析】
略
18、
用量角器画出下面的角.25°
70°
130°.
【答案】
根据题干分析画角如下:
【解析】
略
19、
画角时,量角器的______要和射线的______重合,______和______重合.
【答案】
画角时要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刻度线和射线重合.故答案为:中心,端点,刻度线,射线.
【解析】
略
20、
只有用量角器才能画出角.______.
【答案】
因在三角板上有30度的,60度的,45度,90度的角,所以用三角板也可以画出30度的,45的…角.所以不是只有用量角器才能画角.故答案为:错误.
【解析】
略
21、
画下面度数的角.50°
120°.
【答案】
一、单选题(注释)
1、
两条直线相交,如果有一个角是钝角,那么另一组对角是[
]
A.钝角B.锐角C.直角
答案、B
解析、
略
2、
用一副三角板拼一个角,得不到的角是[
]
A.140°B.75°C.105°
答案、A
解析、
略
3、
一副三角板不可以拼出[
]
A.75°的角B.105°的角C.125°的角
答案、C
解析、
略
4、
测量角的大小,常用的工具是[
]
A.米尺B.天平C.量角器
答案、C
解析、
略
5、
下图用量角器测得∠A的度数是[
]
A.120。B.60。
答案、B
解析、
略
6、
下面用量角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B.
答案、A
解析、
略
7、
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的角有[
]
A.85。B.140。C.150。
答案、C
解析、
略
8、
量角的大小要用[
]
A.量角器B.直尺C.三角板
答案、A
解析、
略
9、
下面三幅图中,能拼出150。角的是[
]
A.B.C.
答案、C
解析、
略
10、
量角的大小要用[
]
A.直角B.三角板C.量角器
答案、C
解析、
略
二、其他(注释)
1、
度量角时,把角的与量角器的对齐,再使角的与量角器的重合,另一条边所指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内依次应填[
]
A.零刻度线
B.中心点
C.顶点
D.一条边
答案、C;B;D;A
解析、
略
2、
(
)的角是锐角,一个平角是直角的(
)倍。
答案、
小于90。;2
解析、
略
3、
平角=(
)。,周角=(
)。
答案、
180;360
解析、
略
4、
若∠1+30。组成一个平角,那么∠1=(
)。。
答案、
预测性信息是上市公司基于其生产计划和经营环境,对外披露的反映公司未来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等的前瞻性财务信息,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公开披露能使外部使用者了解上市公司未来的发展状况,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趋势下,会计也在趋于国际的协调。海峡两岸经济贸易的来往更紧密,因此本文对两岸有关财务预测信息制度进行比较分析。
一、海峡两岸的财务预测制度简介
目前,中国大陆有关财务预测信息的规定没有形成体系,散见于各行政法规、规章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解释中,主要有《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通知》等。台湾的财务预测制度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主要有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布的财务会计准则公报第十六号——《财务预测编制要点》、审计准则委员会公布的审计准则公报第十九号——《财务预测核阅要点》、证券暨期货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公开发行公司财务预测资讯公开体系实施要点》等。
二、海峡两岸财务预测制度比较
(一)财务预测信息提供者的比较
在中国大陆,公司的预测性信息主要是由公司管理编制,财务分析师没有形成规范的市场供给,没有正式公开的财务分析师预测信息。在台湾,证券分析师在财务预测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扮演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中介——信息加工的角色。由于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预测信息通常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证券分析师的解读,并通过证券分析师传递给投资者。但由于台湾对预测性信息的披露主要采用强制性的方式,公司管理人员最具有信息优势,所以,证券分析师只是对公司的财务预测信息起补充作用。但台湾的管理机构鼓励证券分析师以独立第三者的立场对公司的预测信息质量进行评价并传递给投资者以决策之用。
(二)财务预测信息披露时点的比较
1.发行市场的财务预测信息。中国大陆证监会规定如果发行人认为提供盈利预测报告将有助于投资者对发行人及投资于发行人的股票作出正确判断,且发行人确信有能力对最近的未来期间的盈利情况作出比较切合实际的预测,发行人以披露盈利预测报告。①但证监会规定增发公司近3个会计年度及预测发行完成当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可见,在首次公开发行和增发的场合,盈利预测实际上是必须披露的内容之一。台湾规定新上市公司、现金增资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的公司,都应公开财务预测。在发行新股或增资时,中国大陆和台湾都规定必须披露财务预测信息,不同的是台湾要求在发行可转换债时也要财务预测信息。
2.交易市场的财务预测信息。中国大陆在相关规定中说明在年度报告中公司可以编制新年度的盈利预测,②在证券交易所有关通知中规定:当上市公司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应当及时进行业绩预告:
①预计公司本报告期或未来报告期业绩将出现亏损、实现扭亏为盈或者与上年同期相比业绩出现大幅变动(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的;
②在公司会计年度结束后1个月内,经财务核算或初步审计确认,公司该年度经营业绩将出现亏损、实现扭亏为盈、与上年同期相比业绩出现大幅变动(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的;
③其他认为应披露的情形。③
台湾规定出现下列情形应公开财务预测:
①同一任期内董事发生变动累计达三分之一以上者;
②企业合并者;
③缔结、变更或终止关于出租全部营业,委托经营或与他人经常共同经营之契约;让与全部或主要部分之营业或财产;受让他人全部营业或财产,对公司营运有重大影响者;
④公司发生重大灾害、签订重大产销契约或重要产业部门变动预计影响营业收入金额最近一年度营业收入百分之三十以上者;
⑤公司最近一年度营业收入较其前一年度减少百分之三十以上者;
⑥其他必要情况。
在交易市场的财务预测信息披露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差异较大,主要在于:
(1)中国大陆的规定比较宽松,台湾的规定比较严格。中国大陆规定只在公司业绩出现较大变动时披露相关的财务预测信息。而台湾规定必须披露的情形要多于中国大陆,除了业绩的变动以外,当发生特定事件时如公司发生灾害、合并等,这些事件也会对公司的业绩产生重大影响,这时也必须公开财务预测信息。
(2)台湾规定的财务预测信息带有连续性披露要求,如果出现上述的①、②、③、④的情况还必须连续两年公开财务预测。
(3)台湾还要求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对于公告财务预测视其情况有两日内。一个月及年度终了后三日后、四个月内公告的规定。例如当三分之一以上董事发生变动的,应于董事就任之日起一个月内公告申报当年度财务预测。
(三)财务预测更正及更新的比较
预测性信息是根据合理假设基础对未来的趋势、事件等所作的预测性陈述,主要是基于主观的估计和评价,一旦客观条件发生变化,原先做出预测的合理假设基础也发生变化或者不再存在而使预测性信息失真,这时应对预测信息进行更正。
目前中国大陆关于财务预测信息更新的相关规定有:若公司对该计划进行了调整,应说明履行了何种内部决策程序,有关决议刊登的信息披露报纸及日期;实际投资项目如有变更,公司应介绍项目变更原因、变更程序及其披露情况,项目资金的投入情况,项目的进度及预计收益;如果生产经营环境以及宏观政策、法规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正在或将要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公司董事会须明确说明。④
台湾相关法规明确规定:已公开财务预测之公司经发现财务预测有错误,可能误导使用者之判断时,应于发现之日起二日内公告申报说明原财务预测完成日期、会计师核阅日期、所发现错误致原资讯已不适合使用之情况及其影响,并于发现之日起十日内起公告申报经会计师核阅之更正后财务预测。当编制财务预测所依据之关键因素或基本假设发生变动,致税前损失金额变动百分之二十以上且影响金额达新台币三千元及实收资本额之千分之五者,公司应据规定公告申报更新后财务预测。
对比中国大陆与台湾在财务预测更正及更新方面的做法,可以发现台湾在这方面规定的特点:
1.及时性。台湾要求在两天内就要做出公告说明其错误及影响,十日内公告更正后财务预测,而且已公开财务预测之公司,应随时评估敏感度大的基本假设变动对财务预测结果的影响。而中国大陆没有对更正后的财务预测的公布时间作任何要求。任何信息的价值都有其时间性,且一般地信息越及时其价值越高。特别对于错误的预测性信息,公司一旦发现应当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和报告,以便投资者及时做出决策调整,减少损失。因此台湾的做法值得学习。
2.量化规定。量化规定一方面既可以使上市公司对应更正更新的财务预测有数量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公司的编制成本,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预测信息发生变动都对投资者有影响,对一些影响较小的预测信息发生变动可以不必公告申报。
3.限制更新更正财务预测的次数。如果财务预测信息经常更新,投资者对其准确性产生疑问。为此,台湾在《发行人募集与发行有价证券处理准则》中第十二条规定,如果公司欲对外公开办理现金增资、合并发行新股等情形时,如果在申请年度及前二年度因公开财务预测经证期会纠正达二次,或任一年度更正(新)财务预测超过二次(即三次以上者),必须实行申请核准制,以促使公司提高财务预测准确度。 (四)财务预测管理当局责任规定的比较
中国大陆在《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4号——盈利预测审核》中规定合理编制并充分披露盈利预测是被审核单位的责任。
台湾证券暨期货管理委员会在《公开发行公司财务预测咨询公开体系实施要点》中明确确认董事会对财务预测编制之责任,要求财务预测编制完成后,应提董事会通过,但因故未及提报董事会通过者,得补提董事会追认。如未计提报董事会通过者,应表明“本次财务预测尚未经董事会通过”之字样,并应说明其原因及预计通过之日期。公告时须包括“企业之财务预测是属估计,将来未必能完全达成”之声明,以提醒投资人预测不确定本质。同时还要求公司对于假设性资料提出佐证。
在管理当局责任的规定方面,中国大陆比较笼统,而台湾则非常具体,明确表示董事会应对此负责。
三、完善中国大陆财务预测制度的几点启示
1.中国大陆应建立一整套有关上市公司预测性财务信息生成、披露和审核的规范体系。目前已客观存在财务预测信息需求市场,如企业向银行举债时,银行要求提供某些财务预测信息,投资者在投资时,更看重的是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应建立一个较完善的财务预测规范。同时要鼓励建立有权威的盈利预测专业机构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财务分析师,一方面既可以对公司管理人员提供的预测财务信息的质量进行约来,另一方面投资者获得预测财务信息的渠道也多样化。
2.提高预测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其价值往往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降低。若财务预测信息披露滞后,不仅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有时也为某些别有动机的人提供了可承之机。因此不管是新的财务预测信息还是更正更新后的财务预测信息都应要求及时地公布。
3.加重公司管理层对财务预测信息的责任。预测信息不同于历史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根据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件进行编制,而预测信息则不同,更多依赖的是对于整个行业、本公司现状及未来趋势的预测及了解能力,公司管理层在这方面占有较大的信息优势。因此笔者认为应适当加重公司管理层对财务预测信息的责任。
注释:
①《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第一百三十六条。
②《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第三十九条。
③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业绩快报披露工作指引》。
④见《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第三十三、三十四、三十六条。
【参考文献】
[1]林勇军,王伟。中美公司盈利预测信息披露制度[j].财会月刊,2003,13.
[2]李桂娥.关于预测性信息披露法律问题的研究[j].攀登,2004,(1).
1 借助简单的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
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教师常常借助于实验演示和直接讲解的方式。教师发现,实验原理中抽象的气压变化一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而且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这一实验的意义和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难有深刻的体验。
看来,不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历程,是难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于是,教师用“一段蜡烛”开始了教学:
教师手持立有一截蜡烛的培养皿:“如果点燃蜡烛,再用烧杯罩住蜡烛,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到:“蜡烛会熄灭”
“为什么呢?”
回答依然很轻松:“因为烧杯中的氧气消耗完了。”
教师向培养皿中注入一些水,问到“如果现在点燃蜡烛,然后罩上烧杯,现象会如何呢?”
片刻的沉默,出现了几种猜想:“蜡烛还是会熄灭”、“水面会上升”、“难道蜡烛就不熄灭了吗……?”
“那就请同学做一下这个实验,仔细观察后讨论一下原因吧。”
……
教师请几位同学汇报讨论后的想法:
“水面上升是因为烧杯内的气体体积减少了。”
“水上升的体积可以看出气体减少的体积。”
教师将这个想法及时写在黑板上:
烧杯中减少的空气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水上升的体积
接下来,教师又向同学们出示了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请大家思考“这些等量关系符合这个实验吗?”
教室再次沉默,之后便有了一些声音,几位同学发现了问题:
“这个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空气减少的体积并不等于消耗掉的氧气体积。”
“蜡烛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热量,会使周围的空气受热膨胀,这也会带来实验的误差。”
这些观点赢来了更多同学赞许的目光,教师也就顺势抛出了这节课的课题:“同学们的观察和分析都很好,如果我们能设法通过实验来验证黑板上的等式,那我们不就可以粗略地知道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了吗?”
教师板书课题: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家再想想看,怎样来改进这个实验呢?”
借助于一段蜡烛,同学们在猜想、感知、验证、质疑的经历中,一种发现的喜悦悄然升起,而这种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方法”的发现也激励起他们对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进一步改进的欲望。
“老师,可以用澄清石灰水代替烧杯中的水,这样就能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吸收掉。”
看到学过的知识派上了用场,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不过,对避免空气因受热膨胀而逃逸的实验装置与方法改进则使学生的思维陷入了“瓶颈”。看来,有限的实验经验制约了同学们的“创意”。
教师搬出了一套钟罩的实验装置(见图1所示)。利用该装置进行演示实验,一方面是因为这套装置便于学生由蜡烛实验装置进行迁移,另一方面也为理解拉瓦锡的实验装置做好铺垫。教师发现,经过了前期的讨论和思考,同学们对这套装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的理解变得容易起来。他们赞同用红磷或白磷代替蜡烛,也理解为何要等到装置冷却再来观察液面高低的原因。而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在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成了实验的设计者,教师则是在学生们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个漂亮的演示实验。
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教师不用再担心实验的那些细节学生是否能记牢,也不用担心装置的改变会让学生手足无措。在等待装置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开始了空气组成发现史的介绍。
师: 今天,我们从观察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到发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法总共用了20分钟不到的时间。其实,在300多年前的1674年,英国的科学家梅猷就发现了蜡烛燃烧的这个现象,但当时人们还不知道空气中有氧气,所以,梅猷无法像同学们一样正确地分析这种现象。
对于空气的组成,由200多年后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测定而出的。在他之前,瑞典的舍勒和英国的普里斯特利已先后发现并制得了氧气,但他们受当时燃素学说的影响,并没有发现空气中就存在氧气。拉瓦锡分析了前人的实验,摆脱了传统观点的束缚,应用定量研究的方法,终于成功地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拉瓦锡的这个著名实验。(多媒体演示)
在化学实验方法和探究方法的熏陶中,学生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拉瓦锡不受传统观点束缚、大胆质疑而且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
2从对实验装置的改进中体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师以装置的优化为主线进一步深入教学。
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分析钟罩装置的不足之处。学生不难发现钟罩的不规则外形使得其体积难以均分为五等份,可用粗细均匀的玻璃通管(如图2)代替钟罩。
为丰富学生的实验体验,进一步体验定量实验的科学严谨,教师同时展示了图3、图4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让学生从两套装置的对比中,分析图4装置的优点。
当学生们认为装置的改进已经完美时,教师又引入注射器装置(见图5)。教师播放了这套装置的实验过程,在直观生动的实验展示过程中,学生们理解了装置的原理。之后,教师让他们对以上装置进行分析比较。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们发现之前出现的那些装置,甚至包括拉瓦锡的实验装置,都忽略了装置内外液面高低不同带来的压差问题,这势必会影响实验结果的精确性。而图5中的注射器装置则能避免这个问题。教师对同学们的这种分析和发现给予了及时鼓励,赞扬了他们这种敢于质疑权威的勇气。
为使学生能获得更深刻的体验,最好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而借助注射器改进后的装置(见图6)则使操作变得更加便捷:将少量白磷(绿豆粒般大小)放入50毫升的玻璃注射器内,抽入20毫升空气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管口。(因白磷有毒,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这些操作最好由教师提前完成。为防止白磷自燃,可将注射器放入冷水中浸泡)。实验时,学生从冷水槽中取出注射器,观察室温下的空气体积。之后,再将注射器放置于盛有热水的水槽中完全浸泡,白磷自燃。待白磷熄灭后,将注射器从水中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再读出气体的体积。实践证明,该操作简便易行、误差小、安全无污染,适合于学生实验。
通过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教学研究,教师改变了过去只满足于让学生“了解”实验过程、“相信”实验原理的省时省力的教学方式,而是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以研究者身份从实验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产生许多不成熟、不完善甚至不科学的猜想和推理,但只有经历了这些主动“猜想”、“发现”和“质疑”的过程,学生才能成功体验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主动生长构建出新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