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7 08:05: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专业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上文论述中,,我们已经对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基于这一认知基础之上,结合当下高校专业教育现状来看,要想保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效率,建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一)清晰的创业教育目标定位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创业教育是一种多层次的素质教育,创业教育决不能脱离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孤立地进行,而且必须更深地依赖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全过程。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尚无清晰的定位。回顾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创业教育是以缓解就业压力为首要目标提出和发展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动因,各高校把创业教育作为缓解就业的“第二课堂”教育,严重扭曲了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使得高校创业教育定位模糊。许多高校把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为企业家速成教育,开展高校创业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成立企业,培养未来的老板,在学科上侧重于创业知识教育和创业技能教育,这显然是一种“拔苗助长”式的做法。
(二)开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就要进行课程改革,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任何教育模式都需要科学的体系作为支撑,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虽然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但是也不能例外。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专业特色及特点,对学生今后将要面临的就业形势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站在创业者的角度来看待相应的专业领域,这样一来,不仅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对就业形势的科学分析能力,同时对于学生专业能力适应性的提高来说,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多层次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的关键,高校要完成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客观上需要一支精于业务的创业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主要依托于经济和管理类专业教师和从事学生就业工作的政工干部。客观地讲,尽管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因为自身缺乏实践,特别是缺乏创业实践经验,绝大多数老师难以胜任创业教育的工作,创业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大学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和拓展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人才之间的竞争也愈来愈白热化,社会对人才的培养在新形势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集中体现在社会越来越需要以创新能力为重点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具体到大学教育中来,就是要转变传统教育中单纯重视知识化、科学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科学与人文并重的高校教育模式。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大学教育除了关注专业教育以为,更应该贯彻“通识教育”的指导原则,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必要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广泛地认识和了解其它课程的知识,特别是艺术方面的知识。科学和艺术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互相配合、互相渗透,共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认为,高校只有加强艺术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拓展,同时提高二者的教育水平,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具备健全人格的、有着丰富创造力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实现大学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拓展
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正是由于音乐与生俱来存在的特质,使得大学音乐教育在陶冶学生的情操、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等方面表现出其他专业学科不可取代的优势。新形势下,普通高等院校应强化创新创新意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己任,实现大学音乐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拓展。结合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大学音乐教育的创新改革以及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和拓展,都必须以转变教学思想和理念为前提。一方面,普通高等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大学音乐教育并不是简单设置一门音乐教程,而是要充分认识到其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普通高等院校不能用专业音乐教育的眼光和要求来看待音乐教育,而使得音乐教育的发展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再一方面,大学音乐教育应将学生的专业需求有效的纳入到教学体系中来,满足学生的专业诉求,充分发挥为专业教育服务的功能。
注重专业的可操作性和使用性,紧跟市场需求,专业的创业易操作、易起步。一方面学生能够在校就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尤其是校企合作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实践机会。不断证明了在高校中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立足于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长远发展。
2.行业领域发展为专业人才创业提供更多机遇。
专业领域的行业发展为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这种推动力是长期和有效的,专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的发展,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带动专业的发展。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电子商务领域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更多该专业学生的创业机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创业,从事淘宝或是微商等进行在线交易,创业成本低、风险小、收益快,都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带来机遇和挑战,也是运用专业知识创业的最佳选择。
3.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更多创业型专业人才。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层次低等问题,需要创业的融入,以激活市场化意识,改变传统产业,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如旅游英语专业的一位贫困大学生利用地域旅游和专业优势,自己创业开设家庭小旅馆,通过网络渠道为预订房间和景点,接待外来游客提供一条龙服务。
二、高校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
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越来越重视,单一在教育中融入创业知识和理念会使教育空洞,在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实践平台等方面都要探索结合创业教育。实施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将成为必然,融合的路径方式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理念融入到培养模式。
高校专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本专业领域的高级人才。创业教育理念的建立是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和提高创业能力的前提条件,让学生吸收创业知识拥有原始创业活动出发点。构建创业教育理念,需从思想上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拥有创业激情和创业原动力。
2.创业教育融合到专业培养计划中。
专业教育培养计划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蓝图。在专业教育培养中,高校各专业需要如何教、怎么教、教什么都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要树立全面的创业教育观,注重培养计划的全面和整体设计,把实用型人才培养和创业型人才培养放在同等高的位置,逐步探索适合高校自己专业特色的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
3.课程设置增加创业创新教育。
创业教育的重点在于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改革,主要将创业教育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以培养大学生具有创业精神和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立足于成功创业校友和行业顶尖企业合作创业课程,投入到精品创业课程的建设与投入,并将新理念的创业教育引入课堂。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入创业教育理念。
由于高校教育的专业化培养只专注本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其结果是导致学科之间孤立学习,形成知识和技能结构单一的人才,制约了本专业与其他领域的联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需要引入到创业教育中,更注重学生和市场的需求,帮助大学生建构择业和就业的主动性。
5.实践平台的搭建。
校内要把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创业大讲堂、创业比赛、创业社团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在校内的创业热情。同时要加强创业基地建设,给予学生创业实践空间,如建设大学生团队“创业园”,学生不但可以获得创业知识和理论,体验创业实践过程,增加创业成功率。校外与企业合作,带动创业项目,如导师指导学生参与创业课题和创业项目,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拓展项目,从而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1)创新创业教育仅仅是就业教育的一部分。
许多高校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停留在表面上,通常是对政策与形式的分析,对创业中最重要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还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
(2)创新创业教育只针对那些想开公司的学生。
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一般都是以讲座、规划大赛和社团的形式展开的,参加的也一直是一批对创业非常有热情的学生。但真正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但只有极少数人的参加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教育效果并不乐观。
(3)创新创业教育是教学生怎么赚钱,与他的专业背景无关。
在我国,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校级公选课,统一进行授课,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讲述的内容都是一样的,缺乏针对性,没有将学生所学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使学生不明所以,觉得这种教育方式在以后也不会对自己有什么帮助。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
要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的对学生起到作用,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1)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
大学生一般都是以自己专业知识为基础开始的创业之路,在需要人才的社会,大学生也深深认识到专业知识才可以帮助自己发展事业,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创业的成功。所以将专业教育作为基础,让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在一起,从而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是高等院校改革发展的趋势。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看到了现有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只有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更多有利于社会的人才。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路径探究
(1)培养专业课教师的创新创业思维。
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起着重要衔接作用的是教师,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大部分的知识都来源于教师,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也会认真对待并及时完成。然而由于很多专业的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认同感,使得本专业学生也对此了解不多,只有商学院、管理学院等商务应用性较强专业的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有一定程度上的认同。所以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将专业知识与创业知识相结合,找到两者切合点,适当的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并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对待。
(2)建立培养人才新方案。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属于新兴课程,属于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很多学生和教师都感觉陌生,在学校的根基比较薄弱,不易得到关注。因此,要及时为创新创业教育建立规章制度,设立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有倾斜的新育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