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2-09-11 04:13: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幼师学习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幼师学习计划

篇1

我1989年毕业于一幼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目前承担教学助理的工作,通过进修取得了本科学历。本人最大的优点是做事认真,工作效率高,绝不拖拉。xx期间承担了区级课题研究工作,现已顺利结题。弱点是感性太多,对事情缺少理性的思考与分析。再有就是由于工作年头多了,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有满足现状的思想,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学习目标:

1积极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的各项活动,结合自身成长的需要,不断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加强业务理论的学习,不断的更新观念,吸收身边好的教育经验。在理论和教学技能上进一步完善自己。

2改变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养成读书的习惯。

3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园内起到辐射引领作用。

三、学习计划

1多读书,并从书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先进,教育行为是否正确,并在不断调整中改进。

2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珍惜每一次的观摩学习机会。树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思想。

3积极参加每次组织的各种培训,做好记录与整理。认真参与课题的研究与制定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真正使得教育落到实处。并吸纳别人的长处补己之短。

四、学习措施:

1每天用小时读专业理论书籍。在半年的时间里至少写出4篇读书笔记,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用更先进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

2在半年的时间里至少写出4——6篇教育案例分析或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在不断反思,调整改进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认真参加小组课题研究。在小组中勇于建言献策,积极承担各项研究任务,找准一个切入点,并在园所中踏踏实实,脚踏实地的进行研究。不断总结研究成果。

篇2

游戏化学习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通过创建特殊的学习情境,将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令学生可以在游戏时获取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动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集中注意力,所以对低年级教学非常有帮助。

二、小学数学实施游戏化学习的需求

在小学课程中,一方面,数学属于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小学生的集中注意力较差,可集中精神学习的时间相对有限,而数学学习对集中注意力要求很高。两方面的因素叠加导致小学数学教学能效有限,亟须游戏化学习这种能够同时提升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的教学方法来优化教学体制。

三、小学数学实施游戏化学习的措施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游戏化学习通常是通过实物来实现的,将数字反映为现实中实际物体的数量,然后利用这些物体进行数学游戏。例如,准备一定数量的盒子和小球,规定分配要求,让学生自行选择分配方法,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数学概念,又作为一种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训了学生自己动脑的能力。

篇3

例题:增塑剂,又称塑化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但有不法商家为了增加饮料流动的黏稠性,让饮料看起来很黏稠,有果胶的饮料质感而向其中超标添加塑化剂,但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是其中的主要品种之一。根据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分子式______;

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水解,1mol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可以消耗_______mol的NaOH,并写出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3.写出丁醇的所有同分异构体_____,并推算因虚框外的原子团异构形成的异构体有________种;

4.若检测饮料中是否含有塑化剂,可以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分析仪。推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核磁共振氢谱(1H-NMR)中显示有_____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5.写出邻二甲苯和乙烯为原料制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及反应类型。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提示:已知两个醛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身加成,并发生如下转化:

分析:研究近年来的高考化学有机试题可知,关于有机化学知识的考查,其发展趋势,是更加重视对考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行考查,侧重于对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考查。基于新信息题能够满足上述要求,故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中对有机化学内容的考查以这类题型为主。这类题的背景是考生从未接触过的新概念、新原理、新知识或新方法,要求考生通过自学,迅速接受新信息,运用新信息,还必须迁移已有知识来解答新问题。这一类题提供的背景材料主要有三种:一是有机化学新成就(新发现、新产品、新材料);二是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有关知识;三是环境、健康、能源等应用性知识。解这种试题,考生必须把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的情境中。

篇4

幼儿园数学教学中,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创造欢快轻松的环境,使幼儿在玩耍中积极探索,主动去发现。所以,幼儿园教学中要重视采用游戏化的方法,不仅可以推动数学教学方式的变革,优化幼儿教学意识,还可以将数学知识的教学变得更加直观、更加生动。

一、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重要价值

(一)采用游戏化的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由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因为认知能力有限,思维发展不健全,就需要借助游戏活动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巧妙地融入其中,保证幼儿在玩耍中学到知识。

(二)可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

通过游戏活动,能够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强化其实践感受,使得幼儿的智力和非智力都得到有效发展。运用游戏化教学,能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环境和氛围,可以帮助幼儿提高积极的情绪,不断加深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体会到玩耍中学习的乐趣。

(三)利用游戏化的方式,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

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幼儿需要调动自身的各个器官,参与交流和互动,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认识。比如,在组织学习“5以内包含的序数”一节中,教师就可以把不同的几个动物放在五棵树上,设置“捉迷藏”的游戏,组织幼儿一个个找出小动物,同时仔细观察,然后回答什么动物在第几棵树上。以便使幼儿形成对序数的正确认识,强化幼儿的观察力,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实现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教学环境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数字和图形的有效结合,这种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教师就需要利用这些物体,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例如,大班幼儿活动的教室,其周围就有各种各样的数学图形。在具体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借助这些材料,设置一群“小兔”被“兔妈妈”带着在草丛中玩耍的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总和、大小概念的认知。或者是设置小鸟在空中飞,小猫在地上跑的游戏,培养幼儿的数学空间思维,使其对方位形成一定的认知。

(二)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生动形象的数学游戏

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游戏化教学中,教师需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幼儿的兴趣,设计多种多样、形象生动的数学游戏,激发幼儿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初步认知。例如,在《掷骰子列算式》的数学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确定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幼儿认识骰子的数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计算。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结合讲解和演示的方法,通过“认一认,摸一摸,算一算”的方式,把不同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使幼儿能够自己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参与其中,算出骰子的数量。

(三)将数学游戏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结合起来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不同的兴趣和认知规律,将数学游戏活动有效融入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可以设计《值日生》游戏活动,教师组织幼儿回想,在每天吃饭时,值日生是怎样为大家分发餐具的,使幼儿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融入在问题情境中,回想“值日生都是怎样分发餐具的”“每个人都有几个勺子和小碗”,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运用中,还可以培养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实现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四)结合不同的数学游戏特点和形式,教师要进行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指导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由于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幼儿的自我控制和调节水平比较低,就需要教师灵活地、针对性地对数学游戏活动进行指导,保证游戏过程的有序性和时效性。另外,在不同的数学游戏活动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比如,在进行大班幼儿个体游戏时,教师更多的是要在旁边观察幼儿的表现,不过多干涉游戏活动的过程。在集体游戏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参与其中,指导和带领幼儿做游戏。在一些小组练习的活动中,教师经常要扮演的角色就是评判者,分析和评价几个小组的不同表现,引导幼儿参与到讨论中,加深在游戏过程中,学到的数学知识。

三、结束语

幼儿教育中,实现游戏化数学,需要教师重视幼儿之间的差异,为不同的游戏提供丰富的材料,有效引导幼儿在游戏化教学中达到一种愉悦、自主的学习状态。正所谓:“游戏是幼儿的朋友,玩具是幼儿的知己”。在具体的数学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幼儿去学方面,而不是一味钻研怎样去教,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教学环境,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生动形象的数学游戏,将数学游戏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结合起来,结合不同的数学游戏特点和形式,教师要进行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指导,不断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开拓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在玩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张亚平.浅议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策略[J].教育界,2015(9).

[2]夏琳音.幼儿园数学教学实现游戏化的作用与方法[J].考试周刊,2014(89).

篇5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合理的认知结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都不是靠他人传授形成的,而是靠自己主动积极地构建培育的.要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年教学中深刻地感受到“优化课堂问题设计,有效实施自主学习”是关键. 现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 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自主

学习的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给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注入生命的活力. 设计问题情境常用的方法就是联系实际,即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表象,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丰富的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案例1 图1是6级台阶侧面的示意图,如果要在台阶上铺地毯,至少要买多少米地毯?

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先算出每级台阶的宽度和高度,再乘以6,而实际上并不需要测出台阶的长度,我们只需把图想象为由一根绳子围成的图形,能将它拉成一个长和宽分别为2.8 m和1 m的长方形.因此,台阶的总长就是2.8+1=3.8 m,也就是要买地毯3.8 m. 又如图2,这样能更直观地得出台阶的高度之和为1 m,宽度之和为2.8 m. 我们甚至会发现本问题与台阶的级数无关,与每级的高度、宽度是否一样也无关.

学生在这种活动中,能亲身体验到知识的价值,能进一步激发学习知识和探索大千世界的欲望.

■ 预设情趣问题,激发学生自主

学习的兴趣

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兴致勃勃地去钻研.只要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 “故弄玄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人类的好奇心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巧妙的悬念,利用学生好奇心较强的特点,把一些相关的数学内容优化、设计成一些看似神秘的数学现象,展示数学魅力,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数学规律、法则、公式以及思维方法等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案例2 “含有字母的代数式运算”的教学

在进行代数式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可以模仿近年来较流行的魔术,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教师:下面表演一个魔术,请同学们思考其原理. 你们心中默想一个数,写在纸上,把这个数乘2加9,再乘以5,最后把结果减去45,告诉我结果,我会在1秒钟内说出这个数.

3. 引入“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样有计划地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实验”,从观察“实验”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让“实验”说明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开放性问题,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创新,才会发展. 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认识结构的推动力,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 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动脑思考问题,检查已有知识,这就会为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实现“再创造”做好充分准备. 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还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活起来,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从以上3位同学的方法所得的D点中,到底哪种最短呢,请说明理由.

经过教师的提问,课堂气氛便被推至顶点,经教师引导,按照学生3,2,1等顺序来陈述理由,3位同学各抒己见,然后让全班同学从中得到体验,进而验证各种解答方法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到位.

巧设变式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6

化学高考复习是学生学完了高中化学学科知识,初步形成了本学科的知识体系,认识了本学科的最基本的一般规律,初步掌握了本学科的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在此基础上,须完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学科的基本规律,学会用学科特有的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项学习任务。

高三的高考复习教学和高一、高二教学的区别首先在于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离开了这一认识,就易在复习教学中出现“炒冷饭”“走回头路”现象。高三复习的目的之一是“完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学科的基本规律”,要实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的查漏补缺和强化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高三复习中还有更为重要的一个目的——“学会用学科特有的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忘记了这一目的,就会进入重复操练的误区或陷入“题海”的困境之中,使师生苦不堪言,而教学效率极为低下。

所以在高考复习中,对其性质的正确认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必须使广大教师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才能使复习计划有明确的目标,使复习工作走上正确的轨道。

二、复习体系的确定

复习体系通俗地说是指整个学科知识复习的先后顺序,这是各备课组在制订复习计划中首先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通常有三种选择:一是按学生先前(高一、高二)学习的顺序(即按教材顺序);二是按模块顺序;三是按学科知识块。

目前多数学校的复习体系受制于复习用书。一般教师往往采用直接按复习用书的编排顺序来安排复习内容。这样操作的教师往往不太在意对复习体系的研究,认为反正复习就是将高中全学科的知识过一遍,孰先孰后都一样。

按先前学生学习本学科知识的顺序来进行复习是否高效?以下案例可说明问题。

案例一:离子方程式的复习

学生在高一学习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时,是按“一写”“二拆”“三约”“四平”的程序展开的。但在复习教学中,就应突出从化学方程式到认识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根本原因是揭示了反应的本质,更忠实于事实。如Ca(OH)2和Na2CO3的反应,从复分解的角度看是一种碱和一种盐反应,生成了新的碱和新的盐,但从离子反应的角度看,这是碱和盐的反应吗,反应生成了新的碱了吗?我们不必反复对学生强调该拆不该拆,而是强调我们要忠实地记录事实:将一种物质置于一定环境(或条件)下,物质主要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是分子吗,是离子吗,是沉淀吗,有哪些离子相互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我们将此记录下来,这就是离子方程式。为什么非得从化学方程式翻译过来呢,直接指向反应的本质不是更好吗?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从离子方程式去还原化学方程式往往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一新生学习本学科知识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而复习重走老路,显然是不合理的,这样的复习课往往存在学科视角低下、思维层次低或难点集中的弊病。

新课标实施后,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分成八个“模块”,即八本教材。按浙江省高考方案,理科学生参加理综考试涉及化学学科有五个“模块”,这就产生了按“模块”进行复习的选择。这种选择是否合理?

案例二:二氧化硫能否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的解释

在《化学1》模块复习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二氧化硫能否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的问题,经师生共同讨论后得出了“两者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但对这一结论的解释是“假如反应发生了,生成碳酸钡和盐酸,而碳酸钡是能溶于盐酸的”。高三学生还只能从这种初中学生的视角解释这个问题吗?为什么不从溶度积常数来进行更科学的解释呢?

事实上各模块之间有许多内容是交叉和重复的,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交叉和重复的知识其内在有一个认识逐步深化的问题,若完全按“模块”进行复习,很难从较高的视角来审视化学问题,不利于学生学科思想的建立。如《化学1》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的一些基本规律,如复分解反应规律、离子反应规律等。但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尚未接触到化学平衡理论、电离理论、沉淀溶解平衡理论,他们对复分解反应规律、离子反应规律的认识是肤浅的。而当学生学完《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后,他们对复分解反应规律和离子反应规律就会有新的更为深刻和本质的认识。所以我们认为完全按“模块”教材复习也是不合理的。

集各校高三化学备课组实施的复习计划之优、之长,我们认为高三化学复习当按学科知识块来构建合理的复习顺序。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多年来高考复习的经验,人们往往将高中化学学科知识分成“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四大知识块,这四大知识块虽互有交叉,但侧重点不同,各自有比较清晰的研究对象。在组织复习时,这四大知识块的呈现顺序应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

以上四大知识块的安排是从学科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学科最一般的基本规律入手。学生有了这些基础理论的支撑,对后续复习的内容,就有了一种高屋建瓴的视角。如在其后“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知识块的复习时,能从理论的高度分析具体化学反应事实,从而避免了死记硬背。将“化学实验”放在最后,是因为化学实验涉及的问题除了实验本身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既需熟悉各种常见无机物、有机物的性质,又需熟练运用各种化学基本理论。尤其是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改进更需学生具有评价、创新的高级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我们期望学生通过高考复习能得到培养和提高的。

由于浙江省率先在高考“理综”考试中引入了《实验化学》模块,近年来对化学实验的考查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如更注重实验的一般方法和原理,增大了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等。一些学校对“化学实验”知识块的复习产生了许多疑问。需说明“化学实验”并非《实验化学》,即“化学实验”知识块不是指《实验化学》模块,不要以《实验化学》中的具体实验来组织“化学实验”的复习。“化学实验”知识块可分解为两部分:一是实验现象的描述和解释,二是实验的一般方法和原理。前一部分建议穿插在元素化合物部分,在元素部分复习实验现象时,若学生没有观察过的实验需重新演示,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若已经做过了,可用录像代替。也可创设新的情境,让学生对实验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如让学生回顾钠和水反应实验现象,预测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再让学生观察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实验,从对现象的分析可更深刻地认识钠和水溶液反应之激烈程度。而后一部分可单独组成复习内容。从研究化学现象所必需的最基本操作和方法开始入手,逐渐上升到用实验手段对化学反应规律、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的研究,从定性研究上升到定量研究,从单一物质的性质探究实验过渡到集多种实验方法和手段的物质制备的综合实验。

三、复习进度的安排

从时间分配的角度来看,通常各校高三复习计划中将高三第一学期作为高考复习的第一轮,在高三第二学期的前两个月作为第二轮,在最后一个半月作为第三轮。这样的时间分配经多年实践证明是合适的。但在调研中发现,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近80%的高三备课组都抱怨复习内容多,时间来不及,原先制订的计划无法完成,第一轮复习常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有20%的备课组干脆将第一轮复习延至高三第二学期。

近年来,浙江省“新高考”中“理综”考试的范围和要求多次作了调整,这些调整的基本思路是缩小考试的范围、减少考试的内容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自课标实施后,高中化学新授课可在高二全部结束,留给高三化学复习的时间为整整一年。那么化学学科内容并未增加多少,而复习时间更长,为什么反而出现复习时间来不及的现象?以上问题的出现,似乎有些不合情理。

其实这种现象是由多年来高考命题视角不断变化和扩展,考试试题不断积累,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对每个知识点涉及的高考试题和命题视角都得在课内呈现所造成。

相对于以前的单学科考试,高考“理综”考试中理、化、生各科试题量少,知识覆盖面小,一些以往的常见考点由于“理综”卷试题量的限制,无法在每次考试中都出现。对付单学科考试的在每个知识点“深挖细找”,反复训练的复习策略在对付“理综”考试时,其低下的效益已显而易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当然不能心存侥幸,复习时还是应做到全面、细致,不留死角,但在复习进度的安排上,采取的策略应是“粗线条、搭框架、多轮次、补精细”。

“粗线条”指的是,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应着眼于学科的基本规律的呈现和基本方法的使用,不必过度拘泥于某些细节问题。以学科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为主线条,勾勒出本学科的基本轮廓,使学生在高三的化学学习中遇到问题时都能从学科的基本规律入手,使用学科的基本方法去解决。

“搭框架”是指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高三第一轮复习中要注重各知识点的彼此联系,这些联系要在不同的章节、不同的模块中去寻找,使学生对整个高中化学知识体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有了这个基础,极有助于学生从更高的视角来俯视化学问题,对问题有全局性的把握。

“多轮次”通常是指一轮、二轮、三轮复习。在多轮次的复习中对学科基本规律的反复认识,对学科基本方法的反复运用,使学生的学科知识体系越来越稳固,解题思路越来越清晰,解题方法越来越灵活。在制订计划时,较难的是,要设计好每个轮次不同的能力要求,具体应体现在试题难度逐渐增大、不断保持命题取材的新颖性,不断扩展解题的视角,这样就可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其实从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进程来看,化学学科的复习并不是从高三才开始的,在高一学完了必修模块后,教师就应让学生对整个元素化合物知识作整体回顾,利用必修模块中所学的有限的结构理论,从众多的看似杂乱的化学的反应中找出规律,从而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认识水平。在高二会考前对会考涉及的三个模块,根据会考要求作一次系统复习,这样有利于在会考中取得较好成绩。

“补精细”既指在多轮次的复习中逐步做到对知识点的细化,又指在复习计划中对每个知识点的呈现找到知识体系中的最佳位置。

知识的细化可加深学生对某知识点认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在某一类问题的处理中形成一种独有的视角和方法,在这类问题的解决中达到较为熟练的水平。对多数学校和教师来说,对知识的细化在复习中是较为关注的。我们在这里提出“补精细”,其“补”的含义是指不要在复习起初就试图达到知识的细化,知识细化是在学科知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根据学生能力和复习允许的时间逐步达到的。

篇7

一、培养学习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尤为重要,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英语,学习英语被认为是没有必要的,更谈不上学习兴趣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把英语教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英语。必修2 Module 3 Music一课中,涉及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和类别,如rock,jazz,the blues,rap,等等。授课前,可以先在课堂上播放一段旋律轻快且同学们也比较熟悉的英文歌,如:My Heart Will Go On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用简单的英语对其作一番评论,大多数同学都非常喜欢英语歌,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也表现得非常有兴趣,他们查阅字典,向优生请教。讨论后,同学们踊跃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突然觉得英语在实际生活中也还是很有趣味的。

二、增强自主意识

1.帮助学生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得自信

自信心是学习道路上成功的关键,有了自信心这一积极品质,无论学习道路多么坎坷,学习任务多么艰巨都不会退却。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到自信心重要性的同时也应帮助他们获得自信和提升自信。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付出是有回报的。自信心与成功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自信心容易获得成功,而获得成功又会增强自信心。古人云“失败是成功之母”,对孩子“成功是成功之母”。

2.帮助学生自主创新,合作学习

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并应保持积极状态。如果教育使人“不是其所是”或“是其所不是”,学生就会丧失自身的独立性和积极性。自主性是学生能力、品质、特性等综合素养的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做到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作业,才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做准备。开展“一帮一”“一帮几”“几帮一”小组活动,课堂上设置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三、在竞争中成长

充分利用竞争的积极作用,振奋精神、奋发进取,尽可能多地创造竞争机会,让学生在你追我赶的积极竞争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学习和成功的快乐。定期开展英语书法大赛、英语歌曲比赛、英语辩论会等,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热爱英语学习、学会学习的竞争氛围。在课堂上实施课堂记分,定期给予奖励,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会主动思考,积极发言。在活跃的气氛中既能学到知识,把握重点,又能学得牢固。

每位学生都可找一个学习上的竞争对手,在紧张的竞争过程中,同学们不但发挥了自身的潜能,而且在胜利和失败的经验中,不断调整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在竞争中增强信心和友谊,调整目标和行为方式,为进一步取胜打好了基础。

四、构建和谐环境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学生能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尽量多的知识信息,一堂课能否有好的效果,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学习心境和情绪会随之变化。沉闷的课堂会使学生昏昏欲睡,注意力自然就很难集中,这样的课堂何谈效果。民主、和谐、积极的课堂气氛才是现代教育所真正需要的,这取决于教师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艺术。课堂上,教师的情绪和教授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教师应努力做到情绪饱满、精力旺盛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2.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新时代的教师只站在讲台上授课是不能成为一名真正教师的,老师应该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往,常和他们进行情感沟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尊重他们,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关爱他们、去信任他们,才会随时洞察到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动态,对不良行为习惯及时进行矫正,使其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综上所述,运用兴趣的作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法势在必行。由于教学过程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过程,因此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都应有所改进和提高。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的不是单纯记忆的机器,而是要让学生自主、快乐、积极主动发自内心地爱上学习。

参考文献:

篇8

长期以来,各高校遗传学实验教学中通常存在以下共性缺点:①各农业院校中各专业遗传学实验教学内容均大同小异,将“验证遗传学基础理论”作为主要教学目的,以染色体操作实验以及经典的遗传学验证性实验为主,涉及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的内容相对较少;②学生基本不参与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实验时目的不明确,单纯为做实验而做验,对实验的全局设计思路缺乏思考;③缺乏系统训练学生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环节;④实验教学方法僵化、手段落后,很难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⑤实验教学考核方法单一,不能很好的反映出教学效果;⑥实验室管理存在一定问题,有些实验资源不能很好地共享,实验室在开放时间上不能满足学生课余时间开展实验的需要。

2遗传学实验教学体系优化的措施

遗传学实验教学体系优化途径见图1。

2.1遗传学实验教学内容重组与整和在遗传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首先针对原先设置的实验内容进行了重新调整,将实验划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研究创新型)实验3大类[8-9],针对农业院校不同专业先从实验内容上建立一个既能突出专业特点,又能提高学生实验技能,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

2.1.1精选基础性实验。基础性遗传学实验是综合性及研究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它的教学目标首先让学生熟练掌握实验中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突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基本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离心、电泳、显微观察、细胞和组织培养等[10-11],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主要选择以下几个实验,如减数分裂涂抹制片、有丝分裂制片、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诱导和观察、染色体显带处理及核型分析等验证性实验。在基础性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

2.1.2开好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也称为复合型实验,遗传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目标重点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查阅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动手能力以及数据处理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14]。在此阶段,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去完成预定的实验内容,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加强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从而为下一步开展研究创新型实验奠定基础。在综合性实验教学中开设的实验以模式生物性状遗传分析实验(如将果蝇的培养、性别的鉴定、唾腺染色体的制片和观察、杂交实验、性状的遗传分析等综合成一个系统的大实验)为主,同时也可针对不同的专业补充分子遗传学实验内容如基因功能的遗传分析(细菌的局限性转导、拟南芥突变体的筛选、转座子引起的插入突变)等内容。

2.1.3精心组织研究设计性(探究性)实验。研究设计性(探究性)实验最主要的特点是独立性,它是指独立于课程教学进行的一种探索性(创新性)实验。研究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遗传学知识、实验原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实验,从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7]。遗传学研究设计性实验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实验技能的综合性,使实验内容、过程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遗传学研究设计性实验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简单地对实验结果的追求引导到广阔的思维空间中来,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创新能力。在研究设计性实验教学中具体做法是:首先对学生进行动员和分组,每组3~4人,学生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实验室条件选择题目(或指导教师拟定几个指导性题目供选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准备、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要求学生将实验中遇到的疑难点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和总结,要求用简洁、准确的专业术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研究设计性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高度概括实验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毕业论文(或设计)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研究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如生物进化遗传分析、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生物亲缘关系遗传分析等。

2.2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创新

2.2.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实验教学手段。将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手段像遗传学理论课程教学一样广泛应用于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努力加大信息量,积极拓展课堂实验教学的有限空间,改变传统的“黑板+粉笔+嘴巴”的实验课理论教学模式[13-14]。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和过程生动形象地、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触觉全面参与感知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15-16]。

2.2.2实验教学模式的改进。在遗传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采用不同的模式[17-18],根据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设计性实验3类实验不同的实验目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①基础性实验的教学目标重点在于学生对基本实验技能的熟练掌握,采取教师现场指导学生实验的教学方法;②综合性实验的教学目标重点在于突出对学生查阅整理资料能力、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性实验教学主要采取教师实验现场授课指导与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③研究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目标重点在于突出对学生独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独立操作、独立创新,对于研究设计性实验教学采取以学生研究式自主实验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进行。

2.3实验室管理体制和实验教学考核方法改革

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在传统遗传学实验教学中,通常要求学生在固定时间、空间内完成预定的实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但其实验内容的选择、实施禁锢在一个有限的时间、空间范围内,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了打破这种常规实验教学思维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必须采用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开展教学,而其所需仪器设备较多、时间较长且不固定,学生无法在固定的空间和预定的学时内完成实验内容,必须利用课余时间或其他的实验室来开展工作,这就对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19-21]。因此,为了顺应时展的潮流,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就必须对实验室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以“资源共享、统管共用”的理念建立公共的实验室大平台。同时,为了保证实验室尽可能全天候、开放式管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作量补贴上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其改革前后的教学比较如表1所示。出研究的小课题,并通过查阅文献、调查访问等进行研究。

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1不断完善知识结构除了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之外,应将自己的视野放宽,多懂得一些非该专业的知识,不断用新知识补充自己、完善自己,同时具备知识转化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还应有意识培养1~2项特长,不但提高自己的素养,还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4.2拥有娴熟的教学实践技能在昆虫学实践中,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过程中能操作的教学策略与技能,通过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4.3具备课题研究能力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主动敏锐地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创造问题的基础上确立研究课题,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学,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学改革,以课题研究促自身素质的提高,努力探索出一套自己的教育方法。

5丰富实践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5.1参观考察实践

鼓励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到校外开展一些对社会热点问题、专业相关性知识的调查,加深对社会的直观感受,在感受社会、体验生活的同时,增强创造社会的实践意识。这一点与农业种植户密切相关,下团场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学习机会;同时,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利用学校的一切现有资源,如大学筹建的昆虫博物馆,既丰富了专业实践内容,又开阔了视野。

5.2劳动服务实践

组织学生在课外或假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农业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和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增长社会经验,掌握实践知识和技能;学习和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生活。

5.3组织管理实践

篇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一堂课的效果与这堂课的开头有很大关系。“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巧妙的课堂开头,如同推开了知识殿堂的大门,吸引着学生竞相登堂入室,能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调到最佳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不但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动的接受型学习转为主动的进攻型学习,而且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随后的教学活动提供愉快的背景。下面就怎样进行课堂起始教学谈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利用新奇、有趣的实验开头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各种科学现象通过实验能够复现,强化突出,富有真实性、知识性、趣味性。各种科学概念、定律、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最感兴趣的就是实验,教师以实验来导入新课,能把要研究的各种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引起思维,激发兴趣。

如在进行《大气压》教学时,可先演示:一塑料片压在空杯口,倒过来手一松,塑料片落下(学生想象中的情形),然后将杯注满水,把塑料片压在杯口上,问:“杯子倒过来,塑料片会落下来吗?”“会。”学生回答得很干脆,然而实验结果与学生想象的相反。正在学生疑惑不解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去问:“塑料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这样教师很自然地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点,启动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再如,在讲《热传递》时,可先做这样一个实验:在装水的大试管底部放一条活的小金鱼,然后用酒精灯对着大试管上部的水加热,不久试管上部的水沸腾了,冒出一股一股的蒸汽,但是试管底部的小金鱼还能自由自在地游动。这时教师提问学生:“水中的小金鱼为什么煮不死?”学生看到这一奇特的现象,兴趣非常高涨,思维进入活跃状态,这就为随后的课堂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头

现代信息技术给科学教学提供了新型的表现手段,它的进入对学生本身就是一种诱惑。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离子化合物》时,课本上的插图变成了多媒体计算机上的三维动画片,集图像、文字、声音、色彩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把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合过程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使得学生难以理解的化学反应机理通过多媒体的丰富表现力呈现在学生面前,变主观为客观,变枯燥为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三、以美妙的导语开头

用充满感彩的语言,具体形象的描述,恰当巧妙的比喻来导入新课,如同奏响优美的序曲,会给学生创造一种美好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学生侧耳倾听。作为科学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利用科学趣味性极强这一优势,以奇趣的导语将学生的注意力纳入预定的轨道,使他们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

1. 悬念式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留有悬念的教学能引发学生探究反思,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消除学生思维惰性和封闭性。如在讲《燃烧》这一节时,同样可先问:“用纸盒烧开水,纸盒将会怎样?”学生欲解开这个谜,就会认真地听这节课。

2. 设疑式

根据教学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知识障碍,让学生陷入“圈套”,或者难以解答,或者答案前后矛盾,或者似是而是……从而激起思维,唤起求知欲。

3. 趣闻式

生动有趣的例子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机械运动》时,列举了飞行员飞行时手抓子弹而飞行员却“安然无恙”的趣闻来引入新课,让学生们感到惊奇。正是这好奇心促使他们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妙,从而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 故事式

科学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传说,如科学家的趣闻逸事、新理论诞生的艰难曲折、科学规律被发现的来龙去脉……这些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四、以文理结合的形式开头

1. 以猜谜语来开头

猜谜是一种很吸引人的游戏活动,且是训练思维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如有一次,上《质量》这一课,恰好遇到该班刚上完体育课,1 500米的长跑使学生一个个有气无力,无精打采,我看到这种情况,一上台没有先讲课,而是出了个谜语让他们猜,“十个哥哥”,打一字。学生一听猜谜语,立刻活跃起来,个个抓耳挠腮,积极抢答,困意顿消。随后我引导他们:“谜底就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请大家认真听。”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正是这有针对性的谜语,救活了这堂课。

2. 以歌曲来开头

记得有一次听一堂小学语文老师的公开课,影响最深的一点是这位老师非常活泼,讲课时又是唱呀、又是跳的,学生的眼球被她牢牢地吸引了。我想我们初中生虽然比小学生年长一点,但是童心未泯,何不采用这位老师的方法用一用呢?于是在上《机械运动》这一课时,我决定试试。上课铃声一响,我边走进教室边轻声吟唱电影《闪闪红星》中的插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在科学课上唱歌,出乎学生意料,学生感到新奇。正当学生兴趣盎然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青山为什么会走?”将学生活跃的情绪转化为活跃的思维。

五、采用探讨问题的形式开头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科学现象是丰富多彩的,所见所闻,能成为学习中感性知识的来源。如在学习《压强》时,可先举以下几个常见的例子:(1)为什么宽的书包比窄的舒服?(2)为什么走在雪地上的人会陷进去而滑雪运动员却不会?利用学生所熟悉的事例引入新课,能引起学生对感性材料的回忆,使他们迅速进入思维状态。

六、以游戏的形式开头

“科学游戏”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培养学生具有主动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在学习《杠枰平衡的条件》这一节时,可先做一个游戏,名字叫“怪铅笔”。请同学们每人拿出一支长铅笔,按老师的要求做:把长铅笔放到伸直且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手的食指上,然后使两指逐渐相互靠近,并使铅笔继续保持水平,做几次,你能发现什么?同学们边做、边热烈地讨论,发现铅笔相对于两手指左右交互移动。学生对这种奇特现象特别感兴趣,同时又感到困惑。这时老师及时地把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引向科学知识,从而圆满地完成了这节课。

七、以展示情境的形式开头

展开图像或实物材料,即时即景发问,可深可浅,在学生头脑中产生强烈的信号刺激,使之专注投入,积极思维。如在学习《蒸发》这节时,课前用水彩笔在投影胶片上画出烈日下一只大黄狗张大嘴巴,伸出长舌头。当用投影仪投出这一彩色图像时,教室里安静极了,此时此刻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住了,大家不约而同地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狗为什么要张口伸舌?看到这情境,学生会很自然地去探索情境,感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不神秘,只需留意。

总之,只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来优化课堂开头,必定能使学生在向学习目标攀登的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兴趣更加浓厚。

参考文献:

[1]吴俊明.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

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堂教

篇10

运用优化学习笔记,把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向一个广阔的空间,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触类旁通,顾此及彼;提升感悟的层次,把握要点,掌握精神实质,促进方法的形成,提高思维能力;使语文学习内容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实效性。

篇11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对于体育课中运动技术传授、运动技能提高作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传授技术、提高技能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致认同。但如何在创造宽松学习环境的同时不忽视教学过程中的技术传授和技能提高?如何将游戏化、情境化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中的运动技能传授进行有机结合?这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不但要让学生学有所乐,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有所得,达到相互融合的最佳效果。

一、体育课堂中技术技能教学现状

部分体育老师认为运动技能技术可以淡化,只要学生学得“高兴”就可以了,甚至认为只要课堂上不出事故就行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放羊”。进行运动技能、技术教学传授所占的时间甚少,大部分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造成活跃的课堂低效收获的尴尬局面。其实,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运动技能技术的传授,该完整的还是应该完整,该系统的还是应该系统,如排球教学中的扣球教学,一定要按助跳―起跳―击球―落地顺序教学,既要完整又要系统,使学生明确一个完整的扣球概念,只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宜过于细化,因人而异。

二、情境、游戏的优势和利用

篇12

比如,教师出示“二氧化氮”,学生可以描述“红棕色气体”“用来制硝酸”“和水反应得到无色气体”等;教师出示“二氧化硅”,学生可以描述“白色晶体”“硬度大”“可以做光导纤维”“是制玻璃的原料”等。学生们的思维是非常发散的,我们无法预测他们会说什么,通过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巩固对物质的性质记忆,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如钠、钾、铁、铝、过氧化钠、氢氧化铝、二氧化硫、一氧化氮、氨气、硝酸、硫酸等。让学生充分调动思维把所学的内容前后贯穿,这也是信息加工和整合的过程。

二是化学方程式接龙。游戏规则和方法为:教师先说出一个方程式,然后学生写化学方程式,用前一位学生写出的方程式中的生成物或生成物中的一个作为新方程式的反应物。例如,教师先给出“CaCl2+Na2CO3=CaCO3+2NaCl”这个反应,接下来,学生可以说“2NaCl+2H2O=2NaOH+H2+Cl2”“NaOH+HCl====NaCl+H2O”“NaCl+AgNO3=AgCl+NaNO3”……只要教师不说停,这个游戏就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如果学生在叙述过程中出现错误,可以及时指出。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让学生将学过的方程式回忆一遍,还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