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2-05-21 07:23: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一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一实训总结

篇1

通过对北流凉亭田冲肉鸡生产基地的实地实习认识,使我对肉鸡场的选址,鸡舍的规划,布局与建设,和鸡舍内的设施设备,鸡场的肉鸡生产管理(育雏到育成的培育和疾病的防治),以及肉鸡场的市场营销策略。有了一次全面的基础的感性的认识,加深了我们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二、实习时间:

2010年**月19日至**月16日

三、实习地点:

**北流凉亭田冲肉鸡生产基地。

凉亭田冲肉鸡生产基地位于北流市城区向东容县路段8公里处,海螺水泥分厂的背后。

北流凉亭集团的田冲肉鸡生产基地,是北流,也是我国养鸡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肉鸡的生产不仅仅广泛的满足本国的市场需求,更是远销海,为我国的肉鸡出口贡献了质量和数量。因此建立在交通极为便利的国家二级公路的旁边(距离大约三公里处)。

四、实习范围:

学习肉鸡(育雏到育成的培育)和销售。

五、实习方法:

1、跟随饲养员学习实地养鸡方法。2、团结同学积极讨论每日的生产过程和分享心得。3、和场地的领导搞好关系,了解肉鸡的实地生产和市场销售。

六、实习内容:

实习主要是在养殖肉鸡的基地,内容包括:肉鸡场的选址,鸡舍的规划,布局与建设,和鸡舍内的设施设备,鸡场的肉鸡生产管理(育雏到育成的培育和疾病的防治),以及肉鸡场的市场营销策略等。

1、肉鸡场的选址:

肉鸡场基地路段处以国家二级公路旁边约三公里处的便利交通路段。是个养殖销售基地的基本选着,看似明智。但是,我个人觉得基地的选址仍旧有着极大的缺陷,好比一个戴眼镜子的同学,看似学富五车,其实胸无点墨不过虚有其表,给泡网泡近视的。相场跟相人大可同日而语,不可只识其表忽略其里。对于场地交通的便利,我不无条件的赞同,但是关于场地的位置和设置,不当苟同。比如:田冲鸡场便选址在一条深长悬陡的三冲里,就仿佛一条巨蛇盘卧而成,周围又没有比之高大的山岭为之依靠,就好比三国时代“葫芦谷”,只进不出。夏天,清风给周围的高山阻隔没有办法进入谷内,闷热干燥,不利于嫩草的生长,大量加剧了鸡群对饲料的采食和水的饮用,不仅增加养殖的成本,又降低鸡肉的质量,且给鸡群吃的的山谷,在鸡群活动时沙尘漫天飞舞,轻易让鸡群患的呼吸道疾病,达不到预测的放养的目的。谷内动物生活不断的排除巨大的热量向上蒸腾跟上空冷气交替形成一个小气候,容易倾盆暴雨,轻易将谷内早被鸡群吃的的山石冲的一塌糊涂,对鸡舍的建筑稳固有一定的危害。冬天,这样的地势对养鸡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强烈的冷风不断的从山谷口里灌进来,又无法将冷风排放出去,从上空往谷底蓄积,将暖空气完全占领,且冷空气又把带有大量雨水的乌云送入谷中聚集不得排出,形成阴雨,加剧了地势的恶劣。所以,我认为鸡场的选址应该选在宽阔的平原地带(最起码是丘陵),土地肥沃,容易蓄水,让鸡群和鸡群爱吃的嫩草有足量的水分生长,且有大量的降低饲养的人工。不宜在山地山谷中,不符合饲养优质肉鸡的生活生产需求的环境。

2、鸡舍的规划、布局与建设和设施:

关于我对田冲养鸡地势的看法,我对于基地里的鸡舍规划、布局与建设,又有部分的不满。虽然,田冲因为基于饲养肉鸡的目的,建设了开放式的鸡舍,专业来说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对于鸡舍的建设不给予肯定,因为我觉得像田冲这样的地势,应该建造钟楼式的开放式鸡舍,有利于夏天的通风透气,将舍内的氨气等不良气体轻易排放。不是单纯而传统的平面式屋顶构造,晚上进鸡时,可能由于空间过小不利于空气的排放。田冲基地的鸡舍空间过于窄小(宽:6米;长:15米;高约:3米),每个鸡舍饲养2500—2600只肉鸡。鸡舍一般建在山谷的半山腰,十分的陡峭,且放养鸡群的室外活动空间只是室内空间的5倍,有些地方由于地势的原因鸡群无法达到,大大限制了鸡群的活动空间。由于地势的不配合使得建造鸡舍的成本十分的昂贵(每个鸡舍的建造成本为2万元,不包括鸡舍内的设施)。鸡舍的建造地势的陡峭,给鸡群引水也是一个大难题,加大了鸡群饮水的困难和饲养的人工。不过我却惊讶的发现了一个极具智慧的工程,便是前任场长发明了方便又实惠的自动饮水方式:在鸡舍的高处放置一个400斤量的大水缸,作为引水到舍内外所有空间的水源处,然后采用软管将水引往各处,在软管经过的一定适量的距离用自创的压水器接上一个引水桶,等到水位达到一定量时,便自动压制水流,不易造成浪费(据了解这个解决引水的方法史无前例),很大功劳的减轻了饲养工作量。鸡舍内采用的是悬空的料筒饲养具,大概每隔1.5——2米放置一个。育成鸡活动空间加大,饲料量需求大,还要在室外备置料盆(价格低廉且耐用不易损坏)。鸡舍空间应该水泥硬化面,便于鸡粪的清除处理,定期清洁室内环境卫生,减少疾病的传播,养育健康的鸡群。但是,在田冲鸡场实习生产中,我发现鸡舍的粪便处理十分的马虎(一个月清理一次),造成鸡舍内臭气熏天,不利鸡的成长发育。

3、鸡场的肉鸡生产管理:

肉鸡的生产首先是鸡苗的培育,小鸡从孵化出壳(1——2天)便从孵化场转入肉鸡场培育,在转入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温度的调控,以防引起鸡苗受冻。田冲肉鸡育雏室,一般提前2——3天开灶起火,满足鸡苗进室的温度要求(一般火烤室温达到32度,使进鸡时温度达37度为最佳,即是看到小鸡群分散不聚在一起互相拥挤)。在育雏烤火最忌的是火灶不通风拉火,就不易将室温提高,妨碍育雏鸡的成活率,且育成的肉鸡体质不好,毛色不光亮,降低肉鸡市场价值,且轻易患病死亡,用药需求增大,增加饲养成本。育成鸡的饲养相对轻松,因为经过一系列的药物免疫,给鸡的体质有了一定量的提高,不用过分的担心其的防病,但必须保证其的饲料供给得到满足,和鸡舍的环境卫生(勤清除鸡粪)。尤其是60日龄一下的小鸡,更需要环境的卫生,发现有死鸡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处理,并及时剖检,从鸡的生活环境和饮用方面进行寻找病因,迅速预防治疗,减少损失。并且制定可靠的免疫程序。以下是田冲肉鸡场的种鸡免疫程序:

1日龄:新支H120活苗1.5头份\羽(喷雾)

2日龄:新支(肾型传支)活苗2头份\羽(引水)

10日龄:新支二联油苗1头份\羽(肌注)

新支二联H120活苗1.5头份\羽(滴眼)

14日龄:法氏囊活苗2.5头份\羽(分两次饮水)

16日龄:禽流感(H5+H9)1头份\羽(肌注)

35日龄:传侯活苗1头份\羽(滴眼)

70日龄:新支二联油1头份\羽(肌注)

新支二联H52活苗1.5头份\羽(滴眼)

75日龄:禽流感(H5+H9)1头份\羽(肌注)

90日龄:传侯活苗1头份\羽(滴眼)

140日龄:禽流感(H5+H9)(肌注)

150日龄:新支减油1头份(肌注)

新支二联H52活苗1.5头份\羽(滴眼)

160日龄:法氏囊油苗1头份\羽(肌注)

(备注:在实际生产中,肉鸡在达到70日龄后,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免疫程序有所减少或者不用)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发现田冲基地的生产有一定的程序方案。但是并不严格,生产者马虎了事,比如说:1、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矛盾重重,生产工作脱轨,势必给生产造成损失。2、员工年龄偏老化,对鸡的饲养有很大的阻碍(喂料、清鸡粪等体力工作不得力)。3、对鸡的免疫程序不重视,比如说35日龄的小鸡便要传侯免疫,而生产中延迟到40日龄(传侯一般采用滴眼方法进行免疫)。再比如小鸡搬到育成舍便要切去鸡嘴以防啄肛,偏偏拖到传侯免疫后实行,鸡死于啄肛不计其数等。(切嘴要求:上下嘴甲只切1\3,当切嘴是有血流出,不可离开切嘴器,直到不再流血为止,目的在于止血消毒)。4、饲养员的饲养水平不高,现场没有技术过硬的技术员,一般依靠总公司技术总监遥控。并且技术员不勤奋巡栏,不剖鸡,对疾病了解不深刻,常常道听途说,根据饲养员提供给的部分信息进行处理,往往达不到治疗的效果。技术员用药往往对饲养员有一定的隐瞒,不给饲养员清楚药用,只简单的介绍药用方法,若发生鸡群大量的死亡,便是归结为饲养员技术的缺陷,从不追究领导者和技术员的责任。如此这般,上行下效,饲养员便有病不上报,自觉处理,所以领导者和技术员为了提高生产质量,对鸡病的治疗仿佛免疫程序一般,定时定量的往肉鸡场里送药,在不清楚病情的状况下,胡乱的前行用药。因此,对肉鸡的高质生产相当危害。我了解到鸡场治疗球虫病一般用药为:早上喂磺胺药(50g药粉于400斤水饲喂大约2500只鸡),下午喂禽畜壮+维生素(药用量不清楚,同样溶于400斤饲喂2500只鸡)。我觉得对于鸡疾病的治疗不应该一味的用药,以免造成鸡只的抵制,和药物失效或产生副作用。应该多尝试草药的使用(成本低或者不用成本,因为有些草药在场地的周围随处可见)5、我在实习当中,也进行了死鸡病鸡的观察检测和解剖,发现大多数鸡只患病或死于:球虫病、磺胺中毒、鸡马立克氏病、大热病、气管炎等。由于鸡只的价值不高,所以场对鸡病的治疗不慎重视,但是必须注意对疾病的预防。6、鸡只的饲料饲喂相当刻薄,饲料的完全是公司执行生产,营养成分不足,鸡只生长缓慢,肉质不佳和羽毛蓬乱不光泽。150日龄的育成鸡体重只达到4——5斤,少数突破6斤。6、田冲鸡场对鸡舍的消毒,十分马虎,简单的采用一些常规的消毒药(例如:氢氧化钠、生石灰等),只在进鸡前的一天才清理鸡舍(例如:清理鸡舍后排水沟、消毒等),有甚者消完毒立马进鸡,程序十分随便。我觉得应该在鸡只出栏后7天内,必须进行清理消毒,才是科学的养殖方式。

4、肉鸡场的市场营销策略:

凡做肉鸡生产,市场营销最为重要,因为生产的目的,便是为了盈利,必须通过销售实现。所以公司是否做大做强除了养殖技术,营销便是最大的依靠,因此,必须制定准确无误的市场销售策略方可。在田冲生产基地实习过程中,对于鸡的销售,我没有看到一丁点有智慧的销售策略,买卖来者不拒,就仿佛街头的臭豆腐,现炒现卖。且对运鸡的车辆消毒十分简单。又由于鸡的饲养质量相对差,当遇到鸡市不佳时,采用降低饲喂饲料量来节约成本,更使得本来鸡只不佳更是大大折扣。(150日龄的育成鸡每日喂食不到半斤量)。我认为必须饲喂足量,才能保证鸡只的体质和羽色,在鸡市不佳的状况下占足优先地位。领导者必须要有大量的人脉、销路和方案因时势制定。例如:田冲肉鸡场对于这方面工作十分缺陷,肉鸡饲喂达到7个月龄都无法销售出去,一再亏损成本,采用限制鸡饲喂量来减低成本的消耗。并且鸡只的价格十分便宜(生鸡5.9元\斤,熟鸡6.9元\斤)。卖鸡时,规则可以让鸡贩自行选着鸡只,但是必须注意一定的程序,比如,田冲鸡场领导者与饲养员都不注意这样的细节,在大量装鸡时,任由鸡贩将大量的熟鸡当做生鸡收购,大大亏损了公司的利益。而且,鸡只称重时,往往领导者不熟悉秤称的用法,给贩骗取的一塌糊涂。

七、实结:

通过这次身临生产基地的道路实习,使我们对肉鸡的实际生产养殖有了一次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接受课堂上的知识,使理论在实际的生产中得到了运用。并且通过这次实习,田冲肉鸡养殖基地大可作为今后养殖的反面教材,激励和提醒自己注意一定的程序。做到以下3点:

1、作为领导者必须爱护关心员工,不可将员工当做卖身奴隶使用,除了一定生产需要和必要的公益活动外,不予以任何工作,(例如:开荒修路等),因为有一句经验之谈:对员工的刻薄,就是对饲养动物的刻薄。防止员工对领导者的情绪发泄在饲养动物上,不利于生产。

2、领导者或技术员必须勤巡栏,注意鸡的保健和疾病的预防、治疗处理,降低所需成本,达到盈利的目的。并且关注时势,根据市场的需求制定有意义的销售方案。

篇2

引言: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有着自身的特点,即面向生产一线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本科教育与高业教育都有各自的实训环节,相比之下就要求高职教育的实训环节要有自己的特色。如何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来、改进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使得高职实训办出特色,针对机加工实训经过积极探索与总结,实行开放式实训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一、开放式实训教学的目的与意义

提出开放式实训教学,原由在于现行的实训模式并不能很好的达到实训教学预期的效果。通过调查现行实训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出下列原因:

1、学科体制下,学生感觉机加工实训没有实际作用,找不到学习动力;

2、不愿动手操作,嫌脏怕累,学习动力不足;

3、现行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学习只是在机械的模仿操作过程,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4、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平台,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调查中也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有自主机械加工的想法与需求。

开放式实训教学中的“开放”能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实训:

1、开放实训教学空间,不再像现行的实训教学拆分工种、进行单工种教学,学生可根据加工需要选择车、铣、磨、钳、数控多个工种,进行完整零件综合加工,从而更加真实的反应生产活动。

2、开放实训教学时间,不再限定实训时间,由学生自主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进行安排,同时学生的课余时间,包括周末、节假日都可以加工学习。

3、开放实训教学内容,基础课程以外的内容可以由学生自行设计、或由教师提供多个典型零件作为实训课题进行实训,以独立项目的形式让学生学有所指,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4、开放实训教学形式,由传统的实训教师理论讲解、示范操作,学生模仿完成操作练习的教师主导的形式,到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自身加工课题的要求主动学习的师生共同探讨学习。同时以课题的形式进行开放式实训,可以拜托课本上过时的内容,着重学生能力培养,注重学习过程,拓宽学习面,充分利用网络等多媒体资源。

通过开放式实训教学,给学生提供更高的学习平台,更加自由的学习时间和环境,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课题为导向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开放式实训教学施行办法

对机加工实训而言,安全问题是应该被放在第一位的,所以在施行开放式实训的第一步应该对申请参与的学生做资格审核。审核分为两部分,即学生递交的申请应该有基本信息与自己的实训计划,包含实训经历,零件图纸,工艺编排;然后需要学生参加安全知识和基础知识测试,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安全操作知识和设备操作能力。这些是为了保证学生有端正的实训态度和充足的准备。

在申请得到批准之后,进入第二阶段,即准备阶段。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加工的可行性,订正工艺保证设计合理,零件加工可以顺利进行。再根据实训计划与实训教师约定实训时间,在教师指导下做好加工前的准备工作,包含熟悉设备操作,准备工具、夹具、量具,领取实训材料、刀具。

第三阶段进入实训加工,学生根据计划加工零件,教师在这一阶段负责指导答疑,保证学生的加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当实训完成后进入开放式实训的第四阶段,即对学生的成果进行验收。学生完成实习报告,总结实训收获。指导教师就学生实训的整个过程给出指导意见,学生实训成果就行整编入册进行保存,这是为了就业时可作为学生技能水平的依据提供给用人单位。

在开放式实训的施行过程中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和奖励机制。这是为了为杜绝半途而废与不认真对待造成的设备损坏与材料损耗,同时对于完成水平较高的学生以资鼓励。

三、开放式实训面临的问题

1、学生安全

机械加工不等同于其他实验,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资质,熟悉加工环境、设备操作,且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开放式实训不是对所有人都开放,应该具有门槛,参与的学生必须参加过机加实训或具备同等能力。所以在开放实训之前,对学生进行资格审核以及相关知识的测试是必要的。同时,为杜绝设计或制造工艺不合理,造成的设备甚至人生安全的隐患,学生开放式实训课题应由实训教师严格把关。

2、政策支持

开放式实训教学能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的政策支持。可以以学分制度做为保障,同时以就业为导向,对优秀学生可推荐就业,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总结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开放式实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能力,自主创造,自我完善的平台,从而帮助高职院校培养出比中职学生具备更强的理论素养,比本科学生具备更强的操作能力的优质学生。开放式实训的施行可以做为学校展示育人质量的一个窗口;也可以作为发现设计水平与完成水平高的学生,为技能竞赛的选拔与培养选手的平台;同时也可以作为学生毕业时,像用人单位推介学生就业的一个依据。

参考文献:

[1]徐金寿.“全程式”实践模式下开放式实训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2)

篇3

一、大数据概况

2013年5月10日,阿里巴巴CEO马云在淘宝十周年晚会上,做卸任CEO职位前的演讲时,马云说:“大家还没搞清PC时代的时候,移动互联网来了,还没搞清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大数据时代来了。”在IT这个日新月异的产业,不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科技浪潮,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我们又迎来了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大数据。

大数据归纳起来有4V+1C五大特点:第一,多样Variety。数据产生的来源多样性决定了数据的多样化,有结构化的数据,更多的则是非结构化数据,比如网页、图片、音频、视频等数据。第二,海量Volume。由于网络和智能设备的普及,每天产生的数据量由TB级别上升为PB,有观点认为,现在只需要两天我们就能够产生自文明诞生以来到2003年所产生的数据总量。第三,高速Velocity。短时间内能够产生海量的数据,这也就要求必须能够快速地对这些庞大的复杂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为快速决策提供支持。第四,价值Value。大数据蕴藏着大价值,数据存储和挖掘技术的有力保障之下,大数据是我们新的获取价值的源泉。第五,复杂Complexity。显而易见,大数据的产生复杂多样,对数据的存储以及如何在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用信息也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把物体连接网络,接受我们的控制和使用,云计算为海量数据的处理提供了可能,移动物联网也为数据信息的传输提供便利,以及PC电脑、平板电脑、手机,以及遍布地球各个角落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等终端设备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数据。大数据已悄然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

二、现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开展情况

(一)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

目前,大部分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授的主要内容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分类、特点(概述),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信息的表示;第二部分是microsoft office 常用组件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及frontpage基本操作;第三部分是网络基础知识及信息安全的介绍。计算机行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课本知识的更新远远落后,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生个体水平差异显著

学生来源由于城市和农村的地域差异、统招生、单招生、三校生等组成差异等等,使得生源多元化,学生组成复杂、录取分数不高、理论知识基础相当薄弱等现状,这促成了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多样化,因而学校很难顺利组织和实施统一的教学活动。学生实训水平参差不齐,对课堂教师教授内容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不可能达到一致,这就导致了教师布置同一实训任务,有部分学生在上课时间结束之前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而计算机机房的机器都装有系统还原,上一次课堂上机没有完成的实训任务难以在下堂课继续。

(三)考核评价缺乏针对性

由于个体的差异,每名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在课程结课时,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往往注重的是最后结果,对学生整体进行统一的同水平要求的考核。对学生的考核应该进行个体的纵向比较,而不是总体的横向对比。衡量的标准应该是每名学生相对自己进步的大小,而不是学生距离统一考核目标的远近。但常规意义上的普及性授课显然难以满足各专业对计算机的不同要求。目前,大多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内容单一,而不同专业学生在就业岗位上对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各异,课程教学和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的脱节。

三、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思路

(一)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在大数据时代,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原有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把计算机及应用新技术穿插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在计算机的发展阶段中,介绍新型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神经网络计算机、纳米计算机等;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新型存储器、时下热门大数据的存储技术、3D打印机讲解;在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特别是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介绍、当前流行手机APP功能介绍;办公软件部分要重视在线帮助和联机协作;计算机网络部分,伴随网络而产生的大数据的存储、管理、挖掘及分析,以及移动互联网的介绍。

(二)科学管理教学信息

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对数据的存储技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难得到一套新型的机房管理软件,不用配置高端的设备,借助某些平台利用网络,我们能够保存每一台计算机的节点信息,学生能够更方便地完成任务,而且通过这些数据信息,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一系列的比较,也能够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进步。

(三)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计算机基础是每一位高职大一学生都需要学习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授课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调研,以确定本专业个性化教学内容。一方面,计算机教师需要和本专业相关资深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开设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调研本专业毕业生在核心就业岗位上的任职需求,了解对计算机的需求。经过调研,结合计算机教学内容,设计符合专业岗位的项目案例,真实模拟岗位环境工作过程,让学生提前打好就业基础。

(四)持续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这场大数据革命的到来,充分实现教育信息化,对课堂的把握不再依赖于教师的经验,而是通过教学数据更精准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堂调节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教师只需要进行相应的监督和指导,扭转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窘况。

四、Y语

本文先是阐述了大数据的概念、基本性质及产生的影响,总结了现阶段我国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思路,以期为大数据背景下科学高效地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112-02

相对于传统的英语专业,高职商务英语有着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我院的培养目标就明确定位于“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大学专科水平,熟练掌握商务英语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和相应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能力,熟悉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及网络运用,主要能在外资企业、涉外星级酒店,文化教育机构从事商务英语口笔译,外贸业务及管理,商务秘书,教育培训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职业定位则清晰的定位于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等外贸方向及商务秘书,涉外导游等英语应用方向两个方面。基于高职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英语教学与传统理念的培养方法有了很大的区别。

1 传统商务英语教学的局限性

(1)教学方法:一贯以来学校教育都以教师为主导,虽然学生、教师、教材以及教法是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解释者。传统的英语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更多的是扮演一个接受者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学生的英语实践不管是翻译,口语交流还是写作等都主要靠学生自己课后去参与,缺乏系统性,这对本来就缺乏学习积极性的高职学生来说很难起到提高和促进英语水平的作用。

(2)学生知识结构。

虽然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已经多年,但实质上绝大多数同学大学以前的知识结构仍然是以高考的考点为主,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大部分精力用来准备高考,注意力集中在基础学科上,他们没有时间去攻读其他学科,对管理类,商科及经济类知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实践能力,其次,选择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对英语有很浓厚的兴趣,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由于他们入学时所处地域和教学条件的不同,因此,入学时基础差异大,有的同学听力跟不上,有的发音不标准,语法错误较多。如若不能好好引导很容易打击他们商务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2 模块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基于上述情况,我院展开了商务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模块教学;二是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自编适应学生基础的教材;三是把学与练结合起开,大力开展实训教学。三者互相促进,让学习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促进教学,从教学实践中发现不足补充教材,三者互为补充,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

(1)在模块教学方面,把商务英语课程系统的分为了三个模块:语言模块,商务模块和综合实训模块。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在语言模块上,重点课程为商务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外教任课),英语泛读,综合英语,英语写作,英语翻译,及商务英语。这些课程着重训练和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商务模块对应的课程则为商务单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报关与报检,着重拓宽学生的商务视野,加强商务领域实际操作的能力;第三模块综合实训模块课程主要为商务谈判,外贸单证缮制,外务ICT,及计算机应用,若上两个模块总结为开发加强专业能力的应用这一模块则可称为动手能力的培养。

(2)推出了实训性课程商务英语听说译,该课程针对学生基础及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原有的英语口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译课程做了整合,课程从大一入学开始共分四个学期,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各个学期各有侧重但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法连贯,保持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后续课程及教学奠定了基础。具体的安排为:

第一学期侧重英语发音表达,运用英文原版电影片段进行基础英语听力训练,口语模仿和表演,进行专题教学训练,根据各单元模块内容设计实训项目。如:

第一模块实训:英语朗读比赛(分组,分角色)。

第二模块实训:英语电影模仿(分组,分角色)。

第三模块实训:英语小品剧表演(分组,分角色)。

第四模块实训:日常使用短句(情景模拟,在家中,享受余暇时光,生病受伤时)。

第五模块实训:日常使用短句(情景模拟,打电话,问路,随意谈话,购物,用餐)。

该课程为实训和教学相结合,约每四周一个教学模块,每一教学模块对应一实训主题,教学开始前三周教师对相关知识点,句型进行讲解,实训时学生分组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在每一模块学习开始时即明白自己在实训模块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接受什么样的任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自主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能较好较快的吸收教师上课所教授内容,还能主动的寻找相关课外信息补充,以使自己在随后的实训中能与众不同,脱颖而出。

第二个学期编排为基础商务英语,这一阶段采用大量基本商务对话进行商务基础英语听说训练,如商务旅行、商务宴会、图标描述、产品介绍,主要实训模块包括:

第一模块:工作面试(打招呼,自我介绍,个性描述,工作岗位描述)。

第二模块:商务旅行(定酒店,登机,过安检,入住酒店)。

第三模块:商务宴会(订餐,菜单描述,宴会对话)。

第四模块:旅游休闲(景点介绍,风土人情,地方特色)。

第五模块:商务会议(报表介绍,会议流程,会议记录)。

该学期的实训依然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每一小组为一个公司,或某一方。如,在进行工作面试实训时,把全班分成四个组,每组八名同学,每一组为一个公司。该公司要在前来应聘的另三组24名同学中选出综合表现最好的三位同学,并记录他们选择这些同学的原因。由于该实训使每位同学都可以同时经历招聘方和面试方的角色,他们能更好更直观的感受到在面试过程中,什么样的表现才是受欢迎的,也能切实体会到自己在该实训中和其他同学相比的不足之处。从而能自发的想要提高自己的英语表达和社交综合素质。

第三学期着重更深入的商务英语学习:如询价、报盘、谈判等,主要实训模块:

第一模块:产品介绍(性能,特点,功能)。

第二模块:企业介绍及参观(企业概况,企业特点,企业精神)。

第三模块:商务会晤(机场迎宾,酒店入住,日程安排)。

第四模块:商务谈判(价格条件,交货条件,合同签订)。

第五模块:售后及保险(客户抱怨投诉,保险洽谈)。

进入第三学期,专业知识越来越系统,但由于前面一年的综合实训,学生已经对实训教学相当熟练,他们能自觉的以小组的形式学习,并能灵活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自己的实训环节,在实训过程中会有更多自己的创意。如:在进行企业介绍参观中,我们以介绍学校为实训,每组介绍一个景点,各组体现出来的风格就完全不一样,有的组以生动幽默见长,有的组非常的严谨正式,有的组则加入一些身体语言并加强互动,使自己的介绍能给对方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第四学期则为专业商务知识的学习,如开幕词、旅游景点、商务陪同等。主要实训模块:

第一模块:礼仪致辞。

第二模块:旅游景点。

第三模块:商务陪同。

第四模块:商务谈判。

第五模块:国际会展。

第四学习的实训和前面的实训又略有不同,该学期重点为口译实训,“口译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训练方法应以实践为主口译课堂应气氛紧张,有实际口译现场的压力感。因此,教师应多动脑筋,把口译课堂设计得像口译现场。”(仲伟合,2001)“三角对话”练习(three-cornered situation)又名“对话口译”练习(dialogue-interpreting)的合作方式,是目前比较受师生欢迎的口译课堂组织形式,仲伟合(1998)指出,这种合作方式的具体做法是三个学生组成一组,其中两位对话者各操英语和汉语,另一个人则是口译员。在练习之前,确定对话者的身份、讲话的主题和场合,让学生根据这些既定因素进行练习。实训的场所一般选择在多功能翻译室里进行。跟普通教室或一般的多媒体教室相比,该教室配备了国内先进的同声传译会议训练系统,每个学生配备一个耳机,可以十分清楚听到“三角对话”的内容,及时对该练习内容做记录,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另外,该训练系统还可以将练习的过程进行录音,不仅可以增加口译训练的现场感,还有利于学生事后进行查漏补缺,实实在在地提高其口译技能。

(3)在实训室及对口企业进行实习。

除了校园内的专业与实训相结合的课程外,学校还有专门的商务英语实训室,使实训课程和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如英语写作作为基础课其后续课程为外贸函电,对应的实训课为函电撰写,单证课程对应实训课单证缮制,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技术,利用计算机进行合同审核,信用证审核,商业发票缮制,装箱单缮制,提单缮制,保险单缮制等。

此外,学院还和相关企业进行了合作,使学生能在大三上学期能在教师直接在企业里面进行对应外贸,营销及英语培训方面是实训。虽然实习期工资相对较低,但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实践可以使学生快速的成长,一些学生直接在实训企业就业,也有一些学生在实训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选择进一步深造,更有一部分同学在实习中明白了自己更喜欢或更能胜任何种类型的工作,为以后的工作定位和个人发展大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3 结语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层面,突出了教育的实用性,主要为社会提供高等应用型人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训项目开发与运用使英语教学与英语的实践应用很好的结合起来,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这种以实践运用能力为指导,以学生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也使教师从单纯的讲授变为讲授加指导。真实的场景模拟,快速的检验的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及教师的创造力及教与学的质量。克服了传统教学法的局限性,提高了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实现了高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45-253.

[2] 詹勇.基于“三位一体”的高职《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10(5):27.

[3] 郑楚霞.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43.

篇5

从目前会计专业的就业情况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时更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要求毕业学生能迅速地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这就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既要将会计理论学扎实,又要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我国独立学院目前已达300多所,大部分独立学院开设了会计学等经管类专业,总体上看,独立学院的会计实践教学基本是在摸索阶段或直接是母体学校的复制版;单项、独立操作型模拟实训较多,但是综合型的会计模拟实验几乎没有;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质量也有待提高;实验室软硬件设备都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大部分院校没有正式签约的外部实习基地;没有完整的实习计划以及配套的监督反馈体系等。由于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出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因此本文针对独立学院,就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和改革目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独立学院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倾向于单项、独立模块的实训操作。目前大多独立学院所进行的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仅限于会计信息系统的部分核算子系统,如总账系统、报表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收应付管理系统等模拟型训练,而且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供应链管理内容以及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综合实验则很少涉及,所教的内容由建账到制单,再到审核、记账以及编表等,实验内容仅仅是某个虚拟制造企业某时期的部分业务,各部门相互联系的业务很少,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在会计分析、预测等方面的实践也较为欠缺。其主要原因是购销存子系统实验操作较其他单项系统更复杂,不易把握,并且财务业务一体化实验内容的综合业务资料较难取得,有关采购、销售、库存模块的应用就受到限制,无法模拟整个企业资源计划的运用。(2)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不够合理。现行教学计划中实验教学课时数一般偏少,占总学时的20%左右,有的独立学院虽然也能达到30%左右,但部分主要课程的教学缺少实验环节;就算有的独立学院在这些课程中设置了实验课时,但是由于理论课时就比较紧张,最后也没有真正按照教学计划来执行实验教学,导致实验坏环节的设置就形同虚设了。另外,有的独立学院只在第六、第七学期设置几周的实验课程,不仅时间短暂而且内容也不够全面和综合,也导致效果不佳。(3)会计实践教学方面的师资力量欠缺。会计实践指导教师是会计实践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扎实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目前,会计教师整体缺乏实践知识,造成这种状况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从独立学院的会计教师来说,很大一部分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于高校的,本身缺乏会计工作经历,工作后由于忙于教学又要做科研,又难以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其次,就企业而言,由于财务工作性质特殊,它集中反映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财务状况、税负等方面的信息,促使企业高管人员不愿外人接触财务信息,不愿接待教师来参加会计工作实践;再次,很多独立学院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上、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保证,致使教师对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既没有内在需求的欲望,也没有外在条件的压力,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篇6

作者简介:徐安书(1964-),女,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工艺与检测、微生物发酵等教学。

基金项目编号:本文系重庆市教委2011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13273)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9-0024-03

实践教学为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获得职业技能、技巧和职业道德的职业从业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一种实践活动。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五:“大力推行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1]。

一、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职业院校的简称,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是又是和传统普通高等院校有着不同质的另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高等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而实践教学正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最重要环节。过去的高职教育由于学校实践条件限制,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大多数专业课程都是以理论课时比例比实践课时比例大,有的几乎开不了实训课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差,到企业后必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才能顶岗。为了达到现在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培养目标,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从2010年12月开始对涪陵及重庆周边几所高职院校和相关的食品企业进行了调查,分析归纳和整理出目前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实践教学条件差,尤其是由中专转型的高职院校,大都还停留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理论为主,黑板上进行实践教学;二是教材改革没有跟上,沿用过去的传统教材,理论知识多,实践指导少,先理论教学,然后到企业参观实习,学生根本没有动手机会,动手能力培养成了纸上谈兵;三是学校忽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室大都是教学型,模拟型的实验室,少有生产性实训车间,更变不上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由于食品企业对车间生产环境要求洁净度较高这一特殊性,致使食品生产企业不愿学生去企业实习,造成教学过程中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很难落到实处;四是校内实验室以课程划分,呈“单一课程、单一实验室、单人管理”的模式,如微生物实训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等,功能单一;五是实践教师队伍素质差,大多教师是从学校 到学校,没有实践经验, “双师型”教师比例低,结构不合理,难以做到实践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这样的教学方法和实验、实践环节的安排与实践,学生不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动手能力。鉴于此,按照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和思路,根据市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近几年,我们就食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探索和研究,试行更加有效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2]。

二、修订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院以改革实践教学为重点,以适应重庆市食品行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3]。

(一)通过对福建雅客食品有限公司、雨润集团肉食品有限公司、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涪陵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重庆啤酒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调查,确定相应岗位应具备的实践技能,选择符合行业规范或行业标准的实训实习项目,并进行相关课程的整合,使课程内容符合行业需求,编写符合现在高职教育特点,以项目教学为主的实训教材和指导书,如食品微生物学与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整合为食品微生物及检验技术。打破课程界限安排实验实训教学,改变实验室、实训室专为某一课程服务的状况,做到教学资源共享。我院现就微生物这块有基础微生物实验(训)室、包括准备室、洗涤室、灭菌室、无菌室,食品生产车间检验室等。

(二)加强与食品企业的合作,打造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在目前的政策条件下,针对食品专业校外实训实习难的现状,通过教师下企业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员工培训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加强了企业与学院的联系,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密切了产学研结合、工学交替、校企合作,达到了和企业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目前我们已建立稳固的重庆市涪陵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雨润集团肉类加工有限公司、福建雅客食品有限公司、重庆啤酒有限公司、重庆桂楼食品有限公司等10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三)学院加大投入,建立健全校内实训基地,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学校现有的实验室为基础,建立了校内基础实训室和生产型实训车间,建立了两个食品生产车间、即一个食品分析与检测实训中心。实行“2+1”教学模式,各个教学系成立了教学科、实习就业科、教研室、学生办、督导室,实现了一个流程,五个分工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使“工”与“学”有机融合,让学生真正参与食品生产、食品分析检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毕业后即可真正上岗。探索与食品企业合作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基地的建设参照生产车间的布局模式,并将企业生产元素和企业文化融入基地建设和实训实习教学中。我们与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涪陵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签订了“乌江榨菜班”、“涪陵娃哈哈班”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双方共同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开发,成功实行了校企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

(四)全面提高实践指导教师素质,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院在资金上采取学院补贴大部分,自筹小部分等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能力、学历提升等培训、下企业锻炼补贴等措施,利用暑假期间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锻炼至少达1个月以上,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目前我院食品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大大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近两年的努力,2011年底我院成功成为重庆市市级示范性院校培育单位。

三、健全管理机制,推进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一)通过专业教师下企业访问、实践等方式对重庆市食品行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掌握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动态,了解企业在员工培训、技术革新、科研等方面的需求,探讨双方的合作点,寻求适宜的合作伙伴与合作方式。我院食品专业与涪陵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签订了职工培训协议,每年培训涪陵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职业300人,职业技能培训重庆新涪食品有限公司职工10人。

(二)对开设食品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调研,我们对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长江师范学院等周边高等院校进行了解,学习他们在实训项目开设、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材编写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认真吸取外校有益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路子。

(三)聘任企业技术人员为外聘教师,定期指导学生实践。聘请了重庆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教授、重庆新桥医院营养学专家、涪陵榨菜集团、涪陵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工程师为专业委员会委员,共同研究生产实训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实用性、综合性等问题,提高生产实训教学环节的质量。

(四)每学期教研会不少于10次,组织专业课教师对实验、实训项目的开设、实训内容的组织等进行认真研讨,课堂上减少原理性知识的讲解,实训课程减少验证性、演示性、理论性太强的实验,增设可操作性、动手性强的实训项目。

(五)以校内现有食品实验(实训)室为基础,筹集资金,建立校内食品生产车间、食品分析检验综合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能体现企业车间的布局,体现车间与教室合一的效果,按食品行业标准和企业管理模式运作。给学生提供模拟生产操作、取样分析检验等练习,大大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我院现有焙烤食品生产车间、制水车间、发酵食品生产车间各一个。

(六)学校对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由各教学系统一安排专人负责实训室管理。建立向实践教学环节倾斜的激励机制,除了专门实训室管理员外,通过资金补贴吸引专业课教师参与到实训室管理的教学中;基本上做到了每个实训室至少有两人负责。

(七)根据调研确定适宜的合作企业,并与企业洽谈确定实训项目、实习岗位和实习内容、指导教师和师傅等内容,校企双方达到教师即是师傅,师傅即是教师。顶岗实习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必须要把对学生在校内的教学管理“搬到”企业,即进行“企业学校”式管理。为确保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完成,我们精心设计了企业实习管理手册,认真拟定了与企业和学生的合作协议书,并设计了典型食品加工和检验案例,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由于这些典型案例最好是学生能够亲身感受的,这样可提高教学效果。 每学期都有学生到合作企业如榨菜集团、涪陵娃哈哈饮料有限公司、重庆新涪食品有限公司去参加岗位轮流实习一个月以上,并与企业签订实习(训)基地协议、企业实习管理手册、校企产学合作协议,与学生签订实习协议书,实行工学交替办学。大三学生在当年11月中旬至翌年6月,有7个月时间均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八)对科研结果进行总结,对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和理论提升,成果鉴定、验收并推广应用。

四、实施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建设。高职高专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优化“双师型”队伍结构、提高“双师”教师素质是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鼓励在职教师参与进修培训和深入企业锻炼等形式提高实践能力并获取“双师”资质,积极为行业企业提供科研、技术和培训服务;选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工作。

(二)建立“工学结合”机制。学院现有的食品加工车间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食品分析检验中心设备不齐全,不能完全适应“工学结合”的需求。应根据实践课程之需求, 加大饮料食品加工、发酵食品生产车间的建设、加大食品分析检测仪器设备的投入,建立食品生产检验综合实训中心,以满足学生“工”与“学”的需求,将技能训练与教学课堂合为一体,“教、学、做”融为一体,是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

(三)加强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原有的先集中理论教学,后认识实习、参观实习、综合实习等实践教学方法,实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2+1”实践教学模式。大一、大二各个学期均有一个月到企业集中校外生产实训,深入食品行业到具体操作岗位跟工人师傅学习食品生产操作技能、食品检验方法等。实训结束后,通过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大三从11月中旬至翌年6月集中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现毕业生到企业的“零过渡”。

(四)突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向学生灌输食品行业“安全、环保、卫生”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性格和职业意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生产场景等促使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养成。

总之,企业的需求是学校的责任;企业的选择是学校的目标;企业的评价是学校的标准;企业的发展是学校的追求。抓好实践教学环节,构建高质量的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服务企业、服务学生,最终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C].教高【2006】16号文件.

篇7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168-02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和闲暇时间增多,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是旅游日益成为现代人类社会主要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旅游也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而成为全球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但是在现存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习实训的情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应当代旅游业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现状

1.实习组织方式

旅游专业实习的组织方式主要有三种:学校或院系统一安排、学校统一安排与自主实习相结合、学生自主实习。这三种方式各有利弊。学校统一安排有利于组织,学校可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管理和监控,但受人力、财力的限制,与学校建立长期实习合作的单位数量和种类有限,不可能与众多单位均建立实习合作关系,这样无疑限制了学生实习的方向和范围。学生自主实习有利于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实习方向,但不利于学校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学校统一安排与自主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一般是学生自己先联系理想的实习单位,然后学校再与实习单位进行联系并签订有关协议,保证学生的安全并对其进行管理。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组织方式以学校或院系统一安排为主,也有少量学校使用另外两种方式。

2.实习时间

实习时间的选择包括实习时间的长短选择和实习时间的学年选择。各高校专业实习的学年安排不同,多数安排在大四,大一学习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大二、大三学习专业课,学生在学校掌握了扎实的旅游知识体系后再安排实习,这样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少数院校认为,实习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践知识和实际情况,这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将更加充分和深入,所以,将实习安排在大三阶段。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校内实训设备较差,资金投入较少

笔者曾经做过调查,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关于校内旅游实训的资金投入量只有一些专门以旅游管理为主导方向的旅游院校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在校学生的实训,而且在实训的“硬设备”和“软设备”的投入上,价格昂贵,如:导游实训过程中一个模拟影像实训室,投入就需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或上百万,这对于一个非旅游院校的导游方向的实训投入就难以实现了。

2.顶岗实习难以安排

在我国高校参加顶岗实习还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而最先是在职业教育阶段的院校响应国家号召参加顶岗实习。然而,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扩大高校也开始搞起顶岗实习了,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们高校的学生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为以后的就业做好铺垫。在2004年中国教育报上有这样一文中《顶岗实习铺好就业路》,它讲述的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去参加顶岗实习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为学生配备好好的指导老师就能够让学生很好的得到锻炼。

刘平,在《从顶岗实习谈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阐述职业院校的学生从进入学校到经过学习去参加顶岗实习的经历。在学生进入顶岗实习的岗位后可以的到很好的提升。尤其像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提高专业素质、在身份转换中健全心理素质、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身体素质、在文明教育中完善人格素质。

目前随着高职院校的改革,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如:“2+1”模式、“1+1+1”模式、“1+1+0.5+0.5”模式等等。但无论哪种形式,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许多院校在安排顶岗实习时间上的统一性这一特点,即在某一个学期或某一学年安排学生统一顶岗实习,但是旅行社和景区所需要的顶岗实习生并不像饭店那样的“规模需求”,所以在某一时间段内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此外旅游企业的业务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如:在旅游旺季的黄金周,旅游公司所需要的从业人员就很多,但是许多院校在此期间并不一定安排学生的顶岗实习,这就造成了“供需”在时间上的偏差。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1.实习单位类型单一

高校受学校人力、财力及专业方向的影响,可供选择的实习基地种类较少。这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旅游业的整体认识,也影响学生的择业范围。实际上,在就业形势紧张的情况下,旅游实习基地的选择也应广泛化,除了传统的酒店、旅行社、景区外,还可选择旅游交通企业、博物馆等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场所。

2.实习岗位单一

目前,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多采用一岗制,很少轮岗,这样的设置可降低成本,使学生尽快熟悉岗位并成为熟练工,但学生无法对企业有整体了解,也无法了解各部门的业务流程及部门间的配合和协作。如果在实习期间对学生实行轮岗制,将会对学生的实践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加深他们对单位部门的整体了解,锻炼多方面的能力,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在择业中有明确的定位。

3.学生对实习重视不够

在可自主选择实习单位的学校,不乏存在学生开假证明、逃避实习等现象。即使在学校统筹安排实习的情况下,也有学生怕吃苦、不想实习,认为他们在校学习的是管理而非基层服务,不应当到一些基层部门进行体力劳动的实践。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实习的可行性、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学校缺乏有效的指导。实际上,实习也是一门课程,学校、学生都应加强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

4.学校与企业缺乏有效沟通

高校学生实习课程的安排是将学生放置在现实的企业环境中,企业辅助学校对学生进行实习教育,并对学生实习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价。由于人力、财力的限制,学校很少派出专业教师长期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 忽视对实习过程的管理与监控。实习单位将学生视作普通员工,也很少在他们实习中不断对其进行专门的专业培训和指导。很多学校只是在实习前派人将学生送到实习基地,实习结束后将学生接回来,却很少进行专业知识的指导和实习效果的沟通。

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问题解决对策

1.实习过程前的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逐渐开放发展,现在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正在走向可持续发展、高校、 共赢的校企合作实习模式。学校是个宽松舒适的环境,同学们在学校待时间长了就会对学校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对社会则产生畏惧、胆怯和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恐慌心理,企业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学生在准备实习时就会产生明显的抵触情绪。另一方面,酒店是一个服务性行业,岗位对工作者的相貌、身高等外在条件,对实习生的工作能力和内在素养要求都有一定的限度。比如,酒店的人事部根据每个实习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前厅、餐饮、客房等不同的部门。这样的具有明显差距分配会给实习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自卑、挫败感、怨天尤人等消极情绪。会严重影响到实习同学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甚至会造成对这个行业认识的偏差。

2.选择符合教学要求的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应具有行业或区域代表性,能够满足学科专业教学实习需要,具有满足实习、学生学习、食宿、劳动保护和卫生等方面的条件。当然,校外教学实习基地部门领导应有重视企业技术革新、尊重知识、重视教育,并有与学校长期合作的愿望。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主要是管理运作规范、知名度高的旅游景区、旅行社、博物馆等。这些单位良好的硬软件能使学生接触到行业前沿的现代信息,在实践中首先超越教材传统性、保守性的限制,使学生的专业视角保持敏锐,使学生在毕业后所拥有的信息量和熟悉的操作流程不会和现实脱节。

3.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轮岗与就业机会

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轮岗的机会,一方面,可使实习生掌握多个岗位的操作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可提高实习兴趣,减少职业倦怠。特别是对于一些有意从事导游行业的学生,应为其积极创造条件与机会,甚至鼓励其在实习单位就业,从而起到有效提高专业就业率的作用。对于以后不愿从事导游行业工作的学生,可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就业意向,并积极为其提供相关从业信息与机会,使其安心实习,使实习与就业两不误。

五、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

1.加强校企合作,努力做好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产学研的结合应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互为基地、相互支撑”的基本要求,是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面向当前旅游业的需求,学校与旅游行业合作,充分利用社会、学校、景区的自身优势共同培养出旅游行业和社会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从而实现学校、教师、学生、景区四方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搞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需要,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2.校企合作办学

按照当前旅游行业的需求,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为目的,实行订单培养、互为基地、相互支援。例如:让本专业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真正深入到第一线,同时在学校建立员工培训基地、专门培训企业的员工,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经常让专业教师和行业带头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努力做好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

在顶岗实习期间要加强学生的指导和跟踪,依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实习计划,适时指导学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顶岗实习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要认真总结,找出需要弥补和提高的方面,并按标准严格考核,提高学生对顶岗实习的重视程度。同时加强对带队教师的选派工作,完善相应的顶岗实习规章制度,如:学生的动员、组织、考勤、奖惩措施、报酬以及学生和劳动事故的处理办法、教学效果的评定等等。另外与学校合作的酒店方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还应考虑到社会效益,担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在同行业的影响。

4.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体系,实现实训与上岗的零距离

校内实训基地要根据就业市场需求、专业课程设置建立符合本专业实际的仿真模拟实训室、模型讲解实训室、旅行社门市实训室、综合技能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建成后实现专门的实训管理,一方面要有充足的实习实训经费,使实训硬件和软件设备都跟得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要经常更新内容,使实训内容跟得上当前行业发展的需求,如:不同年份的景区资源的变化情况、级别等,在实习实训投入和管理上不能一劳永逸。另一方面,要有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如:校内实习指导教师、专业实验员、主讲课程实践教师等,同时也可聘请著名行业人士定期做课堂实训指导,如:旅行社经理、中高级导游员、外语导游员、景点景区负责人等。在实训过程中,可打破传统实训过程,让行业指导专业,围绕市场办专业、办好专业办产业,努力实现实训的真实性,达到实训和上岗的零距离目标。

5.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旅游业与其它行业发展有所不同,它本身存在着淡旺季的区分,在旅游淡季的时候,许多旅游公司、旅行社、景区景点都存在着“裁人”这种现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养闲人”,而到了旅游旺季的时候,旅游企业非常需要导游专业的顶岗实习生,故出现了“供过于求”“过不应求”的两种矛盾,为此我们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校内实训时间安排上不能因循守旧,应考虑到行业与专业的特殊性,按照行业的需求,合理的安排学生的顶岗实习,有利于“校、企、师、生”四方的共赢,如:可以实行导游专业实习周或实习月活动,即在旅游黄金周或地方旅游文化节、民俗活动月期间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以达到人尽其岗的要求。

六、结语

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尚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中,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仍然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合现代旅游业需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武忠,季静.旅游高等教育的全方位国际化发展模式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篇8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Vocational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aching in the Era of Big Data

KANG Lili, CAO Jun

(Chongqing Energy College, Chongqing 402260)

Abstract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loud computing, after the mobile Internet, ushered in the era of big data,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big data,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Summarizes the main issues currently Basic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vocational colleges exist. In the era of big data presents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 courses in terms of content to keep up with the rhythm of the times, the upgrade room management system, save the data, the reform of the student evaluation methods, and taught to be as professional services.

Key words era of big data; vocational college;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1 大数据概况

2013年5月10日,阿里巴巴CEO马云在淘宝十周年晚会上,做卸任CEO职位前的演讲时,马云说:“大家还没搞清PC时代的时候,移动互联网来了,还没搞清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大数据时代来了。”在IT这个日新月异的产业,不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科技浪潮,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我们又迎来了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来了,那什么是大数据呢?百度百科对大数据进行了如下定义,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或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或称巨量数据、海量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数据的集成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①

大数据归纳起来有4V+1C五大特点:(1)多样Variety。数据产生的来源多样性决定了数据的多样化,有结构化的数据,更多的则是非结构化数据,比如网页、图片、音频、视频等数据。(2)海量Volume。由于网络和智能设备的普及,每天产生的数据量由TB级别上升为PB,有观点认为,现在只需要两天我们就能够产生自文明诞生以来到2003年所产生的数据总量。(3)高速Velocity。短时间内能够产生海量的数据,这也就要求必须能够快速地对这些庞大的复杂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为快速决策提供支持。(4)价值Value。大数据蕴藏着大价值,数据存储和挖掘技术的有力保障之下,大数据是我们新的获取价值的源泉。(5)复杂Complexity。显而易见,大数据的产生复杂多样,对数据的存储以及如何在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用信息也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②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把物体连接网络,接受我们的控制和使用,云计算为海量数据的处理提供了可能,移动物联网也为数据信息的传输提供便利,以及PC电脑、平板电脑、手机,以及遍布地球各个角落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等终端设备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数据。这些庞大的数据,无论是在经济领域、政府领域、文化领域还是教育领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决策过程将不再依赖于经验和直觉,而是根据对收集到的数据的处理加工,挖掘关键信息,提供决策依据,基于数据分析的决策将是未来的核心特征,我们将迎来循“数”管理的模式,当今社会,数据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三分技术,七分数据,得数据者得天下。

对于教育来说,积攒下来的庞大数据如何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利用,如何改变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如何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将是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2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授的主要内容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分类、特点(概述),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信息的表示;第二部分是microsoft office 常用组件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及frontpage基本操作;第三部分是网络基础知识及信息安全的介绍。计算机行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课本知识的更新远远落后,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学生知识水平差异较大,课堂授课难以面面俱到。学生来源由于城市和农村的地域差异、统招生、单招生、三校生等组成差异等等,使得生源多元化,学生组成复杂、录取分数不高、理论知识基础相当薄弱等现状,这促成了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多样化,因而学校很难顺利组织和实施统一的教学活动。(3)实训条件受限。学生实训水平参差不齐,对课堂教师教授内容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不可能达到一致,这就导致了教师布置同一实训任务,有部分学生在上课时间结束之前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而计算机机房的机器都装有系统还原,上一次课堂上机没有完成的实训任务难以在下堂课继续。③(4)考核评价缺乏个体化。由于个体的差异,每名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在课程结课时,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往往注重的是最后结果,对学生整体进行统一的同水平要求的考核。对学生的考核应该进行个体的纵向比较,而不是总体的横向对比。衡量的标准应该是每名学生相对自己进步的大小,而不是学生距离统一考核目标的远近。(5)普及性授课难以满足各专业对计算机应用的不同要求。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授课内容单一,而不同专业学生在就业岗位上对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各异,课程教学和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的脱节。

3 改革思路探讨

(1)更新教学内容。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在大数据时代,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原有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把计算机及应用新技术穿插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在计算机的发展阶段中,介绍新型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神经网络计算机、纳米计算机等;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新型存储器、时下热门大数据的存储技术、3D打印机讲解;在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特别是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介绍、当前流行手机APP功能介绍;办公软件部分要重视在线帮助和联机协作;计算机网络部分,伴随网络而产生的大数据的存储、管理、挖掘及分析,以及移动互联网的介绍。(2)保存机房实训信息,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成大数据,挖掘信息,客观评价学生的进步。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对数据的存储技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难得到一套新型的机房管理软件,不用配置高端的设备,借助某些平台利用网络,我们能够保存每一台计算机的节点信息,学生能够更方便地完成任务,而且通过这些数据信息,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一系列的比较,也能够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进步。(3)根据专业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每一位高职大一学生都需要学习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授课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调研,以确定本专业个性化教学内容。一方面,计算机教师需要和本专业相关资深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开设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调研本专业毕业生在核心就业岗位上的任职需求,了解对计算机应用的需求。经过调研,结合计算机教学内容,设计符合专业岗位的项目案例,真实模拟岗位环境工作过程,让学生提前打好就业基础。(4)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和教师的解放。随着这场大数据革命的到来,充分实现教育信息化,对课堂的把握不再依赖于教师的经验,而是通过教学数据更精准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堂调节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教师只需要进行相应的监督和指导,扭转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窘况。

4 小结

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让大数据辅助我们的教学。

注释

篇9

DOIDOI:10.11907/rjdk.161988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7)001018504

引言

“十三五”规划将“建设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列入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重大举措,物联网行业进入加速发展时期,需要大批能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创新型技术人才。物联网工程的人才培养特点可概括为:高、新、快,即高要求,需建立全新培养体系,人才需求紧迫[1]。因此,研究如何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探索具有指导意义的紧缺人才培养规律与方法,并指导践行,成为物联网工程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的一个热点问题。武汉理工大学是全国第一批获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院校,本文以该校物联网专业作为研究个案,基于CDIO与协同创新理论,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践,提出一种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优化框架,并探讨在此框架指导下的专业建设实践。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家教育部2010年推出“卓越计划”,把培养创新型工程师作为重要战略目标,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的很大一部分正是“工程应用型”人才(另外一部分是继续深造的科学研究型人才)。校企联合培养环节是“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及其实现矩阵建构的关键因素,是有效实施“卓越计划”的保障,其重要性已获得很多国家共识。国外比较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和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等[2]。国内不少高校相继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方式,例如:卓越工程师计划、卓越教师计划、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培养、3C立体培养、局域项目学习等培养模式[3]。

国家教育部在2012年提出“协同创新”计划,指出“高校要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协同创新理念下校企合作的内涵是高校和企业利用各自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相互融合,以促进资源的流动和整合,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创新价值的最大化。在协同创新中,协同是手段,创新是目的[4]。文献[5]将校企协同创新具体举措总结为参与培养过程、校企共建、企业赞助、委托培养、合作培养等5类17种。

为解决创新工程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4所大学通过4年国际合作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方法(CDIO Approach)。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方式,按照课程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学习工程理论和实践[6]。CDIO核心内容包括1个愿景、1个大纲和12条标准[7],该方法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大工程理念。在此基A上,国内外有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采用CDIO作为改革方法,并提出体现教育目标的CDIO教学大纲和体现系统化改革的CDIO标准,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我国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校,从2010年首批的30所,增加到目前的约600余所。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在创新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领域,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大多数高校物联网工程类专业主要还是采用以理论教学和实验室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武汉理工大学于2009年开始进行物联网工程方向试点,获首批物联网工程专业后,参考国内外相关经验,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物联网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系统方案,获批第七批国家特色专业。

2物联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优化框架人才培养模式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培养对象采取的某种特定的人才培养结构、策略、体系及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的总称[8]。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涉及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与管理队伍、考核与激励机制等多个维度。协同创新理念下的“卓越计划”内容与CDIO内容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多个维度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见表1),两者结合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本文以CDIO和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中心,并结合学校物联网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工程型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以企业需求为逻辑起点,从校企观念转变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入手,建立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基地,以及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该框架借鉴国内外CDIO工程教育的经验,结合物联网专业卓越计划的特点,构建稳定的卓越计划实践教育平台;提出校企共建实践基地的新方法,学校和企业明确各方的职责、任务和利益,企业积极参与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学生们在基地里参与企业的工程设计、产品制造、项目管理等工作,在实践中锻炼工程素质,使企业、学校都在基地建设中取得成果,形成多赢的局面;建立企业层面的校企协同内在需求机制,在借助企业岗位实训提高物联网专业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依托高校的科研力量,提升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确保企业从卓越计划中直接受益。

3物联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实践

武汉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依据上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框架制定了“3330策略”、“2544目标”系列建设规划(见表2)[1]。其中3330策略为:优先建设3个基础(队伍、知识体系、实践训练条件);3个结合(与校内相关专业结合、与相关培训单位结合、与行业结合);3个折中(近期与远期、传感层与系统集成、新体系与老专业);在专业组建初期开展“零点行动”,即:全国都在起步阶段,务必强抓竞赛与教材建设。近期与中远期制定了两阶段目标,概括为“2544目标”,即两年内建成5个平台,4年4类知识融合,包括计算机、控制、通信、海量数据处理融合。

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比较序号CDIO的12条标准协同创新+“卓越”理念本校培养模式优化1*专业培养理念(将产品和系统生命周期的发展原理,即“构思一设计一实施一运行”作为工程教育背景)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协同的物联网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2*学习效果(与专业目标一致,并得到利益相关者验证的个人人际能力和产品、 过程与系统建造能力以及学科知识)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基于CDIO的物联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3*一体化课程计划(一个由相互支持的专业课程和明确集成个人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建造能力为一体的方案所设计出的课程计划)4工程导论(一门导论课程,提品、过程和系统建造中工程实践的所需框架,并且引出个人所需培养的能力)5*设计-实现的经验(在课程计划中应有两个或更多的设计-实现经验,其中一个为初级,一个为高级)以强化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实训课程设置6工程实践场所(工程实践场所和实验室能支持和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学习产品、过程和系统建造,学习学科知识和社会知识)基于协同合作理念的岗位实训方案7*一体化学习经验(一体化学习经验带动学科知识与人际交往能力,产品、过程和系统建造能力的获取)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资源平台课堂教学形式改革8主动学习(基于主动经验学习方法的教与学)9*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建造的能力)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走出、引进”的师资培养方案10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师在提供一体化学习、使用主动经验学习方法和考核学生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改革完善工程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制度 11*学习考核(考核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产品、过程和系统建造能力以及学科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情况)教育界与工业界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校企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12专业评估(对照12条标准评估专业,并以持续改进为目的,向学生、教师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反馈)注:12条标准中,有7条是最基本的(用*号表示),体现了CDIO与其它教育模式的不同。另外5条标准反映了工程教育的最佳实践,作为补充标准

3.1协同式物联网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协同式创新强调高校与企业两种资源和诸多优势要素的合理配置、全面共享和有机融合,不仅为学生的实习、企业实训等工程实践教育环节提供了更多机会、途径和保障,也为企业改进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工程质量赢得了更多智力资源,实现了校企协同的互利共赢局面,在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上推进高校与企业的联合。因此,要结合物联网工程行业背景,优选合作企业。2013年物联网专业与无锡感知博览园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意向书,双方通过不断商榷、修订,结合学校优势专业,联合制定了本专业的知识体系、课程与实验体系,以及专业培养方案,形成了突出交通、物流应用背景和科研成果特色的物联网专业培养方向。

3330策略3类资源结合:结合社会、校内、行业资源3项折衷原则:折衷近/远期、高起点/适用性、分层/系统技术“零点行动”:在建设起点采用竞赛、兴趣项目促进自主学习与知识更新传感网络平台智能终端开发平台2年建5个平_雏形数据服务平台(云服务平台)基础训练平台(接口、通信、现场总线控制)2544目标工程实践平台(智能抄表、家居、物流、交通)C3SD融合(计算机/通信/控制,海量数据处理技术)

4年4项任务完善实验教学环境及体系完善工程实践体系面向我校三大行业服务应用3.2基于CDIO的物联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在积极参与国内物联网专业建设研讨会和各种形式调研的基础上,从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优化“卓越”课程体系,综合统筹制订培养方案,主要包括:设计专业知识与应用技能培养课程体系、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建立包含核心理论课程、开发应用类课程和创新类课程等阶段性培养任务的方案;基于协同合作理念制定岗位实训方案;制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综合实践计划,强调学生交流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把课程体系划分为核心理论课程、实训实验课程和应用创新类课程3部分,提高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比重,加强应用开发实践的参与性,降低一些理论深、与项目应用开发实践相关度低的课程比重。通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运用,优化应用型创新人才知识结构。

3.3特色实训课程设置

针对物联网专业部分特有的实训实验课程(传感器技术实验课程、RFID实验课程、无线传感网技术实验课程、智能家居实训系统、多点传感数据传输、传感数据簇聚优化实时处理等实验课程)进行优化设置,并制定完善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建设方案。

3.4校内外实训与实验保障

在多次到全国物联网先进战略基地与研发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十二五”建设规划,确立物联网工程实验和实训中心的建设原则为: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健全物联网专业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需求分析师、测试工程师、系统研发工程师、产品经理、硬件安装与销售工程师等多种岗位的实习。依托实践基地,以项目实践训练为中心任务,切实提高物联网专业学生的合作和应用能力。

实验和实训中心包括5大实验和实训平台:传感技术应用平台、嵌入式与移动智能终端开发应用平台、云计算与服务计算平台、物联网应用工程实训平台、物联网基础技术支撑平台。实验平台涵盖了物联网架构的各个层次,可满足本科教学与研究需要。同时,建立“物联网综合演示实训中心”,并与“教育部信息中心”联合建立了“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认证湖北实训基地”,相关环节充分体现了卓越计划和CDIO的特色。

3.5教学资源平台

根据物联网专业技术知识面宽、实践教学内容丰富的特点,将物联网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创新,提出以物联网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生长规律为引领的实践教学平台构架,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

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改革传统以固定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资源组织形式,联合具有实用工程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和工程创新能力的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建立以工程项目实施为目标的教学资源平台,将源于工程实践的具体问题、实际案例,以及来自行业企业的设计与研发项目转化为教学资源。

3.6课堂教学形式改革

优化传统教学组织模式,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基于项目的教学法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具有极强的融合性。教在组织教学内容时,以项目需求划分知识单元,最大化地增加以项目应用开发为中心的实践教学内容,坚持精讲多练,夯实专业基础。同时,并未完全摒弃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与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灵活使用以项目设计为导向(Design-Directed Learning)的能力培养理念、基于问题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的教学模式、探究式课堂教学(Inquiring-based Learning)与实践教学(Experimental Learning)等[9]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穿插讨论、实操等环节,培养学生发现、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实践中的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

为了构建学生的自主学习环境,促进专业教师的知识更新以及将专业和学科建设的研究成果付之实践,武汉理工大学与教育部信息中心合作,联合建立了“物联网工程训练中心”,以及物联网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设计竞赛集训中心”。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已组建了多个创新兴趣小组,学生参加了第七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TI杯”首届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应用设计大赛、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并取得佳绩。

3.7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基于CDIO的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同时也需要学校制定相应的教师培养方案与考核机制,激励教师参与教改,做到教学与科研均衡发展。因此,需要依托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形式,以跟踪掌握物联网最新技术动态和提升工程项目技能为重点,设计长期有效的师资培训体系。

武汉理工大学为保证专业领先发展,除资金投入保证外,还坚持与国际化大环境密切联系,采取了“走出去、引进来”措施。“引进来”即从海外引进优秀人才,强化教师队伍。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将先进理念引入培养过程。定期聘请海内外学者、知名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开设培训课程,如“开源硬件平台报告”、“大数据时代报告”等,由此拓展教师的专业国际视野,有针对性地培养掌握先进技术和先进教学理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走出去”即每年派遣骨干力量赴海外研修访问,组织教师参加教指委专业建设研讨,让教师进入企业全职在岗学习,深入企业了解和掌握新技术及其实际生产流程。

3.8学习考核与专业评估

改变以往以课程为单元的考试形式,以校企共同参与的方式,采用兼顾项目实践过程和效果评价的考核形式,强调对学生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制定一个校企共同参与的具有CDIO特色的物联网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检验学生的应用和研发技能。以工程项目实践为单位进行考察,以考察工程项目实践的完成过程及效果为主要手段,结合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建立准确、可监控的校企共同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框架体系、考核指标、评分标准等。评价体系由校方提出实施原型,给予企业在实施中进行修正调整的权限,使标准逐步变得精准。

4实践成效与展望

武汉理工大学于2009年开始进行物联网工程方向试点,获批首批物联网工程专业后,招收本科生人数逐年递增,现已培养了200多名本科生。自进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实践以来,本专业CDIO模式基本形成,已建立完整的包含课程结构、教学模式、资源平台等内容的教学体系,并通过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检验了其有效性,教学效果良好。本专业学生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积极参加各类大赛,以体验式与自主方式学习的学生明显增多,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能力有较大提升,并且培养了若干名物联网技术人才认证资质教师。2015年,在全国213所获批此专业的学校中,武汉理工大学排名前11,其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获湖北省教学成果2等奖。然而,相关人才的培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不断优化完善培养模式、与时俱进。物联网工程专业将来在深度国际交流合作、行业与政府支持等方面还有更多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徐东平.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研究[R].2015.

[2]邓秋实.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机制的探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3]刘爱华.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校企合作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6):99101.

[4]董馨,吴薇,王奕衡.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7):5963.

[5]赵l.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 :172175,179.

[6]郁敏,张亚辉.“卓越”+“CDIO”理念下景观设计职业化人才培养的策略研究[J].江西建材,2016(4):290,292.

[7]顾培华,等.CDIO大纲与标准[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篇10

把握竞赛精神,明确电子设计竞赛控制系统设计方向的培养目标,关键在于把握竞赛命题内容,与时俱进,从而引导实践教学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加强学生的基础能力,二是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最终使学生的电子制作技能、控制系统设计调试技能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所要求的标准。分析历届控制类题目的命题内容发现,对大学生控制系统设计能力的培养,涉及传感器应用、模拟电路制作、功率电路制作、数字电路制作、控制算法编写、机械制作等多方面的知识,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典型的控制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其中检测电路主要涉及各类传感器及其相应调理电路的设计制作;控制电路涉及单片机、ARM、FPGA等控制器的应用;驱动电路主要包括电机驱动和其他功率电路的设计制作;机械统主要包括电机的应用、机械结构的制作等。另外根据具体要求,还可能需要通信电路和其他的扩展电路。针对控制系统设计所需的知识结构,建立层次化的实训教学内容体系,合理分配基本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比例,按阶段实施学习计划,逐步培养学生从基础模块训练到驱动程序的编写能力,再到PID控制算法的编写与调试能力,最终使学生达到一般控制系统的综合设计能力,具体的教学内容如表2所示。实践教学内容整体包含了3个层次的训练:①训练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工程实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训练学生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及与单片机有关的基础知识;③训练学生掌握与控制系统设计有关的各个功能模块的设计与调试方法;④对学生知识面进行拓展,训练学生学习与高级控制系统设计有关的知识。

2以开放实验室为基础,改革实践教学管理体制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控制系统设计能力这一实践教学的根本目标,一方面要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不再以“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传感器检测技术”等理论课程的界限划定分属于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而是要建立起由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综合构成的层次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另一方面要在管理上打破陈规,建立以学生自主管理为基础的开放实验室,模糊课堂与课余的时间概念,将实践教学向课堂外有效延伸。开放实验室作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支撑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物质保障,近年来得到了各高校的重视。开展较早的院校均通过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资源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工程实践人才,通过参加学科竞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评比,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都明显提高,获得了教师、同学、社会的普遍认可。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开放实验室,随之而来的场地、设备、经费及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制约了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教师引导并帮助学生实现实验室自主管理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如何引导学生的自主管理体制问题上,学校也做了积极的探索,包括以下3个方面。(1)模拟公司管理制。将学生以班集体的组织形式招收到开放实验室中,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主要由班长负责,教师主要与班长进行沟通协调,一般不直接参与管理,基本的管理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班长作为总负责人定期安排组织工作,下属5个部门的具体分工如下:①技术部,主要负责实验室的仪器仪表等设备的管理以及技术培训工作;②财务部,主要负责班费的管理工作;③元器件库,主要负责学生常用元器件的购买、分发、管理工作;④网络部,主要负责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⑤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安全、卫生、纪律、规章制度等日常管理工作。(2)师徒培训制。对技术知识的渴望是开放实验室中组建班集体的核心动力来源,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得到有效的技术培训,可采用师徒制的方法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先进带动后进,形成“大三带大二、大二带大一、老师带大四”的基本制度。这种制度不仅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而且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师徒情分,在实践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不仅为电子竞赛,也为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合作创业打下了坚实的感情基础。(3)项目考核制。为了对每个团队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行测试,可利用学校的各种政策和经费支持,通过创新项目对学生团队进行综合性考核,让学生对工程项目的立项申请、方案论证、项目实施、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等环节有一个系统性的认知,培养更加有效的工程思维能力。具体的项目经费不仅可以通过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获得,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大学计划等多个方式获得,作为开放实验室的重要物质保障。

3采用实例化教学手段,自制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的选用是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的重要环节,为了适应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要求,结合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结构的基本情况,实验室自行研制了更加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实验设备,不仅节约了设备购置经费,降低了成本,还能够以自制设备为基础,拓展一些有特色的实践教学课程,并应用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其他教学环节。根据一般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特点,以培养学生对于简单系统建模、理论模型的工程应用、PID控制算法设计、C语言实现以及控制系统分析5个方面的能力为目的,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控制系统设计案例作为教学对象,以实例带动学生学习,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控制系统设计的难度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促进学生创新实践水平的提高。如图3所示,结合历届电子竞赛题目,自制ARM、FPGA等开发板以促进学生对高级嵌入式系统处理器的学习和掌握,自制智能小车、两轮自平衡小车、四轴飞行器等比较典型的控制系统作为实验教学设备,由简入繁,逐步深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受到大学生的普遍喜爱。兴趣与理论的结合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实验设备研制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申请立项,使其积极参与示例程序的编写与硬件调试工作,并且将学生设计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感受及时反馈记录,最终开发出了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设备,提升了实践教学效果。

4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性设计

实践教学方法是指导教师以工程实践为主,培养学生工程素养、获得工程技能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有赖于打破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观念。为了吸引学生兴趣,以实践教学推动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吸收,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把握。(1)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有效整合学校分散的实践教学资源,形成系统化解决某个问题的课程体系。比如以控制系统设计为目的,相关的课程设置可以涵盖如下5个方面:①控制系统常用传感器课程,包括温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倾角传感器、角度位移传感器、音频信号检测器等;②控制系统常用微控制器课程,包括单片机、FPGA、ARM、DSP;③控制系统常用模块课程,包括键盘和LED控制、液晶显示器、触摸屏、ADC和DAC、无线收发模块、语音模块等;④控制系统常用电机控制课程,包括舵机、直流电机、步进电机的控制等;⑤控制系统PID控制算法课程,包括增量式PID算法设计、位置式PID算法设计等。(2)提倡学生先做后学,学完再做。首先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实际问题,然后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验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取的知识结构更加具有针对性,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解决某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问题本身上,积极营造民主、宽松的实践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不唯师、不唯书,通过讨论、网络、请教、看书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3)突出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以工程项目化的方式面对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成为一种自我意识激发下的活动,模糊课堂与生活的界限,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投入到实践活动当中来,当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后,就会感染更多的学生参与,形成良性循环。

篇11

[作者简介]卢森锴(1956-),男,广西河池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与信息技术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为物理教育。(广西桂林541001)刘迪(1980-),男,湖南常德人,河池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传感器及其网络技术;韦吉爵(1971-),男,广西河池人,河池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物理实验室主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物理实验教学与研究。(广西河池546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8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四批立项项目“地方高校理工科学生‘四种能力’校企联合培育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8B08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026-0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区域经济迅速发展,要求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诸方面要适应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可见,培养目标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如何培养人,用什么模式培养人,已成为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河池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这所地方本科院校为例,阐述近几年来,学院针对桂西北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对理工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情况,坚持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专门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理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主动适应、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思路。

一、校企合作培养理工科应用型人才的现实性

(一)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尤为突出。以智力因素为动因的知识经济,高度重视人的经验、知识和能力的作用,人的素质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以劳动密集型转向高科技型。这种经济发展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劳动组织形态变革,要求学校,尤其是地方高校要培养出大批生产一线急需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现代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也加剧了对知识、信息、管理技术及生产要素的渴求,传统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作为地方高校,生存在一个区域中,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承担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地方高校要适应这种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就要加强与地方的交流和联系,积极搭建合作平台,依靠地方资源培养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因此,作为一种特有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校企合作是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现代社会进程中,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多层次、多规格、有文化、有专业知识、有技能的劳动者,特别是各类大中小型企业,都更迫切需要一批适应于服务与管理等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理工科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决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培养出不同的人才规格。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不断实践、探索、总结出来的一种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为使学院办学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我们先后深入桂西北地区的宜州市、金城江区、罗城县、都安县等县市9个大中小型厂矿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根据企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以此为依据制订教学方案和实施教学,使学校培养的理工科专业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企业也能为学校毕业的学生提供人才市场,形成学校培养的人才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地方经济,地方经济发展又为学校办学提供各种资源,使学院办学空间得到扩展,从而确保地方院校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办学条件。

(三)校企合作是提升理工科学生生产实践能力的办学需要

随着地方企业的发展壮大,社会对地方高校理工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尤其是对理工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理工科毕业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实践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和创业能力,顺利实现学生“一毕业即就业,一就业即上岗,一上岗即顶岗”的就业要求。校企合作是理工科学生达到这种要求的最佳培养途径。因为企业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最佳场所,一是它具备为学生提供锻炼基本技能和提高综合能力的条件;二是它能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设备资源和生产技术指导力量开展学生技能实训,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与以直接获取生产实践操作为主的生产现场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能在企业实现将校内学到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实际中,并在生产实践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增长才干,为毕业后的就业和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校企合作是地方高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需要

校企合作是学校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高校教师大多是从大学校走进大学校,他们虽然有较厚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有教书育人、传授知识的能力,但是,他们的实践经验比较缺乏,没有行业工作经历,专业技术实践能力比较弱,学校通过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去学习,从而加强对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使他们从生产第一线获取企业的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调整和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可以说,校企合作是高校专业教师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实践能力的最好平台。此外,校企合作也有利于学校从合作企业中选聘实践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或高技能人才到学校来担任理工科专业兼职教师或实践课程指导教师,把生产第一线的新技术直接引入教学课程之中,增强课程的实践性。总之,校企合作,是地方高校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最好载体。

二、实现校企合作培养理工科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更新观念,牢固树立“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

由于受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轻技术;重知识,轻技能”的观念影响,地方高校的教育长期以来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学”轻“术”的弊病,人才培养特别是理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在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不仅要培养大批高精尖的研究型人才,更需要培养数以万计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这些有技能有技术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依托于地方高校。因此,地方高校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自身生存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市场和社会需求,以企业对人才知识、技能的需求为依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力求与企业需要相对接,重在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于一体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主动树立为企业服务、融入企业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完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

(二)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为学生技能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实训平台

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用人单位关注的也不再仅仅是学生的专业课成绩,而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其岗位适应能力。地方院校应用型实用人才的培养,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着力于他们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一线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和学校围墙内实验室的训练是难以实现的。学生只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见多识广和反复训练才能获得。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式,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和工程技术人才资源,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同以直接获取实际能力和经验为主的生产现场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与企业的广泛接触中学习知识,获取知识,在生产实践中提升能力。近几年,学院理工科专业先后与广西维尼纶厂、广西轴承厂、河池车辆厂等5个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建立了稳定的理工科学生生产一线技能培养场所。学校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到相应的厂矿企业见习或参观学习,大三或大四时则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实习期间由学校相关任课教师和企业相关技术人员组成指导队伍带队,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后安排到相应车间,由技术工人或相关技术人员领班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性实践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感受和锻炼自己。相关技术人员既传授知识经验,又实地指导学生生产、管理与服务,学生既学习知识,又直接参与生产、管理、服务活动,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最佳目的。同时,学生通过实践的锻炼和熏陶,培养了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树立了事业责任心和产品质量意识,为学生毕业上岗做了充分的准备,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校企合作,打造专兼职教学团队,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保证

学生的职前与职后职业技能培养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训练而逐步形成的,专职的“双师型”教师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地方高校的专业教师除了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从事理论教学之外,还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具备专业实践能力,能从事实践教学指导。校企合作是高校教师提高“双师型”能力的最好途径。近年来,我们与5个企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校企合作基地不仅成为学生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重要基地,而且也成为教师专业实践的基地。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轮空的间隙或者寒暑假到校企合作基地进行专业技术实践锻炼,同时通过深入合作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对职工技能结构、专业水平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便于教师对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提供改正的意见;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带领学生实习的机会和学生一起参加实践实训,学生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学到了专业技能,教师也在这一过程中丰富了工作实践,积累了生产第一线的经验,为教师专业理论的教学提供了翔实的实践材料。并且学院还常指派一些青年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学习培训、改善和调整青年教师的知识、技能结构,提高实践能力。此外,企业是地方高校选聘实训实践兼职教师的重要源地,建立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从合作企业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骨干教师,承担实践教学和实训指导,发挥他们精通实践技能的优势和在实训实践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充实和增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力量,保证实践教学团队的高素质、高水平以及相对稳定。

(四)校企合作,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学生动手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关键。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提升学生能力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突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校企合作,建立好稳定的实践基地的基础上,我们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并逐步理顺校企之间的各种职责关系,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课堂教学与基地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构建一套符合地方高校理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学习在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习,确保学生学得好、用得上。一是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了教学团队,共同进行校本课程开发,首次构建了以基础技能、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专业综合技能应用、专业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为主的多方面、多层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二是实施校企合作培养,形成了理工科学生基础技能形成阶段―专业课程设计阶段―综合技能实训阶段―专业技能提高阶段―毕业设计与生产实际融合阶段五个阶段实践教学环节;三是在校企合作开发的校本课程中,针对岗位需要选取教学内容,建立理工科学生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将一些实践性课堂教学搬到实验室和具有生产性的合作实训基地去教学,老师边讲边指导,学生边训练边实践边思考,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收到良好效果。由于实践教学目标明确,措施到位,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提高,职业能力大大增强。

可见,校企合作是实现地方高校理工科人才培养的最好方式,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校企合作模式,不断增进企业对理工科学生知识结构的了解,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开展特色教学。特别是利用企业与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理工科学生通过在企业岗位的实践,学到在学校、在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岗位意识和职业意识不断增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地方高校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最佳模式,是实现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最好途径和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卢森锴.综合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7(5).

[2]邓志良,宋建军.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

篇12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107-02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生理功能的一门科学,是医学专业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理学的学科特点是:抽象概念多,系统理论多,看不见也摸不到。这样一门课程对于初入学的大一新生来说,内容既枯燥又乏味,难于理解,普遍产生了畏难情绪。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生理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摆在医学院校同仁面前的一大难题,下面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 明确开设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及其结果的记录和处理

1.1 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

生理学由于引进动物实验研究方法,才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它既是理论性的学科,也是实验性的学科。我们在学习医学基础理论时,都必然会关心它的实验依据、实验方法以及结果的可靠程度。

开设实验课的目的,不仅在于通过它加深学生对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初步掌握基础医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增强动手实践的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的思维方法,独立思考、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精神,以及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团队精神。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要求学生在实验课的学习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做到对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心中有数。(2)认真听取指导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操作。特别注意教师强调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实验操作中应做到一丝不苟,因为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实验失败。(3)仔细、耐心地观察实验结果,如实进行记录。(4)爱护实验动物和器材。对贵重仪器,一定要熟悉仪器性能和操作方法后才使用。不要在动物身上任意切割。注意节约实验药品和材料。(5)实验组成员应进行合理而明确的分工,轮流承担手术操作和仪器调试工作,以保证按时圆满地完成实验课的学习任务。(6)实验结束后应清理、洗净、擦干所用手术器械。如有损坏或丢失,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妥善处理动物和标本。(7)整理实验记录,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1.2 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处理

1.2.1 实验结果的记录

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并及时地记录有关实验数据。如实验时间、刺激的种类、强度、药品名称、剂量、给药方法,动物(或标本)对刺激发生反应时的表现、特征、强度及持续时间等。实验记录应是实验结果的客观反映,记录时应做到具体、清楚、客观、完整。能在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所示曲线中加上标记的,应尽量加上标记。与标记有关的其他参数,则须另行记录。

记录实验结果一定要有对照。前后对照时不要改变扫描速度和增益。要等前一项实验基本恢复正常后才可进行下一项实验。实验结果应是实验过程中的真实记录,不能按主观想象进行描述,或在实验后再根据回忆追记。

1.2.2 实验结果的处理

从实验中得到的有关数据等,属于原始资料。为研究生命机能现象变化的规律,需对大量的实验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凡属能定量的观察指标,如电压高低、张力大小、血压水平、尿量,应标出具体数值。有曲线记录的实验,应在曲线上标明单位、刺激信号、强度和扫描速度等。需附结果图时,应使用原始记录。为了便于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还常用表格来表示。一般将观察的项目列在表格的左侧,右侧表示实验结果,由上至下逐项填入,从而能对整个实验结果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有些结果还要进行统计学处理,绘制成统计表或图形来进行表达。

2 强化直观教学

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科学。内容深奥、枯燥,为此授课时笔者充分利用了图片、录像、动画等多媒体教学。

2.1 图片演示法

用图片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例如:血液凝固过程:内容零散、过程复杂。教学过程中将零散的多个步骤用图片进行归纳总结,教学内容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使零散的知识系列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优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2.2 动画演示法

人体的一些生理功能是动态过程,单凭教师口述学生很难理解。对于此类知识笔者将其制作成动画进行讲解。例如:心脏内兴奋的传播过程:内容抽象、过程复杂。讲述过程中老师边讲解,学生边看动画演示。抽象的理论对于学生来说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快乐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强化生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环节。生理学的基本实践活动就是实验操作。在生理教学工作中采取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争取为国家输送更多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3.1 增加生理学实验教学时数

以2014级临床专业为例,生理学总学时65学时:理论教学42学时,实验教学23学时,理论、实践比例接近2∶1,突出强调实践操作。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质量。

3.2 加大实验教学的投入

我校生理教研室的两个机能实验室都配备了先进的pclab-UE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恒温机水槽等大型实验设备,完全可以满足目前的实验教学。生理实验教学中,我们改大班实验为小组实验:将每个班分成6组,每组6~7人,每次实验在两个实验室内由2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同时指导实验。小组实验解决了大班实验课不好组织课堂纪律,学生分工不明确、操作不认真,达不到期望的实验效果这一大难题;小组实验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讲解纠正,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及同学间的相互合作。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团结合作的优良品德。

3.3 明确实验教学目标

指导教师把如果实验教学目标定的太低,很容易就达标,对学生没有挑战,时间一长就会产生懈怠心理,不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如果实验教学目标定的太高,学生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能达到要求,学生就会产生沮丧、懊恼、甚至是失望情绪,对本次实验,甚至于生理实验产生抵触,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指导教师要为学生量身定制在他们能力范围内可以达到的实验教学目标,学生才有兴趣积极参与并努力做得更好,同时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3.4 采取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

3.4.1 讲练结合法

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现场操作,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课堂上直接考核。使教、学、做结合,真正实施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验器械的基本使用方法就运用了讲练结合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掌握常用医疗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为以后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实践夯实基础。

3.4.2 学生独立完成法

教师实验前简要阐明实验目的及实验注意事项,由学生按照实训指导独立完成。生理教学实验中选择血型鉴定、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等若干实验项目由学生独立完成。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随时关注各组实验步骤的操作情况,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并要求学生准确记录实验结果。通过此类实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活跃课堂氛围。

3.4.3 示教法

教师先做一次实验,之后由学生独立操作。蟾蜍腓肠肌标本制定等实验项目由教师示教后学生独立完成。此类实验要求每一名学生都必须按要求做出合格的实验标本。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求实工作作风。

3.4.4 师生共同完成法

此类实验难度相对大一些,为确保实验成功,需要教师全程指导。生理教学实验中选择血压调节、呼吸运动调节等难度较大的动物实验项目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这些实验项目的开展,使生理实验和临床关系更密切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生理实验课的兴趣。

3.5 把好实验步骤关

无论是哪项实验,实验过程中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按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进行操作,不可随意更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树立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为以后的科研奠定基础。

3.6 重视实验结果分析

每次实验课,学生都很关心实验结果,所以实验一结束,教师要马上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讨论出现不同结果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实验过程的。通过讨论分析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4 学会实验设计

在实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自行设计验证性和创新性(坛随行)实验。实践证明,在老师指导下,大多数同学都能较好地完成实验的设计,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发现新知识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对相关课程的浓厚兴趣,都是很有帮助的。自行设计实验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通过阅读资料、互相讨论去自己提出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统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果和结论,撰写出实验报告,破除了对科学研究的神秘感,为他们尽早接触和进入科研实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4.1 选题

选题是科研的第一步,选题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科研的成败。科研选题的原则,主要有三点:一是要有创新性或先进性,所谓创新可以是理论的创新或方法的创新,不是低水平重复、抄袭、模仿,所谓先进是相对比较而言,也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二是要有科学性,所谓科学性指选题要具有客观真理性或真实性,立题要有科学依据,不能违背已知的、公认的自然定律(规律)。三是要有可行性,即选题必须充分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自己的理论水平、驾驭能力即全部物质条件,是否切实可行,切不可好高骛远、贪大求全。对生理学实验不必按严格的科研要求,学生的选题来源仍主要是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验证,同一种理论知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途径加以验证,设计出不同的实验。

4.2 实验设计的注意事项

实验设计应遵循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的基本原则。对科研设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能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较高的水平。对于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实验设计而言,严格按照以上要求显然是不现实的,但以下几点,应引起足够的注意:(1)确定样本量要适当。样本量太少,结论的可靠性必然差,样本量太大,不仅难于完成,也不必要。理论上讲,样本量越大则结论越可靠,但实践中应是在保证结论可靠的前提下确定最少的样本量。(2)设立对照组或对照实验。这是任何一项科研实验的基本要求。生理实验是严格的受控实验,对照的原则是除了待检测的因素不同之外,各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的其他条件应完全一致。(3)实验条件必须注意各实验组前后均一致。如实验动物的种类、年龄、性别应相同,体重应接近,分组时应随机;应用的试剂、药物剂型、批号、剂量应相同;刺激强度或手术操作应尽可能一致;其他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都应尽可能一致。(4)观察项目应标准化。即应尽量有可量化的、明确的、判定效果的标准,避免仅有活跃、迟钝不迟钝之类定性的描述,标准必须是客观的,实验应当是可重复的。(5)对同一实验课题应注意应用多方面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法和观测项目 例如观察某一神经因素对某一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不仅可用各种刺激神经本身的方法,也可用切断该神经或受体阻断、模拟药物等方法。

4.3 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实验中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全程认真的观察,并及时准确全面地进行记录。(2)如发现预料之外的情况,可按原设计进行必要调整,但调整规模不能太大。(3)必须全面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必须按统计学要求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强化实验课教学,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加强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了临床实践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边竹平.生理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3,23(4):53.

[2] 杨锦华,何萍.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1):19-20.

[3] 郑善友.改进生理学实验教学加强大专学生动手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1):45.

[4] 刘燕,曹济民,冯逵,等.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体会[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26(3):327-332.

[5] 谭波涛,周付涛,祝力骋,等.以团队为基础学习模式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49-451.

[6] 刘海云,崔艳如,何志坚,等.设计性实验在护理专业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23-25.

[7] 夏建霞,熊加祥,熊鹰,等.以提高科研能力为目标的新型八年制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2):239-241.

[8] 殷盛明,姜春玲,于德钦,等.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8(2):46-4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