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4 07:26:3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红酒贸易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另一方面,极大化贸易创造效果,间接地极小化两国以外国家的贸易转换效果有一种方式,就是自由贸易协定方式—NaturalTradingPartner(NPT)方式,它有如下两个定义。一,在自由贸易协定签定之前,贸易量多的国家之间签
定自由贸易协定,因为这样减少不自然或随意性硕士论文的贸易发生的可能性,因而区域内国家的经济利有可能得到增加。这个方式给选定自由贸易协定的签定国赋予唯一的标准,因此这样的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即使在A国的出口中所占的B国的比重大,但是B国不一定是相同的情况(非对称性的问题);第二,因为贸易壁垒或其他区域合一的影响,在自由贸易协定签定之前,贸易量本身有可能过大或过小地得到评价。
15世纪至18世纪,是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 会过渡,从传统农耕世界向近代工业世界转变的时期。西 方史学界把这一时期称为“前工业化时期”或“原始工业化 时期”。英国率先实现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由农 耕世界向工业世界的过渡。这一过渡始于 农村 圈地运动 带来的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动摇了封建社会的根基,影 响了城市经济结构和经济职能的转型。反过来又促进了 乡村变革的深化。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大为增强,成为各地经济的中心,城乡之间的互相作用日益明显,城乡经济一体化初显端倪,到前工业化晚期,乡村非农业化和城市化略具规模。研究这一时期城市转型特点不仅具有 历史 意义,而且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城市经济结构和职能转变
我们可根据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是否新生把他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城市,另一类是新兴的城市,即自由工商业城市。传统城市指中世纪遗留下来的城市。这类城市中,有些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渐衰落下去。如林肯城是中世纪英国的名城,但巧世纪初却走向衰落,它的毛纺织业一级不振,港口也不断淤塞。另一部分传统城市由于调整了自己的产业结构,适应了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便从衰落中复苏,并有长足的发展。如诺里奇和其他中世纪城市一样,尽管有过危机,但它仍然维持其主要呢绒制造中心的地位。其工业首先是因为荷兰与瓦隆的移民们引进了新呢绒生产技术而复兴,至1580一1620年间趋向繁荣昌盛,1660年以后又有更大规模的发展,以满足国内正在兴起的对新呢绒的需要。诺里奇作为纺织工业的地位能持续下来,原因有三:一是俄兰与瓦隆移民带来了毛呢纺织新技术;二是城市贸易结构在17世纪相当开放;三是它处于主要商业和集散中心地位,有开发国内所需的特殊经济部门的职能。〔’〕
新兴工商城镇的异军突起是英国在前工业化时期特别引人注目的现象。自由工商业城镇兴起是乡村工业发展和集中的结果,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特别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因此.一般都会出现在重要的乡 村工业地区。它们的经济以某项或某几项手工业长足的, 专门的发展为特色,同时又对周围的乡村工业初级产品进 行最后的加工。所以、新兴工业城镇是沟通乡村经济和如 市经济生活的最主要的渠道。在乡村工业发展的基础上, 不少新兴小工业城镇逐渐成为主要的工商业中心,它们有 两种发展过程:一是从农村村落到工业村庄,再发展到工业城市;另一种是从乡镇发展到工业城市。在近代英国工业地理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些著名城市,许多是由乡镇成长起来的。如托特内斯、蒂弗顿、陶顿、利兹、设菲尔德、哈利法斯、威克菲尔德、布雷德福、曼彻斯特、普雷斯顿、波尔顿和伯明翰等。新型工商城镇的兴起,既然是乡村工业发展的产物,那么必然是与其周围的乡村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经济圈,中小城镇作为乡村经济的核心,使得它能够率领这个经济圈尽快脱去农业社会的性质,成为早期英国商品经济社会大系统中的基本成员,进而形成大大小小的新兴工业中心。总之,乡村工业的发展,新兴工业城市的兴起,大大改变了英国城市的经济结构,从而影响到城市的区位分布。
在英格兰,有一座城市始终处于发展之中,并且越来越使其他城市相形见细,这就是伦敦。伦敦既是传统城市,又具有我们所说的新兴工业城市的某些特点。因此,我们在谈英国城市经济结构和职能的转变时把它单独列出来考察。它的规模在亨利八氏时期是诺里奇的5倍,到1600年时,其规模已经是诺里奇的12-14倍了。16世纪20年代初期,伦敦的人口是7万左右。但是到1600年时,它的人口超过了20万。在1600至1650年间,全国人口没有什么增长,而伦敦的人口却增加了一倍,总数达ao万人。在17世纪初的时候,每20个英国人当中就有i个人住在伦敦,而到该世纪末,每9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住在那里。伦敦,除1665年和1666年发生“大瘟疫”和“大火灾”时出现过极为短暂的停滞外,其发展几乎是一帆风顺的。据统计,1334年,伦敦世俗财富占全国世俗财富的2 % .1515年则上升为8. 9%, }zl在1543-1544年的补助税征收中.伦敦所交税额30倍于诺里奇,40倍于布里斯 托尔,[3]等于所有城镇所交补助税的总和。[4]伦敦的发辰 是与其经济结构和职能的调整相联系的。巧世纪以前, 伦敦的经济和职能与地方城市一样,也是工商并举。14 世纪伦敦的档案上,曾记载有180个不同的行业。【”]但州 巧世纪中后期开始,这种工商并举的局面便发生了根本 的变化。伦敦由工商并重的城市向贸易占优势的商业如 市转化。伦敦的贸易活动和伦敦人所从事的商业贸易活 动在全国占绝对统治地位。有人估计,1700年伦敦的再 出口商品在全国所占的比重达86%0[6]当然,伦敦的手工 业在前工业化时期也大有发展,只不过没有其商业发展那 么在全国举足轻重罢了。伦敦随着周边乡村工业的发展, 及时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主要生产面向全国市场,甚至 海外市场的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高级消费品和奢侈品。其 丝织、刀剑、造船、家具、钟表、金银首饰、兵器、丝线、火药、 炼铜等手工业部门大都在英国居于重要地位。f]由此可 见,在前工业化时期,伦敦作为英国民族经济的核心,由于 及时调整了经济结构,其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不但没有被广 泛分布的乡村工业所削弱,而且得到了加强和巩固。
总之,前工业化时期,无论是传统城市的盛衰,还是自 由工商城市的兴起,都与此时的乡村工业的发展息息相 关。业及时调整自己的经济结构和经济职能以适应乡村 工业发展需要的城市就迅速发展、繁荣昌盛,否则就衰落 下去。
二、城市区位的变化
乡村工业的发展不仅促使城市经济结构和职能发生 重大调整,而且由于乡村工业自身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引起 了城市区位重心的转移。城市区位转移包括三个方面的 内容:一是沿海城市发展超过内地城市;二是城市中心带逐渐由东南部向西北部转移;三是工业中心逐渐集中在新兴工业城市及其周围的乡村。
沿海城市的发展是与海道大通后世界航路重心转向大西洋相适应的.也与英国大力发展海上殖民、海上贸易的政策有关,当然与其周围的乡村工业的发展更有直接的联系。这时较大的港口城市有:布里斯托尔、埃克塞特、大雅茅斯、赫尔、达拉姆、奇切斯特、伊普斯威治、利物浦等。这些港口城市的发展,适应了乡村工业区的外向交往的需要。到17世纪后期和18世纪,一些地方港口城市在国内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700年至1715年间,埃克塞特哗叽呢对海外和沿海贸易额每年总值约为50万至55万英镑,对内贸易额约为15。万英镑。因此,每年在埃克塞特市场上成交的呢绒.总值当在200万英镑以上。埃克塞特的进口贸易也很发达,从这里入境的有红酒、亚麻、烟草和糖料等商品。fsl如此巨额的毛呢出口量,证明了埃克塞特及其周围毛纺业的发达。在经过一段较长的沉寂之后,布理斯托尔在17世纪后期复兴起来,称雄于大西洋贸易和爱尔兰贸易.分发这些进口贸易货物的布里斯托尔城的圣詹姆斯和圣保罗集市,吸引着整个西南地区和南威尔士的消费者。[9]这说明布里斯托尔不仅成为周围地区乡村工业品出口基地,而且周围地区也成为布里斯托尔城进口商品的主要消费地区。布里斯托尔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可见一斑。它逐渐成为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
正当港口城市日益兴旺发达之时,许多地处内陆的中世纪名城却急剧衰落下去。1500年索尔兹伯里和考文垂已是相当大和相当富裕的了,但二者在16世纪其工业日渐衰落,人口日渐下降。【’“〕这是由两个城市地处内陆,手工业行会控制较严,城市工匠纷纷离开城市所致。沿海城市迅速发展,内陆城市日渐衰落,两者发展的趋势当然是沿海城市的发展超过内地城市。
英国城市区位变化第二方面是城市中心带逐渐由东 南部向西北部转移。以毛纺织工业区位转移为例,东部的 东盎格里亚及其附近的剑桥、埃塞克斯郡的部分地区,在 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前期是英国毛织业最重要的地区, 但到18世纪时,后期的西北部地区的约克郡西区的毛纺 业却取而代之,约克郡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毛纺工业 区。【川曼彻斯特城由中世纪的一个小城镇逐渐发展为前 工业化时期的棉纺中心,并形成为一条5至10英里宽的 棉麻混纺地带。当然,我们所指城市区位重心由东南转向 西北部,只是指工业区位分布的变化,并不是指英国经济 中心也转移到西北部,因为作为英国经济中心的伦敦在东 南部,其经济核心地位在前工业化时期不但没有被消弱, 而且得到了加强。
城市区位变化的第三个方面是工业重心逐渐偏离老 城市,而集中在新兴工业城市及其周围的乡村。16,17世 纪,在乡村工业发达的地区形成了新兴工业城市新兴工 业城镇的起源一般与三种地区类型有关:一是城市或港口 所在地,利兹、利物浦等就是因此而兴起的。二是水源充 沛、落差较大的河谷地区,水利漂洗坊往往设立与此,形成 许多纺织中心,如肯达尔、利兹华尔德、比斯利等等一三是 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采矿、冶金等行业在这里发展也促 使一批工业城市的产生,伯明翰、设菲尔德均属此类当 然划分以上三种类型只是为了突出各自特点.实际上每个工业城市都可能兼有以上两种或三种情况。总之,这些新兴的工业城市的兴起都与其周围乡村工业的发达有很大 的关系。他们大都是本地区的工业中心。新兴工业城市的兴起是英国17世纪经济运动的主要特点之一。
三、近代城市 网络 体系的初步形成
随着乡村 工业 的 发展 ,城市 经济 结构和经济职能的日益商品化、专门化、外向化.城市与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强化.便初步形成了以伦敦为核心,以地方大都市为骨干以中小城镇为基础的城市网络体系。无论是伦敦,还是大中城市.或中小城市,都是这个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5至18世纪,伦敦与地方城镇之间的关系中,一直是伦敦占主导地位。在巧世纪以前,城市的经济结构和职能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城市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与周围乡村构成略呈封闭性的经济活动圈,因此,城市之间的交往就不那么频繁,也不那么重要。伦敦虽然是全国的首都、全国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和经济中心,但它的经济辐射能力尚不足以影响全国,更谈不上全面控制地方城市和地方经济。15,16世纪海道大通、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之时,伦敦得天时地利,急剧膨胀,伦敦商人无孔不人,不仪在国外商贸中大显身手,而且在国内经济中也找到了用武之地。伦敦商人牢牢控制着各地方城市的工商业和市场二不过从17世纪后期起.随着地方城市的复兴和新兴工商业城市的崛起,伦敦商人对地方城市的支配能力逐渐下降.它们之间的平等联系与交往增多。地方城市对伦敦经济的依赖性逐渐减弱,独立性日益加强。但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一方面体现在地方城市不像以前那样受伦敦的控制,另一方面体现在地方城市仍属于以伦敦为核心的近代城市网络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地方城市“独立性’加强,说明前工业化时期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上升。
伦敦对地方城市的控制首先表现在伦敦商人资本对地方城市工业活动的制约,以及各地手工业产品对伦敦市场的依附。如伦敦商人直接支配着约克城和约克郡的毛纺织品的生产和销售。liz]西南部毛纺区的呢绒产品也多运往伦敦。17世纪早期,单格罗斯特郡就有两百来个’‘呢绒制造商”专门将本地所产呢绒送到伦敦。[13]兰开夏纺织业的原料棉花,17世纪基本上依赖伦敦商人进口,其产品也主要运往伦敦。
伦敦商人对地方城市商业贸易活动的控制是与伦敦在国内贸易中作为全国最大的消费市场和物资集散中心的地位分不开的。如17世纪30年代,切尔姆斯福德城申诉:“伦敦的杂货零售商出没于靠近伦敦的各个市场,扫光了运到市场上的各种谷物。”[’引伦敦商人常年穿梭于地方市场上。不仅在国内贸易中如此,在海外贸易中,伦敦商人最先是极力排斥地方商人,后来则力图控制地方出口商。16世纪中期时,伦敦商人就取得了对外贸易的垄断权,17世纪以后,地方城市虽然重获出口权,但仍难以摆脱伦敦商人和伦敦商人集团在地方人的控制和影响。以至许多地方商人为了自己的前程,纷纷移居伦敦,与伦敦商人合流。1480至1660年间,伦敦的172任市长中,只有14人生于伦敦;403个“大商人”中,出生伦敦的不到10 % ; 813个号服公会商人中,只有75人((9% ), 389个店主和零售商中还不到4%是伦敦原籍人。u s1因此,地方城市工商业资本和优秀人才进人伦敦工商界的现象,可视为伦敦对各地控制的另一个方而的反映。伦敦对地方工商业的控制正值英国统一的国内市场和一体化经济的形成时期,因此,有利于英国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英国经济的振兴。
15世纪至18世纪,是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 会过渡,从传统农耕世界向近代工业世界转变的时期。西 方史学界把这一时期称为“前工业化时期”或“原始工业化 时期”。英国率先实现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由农 耕世界向工业世界的过渡。这一过渡始于农村圈地运动 带来的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动摇了封建社会的根基,影 响了城市经济结构和经济职能的转型。反过来又促进了 乡村变革的深化。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大为增强,成为各地经济的中心,城乡之间的互相作用日益明显,城乡经济一体化初显端倪,到前工业化晚期,乡村非农业化和城市化略具规模。研究这一时期城市转型特点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城市经济结构和职能转变
我们可根据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是否新生把他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城市,另一类是新兴的城市,即自由工商业城市。传统城市指中世纪遗留下来的城市。这类城市中,有些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渐衰落下去。如林肯城是中世纪英国的名城,但巧世纪初却走向衰落,它的毛纺织业一级不振,港口也不断淤塞。另一部分传统城市由于调整了自己的产业结构,适应了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便从衰落中复苏,并有长足的发展。如诺里奇和其他中世纪城市一样,尽管有过危机,但它仍然维持其主要呢绒制造中心的地位。其工业首先是因为荷兰与瓦隆的移民们引进了新呢绒生产技术而复兴,至1580一1620年间趋向繁荣昌盛,1660年以后又有更大规模的发展,以满足国内正在兴起的对新呢绒的需要。诺里奇作为纺织工业的地位能持续下来,原因有三:一是俄兰与瓦隆移民带来了毛呢纺织新技术;二是城市贸易结构在17世纪相当开放;三是它处于主要商业和集散中心地位,有开发国内所需的特殊经济部门的职能。〔’〕
新兴工商城镇的异军突起是英国在前工业化时期特别引人注目的现象。自由工商业城镇兴起是乡村工业发展和集中的结果,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特别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因此.一般都会出现在重要的乡 村工业地区。它们的经济以某项或某几项手工业长足的, 专门的发展为特色,同时又对周围的乡村工业初级产品进 行最后的加工。所以、新兴工业城镇是沟通乡村经济和如 市经济生活的最主要的渠道。在乡村工业发展的基础上, 不少新兴小工业城镇逐渐成为主要的工商业中心,它们有 两种发展过程:一是从农村村落到工业村庄,再发展到工业城市;另一种是从乡镇发展到工业城市。在近代英国工业地理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些着名城市,许多是由乡镇成长起来的。如托特内斯、蒂弗顿、陶顿、利兹、设菲尔德、哈利法斯、威克菲尔德、布雷德福、曼彻斯特、普雷斯顿、波尔顿和伯明翰等。新型工商城镇的兴起,既然是乡村工业发展的产物,那么必然是与其周围的乡村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经济圈,中小城镇作为乡村经济的核心,使得它能够率领这个经济圈尽快脱去农业社会的性质,成为早期英国商品经济社会大系统中的基本成员,进而形成大大小小的新兴工业中心。总之,乡村工业的发展,新兴工业城市的兴起,大大改变了英国城市的经济结构,从而影响到城市的区位分布。
在英格兰,有一座城市始终处于发展之中,并且越来越使其他城市相形见细,这就是伦敦。伦敦既是传统城市,又具有我们所说的新兴工业城市的某些特点。因此,我们在谈英国城市经济结构和职能的转变时把它单独列出来考察。它的规模在亨利八氏时期是诺里奇的5倍,到1600年时,其规模已经是诺里奇的12-14倍了。16世纪20年代初期,伦敦的人口是7万左右。但是到1600年时,它的人口超过了20万。在1600至1650年间,全国人口没有什么增长,而伦敦的人口却增加了一倍,总数达ao万人。在17世纪初的时候,每20个英国人当中就有i个人住在伦敦,而到该世纪末,每9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住在那里。伦敦,除1665年和1666年发生“大瘟疫”和“大火灾”时出现过极为短暂的停滞外,其发展几乎是一帆风顺的。据统计,1334年,伦敦世俗财富占全国世俗财富的2 % .1515年则上升为8. 9%, }zl在1543-1544年的补助税征收中.伦敦所交税额30倍于诺里奇,40倍于布里斯 托尔,等于所有城镇所交补助税的总和。伦敦的发辰 是与其经济结构和职能的调整相联系的。巧世纪以前, 伦敦的经济和职能与地方城市一样,也是工商并举。14 世纪伦敦的档案上,曾记载有180个不同的行业。【”]但州 巧世纪中后期开始,这种工商并举的局面便发生了根本 的变化。伦敦由工商并重的城市向贸易占优势的商业如 市转化。伦敦的贸易活动和伦敦人所从事的商业贸易活 动在全国占绝对统治地位。有人估计,1700年伦敦的再 出口商品在全国所占的比重达86%0[6]当然,伦敦的手工 业在前工业化时期也大有发展,只不过没有其商业发展那 么在全国举足轻重罢了。伦敦随着周边乡村工业的发展, 及时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主要生产面向全国市场,甚至 海外市场的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高级消费品和奢侈品。其 丝织、刀剑、造船、家具、钟表、金银首饰、兵器、丝线、火药、 炼铜等手工业部门大都在英国居于重要地位。f]由此可 见,在前工业化时期,伦敦作为英国民族经济的核心,由于 及时调整了经济结构,其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不但没有被广 泛分布的乡村工业所削弱,而且得到了加强和巩固。
总之,前工业化时期,无论是传统城市的盛衰,还是自 由工商城市的兴起,都与此时的乡村工业的发展息息相 关。业及时调整自己的经济结构和经济职能以适应乡村 工业发展需要的城市就迅速发展、繁荣昌盛,否则就衰落 下去。
二、城市区位的变化
乡村工业的发展不仅促使城市经济结构和职能发生 重大调整,而且由于乡村工业自身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引起 了城市区位重心的转移。城市区位转移包括三个方面的 内容:一是沿海城市发展超过内地城市;二是城市中心带逐渐由东南部向西北部转移;三是工业中心逐渐集中在新兴工业城市及其周围的乡村。
沿海城市的发展是与海道大通后世界航路重心转向大西洋相适应的.也与英国大力发展海上殖民、海上贸易的政策有关,当然与其周围的乡村工业的发展更有直接的联系。这时较大的港口城市有:布里斯托尔、埃克塞特、大雅茅斯、赫尔、达拉姆、奇切斯特、伊普斯威治、利物浦等。这些港口城市的发展,适应了乡村工业区的外向交往的需要。到17世纪后期和18世纪,一些地方港口城市在国内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700年至1715年间,埃克塞特哗叽呢对海外和沿海贸易额每年总值约为50万至55万英镑,对内贸易额约为15。万英镑。因此,每年在埃克塞特市场上成交的呢绒.总值当在200万英镑以上。埃克塞特的进口贸易也很发达,从这里入境的有红酒、亚麻、烟草和糖料等商品。fsl如此巨额的毛呢出口量,证明了埃克塞特及其周围毛纺业的发达。在经过一段较长的沉寂之后,布理斯托尔在17世纪后期复兴起来,称雄于大西洋贸易和爱尔兰贸易.分发这些进口贸易货物的布里斯托尔城的圣詹姆斯和圣保罗集市,吸引着整个西南地区和南威尔士的消费者。[9]这说明布里斯托尔不仅成为周围地区乡村工业品出口基地,而且周围地区也成为布里斯托尔城进口商品的主要消费地区。布里斯托尔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可见一斑。它逐渐成为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
正当港口城市日益兴旺发达之时,许多地处内陆的中世纪名城却急剧衰落下去。1500年索尔兹伯里和考文垂已是相当大和相当富裕的了,但二者在16世纪其工业日渐衰落,人口日渐下降。【’“〕这是由两个城市地处内陆,手工业行会控制较严,城市工匠纷纷离开城市所致。沿海城市迅速发展,内陆城市日渐衰落,两者发展的趋势当然是沿海城市的发展超过内地城市。
英国城市区位变化第二方面是城市中心带逐渐由东 南部向西北部转移。以毛纺织工业区位转移为例,东部的 东盎格里亚及其附近的剑桥、埃塞克斯郡的部分地区,在 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前期是英国毛织业最重要的地区, 但到18世纪时,后期的西北部地区的约克郡西区的毛纺 业却取而代之,约克郡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毛纺工业 区。【川曼彻斯特城由中世纪的一个小城镇逐渐发展为前 工业化时期的棉纺中心,并形成为一条5至10英里宽的 棉麻混纺地带。当然,我们所指城市区位重心由东南转向 西北部,只是指工业区位分布的变化,并不是指英国经济 中心也转移到西北部,因为作为英国经济中心的伦敦在东 南部,其经济核心地位在前工业化时期不但没有被消弱, 而且得到了加强。
城市区位变化的第三个方面是工业重心逐渐偏离老 城市,而集中在新兴工业城市及其周围的乡村。16,17世 纪,在乡村工业发达的地区形成了新兴工业城市新兴工 业城镇的起源一般与三种地区类型有关:一是城市或港口 所在地,利兹、利物浦等就是因此而兴起的。二是水源充 沛、落差较大的河谷地区,水利漂洗坊往往设立与此,形成 许多纺织中心,如肯达尔、利兹华尔德、比斯利等等一三是 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采矿、冶金等行业在这里发展也促 使一批工业城市的产生,伯明翰、设菲尔德均属此类当 然划分以上三种类型只是为了突出各自特点.实际上每个工业城市都可能兼有以上两种或三种情况。总之,这些新兴的工业城市的兴起都与其周围乡村工业的发达有很大 的关系。他们大都是本地区的工业中心。新兴工业城市的兴起是英国17世纪经济运动的主要特点之一。
三、近代城市网络体系的初步形成
随着乡村工业的发展,城市经济结构和经济职能的日益商品化、专门化、外向化.城市与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强化.便初步形成了以伦敦为核心,以地方大都市为骨干以中小城镇为基础的城市网络体系。无论是伦敦,还是大中城市.或中小城市,都是这个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5至18世纪,伦敦与地方城镇之间的关系中,一直是伦敦占主导地位。在巧世纪以前,城市的经济结构和职能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城市在很大程度上,主要与周围乡村构成略呈封闭性的经济活动圈,因此,城市之间的交往就不那么频繁,也不那么重要。伦敦虽然是全国的首都、全国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和经济中心,但它的经济辐射能力尚不足以影响全国,更谈不上全面控制地方城市和地方经济。15,16世纪海道大通、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之时,伦敦得天时地利,急剧膨胀,伦敦商人无孔不人,不仪在国外商贸中大显身手,而且在国内经济中也找到了用武之地。伦敦商人牢牢控制着各地方城市的工商业和市场二不过从17世纪后期起.随着地方城市的复兴和新兴工商业城市的崛起,伦敦商人对地方城市的支配能力逐渐下降.它们之间的平等联系与交往增多。地方城市对伦敦经济的依赖性逐渐减弱,独立性日益加强。但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一方面体现在地方城市不像以前那样受伦敦的控制,另一方面体现在地方城市仍属于以伦敦为核心的近代城市网络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地方城市“独立性’加强,说明前工业化时期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上升。
伦敦对地方城市的控制首先表现在伦敦商人资本对地方城市工业活动的制约,以及各地手工业产品对伦敦市场的依附。如伦敦商人直接支配着约克城和约克郡的毛纺织品的生产和销售。liz]西南部毛纺区的呢绒产品也多运往伦敦。17世纪早期,单格罗斯特郡就有两百来个’‘呢绒制造商”专门将本地所产呢绒送到伦敦。[13]兰开夏纺织业的原料棉花,17世纪基本上依赖伦敦商人进口,其产品也主要运往伦敦。
伦敦商人对地方城市商业贸易活动的控制是与伦敦在国内贸易中作为全国最大的消费市场和物资集散中心的地位分不开的。如17世纪30年代,切尔姆斯福德城申诉:“伦敦的杂货零售商出没于靠近伦敦的各个市场,扫光了运到市场上的各种谷物。”[’引伦敦商人常年穿梭于地方市场上。不仅在国内贸易中如此,在海外贸易中,伦敦商人最先是极力排斥地方商人,后来则力图控制地方出口商。16世纪中期时,伦敦商人就取得了对外贸易的垄断权,17世纪以后,地方城市虽然重获出口权,但仍难以摆脱伦敦商人和伦敦商人集团在地方人的控制和影响。以至许多地方商人为了自己的前程,纷纷移居伦敦,与伦敦商人合流。1480至1660年间,伦敦的172任市长中,只有14人生于伦敦;403个“大商人”中,出生伦敦的不到10 % ; 813个号服公会商人中,只有75人((9% ), 389个店主和零售商中还不到4%是伦敦原籍人。u s1因此,地方城市工商业资本和优秀人才进人伦敦工商界的现象,可视为伦敦对各地控制的另一个方而的反映。伦敦对地方工商业的控制正值英国统一的国内市场和一体化经济的形成时期,因此,有利于英国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英国经济的振兴。
纽约来了个另类中国男孩
1986年,陈晓松出生在福建省连江县的晓沃镇,这是一个在省级地图上也很难找到的小地方,条件自然相当艰苦。1990年,为了改变家里的境况,陈晓松的父母跟随进城大军去了广东,把还没上小学的陈晓松寄养在他大伯家。
陈晓松的大伯是一个老渔民,每次出海都会带上晓松,让他体验渔民的生活。记得有一次出海,晓松忽然好奇地问大伯:“海那边是什么?”大伯说海那边是外国,有很多国家都比中国富,特别是美国。陈晓松问是什么原因,大伯意味深长地说:“你长大以后自己去看吧。首先要学会过硬的本领,就像我撑船的本领一样,在惊涛骇浪中也能如履平地。”年幼的陈晓松似乎听懂了大伯的话,他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到美国去看看。
从此以后,陈晓松更加刻苦学习,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2001年8月,他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初中毕业。当挣到钱回来的爸爸妈妈问他想到哪里读高中时,他毫不犹豫地说去美国。父母看到他申请了到美国自费读高中的名额,并顺利地拿到了美国纽约中国城苏域柏高中的邀请函。这样,年仅15岁的陈晓松便飘洋过海,来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
刚开始的几天,陈晓松样样都感到新鲜。高耸入云的楼群、宽阔的马路、街头卖唱的嬉皮士等都让他耳目一新,但渐渐地陈晓松觉得与这里格格不入。这里的风土人情、人际关系、教学方式等都与国内大相径庭,这里的人与人之间很冷漠。有一天他逛街迷了路,问一个美国白人男孩到学校的路怎么走,美国男孩只是冷冷地瞟了他一眼就走开了,这令他很气愤。美国的教学方式很自由、随便,学校实行选课制度,不像中国,文科规定语、数、外加文史综合,理科则是语、数、外加理化综合。在这里你可以选择任何一种你喜欢的科目,哪怕是足球,成绩合格以后照样可以毕业。陈晓松对此很不以为然,因为这样很难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在美国,陈晓松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了。刚开始时,他觉得老师像是在讲天书,同学们说话他基本上听不懂,他初中时虽然学了点英语,但只是皮毛,只好从头学起。生性大胆大方的他经常拜别人为师,让别人教他英语口语。这样他的英语水平提高得很快,不久便可以听懂日常对话了。
一天,老师在给他们上课的时候讲得特别快,还要让他们做笔记,陈晓松听得很吃力。
他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要老师讲慢点。同学们都鸦雀无声地盯着他,很为他担心。因为这个金发碧眼的老师脾气很坏,他最讨厌上课时别人打断他。果然这个老师瞪着这个敢向自己发难的黄皮肤男孩,脸色越来越阴沉。不过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真的忽略了同学们的反应,便立即向陈晓松道歉,并感谢他提醒自己,紧接着讲课时速度就慢多了。
还有一次,另一位老师向同学们讲述各国的概况。他在黑板上画了几幅地图,说世界上面积很大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惟独不说中国。陈晓松又一次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大声地说:“China is too!”看到老师和同学们奇怪的目光,他从容地跑到黑板前,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个中国地图。接着用英文流利地向大家介绍了中国的面积、人口和发展情况。他的演讲博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China great!”从此以后,他成了校园的名人。大家都知道学校来了个敢于同老师争锋的中国男孩。陈晓松也赢得了尊敬,赢得了朋友,他很快地融入了这个陌生的国度。
男孩和他的“中国人俱乐部”
一个偶然的事件,深深地刺痛了陈晓松。那是2002年4月的一天,陈晓松正和几个中国同学在操场边的林荫道里聊天,忽然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足球,砸在其中一个同学的眼镜上。镜片碎了,玻璃碴扎得那个同学满脸是血,他捂着眼睛痛苦地在地上打滚。陈晓松急忙把同学扶起来。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陈晓松一辈子也忘不了:所有的中国同学都跑开了,没有一个同学过来帮助他们。陈晓松气极了,就算是路人看到这种情况也会上前帮忙的,何况是同胞!陈晓松一面给同学止血,一面寻找肇事者。不远处一个身材彪悍的美国黑人学生正踩着足球,一脸奸笑和桀骜不驯的样子。当陈晓松看到他的时候,他还故意摊开双臂,耸了耸肩。他的动作引来他身后大堆人的哄笑。
血气方刚的陈晓松被这一幕激怒了,他放下同学,冲过去找那个人讲道理,但他哪里是那个人的对手呢?他被推倒在地,打得鼻青脸肿。正在这时,学校的保安赶来了。当保安要他找几个中国同学来作证时,竟没有一个同胞站出来。更可气的是一个同胞居然说自己是日本人。陈晓松感到特别伤心,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看得起自己,应该理直气壮地做人。陈晓松决定给苏域柏的中国学生上一课。他依照吉鸿昌将军在日本的故事,在自己的胸前挂了个“I am from China!”的牌子,昂着头在学校里走来走去。
2003年5月,他创建了“中国人俱乐部”,希望更多的中国学生加入他的俱乐部。此时的陈晓松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一名国文教师,他希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民族责任感全部灌输给那些留学在外的中国学生,让他们团结起来,不受外国学生的欺负,并且让他们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在苏域柏高中的中国学生一共有六个,可是只有两个人参加了陈晓松的俱乐部。就是这两个人也不是真心加入的,他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陈晓松非常认真地对他们说:“我办这个俱乐部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出风头,而是希望我们中国人抛开自卑心态,能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民族的文化。”
为了实施自己的宣传计划,陈晓松给其他三个学生耐心细致地做工作,给他们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炎黄子孙的爱国热情……这一切都深深地打动了他们,他们逐步醒悟过来: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我们不比别人差。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几天以后,全校的中国学生都成了“中国人俱乐部”成员。
在俱乐部里,陈晓松从德、智、体三个方面来帮助同胞,一方面给他们讲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让他们逐渐摆脱自卑的心态;另一方面特别注重辅导他们的学习,让他们的功课在整个学校出类拔萃;再一方面他们自行组织各种体育活动,提高运动技能。
经过陈晓松的努力,学校的几次考试,中国学生都稳占前三名;运动会上也是中国人拿冠亚军。“中国人俱乐部”在学校产生很大影响,学校领导给予高度评价,甚至那些自以为是的美国学生也对黄皮肤的中国孩子刮目相看!看到自己做出的成绩,陈晓松感到欣慰极了。
赢得教授青睐
2003年7月,陈晓松以优异成绩从苏域柏高中毕业。喜欢理工的陈晓松申请了麻省理工、加州理工、哥伦比亚大学等16所美国大学,结果,除了加州理工外,他同时被15所大学录取,创造了中国留学史上的奇迹。他决定选择麻省理工大学。
麻省理工大是享誉全球的世界一流名校,就读的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尖子们,竞争很激烈。学生们的课内课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学生社团更是林林总总,有些社团在世界上都有很大的影响。他们所开展的活动、项目不仅颇负盛名,而且对世界的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来麻省理工大之前,陈晓松就决定将他的“中国人俱乐部”搬到大学里,让更多的中国人加入自己的行列,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在麻省理工大的头几月,陈晓松到处走访学生,结果他发现很多外国学生根本不了解中国,很多人居然问陈晓松,中国的妇女是不是都“裹脚”,不用出去做事;男的是不是都穿马褂留长辫子……这些话让陈晓松感到很震惊。他们对中国了解得太少了!甚至有些华裔也不太了解中国,这就更坚定了他的想法。
主意打定的陈晓松便着手这方面的工作,他在学校的醒目位置贴了几张“中国人俱乐部”的大海报,他的俱乐部又开张了。这是麻省理工大建校以来第一次有中国留学生张贴自己的海报。“一石激起千层浪”,马上吸引了大批学生和老师前来观看,有大声叫好的,也有轻轻摇头的,还有一位南非的黑人学生大吼:“China,small!(中国、弱小!)”
陈晓松马上拦住他,义正词严地说:“你错了,中国是强大的!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我想请问你,你们民族不也是被霸权主义所歧视吗?当他们把战火烧到你们国家时,能帮助你们的也只有中国这样第三世界的大国,不是吗?”
他铿锵有力的话赢得了旁观者的大声叫好,这位非洲黑人学生也羞愧得低下了头。他的话也引起了一位教授的注意,他就是麻省理工大赫赫有名的教授―克拉克先生。
克拉克先生大声喊了句:“说得好!”便上前握着陈晓松的手连声说:“后生可畏,后生可畏!”他说的竟然是流利的中国话。原来克拉克教授是个中国迷,非常热衷于中国的文化,而且家中也有不少中国的收藏品,如国画、景泰蓝等,多年来他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到中国去,踏遍中国的山山水水。克拉克先生竟然知道中国有句名言,叫“不到长城非好汉”。他对陈晓松说,很想加入中国人俱乐部,很想了解中国这个美丽的国度。陈晓松热情地接纳了他,并和这位平易近人的教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克拉克教授给这个中国小伙子很多帮助,并建议陈晓松选择经济方面做他的专攻方向。在他的帮助下,入学的第一个学期里,陈晓松就有数篇高质量的经济论文出炉,获得了系领导的高度重视。但陈晓松对权威并不轻易苟同,一次听克拉克先生讲课的时候,就对他的课题提出了尖锐的反驳观点,两人在课堂上争执不下。克拉克先生是学校的经济学权威,也是美国美联储的高级顾问,历来很少有人挑战他的观点。但那次争论克拉克先生却输得心服口服,克拉克先生从心眼里喜欢陈晓松。
2003年,中美贸易大战升级,美中贸易逆差步步扩大,美国等西方国家多次要挟中国,要求人民币增值。针对这种情况,陈晓松发表了著名的论文《金融风暴后人民币的走势剖析》,对人民币不应增值作出了果断的判定。这一尖锐而精辟的观点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触及了某些国家的利益,美联储还派专人秘密接触陈晓松,希望他收回论文,结果遭到他的拒绝。整个过程中,他一直得到克拉克教授的大力支持。
最使陈晓松倍感荣幸的是,在一年级期末,系里给他写了封热情洋溢的信,对他优异的成绩、公正的人品以及超强的综合能力大加赞赏,还特别提到了他的社团,并破格聘请他在第二学年担任克拉克教授的教学助手。在麻省理工大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十分罕见的,因为学校规定:学生的成绩不可公开,也不能轻易对任何学生进行奖励;同时教学助手的工作等于助教,只有研究生或博士生才有资格和能力胜任,陈晓松却胜任了,这实在是奇迹。
2003年12月18号是陈晓松的生日,远在异乡的晓松格外地思念家乡的小河,还有门前他栽的小树,如今也许已经长大了。陈晓松准备买一瓶红酒,就这样过生日算了,没想到黄昏的时候,却接到克拉克先生的电话。克拉克先生早已在自己家中为晓松设了个生日Party。他以自己的名义邀请了美国经济界以及政界的要员,并在宴会上向他们一一介绍陈晓松。他激动地说:“我有幸遇到一个伟大国家的天才人物,我的助手―陈晓松先生,他是我见过的品格高尚、最有才智的学生!”与会的宾客无不对陈晓松投以赞赏的目光,甚至有著名跨国公司当场要与陈晓松合作,都被陈晓松谢绝了。最后克拉克发表演说,希望陈晓松能在麻省理工大取得更大的成绩。
创建网络空间
陈晓松在提高专业知识的同时,依然加强中国人俱乐部的宣传和建设,他的俱乐部会员已经发展到500余人。
在俱乐部,陈晓松以“学汉语、宣传中国”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他还发展了几个“过得硬”的中国学生和自己一起向全校的师生孜孜不倦地演讲中国的改革开放,讲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社会正在飞速向前发展的巨大成就。他先后让家人和内地的朋友寄来600多张反映中国发展的照片,做成精美的展示牌,在麻省理工大周围巡回展览,用事实说话,引起强烈的反响。
陈晓松在做这些的时候,都会从心底里升起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他讲得特别激动,绘声绘色,把祖国建设的丰硕成果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的热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那些外国人的面前。
在新的生活空间里,陈晓松又把触须伸向了更广阔的空间,他决定在英特尔网站创造属于自己的网页。
他将“中国人俱乐部”搬迁进了广阔的网络空间。网站刚建立,访问量就创造了麻省理工大之最,每天平均有一万多人次,网站成了宣传中国改革开放、世界了解中国的前沿阵地。
2003年12月,陈晓松接待了一位特殊的人物―美国麻省著名的企业家布郎先生。他说自己一直神往着中国,从陈晓松的网站上更加详细地了解了中国的情况,看准了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宽松的投资环境,想加强同中国的合作,希望陈晓松做一个中间人。陈晓松很兴奋,他赶紧同老家政府取得了联系,并安排了洽谈的一切事宜,结果他顺利地为家乡引进了数千万元的外资。
蒋英丽出生在川南古蔺县二郎镇。这里是古夜郎国所在地,早在唐代就以酿酒远近闻名,距著名的茅台镇仅40公里。
在很多人看来,酿酒大师从事的事业浪漫而神秘:走到深深的酒窖里,用手指蘸酒,轻微一尝就知道了底细,挥挥手就能点石成金。但17岁就进入白酒酿造行业的蒋英丽所有的感触都和浪漫无关。
郎酒现在已经名声在外,不过当年它还是完全遵照传统工艺酿造,没有“品酒师”这一专门人才。与蒋英丽同期进入酒厂的人,有的从事行政工作,有的穿起白大褂成为化验员,还有的去酒库当了保管。相比之下,每天学习尝酒的蒋英丽的工作很乏味。
蒋英丽的工种虽很有前途,却属于看不见曙光的那一类,要每天学习着尝酒。她刚进入酒厂就被随之而来的训练难住了:必须凭自己的记忆,分辨出各种酒不同的香气和味道。
初入品酒行当的蒋英丽每天要闻、品十多瓶不同香型和味道的白酒,可她根本就记不住繁多的品类。即使当天记住了每种酒的味道和特点,能品尝出各种极其细微的差别,可晚上睡了一觉后,第二天早晨起来她又忘了。嗅觉记忆确实太难了!她只好改为每天只品7种酒,并且加大了训练量:白天反复品过几遍后,晚上临睡前再品两遍。那段时间,她经常感到头晕,食欲不振,全身乏力。
蒋英丽每天吸入鼻腔的酒气都将近20毫升,不知不觉喝下的酒也有二三两。没过多久,她就觉得那些让很多人如醉如痴的美酒,对自己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因为每天不停地尝酒,她的舌头被酒精刺激得发黑发肿,眼睛也红了,还出现过味觉和嗅觉暂时麻木的情况。
和蒋英丽一起进去学做品酒师的人,不少都选择了离开,而她直到三年之后才觉得自己刚刚入门。
当上品酒师,比常人少许多生活乐趣
挺过了艰难期之后,蒋英丽的品酒水平开始飞速提高。20岁那年,她当上了品酒师,走进了那个令自己梦寐以求而又显得“无比神圣”的品酒室,真正参与公司的品酒工作。
蒋英丽不得不“牺牲”自己的饮食习惯。以前她非常爱吃火锅,现在只能放弃,改吃清淡的食品,喝白开水或矿泉水,以保持对酒味的高度敏感;而在品完一种酒之后,还要反复用凉水漱口,以保持口腔的清新度。品酒师平时还必须早睡,不能熬夜,因此蒋英丽根本无法和朋友们一起享受夜生活。她一旦感冒就不能去上班,直到彻底好了为止。
最令外行人感到吃惊的是,虽然每天与好酒为伴,蒋英丽却并不喝酒――除了品酒她几乎滴酒不沾。这是为了保持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此外,干上这一行后,年轻爱美的蒋英丽每天只能素面朝天,不能化妆,香水更不敢使用,否则在工作时,满身的香气会把酒的味道掩盖住,使品酒的准确率大受影响。
在人们想像中,品酒师应该很能喝才对。但事实上,蒋英丽的酒量也就是三四两白酒而已,因为工作关系,她并不敢培养酒量和酒瘾。有一次,蒋英丽随女友去参加一个应酬。席间听说她是品酒师,大伙来了兴致,非要缠着和她斗酒不可。主家给每人面前的杯子里倒上一大杯白酒。高杯子里的酒足有三两,当时蒋英丽看着都傻眼了,后经一番很费劲的解释后,她用白开水代替。
蒋英丽工作最繁忙的时候是夏天,因为盛夏的高温里隐藏着郎酒酿制的奥秘:高温制曲、高温发酵、高温蒸馏,然后是7次取酒、9次蒸煮。可以说,每一道工序中都有酿酒师秘而不宣的绝技。由于不同车间,甚至同一车间不同生产时间酿制出来的酒,味道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只有靠品酒师灵敏的感觉与丰富的经验来确保酒液口感的一致与品质的完美。
刚生产出来的酒既无酱香,也无微黄色,叫生酒,大多贮藏在天然溶洞的陶缸里。当酒液醇熟以后,始有微黄色与酱香味,且时间越久,颜色越重,香味越浓。这时蒋英丽和其他品酒师便把这大自然的种种造化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令人欣然接受的、浸润着岁月秘香的玉液琼浆。品酒师的这种创造就是专业上所说的“勾兑技术”。
一项创新一年创造亿元,设计酒体是一门艺术
经过多年修炼,无论什么酒放到眼前,蒋英丽闭着眼睛只要轻轻一抿,任何细微差异都能分辨得出。而光品尝变化不是品酒师的终极本领,最厉害的是要根据自己的分辨体系,明白各种批次生产出来的酒的优点和缺陷在哪里,然后根据这些优点和缺陷,去进行调配。这同样是一个崭新的行当――酒体设计师。
中国白酒行业的酿造大师们学会了用不同批次的酒互相调配,让酒色更饱满,香味更醇厚。而一位优秀的酒体设计师,必须保证自己品牌的酒性格鲜明,保持独特的风味,让顾客一喝就能分辨出来。蒋英丽也正是在这种要求下,把自己由最早的品酒师蜕变成为了酒体设计大师。多种信息,多种风格的酒,要传递给人一致性,靠的就是酒体设计。
郎酒和茅台与别的酒不一样,在于酱香酒的独特储存状况。这两家酒厂还发明了“盘勾技术”,就是新酒储存一段时间后将之和别的酒混合再行储存,这样一来,风味会完全不同。相比起一般的勾酒,盘勾要求的技术难度更高:必须明白尚未成熟的酒的特性,必须能预测出勾好的酒未来的特性,保证自己的勾酒技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个不是比喻,是千真万确的时间考验,五年后要拿出来见分晓,看自己当年勾酒比例是否完美。
这种创新的工艺,蒋英丽谈起来却很轻巧:“一切技术到了最后最神秘的地方,完全取决于设计者自己的判断。判断力强大,就能恰到好处地调配各种酒的比例,知道老熟过程会发挥什么样的变化。”一个女性自我强大起来的过程听着很简单,背后却隐藏着很多外人无法想像的艰难困苦。2D05年,蒋英丽经无数次试验后,将酱香的专门调昧酒用于浓香酒,大幅度地提高浓香酒的质量,使酒体丰满醇厚,香气幽雅。当年,这一项发明创造经济效益一亿多元!
在法国,顶级“酒体设计师”的年薪都超过百万欧元,他们的绝技通常都是家族秘传,而蒋英丽却把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弟子。她的徒弟中,最突出的是2006年在中国白酒高级评酒委员考试中成为“状元”的沈毅。他以26岁的年龄所创造的最年轻的国家资格评委记录,迄今无人打破。沈毅还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活动中,蒙上眼睛分毫不差地品尝出了香型不同的10种酒,朱军和霍尔金娜给他颁发了“挑战英雄”奖,公司奖励他10万元!
蒋英丽说,“酒体设计师”最神秘的地方,是人能干的活机器做不到。“两种香型一样但风格、口感有微妙区别的酒,通过仪器检测,物质成分和理化指标没有差别,可是香气的细节,醇厚的程度还是有很大不同。我们通过精心的感官品评,完全能感觉这两种酒的风格特点和质量差异,这时候,人是比仪器还要高级的分辨仪。”当然,没有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就无法掌握品类繁多的白酒香型、度数、特点、工艺等指标,更别谈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良。
本文介绍了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成都学院在教学环境和硬件设施上的优势和不足,并对其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全文共分五大部分,内容包括: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基本情况;研究教学环境和设施满意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成都学院教学环境和设施现状分析;教学环境和设施满意度因素分析; 关于改进成都学院教学环境和设施的建议 。
第一章 导论
1.1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基本情况
1.1.1 学院简介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是由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独立学院(教发函 [2004]21 号),是采用新模式新机制举办的以本科层次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电子科技大学是其办学主体,成都国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合作者提供办学硬件设施。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坐落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高新西区,现有本、专科学生5600 余名,占地 700 亩,规划面积 1500 亩。是国家首批示范性软件学院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本科教学基地、国家国际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人才培训中心、国家 863 IC 设计产业化基地和软件孵化器人才培养中心。 MOTOROLA 成都软件中心、 Intel 、大唐电信、迈普、国腾等众多知名高新技术企业紧邻学院,校企联合实验室与人才实践基地的建立和面向行业“走出去、请进来”的立体组合式项目实践的强化,使得学院培养的兼有扎实系统理论功底和强劲实践创新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受到社会欢迎, 2003 年 8 月,学院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人才开发先进单位”。
依托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人才培养积淀和独具优势的科研教学实力,通过以专业实践为核心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借助广泛开展的国际合作,包括与英国剑桥大学、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英国布鲁内尔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的本 / 硕深造、学术合作等项目,与微软公司、 MOTOROLA 公司、 IBM 公司、 CISCO 公司、美国硅谷 Rayton 集团建立的项目合作关系,成都学院致力于培养在工程实践领域具备突出攻坚能力、专业技能及管理能力的产业急需高质量人才。
学院现设有 6 个院系:计算机系、微电子技术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经济与管理工程系、图形艺术系、航空分院;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信息安全、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生物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英语、动画、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技术、旅游管理(空乘及航空服务)等。
学院以培养知识技能型、复合型、国际化、有特色人才为目标,以软件、微电子、通信、电子工程等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通过与四川航空公司等其它领域国内外企业合作,创办特色专业,工、管、文和艺术类学科协调发展,立足成都、辐射西部,努力成为国内知名的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的综合性大学。
1.1.2人才培养优势
强大的优质师资力量,保障高水平人才的培养 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和企业教学实践基地,保障工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国际合作项目的广泛开展,保障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多层次知识学习体系,灵活的专业深造选择,保障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丰富的校园文化,浓郁的科技人文氛围,保障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以教学科研型院校定位为平台,保障有持续发展潜力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培养。
1.1.3 电子科技大学选派优秀师资
优秀师资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电子科技大学大力支持成都学院的各项教学工作,选派了 300 多名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从事科研前沿工作的教师到学院授课,同时派出了优秀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干部,从而保证了成都学院学生培养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来自电子科技大学教育专家组成学院学术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教学培养方案、指导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质量。由资深教授担任的教学顾问广泛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有效地保障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1.1.4 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
学院依靠电子科技大学在中国电子信息领域积累的众多科研院所合作关系和国内外优秀行业资源,将合作企业国腾集团作为“国家级重点高新企业”的产业领域资源及其国内外优秀合作伙伴扩展成学院的实践基地,将电子信息领域强劲的科研教学实力与行业实践优势进一步融合。
学院现已与微软公司、 MOTOROLA 公司、 IBM 公司、 CISCO 公司、美国硅谷 Rayton 集团等建立了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实践条件。部分学生已进入 MOTOROLA 成都软件中心、国腾集团等企业实训。
学院不仅拥有一批长期工作在技术研发、产业实践一线的资深研发工程师和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学生实践课指导教师,而且大量的学生在高年级进入企业进行项目实践;在学院的支持下,一批学生利用自主技术创办的企业已开始高速的商业运作。实践环节的加强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真正实现了无缝链接,企业实践基地的蓬勃发展为学生就业提供了绿色通道。
1.1.5 国际合作项目广泛开展
学院通过与国际知名院校和企业合作,使学生接受与国际同步的现代化教育,加强学生的国际意识培养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毕业生在国际国内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学院共享全球教育资源,多名来自英国剑桥和印度的外教为学生开设了全英文技术课程。学院设立了留英奖学金,以资助和奖励学院被剑桥大学录取的学生;学院已与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实施 3+1+1 (即 3 年国内本科、 1 年国外本科和 1 年国外硕士)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首批学生已赴英学习;与英国布鲁内尔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从 2005 年起实施学生互动、交流培养项目。与此同时,学院还将继续与国外知名大学洽谈,逐年扩大和丰富对外合作的范围与形式。
1.1.6 多层次知识学习体系
学院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已为二年级以上学生开办了双学士学位班,包括工商管理、外语、法律等专业。学生可以在电子科技大学本部或学院任意选修双学士课程,学业完成后由电子科技大学授予双学士学位或辅修专业证书。同时,学院将各种含金量高的认证培训融入教学计划,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另外,在尊重人才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学生除可自选课程进行学习外,还可以在学院范围内转专业;部分专业配备了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和素质培养。
1.1.7 丰富的校园文化
在电子科技大学统一指导下,学院学生建立了 50 多个社团与协会,自办了多种刊物,组建了有线广播站,组织了体育类联赛、文艺演出、校园文化艺术月、学风建设宣传周等系列活动,并荣获了“成都市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集体”、“电子科技大学优秀分团委”、“电子科技大学 2004 年秋季运动会学生组团体第一名”等称号。积极上进的校园文化氛围,带动了良好院风的树立;学院重视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成才,除开设了众多人文素质、经济管理课程外,还举办了“英语学习方法”、“就业与成才”等讲座,众多学术科研单位、企业的精英人士,纷纷来院开设专题报告,浓郁的科技人文氛围建立起学院新时代数码人文空间。
1.1.8 以教学科研型院校定位为平台
电子科技大学深厚的电子信息学科底蕴,为成都学院知识技能型人才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培养提供了基石。中国信息产业的腾飞需要一大批有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层次知识技能型人才,作为在电子信息教育领域奋斗多年的电子科技大学深刻的了解培养研究型人才和培养工程领域知识技能型人才的两套体系的不同,只有理论功底深厚、具备科研攻关潜力的人才在未来的工程应用领域中才具备快速提升的能力,才具备获得长久持续发展的潜力。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在加大实践教学的同时,仍继承了电子科技大学专业功底扎实、理论素质全面的培养特点,为学生未来发展和专业深造提供了强劲动力,保障了教育价值的无限提升。
1.1.9 现代化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院位于 IT 业聚集、生态环境优越的成都市高新西区,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至 2005 年 9 月,学院将拥有共计 38 万余平方米的教学楼、办公楼、实验室、图书馆、学生公寓、学生餐厅、标准运动场、网球场和游泳池等体育设施。学生宿舍配有卫生间、电话、电视及宽带网端口;校园内设有邮局、医院、超市、洗衣房和自动提款机等生活服务设施。
学院拥有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数字逻辑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拥有充足的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等设施;所有教室和教学区均有音频广播播放听力训练。
学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奖学金制度,包括国家奖学金、年度综合奖学金、专项奖学金,优秀生出国短期培训奖学金和出国留学奖学金等。 2004 年起学院设立了“学生软件创新基金”,以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
学院创新的办学思路、严格的管理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赢得了各级领导,以及学生、家长与社会的认同与好评。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同志 2002 年 10 月到学院视察时,对学院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和众多省市领导也多次到学院视察,鼓励学院做好示范,探索按新模式办学的新路子。
为加大学院发展力度,学院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投资进行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至 2005 年 9 月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将成为在校生接近万人的综合性大学。
1.2 论文写作背景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期望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环境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么,我国高校又该如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环境,迎接21世纪和WTO的挑战呢?我们认为,企业界贯彻实施ISO9000族国际标准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据统计,现在世界上已有30多万家企业通过ISO9000论证,我国也有1万余家企业通过论证注册。如同企业一样,高校也十分重视质量,实践中也确有一些院校在探索建立高校教育质量体系标准。那么高校是否也能通过贯彻实施ISO9000族国际标准来改进质量和提高业绩呢?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因为与企业相比,高校内部也存在着一个与企业相类似的“生产系统”,它有自己的“产品”--毕业生和“生产过程”--教学过程,所以借鉴企业经验建立高校自己的质量体系标准将为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效的保证。成都学院作为一才成立不久的独立型学院,必须在教学环境及设施上做到高质量,才能吸引大批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报考。本文试着对成都学院教学环境和设施进行了分析,由于作者水平有限,难免有学多疏漏之处,希望各位老师、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1.3研究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1.3.1 教学环境的特点
学校教学环境与其他环境一样,都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因而在本质上各种环境具有一致性。但教学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具有自己特殊的要素构成和环境特征。教学环境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具有特定的环境区域
教学环境区域是一个外在封闭性与内在开放性的有机统一体。教学环境区域的封闭性表现在,世界各地的大多数中小学都具有特定的环境区域,有与外界环境相区别的环境界限,这种界限一般都是从校园围墙或类似围墙的其他隔离物为标识的。在这种明确的界限之内,形成了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教学环境区域的开放性表现在,从环境内部机制来看,中小学教学环境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向外部环境开放,接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影响,同时也向外界辐射强大的影响。
(2) 具有特定的环境主体
学校教学环境的主体是学校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尤其是教师和学生。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学校内部特有的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心理气氛,这些社会关系和社会心理气氛又进一步构成了学校稳定的社会心理环境。
(3) 具有特定的环境内涵
学校教学环境所以有别于其他环境,不仅取决于它有自己的环境区域和环境主体,在很大程度上更取决于其特定的环境内涵。一般来说,其内涵有以下诸项规定性。(1)规范性:教学环境是育人的专门场所,是根据全面促进人的发展这一特殊需要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设计、建设和组织起来的。因此,环境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必须符合育人的规范要求。(2)可控性:与其他一些自发形成的环境或自然环境相比,教学环境具有易于调节控制的特点。人们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不断对教学环境进行必要的调节控制,撷取其中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因素,消除和抑制不符合发展需要的因素,使教学环境向着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方向发展。(3)纯化性:由于教学环境的主客体因素是在追求真理、掌握知识、发展身心这样一些共同的高尚的目标下组织在一起的,各种环境因素都经过了一定的选择、净化、提炼和加工等纯化处理。因而,相对于其他环境来说,教学环境绝少外界的喧嚣浮华,更没有闹市中的灯红酒绿,这里充盈的只有朗朗的读书声和对真理的向往。正因为学校环境具有这种纯化的特征,自古至今,人们都把学校看作繁杂纷扰的社会中的一方净土。(4)教育性:教学环境不仅仅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依托和舞台,构成教学环境的各种环境因素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正因为教学环境是一个育人的场所,所以人们在构建教学环境时,对它的教育功能的需要已远远超越对物质功能的需要,这也是教学环境相异于其他环境的一个主要特征。
1.3.2 教学环境的功能
教学环境对教学活动及个体发展所产生的一切影响,都是通过自身的功能属性表现出来的。所谓功能,是指事物本身的功效能力,是一个系统所具有的对其他系统施加影响的一种属性,亦可称功能性属性。教学环境特有的要素结构和环境特征决定了其特有的功能原理。积极良好的教学环境具有以下六种功能,这六种功能从不同的侧面对教学活动和学生身心发展施加影响,并最终通过从总体上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和促进个体的发展而显示出自身在教学中的极端重要性。
(1) 导向功能
方向和目标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也是行动的动力。教学环境的导向功能,是指教学环境可以通过自身各种环境因素集中一致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接受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向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如前所述,教学环境是按照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和国家教育方针,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组织起来的育人场所,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流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年轻一代成长发展的期望。这些要求和期望渗透在学校内部的各种环境因素中,形成一种具有强大约束力的精神氛围,导引着学生的思想,规范着学生的行为,塑造着学生的个性。教学环境的这种导向作用对于学生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凝聚功能
教学环境的凝聚功能,主要是指教学环境可以通过自身特有的影响力,将来自不同地理区域、社会阶层和家庭背景的少年儿童聚合在一起,使他们对学校环境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教学环境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专门场所,这里洋溢着追求真理、探索知识的学习气氛,充盈着欢快的歌声、笑声和读书声,青少年对于知识的渴望在这里可以得到最大的满足,他们的才情和禀赋、兴趣和爱好在这里能得到最佳的发展。因而,学校教学环境对于求知欲旺盛的青少年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教学环境是师生共同创建的,这里的每一棵树木,每一丛花草,每一处壁报专栏,都凝聚着学生闪光的智慧,渗透着学生辛勤的汗水。这一切都能激发起学生对周围环境的无比关心和挚爱,增强他们对于学校环境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 陶冶功能
教学环境的陶冶功能,是指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养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个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教学环境作为青少年长期生活于其中的、可知可感、具体生动的一种微观社会环境,在青少年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形成中有着其他环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优雅美观、整洁文明的校园,窗明几净、生气盎然的学习环境,积极向上的班风、校风,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等等,都是可供陶冶情感、培养品格的有利的环境条件。教学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不是强行灌输的,而是寓教育于生动形象和美好的情境中,通过有形的。无形的,或物质的、精神的多种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中熏陶、感化学生,从而产生一种“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应。这种教育效应较之单纯说教更易于被学生理解并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更利于全面陶冶、塑造人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德。因此,揭示教学环境的这一功能并积极运用这一功能进行品德教育,必将大大提高学校德育的质量。
(4) 激励功能
教学环境的激励功能,是指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激励师生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动机,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在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各种环境因素都可以成为感染和激励师生工作积极性的有利因素。例如,整洁幽静、绿树成荫的校园,宽敞明亮、色彩柔和的教室,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以及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班风、校风,都能给师生心理上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愉悦感,能充分激发起他们内在的工作动力。特别是优良的班风和校风,更是一种由师生共同创建培育出来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无形的力量反过来又作为一种最持久、最稳定的激励力量,推动着学校教学工作,激励着师生振奋精神、团结向上。
(5) 健康功能
教学环境的健康功能,是指教学环境对于师生的生理与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大影响。学校教学环境是师生长期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环境的优劣与他们的身心健康关系密切。对于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的青少年来说,学校教学环境与他们的健康状况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在一个卫生条件良好,没有空气、水源污染,远离城市噪音,一切教学设施完善充足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学生的身体健康必然能得到有效保障。相反,如果一个学校周围常年烟雾弥漫,噪音不断,教室内光线幽暗,空间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无疑会受到严重损害。另外,教学环境中是否有和谐宽松的学习气氛和良好互助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也是明显的。重视教学环境的这一功能,对于保证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6) 美育功能
教学环境的美育功能,是指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美感,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想象,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是人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人与环境之间有着直接的审美联系。实践表明,在一个和谐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处处都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内涵,校园中的自然美、教室里的装饰美、教学中的创造美,以及师生的仪表美、情感美、语言美等等,都对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产生着重要影响。感受美和鉴赏美只是美育的起点,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由感受、鉴赏校园的美,进而“按着美的规律”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校园、美化自己的生活,增强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3.3 结论
综上所述,教学环境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学环境从不同的方面影响和制约着师生内在的心理活动与外显的行为表现,这是现代学校教育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但是,师生作为教学环境的主体,反过来对环境又施加着积极能动的影响。他们在接受环境影响的同时,又不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调节、控制。改造和建设着适宜于自己身心发展的教学环境。可以说,教学环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深深地打上了环境的主体——师生的印记。我们研究教学环境问题,目的是全面了解和发现教学环境对人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方式,从而更好地发挥环境主体的能动性,有目的、有计划地改变和消除各种不利的环境影响,充分利用环境的积极因素促进自身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环境的以上功能能否发挥出来、发挥得怎样,作为教学环境主体的师生,能否对教学环境施加积极能动的影响,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教学环境的创设。学校的绝大部分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室里进行的,教学环境中与师生关系最密切的也是教室的教学环境,所以,我们把教学环境创设的范围限定于教室教学环境的创设,以使教学环境的创设对广大师生来说更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教室教学环境的创设可分为教室物理环境的创设和教室心理环境的创设两部分。
第二章 成都学院教学环境及功能分析
2.1成都学院教学环境特点分析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坐落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西区,占地面积700亩。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是由电子科技大学申办,教育部批准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成都国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合作者提供硬件设施,作为国家级首批示范学院——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本科教学基地,国家国际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软件产业人才培训中心等,电子科大成都学院至成立以来,一直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机制,力求培养出于社会无缝接轨的技能性人才。
学院课程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老师均来自于电子科技大学,并有多位优秀教师。学院一直把办学质量作为自己的生命线。学院的绿化工作做得很不错,为在这里学习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安宁和舒适的学习环境,日趋完善教学设施也将会给同学们带来新的感受。
2.2成都学院教学环境功能分析
正如冯林院长所说:成都学院培养人才就是知识技能型的应用人才。成都学院的学生出去后要有一技之长,要靠一技之长来获得企业的青睐,是学生出去以后在企业中在社会中有自己的位置。
学院以培养知识技能型、复合型、国际化、有特色人才为目标,以软件、微电子、通信、电子工程等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通过与四川航空公司等其它领域国内外企业合作,创办特色专业,工、管、文和艺术类学科协调发展,立足成都、辐射西部。
学院目前设有6个院系:计算机系,微电子技术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图形艺术系,航空分院。学院培养人才的方向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科学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信息安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
第三章 成都学院教学硬件条件调查分析
3.1 食堂满意度调查分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不论在任何地方,吃饭都是大家所必须面临的首要问题。学校也不例外,一个学校食堂是否合同学们的口味,是否能为同学们提供优良的就餐环境也就成为了同学们衡量一所高校是否高质量的标准之一。
成都学院作为一所才成立不久的示范性学院,要想让已经就读的同学觉得满意,就必须重视食堂这一块。
笔者对成都学院先后成立的正阳餐厅和晨曦餐厅做了一番调查,近200名的同学自愿参加了调查,给出了他们对食堂各个方面的态度和看法。
首先是最先成立的正阳餐厅的调查报告。
正阳食堂饭菜份量,品总,味道调查结果:
图 3‑1正阳餐厅饭菜份量品种味道调查结果
正阳食堂饭菜价格调查结果
图 3‑2正阳餐厅饭菜价格调查结果
正阳食堂就餐时间调查结果
图3‑3正阳餐厅就餐时间调查结果
我们暂时不对正阳餐厅进行分析,下面我们看一看新食堂晨曦餐厅的调查报告:
晨曦食堂饭菜份量,品总,味道调查结果
图 3‑4晨曦餐厅饭菜品种味道调查
晨曦食堂饭菜价格调查结果
图 3‑5 晨曦食堂饭菜价格调查结果
晨曦食堂就餐时间调查结果
图 3‑6晨曦食堂就餐时间调查结果
下面我们分别分析一下正阳餐厅和晨曦餐厅的调查报告:
首先是正阳餐厅:
根据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出,正阳餐厅可以说是相当不得民心。93%的同学认为正阳餐厅打的饭菜份量不足,93%的同学认为菜品很少,饭菜的口味也有57%的同学选择了差,至于饭菜的价格更是100%的同学选择了太贵(而并非贵)。就餐时间93%的同学应该延长。
其次是晨曦餐厅:
总体来说,晨曦餐厅比起正阳餐厅要好一些,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69%的同学认为晨曦餐厅打的饭菜份量不足,74%的同学认为菜品很少,饭菜的口味有23%的同学选择了差,饭菜的价格为28%同学选择太贵和57%的同学选择贵。就餐时间70%的同学应该延长。
现在,让我们直观来对比一下两个食堂的情况:
顿了一会儿,他又说:“会想她”。
隔着38年的时间,和从湖北乡下到滨海高墙内的遥远距离,姚义秋仍旧没有找到讲述童年情感的语言。就像20岁那年徒然的寻找:偶然听人说在大冶市街头看见了母亲,他和哑巴大哥一起赶去,辗转三天一无所获。
在这座南方监狱的高墙里,羁押着大量像姚义秋这样的犯人,他们入狱前的角色令人生畏:飞车党、抢劫犯、毒贩、人贩子、盗贼。再将视角前推,他们在或远或近的时光里,都曾经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留守(单亲)儿童。
国人开始注意到这个名词时,他们其实已经长大了,在各处角落挣扎求生,谋生的方式千差万别却又无例外地琐碎、卑下,没有闪光之处。
当他们偶尔在社会新闻栏目惊扰人们的目光,多是触犯了法律和人生的红线。而后他们进入高墙,开始了更长久的沉默。少有人的目光落到他们身上,张丹丹是例外。作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经济学者,她在过去两年以有留守儿童经历的服刑人员为对象,做了调查分析。她发现这些犯人在16岁之前有留守或单亲背景的比例相比于普通的农民工要高出一倍多,达到近20%。她的课题组设计了对多所监狱的调研方案,试图寻找出留守或单亲背景通向高墙轨迹上的线头和转折。
研究结果显示:留守或单亲背景,对犯人的暴力倾向、情绪不稳定『生和感受不公平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这些人的生活轨迹粗粝凌乱,以致抛物线式的沉沦,或许从父母离家那天就已限定。需要强调的是,张丹丹和合作者在调研中,也曾试图研究农民工身份和犯罪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农民工身份并不是这些人犯罪的原因,而附加在这个群体上的人口学特征:如更加年轻,男性比例高,受教育程度偏低等,才是与犯罪相关的因素,这些因素放置于其他人群,可能也会得到较高的犯罪比例。而当在农民工群体和城市人口群体中抽调出同样的年龄、相同的受教育程度和性别,就会发现,农民工群体并不比城里人更容易犯罪。
持续城市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留守儿童数量仍在节节攀升,“留守儿童犯罪”问题也成为热门话题,但他们步入成年后的轨迹,仍旧处于晦暗中。
2015年9月,《凤凰周刊》记者和张丹丹一起走进高墙,见到了这些“身世特别”的服刑人员。
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抽出往事的线头并不容易。但那些人生经历的转折与死结,内心与外界的冲突和断裂,却是真实存在的,也只有在人生时钟被强制拨慢的高墙内,才有机会回顾打量。在冗长的服刑期后,他们走出高墙又重新没入人海,即使狱方也很难追踪到他们此后的行踪。
姚义秋们是大陆第一代留守儿童。透过高墙,一种无形的线索开始代际传递:姚和其他一些服刑人员的孩子正在遥远的乡村,重复他们童年的经历。
砖头和面具
邓晖的固执,一望可知,即使在这座“文明监狱”的炼炉内也没有化开。
他似乎从幼年起,一直在抗拒着什么,却连自己也说不明白。譬如对于父亲存殁的答案,监狱管教干部的信息是,邓晖的父亲在他两岁时坐牢,之后越狱失踪。而邓晖重复了两次的回答是:父亲在他生下来半年后死去,爷爷奶奶没有告知死因。
引起邓晖抗拒的可能是一句话,或一个词。一次,一个犯人小组长责骂了邓晖,邓晖一直暗暗忍到过春节,找机会用地上砖头拍了小组长的脑袋,让他缝了好几针。事后,邓晖被升为“严管”,会见时他的胳臂上带着标记。邓晖心情沉重,但“硬气”着不肯低头。在“硬气”背后,是他对自己的失望:“跟同改关系都不是太好,孤僻,容易发火。”邓晖盼望着早点出去,却又对自己获得减刑没信心。
“一块砖头”式的铤而走险,横亘于曾经的“留守儿童”和今天的囚徒身份之间。记者接触的十几位犯人中,年龄大多是“80后”或“90后”,罪案绝大多数和暴力相关:
邓晖,原为“飞车党”,在团伙抢劫作案中担任摩托车车手,发展了两位女孩入伙,判刑时被定为首犯;
姚义秋,伙同他人入室抢劫,用衣服蒙面,手持菜刀逼迫已上床入睡的受害者交出保险柜钥匙;
佘念武,和其他四名留守儿童背景的农民工结伙,拦路抢劫六次,打伤反抗的受害人;
崔凯,因为受同事欺负,手持红酒开瓶器捅瞎对方眼睛;
吴金森,受表哥教唆,组织妇女利用改装的运沙船,偷渡出国,被定为拐卖妇女罪;
王飞,拦路抢劫团伙成员,敲诈勒索,持凶器拦路抢劫,有次开车撞倒一个摩托车女司机,临时起意顺道抢劫,造成女受害者七级伤残……
在张丹丹的调研中,抢劫和故意伤害是农民工最大宗的犯罪行为,高于民众印象深刻的等罪行,经济类犯罪比例则很低。主要原因是:有留守或单亲背景的农民工犯罪群体受教育程度低,年纪更轻,在情绪不稳定、暴力倾向、不公平感等几方面都更严重,而在性格外向性、亲和度、负责任能力上都低于农民工群体的平均水平。这和他们童年生活在留守或单亲背景下,缺乏人性滋养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人格塑造乃至受教育机会缺失有密切关系。在张丹丹课题组对这个人群发放的问卷调查中,51%的留守或单亲家庭的服刑人员表示:童年曾经对于父母不在身边感到不开心。
张丹丹曾在监狱中组织上千名服刑人员做过一个利他博弈的经济学游戏:将受访者随机分组,每组两人,一人作为领钱者,可获得一定金额的游戏奖金,并负责分钱,领钱者有权决定自己分多少,留给同伴多少;同伴则有权接受或者拒绝。领钱者的分配决定一旦被同伴拒绝,这笔奖金将被收回,两人都将一无所获。游戏结果说明服刑人员对自我得到公平的意识很高,导致将近15%的服刑人员最终分钱失败,以一无所获告终,这一比例远高于普通农民工群体的8%。
用留守儿童背景犯人崔凯(化名)的话来说,“觉得全世界都欠我的”。
在入狱后的悔罪教育和心理矫正下,多数犯人看起来能顺利谈及自己的过去,以致对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个性缺陷的联系有某种认知,有人甚至可以侃侃而谈人生哲学。但这种在强制矫正和评分减刑体系下的反思,有时近乎另一种乐观的面具,他们内心的某些阴影并非真的就可以如此轻松面对。
对于参与入室抢劫的经历,姚义秋始终不愿接受自己是主犯,强调自己是“帮忙”,虽然是他拿刀胁迫已经睡下的受害者。而另一宗拐卖妇女出国的犯人吴金森,仍然觉得自己只是在表哥怂恿下“跟着玩玩”。
邓晖在“飞车党”中的角色是开车,“我技术好,摩托车后座可带4个人”。案发后主犯之一脱逃,被抓的邓晖作为主犯被判刑,入狱后他认为自己并未直接动手,一直想不通,“后来想,案子总要有个说法,认了”。实际上,邓晖被定为主犯的理由是,案子中两个从犯的女孩子,都是邓晖叫去入伙的。
很多犯人和家人真正的交流,是在进入高墙后开始的。他们童年时长年在外打工的父母对孩子步入牢狱内疚不已,而犯人们自己通常最感内疚的对象,却是抚养他们的祖父母。
邓晖和相依为命的祖父母感情很深,他之前在外打工时,会常给老人们打电话,听到邓晖的声音,老人们高兴不已,鼓励他在外面好好干。可“最终我令他们失望了”,这负疚成了邓晖在狱中沉重的精神压力。浙江台州人杨道德10岁之前也由爷爷奶奶抚养,他24岁是因抢劫入狱,父母只能瞒着年老多病的老人们,说杨道德刑期短很快就将出狱,而实际上还有五年半。杨道德不知道祖父母是否还等得到这一天。
更多人遇到的情形则是失望加上路途遥远,家人很少探视。
对他们来说,回归高墙外的社会,摆脱早年滑落的人生轨迹并不容易。学习特殊行业操作技能,是监狱为他们提供的职业准备,但在心理上,走出成长年代的“留守阴影”是他们沉重的课题。
一旦走出高墙,监狱很难获得他们的消息,“有联系的都是好的,坏的就没有下文”。再次获知情形,往往是几年后有人重新犯案,而且一般是回流到这座沿海城市犯罪,被重新抓进这座监狱。
这是高墙内的管教矫正体系无能为力的。
玩偶的阴影
姚义秋的童年世界缺少声音:父亲是哑巴,妈妈离家出走,三兄弟中大哥是哑巴,二哥对于淘气的姚义秋,更多用拳头来说话。妈妈离家的时候姚义秋刚刚懂事,虽然家里找不到一张妈妈的照片,但他脑子里一直刻着妈妈最初的样子。
姚家穷,米饭不够只能吃红薯,邻里乡亲不大看得上他们,春天插秧时,耕田的牛都借不到,只好自己用锄头挖地。到姚义秋读书的年纪,家里连一个学期20元钱都拿不出来,他只念了一学期的书就回家打猪草、做饭。
生长在全是男人的环境中,姚义秋习惯了使用拳头,却一直渴望有个姐妹。直到十五六岁时,大哥找了个身体残疾的嫂子,家里才有了女人的气息,但这点弥补来得太迟,姚义秋已到了出门打工的年龄。
童年时,崔凯和外公外婆呆在甘肃白银市的一个村庄里,他3岁时没了父亲,母亲一直在城里卖服装供养他和弟弟。母子俩只能个把月见上一面。每次的见面和分别,距离都扯动着崔凯的心,到现在他都记得,那时最向往的事就是和母亲在一起。
9岁那年,他真的进了城,和母亲住在一起,却发现自己仍然像是孤身一人――妈妈忙于生计,没时间理他。他像在乡下时想念母亲那样,开始强烈地想念外公外婆,只要有时间就回乡下呆着。外公外婆虽然也不善言辞,却能给他更多的温暖,相比之下,妈妈似乎只负责提供食宿。
乡下的生活并非全然愉快。童年的玩伴们会有意无意提到崔凯“孤儿”的身份,为此他不止一次地打架。进城后母亲没有心力管束,崔凯渐渐发展为学校之间拉帮打群架。
驱动崔凯打架的动力并不是无畏,而是恐惧:“别人打我,我咬着牙说打得好,你等着,”实际上心里唯恐下次遭遇。有时睡着了崔凯也会梦见自己和人打架,打完后被抓,醒来非常郁闷。高考那年,他和一个身强体壮的同学分到同一个考场,从头到尾提心吊胆,出考场后那人果真截住崔凯,揍了他一顿。即使现在回到白银市,崔凯觉得自己的恐惧感也没有消失,为了战胜这种恐惧,他就想法报复回来。
在和母亲的关系中,崔凯逐步由淘气犯错误后的挨打,变为反抗,到后来他开始推搡母亲。“初三以后她打不动我了,只能一边骂一边流泪。”很多年中,对于母亲招惹是非的寡妇身份和生计应酬,崔凯甚至有一种模糊的嫌恶和愤怒,同时又嫌恶自己。
母子之间的情感高墙,直到崔凯进入现实的高墙之后才有机会拆解。服刑期间,监狱管教干部了解到他的心理问题,出路费安排了母亲远道前来探视。
“第一天一小时,第二天两小时。头一天我说,她听,把从小到大想说的基本上都说了,包括怨。第二天听她说,她跟我讲,妈这样肯定是没做好,但能力范围在那儿,做不好。妈妈的眼泪像瀑布。我当时撑着,回到监号也流泪了。这次见面后,心结就打开了。”
和解之后,母子之间每个月会通信,有机会就打电话。信中母亲问及崔凯以后作何打算,他告诉母亲,出去后要脚踏实地生活。
“90后”佘念武是河南光山县人,父母每年到山东打工,过年才回家,祖父母一边种田,一边照顾他。对于聚散离别,童年的佘念武感受特别强烈。过年节父母回来时,佘念武高兴得哭,走的时候又难过得哭。“我哭着不让他们走,他们不说什么,妈妈也哭。”
在梦里,佘念武经常看见爸妈回来,带着玩具和衣服,他在这样的梦里才会笑出来。小时候佘念武的学习还好,上初中之后开始泡吧、逃学,爷爷奶奶不知情,只知道塞给他钱,要钱就给,佘念武也记不得在网吧里花掉了多少钱。
初三上半学期,佘念武辍学了,父母接他去山东插班读书,可佘念武跟不上学业,和父母发生了严重争执,并在十八岁那年离家出走。父母辗转把他寻回来,可他终究还是辍学回到河南老家。直到犯罪前不久,佘念武的生活轨迹一直在爷爷奶奶所在的河南老家和父母打工的济南之间往返。
吴金森的童年看起来要惬意一些。他家住在广东河源,父母和几个亲戚都在珠海打工,父亲当协警,母亲承包饭堂,在城里起了房子,经济条件不错。吴金森小时候在河源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之后去珠海上民办学校,寒暑假仍旧时常回到老家。在乡下’他呆不住,问爷爷奶奶要了钱,自己坐火车到处逛,没钱了就被警察遣送回家。
吴金森的父母重男轻女,作息时间又和他相反,平日里不怎么管束他,只是不断地给钱。在学校里,吴金森和一帮本地同学一起欺负湖南、四川的外籍同学,这些少年时本与他同命连枝:父母都在珠海打工,童年时都是留守儿童。吴金森就是“看不得他们跳,听见他们说话大声,就过去打”。
打伤了人,妈妈赔点钱了事,告诉他自己没吃亏就好。声名狼藉的吴金森上了当地学校的“黑名单”,四个月换了三所学校,每到新校,就带一帮人去挑战先前的“老大”。
初一他终于辍学了,这是早晚的事,他从小学六年级就由开迪吧的表哥带着吸食冰毒和麻古,几天就要“麻”一次。一直到他入狱前,父母对此都不知情。
在张丹丹的调研中,“留守儿童或单亲”背景的犯人与父母分离的时间平均为八年。按照人格阶段发展理论,当时他们正处在人格形成的矛盾冲突期,而留守或单亲儿童在自我冲突中孤单无助,还受到外界来的心理伤害,几乎不可能打赢这场“一个人的战争”。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2009年的调研表明,中国留守儿童严重自卑,对自己的智力和外貌评价偏低,却又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恐惧、偏执、敏感等症状,对父母有怨恨和逆反心理;性格内向,容易受欺负,不公平的感觉强烈;容易厌学辍学。陪伴他们成长的,不是温情与引导,而是恐惧与伤害的玩偶。玩偶的阴影,难免会投射到他们的成年人生中。
下坠抛物线
杨道德成年后的人生轨迹,近似一条逐渐下坠的抛物线。
高一辍学后,杨道德在家呆了两年,2007年到深圳,最初做模具学徒,学了几个月,没学会。改学电脑编程,编程课要读一年,他觉得很辛苦,又换成到理发店上班。这个生计他认为还算轻松,但他理发技术始终不太好,赚的工资不够花,他就向家里要。
时间长了,他离开理发店到街上晃悠,在罗湖区地面儿四处贴包小姐广告,替人介绍场所,赚取差价。“当时没觉得这不是好事,能赚钱就行,有时候挺多的,一天五六百。”
在这期间,杨道德认识了两个朋友,其中一个是同乡。杨道德知道他们干拦路抢劫的勾当,却还是入了伙,跟着他们出道一天抢了四个人,得了4000块钱,然后一起去K歌、喝酒。10天后他就被抓了,付出11年刑期的代价。
“怕吃苦,小时候受宠,爷爷奶奶没要过活。感觉自己从来没认真地做过一件事,谈恋爱也是随便谈一谈。”杨道德觉得,这是自己不知不觉中沉沦的原因。他做事很少思量,连去抢劫都没有想过后果,不知道会坐牢。他后悔当初没有继续学做模具,希望以后出狱还有机会。1987年出生的杨道德,还剩五年半的刑期。
和杨道德差不多的抛物线存在于多数人的成年经历中。佘念武即是其中之一,在山东期间,曾经到某技校学开挖掘机,毕业后回到河南老家做房屋拆迁;但他嫌乡下寂寞,操作挖掘机太枯燥,半年后,终究放弃了这份收入不错的工作。
2010年,佘念武到了广州,没有找工作,靠着积蓄和几个同乡四处晃。那年他18岁,出入K厅酒吧,找小姐。到第二年,几个同乡“兄弟”的钱都花光了,又无人想工作,终于想到结伙拦路抢劫的“职业”。这个抢劫团伙全部由当年的留守儿童组成,越抢越胆大,在6次作案之后被端掉了,“兄弟”们全都进了监狱。由于脑筋好使,佘念武在团伙中算是“军师”,被定为主犯,获刑14年。
崔凯的人生,则像是一块表层光滑的冰面,突然破裂。2006年崔凯考上了西北某知名高校的计算机系,大学时代崔凯和同学们的关系有所改善,不再打架,靠勤工俭学支付自己的学费。从前的自卑敏感看似减弱,却以别的方式显现――和同学们一起出去玩,崔凯总是放不开。
临毕业前崔凯没有四处应聘,而是拿到毕业证后回家呆了四个月,在亲戚的煤场看厂,“熟悉社会”。家人看着心急,安排他到广州另一亲戚开的酒店做客房部主管,崔凯在这里遇到了一位深圳来的老板请他去公司做电脑设计。2011年崔凯失业了,重新应聘到一家国有远洋贸易公司设计部,工资1500元,开始也就打杂,一年多后才有了设计产品的机会,薪酬增长,逐渐成为实际上的设计主管。崔凯没有多少烟酒娱乐的花销,一年下来有了10万元积蓄。
他手下一位员工对崔凯心有龃龉,这人身材高大,崔凯唯恐和他正面冲突。一天晚上,同事们一起K歌,那人喝酒后走到崔凯跟前:“要不咱俩练练,我看你很不爽”,接着就开始动手。刚开始崔凯不敢反抗,但对方不肯罢手,一瞬间高考那次面对大个子同学的恐惧又浮现了:“非常愤怒,心想一定把他打趴下’让他看看我发了火是什么样。”
崔凯随手抄起一个红酒开瓶器,直接捅进了对方眼里。同事的眼睛瞎掉了,崔凯走进了监狱,并把所有积蓄赔偿给对方装假眼。在狱中,崔凯还常想象着出狱后再揍那人。直至妈妈前来探视,他才平息了心底的愤怒,那时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愤怒并不源于“个子将近一米八”的同事,而是自童年起深藏心中的恐惧在那一刻爆发,使他的人生急剧坠落。
在这些农民工犯人中,何涂源是不多的“成功人士”――曾和人合伙开加工厂。1981年生于湖南乡下的何涂源,一岁时母亲就因病过世,父亲和5个姐姐照顾他成人,身为幼弟,他深受姐姐们的溺爱。15岁那年,何涂源辍学到东莞跟随姐夫在工地上千活。他“吃不了苦”,没干多少活儿,一年后去惠州电子厂上班,拿着三四百元的工资又觉得不够花,回湖南家乡呆了两年后,去另一个姐夫的采石场里帮忙。
没多久他就觉得家乡沉闷,再次到了东莞,20岁那年,“喜欢混社会”的何涂源在自己的胳臂上文上了一条龙。他跟人修过一阵子发电机,逐渐取得老板信任。四五年后,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抛光机蜡加工厂,每月收入达到三四万元。这期间,何涂源也成了家。
生意兴旺,日子愈发多彩起来――他认识了各路老乡,有开赌场的、有贩毒的,何涂源混迹其间,“吃喝赌不在话下,冰毒、也玩,刚玩时三天两夜不睡觉”。他在外包房,甚至个把月不回家,夫妻感情坏了起来,孩子出生他也没什么感觉。他的生意也渐渐下滑。何涂源想过戒掉毒瘾,却不能自拔,每月要花掉一两万在上。如果不是因替人藏匿制毒原料被捕,他可能会把所有家底都吸进去。
入狱后厂子归了朋友,妻子带孩子回了娘家,好在二人没有离婚,妻子每月还和他联系,等待剩余两年多刑期后的团聚。何涂源人生线头还有重新搭接的可能,如今回想当初,何涂源一阵阵后怕。
在这条逐渐下沉或者遇到外界力量急坠的抛物线中,最常见的情形是不知不觉地滑落。像杨道德那样“从来没想过”是其中常态。即使进了监狱之后,23岁的吴金森也习惯性地回避警官让他“反思人生”的要求,他自认为“年纪小,不知道怎么反思”。
这种蒙昧从他们的童年已经发端。2015《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白皮书》显示,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是迷茫,对未来没有信心和方向感。迷茫感会一直延伸到他们的成年,没有进入主流的意识,在社会边缘辗转飘荡,很多人或早或晚,一脚踏空。
养不好的伤
当留守或单亲的孩子长大,情感世界始终有一个无法缝补的破口,令他们无从拥有一份圆满的感情。张丹丹的研究显示,监狱内的留守儿童背景罪犯,结婚率明显低于农民工群体,尤其是暴力和抢劫犯要低一倍左右,绝大多数人成年后的情感都是支离破碎的。
崔凯考上大学后,一个家境好的女同学主动接近他,不时给他买东西,崔凯心里喜欢她,觉得把她带在身边很有面子,表面却报以冷遇,害怕表白后被拒绝。他的逻辑是:“我喜欢你,你就得对我更主动。”女同学最终失望而去,崔凯遭受重创,“比一般的事更难受,只能克制自己好好学习”。
崔凯总觉得自己很多感情表达不出来,不知对谁抒发,亦不知抒发对不对。看看书里写的和电视上演的,他能在心里筹划一百种情节,真正去做,又害怕了,一种办法都没有。
入狱后他很是后悔:“再遇到有意的女生,不管成不成,一定要主动。这是进监狱后想通的。”
佘念武在老家开挖掘机期间认识了一个当地的高中生女孩,两人谈了恋爱。佘念武失业期间,女朋友考上了大专,劝他找个正经工作,佘念武听不进去,两人因此断了联系。入狱之后,佘念武思念女友,两人恢复了通讯,但在漫长的刑期和分岔的人生道路面前,这段感情终究无疾而终。对出狱后的期待,佘念武最渴望的是有一段好的感情,一个家。但他与这个期待之间,还隔着近10年刑期和沉重的犯人履历。
邓晖似乎从没有放下过对同居女友的敌意。两人1998年在邓晖初次去东莞时相识,直到2005年7月才在一起,当时邓晖在快递公司,女友则在手机厂任主管。女友是苦孩子出身,却难得的开朗活泼,主动追求邓晖,二人常去蹦迪、吃宵夜,两年后女友怀孕生子。
邓晖觉得女友同居前后判若两人,什么都要顺着她,让邓晖无法忍受。女友则觉得邓晖寡言少语,性格不好,两人常有争执。邓晖打过女友几次,孩子出生几个月后,两人闹矛盾,邓晖再次出手,女友提出分手。邓晖也不难过,两人分手后,邓晖将小孩送回家里由爷爷奶奶抚养。
被抓之后,邓晖甚至怀疑遭到女友举报,但内心也知道根本不可能。邓晖被捕后,女友去过邓家想看望孩子,却被邓的祖父母拒之门外。
对于女友的敌意,或许潜伏着当年对母亲的怨恨。小时候,邓晖偶尔看到其他孩子有父母在身边,觉得自卑。回家问爷爷奶奶:妈妈去哪儿了?一听这话,爷爷奶奶就泪水纵横,邓晖不敢再多问。
“当时我一直在心里问自己,为什么你(母亲)走了’把我一个人留下。心里想她,又记恨她”。
邓晖从前并不太顾念孩子,“他生下来到现在七八岁,三岁时见过一次,当时我回家乡去看他。以后我五年没回老家。”但现在,儿子是邓晖对高墙外世界最大的念想,“很想他,睡觉要想到天亮。”
姚义秋婚恋经历之丰富,堪称一本“教科书”。小时候渴望姐妹的姚义秋,成年后陷入情感泥沼。在福建鞋厂打工时,姚义秋和一位漂亮的湖北同乡姑娘恋爱,在几位追求者中胜出,四年后两人有了小孩,回老家办了结婚。他与妻子感情融洽,但同时却不断地和另外的女人产生纠葛,甚至追求妻子姐夫的干妹子。风言风语让妻子伤了心,两人协议离婚。
前妻去广州打工,重交了男友,姚义秋则去了河南,承包工程赚到几十万块钱,更加一发不可收拾:那些年与他同居过的女子不止十个,最短的几个月,最长的三四年,“很多是玩玩”,但让他至今“念念不忘”的仍然有四五个。
姚义秋曾和一个离过婚的女子同居,还想介绍她到建筑工队,被老板娘以影响不好为由拒绝。姚义秋因此辞职,过后,这女子介绍姚义秋和她叔叔合伙包工,姚义秋不识字,合同上签署的都是女人叔叔的名字,结果姚义秋投入了手上所有的积蓄,却没有权力参与结账。姚义秋这才明白自己被坑了,即便如此,这位女子去九江打工后,姚义秋仍然赶去看她,看到她另有了人才作罢。
尽管用情不专,姚义秋最在意的仍是前妻。前妻去广州后,姚义秋仍然给她父母打电话,想争取前妻回来。姚义秋有一张前妻的照片,在狱中仍会时常翻看,“想起她,心里就难受,错在我”。如今,和儿子的联系是姚义秋难得的安慰,也是和前妻之间唯一留存的线索。“他性格活泼,打电话的时候,有时会说想我了,但他跟妈妈关系更好”。
当年孩子刚出生时,姚义秋曾经屡次和妻子商量让孩子呆在身边。“想到了自己小时候,母亲不在身边。孩子在一起,感情会好些。”可惜妻子要出门打工,孩子最终被送回乡下由外公外婆抚养,成了新一代的留守儿童。
回忆往事,姚义秋猜想,“如果小孩带在身边,可能两人不会分手。”
隐忧的链条
最近,邓晖接到了老家爷爷奶奶托人写的信,说家里没钱,拿不出曾孙上小学的费用。爷爷奶奶都已年过七旬,没有收入,邓晖回信说,“实在没钱,就不要让小孩上学了。”
这是从事心理矫正的管教干警最担心的事情。留守儿童背景的犯人入狱之后,孩子不仅成为第二代留守儿童,而且抚养他们的老人渐趋衰老,辈分间隔更大,经济情形更差。八岁的孩子很可能像邓晖当年一样在三年级辍学,继续重复父亲的轨迹。
这是一条隐秘的链条,在隔代之间传递,超出了监狱心理矫治体系的边界。
监狱内的犯人不少是“70-80后”,留守儿童的代际传递正在他们入狱前的儿女身上发生。和父母当年近于无声无息的成长不同,6100万留守儿童的社会现象,包括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心话题。
从2006年开始,陆续出现研究留守儿童犯罪的学术论文,以及政法机关的专题调研。但这对多数公众还是一个新生话题,甚至有些耸人听闻。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邵文虹曾透露,从2000年以来,中国各级法院判处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其中“留守儿童”违法犯罪问题已经不容忽视。此外,本世纪初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曾经有一个统计,当时未成年人犯罪率约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这两个并无直接关联的数据被媒体和公众有意无意地归并,造成“留守儿童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这个流传甚广以讹传讹的说法。
实际上,在一些地方的调研中,确实发现了留守儿童犯罪率高出普通儿童的现象,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10年抽样调查显示,该省留守儿童犯罪率高达近13%,高出普通儿童11个百分点。但在全国层面并无相关数据。
主持完成2015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的李亦非称,调研中并未确证小学生的留守背景与犯罪几率有直接联系,但留守儿童在成年后,出现犯罪的几率会更高些。这个问题眼下尚未进入公众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