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5 15:08: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生自我反思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C-0055-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学习反思,使学生自己对学习活动达到一些特定的目标,并且能够对自己成功和失败进行总结。下边就讨论一些引导小学生学习反思的策略。
一、传授小学生反思技能
数学学习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能力就是反思能力,学习反思需要小学生具备良好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技能。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思想活动范围太小,反思效果并不理想。对待数学学习的反思往往不能形成良好的分析方法,没有自己的经验。学习反思就是要提升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教师应当为小学生传授一些反思技能,例如,探知和解析问题的方法策略,为小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设置好重点难点知识的指点工作,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归一应用题”的反思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小学生学习反思技能更加顺利,教师应当做好这些应用题的准备工作,在问题解答的巩固练习中,将对问题的探究有意识地留给小学生处理。这样通过让小学生们尽可能多的自己探究问题实现反思技能的学习,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保障了小学生获得应用题的体验机会。教师向学生提问,对于刚才的应用题,我们能分析出哪些是它们的共同点,哪些是它们的不同点?在解题思路上两道题目又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小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反思的技能。通过这个问题的反思学习,既能锻炼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升他们学习反思的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当保持对学生们的耐心,不要拔苗助长,要做到收放有度。因此,通过特定的学习反思活动为小学生传授一些反思技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引导小学生课后总结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们学习反思需要先做题,后想题,解答问题之后及时反思。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训练方法,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基本规律。小学生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尤其是一部分有连贯性的数学知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及时进行反思。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回顾,纠正错误和完善解题过程。同时还可以对问题再次思考,总结题目的特点和解题规律,提炼解题技巧,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提供帮助。
例如,一道数学题目是,“在一道算式里,除数、被除数与商的和是125,还知道商是5,请你们求一求除数和被除数分别是多少。”小学生刚看到题目肯定会非常困惑,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会发现题目的条件并加以利用,发现除数和被除数的和是120,被除数又是除数的5倍,进一步会联想到20的5倍是100,而100与20的和就是120。再通过计算验证就可以解答问题。这时,教师在看到多数学生解答问题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解题过程的反思,最后总结出“把商转换被除数”的解题技巧。另外,除了及时对问题进行反思,还需要经过定期的学习进行反思周记的记录。周记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培养小学生反思能力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例如,在一次测验之后,有的小学生会在周记中写道:每次经过考试,老师总会对答卷中的错题进行点评,并且让我们对错题进行改正和摘抄,找到错误的原因记录下来。在这次考试中有两道题目犯的错误值得警惕,第一个是把三角形认成等边三角形,读完题目由于惯性思维,对题目思考较少,导致做错。第二个是计算梯形的面积,对公式的记忆不深刻。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要杜绝这种马虎的毛病,牢牢记住数学公式。通过周记,小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进行记录,更重要的是为反思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材料。
三、激励小学生自我对话
激励小学生进行自我对话,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自我质疑的习惯,将反思学习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问自己如何解决。自我对话是进行学习反思的重要活动,巩固反思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地位。自我对话要让小学生形成数学思考习惯,教师的引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同学之间的提醒,激发小学生对自我的质疑。这个过程中其他人无法替代小学生完成,学生自我对话的总结可以有效促进数学思维的形成,进一步形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反思能力。自我对话一方面为小学生积累经验,在以后的类似场景很可能会用到。另一方面,帮助小学生吸取经验教训,避免下次再犯相同的错误。因此,首先需要学生自我质疑,促进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同时锻炼数学发散思维。其次是自我总结,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总结促进反思,因此自我总结十分重要。问题解决了,教师对小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进行自我总结,甚至可以进行书面反思,形成深刻记忆。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反思,需要动用多方面的资源。通过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因此,引导小学生学习反思对学习数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进行自身积极自觉的观察、计划、评价、监控和调节的能力,以此来保障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最终实现学习目标。小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有一定的发展规律。
1.由他控到自控
他控就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受制于外界因素的调节和控制。自控是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自觉对自身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受认知能力的限制容易受教师和教科书的影响,出现“尽信师”和“尽信书”的现象。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数学知识储备的增长,高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会逐渐提高,对数学的解题思路也有自己的选择和见解。
2.由不自觉到自觉再到自动化
低年级的学生在对数学的学习中,往往缺乏自觉性而且在解题的过程中盲目性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觉意识逐渐增强,并且能够主动去分析和总结数学课中的重难点。在解题的过程中,也有意识去寻求更佳的解题方法,同时能够将其延伸扩展到同类问题中,能够很好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是自我监控能力的最理想的境界。
3.局部监控到整体监控
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缺乏整体监控的能力。在解题的过程中缺少对解题过程的总结,只追求正确的答案,对具体方法和解题过程并不重视。随着年龄增长,高年级的学生在思维方式上也发生了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变,在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上也逐渐实现由局部监控到整体监控的发展。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有效策略
小学生由于自身年龄、心理、认知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数学课程的过程中要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需要在对知识的不断反复思考中,才能真正理解知识,最终实现灵活运用。引导学生对思维过程进行不断的反思是培养小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关键。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可以实现学生学习数学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强化学生自我监控的意识
对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不能只是简单的复制,需要不断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现在的小学生普遍存在依赖心理,作业的检查、知识的梳理以及漏洞的弥补都过度依赖于家长,缺乏自我监控的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制作“纠错笔记”,学生对易错题整理的过程,同时也是总结数学解题方法,扩展数学思维的过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可以强化学生的自我监控的意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2.通过梳理对问题的思考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毕达格拉斯曾这样说道:“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梳理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尤为重要。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于提问技巧,向学生传达“你是怎么想的”,聆听学生梳理问题的思路。例如,62.5乘以3,有些小学生可能不善于小数的乘法,因此可能会以62乘以3加上0.5乘以3进行求和。最后,教师公布小数的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计算,积的小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相同。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在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提高自我监控的能力。
3.通过解题过程的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普遍较差,即使是程度好的学生,也只是通过大量做题实现的。他们一般没有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意识,因此造成知识迁移能力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分清楚步骤和层次,让学生清醒意识到“我这一步求出的是什么,接下来需要求的又是什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潜能,锻炼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4.通过考试后的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并调整自己的活动,“教学活动的规范性就是要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建构,特别是,能够建立在清醒的自我意识、自我反思和理性之上. ”
实践证明,只有独立的反思,才能使学生产生对学科的内在兴趣和发现的自信,而这些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初步成功之后产生的. 所以,反思容易形成独立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学习过程不再是学习负担,而变为学习乐趣. 古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数学学科的抽象性、探索性和严谨性也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下子把握数学的本质,只有经过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即反思性学习才能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二、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内容及意义
1. 反思解题思路,优化思维过程
小学生在解题时,往往看到什么就做什么,不加深思,急于求成,并或多或少会带有一些常识错误. 再加上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致使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
2. 反思错误根源,强化反思意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不仅要求指出错误之处,得出正确答案,还要求分析错误原因,是来自粗心、解题习惯不良还是知识理解有误、公式应用有错,等等.
3. 反思他人见解,吸收为我所用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无论是教师的讲解或者学生的回答还是小组的讨论或者全班的交流,都是学生最好的学习与反思的机会. 这有助于提高反思的技能,体验反思的作用,养成反思的习惯.
三、培养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主要措施
1. 建立错误原因分析记录卡
每个人在做数学习题时,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把这些错误记录在像下表一样的卡片上,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学错题库,从中获得反思的对象信息,并在反思中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和思维上的缺陷.
2. 写数学反思周记
如在最近的期中测验后,有一名同学在数学周记中写道:每次考试后,老师总会对试卷进行讲评,并让我们对自己的错题进行思考,找一找自己错误的原因. 我觉得这次测验有两个题目错的冤枉. 第一个错误是判断把一个长方形分成4份,其中一份是四分之一. 我当时读完题目时没有多想,就进行了判断. 实际上是错的,应该是平均分. 其实这个平均分老师在上课也是特别强调过的,我怎么就忘了呢?第二个错误是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我没有除以2. 在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特别会忘记除以2,怎样才能记住呢?…总之,整张试卷的错误都是不应该的,我以后不能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3. 教给反思的方法
反思体现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自我反省,是学生自我监控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使课堂真正活跃起来,激发学生仅思问题解决的积极性、自觉性. ”为了使学生形成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教师应从以下3个方面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
(1)自我提问
教学生学会自我提问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学习过程中,诸如“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可以用几种方法做”,“哪一种方法更简便”,“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等自我提问,可以促进学习主体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发散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鉴别能力和学习能力.
(2)自我总结
当某个问题解决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方法、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总结,以寻求思维规律. 这样,它的教育价值在于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题方法.
(3)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应该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最主要、最经常的评价方式,组织有效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随时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有助于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把评价和反思结合起来,学生就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分析水平,因为他人的评价,只有通过自己的反思,才能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智慧.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反思性数学学习以‘学会学习’为目的,既关注直接结果又关注间接结果,即眼前的学习成绩和学生自身未来的发展. ”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对自己的思路作自我评价,探讨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再概括,并促使学生思维进入理性认识阶段. 因此数学学习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积极反思,要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求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善于观察、分析、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每个人都有过迷茫与困惑。当我们完成一道课题、实现一个目标,却又会发现,在曲折追寻的过程中,事实上我们可以避开许多弯路,而这,即是反思。而作为祖国未来的小学生,学会反思,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走向社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身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教育赋予我们的使命已不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一种学习、实践的能力,让他们实现自我的突破与升华。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思考的过程,同样也应该是一个充满反思的过程,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开始主动去寻求学习的捷径。基于此,在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反思习惯,不但是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要求。
一、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小学数学教师都遭遇过类似情形:每当告诉学生某道题错了的时候,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会很快把自己的答案擦掉,或者是重新再做,或者是等待老师告诉他怎样做,尤其是在判断对错的习题练习中,一旦接收到来自于教师怀疑的信息后,从不会问“为什么?”“错在哪儿?”等问题,而是毫不犹豫地更改答案。还有的学生在进行单项练习时完全没有问题,知识、方法掌握得都非常到位,但一到做综合练习就茫然无绪,错误百出。学生对熟悉的、练习过的题型得心应手,对没有练习过的陌生题型就无从下手;而对于数学知识的复习整理,能自主完成的学生还不到一个班级的5%。这些现象都反映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即没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反思,是学生对自我行为的判断与评价,没有反思,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最初的学习水平,无法实现跨越与升华。因此,在数学课堂上通过正确引导,为学生创造反思的机会,培养反思能力,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
二、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有效策略
1. 利用“问题解决”进行反思
“问题解决”是针对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并不是简单的提问与回答,而是通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猜想、判断、推理、验证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而最终获得问题解决有效策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引导小学生进行反思,可以帮助小学生加强知识与能力的双沟通。
如在讲“多边形面积计算”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操作,对问题进行反思:先想一想两个直角三角形能拼成什么图形?任意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又能拼成什么图形?三角形面积应该如何计算?由此是不是能推断出平等四边形的面积?将知识串连成一条由简入难、前后连贯的“问题链”,让学生在这些问题的探究、反思过程中,回顾旧知,获得新知。
2. 利用“错误资源”进行反思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会经常看到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种种错误,如在混合运算中常常忘记先乘除后加减的规律;在应用题中屡犯屡错的答案中的“单位”漏掉不写的问题等。这些错误的确会让教师感到头痛。然而换个角度来看,通过这些“错误资源”,教师很容易就能看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所在,进而加以合理利用,提高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纠错的能力。
如讲“分数加法和减法”时,在计算完简单的分数加法后,有一个学生非常得意地说:“老师,我发现了一个分数加法的简便方法!两个分数的分母相乘是和的分母,分子相加是和的分子!”在这种情况下,我并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在黑板上列出了另外一组算式“1/2+1/4=”,并让该同学按照他刚才的“简便方法”去计算,亲自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然后,我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看看这位同学的说法是否行得通。该同学和大家一起认真思考反复验证后,终于得出了正确结论:这个方法不是错误的,而是缺少一个前提条件,即在分母互为质数的情况下适用。这种通过引导让学生完成反思的过程,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思考、交流中碰撞、调整,变得灵活且具有创造性。
3. 利用“自我评价”进行反思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的目的就是引导小学生适时进行总结,在肯定自己的基础上找出不足,并形成反思结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33-02
语文是我国小学生所接受的母语教育,他们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语文教育,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由此,人们便提出了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这一概念。高效课堂,是指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在最短的时间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所获得的全面发展。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J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是每个学生与老师都应该完成的一项任务。教师在课前准备中,要深入分析教材,做好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衔接,并且预想学生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想好应对措施,以免因为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打断课堂计划。学生在课前准备时,要对新知识进行预习,将疑问点进行总结与记录,以便讨论。在《难忘的启蒙》的课前准备中,我以新课标为指导理念,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是:小学生能够学会本文的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流利的朗读课文,体会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文本,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他们对老师的感恩。同时,小学生要预习本课,根据已有的知识体系,尝试学习并理解新知识。然而,很多学生由于从小并未受到老师的过多关注,所以他们对课文所描写的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的理解比较浅显。在明确了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疑问点之后,我以这些解决这些问题为主要方向,让学生对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老师进行演讲,以此来唤起他们回忆,使得他们能够结合自身实际,了解本文情感与内涵。
二、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得小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就很难让老师兼顾所有的小学生,与高效课堂所倡导的让每一个学生实现发展出现矛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便可以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这样一来,教师只要管理好数量有限的小组,然后让小组内部的学生管学生即可,大大降低了管理难度。另外,小学生在小组中直接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这可以让他们感到轻松、自在,更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在《藏戏》一课中,为了让小学生对藏戏这种传统的戏剧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与藏戏有关的资料。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有职责分工,有的学生需要负责收集藏戏的起源与发展,有的学生负责分析藏戏的特色等。在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之后,小组内部要分析资料、总结资料,以自己的认知来表达他们对藏戏的看法。然后,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与老师进行交流与沟通。一组说完,别组补充,老师适时点拨与总结。另外,在指导学生学习《藏戏》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文中所提到的“面具”有什么特点及作用?本文的表达手法是什么?等问题。
三、及时总结与反思
总结与反思环节,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探究过程等进行研究与分析,这不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还能够让小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在及时改正问题的同时,能够肯定自己的努力,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对语文学习更有自信。另外,及时总结与反思,也能够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从而使得整个语文课堂能够一直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语文课堂一直是高效的。任何一节语文课结束之前,我都会带着学生一起进行总结与反思。我会重点表扬一些表现突出的学生,批评明显违法课堂纪律或者是参与度较差的学生。然后,我便会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同时对于我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表明改正的决心。学生在我的带领下,也开始进行自我表扬与自我批评,并且在我的鼓励下,将他们渴望受到什么样的语文教育表述出来。我也会考虑学生的建议,如果确实有教育价值,便会将其融入在下一轮的教学活动中。
总而言之,构建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是帮助小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使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师生双方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了解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让语文课堂更有目的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要认真做好课堂总结与反思,及时发现问题,了解学生需求,让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具有更加持久的兴趣。
教育研究表明,小学生在计算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各种不良习惯与他们的性格、兴趣、情志等心理品质存在着较大的正相关,而且,笔者在调查研究后发现,计算出错的学生有些还是学习优等生,经常会在基础类的计算题上出错,究其原因,他们在审题和计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细心度和认真度较低。所以,对于严谨性和精密性较高的计算教学,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必须帮助小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运算的习惯。具体来讲,认真审题应当是能够清楚地辨析各种运算条件和顺序,并对具体的运算程序和方法胸有成竹;而计算过程的认真,除了表现为步骤清晰、字迹工整,还应当时刻注意运算的正确率以及解题步骤的完整性。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时,教师提供了一些变式练习以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其中有这样几道题:① 895×39② 780×70③ 101×56,学生在解题前一定要改掉盲目的计算习惯,即一拿到题目不审题、不思考就直接进入计算,这种直性思维很容易造成计算的失误,如对于第三小题,如果学生审题仔细,便能发现此题能够演变成“(100+1)×56”,由此简便了计算过程,否则就要经历烦琐的竖式运算。另外,在实际解题中,无论运用何种方法,都必须细心,如对于第二小题,在计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计算结果必须要有两个“0”,而对于第一小题,在列竖式解答时一定要步步认真仔细。
二、检查与评估:以长期落实为焦点
养成良好计算习惯,还必须培养学生学会检查,学会评估,能够在反思自我、改进自我中不断提升思维品质,优化计算学习效能。一方面,小学生在演算完成后,要养成复查的习惯,可以利用代入法或反推法,也可以重新进行演算,以检查自身解题过程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要学会建立错题集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及时记录、分析、总结、整理错题,以规避错误的思维和方法,强化正确的解题范式。例如,学习《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以下几道练习题,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4和6 2.8和12 3.10和15 4.3和8
学生在计算完毕后,要学会回过头来检查,看自己求出的量是否真的是它们的公倍数中最小的,并在检查中反思自己的解答思路,优化计算过程,最后根据自己对“最小公倍数”的解题情况评估自身在这一知识内容学习中的表现。如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利用列举法检查解题过程,并验证这些习题的计算结果,一部分学生发现自己对于前两道题掌握比较好,而对于后面两道题出现的问题较多,由此,教师积极引导他们记录、总结这些错题的同时,向他们提供了巩固练习题,帮助他们检查自身的学习情况。
身临其境是情感焕发最为深切的条件,如果小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中所犯错误,能够及时得到自我认知和反思,那么,他就更能认清自己的知识薄弱环节,了解犯错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如此,反思性学习作为自主学习的一部分,是促进学生不断审视和认知自我,提升数学学习成效的关键“法宝”。因此,“勤”设错题集不仅能够记录学生学习数学的薄弱之处,而且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完善的心理品质,为后续的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根基。例如,教学“三位数乘以两位数”,一般来讲,这个知识点比较简单,只要学生多加训练,多做一些题型,就可以顺利过关。但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部分学生出现各种细节性的问题,如列竖式问题、积忘记补上“0”等。这种问题虽然小,但却是学生经常犯的地方,应当成为小学生编制错题集的一个板块,即细节问题板块,学生可将粗心大意或者不经意犯的错误放在这个板块中,以便通过后续的反思和学习逐步纠正这种不良的心理态度,养成细心的学习风格。
二、“精”管错题集,善于总结
错题集应当是一种生态式存在的学习资源,而非单纯物理性质的题目堆积,它是小学生反思性学习的心得体会,更是小学生继续学习的重要对象和资源。因而就应当具有精管错题集的自觉意识,在总结中学会进行分类整理,并根据自身的喜好编辑错题集的形式和样貌,让数学错题集成为学习过程中的良师益友。例如,小学数学更多是偏向于数算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准备一本较厚的笔记本作为错题集的“仓库”,并根据自己的个性给这个“仓库”装修一番。在内容设置上,应当体现出必要的类别划分以及难度差异,如可以将错题集分为细节题和星级题两大类,星级题又可以根据难度差异分为一星、二星、三星等,而所有类别内部还可以分成几何和代数两类(这个分类可由教师指导),这样,学生便可以将自身所遇到的问题分门别类归纳进去。如错题“1.23×6.4”是由于学生忘记小数点而犯的错误,这个题目应当属于细节题中的代数题。另外,错题集并不是单纯的题目和解法抄录,学生在抄下错题后,应当在题目的后面写上该题的解题关键和注意点,并附上自身的体会。如要求学生计算“8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时,很多学生都只写出了有限的个数,不懂得在后面加上省略号,所以,学生在整理这道错题时,可以在后面注上自己犯错的原因,即“题目并没有规定一个具体的范围,8和9的公倍数就有无数个”。
一、激发反思动机
反思是一个情感与认知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不仅要有智力加工,而且要有情感因素的支持。因而,有无反思的动机非常重要。教学中要在情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反思热情,着力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反思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反思的动机。在教学中可以经常问学生:“你还有其他解法吗”、“你的想法与别人的有什么不同”等。这样的提问,有助于诱发学生反思和优化自己的思考过程。例如,教“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练习”时,学生经过反思由“弄清楚是谁的几分之几,就和谁去乘”,感悟到单位“1”是已知的什么时候是属于乘法应用题,单位“1”是未知并且是这个未知量的几分之几的时候先求单位“1”是属于除法应用题。再如教学“四边形”时,让学生用量角器来测量每个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的度数,再算出它们的和。学生通过测量知道了这几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这就促使学生反思。
二、抓住反思契机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去发现规律,形成概念。就小学数学课堂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
1.学习新知前反思
学习新知前反思是对准备学习新知识进行的反思。它是建立在对前一阶段学习的分析和评价以及对学习结果的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的。如在给多边形进行分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所学过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特征进行回忆、总结,然后根据它们各自的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新知中反思
学习新知中反思是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反思,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的结论等。教师应留给学生反思、回味的时间。不急于结论得出。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要特别关注反应较慢的学生,让他们通过眼睛或耳朵接受到一些信息。教师要耐心等待。正是这一等待,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了精彩。
3.学习新知后反思
学习新知后反思指向于过去的学习,对学习经验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包括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方法、学习收获进行评估,对学习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分析。如认识了“分数”后,教师可让学生反思,分数是怎样得出来的?学了分数有什么作用?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的系统反思。教师要帮助学生学后反思,多问几个“为什么”,使学生养成学习反思习惯,来实现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给学生反思方法
反思体现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自我反省,是学生自我监控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使学生形成数学反思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1.自我提问
教学生学会自我提问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学习过程中,例如,“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可以用几种方法做”、“哪一种方法更简便”、“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等自我提问,可以促进学习主体的更深层次的思考。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发散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鉴别能力和学习能力。
2.自我总结
当某个问题解决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方法、思维策略等方面进行总结,以寻求思维规律。例如学习了“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后,就“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知识?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的”两个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学生得出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得出来的结论。这样,它的教育价值在于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题方法。
3.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判与分析的一种自我审视的行为。自我评价应该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最主要、最经常的评价方式,组织有效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随时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有助于提高自我评价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把评价和反思结合起来,学生就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分析水平,因为他人的评价,只有通过自己的反思,才能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智慧。
四、学生要养成反思习惯
1.建立学习反思档案
给自己建立学习档案,有一个反思专用本。学生课后做反思记录。反思是一种习惯和意识,不断反思,才会不断进步。课堂上教师示范解题反思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想到但未与教师交流的问题,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原因或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学习情感、体验的感受,都可以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教师做定期的查阅。这样做不仅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反思习惯,还能使师生之间有了一个互相了解、交流的桥梁。
2.考试后反思
考试过后经常能听到一些学生说“考试题我都会,就是马虎了”。其实学生粗心马虎是很普遍的现象,粗心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性格特点有关,与学生的阅历和生活习惯有关,与个人的学习能力也有密切的联系,不但是小学生有粗心马虎的现象,大人也有。要解决学生“粗心”的问题,有效的方法除了加强针对性训练之外,教师要养成学生反思的习惯,对反思的结果作一些书面的记录总结,并且能经常的翻阅,反思的效果会更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
人类的发展与思考密不可分,从古至今,人类活动能够依靠思考发现获得不断完善和进步。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也是如此,将反思能力的培养引入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自我改正,才能够推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思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寓情于景,营造小学生主动反思的浓厚氛围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思维方面还不够完善,他们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刺激学生去思考,情感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内部因素,简单地说,学生喜欢哪门课程的教师,他们哪门功课的成绩就可能会更好,教师应该明确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给予学生有效的情感激励,营造更加和谐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的反思能力也会得到促进和提升。
比如,小学数学课程的大部分内容都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也会更加主动去思考。在《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中,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反思,在导入过程运用情感激励的方法进行“铺垫”,教师将课前所准备的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物品展示在前排课桌上,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找出这些物品中的三角形,在寻找过程中教师采用具有引导性、鼓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寻找,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进而愿意投入思考中,激发热情,这样的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为学生反思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能力第一,积累小学生有效反思的经验技能
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反思能力与学生本身的学习经验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简而言之,小学阶段的学生反思活动主要是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并将其作为反思的对象,进行总结和评判的。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学生反思能力的提升,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对其产生明显的助力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要看到反思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积极渗透反思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思考和探索,奠定扎实的数学功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未来的学习。
三、拓宽渠道,教授小学生反思的方法与技能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过于单一,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学生对原本就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很难提起兴趣,反思能力很难得到培养,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开展反思教学训练的时候,恰当地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变换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气氛。从大量的实践教学中发现,教学方法的变化,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反思,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树立创新意识,积极开展反思教学,教师本身应该积极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教师点评等形式,让学生在多样反思活动中,反思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比如,在“发散性数学应用题”教学活动中,教师从学生本身的特点出发,结合教学要求,将多样解题途径作为教学基础,并将自我提问作为教学方式,首先向学生发问:“这些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还能有效地将学生引入教学主题中,通过学生的自我分析和理解,进行对比总结,并最终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范围,帮助学生掌握了反思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教师首先要树立反思意识,同时在教学环节中融入反思教学,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这样才符合我国素质的根本要求,在教学中要懂得运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自我学习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反思活动的开展,达到教育的目的。我国教育部对基础教育一直非常重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师也应该开阔思维,积极进行科研创新,从而顺应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
主动性方面的习惯
1、课前准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前提,学生的课前准备其实也是对一节课作出的简单计划之一,首先学生要自觉准备好学习用具:课本、写字笔、学具盒、计算器,最好还要备有铅笔、草稿本、作业本、练习册,并且把这些常用的用具装在一个专用文件夹里面,以便每次能迅速的拿出来,由此也能养成自我整理收拾的习惯。二是调整好上课的状态,每个学生都要学会自我调整身体、心理和情绪,这样有利于迅速进入上课状态,很多数学老师 通过课前的情景导入,提起学生的兴致,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迅速进入数学思维状态。三是知识准备,课前通过对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回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反思,或者是讨论有关的数学问题,总结学习经验等等,作一些知识方面的准备,这对课堂是一个重要的铺垫,可以起到“树楼梯”的作用。很多同学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预习,其实这种方法效果不佳,首先时间不够充分,其次精神不能集中,注意力差,甚至还会影响学生课堂上的自然思维,因为学生往往只看重结果,不大关注过程,浮光掠影,好一点的学生,看完两页纸也只是了解一下内容而已,很难对知识产生的过程有所体验,虽然学生看了一遍课文,对内容熟悉了一点,但熟悉的地方没有了风景,学生的兴趣也会随之降低。
1.小学生评价档案袋内的主要内容
在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袋中可有目的地收录小学生在某领域内的作品,这些作品集以叙事性的方式记录了小学生的努力、进步和成就情况。这些作品可以包括:小学生的日记、反思性的作文;同伴的评论;手工艺品、各种图表;小组报告单;小学生的笔记和摘要;草稿和修改后的文章,见图1 。
图1 《只有一个地球》档案袋评价构成图
此外,档案袋中还可以包括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决定的挑选的作品的说明书,作品判断的要点,小学生对自己成长的反思、学习日记等。最后及时填写表格对各种作品进行评价与归档。
2.小学语文学习中实施档案袋评价的一般步骤
(1)学习前期准备阶段
编制问卷,调查每个学习成员的基本资料。小学生基本资料表中要填写以下内容:小学生基本材料,小学生的语文学科基础水平:(以前有没有参加探究学习或实践调查,有没有运用网络、书刊、报纸收集过材料,有没有写过研究报告等),本次语文学习的相关资料,指导教师的背景资料、经验,学习班级家庭社会可利用的资源等等。只有在原有基础上找到小学生的基点,才能制定个性化的评价体系。
[图2 《只有一个地球》档案袋评价路线图]
(2)小学语文学习实行阶段
新课程要求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小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其目的在于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如口头评价、作业评价、成长纪录袋等。新课程还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即如何使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结果本身的正确性,改变单一评价化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小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如家长开放日、校园展示日、学校报告会等。
(3)小学语文学习的总结阶段
当一个语文学习项目结束后,小学生、教师与家长一起对本次学习活动过程进行反思与总结,撰写总结报告,安排成果的展示。只有通过回顾才能进一步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总结经验促进学习参与者的多元发展。
二、小学语文实施档案袋评价的优势与特点分析
1.评价对象个性化
没有一个学生是完全相同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因此学习评价要能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小学语文档案袋评价是建立在小学生原有基础之上的。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多元智力发展,课题组对新成立的语文学习小组成员进行基础信息调查,注重城乡差异、男女生的差异、性格的差异、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将不同的学生放在统一标准下一起评价,是貌似公平下的不公平。小学语文档案袋评价在评价中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差异,做到尽可能的公平,使每位小学生的优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展示,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2.评价内容多元化
语文学习内容的多样性与广博性要求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传统语文评价注重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使一部分书面表达能力弱的学生不能在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而《只有一个地球》档案袋评价内容就有课外资料的选择、学习小组讨论时表现、课后反思、读后感的撰写、课堂知识检测与环保小报展示等等。既包括小学生一开始的表现和基础,也包括他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进步,最终包括他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收获。如对结果的评价强调小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过程的评价强调对活动记录、各种原始数据、活动记录表、调查表、访谈表、学习体会学结等评价内容。对整篇课文学习全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信心、同学的关系相处和分工合作等评价可以对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进行持续的评价。
3.评价过程动态化
档案袋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关注发展变化的过程,注重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多次、即时、动态的实施形成性评价,使静态的笔试评价与动态的真实评价、终结性 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纸笔测验或标准化考试只能测出小学生“知道”了什么,无法测出小学生“能做什么”。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一文的学习中,要真正评价一个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收获,首先要了解他的原有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整篇课文学习中该小学生不同阶段的表现做好记录与评价。档案袋评价能体现小学生动手、动脑的情况,能体现整个小学语文学习过程内的学习情况,可以揭示小学生的成长轨迹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一种持续的动态的评价系统。
4.评价主体互动化
由于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模式与传统的课堂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有较大的差异,小学生和教师还有家长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课文的学习中,既有学生自评也有小组互评,再加上家长与教师总结性评价,这样小学生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成为评价的主体。如此一来,学习的过程伴随了反思的过程、知识巩固的过程与纠错的过程。档案袋评价还使教师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者和主考官的角色转变为反思者,这对转变教师以知识教育和知识评价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教学理念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家长从幕后走到台前,由过去只在家等学习成绩单变成了评价的参与者、制定者,他们与孩子的交流更多,了解的机会也更多了。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40-01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对群体的管理必须以对个体的管理为基础,他人管理只是外部条件,自我管理、自主管理才是基础,让系统内每个个体都主动地把自己的行为与管理系统总目标协调一致,将会有效地增强效能。根据以上理论,我选择了“小学生自主班级管理的研究与实践”这一课题展开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学校现状的分析:学校现有六个班级组共22个教学班,学生总数近1千人,学校处于深圳郊区与东莞接壤,外来务工子女人数较多,约占全校总人数的90%。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无疑给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增加了困难。许多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工作中,每天可谓兢兢业业、不辞劳苦,结果却不如人意。对班级管理而言“管”是为了“不管”。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班集体,使每个小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因此我们提出了“桂花小学学生自主管理研究实验”这一课题。
三、课题的界定
1.自主化班级管理的概念确认
“自主”是指自己主动。而“自主化”是指在规范、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不凭人为的外力作用,主动按照自己的意志活动。“自主化班级管理”是指在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自主管理班级、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管理实践。
四、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在学校教育中贯彻“自主型组织”的做法,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充分重视,并在一些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得以体现。如我国同济大学等率先实践并已初见成效,随之上海市虹口高级中学等中小学也开展了“构建自主型班级的实践与思考”等课题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在可操作性及有效评价等方面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认为,本研究课题对于弥补国内(特别是小学)在这一研究领域的欠缺,提出“彰显自主管理,成就明招学子”将会对我国小学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为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五、课题理论依据
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理论。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让学生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乃至超越自我。
成功教育理论。所谓成功教育是以转变低差生为切入点,是旨在使学习困难学生获得诸方面成功的教育;是通过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逐步达到学生自己争取成功的教育;是追求学生自我教育的终身教育;是追求全体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成功教育确立了正确科学的学生观――三个相信: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学生都可能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六、研究内容及目标
(一)研究内容
小学生自我管理活动模式,即小学生如何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为实现个人自我管理,我们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了“设立目标―活动体验―自我反思―刻录足迹―评价激励”的活动模式,并设计了小学生自我管理活动手册―《成长之路》,里面包含了“个人小档案”“奋斗目标”“每周成长足迹”“学期小结”等项目。其中重点是“每周成长足迹”,里面有学生自己的成长日记、自我评价,还有小组同学、老师、父母对自己一周的学习、生活、工作的评价与寄语等。在个人自我管理活动中,我们还评选出每日、每周、每月或每学期的“自我管理之星”,分别给予不同的表扬或奖励。
在班级自我管理方面,我们构建了“每日一星”小组目标竞赛自我管理模式,即“科学分组―设定目标―人人争优―自我反思―评价激励”。其要点有:班上实行小组目标竞赛;班上人人担任班干部,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健全班级常规管理制度。改革班委建制,引导学生全面参与班级管理。
七、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桂花小学3-6年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探索和研究,注重自主管理能力培养这一动态的过程管理。
2.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班级管理的经验,自觉反馈,不断推进。
3.个案法:认真剖析学生案例,提炼实际的正反面教材,实现研究目标。
八、研究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3-)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研究阶段(2013-)
首先,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学生目前的自主管理水平,强化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
①对学生进行生活、学习独立性的教育;
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与班级的关系;
③形成自主管理的意识。
其次,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制订自主管理活动的操作办法。我们现在是中年级,因此,逐步完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实行小组目标管理;完善班干部竞选制度;建立班务工作评价机制,使班级里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第三,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班集体的能力。
(三)总结、结题阶段(2014-)
运用经验总结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完成结题工作。
九、成果形式
(一)文本成果:研究论文。
(二)实体成果:经测试学生的行为有了改变。
十、结论
生命化教育追求的就是这种爱的力量。对所有的生命都表现出一种真正的善意,它顺从天命,敬畏自然,并把人看作是所有生命体中的一员,它以成全所有生命的价值为导向,执守教育的真善美的崇高理想,使教育沐浴于人性的光辉之中,它始终关注生命的差异,努力去成全所有生命各不相同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