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辅导总结范文

时间:2022-05-15 18:49:3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学困生辅导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学困生辅导总结

篇1

转眼一个学期又结束了,本期所带班级学生由于来源以及所受各方面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成绩差的原因,我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学困生进行了辅导

1、带着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与学困生建立融洽的关系。我觉得爱学生,是转化学困生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学困生会受到周围人的训斥、讽刺、挖苦、冷眼相待而感到孤立、无所依靠,他们也需要温暖、需要爱。作为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的我,平时让学生深深感到老师是始终如一地爱护着自己,为自己操碎了心,费尽了心血,再不努力学习实在对不起老师,从而使这一小部分学生慢慢在学习自尊心,尊重和信任他们。作为教师的我,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激励他们上进。对于学习品行均落后的学生,除了加强对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找时间给他们补课,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2、发掘特困生的闪光点,激发们学好功课的信心。

3、坚持依靠集体的力量。为了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我把学困生的教育置于班集体中,以集体的力量去转化个人。

4、主动与家庭、社会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不调。

5、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学困生在进步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我是抓反复,反复抓,耐心细致地、坚持不懈地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通过努力,我班的特困生,如:韩嘉进、卢潼亮等有了很大进步,原来张三丰写字的速度相当慢,字迹潦草,近两个月以来,他们的书写工整了,速度也逐渐快了些,还改变了不讲卫生、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我经常在班上表扬他们,使他们学习越来越起劲。

通过一学期的辅导工作,学困生的学习有了明显的起色。我坚信,只要不断地给予诱导帮助,树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发掘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尊重和信任他们,加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找时间给他们补课,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他们的学习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五年级语文学困生辅导工作总结3

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一部分成绩差、道德行为也差的学生,即所谓的学困生;现在在我们班上,也存在着一部分学困生,他们给我的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因此帮助教育好这些学困生,促使其由学困生转化为优等生,但是,要教育转化学困生,必须从实际出发,善于总结,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情感理论做指导,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从要本上扭转教育转化学困生工作的被动局面。

一、重新认识学困生

首先要求我们全面正确地了解认识学困生。不带有色眼镜,片面地放大学困生的缺点,抹杀学困生的闪光点。学生交朋友,特别是学困生,教师只有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以心换心,得到他们的信任,他们才愿意暴露灵魂深处的秘密;教师深入了解学困生的意义,还在于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及时抓往时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二、主动接近学困生,强调师生互动

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工作,就必须要求先接近学困生,让学困生接受您,这就是一个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育转化学困生,为此班主任更应采取主动方式去接近学生,更应平等地甚至更偏心地接近和关心学困生,让师生关系在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交往中进行教育,在交往别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呼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三、“爱”字当头,信任学生

教育就是信任,教师在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实践中对学困生表现出来的信任感,是激励学困生上进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学困生克服缺点,进行自我教育,特别是毛病比较多的学生,教师的“信任”,往往能激励他们克服缺点的勇气,促使他们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

学困生的不良行为是由自身的错误观念和外部的各种诱因所引起的,学困生在转变阶段往往要经历多次反复,这要求班主任在教育学困生的整个过程中,具有耐心的教育艺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疏通引导,启发自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困生知理、明理、讲理,打通思想疾恶从善,改过从善,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

五、找出病症,对症下药

因此对于不同的学困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病因,对症下药。在教育转化过程中,还应及时掌握后进行的思想动态、行为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因材、因时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六、联系各界,共同教育

在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单靠教师、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家庭、社会等教育力量。

关于学困生的转化方法不胜枚举,如宽严结合法、正逆并举法、捕捉闪光点法等等。但是,作为班主任在教育学困生的过程中应充满爱心,应深刻领会到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您的教鞭下有瓦特,您的冷眼里有牛顿,您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五年级语文学困生辅导工作总结3

教师眼中的学困生的绝大多数智力并不差,可见决定学困生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中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学习习惯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养成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而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阻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经过一学期的师生、家长共同努力,加之开学初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一学年来总体达到了开学初的既定目标,顺利完成了班级学困生许崇志的转化工作,使他们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认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有了一个大的提高,转化工作卓有成效,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通过一学期的学困生转化工作,与学生家长建立了长期联系机制,在转化学生的同时,也帮助了学生家长,使他们树立了正确的孩子教育观,对孩子有了长期教育计划和教育目标,也培养了家长受益的教育方法,孩子管理方法,学习辅导方法等,从而减轻了教师自身以后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负荷,形成了学困生家校互动的转化模式,形成合力共同参与的转化格局,效果喜人。

其次,我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创设和谐的培育条件

教与学的发展和人与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互动的关系。表现为对学生的主动精神的认可与尊重,和对教育活动影响的自觉认识与细心把握。在和许崇志的交流中我发现他常常因为成绩差而遭受指责,久

而久之,他便将别人“你真笨“、“你不行“的看法,内化为“我笨“、“我不行“的意识,不敢正视自己,缺乏进取的勇气和信心。为了转变他的认识为了培养该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设法为他创造一种能使其产生内心需要的学习情境,让他有决心,有信心克服不良习惯,相信自己能够学得很好。

2、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与计划

学习好与差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有无计划。恩格斯说:“没有计划的学习简直就是荒唐。“有适用的学习计划,能统筹兼顾地安排好各科的学习,这是优良者的共同点。有了学习计划,学习活动就可以目标有序进行,检查和总结也有了标准和依据。于是我接着启发许崇志明确学习目的,试着制定学习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他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自己努力的目标及采取的措施。制定学习计划以后,同学们反映,和以前相比,他学习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知道主要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似乎知道劲儿往哪使了。

3、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

有效的学习方法之所以必须掌握,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学习,而在于这种学习习惯将会伴随人的全部生活。依据心理学原理,学习方法,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习惯“,但它更多地体现在心智成分。如果将优良的学习方法习惯化了,那么,学生也就很好地掌握了学习方法。据了解,该生以前没意识到自己有什么学习方法,更谈不上总结和运用了。于是我带着他学习有关的资料,复习学过的知识,让他了解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并试着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学习实践中去,再把所用方法按操

作步骤进行记录,及时总结运用这些方法时的体会,吸取长处,屏弃不足,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活动程序。由此,该生逐渐明白了,有些学生之所以学习好,是与他们善于总结和运用这种合适自身的学习方法分不开的。最好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适合自身特点、有自己特色的学习方法。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多次实践、多次反馈、多次调节、多次改进,才日益成为适合自己的“最优方法“的。

篇2

在本学年上学期初,根据我所担任的初一三班和初一四班同学平时表现和测试成绩确定六名同学为学困生。这些同学普遍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作业拖拖拉拉,上交不及时,而且书写太乱。心理方面也存在有以下三个特点:(1)自尊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2)好胜而不能取胜的矛盾。(3)上进心与意志薄弱的矛盾。

二•建立档案,认真转化

为每一位学困生建立个人档案,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会等形式全面了解他们的情况。从而明确导致学困的原因。

了解学困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关心和爱护后进的学生。这是做好学困生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爱护学困生是打开后生的心扉的金钥匙。学困生更需要温暖、信任和热爱,所以教育要讲究艺术,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耐心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不能把他们当作后进生看待,任何一个后进身上都可以找到闪光点,对他们的缺点要树立本性可移的信念,,用炽热的爱去点燃他们心灵中的三把火: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

三•利用网络,加入学困生博客

篇3

我在这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抓紧一切时间为同学们辅导。注重在学习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段时间下来,我渐渐地发现,他们不是学不会,也不是不想学,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自信心,没有好的方法,没有很好的预习,听课,练习和复习辅导。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起来了还愁他们学不会吗?我在辅导的过程中还经常给他们做思想工作,除了给他们讲清学习的方法,然后还要针对学生的辅导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心,让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只要学,就也能学会,只不过平时学不会,是因为自己的惰性没有及时练习引起的恶性循环。

1 2李* 诚同学,头脑灵活但行为习惯不好,课上不会端正的坐姿,并且总爱和周围的同学说话,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举手积极可站起来后却又说不出来。赵*同学父母不在身边,外婆对他管理不严,所以他经常对自己放松,上课的时候经常不知道在做什么。王*欣、徐*楠同学也是基础差些,接受起来也比较慢,在课堂上既不说话也不爱发言,经常不知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针对这些情况我对学困生的管理是很严格的,我深入学生了解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及时主动地发现他们学习上存在的不足,然后及时分析和处理;学生的学习常规反复抓、抓反复,把他们培养成有良好学习习惯和自信心的人,高标准的严格要求,不断地总结改进。本学期进行了一次期中考试,四次单元测试。虽然每次考试总结分析、学困生的辅导与跟踪都要花费教师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正是这种踏踏实实的工作才能保证了帮扶的质量。

再次,学困生的家长对于此次帮扶活动大力支持,积极配合,监督学生在家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态度。一些家长还通过此次帮扶活动对孩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于怎样在家教育孩子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篇4

二、研究学困生知识的“脱节”

通过测查,了解“学困生”差在什么地方,差到什么程度,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辅导计划,将学生断开的“知识链”联结起来。

三、满足“学困生”的心理需要

1.给情感――密切师生关系。情感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作为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使学生每上一节课都能有比较明显的收获和提高,就要爱学生,尤其是叛逆型的“学困生”。

2.给信心――克服自卑,产生勇气。马卡连柯曾说过:“培养人就是培养他们对前途的希望。”孩子需要给他们信心、勇气和力量,教师必须及时把握,想方设法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创设情境获得成功。

3.给毅力――让“学困生”有成功的体验。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大多数是从课上听不懂开始的。教材的组织和讲解要尽量考虑到“学困生”,使“学困生”学有所获。当“学困生”有了进步,哪怕是点滴进步,要予以肯定,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4.给方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钥匙。①交给听的方法。在思考问题时,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考虑。在回答问题前,要先听清老师是怎样问的,或先听清前一个同学是怎样回答的,然后再考虑自己怎样回答,使自己的思维不中断、不脱节。认为别人回答不全面,就予以补充。别人回答不正确,就予以纠正。自己有新的解法就大胆地讲出来,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始终同全班保持联系。②交给复习和预习的方法。复习不光是把学习过的内容再看一遍,还要进行总结、归纳,整理学习内容,按时完成课外作业,以条理、巩固、加深所学知识。

篇5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18

一、学困生的界定

目前,国内对于学困生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比较常规的看法是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困生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狭义的学困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1]这个定义讲明了学困生的主要特征是学习成绩低下,其中有一定的道理,但没有把学困生的本质表达出来,因为学习成绩低下不过是学困生的一个表现而已。还有一个“学困生”的定义也比较模糊,该定义认为学困生是由于学习基础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缺陷或不足,导致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各科成绩都很差的为多科性学困生,某学科成绩差的为单科性学困生,或称为偏科生。[2]

这个定义突出了学困生的特点和外在表现,同时对学困生进行了分类,使我们对学困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其义还是没有把学困生的本质概括出来。

那么何谓学困生?学困生的本质是什么?笔者认为,智力正常,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基础知识缺失,学生在正常的教学条件下,缺乏继续学习的能力,这类学生统称为学困生。因此学困生的本质是缺乏继续学习的能力。

二、学困生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农村初中非常重视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也研究了许多应对措施,教师也花了许多心血。但是学困生转化的效果甚微,这无形中挫伤了许多教师的积极性,最后导致学困生的转化不了了之。

1.对学困生的认识存在问题

(1)对学困生的本质认识不足。我们都知道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了解问题的本质,这样才会“磨刀不误砍柴工”。但是在现实中,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并没有清楚学困生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而是只看到一些表面现象,比如学困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精力不集中、有问题不敢请教老师等诸如此类。这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这是对学困生本质不了解的主要表现。

(2)对于转化学困生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在农村初中,学困生基本上都是在小学阶段就已经表现为基础知识的缺失,在学习能力上可以说不是量的缺失,而是质的缺失。因此学困生的转化是长期的、艰巨的。笔者曾在农村初中任教多年,也转化过多名学困生,从中发现,要转化一名学困生,最少耗时一年以上,从而可知转化学困生需要花费多大的精力与心血。但是在现实中,许多学校领导、教师往往对此认识不足,有的教师平时在学生身上花费一两个月或者一两个星期就想看到学习效果,这无疑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足够的量变,是不会引起质变的。

(3)对于学困生的转化程度认识不足。学困生的转化到底到什么程度才是转化呢?笔者认为,当学生的基础知识从量变向质变转化,在长期正常的教学条件下,学困生都具备有基本的学习能力,就算转化成功了,并不是单纯地以成绩及格来衡量。

2.对学困生的转化行动存在问题

目前,对于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转化对策研究非常多,但是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笔者认为缺乏可操作性。笔者根据任教时的经验总结认为,对于学困生的转化主要表现为“两重两轻”。

(1)重思想教育,轻学习辅导。在农村初中,可以说学校领导、班主任、各任课教师还是比较关注学困生的学习问题的,不管是在学校会议上,还是在班会课上或者是在课堂教学上,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都不遗余力地向学困生灌输学习的重要性,希望学困生能够从思想上重视学习问题;同时,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也经常教育学困生要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笔者认为,从思想上重视学习的重要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长期的思想灌输,不仅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导致学困生的反感。

学困生是由于基础知识差而导致学习能力的缺失,因此单纯的思想教育让学困生认为教师并未真正理解自己,也未能使自己在学习上找到走出迷惘的道路。因此从学困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笔者认为教师对学困生的学习辅导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但是在现实教育中,往往存在轻视学习辅导这种情况,尤其是轻视教师对学生的长期的学习辅导。

(2)重经验介绍,轻学习体验。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学习的角度上说,别人的学习经验是有借鉴作用的。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可能借鉴作用并没有想象中的大。学困生的基础比较差,对学习问题具有畏惧情绪,同时长期的学业挫折已经使一部分学困生产生无助感。对这部分学生来说,长期的学习经验或者方法的介绍如同空洞无物的思想教育一样,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引起学困生的反感。但是在现实中,重视学习经验的介绍比比皆是,比如,对于在期中、期末考试或者各种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学校往往要求这类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也介绍自己或他人的学习经验。

笔者认为,学习经验是要经过学习实践才能体会的,这对学困生而言同样起不到作用。

三、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转化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关键的问题在于建设完善的学校保障制度和教师学习帮扶机制。当然并不是说其他因素,如社会、家庭等因素不重要,而是说这两个对策最具有操作性而且是关键步骤。

1.学校建立并完善教师激励制度

教师是学困生转化中的主要角色,教师的辛勤工作必须得到学校的认可,这样才能激励教师长期、高效地关注学困生的转化问题。转化学困生并不是某一位教师的任务,而是全体教师应尽的责任。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当中,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效果为什么不够明显呢?除教师的转化措施缺乏针对性之外,更在于教师转化学困生所付出的辛劳没有得到相应的认可。学困生基本上不可能成为学优生,对教师的考核中,为学困生所付出的努力是不可能获得肯定的;然而教师对成绩接近学优生的部分学生付出的也许并不多,但是效果却非常明显,教师的这部分付出却比较容易获得相应的肯定。这其实也是农村初中学困生很少得到转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在现实当中,只有个别教师具有对学生未来高度负责的心态,会尽自己的能力来转化学困生;但是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转化学生的数量也是非常有限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转化学困生需要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而要发挥教师的共同作用,无疑需要学校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激励制度作为保障。因此,学校应该建立并完善教师激励制度,对转化学困生付出辛劳的教师给予精神与物质上的必要的奖励。比如在教师考核评优、班主任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在福利待遇方面给予物质奖励等。可以说,目前农村初中相应教师激励制度的缺失是学困生没能得到转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抓住时机,及早干预

学困生缺乏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低下,因此转化学困生时要把握好时机。笔者认为,转化学困生的关键时机是七年级,即学生刚就读初中时是转化的最好时机。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说明了时机的重要性。首先,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的是语文、数学两个学科,个别有条件的小学可能还学习英语学科。但是就读七年级时,除了小学阶段学习的科目外,基本上所有学生面对的都是新的学科,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基本上都是从零开始。只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慢慢积累,学困生是完全可以被转化的。其次,初中七年级的课程,特别是语文和数学学科等知识与小学阶段是具有衔接性的,学习内容在整个七年级都不会太深,这有利于学困生补充相关知识,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最后,由于生源来自于各个小学,学生彼此是陌生的,同时学生对于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学习方式也并不清楚,这种情况下是培养班风、学风的最好时机,也是培养师生关系的最佳时机。因此,笔者认为,要想转化学困生,关键是要抓住时机,并及时干预。

3.建立教师长期学习帮扶机制

建立教师长期学习帮扶机制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或者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学习辅导。教师的学习辅导正是学困生基础知识、学习方法的积累过程,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可起到关键的作用。建立教师对学困生的学习帮扶机制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一是在对学困生进行学习辅导时, 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换。教师应该是处于主动地位的,教师要主动了解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并主动辅导学生。这类学生并不是天生就不想学习,也不是天生就没有学习目标的。其实每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曾有自己的美好梦想,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学困生由于成绩差,长期受到忽视,甚至被嘲讽、挖苦等,造成大部分学困生有畏难情绪及胆怯心理,这也是需要教师角色转换的原因之一。

二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习辅导时,教师要注意讲与练相结合。辅导学生学习要以做题训练为主,教师可以通过在学生面前演示题目的解答过程,然后要求学生进行练习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最好观察学生多做一些题目,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解。教师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形成完整的认识,并且使其对题目的认识比较深刻,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及逻辑分析能力。

三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习辅导时,教师要有耐心。学困生的学习过程是基础知识积累及经验的总结过程,学困生在学习表现上往往是笨拙和错漏百出的,教师要理解并鼓励学生不断尝试。因为知识的积累在开始时是缓慢和痛苦的,错误越多说明学生要获得的弥补也是越多的。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教师会发现学生的错误越来越少并且解题速度越来越快。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质变。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耐心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是关键因素。

四、结论

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转化虽然是一项长期、艰辛的任务,但是只要客观了解学困生的实质,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制度保障,教师充分发挥工作热情并长期坚持,那么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转化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篇6

通过内化教育,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大大地被调动起来,不管是优等生或是学困生,现已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时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学习风气较以前有明显的变化,以前是“要我学”,现在是“我要学”。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老师帮助学生获取一个个小成功,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学法,切实提高优生的学习成绩

1、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备课既要准备学差生的情况,也要备优生的课,使学优生有所获。提高学习成绩。

2、课堂教学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新课程改革提倡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借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更容易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景,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只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有兴趣。

3、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吸引需要帮助的学生的注意力,注意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运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画面来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思维状态。

4、教学中注意贯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关注那些学习状态积极的同学,更要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讲授新知与反馈练习都要分层设计,保证优生吃饱的情况下,也一定要让学困生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平时作业和月考测也可依据本班情况采取分层考测的办法,帮助学困生找到学习的自信,让学优生更加努力。

二、采取具体的转化措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1、对学生采取 “一帮一”的措施。“学生一帮一”即品学兼优的学生帮助一个学有困难的学生,利用课余、休息时间给予适当的学习指导与帮助。

篇7

要想取得良好的转化效果,首先得摸清班级学生情况,列出学困生名单,探找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方能做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在开学伊始,我通过询问学生、家长和任教教师及观察方法,摸清班级学困生的情况,再与学困生进行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以便于做到心中有数,万事有个好开端。

在了解了学困生的基本情况之后,我开始着手制定相关的转化计划,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方法。

二、工作中的问题思索

学困生,追根究底,就是有着学习障碍的各类学生。要进行转化工作,光有计划是不够的,还需要老师及各种力量的有效辅导及督促,方能有实效,也避免流于形式化。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首先,老师的工作量比较大;尤其是当班主任,不仅要教书,而且要忙着班级里的一系列工作,还有学校的各种工作,有时候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种时候,则需要家长的配合。但是在计划的实施过程当中,我却发现,有的家长,尤其是外地生家长,平时忙着工作,对于孩子是疏于管教,以致于只有孩子出了问题,才会与老师联系;有的家长文化程度较低,对于五年级的学生难以起到辅导作用,这也是造成学困生不能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

发动优秀学生与学困生形成结对子关系,刚开始的时候效果还不错;可是时间一久,有的学困生就形成了依赖性,以致于学优生产生不良情绪。有的学优生竞赛一多,忙着自己的学习,时间一久,也就照顾不上学困生,导致稍有进步的学困生又开始慢慢地落后,重回学困生的行列;这也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个大难题。要说实行帮扶吧,可这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并不一时的督促就能行之有效的,这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三、探索有效方法,加强转化效果

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我们的持之以恒;尤其是育人的工作。我认为,要进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得转正他们的思想,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方能做到有实效。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当老师的,最大的作用在于引导,正是所谓之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一旦学困生形成依赖性,要是哪一天没有督促,他们又会开始慢慢地退步,所以还是应该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困生能够真正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纠正不好的行为,形成正确的思想及行为。

篇8

无论是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无论是什么学科,都客观地存在着一部分学困生。如何转化这部分学生,推动全体学生的发展,成为我们教师最关注的问题。对于初中数学科目而言,也着实存在着一部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那么如何对其进行转化呢?

一、注重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首先,通过直观教学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学困生对于较难理解的问题,通常会比较畏惧,越听不懂,他们就会越不感兴趣,越不感兴趣,就会越不愿参与到教学中,也就会使得成绩越来越差,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在讲解这样的内容时,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法,先将学生吸引到教学中,然后通过直观的讲授使学困生慢慢理解,慢慢进入状态,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发现学困生面露疑惑,他们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于是我就去办公室找来几根铁丝,让学生自己动手拼三角形,然后在学生动手实践后,提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这样一来,学困生很轻松的理解了这个性质,学习兴趣自然就被大大激发出来。

其次,利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让教学生动、有趣,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语言风格会直接影响课堂氛围,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使课堂变得活跃、轻松,如此一来就会带动学生的思维,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恰当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及相关有趣的事例,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再次,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事实证明,如果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情境,学困生会马上感觉到新鲜、有趣,会立马参与到我们创设的情境中来,兴趣大增。因此我们教师可以多创设一些情境,如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挖掘数学的美,进行美的创造、美的教育;创设情境,巧妙设障,营造悬念;还可以对情境进行再创造、再发现、再探索等等,使得学困生在愉快的教学诱导下激发起对数学的兴趣。

二、充分利用差异资源进行课外辅导

每个班级都有很多学困生,同时也存在很多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如果我们仅凭自己的力量来转化学困生,会比较困难,不但劳心,还可能会影响教师对到全班同学的关注,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班上的差异资源来进行课外辅导,使优等生对学困生进行课外辅导。我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首先根据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我选取了一部分优等生作为班上的特约“辅导员”,请五到十名小小辅导员,将他们的照片贴到教师墙上,设置专门的一张课桌作为辅导站,每天的自习课上都请值班辅导员到辅导站,只要是学困生遇到了问题,都可到辅导站请教辅导员,辅导员要耐心讲解,而且辅导员还有监督课堂纪律的权利。并且每个月都要评出“最佳辅导员”奖,对获此殊荣的辅导员进行奖励。这样不仅使学困生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也使得优等生逐渐形成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而且使其对班级有了一定的责任感,此外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可谓是一箭三雕。事实证明,我的策略非常有效,经过两个多月的课外辅导,学困生的成绩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抓概念、基础的教学

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困难,主要就是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就没有打牢基础,知识上存在很多漏洞,这些漏洞越积越多,导致上了初中以后漏洞无法修补,学习成绩总是无法提高。因此,引学困生入门,打牢基础知识,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因此,我们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要重视概念和基础的教学,多寻找、发现学困生的知识漏洞,发现一个补一个,然后多加训练,让他们对那些漏洞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使他们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我在教学中就是这样的,将最基础的概念等整理出来,再将学困生的学习漏洞统一整理出来,打印成册,在自习课上根据这些资料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并针对这些设计一些问题让学困生巩固训练。最终使得学困生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基础知识也更加扎实了。

四、利用课堂信息反馈,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信息传递与交流,自主探究与启发式讲授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既学会倾听又学会分享,给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避免由少数学生活动代替多数学生的活动。要让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就要对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及时检查并查漏补缺。优先考虑让学困生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重点面批学困生的课堂练习,尤其要纠正其主观臆造的“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克服主观错误。

此外,转化学困生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育人观。教师在衡量学困生的进步时,要因人而异,包容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反复性,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使其认识到有努力就有进步,同时再给他们提出新的要求,使他们在看到光明和希望的同时,也感受到后进的压力,提升上进的动力。

总之,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初中学困生转化的核心部分,需要全体数学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为初中学困生的转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鲁献蓉.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认知特点[J].数学教育学报,1999(4).

[2]蔡丹.初中生数学学习困难的认知加工特点[D].华东师范大学,2010.

篇9

1.明确学困生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及分析。我们认为“学困生”是指身体健康、智力正常,但在学科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不能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有以下四种典型表现:自卑型特点,懒惰型特点,虚荣型特点,被动型特点。

2.学困生归类分析研究。经对搜集信息,归纳分析出学困生的成因。(1)家庭教育不当,造成孩子自卑、软弱,或感到学习知识没用。(2)教师或家长教育方法功利或生硬,导致学生厌学。(3)教师业务素质低会使学生疏远教师及所教学科。(4)家庭环境较差的学生精神上倍受压抑而引发心理障碍。

3.培养学困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之具有主动学习能力。(1)学困生往往没有预习习惯,学习缺少规律,自制力较差。在课堂上我们应预留几分钟培养预习习惯,或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优化学困生学习系统,建立帮扶联系组,建立学困生档案,在课堂上做到“四到位”(提问到位,板演到位,课堂讨论到位,课后辅导到位),在学法指导上遵循学习有趣的知识从理解整体内容着手懂了八成就往前走这三条原则。

二、探索学困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经验和方法。

1.心理健康的界定:心理健康的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小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表现在热爱学习,精力充沛,上进心强;对生活热爱,自尊自重,有强烈的责任心等等。

2.我校“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归纳出七种心理特点:消极心理、逆反心理、焦虑心理、孤独心理、埋怨心理、自卑心理、麻木心理。

3.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困生转化创造良好环境。(1)注重心理辅导方法策略,第一是心理关注,与学困生平等对话。第二是心理接纳,认同其内心体验。第三是心理支持,激发学困生的自尊和自信。(2)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学困生”自我教育体系。对于学困生施以爱心,期以耐心,持以恒心,帮学困生树榜样、绘前景,在活动中勤参与、勇表现、敢竞争,并做到真信赖,激励他能成功。动真情,多肯定。(3)帮助学困生形成自我教育体系。即:自我对照――认识自我;制订计划――要求自我;付诸实践――重塑自我;冷静反省――评价自我。使他们认识自己,从而走出学困期。(4)创建“学困生”转困模式。首先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其次制订转困方案,并落实计划,抓反复,反复抓,最后总结表彰并长期跟踪。

三、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

篇10

一、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1、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学困生的形成。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用不同长度的三个小棒,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质疑验证,总结出上述性质。因此,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帮助学困生理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加强教学语言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

教师恰当运用艺术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一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

学困生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的鼓励和肯定,应及时予以表扬,只要接受教师,那就会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只要学困生接受教师,那就会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学困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学习。

4、对学困生开设第二课堂。

对学困生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开设学习兴趣小组,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

二、培养学困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1、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度,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的或有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教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的辅导他们一点一滴的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2、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学困生,对学困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的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坚强,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篇11

一、领导高度重视,确保顺利实施。

为了确保学困生帮扶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以黄立东校长为组长的学困生帮扶领导小组,并由吕书记分管此项活动。辅导员**具体组织学困生帮扶的全面开展,力求建立一个以学校为主导、社会广泛积极参与的学困生帮扶机制,使学困生帮扶工作长期化、制度化。

二、加强舆论宣传,提高责任意识。

学校还充分利用宣传橱窗、LED、横幅等宣传载体,加大力度宣传开展学困生帮扶的意义和具体要求。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我校将有关学困生帮扶的要求、考核细则印发到每位教师手中,方便每位教师学习、监督和宣传。

三.彻底排查登记,建立学生信息档案。

我校为不漏掉一个孩子,由学校的帮扶领导小组的成员亲自到各班级进行询问、排查,将全校的7名建档立卡及3名低保学生逐一登记,摸清了他们的情况(包括他们的家庭成员、住址、联系方法、家庭实际情况),再通过访问、调查的形式,弄清楚了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等方面的事宜,最后统计成册,作为全校帮扶的对象。

四、结合学生实际,提出不同要求。

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我校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从关爱入手,特提出了帮扶的相关要求:对学困生做到安全上优先教育和监管、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活动上优先参与和指导“四优先”,与学生本人和其中远在他乡的学生父母、在家照看学生的第二监护人保持“三沟通”,实行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和“代管家长”协同管理的“双管理”制度,一个关爱学困生的大家庭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形成了。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愉悦孩子身心。

学困生成绩暂时落后或行为习惯较差,在家庭、班上优越感不强,所以很大一部分孩子的性格很内向、甚至是孤僻,不愿意和别人交往,常常独来独往。针对这样的状况,我们采取了以活动来促进他们改变的方法,让这些孩子能和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充满欢声笑语,健康快乐的成长。

1、让他们找到知心朋友。每个班级利用班队会的时间,号召学生主动和他们做朋友,给他们以纯真的友谊,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有朋友作伴,不感到孤单。

2、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美术课上、音乐课上、体育课上、电脑课上、劳技课上……抓住每次的机会,根据各自的特点,有意识地让他们展现自我,在他们各自擅长的“领域”里张扬自己。

3、让心理咨询室成为倾诉委屈的港湾。他们的心理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问题,他们的表现也是很反复无常的,有时会懊恼,有时会亢奋,有时会冷漠,有时会放纵。为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我们学校成立

心理咨询室,张岩老师对他们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心理咨询,及时地排除他们内心的忧虑,开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篇12

一、关注课堂中学困生的学习,及时鼓励

很多学困生在数学课上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因而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及时吸引、鼓励学困生,让他们也能关注课堂,认真听课。比如在课堂刚开始,教师结合生活中的现实情境设计一些新颖活泼的引入,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在讲解例题时,教师应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这样学困生就容易理解刚讲过的知识;在布置课堂练习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梯度的题目,让一部分学困生来回答简单的练习题,同时给予表扬鼓励,为他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此外教师应能捕捉学困生在课堂上爆发出的亮点,及时给予合适的评价。这对教师自身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的在教学工作中总结和提高。

二、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深入辅导学困生

课堂时间有限,对于小学的数学学困生来说,课外时间的充分有效利用也是必不可少的。课外时间主要有中午自习时间,由于学困生在课堂上能吸收消化的知识有限,教师若能每天坚持课外辅导学生,对学困生的促进肯定会起到积极作用。但辅导需要注意提高效率,本人认为课外辅导不是简单的给个别学生重复课堂的知识,可以针对当天的课堂反馈,出一些基础的题目让一些学困生完成,然后集中他们进行点评。当然教师的精力也有限,这时候可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的小组学习形式,出题让小组长来给学困生批改、讲评,毕竟学生之间容易沟通,这种方法也是提高学困生成绩的妙招。时间是挤出来的,合理地利用课外时间,其实是为了更好的为学困生减负!此外对那些不想学数学的学困生也可以适当采取“强迫手段”来转化。

三、引导学困生主动做数学题

数学成绩的提高离不开练习,而学困生的学习通常是被动式、甚至是不动式的,因而引导学困生主动做数学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数学题的选取是调动主动性的关键,如果学校的练习册太难,学困生一般是无从下手的,教师可以采取活页练习的方式来改变他们被动的局面,活页练习的难度先以基础为主,要求他们作为课堂或课外作业,严格检查、批改,能面批的最好面批,做对的及时表扬,做错的引导其改正。刚开始是“强迫”他们做数学题,慢慢的随着他们得到成功的体验,就会一步步的主动做数学题,只要他们能主动练习,也就意味着可以摘掉“学困生” 这顶帽子了。

四、重视作业和试卷的反馈作用

作业、试卷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对老师起到反馈作用。因而对作业和试卷命题的重视是必须的,巧妙的设计,及时的批改讲评,通过作业和试卷来反馈学困生的学习状况,方便教师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策略。作业可以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学困生完成必做题,题量应适中,让学困生容易上手。数学试卷的命题最好将难度系数控制在0.7左右,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困生能感觉到学有所成。此外还可以通过周测的形式,周测不一定是周末完成,比如星期天测基础题,星期三测中档题,星期五则适当做些难题。通过作业和试卷的批改,教师可以掌握每个数学学困生的进步情况,及时知道学困生对哪些知识还不够掌握,有针对性的个别突破。教师甚至可以利用简易制作学生的作业、测试跟踪表,量化管理学困生的学习状况。

五、数学学困生之间相互竞争

让数学学困生之间相互竞争关键是抓住学生“比”的心理。让学困生间相互竞争、互相促进、建立典范。“比”什么呢?“比”上课、“比”作业、“比”进步、“比”主动问问题、“比”积极回答问题、“比”学习态度的转变、“比”谁对自己要求严格、“比”谁做题更积极。在班上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比”的活动,让优生也参与进来,让全班都来关心支持这支特殊的团队,通过活动让学困生团队的成员“脱贫致富”,摆脱学习的困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