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4 11:22: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轴对称图形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 结合实例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够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 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3. 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感受现实生活、自然世界中丰富的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画出它的另一半。
教学设计:
一、课前交流——话“数学”
数学究竟研究什么?概括起来说就是“数”与“形”。所谓“数”,就是指数量关系;“形”就是研究形体特点。学数学就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数学使人聪慧,因为数学是科学的眼睛、思维的体操。
师生交流:1.学习情趣;2.数学价值;3.数学特点。引出几何“图形”王国,引入求知境地。
二、观察图案——赏“对称”
电脑出示一系列精美图案,请同学观察。
师:同学们,你看了这么多神奇美丽的图案,想说点什么?[ 同学交流 ]
师:同学的发言很精彩,我真为大家而高兴。这些是我们在三年级学过的对称现象。下面请继续欣赏。你想说点什么? [ 生回答 ]
师;你发现了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 [ 生1:左右相等;? 生2:左右对称;? 生3:左右形状、大小相同,两边一模一样。……?]谁知道这类图形叫什么名字?[ 对称图形 ] ? 师:对!这就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研究有关对称的内容――对称图形(板书)首先让我们进行剪“对称”比赛,看谁剪得又好又快,谁最心灵手巧。
三、操作感知——剪“对称”
1. 剪一剪:请拿出准备好的彩纸、剪刀,每人剪一幅富有对称之美剪纸作品并起个有创意的作品名称;(友情提示:注意用剪安全和卫生清洁)
2. 说一说:给同桌同学介绍一下你的创作方法和作品名称。
学生动手,教师巡视
四、交流分享——学“对称”
师:刚才大家发挥聪明才智,创作了精美作品。那位同学能起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介绍的时候告诉同学你的创作方法和你作品的名字。(重点是介绍创作方法)
生展示交流。
师:剪纸是一门艺术,老师也露一手:1.快速剪纸;2.快速折撕。
重点引导学生说出:1.对称图形的特点(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2.对称轴(折痕所在的直线)[板书:轴 ]
师:看了大家的作品,老师觉得很吃惊,没想到同学们剪的这么好,真了不起。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说出了这些图形都有对称轴,那怎样的图形才算轴对称图形?谁来说一说
生发言,教师随时做好记录,[一个图形对折后,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根据同学给出的关于轴对称的概念,谁能举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例子?
生: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研究平面图形的对称性。请打开学具袋,利用纸片进行深入探索研究。
四、小组合作——折“对称”
合作要求:
1. 找一找:这些平面图形纸片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
2. 折一折:每个小组成员任选几个轴对称图形对折,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下面请大家把各小组合作的成果交流汇报一下。
小组反馈后,师强调:轴对称图形必须是一个平面图形,而且能对折,不能对折的就不是轴对称图形。如一般的三角形、一般的四边形等
五、动手实践——画“对称”
1. 画“对称轴”:
师:前面同学所说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请拿出我们剪出的对称图片,找出对称轴,并用虚线或点划线画出对称轴。生举起纸片展示,老师挑选几名意见不一样的大屏幕出示,三言两语强调对称轴的画法
师:拿出你准备的几种图形,画画对称轴,看看怎么画。
生画,教师巡视。
画完学生在大屏幕展示,找同学解释。
师:老师也选择了其中的几种图形,也画了对称轴,不知我画的对不对,咱一起看看好吗?
师:咱们画的一模一样,你们都画对了吗?
师:不错,同学们学的非常好,不过我还想考考你们,敢应战吗?
生:敢
师:非常好,有勇气,不过呀挑战成功可不是那么简单,你准备好了吗?
生回答
2. 找“对称轴”:[出示学习题卡1]
师:老师这还有几种图形,谁能找找他们有几条对称轴?上来给同学们做一回小老师,
3. 补“对称图”: [出示学习题卡2]
师:看来老师出的题没有难倒同学,不过我还有问题,再来试试你们,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91页,看第6题,画画看,这次作对,我才真正的相信你们是真的学会了。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7-013-1
一、在学习中萌发智慧
1.走近名师。每一位名师都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和他接触你就会在不经意中被磁化。笔者有幸在杭州听了吴正宪老师的《搭配》一课,没有课件,没有音乐,只有一支粉笔,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课的真实。课堂上,吴老师面对全体学生,关注学困生,关照没有注意听讲的学生。一位叫“小三毛”的学生从座位上听到了讲台前的地面上,从抓耳挠腮到腼腆一笑。努力“让每个学生有尊严的留在集体中”,让全体学生跟上集体的步伐,不知不觉把学生推到了自主学习的舞台上,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并把我们也带到了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
2.走进书本。作为一个普通教师,能走近名师的机会并不多。如何弥补这一遗憾呢,笔者觉得最佳的方法是走进书本。
我相信,探索是幸福的,创造是幸运的教师是智者。首先,教师应该博学,应该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其次,教师应该是睿智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智慧的化身。”
透过书中提及的十多个课例,你就会充分感受到“风格产生魅力,魅力启迪智慧”的真谛。如“认识物体”一课,他把学生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带进了课堂,学生在玩具中饶有兴趣地找到了和机器人的头、身子、脚、胳膊长得像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新课因此展开。再如“比较数的大小”一课,黄老师创设情景,用游戏贯穿全课,让学生玩一玩、辩一辩,把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操作有效链接起来,把数的大小比较的策略暗藏其中,以教师的智慧激活学生灵动的思考。游戏的背后正是学生有效学习数学和进行的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思考的过程。
二、在实践中成长智慧
教师的实践是每一位教师成长的基石。任何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实践的锤炼,教师对教育的各种看法、各种主张,教师所接受的各种理论和学说,只有在与实践的结合中,才能转化为自己的思想。离开了与实践的结合,最多只能说我们掌握了教育学知识,而不能说它已经转化为我们的思想,上升成了一种智慧。
1.精心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成功是课堂有效学习的基础。预设教案犹如杜威所说,每一位教师带着自己的哲学思想走向课堂,愈是优秀的教师,设计教案的质量与水平愈高。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展现,其间蕴含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
来看某位老师教学比的认识的案例:
教师为了让学生知道有些数量是可以用比来表示的,而有些数量之间是不可以用比来表示的。该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学习完了例1,直接出示下面的信息中,哪些能用比来表示?
(1)5克蜂蜜水,12克温水;(2)用7.5元买了3杯蜂蜜水。
学生有了例1的经验,知道了两种相同类的数量是可以比的,而对第二题不确定,这时老师巧妙地引入例2。师:这两种量到底能不能比呢?学完了例2,我们再来判断。通过学习例2,学生明白了,两种数量可以用除法计算,得到另一个量,也可以写成两种量的比,比的结果是另一个量。
通过案例,我们不难发现,预设要尊重教材,更要尊重学生。
2.精彩生成。没有精心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精心预设是精彩生成的前提和基础,动态生成是课堂中教师智慧的集中体现。
学习轴对称图形,课已经上了一半,前半堂课基本上能照着老师的教学思路顺利地进行着,师生合作得也不错:既有预料之中的,又有预料之外的惊喜。
开始教学试一试,试一试是让学生判断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正五边形中哪几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做到平行四边形时,意见出现了分歧,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一部分学生说是,一部分学生说不是。老师随即做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来折一折,上来了几名学生,怎么折都没能让这个平行四边行完全重合。就在这时,一名学生拿着自己做的一个平行四边形,大声说:老师,我这个平行四边形对折能完全重合。同学们的眼光都集中到他身上,仔细一看,原来他做的是一个菱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确实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老师一下怔住了,因为这是事先没有预设到的呀。但富有教学智慧的教师因势利导地说:为什么他的这个平行四边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呢?请大家观察讨论一下,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了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当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时,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判断时要看清图形。
对于课堂上突如其来的质疑,教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回应,利用来自于学生的信息,不但及时调整、补救了自己的教学,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教师要具备及时捕捉信息、果断决策的智慧;要具备随机应变,化解矛盾的智慧;要具备因势利导、巧妙点拨的智慧。
三、在反思中提升智慧
2.通过参与创作,合作交流,启迪学生灵感,感受生活。
3.通过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学习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美丽的图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剪纸作品 剪刀 彩色纸片
[教学过程]
一、作品赏析。
1、谈话:同学们,我手中有一把剪刀和一张普通的纸,就是它们创造出了中国民间文化——剪纸,又叫窗花。这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有1000多年的历史,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出自古代与现代艺人之手的部分代表作品。
2、板书:奇妙的剪纸
3、利用课件与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的剪纸作品。
4、你最喜欢哪一幅剪纸?(学生对喜爱的作品进行谈话交流。)
5、教师对部分作品进行解说(主要针对古老的吉祥图案)。剪纸艺术是生活化的艺术,尤其体现在古代。剪纸都应用于生活的哪些方面?(服装、瓷器、皮影、居家装饰等)
【评: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对剪纸艺术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作品分类。
1、观察分析
①谈话:今天,大家一起看到了这么多的剪纸作品,其实在民间艺人创作中是有区别的。那么你们能进行分类吗?
②小组讨论。
学生总结分类。学生分类可能很多,只要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比如:分为人物、动物、花草、文字等类别或以颜色而分类。
③小结:
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从创作内容上看可以分为这几类,我们还可以从创作的方法进行分类。比如有的剪纸图案是由一组或几组完全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大家来看有哪些?
④学生从作品中找出部分符合要求的剪纸图案。
【评:剪纸作品既可以根据图案内容分类,也可以根据图案是否对称分类,目的是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2、研究方法
①引导观察:你们再来看现在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当学生回答是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请其他同学进行对折检验。)②教师拿出其中以一次对折形式剪成的枫叶图案。
提问:这张剪纸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是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将其对折重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给学生看。)
③提问:同学们,这样漂亮的图案,你知道是怎样剪成的吗?
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展示,发现这个作品是对折后画样剪成的。
④谈话:大家今天想不想做一名巧手小艺人,用剪刀来创作漂亮的图案?组织学生拿出工具:剪刀和几张纸片。(提醒学生使用剪刀时注意事项)
【评: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来验证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总结出剪纸与轴对称图形的密切联系。】
三、作品创作。
(一)尝试创作(一次对折剪纸)
1、课件出示“枫叶图案”。演示对折后的形状,然后演示未剪的正方形对折纸样摞在一起进行比较。
①提问:大家请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根据对比回答出剪去多余的部分,教师按学生的要求完成剪纸,将其贴在黑板上。
③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制作:
a、一次对折 b、沿外边画轮廓线c、剪去轮廓线以外的部分④同桌进行交流。评析。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引导:为什么有的同学剪出的图案漂亮,而有的同学稍有不足呢?大家能否谈谈自己的看法?
3、学生总结:a、对折要整齐b、画样要美观c、用剪要
(二)二次创作
1、课件出示62页下方的剪纸步骤。
①要求:请同学拿出一张正方形纸片,按照屏幕上的顺序动手试一试,看谁做的好。
②教师巡视指导,请完成较好的同学帮助其他同学。
③组内同学进行交流,选出优秀作品贴在黑板上。
过渡提问:还有其它的折法进行剪纸吗?(学生可能会提出沿对角线折或两次对折。)
2、课件出示课本63页沿对角线折法。
①学生完成作品。
②展示后谈话:我们还可以怎样折?还可以折成几折来剪?
③引导:我们通过学习剪纸,发现了很多方法,但基本都是每次只剪出一幅图案。想一想,能不能一次剪出多幅图案呢?
3、课件演示63页长方形纸剪花边——叠剪图案。
①学生按顺序完成。
②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评。
【评:通过尝试创作使学生明确剪纸的基本方法与注意事项。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指导,主动向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思考与发现,形成
认识,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另外,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非常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独立创作。
1、出示课件。谈话:剪纸的分类大体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一类——阳刻,就是剪去轮廓线之外的空白部分,保留轮廓线;第二类——阴刻,就是剪去轮廓线保留其他部分;第三类——阴阳混刻。
2、要求:可以用对折的形式创作,也可以不用对折进行创作。对纸张的样式也不受限制。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幅或两幅作品。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与学生交流。
4、展评作品。
【评:教师简要介绍剪纸艺术的创作分类,学生结合欣赏重新认识剪
纸艺术的灵活多变,为独立创作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充分运用合作交流,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拓展,知识得到延伸。】
四、全课总结。
1、启发:同学们的作品样式繁多,却很美观,这些作品与我们前面完成的作品有什么区别吗?
教师指导学生发现规律:凡是对折后完成的剪纸作品,都是轴对称图形,不对折而完成的图形却不是。
2、引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折痕就是图形(图案)的中心轴,折痕的两侧是完全对称相同的。
【评: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规律性的知识。】
五、课后作业。
利用轴对称图形的原理,制作完成一组“可爱的动物”的花边,装饰班里的墙报。
课题:《鱼的剪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剪纸语言的审美特征,用发展的眼光、开放的思维学习剪纸技法并能注意运用最适合的剪纸技法表现作品。制作有特点的剪纸作品。 过程与方法:激励学生在探究剪纸语言特点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灵活地使用剪纸技法制作作品。
教学重点:
体验剪纸艺术的独特美感,制作有自己想法的剪纸作品。
教学难点:学生对不同剪纸技法产生的效果的感受和实际的使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刻刀、垫板。
经过思考、动手操作,有的学生用透明方格片放在平行四边形上摆一摆、数一数,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而验证这种方法是正确的。
也有的学生认为单凭一个例子就下结论,为时尚早,再说并不能都用数方格的方法去验证非常大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就太麻烦了。
正当学生们冥思苦想的时候,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质疑:“我们可以沿着高,把平行四边形左边割下一个三角形,补到右边就得到一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大小相等。”
我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想法,学生的积极性又高涨了。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学生很快发现: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就等于底乘以高。
通过对提出的问题的分析探索,全班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更加清晰了。
[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闪出一些亮点,当学生出现教师所预设以外的答案时,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并给出正确答案,而要给学生解释或讨论的机会。教师要通过倾听学生的想法、观察学生的行为,来发掘学生的智慧,捕捉学生发言中的亮点,从而因势利导,有效利用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促进学生学习。
[案例二]在教学“比较分数大小”时,我像往常一样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来比一比,是1/4大还是1/3大啊?”几乎全班学生都齐声回答:“1/3大。”此时,只有一个坐在角落的男生默不作声。我问他为什么不回答,他告诉我是因为无法判断1/4和1/3哪个大。
面对这种情况,我并没有急着向他解释为什么1/3大,我建议其他学生帮忙分析应该如何比较分数大小。可是,经过其他学生的帮助,该生还是一副不解的样子。于是,我积极地鼓励他说出自己的疑惑到底是什么。他反问道:“一个西瓜的1/4大还是一个苹果的1/3大呢?”这么一问,之前帮他的一些学生也被问住了。见此,我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们统一了意见,认为一个西瓜的1/4和一个苹果的1/3是无法进行大小比较的,如果要判断大小,则必须事先知道西瓜和苹果的重量分别是多少才行。有的同学还假想,如果西瓜和苹果一样重,就更容易作出判断了。
此时,我引导学生说,比较分数的大小应该在单位统一的情况下进行。就此,那个男生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这节课因为有了他的“错误”变得更加精彩。
[思考]由于小学生的各种经验较少,掌握知识往往不够深刻和完善,在课堂学习中难免出现一些错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不能客观地看待学生的错误,不允许学生出错,特别是一些简单的错误。在面对这些错误时,教师甚至持鄙视的态度,希望马上消除这些影响教学顺利进行的错误,这种做法极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自卑自抑、缺乏自信等不良情绪。恩格斯说过“最好的学习是从差错中学习”,教师需要真正以宽容、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的错误,把学生的错误当做一种资源加以利用,将学生的错误变成一节课的点睛之笔,让学生在对错误的辨析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思维能力。
[案例三]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会让学生举一些轴对称图形的例子。举例时,经常会有学生说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可见,学生虽然知道什么叫轴对称图形,但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并未透彻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属性。此时,我并没有点破他们的错误,而是让他们在所举的图形中画出对称轴。
学生在画对称轴时就会发现,看似轴对称图形的平行四边形是画不出其对称轴的。这时我通过点拨、引导,让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其实也是一种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再经过探索、操作,学生就会发现平行四边形是关于一个中心点对称的。趁此机会,我带领学生得出“中心对称”的概念与特征。
经过观察和比较,学生便发现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通过这样的引导,不仅纠正了部分学生的理解偏误,还拓展了新的知识点,体验到学习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