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培养人意见范文

时间:2022-07-04 00:14:1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负责培养人意见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负责培养人意见

篇1

二、计划目标

根据行政村(社区)需求情况,每年推出30个左右的岗位,争取用3年时间使有需求的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一站一名大学生”目标。

三、对象范围

须同时符合下列三项条件:

(一)本县生源应届毕业生或取得本县常住户口的往届毕业生;

(二)具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或可报考医师执业资格的中专以上学历的卫技类学校毕业生;

(三)年龄35周岁以下。

四、招聘办法

招聘工作由县人事局、县卫生局统一组织,并以乡镇卫生院为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定向培养人员和已在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且符合招聘条件的卫技类大中专毕业生,可由本人申请、乡镇卫生院申报、经县卫生局考核后直接聘用。

五、薪酬待遇

所聘人员薪酬包括基本工资和绩效考核奖两部分。基本工资为:有执业资格的毕业生每月1500元,其他毕业生每月1200元。年度考核合格者,每满一年按上年度最后一个月基数以10%的比例递增(5年后由乡镇卫生院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自行确定增长比例),所需资金5年内由县财政、乡镇财政各承担50%,5年期满后由乡镇卫生院承担。考核奖由乡镇卫生院根据其当年工作业绩确定、承担。

聘用后由乡镇卫生院统一为其办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所需资金单位缴纳部分5年内由县财政、乡镇财政各承担50%,5年期满后由乡镇卫生院承担。

六、管理培养

(一)拟聘用人员由所在乡镇卫生院组织培训后,按照“就近安排、吃住在村”的原则,统一派遣至所属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

(二)拟聘用人员由乡镇卫生院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基本服务期为5年,其中试用期6个月。试用期满后,由县卫生局负责考核,经乡镇政府审查同意后,对考核合格者发给“考核合格”证书。

(三)聘用期内,根据本人意愿,其人事关系、户口、档案可委托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按规定办理人事。所需经费由县人才专项资金承担。

(四)乡镇卫生院负责大学生村医的日常管理,其所在村(社区)协助管理。年度工作考核由县卫生局牵头,乡镇卫生院和村(社区)具体组织实施,考核结果报乡镇政府备案。乡镇卫生院负责业务指导和培训,并建立以老带新的帮带制度。

篇2

中图分类号:J642.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080-01

目前国内高校学生合唱团的构成有多种情况。有的高校面向全校招募成员,有的会特招专门的艺术特长生,设有艺术学院的大学有条件召集音乐专业的学生,当然,少数有合唱专业的音乐学院可以做得更加专业。无论是何种构成,都是把个性鲜明的个体集中起来,在训练的初期,都会面临如何解决“合”的问题。我认为应当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规范其纪律性入手,将合唱“合”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日常行为中。与专业训练技巧相比,完善的管理机制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视的,它是合唱团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因此,高校学生合唱团必须制订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下面我谈几点专业之外的有关管理方面的建议。

一、设置健全的管理体系

合唱团一般由团长、合唱指挥、钢琴伴奏、声部长、合唱队员组成。合唱团成员必须受院系纪律约束,服从院系领导安排。其中,团长全面主持合唱团训练、演出等相关工作,担任本团艺术总监;合唱指挥全面协助团长工作,及时传达领导安排,负责合唱团成员选拔、合唱指挥、合唱团管理、作品选定、专业训练、艺术指导等工作;钢琴伴奏协助合唱指挥进行排练及演出等工作并担任钢琴伴奏及艺术指导;各声部长协助团长及合唱指挥进行考勤管理、通知及意见传达、分声部训练等工作。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增设其他职务。

二、制定完善的团员制度

建立合唱团,选拔成员很重要,学生通过考核后由主管领导及其指定的专业评审按整体成绩予以考虑是否进入合唱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选拔制度就有退聘制度,在我所任教的院系里是这样规定的:每学期在本团训练及演出等活动中无故缺席累计三次或迟到早退累积四次者,视为自动放弃团员资格。有特殊原因者(如因病不能继续参加训练等),经考察后决定是否退聘。

合唱团成员也应该享有一定的权利,如在会议中的发言权、提案权、表决权;在团内有选举权、被选举权;有向本团提出改革建议的权利;在艺术实践和对外宣传中,有向组织申请支持的权利。有权利就有义务,比如合唱团成员有宣传合唱及音乐艺术,支持本团主张的义务;有按时出席本团训练及演出,积极参加本团活动的义务;有服从本团安排,遵守本团章程的义务;还必须积极配合其他成员工作,维护团内团结,注重自身学习,不能借合唱排练之名耽误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等。为规范管理,确保训练工作顺利开展,团员在训练时必须遵守一定的纪律,我所指导的合唱团是这样规定的:听从指导教师指挥,服从声部长管理,认真参加训练,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合唱队员。排练时不做与之无关的事,不无故迟到、早退、缺席。逢演出任务时不得随意请假,特殊情况需出示领导签字的证明材料,病假须出示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相关证明。

制定奖惩制度是激发合唱团成员积极性和约束其行为的有效方式,我所在合唱团的奖惩制度是这样制定的:成员表现可作为其评优评先及奖学金评定的有效依据;合唱排练视为正式上课,其考勤情况参照正式上课纪律处理办法,出勤情况与合唱指挥科目成绩挂钩,缺勤名单将每周公布,情节严重者交由系办处理;因违反规定予以退聘者,合唱指挥成绩为不合格。

三、保障排练的时间和场地

合唱团的排练时间和场地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合唱团的训练时间及地点是变动的,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这种动荡的状态会从心理上暗示学生,不利于合唱团的建设和发展。换句话说,如果训练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场地,就好比革命没有根据地,使管理缺乏向心力,因此要尽力争取固定的时间和场地。但是,就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方面往往被忽略不计,合唱团的管理者要重视这方面的协调工作。

以上仅是笔者的个人意见,由于不同的高校有各自的实际情况,故此文仅供参考,也可以在此基础之上作出适合自身的调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俄]根纳季・齐平.音乐活动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焦东健,董茉莉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2]王延松.音乐心理学导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

[3]杨鸿年.合唱训练学[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4]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5]孟大鹏.童声合唱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篇3

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各专业本科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本科毕业设计是对本科教学的综合考量,是对学生对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理解、掌握程度的检验,也是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快学生向社会应用人才的转型的必要条件[1]。

作为文理见长的浙江师范大学自2004年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来已有两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既要发挥文理优势,同时适应工科和社会对用人的需求,本文通过浙江师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两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进行分析和总结。

1 当前毕业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许多学校和学生对毕业设计要求不高,经调查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产品不多、质量不高

一方面,由于毕业设计都安排在第八学期,而这学期学生一般忙于找工作,对毕业设计穷于应付。第二毕业设计学校一般只作为一门课程解释,没提供经费支出,许多学生因经济原因,只能放弃产品制作。第三学生平时学习基础不实,自扩大招生规模以后,学生总体素质普遍下降,学习主动性普遍不强,平时的学习如制图等课程不够扎实,设图制图、创新等能力不强。

(2)把关不严

新建专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有的老师还是首次的指导,对毕业设计要求本身了解不够,经验不足,还有的老师对毕业设计规程研究不够,对学生要求不严,使毕业设计总质量下降。

(3)学生认识不足

许多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只是一种形式,对毕业设计的认识不高,因此平时不认真,时间把握不好,设计进度缓慢,快到答辩时才临时抱佛脚,应付了事[2]。

(4)学生不能深入单位企业,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多数学生不能深入到企业基层,做不到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当前企业需求或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了解。因此做毕业设计时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2 解决毕业设计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毕业设计是完成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毕业设计的优劣必将影响培养质量,必将影响学生能否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新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建立规范的毕业设计管理体系,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高质量的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2.1 规范管理,严格制度

以专业为单位,成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订该专业毕业设计规程和实施意见,负责制订工作计划,组织命题、选题、开题、落实指导教师、检查督促、组织答辩、评定成绩以及质量分析和评价。详细提出规定、要求和备阶段进度表。提倡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应用计算机进行计算、绘图,具体对学生图纸的数量和质量有明确的规定。

2.2 毕业设计过程中,切实把所握各环节

2.2.1 把好选题、审题关。毕业设计题目视专业性质而定,教师出题提倡选择实际题目,可以是机械设计类题目,也可以是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设备调试等题目,更提倡结合教师自己的课题或企业的革新项目,或者是课题中的某个部分,对工科专业提倡制作产品。但题目份量要适当,毕竟要考虑当前学生现有实际,难易程度要适中。过程要完整,要根据教学计划内安排的结业时间使学生能按期完成任务。对教师的题目,由领导小组组织审核。学生在完成过程中确实有困难或不切实际的题目可以换题,但必须经领导小组批准。

2.2.2 把好开题关。建立统一开题制度,要求指导教师在学生选题后下达任务书,包含本题目的目的、要求,包括参考资料、学生搜集资料方法、研究方法以及正确使用仪器设备的方法。学生按指导教师的任务书写出开题报告,由领导小组确定开题报告的时间地点及分组情况,统一组织开题。开题报告明确研究计划,说明本题目的研究基础、可行性、发展前景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3]。

2.2.3 把好过程关。能否高质量按进度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关键还在过程。整个过程中,必须做到思想认识到位、调研到位、教师指导到位、检查到位。在可能的情况下实行集中管理、集中检查、集中设计、集中指导。以便随时了解学生设计的情况,掌握动态。

2.2.4 把好中期检查关。中期检查的任务主要有:任务书、学生毕业设计工作进展、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等内容,同时了解完成情况,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学习纪律、指导教师的到位情况、毕业设计工作的安排落实及组织管理等。中期检查也要实行学生自查、指导教师检查、专业负责人检查和领导小组检查相结合。检查后要写出书面报告,并提出下一步改进方案。

2.2.5 把好审查和答辩关。毕业设计审查首选由指导教师把关,对学生的成果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写出书面意见,并明确提出能否参加答辩的意见。指导教师的检查还包括对论文的格式的审查,保证论文的格式符合《规程》的要求。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报专家组审查,专业组对毕业设计的内容质量进行把关,包括文字、格式、产品、成果,力求做到文字严谨、格式规范、产品合格、成果创新。专业审查后提出意见,写出评语。

2.2.6 把好材料关。毕业设计材料是学生的成果的体现,也是对毕业设计进行检查的依据,因此,要认真收集并规范管理。总体材料主要包括毕业设计工作日程安排表、领导小组名单、答辩委员会名单、开题报告安排、过程检查材料、答辩安排及相关材料、成绩汇总表、情况分析表、工作总结等。个体材料主要包括封面、目录、正文、产品清单(含图纸、图片)、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外文翻译、指导记录、中期检查表、答辩资格审查表、答辩记录、论文评审表等。

3 充分发挥人文优势

师范类学校经多年的积累,形成了具有教师教育理念的文化形态,主要表现于人文关怀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发挥人文优势就体现于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和对学生的要求上。

3.1 对教师的要求

3.1.1 各专业要选派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较丰富的教授、副教授、讲师担任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助教一般不能独立担任指导毕业设计工作。尽可能让老师具备在企业工作、在企业担任顾问,或与企业合作开展研发工作的经历,并在工程合作研发等工作中被证明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担任导师[4]。一般一个教师指导3-5名学生。

3.1.2 指导教师对所指导的学生,要做到教书育人,全面负责。要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前,把有关参考资料、设计任务书发给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学生课题进行情况,认真指导、严格要求,发现问题,要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为检查学生设计状况,教师在每个阶段均应对学生进行指导,有条件的还可采用“中期予答辩”等方式。

3.1.3 教师要做好答辩前的设计评阅工作,并督促学生做好答辩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3.1.4 以专业为单位成立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会由5~9人组成(个别专业学生人数较多,可设11人),设正、副主任各一名,委员会成员均应由教学经验、实践经验较丰富的讲师以上的教师担任,也可以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具有工程师以上工程技术人员参加。

3.1.5 成绩评定标准及办法。评定成绩依据《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标准》进行。答辩委员会依据每个学生设计(论文)说明书、图纸、指导教师和评阅人意见及答辩小组意见,综合考虑,评定出成绩。评定成绩应做到实事求是,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一般情况各专业成绩的优良率不得超出50%(优≤20%;良≤30)(特殊情况经领导小组同意后可放宽到60%),及格和不及格的学生在10%~15%。

3.1.6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由答辩委员会统一向学生公布,在公布前,任何人都不得向学生泄露成绩评定情况,成绩公布之前,应经小组组长审批。成绩公布后,不再作任何变动。

3.1.7 答辩时应做好记录,答辩结束后将记录本交教学管理部门存放2~3年,以便备查。

3.2 对学生要求

3.2.1 虚心向指导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学习,认真查阅国内外先进科技文化资料,刻苦钻研,奋发学习,提倡在完成基本训练的要求下,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3.2.2 要在教师指导下,按每个阶段的内容和进度要求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不弄虚作假。

3.2.3 毕业论文和设计说明书,要书写整齐、文字通顺、语言简练、条理清晰、图表精确、计量单位规范统一,原理、概念准确。

3.3 发挥团队作用,提高毕业设计成果

征题时可考虑题目整体性,借鉴师范传统人文观念,强化协作意识。开题时允许多位同学选具创新意义同一题目进行研究,也可以让多位选同一项目不同部分进行研究,通过分工合作形式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这样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有助于发挥集体智慧,对培养人才更有意义。

3.4 延长毕业设计时间。

在执行新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当前就业的实际情况,将毕业设计提前到第七学期开始,提前做好毕业设计的征题、选题等基础工作,指导教师及早制订好指导计划和任务书,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思路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搜集资料,指导学生进企业如何设计调研思路和切入口。

4 结语

毕业设计工作要保证质量关键在教师,根本在学生。因此,要求教师从选题、指导、评分要充分认真把关,严格检查学生的各个环节完成情况,要把毕业设计工作与教师的切身得益挂钩,以引起教师对此项工作的足够重视。对学生而言,既要加强教育和管理,充分认识毕业设计的重要意义,更要妥善解决社会需求、就业和毕业设计工作的矛盾,确保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参考文献

[1] 王绍兰.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石油教育.2005(1).82.

篇4

随着大学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强调,要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关键要做好本科教学工作,为此,教育部近些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

一、 “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这一制度的源起

大学担负着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能。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力。本科教学工作在高校处于基础性地位,本科教学质量关系着高校整体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等。然而,近些年来,有些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下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本科生的课堂上很难见到教授,很多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

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中提出:“教授、副教授必须讲授本科课程。一般情况下,5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原则上每学年至少为本科学生讲授一门课。如无特殊原因,连续两年不服从学校安排讲授本科课程的,可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1]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中提出:“高等学校要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要为本科学生讲授一门课程,连续两年不讲授本科课程的,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2]2007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中明确要求:“要把为本科生授课作为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不承担本科教学任务者不得被聘为教授、副教授职务。被聘为教授、副教授后,如连续两年不为本科生授课,不得再聘任其教授、副教授职务。”[3]2012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明确规定:“高校制订具体办法,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让最优秀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4] 至此,“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被固定了下来。

二、“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产生的原因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高校,教授通常是学术领头人,掌握着一定的教学资源,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给本科生上课本应是很正常的事,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在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学名师表彰会上有关负责人透漏:2003年全国高校中为本科生上课的教授仅占54%,2009年已达90%,但是仍然有10%的教授没有给本科生上课。[5]根据《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高校专任教师134.31万人,依这个数据来看,没有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人数显然不是小数目。虽然从2001年开始,就有规定,教授若连续两年不给本科生上课,就可以解聘其教授职务,但是,这10年来,几乎没有教授因不给本科生上课而被解聘。显然,教育部2001年、2005年、2007年相关文件的规定缺乏约束力,这一规定没有真正得到执行。

事实上,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投入比例的加大,一些教授忙于申请课题、做项目、开公司,甚至还需要科研公关,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所谓的科研活动中,久而久之,远离教学岗位,教学能力下降,严重地影响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本科教学质量。

三、 教授为什么不愿意给本科生上课

首先,从学校管理来说,教学安排以课时计量,管理严格,由于教学时间和场所限制,

教授若平时遇到会议,临时调课是一件比较繁琐的事。本科教学管理的高度统一性,比如课程安排、教学大纲、学时等过于僵化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自由。一些学校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不合格的教师下一年不能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师或没有奖励。教师既要给学生把课上好,还要跟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如果对学生要求过严,就势必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期末教学评价。所以,教师的教学有时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其次,作为高校教师,特别是教授,科研任务重,加之学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使得教授把大量精力投入到申请课题、做项目上,这本无可厚非,但是高校以科研成果来作为教授重要的考核指标,势必导致教学被忽略;教授一般都是硕导或博导,近几年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教授带的研究生逐渐增多,指导研究生也占用很大一部分时间;有些大学教授忙于参加国际会议、学术交流,开展“学术社交”或有些教授兼有行政职务和社会兼职,在教学上分身乏术,自然无暇顾及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在大学里也存在着这样一些教授,一边在学校工作,一边在外面经营自己的公司,教学工作变成了“副业”或“兼职”。

最后,随着大学扩招,很多高校在大学城建立新校区,新校区远离市区,本科生一般都在新校区,研究生在老校区。大学教授既要在老校区指导研究生,做科研,又要赶赴新校区给本科生上课,新旧两校区之间距离较远,来回奔波,费时费力。而同样的时间,花在科研上带来的效益要比给本科生上课大得多。并且高校现在评教授职称,主要看课题经费多少和发表的论文数量,很少关注是否给本科生上课,教学水平高与低。

四、 如何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

首先,完善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本科教学管理。高校管理人员应从思想认识上重视本科教学管理工作,引导教授主动承担本科教学任务;打破本科教学计划的高度统一,给予本科教学计划适度的弹性,课程安排的灵活性,让教授自主安排本科教学课程,保证教授教学自由和学生的学习自由;提高本科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从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

其次,改革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目前,高校评定教师职称时主要关注课题级别、经费数额、专利、论文数量等,几乎不考虑教师的本科教学任务。今后,高校在教师职称评定及薪酬分配上应该重点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鼓励教师积极为本科生上课,让最优秀的教师为本科生上课。大学不应成为论文中的大学、高校排行榜中的大学,教师考核评价也不应该只重视由论文数量与课题堆砌而成的科研成果。

最后,纠正“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坚持科研为培养人才服务的导向。高校如果把科研成果作为衡量教师绩效的唯一指标,当教学工作、教学效果对教师眼前的发展,如职称评审、个人利益等影响不大时,教师很容易倾向于科研工作,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进去,势必造成对教学投入不足,教学效果不佳,严重影响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工作对高校而言,必不可少,但高校在本科教学管理和教师考核评价时一定要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坚持科研为培养人才服务的导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