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范文

时间:2022-12-24 23:54: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外建筑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外建筑

篇1

中外建筑 - 简介

篇2

关键词:设计;中西方;建筑

人类自进化成型后,设计便随之而产生了。人类的设计历史几乎与人类文明共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纵观世界,无论中西方,人类的发展历程是那么的相似。由猿到猿人再到原始人类,由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人类走过的路是清晰可见的。

中西方在设计发展道路上有异有同。工具上,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再到原始陶瓷的出现,及后来金属器具的使用;建筑上,从原始穴居到巢居,到木构建筑,再到石构建筑,直至现在的钢筋混泥土大厦,发展过程在总体上是差不多的,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但由于自然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中西方设计在具体实物上呈现出各自的特点,设计思路也更有所长。

以建筑为例,西方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而中方建筑则以土木结构为主。中西方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之所以有所不同,其原因是多个方面造成的,首先是在于材料的供给上,这也是由于地理环境不同而带来的差异,西方多石料好开采,中方多木料好取用,因此有人称西方建筑为“石头的史书”,中国建筑则被称为“木头的史书”。除去自然因素的影响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不同的民族文化与不同的思想理念,这是不同的民族天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反映。西方人在原始经济中以狩猎为主,使得西方人形成了重物的原始心态,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人重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的是“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智慧和力量能够战胜一切”。中国则一直是以农业为主要的经济方式的国家,造就了中国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采集、重储存的生活方式。由此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哲学理念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观点。“天人合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认为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成员。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建筑的基本材料,正是源于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和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从建筑的空间布局上看,中国建筑以其封闭的、群体的格局,在平面和地面同时铺开。从住宅到宫殿,从家祠到寺庙,几乎都是同样的格局,皆是一种类似于“四合院”的布局模式。中国建筑的美也是一种“集体”的美。如地方传统民居、道佛教寺庙、皇家宫殿等,都是以重重院落相叠加而构成的一定规模的建筑群体,各单体建筑有主有次的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是中国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的反映。西方建筑则与中国相反,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竖向发展。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是西方文明的集大成者,不仅在科学领域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在建筑上也是如此,那时人们就开始使用柱廊与门窗增加建筑的透明度来与外界更好的进行信息交流,同时利用外部空间来扩展建筑体量,达到突出建筑实体形象的目的。这与西方人的外向型性格和注重科学民主的精神有关。

如果说中国建筑占据着横向空间,那么西方建筑就占领着竖向空间,譬如罗马可里西姆大斗兽场高为48米,中世纪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中央大厅穹窿顶离地达60米,而文艺复兴建筑中最辉煌的作品圣彼得大教堂更是高137米;中国北京明清紫禁城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而已毁的唐朝长安大明宫面积更是达到3.2平方公里,是北京紫禁城的四倍,相当于三个凡尔赛宫,十二个克里姆林宫,十三个卢浮宫,十五个白金汉宫,五百个足球场。

建筑不仅仅是人类居住的场所,在社会长时间的发展中,在经过历史长河的积淀后,建筑业已经成为各国文化的物质载体与精神象征。提到金字塔人们立即会想到埃及,同样的提到长城人们首先想到的必定是中国。虽然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上有差异,但是人们都赋予了设计更多的含义或价值。

春夏秋冬,代辈更迭,在遥远的原始社会,祖先们掌握了搭建房屋的方法和手段,延续着他们的生活起居,辛苦劳作,生死与离别,悲戚与欢乐。随着人类祖先们的生产分工越来越细化,人与人之间也需要更多的交流和沟通,于是为了避免日晒雨淋,为了有一个能够容纳所有人的房子成了他们的需求,大型建筑开始产生。如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施用榫卯技术构筑的木结构建筑遗址。同时,图腾文化也开始在各地兴起,祭坛和神庙应运而生。如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的欧洲著名的史前时代文化神庙遗址巨石阵。

皇权和设计似乎从始至终都有着必然的联系,以统治者的意志为主要设计目的的设计文化一直是现代设计出现前的主要设计文化,为统治者服务的设计总是集中着全国最好的材料,最好的施工人员,当然,还有最好的设计者,最好的技术。那些精美绝伦,美不胜收的设计产品只出现在皇家,不管是西方还是中方皆是如此,奢侈华美的洛可可风格,精美繁复的清王朝用品,这些都是统治者的专享。而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为统治者们提供着奢华、舒适、悠闲、轻松生活的平民百姓们,他们穿着的衣物、使用的器具、居住的房屋,无一不是只能用实用来形容,毫无美感而言,建筑上更是如此,有的甚至无法为之遮风避雨。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中西方设计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交流,设计风格发生了变化,中方开始现代设计之路,而在西方中国元素流行起来。当今世界的建筑更是如同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一般,到处充斥着由钢筋混凝土建造,玻璃、瓷砖装饰的几何六面体的房子。岁月悠悠,沧海桑田,先辈们给我们留下的建筑遗物,大多成了供人们参观浏览的景点景区、书本影视中的艺术品。

现代社会中中西方设计的差异开始慢慢缩小,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齐发展着,无论是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还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设计师们总是竭尽所能的为人们提供着经济、实用、美观的设计产品。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差异,也超越着人种与地域的差异,欧洲的优秀设计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而中国人的设计也走向了西方舞台。(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篇3

环境设计研究自然、人工、社会三类关系发展应有的方向,以优化人类生活和居住环境为主要宗旨。环境艺术设计尊重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景观的完整性,既重视历史文化关系,也具有理论研究与实践创造、环境体验与审美引导相结合的特征。建筑是人类生活的舞台,人塑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也塑造了人类。建筑凝聚着人的智慧,城市生活中蕴含着感情、审美和追求,环境设计理念把建筑思想一代代传承下去,渗透到设计师的性格和想象中。建筑也是人类历史的见证、文化的标志、心灵的寄托。学习中外建筑史课程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艺术意识,加强学生对建筑的热爱和对保护环境的认识。各国的物产、气候、地理、交通等各种因素不同,所产生的建筑也有自身的特色。在学习了解由于各国宗教、政治、社会经济发展、生活习惯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形成的各自的建筑体系、风格等方面,这门课程也是明显优于传统设计系列课程的,在创新性改革实践中,其自身的难点与改革创新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课时问题,二是授课方式问题。

一、课程内容创新思路与教学思路

教师要分析、研究中外建筑史这门课程应当如何上,如何把建筑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内容通过创新的授课方式传达给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如何在现有的课时中教好这门课程。实践城乡景观、风景园林、建筑室内等环境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其研究要以环境中的建筑为主要对象,环境设计专业开设中外建筑史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课程也是围绕培养优秀设计师的目标开展建筑史论的学习与研究,是专业课程设置最具亮点的课程之一。教学改革以挖掘专业特色文化资源为指导思想,在一定的学时内讲授一门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有一定难度,要上好这门课,编好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讲稿与PPT,是课程教学的核心。环境设计按教学计划用怎样的方式授课以达到教学目的,在现有的课时内授课,如何更好、更全面地让学生领略中外建筑史课程的精髓,如何精细、全面、系统地让学生认识建筑并感受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与特色,是相当难解决的问题。要上好这门课程,教师就要用艺术专业的视觉特点,收集、编辑大量建筑图和文字解释,重点说明建筑历史理论、建筑师设计思想,从而以更生动、创新的教学参与方式,拓展学生的兴趣、文化想象与思维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完成这门课程的授课。同时,教师要以抓重点、抓历史节点、抓建筑风格的方式解读本课程的教学思路,以突出重点,分析、讲解重点的方式解读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建筑思维与空间理念,丰富其设计文化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展开课程的内涵与计划

课程重点介绍每个时期和每种建筑类别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并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大师及其设计理论和设计观点。对中国与外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背景、建筑的发展和成就、建筑风格、建筑实例、建筑师与建筑理论等进一步展开介绍,主要分两大部分,即中国建筑史部分与国外建筑史部分。如,第一部分分五个章节,按历史时期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近现代的中国建筑进行分析与阐述;第二部分分四个章节讲述外国建筑史,介绍古代到中世纪及近现代的欧美建筑。建筑史教学应内容丰富、全面,跳出理论课程的教授方式,着重分析设计专业学生的特色。艺术生对课程理论知识和史论的学习有其自身的思考方向,教学中教师怎样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处理,结合艺术生的特点和学习重点、大框架讲述建筑史,这也是教改项目的难点。在课程设置上,教师要突出讲述地域文化的建筑体验,使学生在接触建筑史理论的最初阶段,就通过身边一系列的视觉图片对建筑及其所在城市的文化传统、艺术成就、风俗习惯等,建立起直观的感受,引导学生树立继承传统、发展创新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结合古西安的文化特色,通过图文资料,如半坡人类遗址、秦兵马俑、明代城墙等,让学生了解该区域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空间布局、景观特色等,初步学习、感受并建立起对历史文化积淀及其所创造的优美建筑形式的印象,培养其文化审美和创新能力。

篇4

建筑的英文是Architecture,这个单词是由Archi和tecture组合而成。这两个单词在拉丁语中的意思是哲学和技术,说明建筑是最高技术与哲学的综合。如美国建筑师路易·康所说,每一个建筑都有它的精神灵魂。

一、中外建筑的结构差异

在欧洲文明发展史上的两河流域,由于当地缺少优质石料而粘土资源丰富,导致砖结构的发展。砖的使用又促使叠涩式和辐射形的拱券和穹窿结构出现,这就是巴比伦建筑的结构特点,。古希腊由于当地石料丰富,创造了石梁柱结构体系,形成灿烂的古希腊建筑。像加特农神庙等建筑的立体面上,常投以柱廊。柱式和柱廊的设立是为了换一种抽象的方式去表现人类的曲线美。

而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特征便是以“框架式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就是先用粗壮的木柱构成房屋的大致结构框架,使得主要木梁可以支撑整个房屋的重量,然后再用不同的木柱一步步搭建。因为主要的木梁承载了房屋的重量,所以四周的墙壁不会受到很大的压力。中国建筑是世界上最早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其原因是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处于黄河中游地区,这里是以黄土高原的黄土为材料而创造的夯土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木构架的。

二、中外建筑的文化差异

外国古代代表性建筑主要是宫殿、陵墓、庙宇、教堂,这些都通常是形而上的精神要求。古代人知识未开,他们把未知的苍茫宇宙、世间万物理解为神力的作用,因此在建筑塑造上常把空间处理得幽暗、神秘,气氛压抑、威严,外观圣洁、庄重。体现出让宗教主宰人们灵魂的设计意图以及对于神灵敬畏崇拜的精神内涵。

同样在现代西方建筑中,例如圣家族大教堂,它作为新哥特式风格的建筑代表,闻名于世。它依旧以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雕塑、壁画等为特点。其内部以修长的束柱来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其设计者高迪,将教堂的三个立面分别以隐喻的手法象征耶稣一生的三个阶段:诞生、受难与复活,并将教堂原有的方塔改为圆塔而且增加到18个,分别表耶稣的12个信徒、4个传教士和圣母玛利亚,而中央最高的一个塔尖象征着耶稣本人。不仅是塔尖的数目具有一定的含义。高迪通过隐喻和装饰把教堂的纪念性推到顶峰。像这样的高直建筑,其异乎寻常的比例和高耸挺拔,都给人强烈向上感,似乎要把膜拜上帝的灵魂带进天堂,体现了人们对于宗教神权无限向往的精神内涵。

中国故宫是典型的院落式组合建筑群,外形方正、街道平直,是按一定规划建造的。其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文化,是以皇帝、皇宫、皇权为核心的帝王文化、皇家文化,或者说是宫廷文化,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并沿着这条中轴线依次按照皇权、地位、作用等来排列建筑。故中国古代建筑有着极强的封建性,建筑又是皇权的象征之一,于是在开间形式、屋顶、颜色、平面柱网都有很森严的等级制度。

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在于讲究人伦次序,注重现实人生,淡化了,它始终都要灌输现世精神,体现儒家思想,是一种传统的,重视人的群体生命意识。就像梁思成先生所说的:中国的任何一处建筑就像手中画卷,必须组建展开,慢慢体味,不可能同时看全。

三、中外建筑的风格差异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希腊人高度的建筑才能和大量的建筑活动,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古希腊建筑不以宏大雄伟取胜,而以端庄、典雅、匀称、秀美见长。欧洲建筑作为西方建筑的杰出代表,它体现了对雕刻式建筑的追崇,但欧洲建筑并不只有结构美,还有立体美学建筑。以圣家族大教堂作为代表的西方建筑,最明显的特点便是石材筑成,所以,在西方古建筑中色彩的运用就比较单一,基本都是石材本身的固有色。另外,不得一说的便是其拱券技术,这项技术从罗马建筑开始为之后的哥特式教堂,清真寺等建筑都有着至深的影响,它为实现开敞的室内空间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

同样,以故宫作为代表的中国建筑,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善用色彩。鸟瞰整个故宫宫殿,第一感觉便是色彩浓重,金碧辉煌。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经久耐用,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以后有用朱红色装饰柱子、梁架。尤其是在皇宫,寺庙,多用黄色,红色,明黄色的琉璃瓦只有皇宫和寺庙才能使用。

四、结语

中西方建筑由于在文化、地理位置上的不同,导致两者有巨大的差异。中国文化注重道德和艺术,西方文化重视科学与宗教,所以,圣家族大教堂和故宫两者尽管都有宏伟感,但两者的本质完全不同,一个是对宗教,对耶稣的崇高之情;一个是皇权至高无上的统治情怀。再者,西方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是不断利用科学的理念进行分析演进,从古希腊古典柱式到古罗马的拱券,穹顶技术;从哥特式建筑的尖券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圣彼得大教堂,都发扬了西方人勇于专研、创新的精神。中国的建筑是相对保守的,据文献资料记载,中国木建筑的相识和所用的材料三千年不变,这与中国封建社会经历的时间较长,同时也与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盛产木材有一定的关系。中西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所蕴含的建筑特色,艺术形式以及人文理念等差异,都能从中西方遗留下来的历代建筑物反映出来。但作为一名现代人,能深切的感受到这些古代建筑深厚的艺术价值,是人类建筑史上一笔珍贵的财富,影响着每一位前去瞻仰的游客,为历代后人所适用。

参考文献:

[1]金雅庆.中外建筑艺术赏析.《大家》2010年第6期

[2]梁思成.中国建筑史.三联书店出版社.2011

篇5

图1丹麦阿拉工厂全景

图2阿拉工厂奶粉塔

图3韩国汉城乳业四期工厂全景

1我国乳品工业的发展及乳品工业建筑的发展概况

近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乳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政策,加快奶业发展列入了国家“十一五”规划,这对以农业和畜牧业为基础的乳业具有深远影响。中国乳业已成为中国现代化食品业之一,中国乳制品产量和总产值在最近的10年内增长了10倍以上。但在总的消费量、品种结构和企业规模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尚存在差距。一是在消费量上,国际年人均奶类产品占有量已达100kg以上,而中国还处在21.7kg的水平;二是在品种结构上,国外除了液态奶作为大众消费的主要产品之外,干酪、奶油也是大宗产品,但在中国只有液态奶是主要产品,干酪、奶油很少;三是企业规模也有差距。

由于中国乳业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已成为世界乳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些大型企业的市场占有量在显著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中国乳业发展的前景令人羡慕。传统的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现代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已被许多大型乳品生产企业掌握。中国乳品工程的建设进入了个快速发展期,乳品工业建筑的设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大规模集成、多功能化、智能化、信息化、生态、环保、以人为本等设计理念已深入设计之中。中国的乳品建筑设计正在融入世界,代表了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发展,由于文化、环境、管理模式、设计理念等差别,中国乳品建筑与国外乳品建筑存在各种不同的特点,体现着有中国特色的乳品建筑的发展。

2中外乳品建筑的相同点

2.1依托建筑展现企业形象和实力

现代乳品建筑多以大规模集成形式,将所有的生产、供配系统、研发、办公基本上集中在一个主体建筑中,建筑体量大,体形变化丰富,功能特征明显。仅从建筑外形上就能体现工厂的生产规模、生产品种、管理模式等特征。建筑实际上就是一幅企业广告。

2.2采用高标准的食品卫生标准

伊利、蒙牛、光明等大型乳品企业的建筑设计标准体现向国际标准靠拢,加强乳制品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注重乳品供应链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推行GMP、HACCP、IS022000、ISO14001与ISO9001国际标准化组织系列标准。车间设有人员净化系统,化验室、中控室均按洁净区控制。

2.3注重展示区的设置

产品的展示是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窗口,展示区域的设计趋向商业模式化,不仅有产品展示,更主要的是多媒体方式,企业期望将自身的发展、文化、现代管理注入消费者的心里,让消费者从观念上接受企业的文化,达到信任企业的产品。蒙牛、伊利、韩国首尔工厂都采用了多媒体室,设计就像一个小型的电影院,更多的是设置大面积的电视墙。观看者在舒适的环境中品味乳制品的芳香。

参观通道的设计体现的是人性化,蒙牛采用了参观平台和参观廊结合,伊利、韩国首尔工厂设置了最短的优化线路参观廊,参观廊直接进入生产的中心,整个生产过程毫不保留地展现给参观者,同时考虑到参观人群的多样性,配置参观小车、观光电梯,设置无障碍设施等。

此外,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参观廊的设计可与生产物流通道、管廊相结合,上层是参观廊,下层是生产通道和管廊。形状独特的参观走道图5按洁净要求控制的化验室图6报告厅图7多媒体展示厅图8旋转式消防梯图9参观大厅图10走道内采光图11不锈钢奶罐区图12简洁的办公区图13车间内展示区图14以功能为主的参观走道图15简洁的更衣间图16参观小车图17开敞式参观岛

3中外乳品建筑的不同点

发展的里程不同,文化的差异,导致在乳品建筑设计上的差异,欧洲丹麦乳品工厂注重工厂的选址,阿拉工厂就在一个远离市区的位置,无污染,空气、水源清洁,对乳品的生产质量有很好的保证。韩国汉城工厂选址在山岗上,以色列的工厂也是建在山地上,同样远离市区,有清洁的空气。而国内大部分乳品工厂在选址上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一般在各城市的工业园区,或在原老工厂改建,选址的过程多数受到政府、土地价格、地域的限制,很难考虑环境的因素。

欧洲乳品工厂建筑的整体设计注重功能性,配套、附属建筑的设计讲究的是实用,特别对动力站房的布置,靠近使用负荷区,减少动力的消耗。对建筑的形体、立面等因素不多加修饰。建筑整体造型服从功能,同时形体也体现功能。亚洲东方的乳品建筑,体现的是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建筑师要用大手笔去刻画建筑的造型。在这点上韩国的建筑与国内的建筑有着共同之处。

国外工厂的人净系统简单,这与环境、设备的因素有很大关系,更衣的设计相对简单,在国内一般需要二次更衣,在国外工厂通常只设了一次更衣。

篇6

福建(简称“闽”)与台湾一衣带水,自古至今,台湾建筑是闽南建筑的传承和发展。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谈闽台建筑,就是在谈闽南建筑,在谈传统的闽南建筑和台湾建筑。闽台建筑样式的起源,传说是在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为了安抚爱妃黄氏思乡心切,命赐黄氏一家建筑府第式住宅,但被误传为“赐泉州一府”,所以一时间,泉州各地大兴土木,建起了具有皇宫气派的民居建筑[1]。而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的罗马,后传至德、奥、法、英、西、葡,直至拉丁美洲的殖民地。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巴洛克建筑基本上代表了西方传统的建筑和装饰风格。通过二者的比较,我们即可把握住中西方传统建筑和装饰风格中各民族传统建筑的共性和个性,又可把脉世界各民族建筑和装饰风格的时代演变和发展趋势。

整体装饰风格比较。闽台传统建筑,风格独特,以当地特有的红土为原料,建成独具地域色彩的“红砖”建筑,且装饰之风颇盛。闽台古建筑,尤其是庙宇、祠堂装饰风格独特。常见的装饰技法有木雕、石雕、泥塑彩绘、彩陶、剪瓷雕等6种。闽台传统建筑装饰极尽雕饰,色彩艳丽,以“飞”、“翘”的屋脊著称于世,极具动感,体现了工匠高超的工艺技巧,也体现了人们祈福镇邪和炫耀富贵的群体心态。巴洛克建筑,大量使用贵重材料,内部充满装饰,色彩艳丽,极其奢华,以炫耀教会的财富与权势,一度成为皇宫、大教堂的代名词。它极力强调运动和变化,关注建筑的空间和立体感,并把多种艺术形式结合于建筑,使建筑有繁杂复缛的形式感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给人一种强烈的情绪感染力与震撼力。

雕刻风格比较。闽台建筑的外部建筑雕饰,主要采用其独特的“剪瓷雕、泥塑彩绘、交趾陶”等雕饰方法。不论是庙宇还是祠堂,大多数闽台传统建筑的外部雕饰有以下3种雕饰方法结合而成。剪瓷雕,顾名思义,就是选取各种颜色鲜艳的彩瓷器,或利用残损价廉的彩瓷为材料,按需要剪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细小瓷片,然后再用它来贴雕人物、动物、花卉、山水装饰建筑物,所以这种工艺也叫剪花、堆花、堆剪或贴瓷花,具有色彩鲜艳亮丽、造型生动逼真、立体感强、久不褪色的特点。加之福建各地盛产陶瓷,取材便捷、价廉,所以福建闽台建筑尤其是寺庙、祠堂等建筑物的屋脊、翘角、门楼、壁画常用剪瓷雕进行装饰。(图1)。

泥塑施绘是台湾和福建地区建筑常用的雕塑形式,常用来装饰屋顶和翘壁飞檐(图2)。交趾陶是一种低温多彩釉,是融合了软陶与广窑的一种陶艺。交趾陶的制作全凭巧夺天工的陶匠用双手及竹篾将陶土片片贴合、修饰,再以多彩釉细工着色使其绚丽,然后经过多次烧制而成,集雕塑、色彩、烧陶之美于一身(图1、图2)。其特点在于晶亮艳丽的宝石彩釉,呈现多元丰富的民俗风格,且包含了捏塑、绘画、烧陶等技艺及宗教文化的民俗工艺,展示了中华民族高超精湛的民间艺术水平。

从雕刻的内容层面上看,其表象不仅是人物,还涉及到花卉、动物、山水等,品类繁多,而内在实质却寓意深刻,大多宣扬、倡导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优秀的传统道德理念和祈财求福保平安的平民心态。所以,其人物的雕刻一般有一定的、简单明了的故事情节,褒扬“从善尚孝”、“精忠报国”、“荣宗耀祖”。例如,图2讲述关帝率领众将士保护四城门不被攻克的故事。即使雕刻的是花卉、动物、山水等,也都蕴含着“为人立世”或祈求“吉祥平安“等深意。而巴洛克建筑,内部装饰追求华贵气派,炫耀财富气势,甚至是达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如著名意大利雕刻家贝尼尼为罗马科纳罗小礼拜堂制作的祭坛雕塑《圣女德烈莎》(图3)和以繁缛的雕刻著称于世的《拿破仑三世的行宫———隆尚宫》(图4),典型代表了巴拉克建筑的华丽装饰。又如图5,李希腾费尔斯的维也真赫里教堂,金碧辉煌、视野开阔,室内大量装饰着壁画雕刻,处处是大理石、铜和黄金,一派富丽堂皇、炫耀财富的气势。

巴洛克建筑的雕刻内容主要以人物为主,逼真地表现出男女老幼皮肤外观、卷发、衣饰、织物的质感,展现了这一时期雕刻艺术家表现真实人物的方法臻于完美、成熟的艺术表现手法。其艺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动态的展现,人物不再被雕成静止和休息的姿态,而总是处于运动之中,展现出人类生命的蓬勃活力。如图6的意大利麦腾的修道院图书馆,把柱子雕刻成健壮力士模样,让其用肩担负上面重量,十字拱结构也被极为华丽的装饰彻底掩盖了。

内部彩画比较。闽台传统建筑,自古以来以“雕梁画栋”著称于世,据考查,闽南的明代建筑彩画,其题材多为花卉人物,彩画梁坊部分一般分为3停,即中间是1堵仁,两边是2个堵头。堵仁的题材大多有山水、人物、花鸟、亭台楼阁,堵头的题材是交尾螭虎纹、螭虎吐草纹、卷草纹、如意纹、雷纹等。闽台历来有“红宫乌祖厝”的谚语,意思是,庙宇应为红色,而家庙、祠堂应以黑色为基调。到了清末及近代,彩画色彩大量用金色,整体色彩艳丽,尤其是在庙宇之中[2]。如图7的台湾鹿港城隍庙彩画,其绘画颜料选用大漆(或称“福建漆”、“建漆”),绘画成图后,采用金箔施贴,光彩夺目,久不褪色。而在巴洛克建筑中,最为常见的是建筑技艺和绘画相互融合交错。立体感强、逼真、带有透视效果,彩画往往以“天国”为题材,出现在构成屋顶框架的拱门上方,给人以通向“天国”的联想(图8)。天顶画在向下与墙面的交汇处,往往又是与雕塑等结合的好地方,画中的人物或倚在栏杆(雕塑构成)上或伸出一只雕塑的手脚(图9)。

综上,闽台传统建筑与巴拉克建筑装饰艺术特点详见表1。从时间上说,巴拉克建筑晚于闽台传统建筑近1000年。尽管我们目前无法有力推断巴洛克建筑是否就是闽台传统建筑的承继或深受闽台传统建筑的影响,但通过比较,可以明显看出闽台传统建筑装饰与巴拉克建筑装饰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相同之处,尤其是装饰特点、装饰目的等都存在着许多共性,但又不失各自民族特征及其建筑理念。

闽台中外合璧式建筑风格解构

19世纪末,闽南一带的居民由于生活所迫,下南洋谋生,一旦有了积蓄往往回祖居地大兴土木。这些建筑物不仅保留了祖居地的传统建筑风格,而且融汇了侨居地的建筑技术,形成了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3]。当地人喻这些建筑物为“穿西装、戴斗笠”的建筑,是闽台传统建筑中的一道富有时代新鲜气息的亮丽风景。其特点在于,借鉴吸收侨居地的建筑风格和技术的同时,又不失自身民族的特质,不失祖居地的地域特色。这种中外合璧式的建筑风格不仅体现在民居、祠堂、寺庙、宫观建筑,还体现在牌坊、塔、亭、台、榭及桥梁、海防建筑等。其中较有代表的建筑是已故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的辜家老宅(如图10),即现在的“鹿港民俗文物馆”[4]。

台湾辜家老宅,入口立面高耸开阔,豪华贵气又兼具典雅气质;外立面模仿巴洛克建筑圆形的立柱,运用以椭圆形为基础的S形、曲线形、波浪形立面和平面,凹凸度很大的山墙筑就强烈的光影效果;正面两翼设八角形卫塔力求其外观的豪华气派,但其内部结构和装饰色彩仍然沿袭传统闽台建筑风格。在色彩方面,在建筑外立面的墙面点缀着闽台传统建筑的经典红色;在门厅两侧的墙面和窗子的上部,也都是以红白两色的穿插作为装饰主色调。主体内部建筑结构依然保留着传统闽南建筑的风格,室内结构较多,使空间的结构分割比较轻便、灵活,住者居其间,萌生一种民族和地域的亲切感和“家”的温馨厚重。

该类似建筑在闽台一带绝非罕见,一段时间内形成一道颇有生气的风景线。尤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这类“穿西装、戴斗笠”的建筑物,可谓是这一年代的闽台建筑的具有历史标志性的建筑物,并载入闽台传统建筑史。

闽台传统建筑艺术风格发展之启迪

从闽台传统建筑的“红宫乌祖厝”的雕梁画栋,到“穿西装、戴斗笠”的中外合璧式建筑,可以看出,闽台传统建筑艺术风格的发展,几经传统的承继。外域先进艺术和技术的借鉴和与本民族的融合,折射出各民族的文明及其艺术文化属于整个“地球村”,属于全人类。人类文明的进化,是各民族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融合的过程,建筑艺术也不会例外。如果没有各民族间的互相借鉴融合,就不会有今天遍及全球的通讯网络,不会有惠及全球的电力照明等。

篇7

引言

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三分之一的能源消耗来自于建筑行业,因此建筑的节能技术更加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外墙保温技术逐渐成为建筑技能中一大重要环节,其要求工作人员不断加强其施工技术,而且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选择适当的外墙保温技术,以更好的实现建筑的节能环保。

1外墙保温技术的主要特点

1.1外墙内保温技术的特点

21世纪以来,在我国建筑工程中保温技术的使用越发广泛,而外墙内的保温技术,有着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且不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等优点。但是,在外墙内的保温技术也时常出现质量问题,最终导致施工效果不佳。外墙内保温技术存在的一大主要问题便是其极易出现局部温差过大的现象,最终发生结露现象。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因其冬季频繁的使用暖气,会导致建筑室内外温差过大,长期存在这一现象会造成结露,导致保温隔热的墙面出现发霉开裂的现象。另外,室内外温度的变化最终还可能导致内墙与建筑物的水平线出现变形的情况。若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建筑内壁的绝缘系统则会发生收缩,导致其运行速度加快;而当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时,建筑内壁的绝缘系统的功能会逐渐恢复。但是,长期发生变形的现象会导致建筑内壁的绝缘系统一直处在不稳定的工作状态下,最终导致墙体出现变形的现象。

1.2外墙外保温技术的特点

外墙外保温技术即为一般情况下的建筑保温施工方法,且该技术的保温层处于墙体的外面。此种技术的保温系统,不但可以有效阻断建筑内外的冷热传递,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对墙体结构进行保护,因此可以有效地延长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但是,因为外墙外保温材料均是在建筑墙体的外部,长期会受到紫外线等自然环境因素的直接影响及作用,所以在进行外墙保温材料的选择过程中,要严格要求,确保外墙保温材料的质量。

2建筑施工中外墙保温的主要技术

2.1控制耐久性的技术

因建筑物保护层在其投入使用后要承受很大的热应力,在夏天其保温层的温度甚至达到80℃,若持续晴天后突然下暴雨其表面可能会产生50℃的温度变化,所以,对于保温材料,要求其具有很好的隔热性能。此外,在夏季雨后会出现高温,其也会导致保护层出现老化,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与紫外线的辐射都会对保护层造成破坏。所以,选择外墙的保温材料时,首先要考虑其耐用性,保证其可以长期承受气候变化以及湿度变化等,且要求此类保温材料的使用年限在25年内。

2.2挤塑聚苯乙烯和基层墙体机械的固定技术

挤塑聚苯乙烯为一种新型保温材料,要想将其同基层墙体固定一般采用机械固定的技术,且其在一年四季均可施工。该材料具有闭孔结构的内层和致密外层,和一样厚度的膨胀聚苯乙烯相比,其导热系数小许多。所以,其保温隔热的效果远远好于膨胀聚苯乙烯。在相同条件的建筑外墙上,采用挤塑聚苯乙烯同其他保温材料相比有着更好的抗潮湿性,也就是说,当环境较潮湿时,挤塑聚苯乙烯有着很高的保温隔热性。这些优点促进挤塑聚苯乙烯和基层墙体机械的固定技术不但可以使用于冷库等特殊建筑,还能够运用在外墙饰面材料是石材或是面砖的建筑工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因挤塑聚苯乙烯的材料价格偏高,因此其一般用于档次较高的建筑中。

2.3膨胀剂聚苯乙烯板防裂缝的技术

建筑的保温隔热系统一般是多种材料混合构成的,但材料与材料间的应变系数以及导热系数不同,若出现较大的温差时,就会发生裂缝的情况。因此,建筑企业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要对各层材料的相容性、匹配性和变形能力进行充分的研究。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保温墙的保温技术中,采用最多的技术便是在膨胀剂聚苯乙烯板加薄层抹灰,且用加强玻璃纤维进行防裂。此技术的主要优点有两个:(1)所需的材料价格适中,不会耗费过量的资金;(2)施工工艺简单,容易掌握。有一点需要注意,当膨胀剂聚苯乙烯板施工时,要求环境温度在4℃以上,所以冬季不可进行施工。另外,由于膨胀剂聚苯乙烯板经常会受到白蚁的侵害,因此在白蚁地区不可采用此类技术。

3外墙保温技术细部结构的处理

在对建筑外墙保温施工的过程中,不但要对以上几个技术多加注意,对于以下细节部门的处理也不容忽视。下面将重点分析几种细小环节的处理,主要是装饰线条部位的处理、女儿墙部位处理和伸缩缝、阴阳角部位的处理。

3.1装饰线条部位

在处理建筑外墙保温装饰线条的过程中,要对几下几点进行充分的考虑:(1)对于外挑不大的装饰线条,可将其在墙面的苯板上进行安装,要使用满粘法进行线条的装饰粘贴。(2)当装饰线条的外挑超过10厘米时,此时外挑过大,那么就需要将其安装在基层的墙体上,且需采用聚氨酯密封胶将装饰的线条和外墙的保温板处的衔接缝进行密封严实。(3)对于建筑中一些复杂部位的装饰线条,则可在其进行安装前,先进行抹面砂浆和网格布施工 ,再其施工完成后将其两端预留出一定宽度的苯板和网格布,以便安装锚固件和搭接网格布。

3.2女儿墙部位

在处理建筑女儿墙部位的外保温过程中,如果对于女儿墙部位的上面部分不进行保温处理,那整个女儿墙部位都需采用网格布进行翻包,在大墙面抹面砂浆的过程中,需同网格布在女儿墙的顶部位置进行搭接,且要保证其高度大于等于15厘米,且保证其收口平整;如果在进行女儿墙整体的保温施工过程中,后期进行涂料施工时要注意对成品得到保护,以免在挂吊绳时防护面层遭到破坏。

3.3伸缩缝、阴阳角部位

在对建筑进行外保温施工之前,就要保证期伸缩缝部位的金属盖板已经全部安装完成且固定完好。在进行施工是,伸缩缝部位的翻包网要比金属盖板的宽度长,且超出技术盖板5到10厘米为最佳。对于凸出的金属盖板,则要将保温层的侧边抹好,保证期平整。

而对于阴阳角部分的保温处理,在建筑物第一层上面的阴阳角部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首先要附加一层网格布,且保证两边均为10厘米,其次在施工的墙面上抹面砂浆以及网格布时,要保证阴阳角部位可以一次成型,且网格布不需在此部位进行搭接。一般情况下,对于首层的防护层要使用双网结构从而提高首层的抗冲击强度,而里层的加强网则需使用对接的方法,外层则采用网格布的正常搭接方法进行施工。在建筑的外墙保温施工中,可在阴阳角部位适当增加一层网格布,且两边保证20厘米,并要先对此加强网进行施工。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的外墙保温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其自身的专业经验,健全完善外墙保温技术,促进建筑行业在满足建筑舒适度和安全性的基础上,更好的保证建筑的质量,获得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8

建筑建构的方法和逻辑是由材料的性能决定的,所以,材料不同,建筑的结构就必然不同。所谓的“框架式结构”建筑体系,就是先用粗壮的木柱构成房屋的大致结构框架,使得主要木梁可以支撑整个房屋的重量,然后再用不同的木柱一步步搭建。因为主要的木梁承载了房屋的重量,所以四周的墙壁不会受到很大的压力,这便是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特征。另一个方面来讲,以新为贵占据了中国人对建筑态度的绝大部分,西方人的话,他们则对古老的建筑非常着迷,还有就是西方建筑是西方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和国家将自己崇尚的文化和都注入到建筑中,提神了建筑物的美感和文化色彩。欧洲建筑作为西方建筑的杰出代表,它表达了雕刻式建筑的追崇,欧洲建筑并不只有结构美,还充分展示了立体美学建筑。像加特农神庙等建筑的立体面上,常投以柱廊。柱式和柱廊的设立是为了换一种抽象的方式去表现人类的曲线美,从外观上来看,欧洲建筑十分追求完美。这也是建筑师们的创作冲动与情结之一,带着对雕塑美感的强烈追崇去展开他们的手臂。

篇9

课程代码:06216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留园假山为叠山名手__________所筑,苏州环秀山庄湖石假山为清中叶叠山名手__________的杰作。

2.唐人笔下描述的扬州:“十里长街市井连”、“每重城向夕”,‘重城’是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

3.明初宫殿比拟古制,除“__________”之外,按周礼在宫城之前东西两侧置__________及社稷坛。

4.佛寺最初的天竺制式是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__________庭院平面。

5.西周根据宗法分封制度,各种重要建筑物都必须按等级建造,否则就是__________。早周__________遗址是已知最早的四合院。

6.古埃及人在一年一度泛滥的尼罗河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中发展了__________、__________,创造了起重运输机械。

7.多立克柱式柱子比例粗壮,为__________。爱奥尼柱式柱子比例修长,为__________。

8.两河下游的文化发展最早,在公元前__________就有了券拱技术。__________技术大大提高了土坯墙的保护和建筑物的装饰。

9.肋架拱的基本原理是把拱顶区分成为__________部分和__________部分。

10.法国古典主义者根据帕拉第奥的理论,强调构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讲求配称。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哪个是早期坛庙的建筑遗址?( )

A.余姚河姆渡 B.临潼姜寨

C.郑州大河村 D.辽宁牛河梁

2.下面哪一个不是工官称谓?( )

A.司空 B.将作监

C.工部侍郎 D.都料

3.下面哪个是汉代建筑类型?( )

A.窝铺 B.串楼

C.城楼 D.重楼

4.中国设计中的同构概念是指图形之间的什么关系?( )

A.拓扑 B.分形分维

C.同心圆 D.几何

5.下列屋顶形式在明代才广泛运用的是哪一种?( )

A.庑殿顶 B.歇山顶

C.悬山顶 D.硬山顶

6.下面哪一个不是巴洛克建筑作品?( )

A.恩瓦立德新教堂 B.圣卡罗教堂

C.罗马保拉喷泉 D.纳沃那广场

7.伊瑞克提翁庙是古典盛期什么柱式的代表?( )

A.科林斯 B.爱奥尼

C.多立克 D.塔斯干

8.米开朗基罗的哪个作品中楼梯被作为装饰部件来设计?( )

A.美狄奇家庙 B.圣彼得大教堂

C.劳仑齐阿纳图书馆 D.卡比多广场的档案馆

9.乌尔(Ur)的月神台,第一层的基底尺寸为( )

A.37m×23m B.65m×45m

C.75m×65m D.99m×86m

10.旺道姆广场中心现立的是什么?( )

A.路易十四骑马像 B.图拉真纪功柱

C.拿破仑纪功柱 D.方尖碑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台榭

2.花篮厅

3.坞壁

4.飞扶壁

5.建筑十书

6.希腊十字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风水概念及其内涵。

2.简述北京四合院的特点。

3.简述洛可可风格。

4.绘制韩斯主教堂剖面图。

篇10

建筑比较

轻钢结构建筑的主要材料是钢结构框架辅以彩色金属压型钢板,由于其框架结构以门式刚架为主,因此,其建筑表现是以门式刚架为基础进行衍化。从总体上说,轻钢结构建筑以简捷明快的特点得到社会各界认 可。按目前的情况分析,国内外企业所承建的建筑在建筑表现上其差距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建筑设计理念上的差距

从本质上讲,轻钢结构的建筑设计仍然执行现行的各种建筑规范,与混凝土建筑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其建筑理念由于使用材料的特殊性,确有与混凝土不同的地方,进而使其建筑表现出多种差别。

1、 建筑结构设计一体化

混凝土建筑的设计都是按着先建筑设计后结构设计的理念进行设计,而轻钢结构建筑由于其特殊的材料和先进的设计软件,得以使设计程序实现建筑结构一体化设计,即建筑设计完成与结构设计同时完成。目前, 国外轻钢结构企业都是遵循这样一条理念,而国内的大多数企业仍执行混凝土建设设计的原则。建筑设计按混凝土建筑的设计方式进行设计,在结构设计的时候一方面很难完整地表现其建筑风格,另一方面也破 坏了轻钢结构建筑特有的建筑特色。比如,轻钢结构可以实现大跨度,而混凝土结构很难实现。由于建筑设计工程师不了解这一情况,因此,其设计的建筑可能都是小跨度的建筑,这就有可能失去建设具有恢弘 气势的大跨度建筑的机会。这主要由于目前国内众多设计院没有先进的设计软件的原因造成的。今后随着各种先进的钢结构设计软件的普及,这一问题会得到圆满的解决。

2、 围护系统与主体结构设计一体化

在这方面我国企业的基本做法是,主体结构的设计、维护系统的设计分开来进行,而国外普遍的做法是统一进行设计,甚至有些企业仍然执行建筑模数制以保证建筑整体安装的精确度。比如,在两个立柱之间安 装内墙板,按前者的做法,内墙板从左柱开始排板是高肋,到右柱都是高肋。实际上这表明按前者的做法不能保证安装的精确度,而后者能保证安装的精确度。

3、 配件系统与整体建筑系统设计一体化

国外企业设计的建筑在安装时,基本保证安装结束的时候,地面上没有多余的配件,建筑上也没有缺少的配件。而国内多数企业的情况却是或者少配件,或者多配件。这是因为配件系统的设计与整个建筑系统的 设计不统一的结果。而建筑表现也因此受到影响。当然,这里也有一个配件标准化的问题。

(二)建筑表现形式的差距

轻钢结构建筑的建筑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即规模、线条、色彩和变化。在这四个方面,我们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差距。

1、建筑规模:国外企业设计的轻钢结构建筑在建筑规模的表现上,表现得相当出色,特别是一脊双玻或带女儿墙的大跨度轻钢结构建筑,具有恢弘的建筑气势。这种用建筑规模表现建筑风格的作品,出自国内企业 之手的,目前还不多见。

2、金属压型钢板的线条:线条是表现轻钢结构建筑的风格最独特的特征,这种匀称的线条,或横或纵,使得轻钢结构建筑富有流畅的金属质感,与传统的混凝土建筑相比较形成极大的反差,体现了强烈的现代工业的 气息。但国内企业建筑往往在不经意间破坏了这种线条,而使得建筑物整体形象呆板、呆滞。

墙面采光窗的不合理设置,是破坏这种线条的主要原因。如前所述,国内设计多是采用先建筑设计结构设 计的方式。建筑设计时,为了考虑建筑采光,在墙面设置了大量的采光窗。这种采光窗虽然满足了采光的 需要,但在建筑上却破坏了墙面的线条造型。其实,轻钢结构建筑,由于可以大量使用屋面采光板采光,从而减少墙面开窗的数量,这样就可以非常有效地既保证建筑采光又不破坏墙板的线条。

另外,墙板的线条在板型方面,我们也有差距,这也是影响线条造型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3、建筑色彩:多种色彩的金属压型钢板使得轻钢结构建筑表现得丰富多彩,特别是大胆使用跳跃性色彩和冷色调,可以给人一种明显区别于传统建筑的耳目一新的感觉。色彩的表现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屋面、墙面 板的色彩表现,另一部分是收边泛水等饰件的色彩表现。国内企业多选择白色、兰色、红色,很少选择褐色 黑色、以及多种色彩组合。这既有社会群体审美意识的趋向问题,也有国内自己生产的板材色彩单调的问题, 还有设计工程师建筑审美问题,更有业主主观武断的问题。

4、建筑变化:国外企业设计的规模较小的建筑在追求建筑风格方面,多借鉴小规模混凝土建筑的建筑风格,包括混凝土建筑的装修装饰表现方法。虽然规模小,但多富变化,使得小规模建筑表现出灵动的建筑风格。而 国内企业,基本是方形建筑,确实缺少变化。

(三)建筑装饰表现的差距

轻钢结构建筑由于使用材料的原因,其装饰效果远比混凝土建筑丰富,这也是轻钢结构建筑更具表现力的主要原因之一轻钢结构建筑的装饰物一般具有双重功能的特点,既有使用功能,又有装饰功能。比如外天沟, 它既是天沟有组织排水的功能,又是建筑屋檐重要的装饰物。其他如雨蓬、落水管、收边、泛水等,都是如此。

1、外天沟:国外的外天沟由于装饰功能的要求都设计有多种形式,而国内设计的基本就是一种直角形。

2、山墙檐口收边:因檐口收边必须与天沟一致,所以情况与外天沟相同。

3、落水管(含落水斗):国外企业设计的落水管都是用较薄的彩板压型而成,表面有2-5毫米高的肋,断面呈方椭圆形,这种肋条既提高落水管的强度,又起到装饰效果的作用。 多种色彩选择的细小 肋条与墙板 比相映成趣,尤其是雨蓬处的两个转弯的落水管优美的弧形变化, 堪称轻钢结构建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国内的落水管多数是PVC落水管,也有一部分采用方形彩板落水管,装饰效果不强。

4、门窗洞口收边:这是表现轻钢结构建筑装饰效果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建筑表现差距较大内容之一。许多国内企业已经看到这一问题存在,正在不断地改进。这种差距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工工艺方 面,一是 收边造型方面。加工工艺方面,国外企业在收边的外侧,都做约5毫米的130度回转卷边,既提高收边的强度,使得收边安装后平挺,又使收边外侧彩板断口得以掩饰。而国内企业基本没有这道工序,所以,收边安装后 既不平挺(收边起波浪),也不美观。在收边造型方面,国外各大企业都有各具特色的漂亮的收边造型,比如ABC(上海美建)、 (巴特勒) METALLIC(马泰力克)、ZAMIL(科威特匝米尔)等,都有与别人不 同的美观的收边造型,而国内企业基本是一种简单的槽形边,显得很单调。当然,收边的选择也有色彩的问题。

5、门窗:门窗既有重要的功能,也是重要装饰物。国外企业门窗是统一设计、标准样式、专业配套因此,门窗与整体建筑是统一的,不会出现因安装门窗而破坏建筑收边、结构的情况。而我们的情况却存在大量问题。门的问题:目前轻钢结构建筑门的方式主要有卷帘门、推拉门和平开门。国内企业门都是由门的制造商提供,由于没有统一设计、标准样式和专业配套,所以,往往在安装门的过程中,较大地破坏原建筑门洞口收边或 结构,损坏整体建筑效果。窗的问题:目前国内设计的窗多为推拉窗。在窗的方面有三个问题:

篇11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建筑外墙保温技术是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降低了工程成本和房屋的建筑造价,达到了降低能源的作用。外保温是目前大力推广的一种建筑保温节能技术。外保温与内保温相比,技术合理,有其明显的优越性,外保温技术含量高,外保温包在主体结构的外侧,能够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寿命,有效减少了建筑结构的热桥,增加建筑的有效空间,同时消除了冷凝,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

一、外墙保温材料的选择

1.1保温材料对建筑的保温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在进行材料选择时,务必要认真谨慎。常用的保温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挤密苯板,该材料密度大,导热系数非常小,与抗裂砂浆相比要相差30多倍;②聚苯板,该材料的导热系数也极小,稍高于挤密苯板,因此,就抗裂能力来讲,要比挤密苯板高;③聚苯颗粒,该材料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胶粉料以及胶粉聚苯颗粒。胶粉材料通常采用熟石灰粉―粉煤灰―硅粉―水泥等为主要成分的无机胶凝体系,其导热系数比前两者都要略高。施工单位应该根据建筑所处的气候条件和建筑性质合理选择保温材料。

1.2增强网的选择

增强网材料是保温层的抗裂保护材料,在保温层外侧可以保护保温层不会出现开裂,这种材料在外墙保温技术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力学分析角度看,一方面增强网可以使受力面积增大,有效分散应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拉伸强度,使得原本会开裂的地方形成许多细小裂纹,减少较宽裂缝的出现。

1.3保护层材料的选择

水泥砂浆作为外墙施工材料具有强度高、干缩性大等特点,不能直接作用在保温层外表面,否则会出现开裂质量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砂浆中加入适量的纤维,提高砂浆的抗裂性,并在砂浆抹平后附加增强网或钢丝网片,并做好防腐处理。

二、外墙保温施工工艺

2.1施工工艺

外墙外保温的具体施工工艺对保温墙体施工的要求:清理并找平基层、对控制线进行弹挂、找平并安装底端的托板檐、准备材料和工具、配粘结胶的浆料、进行苯板粘帖、检查校平、对板缝进行填塞、打磨找平、安装分格缝或装饰线条、钉锚固钉、粘网格布、涂抹面胶、修补空洞、最后是保温层的验收。保温层的施工要在基层墙体完成施工并验收合格之后,才能开始进行。

2.2外墙外保温的组成和结构

粘结层:由粘结胶浆构成,可视需要附加锚钉,不符合要求的基面需要采用机械法固定;保温层:如聚苯乙烯泡沫板(EPS)或挤塑板(XPS)等,厚度按设计要求选择;防护层:由抹面胶浆和玻璃纤维网格布组成;饰面层:可选用防开裂、抗水透气和耐候性好的外墙涂料。

2.3施工要求

保护层的铺设方法一般是“一布二浆”,其在施工时要先进行翻包网格布与加强网格布的铺设,并且在需要加强的部位的铺设方法为“两布三浆”,最后再进行墙面标准网的铺设施工。

2.4施工要点

施工现场的温度与墙体表面温度在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成后的24小时之内不能小于5℃,施工时风力不能超过5级,基层的墙面一定要保持干燥,在阴雨天气中不能施工,在进行外墙施工时不能有交叉作业等。

三、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

3.1施工准备

(1)做好外墙体平整工作,保证墙体平整度达到设计和施工要求。(2)做好外墙体上门窗、落水管、各种进户管线、消防梯、防盗窗预埋件的安装,防止在后期施工破坏保温层。(3)做好门窗和墙体连接处的预留工作,根据设计要求,一般留有30mm左右的保温厚度,并在缝隙中嵌填密封材料。(4)做好墙体与梁柱间的连接处理,一般可以利用钢丝网进行连接,减小裂缝的出现。(5)在施工前需要关注施工时的天气情况,保证环境温度≤5℃,风力≥5级不得施工,下雨天也不得进行施工。(6)做好施工机具设备的准备工作,施工常用的机械设备有砂浆搅拌机、垂直运输机械、水平运输车、手提搅拌器、射钉枪等,并做好施工机械的维护和保养,保证施工中不会出现问题。(7)做好各级技术交底工作,明确各个施工人员的职责,并做好质量检验标准管理,落实材料进场计划、材料堆放布置、制定施工计划等工作。

3.2外墙外保温

是在外墙的外侧设置保温隔热系统,使外墙外保温对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是非常有利的。因为该方法是在墙的外侧设置保温隔热体系,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受到的温差作用小温度变形程度也小,能够对墙体结构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还可以对冷(热)桥进行有效的阻断。

3.3内外混合保温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对建筑物的保温作用能够发挥到最大,可以使用外保温施工作业的部位就使用外保温。从操作方面来说混合的保温措施能够让施工速度得到有效的提升,能够对外墙内保温无法保护到的部位进行有效的防护进而让建筑整体都处于保温中。内外混合保温法的缺点就是会对建筑的整体结构造成损害。长时间的温差结构会让建筑物出现裂缝,会让建筑结构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环境中,它的危害程度要比外墙内保温的大。

3.4整体保温

由于不完全外保温会使部分构件出现裂缝,所以为了避免产生裂缝,我们应该对建筑进行全面的保温。保温材料与外装饰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易产生外墙外保温开裂,因此可以减小建筑结构外保温材料同外装饰找平砂浆等,使材料产生逐层渐变,释放应力,以此来预防开裂。

四、外墙外保温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4.1 施工坏境要求

外墙外保温工程应避免在阳光曝晒、寒冷及大风雨雪天施工,施工温度应控制在5-30℃之间。

4.2 施工前外墙保温对建筑物基层的要求

⑴外墙保温层与建筑墙体的粘结方法,主要有点边粘贴法和整面粘贴法二种,无论采用哪种施工方法均要求墙面有一定的干燥和清洁度(不能有污渍灰尘油污或脂肪类物质),以保证二种材料能可靠地粘结在一起。⑵墙体具有足够的强度,墙体表面应做到平整而毛糙,使粘结材料能牢固地附着在建筑物表面。墙体平整度要求≤1.0cm/2.0m(用直尺检查),墙体的强度是保温材料与墙体粘结的基础。

⑶门窗室外(门窗的)卷帘,特别是水平设置的盖板(窗台板、女儿墙盖顶板)等,都应在外保温体施工前完成,其它固定在外墙上的架体(固定管道、空调等)也应在外保温体施工前完成。⑷水平方向的构件(窗台、女儿墙盖板挑檐固定在外墙面构件用的支架等)施工时都应预留外保温体系所需要的施工厚度,并有滴水处理。

4.3 外墙保温板的安装

保温板的安装(粘贴)要求墙体平整干燥坚固,具有表面粘结能力如果墙体表面不符合保温板的安装要求(平整度大于1.0cm),可采取粘钉(或打膨胀钉)来固定保温板和纤维网,即采用点边粘贴法。平整度小于1.0cm时,可用面粘贴法。墙脚托架的固定:安装墙脚托架时,应先准确地标出托架的高度(根据设计),必须使脚托架保持水平固定时尽可能在端部第一个圆孔下钉,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因温度变化引起的在长度方向的变形;第二个钉可下在使托架在垂直方向可调的长孔中,这样便于托架在水平位置上作适当的调节;一般每米托架要求不少于三个钉的固定,最后一个下钉孔同第一个当墙平整度较差时,用垫片找平,不得随墙面安装托架。

4.4保温板外防护层的施工

篇12

一、建筑施工中外墙保温技术特点

由于人口密集,能源有限,所以,建筑节能也是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建筑节能也是国家努力提倡的。所谓的建筑节能就是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也就是说能够更好的隔热、隔凉。调查表明,在外墙建筑中看,围护结构的能量消耗是最大的。所以说,围护结构的保温是关键部分。通常,外墙保温节能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外墙内保温技术和外墙外保温技术。

1、外墙内保温技术特性

近年来,经济发展越来越快,楼房的建筑速度更是马不停蹄。保温技术是楼房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中外墙内保温技术是比较受欢迎的。因其很少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且施工速度快。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外墙内保温技术虽然具备这样的优点,但是,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从而导致房子质量问题。例如,冬天时,北方城市的房子屋内有暖气,普遍温度达到20度以上,而外部温度却达到20度以下。

2、外墙外保温技术的特性

一般来说,外墙外保温技术要比外墙内保温技术用的多。外墙外保温是将保温板固定在墙体的外面。这种方法能够有效的达到保温的效果,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温的作用,从而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然而,与外墙内保温技术相同,外墙外保温技术也有其缺点。其缺点主要是:外墙外保温的保温板直接与外界接触,长期受到风吹、日晒、雨淋等。所以外墙外保温技术中,如果保温材料选择不当,保温材料断裂等,则保温系统失效。

二、建筑技术中外墙保温技术

1、多层保护技术

多层保护技术即为分层保护,分别为保温层、抗渗保护层和抗裂防护层。其中,保温砂浆能加工成废弃的聚苯乙烯塑料,将其碎裂,形成细小颗粒,粒径通常可控制在0.5~4mm之间。多层保护技术操作简单,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受到结构质量等问题的影响。

2、外挂式外保温技术

外挂式外保温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外墙保温施工中。其中,矿棉、玻璃棉毡和混凝土保温板等都是外挂式保温技术中的主要材料。在利用这种技术时,必须在外墙上贴上保温材料,将抗裂砂浆抹平,在墙体表面压入玻璃纤维网格,从而形成一层保护层,最后开始装饰加工。在这种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使用专用的固定件或黏结砂浆,从而保证保温材料的完整性。

3、复合墙体技术

复合墙体技术是指在墙体外部的建筑模板内放置聚苯板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使聚苯板和混凝土结构一次成型,从而形成复合墙体。在施工过程中,墙体中可放置多种材料。通常所用的聚苯板分为单面和双面两种类型。这种技术相比于外挂式外保温技术而言,具有更多优点。具体而言,墙体保温层与外部墙体可一次成型,不仅缩短了施工工期,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但在采用这种施工技术时,一定要注意混凝土结构浇筑过程中的均匀性和连贯性。

三、外保温技术相关施工要点

1、施工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在进行外保温的施工前,工人需要对墙体的外部和内部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清理,着重注意保证墙体的垂直情况和墙面的平整度,对于一些墙体表面过于光滑的情况对其要进行拉毛处理,而对于一些平整度较差的墙面要针对其进行修补和剔除,存在孔洞的还要进行填补工作,这些都能够保证外保温施工的正常、有序进行。同时,有关人员还要对用于施工中的相关工具、机械和材料,包括水平尺、钢尺、墨斗、靠尺、抹子、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滑车、切割机、搅拌机、角磨机等,做好对这些设备材料的检查、检验工作。同时,相关技术人员还要提前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和相关事故的环节开展相应的探讨,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并提升相关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防范意识。

2、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技术要点

通常情况下,外保温的施工遵照固定的程序:画线-粘贴-对墙面平整度进行调整-在墙体进行抗裂砂浆的涂抹-钢丝网的调整。探讨该技术的相关要点主要就是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并加以贯彻和落实。

2.1画线

这项工作标志着整套保温工作的开始,相关施工人员需要在墙面上画出垂直的一条线,作为后续保温施工工作开展的基准线,对于阳角的校准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实现对于保温层的垂直控制。

2.2粘贴

对于墙体实施外保温工作是通过在墙体表面进行灰浆、挤塑板和聚苯颗粒的粘贴来完成的,材料的质量好坏严重影响着对墙体的保温效果,施工人员在进行墙体的材料粘贴时要注意粘贴材料的方向问题,保证粘贴过程中的垂直性,由墙角出发,逐步向中心位置过渡,同时要控制好粘贴的厚度。

2.3对墙面平整度进行调整

在进行平整度调整时要注意对挤塑板的调整控制,保证砂浆在其周身涂抹均匀和砂浆的涂抹面积(覆盖率控制在50%左右),同时进行聚塑板的二次找平,防止挤塑板可能出现的变形。

2.4在墙体进行抗裂砂浆的涂抹

这项环节通常包括两个阶段:抗裂砂浆的涂抹和砂浆的二次涂抹,做好这项工作能够有效避免钢丝网的外露,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确保砂浆涂抹的平整度符合施工设计要求。

2.5钢丝网的调整

作为外墙保温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需要做好对铁丝网位置的调整工作,最大程度的保证对墙体外部的覆盖面积,同时在调整钢丝网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和力度的适中,避免对其外部保温层产生破坏。

四、关于外墙保温节能技术的应用的深化

1、为了促进房屋建设工作整体质量的提升,我们要进行外墙保温节能技术的不断优化,通过相关措施的应用进行墙体裂缝的有效预防,促进房屋建设综合效益的提升,确保其外墙外装饰材料和保温材料膨胀系数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其外墙保温技能技术系统的完善,以满足实际施工作业的要求。

2、通过对聚苯板与抗裂砂导热系数的对比,我们不难得到,聚苯板具备更强的抗裂能力。这种聚苯颗粒保温隔热材料包括胶粉料做与胶粉聚苯颗粒。从导热系数来看,它比挤密苯板的导热系数和聚苯板的导热系数都要小得多,因而,能够使积聚在抗裂层的热量得到有效地缓解。从耐久性来看,耐碱性越强,则耐久性越强,特别是高耐碱性的网格布至少能够使用25年以上,因此,一般在应用时都选择高耐碱性的网格布。

3、我们要进行保护层材料选择环节的优化,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水泥泥浆的强度是比较强的,其收缩性也比较大,若不能确保其良好的柔韧性,就不利于工作作业的需要,其较差的耐温性,也不利于工程裂缝的预防,为了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必须采用专用的抗裂砂浆并辅以合理的增强网,并在砂浆中加入适量的纤维,由于抗裂砂浆的压折比小于3。为了提高保温板的强度,应尽可能提高粘结面积,采用无空腔,以满足抗风压破坏的要求。

结束语

外墙保温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建筑行业中,该技术能有效加强建筑的保温效果,同时,可满足不同建筑的需求。外墙保温技术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们需要不断提高外墙保温技术的应用水平,从而增强建筑的保温和节能效果。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