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2-01-27 14:53: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现代教育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现代教育管理论文

篇1

目前,针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仍采取消防式工作方法,面临单一化工作局面,处于“拆东墙补西墙”状况,存在诸多形式主义做法,使得高校教育管理波动性较大。例如,针对学生宿舍检查、评比,在评比过程中,学生宿舍卫生管理、安全管理,有着短暂性改善,待检查阶段一过,立即恢复脏乱差。

2.针对学生教育管理,教育者认识不统一。

在高校教育中,在一定范围内,仍存在重教学轻教育问题。大多数教师将育人看作根本任务,主观认为教师主要负责科研、教学,只要求学生不出事,即完成自身家偶尔工作。部分管理者、教育者,对学生思想教育认识十分片面,不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针对大学生思想教育,采取“理论化”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生活相脱离。部分教育工作者,将自己封闭在书本之中,忽略了生活的调查研究与亲身体验。采取该种研究方法,必然使得理论十分空洞,与学生实际相脱节,进而教育状态始终处于理想、假想状态,脱节于实践,对大学生指导意义较低。同时,某些教师将教育管理归责于政工干部,使得学生教育管理处于孤军奋战状态。

3.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力度不强。

近些年来,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教育网络快速发展,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更加注重现代性、层次性与全面性教育管理。要求教育管理者具备更专业管理知识,能够科学利用现代化管理方法。但实际情况是,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教育管理者业务水平停滞不前,与新形势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另外,针对教育管理者,缺乏科学、合理考核机制,事业心与责任心不强,缺乏管理积极性,加上信息不流通,进修机会较少,教育管理者业务水平得不到提升,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管理需求。

二、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在现代教育管理中,要想解决上述问题,需创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教育思想。对于院系行政管理者,需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作为教育管理目标,加大教育管理经费投入,建立学科建设、学生教育管理、教学改革发展的三位一体模式,充分认识教育管理重要性地位。

1.树立人本教育理念,促进高校教育管理朝着人本化方向发展。

在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是主体性因素,要想培养高素质人才,需健全主体人格,不断创新思维方式,拓展自身心态与视野,创新教育管理手段。所以,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必须树立人本观念。其一,加强人性关怀,构建学生本位模式。高校学生是社会、国家的未来建设者,除掌握丰富知识外,需培养心灵感悟能力,充分认知外部世界,使以理服人、以情感育人的教育,深入学生心里;其二,加强教师与学生沟通,构建双向互动模式。针对高校教育管理,必须明确学生主体性地位,立足主体角度,使学生能够自觉参与教育活动,进而实现教育者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按照相关规定,立足学生角度,使学生主人翁意识得以充分调动,由被动管理逐渐向主动接受管理转变。

2.建立教育服务机构,建立全方位网格化教育管理网络。

针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正确教育思想。在教育管理中,确立学生的属性、重要地位。不断改革工作机制,创新教育管理机制,使教育管理者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传授课堂知识时,需加入德育内容,按照高校德育低效问题,必须树立可行性、操作性较强的德育目标,转变德育理念,科学调整德育目标。

3.实行个性化教育模式,提高教育管理具体性、针对性。

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立足学生整体角度,分为横向教育与纵向教育层次。按照不同层次对象,结合学生不同特点,制定针对性策略,充分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社会阅历与知识层次差异,建立三级阶梯,即为纵向分层教育。按照不同阶梯学生需求、整体状况,采取循序渐进方式,指导、协助学生计划性度过大学生活。针对同一年级学生,由于家庭教育、先天因素及培养环境不同,可分为消极、一般、积极三类学生,即为横向教育管理。同时,准确把握横向与纵向的关系,使有限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按照不同类别学生,结合个性差异特点,选择个性化教育方式,使教育具体性、针对性得以明显提升。

篇2

教学媒体都是以物质形式出现的,教学媒体的利用效果大大高于传统教学媒体,再加上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正是教师所追求的。因此,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教学时,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如教学《枫桥夜泊》古诗时,学生还未走进教室,我便打开计算机,播放早巳准备好的软件。整个教室里立刻回荡起旋律优美的乐曲。整个教室回荡着音乐,学生们在强烈的文化氛围的感染下,产生了学好古诗的强烈愿望。

铃声响了。我站在讲台前扫视了一下教室,只见同学们静静地坐在那里,注视着我。此刻,我饱含激情地开始讲解:“说起唐诗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国古诗发展的最高峰。许多作品虽然距离现在已有千年,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那经久不衰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首唐诗并结识他们的作者。”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产生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这节课中,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生动的语言,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情境,并使这种兴趣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诗中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望庐山瀑布》,写的是诗人远望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象,歌颂了祖国的河山,把美好的想象与现实的景物极其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教学时,我让同学观看录像,瀑布在山顶上飞流而下,水珠进溅,水雾蒸腾,阳光一照,呈现出一派迷迷蒙蒙的紫色。陡峭的山崖;长垂的瀑布、飞溅的水珠,庐山瀑布的全貌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紫烟、挂、飞”等词的意思有了感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探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瀑布的气势写到了极至!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朗读训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古典诗歌由于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具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多媒体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古诗押韵合辙,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把古诗读出韵味来,也并非一件易事。因为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那么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我们就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篇3

一、现代化远程教育档案的特点

远程教育的学籍档案由于教学、教务管理形式上的特殊性,因而具有以下特点:

1.复杂性:远程教育采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织教学和管理,学生与老师见面少,学籍管理分层次、分级别进行,管理涉及各层级之间的关系,管理难度较大。而且远程教育学生是成年人,来源复杂,基础参差不齐,工学矛盾突出,实行完全学分制,8年内学分有效,时间跨度大,教学计划变动大,学分替换情况多,毕业审核内容庞杂。这些决定了远程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2.形式不统一、利用率低远程教育办学点由中央向省、市、县辐射,教学点多,学籍档案归档标准、形式不一,现在大多为电子档案,但也存在纸质化档案,或无档案现象,有的即使有档案,但有些点开办远程教育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不注重学生学籍档案的建设和利用,档案利用率低,形同虚设。3.动态性远程教育学生的学籍管理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动态的管理过程,学生的成绩和操行评定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教学点必须通过一级一级向上报送学籍管理信息,成绩异动、补考、缺考、重修、重考多,再加上课程滚动开设,可变性大,使得远程教育档案管理随时处于动态的变化中。4.周期性学籍档案伴随学生从入学到在校学习再到毕业的整个过程,要持续3~8年的时间,因而具有连续性和周期性的特点。

二、现代化远程教育档案管理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学籍管理也面临全新的挑战。现代远程教育学生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一样经过高层次的培养教育后,将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但我国现代化远程教育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档案管理观念落后:远程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档案意识淡薄,对学员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责任心不强,给学员填写归档材料时不积极主动,材料不完整、不规范等,给学员就业或晋升埋下了隐患。其次,档案管理内容不完善:1,在现代远程教育下,大多数学校建立的学员档案仍只包括报名表、审核表、入学通知、注册表、花名册、成绩册、学籍卡、学员证、准考证等证件和文字资料,没有形成电子档案。2,能够反映学员综合素质的各种材料也还未进入归档的范围,比如,学员在校期间,许多评先评优材料应该进入学员档案的没有进入学员档案。又如,因为就业压力较大,某些部门为了学员能顺利就业,一些处分文件就没有进入学员档案。由此,档案材料无法具体地反映学员综合素质。3,有些学员在填写档案材料时不认真、不仔细,有的字迹潦草且模糊不清、有的不按要求书写,使用圆珠笔,有的项目填写不全、不准确,有的基于连名字都写错或写别名等。这些不符合要求的做法,造成了档案材料质量不高、不规范。再者,档案管理模式陈旧:随着远程教育招生人数的扩大,学员档案也随之不断递增,加上存放时间短、流动快、分配去向广、投寄单位多等特点,层层叠叠的档案管理全都是靠管理人员手工操作完成,致使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不能为用人单位及时有效地提供所需信息。最后,档案管理队伍薄弱:高校档案管理队伍作为高校学员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加强,高等远程教育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

出。据调查,由于人力、物力所限,许多学校的办学条件还不能尽如人意,教管人员紧缺,信息技术掌握的还不适应试点工作的要求:有的学校由教师和辅导员兼任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工作头绪多,忙于应付,没有时间也无力探讨研究学籍电子档案工作,有时甚至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

三、现代化远程教育的契机——充分利用电子媒介的技术平台

电子文件是指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操作、传输、存储等处理的数码序列。由于计算机

应用的迅速普及,电子文件的生成量已经非常可观。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电子档案,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方案、教学管理文件、教学课件、辅导网页、学生基本情况档案、课程注册信息、考试成绩、毕业生基本情况等等。从文件格式来看,有文本格式文件、数据库格式文件、图形格式文件等等。这诸多的电子文件,必将给现代远程教育和我们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化。因此,首先,我们要提高电子文件管理意识,把这项工作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来抓。当前,电子文件的不断产生已经成为文件管理的主要问题。其次,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电子文件,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电子文件管理法制体系。健全规章制度是电子文件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目前电子文件管理不善,同没有一个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规章制度有着重要关系。因此,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会同教学教务管理部门及计算机网络管理部门联合制定电子文件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在电子档案管理中应负的职责,做到有章可循,使电子文件的管理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再次,从电子文件的形成,运行到归档管理,应当由教学教务主管部门或负责人统一协调,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行使监督、检查、指导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的职权。在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归档、保管过程中,应及时登记设备环境、相关数据等,以保证电子文件归档的质量;生成电子文件的专用软件必须一同归档,以确保归档电子文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史淑琴.试论高校远程教育学员学籍档案的管理.科教文汇,2007,(03)

[2]樊润华.对建立高校学生电子档案的思考[J].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篇4

二、大力实施民主管理和法制管理

教育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并不仅仅存在于表面,而是需要向着深层次不断深入。教育管理体制如何,直接决定了最终教育管理现代化的进程能否实现。希望教育现代化进程更为快速,需要坚持教育管理民主化的方针,不断深入教育体制改革,让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更为顺畅。对于教育管理来说,管理制度存在的漏洞越多,那么人力的治理在整个管理过程当中往往中超过法律治理的效果,如果人力治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情感层面的判断会超过理性的整体决策,最终造成判断的偏差,让整个教育决策出现失误,对于新时代的教育管理者来说,需要更为理性地评价事物,不能够仅仅从情感加以判断,这样无法获得科学的决策。所有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应该坚持“精简、高效、科学、民主”的原则,将学校内部的各种制度逐渐健全。传统的教学管理,都是把管理者放在主导层面,教职工往往属于被动状态,只是服从命令的状态,日常教学缺乏主动性。现代化的高等院校的管理,需要从理论层面而言,让教职工积极参与到管理当中,强化民主管理的作用。具体实践,不应该形式单一,而是需要采取多个方式、手段。不管是教代会还是学术委员会,都是基本的组织形式,让教职工积极性提升,融入院校的日常管理,让整个民主决策的渠道保证一定的顺畅。教师流动制度需要与人才市场有效衔接,让学校能够自主选择教师,教师也可以在学校当中流动。让分配和奖励制度不断改革变化,采取各种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三、提高管理者素质

教育管理与一般的企业管理是不一样的,教育管理面向人展开,整个对象和活动的过程都是围绕人的发展而开展。教育过程当中,教育者自身的教育热情怎么样,教育能力如何,院校的办学质量好不好,各种因素都会受到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的影响,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在整个过程当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样状态的出现,现代化的管理者,其坚持的管理的理念,不仅仅是整个学校进行管理的思想,也会成为学院人员行为开展的指引。不管以怎么样的形式出现,无论是现代技术装备还是规范条文,都与管理者的思维模式息息相关。如果学校的管理者无法有效改变较为传统的思想,无法确定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如果还是用封闭的思维去进行管理,去开展日常的决策,那么再先进的设备也不能够达到效果,无法促进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某种程度上来说,还会影响师生之间的积极性,让兴趣全无。所以,教育管理当中的主体就是教育管理者,一定要改变自身的思维模式,让知识的架构更为完善,让整体的素质不断提升,最终达到整个教育管理的需要。(本文来自于《职业教育》杂志。《职业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