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1-02 02:08: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思想政治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思想政治学论文

篇1

听课情况表

时间学校授课教师课题

9月26日附属中学胡桂银认识论知识的复习

王立新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谭蕾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

李玉环实践知识的复习

9月27日北师大实验中学刘凤云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王琪联系

范海红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阎红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9月28日二中石晓军按客观规律办事

一、主要优点

1.教师年轻化,有较高的工作热情

政治教师共有35名,其中45岁以上的只有2人,工作3-5年的有10人,非常年轻,大部分教师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工作热情,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虚心好学,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主动搜集教学中所需资料,丰富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有说服力。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去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有意识地探究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方式和方法。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们克服交通不便的困难,坚持每周去西城、海淀听课,和城里学校的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探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丰富自身的信息,并充分利用我县内资源,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开展了手拉手的活动,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力求使自己进步更快。

2.课堂教学注重双基的落实,找准发力点。

在所听的9节课中,其中有4节是高三的复习课,2节是要参加会考的高二复习课,这几节课中教师都努力在学生已学过的基础上,强化知识的落实,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比如附属中学的胡桂银和李玉环老师以知识结构图的形式把各个表面无关而实质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知识框架,建立知识网络;实验中学的刘凤云、王琪老师则让学生自己以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中心建立知识网络,使学生对各知识点由点-线-面-体的联系一清二楚,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聚合性。在高一和高二的教学中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体系通过层层设问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一清二楚,便于对知识的理解。

3.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意识和实践积极性明显提高。

随着我县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教学硬件设施越来越好,教师们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和实践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所听的九节课教师们都使用了计算机,在教学中使用自制的课件,特别突出的是实验中学的刘凤云和二中的石晓军老师,所制作的课件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和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都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教师的教改意识有所改观。

几年来,在教材还是老教材的情况下,教研活动一直宣讲按照新课标、新理念来进行教学,教师们的教改意识有所改观。在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生活、思维实际,以生活为主线;有意识去关注学生的思维,从细节中去找有研究的问题;关注一些改革的措施。比如附属中学和实验中在课前都为学生准备了自学导纲,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进行预习,教师通过这个环节努力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认识。

二、问题与建议

1.加强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所听的8节课中,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集中在如何把课本知识讲清、讲透,而忽视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学方法单一;在一节课中要培养学生的哪方面的能力,往往被老师忽视,对学生思维的深度、思维的广度以及情感上的真实体验认识不足。新课程要求以学生生活为主线,以学科知识为支撑,强调从问题中获得知识,不能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课堂教学要以能力为核心,到底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一定要设计。能力是在平时训练中培养起来的,而不是在某一阶段一促而就的。教学中应把抽象的知识还原到具体的生活中去。更多地要考虑课堂上学生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学习态度是否积极,是否动手、动口、动脑,在反馈中知识是否掌握牢固,学生的思维是否是深层次的,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能力有没有得到增强。应进一步学习新的课标,树立新的理念,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教学。教师教学能力需进一步提升,部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仍需强化,对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实际应用到课堂教学、如何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及学校的特定条件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等方面较欠缺,需加强学习、思考,并不断的实践探索。

2.多媒体辅助教学亟需向深层次挖掘

篇2

(二)职业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滞后职业学校虽然在人才培养上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在思想道德的教育方面也有其明显的缺点,这与职业学校教育的特殊性有很大关系。因为职业学校主要关注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却忽略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致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落后。这种偏颇的教育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参加工作步入社会后,对思想政治的重视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三)日益复杂的社会情况影响着职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情况变得日益复杂,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就业形势的复杂化给职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更多压力。职校学生的思想状况受社会、家庭和网络的影响较大,同时也与自身素质、经历及文化程度有很大关系。当前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生源素质多元化、学生类型多样化和文化基础差异化等特点,因此有些学生自私自利、集体观念差、过分追求个人享受、缺乏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这就使得职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更难开展,并且效果较差。

二、如何改进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面对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积极探索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

(一)加强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做好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师是关键,因此非常有必要打造一支具有专业化水平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在教师的配备上要优先考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有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教师并且对他们进行专业培养。“打铁还要自身硬”,作为思想政治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要保持清醒的思想政治头脑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懂得思想政治工作业务,在工作中能够得到学生的肯定,不能误导学生,更不能混淆学生的政治观点。作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核心力量,在工作中要充分调动思想政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潜能,并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向学生灌输党的思想,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进步。

(二)以创建和谐校园为出发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创建和谐校园也是中国梦的一个组成部分。创建和谐校园就是通过优化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造文明校园,促进良好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这必然会促使学生思想的进步、素质的提高和文明行为的形成,学生思想进步了、素质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自然就好做了,因此创建和谐校园对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非常有利。

篇3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一个哲学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社会性、和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能做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存在,在于它能够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价值意义。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讨,学界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深化了对其本质的认识,但没有形成统一界定。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是针对人的活动的现象,在社会共同体中,个人与集体活动中的辩证关系也需要一种全面的辩证的视角去解释。社会哲学是一种对于社会生活现实的总体性把握[1],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需要社会哲学范式这一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和需要的必然性与普遍性问题反思,这与认为“社会哲学范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把社会政治的需要看作其出发点和归宿”[2]的观点不同。基于社会哲学思维方式,探究“思想政治教育是其所是”在生活实践中如何体现的,在社会关系中把握,才能正确体现其本质。

1目前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普遍性的客观存在,在不同时代和国家表现为不同的样态。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许多学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界定是从一定统治阶级、阶级意识形态来界定的,“意识形态性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或意识形态性,它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质和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属性”[3]。意识形态性的核心是政治性和阶级性,是指的是观念上层的建筑,是政治的法律的思想的观念,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大众的,是文化自觉的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需要在社会关系中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意识形态说发现了思想政治教育阶级意识功能传播,在这一社会关系中显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源于社会系统中的政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定,实质是政治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渗透”[4]。政治是对公共事务的安排和治理,它自始至终都有公共性的向度[5]。政治性只是人的群体归属需要的一部分,另外还有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在原始人群内实际上是存在着为大家都认可的行为标准和活动准则,也就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体现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性,从根本上看,在阶级蒙昧时期,在社会思想领域中不存在着思想体系的明显分化,政治社会中只存在着一套较为完备的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的思想体系。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政治是一个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强制,是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即政治同化了道德和宗教,因此,政治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做概括是不能覆盖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范围和全部现象,只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被需要的体现,无法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主体间性活动,在现实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一个前提性承诺,具有确定的价值取向和导向的,尽管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及其不同人群、各个阶层和学者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然而对于其历史正当性、社会价值取向和作为人类需要的一项活动是共通的。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存在相同的现象,即能够用一种关注社会活动的方法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根本上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2思想政治教育本源性探究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准确把握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始发生去追问其为何存在。基于这样的路径去寻求它的本质,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的回答。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人的一项活动,发端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思想活动。简单的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是原始社会人进行的一种生活方式,主要体现在群居生活,伴随着意识、情感、规则的发生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济把这种原始形态的德性称之为“生活式的德育”,尽管这种生活式德育及其原始,但它已经历史性地“承担着社会生产性和生活性”,“维护社会公共生产和生活”,传递和驯化人的德性职能。[6]基于这样的生活式德育所形成的习惯,维护着人际平等与聚集,保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群内存在大家较为认同的活动准则和行为标准,体现在集体狩猎和采集活动当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与人之间关系而结成的一个整体,因此原始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也还没有从其他的社会活动中独立出来,在社会思想领域表现为对某种神秘力量的一致崇拜和信仰[7]。人与人的这种紧密的联系结成的这种自然共同体当中,表现的是对氏族部落认同的原始宗教式的精神控制,是群体性的。阶级社会的出现,伴随着阶级控制和阶级教育活动的出现。不管在奴隶社会还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在社会思想领域不存在着思想体系的明显分化,政治社会中只存在着一套较为完备的具有明显政治倾向性的思想体系。例如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儒学受到统治者的青睐并得到一定发展,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转向政治教化。中世纪时期宗教利用教义将人们的思想观念禁锢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当中,为阶级统治服务。这一时期主要是对“主人”所代表的国家和社会认同的那一系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规训和教化。在资本主义社会时期,资产阶级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宣称教育是为了对公民进行智、体、道德教育以及宗教教育,培养民主、自由、平等的公民。在教育实践中大肆宣传他们的意识形态理论。不仅对资产阶级进行阶级意识的教育,并且在公民教育中体现了一种公民身份和国家认同教育理念。社会存在着两大对立的政治思想理论体系,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各自从本阶级的立场出发建构的各自思想体系。在社会主义社会时期,社会思想理论界存在着多元的以理性个体的角度出发,而非从阶级出发的论证和阐发为社会共同体的价值理念所应实施的方案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是以培养民众对国家(国族)和社会自觉认同的理性精神为主旨的教育和引导。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人在不断的自我实现、解放,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根据以上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质有了一个基本指向,资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表示的是出于政治需要而不是生活需要。实践性和目的性是人类存在的价值指向,社会哲学反观人的生活总体。

3用社会哲学范式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再思考

社会哲学在我国80年代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尤其是南开大学哲学系对社会哲学的研究。王南湜教授提出让定义适合于生活,用生活中已有的领会去修正定义,修正理论。基于这样的方法,王南湜教授给社会哲学的定义是一种对社会生活的现实的总体性把握[8]。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从其发展历程看出,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目的性和实践性理解和把握需要社会哲学研究的方法和理论来把握,因此,社会哲学范式则指的是以社会哲学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给予总体把握或反思,在这种思维框架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重新做思考。本质不是变化的,是最普遍、最稳定的根本性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也是各个阶段体现最为普遍、稳定的最根本性质。基于这一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讨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始发生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目的性和实践性体现出发。3.1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一项实践活动,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在实践中完成的。首先,从其出发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进行。社会哲学是以一种总观的态度面对现实生活,那么生活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体现。从人的思想实际出发,对具体的人开展教育,分析人的思想的形成、发展、嬗变等,而这些是无法离开人的实践活动来进行的。其次,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使人们形成好的思想,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而这种思想政治素质则是社会需要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人是未完成的存在,现实生活当中的人,是一个在不断创造活动中自我完善,不断追求幸福生活的人。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去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涉人这一本性,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内在契合,才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也须在实践中去检验。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怎样的效果,有没有预期效果,只能在社会实践中来检验是否有效。[10]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相应的关照这一点。通过交往,圈中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对成员生活产生影响,不管是显性的影响还是隐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人获得自身的完整性和全面发展性。当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有一定的目的性。3.2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教育相区别的一个方面。人的存在是个体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避免的与其他个人或群体有一定的关系,而不是孤立的、抽象的存在[11]。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在这种社会关系中,人需要得到认同,也需要去认同群体其他成员。在认同确证的过程中,思想和行为都会受到影响和相互教育。但是,在这种社会圈中不一定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有些群体思想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甚至有消极影响。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和自发性,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相伴随。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专门人员、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性指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教育,体现一定阶级的根本利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与其他社会活动的目的是不同的,它根据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发展状况,根据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要求而预设的。在关照这一特殊要求的同时,人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人的主体选择,把人在发展中符合社会目标的思想政治强化、形成理想信念,使之与社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使人与社会在互动中发展。3.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指向性: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立足于现实,而且关照未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有针对性的解决人们现实思想问题、实际问题,而且把人的思想长处、积极方面引导,并且发挥预防作用。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的思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基本观点,是关于现实的人对全部生活实践所产生的意义的一种评价、判断和取舍标准的思想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只包含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教育,还是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美学价值观等教育。“价值观教育对人们进行启发和引导,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将其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要求。价值观教育是一个规范性层面上的教育,它不可避免地将特定社会的价值观体系渗透到教育过程中,以此促使人们个体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13]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是在调和社会价值体系与个体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成员个体价值观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在实践中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发展进行价值体系引导。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性、具有超越性的社会价值观教育,它是一定阶级、政党或集团用社会价值观体系对社会成员施加一定影响,促使社会成员形成符合社会价值体系要求的个体价值观的实践活动。

作者:张应梅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南湜.社会哲学[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8.

[2]陶磊,黄明理.人学范式还是社会哲学范式?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反思[M].探索,2011(6).

[3]石书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及其把握[J].与现实,2009(1).

[4]孙其昂.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本质[J].南京社会科学,2006(3).

[5]叶方兴.政治性?抑或意识形态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理论辨明[J].思想政治工作论坛,2010(10).

[6]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433.

篇4

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劳动观念要求不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只要是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劳动都是值得提倡的,都应该得到肯定。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障。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劳动观念是在坚持理论观念下提出的,要求必须坚持三个代表推行的先进生产力的要求,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和谐社会理念下劳动观念的作用

1.和谐社会理念下劳动观念的确立是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一观念的确立为全社会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2.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劳动观念保障了社会群体之间的开放和平等,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流动体制,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发展。不同类型的劳动之间,制度性的障碍被消除了。

(三)和谐社会理念下劳动观念的三个原则

和谐社会理念要求保障平等、和谐、互助互利的劳动关系,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定要坚持一下几个原则。

1.劳动的平等原则

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劳动观念使大学生形成了平等的劳动观念,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一切能够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劳动都是平等的。

2.劳动的合作原则

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劳动观念使大学生形成了合作劳动的观念,劳动者之间的合作是实现社会大生产的重要条件,合作劳动的观念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二、和谐社会理念下的社会主义公平教育的理念

(一)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公平观念

公平是经济社会各种关系的重要体现,是人们对于社会以及发展的看法。和谐社会理念下公平的实现主要是依靠制度来实现的,制度的公平性保障了人人都可以平等去竞争,在进行社会资源分配时,主要是按照社会成员对其需要进行分配,没有绝对的公平。制度下的公平是指人们可以平等地参与到竞争中,而强调结果的公平,则是强调社会资源的分配时平均的,结果的公平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谐社会理念就是满足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和谐社会需要每一个人都尽一份力,制度的公平来确保自身的权利不被侵犯。

(二)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大学生公平观念教育

在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制度公平保障了人们可以享受平等的权利,可以通过制度维护自身的权利,可以平等地参与到竞争中,避免不公平的竞争带来不好的社会影响。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公平观念可以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为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大学生对平等观念理解比较透彻,对资源分配的平等比较在意,而对制度公平却没有深入的了解。所谓的制度公平,必须实现按需分配,强调多劳者多得。在和谐社会理念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对公平观念的教育,让大学生对社会公平有新的理解,使大学生摒弃结果公平的想法,改善大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只有在和谐社会大背景下,对大学生的公平观念进行教育,才能培养出一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协调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大学生才能放平心态,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为社会作出贡献。

三、和谐社会理念下的人生观与创新理念的教育

(一)和谐社会理念体现了对大学生人生观建设的要求

人生观的形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大学生必须树立以为指导,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以中华民族的复兴为己任。尤其是在和谐社会的理念下,应该高度重视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培养,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大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促进人格的完善,保障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创新精神的教育

篇5

教学内容的呈现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条件,无论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应用还是情感观念和价值体现的引导深化,都要依靠呈现在课堂上的内容。多媒体、板书、讲述、交流等多种呈现方式可以优化授课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专题内容以及话题的选择设置需要与社会时政热点紧密相连,丰富专题内容,贴近实际,从而引起学生共鸣,提高整个课堂授课效率。例如,八年级思想政治(人教版)上册第八课,第一小节的“合作竞争”,教师可以将课本内容与当今社会竞争现象相结合,以“马云的竞争”“奥运”设置专题,从学校的比赛,身边的竞争说起,分析当今社会是个竞争合作相结合的社会。采用活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讲故事等方法突出本课重点。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摆正学习态度,认识到该如何与人合作,让学生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同时也认识到嫉妒的不良影响。

1.2提高语言表述能力

思想政治中的课程多为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抽象并且缺乏趣味。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规范语言表达,增强语言严谨性。不仅需要教师对理论的解读精准规范,还要注意讲解时的语速语气,使得理论的讲解富有活力。在讲解九年级思想政治(人教版)中2.2.3章节中的“党的基本路线”时,教师通过抽象思维和归纳,以准确的语言帮助学生理清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以生动表达形式,给学生讲解并且一起讨论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3丰富教学模式

依靠分享、辩论、演讲、话剧、媒体网络等多种手段丰富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散,加强学生独立思考,勤于动手的能力。比如,在九年级思想政治(人教版)中,第1.2.3章节里说到“承担关爱集体责任”这一内容,就可以让学生针对集体和责任进行演讲,表达各自的观点。让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思维和心理活动。能够在课堂中适当加深或减轻授课难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由此可以大幅度提高,根据课本的基础理论,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

1.4加强与学生交流,增强情感教育

授课忌讳教师照本宣科,自问自答,拒绝与学生进行交流。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拥有丰富的情感教育、爱国思想、积极上进的篇章。通过这些课程的讲授,教师可以增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树立学生的爱国思想。主动去发现学生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利于教师的授课,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目的。如,可以通过相互分享故事,心得等方式,进行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以提高授课的有效性。

篇6

二、影响高等学校政治思想教育人文化的发展价值与实现的因素

(一)主体向客体转化的前提性条件

主体向客体转化能实现价值和价值主体,而且是政治教育向价值转化的一个方面。政治思想教育的核心目的是使其价值为主体所消化,成为主体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主体的思想道德境界,提高主体的觉悟能力和思想水平,其价值才能的到体现也就是由可能向现实转变。而且这个提高过程是有现实要求的,它的客观基础是人们根据社会的发展赋予政治思想教育价值的。在主体向客体转变的过程中,价值主体和主体需要是一个影响我国高等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的人文化发展价值的前提性条件。根据马克思哲学的理论也就是从主客体的相互关系考察价值。这样有两类主体一类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中的社会集团与个体,第二类是处于一定政治思想教育情境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政治思想教育理论上所讲的人都是从事一定社会活动在某种社会关系下。这些人可分为三类,分别是一般人,特殊人以及个别人。因为这些人的客观需要,以及这些需要与政治思想教育属性的关联,建立起了客体需要与主体属性的相互联系。

(二)客体主体化的基础性因素

作为价值客体,高等学校政治思想教育的人文化的价值发展的体现是高等学校政治思想教育能否满足价值主体需要的客体属性的基础条件。所以说,分析价值客体条件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我国高等学校政治思想作为价值客体怎样才能产生客体属性的讨论。在此我们引入系统论作为一种研究工具,系统论的构造作用观理解,结构是系统因素的内部状态,是关于构造、联系、秩序和空间的内在状态。作用是系统在与外界背景的相互区别与相互磨合中所表现的发挥某种作用或实现某种目的、可以表现出来的作用。因此我们了解系统所具有的构造与性质是依靠系统功能的主要因素。而系统的特征包括非本质的,本质的都由系统的构造决定。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功能由结构决定。高等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具有的导向功能、保证功能、育人功能、开发功能、提高认识功能、赋能于人功能和系统优化功能是有政治思想教育的结构以及结构所确定的性质所决定的。高等学校政治思想教育的功能是由高等学校政治思想教育作为价值客体的客体属性决定的。

(三)价值创造的关联性因素

要想实现政治思想教育的价值,必须做到价值转化与价值创造之间的统一。首先我们分别了解下价值转化和价值创造:价值转化是以主体及主体需要、客体及客体属性确定为基本条件的,但如果仅仅具备了基本的条件,即价值主体具备了主体的需要、价值客体产生了客体的属性,价值的实现仅处于在主客体价值间的转化的层面,而无法实现真正的价值的创造。此时,我们应当发挥“教育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直接同一”这一关联性因素的重要中介作用,使主客体价值转化过程开始产生质的增量,并在转化的基础上实现价值的创造。

(四)价值实现的内驱力因素

所谓的内在驱动力因素是指政治思想教育的人文化发展价值实现所应具备一套动力机制,该动力机制应当是一套能够实现主客观之间价值的传递、能够实现价值的创造和价值转化的有机统一以及动力的产生、储存、传递和作用的机制。有关政治思想教育人文化发展价值实现究竟应该具备哪些因素,且那些因素对其实现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具有极强的可研讨性。

三、政治思想教育的人文化发展价值实现的途径

(一)如何完善和增强其基本功能

在实现高等学校政治思想教育人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首先我们应当对政治思想教育的基本功能进行一定的完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完善呢?作者仅从政治思想教育生命力建设的角度,对完善和增强政治思想教育所应遵循的两大规律进行一些的探讨,即“服从性规律”与“自为性规律”。接下来就对这两大规律进行一些的说明,“服从性规律”是指大学政治思想教育的自身建设应该依靠这个世界发展、人的发展以及大学教育的发展的内在表现。政治思想教育在其自身生命力的建设,应当符合前面提及的其自身建设的两大规律。作者认为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要充分的反映社会、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其二,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其三,要具有足够的有效性,这样就要求不能存在空谈、形式主义。

(二)要重视实现系统整体的自觉

但从政治思想教育的角度讲,自发和自觉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其具有一定的联系,自觉作为政治思想教育最终实现的目标,是一个具有现实可能性的理想状态,而自发作为政治思想教育的起点,主要是指受教育者及其所在组织所表现的一种现实状态。我们想要做的就是将自发通过一定的中介实现自觉,从而实现从起点到最终目标的过渡,而这个中介便是培育自觉的方法和实践。因此,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自发为实际,通过培育自觉的方法和时间,去实现“自觉”这一目标,作为政治思想教育的一种核心任务、促进政治思想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生态和发展的自觉,是高等学校人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一种自觉(这种责任感包括社会责任感、政治责任感),同时又是一种能够科学理解人文化发展、摆脱形而上学干扰的自觉,更是一种建立在一种具备科学性、有效性、和类型的机制上的自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政治思想教育对于高等学校实现人文化发展自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第一,培育高等学校人文化发展的自觉,首先要培育高等学校人的责任感。这些责任感主要包括其政治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其次要去其具有坚定的党性原则。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高等学校人文化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党、政、校三大前提,在培育高等学校人文化发展自觉的过程中,政治思想教育承担了艰巨的任务且责无旁贷。第二,如何培育高等学校人文化发展,作者认为最为根本的方法就是,必须站在整个人类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高度上,对高等学校人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进行深刻的揭示和挖掘。第三,高等学校要实现人文化发展自觉保障性和约束性,就必须根据人文化发展的要求创建一套完善的制度、健全的体制和有效的机制,为高等学校人文化发展的自觉发展提供一定的保证和约束。第四,高等学校要实现人文化发展的全员性,就必须构建一套完整的人文化的培育框架。该框架应广泛涵盖个行政层面、社会层面和学科层面等各个层面。第五,掌握培育高等学校人文化发展自觉的关键方法,即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以及当下和将来之间的关系,努力的开创一种人文化发展“人人有责,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篇7

就业指导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有自身的侧重点,但二者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在培养对象上,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指导都是以青年大学生为对象。在培养目标上,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度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四有新人”。在教育方法、内容、途径方面有很多共同点。就业指导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表现,其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融入并贯穿就业指导全过程中能够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效果,既能为就业指导提供新的思路,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载体和平台。

1.2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互促进

在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从根本上弥补学生主观意识导致的就业问题,为缓解就业问题提供帮助,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式政策教育,通过就业形势政策教育可以帮助毕业大学生了解当前国家的就业形式和政策,及时回应他们对就业形式的认识和查询,促使并提高毕业大学生的就业率。由此可见,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互为完善。

2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客观需要

当今社会很多独立学院在教育培养过程中目标性很明确,通过几年的教育培训可以填补实诚某个空缺,往往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毕业生进行突击的“短、平、快”就业技巧培训和包装,也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乃至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统领作用和保障。

2.1思想政治教育是坚定就业指导政治方向的坚实保障

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同自身根本利益关系;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党和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实施办法,引导学生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自觉的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努力;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和教育载体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把自己塑造成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高校教育的正确方向。

2.2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就业指导全面完善的中心环节

思想政治教育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精神动力,可以帮助毕业生客观认识自我,正视现实,摆正位置,还可以帮助毕业生理解和相应国家的方针政策,实现毕业生到基层去,合理的葱及人才流动。但是独立学院通常对这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第一,为了帮助大学生及时顺利的就业,独立学院可以通过择业观教育向学生传导职业价值观,努力帮助他们处理好索取与奉献的关系;处理好个人愿望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处理好个人成才与客观条件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正确衡量自己的能力,参照自己的志趣、特长,选择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充分地发挥并能为社会做出尽可能大的贡献的职业和工作岗位。第二,独立学院就业指导中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意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中华美德的教育为学生走进职场奠定基础。在独立学院就业指导中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意识的养成,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强化社会责任感,为今后步入社会奠定基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3思想政治教育是树立就业指导

现念的必要条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的加快,树立就业指导现念需要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社会需求,明确想要立足于当今社会的所必备素质。独立学院学生应注重自身多种能力的培养,通过能力的修炼,提高综合素质,使自己在当今社会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高校毕业生数量成倍增加,对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独立学院毕业生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的现象,就要求就业指导工作需要根据独立学院学生实际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需要转变就业指导观念,建立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竞争力,以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教育为保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模式。探索切实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思路和方法。

3独立学院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现实

客观需要独立学院要做好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的工作,就需要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依据国家方针政策,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有战略眼光的适合的人才培养的方案,在人才培养培养过程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生观。

3.1思想政治教育是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内容实施的有效途径

独立学院就业指导是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进行一种有目的,有步骤的针对性教育,它以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为基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择业观,认真规划职业生涯,从而达到让学生顺利毕业就业的目标的一系列指导。独立学院工作教育者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充分结合,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加强职业素质训练,充分做好就业准备。思想政治教育是就业指导工作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就业指导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化表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紧密围绕着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它符合现实的社会存在和主要社会矛盾以及人们的思想道德标准。第一,就业市场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成为社会竞争的法则。毕业生在面对用人单位的选择的时候,要想成功地进行社会角色转化,必须在迎接社会竞争之前做好积极主动的准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较强的综合素质,是在面对用人单位挑选过程中必须准备的基本功,才有可能顺利用人单位的挑选。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激励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拓宽专业知识面,引导学生注重社会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第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坚定为社会主义祖国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共同信念。通过结合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以和现阶段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引领,加强对在校学生进爱国主义教育、马列主义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教育、中国梦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使学生明白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内化到学生的日常学生生活中,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的提高,也间接地表现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在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职业素质、心理素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内心的正能量养成,激发学生的职业愿景并为之奋斗,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应社会需求。

3.2思想政治教育是就业指导任务达成的重要条件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就业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强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独立学院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全面提高对加强独立学院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改变过去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观念和方式,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增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和顺利就业。这既是独立学院适应大学生新就业形势的需要,又是独立学院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第一,引导独立学院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面对市场的选择,独立学院学生需要比一本二本学生更加清醒的意识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天之骄子、社会精英已经不再是大学生的代名词了,独立学院的学生更需要在就业过程中展示出良好的专业知识,熟练地操作技能和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改变社会对三本学生的偏见。独立学院的学生更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以较低的门槛进入社会,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努力去赢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第二,鼓励独立学院学生怀着平常的心态积极参加就业竞争。独立学院大学生要面对的就业竞争远比一本二本的大学生要艰难得多,这更需要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在市场竞争中做好充分的准备,持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和积极进取的心态。面对挑剔和不公正的待遇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万一在择业过程中碰到挫折,一方面能够有效的通过心理调适化解,另一方面通过坚韧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专业基础在茫茫求职大军中赢得就业机会。第三,教导独立学院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对青年大学生的号召。通过对国家方针政策的解读,帮助大学生树立到基层工作,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观念。独立学院可以通过各种正向的宣传渠道,教育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树立到西部、到基层单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自己的理想信念目标有机结合,教育学生树立肩负国家和社会责任的意识,并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与国家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螺丝钉和接班人。

篇8

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又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特别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与普通本科院校以培养科研型人才的目标是明显不一样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始终围绕着这一思路在进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承载着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的目标任务。因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改革也应体现这一基本宗旨与目标,以项目教学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为辅助,并通过完成具体的项目活动来组织教学,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使得学生在完成项目活动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这与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有利于

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自主创新能力等职业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的生源特点和职教特色,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一直以来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样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公共基础课没有明显兴趣,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时,如果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的话,那么学生要完成实践教学项目就必须参与其中,亲自制定项目目标和计划,且一般项目都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来进行,要完成该项目就必须与学习小组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养成了与其他同学互利合作的习惯,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极大提升,自信心与成就感倍增,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也会极大提升。

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有利于

提升教师能力,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讲授法等一系列常规教学方法,教师只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即可。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话,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但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首先应具备良好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应给学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也应当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经验。同时为了增强实践教学效果,教师必然也会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方法,平时会主动加强业务学习,为了应对这一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水平与能力也会有较大提升。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设计的基本原则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时始终存在着一个困惑,那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专业课,在其教学内容中很难找到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因此在进行项目设计时觉得有很大难度。但是如果我们深入研究项目教学法的核心理念就不难发现,虽然项目教学法强调以项目完成来实现学生知识的获取,但是关键并不在项目本身,而在于项目实现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的自主性与学习能力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程在这方面是一致的,也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道德素养与法律素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完全可以开展项目教学法的,只是其在项目设计时应把握一定的原则。

1.项目设计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是为了将课堂教学中的抽象理论具体化和形象化,通过开展项目活动真正打动、感染和说服学生,进而让他们对自身及社会存在的问题能够正确地认识与反思,因此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应覆盖教材中理论教学的内容并进行整合,体现理论教学的成果。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强调新成果的“三进”,因此在实践教学项目设计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将国内外的新形势和新动向、党在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理论新成果融入到项目当中来。

2.项目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和自主性

实践教学项目是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因此项目设置应难易程度适中,符合大一新生的能力水平;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让他们能够合理分配和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分工合作来完成。项目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可为学生提供选择实践项目的决策机会,让大学生真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践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过程、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每位同学的能力大小有所区别,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会有差异,教师作为实践项目的引导者不应规定统一标准答案,让每位学生自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来完成实践教学项目,其间可能会有许多挫折与弯路,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仍然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做到充分鼓励和正确引导即可。

3.项目设计的数量要合理且可以量化评分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时数一般为16节。如果每一章都设计一个实践教学项目明显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的数量应与教学时数相吻合,每门课程四到五个项目即可。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展虽然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新能力,且在项目实现过程中注重分工与合作,但活动开展的效果最终还是要纳入课程的考核体系计算总评成绩的。因此项目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对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有比较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量化评分。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

1.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习兴趣小组

在第一次课程介绍时就给学生阐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念,让每位学生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由四到五个项目构成的,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来,因此以大班为教学单位肯定是不可行的。在第一次课时就可根据教学班级的规模,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实践教学学习兴趣小组,并通过自荐与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选出各兴趣小组的小组长负责本组的实践教学活动。

2.设定实践教学项目

高职院校现阶段主要开设两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负责人应在开学前设计制作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报告书,根据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设计四到五个实践教学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一共有八章,可根据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将这八章的内容整合为五个教学模块。绪论部分单独构成大学生的新生适应这一教学模块,第一章、第二章共同构成大学生的理想教学模块,第三章单独构成大学生的人生观教学模块,第四章单独构成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教学模块,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共同构成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整合为这五大模块后,实践教学可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教学项目。如第一模块可以设计重塑自我、放飞梦想演讲比赛,第二模块可设计激情唱响励志歌曲大赛,第三模块可设计人生的价值辩论大赛,第四模块可设计随手拍———寻找身边的道德模范摄影大赛,第五模块可设计以案说法—法律情景剧大赛。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一共十二章,第一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共同构成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教学模块,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共同构成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教学模块,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教学模块,第九章、第十章共同构成祖国统一与国际战略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为四大教学模块后可设计四个实践教学项目。第一模块可设计观看记录片观后感交流会,第二模块可设计诗词鉴赏大赛,第三模块可设计关注两会———我是人大代表模拟提案大赛,第四模块可设计我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献计献策专题研讨会。

3.项目实施与情况说明

项目实施是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教学环节,教师应要求每组制定项目计划书,明确项目实施步骤与小组成员的分工。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密切关注各小组项目进程,监督项目实施严格按计划执行,确保每位同学都参与到项目活动中来。各小组成员之间要多交流与沟通,遇到问题时共同解决,碰到困难时向老师寻求建议与帮助。项目完成后应形成书面成果与材料,由每位小组委托一位成员来进行情况说明。本小组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展思路是怎样的,具体做法是什么,将该项目开展过程中优异的表现和成功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存在的不足与需要完善的地方也请其他同学和老师赐教。

篇9

 

随着我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型期的完成,每一个大学生部面临多种观念的冲击.形色兼备的网络世界、人们的道德意识的淡薄、社会拜金意识增长,如不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纠正,会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更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根据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现状,笔者探求史适合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愿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我们现在所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的来说,是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立足于高校实际,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构建和完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体系,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二、目前高职高专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情况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1.缺乏敏锐性政治论文,不能积极应对大学生的热点问题。

一个时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比较多地放在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工作上,不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忽视理论研究和前瞻性探讨。这主要表现在对社会环境影响的敏锐度不够,不能对大学生指出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

2.大学生自主、平等意识的增强,导致传统的社会调控系统的失灵。

网上交往的虚拟性使人与人的交往变得自由、平等,虚拟条件下网民交往的角色是虚拟的,不存在上下级、长晚辈、地位尊卑的垂直型关系,但由此也带来了各种问题——导致主导价值观念、社会公共权威以及教育者权威的削弱,使得传统社会训控的功能在逐渐丧失。我曾在网上下载到这样一份《电子空间的独立宣言》:“我们没有一个选举出来的政府,我们也不愿意要这样的一个政府。我宣布,我们正和建设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空间,它与你们试图强加给我们的各种专制体制完全不同。”“我们正在制造的世界,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进入的世界,它没有特权,没有因为种族、经济权利、军事力量或出身而形成的偏见,在这个世界中,任何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表达他的信仰” 。“但愿它比你们以前的政府建立的世界更人道、更公正。”这样的宣言对大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而临的困境是信息系统不再被教育者全部掌控,不能对大学生的思想言行进行干预,更多地要靠大学生的自我判断、自我选择。

3.教育者人格魅力的下降,导致感召力、吸引力减弱。

08年笔者对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学前系300名学生就“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师?不喜欢什么样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细心、有耐心、平易近人97.5%

脾气差、没耐心95.2%

义务强、水平高80%

业务水平低、能力差83.4%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57.5%

篇10

二、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分析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当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多元思想政治教学中注意应用情景教学的方法。

在多远智能理论当中,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表现形式主要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学当中,如果想使得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思想政治的理论,就要将思想政治理论应用在实际的实践当中来,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环境当中不断的去学习与发展。就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而言,通常教师都会以讲教为主,利用多媒体所显示本课的教学重点,强制性的让学生对其进行记忆,以便应付考试。教师没有认识到这种课堂情景会令学生感觉到无比的压抑,学生被动的去获得知识,对这些知识并不理解,很难记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一些比较有带表性的人物的语言,再讲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案例当中,将实际生活的场景与思想政治的内容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对各种图片的观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教学内容的内涵。

(二)多元思想政治教学中注意应用差异教学方法。

作为思想政治教师,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风格以及学习的水平进行一定的了解,这些是实现差异教学的前提条件。多元思想政治教学对于教师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挑战,这种教学需要教师全方位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作出不同的分析。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领导者,需要不断的观察学生,去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与方法等,这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在学习中的不同的差异,从而根据每一位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及特点,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的学习当中来,完善自身的发展,以有效促进未来社会的发展。

(三)多元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由于思想政治对提升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不同的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课堂上,教师可制造不同的乐趣,积极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要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文化氛围,确保学生在思想政治的课堂上能够愉快的学习,避免为学生施加压力,也要避免课堂上出现压抑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思想政治的学习当中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将理论与实践想结合,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众所周知,现代社会中合作与竞争并存,学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一些事情单单的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而思想政治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为此学校必须高度的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掌握学生差异的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与自己相匹配的教学情境。

篇11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席卷课堂教学多年,教学方法的单一简单的困惑依然存在,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些教师没有从传统教学阴影中走出来,获得彻底的解放。课前教师忙于备书,把教材吃透,然后把教材内容变成讲课内容。课堂教学教师按照教案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一步一步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听命于教师,成了知识的的接收器。一些教师长期受全国统一考试的束缚,想大胆改革,标新立异,又担心学生高考成绩的落后,进退两难,举步维艰。

篇1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每个高校生的必修课。其授课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的方法、观点和立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以后坚持党的重要思想和基本路线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由于该课程的内容和性质的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太过于束缚和阻碍学生的创造性发挥,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大部分学生都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学习。因此,势必要通过新的教学方式来改变这种现状,比如教学案例法。通过引进案例,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案例的讨论和思考,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对案例的分析、理解和探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和概念有效性地消化和吸收。

1.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和性质的有效选择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并不完全类似于做思想工作,学生的道德和思想既受社会经验的影响,也有自身选择和设定的部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有机结合,也是学生意志和社会意志的综合体。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高效率的教学方式和方案,很难使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特殊要求。因此,有声有色的案例教学法是根据该课程内容和性质而做出的有效性选择。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相关政治思想基础理论等知识,引导学生设立问题情境,并将已掌握的理论知识融合到自身的政治和道德水准中并加以运用。帮助学生用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看待事物、分析问题,达到汲取教学的真正目的。

2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原则

2.1主体性原则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案例分析和讨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学效率的高低。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重要。尤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主体性更能激发学生对知识追求的渴望,也是学生促进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从案例的选择到案例的分析、讨论再到教学评价等都需要发挥学生的选择性、参与性和自主性,从而真正体现出案例教学的真正价值。

2.2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本质需求,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目的性原则要求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性质,针对性的选择案例、使用案例,根据具体的政治思想基本原理和概念来引导学生发现、讨论并解决切实可行的问题,符合政治教育的教学目的。与此同时,在案例教学的组织和评价体系的建设上,也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和目标。

2.3实践性原则

案例教学法是最具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之一。所谓的“实践性”并不是真正的让学生去动手实践,而是根据案例的具体情境来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来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它能够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案例所述的具体情境中,同时,促进他们去探索和理解新时代的思想道德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针对性的案例教学可以锻炼和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达到教学的原始目的。

3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注意事项

3.1协调好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关系

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关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能够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再单纯的“传道以授业”,而是在发挥学生主体的基础上,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会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作为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激励和引导下,积极地参与到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从一位“倾听者”转变为“参与者”,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教师和学生间达到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更有效的发挥案例教学法的真正作用。

3.2协调好传统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模式的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教学目标是系统化的理论,通过学习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即要系统化的讲解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和价值观的培育。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协调好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对传统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比如,可以案例教学前引导性的开展小段时间的传统教学,或者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穿插着传统教学,类似的方案可根据具体的授课情况而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