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2-11-26 02:53:3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计划

篇1

(一)完成2014年度项目绩效目标设置工作。在2014年预算安排的项目中,选择涉及民生、社会公众普遍关心、具有较大经济社会影响的5个项目进行绩效目标设置,为下年度的重点评价工作打好基础。具体为:石碌敬老院和流浪款成年人求助保护中心建设配套资金、医院综合大楼建设、东文路道路工程、内环路改造工程、环城西路二期工程。

(二)加快推进预算编制绩效目标管理工作。结合强化财政项目库管理工作,计划从2015年起,将绩效目标管理纳入预算编制项目申报过程,选择一定资金规模的项目实施绩效目标管理,范围覆盖全部预算部门。通过专项指标评价体系的设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优化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为领导科学决策和外部有效监督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开展好2014年度预算绩效运行跟踪监控

计划对2014年涉及经济建设管理、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农业经济管理等方面的20个项目的预算执行过程开展绩效运行监控。通过建立事中绩效运行跟踪监督机制,进一步增强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积极构建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具体项目为:涉及经济建设管理部门的候车亭防雷防漏电装置改造工程、节能改造绿色照明项目、五联农贸市场建设、石碌肉联厂、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实行营运补贴经费、2013年利用车购税修建农村公路工程配套资金、富安路工程项目、防震减灾工作经费等8个项目;涉及教育管理的与中学帮扶互助活动经费、全县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县配套资金、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和幼儿教师培训等3个项目;涉及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石碌敬老院和流浪未成年人求助保护中心建设配套资金、阳光家园计划居家托养服务配套经费、数字化监控建设项目、妇幼保健配套项目经费等4个项目;涉及农业管理的叉河基地储水池及监控设施、“农信通”信息服务费、禽流感防控经费、能繁母猪配套资金、县级财政配套农机购置及作业补贴等5个项目。

三、组织实施好重点评价工作

(一)确定重点评价项目。从2013年已设置绩效目标中选择4个涉及民生、社会公众普遍关心、具有较大经济社会影响的项目(地方政府债券项目除外)开展重点评价。

(二)科学设立绩效评价指标。组织由财政部门、项目单位和有关专家对重点评价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指标设立,并制定评价实施方案。

(三)开展重点评价。按照绩效评价工作实施步骤,采取项目部门自评——财政部门核查——专业中介机构量化评价的方式开展项目重点评价。

(四)重点评价结果上报和公开。评价工作结束后,形成书面材料分别报送省财政厅和县政府审批。经审批后,依法将重点评价项目的评价报告在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组织实施好预算部门(单位)绩效自评工作

(一)加强学习培训,打好全面推行预算单位绩效自评的工作基础。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在加强与其他先行试点市县的交流,提高我局业务指导水平的同时,聘请省厅业务处专办人员和院校专家学者,面向全县预算单位举办两期绩效自评工作专题培训班,提高项目部门自行开展绩效自评的工作能力,确保全县绩效自评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制定方案计划,逐步扩大预算单位绩效自评覆盖面。把绩效自评与绩效运行跟踪监控工作相结合。为了提高绩效评价管理业务指导和业务推进的便捷性,计划对2014年实行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的预算单位,同时开展绩效自评工作,确保两项工作的相互融合推进。

五、做好县级财政支出及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一)抓紧完成县级财政支出和预算管理绩效自评。严格按照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市县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和市县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方案的通知》要求,于5月中旬完成我县财政支出管理和财政预算绩效的自评工作。

(二)有序推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一是要制定好我县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实施方案,明确推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目标、步骤、方法和要求;二是要全面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各预算单位对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的思想认识,了解和掌握自评操作的方式、方法,提高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的质量和水平。

六、其他几点工作

(一)要继续加强预算绩效管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政府门户网站和宣传横幅等多种方式,加强预算绩效管的宣传力度,倡导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各预算部门(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思想认识,有效引导各方面了解支持预算绩效管理、监督绩效结果应用,共同营造“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的良好社会氛围。

篇2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大背景下,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至关重要,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增强预算的科学性。预算绩效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管理工具,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借此发现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依托绩效指标的设计和考核,挖掘预算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为改进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基本的依据及指导,从而推动预算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2)增强预算执行的刚性。预算执行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点,预算执行的刚性不足是其中最显著的问题,往往导致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脱节,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被大量挪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没能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严重影响了各项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而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可以全面把握行政事业单位执行预算的情况,并及时调整资金拨付,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增强预算执行的刚性。(3)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资金都源自财政拨款,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及时发现资金使用的问题,全程跟踪资金使用,规范资金使用,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具体措施

1.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相关组织机构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最大限度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就需建立统一、完善的管理机构,夯实组织基础,从而保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目前,除财政部门已建立相应组织机构外,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起相关的组织机构。预算绩效管理涉及很多内容,且范围较广,相互之间缺乏明显的联系或契合点,需要一个组织健全、规范有效的机构部门将其联系在一起,如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社会相关组织及行业专家等密切联系起来,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对相关工作进行协调,同时对相关组织机构建立约束机制,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考察工作开展程序是否合理,并科学分析预算绩效管理的结果,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水平。

2.加强沟通协调

沟通是绩效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对行政事业单位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开始实施具体的预算绩效管理之前,需加强宣传介绍工作,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充分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减少错误认识,从而让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要与国库支付中心保持良好的沟通协作,协调解决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效率。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和国库支付中心之间建立对接机制,委派专人负责落实相关协调工作,为深入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人员支持。

3.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目标

(1)强化绩效目标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要按照自身职能及长期规划,细致研究各自的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绩效目标,涵盖工作的内容、投入、产出以及预期效果、考核指标等,同时量化绩效目标,将其分解到每一个职能部门,而各部门要加强研究项目可行性、制定工作方案,细化项目绩效目标,为编制预算、排列项目实施顺序等提供基础支持。(2)强化对预算编制工作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要落实统计财务基础数据的工作,将各项预算收入统筹起来,确保单位预算收支的准确性、完整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要积极和相关处室交流,通过落实目标预测、调查研究、论证分析等工作,提高编制预算的质量,从而密切连接业务工作和预算编制,增强预算的可操作性。另外,还需要加强预算编制精细化,尤其要细化编制项目支出预算,同时有效衔接上年预算执行和本年预算编制。(3)科学建立内部资金分配机制。行政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内部分配资金的决策程序、执行措施,按照职能情况建立起项目储备库,按照年度重点工作计划进行项目审查,考虑项目的时效性,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率。

4.全过程跟踪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好预算之后,地区财政分局的绩效评价科就要开始跟踪各个项目的实施情况。从下发款项开始,对开展项目的有效性、使用资金的进度、项目支出合理与否等进行跟踪管理,如果认为某项支出并不合理,财政部门应对该项支出提出整改建议并督促实施。当某一个项目的资金下拨之后,花费突然增大,或年度时间已经过去一大半还没有使用任何项目经费,都要依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程进行整改,行政事业单位将经费使用说明提交给财政局,由财政局绩效评价科依据单位所交报告探索原因,查找资金使用的薄弱环节,同时进行重点监督、管理,在总结经验、教训后为编制下一年预算提供指导作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5.加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之所以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对预算支出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制定预算计划,并指导下一年工作。因而,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结果反馈及应用有着重要意义。地区财政局预算科要统计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并登记在案,然后细致分析这些数据,充分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效果、每一个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并上报上级部门。将绩效管理结果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考核,同时可以作为重大项目支出及项目实施管理的重要依据。另外,地区工委办事处还可把它视作问责指数,对行政事业单位违反规定编制绩效目标、执行预算时偏离绩效目标、未达到预算绩效目标、干扰甚至阻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违反财政管理制度、弄虚作假等行为实行绩效问责,强化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结语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发挥、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预算绩效管理并非只是一项抽象的、简单的工作,更应体现地区发展的思路、现状以及管理模式,因而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作用。科学合理地设计绩效指标,积极推进工作开展,从而合理评价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琳.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探析.财会学习,2016(24).

篇3

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当中,改革的对象与内容,包括预算编制、执行、监管工作的理念、要求、方法。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理念、要求与方法,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并开始顺应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探究财务管理模式完善与创新办法。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预算管理的影响

在预算绩效管理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若要制定本部门的事业发展计划,需要综合政府编制预算的总体要求、财政部门的具体部署、职能部门的发展规划等内容,才能保证以相关事业发展计划为前提的资金需求预算的合理性。而在整个预算过程当中,还应从技术、成本、财务管理、组织机构、社会效益等多个角度着手,对项目的设施与收益等进行全面的测算与分析。基于这种改革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机制必须做出调整,协调各个部门,才能够有效开展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另外,在预算绩效管理之下,行政事业单位所报送的绩效目标,应基于部门目标高度,且最终报送的绩效目标,应是具体的、可衡量的、一定时期内可实现的。例如,北京市的实际预算编制中,要求5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必须填报绩效目标;而预算绩效管理的试点部门,必须填报部门的支出绩效,相关绩效目标应具体到每一个项目支出。在报送绩效目标这一工作内容的影响下,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逐步树立绩效理念,并将绩效的思想与方法,有效融入到预算编制工作当中,这导致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二)对资产与负债管理的影响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资产与负债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对资产配置与资源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预算编制、审批、采购执行以及管理工作,都需要对资产存量进行充分考量,提升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其二,在预算绩效管理下,绩效考核机制是评价改革及工作标准的重要手段,例如,公共设施建设完成之后,若不能明确资产权属问题,则会对后续的资产管理产生较大影响,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对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做出适当调整,以保证项目绩效不会大幅度降低。其三,行政事业单位,应充分考虑债务存量问题,通过防范债务风险改善财务状况,如此才能使其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进行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对策

北京市财政局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研究工作的过程中,以市政府的名义出台多项推进意见与管理办法,经市政府批准,统领市卫生局、市科委、市文化局、市金融局、市水务局、市旅游委、市中医管局以及市规划局,共8个行政部门,100多个直属预算单位,开展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累计评价资金已达100多亿元。

(一)综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总结一段时间的改革经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针对自身的不足,对相关理念、办法进行优化与创新,综合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水平。应事先制定绩效目标,而相关绩效目标的制定工作,必须基于本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对计划当中涉及到的工作内容、投入与产出、预期效果、考核目标等进行正确解读,从而将绩效目标作量化处理,落实到各个职能目标,确保量化后的每一个绩效目标,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确保绩效目标的具体性、可衡量性、一定时期内可实现性,才能进一步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与准确性[1]。对预算编制进行强化管理,首先,应对财务基础数据进行有效统计,有效确保预算收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其次,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部门应通过与各个部门进行有效协调,适当结合目标预测、实地调研、论证分析等程序与方法,将预算编制工作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业务工作联系在一起,综合提升预算编制的质量。再次,应综合业务工作实际,对预算编制进行细化处理,尤其是项目支出部分,细化处理方式有利于提高绩效目标的可行性。最后,针对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进行预算编制,应充分结合上一年的预算执行状况,从而科学设置预算执行进度以及执行质量等标准。

(二)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预算绩效管理的推进,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相关项目绩效的衡量、评价结果,应更具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行性。因此,应构建一个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当中,应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之间,存在的差异特点,从而对其进行差异化的绩效管理[2]。以北京市水务局的支出节水职能绩效指标体系为例,绩效为一级指标,分值为100;二级指标包括产出与效益,分值分别为80、20;产出之下的三级指标,包括节水规划计划、节水实务、节水宣传、节水管理,分值分别为20、30、15、15,效益之下的三级指标,则包括万元生产总值取水量、节水效果和服务对象满意度,分值分别为4、12、4。在三级指标的基础上,还可依据实际评价需求,有选择的设立四级指标,如节水实务之下可设置节水科技与节水创建,分值均为15。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致力于项目成果跟踪、汇总以及评价机制的建立,协调财务部门以及业务部门,对财政部门下拨的专项资金进行全面、严格的管理,并通过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其进行相关考核评价,运用考核结果,即可对资金投入的短期与长期绩效,进行客观的反映,从而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与业务发展状况。

(三)强化财务管理中风险控制力度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优化中,风险控制的强化作用,可首先从资产管理这一部分着手,完善构建内部资金分配机制,机制当中,不仅包括分配决策,还纳入了落实措施,并以部门的实际职能为依据,建有完善的项目储备库。充分利用资金分配机制,能够有效控制资产管理进行优化配置,并进行一定量的资源共享,综合提升资金的使用经济性与效率性,降低财务管理中的资金风险。此外,若要全面提升财务管理中风险控制力度,还需从财务分析以及财务监督着手,以可靠的财务分析为依据,形成全过程财务监督模式。监督的主要目的,就是在预算绩效管理下,形成完善的监督机制,通过经验总结等多种手段与途径,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堵塞漏洞,从而有效规避相关财务风险。完善的财务监督工作,相关监督内容应当包括资产管理、负债管理、预算管理、支出与收入管理等等[3]。财务监督与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机结合,即双方在监督与管理过程中,收获的成果应互相利用,如此才能综合提升各自的工作效率与水平。

(四)加强综合性人才培养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执行,以新《预算法》为主要参考依据,所以相关财务人员,必须尽快适应新《预算法》中的相关要求,增强自身的法治观念,从而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应以综合性人才培养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改革与创新的重要目标,积极组织业务素质以及工作技能培训课程,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作条件,或创造有利条件,让更多的财务人员,能够参加到实际业务管理工作当中,加深财务人员对业务工作的理解,在今后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更加切合实际,如此既能适应财政改革的需求,还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需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有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在新的发展时期获得更好的发展。通过相关研究,能够明确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以此为参考,顺应改革需求进行管理模式优化与创新,能够综合提升财务管理效果。强化预算绩效结果的运用,落实整改方案与奖惩机制,能够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篇4

针对这种现象,事业单位领导层、管理层以及绩效考核人员应该转变观念,充分地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创建完善的管理体系,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可靠参考。

1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对预算绩效管理认识不足

目前,将绩效管理运用于预算管理的模式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还处在探索阶段,加上事业单位领导和员工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还没有形成较为深刻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对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不足,缺乏创新和科学的改革观念,导致绩效管理理念没有真正融入预算管理模式中。由于事业单位管理者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不足,在管理工作中无法运用科学、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来解决工作难点,制约了预算绩效管理功能的发挥。

1.2 缺乏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涉及范围较广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预算绩效管理包含未来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的制订、绩效的考核与评价及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等多项内容,绩效考核与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中之重。但是现阶段,我国许多的事业单位并没有制订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部分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目标的设定错位,并没摆脱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仍然注重预算支出和收入方面,对预算自己就能使用效率和产出结果的评价缺乏重视,这种制定目标的方式导致预算绩效考核与评价的效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方式过于单一,造成对预算绩效结果评价缺乏全面性和综合性。另外,现有的预算绩效管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的设置存在不科学性也影响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1.3 绩效考核结果未得到有效运用

进行绩效考核的目的是能够将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反馈,使相关部门能够根据结果反映的问题进行预算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的调整,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绩效考核结果未得到有效运用成为现行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主要难题。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的奖惩制度不完善,也缺乏相应的问责机制,使得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对员工的激励性与约束性降低,影响预算绩效管理的整体质量。

2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完善策略

2.1 强化员工对预算绩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对预算绩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除绩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外,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也应该充分认识到绩效管理在预算管理中的重要性,树立争取的绩效管理观念。首先,应该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创建具有导向性的绩效管理文化,端正管理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思想认识,逐渐改变传统的预算管理观念;其次,各事业单位应该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关于预算绩效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的培训,提高其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从而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2.2 完善管理机制

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机制,首先要将项目的前期论证与绩效评价进行结合,实现项目决策前管理,优化项目库管理,提升项目编制质量,从而有效提升预算编制水平。其次要对预算管理的工作计划进行完善,保证绩效考核结果能够得到充分的应用。

2.3 充分利用绩效考核结果

充分利用预算管理绩效考核的结果有助于促进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避免管理问题或管理漏洞的出现,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优化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

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完善其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评价及反馈制度,及时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并及时反馈给相关的部门,将考核结果充分应用到管理过程中。同时,事业单位还要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和问责机制,增强预算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的激励性,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结果的约束效能。

2.4 完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一切活动的依据,尤其是财务方面,其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条令。完善的法律法规有助于推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也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

因此,为了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必须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国家的财务部门和法律部门要对现有的法律制度进行分析,结合国外先进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对其进行补充完善。除此之外,各事业单位也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对预算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创建适合自身发展的预算绩效管理约束机制。

篇5

事业单位是一种服务性机构,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其经济管理工作也亟需完善。

1、创新资金支出合理性审核的方法

经济管理的目的之一是控制事业单位资金的支出范围。但在具体的操作上,由于事业单位经费支出范围并没有明确详细的规定,其支出范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需要对支出范围合理性审核的方法进行创新,以便能更好地判断是否超出支出范围。支出范围是否合理的审核应坚持三个原则:不属于事业单位支出的不合理;与事业单位职责、工作任务没有联系的不合理;超出规模和数量的不合理。就事业单位而言,经费使用范围主要指两方面,一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津补贴、日常办公费和设备购置费等;二是指行政事业性项目,其支出应严格遵循项目计划,并限定于项目开支范围内,专款专用,不可挪用为无关项目或事项的支出。事业单位资金支出的审核除了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外,还应在审核的方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使得事业单位各项支出都有理有据。资金支出合规性审核的创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在差旅费、会议费、车辆费用、餐饮费用上建立更加细化有区分的标准,并严格执行;在设备购置费用的支出除了参详第三方提供的专业意见外,还应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

2、建立完善的经济责任制

完善的经济责任制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制度保障。经济责任制可通过内部控制有效地减少乱支、私设小金库、腐败的发生。事业单位的领导,财务、审计、监察部门的负责人,各部、处、室的负责人,要明确责任,划分权利范围,相互监督。建立独立完善的经济责任制部门,对人事体系层层防范,落实经济责任制的要求,不仅要重视预算的编制,还要加强预算的管理。建立常态化的检查和评估体系,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记录,确保实际工作向着既定目标开展,把实际目标的完成情况、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作为考核标准,并把最终的考核结果应用在薪资的分配、人事管理上,改变“吃大锅饭”的现象,实现经济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根据经济责任制来进行薪资的分配、人事的调动及任免上,能充分发挥经济管理的功能,确保经济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同时,加强对资金支出原始资料完整性的审核。支出不仅需要原始凭证作为依据,还需要相关资料对原始凭证进行补充,只有这样才能有理有据地说明一项业务的支出是否合乎规范。完善经济责任制的一大举措就是确保事业单位支出不仅需要原始凭证和相关资料,还要求加强对资料完整性的审核,使得能以最少的资料和原始凭证来完整地说明事业单位的各项支出,减少繁琐的备案手续。对于高投入、高装备、对资金要求大、经济内容复杂的项目,还需要书面合同作为付款的依据。在要求书面合同的同时,加强对原始明细清单的审核力度,确保原始合同、明细清单能真实反映设备数量、单价和劳务支出,为经济责任制的最终落实提供数据和资料支撑。

3、提升绩效管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反馈机制,反馈机制的一端是被考核人员,另一端是考核人员,他们之间通过不断沟通和调整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状态,确保绩效管理不断向前发展。如果没有沟通和调整,被考核成员处在绝对被动、绝对弱势的定位,那么绩效管理将逐步丧失意义,继而对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造成更深层次的破坏。所以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要强调持续沟通和适时调整。在沟通中要认识到考核人员与被考核人员处于平等地位,给予普通员工足够的话语权,建立友好的对话、沟通渠道,及时听取被考核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减少实施绩效管理的阻力[1]。把握好沟通的重点和内容,考核人员应引导被考核人员把沟通的内容放在机构考核方案、考核结果公布方式、绩效管理办法以及指标体系,注重沟通的重点,避免泛泛而谈。沟通形式有绩效分析辅导、集体性沟通、专题讨论会议、留言信箱、一对一沟通,应综合使用以上沟通方式,确保沟通方式的多样性。同时对绩效管理的对象和方法进行调整,根据难度或季度工程的重心来调整绩效管理的对象,确保绩效管理的有效覆盖。随着绩效管理的深入,应及时调整或删除效率低的绩效管理方法,引进更加专业、科学的绩效管理方法。

4、建立契合实际需要的资金使用计划

不同部门有不同的资金使用计划,这就要求我们实行更加契合实际的资金使用计划,以满足单位不同部门的需要。例如,可以对单位资金使用计划实施预算归口管理制度,到各部门中充分了解他们的工作安排、工作流程,并据此制定资金使用计划。在严格执行资金使用计划的同时创立行之有效的计划外支出审核程序和规章。年度经费使用计划是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年度财务预算,结合单位年度工作安排,秉承计划管理的要求而制定的。年度经费使用计划比预算更加详细,可以作为单位内部日常工作经费开支的基本依据,也可以从资金使用方面体现单位年度工作计划。监督支出是否列入资金计划是建立资金使用计划的目标之一[2]。由于在日常工作中计划外开支是不可避免的,还应完善计划外的资金支出的审批程序,严格执行相关的规定。在处理计划外开支时除了遵循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外,还应采取先追加计划后开支、先开支后追加计划或二者兼之的措施。同时,国库集中支付实施也是资金计划性审核应该关注的问题。单位的开支要符合财政资金额度使用计划:根据零余额帐户原则,单位向国库提出申请,支出资金不能超过批准的资金额度,否则单位将会出现无法开支的情况。

5、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对经济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个非营利性机构,在新形势下完善经济管理工作,有利于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其公益性。

篇6

我局的绩效管理工作,充分学习和借鉴了市政府对政府和组成部门绩效评估的基本做法,成熟一项、推开一项,逐步完善、不断提高,初步构建了广覆盖、多维度的绩效考评体系。其主要做法有:

一是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全程跟进督办。我局制定了督办规定,建立了督办制度,强化了督办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每年年初,我们都根据市委、市政府、市纪委的工作部署、市财政局的工作计划以及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等,认真编制工作任务分解表,区分主办、协办,明确工作目标和阶段性任务,提出工作要求,规定工作时限,落实责任人,构建了完善的责任体系,每一项任务都有责任领导、责任处室、具体承办人员,保证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年中上级有新的任务部署,我们都对任务分解表随时进行补充和调整。每月、每季都对督办工作开展跟踪检查,每半年对督办工作的办理情况进行认真回顾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对策。今年我们还认真总结往年效能建设的经验教训,出台相关规定,强化问责力度,同时还在办公平台上开发督办软件,实现督办工作的电子化,强化对督办工作的实时监控、及时提醒和催办。

二是抓好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我们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市市直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和奖励试行办法》,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市财政局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暂行办法》,《办法》规范了考评内容和方法,明确了绩效考评奖励金的发放办法,提出了考评的具体要求。在考评程序上,我们始终坚持按平时效能检查、每月个人自评、每季群众互评、领导点评、局效能办审核、局效能和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审定、优秀人员公示、发放奖励金的程序进行;在确定优秀人员的方法上,不搞“轮流坐庄”、不搞个人说了算、不搞“一刀切”;在考评结果的运用上,把每月、每季的绩效考评成绩直接与公务员年度考核挂钩,只有在季度绩效考评中获两次以上优秀,公务员年度考核才能评为优秀等次。对每一位工作人员,除了重点考核其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外,我们还加强对其平时出勤情况、执行效能基本制度情况进行检查,建立检查台账,与发放绩效奖挂起钩来。今年,我们根据统一规范津、补贴的实际情况,又下发了《市财政局关于规范绩效考评奖发放工作的通知》,对发放的对象、标准、发放形式及程序进行重新界定,严格规定并明确了不予发放或暂缓发放绩效考评奖的情形,充分调动局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抓好处室、单位的绩效考评,强化中层干部责任意识。初,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市财政局内部处室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和《市财政局局属事业单位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制定这两个《办法》都借鉴和参考了市政府对政府和组成部门绩效评估及对市直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办法,明确了绩效考评的依据和评价指标的设置办法,规范了考评的组织与实施,提出了考评结果的运用。处室及事业单位于年初依据本单位职责、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财政预算报告、财政工作报告、局内部会议纪要等相关文件、局机关督办工作、内部制度规定和基础管理要求制定考评指标及分值;考评指标及分值可在第三季度调整一次,且调整幅度不得超过总计划的30%,经局效能办初审后报分管局领导同意,局效能办汇总后向局长办公会作出报告。各处室、事业单位对照工作任务和考核办法,于1月10日前将上一年度自评报告送局效能办,再由效能办集中报送分管局领导;由分管局领导及局效能办根据实际对各单项工作做出评价;与此同时,由局效能办牵头组织的、相关处室参加的考核组深入各处室、单位对每一项考核指标进行现场察验打分。考评结果作为处室及事业单位评选先进集体、处室及事业单位领导评选先进个人的重要条件,从而,强化处室领导和事业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四是抓好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提高财政综合管理水平。年底,我们为了进一步推进各区财政管理改革,促进财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制定出台了《市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办法》从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财政重大改革进程、财政管理规范化、法律法规和市财政相关文件的遵守情况等方面分29个考核指标,明确评分方法,通过区财政局自评、市财政局复核确定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在全市财政系统进行通报,推动财政各项工作落实。从开始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进行考核,经过的考核实践,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又对考核指标设置、考核方法进行修改和完善,使考核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今年初,我们组织了对区财政综合管理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发现:同安区财政局在综合管理中成效明显。市财政局党组研究决定:在同安区召开全市区级财政管理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同安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工作好的做法。6月11日,全市区级财政管理工作现场会在同安区财政局召开,会议听取了同安区财政局行政事业单位集中核算、国企集团内部控制、镇街财务远程监控、村居会计镇街“四项覆盖”的财政财务监管体系建设情况和思明区财政局强化镇街财政管理、深化行政资源社会资源市场化改革以及活跃机关文化建设情况的汇报,各区财政局也分别就各自财政改革和管理的经验做法作了书面交流介绍。通过实施市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各区财政局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在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管理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提高了区级财政管理水平,实现了市区联动、同步发展。

五是抓好财政专项支出绩效考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由我局制定的《市市级财政专项支出预算绩效考评试行办法》;,我局在《试行办法》的基础上,又制定出台了《市市级财政专项支出预算绩效考评实施细则》,并开始实施市级财政专项支出预算绩效考评;《试行办法》和《细则》规定对200万以上的专项项目都必须纳入绩效考评范围,从预算编制开始,凡按规定应纳入绩效考评范围的专项项目,如果没有进行事前绩效审核的,预算内不予安排资金,凡经事前绩效审核的项目,都应进行事后绩效检查。几年来,通过不断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健全工作机制,试行专家评审制度,逐步扩大考评范围,明确将19类专项资金列入考评范围,通过考评节约了财政资金,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六是抓好政府组成部门绩效评估,科学评价财政工作实效。我局自参加政府组成部门绩效评估以来,每年都有新的进步,特别是的市政府部门绩效评估,我局综合成绩评定为优秀,并在48个参加绩效评估的政府部门中位列第一。去年,我们在认真学习《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及其部门绩效管理工作方案及其配套制度的通知》精神、认真总结分析过去绩效评估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真制定今年绩效管理工作方案,并根据“三定”方案确定的财政部门职责,以市委、市政府分解任务和我局年度工作计划为重点,设置了能够体现财政部门职能、反映我局当年工作绩效的15项关键业绩评估指标,再根据这15项指标共计设置了58项二级指标。各项指标都做到:有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进度、预期效果、具体措施和要求;坚持每月有对照检查、每季度有自查自评、每半年有绩效分析,每年有绩效管理工作总结,通过积极参加政府组成部门绩效评估,科学评价财政工作实效。

二、抓好财政绩效管理的几点体会

我局的绩效管理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绩,除了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市效能办的直接指导、其他部门的大力支持外,就自身工作而言,主要还有如下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抓好绩效管理的前提。

局党组对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十分重视,始终都将其摆上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经常集体听取职能部门有关绩效管理工作汇报,及时明确阶段工作重点、提出具体要求。局领导根据各自工作分工,注重将绩效管理工作与财政业务工作捆在一起抓,特别是对自己所分工的业务处室及局属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能够严格要求;黄强局长每逢集会,都要强调绩效管理工作,对倾向性问题还经常亲自部署、亲自抓落实。各处室和事业单位领导也把做好本单位的绩效管理当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自觉按照局里的统一要求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几年来,我们始终都把绩效管理看作是财政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财政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副职领导配合抓、中层领导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具体由:局效能和行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绩效管理的统一领导,局效能和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绩效管理的组织与实施,预算处为主负责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和财政专项支出绩效考评工作,人事教育处为主负责对局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和对内部处室(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工作,监察室牵头负责对政府组成部门绩效评估、效能督查和责任追究工作,办公室负责所有绩效管理的保障协调工作。

2、制度建设是抓好绩效管理的基础。

我们除了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否定报备制、同岗替代制、服务承诺制等效能建设规章制度外,还结合财政实际,抓紧抓好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并落实每日考勤制度。在办公自动化平台上安装自行研制开发的考勤软件,每个机关工作人员每天上、下班时,通过对考勤软件的点击实施考勤,根据需要可以自动生成全局机关干部的考勤记录或统计个人考勤结果及去向显示。二是建立并落实效能督查制度。为强化财政干部的忧患意识和宗旨意识,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财政纪律,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我们出台了《市财政局关于深化效能监察工作的意见》,明确监察事项、分工及工作方法,提出诫勉教育的六种情形和效能告诫的九种情形,加大效能问责力度。三是建立并落实绩效管理联络员制度。我们规定每个处室、事业单位都要指定一名负责综合工作的财政干部为绩效管理联络员,专人负责本单位绩效管理工作,使绩效管理工作从上到下层层有人抓、有人管。四是建立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我们在专门制定了《市财政局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实施暂行办法》,区分不同岗位、不同程度的行政过错追究范围、方式及程序,实施责任追究制度以来,每年都有机关工作人员因为轻微触犯效能建设有关规定而受到责任追究。五是建立并落实责任分解制度。我们对每项绩效管理里面的每项工作指标,都进行责任分解,将责任直接分解到处室、事业单位具体的工作人员,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3、狠抓落实是抓好绩效管理的关键。

有了好的规章制度,关键是要抓好落实。我们充分发挥局效能办的职能作用,坚持落实每日网上巡查,检查有无违反考勤制度的人员和超过办理时限的事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通报批评。每周有2次以上到各个办公室进行实地检查,检查人员在岗、服务公示内容等情况,发现问题责令改正,并在单位、个人绩效考评中扣分。凡是上级机关和局领导交办的每项工作都纳入行政督办、效能督查范围,实时跟踪、动态监察;对重点工作,还组织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效能监察,只要有违反效能建设规定,都必须予以效能问责。

三、下一步抓好绩效管理的初步打算

尽管我局的绩效管理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群众的希望差距还比较大,与其他单位相比差距也还比较大。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盯紧工作中还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扎扎实实抓好绩效管理工作。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我局将在现有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预算改革,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升预算单位依法理财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以及《市市级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我局研究制定了《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综合考评暂行办法》,这个《办法》刚刚研究通过,明确了预算管理综合考评内容、指标设置、考评组织实施、考评结果及应用,准备于201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进行综合考评丰富了我局财政绩效管理体系。同时,我们还将对其它绩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进一步做好我局的绩效管理工作。

2、认真做好规范财政权力运行工作。

要从清理和规范财政行政审批权、自由裁量权和监督检查权入手,规范财政干部的理财行为和行政行为,促进财政干部严格依法理财和依法办事。要认真落实《市财政局开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试点工作方案》,围绕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机制的目标,进一步理顺行政权力结构,加快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有效防止权力滥用。巩固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成果,进一步规范财政行政处罚行为。

3、完善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篇7

我局的绩效管理工作,充分学习和借鉴了市政府对政府和组成部门绩效评估的基本做法,成熟一项、推开一项,逐步完善、不断提高,初步构建了广覆盖、多维度的绩效考评体系。其主要做法有:

一是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全程跟进督办。我局制定了督办规定,建立了督办制度,强化了督办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每年年初,我们都根据市委、市政府、市纪委的工作部署、市财政局的工作计划以及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等,认真编制工作任务分解表,区分主办、协办,明确工作目标和阶段性任务,提出工作要求,规定工作时限,落实责任人,构建了完善的责任体系,每一项任务都有责任领导、责任处室、具体承办人员,保证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年中上级有新的任务部署,我们都对任务分解表随时进行补充和调整。每月、每季都对督办工作开展跟踪检查,每半年对督办工作的办理情况进行认真回顾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对策。今年我们还认真总结往年效能建设的经验教训,出台相关规定,强化问责力度,同时还在办公平台上开发督办软件,实现督办工作的电子化,强化对督办工作的实时监控、及时提醒和催办。

二是抓好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我们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市市直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和奖励试行办法》,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市财政局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暂行办法》,《办法》规范了考评内容和方法,明确了绩效考评奖励金的发放办法,提出了考评的具体要求。在考评程序上,我们始终坚持按平时效能检查、每月个人自评、每季群众互评、领导点评、局效能办审核、局效能和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审定、优秀人员公示、发放奖励金的程序进行;在确定优秀人员的方法上,不搞“轮流坐庄”、不搞个人说了算、不搞“一刀切”;在考评结果的运用上,把每月、每季的绩效考评成绩直接与公务员年度考核挂钩,只有在季度绩效考评中获两次以上优秀,公务员年度考核才能评为优秀等次。对每一位工作人员,除了重点考核其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外,我们还加强对其平时出勤情况、执行效能基本制度情况进行检查,建立检查台账,与发放绩效奖挂起钩来。今年,我们根据统一规范津、补贴的实际情况,又下发了《市财政局关于规范绩效考评奖发放工作的通知》,对发放的对象、标准、发放形式及程序进行重新界定,严格规定并明确了不予发放或暂缓发放绩效考评奖的情形,充分调动局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抓好处室、单位的绩效考评,强化中层干部责任意识。初,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市财政局内部处室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和《市财政局局属事业单位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制定这两个《办法》都借鉴和参考了市政府对政府和组成部门绩效评估及对市直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办法,明确了绩效考评的依据和评价指标的设置办法,规范了考评的组织与实施,提出了考评结果的运用。处室及事业单位于年初依据本单位职责、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财政预算报告、财政工作报告、局内部会议纪要等相关文件、局机关督办工作、内部制度规定和基础管理要求制定考评指标及分值;考评指标及分值可在第三季度调整一次,且调整幅度不得超过总计划的30%,经局效能办初审后报分管局领导同意,局效能办汇总后向局长办公会作出报告。各处室、事业单位对照工作任务和考核办法,于1月10日前将上一年度自评报告送局效能办,再由效能办集中报送分管局领导;由分管局领导及局效能办根据实际对各单项工作做出评价;与此同时,由局效能办牵头组织的、相关处室参加的考核组深入各处室、单位对每一项考核指标进行现场察验打分。考评结果作为处室及事业单位评选先进集体、处室及事业单位领导评选先进个人的重要条件,从而,强化处室领导和事业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四是抓好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提高财政综合管理水平。年底,我们为了进一步推进各区财政管理改革,促进财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制定出台了《市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办法》从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财政重大改革进程、财政管理规范化、法律法规和市财政相关文件的遵守情况等方面分29个考核指标,明确评分方法,通过区财政局自评、市财政局复核确定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在全市财政系统进行通报,推动财政各项工作落实。从开始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进行考核,经过的考核实践,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又对考核指标设置、考核方法进行修改和完善,使考核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今年初,我们组织了对区财政综合管理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发现:同安区财政局在综合管理中成效明显。市财政局党组研究决定:在同安区召开全市区级财政管理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同安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工作好的做法。6月11日,全市区级财政管理工作现场会在同安区财政局召开,会议听取了同安区财政局行政事业单位集中核算、国企集团内部控制、镇街财务远程监控、村居会计镇街“四项覆盖”的财政财务监管体系建设情况和思明区财政局强化镇街财政管理、深化行政资源社会资源市场化改革以及活跃机关文化建设情况的汇报,各区财政局也分别就各自财政改革和管理的经验做法作了书面交流介绍。通过实施市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各区财政局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在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管理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提高了区级财政管理水平,实现了市区联动、同步发展。

五是抓好财政专项支出绩效考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由我局制定的《市市级财政专项支出预算绩效考评试行办法》;,我局在《试行办法》的基础上,又制定出台了《市市级财政专项支出预算绩效考评实施细则》,并开始实施市级财政专项支出预算绩效考评;《试行办法》和《细则》规定对200万以上的专项项目都必须纳入绩效考评范围,从预算编制开始,凡按规定应纳入绩效考评范围的专项项目,如果没有进行事前绩效审核的,预算内不予安排资金,凡经事前绩效审核的项目,都应进行事后绩效检查。几年来,通过不断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健全工作机制,试行专家评审制度,逐步扩大考评范围,明确将19类专项资金列入考评范围,通过考评节约了财政资金,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六是抓好政府组成部门绩效评估,科学评价财政工作实效。我局自参加政府组成部门绩效评估以来,每年都有新的进步,特别是的市政府部门绩效评估,我局综合成绩评定为优秀,并在48个参加绩效评估的政府部门中位列第一。去年,我们在认真学习《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及其部门绩效管理工作方案及其配套制度的通知》精神、认真总结分析过去绩效评估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真制定今年绩效管理工作方案,并根据“三定”方案确定的财政部门职责,以市委、市政府分解任务和我局年度工作计划为重点,设置了能够体现财政部门职能、反映我局当年工作绩效的15项关键业绩评估指标,再根据这15项指标共计设置了58项二级指标。各项指标都做到:有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进度、预期效果、具体措施和要求;坚持每月有对照检查、每季度有自查自评、每半年有绩效分析,每年有绩效管理工作总结,通过积极参加政府组成部门绩效评估,科学评价财政工作实效。

二、抓好财政绩效管理的几点体会

我局的绩效管理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绩,除了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市效能办的直接指导、其他部门的大力支持外,就自身工作而言,主要还有如下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抓好绩效管理的前提。

局党组对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十分重视,始终都将其摆上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经常集体听取职能部门有关绩效管理工作汇报,及时明确阶段工作重点、提出具体要求。局领导根据各自工作分工,注重将绩效管理工作与财政业务工作捆在一起抓,特别是对自己所分工的业务处室及局属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能够严格要求;黄强局长每逢集会,都要强调绩效管理工作,对倾向性问题还经常亲自部署、亲自抓落实。各处室和事业单位领导也把做好本单位的绩效管理当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自觉按照局里的统一要求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几年来,我们始终都把绩效管理看作是财政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财政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副职领导配合抓、中层领导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具体由:局效能和行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绩效管理的统一领导,局效能和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绩效管理的组织与实施,预算处为主负责对区财政综合管理考核和财政专项支出绩效考评工作,人事教育处为主负责对局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和对内部处室(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工作,监察室牵头负责对政府组成部门绩效评估、效能督查和责任追究工作,办公室负责所有绩效管理的保障协调工作。

2、制度建设是抓好绩效管理的基础。

我们除了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否定报备制、同岗替代制、服务承诺制等效能建设规章制度外,还结合财政实际,抓紧抓好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并落实每日考勤制度。在办公自动化平台上安装自行研制开发的考勤软件,每个机关工作人员每天上、下班时,通过对考勤软件的点击实施考勤,根据需要可以自动生成全局机关干部的考勤记录或统计个人考勤结果及去向显示。二是建立并落实效能督查制度。为强化财政干部的忧患意识和宗旨意识,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财政纪律,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我们出台了《市财政局关于深化效能监察工作的意见》,明确监察事项、分工及工作方法,提出诫勉教育的六种情形和效能告诫的九种情形,加大效能问责力度。三是建立并落实绩效管理联络员制度。我们规定每个处室、事业单位都要指定一名负责综合工作的财政干部为绩效管理联络员,专人负责本单位绩效管理工作,使绩效管理工作从上到下层层有人抓、有人管。四是建立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我们在专门制定了《市财政局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实施暂行办法》,区分不同岗位、不同程度的行政过错追究范围、方式及程序,实施责任追究制度以来,每年都有机关工作人员因为轻微触犯效能建设有关规定而受到责任追究。五是建立并落实责任分解制度。我们对每项绩效管理里面的每项工作指标,都进行责任分解,将责任直接分解到处室、事业单位具体的工作人员,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3、狠抓落实是抓好绩效管理的关键。

有了好的规章制度,关键是要抓好落实。我们充分发挥局效能办的职能作用,坚持落实每日网上巡查,检查有无违反考勤制度的人员和超过办理时限的事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通报批评。每周有2次以上到各个办公室进行实地检查,检查人员在岗、服务公示内容等情况,发现问题责令改正,并在单位、个人绩效考评中扣分。凡是上级机关和局领导交办的每项工作都纳入行政督办、效能督查范围,实时跟踪、动态监察;对重点工作,还组织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效能监察,只要有违反效能建设规定,都必须予以效能问责。

三、下一步抓好绩效管理的初步打算

尽管我局的绩效管理工作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群众的希望差距还比较大,与其他单位相比差距也还比较大。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盯紧工作中还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扎扎实实抓好绩效管理工作。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我局将在现有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预算改革,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升预算单位依法理财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以及《市市级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我局研究制定了《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综合考评暂行办法》,这个《办法》刚刚研究通过,明确了预算管理综合考评内容、指标设置、考评组织实施、考评结果及应用,准备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进行综合考评丰富了我局财政绩效管理体系。同时,我们还将对其它绩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进一步做好我局的绩效管理工作。

2、认真做好规范财政权力运行工作。

要从清理和规范财政行政审批权、自由裁量权和监督检查权入手,规范财政干部的理财行为和行政行为,促进财政干部严格依法理财和依法办事。要认真落实《市财政局开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试点工作方案》,围绕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机制的目标,进一步理顺行政权力结构,加快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有效防止权力滥用。巩固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成果,进一步规范财政行政处罚行为。

3、完善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篇8

一、新预算法中预算绩效管理的本质

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新预算法的生命线,与以往众所周知的预算绩效评价有着严格的区别。预算绩效管理是在预算管理的所有环节(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决算)过程中,关注“钱”和“事”两个要素的基础上进行的管理。而预算绩效评价仅在预算管理的决算环节采用一系列的指标进行绩效评价,是事后评价。

预算绩效管理具有效果导向性,不仅关注支出的有效性并且要求承担相应的责任,预算单位需从重视资金安全转到注重资金支出效益和效果。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流程中,通过事前绩效目标管理、事中预算控制管理、事后预算结果绩效考评,以及运用预算评价结果指导下一年度的预算工作等程序实现了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有机融合。预算绩效管理的特点导致预算监督关口前置,实现全过程监督,单位可以防患于未然。

二、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管理观念缺乏,认识不足

目前高校管理中缺乏投入产出效益的意识,普遍存在“重投入、轻产出”、“重过程,轻结果”的现象。我国长期以来的高校预算管理思想属于控制型,因高校拨款方式为“综合定额+专项补贴”的方式,所以大部分高校以控制预算总额的方式进行预算管理,只要任务完成且总支出没有超预算,就认为预算执行良好。高校管理者的关注点仍停留在“总收支平衡、有无超预算”等资金安全方面。虽然有些高校已对部分项目实施绩效评价,但预算考核评审多流于形式,对于预算经费安排是否合理,投入与产出是否对等,经费的使用是否有效等很少关注。

(二)绩效目标缺乏或不清晰,预算编制不精细、不科学

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起点,也是实施预算绩效评价的依据,它贯穿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过程。高校在预算编制和分配过程中,无视绩效目标或目标不明确,不具体,预算执行过程中更是缺乏与绩效目标一致性的监管,预算执行完毕,对绩效目标没有实施追踪问效,预算执行效果的好坏,也不会影响下一年度预算分配,预算执行结果往往偏离绩效目标或效果不理想。另外,高校预算编制缺乏精细标准和科学依据,预算申报部门往往不清楚一个项目到底需要多少预算资金才能有效完成,预算审核也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在编制方法上,多数高校目前仍采用“基数+增长”的增量预算法,没有实行零基预算,离新预算法中要求的编制滚动预算更是相差甚远。此外,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独立完成,整个过程缺少其他相关部门参与,由于财务人员业务范围和自身水平限制,导致高校的预算管理无法实现精细化和科学化。

(三)绩效考评体系不健全,指标设计不科学

高校目前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与预算激励机制,缺乏行政问责制度,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现有绩效考评多是简单套用,缺乏准确性、代表性、系统性。高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一般设计为教学、科研、财务等方面,且大部分为反应结果性的定性指标,缺乏反应核心效果性的定量指标。绩效考评指标个数一般设计为三四十个,个数虽多,却削弱了关键性指标,使得最后考评结果相差无几。

三、高校实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

(一)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高校全体人员从上到下应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尤其是高校领导层,更应掌握预算绩效管理的本质内容,形成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预算管理创新模式,在行动上切实推进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并使其制度化、常态化。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将绩效理念贯穿于高校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改变传统预算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建立完善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为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创造有利环境。

(二)设定可行绩效目标,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篇9

近年来,福建省越来越重视基层科普工作,不断加大对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2006年起,在省科协年度部门预算中设立了基层科普专项资金。该专项资金从省级财政性资金中安排,专门用于奖补扶持基层开展科普相关工作,年度规模从2006年的100万元发展至2011年的1420万元。该专项资金管理遵循统筹兼顾、规范管理、专款专用和绩效评价的原则,注重发挥引导和杠杆作用。

1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设立情况

2011年,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包含4个分专项:一是基层科普设施与阵地建设专项资金,从2006年起设立,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补助基层科普车(含科普大篷车)和科普专用设备的购置更新、科普网站建设等,提升市、县(区)科协自身能力。二是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从2007年起设立,2007~2009年每年安排250万元,2010年起每年安排320万元,用于奖励和补助在农村基层科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开展基层科普相关工作,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的通知》,促进科普惠农长效机制的建立,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三是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2007年由省级财政追加安排、从2008年起设立,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补助科普惠农宣传栏、服务站建设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及奖补省科普先进县(市)、乡镇,增强农村科普宣传和培训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资金,从2010年起设立,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补助市、县(区)科普场馆布展设计、展品设备购置及配套设施建设,旨在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协等部门关于福建省科普场馆平台建设规划(2010~2012年)的通知》,推动市、县(区)科普场馆建设,提升基层科普展教能力和水平。

2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做法

通过积极实践探索和不断扬弃创新,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2.1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

逐步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促进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科学化、规范化。2007年,省科协、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奖补资金使用和管理的通知》。2008年,省科协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农村科普“一站一栏一员”建设的通知》,该文件制定了《福建省科普惠农服务站管理制度》、《福建省科普惠农宣传栏建设标准》、《福建省科普惠农宣传员管理制度》。2009年,省科协、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福建省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作的意见》。2011年,省科协、省财政厅联合制定出台《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在该办法中,共设总则、目标与原则、申报与评选、组织实施、表彰奖励、资金管理等六章共四十二条,规定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的用途、开支范围、预算申报审批程序等,明确了专项资金由获得奖补资金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所在的县(市、区)科协、财政局共同负责管理,由县(市、区)财政局统一拨付到县(市、区)科协,实行报账制管理,同时强调加强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2.2 规范项目申报评定程序

根据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所含各分专项的不同用途,在项目申报表中设置相关支出绩效目标内容,组织基层规范申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申报范围面向农村基层,符合《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推荐范围和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均可申报。各县(市、区)科协和财政部门负责组织本地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填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项目预算表》等申报材料,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确定推荐单位和个人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将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上报设区市科协和财政部门。设区市科协和财政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各县(市、区)推荐名单进行复核,提出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上报省科协和省财政厅。省科协和省财政厅根据各设区市的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深入调研,审查申报材料,组织专家评选出福建省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并在省级媒体公示7天,公示期满无异议后予以表彰奖补。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申报范围是县(市、区)科协,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资金、基层科普设施与阵地建设专项资金申报范围是市、县(区)科协,要申请上述专项资金补助,须向省科协提交申报材料。项目申报材料经审核、汇总后,提交专题会议研究评审。会上评定通过的补助项目及金额由省财政厅和省科协联合下达到有关市、县(区)科协和财政部门。

2.3 加强项目执行跟踪监控

重视开展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执行过程以及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跟踪督促检查调研,采集相关信息并加以汇总分析,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程、资金支出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总结经验,纠正偏差。2008年,省科协印发《关于报送科普惠农兴计划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通知》,要求获得2006年、2007年奖补资金的单位和个人填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彰对象情况填报表》并附上专项资金使用效果的材料。2009年,省科协印发《关于填报〈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执行情况表〉的通知》,对2007年、2008年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执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2011年,省科协印发《关于开展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检查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获得2010年专项补助资金的单位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及支出绩效进行认真自查自评,填报《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执行情况表》并附上专项资金到位、支出、结余相关财务凭证复印件,同时省科协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检查调研。2012年,省科协印发《关于报送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执行情况的通知》,要求获得2010年、2011年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且未正式上报项目总结报告的单位填报《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执行情况表》,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到实地调研,现场检查、核实所报项目支出绩效运行信息。

2.4 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

积极开展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认真分析研究评价结果所反映的问题,努力查找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和提高工作的措施。根据财政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被选定为2009年、2010年支出绩效评价试点项目,按规定编报了绩效评价试点工作方案,开展了试点项目事后评价,报送了自评材料。2012年,省科协印发《关于开展2011年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选定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作为2011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项目,开展项目事中评价,要求各有关县(市、区)科协负责组织辖区内获得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奖补的单位和个人认真开展支出绩效自评,报送《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基础表》、《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自评表》和绩效自评报告;在基层自评的基础上,省科协撰写了《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支出绩效评价报告》,按时报送给财政部门。

3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实施主要成效

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实施以来成效显著,2006年~2011年已累计组织实施1054个项目,共安排下达补助资金5490万元。通过该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激励基层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推动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培养造就了一批新型农民,提升了福建省公民科学素养水平。

3.1 科技馆(科普活动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

至2011年底,全省已投入使用的市、县(区)科技馆(科普活动中心)共有28个,比2009年增加5个;建筑总面积67002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32513平方米,培训活动室面积6056平方米),比2009年增加3535平方米;拥有常设展品7023件,比2009年增加1059件;全年参观(培训)人数达42.7万人次,比2009年增加16.1万人次。此外,还有在建的市、县(区)科技馆(科普活动中心)10个。

3.2 科普宣传栏、活动站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至2011年底,市、县(区)建成科普宣传栏(画廊)9376个,科普展示单元总长度71532米,分别比2008年增长43.5%、22.4%;建成科普活动站(室)7789个,建筑面积221672平方米,全年参加活动(培训)111.9万人次,分别比2008年增长54.1%、52.6%和68.9%;建立各类农村科普示范基地786个,比2005年增长40.2%。2012年1月,省科协主办的“建设万个科普惠农宣传栏”项目被列入2012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计划,省级财政安排补助资金937.2万元用于支持新建科普惠农宣传栏3124个。2006年~2012年,全省共有50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受到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表彰,有131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受到省科协和省财政厅表彰。

3.3 科普网站建设和科普车配置力度进一步加强

至2011年底,市、县(区)科协建有科普网站71个,比2005年增加53个(增长近3倍);浏览人数328.7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272.8万人次(增长近5倍);配置汽车115辆,比2005年增加38辆。目前,全省各市、县(区)科协基本上配齐了科普车,福州市、三明市、建阳市等还配置了科普大篷车,2011年科普大篷车下乡205次。

3.4 农民科技培训成效明显

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通过近几年的科技培训,培养了一批观念新、技能强、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增强了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推广,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特色农业发展。2007年~2011年,全省农函大结业学员达16.8万人次,年均结业学员3.36万人次。2008年~2011年,全省各市、县(区)举办实用技术培训共计18741次,培训174.7万人次,年均举办4685次、培训43.7万人次。

3.5 全省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稳步提升

中国科协组织开展的福建省第二次公民科学素养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福建省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4.4%,高出同期全国1.13个百分点,比2004年福建省第一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测算出的比例提高了2.11个百分点。

4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4.1 项目补助力度偏小,影响规模效应的发挥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平均每个补助3.9万元,基层科普设施与阵地建设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平均每个补助4.3万元,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平均每个补助4.7万元,项目补助力度偏小,规模效应不明显。尽管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平均每个补助35.7万元,而实际上新建一个科技馆(科普活动中心)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就需要数千万元、上亿元,若包括展教装备费用,则所需建设资金规模就更大。一些科技馆虽已竣工,但缺乏展品设备,即使获得专项资金补助,对其科普展教功能的充实完善难有较大改观。

4.2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尚未完全树立

预算绩效管理是根据绩效理念,由设定明确的支出绩效目标,建立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并把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紧密结合起来等环节组成的不断循环的综合过程。由于预算绩效管理在全国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开展不平衡,一些基层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还不甚了解,对其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未树立绩效理念,对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的产出和结果重视不够,导致部分项目执行进展不理想。

4.3 配套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考核验收工作比较薄弱,目前仅出台《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尚未出台统一的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还没有建立,绩效指标的设定、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方法的采用等仍处于初始探索中,绩效评价定性指标的计分存在人为因素较多,定量分析缺乏基础性数据资料,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亟待加强。

5 推进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2011年,财政部印发《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强调各级预算单位要把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下财政体制改革的新要求,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5.1 提高思想认识,树立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要充分认识推进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将绩效理念融入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全过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的骨干力量参与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发挥各业务部门的作用,形成分配资金运用绩效、使用资金讲究绩效的机制。

5.2 加强学习培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业务新、政策性强、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的综合性工作,要加强对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增强其业务素质,尽快建立一支既懂项目管理、又掌握国家政策,既熟悉财政财务专业知识、又擅长信息处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努力提高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水平。

5.3 积极实践探索,构建科学规范的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要积极探索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工作,事前科学设定绩效目标,事中跟踪监控绩效目标实现进程,事后评价绩效目标完成情况。通过深入研究,多方借鉴,设计完善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逐步构建一套科学规范的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5.4 注重工作实效,充分发挥基层科普专项资金促进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要加快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的项目储备库建设,提高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重视探索建立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及时采集分析绩效运行信息,监控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通过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实践,促使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实现程度最大化、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实现最佳化。优化扩大基层科普专项资金规模,加大项目补助力度,集中财力解决主要问题,继续重点支持科普场馆建设,为基层开展经常性科普活动提供阵地保障。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9月22日

近年,我国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长,2012年全国财政收入已逾11万亿元。但相对于更猛烈扩张的财政支出而言财政收入还是一个相对有限的规模,财政收支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如何有效地运用财政资金,使之尽可能发挥更大效用,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西方国家的实践证明,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实现财政资金最大效益的重要途径。所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有效性已成为现阶段我国财政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实践工作缺少经验,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通过梳理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一些认识,旨在为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深入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涵义

我们先来思考一个实例,随着城市里的汽车越来越多,堵车已成为普遍现象,而马路上安装的红绿灯太多往往就是堵车的主要原因。但是作为政府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使通行顺畅缓解拥堵,使用财政资金安装了若干个红绿灯,但结果却是由于走走停停而带来车流更堵的状况。由此可以看出,忽视资金使用后的效果,不仅会使财政资金的使用产生巨大的浪费和效益低下现象,而且就结果而言可能会出现事与愿违。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及发展趋势在客观上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对财政支出资金去向的合理性、资金使用效果进行科学描述和评价,做到“花钱必问效”,以“绩效”理念替代以往“节约”的理财理念,从而强化财政支出管理。这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存在的前提。

所谓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就是依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及评价技术,对财政支出的过程及结果进行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所谓经济性,是指以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即支出是否节约。在财政收入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成为财政支出经济性的主要体现。即支出的各构成要素在财政支出总量中所占比例合理,能够满足各部门履行社会职责的需要,达到基本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目的。

所谓效率性,是指投入同产出之间的比率。财政支出是否讲求效率性,可以用最少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多的产出来进行衡量。

所谓有效性,是指财政支出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达到预期目标(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等多重目标)。有效性关注的是产出与效果间的关系,财政支出的效果可以表现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或者表现为近期效益和远期效益等。

二、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一)可以提高政府决策水平,为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奠定基础。通过对财政支出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并把评价的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能够从源头上规范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为管理好财政支出建立了一道有效的闸门,使理财思想体现了以结果为中心。这将使国家的经济损失及浪费减少,各级政府财政资金使用中的腐败、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政府的各项经济决策更加准确,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整个社会效益不断增大。可以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为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维护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财政的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府为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凭借政治权利取得财政收入后,通过安排各种形式财政支出来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履行政府的职能,满足全社会的公共需求。财政资金来源于纳税人的血汗钱,政府受人民的委托管理财政资金,任何暗箱操作行为都是违背人民意志的。长期以来,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等支出信息一直处于不透明状态,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效果纳税人一无所知,信息不公开透明也是造成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实施贯穿于财政资金安排和使用全过程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公开与财政资金有关的各类信息,让纳税人拥有知情权,并参与财政资金的监督,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绩效预算、绩效审计、财政监督的关系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绩效预算。绩效预算,又称为预算绩效管理,指以绩效指标和事业成本为核心,以绩效目标、绩效拨款和绩效评价为基本环节而建立的以绩效目标为主的公共支出管理模式。(马国贤,2011)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绩效预算得以实施的主要工具和载体,而绩效预算又为考察政府职能履行情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实施绩效预算体制,削减赤字减轻财政支出压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对大量的各类型财政支出项目开展绩效评价。推动公共管理科学化、实现科学理财的重要抓手是绩效预算,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则是科学理财的起点。如果没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绩效预算则与传统预算无本质区别。因此,两者的关系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实施绩效预算的基础和中心环节。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绩效审计。从内容上看,绩效审计和财政支出评价一样,都是将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检查评价作为主要内容,但绩效审计的检查内容还要包括传统的财政资金合规性审查。从主体上看,审计机关是绩效审计的主体,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则以财政部门为主。从时间顺序看,绩效预算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共同筑起了第一道有效性检查防线,即财政资金初次分配使用有效性检查防线。而绩效审计则是一种事后进行的综合性检查,即对财政资金及其使用部门进行再检查的第二道防线。二者相互补充但不能互相替代。科学扎实地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充分发挥“先锋官”的作用,可为绩效审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财政监督。财政监督就是指财政部门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他相关性事项,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进行的审核与监督检查的财政管理活动。财政监督包括对预算、税务、国有资产、财务会计及预算外资金等多方面的监督。财政监督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财政监督包含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而且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目前我国财政监督工作的重点环节。过去财政监督重点在于对财政资金的合规性和安全性的监督,而忽视了对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监督。在借鉴西方国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目前对于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我们不仅关注“用对”,更加强调“用足、用好”。可以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对财政监督的深化,树立以财政绩效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将是今后财政监督的重点。

四、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法律保障体系,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我国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起步较晚,各项工作正处于摸索阶段,国家尚未建立统一的法律规范作为全面指导。而西方国家的实践证明,健全的法律保障是顺利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奠基石。因此,建议在我国的预算法等相关法律规范中加入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要求及规定,明确各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职能。通过立法保障使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二)建立以财政部门为主导的多层次绩效评价体系。鉴于我国目前财政管理的实际情况,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主导部门应是各级财政部门。但只依靠财政部门则力量较为单薄,因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涉及的环节多、范围大、牵扯的利益极为广泛,故需吸纳各级人大、审计部门、中介机构及社会民众等多方力量加入其中,建立以财政部门为主导的多层次绩效评价体系。各级人大有权审查监督各部门向财政部门提交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审计部门有权对各部门的支出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年度绩效审查。中介组织良好的独立性可以保障其参与的评价客观公正。而吸纳社会民众参与到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中,将有助于我国民主化进程的深入开展。

(三)明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主要阶段。首先,各部门要制定部门战略规划和年度绩效计划。部门战略规划是指政府各职能部门依据法定职责、国家产业政策及政府战略规划,研究制定的包括部门工作计划和重大项目在内的中长期工作计划。年度绩效计划,是指各部门在一个财政年度内各项绩效管理工作的具体说明,是战略规划的年度具体实施计划;其次,要设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评价标准。绩效评价指标应根据各部门各项支出的不同性质,建立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结合、个性指标与共性指标项结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标准是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包括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和经验标准;再次,各部门在财政年度结束后,要撰写提交年度绩效报告;最后,财政部门对各部门绩效计划的执行情况、完成结果、提交的年度绩效报告进行综合评价。针对评价结论及建议,提出改进财政支出管理的措施。而且评价结果也是安排下一年度预算拨款的重要依据。另外,财政部门的绩效评价报告应提交各级人大对其进行审查监督。

(四)强化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开展绩效评价的目的不仅是关注财政支出取得的成效,以及为管理及决策提供的信息,更为关键的是能够依据评价结论,通过采取适当和必要的措施,提高财政支出管理水平,有效地控制财政投资风险。而且评价结果也是合理安排下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另外,通过将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与绩效评价相结合,能够逐步建立起财政支出绩效激励与约束机制。还要探索建立绩效评价信息的公开制度,强化财政支出的透明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五)逐步建立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信息系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顺利实施,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但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绩效评价信息的共享平台,数据的收集处理、比较分析缺乏可比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因此,应在全国建立绩效评价信息基础数据库,将各部门的管理制度、绩效目标、绩效指标和绩效评价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等基础信息录入数据库进行管理,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国贤.预算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研究[J].财政监督,2011.1.

篇11

战略绩效管理即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系统。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根据企业战略,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管理体系,以战略为中心牵引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二是依据相关绩效管理制度,对每一个绩效管理循环周期进行检讨,对经营团队或责任人进行绩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其进行价值分配。[1]

二、证券公司设立战略绩效管理职能的必要性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迄今,中国证券行业历经初创发展、清理整顿、综合治理、创新发展、依法、从严、全面监管下的规范发展等几个阶段。目前证券行业基本结束了粗放、同质化的发展模式,进入了追求差异化、内涵式与外延式相结合的较高水平竞争发展阶段。

在此背景下,如何制定符合自身需求和特点的战略,如何强有力地执行战略,达成自身战略目标,是每家证券公司都不得不关切的事情。有所追求的证券公司不可避免地需要强化战略管理。这既包括战略规划的制定,也包括通过战略绩效管理体系促进、督导战略的执行落实。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大型?C券公司战略绩效管理工作的现阶段情况

笔者在大型证券公司的战略绩效管理岗位上已经工作了近6年,跟一些大型证券公司(排名行业前十)的同行互有交流,因此对大型证券公司战略绩效管理工作的整体情况有一定了解。归纳起来,目前证券公司战略绩效管理工作的特点如下:

(一)大多数大型证券公司都已经设立了战略绩效管理职能

2012年前后,大型证券公司陆续开始建立战略绩效管理职能,目前大型证券公司已经基本都设立了该职能。2015年前后,不少中小型证券公司也开始组建队伍,设立职能。

在主要管理工具的选择上,基本以平衡计分卡系列理论为主要工具,辅以关键绩效指标KPI等。但不少证券公司对平衡计分卡的应用不够全面深入,仍然过多偏重于财务结果类指标。

(二)在组织方式和功能强弱的设置上有较大区别。

就笔者所了解的情况,各家公司在该职能的组织运作方式、所赋予的管理强度方面却有较大区别。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类型一:战略绩效管理职能设定在战略管理部门或办公室。

战略管理部门或办公室(董事会办公室或总裁办公室)通常由公司董事长或总裁或二者共同直接领导,对公司最主要领导者的思想具有较充分理解。

战略管理部门或办公室一般首先被赋予牵头制定战略规划的职能,其次就是战略绩效管理职能。这种设定将规划与绩效管理二者紧密结合,使战略绩效管理能够更准确地向上对接战略规划,向下将公司战略目标分解到各项子业务和管理条线,有利于各分管高级管理人员统一认识,并按照分工承担相应职责。

大多数情况下,此类战略绩效管理职能还同时兼具战略督导职能。使其有日常具体的管理抓手,可以及时跟踪了解各子业务管理条线的战略执行情况。

也有部分公司未同时赋予其战略督导的职能。这种情况下,战略管理部门或办公室反映无法及时深入了解战略执行情况,行使战略绩效管理职能时就容易流于表面和空泛。

类型一的组织方式存在两大不足:一是通常没有绩效考核和评价的职能。其所积累的绩效跟踪数据可能无法不失真地传递给绩效评价部门,从而可能影响战略绩效管理最后一个环节――评价和激励约束的有效性。二是通常不负责高管层以下的绩效管理,则有可能造成中基层员工绩效管理的脱节。

类型二:战略绩效管理职能设定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计划财务部门。

这种设定是较为传统的做法。战略绩效管理职能设定在计划财务部门,可以使公司的年度目标任务和预算制定统一安排;设定在人力资源部门则可以贯通公司高管层及其所辖部门,直到一线员工的绩效指标分解体系,同时降低绩效评价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但这种做法较易偏离平衡计分卡理论的核心点――“平衡计分卡是一个整合的源于战略指标的新框架。它在保留以往财务指标的同时,引进了未来财务业绩的驱动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等层面,它们以明确和严谨的手法解释战略组织,而形成特定的目标和指标”。[2]

毕竟,人力资源或财务部门不具有战略规划职能,对公司战略规划的理解深度和对接精准度相对较弱;其次,也不具备战略督导职能,这又使其很难从战略高度跟踪了解各业务管理条线的具体情况。

类型三:战略绩效管理职能设定在以战略管理部门为主,人力资源和计划财务部门为辅的专门职能组内。

这种组织方式较好地弥补了前两种类型的缺陷,发挥了三个职能部门各自的优势。如果结合得好,无疑将有助于战略指标体系与战略规划的精准对接,有助于战略绩效指标体系的贯通到底,有助于公司工作计划和财务预算的有机融合,有助于绩效评价结果和奖惩机制的紧密结合。

(三)战略绩效管理工作的效果和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证券行业在佣金价格战①开始后,逐步清醒地意识到同质化竞争只有死路一条,纷纷探索差异化竞争。但从最早明确提出依靠自身战略取得竞争优势的说法迄今,不过十几年;从最早开始战略绩效管理迄今也不到十年。因此,整个行业里,不论是包括最高管理层在内的各级团队对战略绩效管理体系的认知程度,还是战略绩效管理制度、流程的建设,人才的成长、培养和储备,或是数据和经验的积累都还是起步不久,战略绩效管理工作的效果和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四、影响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运营效果和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与公司战略的对接程度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能否把公司的战略目标全面、准确地分解到各个业务管理条线,是决定战略绩效管理工作质量的最根本因素。前文深入探讨的战略绩效管理工作组织方式几乎决定了其与战略对接的程度。

(二)对各类证券子业务的理解程度

制定妥帖的战略绩效指标需要对各类子业务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既理解各项子业务发展之需,也明白行业及公司对该业务的要求,才有可能在制定各条线战略绩效指标时统筹兼顾两方面的诉求,达成在现实条件下的较优选择。

(三)战略督导作用的发挥程度

战略绩效管理工作能否体现价值,还体现在能否将战略督导做到实处:持续跟踪业务发展动态,敏锐地发现新情况,及时为管理层作出分析和初步判断,及时向决策层提交报告和管理建议等,都展示了战略督导的价值,也为绩效指标拟定和调整提供了有力依据。

事实上,以上三点做得越好,就越能充分发挥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执行工具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一张绩效指标列示表。

(四)与晋升、薪酬激励和约束等资源的相关程度

战略绩效考核结果是否与晋升、薪酬激励等资源正相关,对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运营有效性的影响显而易见。否则,不论之前战略绩效指标设计得多好、督导得多得力,都会破坏战略绩效管理的严肃性和有效性,最终影响战略目标的实现。

(五)公司文化和制度环境的支持程度

公司文化和制度环境是决定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看不见的手”。举例来说,如果公司文化不认同合法合规经营的重要性,绩效指标就很可能过度强调财务成果,对业务人员的主观冲动不但形不成制约,反而还有可能助长;如果口头上说重视合规风控,却缺乏合规风险管理制度的综合配套,对触犯底线的行为缺少有力的惩罚措施,那么风控指标要求再高,也是空谈;如果公司文化不认同合规经营前提下,业绩才是硬道理,或者公司对绩效差异巨大的员工?p罚不明,那么公司就很难对业务条线下达具有挑战性的指标,造成公司发展速度迟缓,推诿避让盛行;如果公司文化过度追求“绩效主义”,那么各业务管理条线就很容易有单打独斗的倾向,促进集团协同效应的指标也就很难下达。

(六)战略绩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

据笔者了解的情况,目前大型证券公司战略绩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距离当前大数据时代的要求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不少证券公司都还在利用简单的信息技术工具,有的还主要依靠手工制作电子表格EXCEL和邮件等工具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和信息传递。

事实上,战略绩效管理需要的信息链很长。理想状态下,前端需要收集统合行业和公司合作方信息的系统,中端需要能够覆盖全部业务、管理信息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后端则需要绩效指标制定分解、评价与激励分配信息系统。通过有力的信息自动化处理,前中后环环相扣,可以帮助高层管理者和绩效管理人员进行更准确、深入和全面的分析判断和决策。目前,大型证券公司已经意识到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性,有些已经开始投入。

五、提高证券公司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运营效果和效率的建议

(一)搭建有利于战略绩效管理体系运营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

以公司自身战略目标为核心,搭建有助于战略实施的机制,[3]赋予战略绩效管理团队上接战略规划、下为各条线制定重点任务目标的组织环境和流程环境,使其可以“上达天听、下接地气”。

(二)加大战略绩效管理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其重视程度和待遇水平

合格的战略绩效管理人员既要对行业发展方向和公司战略选择有深刻的理解,又要对公司综合以及子业务发展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还要具备平衡计分卡运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抗压能力。

(三)加大投入,快速提高战略绩效管理信息化水平

篇12

一、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开展如下工作:

1.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

为适应****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战略需求,使****公司的薪酬体系逐步与市场接轨,更好地发挥绩效管理的物质激励作用,激发员工的活力和工作积极性,同时将薪酬体系和绩效体系有效的相结合,****公司上半年启动绩效管理体系的搭建工作。于6月底做了半年度的绩效考核工作,对考核过程发现的问题点一一罗列,将考核指标与岗位职责挂钩,经过反复讨论、不断修改,由人事部牵头的绩效考核办法修订工作基本完成,进一步突出了岗位工作量化标准。认真做好员工、中层干部的绩效考核工作,从细节入手对员工个体和部门整体进行考核,及时收集职工的建议和意见,相互沟通,做好解释、协调工作,使公司的绩效管理工作更加真实地体现能力、贡献与效益挂钩的管理理念。

2.培训建设

根据2019年度培训计划,共开展企业文化、团队建设、安全教育、通用技能等培训231人次,总课时1119课时;

2019年7月人事部克服了时间紧、资源少的困难,如期在党的生日期间开展了“ 永远跟党走” 七一主题党日活动暨“ 简单 透明 负责 进取”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活动的开展提升的企业凝聚力,加强了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了企业文化建设。

3.员工福利

办理职工补充医疗保险为解决公司职工看病难,医疗费用高等问题,同时将公司福利费用好,人事部通过认真比较,仔细测算,为全体职工办理补充医疗保险,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为体现对员工的关心、关爱,保证员工身体健康,根据年龄制定出针对性的体检方案,并于11月中旬为员工安排了年度体检。

4.积极推进工会工作

为了更好地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的发展,根据我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规定,经过各部门自下而上推荐的候选人名单,进行了自上而下民主征求意见评选,于2019年5月,****公司工会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委员和工会主席。****公司工会的成立,充分反映全体职工的真实意愿。

新成立的工会积极推进工会工作,为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培养员工团队精神,展示员工青春活力,增强企业凝聚力,于11月举办了“展示职工风采构建和谐企业”首届职工羽毛球友谊赛。增进了情谊,凝聚了力量,展现了团结活泼、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出蓬勃积极的企业文化氛围。

5.党费补缴统计工作

为协助党支部完成党费补缴工作,人事部主动收集党员同志2008年至2015年的收入信息,并在短时间内统计党费补缴金额,使得党费收缴工作如期完成。

6.除了以上几项重点工作外,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 在员工的培训上未能投入更大的精力,导致培训工作没能系统地组织展开。 

2) 制度执行过程中还有待加强,有未按制度执行的状况发生。

二、2020年工作计划:

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人事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2. 清理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夯实人事管理基础工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