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4 23:13: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社区后备人才工作经验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培训提高素质。每年有计划地选派后备干部到各院校学习,近5年来共培训后备干部2300余人次。
实践锻炼能力。每年选派50名左右的部门和镇(街)后备干部互动挂职锻炼,到主城区及沿海发达地区挂职锻炼,2006年还从机关选派15名后备干部到企业挂职锻炼2年。近5年来共提拔470余名后备干部进入镇(街)和区级部门领导班子,极大地改善了领导干部队伍的结构。
(江津区委组织部)
黔江:为乡土人才搭建平台
搭建选拔平台。黔江区以村为单位对科技致富户、营销能人等进行调查,分类登记造册,全区有科技致富户524户、营销能人612人被确定为乡土人才后备人选。
搭建培养平台。2006年,全区培训乡土人才和科技致富能手1158人次。
搭建激励平台。把符合入党条件的乡土人才及时吸纳到党内来,把年纪轻、素质好、懂经济的党员乡土人才纳入农村后备干部人选,把致富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党员乡土人才选拔进村级班子。2006年,全区有66名乡土人员回村担任主要干部。
搭建服务平台。在乡土人才聚集地建立协会,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组织乡土人才引资金、上项目、谋发展,有效整合资源,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黔江区委组织部侯章用)
江北:三条举措培养女干部
关键岗位锻炼。把年纪较轻、文化层次较高、政治素质较强的优秀女干部放到关键岗位和重要部门担任领导职务,近年来共选拔13名35岁以下的女干部任部门领导职务。
基层一线锻炼。鼓励长期在机关工作、有发展潜力但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女干部到基层挑大梁。
多岗挂职锻炼。对有发展潜力的女干部,通过上挂、下派、外派、轮岗、交流等多种途径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共选派4名女干部到镇(街)任书记或镇长(主任)助理,选派3名女干部到区办挂职锻炼。
(江北区委组织部)
沙坪坝:干部管理延伸进“8小时之外”
全体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自2003年起,区级领导带头,在职处级领导400多人,机关事业单位党员13000多人到社区报到,了解社情民意,关心群众疾苦。
深入开展红岩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组建三峡广场、磁器口古镇、松鹤老年公寓、聋哑学校和重庆大学城等5个服务基地、40个服务站、199个服务点、2686个服务岗,形成覆盖全区城镇的党员志愿服务网络。
立足实际设岗定责。在街镇、社区和农村广泛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让社区和村的党员在工作和劳动之余承担起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维护稳定等职责。
(沙坪坝区委组织部)
重庆市“作风建设年”知识竞赛活动圆满结束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连年攀升,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经济发展,需要注入新鲜血液。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采取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地区就业。1999年,宁波市采用公开招考方式,成为全国第一个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地区。2006年2月,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下发通知,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和支教等工作。但大学生农村工作者(村官)、社区工作者(社工)这一职业在我国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与质疑。本文以宁波市大学生村官与大学生社工为例,采用走访交谈、问卷统计及文献查阅等方法,分析了其工作与成长现状,指出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城乡基层就业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高校毕业生城乡基层就业的思路与对策。
一、宁波市大学生村官与大学生社工现状分析
大学生村官与大学生社工为优化农村与社区工作者队伍开辟了新渠道,对农村社区基层建设、提升基层工作水平、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方面,他们使农村、社区工作的效率显著提高,大学毕业生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文字功底好,在各级创优评级的材料整理制作、信息宣传公开和推进基层信息化建设方面有明显优势。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基层锻炼,历练了人生,收获了有异于在城市、企业、机关等地的宝贵工作经验,产生了对人生新的思考和就业抉择。
1.大学生村官和社工队伍逐年扩大、质量不断上升
宁波市各县(市)区早在1999年起,就先后采用公开招考的方式选拔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到2005年12月,全市11个县(市)区共招考了535名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在2008年,宁波市已选聘大学生2885人,完成目标的93.9%;在岗2617人,其中在农村工作2056人,在社区工作561人;本科以上学历占59.3%,应届毕业生占35.8%。到2011年,全宁波市农村,大学生村官在社区的有683人,占社区服务工作人员4270人的16%。截至到2013年,宁波市共有2554个行政村,414各社区(2006),按照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的目标,宁波市早已实行了全覆盖,而且在社区中不仅有多名大学生社工还有大学生村官,个别行政村还有2名大学生村官。
从近年宁波市各区县公开招聘大学生农村(社区)工作者的指标数来看,一是女性与男性招聘比例较为均衡,但报考人数女性多于男性;二是由原来的大专及以上学历逐步过渡到全日制本科学历,由原来单一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变为面向部分211、985等全国重点院校、部分省内本科院校择优选聘和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两种方式,大学生村官或社工生源质量明显提升;三是党员比重要求明显上升,如江北区到2012年底在岗的大学生村官中党员比例占70%左右;四是应届毕业生多于往届毕业大学生。
大学生到村或社区任职后,工作期间可享受到区别于其它基层就业形式的如下优惠:一是人事关系、档案等统一由人才服务中心免费,其党、团组织关系迁转至所在村和社区。工作期间积极要求入党的,可向所在村或社区申请,由所在村按规定程序办理,报街道或乡镇审批;基层工作时间可连续计算工作年限。二是多个区支持大学生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其中学历教育经费经区有关部门批准由区财政承担。三是除工资外,对表现较好、年度考核称职及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可适当享受当地村、社区干部年终奖金。四是招聘到村和社区工作3年以上、且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报考公务员时可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给予适当加分,镇乡(街道)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也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正是优惠的政策促使人数连年攀升的高校毕业生们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越来越青睐于加入大学生村官或社工的队伍中。
2.工作现状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村官和社工以管理、法律、计算机、财务和文秘等五大专业为主,一开始主要担任主任助理、团支部书记、文书等职。事实上,这些大学生村官和社工并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工作千头万绪,村建、宣传、计生、综治、维稳、拆迁安置、土地流转、村级网站维护、远程教育、人口、妇女儿童工作等全部都会不同程度的涉及。也发现不少顶着村官或社工之名,被街道等长期借用,这种村官不在村、社工不在社区的现象不少,更有个别村官存在经常请假、忙于私事的现象。调查还发现,社工较村官工作内容相对清楚,一般社工分管相对明确的几块,而村官则往往各方面都要参与。而不同的村和社区,由于经济发展情况、区域位置、村情社情的不同,工作量和工作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异。
3.工作待遇
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社工由于管理归口不一样,因此待遇也相对不一样。按照现有制度,同一区域的以大学生村官身份招聘上来的无论是安排到村做村官还是安排到社区做社工的日常工资标准是一样的,而以社工身份招聘的统一都在社区工作,他们也有区别于大学生村官的统一的工资标准。具体到个人,每个大学生村官或社工的实际待遇除执行统一标准外,又因工龄、学历、业绩、工作地点、工作经验、工作内容等因素而不同。
早在2007年1月,宁波市首次出台政策《关于规范宁波市区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的通知》规范社工待遇。社工工资福利待遇有了规范、统一的标准,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由基本工资、奖金、补贴及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构成。社工职务等级工资分三档十二级;基本工资包括职务等级工资、岗位工资两部分,同时根据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工作职务、工作年限、工作实绩确定其相应的职务等级工资待遇。而对于宁波的大学生村官,并没有如此明晰的工资标准,仅限于从原来的明确聘用期间的年总收入一般不低于当地上一年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到如今文件明确说聘用期间大学生村官补贴标准比照当地乡镇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并统一办理各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而事实上,大学生村官和社工们的实际收入与政府部门呼声很高的政治待遇相比还是很低的,这种前途美好、现实残酷的境遇是很多基层就业大学生们的真实感受。
二、宁波市大学生村官与大学生社工面临的困境
1.身份尴尬,角色定位不明确
大学生村官由于不具有村民身份,既不是农民也不是政府人员,这种“非官非民”模糊性身份,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相当尴尬,一般安排担任书记助理或主任助理等副职,若想干到正职,其选举程序则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相悖,有关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这类非本村户籍人员的被选举权利,大学生村官甚至因为没有在工作村里居住,而被排除在参选范围之外。同样,大学生社工社会认可度也较低,认为同传统的居委会人员无异。
2.流动性强,工作积极性不高
由于现有的激励制度不奏效,待遇低、提拔难、扶持少等原因,大学生村官和社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人员流动性大,男性流动性较女性更大。在人员的稳定性方面,村官不如社区工作人员。如宁波余姚市最早考录的27名大学生村干部中,到2006年只有3名;鄞州区2001年考录的20名大学生村干部,到2006年都已不在岗位。
3.考评模糊,绩效考核制度不全
构建一套大学生村官或社工的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考核模式和综合评价方法,有利于管理者了解村官们的能力和工作适应性等方面的情况,并作为奖惩、培训、辞退、职务任用与升降等实施的基础与依据。现有的考评政策往往操作性不强,奖惩力度不够,无法调动大学生村官或社工的工作积极性。
4.期满何从,退出机制有待完善
根据宁波现有的村官有序流动的实施意见,对未进入村“两委”班子的大学生村官,聘用期满,经考核合格最多续聘一次,聘期不超过3年,两届期满仍未进入村“两委”班子的,不再续用。第二个聘用期满后愿意继续留村工作且当地需要的,可由所在村自行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不再纳入大学生村官管理。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促进大学生村官和社工队伍的新陈代谢,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优配置的实际需要,有利于保持大学生村官和社工队伍的生机和活力。虽然宁波市针对大学生村官出台了相关文件明确期满大学生村官的五条道路: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考公务员或事业编制优惠政策、扶持自主创业、引导另行择业、支持学历深造等五条通道,然而这五条道路实行起来对于在农村或社区已经工作几年的大学生们非常困难。
三、高校毕业生城乡基层就业的思路与对策
各地区应坚持每年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每年与大学生村官或社工进行面对面交流,详细掌握每名村官与社工的个性特长、就业意向等情况,充实完善大学生村官信息库,为就业创业、分流安置提供基础信息。
1.落地生根,着力培养乡土人才
留村或社区任职是大学生村官或社工欢迎、基层满意、组织认可的一条多赢的流动途径。根据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情况,积极支持和推荐业绩突出、表现优秀、群众满意与信任的大学生村官和社工参与村及社区的的换届选举,帮助他们迈过留村或社区任职的“政策门槛”,落地生根,通过法定程序使其进入基层领导班子,实现“白面书生”到“乡土人才”的转变,让想留的能留。
2011年宁波鄞州区农村换届选举中,坚持把大学生村官作为村“两委”成员的重要来源,把优秀大学生村官选进村“两委”班子。共有48名大学生“村官”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会”班子,其中3名大学生“村官”当选村委会主任,有32名大学生“村官”通过选举进入了社区(居委会)班子,有效改善了宁波市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促进了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提升。
2.重点培养,择优选拔后备干部
一是岗位交流。对于新招聘的大学生村官和社工要坚持多岗锻炼,必要时在统一区域范围内实施交流,根据个人专长,有计划地安排到双创工作、维稳、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园区及城镇建设等岗位拓展锻炼,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二是领导帮带。全面落实基层干部与大学生村官和社工的一对一帮扶制度,传授农村和社区基层工作方法经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复杂问题的能力。三是择优培养。将在基层任职满3年、年度考核为优秀、并在所在工作村或社区任“两委”委员及以上职务的的大学生村官与社工列入乡镇、街道科级后备干部队伍,作为换届选举的重点选拔对象。在此基础上,对工作实绩突出、当地群众公认的,可以通过积分制考核、凭实绩选苗子等实招,经过必要程序将后备干部选任为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这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村官与社工的健康成长,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政策扶持,多方搭建创业平台
一是资金扶持。对有创业条件和意愿的大学生村官与社工们,政府应通过召开座谈会、对接会等多种方式,引导金融机构针对大学生村官与社工的创业需求,提供优良的金融支持环境,在利率优惠、创新信贷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以及缩短审贷周期等各个环节,为大学生村官创业给予必要的金融支持,减轻大学生村官创业初期的资金压力。二是政策扶持。及时举办创业培训,组织到创业基地参观学习,积极提供信息咨询、项目开发等服务,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对聘任期满不再续聘、创业项目尚在初级阶段的,在一定期限内继续给予创业扶持政策,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创业保障;对以个体经营等方式灵活就业的,在工商登记、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并提供社会保险缴纳、保险关系接转等人事劳动保障服务。三是技术扶持。对涉及种植、养殖、园艺、农村养老服务业等多个产业的村官与社工,可选派技术人才提供创业项目规划和技术辅导,帮助解决技术问题。
4.落实政策,促进人才优质流出
一是考编优惠。积极鼓励基层工作者们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实施加分及定向招聘政策。二是定向招聘。在市、区招录事业单位人员及街道、乡镇招录事业岗位工作人员时,拿出一定计划比例的名额,分别定向招录大学生村官和社工。三是择优推荐。促使国有大中型企业、银行等单位加大招纳基层农村工作者的招聘力度,定期择优推荐考核为优秀的村官和社工们到优秀企事业单位工作,并主动配合招录工作,帮助顺利实现工作关系的衔接。四是鼓励学业深造。各地组织部门要支持他们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创造学习条件为希望继续学业深造者考取全日制研究生;同时鼓励在职攻读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学习,学历教育经费应参照公务员学历教育经费规定由财政承担一定比例。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委托高校面向大学生村官和社工培养农业推广硕士,以提高村官创新意识和承担农业推广或农村管理工作的能力。
(一)完善党建带团建工作制度。团区委把团的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已经形成了目标共订、内容衔接、机制配套、相互促进的基层党建带团建目标管理机制,其主要特点是:一是职责明确,对党团组织在党建带团建工作中各自承担的职责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予以明确;二是指标量化,对完成党委中心工作、团员发展、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和团工作保障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三是内容衔接,如将党内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和团内的推荐优秀青年人才作党的发展对象工作衔接起来等等;四是共同考核,对基层党建带团建实行双轨考核,保证基层党建带团建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深化Xx共青团“达标创优”竞赛活动,不断完善共青团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年初,下发《关于开展2009年度Xx共青团“达标创优”竞赛活动的通知》,分城直、镇乡、学校三口制定细致的规范化考核体系和《共青团工作手册》。以奥运会志愿者遗产转化工作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区域团建新格局,实现区域青年工作良性互动,将志愿者和主题教育活动等项目列入到2009年政治工作考核内容中,实现了依靠党建促团建。以论坛、交流、联谊、社区公益实践等形式,继续强化各团组织之间的团结、凝聚和整合,推广“激扬青春、送法下乡”活动。
(三)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团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得到加强。着力扩大组织建设覆盖面,先后成立浪漫一生影楼团支部、Xx博龙阳光新能源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团支部、农委团支部和老干部局团支部,国土局、统计局、司法局、政府办、总工会成立团总支,公路局、建委进行了团干部调整。加大团干部培训力度,开展“团建创新?素质提升”主题团日系列活动,实施基层团干部专项培训计划,团(工)委书记为团员青年和村级、社区团干部上团课,切实提高团干部综合素质。
二、抓队伍,团的战斗力不断增强
(一)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把团岗作为党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基地。针对我区村团支部书记队伍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大学生村官”具有的各种优势,大力推行了由“大学生村官”兼任村团支部书记、副书记的措施,为推进村级共青团工作和为“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搭建了有效的平台。团干部培训工作采取广泛参与、个别辅导、季度例会、工作研讨等形式实现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小型化、经常化,使集中培训和个别培训相结合。
(三)建好“五库”。一是种养殖业青年库,服务种养殖业青年,为他们做好种养殖技术培训,降低致富的技术风险;二是从事二、三产业青年库,针对经商的团员青年进行诚信经商的教育和引导,并进行年度诚信经商户的评比;三是贫困青年、青少年待援库,了解贫困青年状况,寻求社会关注,争取社会的扶持资金,与企业等接成帮扶对子。四是青年人才库,对青年人才进行现代化素质技能培训,并向企业推荐相关人才;五是希望工程1+1奖学金待援库,向市希望工程申请贫优学生奖学金。
三、抓载体,共青团阵地建设生机勃勃
(一)丰富青年创业工作,不断引导和服务青年创业创新。创办Xx共青团创业青年夜校,并积极整合劳动部门和培训机构等优势资源,对失业青年、城镇新增青年劳动力、农村富余青年劳动力进行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训期满可获得《Xx市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凭借此证书,并经劳动部门审核的项目可申请创业小额贷款。目前,举办培训班三期,共培训学员115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帮助、扶持青年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为企业选用优秀青年人才搭建平台,组织团干部参观Xx青年创业示范园,并建立38家Xx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及时向社会见习基地基本情况和招聘启事。继续挖掘优秀青年创业典型,评选出十名“Xx区第十二届青年创业带头人”。
(二)以农村青年现代化素质培训工程为载体,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Xx团区委本着“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整合资源、借力借势,突出抓好培训这一关键环节。各镇乡团组织主动与农业、科技、社保、妇联、工会等部门联系,充利用和依托京北职业技术学院、三农培训中心、青年就业指导中心、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大学生村官等现有的培训资源,以政策知识普及、素质培训、证书培训、岗位练兵等为主要内容,积极为农村青年提供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2009年,共举办青年农民现代化素质教育培训班126期,直接服务青年5740人次。
(一)完善党建带团建工作制度。团区委把团的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已经形成了目标共订、内容衔接、机制配套、相互促进的基层党建带团建目标管理机制,其主要特点是:一是职责明确,对党团组织在党建带团建工作中各自承担的职责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予以明确;二是指标量化,对完成党委中心工作、团员发展、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和团工作保障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三是内容衔接,如将党内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和团内的推荐优秀青年人才作党的发展对象工作衔接起来等等;四是共同考核,对基层党建带团建实行双轨考核,保证基层党建带团建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深化Xx共青团“达标创优”竞赛活动,不断完善共青团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年初,下发《关于开展2009年度Xx共青团“达标创优”竞赛活动的通知》,分城直、镇乡、学校三口制定细致的规范化考核体系和《共青团工作手册》。以奥运会志愿者遗产转化工作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区域团建新格局,实现区域青年工作良性互动,将志愿者和主题教育活动等项目列入到2009年政治工作考核内容中,实现了依靠党建促团建。以论坛、交流、联谊、社区公益实践等形式,继续强化各团组织之间的团结、凝聚和整合,推广“激扬青春、送法下乡”活动。
(三)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团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得到加强。着力扩大组织建设覆盖面,先后成立浪漫一生影楼团支部、Xx博龙阳光新能源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团支部、农委团支部和老干部局团支部,国土局、统计局、司法局、政府办、总工会成立团总支,公路局、建委进行了团干部调整。加大团干部培训力度,开展“团建创新?素质提升”主题团日系列活动,实施基层团干部专项培训计划,团(工)委书记为团员青年和村级、社区团干部上团课,切实提高团干部综合素质。
二、抓队伍,团的战斗力不断增强
(一)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把团岗作为党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基地。针对我区村团支部书记队伍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大学生村官”具有的各种优势,大力推行了由“大学生村官”兼任村团支部书记、副书记的措施,为推进村级共青团工作和为“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搭建了有效的平台。团干部培训工作采取广泛参与、个别辅导、季度例会、工作研讨等形式实现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小型化、经常化,使集中培训和个别培训相结合。
(三)建好“五库”。一是种养殖业青年库,服务种养殖业青年,为他们做好种养殖技术培训,降低致富的技术风险;二是从事二、三产业青年库,针对经商的团员青年进行诚信经商的教育和引导,并进行年度诚信经商户的评比;三是贫困青年、青少年待援库,了解贫困青年状况,寻求社会关注,争取社会的扶持资金,与企业等接成帮扶对子。四是青年人才库,对青年人才进行现代化素质技能培训,并向企业推荐相关人才;五是希望工程1+1奖学金待援库,向市希望工程申请贫优学生奖学金。
三、抓载体,共青团阵地建设生机勃勃
(一)丰富青年创业工作,不断引导和服务青年创业创新。创办Xx共青团创业青年夜校,并积极整合劳动部门和培训机构等优势资源,对失业青年、城镇新增青年劳动力、农村富余青年劳动力进行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训期满可获得《Xx市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凭借此证书,并经劳动部门审核的项目可申请创业小额贷款。目前,举办培训班三期,共培训学员115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帮助、扶持青年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为企业选用优秀青年人才搭建平台,组织团干部参观Xx青年创业示范园,并建立38家Xx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及时向社会见习基地基本情况和招聘启事。继续挖掘优秀青年创业典型,评选出十名“Xx区第十二届青年创业带头人”。
(二)以农村青年现代化素质培训工程为载体,服务农村青年转移就业。Xx团区委本着“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整合资源、借力借势,突出抓好培训这一关键环节。各镇乡团组织主动与农业、科技、社保、妇联、工会等部门联系,充利用和依托京北职业技术学院、三农培训中心、青年就业指导中心、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大学生村官等现有的培训资源,以政策知识普及、素质培训、证书培训、岗位练兵等为主要内容,积极为农村青年提供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2009年,共举办青年农民现代化素质教育培训班126期,直接服务青年574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