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市场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2-12-28 21:18: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餐饮市场分析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餐饮市场分析报告

篇1

山西省商务厅近日公布数据,2016年的前两个月,山西省限额以上餐饮企业零售额达到9.5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近22个百分点。这是山西省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在2013年出现下降后首次实现正增长。

事实上,中国的餐饮市场已经实现趋稳回暖,2015年实现餐饮收入 32310亿元,同比增长11.7%,中国餐饮进入“3万亿时代”。

中国烹饪协会日前公布的中国餐饮市场分析报告指出,经过行业洗牌和探索调整后,中国餐饮市场在回归本质和理性消费的正轨上不断前行,发展渐趋回暖。

2012年底,中国出台八项规定,随后多次对“舌尖上的腐败”发文,与此同时,中国经济遭遇下行压力,高端餐饮消费受到影响。

2013年,中国的餐饮收入为2.53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创21年来的最低值,其中高端餐饮严重受挫,多地高端餐饮门店批量关闭,限额以上餐饮收入近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冯恩援此前表示,虽然中国餐饮业因此“发了次烧”,但对自身发展来说却是挤掉了不正常的泡沫,重新回到了健康轨道。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影响下,中国餐饮开始谋求转型,一些高档酒店“改头换面”走上亲民路线,王晓丽所在的自助餐饮就是高端餐饮放下身段、亲民策略的成果。

在山西,市场消费环境发生变化后多数餐饮企业积极应对,采取了调整经营模式、降低菜品价格、拓展服务领域等措施。目前,大众化餐饮已成主流,市场份额已达八成。

太原市烹饪协会会长闫开仙分析指出,大众餐饮由于刚性需求增长而比较稳定,成为推动整个行业回暖的最大动力。

篇2

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度数据,我国餐饮业法人企业数达26743,餐饮业营业额为4533.33亿元,餐饮业年末从业人数更是高达2467693人。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为餐饮市场提供了无限的潜力。如今,关于饮食方面出现了各类研究并用于实践,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或餐饮企业的质量水平,这些都足以说明饮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我国餐饮企业现状 

经历改革开放到如今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跃,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也有了长足进步。餐饮行业销售额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远高于GDP和人均居民收入,成为中国发展最迅速的行业之一。14年前10个月,全国餐饮收入为22591亿元,同比增幅为9.7%。尽管市场需求如此旺盛,但由于企业或产品同质化使得对手易于模仿,导致相似餐饮企业间的竞争激烈,稍不注意就会陷入恶性循环的价格战中。如今国内餐饮企业普遍存在成本较高、核心竞争力较弱、品牌影响力受限等问题。相对外国餐饮企业,中国企业关注的焦点在于自家菜式的品质和味道,而忽略了企业品牌与文化对消费者的影响。我国餐饮企业管理者因缺乏品牌推广意识,导致被竞争对手模仿打压,直至关门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同时,我国企业在全球享有知名度的更是寥寥无几。 

二、我国餐饮企业SWOT分析 

(一)我国餐饮企业的优势 

其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菜式多元化。我国一直都是饮食大国,拥有“川菜、鲁菜、苏菜、粤菜”四大著名菜系,发展历史悠久。中国拥有许多百年老店和特色餐饮企业,久远地文化是其走向国际化的独特标签。其二,擅于创新,注重口碑。我国餐饮企业擅于在菜品和菜式方面进行学习和创新,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与健康饮食观念;同时,许多老店都有固定的消费群体,注重口碑传播并与食客建立了深厚友谊。其三,服务成本低,资本充足。相对于国外,我国餐饮企业服务成本较低,在价格上形成一定优势,更适合大众消费。近年来,许多知名艺人也纷纷创办餐饮企业,利用明星效应来促进品牌传播。投资者纷纷看好我国餐饮行业市场前景,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二)我国餐饮企业的劣势 

首先,目标群体定位模糊,品牌营销意识薄弱。必胜客、星巴克都有明确的目标客户,必胜客定位于家庭,而星巴克定位于城市白领。我国餐饮企业对目标顾客定位模糊,导致企业品牌个性不足和消费者识别困难。此外,一些著名餐饮企业和百年老店虽然在全国各地开设了连锁店,但影响力和知名程度较低。餐饮企业对于品牌营销意识仍不够,品牌推广力度较小。其次,文化内涵亟待挖掘,品牌全球化理念不强。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在品牌塑造过程中至关重要。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内大量知名餐饮企业的倒闭与其文化内涵挖掘和提炼不够有关。而新兴餐饮企业在品牌塑造过程中,又因缺乏企业文化无法打造自身品牌。我国餐饮企业具有地域性的局限,大多数在某一地域范围较出名,但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却不高,并且没有全球化的品牌观念,所以很难做大做强,成为世界知名餐饮品牌。 

(三)我国餐饮企业的机会 

其一,市场需求大。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餐饮市场需求量大。随着不同类型中餐企业的进入,西方人对于中餐的认可和接受度也在不断提高。如海底捞、全聚德、小肥羊等餐饮企业都在国外开设连锁店,进军国际是企业品牌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二,互联网自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各类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出现为中国餐饮企业品牌塑造提供有利的宣传推广渠道。其三,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随着国家经济的强盛,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餐饮企业走出国门,作为中国经济文化传播的信使,使中国餐饮品牌国际化。 

(四)我国餐饮企业的威胁 

一方面,外国餐饮企业冲击,同质企业过多,竞争激烈。麦当劳、肯德基、哈根达斯、汉堡王等一系列国际知名餐饮企业进军中国,通过强有力的品牌文化输出改变着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由于模仿和学习难度低,导致国内餐饮企业同质化严重,相互竞争激烈。另一方面,消费者饮食偏好差异。我国餐饮企业多以某一地区的饮食起家,跨区域和跨文化消费者饮食偏好具有差异性,致使品牌的国际化战略受到阻碍。 

三、我国餐饮企业品牌战略的建议与对策 

(一)STP营销战略的综合运用 

首先,注重市场细分。由于消费者需求偏好的差异性和企业资源的稀缺性,餐饮企业需要有扎实的地理、人口、心理以及行为细分调研数据做保障。同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动机和购买行为进行消费对象细分,推出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通过细分市场用产品的差异性来建立品牌个性,进一步制定清晰的品牌形象。其次,确定目标市场。根据市场细分结果来确定餐饮企业的目标市场。战略分析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目标市场的大小、发展潜力和空间,从而为企业品牌定位提供基础。最后,精准定位。企业进行定位的目的是为了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对该品牌的固有印象,也是形成品牌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品牌差异化的关键。餐饮企业需要对品牌精准定位,让人们能对品牌形象产生强势关联,通过某一特点触发就能立即联想到该品牌,在消费者头脑中形成思维定势。 

(二)借助感官营销,突出品牌个性 

第一,利用独特气味,形成品牌标签。Morrin和Ratneshwar(2003)提出周围环境的气味能够增加消费者回忆和识别品牌的机会。利用独特的气味,能够刺激消费者的认知,从而产生品牌联想。如星巴克咖啡会有起独特的咖啡烘培香气,使消费者能够快速识别品牌;而早安巴黎蛋糕店也采用气味来吸引消费者,形成其品牌标签。第二,利用色彩,塑造品牌差异化。Harrar V等(2013)提出色彩会影响消费者味觉感知。许多西式餐饮企业都采用统一明亮鲜艳的色彩作为店铺和产品主题色彩,从而有利于刺激消费者食欲和形成统一的品牌认知,如麦当劳使用明黄色作为主题色、肯德基使用红色作为主题色而德克士采用嫩绿色。第三,听觉刺激,展示品牌文化。听觉作为重要的信息接收器官,不仅能够影响消费者的就餐情绪,而且能影响对菜品的评价。餐饮企业应该充分利用音乐来传播品牌文化和价值,从精神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高级西餐厅会利用钢琴和小提琴演奏来传递高端品牌价值,而西式快餐店多采用轻快的歌曲来营造轻松的氛围,一些注重绿色健康的餐厅会使用自然界声音来传递天然自然的品牌理念。(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 

篇3

一、大型餐饮企业发展食品加工业的必要性

自从2012年底中央的“八项禁令”公布以来,国内大型餐饮企业一片惨淡。2013年上半年据中国烹饪协会的餐饮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上半年行业发展处于历史以来的最低点,其中重点企业在亏损面达到了20%。而北京市场的餐饮企业在上半年里关店2168家。全国餐饮收入增长率同比下降4.5%。仅上半年,湘鄂情就关闭了8家直营门店,预计亏损1.6亿至2.4亿元;全聚德、东来顺、俏江南的净利润同比明显下滑。而截止到2013年底,湘鄂情已经亏损5.64亿元,目前打算放弃餐饮市场转向发展环保和影视。如此恶劣的环境下,餐饮品牌企业如何摆脱困境成了一道严峻的课题。

餐饮业是食品工业的下游产业,餐饮业发展食品加工有助于企业减少成本,节约时间。餐饮业中形成一定品牌规模的企业一般有自己的食品加工厂,自己供应会省去很多成本。同时一些食品公司也开设自己的餐厅,例如康师傅自己开的红烧牛肉面的餐厅,因为一般说来餐饮业会比食品行业利润高很多。

二、全聚德的食品加工

全聚德食品加工公司拥有三大知名品牌:全聚德品牌、仿膳品牌、丰泽园品牌。目前,全聚德的真空包装烤鸭、仿膳月饼、汤圆、以及丰泽园家常食品,在北京的熟食品市场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与号召力,三大品牌的产品几乎覆盖北京所有大中型的商场、超市、机场、火车站等。全聚德真空烤鸭占据了北京90%以上的高端烤鸭市场,月饼销售额在北京市场排行榜中连续三年保持前三位。全聚德集团基于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组建了全聚德仿膳食品和全聚德三元金星两家食品公司,使食品产业发展步入快通道。目前,食品销售收入已占到整个全聚德集团的半壁江山。

三、全聚德食品加工生产销售策略

经过多年的发展,全聚德集团建立了一套规范的、行之有效的“特色食品生产和销售体系”的运营管理机制,基本形成以特色食品研发为基础,工业化生产、物流化配送、网络化销售相结合的食品产业链。这条产业链包括生产和销售两个部分,特色食品生产和销售运营管理机制

(一)全聚德食品加工生产策略

1.发展熟食市场

在主打“挂炉烤鸭”这一核心优势产品的同时,全聚德大力发展“全聚德”品牌鸭类熟食制品,在认真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找准新品研发的两大市场定位,即丰富烤鸭产品的开发,研发入味、风味烤鸭等系列包装食品,实现品质全面升级;加快鸭分割制品的研发,瞄准大众餐桌,推出“鸭分割产品”及礼盒。另外为了进一步提升鸭系列产品价值,满足消费者对“全鸭”系列产品的需求,还研发推出全鸭礼盒产品。

2.研发应季食品

全聚德集团面向中秋节日市场,推出了仿膳、全聚德、丰泽园、四川饭店等品牌月饼。在月饼的供应方面,走出了一条突出产品特色,延续精品路线的生产模式和道路。产品包括全聚德和仿膳两个品牌,口味包括精品伍仁、鸭肉五仁、蛋黄月饼、松仁豆沙、葱香鸭肉、蓝莓冰沙等,包装依然走精品路线,既保留了以往最具品牌特色且又被市场认可的经典款式,又重点对高端礼盒的品质进行提升,在中秋月饼高端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二)全聚德食品加工营销策略

1.建立专卖店销售网络

在这一方面全聚德总结已开专卖店的经验,分别开设以面向旅游市场和面向社区居民的专卖店,形成了可复制、可加盟的专卖店销售网络。在专卖店(柜)方面,继续立足于大型的商业中心、公交枢纽开发店面,已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并对周边起到了很好的品牌宣传作用。。

2.建立网络销售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我国网民的数量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网民发现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网络营销以其方便、快捷等诸多优点,成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网络营销在国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国内还刚刚起步,谁能占领先机,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商机,利用各类网络平台建立起全聚德多品牌网销门户,与常规销售模式形成互补。

3.建立区域商制度

在这一方面,全聚德逐步建立外埠销售分区,以华北、华东、华南三个分区为主线,进而扩展出东北、华中、西北共六个销售分区。加大对商分区域销售的管控力度,进一步规范销售市场,确保北京区域销售业绩增长。同时,也积极开拓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商,如“北京礼物”专营店和高速公路服务区便利店等。

四、对大型餐饮企业的启示

1.针对自身特点,发展特色食品加工食品

全聚德集团利用自己的烤鸭优势发展丰富烤鸭产品,研发入味、风味烤鸭等系列包装食品。并且利用仿膳宫廷糕点开发出月饼、汤圆、粽子等应季类产品。因此,大型的餐饮企业可以按照全聚德的这一做法,针对自身优势发展拥有自身特色的一系列食品。比方说内蒙古小尾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可以在“羊”发一番心思,做大做强和羊有关的食品加工类产品。

2.搭建CRM系统

CRM系统是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即企业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来协调企业与顾客间在销售、营销和服务上的交互,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利用和管理企业的客户资源的一种管理方式。搭建CRM系统有许多好处,诸如可以提高顾客忠诚度,建立商业进入壁垒,降低营销成本,有利于企业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有利于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等。为了使CRM系统快速发挥作用,可以先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还要重视分销商的客户关系管理。

3.运用全渠道营销产品

全渠道的含义,是指企业采取尽可能多的零售渠道类型进行组合和整合( 跨渠道) 销售的行为,以满足顾客购物、娱乐和社交的综合体验需求,这些渠道类型包括有形店铺和无形店铺,以及信息媒体( 网站、社交媒体、邮箱、微博、微信) 等等。目前全聚德重点发展六个营销渠道。分别是配送渠道,商超渠道,团购渠道,渠道,专卖专柜渠道,网络渠道。需要注意的是多渠道的方式并不等同于全渠道,他们的区别在于数据资料如何被营销的人所使用并优化。餐饮品牌企业利用全渠道销售自身探讨的食品加工产品时,首先要决策是否实施全渠道营销策略,再依据全渠道细分目标顾客,接下来进行营销定位。食品加工产品的具体实施的情况还需要全聚德等大型餐饮企业的不断规划和摸索。

参考文献:

篇4

>> 2010年中国广告业:格局变动中求发展 2009年中国广告业的空间与理性 近几年中国广告业发展情况分析 2012年中国保险业发展回顾与2013年展望 踟蹰中前行:2012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与趋势综述 2012年中国广播业发展回顾 中国广告业,艰难中前行 2012年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热点综述 2012年中国短篇小说综述与展望 2012年中国软件业走势之预见 2012—2013年中国流通业回顾与展 2012年中国零售业关店事件盘点 2012年中国传媒业 十大人物 2012年中国保险业回眸与思考 2012年中国餐饮业十大关键词 2012年中国出版业十大关键词 2012年广电蓝皮书出版权威展现2011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业发展全景 我国广告业发展趋势分析 论中国广告业的发展与萨伊定律 资本驱动下的中国广告业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4] [6] [14] [15] [16] [23] [24] [25] [26] 中国广告网.2012上半年中国广告市场分析报告[R].北京:引力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2(7)..

[5] 陈培爱. 中国广告业的第二个春天―― 写于首批国家广告创意产业园区获得批准建设之际[J].中国广告,2012(6).

[7] 范旭光.李宁危机溯源:摊子越铺越大 高管离职[EB/OL]..

[17] [20] 魏鹏.中国好声音预计收益将达20亿[EB/OL].

[18] 张涛.《中国好声音》广告收入增至4000万[N].法制晚报,2012-08-31.

[19] 田明.中国好声音营销盛典:一亿投入 三亿收入[N/OL].南方都市报,2012-11-05. 转引自.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