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7 22:44: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计算机专业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案例1:《家装工程预算软件的开放》1、概述;2、需求分析;3、总体设计;4、数据库设计;5、软件功能的实现;6、结论及改进;7、致谢;8、参考文献。
案例2:《经纬中天无线短信增值服务管理软件的设计和开放》1、引言;2、需求分析;3、设计方案论证和主要技术介绍;4、系统设计;5、编码实现;6、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7、结束语;8、致谢;9、参考文献。
答辩程序
答辩现场会有专业老师组成的答辩小组,一般为5人左右,学生抽签分配答辩组。答辩现场要考生做介绍和演示。考生需要提前准备幻灯片,一般不超过20张,为论文最核心部分的内容。考生结合幻灯片介绍论文,答辩小组老师会根据考生论文提出问题,考生要实事求是回答,最后答辩小组老师打分,求平均分给出考生论文成绩。大部分考生都会达到优、良,个别考生没有通过论文,主要有两方面原因:1、论文并不是自己真正所做,用别人的软件为自己所用,老师一提问就能发现破绽;2、考生论得太简单,达不到工作量。这就需要考生踏踏实实地按照要求去作论文。
零碎提醒
论文的题目不要太大,一定要具体、实际,不能吹成通用的;
自考生考过全部课程后,最好能寻求实践机会。可以去应聘公司,真正参与一个项目,一边工作一边写论文;
论文不要上网抄,一定要自己做;
2高职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科研意识薄弱、教学任务繁重以及缺乏高水平的科研团队等因素导致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重教学、轻科研现象普遍,就科研成果而言,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师远远低于本科计算机专业教师。高职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那么高职教师也就主要以教学为主,他们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教学上,也就忽视了科研。
2.1科研意识薄弱,缺乏高水平的科研团队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培养对象不同、目标不同,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是教学型的,科研意识淡薄。另外,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高层次的学术带头人,没有高素质的科研梯队来承担大项目,科研工作持续发展缺乏保障。
2.2青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投入科研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青年教师是教学任务的主力军,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比如每周20节课以上,这样就导致青年教师在科研上时间和精力上严重不足。
2.3缺乏合作意识,组织实施能力差
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科研活动中普遍缺乏团结合作意识,主要原因在于目前针对高校教师科研的评价制度更多倾向于对教师个人的定量考核,弱化了团队考核,不利于个体思想的交流与互动。另外,青年教师由于主持参与科研项目经验少,在初期项目的整体规划、目标设定、具体分工、组织安排等方面都有可能存在不足,在缺少团队合作的条件下,这些问题更加凸现出来,使得青年教师已立项的科研项目实施过程面临重重困难,甚至无法如期完成科研项目。
2.4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在项目申请上不占优势
科研离不开各类项目的申请,但是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在各类项目的申请上并不占任何优势,如前期研究成果、教师职称、学校知名度等方面。同样的项目申请,985、211这类重点院校肯定是优于高职院校的。以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为例,在一些重点本科院校的相同专业,几乎所有的青年教师都人手一项,但是在高职院校却寥寥无几。
3提升高职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实践与科研能力的建议及对策
3.1青年教师自身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青年教师一般具有很高的学历,学习能力比较强。以硕士研究生为例,本科4年加上研究生3年的专业学习使得青年教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计算机专业是更新非常快的专业,以Android移动开发为例,可能在教师上学期间(如2007年以前)并没有接触过(因为Android那时候并不存在),但是现在很多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An-droid开发等课程乃至移动开发等相关专业,这就要求青年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才能不被淘汰,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3.2高职院校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途径及考核制度
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途径,如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定期委派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保证所有的青年教师都有机会去企业实践。另外,可以将企业实践折合成相应的教学课时来解除教师无法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后顾之忧。其次,从企业实践培训完后,企业和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双重考核,以此检验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否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3.3青年教师自身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青年教师要多参加学术会议、多读文献、积极申报各级各类项目,撰写相关的科研论文以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多关注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方向,从中找到适合的科研项目予以申报,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3.4高职院校合理安排青年教师的科研与教学任务
高职院校应该认识到青年教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生力军,重视对其科研能力的培养,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科研。在安排其工作时,应考虑到青年教师一方面刚走上工作岗位,教学经验不足,备课时间较长,承担过多教学任务会占用其大部分时间;另一方面,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处于科研活动的“体力”旺盛期,应给与科研工作的锻炼,合理安排他们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3.5高职院校要为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做好保障
学校在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上做好保障工作。如:定期举办学术讲座,邀请本专业的权威专家就计算机专业当前的科研方向和内容、项目申报、论文撰写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学校还应该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学习、参加学术会议、进修访问、读博等机会,来不断地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
北大信息学院屈婉玲教授介绍,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一般有8大部分:概述或引言、需求分析、设计方案和主要技术、具体实现过程、测试、总结、致谢、参考文献。考生在撰写论文时要按照格式进行,注意检查细节。例如,引用资料要用脚注,关键词一般要有4-5个。北大法学院金锦萍老师介绍,自考法律专业毕业论文标题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如有必要可考虑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论文主旨。一般分层符号为一,(一),1,(1)。
用好资料不要抄袭
论文写作中,引用资料要注意得体及权威,还要注意不抄袭。法律专业毕业生小赵说,她的论文被导师认为引用资料不权威。后来,她到北大法学院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补充写作,最终得到导师肯定,答辩顺利通过。张主任表示,自考生走到申请毕业设计这一环节非常不易。毕业设计与答辩事关能否拿到学士学位,考生一定要重视,千万不要抄袭。即便是与别人合作完成课题,自己的量要做足,要把自己参与的工作说清楚。
精心修改符合字数
屈老师介绍,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一般要达到3万字。其中,编程代码一般要求为2000-3000行,这个不是机器自动生成的代码,一定是自己写的原代码。考生完成工作量才是答辩的前提。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小张认为,后期修改一定要控制字数,导师把关严,自己更要上心。自己所考专业要求论文字数是6000-10000字,她查找的资料比较多,初稿完成后竟写了1、3万字,导师修改2遍后,才定稿和答辩。中文专业毕业生小朱认为,论文后期一定要精心修改,看看段落结构是否完整,措词是否准确妥当,一定要消灭文中的病句和错别字,作为中文专业毕业生,如果出现文字错误,会给答辩老师留下极不好的印象,甚至影响论文成绩。
了解程序心中有数
据了解,计算机专业答辩现场有专业老师组成的答辩小组,一般为5人左右,学生抽签分配答辩组。答辩现场要考生做介绍和演示。考生要提前准备幻灯片,一般不超过20张,为论文核心内容。考生结合幻灯片介绍论文。答辩小组老师会根据考生论文提出问题,考生要实事求是回答。最后答辩小组老师打分,求平均分给出考生论文成绩。大部分考生会达到优良。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小张说,答辩时分成了几个小组,自己参加的小组有2位导师,负责指导自己论文的导师并不在其中。开始是他进行论文阐述,后来2位导师问了自己3个问题,回答得还不错,顺利通过。法律专业毕业生小赵说,答辩时,现场有3位老师,先是自我介绍一下论文的主要内容,然后3位老师提了3个问题,难度不大,自己答得不错,最后论文成绩为良。
上机操作是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然而有些学校不注重对计算机教学硬件的投入,致使计算机教学设备不完善,或计算机硬件设备陈旧,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践要求,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锻炼,使理论知识和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1.2教学方法单一
有的教师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或学历较低,因此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落后。随着知识更新步伐的加快,这些教师难以应对教学工作。而且职业学校的升学压力较小,学校对教师没有太多的制约和激励,致使教师没有足够的上进心。学生基础差、教师水平不高,并且教师的支应状态是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2改进计算机教学的措施
2.1转变教学观念
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和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要注意整合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际操作,通过上机操作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2.2改进教学方法
a. 学校鉴别毕业设计(论文)的真伪;
b. 评价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c. 考察学生临场发挥的能力。
2、了解答辩的基本要求
a. 成员 答辩之前,院系毕业设计领导机构成立答辩委员会,指导教师可以加入,但不能担答辩委员会主席的职务,且在自己学生答辩时应回避,不参与意见。
b. 时间 答辩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是对自己综合能力、表达能力的挑战。
c. 问答 答辩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方向性,主要分为鉴别论文真实性的问题、识别知识掌握程度的问题,判断论文研究深度的问题。
3、心理准备
a.认真 答辩是学生获准毕业、取得学位的必经之路,只要认真对待,通过答辩并非难事。
b.自信 树立自信心,适当放松心情,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积极热情,泰然处之。只有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
c.放松 提前练习,努力适应答辩环境,克服恐惧、紧张的心理。
4、物质准备
申请资料、论文底稿、答辩PPT、参考资料,答辩提纲,练习讲稿
5、要顺利通过答辩,并在答辩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除了在答辩前准备好答辩提纲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艺术。
a.礼仪:着装整理大方,尊重答辩老师,言行举止要文明礼貌,目光与老师适当交流,回答完问题后致谢退场。
2以职业技能鉴定促进教学的改革
2.1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计算机专业必须适应时展的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制定合适的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教师,应遵循专业发展规律,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基础课与专业课的严格界限,倡导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这是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是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注重基础,由浅入深,安排教学工作。对所有的工作任务,设计以下几个环节:(1)教师讲解;(2)学生操作;(3)目标评测与教学总结。根据计算机技能鉴定的要求,可以设计多个不同细分支的鉴定类比,根据不同岗位需要设置合理的时间,鉴定不同的技能内容。并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经过很多不同领域的训练,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发展。更重要的是倡导新型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课程体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成就感,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
1引言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各个层次的计算机类专业的必修课,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延伸和提高,也是学生大学期间英语不断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由于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即绝大部分计算机新技术都源于国外,要想快速学习、掌握这些新技术和新的开发工具,必须能够熟练地阅读计算机英文文献。同时目前倡导的双语教学,要求部分专业课程要用原版英文教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先掌握足够的基础知识专业词汇。所以专业英语对计算机科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非常重要。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培养科技英语的阅读理解、翻译及写作能力,但各高校基本上都是将该课程设为考查课程,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从毕业设计中的专业外文文献翻译和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有的学生甚至直接使用“金山快译”之类的翻译软件来翻译。如何更好地讲授好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是许多计算机学科的教师探讨的课题。
2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
计算机专业英语除了具有科技英语的一般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长句多。
被动语句多。
祈使语句多。
专业术语多。
新词多,且合成新词多。
缩略语多。
一词多义。
其中缩略语出现的频度高,以及新词(包括新缩略语)产生快和数量多是计算机专业英语区别于其它学科专业英语的主要特点。
3教学内容的选择
3.1教材的选择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材比较多,层次也不同。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基础,选择教材时有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性。计算机专业英语是要介绍计算机专业课程涉及的词语和知识,所以教材内容要尽量全面,至少要包括大部分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内容,如计算机原理、数字逻辑、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等等。目的是掌握相关词汇,所以理论上不要求太深,通常是介绍性质的,事实上目前计算机英语教材中不少课程内容都是源自某一课程的英文教材的内容介绍,或者是摘编出来的。
(2)时效性。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且新技术市场化周期越来越短,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新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实用工具软件,就必须考虑教材内容的时效性,达到与时俱进。
(3)适用性。由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较多,层次不同,包括两年高职、三年高职、专生本、本科等层次,相应的内容深浅、侧重点各有不同。同时现在计算机相关专业也越来越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专业、软件测试等,不同的或方向对课程内容的侧重也不同,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适用的教材,当然,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取舍。
3.2适当补充新内容
由于教材编写的时滞性,一些实用的新技术不会包括在教材中,而计算机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急于了解计算机新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特别是实用性的技术和新软件功能等,所以要根据当前的技术发展,适当补充一些介绍计算机新技术的内容。如笔者在近年的教学中,及时补充了、IPV6、超线程(Hyper-Threading)、Dual-CoreProcessor、DDRMemory等实用性强的新技术的文章,很受学生欢迎。根据经验,学生是非常乐于了解新技术的,特别是那些已得到应用的主流技术。
另外,大部分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对一些基本的实用操作则介绍很少,如对于CMOS设置、键盘上各键名称的具体含义、软件基本操作术语等基本的实用英语则很少有介绍,甚至部分学生本科毕业时还不知道“Ctrl”、“Alt”键等具体是哪个英文词及其实际含义,“有专业没常识”。所以在教学时,应当补充这些最基本的内容。
在教学时还应适当讲授科技英语的阅读、翻译和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使学生能够熟练翻译相关的技术文章,并基本上可撰写一般性英文科技论文,特别是要掌握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总之,在教学内容上,要达到全面性、时效性、实用性的合理协调。
4教学进度安排以及与专业课程的协调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的内容通常是以计算机专业课程为单元编排的,如计算机硬件、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等等。本科计算机专业英语通常是在三年级开设,专科通常是在最后一学年开设,此时学生有些专业课程还没有学到,这样就会增加对计算机英语课文理解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要兼顾其它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对于学生没有学过的专业课程,由于在学习对应的专业英语时,学生没有该方面的概念,老师又不可能将理论原理讲得很透彻,学生学起来可能会一头雾水。对于已经学过的专业课程,再学习相应的专业英语,其效果要好得多。另外还要考虑采用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合理灵活地安排课程内容和进度,不一定非要按照课本上的章节顺序来进行。
5教学及辅助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多媒体及其它现代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利用这些技术可以使教学形式多样化,获得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获得的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传统的板书教学外,还可以利用下列方式。
(1)PPT等课件。利用投映机播放PPT课件来讲解课文,要比让学生都低着头看自己的课本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2)音频。目前部分计算机英语教材都提供了相应课文的音频材料,而且网上也有许多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听力材料,利用PC教师也可以自己录制英语课文的录音。利用音频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专业英语的听力和口语。
(3)视频与动画。许多计算机相关网站上都有计算机技术和知识的视频材料,特别是一些著名的IT公司如IBM、Microsoft等公司的网站上,经常及时地提供介绍其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英文版视频和动画,其发音纯正,制作精美,形象直观,时间通常为几分钟,介绍一种产品或技术的主要特点。观看这类视频短片或动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既锻炼了听力,同时也学到了新技术,所以效果非常好。
辅助教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非常重要,要想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计算机英语,除了课堂上的面对面的教学、交流外,还要充分利用其它的辅助教学手段。网络技术的普及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辅助教学方式。
(1)网络课程。教师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机英语网络课程,将自己的教学课件等资料放在上面,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布置作业、上传学习资料、答疑等。学生可以随时访问学习,提交作业、提问题等。网络课程在校园内已成为教师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平台,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平台。
(2)博客。虽然博客近几年才开始兴起,但已有许多教育工作者尝试将其应用于教育中,有的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许多网站都提供了免费的博客空间,并有专门的“教师博客”、“学生博客”网站等用于网络教育。博客的特点是网页创建非常简单,且使用方便,空间免费,无须个人维护。可以作为教师的辅助教学平台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平台。如笔者创建的个人的计算机专业英语博客,可以方便地上传计算机英语学习资料、作业等,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专业英语学习专题讨论,要求学生提问题和发表评论必须使用英语,学生也非常乐于访问、交流,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辅助教学方式。
(3)E-Mail。E-Mail作为一种日常的通信工具,笔者要求学生在向笔者发E-Mail全部使用英语,当然给学生的回复也是英文的,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也乐于以这种方式与老师交流,很好地配合了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
另外网上有许多英文的计算机幽默短文和漫画,在讲解课文时适当地让学生看一则相关的计算机幽默(英文)或一幅计算机漫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印象,寓教于乐。还有许多学生都喜欢听那些经典的和流行的英文歌曲,虽然不是关于计算机的英文歌曲,但由于歌词通常都很精炼,语法简明,学生也爱听,在课间休息时播放学生喜爱的英文歌曲,潜移默化,有助于其英语水平的提高。
6作业与考核
平时的作业和考核也是课程学习的重要部分,由于许多计算机英语教材在书后都提供了课文的参考译文和练习答案,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课本上的作业习惯于抄答案,这样一方面对学生没有任何效果,另一方面也干扰了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了解。对此可以采用灵活的课下作业和考核方式。如将课外的计算机英语音频资料提供给学生,安排在课下练习听力,下次上课利用几分钟来测试其效果。再如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安排随堂的快速翻译和写作,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和写作能力。笔者的实践证明,这些方式效果很好,学生也很欢迎。
7结束语
虽然计算机专业英语通常是辅课,但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除了能进一步提高其专业英语水平外,还可以丰富其专业知识,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所以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是很高的。
要想很好地讲授好一门课程,作为教师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还要广开思路,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效果,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也是一样。特别是语言的学习需要语境,教师要抓紧一切机会为学生创造条件,如在课下主动用英语与学生交流,课堂上增加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意见等。当然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涉及到教师、学生、与其它课程的协调等多种因素,要想方设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针对课程的特点,利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教学手段,以获得更好地教学效果。
2绥化地区计算机专业聋生就业现状分析
绥化是黑龙江省重要的交通中转地,近些年来的经济发展速度极快,甚至超过了老牌的工业城市.但是,在就业方面也遭到了中国整体就业问题的影响,绥化的就业问题,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院校高度扩招,结合黑龙江上具有本地政策的招生原则,导致大学生数量剧增;二是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绥化作为交通枢纽,大部分企业依托于整体经济形势,而金融危机时,企业已然自顾不暇,开始大量的裁员,这也无疑会出现对应届毕业生的冷淡.相关统计指出,以绥化市所有院校(不分专本)的近两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来看,其就业率很高,但是,能够找到专业对口工作的毕业生却是少数.计算机直至目前也是我国极其热门的专业,而面对市场如此冷落的状况,依然说明高校的计算机教育,依然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从听障学生的就业状况来看,就业中多学生绝大部分为计算机或计算机相关专业,虽然这表现出听障学生的对口状况较好,可是却因其缺乏其它能力而难以进入到非计算机岗位中.我国信息化正处于高度发展的时期,很多大型的上市公司对于此类人才十分渴求,但是却仅止于人才,专业素质较弱的学生仍然难以获得对口的岗位.
3绥化地区计算机专业聋生就业遇冷现象分析
我国应届毕业生目前整体处于遇冷状况,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一是社会认知度低,绥化多为高职专科,计算机专业是一门科学技术,通常企业的用人标准为本科及以上学生,甚有大型上市公司要求必须为211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专科的计算机应届生很难找到工作;二是全球经济问题造成的产业紧缩,社会用人岗位减少;三是毕业生不具备岗位需求能力,企业需要花费成本培养,相比于工资要求更高的专业人员,企业更愿意选择后者.企业对自身岗位提出标准,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素质,能够为企业创造出价值,而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教学与社会脱节等问题,也是企业不愿意选择的主要原因.根据笔者对绥化地区所进行的研究来看,根据近10年就业状况对比,能够发现企业的用人标准是以实现收益为主,而这正是当代大学生所不具备的能力.再来看听障学生的就业状况,其整体率较低,但是比健全人事更容易找到对口的工作.就业率较低的原因在于企业无法进行沟通,而部分企业则认为听障学生的执行力较弱.专业对口在于此类学生的学习认真,对企业责任感强,结合当地政府的扶持政策,企业愿意为听障学生提供岗位,不过,所能够提出的岗位有限,而这也是计算机专业听障学生就业遇冷的问题之一.但是,听障学生成为就业弱者并不完全是自身问题,也有着外部原因,可总结为内、外部下述两点:
3.1学校的原因
我国高校在教育上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界的评价极低.总结来看,中国高校教育问题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无法因材施教,无论面对任何的学生,都采取统一的课本,统一的教学进度;二是与社会脱节,大学教育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而人才应该为社会所用,但是我国教育过多的考虑专升本率、考研率、学术研究发表率等,这些形式大过于能力的教学,根本无法培养出人才.因此,大学生毕业后屡屡在求职中碰壁,而教学的“一锅粥”方法,对于听障学生也十分不公平,这样的状况下,学生的家长只能够再负担高额的学习成本,将学生送往培训结构再次深造.
3.2学生的原因
就当前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来看,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够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定位.因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就业率低,主要包括三方面原因:一是学生定位模糊,过多的要求低于、薪酬、岗位,而忽略了自身与岗位的匹配性,甚至可以说,一些学生好大喜功,在找工作方面寻求“高大上”,而自身能力与需求岗位并不契合,进而导致了失业;二是缺乏职业素养,所谓的职业素养包括几个方面,如职业规划、择业选择、能力深造等,一些学生之后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从未考虑如Oracle认证、Sun的Java认证等专业认证,而拥有这些专业认证的学生表示已经具备了适合相对岗位的素质,而且能够获得较高的薪水;三是缺乏实践经验,上文中所述,企业不愿意耗费高额成本培养应届毕业生,而学生本身缺乏实践经验,甚至一些除了教师的作为外,从未进行关独立的计算机工作,此类学生想要获得对口工作,可以称之为极其困难.
4绥化地区计算机专业聋生就业路径建议
4.1创建软件外包专业
中国直至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力成本相对较低,一些世界级企业如Microsoft、Oracle、Google等,通常会将一些简单的程序开放交由外包公司,而一些传统企业也因自身实力不足,而寻求外包公司开发软件,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外包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市场经济的快速契合性也展示出了中国企业对于国际形势的应对能力,目前我国此类企业超过三千家,在人才方面有着极大的缺口,而外包服务又不同于独立的开发,通常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工作,这样的市场,无疑是为听障学生量身打造,既没有频繁沟通的需求,又需要踏实肯干的程序员.因此,院校完全可以开设专门培养外包服务人才的专业,定向培养市场需求职位,进而逐步消灭学生专业与岗位不完全对口问题.
4.2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我国名牌院校采取的方式,以当前就业需求角度,普通本科和专科也可以采用.但是两者有着一定的区别,名牌院校的校企合作事实上是企业寻求与院校合作,获得定向培养的专业素质人才,而专科则需要与企业提前沟通,通过合作协议预定岗位,并定向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假期实习的机会.该教学模式能够极大的缩短企业与教育之间的距离,以往的专业不完全匹配、能力不足、知识陈旧等问题将会彻底的遭到消除.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可以开设“企业班”,针对企业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向问题进行教育,加强学生对于企业的理解,同时聘请企业专家,作为临事代课教师,向学生传达能够直接应用于岗位的专业知识.
4.3引导学生进入到二、三线城市
我国一线城市的普通人才需求已经饱和,而绥化地区教育难以满足高端人才需求.高端人才通常为:从业经历较长;有国际一线公司从业经历;有海外工作经验.如果以这样的要求定向培养学生,恐怕学生永远无法毕业.针对一线城市的人口饱和,事实上可以鼓励学生进入到二线城市,区主要差异在于薪酬和整体市场环境,但是二线城市的消费水平较低,且能够解决学生的户口等问题,而其庞大人才缺口,也有着专业素质较强学生的发展空间.针对该目标,学校应该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同时搜集二线城市的政策扶持,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在二线城市中更具发展优势.
4.4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创业
中国的计算机市场目前已经历了两个重大的发展阶段,首先是上世纪末期的硬件市场创业,以联想为首的IT公司目前已经占据了中国绝大部分的硬件市场,其中联想公司的市值已达千亿.第二个时期便是互联网创业时期,以阿里巴巴、百度等企业为首的互联网公司,如今已然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阿里巴巴的市值如今已经打到了2800亿之多,现如今,中国进入到了第三个创业时期———移动互联,虽然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入到该领域中,但是此时仍旧有着极大的创业空间.学校可以根据我国计算机领域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即使学生没有能力独立创造平台,也可以依托阿狸、百度联盟等现有平台获得发展.
4.5劳务输出
黑龙江院校的主要劳务输出国为俄罗斯、韩国和日本,这也是全球计算机领域十分发达的国家,采取劳务输出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吸收到国际文化,学习发达国家的经济模式和先进技术,对于日后回国发展,将有极大的助力.同时,劳务输出也是获得移民的方式之一.就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而言,劳务输出既能够缓解就业压力,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可谓两全其美.
其次,教学手段的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学生在一二年级注重专业基础课程,到了三年级直接进行实习。这样传统的教学本身没有大的疑问,但问题是效果能否得到执行?如果一二年级的学习为三年级的实践打基础,但三年级有的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学校的监管就失去目标,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即使学校联系到实习单位,更多的不是要求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掌握,而是遵守纪律,不惹事,实习教师也不能全程参与指导。最后,课堂教学内容一成不变。教师为了自己便宜,常年的教学课件和教案都没有大的变化,而社会在不断变化发展中,日新月异,这样的教学自然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与实践脱节,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不能保证,就业就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
二、解决途径教师的教学目的
是要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如果可能,延伸和创新是更好的教学成果。所以,我们要不断想办法,拓宽思路,找到问题症结,提出解决方法。
第一,计算机专业教师要经常参与社会实践,实行轮岗制,既要有学校的职位,更要有社会工作经历。只有教师全面完善自身能力,才有可能将这种能力传递到学生中去,才有可能将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给学生做出演示和指导,提高课堂教学的应用性。轮岗制不仅给教师增加了社会实践经历,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更能帮助学校联系到合适的实习单位,间接帮助学生就业。如数据库应用基础这种难度较大的课程,就要教师自己先在实践中亲身实验,可以模拟演示成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或是学生管理系统,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将系统详细分解成一个个相对简单的知识点,融合到教学实践中去,最后对各个点进行知识汇总和程序整合,让学生亲身体会如何进行知识应用,体验系统开发的过程,初步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教师不仅要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更要有实践能力,寓教于乐,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感,增加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第二,学校要加大对学生实践设施的投入。计算机硬件的更新换代十分频繁,如果学生没有接触实践了解这些硬件设施,就更谈不上应用。学校要积极拓宽应用渠道,与企业达成长期合作意向。学校提供优秀的毕业生,企业对学校给予资金支持,互帮互助模式可以达成校企之间的双赢。鼓励学生参与学校设施的改善,学生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购买属于自己的高端电脑或其他设备设施,学校可以借用或者学生使用完购买回来给下届的学生实习用,这样合理利用资源,既节省资金,又能及时跟上时代步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生实习基地,直接进行毕业生就业安排。优点是方便学生的管理,教师也可以就近指导;缺点是与市场不能及时联系沟通,与社会脱节。也可以与企业合作,毕业生培养方向跟随企业需求及时调整制定。优点是学生能够及时适应企业和市场变化,灵活性强,缺点是学校的监管不能到位,学生在实习中出现技术问题很难及时反馈。所以,在实践环节,学校可以采取两个方法结合起来,半年在学校,半年在企业,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第三,在具体的教学课堂中,将课堂学习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教学内容要及时与先进的计算机知识相结合,丰富教案,开拓视野。在枯燥的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如果将世界上诸如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等人的成功案例引入课堂,给学生以全新的学习理念,虽然学校不提倡辍学,但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在具备一定能力的时候创业不仅可以带来个人成功,更能给周边同学带来新的就业机会。特别是马克﹒扎克伯格,他作为年轻一代人,很多新的理念和做法都激励和刺激着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更贴合实际的教学。教师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最终目的是就业。这一目标不仅要对教师和学校有效,对学生也是如此。要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学习知识,也要让他们充满危机感地努力奋斗。同时,因材施教,对于在某一领域有特殊贡献和能力的学生,学校可以单独培养,鼓励他们大胆设想,积极联系合作企业,将设想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2与自身专业相结合
为了提高VisualBasic程序设计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需要将该门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提高学习热情。以交通运输专业为例,课程开展至图形图像的使用时,可以选取红绿灯变换例题作为学生的操作案例,如图2所示。在这个案例中,与交通专业的专业知识也许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这样一个简单的实例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控件要求也比较简单,代码结构并不复杂,但是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需要对于Image3控件需要添加具有3个元素的控件数组,来存储红、黄、绿三种颜色。类似的案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或图书资料等多种方法搜集,难度不能太大,如果太复杂,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上就是对于非专业学生,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理论教学中的一些建议。
2市场调查与计算机专业方向拓展
高职计算机专业是高职院校IT方向最老的专业,但是随着IT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技术的分类也越来越细化,于是从计算机专业也细分出了多个专业,比如软件专业、网络专业、信息管理专业和动漫专业等,然而社会企业还是需要大量具有计算机宽泛知识和应用技能的人才,作为老专业的计算机专业还是需要保留下来。由于这些专业的相关度很高,容易出现专业方向交叠度大和课程重叠严重的现象,使计算机专业没有了自己独特的专业方向。
2.1计算机专业以前的专业方向和问题
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方向以前一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曾经有过计算机软硬件安装与维护方向、基于PC机互联网的网站建设与维护方向、突出网页设计和美工等前端技能的方向、突出多媒体制作的方向等,但是现在这些方向都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细分出去的其他相关专业的主要专业方向了。因此计算机专业必须重新建设有自己特色的专业方向。
2.2市场调查
对近几界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多次调查数据显示,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多就职于中小型企业,从事软件开发的不到2%,网络技术的不到3%,硬件组装维护的约5%,网络运营、电子商务、计算机产品销售等工作的约30%,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与专业完全不相关。近年对计算机相关中小型企业人才需求的大量调查数据显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应用,企业以前需要的PC机端的WEB开发、网页设计、美工、网站编辑于维护、网络运营、电子商务等岗位人才需求量下降,现在对移动互联网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直线上升,增加的岗位主要有移动通用页面设计与制作、移动客户端应用开发、移动服务器端建站、移动产品网络营销等。另外还有少数企业已经开启了新兴的智能楼宇和物联网产业建设,虽然目前的企业人才需求不多,但将来一定是主流。
2.3专业拓展方向的选择与确定
职业教育领域应及时感知行业技术新技术动向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并迅速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来培养相关的人才以满足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过对相关行业所使用的技术新动向的调查,可以感知到当前和以后的IT行业新技术方向为移动互联网、智能楼宇和物联网,计算机专业的拓展方向应该在这几个新技术选择一个。对中小型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人才需求最多的是移动互联网客户端应用开发方向,而且该方向的课程可以在以前的课程基础上拓展,实验和实训可以充分利用以前的实验资源,资金投入要求不是很多。物联网和职能楼宇方向虽然是将来的必然发展方向,但这两个方向的课程体系和实验环境相对于现有的课程体系和实验实训环境,变动非常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经济基础不雄厚的条件下当前不适合往该方向突然转向。根据以往对高职学生接受能力的总结,移动互联网客户端开发方向的学习内容由于编程较少,在他们的接受范围内,所以现在选择该方向作为计算机拓展方向。
3基于计算机专业新方向的教育教学改革
明确了计算机专业的方向后,不仅应该调整专业的课程体系,还要重视教育教学改革。
3.1教育教学的改革
针对不同的生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高职生主要来源是三校生和普高生,虽然他们都使用过移动互联网产品,但专业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却有很大差异,所以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三校生的专业课教学是突出理论和实践水平在以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而普高生的专业课教学需要从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开始,循序渐进,所以给他们上同一门课的老师,虽然课名和教材一样,但教学进度和内容不一定相同,需要制定不同的教案。
3.2专业课程及实验实习方法的的改革
专业方向的拓展必然造成传统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内容变动,传统的课程或者淘汰,或者减少课程内容中过于理论的内容,增加专业拓展方向的课程内容。校内课程实验和实训应继续坚持校内的“产教结合”模式和案例教学,但是课程实验教学的方法还需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先讲理论,再做相关实验演示,然后学生被动模仿。现实工作中都要求员工具有主动学习思考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很重要。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可以进行以下尝试。课程的早期实验可以先按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中期阶段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可以指导学生先做实验,教师解释实验中理论依据,课程后期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自己做实验,让学生主动搜索查找相关的理论依据,以这种渐进的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还要提高“工学结合”实习的有效性。“工学结合”要求作为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提供充足的专业相关性实习岗位,鼓励企业对实习生进行岗位培训,而不是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在企业做于专业不相关的简单打杂事务。
3.3培养学生较宽的技能范围
中小型企业要求员工不仅具有应用专业时尚技术的能力,还要一人多岗,具有跨学科的其他专业基本技能。所以计算机专业还需要开设更多的专业选修课,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学习跨专业的选修课。
目前财经类院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上大都效仿理工类院校,普遍没有将计算机专业的工程特性与财经类院校的优势学科相结合,更没有突出财经类院校的人才培养特色,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这使财经类院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具有竞争优势。
1.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缺乏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目前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课程结构和体系,缺乏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在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上,出于专业知识体系完整性的考虑[4],一些难度大、应用面小的理论课程都纳入课程体系中,如离散数学、编译原理和汇编语言等,课程体系“大而全”,学生学的“杂而不精”,课程的设置仍存在“偏重理论知识而实践训练不足,偏重学科建设而应用技能不足”的现象,使学生毕业后感到没有学到什么真东西,其知识泛而不专,无法学以致用,没有形成使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知识技能的课程体系。
1.3师资队伍缺少工程能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差
目前,财经类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缺乏职业实践经验,技术更新滞后,而计算机专业是个实践性非常强、技术更新较快的专业,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缺少对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致使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差。
2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在财经管理类课程与计算机专业课程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中,应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创新创业实践,从知识体系更新、增强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几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1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以实际技能的应用为核心,选择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实用技术,引导学生在特定的专业方向深入学习。学校充分利用财经类优势学科,突出交叉学科特色,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懂得企业经济管理的情况下,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让学生在更好地理解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前提下,实现工程项目的开发和管理,成为企业和社会所需的人才。
2.2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应充分利用财经类优势学科,让学生在主修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辅修财经管理类的主干课程,建立一种以工程项目设计为导向、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以项目设计的进程为主线,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由专业技术核心课程、财经管理类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三大部分组成。课程体系既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专业技术基础,又重视培养学生在职场上所需的技能应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经历项目构思与设计的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在特定的专业方向深入学习,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达到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2.3教学模式
2.3.1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以“项目驱动”为主,以具体的实践项目贯穿教学,坚持“基于项目的课堂教学”原则,讲解课程中的各知识点在项目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3.2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突出课内、课外实践并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进行综合的创新创业指导,构建“课内实践+课外实践+创新创业实践”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课内实践以单元实验为基础,使学生巩固每个知识点。课外实践以课程设计为目标,在开课初期就把课程设计的综合项目布置给学生,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分阶段完成综合项目。以Java程序设计为例,我们在课程教学初期(基础知识理论授课完成后),从企业引入资深专家给学生讲解目前Java语言的应用现状、应用前景及Java编程思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给学生布置实践项目(课外完成),对学生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完成项目。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学习,既培养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系统分析能力。另外,我们还通过组织校内的技能大赛、大学生全国程序设计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知识积累、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2.4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就要提高教师队伍的工程能力,强化专业教师的工程背景。一方面,可以建立校企深度协作关系,每年选派骨干教师,以技术员身份去企业参加项目研发,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提升教师的项目开发经验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从企业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由兼职教师完成创新创业课程的讲授及创新创业实践过程的指导,本校专职教师负责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课外辅导。
2.5学生学业评价
研究制定一个课内教学与课外创新创业成果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标准。学生学业成绩的构成要实行多元化,增加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通过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既知晓在知识体系中取得的进展和成功,又能清楚不足,找到进一步学习的方向,使考核评价成为一个继续学习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