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2-04-18 09:46: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地方课程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篇1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共有学生66人,这些学生均来自于农村,他们模仿力强,接受新事物快,而且他们的性格、世界观正处于可塑性阶段。因而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行为规范,心理健康,安全自救,生命历程的教育至关重要。

三、 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针对学生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我选择了以下几个教学内容。

1、是面对灾难,帮助学生掌握应对灾难的自护、自救技能,了解防疫知识。

2、是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3、是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是安全自救,帮助学生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

5、是珍爱生命,帮助学生掌握保持自身健康的技能,了解生命的珍贵,从而珍爱生命。

四、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帮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

4、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由来,从而珍爱生命。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应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

2、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在探索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是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3、主要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运用挂图、实物、多媒体等组织教学,运用观察、信息搜索、讨论、调查、社区活动等形式,充实教学过程。

篇2

一、市场调研分析

1.调研企业的规模及性质分析

本课题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服务地方中小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在选取样本企业时着重选择了中型以下企业,具体情况如下:本文调研的120家企业中,严格按照划型标准的规定,大型企业有5家,占总数的4%,中小企业共有99家,占比82%,微型企业数为16家,占比14%,由此可见,此次本文调研的主要对象集中在中小企业及小微企业。

2.企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学历需求

为了充分了解目前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现状,我们翻阅了大量企业的招聘信息,相比外企与大型国企对学历以及工作经验的高要求,中小型企业才是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首选,这也是调研组在选取样本企业时最重要的一条参考。

3.中小企业岗位划分及各个岗位的能力需求分析

会计岗位是所有企业必须设立的岗位之一,一般来讲,企业从有利于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会计岗位进行划分,因此,每个企业的划分情况不尽相同,但是中小企业的会计岗位总体上包含财务主管、会计主管、出纳、销售会计、工资核算、成本会计、稽核岗位、固定资产核算等。

二、高校调研分析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尽管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缺乏具体的或者可以量化的标准,这就使得许多地方院校是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某些地方院校仍就摆脱不了对自身办学层次的盲目追求,虽然喊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输送应用型人才,突出地方办学特色的口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走的却是研究型大学的路子。

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在调研的地方本科院校中,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大都类似,即第一学年为公共课,第二学年、第三学年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第四学年为毕业设计。在这些课程体系中,理论课所占的比重略大,所有课程的总实践学时大约只占到总学时的20%左右,这种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不符的。

3.师资队伍较为薄弱

调研组调研了20家地方本课院校的62名《会计信息化》课程的任课教师。20所院校中,有14所院校专门设有会计电算化教研室或者会计电算化教研组,另外6所由于会计专业招生人数较少,没有单独设置会计电算化专业或者教研室,但是平均每所院校至少有2-3名专任教师担任《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工作。

“双师型”教师8名,只占总人数的2%,其余教师均为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虽然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真正的专业实践,缺少从业经验,这对打造一直高水平的会计信息化教学团队无疑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三、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的构想

1.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改革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目标

以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技术型人才需求为目标,现阶段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信息化理论基础,掌握财务软件的应用原理与操作技巧,重点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处理会计实际业务的工作能力,增强学生用会计软件或其他信息化手段处理经济业务的信息化意识。

2.以岗位适应能力为导向,改革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体系

篇3

中图分类号:G423

C程序设计是一种实用性强、表达形式多样的计算机编程语言,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各高校计算机以及理工科学生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编程的基本思维及方法,进而学会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应用等问题,最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计算思维,使得学生在学习后续课程当中,能够把计算机与专业课程更好的结合,编写相应的程序来解决专业课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其信息使用的素养。但是,由于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条件与教学资源不足,学生的入学成绩偏低,基础较差。教学实践表明,之前的效果并不理想,没有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目前C程序设计教学在地方本科院校中的教学状况

C程序设计是理工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关键基础课,为后续学习的许多专业课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但是从国内地方性本科院校教学实践本科院校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教材内容大而全,脱离实际需求

计算机发展速度快,C程序设计教材内容多,大而全的知识往往让学生只注重语法知识的学习而忽视编程思想、程序设计的能力及利用编程解决本专业相关应用问题的能力。

1.2创新型实践重视不够

C程序设计的教学主要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构成,理论教学主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而实验教学完成实验教学大纲规定内容。对于学生的创新型实践能力培养不够,不利于激励学生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索的能力,没有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1.3考核方式不够完善

目前C程序设计的考核是由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出勤、学习态度、撰写作业等情况核计)+期中成绩+上机实验+期末成绩组。这样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1.4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动手能力较差

2合理设计教学案例

C程序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比较紧密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编程思想、程序设计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现实、最具操作性的平台。所以对地方本科院校C程序设计课程建设与创新实践改革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的教学方法,教师按部就班从第一章开始讲,而课本的安排都是语法在前,举例说明在后。语法知识繁多且枯燥,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案例教学法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出发,一步一步引出当堂课的语法及重难点等知识,采用形式多样化的案例,有效的对知识点串联成珠,高效的完成课堂内容,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本名课程兴趣的目的。多样化案例教学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学习到该名课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怎样去学习新知识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日常问题的能力,着实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2.1案例设计、选取原则

教师备课时,首先当把每一堂课程的重难点内容选取出来,然后设计案例的模式,最终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选取适当的案例进行教学。只有经过精心设计、选取的案例,案例教学才会有保障,才会被学生所接受。以下是多样化案例设计、选取的原则:

(1)案例应遵循从简到难的原则,生活中碰到的简单常见问题作为切入点是最佳的。一步一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课程当中来,才能激发学习的热情。

(2)一堂课上的案例不宜多而宜精,综合案例数量、难易程度要适中。案例太多,学生的思维难转换、易混淆。在能够讲清楚课程知识点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少的案例。增强学生对整堂课程的把握度和理解,引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案例一定要能抓住重难点。案例的形式可以多样,但是一定要把握重难点这条主干线。学生刚学很难把握住课程的重难点,这样也就很难将其理论联系实际。在设计案例时,尽可能将抽象概念、难懂语法知识融入到案例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即抽象概念具体化。

2.2案例多样化设计分析

根据地方性院校的教学特点和内容,多样化案例教学法采用三种方案进行实施,他们分别是:一种是使用flash软件做成的动画案例教学,一种是基于语句、语法等知识点的基础案例教学,一种是短学期综合实验教学案例。

(1)动画案例教学。在讲授过程中确定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然后再精选能够说明、反映这些知识点的案例。在案例的设计中要巧妙使用可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或Flas设计软件。注重案例的生动、形象,能否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兴趣高,教学容量大,知识点的前后联系紧密,学生对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传授的知识点印象深,能灵活运用。例如:指针是c程序设计中的重中之重,能够灵活运用指针解决c语言中的问题,也就掌握了该课程的灵魂。但是,指针本身的概念和使用都是比较枯燥难懂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抽象,以下图1是用flash做的一个案例,课堂效果非常好。

图1flash指针案例

(2)基础知识点案例教学。该案例的设计主要是基于零散较多的c语法知识、选择条件语句、循环控制语句,利用案例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是死记硬背语法知识,而是懂得如何在解决问题中学会语法知识。

我们在设计案例时,教学内容是关键,把每个知识点、概念讲解清楚,找到贯穿整条学习内容的主线进行设计,从而通过案例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循环控制语句时,首先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出使用循环语句的原因,该语句的作用是和优势在哪里。然后介绍三种常用的循环语句,对比这三种语句的联系及区别。最后设计一个适当的案例把内容贯穿起来,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三条循环语句的功能及执行过程。教学实践表明,这种设计方法比照本宣科的效率高,也更容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短学期综合实验教学案例。综合实验教学案例不仅培养学生如何学习C语言,更重要的是培养其综合素养。在课堂中,案例教学实施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并不是把案例一个一个堆积起来就可以达到教学的目的,而是要在案例教学的牵引下,加强管理、多种技术方法结合的手段。

3案例教学实施

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案例教学的实施,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加强管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有效提高课堂质量。

(1)案例教学法的实验课程非常关键,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掌握C语言。按照一般的教学方法,实验课就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老师辅导的模式,这种模式使得学生很容易懒散,效率非常低,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一味的就想着现成的答案。针对种种问题,案例教学法的实验课程采用任务和分组的方式完成,由辅导员根据学生的特点,每个组由喜欢学习、较贪玩但性格相近的学生组成,每次上课完成一个或者某一个案例当中的某一块,案例由教师设计。每堂课的内容当堂消化,教师可以抽取其中某几行代码考核学生,如果能够非常流畅的把代码写出来,则说明是学生本人编写的。采用实验结合案例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2)要实施案例教学的方法,须采用网络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手段。多媒体现在比较普及,对于C语言来说它是一种工具,在教学时,把相应的程序运行给学生看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有些趣味性的案例。如在教指针时,用一个推拉的游戏,形象化的说明指针是如何使用的,明白其真正的内涵,每个指针的指向是什么含义。而网络是学生自学的好“帮手”,有很多的定义或者程序源代码受时间等的影响可能教师在课堂上讲的不够透彻。

4总结与展望

案例教学通过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能够学以致用的案例进行教学。在基于生活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既解决了学生对枯燥难懂的语法知识的学习,也解决了C语言课程内容多、学时少等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综合实验案例的教学和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思,也增强其学生之间的感情,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当然,案例教学必须和其他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计算机更新较快,C语言的教学也是在不断创新、探讨中进行,在以后的教学课程中,将根据学生、学校的特点,不断提升、探索更好、更适合的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吴海花.多样化的求解法在C语言解题中的妙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293-295.

[2]曾夏玲.案例教学在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3:92-95.

[3]丁海燕,袁国武,周小兵,白孟尧.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案例教学模式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1,8:65-68.

[4]廖剑华.任务驱动型案例教学在C语言课程教学中的实施[J].教法研究,2011,5:157-158.

篇4

【知识与技能】

(1)正确书写并表述化学方程式,掌握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配平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过程

知识点 化学方程式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89~9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用

化学式

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如C+O2CO2,可读作“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

3.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表明了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2)表示各物质间原子与分子的

个数比

;(3)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

质量比。

4.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1)以

客观事实

为依据;(2)遵守

质量守恒定律

,即在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

相等。

5.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1)根据反应事实,在式子的左边写

反应物

的化学式,在式子的右边写

生成物

的化学式,中间连一条

短线

。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就分别用“

”连接。

(2)配平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式前配上合适的

化学计量数

,使式子两边每种元素的原子总数

相等

。一般可用

最小公倍数

来确定化学计量数。配平后把短线改为

等号。

(3)注明

反应条件

和生成物的

状态

。把条件写在等号的

上方

或下方。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产生,则在气体的化学式旁边用“

”号表示;如果是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反应物中无固体,而生成物中有固体,则在固体的化学式旁边用“

”号表示。如2H2OO2+2H2、CO2+Ca(OH)2CaCO3+H2O。

【教师点拨】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韵语: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写准化学式,计量数要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明;生成气体和沉淀,要用箭头来标明。

2.在化学方程式中,“+”不能读作“加”,应读作“和”或“与”;“”不能读作“等于”,应读作“生成”。

3.判断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即反应能否发生,化学式是否正确;(2)是否配平;(3)反应条件是否正确;(4)“”或“”是否标注正确。

4.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除最小公倍数法外,还有奇数配偶法、观察法等。

【跟进训练】

1.下列关于N2+O22N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反应后原子种类减少

B.表示氮气加氧气等于一氧化氮

C.参加反应的氮气与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一氧化氮的质量比为16∶15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B )

A.C+2CuOCO2+2Cu

B.NaOH+HClNaCl+H2O

C.KClO3KCl+O2

D.Ca(OH)2+Na2CO3CaCO3+2NaOH

3.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1也要写入)。

(1)

2

Al+

3

H2SO4

1

Al2(SO4)3+

3

H2

(2)

2

C2H2+

5

O2

4

CO2+

2

H2O

(3)

2

KClO3

2

KCl+

3

O2

(4)

3

HCl+

1

Fe(OH)3

1

FeCl3+

3

篇5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302-02

0引言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促进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其中,德国实施的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新参照系[1]。在借鉴和学习国外成熟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姜大源研究员创新性地提出了适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房地产市场的改革、房屋私有化程度的提高,以及频繁的房地产交易,房地产估价变的越来越重要。房地产估价课程是高职高专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是典型的工学结合型课程。房地产估价是高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涉及到土地管理制度、住房制度、金融、税法、证券、财会、工程造价、项目管理等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艺术性强的特点。传统的房地产估价教学多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过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少量课时的室内实训无法满足房地产估价岗位对学生的要求,这种教学方式显然割裂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工作过程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此,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调查基于职业岗位或工作任务的社会需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求。基于此,来设计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房地产估价课程教学体系。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课程的改革。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设计,是将工作过程作为知识序化的一种新的参照系,并提出了课程设计的一个新概念――载体,突显了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征[1]。我国高职教育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路径、步骤、原则与方法,已经比较成形[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房地产估价课程设计如下。

1房地产估价课程开发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职业教育具有能力本位的职业性、工作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迁移的开放性特征。房地产估价课程的组织原则是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标准为依据,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1.1 课程体系构建在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进行排序时,必须考虑前导、后续和平行课程的设置及关系,以使教学资源得以科学、合理的综合应用和配置[3、4]。房地产估价专业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客户心理与沟通、公关礼仪、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法、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工程造价、房地产会计、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平行课程有房地产投资分析、房地产金融、房地产项目与合同管理等,后续课程有房地产估价实务、房地产项目可行性分析实训、顶岗实习、职业素质综合实训、大学生就业指导等。

1.2 课程内容编排课程内容的编排需要学习情境来实现,通过学习情境获得完整的工作过程知识,进而掌握“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这一“普适的”工作过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房地产估价课程内容的编排按照房地产估价工作过程来展开,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学习,通过步骤的重复掌握房地产估价专业技能。根据房地产估价工作岗位需要选取并编排课程内容:主题学习单元一房地产估价基础知识、主题学习单元二市场比较法、主题学习单元三收益法、主题学习单元四成本法、主题学习单元五假设开发法、主题学习单元六房地产估价文书写作。

1.3 课程载体选取所谓课程载体,指的是源于职业工作任务且具有典型的职业工作过程特征,并经过高于职业工作过程的转换所构建的符合教育教学原理,能传递、输送或承载有效信息的物质或非物质的形体[4]。在设计学习情境时,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房地产估价课程载体形式为案例,载体的内涵为产品。载体是写实的、具体的,承载者将房地产估价工作过程知识和理论教育教学知识相整合的形式。

2房地产估价课程开发设计的步骤

房地产估价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展教学,按照每个估价项目的操作程序组织教学过程:获取房地产估价业务、明确估价基本事项、接受并签订房地产估价委托合同书、制定房地产估价作业方案、搜集整理估价资料、实地查勘估价对象、选择房地产估价方法、分析测算判断房地产在特定目的下于估价时点的客观合理价值、撰写并提交估价报告、估价资料归档。

2.1 典型工作筛选以房地产估价师工作岗位为出发点,分析其工作任务,采用案例分析法,确定其典型工作任务。

房地产估价师的岗位描述:能够独立、熟练地撰写房地产估价报告;对所承担项目的报告质量、进度、评估合同履行全面负责;开拓房地产估价业务市场,维护客户关系和公司形象,提供房地产估价咨询和技术;负责对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员配备、各种资源的整合、各种关系的协调、项目风险控制,向上级报告项目进度、成本控制、合同履行及估价资料归档、项目总结等工作。

房地产估价师的岗位要求:熟悉房地产市场行情及国家经济形势、房地产法律法规、房地产调控措施;洞悉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热爱房地产评估事业,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沟通表达能力强,有房地产估价业务市场开拓能力;责任心强,具备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2.2 典型工作整合房地产估价的业务范围:①企业改制、上市、资产重组、联营、兼并、合并、破产清算等各种经济活动中涉及的房地产估价;②房地产抵押价值评估;③司法仲裁或诉讼中有关房地产价格评估;④征地和房屋拆迁补偿评估;⑤房地产转让价格评估;⑥房地产租赁价格评估;⑦房地产分割、合并估价;⑧房地产拍卖底价评估;⑨房地产课税价格评估;⑩房地产保险评估;{11}其他目的的房地产评估。基于对房地产估价业务范围的归纳(即典型工作归纳分析),形成行动领域,行动领域体现了工作岗位对房地产估价师的要求,社会对房地产估价的需求。

将房地产估价课程划分为如下主题学习单元:①主题学习单元一房地产估价基础知识;②主题学习单元二市场比较法;③主题学习单元三收益法;④主题学习单元四成本法;⑤主题学习单元五假设开发法;⑥主题学习单元六房地产估价文书写作。

2.3 课程体系构建课程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基本学时)三部分。课程体系构建必须遵循认知学习的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并结合企业经营目标。

房地产估价课程的学习目标为:能适应房地产估价工作岗位的要求,熟悉房地产估价业务流程,洞悉房地产市场行情变化,不断拓展房地产估价市场业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积极进取,能够做不同目的的房地产估价项目。房地产估价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房地产估价课程理论和实训部分各占1/2。理论学习和模拟实训在课堂上进行,仿真实训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其余实训部分可以采取“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半工半读”、“学徒培养”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实现方式。

2.4 学习单元设计学习情境即是在课程框架内构成的多个“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学习情境的设计也要遵守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具有典型的工作过程特征,要凸显不同职业在工作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和环境上的六要素特征;二是实现完整的思维过程训练, 要完成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法训练[5]。

主题学习单元一:①房地产估价的理论基础;②房地产价格的类型;③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④房地产估价的原则与程序。主题学习单元二:①市场比较法的原理;②搜集并选取可比实例;③统一房地产范围;④交易情况修正;⑤交易日期修正;⑥房地产状况修正;⑦求取比准价格;⑧撰写并出具估价报告。主题学习单元三:①收益法的基本原理;②收益法各种情形的公式;③净收益的确定;④资本化率的确定;⑤求取收益价格;⑥撰写并出具估价报告。主题学习单元四:①成本法的原理;②重新购建价格的确定;③估算建筑物的折旧;④撰写并出具估价报告。主题学习单元五:①假设开发法的原理;②假设开发法的计算公式;③假设开发法案例;④撰写并出具估价报告。主题学习单元六:①房地产估价报告写作的基本要求;②房地产估价报告的构成要素;③房地产估价报告常见错误分析。

3房地产估价课程的设置

3.1 课程性质房地产估价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专业核心课程,是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开发的改革试点课程,是典型的工学结合课程,是房地产估价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核心课程。该课程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课程共同构成房地产估价行业中相关岗位就业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房地产估价系统地讲述房地产估价的各种理论与方法,对培养学生的专业估价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独立进行估价作业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为技能服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达到掌握房地产估价实务技能的目的。

3.2 课程作用房地产估价课程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房地产估价业务、接受房地产估价委托、签订房地产估价委托合同书、制定房地产估价方案、实地查勘、选择房地产估价方法、分析测算判断房地产在特定目的下特定估价时点的客观合理价值的方法。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根据客户委托完成特定的估价作业的能力。

3.3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职业教育具有能力本位的职业性、工作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迁移的开放性特征。房地产估价课程设计的理念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主导、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国家执业资格为标准的教学模式。房地产估价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校企合作的基本思路,为房地产估价行业培养综合型的高技能估价人才,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3.4 学习目标及考核房地产估价课程理论教学目标是系统地讲授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房地产估价的原则和程序、市场比较法、收益法、成本法、假设开发法、房地产估价报告撰写等内容。实训教学目标为学生能够熟悉房地产估价机构的内部组织机构及运作情况,掌握房地产估价业务的操作流程,从接受估价委托到撰写估价报告,内部审核并出具估价报告。

传统教学以考卷定成绩而未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这样就很容易导致理论知识和实践相脱节,不能达到预期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毕业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教学评价以行动能力为核心,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技能,在职业情境下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行工作。摒弃单纯以考卷定成绩的做法,以理论考试、课堂提问、课下作业、模拟实训、顶岗实习、市场调查及分析能力、估价报告撰写等环节综合考评。

4教学方法与手段

4.1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本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和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建设“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境,开发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采用估价业务导向教学法,估价业务采用“十步”工作教学法:获取房地产估价业务、明确估价基本事项、接受并签订房地产估价委托合同书、制定房地产估价作业方案、搜集整理估价资料、实地查勘估价对象、选择房地产估价方法、分析测算判断房地产在特定目的下于估价时点的客观合理价值、撰写并提交估价报告、估价资料归档。

教学过程采用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课程理论教学、校内实训与企业顶岗实习一体化规划,教师赴估价机构顶岗实习、学生赴估价机构实习,并与房地产估价机构共同设计和开发课程,多层面全方位实现工学结合。

4.2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精选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搜集的优秀估价案例,通过复印成册、幻灯片、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工学结合学习过程中对房地产估价岗位职责有一个直观、客观的认识。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建立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4.3 教学方法房地产估价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而开发,是典型的理论和实践高度结合的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是根据工作需求来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并为实现任务目标而按完整的工作程序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课程开发上以情境性原则为主,把教学融入到职业情境之中,让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提高执业技能、培养职业情趣和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十步”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培养方法能力。

4.4 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探究性学习比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的材料量更大,种类也更丰富多样,对教学环境也提出更为丰富的要求。网络技术是双向交流的一种媒体,网络提供了海量的知识资源,提供了逼真的仿真教学环境,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很好的交互手段,为构筑开放性学习环境、为提高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

网络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网络以提供资源丰富和信息传输方便见长。这不仅为学习者提供很多的学习机会,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学习的便利,还可以提供自我评价和与他人交流、评价他人的环境,而且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积累的学习者的资料也将成为新的宝贵的资源。在网络教学过程中通过导学模式、探究模式、交流模式三种模式进行辅教学。

5结语

传统的高职高专房地产估价课程教学和普通高等教育教学相混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高专房地产估价课程教学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在调查社会行业需求和分析岗位责任、典型工作任务的前提下,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认知学习的规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开发课程,建立真实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情境,学生实行双证毕业,推行双师型教师,教师积极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基本定位是就业导向的目标定向、校企合作的办学形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始终处于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它必须为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的应用性高职人才服务。因此,研究适合高职高专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房地产估价课程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基于教育类型定位的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究.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1-2.

[2]姜大源 .论 高 职 教 育工作过程系 统 化 课程开发 . 徐 州 建 筑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2010,(10)1:1-6.

篇6

1.当前高校在我国事业单位分类中的定位及科研成果转化所面临的困境

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目标算起,中国特有的“事业单位”改革已经走过了19年历程。中央编办会同有关部门于2008年8月11日制定的《关于事业单位分类试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根据现有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将其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从事公益服务的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三个大类,即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其中,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是指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或者为政府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根据其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不同情况,可具体划分为三个类别,即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公益三类。公益一类即从事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教育等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如义务教育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公益二类即面向全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益服务,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如普通高等教育机构、非营利医疗机构等。公益三类即提供的服务具有一定公益属性,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2010年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军,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大量的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校每年授权的数万项专利技术应用率不足25%,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为10%―1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比之重点院校,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科研成果转化率更不理想,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还未能充分发挥其促进生产力提高和经济实力增长的作用。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科研人员学术意识强,市场意识淡薄;企业创新意识薄弱,应用高科技成果缺乏主动性;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体系不健全,包括人才流动不顺畅、信息流动不畅通、技术市场体制不健全,等等。高校的科研工作在传统的科研管理体制下,存在多数专利技术的针对性差、自身转化力弱、对外转化难等实际问题,这是制约高校专利技术和研究成果转化的瓶颈。

高校作为公益二类的事业单位,国家允许其部分市场配置资源,但其整体的“非营利性”定位也是确定的,不允许进行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上,因其管理上存在先天的缺陷,以及高校的角色定位不清等问题还未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2.地方高校生物类专业教学及科研成果转化实践与探讨

地方院校因其历史问题及归属问题与中央部属院校的差距越来越大,中央部属院校有中央政府做后盾,具有极高的实力和人气,不论是投资赞助,还是项目研究,它们都拥有多方面的社会资源。然而处于地方政府引导下的地方院校,自身占有的资源无论是在范围上还是在质量上与中央部属院校都有很大差距。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正在成为新的科技革命的重要推动力,如何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建设地方院校的生物专业,特别是专业特色的确立、课程体系的优化、科研成果的推广等内容。

地方院校生物科学类专业应紧紧围绕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围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和科研工作的动力,促进育人上水平、科研出成果。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立足生物类专业资深优势和特点,积极为广大教师的科研成果寻找出路。在此目标与背景下,通过与社会科技中介机构联合依托生命科学自身师资科研力量,合作成立相关生物科学及应用研究机构。以科技资源集成为目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科技中介机构联合,通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整合、集成、优化科技资源,提高公共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具有应用性、开放性、公益性特点的公共服务平台,从而积极地服务地方经济。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最新、最好的一条途径。一方面地方政府在下达一些纵向科研课题时,就得考虑其推广应用前景及与当地企业合作加速成果转化等因素,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科研人员接受了科研课题,也应从转化应用入手,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使当地企业的科技水平得到相应提高。

服务社会有助于推动地方高校的发展。在为地方服务的过程中,可能整合产生新的学科发展方向,创造良性的学科生长环境,也有利于传统学科高新化,优势学科强势化,新兴学科集聚化。

生物科学及应用研究机构是地方院校生物科学类科研成果转化的一种新的尝试,高校与政府、企业全方位合作,本着密切联系、高层会商、互惠合作等原则,开展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技术合作,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高校生命科学科研工作者结合当地生命科学经济发展需要及产业结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攻关,进一步加强与政府、企业的联系,为当地经济建设献策献力,做好科技服务工作。

以“推动学科建设,彰显办学特色,服务基层社会,促进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目标,为使科研成果转化得到落实,切实达到服务学生、教师、社会的目标,就要准确了解企业和高校的新需求、新期盼和新困难,及时跟进,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为推进地方院校生物类专业教学及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开创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旖旎,杨斌黄.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问题和对策.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109-110.

[2]朱恪孝.经费结构视角:地方高水平大学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机遇.中国高教研究,2008,(7):36-39.

[3]郭丽君.地方高校发展的困境与战略选择――基于政策博弈的视角.现代大学教育,2009,(5):102-106.

篇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281-02

一、引言

高职院校房地产估价实务课程是针对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学生毕业时面向房地产估价机构就业而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由于高职院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学生毕业时,面对房地产估价机构招聘,只能应聘房地产估价员岗位就业,所以高职院校应当依据房地产估价员岗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标准,来定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国家原建设部与人事部共同制定并施行的房地产估价师的考试办法中以及原建设部制定并施行的《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管理办法》中,明确体现了房地产估价师岗位的知识和技能标准,但是没有涉及到房地产估价员的知识和技能标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房地产管理部门,似乎并没有按照原建设部《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规定》制定房地产估价员的考试办法,也没有实行房地产估价员资格认证制度。

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按照房地产估价员岗位的知识和技能标准来定位房地产估价实务课程教学目标,尚没有权威的依据,这使得高职院校房地产估价实务课程教学带有相当的盲目性。所以,进行基于项目化的高职院校房地产估价实务课程教学目标定位研究很有必要,这对于规范该门课程的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我们深入房地产估价机构对房地产估价员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充分调研,通过房地产估价程序分析、房地产估价员职责分析以及工作分析、课程教学目标定位等四个步骤,完成了基于项目化的高职院校房地产估价实务课程教学目标定位研究,提出了高职院校房地产估价实务课程的六项教学目标。

二、房地产估价程序分析

根据国家法律和政府的规章制度,房地产估价应委托有房地产估价资质证书的专业估价机构进行(以下简称房地产估价机构)。房地产估价机构接受委托后,指派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或者注册土地估价师带领房地产估价员,按照《房地产估价规范》(GB/T50291-1999)、《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T 18508-2001),对委托所指定的房地产估价对象进行“独立、客观、公正”地估价。

依据《房地产估价规范》和《城镇土地估价规程》,房地产估价的完整程序包括以下十二个步骤:

(1)受理估价委托;(2)明确估价事项;(3)拟定估价作业方案;(4)收集估价所需资料;(5)实地查勘估价对象;(6)分析估价对象及房地产市场;(7)选定估价方法进行测算;(8)确定估价结果;(9)撰写估价报告;(10)内部审核估价报告;(11)出具估价报告;(12)估价资料归档[2][3]。

三、房地产估价员职责分析

在原建设部151号令颁布的《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管理办法》中规定,经过建设部和人事部的统一考试,取得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的人员,受聘于一个具有房地产估价资质的机构,注册后方可从事房地产估价执业活动[4]。国土资源部2010年修订的《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管理办法》规定,通过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方可取得土地估价师资格;取得土地估价师资格并在土地估价机构执业的土地估价师,应当通过实践考核,并进行执业登记;经过执业登记的土地估价师方能在土地估价报告上签字,承担法律责任[5]。

这两个政府部门规章中均明文规定,只有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和注册土地估价师(以下统称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才能独立进行房地产估价,签署房地产估价报告,承担房地产估价法律责任。由此推论并且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房地产估价员是没有独立进行房地产估价活动、签署房地产估价报告、承担房地产估价法律责任的资格的。房地产估价员只能在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的指导下,承担房地产估价过程中的辅工作,协助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完成房地产估价项目。

四、房地产估价员工作分析

当房地产估价机构接受房地产估价委托后,都是要根据房地产估价项目规模大小,选派不少于两名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或者不少于两名的注册房地产估价师以及一定数量的房地产估价员组成房地产估价项目组,并指定一名资深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担任房地产估价项目组长,领导房地产估价项目组全体估价人员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房地产估价项目。

在房地产估价项目组中,房地产估价项目组长的职责是明确房地产估价基本事项,拟定房地产估价作业方案并进行作业分工,指导全组成员按照分工相互配合完成作业,最后审批并签署房地产估价报告。

房地产估价员的职责,是在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指导下,按照房地产估价作业方案,具体承担以下辅工作:

1.按照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指令收集房地产估价对象的权属资料、拟定估价方法所需的基础性文字资料和基础性数据资料。

2.在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带领下实地查勘估价对象,拍摄估价对象内部、外观、周围的照片,填写估价对象查勘记录表,完整记录估价对象在估价时点的实际状况。

3.按照注册房地产估价师选择的基础性数据和计算方法测算房地产估价参数,按照注册房地产估价师选定的估价参数和计算公式计算房地产估价结果。

4.按照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拟定的要点或者拟定的提纲,起草房地产估价报告初稿,并按照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后,交付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审定房地产估价报告终稿。

5.在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审定并报请房地产估价项目组长批准房地产估价报告后,打印房地产估价报告,按照规定顺序整理房地产估价报告附件,按照规定份数复印、装订房地产估价报告和报告附件,交付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和房地产估价项目组长签字,交付房地产估价机构盖章,然后提交房地产估价项目委托人。

6.汇总、整理房地产估价项目的权属资料、基础性文字资料和基础性数据资料、房地产估价参数测算资料、房地产估价结果计算资料、房地产估价报告、房地产估价报告附件,经过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和房地产估价项目组长审定后装订成册,移交所在房地产估价机构的档案管理部门存档备查。

显而易见,只有熟练地掌握了收集房地产估价对象资料、查勘房地产估价对象现状、进行房地产估价基本计算、起草房地产估价报告初稿、制作规范的房地产估价报告、整理房地产估价档案等六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在房地产估价项目中圆满完成上述六项辅工作。

五、本课程教学目标定位

房地产估价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师课堂授课、指导实训以及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完成课后作业并参加实训后,使学生掌握胜任从事六项辅工作必备的知识和必备的技能。根据前述在房地产估价项目中房地产估价员承担的辅工作,按照“应用为本、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高职院校房地产估价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定位于以下六个方面:

1.培养学生掌握收集房地产估价资料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2.培养学生掌握查勘房地产估价对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3.培养学生掌握进行房地产估价计算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4.培养学生掌握起草房地产估价报告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5.培养学生掌握制作房地产估价报告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6.培养学生掌握整理房地产估价档案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六、结语

通过项目化房地产估价实务课程教学目标定位研究,我们提出的房地产估价实务课程六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得到房地产估价机构以及房地产估价行业专家的肯定和认可。这六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可以作为高职院校选定本课程教学内容、规划本课程教学环节、实施本课程教学活动的依据以及对本课程教学效果进行检验的标准,对于规范高职院校房地产估价实务课程的教学,保障和提高房地产估价实务课程的教学质量,能够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GB/T 50291-1999.房地产估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S].1999-02-12.

[2]GB/T 18508-2001.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S].2001-11-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51号[Z].2007-03-01.

篇8

关键词:水平教学计划;缺失;危害;成因

中图分类号:G807.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2.016

一 前言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实施是基于课程要求(如目标、理念),依地方意见(如省、市),按学校情况(校园体育文化、课程资源、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等)在计划制订后进行的,即一水平段各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1]和地方意见、学校情况等水平教学计划单元(或模块)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大家皆知,这是实施教学的基本要求。或者说,没有计划的教学是绝对不允许的。但从多方面了解如观摩活动、调研、访谈、检查等获知,当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各水平教学计划存在较大范围缺失的情况。此况令人不安,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 缺失的危害

课程与教学是系统一体的,水平教学计划是体现课程要求的首要计划,是课程走向教学实施的首步。水平教学计划的缺失,实质上就是课程要求与学校实际教学之间出现了系统性重大断裂。或者说,课程要求没有在学校教学层面上得到基本性的全面落实与延续。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造成人的发展偏离课程要求

凡是在一水平段中没有制订相应水平教学计划的,或者说该水平段教学计划制订直接是从单元(或模块)教学计划开始的。对于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有两个问题无法回答:一是学期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是怎么确定的?另是在完成了一水平段学期单元(或模块)的教学后,课程要求达到了吗?因没有制订水平教学计划,各学期单元(或模块)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是从教学内容功能为出发点来确定的,亦有随意凑合而成的,这样就不能确定一水平段学期单元(或模块)教学完成后是否完成了课程必须要完成的要求如目标。作为发展人的学校课程之一,这种行为,严重地偏离了课程对此方面的基本要求。这种不确定是教学所不允许的。

(二)使水平段间教学衔接无从

当前课程在“三级管理”下,各水平段的水平教学计划就是基于课程要求,根据地方实施意见,体现学校实际情况的一份工作文件。因没有这,造成一水平段教学结束后,各水平段间的教学无法实现基本衔接,如初中无法与小学教学实现基本衔接、高中无法与初中教学实现基本衔接。教学中“你怪我、我怪你”之声不断。无课程要求的主线贯穿于中小学教学过程之中,这种危害,让人觉得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杂乱无章与随意之感。

(三)水平段教学尤其是高水平段的教学,幼稚、简单重复化现象较为普遍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水平教学计划制订就是体现一水平段教学应要达到课程要求。因缺失,使得一水平段的课程要求都没有达到,那么后一水平段的教学就难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梯度发展,那么只好退而求次,有的还出现放任自流。如此,后面的教学特别是高水平段的教学,幼稚、简单重复化现象就较为普遍。多年下来,高中毕业的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技能?水平又如何呢?……实际上,这是不正常的。这种危害,让人觉得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就是可有可无的及什么人都可以上的了。

三 缺失的主要原因

水平教学计划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认识因素;其二,技术因素;其三,其他因素。

(一)认识因素

水平教学计划的缺失,从认识而言,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不知或不清其含义;另是不明其重要作用。

1、含义不知或不清

课程改革至今,说对水平教学计划含义一点都不知的,虽然有些夸张,但确有其人。对此含义存在认识不清的也不是少数。如此,那么不制订就是正常的了。

水平教学计划是指在一水平段中,依各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及其特征,据地方意见,并结合学校情况,将这些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用目标陈述拆(或切)分安排到2年(或3年)4个学期(或6个学期或11个模块)中并预设达成所需课时数的一种教学文件。

清楚了是什么,这是制订的首要。

2、作用不明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人认为水平教学计划是很虚的,可有可无。这种认识是严重错误的。水平教学计划是一水平段目标达成的首次教学规划,不可或缺。重要作用有三。

(1)保证了一水平段各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达成有序

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是学生在一水平段中所要达到该水平目标的基本要求。按此来讲,各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是否达成应到这一水平段结束时再作评定应是最合理的,但仅从这一角度来看,所有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达成都到该水平段结束时再作出评定,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此外,教学是通过一个一个课时来进行的。对于一水平段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达成而言,有的需要课时数很少,有的需要多些。还有,有的安排在水平段前期进行比较适合,有的安排在后期则比较妥当,还有的需周期性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据此,将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达成在一水平段中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成为了必须,也十分必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水平段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有序达成。

(2)切实完成学期(或模块)教学目标的明确及达成所需课时数的预设

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是国家对课程一水平段的基本要求,在水平教学计划制订中应以此为基准,并结合地方、学校情况等进行具体明确及达成预设所需课时数。如果水平教学计划只是体现学期(或模块)教学目标的拆(或切)分安排,这是不彻底的,须有拆(或切)分安排后对目标达成所需课时数的预设。这样,学期(或模块)教学目标预设有哪些及达成所需的课时数就一清二楚了。

(3)保持计划体系与结构的完整性

本次课程改革后,水平教学计划是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体系与结构的首要计划。缺少了水平教学计划,显然是不完整的,且存在极大的危害。

(二)技术因素

当前课程在“三级管理”下,每一级的目的与要求是不一样的,或者说要各尽其职。学校就是要基于课程要求,据地方意见,依学校实际情况等对教学计划作出制订并实施。在《教学大纲》下,学年教学计划规定了每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及时数。该计划大家都比较熟悉,所体现的要素也一目了然,尤其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实践已相当完善,各地更有很多此方面的教师用书可参考。因此,计划制订起来要相对容易得多。事实证明,《教学大纲》下的各校教学计划制订还是全面的,水平也是较高的。但至今,仍有不少教师不知“如何制订水平教学计划”。没有掌握“技术”或提供一定“技术支持”是难咎其职的。这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计划制订的难度大幅提高了,而教师相应的知识、能力没有得到重构与发展

水平教学计划体现的主要要素是学期单元(或模块)所要达成的目标及时数。《教学大纲》下的学年教学计划体现的主要要素是学期教学内容及时数,而且这主要是由国家规定的。教师不必为此多去考虑。由一水平段各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到水平教学计划的完成,至少涉及两大块面的事:这些水平目标的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怎么拆(切)分到学期(或模块)中去?哪些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要预设达成所需要的课时数?这两大块面问题若解决不好,水平教学计划制订的质量就会不高,甚至会出现很多问题,乃至束手无策而放弃。然而,这里面需要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能力及经验等,有的还很深奥,有的更需学习与研究。殊不知,在《教学大纲》下,很多知识一般的教师是不具备或略知一二,那时拥有的一般都集中在单元与课时教学计划制订等方面。一下子,仍用这点知识去处理相对较难的事,就相形见拙了。不同课程要求下,教师的知识、能力等要得到相应的匹配,这样才能胜任。否则,就无法进行下去了。但知识、能力等重构与发展,一需要明确即哪些需要新学?哪些需要在过去的基础上改进、补充?哪些需要摒弃?另需要时间。仅从至今水平教学计划缺失情况来看,教师知识、能力能否适合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很难说。从乱象环生的教学来看,很大一批人没有得到重构与发展。十多年下来了,仍是这样,这是很值得深思的。

(2)有关这方面的教师参考资料也少,大多仍是理论层面的指导

当前有关教学计划制订这方面的教师参考资料实在太少,特别是系统的校本案例更是难得一见。大多资料仍是存于理论层面的指导,或偶有不成系统的几例。此形下,教师能或多或少地从中汲取一些思想,不能从中得到具体的制订借鉴。这可能认为,教学计划制订现在是每一学校的事,大家特别是课程改革的引领者不必亲力亲为了;另是可能所订计划水平太差了,无法拿出来交流与学习。本次课程改革,高估了教师是一大不足。对于擅长模仿与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以适合自己教学来说的教师,就是一种缺憾了。要把大多数教师培养成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路还是漫长的。

(三)其他因素

本次课程改革从开始至今,一直都存在质疑的声音。不同模式的课程建设,有其优点,也有其不足。这是正常的。但一旦选择了,大家应努力把它做好,而不是说三道四,更不应该成为不订计划的借口。

四 结束语

水平教学计划是课程教学计划体系与结构的部分,是链接课程的首要,不可或缺。缺失则危害极大。有的可能是这个原因导致的,有的可能是那个原因导致的,有的还可能是多个因素。

在课程改革下,教师应重构自己的知识、能力,以适应课程发展的需要,并针对具体情况分析与落实措施,使计划完善,使教学回到课程要求的这条主线上来,形成“段段”相接,系统有序,为人的发展服务。

注释:

①义务教育课程改称了“课程内容”,而普通高中课程中仍称“内容标准”。本文中故这样称。

参考文献:

[1]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9

1.加强素质教育的推进,促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学校体育校本课程能使学生通过体育课教学增强体质,学习体育“三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满足社会的需要。体育校本课程要求加强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并针对学生对体育需求的千差万别来进行课程开发。同时,校本课程反映了课程管理地方化和民主化,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于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这有利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使全校的教学和管理人员参与到体育课程开发的实践当中来。因此,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改变了体育教师和学生在体育课程开发中的角色,从而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2.提高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

由于我国课程开发的权利一度集中于国家,长期教授相同的教学内容使得部分体育教师缺少对课程实践反思的主动性。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做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要求的准备。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为教师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和发展平台。因此,体育教师通过对课程开发,进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在尝试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3.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多种需求

现在,许多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有所不满,他们与体育教学内容接触最多、最深,最能反映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目前,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意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总体感觉体育教学内容枯燥,没有趣味;第二,对长跑类的教学内容有强烈的惧怕和畏惧;第三,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被达标项目所替代的现象很反感,反应也很强烈,等等。然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力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校本课程开发的着眼点是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原有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此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从学生的体育经验出发,考虑课程开发的可行性,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

1.体育校本课程方案的制定

(1)校本课程的确立要体现国家和本校的课程目标

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符合新课程提出的五大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其目标的确立要能体现本校的体育特色和本校运动项目的地方特色。同时,校本课程开发要注意几个体系,避免目标过于单一或过大,要注重课程目标的系统性、整体性和阶段性。因此,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和国家对学校办学目标的要求基础之上。

(2)科学地分析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学校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依据应遵照《决定》和《纲要》等文件的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要善于借鉴以往和现有的成功经验,一方面对学校已有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适应性改造,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和开发新的课程资源。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目标和所处地理环境,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要紧紧围绕学校特色和区域特色。

(3)加强体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制定前期的调查研究工作

进行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应注意各个层次教学计划的制定,各层次教学计划之间要体现渐进性和持续性。新形势下,体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不同于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新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要求体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要满足不同程度、不同兴趣的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不同需求。因此,体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制定之前,学校相关领导和体育教师应对学生现有的体育基础、兴趣和动机等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因此,通过若干学时或若干单元的体育校本课程教学,使不同学生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这也是体育教师在今后制定课程方案时值得深思的问题。

2.加强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调动师生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加强学校领导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

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重视程度,是取得学校校本体育课程改革进展和进步的关键。有调查显示,有近40%的领导对开发校本课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对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持无所谓的态度。因此,要引导和带动这部分领导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态度是很有必要的。对此,学校体育教学部门应积极地做好宣传工作,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计划。在此基础和前提下,建立学校校本课程组织机构,加强开发和领导。

(2)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应充分调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现代教学观念下,调动体育教师参加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组织教师参加体育校本课程的相关理论学习,提高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水平;其次,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校本课程的学术交流和经验交流;再次,让优秀教师代表参加校本课程的组织机构,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与此同时,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关键。首先,校本课程开发前要做好充分的调查工作,真正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爱好等;其次,做好体育校本课程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充分认识课程开发的意义;再次,吸收学生进入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组织,注意学生的学习反馈意见,以及时改进课程改革工作。

3.学校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对策

(1)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

体育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目前,部分学校缺乏对体育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针对这种现状,学校应采取多种培训的措施和渠道,以提高教师的开发素养,如学术交流、各种短期培训以及学校的体育校本课程研讨等途径和形式。这使教师在学术交流中学习到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经验,为学校间联合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平台和交流空间。

(2)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进行开发

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应该充分结合各校实际和体育教学特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适合学生的体育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办出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特色。自然环境资源是最经济的体育课程绿色资源,教师通过对自然环境资源进行筛选、开发和利用,进而将学生引入他们熟悉的环境中构建体育知识。

4.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

(1)制定与体育校本课程相对应的课堂管理制度

体育校本课程教学的复杂性,要求教学管理者应该把注意的重心从教师转向学生,学校应该允许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作出适应性的调整。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探究式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中自觉展开讨论和学习。因此,要积极建立相应的教学规范,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各种教学方法。

(2)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综合管理

学生学业成绩的衡量不应使用单一的尺度,应从学生各个方面的进步入手。实施学业成绩综合管理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以往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当中,忽视了对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业成绩管理办法,明确学业管理人员职责,细化学业管理的步骤,规范对学业管理的评价,以求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保证其学业成绩的各个方面均衡健康地发展。

除此之外,应加快完善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评价。如,注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评价主体多元化。同时,拓展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评价内容,将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列入到体育校本课程评价内容当中。

参考文献

[1] 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篇10

(1)以项目为载体、学生为主体

通过项目运作的形式,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2)目标指向多重性。对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在好奇和创新的环境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其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从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的辅助和促进者。

(3)提高阶段可交付成果的可测性和可控性

项目管理分阶段进行,在项目生命周期每个阶段都有可交付的阶段性成果,因此教师在教学项目的每个阶段都可以指导评价教学成果,并及时纠偏,使项目顺利进入下一阶段。

(二)项目管理应用于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们教师往往过分重视教学结果,忽视教学过程,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是被动地学,并没有真正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教学分离的现状,教师自顾自地在讲台上讲授课堂知识,不顾虑学生的感受,而学生也自顾自地做自己的事情,经常有上课睡觉或发呆的情况发生,完全没有两者间的信息传递。这种教学模式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扼杀教师的教学激情,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也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项目管理教学不再把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作为唯一追求的目标,而是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学生参与过程,摸索达到目标的途径。

二、项目管理教学引入project技术的提出

(一)Project技术的应用原理

Project是微软旗下开发的一款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项目管理网络计划软件,帮助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进行多方面、全过程的有效管理,包括项目的进度、成本、资源等要素,并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Project用于项目计划的制订、评审、优化、资源合理调配和现场动态跟踪,可以深入分析计划及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以可视性的方式跟踪项目进度,并及时调整计划,协调项目各方关系,大大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二)Project应用于项目教学管理的必要性

传统的项目管理教学虽然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效率和效果方面明显存在不足,作为教学项目的管理者,必须跟踪大量的教学项目细节信息,保证项目(范围目标、进度目标、成本目标等)实现。为了高效地达成目标,我们引入project技术,project将项目的初始信息详细地存储在数据库中,以教学计划的形式体现出来。在教学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项目管理者定期把执行情况详细记录到数据库中,project通过计算和维护这些信息,清晰地展示出项目的进展情况,保证教学项目成功实施。

(三)应用project技术的教学目标

教师利用project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利用甘特图跟踪教学进度和分析等,而担任不同角色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身需求,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从课程计划到课程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课程培养的目标。将项目管理教学模式用project形式应用出来,将教学项目中任务的内部过程可视化,即在教学模式设计时,将具体教学活动过程与特定的项目管理相联系,获取大量实时信息,提高教学过程的管理效率,并且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设计中缺乏对时间优化、资源成本控制不足等问题,为创新型教学模式的过程管理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支持。

三、Project应用于项目管理教学的技术分析研究

(一)基于project的项目管理教学模式构建

项目管理教学按照项目管理方法将教学过程分成连续的阶段以承载教学任务,包括四个阶段: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控制和项目完成。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开始和完成日期、特定的工作范围、预算和要达到的特定教学水平。每个阶段都以一个或一个以上可交付成果的完成为标志。Project作为辅助软件,根据教学要求,构建项目管理教学模式。

(二)基于project的教学项目范围管理研究——制订教学计划

首先根据project中任务向导功能的提示,完成项目开始时间和常规工作时间的定义。以《国际工程管理》课程为例,定义项目1个工作日的时间为1.5工时,即90分钟上课时间。并采用工作任务分解的方法创建WBS,将课程教学内容分解为一级摘要任务8个,根据每个一级摘要任务的要求,再细分若干个二级子任务。并计划好每个子任务的分配课时,project会自动计算摘要任务的总课时。然后通过建立任务的链接关系来完善教学计划。本次教学计划主要建立2种链接关系,分别为完成—开始和完成—完成关系。通过任务间逻辑关系的明确,教学计划中每个章节内容的课时安排和先后顺序就一目了然,方便学生预习功课,不会盲目听课。而且如果需要修改、增删、优化,只需在修改的地方输入新信息,proj ect会重新计算工期,还可以根据需要在某些任务前添加备注信息。最后,添加WBS编码,这是识别每个任务在WBS中的唯一身份。《国际工程管理》初步的教学计划部分如图4-2所示。教学计划project在项目初期会上传每位同学,每一位学生都是这个教学项目的项目成员,都可以提出任何意见修改这份计划,对章节的教学内容、对工序的安排、对每一章节时间的分配等,都可以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提出修改。

(三)基于project的教学项目资源管理研究——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管理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最重要的资源是学生。Project把在项目中涉及到的老师、学生、设备、书籍等资源,建立起项目资源库,并合理分配资源,及时评价资源使用状况,调配资源。Project在资源管理方面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它能通过视图和报表等工具反映资源的分配是否合理,例如:资源的使用程度、资源分配是否平衡、是否存在过度分配资源的情况。这为管理者改进资源分配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也能实现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目的。五、教学效果评价项目进入收尾阶段,要进行项目评价,引入到教学项目中,即是教学效果评价。课程教学项目可以是分组或独立完成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小组PPT展示,学生小组项目汇报、个人提交项目报告等方式。

(1)本次教学采用项目管理教学法

引入学生也一起作为项目成员参与到项目中,使课程教学不再成为教师一人的独角戏,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做好教学项目,学生同时也可以监督教学过程,并及时提出意见,修改教学计划。

(2)本次教学引入project技术

是一大创新。Project软件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通过已毕业学生的就业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公司都启用project软件,因此熟练使用这款软件对于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通过引入project到教学项目中,既可以使学生熟练这款软件,同时也通过实践操作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门课中加强了另一门课的学习,做到课程内容互通、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

篇1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trave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take college of tourism management, he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e haiy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guangxi 542899)

abstract strengthen the "trave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 curriculum training needs of the target, and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e need to increase student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ve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practice, followed by hezhou university tourism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for example, talk about the teaching problems of "trave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course, finally put forward four measures and recommendation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 with a view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of "trave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courses in college of tourism management of hezhou university.

key words trave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parts

1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能掌握旅行社相关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熟悉旅行社工作流程以及熟练掌握实践技能。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更为直观地认识旅行社经营的运行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尽快地进入职业角色,缩短学生由学校进入旅行社后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使学生增加对旅行社行业的认知度。同时,实践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岗位操作水平,缩短旅行社企业培训时间,降低培训成本。因此,实践教学得到学生、学校和旅行社三方的高度认可,学生期望通过实践教学得到实质性的、与旅行社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学校期望通过实践教学,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企业则期望通过实践教学降低培训成本,得到符合需要的专业人才。

2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设置课程教学计划时,几乎忽略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专业发展的历史原因,贺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基本默认两个专业方向,即导游方向和酒店方向。课程教学计划在设置时,教研室成员对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的理解和定位有所不同,在设置教学计划时又采取的是集众人之力的方式,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教学计划设置的专业性,这样每位教师提出的教学计划只反映出其研究领域的需求,而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做到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同时,在课程教学计划学时设置上采取的是2.5理论教学学时+0.5实践教学学时。即一学期授课为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40学时,实践学时为8学时,更多时候8学时只用作实验学时,实践环节就此搁浅。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实践学时几乎是忽略不计的,课程体系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尤其是实践学时比例较少,没有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环节。

2.2 实践教学设施不完善

由于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目前,贺州学院没有专门的旅行社实验室和旅行社实训室,校内实践活动的开展仅仅依赖于酒店模拟实验室和导游模拟实验室的相关软件,无法满足旅行社实践教学的要求。校内实践设施的缺乏,使得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无法完成。

2.3 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难以解读教师授课精髓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被定为专业必修课,属于考试课范畴。因此,学生只重视考核结果,忽视课程学习过程。对于需书面考核的内容认真对待,否则敷衍了事。课堂上主要以讲授

学为主,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2.4 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困难重重

截至2013年7月,贺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外的旅行社实践实训基地仅为1家。由于旅行社是生产运营型企业,不可能完全按照学校的要求接收大批学生进行实训,学校若同时安排大批学生到旅行社进行实践教学,必定要同时联系多家旅行社方能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要求。然而,学校与旅行社双方就如何建设实践实训基地还未达成共识,校外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都存在很大的困难。  3 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措施与建议

3.1 落实课程实践教学计划,以学分要求体现实践教学环节

设置课程教学计划时,集研究旅行社领域的教师之力进行制定,分别注明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理论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计划的学时和考核方式。由于本课程的专业性较强,建议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譬如,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由原来的0.5学时增至至少1学时。此外,考核方式上除采取闭卷进行理论课考试外,对于实践教学内容应采取指导教师和企业人士进行双考核方式,切实落实学分制,体现实践教学环节。

3.2 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软件的使用率

在原有实验室的条件下,各学习小组将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所设计的旅游线路或产品成本核算等输入旅行社软件中,然后针对不同模块进行旅行社前台、计调和外联等练习操作,进一步提高旅行社软件的使用率。另外,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设施是非常必要的,譬如,建立旅行社实训室,校内产、学、研相结合的旅行社等。

3.3 培养集理论和实践于一身的双师型高校教师

贺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主要以硕士研究生为主,大多数教师都在经历来自学校再走向学校的过程。这些教师理论知识基础非常坚实,但是由于缺乏在旅行社企业的学习和锻炼的经历,对企业的操作知识一知半解,所以,课堂讲授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不是易事,教师讲起来费劲,学生听起来费解。因此,培养集理论和实践于一身的双师型高校教师是专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将在企业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堂上去,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更贴近现实。或是邀请企业人士到学校开展定期讲座,将企业前沿知识带进课堂,丰富学生的校园课堂内容。

3.4 加强学校与政府的沟通,推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仅依靠个人或个别组织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与帮助。譬如,学校与旅游局就旅行社实训基地建设的沟通与交流,旅游局委托当地旅游机构将学校推荐给各个旅行社企业,有针对性地解决学校的实训问题。譬如,课程实践教学计划中涉及到组团模块时,将学生引荐到组团业务能力强的旅行社进行实训等。

基金项目:2011年广西贺州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服务地方经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个案研究(2011hz xyjg1005)、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贺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平台+模块”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2013jga245)

参考文献

篇12

一、企业岗位需求应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当前高等教育的稳步扩招战略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宏观经济从粗放发展模式向精细化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并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创新型社会提供了坚实的高素质人才资源基础。但由于各高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及教师队伍良莠混杂,高等教育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受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需求相脱节的冲击,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艰难,就职适应能力不强等弱点凸显,导致诸多毕业生沦为现代职场的蜗居蚁族。因此,高等教育应当深挖制约当前高等教育所培养人才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障碍,转而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切入点,积极推动产学结合,实施“嵌入式”课程教学改革。高等教育应面向企业需求来设计大学生培养方案,但受大学教学资源相对稀缺及高等教育需求旺盛性限制,高等教育难以在现有高教资源条件下完成诸多要求拓展大学教学内容的倡议。若想在有限的教学课时总量和现有教学设施设备条件的限制下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将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需求和技能需求纳入高等教育系统内,则需积极邀请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将企业岗位需求“嵌入”常规化教学进程中,在确保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职场生存能力。实施基于企业岗位需求的嵌入式课程教学改革,应当重视与专业对口企业展开良性互动,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理念为指导来塑造其从业观、择业观和职业价值观,并以岗位道德培养为基础展开企业所需岗位技能教学工作,培养出企业急需、职场竞争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二、“嵌入式”课程教学改革立足于企业岗位需求

(一)以企业岗位道德需求为基础设计嵌入式课程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指向是培养社会需要、能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的高素质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将社会需求与教学实践密切结合。第一,具备端正的职业道德立场是企业对人才的基本岗位要求。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内容包含两部分,一是外部招聘人才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是否契合,二是其技能是否符合企业所需。其中,特定人才与特定企业在文化层面的吻合度直接决定企业新人能否在企业顺畅地施展才华。若要提升二者在企业文化层面的契合度,必须强化以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第二,若想实现企业需求与教学实践的密切结合,必须先在职业道德教育领域端正学生的就业思想,为企业提供乐于为企业奉献的高素质人才。鉴于现实社会中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的琐碎性,高校不可能针对每一家企业的人才需求提供个性化高等教育培养服务。职业道德教育具有较高的职场普适性,具有较高职业道德修养的学生更易受企业欢迎,进入企业后在爱岗敬业思想指导下学习企业文化和企业专用技能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更强。第三,实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提升大学生应对就职后的诸多矛盾。大学教育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按照规范化流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会面临工资待遇与期望收入之间的矛盾,个人技能与企业需求的矛盾,个人兴趣与工作安排的矛盾等问题。若能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并做到准确自我定位,则可有效缓解学生与企业在基本价值观方面的冲突,提升其融入企业文化氛围的速度。第四,实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帮助大学生在企业中发挥特长,建功立业。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从业观,端正从事特定岗位的职业操守和工作态度,做到爱岗敬业,借助企业提供的平台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二)以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开发嵌入式课程教学新方法

特定专业的高等教育课程设计应当积极邀请当地企业权威人士从实业界的视角对既有课程发表意见,尊重专业人士对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展方面的建议,并藉此修订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教学计划,以培养符合社会实业界需求的新型人才。首先,以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开发嵌入式课程教学是由教育与经济的基本关系所决定。若教育符合经济需求则会推动经济发展,经济进步则会反哺教育事业;若教育与经济需求相脱节,教育则会阻碍经济发展,其自身也将陷入停滞。因此课程改革必须基于经济社会中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来展开,达到课改服务社会,促进经济的目标。其次,以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开发嵌入式课程教学必须与当地企业需求相结合。各地高校主要服务本地经济,本地企业则为高校学子的实训、就业提供诸多帮助,二者应当紧密结合,互补余缺。第三,要在服务地方经济的大前提下实施以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的嵌入式课程教学。众多地方高校的专业设置与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脱节,使得地方高校无法培养地方经济急需的各类人才,而高校管理者根据封闭式拍脑袋决策而设立的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却得不到市场认可,表现为就业率低及招生难,将学校推入困境。只有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方向并积极参考企业对专业建设的意见来制订课程改革方案,方可改善高校毕业生素质以提升其就业率。

三、完善“嵌入式”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与对策

(一)基于校企合作实施嵌入式课程教学改革

嵌入式课程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企业岗位需求,将企业引入教学课堂自然是嵌入式课程教学改革的应有之义。校企之间围绕嵌入式课程教学改革的合作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首先,学校管理者可与对口企业签订校企互动合作协定,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企联办特色专业等方式将教学课堂延展到社会领域,实现企业与教育的结合。校企互动合作中的企业一方主要负责提供两方面资源支持:一是企业承担实训基地的设施与设备以及实训所需原材料、辅料、能源等资源耗费成本。二是企业承担资深骨干员工与合格管理者进驻学校授课的人力资源成本。高校教师也可进驻企业做员工培训以配合企业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持续提升员工素质。校企互动合作可使学生获得企业岗位技能训练机会,更好把握企业岗位需求特点,并藉此调整理论学习与企业需求的偏差以提升其就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校方也可缓解实训场地及实训材料费用紧张的局面,同时为企业提供其所需人才。其次,学校管理者可与对口企业签订人才供需合同,将校企合作拓展至新生入学伊始。校企人才供需合作可做到三个合拍:一是学校招生与企业招聘的合拍;二是学校教学与企业经营的合拍;三是学生实训与就业的合拍。而在整个合作期间,学生从入学报到起即具备学校学生与企业学员的双重身份,按照学校与企业联合制定的教学方案接受学习和培训,确保所学知识与企业需求密切结合。校企合作方式应当强调企业对毕业生的再考核问题,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就业,而不可将毕业与就业简单挂钩,否则将降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求知压力,影响其学习效能。

(二)创新嵌入式课程教学改革的施教方法

嵌入式课程教学改革更多地立足企业视角,偏重于以传播企业所需知识为内容,以培养可为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作贡献的实战型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嵌入式课程教学新方法,将理论知识学习与生产实践技能培养无缝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培训比重,实现课堂教学和企业经营的统一。首先,任课教师需要结合企业需求深入改造现有课堂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积极调整教学计划,适当缩减在偏重理论陈述的教学内容方面的课堂时间投入,转而将理论教学内容转化为生动企业案例教学,用案例驱动的方式来强化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此举并非主张任课教师不讲理论,而是转变理论教学内容的授课方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教学方式陈述理论教学内容,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其次,校方教务部门应当变革教学计划中关于理论课与实训课安排的方式与手段,通过穿插式实训教学方法将其与理论课教学进程密切结合起来。传统实训课程的教学安排中一般是集中开展实训课程,或单列为一门课程,或在一个学期选择若干周作为实训周,这样的安排在时间轴线上分割了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课程训练,使得学生无法及时通过实训课程来检验所学理论,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任课教师的教学效能。穿插式实训教学指将实训与理论教学在课堂层面相融合,将讲授理论与随后开展实训教学的时间安排在一节课或连续几节课内,从而协助学生构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对接知识架构,提升教学效能。

(三)强化师资建设,以支撑嵌入式课程教学改革

嵌入式课程教学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而当前高等教育机构的普遍问题是缺乏高素质的专业课和实训课指导教师。多数高校任课教师多来自高校硕博毕业并直接进入任课教师岗位,缺乏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验,缺少对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贴切把握,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难以贯彻企业对岗位需求的鲜活案例与理念。为培养能适应企业人才需求并具备较强生产经营实战能力的教学能手,当前的教务管理模式应当从引导教师做好教学工作单方面工作向积极激励教师掌握多项技能,做好一专多能转变,同时向具有高校教师技能和所任专业技能的方向转变。为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可实施嵌入式课程的教师队伍应当做好如下工作:首先,校方教务部门应当积极对任课教师展开道德文化、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强化各级教师对职业道德修养的理解和认知,增强对企业用人理念的思考和把握。具体的培训方法应当不拘泥于形式,可以通过自学体会,聘请企业人士开设专家讲座,以教研室为单位开设面向企业的教研活动,组织任课教师去企业中参观、学习、研讨等多种方式来积极为任课教师更新知识和补充企业实战经验。其次,学校人事部门应当变革对任课教师的绩效考核方法,引入目标导向的绩效考核理念,将传统以教学和科研为轴心的过程型绩效考核体系拓展到以人才培养效果为目的的目标型绩效考核上来。学校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教书以实现育人的目标,衡量学校毕业生质量的恰当标准是企业对该毕业生的认可及该生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而对这类企业认可与社会价值的测度是传统过程型考核无法实现的。因此学校人事部门需提出对任课教师的目标导向型考核方案,并推动教务部门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考核项目的变革,鼓励教师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