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杰克伦敦范文

时间:2022-12-23 13:10: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热爱生命杰克伦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热爱生命杰克伦敦

篇1

热爱生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07年。

《热爱生命》通过讲述一个孤独的淘金者在荒原上陷入困境,最后克服困难,得以生存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伟大和坚强,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

创作背景:伦敦所处的时代,由于工业革命,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同时也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大。社会底层人民梦想致富并挤入上流社会,而富人又渴望更多的财富。1896年,不计其数的美国淘金者涌入阿拉斯加,伦敦和他的哥哥也在其中。他们希望能迅速致寓。

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这使得人民失去了乐观向上精神,叔本华和尼采的学说广泛传播。尼采的超人哲学影响最为深远。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就深受这种学说的影响。当时美国文坛“世纪末文学”的潮流正流行,这股潮流专注于死亡、病态,加重了社会的悲观厌世情绪。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生命就像蜡烛人,也许不能确定自己生命的蜡烛会烧多长。但谁都可以决定自己是否拥有热爱生命的权利。如果一只蜡烛在燃烧到一半快要熄灭时,你可以选择随缘,也可以通过各种办法,让它继续烧下去。

篇3

我们知道初中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人生问题。特别就青少年而言,他们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他们的独立意识与叛逆意识同步增长。往往看重“自尊”却漠视生命,看重“自我”却漠视他人。现实生活中不乏此类事例:一些青少年因不满老师、家长的教育,或者因生活学习中的一些小事,缺乏抗挫折能力,动辄就选择轻生。痛失花季生命,令人扼腕叹息。因此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是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的一项极其繁琐而又艰巨的任务。

1.2 教学目标

1.2.1 认知目标:知道生命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生会有很多艰难曲折。 懂得只有珍爱生命,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1.2.2 能力目标:逐步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

1.2.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信心 养成乐观 豁达的性格。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人生价值, 感悟生命的意义,激发热爱生命之情。

1.3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强烈的珍爱生命的意识。

难点: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1.4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以“永不放弃生的希望”为课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领悟生命的意义、价值。

第二课时:以“尊重生命”为课题,学会肯定生命、悦纳生命,懂得如何让生命更有意义,更显光彩。

2. 教学方法

2.1 以丰富的课内外资料充实课堂、感动学生。

2.2 以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朗诵、讨论、辩论、调查采访、讲故事、表演等。

2.3 运用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教学内容,强化感官效果。

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3.1 导入。多媒体投影资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用优美的文章,感动学生引发思考。学生朗读并谈感受。

3.2 讲授新课

3.2.1 故事会——热爱生命。通过一些震撼人心的故事,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珍爱生命的意识。例如:海伦、凯勒、张海迪、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以及课本中的资料故事。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表演总结:动人的故事,感染了每一个人。生活是美好的,有时又充满磨难。面对挫折该怎么办?怎样战胜磨难走向成熟?听了故事相信每个人都有收获,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珍爱生命吧!

3.2.2 讨论——面对生死抉择怎么办?通过“生死抉择”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对比,体会生命的可贵,坚定求生的信心和勇气。

资料:美国18岁的约翰。汤姆森自救事例。

中国少年野外游遇险。

问题:同样面临险境,为什么结果不同?面临险境,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

总结:无数事实告诉我们,遇到险境 困难,没有任何理由退缩 等待 放弃,我们应该奋力自救。你知道遇到下列险境如何自救吗?

3.2.3 表演——险境自救。①地震了;②发生火灾了;③意外受伤流血了;④不慎吸入异物了;⑤有人落水了。

篇4

一、前言

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之父、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胡文仲教授在2006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的《人文教育与通识教育研讨会》上指出:“外语专业毕业生人文基础很差,批判性思维能力很弱;对西方文化了解肤浅,对中国文化了解更少。”(胡文仲、孙有中,2008:141)“英语专业怎么办?”办法之一是在英语文学课上做文化导入,以“少而精”(孙有中,2008:前言)的原则以多元智能的文化补白、文化嵌入、文化丛和文化高地的方法进行文学教学的文化导入来“医治”罹患:“思辨缺席证”(黄源深,1999)的“英国病人”,解决我们的学生“没文化”的问题。(孙有中,2008:110)的问题。下面是以文化内容为依托的部分文学课表。

二、新教学模块

Table 1 Curriculum/(课表)

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何其莘教授指出: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学习英美文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作者加)要特别注意语言背后的东西。教学中,老师的教材选择不固定。1.文化嵌入:以莎士比亚的课程内容为例。十四行诗第18首的“sum-mer”和“夏天”文化区别作文化嵌入。2.文化补白:《哈姆莱特》中俄狄浦斯情节可以用文化补白。3.文化丛:《威尼斯商人》中犹太教的历史用文化丛并以新视角重新审视“吝啬鬼”夏洛克。4.文化碰撞:雪莱的《西风颂》里的“west wind”在汉语里是贬义,让学生进行文化讨论。5.文化高地:把文学中与文化有关的有争议的内容进行文化补白/嵌入/文化丛的新模块教学,比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第18首中的summer译成夏天有争议。这是中英地理位置的不同导致的文化差异。所以产生碰撞的翻译值得学生深思。

在讲杰克伦敦的作品《马丁·伊登》时老师用文化补白的形式把中国文化老庄的“不得已”与美国的首创精神进行文化嵌入然后进行比较,之后再加入他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和《生火》,然后对人的自由意志和人的智力较量等哲学内容置于精神高地进行文化补白。《马丁·伊登》这一课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愿下课。两周后,老师在课上问学生:哪种文学课你们最喜欢?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从此文化视窗里的文学景象以文学课上的文化介入的教法诞生了。教师挖掘出了多维度的文学教学文化介入的方法让学生耳目一新。从论文写作和收集的数据来看,学生的思辨能力确实有了提高,打通中西文化初见成效。

三、数据分析

为了保证数据的权威性,问卷采用北外胡文仲教授的问卷模板,稍加修改。问卷班级为2007级9-14班非师学生。有效问卷116份。

篇5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Life Education for Students Left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FENG Suheng

(Guigang Zhannan District Zhanjiang No.1 Middle School, Guigang, Guangxi 537133)

Abstract Students left is a special group appea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Rural students left, complete lack of education and long-term care for their parents, resulting in weak and disregard for life consciousness. Therefore, the language subject teaching students to stay life education is an urgent responsibility to educate;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subjects, in three main ways of life education to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for students left.

Key words junior Chinese; Chinese teaching; students left; life education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许多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外出而缺失家庭教育,在特殊的成长环境中,出现了一系列令人忧虑的问题。其中,生命意识的淡薄及对于生命的漠视是留守儿童教育中一个最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去年,我市的几起中小学生溺水身亡事件均为留守学生,另外,还有一些地方出现留守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而自杀或是杀害他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发生在留守学生身上的这一系列悲剧,给教育者敲响了警钟:多关注留守学生,对留守学生的生命教育不容忽视;缺失了生命教育,其他一切教育都是空谈。

所谓的生命教育,不同的人有不同说法,李晗老师指出“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①北师大教授肖川认为,“生命教育的宗旨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②这都包含着这样一个共同的内涵:“生命教育是一种通过增加与生命相关的教育内容,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从而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学生生命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③生命是宝贵的,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教育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命,更应该让学生知道生命存在的价值,而且还应该为了生命而去拼搏、奋斗。

笔者认为,对留守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语文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④“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⑤我们可以把对留守学生的生命教育可以渗透到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将生命教育同语文学科教育相结合起来,让留守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受到熏陶而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对自己、对他人生命的珍惜和尊重态度,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 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的素材对留守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极好教材,这些文章有的直接阐释生命、有的呼唤人们热爱生命、有的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斑羚飞渡》、《爸爸的花儿落了》等这些文章,都为我们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把这部分内容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让留守学生以及所有学生都领会这些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生命哲理和文化精神,汲取作品中的生命能量、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从而能够正确认识生命,学会珍惜生命,懂得如何面对生命过程中的困难。

此外,语文教育中的生命教育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在教材以外还有许多的教学素材存在着,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生命教育延伸到课外的素材。因为课外阅读材料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语文教育的补充,教学之余,我们要有意识地指导留守学生对有关生命教育方面的题材进行阅读,使他们在阅读中感悟到生命的真谛,从而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2 在阅读教学中对留守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渗透到教材的阅读教学中,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和作者达到了生命交流的境界,使阅读教学不仅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成为学生体验生命的过程。如:我们可以进行创设情景、烘托氛围。在阅读教学中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多种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的情感给学生进行生命体验提供一种适当的氛围。如:在教学《敬畏生命》时可以借助音乐,创设教学情境。上课前先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然后教师介绍贝多芬失聪后仍然创作了许多传世之作的经历,一方面让学生体悟音乐旋律中迸发出的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命运交响曲》中对命运的挑战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后,把学生带进课文,感知课文,在情景与感知中潜移默化地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积极进取热爱生活的情操。

此外,在教学让学生中转换角色,经历生命也是阅读教学中一种极好的生命教育方法。在阅读中把学生带到文本中去,让学生成为文本中的角色去参加生命、体验生命的经历。如:在教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时,对于文中的精彩文段,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去朗读和感知。在朗读中体会、感悟文中角色在面临的生死考验有饥饿、恶劣的天气、个人体力的极度虚弱伤病以及野兽的威胁时,坚毅勇敢的性格和顽强不屈的生命意志。

如在“……可是这个人也等了很久,那只给咬破了的手也抓住了狼的牙床。于是,慢慢地,就在狼无力地挣扎着,他的手无力地掐着的时候,他的另一只手已经慢慢摸过来,一下把狼抓住五分钟之后,这个人已经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他的手的力量虽然还不足以把狼掐死,可是他的脸已经紧紧地压住了狼的咽喉,嘴里已经满是狼毛。半小时后,这个人感到一小股暖和的液体慢馒流进他的喉咙。这东西并不好吃,就象硬灌到他胃里的铅液,而且是纯粹凭着意志硬灌下去的……”这段细节描写中,可以先进行集体齐读,再小组朗读,然后有意识地让留守学生个人朗读,这样,在多重的朗读中,留守学生完全置身于文中主人公的角色,感受人与狼格斗的全过程。此时的主人公虽然伤残满身,体质极度虚弱,但由于他对生命的热爱,由于他的心没死,他对生的渴望之火没有熄灭,所以,他能向着那一点生命的目标不停地、不由自主地前进,因而他能够战胜这些各种困难并顽强地生存下来。这不能不让人惊叹:生命是神奇而宝贵的,只有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才能让生命光芒四射。在角色置换的阅读中让留守学生深深感悟到主人公的坚毅与顽强,那种对生命的热爱与执着;从而丰富了自己的生命体验,使他们真正理解了生命的真谛,进而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

3 在写作教学中对留守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写作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写作可以直接表现学生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对留守学生“生命思维”的训练,在训练中达到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目的。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开展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写作训练,激发留守学生以及全体学生的生命激情。以生命为题材的写作题材极为丰富,学生可以写自己对生命理解,也可以写他人的生命故事,还可以写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等等。“生命教育”的写作,既可以训练写作技能技巧,又可以使学生在写作中思考生命问题,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

另外,除了一般的写作训练外,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写读后感的方式进行生命教育的训练。在完成关于生命主题的文章的教学之后,布置学生写读后感,要求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思考以及自己从对文章的学习中得到的生命感悟和受到的启发通过自己的语言写出来,一方面既增强了学生的生命意识,另一方面也起到巩固教学内容的作用。

语文教学方式是丰富多彩的,而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同样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仅可以在阅读和写作中进行生命教育,而且在其他的教学环节中,如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口语训练等过程也一样可以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让生命教育潜移默化影响留守学生,唤醒留守学生的心灵。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进行渗透生命教育,教会留守学生懂得珍惜生命与尊重生命,懂得探索人生的真谛,使生命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也使留守学生的生活快乐而多彩,生命辉煌而健全。

课题研究项目:2013年度广西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与留守学生德育问题的对接研究”(B2013202)

注释

① 刘济良,李晗.论香港的生命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2000(12):25.

② 肖川.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J].福建论坛,2006(3).

篇6

那么,如何把生命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生命教育和语文教学达到有机地结合。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得:

1 感悟生命的内涵在朗读文本中

语文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由语言组成的文章,绝不是字词句的简单拼凑堆砌,而是生命意识的符号化。朗读就是要让这些富有生命意识的符号渗入学生的思想意识的深处。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充分利用早自习的时间,推荐学生读一些能够提高学生生命意识的文章,让学生在朗读文本中感悟生命的内涵。当学生读《生命 生命》的时候,他们从种种生命现象中感受到强烈的生命意识,感悟到有限的生命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当学生读《华南虎》和《斑羚飞渡》的时候,他们在思考: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人类可以这样禁锢和肆虐消灭其他生命吗?他们明白了“保护动物,珍视生命,每一个人都应该这样。”当学生在高声朗读《敬畏自然》的时候,“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的思想已然铭记于心灵深处;当学生在诵读《那树》的时候,他们了解到“自然界宝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当他们用心灵与冰心《谈生命》,他们已经感悟到了生命的内涵,生命之火已经点燃,生命得以完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

2 品味生命的价值在阅读教学中

教材不仅是文本性教材,更是体验性教材,因此,在教学中不仅注重让学生体验成功,还要使学生明白生活的意义。“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真正体验到来自内心的愉悦,达到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应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深处,与文本对话,与人物、作者对话,达到心灵的共鸣。

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掘以人为本的重视生命的作品,凸现生命的意义,进行生命意识渗透,增强学生生命意识。我在引导学生解读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的时候,就是着力引导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认识生命的伟大和坚韧,使学生对生命产生了无穷的敬畏之情。他们认识到要珍视自己的生命,要对生命负责,为生命而奋斗,不要辜负生命,绝不让生命在我们手中白白流失。正如有一位学生在读后感中写到:今天,我怀着激动心情学习了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读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该文中,作者通过描写“地下森林”这一奇特景观,抒发对恶劣环境中挣扎成长的生命的礼赞,说明生命的可贵,我们应该好好认识我们的生命,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在有限的生命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顺境中不骄傲,逆境中不气馁。

的确,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很短暂,在世界上也只能活几十年,有的人好好利用了自己的生命,他的事业就很辉煌,有的人轻易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个人是愚蠢的,他们是不懂得生命的可贵的,只是单纯地认为死了就是摆脱了一切,不用去担心世界上的任何痛苦了。

在引导学生解读勃兰顿斯的《人生》的时候,我着力引导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认识生命的本质,使学生对生命产生了珍爱之情。有学生在课上发言道:我们应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一往无前的奋斗过程中,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达到自身的最高存在境界。

从学生的认识中,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对生命有了深刻的认识。

3 寻求生命的灿烂在写作训练中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抒写的生命话题,让学生探究生命的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培养积极进取地生命意识和精神, 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质量。

有一位学生在《感悟生命》的文章中写到:生命如树,有的枝繁叶茂,有的死气沉沉,就看你是否精心的培育她。生命就是严冬里的一把火,不断地燃烧着你的激情,让你有勇气去挑战严冬。生命如诗,让你在起承转合间抒怀。

生命的灿烂在学生的笔下缓缓流出,可以看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可以说是非常的深刻。

有一个学生在《最敬佩的人》一文中叙述了“一个人和厄运作斗争,最终战胜厄运”的故事,他在文中写到:我看着他,被他的坚强感动了。一个没有双手的人,假如是我,我早就自暴自弃了。而他,自己敏捷地用嘴脱下外衣,嘴巴迅速含着毛笔,慢慢地沾着墨水,行云流水般写着字。这就是坚强的生命!没有倔强的生命就没有这顽强的生命。

在学生作文批改中也可以对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行较为直接的培育。初中学生的性格大多比较直率,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往往会很直接地在习作中表露出来,因而老师要抓住契机进行引导、点拨,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4 提升生命的质量在语文活动中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131-02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片面强调应试能力和解题技巧,反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不利于学生后续的发展,或者对整个语文学习体系认知不清楚,对于考试的题型和解题方法了如指掌,却对陌生的文学作品解读能力非常有限。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挖掘学生内部潜能,使学生建立完善的语文学习系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引导学生对教材文本进行全面细致的解读,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益的整合,而且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课下进行相关内容的自主性学习,有时候还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包括对同一作品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和鉴赏的能力。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杜绝“个人表演”,要将舞台的主角让给学生,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多的空间去发展。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存在的主要弊端是文本主题的理解单一化,人物形象脸谱化,教师的教学形式单调,很多时候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控制和主宰着整个教学过程,或是为了防止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便代替学生进行发现,思考和总结,变成单调的从主旨大意、人物形象、写作手法、逻辑关系、修辞手法、意象分析等方面向学生进行单一的灌输,并且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记忆,但是由于学生缺少自主思考获得结论的过程,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多停留于表层记忆,不能够对深层主题进行充分的理解,而且严重的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不会举一反三,对待陌生作品多是无处下手,不能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严重的丧失了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把语文学习看做单一的知识点记忆和应试结题技巧的理解。

所以,教师绝对不可以代替学生进行思考,哪怕学生最初理解的文本主题或者作者情感存在偏差,也要通过不断地练习切实的提高阅读能力和人文素质,而不能拔苗助长的让学生接受指定的对文本的情感或政治态度的解读。只有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交流讨论,得出结论,通过自己的结论反向解读文本,经历了这些全过程才会清楚的认识如何对陌生文本进行解读。然后通过课上课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课下更多的进行自主练习提高文学素养,通过社会实践学习的方式自己融入社会,对学习的主题情感有了切身体会,并将这些生活中的感悟带回课堂,通过长期的锻炼,同时也能增长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对课堂和课本更有“自主感”,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对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也是打下了非常好的铺垫。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教师的教学手段日渐丰富,一改单一的板书授课方式,通过多媒体图像,视频的演示,可以更加形象直观的将学生带入课程学习的氛围中,是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自然更容易把握文本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将枯燥的文字以3D立体形象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便能更好的理解,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相应的提高。

比如学习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一文时,通过相关电影片段的观看,学生可以通过非常震撼的影视效果直观的感受到人与自然抗争的激烈和残酷,就比生硬阅读课文,更容易被人在关键时刻爆发出的对生的渴望而折服。再比如学习《有的人》一文时,通过配乐朗诵的形式或者话剧的形式,对不同的人生进行解读和强烈对比,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的人生选择之于无限的时间维度和浩渺的空间维度才是正确的人生。这样的引导使学生设身处地的有所思,所感,不仅对所学的文本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通过主动的思考,能够使所学的内容正面的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选择正确的道路。

三、给学生以足够的自由探索的空间,使其自己体味人生百态

初中生的年龄正是刚刚开始认识社会,体味人与人之间不同的情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年龄,这个年龄的学生常常对给定的思想观念存在强烈质疑,个性鲜明,神经比较敏感,思维比较活跃,有时候带有求异心理和逆反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让他们可以尽情的发挥想象力,哪怕是和标准的解读离经叛道,也要鼓励和正面引导,对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即使从考试的角度不那么重要,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建设性的问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同学间的交流,使他们能够自主得到答案,并且充分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所在,这样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利于学生的发展,也利于创作多样性的教学。

总结:语文课堂应该是生动有趣的,老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等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自然就会有所提高。长此以往,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会有所提高。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课程内容,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语文的海洋里自由的翱翔。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