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2-11-16 06:30: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管理经验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企业管理经验总结

篇1

随着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向稳健财政政策的调整,水利市场的份额出现了僧多粥语少的现象。几年来,我公司产值由原来的两千万元迅速下滑到了几十万元,公司的发展和走向乃至生存成为了大家的焦虑,如不及时扭转这种颓废的现状,必然造成人员流失,机械闲置,企业面临破产。在压力和困惑面前,在生存和发展面前,我们坚定地选择了“拓宽企业经营渠道,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奋斗改变命运”的道路。

一、构建和谐团队,努力让好的人才留下。

一个企业能否崛起发展并良性循环,人、技、机、财、物管理是关键。在一个公司处于低谷时期,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更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才共享和人才交流市场化,传统的限制人才流动的手段无法再挽留能人,社会上更有吸引力的机会随时向每个人招手。为此,我们为了让好的人才留下来做了一些努力。

第一,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感召人才留下。公司在人员管理上,实行了全方位目标管理,每项工作都量化指标,做到人人有职责,层层有签约,改变以往经济指标领导扛,技术指标员工扛,赢利指标无人扛的现象,做到人人身上有担子,奖罚指标人人有,年初拿出一笔钱,兑现激励每一位员工去自觉努力工作,做到干好干坏不一样,把大家的心思和力量凝聚到一起,共同谋发展、人人干实事、人人干成事。

第二,创造优越条件吸引人才留下。首先,高薪面向社会广招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公司技术顾问,发挥其在社会上各自联系成员的力量,为公司揽活和提供市场信息,实践证明这一举措收获颇丰。其次,全力为员工办理晋升职称事宜,从各个方面时刻关心员工自身利益问题。20__年,公司拿出10余万元,补贴购买公司承建的鑫地怡园小区房屋的员工(每人约1-2万元),为此让近20的员工住上了自己盖的房子。迅速培养有潜力的年青人,采取出钱培训、给机会、加担子等方法锻炼他们,使其尽快成长并走向管理岗位。对脚踏实地并在工作中取得效果的员工,给予物资奖励,对耗时不出活、耗能不见效的员工给予末位淘汰。

第三,优胜劣汰适应人才留下。当今及未来的市场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实力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保证是优秀人才的争取和管理。我们公司在多年的经营中,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人才标准并在用人上得到全面落实。那就是:“品质好的,有才能的提升;品质好的,才能差的培养;品质不好,才能再高的走人!”按照这样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标准,凡应聘到公司员工均按《劳动法》签订“劳动合同书”,确定合法身份,享受一切应有的待遇,同时每年考核履约情况,有意和严重违约的坚决辞退,从源头上把住用人质量关,企业做到了“能者上、庸者下、适者留”的用人机制。

二、全面打造一流的工程,在竞争中占稳市场

打造一流的工程关键是靠先进的技术和严格质量管理,这样才能在竞争的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多年来,我们公司始终坚持三级技术把关和质量控制模式,严格履行“三检制”,做到了“立足本班组,监督上班组,服务下班组”,这些做法已成为公司质量活动的主要内容。

第一,狠抓质量第一的思想观念不放松。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以质取胜是禹洪人始终不渝的追求。公司在确定全年总体目标管理时,将质量管理指标列为一票否决,即工程质量不达标其它各项指标全被否决,这种做法大大增加了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同时,我们通过ISO9001:20__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使我们企业的各项管理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几年来,公司上下员工牢固树立了“重合同守信用,创建精品工程,靠科技与诚信实现持续发展”的方针。使每个员工的头脑里都形成“只有打造精品工程企业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只有诚实守法经营企业才能持续发展”的理念。公司明确要求“合同履约率要达到100%,顾客满意率实现98以上,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争取100,工程优良品率力争在50以上”,一向严格要求自己的禹洪人正是靠这种理念,在市场竞争中初步站稳了脚跟。

第二,狠抓质量第一的责任制落实不放松。我们公司在强化质量观念的同时,加大了质量目标的落实工作,每年初公司都与员工签定责任状,将所有责任状的项目细化成百分制,在实际执行中与工资、奖金挂钩;与提拔重用到重要岗位挂钩;与年终奖励分红挂钩。并采取“重奖成绩突出者,考核末位淘汰制”的办法,从主管经理到普通员工,层层签订质量管理责任状,并实行质量与劳动报酬挂钩的管理考核制度。员工在工作中根据公司的质量目标、方针以及自己的责任目标,严于律己,严把质量关。

第三,狠抓质量第一的考核与评比不放松。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公司严抓质量考核,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杜绝质量事故发生。在材料的选用上,我们坚持选用大厂产品,并且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材料试验单,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前提下,还要进行二次试验,合格后,方可进场用于工程,以确保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实行全方位质量管理,将ISO9001:20__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贯穿于企业施工的始终。几年来,公司各项目部施工的所有工程,都达到了优良标准,受到了多方的认可,使公司承揽施工过的嫩江干流堤防富裕牧场段消险加固工程、黑龙江省克山农场水土保持工程,获黑龙江垦区水利水电优质工程;黑龙江省查哈阳农场客运站工程、查哈阳农场交通综合楼工程,获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优质样板工程;鑫地怡园小区工程,被齐市城乡建设魅力鹤城争创十佳评审委员会评为“十佳精品”楼盘。

三、强化经营管理理念,在竞争中降低工程成本

在实践中我们坚持管理是大事,大事要做细、细节决定成败的原则,通过强化管理,企业收到了显著效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第一,全面强化了机械管理。施工机械是施工企业最主要的生产工具,没有施工工具,人是无能为

力的。经过多年的积累,我们公司共拥有各种施工机械355台套,价值达3177.1万元,我们为每台套设备建立了完备的档案,做到机械施工有定额,大、中、小修有计划,对操作机械的驾驶员签订专项《劳动合同》,从资格认定到劳动效率都有严格考核制度,使之做到既有高效率的劳动成果,又有精心的维护与保养,避免拼设备,一招烂的现象发生。在企业施工任务少的时候,防止机械设备过多的闲置,我们实行了集中有偿租赁,公司机械设备的利用率高达95以上,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二,全面强化了财务管理。一个企业要发展、要扩大,关键在于财务的管理。我们在财务管理上,利用财务软件辅助企业管理,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还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如:在资金管理方面,实行计划管理,一切财务活动,都必须编制计划按计划进行;在成本管理方面,实行分口管理,按照业务分工统一由有关职能部门归口管理,费用支出有明确的负责人;在核算管理方面,实行报帐制,二级管理一级核算;在内部审计方面,实行总会计师定期到各项目部审核。通过一系列的强化管理,财务部管理水平有了较高的提升。

第三,全面强化了物资管理。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物资管理的好坏,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在材料等物质的管理上,加大了力度,全面实施“采购有计划,出入有手续,使用有标准”的原则。在采购材料时,先由项目部制定采购计划,上报审核后,再由采购员进行统一采购,为降低成本,要求采购员要全部实行比价采购;材料在出入库时,严格按照出入库手续办理,减少库存积压和浪费;材料使用实行材料消耗定额管理,竣工库存砂石、水泥不超定额的1%,木材、钢材不超定额的5‰。我们将工程材料预算数与材料实际支出数节约的差额与项目部实行五五分成,实现了节约必有奖的承诺。

第四,全面强化了安全生产工作。我们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经营管理及施工管理的首要任务,一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与安全生产制度,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每年初,公司都与各部项目经理签定“安全目标管理责任状”,各项目经理部依照《安全法》组织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及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严格规定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创造了连续五年未出现过安全生产事故的业绩。1998-20__年连续五年被黑龙江省农垦总局__*分局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四、努力抢抓机遇,在竞争中拓宽经营渠道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垦区水利施工任务越来越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困境。如果不拓宽经营渠道,扩大市场触角,企业经营将会亏损或倒闭,抢抓机遇,开拓市场奠定了我们的希望。

第一,拓宽经营渠道,顺应市场需求。我们公司的运营支柱是水利水电施工,单一化的经营使我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拓宽企业经营范围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们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由禹洪公司控股,投资1157万元,于20__年6月组建了__*鑫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利用禹洪公司的良好信誉,20__年在查哈阳农场开发了1.3万平方米商品楼,当年顺利竣工,使公司在建设领域迈出了充满希望的一步。20__年,鑫地公司又在__*市龙沙区民航路地段开发了“鑫地怡园小区”,现已全部竣工,由于商品楼户型好、质量高、外型美观,得到了政府和市民的高度评价,被齐市城乡建设魅力鹤城争创十佳评审委员会评为“十佳精品”楼盘,在首届__*百行百业服务质量满意度民意评价活动中被评为“百姓口碑最佳服务单位”称号。

为开拓多元化经营渠道,我们还把施工重心倾向于其它建筑施工,20__年与__*市交通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设立__*市交通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第八分公司,承建施工了省农垦总局太平湖分场至拉甘公通乡路项目。尽管此次是公司初次踏进公路领域,但工程的质量却被建设指挥部和监理看好。今年9月,公司又在垦区农村公路泰来农场段招标一举中标,再次验证了公司的诚信和实力。

篇2

一、债权持有人会议召开背景

(一)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基本情况

自2007年至2013年末,笔者所在公司通过公开市场共计发行三期企业债、一期中期票据、三期短期融资券,共计60多亿元。

(二)债权人会议审议表决的议案内容

本次债权人表决议案是资产重组置换,该事项有可能会影响公司偿债能力,损害债权人利益,故必须经过债权人会议同意。

(三)监管机构对企业债券发行人资产、资本变化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公司发行的企业债券分别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对应的监管部门分别为国家发改委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

企业债方面,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债券存续期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发改办财金[2011]1765号)中规定,经主承销商与国家发改委沟通,公司涉及资产置换事宜需经债权持有人审议通过后才可进行。

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方面,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持有人会议规程》中规定,经主承销商与交易商协会沟通,认为公司涉及资产置换事宜需经债权持有人审议通过后才可进行。

二、持有人会议前期准备工作

公司本着对债权持有人高度负责的态度,依照行业规则了持有人会议公告,有条不紊地开展会议的相关筹备工作。因会议涉及的债券承销人、托管行、持有人多达84家,遍布全国,情况十分复杂,协调支持的任务异常繁重。为保障会议成功召开,公司研究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和措施:一是编制工作计划及责任分工表,做好各项预案,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人,保证大事有计划,小事有人管,急事有预案;二是精心准备会议材料,协调相关中介机构尽可能缩短会议所需资产置换模拟审核报告、专项评级报告出稿时间,仔细敲定相关数据、图表,确保会议议案等材料万无一失;三是多渠道、全方位与债券持有人沟通联系,耐心解释方案,真心表达诚意,妥善安排接待细节,尽量降低元旦、春节给各相关方参会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大程度消除本次议案的特殊性给债券持有人带来的疑虑。四是及时做好会议决议的整理、公布和备案工作,确保各事项依法合规按程序完成。

三、持有人会议正式召开过程概述

(一)正式召开持有人会议

2014年2月12日,公司召开了债权持有人会议,对《资产重组置换议案》进行了审议并表决。现场参会的有债权人代表、主承销商、评级机构首席信用官和评级分析师、会计事务所主审会计师、债权托管行等机构及其代表,律师全程见证会议。会议由召集人主承销商代表主持;公司董事长致辞、总经理宣读了议案;国资委领导就公司发展定位、市政府支持力度以及资产重组置换遵守国家发改委、交易商协会相关规则的情况进行了说明;评级机构代表发表评级意见,将维持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不变,评级展望为正面,并就出具理由进行相应说明。与此同时,非现场表决也陆续进行。

(二)持有人会议表决结果

律师对现场表决和非现场表决回执等相关文件进行现场审核和统计,提交计票结果,见证会议召开有效。

会议认为:公司本次资产置换与公司的核心主业和发展定位相符,总体上将提升公司权益资产规模,降低长期债务规模,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提升公司资产质量,从长远看将有利于公司的多元化发展战略。

此次会议符合持有人会议规程的相关要求,得到见证律师认可,符合法律程序。

四、经验总结

回顾公司本次召开的债权持有人会议,过程比较顺利,结果令人满意,下面将体会、心得进行概括总结,以供发债企业未来借鉴。

(一)深入研究法律、法规,依法行事

法律秩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法行事而形成的行为有规则和有序的状态。“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企业,遵守法律秩序,依法行事是其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公司总经理亲自带领相关责任部门对涉及上述资产重组置换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深入研究,确保公司在法律框架下,遵循法律程序,合法合规地开展本次资产重组置换等相关工作。

(二)系统思维、科学谋划、制定周密方案

为了确保本次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公司分别向国家发改委、交易商协会进行了当面汇报,得到了国家主管部门的理解与支持。相关责任部门会同主承机构群策群力、系统思维、科学谋划,对持有人会议所有细节进行了全面安排,科学制定周密方案,保证了会议胜利召开和各项议案的顺利通过。

(三)精心组织、分工到位、强化调度

篇3

一、引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在经济体制得到了巨大改观,市场经济逐步代替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成为当前我国主要的经济体制。伴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转变,使得我国企业需要进行改革,以应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变化。因此企业如何在竞争中占取优势,企业必须想办法转型,企业在转型同时还应加强管理,通过创新和改变企业的管理理念,为实现企业的科学稳步发展提供保障。笔者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展开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希望为企业在进行工作中开展创新管理提供借鉴。

二、企业管理创新概述

在当前新的社会经济体制下,只有通过对企业管理模型进行创新,才能实现对企业工作的创新,进而影响企业的产品共产品工艺和产品理念。所以,对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来书,必须通过管理创新来顺应社会的转型发展,通过对企业管理模型的创新,来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虽然说对于企业的管理创新具有一定的高风险,但是对于企业的管理效率的提升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企业管理就是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和资源组织整合,这种新型的资源整合模式就是管理创新。企业资源整合其实就是一个资源的优化配置流程,将优势资源与劣势资源分开,二者进行优化合理配置,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持。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不仅要对产品生产进行管理,而且还应对销售和售后服务板块进行管理,从根本上实现产品生产全周期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促进企业管理创新的要求。国内外专家作者对于企业的管理创新已经有了初步的研究,他们研究结果认为企业的管理创新在于创新概念总结,实现对企业内外环境实时管理。

三、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

企业的创新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步骤,目前我国正处于企业创新和管理的关键时期,主要包含了概念模型提出以及构建管理情景。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转型北京以及国企管理理论制定的标准下,来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模型。社会转型期进行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必须要将新理念用于管理之中,如人性化管理、基本模型管理理念等均应该被用于企业的管理创新之中。我国企业进行改革经历了多年的实践,企业管理者逐渐将传统管理和现代管理模式结合起来,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企业创新管理应该切合我国的经济实际,将传统管理与现代创新管理不断融合,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水平的提升。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我国企业开展管理创新已经刻不容缓,如何将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将会成为社会转型期企业创新管理的关键。在我们当前很多企业中,其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这是我国企业在适应当前新的经济形势和体制下的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探索,只有充分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才能真正了解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的含义,才能为企业实现真正的创新改革。

四、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的研究

在当前全球经济背景之下,企业面临着多元化、竞争激烈、不稳定因素以及技术变革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管理作为企业发展必须可少环节,如何在构建企业创新管理模型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社会经验总结实现创新管理概念模型构建

针对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的研究,首先设定其主要原则,主要是以传统理性作为其根本原则,按照人们对现有世界经济已有的经验进行总结和理解,从而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概念的构建。对于传统理性的理解,如理性人假设、人心性本善理论等等,这些对于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的构建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是企业传统管理经验的升华。

2.结合可靠性性和实用性构建管理创新概念模型

在当前新的社会经济体制下,只有具备了可靠性和实用性的企业管理创新模型才是人们认可的,它才会实现企业管理的在时空层面的连续性。企业管理创新不仅要保证企业的创新实用性,而且还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的构建,必须考虑到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出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现代管理模式的差异,为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在社会转型期中有效开展提供帮助。

3.管理创新分析全面分析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分析

全面分析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对于合理利用企业的管理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创新中必须满足创新的概念和实践内容相符合,不能够出现企业管理创新和实践相背离,一切管理理论知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正如伟大哲学家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可见,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的构建是否成功,需要在企业管理中实践执行,然后通过总结相关经验为实现事业管理水平提升提供支持。企业管理过程中必须保持模型和管理策略相一致,实现对企业管理创新概念全面分析,进而确保企业管理模型具备可靠性和实用性。

五、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不断落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代替了集体经济,使得我国经济从本质上发生了改变。社会转型期如何保障企业较高的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做出优秀的产品,而且还要具备优质的企业管理办法。如何实现传统经济和现代经济对接,将成为近年来企业必须关注的问题,而社会转型期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将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祝昌人.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7:211-212.

[2]徐静.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的概念模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0:2.

[3]王敦海.浅议社会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概念模型[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S2:77-78.

篇4

由于我国企业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很短,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正在探索之中,管理会计理念还很淡泊,即便是有一些管理会计理念也是粗线条的,并未形成体系。在这种大背景下,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受到了限制,这种状况亟待解决。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还沉溺于家族式管理或粗放式管理之中,根本不重视对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正是由于企业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理念的重视程度不足,才导致企业“昙花一现”的案例比比皆是,究其根源就是管理会计理念的缺失。大多数管理者是完美的“经验主义”者,管理经验始终作为他们首要的管理手段,而没有与时俱进更新管理理念,导致了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无法发挥应有的巨大作用,造成了企业发展停滞不前或过早夭折。另一方面,企业缺少优秀的管理会计人员,大多数会计人员理念还停留在财务会计的核算与监督上,管理会计的精髓在哪里根本没有概念。在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根本没有能力推进管理会计工作,更谈不上发挥管理会计决策、控制、考核与评价的综合职能。因此,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有待改善。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而西部、内地应用极少。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滞后,普及率低,很多企业领导根本不懂管理会计,对其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清楚认识。

1.2忽略管理会计的战略性意义,短期行为严重

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实践中,没有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过分强调成本控制和企业的短期效益,与企业战略决策严重背离,失去了自身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管理会计信息的反馈机制形同虚设,没有一个有效地沟通渠道,导致管理决策信息滞后,竞争者的信息缺失等严重影响企业战略决策不良问题。现阶段,虽然有一部分企业应用了一些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管理会计的精髓,在应用过程中收效甚微。

1.3管理会计缺乏实践经验总结而导致实用性不强

20世纪7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的理念被多个相关学科相继引用,推动了管理会计的发展,同时也改进了管理会计明显不合理的假设。管理会计理念中许多定性的分析方法,很难应用到实践,决策者往往无法准确计量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从而无法进行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经济预测、本量利分析等方法在我国企业实践工作中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成效。而管理会计体系却始终没有建立起来,其仍停留与原有的初级理论上,发展缓慢。当前,管理会计学逐渐成为各大高校的会计专业必修课,学术界对其的研究深度不断加大,并在实践中产生一些典型的成功案例,但由于缺乏对成功案例的系统研究和总结,管理会计并未在我国企业得到大范围的普及与推广应用。

2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应用的对策

2.1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会计体系

目前,我国在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方面很薄弱,没有比较成形的理论体系,而国外的管理会计理论与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可借鉴性不是太高,这使得被全盘吸收的西方管理会计很难在中国企业普遍应用。所以要推广管理会计,必须建立与中国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知识的掌握,主要来自理论界,实务界中的案例虽然鲜活但是并没有整理成册。另一方面,管理会计应当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电算化处理会计数据的收集、传递、加工、处理、储存、输出功能。我国管理会计通用软件的设计还处在萌芽阶段,更谈不上应用了。虽然管理者也意识到管理会计的强大作用,苦于实践经验的缺失而无能为力。有效的管理会计体系应将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应用的成功经验加以科学、系统的归纳和总结,特别要加强典型案例研究,使企业管理会计研究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路,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利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2.2为管理会计提供良好的应用环境

首先,加速建立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制度,营造一个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企业的管理会计的应用从“要我用”转变为“我要用”,使企业内部自觉产生善于应用管理会计的驱动力。第二,巩固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决策的有效融合,推动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理念进行科学的战略决策,切实做到出资、审查等工作的责任到人。

篇5

二、电力企业营销中的精细化管理的定位

在当前的市场机制下,电力营销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营销的管理模式,其市场的营销定位是当前电力企业重点工作,整个电力企业所制定的生产经营的策略都应该服务于并服从于电力营销的需要。再者,建立新的电力营销的理念。在未来,我国的电力营销的市场将成为买方的市场,这是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电力企业应该转变之前在卖方市场的体系下进行电力营销的方式,积极有效寻求一种能够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并能促进市场健康有力发展的电力营销的机制以及相应的体制。

三、电力企业的营销过程中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1、提高企业的信誉度。电力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信誉度,这是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电力企业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市场竞争中,要做到合理竞争,要真诚的对待客户,这在无形中会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企业的信誉度自然就提高了。那么如何提高企业的信用度呢?笔者依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1.1提高电能的品质。商品的品质是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的关键,在电力行业中,电能的品质更为重要。因为电能的品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生产生活,如果电能的品质一直都不能得到保证,那么电力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几乎是不可能的。电力企业应该时刻关注电能的品质,这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的长期发展。1.2完善供用电营销服务体系。供用电营销服务体系,是提高企业信用度的重要措施,进入市场之后,电力企业也属于服务行业,只有提高后期服务的质量,才能提高用户心中的地位,电力企业要时刻地关注供用电营销服务体系,以防出现问题,不断地完善营销服务体系,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的信誉度。1.3加强企业营销的服务质量。加强企业营销的服务质量,主要目的是树立良好的企业营销服务形象。服务质量的好坏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长期的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市场充分的发挥了它的作用。无论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公众越来越看重服务的质量,电力企业的职工应该改变传统的理念,在市场上要有竞争服务的意识。相关的电力企业应该相应的减少营销工作中环节,提高效率,加强服务质量,是树立良好形象的最佳途径。2、灵活运用价格巧用灵活调整价格是企业增加市场份额,扩大知名度的主要手段。电力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进行价格的调整。这样既能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又能给民众留下良好的形象,进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灵活运用价格优势可以采取一下几种方法:第一,电力企业可以根据居民一天中不同时间的用电情况进行价格的调整。这样有利于提高居民合理用电的意识;第二,对不同的用电各户实施不同的价格,比如有些商业大楼,电能的消耗很大,就要提高电费的价格,这样既能提高商户节能减排的意识,又能缓解普通居民用电的状况3、提供优质的服务,完善“精细化”的管理系统提升电力企业的售后方面相关的管理水平,按照“精细化管理”模式以及理念,完善售后的管理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通过媒体的宣传,为电力营销提供社会舆论氛围,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还可以建立和规划相关的电力营销方面的信息平台,从而将真正的智能的商业模式引入到电力企业的营销过程中,促进电力营销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提高,最终达到电力企业在营销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篇6

一、序言

1、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方法等必然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日本制造业的生产组织方法变革和企业管理变革所代表的“管理革命”为标志;9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也掀起了生产组织方法和企业管理的变革。这些管理的新变化表明,管理创新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我国企业目前正处在一个巨大变革的时期,即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对我国企业而言,既是一种很好的发展机遇,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并相应地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企业内部要求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管理的管理理念、经营思路、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建立起崭新的机制,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因此,管理创新成为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企业管理创新问题进行研究,为我国推进企业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愈义,这就是本文选题研究的缘由。

2、研究的目标

本文以当前形势下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中的主要问题为研究对象,借鉴西方国家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的先进思想和成熟经验,通过对企业管理创新问题进行研究,力图构建一个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企业管理创新理论分析框架,为我国推进企业改革提供发展思路和经验总结,这就是本文选题研究的目标。

3、研究的内容

本论文在内容安排上,循序渐进,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首先,表明了研究企业管理创新问题的缘由及研究的重要性;其次,根据我国企业的现状,对创新中的管理观念、战略制定、组织结构、信息化建设和企业文化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根据管理创新理论、内容和国外在企业管理创新实现途径方面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现代企业的现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即树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观念,提升管理主体的创新能力,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建立学习型组织,创建人力资源有效的激励机制,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引述案例进一步深化主题,为我国企业实施管理创新提供参考和有益的指导。

4、研究的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一是采用实证研究和二手资料研究,通过对我国企业管理创新发展及现状的相关资料分析,归纳总结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通过理论研究与实际案例分析,使两方面能够得到相互的说明和支持,为企业管理创新实践提供指导.

5、研究的意义

企业管理创新是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其对企业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为它在企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也正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管理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可简要归纳为:

(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管理创新的目标是提高企业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这种效率最终体现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上。管理诸多方面的创新,有的是提高目前的效益,如生产组织优化创新,有的是提高未来的效益者,如战略创新与安排。都增加了企业实力和竞争力,有助于企业下一轮的发展。

(二)降低交易成本。“在一个企业内把许多营业单位活动内部化所带来的利益,要等到建立起管理层级制以后才能实现,即管理层级制的创新,使得现代企业可以将原本在企业之外的一些营业单位活动内部化,从而节约企业的交易费用,降低交易成本。

(三)稳定企业、推动企业发展。管理创新的结果是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形成新的管理层级制,“管理层级制一旦形成并有效地实现了它的协调功能后,层级制本身也就变成了持久性、权力和持续成长的源泉。”(钱德勒1987)即管理层级制的这一创新不仅使层级制本身稳定下来,而且使企业发展的支撑架构稳定下来,这将有效地帮助企业长远的发展。

(四)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通过管理创新,更新管理观念、改善组织结构、创新企业制度、采取新的管理方式方法,促使企业建立起有效的竞争机制,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在借鉴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企业管理创新的实现途径,对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1、创新是企业增加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法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一体化和我国已经进入了世界经济的中心,我国的企业需要面临着世界各种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企业要想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与更好的市场,就需要从知识方面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从市场环境当中的变化获得更多的变革方向,需要从自身的发展规划中,调整企业实际的发展创新。

2、创新是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由于当前企业的飞速发展,企业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推动时代的发展,在创新过程中占到科技领域的前沿,产品的创新能够占领到整个消费市场,企业组织创新才能够更加灵活适用市场外部环境变化。由此可知,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生存,并由此而得到发展。

3、创新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

企业的持续发展指的是企业不仅仅在当前能够快速的发展,而是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迅速找到适应企业发展的因素,进而利用该因素改善企业的变化环境,企业能够实现持续发展的变革,其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能够按照自身的因素变革自身行为,跟上时代的潮流。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而企业不思进取,不进行相应的变革与创新,则必然难以生存,更谈不上发展。

三、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的企业管理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依然存下不少问题和障碍,需要进行克服和解决。

1、融资渠道不畅。

企业创业初期缺乏风险投资扶持和有效的借贷担保机制,在快速发展期缺少新的资本金注入。间接融资方面,有些企业投资项目具有较高的市场、技术风险,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直接融资方面,企业由于受资产规模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很难在证券市场上市。

2、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创业之初,借助多年科研成果的积累,凭借个别好项目、好产品可以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原有的技术退化和产品生命周期结束之后,企业就面临缺乏新产品、新项目的问题。不少企业因规模较小,不具备开发新项目的资金和人才实力,难以再推出新产品。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也存在技术创新线路选择偏差问题。

3.产权制度不规范。

有些企业脱胎于国有企业,与其母体的关系千丝万缕,往往导致产权关系难以理清。近年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权模糊这一深层次问题逐渐凸现。产权关系不清,经营机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适应,直接影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使企业无法按照规范的股份制企业运作,包括上市募集资金,内部持股等。这种不成熟的制度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4.管理观念和体制落后。

目前,一批企业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但在管理上仍旧停留在创业初期的水平,只凭企业主个人经验进行市场判断、经营决策和管理。这种情况极大地损害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为企业升级的障碍。

四、企业管理创新解决办法

实现企业的管理创新,我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调整

1.从企业文化中提升企业的潜力和空间。

企业自身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推动,现代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成逐渐演化成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将企业的内部有效的资源和精神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得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状态协调一致,最终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我国的众多企业中,以先进文化为指导构建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融入社会文化之中,塑造出与时俱进的优秀企业文化行为,培育出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环境,使企业文化融入社会文化环境,是企业面向未来、迎接挑战、应对国际国内竞争的需要。

2.制度创新改善企业管理。

企业的制度创新,要求企业必须要对市场进行完整的调研,坚持科技创新为根本出发点,对企业投资实行规范制度的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通过推动企业的投资多元化,采购多样化让企业能够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由企业董事会聘任善经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担任企业经理。进而能够发展和壮大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

3.从人的能力建设上寻找发展潜力和空间。

人才的增值过程就是企业增值的过程。对企业来说,主要是建设四种核心能力:一是学习能力,要不断地学习充电,提高自己;二是适应能力,现代社会变化很快,工作和生活节奏也很快,对人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创新能力,要有新的思维、观念、方式、方法;四是竞争能力。这四种能力相辅相成,其中学习能力是基础,创新能力是关键。

4.从发展能力型企业上寻找发展潜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今后国际间的竞争就是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将取决于以下三大要素:

(1)企业的体制结构。就是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完善、健全,运作是否得当,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等各个层次是否职责明确,是否充分发挥作用以及是否相互制衡。

(2)企业机制和管理企业的运行机制要能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知识本身不创造财富,只有将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才能形成生产力。企业的运行机制如激励约束机制、分配机制等就是为了达到这种目的。

篇7

企业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对成人教育院校培养学生时所带来的影响日益明显。同时,成人教育院校培养的是直接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只懂得高级技术理论的人才已经不再受到企业的追捧,拥有更好的实践经验以及对自身有良好工作定位的人员才是企业所需要的。因此,要把企业管理理论的精华部分,通过成人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传授给学生,更直观、深刻地让学生了解整个企业的管理经营理念和先进的企业管理文化。要通过企业管理理论在成人教育院校中的不断深化发展,培养学生较高的职业素养,增强其工作能力。将优秀的企业管理理论融入到学生教育教学管理中、校园人文文化环境塑造中、校园师资力量建设中,可以有效加快成人教育院校的教育管理模式转型与发展。

二、企业管理理论与成教院校教育教学管理间的

企业推行管理理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形成组织内部良好的工作秩序,构建畅通的沟通渠道,减少在工作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企业管理理论不仅仅可以帮助员工树立一个工作行动标杆,同时也可以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态度。企业的管理理论都是经过一次又一次尝试与变革、积累了无数经验总结出来的,是一种企业文化、企业精神。

成人教育院校的特点是大部分学生有企业工作经验,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远高于理论能力;也有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为了获取更高的学历直接通过各种途径参与成人教育,如函授、自考等。所以成人教育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是塑造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观念,拥有熟练的职业技术技能。成人教育院校通过在教育过程之中加人企业管理理论,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执行力、纪律性。既能打造出学校文化新内涵,也可以提升学生素质。

虽然成人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之间有部分差距,但是成人教育院校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是针对社会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一线行业所输出的高端技能人才。这些人才需要有快速融入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模式的能力,不仅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同时需要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而学生的这种适应能力,需要通过成人教育院校的一系列教育教学以及校园氛围来培养。

企业管理理论中有一部分内容可以借鉴到学校中来,但是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组织,企业更加注重经济效益,企业的管理理论主要针对的受众是员工。而成人教育院校是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成人教育院校的“产品”是满足社会需求的学生,两者在本质上有着根本的不同。所以成人教育院校在借鉴企业优秀管理理论的时候应当有所选择要选择科学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比如使用“PEST”理论来分析环境,使用“SWOT”理论对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研究等。总之,对于企业管理理论,成人教育院校要发掘适合自己发展之路的部分去吸收,让这些优秀的企业管理理论进入到自己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并且不断地在此基础上创新提高,走出自己的特色道路。

三、提高成人教学管理质量,关键是系统科学的管理

(一)根据自身的特点,制订个性化实施方案

成人教育院校在实施企业管理理论过程中,不能拿来就用,只学习不思考的“拿来主义”永远无法使成人教育院校的教育教学得到进步与提高。企业管理理论的应用,需要与成人教育院校自身发展的特点相结合,要取其精华,注重运用企业管理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吸收融合企业管理理论中的成功经验,参考了解其他成人教育院校在与企业管理理论结合方面的成功经验,分析自己院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最适合当前情况的实施方案,避免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管理断层与停滞不前等情况。

(二)依托企业的支持,实现校企高度合作

成人教育院校大多依托行业、企业办学,培养的学生也需要依托相关行业、企业来实现对口就业。开展校企合作,能够实现双赢。企业可将员工送入学校进行进修,学校可以依托企业的资源进行实训等教学工作,举办企业宣讲会,针对未步人社会的学生开办订单班,实行企业员工“1带N”教学模式,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带没有经验的学生,等等。因此,成人教育院校要与订单培养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把企业管理层人员请进校园指导企业管理理论的具体实施,指导学生实习并在现场直接针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足进行改进,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快捷地深入领会企业管理理论对企业运作的重要意义,领会学校实施企业管理理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他们更主动地接受企业管理理论思想,更自觉地遵守企业管理理论的行为习惯。

同时,具备企业管理理论推行成功经验的企业在与成人教育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后,可以采用针对性、点对点的培养形式,将企业管理理论从“概念化”转变为“实战经验”,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职业意识,快速帮助学生形成规范化的操作习惯,逐渐拥有“职业化”的工作学习态度。

传统成人教育院校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在毕业后需要经过严格的上岗培训,企业、学生双方都需要经过一段磨合适应期,要浪费更多的资源与时间。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也担任了培养成人学生的角色。企业与成人教育院校合作培养学生,按照企业用工标准来培养的学生更加熟悉企业的生产规范和流程,从而在毕业后可以及时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三)建设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1.人力资源对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人教育院校以培养企业提升发展中所需要的发展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针对全体教师员工开展企业管理理论培训。让教师进入企业了解紧跟时代步伐的企业管理方法经验等,以点带面,转变思维。只有在师资力量上先转变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通过老师影响学生,改变整个教育教学模式。

2.各种优势资源共享。对于可以合作发展的资源要采取开放式原则,将成熟的企业管理理论资源、企业高端管理层人力资源,成人教育院校的教育资源和培训资源有机统筹运作,形成教学设备设施、多样化课程、多层面师资、多媒体教材、新教学模式在系统内的共享,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育教师队伍新素质、开发学生创新思想、成果实现产业化而服务。

3.知识共享。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先进技术、知识、生产管理经验等进行系统梳理与归类,转化为成人教育院校教育教学的教学内容。

(四)教育教学方法应以学导式为主

学导式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水平,遵循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和科学知识的逻辑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地研究问题、总结规律,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能力。这种方法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其求知欲,又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五)教学管理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

篇8

引言: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跨入新世纪,企业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更加艰难。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最迫切、最根本的途径便是搞好企业创新,以适应环境变化,抓住发展机遇。

创新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是发展进步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就是寻找生机和出路的必要条件。当今世界呈现出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局面,全世界的脉搏通过经济的脉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化趋势对于企业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如何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用世界的眼光审视企业自身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通过创新管理,推动企业自身发展,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企业不懂得改革创新,不懂得开拓进取,它的生机就停止了,这个企业就要濒临灭亡。创新的根本意义就是勇于突破企业的自身局限,革除不合时宜的旧体制、旧办法,在现有的条件下,创造更多适应市场需要地新体制、新举措,走在时代潮流的前面,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谈到企业创新管理,企业必须在哪些方面需要进行创新。根据我的理解,企业的创新管理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理念创新。理念创新是企业各项创新的前提。这需要企业具有宽阔的眼界和胸襟,能够以海纳百川的姿态,积极的学习进取,要面向全球,着眼同行,在企业管理理念、经营理念、生产理念等方面都要开发都有新思路、新突破、新举措,使企业的理念能够跟得上甚至超越市场发展的脚步。

第二,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企业各项创新的基础。管理创新集中表现为知识在管理中更广泛的运用以及管理进一步的科学化、系统化。通过管理创新,企业可以重新整合人才、资本、科技等要素,使各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得到优化,企业自身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从而为企业持续创新奠定了基础。充分有效的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是管理创新的重要环节,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活力所在,要通过合理的人资管理,吸引一大批有能力、能思想、有干劲的人才,推动企业各项工作的有效推进。

第三,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企业各项创新的关键。企业的经营与客户的需求归根结底是通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体现的,产品和服务在消费者心中就是企业的名片和代表。如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通过产品创新,增强产品的人性化特点和实效性,不断的生产出价廉物美、品质优良的产品,赢得大众的亲睐。

第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各项创新的核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企业的竞争已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强化技术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一股新潮流。企业技术创新分为原始创新模式、赶超创新模式、局部创新模式、市场创新模式、标准领先创新模式等,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不论哪一种创新模式归根结底需要企业开展适当的合作创新、引进一些关键技术,最终目的还是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应当把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主战略,努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核心竞争力。

第五,营销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企业市场营销活动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企业如何主动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要求,使新的营销要素或要素组合融入企业营销体系上来,使之具备新的功能和新的创造力,以营销创新谋求企业发展,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而又重要的课题。企业要在营销方面走出新路子,必须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立足于“顾客满意”,通过对企业产品、服务、品牌不断进行定期定量的测评与改进,以服务品质最优化,使顾客满意度最大化,进而达到顾客忠诚和培养顾客资源,这样既强化了企业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是经营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企业持续稳定增效的重要保证。

当前,随着MBA的普及,咨询公司的增多,新的、时髦的管理创新理论层出不穷,再加上各种成功的案例,叫管理者眼花缭乱,层接不暇,无所适从!一些企业一会儿推质量体系,一会儿搞6S现场管理,一会儿又进行供应链制度,远学通用,近学松下,国内学海尔,最后管理者都不知该如何做了,管理成了“四不像”。所以,管理应首先必须从实际出发,在推行先进经验时,一定要先答好“有没有必要、是否适合公司现状、有多大实效”这一题。其次,管理要靠自己不断的创新。管理经验不能光靠书本上的原理,还应该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不断的分析、探索和检验,这种把别人好的经验和自己公司的实际结合起来,进行不断完善、改进,上升为自己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就叫管理创新。总之,随着企业相互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企业要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必须注重学习研究国内外管理的新思维和趋势。在引进吸收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需求、适应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管理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灵活地、“权变地”加以应用,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管理创新,企业才能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企业竞争优势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

参考文献:

[1]张平华:中国企业管理创新(中国发展出版社)

篇9

一、设计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学习能力。勘察设计单位是以服务为主要活动的团体,面临复杂、竞争、多变的外部环境,经营管理人员要有敏锐的嗅觉,保持与时俱进地适应外部环境的理念,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因此设计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2.攻关能力。公关能力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为改善或维持某种公共关系状态而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公关能力表现为一个人在社交场合的介入能力、适应能力、控制能力以及协调性等等。设计单位对外承接大量的设计任务,而任务的承接和实施需要与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试验检测单位、质量监督单位、管理部门等发生关系,良好的公关能力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管理人员的重要素质之一。3.协调能力。协调能力是指决策过程中的协调指挥才能,是化解矛盾的能力,是聚分力为合力的能力,是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能力,是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力。设计单位一般受到项目业主时间上的限制而加班加点赶设计工期,经营管理人员需要协调单位领导、生产人员、总工办等内部人员按时完成任务,同时还需与外部各方面人员打交道,保证单位的效益和声誉。4.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指开展组织工作的能力。设计单位在与竞争对手投入相同的情况下,要具有以更高的生产效率或更高质量,将其各种要素投入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能力。经营管理人员在单位争取市场份额、项目投标、设计生产过程中,都需要进行相关组织工作,确保单位的良好运营和对外优良形象。5.预防风险能力。通过认识风险、分析风险,采取正确的决策,从而控制和驾驭风险,减少风险损失进而获得收益的能力。设计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在项目投标报价和项目洽谈设计费过程中,需要对项目的现场有一个深入的踏勘,掌握工程所在地自然及社会状况、交通、地形等情况,才能对未来的设计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对项目的投资、盈利、风险等状况进行充分的估计,以采取有效措施将所承担项目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6.分析能力。分析能力是指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单独进行剖析、分辨、观察和研究的一种能力。设计单位获得项目设计任务的基本手段是通过投标中标而来的,经营管理人员要充分分析潜在的投标竞争对手,掌握其基本情况、投标方法、报价思路、商务标和技术标编制特点等情况,以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设计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营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全面,一些应知应会的基本经营管理知识掌握不到位;二是经营管理人员工作能力满足不了中国加入WTO后带给勘察设计市场的冲击,尚未完全适应竞争的市场主流、趋势,对外的公关能力、沟通、协调、组织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一些勘察设计单位在投标过程中违反职场职业道德规则,采取串标、围标、买卖标书等不正当竞争手段获得中标;四是经营管理人员对引导本单位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意识薄弱,认为这是单位领导的事,全局观念差,发展理念不够健全;五是经营管理人员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方式方法陈旧,老套路居多,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方法需进一步提升。提高设计单位经营管理人员素质的几条途径: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是企业的生命线。勘察设计单位是靠竞争取胜市场,靠工程设计质量、信誉赢得市场。因此在工程设计业务取得的途径上要讲求职业道德,杜绝无序竞争和不正当的价格竞争,不得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排挤、损害和打击其他设计单位,要防止有意、无意损害他人名誉和事业的行为,不得直接或间接抢取其他设计单位已经受托的设计业务。为此,单位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时常加强经营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突出自我学习培养,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理论涵养。设计单位是一个知识、技术密集型的单位,大部分人员都是科班毕业人员,技术专业知识较强,但很多人在从事工作后忽视了学习,特别是经营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企业管理、市场经济、工程方面法律法规等方面综合知识。因此设计单位经营管理人员要突出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静下心来多学习、多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不断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从而提高工作理论涵养。注重工作经验总结,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总结工作中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借鉴,对于提高员工的实际工作或实践操作能力帮助巨大。比如交通勘察设计单位,不仅要进行年度的工作经验总结,还必须进行单个项目的经营管理经验总结。一个项目从参加投标、中标、谈判、签订合同、开展勘察设计工作、设计评审、工程施工、工程竣工验收、投入运营是一个跨越时间长、经营内容多、项目管理杂的过程,从工程实施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经营方式、不同的管理理念进行总结,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能提高经营管理人员将来工作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同行交流合作,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先进管理理念。参加设计单位同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能提高工程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而且对单位经营管理理念提高也受益匪浅。可以单位与单位间的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合作,也可以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交流活动,特别是与一些知名度大、影响力强、信誉度好、技术水平高的单位进行交流,能极大地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先进管理理念。组织参加相关培训,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培训可以丰富知识结构,进而提高相关工作能力。设计单位要组织经营管理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增加管理人员的各方面基本知识,比如企业管理知识、工程技术前沿知识、工程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等等,为提升管理人员能力作好储备,为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奠定基础。适时聘请专家讲座,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科学发展观念。聘请相关专家到单位进行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讲座,对员工素质的提升和单位经营管理的提高,以及单位科学发展观念的增强大有帮助。比如交通勘察设计单位聘请交通规划方面的专家进行“十二五”交通综合发展规划的讲座,则有助于员工了解本区域交通路网规划,帮助经营管理人员掌握潜在的勘察设计项目和实施时间计划,为经营管理人员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再如聘请企业管理方面专家进行知识讲座,则有助于单位领导与经营管理人员达成经营管理的共识,经营管理人员提出的相关措施得到单位认可,单位发展的观念得到统一,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观念。不断接受各种挑战,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创新经营水平。经营管理人员在项目的经营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各种各样的挑战,必然要面临各式各样的难题。比如工程投标及投标报价的挑战、设计项目前沿技术的挑战、业主对设计特殊要求的挑战、设计工期限制对经营管理能力的挑战、工程实施中变更的挑战等等,经营管理人员面对这些新鲜问题,要开拓创新、勇敢面对,从思想上强化认识、应对理念上不断更新、应对措施上日趋完善,直至接受挑战后带给单位更多的进步,更深层次地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创新经营水平,更高水平地为设计单位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作贡献。

本文作者:郑燕清工作单位:宁德市交通工程勘察设计院

篇10

1、现场管理

(1)项目自购材料管理

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制度。材料到场后,要按审批完的物资进场通知单,就其质量和数量进行检查、验收并办理手续。对进场入库材料要严格执行验规格、验品种、验质量、验数量的四验制度,对呆滞积压、质量低劣的材料不予验收;成件包装物资要进行抽查,凡质量、数量等与收料单不相符的不予验收。认真做好各种材料的入库保管工作,减少损失和浪费,防止流失。根据各类材料的特点,采取有效的保管措施,建立健全保管制度。对砂、石等大宗材料的堆放场地要平整,松土要压实,有条件的要搞硬化地面,材料按不同规格科学摆放,标志鲜明,便于存取、查点。为了保证仓库安全和材料不致变形,按材料性能分门别类,按类分库,采取相应措施做好防渗、防潮、防腐、防火、防老化等工作。严格依照物资限额发领料制度,做好物资发放台帐,坚持节约预扣、余料还库,收发手续齐全,促进材料的节约和合理使用。施工中使用的材料、工具随时进行清理,做到工完场清,现场无剩料。旧料按使用价值划分等级,回收利用,材料的包装品也应及时回收处理。通过改善加强材料管理,降低物资成本消耗。

(2)分包单位材料管理

针对分包材料进场问题,材料室要控制分包单位材料质量,分包单位进场材料必须配有厂家资质、合格证、检测报告等资料,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分包材料进门证制度,每批分包材料进场之前必须填写《分包工程物资进门证》,分包单位进场材料要经过项目部技术室、材料室验收,验收合格方可用于现场施工,不经过项目部验收的材料一律不准进入施工现场,使分包单位物资管理处于受控状态,避免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分包单位材料进门证制度。

2、内业资料方面

(1)根据公司要求,每月及时更新掌握三大材的价格,做好计划与进场数量、进场数量与实际使用数量、实际使用数量和预算量进行比对,结算价格与市场价格的比对,并进行统计分析,把分析结果反馈到项目部有关部门,对出现的差异进行分析,找到问题所在,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最大程度的节约了现场材料成本。

(2)按照公司下发的文件制度进行物资设备的招投标工作,合同签订后材料室严格执行合同条款,对于超出合同量的材料设备及时续签合同,防止发生超合同进料的情况,减少合同履约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篇11

【关键词】内控管理;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Keywords】internal control management;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mechanis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009-03

1 引言

当前,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企业间竞争日渐激烈,如内控机制不够完善,很可能引发各类风险问题出现。科学有效的内控管理机制能够规范部门及人员的行为,避免风险发生,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M而提升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因此建立健全内控管理机制,对于助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论文在对企业内控机制概念与重要性进行探究的基础上,对企业内控机制建设与应用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帮助企业做好内控管理工作,从而降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

2 内控管理的内涵及重要性分析

2.1 内控管理的内涵

内控管理,是指企业为合理合法实现经济效益持续增长这个基本目标,通过认真梳理内部各业务流程及环节,查找管理漏洞,通过完善旧制度、建立新制度,按照分解与相互制约的原则,对敏感岗位进行分离,保证所有业务环节都处于全方位的监管与控制之下,从而规避因管理机制建设不完善而产生风险的过程[1]。

此外,为使内控管理机制能够更好地实施并得到进一步发展,我国已经建立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完善调整,便于各企事业单位在实施内控管理过程有所参照和遵循,进而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经营管理中去。

2.2 内控管理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实施现代企业制度。而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内控管理机制的有效建设至关重要,其不仅在企业风险防范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而且在完善整个企业管理体系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多数欧美国家市场经济起步较早,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及体系较为成熟,对于内控管理的运用及实施有着较深的认识,这方面也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案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这些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也随之传到国内,对于国内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给予了指导和帮助。当然,我们也并不是完全照搬照套,更多的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运用中不断改进完善,最终形成自己的一套内控管理体系。实践证明,建立自身内控管理机制的企业能够经得住风险考验,也具备了防范风险的能力,在大浪淘沙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也存活得更长久、走得更为扎实。

3 企业内控机制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经过长期积累与经验总结,企业都已建立了一套比较稳定的经营管理体系,因而管理人员大多会过于乐观地认为企业内部已经形成“靠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局面,对于因宏观、微观环境变化而带来的新形势新要求了解不及时,从而对由此带来的新的潜在风险认识不充分,加上管理者自身防范意识不强,自我革新与开拓进取心不足,容易忽视内控机制的建设与动态调整[2]。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他们的思想认识直接决定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如果他们对内控管理认识不到位,自然也就扩大了企业面临经营风险的可能。

3.2 内控管理制度建设不够健全,执行与落实有待加强

篇12

管理经验总结如下:

1 目前公司设备管理现状

我厂在设备维修管理的组织形式上,采用生产车间、检修车间、设备动力部、设备厂长的四级管理模式。对设备点检及状态监测的定义,主要指按照设备的运行标准,对重点、关键部位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管理,使设备的异常状况和劣化趋势能够在故障早期被发现。我们的设备检修、维护则以此为基础开展、指导。

(1)各车间根据公司设备管理思路、规划,结合车间设备特点 ,相继开展设备的日常点检为基础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依靠生产操作工人的感官对设备定期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联系检修车间人员采取维修措施;检修车间利用专用检测工具对各车间设备按计划定时、定人进行专业点检、状态监测,各专业工程师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根据结果决定是否安排检修工作。设备动力部对生间车间和检修车间设备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2)对公司设备管理理念,员工普遍认识不足,同时最初制定的设备的检测部位、检测标准、检测方法,主要依据经验制定。因此员工缺乏自主、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设备管理中存在漏项、缺项标准不适用、方法原始等问题。

(3)对设备点检及状态监测形成的数据,处理机制不完善。对设备工作的维护检修不具有指导作用。生产车间点检及状态监测数据没有有效与检修车间专业性点检进行结合。

(4)专业点检及状态监测工作主要由检修车间承担,按计划安排具有一定相应专业能力人员 ,对全厂设备关键部位的各种参数(温度、振动)采用专用仪器进行检测、记录汇总。没有充分利用特征参数的检测结果,描述设备劣化程度的。对设备维修及维护没有起到及时的指导作用。

2 夯实“全员”设备管理基础,优化设备管理工作

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竟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进一步提高“全员”设备管理水平,针对性的采取以下措施,大力提倡设备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夯实管理基础工作:

(1)清理、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完善相关紧急预案及流程、设备运行状态、设备维修、设备和设备点检等技术标准;完善设备综合管理评价体系。使设备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有章可循、行有规范

(2)加强通过宣传、培训、引导工作,让全员设备管理思想在公司员工脑海中扎根。在员工的积极参与之下,使得设备维修管理的全过程及各个环节的行为规范化、流程闭环化、控制严密化、精细化和标准化的设备管理,在设备检修、维护过程中能够彻底执行。

(3)建立以状态监测及点检制度的流程为基础的设备维修体系。对流程进行疏理,主要清理流程不畅、去繁存精、加强弱点,去除功能重复以提高运行效率为原则。

(4)建立、完善设备零缺陷管理体系,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设备标准化操作与设备运行相结合、设备维护与设备点检相结合,检修质量与生产相结合,规范设备缺陷管理的流程和考核,实现设备运行、维修的“零缺陷”,确保设备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5)设备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根据企业的设备要求 ,制定、完善可以指导操作、维修及生产人员可以参加的设备管理制度及技术维护、检修标准及奖罚制度。做到真正的“全员”设备管理,在设备管理各个环节中做到,有 “法”可依 ,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理念。

(6)对不同岗位工人的操作范围及点检部位进行界定,同时加强对设备临检故障的终端控制。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设备故障进行认真分解、分析 ;根据情况修正相应的点检、状态监测,并制定、调整相关的培训计划、维修、维护计划。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交互式培交流,对较大、较难问题,可视情况成立QC技术骨干小组,针对性的性解决问题。

(7)利用信息化工具建立点检及状态监测专业数据库,绘制设备劣化趋势图,根据设备技术标准,利用该图来分析、判断设备的劣化程度。 高效、有的放矢开展设备点检定修,及时采取维修措施。同时可实现数据共享,有利于车间及设备管理部门的设备管理,并可作为设备管理好坏评价的参考依据。

(8)确定明确的操作范围与对象,即要解决做什么的的问题,指在操作范围上进行一定界定。主要目标清理设备管理死角,防止三不管设备出现。专业检修人员做什么,设备维护人员需要做什么。如在设备维护上操作范围,即需要确定进行清洁、点检、保养的部位、内容、周期等。

(9)必须确定不同设备检测内容和标准,即要解决怎么做,达到什么目的的问题。根据所选“点”的特点 ,必须进行的若干项内容实施,对每一点的每一项操作内容制定相应的目标状态或标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