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9 18:01:0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货币资金审计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审查医院岗位责任制度。会计、出纳、收费员、核算员、稽核员的岗位职责要严格划分清楚,以便互相牵制,严密手续,堵塞漏洞。
2.审查医院程序控制制度。经济业务是否严格按照申请、审核、复核、支付的程序办理货币资金业务,重大货币资金的支付是否实行集体决策。
3.审查医院的预算控制制度,通过年度预算对医院的收支进行总体控制,对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分析、研究。
4.审查是否加强对银行予留印鉴的管理。财务专用章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切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二)医院货币资金收入业务的审计
医院日常的货币资金主要来源于门诊收入、住院收入、其他收入以及病人预交费、往来款项、财政补助收入及专项资金补助收入。收入业务是否正确,要以收入手续是否严密为重点。认真审查原始凭证,从货币资金的流入点审查,从中发现收入可能的问题。
1.审查是否严格执行国家结算制度的有关规定,通过银行结算的业务检查是否收取了现金。
2.审查有无套用结算帐户现象。如利用医院的银行帐户办理业务,以现金换取转帐支票或通过银行汇款。
3.审查有无挪用现金的现象。每天取得的货币资金是否设专人核对其准确性,入帐是否及时。
4.审查有无偷梁换柱的方法,两次填写发票,一大一小,从中窃取现金。
5.审查有无销毁收据进行贪污的现象。清查医院已使用过的收据是否有缺本缺页的情况;核对是否如数入账;有无异常现象,查明原因。
6.审查先进或支票送存银行情况及银行收帐情况,防止将收入款不入银行存款记入往来帐,日后将应收帐款转为坏帐,或将正常业务收入取得银行存款记入往来帐,等到时机成熟,贪污挪用。
(三)医院货币资金支出业务的审查
要做到“四审四看”:一审支付申请,看是否有预算、有合同、有理有据、专款专用;二审支付程序,看审批程序、金额、权限是否正确,审批手续是否完备;三审支付稽核,看稽核工作是否到位;四审支付办理,重点审核药品、耗材、设备、基建维修等项目支出,看是否按审批意见和规定程序、途径办理,是否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帐。
1.审查有无违反结算规定,将应通过银行转帐结算的经济业务支付了现金。
2.审查有无不按审批程序支付现金现象,如出纳人员私自支付现金。
3.审查有无单位和个人套取现金的问题,将不属于本单位经济往来的款项转到本单位帐户套取现金。
4.审查支付现金的凭证是否符合制度规定,单据是否有涂改、挖补、刮擦等痕迹。
5.审查有无虚报冒领,重复支付的现象,如报销出差补助天数,可用车票往返时间、住宿天数核对。
6.审查有无虚构伪造单据、窃取现金的贪污行为。审查购物发票时,一定要注意验收手续是否齐全。
7.审查因公借款是否符合制度规定。
8.对银行存款支出凭证的审查,主要审查医院签发的支票及银行划拨的款项情况。每一笔银行存款的重大支出必须事先提出用款申请并经主管人员的审批,支出只能用于事先核准的用途和目的。付款单位是否和发票出据单位的签章相吻合。
(四)医院库存现金审计
清查库存现金,一般采用盘查法,由被审单位的主管会计和出纳员在审计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盘点。审计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清查库存现金,应采取突击盘查法进行,以防临时抵补凑数,搪塞漏洞。
2.清点库存现金时,如发现差错,要立即查明情况和原因。
3.发现白条、不合法凭证抵库存及帐外“小金库”时,要认真查明原因及来源和用途;盘点现金时要同时盘点有价证券。
(五)医院银行对帐及客户对帐的审计
审查医院是否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单位与银行的对帐。对于未达款项,要核对银行调节表,并使未达帐项在下期银行对账单中得到证实;对于登帐错误,应查明原因,及时予以调整处理。同时单位与客户之间的对帐,每年至少核对一次,确保货币资金支付合理,回收及时、足额。二、货币资金的控制制度
(一)制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
1.货币资金的安全性。通过良好的内部控制,确保医院货币资金安全,预防被盗窃、欺诈和挪用。
2.货币资金的完整性。即检查医院收到的货币是否已全部入账,预防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行为出现。
3.货币资金的合法性。即检查货币资金取得、使用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手续是否齐备。
4.货币资金的效益性。通过报告本期货币资金收入、支出、结存情况,对下期货币资金的流入、流量进行预测和推算,合理调度货币资金,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实行货币资金的预算控制
货币资金预算提供了控制医院日常大额货币资金流动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医院对货币资金管理成绩的考核标准和重要手段。目前大部分医院都实行了部门预算,增加了资金运行的透明度。专款专用,从制度上、管理上防止挤占和挪用现象的发生。
(三)实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
理顺财务管理关系,建立职务分工控制制度,从组织机构设置上确保资金流通安全。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资金管理人员要实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合理设置收费员、核算员、出纳、会计及相关的工作岗位,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确保资金的安全。对于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义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防范货币资金被贪污、侵占、挪用。
(四)实行统一财务管理,防范资金风险
要严格执行一个单位只能设置一个财务机构的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医院内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的岗位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以及考核办法;医院的一切收支一律纳入财务统一核算,严格禁止帐外帐和“小金库”现象;树立风险意识,从源头上防止货币资金被挤占、挪用、盗窃等发生,从制度上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加以防范和控制。
记账凭证是对经济业务事项按其性质加以归类,确定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会计凭证的凭证。在会计资料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便于记账、减少差错、保证记账质量的作用,是原始凭证所记载的内容向会计账簿传递的重要中间环节。
在不同类型的企事业单位中,因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和繁简程度的不同,分别使用不同种类的记账凭证。按其适用的经济业务不同,可以分为专用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两类。专用记账凭证是专门用于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的凭证,按其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与现金、银行存款收付有关,又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通用记账凭证是以一种格式记录全部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记账凭证可以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也可以使用通用记账凭证。收款和付款凭证还应当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
在实际工作中,专用记账凭证适用于大中型生产企业的会计核算业务,通用记账凭证则一般适用于小规模企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调查发现,现在仍有少数大中型生产企业采用通用记账凭证,未使用专用记账凭证;甚至有的生产单位会计人员,以不习惯使用专用记账凭证为由,拒绝使用专用记账凭证毕业论文格式,而继续使用通用的记账凭证。笔者认为,采用专用记账凭证对于编制会计报表、加强货币资金管理以及执行内部会计控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应该推广使用。
一、有利于利用“日记凭证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提高工作效率。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和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
信息的会计报表。由于现金流量表能够提供财务状况变动以及说明变动原因的信息,它和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因而能同被列为会计报表的三张主表。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以及存款,具体包括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规定:企业应采用直接法报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常见的直接法有工作底稿法和T形账户法,这两种方法都是以企业年度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胡关项目本年度的发生额为依据,通过编制调整分录,将企业全年的收入、费用各支出以及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变化重新调整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以确定企业全年业务活动对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在实际工作中编制现金流量表,难度较大,溯源性较差,采用“日记凭证法”按编制现金流量表,可将直接法变繁琐为简单,并使其完全融合于日常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日记凭证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是指依据对影响现金流的日记凭证进行分析汇总,直接从凭证中得出数据并定期(通常按月)编制现金流量表主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要点:一是经济业务发生时,根据原始凭证填制专用记账凭证。注意在填制影响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收支的经济业务的专用凭证时,摘要的填写内容要尽量贴近与之对应的现金流量表项目,以便对专用凭证进行分析时易于区分;二是月末找出影响现金流的专用记账凭证,进行认真分析,并将数据填入现金流量项目汇总表对应项目。现金流量表项目汇总表的格式可参照现金流量表的主表格式。三是根据每月现金流量项目汇总表填制现金流量表主表。将现金流量项目汇总表的各项目汇总金额过入现金流量表主表对应项目,完成当月现金流量表主表的编制。年终,将本年12个月的现金流量主表各项目的“汇总金额”加总填入本年现金流量主表。
二、有利于与业务循环相结合,加强货币资金的监督。
货币资金具有流动性强、涉及面广以及容易被挪用的特点,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核算中占有重要地位。货币资金的收付与销售与收款循环、购货与付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各业务环节均直接相关。使用专用记账凭证进行会计核算,由于收款、付款凭证直接反映了与货币资金有关的经济业务,因此,有利于管理人员对经济业务进行跟踪,便于会计、审计人员结合经济业务内容,对照有关的合同、协议等,弄清货币资金的来龙去脉,监督资金的来源和使用,从而能确定货币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毕业论文格式,是否合理合法,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三、有利于实现出纳员和会计人员的职务分离,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对于不相容职务,如出纳与会计,采购与记账,资产的保管与会计等应予以分离,否则就容易出现差错和舞弊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财会法规,出纳人员具有以下职责: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严格审核有关原始凭证,据以编制收、付款凭证,然后根据收、付款凭证逐笔顺序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结出余额。会计人员对填制的记账凭证进行真实性、合法性、正确性复核。经确定正确无误后,方可交给出纳人员进行收付款,对不符合要求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有权进行处理。这样,有利于划分责任,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综上所述,采用专用记账凭证记录经济业务,对于及时反映企业单位的现金流量,加强货币资金管理以及划分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都具有积极作用,应该大力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基础会计》金中泉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2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停留于货币形态的那一部分资金,包括现金和各种存款。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资产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也是获利能力最弱的资产。加强资金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求有效地保证一个企业随时有资金可以利用,并从闲置的资金中得到最大的利息收入,也即要求在货币资金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做出抉择,以期获取最大的长期利润。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货币资金管理,规范货币资金的使用,避免资金不足和过剩所产生的不良现象,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本文就企业如何规范货币资金的管理工作,谈一谈个人的认识。
一、建立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
货币资金预算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工具。它不仅有利于加强货币资金管理,而且有利于对整个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货币资金预算是对企业在整个预算期的货币资金收入和支出的估计,也是对企业预算期货币资金收支结果的预算。实行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对于完善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货币资金预算为控制企业日常货币资金流动提供了主要依据,也是评价企业对货币资金管理成绩的考核标准和重要手段。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增加了资金运行的透明度,从制度上、管理上防止挤占和挪用的现象产生。
在货币资金预算中,应把整个预算期分为若干个时期分别计算货币资金的余额。长期货币资金流量预测虽然重要,但在货币资金管理中所编制的预算,主要是一年以下的短期预算。划分时期的长短要根据企业的性质不同来决定,但一般情况下是一个月,即月度财务收支计划,某些货币资金流入流出变化大的企业,还可以按周或按日编制预算。
编制货币资金预算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面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费用预算等等。完整的货币资金预算应包括货币资金收入、货币资金支出、货币资金千余缺以及货币资金筹集等部分。
货币资金流入量来源于销售收入、投资收益以及其他货币资金收入。其中销售收入是最主要的部分,其金额可以直接从销售预算中得到;投资收益的货币资金收入时间比较固定,数量也容易确定;其他货币资金收入可根据企业以往的资料关考虑预算期的情况分析确定。预算期货币资金流入量加期初货币资金余额,构成预算期可动用货币资金数量。
货币资金流出量主要包括购货支出、营业费用支出、利息支出、上缴所得税、利润分配以及其他货币资金支出。其中购货支出可从材料预算中得到;营业费用支出如工资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可以从费用预算中得到;利息支出所需的资金可以从偿债计划中得到;所得税付出以及利润分配支出可根据企业的盈利计划预先估计,支付的时间也比较固定;其他货币资金支出可以根据企业以往的资料并考虑预算期的情况分析确定。
二、完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货币资金的同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行为,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完善企业内部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负总责,并明确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在预算安排、计划管理、实物资产、对外投资、项目招标、工程采购、经济担保等经济活动中的管理权限、方式、方法、程序、责任和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实行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制度
理顺财务管理关系,建立职务分工控制制度,从组织机构设置上确保资金流通安全。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资金的管理人员要实行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制度,合理设置会计、出纳及相关的工作岗位,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确保资金的安全。会计出纳不能相互兼职,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流通的全部过程。[一是会计人员负责分类账的登记、收支原始单据的复核和收付记账凭证的编制;二是出纳人员负责现金的收付和保管、收支原始凭证的保管、签发银行有关票据和日记账的登记;三是内审人员应当负责收支凭证和账目的定期审计和现金的突击盘点及银行账的定期核对;四是会计主管应负责审核收支项目、保管单位和单位负责人的印章;五是单位负责人应负责审批收支预算、决算及各项支出。
四、建立收入和支出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
要加强对货币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各个环节的管理,规范货币资金的管理程序,确定货币资金执行的审批权限和制度,超限额或重大事项资金支付要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或超审批权限的资金支出。严格企业内部资金收入和支出审批程序。
1、对货币资金的收入控制
①每笔收入支出都要及时开票;
②要尽可能使用转账结算,现金结算款项要及时送存银行;
③尽可能采用集中由财务部门收款的方式,分散收款要及时送交单位出纳;
④不得坐支各项收入;
⑤出纳员收妥每笔款项后应在收款凭证上加盖“收讫”章。
2、对货币资金的支出控制
①每笔支出都应有单位负责人的审批经、会计主管审核、会计人员复核;
②出纳人员每一笔款项都应以健全的会计凭证和完备的审批手续为依据,付款后,需在付款凭证上加盖“付讫”章;
③各项支出都有预算和定额控制执行;
④要按国家规定的用途使用现金,尽可能使用转账支付;
⑤银行单据签发和印鉴保管应当分工负责。
五、强化货币资金的保管和控制
加强对货币资金、会计凭证、原始的管理,要依法建账,及时核对银行账目,认真履行定期对账、报账的制度,建立定期进行检查的制约机制。不符合审核程序不能支付资金,按规定实事求是报账,不作假账。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停留于货币形态的那一部分资金,包括现金和各种存款。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资产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也是获利能力最弱的资产。加强资金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求有效地保证一个企业随时有资金可以利用,并从闲置的资金中得到最大的利息收入,也即要求在货币资金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做出抉择,以期获取最大的长期利润。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货币资金管理,规范货币资金的使用,避免资金不足和过剩所产生的不良现象,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本文就企业如何规范货币资金的管理工作,谈一谈个人的认识。
一、建立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
货币资金预算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工具。它不仅有利于加强货币资金管理,而且有利于对整个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货币资金预算是对企业在整个预算期的货币资金收入和支出的估计,也是对企业预算 期货 币资金收支结果的预算。实行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对于完善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货币资金预算为控制企业日常货币资金流动提供了主要依据,也是评价企业对货币资金管理成绩的考核标准和重要手段。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增加了资金运行的透明度,从制度上、管理上防止挤占和挪用的现象产生。
在货币资金预算中,应把整个预算期分为若干个时期分别计算货币资金的余额。长期货币资金流量预测虽然重要,但在货币资金管理中所编制的预算,主要是一年以下的短期预算。划分时期的长短要根据企业的性质不同来决定,但一般情况下是一个月,即月度财务收支计划,某些货币资金流入流出变化大的企业,还可以按周或按日编制预算。
编制货币资金预算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面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 成本 费用预算等等。完整的货币资金预算应包括货币资金收入、货币资金支出、货币资金千余缺以及货币资金筹集等部分。
货币资金流入量来源于销售收入、 投资 收益以及其他货币资金收入。其中销售收入是最主要的部分,其金额可以直接从销售预算中得到;投资收益的货币资金收入时间比较固定,数量也容易确定;其他货币资金收入可根据企业以往的资料关考虑预算期的情况分析确定。预算期货币资金流入量加期初货币资金余额,构成预算期可动用货币资金数量。
货币资金流出量主要包括购货支出、营业费用支出、利息支出、上缴所得税、利润分配以及其他货币资金支出。其中购货支出可从 材料 预算中得到;营业费用支出如工资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可以从费用预算中得到;利息支出所需的资金可以从偿债计划中得到;所得税付出以及利润分配支出可根据企业的盈利计划预先估计,支付的时间也比较固定;其他货币资金支出可以根据企业以往的资料并考虑预算期的情况分析确定。
二、完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货币资金的同部控制制度,规范 会计 行为,要依据国家有关 法律 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完善企业内部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负总责,并明确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在预算安排、计划管理、实物资产、对外投资、项目招标、工程采购、 经济 担保等经济活动中的管理权限、方式、方法、程序、责任和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实行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制度
理顺财务管理关系,建立职务分工控制制度,从组织机构设置上确保资金流通安全。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资金的管理人员要实行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制度,合理设置会计、出纳及相关的工作岗位,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确保资金的安全。会计出纳不能相互兼职,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流通的全部过程。
一是 会计 人员负责分类账的登记、收支原始单据的复核和收付记账凭证的编制;二是出纳人员负责现金的收付和保管、收支原始凭证的保管、签发 银行 有关票据和日记账的登记;三是内审人员应当负责收支凭证和账目的定期 审计 和现金的突击盘点及银行账的定期核对;四是会计主管应负责审核收支项目、保管单位和单位负责人的印章;五是单位负责人应负责审批收支预算、决算及各项支出。
四、建立收入和支出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
要加强对货币资金的预算编制、执行各个环节的 管理 ,规范货币资金的管理程序,确定货币资金执行的审批权限和制度,超限额或重大事项资金支付要实行集体审批,严格控制无预算或超审批权限的资金支出。严格企业内部资金收入和支出审批程序。
1、对货币资金的收入控制
①每笔收入支出都要及时开票;
②要尽可能使用转账结算,现金结算款项要及时送存银行;
③尽可能采用集中由 财务 部门收款的方式,分散收款要及时送交单位出纳;
④不得坐支各项收入;
⑤出纳员收妥每笔款项后应在收款凭证上加盖“收讫”章。
2、对货币资金的支出控制
①每笔支出都应有单位负责人的审批经、会计主管审核、会计人员复核;
②出纳人员每一笔款项都应以健全的会计凭证和完备的审批手续为依据,付款后,需在付款凭证上加盖“付讫”章;
③各项支出都有预算和定额控制执行;
④要按国家规定的用途使用现金,尽可能使用转账支付;
⑤银行单据签发和印鉴保管应当分工负责。
五、强化货币资金的保管和控制
加强对货币资金、会计凭证、原始的管理,要依法建账,及时核对银行账目,认真履行定期对账、报账的制度,建立定期进行检查的制约机制。不符合审核程序不能支付资金,按规定实事求是报账,不作假账。
企业的内控制度主要由财务及财务管理、生产经营等内控活动组成,作为现代企业加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是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经营、生产水平,保证企业内部的经济运作的可靠性、正确性以及真实性的重要保障,创新企业的内控制度,还可以为企业内部的协调运作、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范围内管理企业、确保企业的财产完整和安全提供管理基础。
1.确定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应坚持的原则
1.1符合法律、符合实际的原则
所有企业或者公司都须以《企业法》、《公司法》为依据进行内部结构的确定,并在此基础上划分部门职权,其资金管理的内控制度,也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另外,在制定内控制度过程中应用的分工、审批以及审批、互相制衡等主要方式和企业的内部构架以及各部门的职能联系紧密,因此,无论是内控的措施、方法、手段等,都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运作,不能违法相关规定。
1.2企业成本效益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人类在进行活动时必须遵守的基本、首要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人类进行活动时都追求效益高于成本,创新企业内控制度也应对这一原则进行仔细分析,即进行如何使控制行为产生的效益比控制行为付出的成本更高的研究,不然,即便这一控制制度存在积极影响,也是不值得执行的,因此,并非内控制度内容越完整详细越好,内容越冗长,企业的资金管理将得不偿失,需要强调的是内控效益和内控成本较难技能型准确衡量,因此,创新内控制度时应进行仔细分析。
1.3职务分离的原则
这一原则只要内容是指若企业资金管理中,某一岗位或个人设将一些不能兼容的职务集于一身,则管理行为出错或者产生舞弊现象几率会大大增加,那么,企业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错误,或者为了及时纠正错误行为,从原则出发企业内部的不兼容职务应由不同的人或者部门来执行,若不坚持这一原则,企业很难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
2.完善和创新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方法
2.1加强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完整性控制
在对企业资金管理的范围内,如企业资金的收支业务,或者企业产生的多种货币资金业务进行控制时,应及时做好整理工作,包括对相关登记人的账户进行调查,对企业产生的收据、发票进行整理,根据收据、发票存在连续性的特点对货币资金是否和收据、发票内容保持一致进行探究等,这样能保证企业的资金在合理范围内流动。
2.2提高对企业货币资金的安全性控制
这需要加强账实盘点的控制,即定期、不定期盘点企业货币资金的控制力度,保证资金的基本安全,另外还应坚持岗位、职责的分离控制制度,保证不同的人负责不能相容的岗位,最终实现互相监督和牵制的目的。
2.3提高对企业货币资金的合法性控制
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合法性内控制度的创新,通常会加强企业内部的审计进行检查、监督的力度,如对单笔业务资金少、业务小的部门,由一人复核即可,而单笔业务资金流量大、业务大的部门,就应增设复核会计,由两个或以上会计审计,另外,还应坚持严格的审批、授权,控制大笔资金的流向。
2.4提高对企业货币资金的效益性控制
为了提高内控制度的效益性,应综合利用投资、筹资等多种手段,加强对有效持有货币内控方法的探究。在建立内控制度时,可利用加快采购资金支付来降低采购成本的采购方法、加快资金回笼或延迟资金支付的销售方法、利用扩大销量或涨升售价的投资方法来为企业的投资、筹资等提供参考,为了增加资金管理的效益性,应在投资、筹资之前先制定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2.5加强财务监管的力度,增加企业资金流动的可控性
创新企业资金管理的内控制度,首先应建立“资金流向所在,正是企业监控和管理的方向所在”的意识,将货币资金的流动性管理贯穿于企业整个管理的所有环节之中,尤其重视企业资金流动和支付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严格把关货币资金在投资、经营等多有活动中的出入关,财务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企业资金未收、应收、缓收的款项问题,资金使用的审批问题,资金支付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大额资金的立项审批问题、当前预算与实际流动资金的差异问题等方面。
3.结语
在创新企业资金管理中的内控制度时,首先须对制度建立的原则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再探讨内控制度的有效性。通过内控制度的创新性建设,利于提升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质量,避免出现、资金利用偏差的现象,当然,完善、创新内控制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应制定内控制度,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内控制度,企业才能发挥出应有的资金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滴浪.企业资金管理方面的内控制度创新[J].现代商业,2009(29).
[基金项目] 院级教改项目“会计电算化审计实训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YB201219
[作者简介] 吴丽玲,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经济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审计理论与实务,广西 崇左,532200;周彩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审计理论与实务,广西 崇左,532200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8-0100-0003
审计教学一直以来就是会计专业的一个难点,对这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法不一,但笔者在长期的审计教学过程中,对审计案例教学法比较看重,无疑审计案例教学会增强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加大学生对审计整体的认识,但更大的效果是形成良性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审计教学过程中来,真正地做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也是教学方法的一个创新。
一、在上课过程中进行案例教学
在审计教学的过程中,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内容,更能够使学生学到审计的实践内容,大大增强上课的效果。运用案例教学的最大障碍就是如何把审计内容与审计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加强审计实践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先进行审计理论内容的讲解(简单讲解),接下来就进行审计案例教学,把一个公司的审计案例相应的内容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在具体审计实践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自己解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多找一些典型案例,避免重复。
(一)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不一致时的处理方法
首先根据审计的实践步骤进行审计课程的设计,这样比较有逻辑有条理。其实审计实践的整个环节是一个整体,是不能分开的,但是在审计教学过程中可以人为地分成几个环节,这样学生操作起来比较容易。比如审计重要性评估这个内容: 在审计教学过程中,重要性评估是比较重要的课程,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这部分内容可以直接把审计实践环节的重要性评估的那个表拿出来,让同学们对照此表逐一进行示范讲解。如下表1所示:
(二)理论与实践的灵活运用
如果以资产总额、净资产(股东权益)、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作为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法,并假定资产总额、净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的固定百分比数值分别为0.5%、1%、0.5%和5%,计算确定被审计单位2011年度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如表2所示。
这样用表格的形式发给同学们,同学们就可以很容易做出重要性水平的评估,同时理解重要性评估的作用与目的。但同时还要告诉学生审计重要性评估是根据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进行判断的,像上面的题正好是整数,然而在实践中常常不是整数,我们可以化零为整,可以用一个近似的数值;而且重要性评估的百分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注册会计师可以把总资产的百分比改为0.5等,这就是重要性的特征,是个近似值,也是会计与审计的最大区别。
二、审计案例教学法的改革与创新
审计案例教学法不是一个新的思维,很多人提出这一观点,但在审计教学法的具体应用上笔者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审计教学的的现状及会计事务所审计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流程,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审计案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对于审计教学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在每一章节中都设计一个实训案例,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亲自进行审计,让学生知道一个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案例的设计与完成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找到典型的案例,能把当前所学的知识与案例有机地融合到一起,这个案例不能太大,太大就是综合实训的部分了,案例要有针性。例如“内部控制测试”的内容,我们可以用货币资金审计为例,主要关注货币资金的授权控制、职务分离控制、审核控制、保管控制等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这样就把“内部控制测试”这个复杂问题变得浅显,真正让学生把审计知识应用到审计实践中去,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竞赛”审计教学法
“竞赛”审计教学法,就是教师先把学生根据人数分成若干组。然后根据教学要求提出审计规则,把实践教学内容分配到各小组,由各小组根据分配的审计内容去完成审计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任务分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一个个具体的操作。各个小组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新知识,增强了学习的创新性与原动力,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在竞赛的形式下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完成审计任务。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审计案例教学的模块划分
在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为达到简便可行的目标,教师可将审计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然后再根据教学模块将审计任务分配给学生,也便于学生进行单项操作。
(一)教学模块的划分
教学中进行模块的划分可以省时省力,例如划分为: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等。这样划分出来,便于给分组的学生布置审计任务。各组既能分别完成任务又防止抄袭现象的发生,给学生压力与动力。同时,便于让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理解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学习与思考的独立空间。这样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完成审计的教学目标,之后可以让各小组再调换模块,在短时间内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内容。
(二)学生角色的扮演
学生在审计实训前要进行角色的分配,例如主审、助理、外勤人员等。首先要分工明确,这样在实训中才能避免出现有人没事可做,有人做事太多的现象发生。同时避免使审计实训流于形式,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出力。教师在整个实训操作过程中是次要角色,主要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发挥。教学中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
以上是针对审计教学中比较难讲的内容提出的一些方法。如何把审计这门课上好,能让学生对审计这门课产生兴趣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既有教学设计上的窍门也有教学中的技巧,还有审计实训上的充实,而审计案例教学可以为教学与实训提供一个平台,又能有效地衔接教学与实训,在实践教学中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参考文献]
[1]刘蓉,梁素萍.财务审计手工综合实训模拟实训教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一些管理制度和方法不能适应市场体制的要求,客观上要求事业单位进行制度创新。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单位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应以经济效益为前提,而应以服务公共为目标来设计和建设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部门设置、职能权限等会受到外来制度和规定的约束,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空间相对企业来说要小;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来源、资本结构、会计处理等方面与企业有着很大的区别,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内容相对简单。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经费开支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
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普遍缺乏明确的开支标准,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有些制定了开支标准的,却不认真执行,仍采用实报实销方式;一些较大开支,事前不做计划和申请,开支后只要有经手人、证明人、审核人签字,财务部门就给予报销,这是公款消费严重超支的重要原因。
(二)财务管理不规范
一是资金管理混乱,未能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专项资金与正常经费之间经常相互挤占、挪用。二是现金管理混乱,很多单位没有按照现金的结算标准支付现金,大额现金支付的现象比较普遍。三是应收账款管理不严,对借款和欠款长时间不来销账和还款的单位和职工未进行催收和清理,以致最后形成呆账、坏账。
(三)岗位设置不合理
由于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受编制限制,人员紧张,岗位安排不尽合理,许多单位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决策人、经办人、审核人、记账人员都没有完全分离并相互制约,出纳兼审核、采购兼保管的现象比较普遍,极易出现贪污挪用行为。
(四)内部控制意识不足
内部控制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其表现:一是没有形成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的意识。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单位职工也习惯于主要领导讲了算的工作方式。二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只重视本单位的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认为只要完成目标任务就行了,至于内部管理的好坏则是次要的,以致岗位设置不是从内控制度的要求出发;有的认为内部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路
(一)强化岗位分工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一般都能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来设置岗位,划分工作职责,也就是岗位责任制。这也是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但是,岗位职责的划分是否完全符合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要求,就很少有单位能够做到。所以一定要对单位的各项业务进行细化,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要求来设置岗位,并明确该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最好能针对每个岗位上的职工编制职责说明书,让他们能更加详细地知道自己的工作范围和权限,防止岗位互窜现象。
(二)建立健全事业单位预算控制体系
预算控制是事业单位通过预算的形式规范各级管理者的经济目标和经济行为的过程,调整和修正管理行为与目标偏差,保证各级管理目标和事业单位总体目标的实现。所以,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过程中,预算控制体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1、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业务部门对事业发展年度计划进行详细论证和细化,财务部门从财务角度为各部门、各业务预算提供关于预算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各种预算进行汇总和分析,单位负责人亲自抓,做到年度预算真编真用真考核。严格预算调整和追加的控制程序,减少随意性,堵塞漏洞。
2、建立预算约束机制。(1)加强项目预算编制的控制,加强项目立项和预算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2)按照年初经费预算,把各项费用分解到单位内部的各个业务部门,形成内部费用控制指标体系;(3)根据预算的执行随时完善预算的编制。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能得到顺利执行。
(三)健全经济业务流程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固定资产、预算管理。
1、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货币资金业务处理实行钱帐分管;出纳员不得兼管总账;任何一笔资金收付业务的发生和处理不能由一人单独包办到底;规范现金、银行存款、印章控制制度。
2、采购与付款控制。需要进行分离的职务有: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采购与验收;采购与会计记录;验收与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全过程。
3、固定资产控制。需要进行分离的职务有:请购与购建;审批与购建;验收与购建;验收与付款;保管使用与记账;报废审批与报废执行。
4、预算控制。预算编制与预算审批;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根据预算管理工作的业务环节和特点分别制定预算编制控制制度;预算执行控制制度;预算调整控制制度;预算分析控制制度;预算考核控制制度。
(四)提升会计人员职业能力,降低操作风险
内部会计控制是科研单位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保护科研单位资产的安全、有效推动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会计控制是经济管理的基础,也是科研单位内部控制的基础,会计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单位内部控制的全局效果。
1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内部为了有效地进行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
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其范围相当广泛,其作用已远不止防弊纠错,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发挥以下几方面作用。
1.1能够促进财务物资的妥善保管和正确使用
内部控制制度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采取各种控制手段,可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杜绝浪费、贪污、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
1.2能够促进提高信息报告质量
正确可靠的会计数据、资料是管理者了解过去、控制目前、预测未来、作出决策的必要条件,能够促进维护资产安全完整。资产的安全完整是单位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制订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地进行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生,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弊端,保证会计资料正确性和可靠性。
1.3能够促进国家法律法规有效遵循
国家制度的一系列财政纪律及法规,都需要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来落实,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以进行自我约束,遵循国家的财政纪律和法规。
1.4能够促进提高经济管理的效率
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合理地对单位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企业各部及人员履行职责、明确目标,保证单位的各项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为了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应预先确立衡量实际绩效的标准;正确记录经济业执行情况,并将工作实绩与标准目标进行比较,借以发现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以及各种因素对差异的影响程度;针对偏离目标和标准的现象,提出纠正的措施予以补救。还应注意一些特定控制程序的执行,如核对会计记录数字的准确性、保持调节表、日常编报资料和试算表,核准与控制各种凭证,同外部资料比较,将现金、有价证券和记录核对预算与执行结果比较等。论文参考,措施。论文参考,措施。
2 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2.1组织机构的控制
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分工的科学性,部门岗位责任制,人员素质控制。在设置内部机构时,既要考虑工作的需要,也应兼顾内部控制的需要,使机构设置既精干又合理。对内部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要有整体规划。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保证各级人员具有与他们所负责的工作相适应的素质,从而保证业务工作的质量。
2.2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控制
授权和执行的职务要分离,执行和审查的职务要分离,保管和记录的职务要分离;对各项业务的处理要能体现出互相监督的作用。相关的职务,必须进行分工负责,不能由一个包办兼任。在处理经济业务时,有关人员能够互相制约、相互监督。
2.3授权批准控制
各级工作人员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和批准,才能对有关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未经授权和批准,这些人员不允许接触这些业务,这一控制方式使每一个过程、环节责任、权利明确,使某些事件在发生时就得到控制。授权批准控制要求规定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业务处理权限,同 时也要求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所承担的责任,使他们对自己的业务处理行为负责。
2.4财会控制管理
为确保财产物资安全完整,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措施。可包括财务管理,如货币收支管理、费用、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等;财务物资管理,如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等。
2.5风险防范控制
内部控制应当有全球经济意识,要能敏感地认识到各类新生事物的价值,可以建立新型的资金供给制度,最大限度地满足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对资金的需求。但是创新活动具有很大风险,为防止风险、信用风险、合同风险等风险。风险防范是单位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单位应根据不同业务类型建立应对机制和应对措施。论文参考,措施。
3 当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3.1 没有建立周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多数是用一般财经规章制度说成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只在财政资金使用上提出开支范围及审批权限,它只能解决单位内紫金锭使用方向,而不能有效解决资金安全问题。长期以来科研单位的资金都依靠国家拨款,用完可以再要,致使个项目成本费用支出控制不住,浪费、重购现象屡屡发生,甚至出现物资外流事件。
3.2 内部会计控制意识薄弱
他们仅把财会科室看作是单位的“钱袋子”,无论支出凭证是否合法合理,只要领导签字就能报销。财会人员未能获得监督管理资金资产的有效权限,财会人员合理建议和监督意见只能起到决策参考的效果,致使一些不合理的开支不能彻底杜绝。一些项目的内部会计监督流于形式,不呢个发挥相互制约、共同监督的作用。
3.3 货币资金和资产管理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主要负责人对财物安全负责的意识不强、缺乏明确规范的财务核算及内部审计制度。例如:出入库制度、账实盘点、库存限额、岗位分离,往来账核对等不能有效及时实施;一些科室经常强调科研的特殊性,有的一起未办入库手续就直接投入使用,还有科室强调工作忙,对某些资产长期不盘点,不对账,难免导致部分资产流失。
3.4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良莠不齐
虽然多数单位财会人员的水平都适应本职工作,但是也有部分单位经常出现登记未按法规程序,核算未按正确方法等人为失误,个别财会还出现泄漏财务秘密或造假账申报项目等不良行为,致使财务正常运行受到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事业单位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会计那种只知道“事后作账”、不管“事前、事中管理”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论文参考,措施。科学单位迫切需要财务人员在资本运作、经营性资产的监管管理等方面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因此加大会计人员人才培训,尽早建立一套安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十分重要的。
4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措施
4.1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采用湿度控制的原则
由于科学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比较简单,运转环节少,并且多年形成一套固定的工作流程,加上人员结构大多是以“以老带新”,人员流动不像企业那么频繁,因此科学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总的来说还是做到比较好的。尽管科研单位经济业务单纯,但是资金来源复杂多样,承受的科研课题涉及国家的各个领域,除了遵守《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之外,还需要按照资金来源遵守相关的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每年需要接受多次各个方面的监察审计,不可控因素比较多;加上在投资、融资、租赁、经营等方面都有涉足;这就造成了如果内部控制制度过于严禁,常常会顾此失彼。因此在设计科学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时应该采取适度控制的原则。论文参考,措施。对于投资、融资、租赁、经营等容易出现问题的领域应该采用严加控制原则。
4.2加强各方面的内部牵制制度
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他的核心是“内部牵制”,是指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它由适当授权、不相容工作的责任分工、凭证和记录、接近控制、独立检查等环节组成。这种制约包括上、下级之间的互相制约、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如物资采购业务,批准进行采购与直接办理采购,即属于不相容的职务,如果这两个职务由同一个人担当,即出现该员工既有权决定采购什么,采购多少,又可以决定采购价格、采购时间等,如果没有其他岗位或人员的监督、制约,就容易发生舞弊行为。
4.3加强财务内部控制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对内能够向管理层提供经营管理的诸多信息,对外可以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用于投资等决策信息,要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等需进行的控制。做好财务内部控制,直接的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和财产的安全。建立科学、严密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安全、有效的财务管理基础。财务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建立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监督的制约;2、明确凭单的填制、传递、装订、保管的程序和责任;3、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对资产的直接接触;4、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核对等。
4.4加强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控制都同样来自单位内部。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就是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结构和风险,内部审计越薄弱内部控制风险越大。内部审计重在检查和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它不是侧重某一活动的评价结果,而是注重建立一种监督机制。建立健立稽核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是预防舞弊、根治腐败的根本策略。内部审计既要监督企业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社会整体利益、适应宏观经济目标发展;又要对内当好参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纠正违规、化解风险。管理者应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切实加强考核、监督、制约机制,将内部审计人员,直接对单位负责人负责,真正发挥内审人员的作用,监督和保护单位的资产、财产安全,监督企业朝着合理、合法的良性方面发展。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独立于单位其他部门的内部审计制度,内审部门负责查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将审查结果向单位最高管理者报告。内部审计工作越仔细,内部控制制度越健全,越能增强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与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6-0274-02
审计学课程专业性和实践性强,与会计、法律、统计等相关知识联系密切,需要理论指导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审计学课程内容条块分割,概念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审计课程抽象、深奥,不易理解,从事审计教学的教师也感到难以将审计学课程讲得深入浅出。通过改革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和掌握审计知识。该项研究提出了基于审计学课程体系整合、审计案例教学和审计综合模拟实验的三维整合审计学教学模式。
一、审计学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1.课程设置重复,缺乏逻辑性。审计学课程设置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部分章节内容重复。有的学校根据审计主体性质不同设置课程,如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和鉴证审计等;有的学校根据特殊行业不同设置课程,如内部控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等。这些课程之间和章节内容也存在重叠现象,课程内容条块分割,各章节前后没有连贯的逻辑关系。若教师在教学时不考虑课程间的联系与渗透,盲目地为课时而讲授,则会出现教学内容重复、审计知识不系统等问题。为此,应科学设置课程,选择合适的教材因材施教,将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进行有机结合起,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审计知识。
2.教学内容多,缺乏内在衔接性。审计学教学分理论和实务两部分,其中理论部分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理论性不强或拓展性知识;实务部分以审计实务的四个循环和货币资金审计为主线,审计终结阶段出具审计报告,部分院校增加了验资和经济效益审计等内容。审计学教学内容多,实务部分与理论部分缺乏衔接性,使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脱离。如何进行理论知识与实务部分衔接,尤为重要。例如,在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实务部分讲解时,应与审计方法中的存货监盘有机结合,并辅之审计工作底稿,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
3.审计理论和术语晦涩,缺乏明晰性。审计理论内容会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与乏味,有些理论术语晦涩,如日期截止目标、机械性准确、重要性、合理保证和认定等。单纯从字面看,这些术语很生僻,加之其定义或含义多数是从英文的复合句中翻译过来的,其语言表达和逻辑关系不通俗。因此需要教师在讲授时,应结合案例等方式深入浅出地揭示其真实含义。
4.审计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参与意识和主动性。加之对审计学的内容感到抽象、空洞,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方法犹如纸上谈兵,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实物、录音、图片、教学软件等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设备,使教学形象直观,并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5.审计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操作性。审计学偏重于实践,但目前教学过程中纯理论讲解较多,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造成思维模式呆板与审计实务判断灵活性相背离。由于审计原始资料的隐密性,致使实践教学资料缺乏,对审计工作只停流在感性认识上。部分学校试图从案例教学入手,改变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但仅依靠案例教学,还不足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教学过程中缺少与实务接轨的模拟实验和模拟工作底稿,以及具体的操作流程和实务。
二、构建基于三维整合的审计学教学模式
为改变现行审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审计教学经验,提出一种新的审计教学方案——三维整合审计教学模式,即从课程体系整合、审计案例教学和审计模拟综合实验三个层面,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
1.审计学课程体系整合。整合审计学课程内容,将审计理论运用于审计工作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审计学课程体系整合过程中,应力求精简与实用,注意各相关专业课程之间的安排搭配,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技能。(1)审计学课程内容包括审计学基本理论、审计程序和技术以及业务循环审计实务三方面。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地选择和应用审计实务中审查技术和方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使学生学到系统、实用的知识。例如,在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审计实务的学习中,与审计基本理论中的函证法紧密结合,使学生深入理解函证审计方法与技术。(2)相关专业课程的结合,注重专业课程之间的综合,让学生从审计的角度将财务管理、统计和税法等相关知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已获取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3)对其他专业相关知识的融合,注重学科之间的结合,在获取知识、重组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多维思维方式,形成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审计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4)将会计错弊表现形式及其审查技巧作为补充。如在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主营业务收入审计中的主要风险领域进行错弊的归结,结合主营业务收入的各种错弊表现形式,进行审计技巧的讲解和分析。适当补充财务报表主要项目的会计错弊表现形式及审查技巧,从实战角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审计课程的全方位整合。
2.审计案例教学。运用审计案例教学,以审计案例的情节为线索,使学生进入审计工作的“现场”,即由理论讲述向审计案例的剖析与理论描述相结合转变。通过案例教学,传授审计相关知识。审计案例教学法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审计案例教学形式包括三种:(1)审计实务案例。该种案例大多以审计的业务内容为主,具体的业务调整居多;(2)审计典型案例。以国内外典型审计案例为主,将审计理论融于审计案例之中,通过审计案例的讲授、分析与讨论,对审计知识进行深入剖析;(3)理论教学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结合审计理论讲解来分析案例,再进行审计案例的相关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开设审计理论课之后单独开设审计案例研究课程,侧重点略有不同,《审计案例研究》的案例通常选取典型的审计案例或业务案例,分课堂教师引导案例、课堂学生讨论案例和课后学生分析案例。教师应在案例分析中提出具有研究性质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某一案例或专题进行深入思考,拓宽思路,让学生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教师可让学生投入到事先精心设计的案例讨论中,通过学生运用审计学基本理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审计模拟综合实验。审计模拟综合实验能增强审计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综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要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尽量避免知识的交叉和重复。审计模拟实验的形式很多,可通过建立审计模拟工作室、校内模拟仿真实习、计算机审计模拟实验和校外实习基地培训等形式完成。(1)建立审计模拟工作室。针对理论教学的讲授内容,将审计知识分为若干个项目,准备审计专用的各种工作底稿和材料,与学生共同建立审计模拟工作室。在工作室里,可有针对性地选取某个项目进行实际操作。例如,理论教学中进行现金监盘审计时,可选择货币资金审计项目的专项资料,在工作室里与学生共同填写现金盘点表,完成现金审计的全部审计资料,提高学生对货币资金审计的能力。(2)校内模拟仿真实习。为突出直观教学,进行校内审计模拟仿真实习。以一家公司某年度的财务报表审计为主线,使用账、证、表等实务会计资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设置工作岗位,进行情境操作,真实再现财务报表审计的整个过程,包括接受审计委托、制订审计计划、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和出具审计报告等。各小组在模拟实习中演示、说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等,由教师根据评分标准确定考核成绩。实习结束学生须提交审计报告和一套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3)计算机审计模拟实验。该实验需要在审计软件的支持下进行,审计软件会事先准备一套仿真模拟电算化会计核算资料,按照审计软件的操作步骤,学生进行计算机模拟审计业务的全部流程,其内容与手工模拟仿真实习基本相同。(4)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有业务需要的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联系,建立实训、实习基地,让学生轮流深入企业进行审计工作。建议学校注册成立一个会计师事务所,解决部分学生的实习问题,教师可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周密安排、管理和指导。由于学生的实习审计的分工不同,实习成绩可通过知识应用能力、个人修养、动态的考核和实习报告等决定,其中知识应用能力包括综合能力、实习完成情况、审计小组会议表现情况等,分值占50%;个人修养包括出勤率、师生交流互动、精神面貌、言语方式、行为礼貌等,分值占30%;动态考核方式可通过口试、社会调查、论文、报告、设计规划等完成,分值占20%。
参考文献:
[1] 陈风霞.高等院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96-98.
[2] 倪敏,黄芳.审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09,(7):53-55.
[3] 徐绍祥,王丽.基于会计教育目标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84-87.
1融资资金流动分析的基本原理
融资资金流动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对融资资金运行情况进行定点归类,确认资金的属性——是资金运(应)用,还是资金来源,再据此分析资金运(应)用和资金来源的合理性。例如,某投资者创办甲科技公司投入资本金100万元存入银行。当期,该公司支付70万元购买一批科技产品,并全部售出,收款86万存入银行。由于该科技公司新办,一切税费免交,未发生其他费用。期末,该公司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如下(见表1、表2)。
根据表1、表2进行资金流动分析如下:
①公司他创立时:
资金的应用
银行存款余额100万元
资金的来源
实收资本余额100万元
②营业一期后:
资金的应用
增加银行存款16万元
资金的来源
增加未分配利润16万元
从以上分析可见,企业融资资金流动分析主要是比较资产、权益项目的期初、期末差额。对于资产类项目来说,期末余额大于期初余额,是企业增加资金的应用;期末余额小于期初余额,是企业增加资金的来源。对于权益类项目来说,期末余额大于期初余额,是企业增加资金的来源;期末余额小于期初余额,是企业增加资金的应用。
2融资资金流动分析的应用实例
例1:夏宇工厂2009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年初、年末差额计算如表3、表4。根据表3、表4进行资金流动分析如表5。
2.1对资金来源进行分析,考察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从表5中可见,夏宇工厂本期“资金来源”1631151元,其中,主要产生于流动资金项目和盈利的增加:
①企业盈利使“未分配利润”增加444885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27.3%(444885÷1631151×100%);
②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加资金来源332000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20.4%(332000÷1631151×100%);
③收回应收账款增加资金来源295590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18.1%(295590÷1631151×100%);
④购货签发应付票据增加资金来源175500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10.8%(175500÷1631151×100%)。
以上四项内容共增加资金来源1247975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76.5%(1247975÷1631151×100%)。其中,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未分配利润”的增加,它表明该企业主要依靠增加盈利来扩大资金来源。
如果企业主要靠增加贷款来增加资金来源,就有可能产生财务风险。
2.2对资金应用进行分析,考察企业是否存在经营风险从表5中可见,夏宇工厂本期“资金应用”1631151元,其中,主要用于流动资金项目的增加:
①货币资金增加433945元,占全部资金应用的26.6%(433945÷1631151×100%);
②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减少339641元,相当于动用偿债的流动资产增加了20.8%(339641÷1631151×100%);
③企业购买的存货增加,多占用资金255888元,占全部资金应用的15.7%(255888÷1631151×100%);
④应付账款减少195900元,相当于动用偿债的流动资产增加了12.0%(195800÷1631151×100%)。
以上四项内容共使资金应用增加1225374元,占全部资金应用的75.1%(1225374÷1631151×100%)。其中,最主要的资金应用是“货币资金”的增加,它表明该企业主要依靠回流货币增加了资金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如果应收账款过渡增加,存货中的库存商品超常规增加,这些都有可能产生经营风险,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不利。
2.3对资金来源和资金应用进行分析,考察企业是否存在偿债风险分析偿债风险的重点是对非流动资产增加的对应性进行分析。夏宇工厂本期“非流动资产”共增加了199524元,包括:
①“持有至到期投资”增加了107970元,占全部资金应用的6.6%;
②“固定资产”增加77263元,占全部资金应用的4.7%;
③“工程物资”增加14291元,占全部资金应用的0.9%。
夏宇工厂“非流动资产”增加的来源是什么呢?从以上表5可见,主要依靠“长期融资”解决,即主要依靠投资者资金积累和长期负债解决: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为着眼培育“拿得出、打得响”的全国审计领军人才,按照“服务发展、注重培养、引领牵头、整体提升”的原则,树立人才为本思想,制定出台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细化培养计划,强化保障机制,跟进激励措施,健全审计人员培养、成长模式,推行跟踪培育、师徒带教、轮岗交流、分层培训机制,以实干精神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着力打造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对党忠诚、热爱审计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依法审计,遵守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素质高、业务精、纪律严、作风优的高层次、职业化审计人才队伍和审计铁军。
建立审计岗位准入从业资格选拔制度。国家许多专业技术领域(财经、卫生等领域)均设置了准入门槛与各级资质考核认证办法,以会计岗位为例,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也有相应的门槛设置,从业者持证期间必须按照要求参加继续教育并接受年检,会计人员的职称晋升都有相应等级的全国统一考试。这些制度为审计人员准入选拔制度构建提供了参考。可以考虑将审计岗位准入从业资格选拔制度纳入到《基层建设先进单位考核评比办法》“双争”扣分条款,若两年内在审计岗位不能取得审计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即调离审计岗位,为审计后备力量储备保证质量。
强化审计人员“争先创优”和看齐意识。要树立“争第一创一流有红旗就扛”的意识,坚守政治信仰,保持高昂斗志,进一步提升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对比先进找差距,变压力为动力,增强忧患意识,提高竞争能力。要争当审计工作尖兵,把发现案件线索、查处重大违规问题、廉洁从审、撰写审计信息、计算机审计、绩效审计等内容作为奋斗目标,争当审计能手,争做复合型人才。以审计事项为单位做好调查记录,作为审计方案编制依据,把好调查了解关;严格按照审计相关规定实施现场审计,把好审计实施关;做到审计结果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评价客观公正,建议切实可行,把好审计报告关。着力营造“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工作氛围,保持好锐意进取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激发审计人员不断奋进、积极向上、开拓进取。
建立审计“慕课”教育移动APP平台。围绕货币资金安全、政府采购、基本建设和资产票据等财经重点监管领域,开设审计大讲堂,由实战经验丰富的审计业务骨干轮流担当主讲人,充分发挥“传帮带”。从慕课平台的互动性、课程资源规划、授课形式、呈现效果、发展趋势入手,做好“慕课”在线教育。开设《如何防范货币资金安全风险》、《零星工程造价审计》等精品课程,把握好内部审计核心资源,打造先进的审计数据与教育APP软件,设立审计教育网校,为审计人员构建高水平的自学网络教育平台。
构建大数据审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针对基建项目和采购活动资金量大、技术要求高、周期长等特点,进一步完善审计项目数据库、审计人力资源内外部专家库、审计法律法规资源库,加强与外部审计机构单位(审计署特派办、省市审计局、公安局审计室等单位)的沟通联系和人员交流合作,解决好内部审计人才与外部审计资源的整合利用,加强对审计资源库的管理,引入优质的基建、采购、信息化、船艇、特种设备造价审计等社会中介机构为我所用,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
建立标准化“云审计”现场平台应用。利用云计算理念和技术构建“公共云审计中心”,通过数据采集、信息沟通、质量控制等功能,提供服务于审计工作的专业审计技术和资料,实现审计数据的云存储和审计资源的协同共享,高层次、多维度地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各项信息,将审计组织方式由传统模式向“矩阵式、多层级、联动联网”组织管理模式转变,进一步拓展审计内容与范围,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提升审计成果应用水平、推动审计整改落实等发挥审计监督效能。探索组建强有力的数据分析团队,培养大数据审计师职业化人才,提升审计队伍的整体数据分析能力。
基于职业化视角的审计职业保障制度体系。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是审计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未来审计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审计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审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成为重要课题。审计人员不仅要会核查会计账目,更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仅要会审数据,更能通过数据找到规律;不仅要精通财务,更要熟悉相关政策规定;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善于推动解决问题,研究制定审计人才职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强化军地有机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人才合作培养机制,全方位、多渠道培养人才;加大复合型人才建设力度,加强政策法规、计算机、经济、工程、法律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大任职代职交流,创造多岗位锻炼机会,进一步拓宽视野,丰富阅历。
建立定期内部审计督导和绩效考评机制。加强各单位内部审计组织领导小组建设和建立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采购、基建等项目操作规程及指南,明确审计工作目标、权限、职责及工作流程。指导开展货币资金、票据、固定资产专项审计,为本单位领导当好参谋,严格把关,监督本单位经费合理、合规、合法使用,并做好审计资料装订归档和每季度的数据上报工作。通过设立审计服务中心、每周审计知识告知、审计调研论文评比、参加国家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方式,整合和优化审计资源,打造审计业务品牌,探索建立以岗位为基础、职业能力为导向、工作实绩为重点,同时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平的审计人才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2.加强对农村审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针对当前机构不健全,审计力量薄弱的实际,县政府要从组织上、制度上为乡镇审计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当前主要抓好乡镇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健全,解决好人员的编制问题。审计机关要遵照《审计法》的规定,充分利用优势,加强对农村审计的指导。对一些重大的审计项目,或是初次开展的审计项目,审计机关应给予必要的业务指导,还可以通过有关工作会议和例会,交流经验,沟通信息,座谈讨论,排除疑难问题,促进整体素质提高。此外,要协调各方关系,加强与各乡镇领导联系,宣传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倾听他们对审计工作的要求和建议,使他们支持和重视审计工作,将农村审计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确保审计工作有专职人员,有组织领导,经费落实。
3.进一步加强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针对当前农村审计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认真研究参照国家审计准则,结合农村审计实际,制订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农村内部审计规范或指南,并在此基础上汇集成一本《农村审计监督工作手册》,使之成为农村审计人员的业务工作指南,同时要共同制定农村审计发展规划、农村审计质量控制办法等规章制度,从计划管理、项目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着手,在宏观规划和微观操作两个层面加以规范,使农村审计监督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农村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
4.不断提高审计监督和服务的能力。农村审计要为乡镇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在严格查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完善制度和加强管理,为乡镇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对审计发现的经济犯罪、严重损失浪费等现象,要发挥职能作用,进行移送和处理,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减少农民负担。
5.努力营造和谐良好的农村审计氛围。营造和谐的审计氛围离不开法律的完善、领导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一是努力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主管部门、涉农部门等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二是农村审计部门要与纪检监察、政府审计、司法机关、财政等有关部门单位加强联系沟通,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违纪违法现象及时进行移送,构建资源共享的审计监督机制;三是通过宣传与结果公告等措施,努力提高社会各界,特别是农民群众对农村审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四是努力增加乡镇内部审计投入;为农村审计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苍南县农村审计现状与阶段性成果
浙江省苍南县有36个乡镇共776个行政村,现有农村人口116多万人。2008年全县村级集体资产总值192097.98万元,其中货币资金29804.92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3622.51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当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有154个,其中年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29个。为防止村级集体资产流失,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监督,早在1995年由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苍南县农村合作经济审计总站”,与县农业局农经总站合署办公,业务上接受县审计局和上级主管部门审计机构的指导。2002年10月《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颁布实施,农村审计步入了法制化,县财政将农村审计项目纳入年度预(决)算,经费10万元。多年来,在县委、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按照“三年一轮审、离任必审、有访必审”的要求,积极开展以村集体财务收支为主的各项农村审计,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全县已审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539个单位,审计资金总额达123124.08万元,查出违纪违规案件69件,查出违纪违规资金837.78万元,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18件,受党纪处分35人。并向被审计单位及各级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1220多条,大大地促进财经制度的落实和完善,农村审计的良好效果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1.通过落实政策,实行村务公开。为加强对农村审计和村务公开工作的领导,苍南县委、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见》等文件,明确农村审计工作要求,健全农村审计机构,配备合格审计人员,并且将审计结论作为考核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归入个人档案。2003年县政府主要领导还专门为加强村极财务审计、实行村务公开方面作重要批示。通过贯彻落实上述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审计工作,完善了村务公开制度。对审计出来的财务收支、资产运行情况以及存在问题和整改意见等如实地向群众公开,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提高了农村财务的透明度,增强民主理财意识。
2.通过规范操作,提高审计质量。在执行《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和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示范文本的基础上,具体制定了《苍南县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审计试行办法》、《苍南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操作规程》、《苍南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办事指南》等文件,编制一套适合本地实际操作的审计通知书、审计记录单、审计查询单、审计签证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承诺书、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审计建议书等标准文本。为确保审计质量,在坚持按章审计、统一文本操作的基础上,要求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对被审期间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等情况如实陈述并承诺;强化审计复核制度,审计组长必须对审计组成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对审计主要事实的清晰性、完整性及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和充分性必须复核;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审计档案是审计监督活动的真实记录,是检验审计质量的主要依据,在对审计事项做到认真整理的基础上,按国家规定实行“一审一档”制,做好装订年度归档,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备查。
3.通过拓宽审计,强化村财监督。在制定和实施农村审计工作计划中,要求各乡镇对村级财务实行“三年一轮审”,县农村审计单位实行抽审;在坚持例行审计的基础上,拓宽思路,积极探讨,接受委托审计;根据工作需要,分别开展了村级债权债务专项审计、村级货币资金管理情况专项审计、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土地征用款落实专项审计、村集体组织征订报刊情况专项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以及村集体经济财务循环审计等。通过以上各项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对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和核实,对村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进行评价,确保村集体资产的安全运行,实现了对村集体财务的全方位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