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2-05-13 09:31: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学生考察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学生考察报告

篇1

第一,通过对xx中学、xx中学、xx实验中学、xx中学四所学校的参观考察,我首先看到的是这些先进单位丰富多彩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这些校园文化有的和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结合起来,充分挖掘乡土教育资源,打造乡土教育文化,让孩子们在具有浓郁的家乡特色的校园文化中快乐成长。如东庐中学。有的充分利用历史故事和经典名着创建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接受经典教育,如宜兴实验中学。更多的则是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或写或画,建立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在建设校园文化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这一点对于我们农村学校特别具有借鉴意义。

第二,通过参观这些学校,我看到了先进单位细致入微的精细化管理。比如xx中学的讲学稿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经历层层把关,宜兴实验中学的每一棵树上都挂着介绍这棵树植物属性的小牌,金陵中学每一个宿舍门外都张贴着这个宿舍的量化评分表,这些先进单位所搞的每一项活动,都有积累,有整理,有总结,我想这种精细化管理是保证这些单位成为名校的基石。

第三,在这些先进单位我还看到了一支朝气蓬勃、富有思想、干事创业的校长队伍,这些校长都年富力强,懂教育,会管理,有理想,有思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有价值的因素。“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选准人,用准人是一项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

第四,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这是我在这些单位看到的又一亮点。书法绘画,小制作,手抄报,宣传栏,运动会,世博志愿者参与活动,家长会,各种才艺展示,精彩纷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去育人,既增长了学生各方面的才干,又增加了学生求知的乐趣,让学生快乐的成长,成长的快乐。

第五,现代化的办学条件是我从这些先进单位看到的让人吃惊,让人羡慕的地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样经济基础也决定着教育的兴旺发达。国家、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和地方长久的发展。不要说xx中学、xx实验中学这些投资上亿元的城市学校,就是xx中学、xx中学这些乡镇学校也投资在几千万元以上,高大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漂亮的塑胶跑道,优美的校园环境,完备的实验设备,让我们这些生活在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者羡慕之极。

二、通过考察学习我想到了什么。

第一,这次考察学习对我的震动很大,思考了很多。我首先想到的是文化熏陶对于学校管理,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第二,我想到的是,精细化管理,扎实落实对于贯彻思路、政策的重要性。再好的办法如果不去落实也会付之东流。就像xx中学提的口号一样“良心﹢认真﹢方法﹦成功” “常规﹢过程﹢细节﹦奇迹”。

第三,我想到的是,一个有作为,有思想的校长对于学校发展,学生成长乃至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性。陶行知先生使“晓庄师范”成为了永恒,苏霍姆林斯基让“帕布里什中学”成为了经典。东庐中学和后六中学以及我们山东的杜郎口中学当年都是面临倒闭的学校,就是因为换了一个有理想、有作为、有思路、有办法、有韧劲的校长,几年之内就发展成了全国知名的学校。

第四,我想到的是,责任心、使命感对于一个校长成为一个好校长的重要性。天下校长无数,但是精英校长有数,责任心、爱心、使命感使然。

第五,我想到的是,善于总结,积累教育成果对于一个学校成为名校的重要性。流星之所以成不了恒星,就是因为没有留下自己的轨道。

篇2

20xx年2月27日早上8:30—10:00

36名初一学生旁听龙湾区法院对青少年违法案件的审判(名单附后)

二、宗旨: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安全措施落实到位二、宗旨: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1、全体带队老师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对每一个学生的安全负责,抓好安全管理,确保外出活动万无一失。

2、出发前做好参观学生的安全教育及宣布活动安排。

3、全体成员分若干小组并设小组长1名,各小组长对组员负责,并负责清点人数的活动过程管理。

4、学生乘坐包车,一人一座,学校带队老师负责管理。如遇紧急情况要即使报告负责人,并按有关部门规定程序进行处理同时上报教育局。

三、本次活动突发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1、负责人:zz

篇3

一、凝聚合力,提升专业学识,形成最具活力的办学团队

在考察中我们发现:学校的管理层的素质越高,越具有办学特色;我校的校级领导可以说全是教育专家(高学历,高素质),内行领导内行,保证学校按教育规律良性发展,领导层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意识,这是取胜的法宝。名校、名校长、名老师的三名工程,在我校体现得十分充分。学校以树立先进的办学思想,培养一流人才为理念,高师强徒,师生共同奋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领导班子建设的加强

作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大事原则、小事引领、宽容理解、团结、干事、一直是校长带班子的风格。自建校以来,校长带领全体班子成员始终坚持学习,通过学习促进修养,在完善领导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同时又构建了领导述职及评议制度,增强了班子成员的全局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了领导在教师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从而得到了教师的信任和尊重。

2.加强专业引领,提升师德水平

做为校长,要把学校做大、做强、更重要的是关注教师的成长,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一直坚持少一些评比,多一些引领,创造宽松的工作氛围,帮助每一位教师找到工作的快乐和职业的幸福感,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引领教师学会反思,通过找遗憾发现问题,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如今,学校已成为教师才能充分展现的舞台,成为教师专业得以迅速成长的空间。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快速提升。

在xx年年4月,我校通过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验收,被长春市教育局和长春市语委办评为“长春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合格单位。12月,我校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的验收,被长春市教育局评为长春市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

二、规范引领,强化安全意识,构建自主德育的基本体系

1.突出自主管理,完善德育运行机制

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先成人后成材的育人思想,建立了由校长负总责的德育工作机制,今年又认真研究了我校学生的特点,提出为他们一生发展奠定品行基础的自主性德育,通过“中学生养成教育达标制度”,“班级自主管理方案”以及“学生自主管理目标实施方案”的践行,让学生感受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让他们带着依恋、带着母校给他们的勇气和智慧去搏击自己的人生。为此,学校政教处和团委定期深入学生中间去,参加他们组织的演讲、辩论、竞赛等各种社团活动,家长会、年级组会、学生座谈会的召开以及各项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上进心、自强心,更主要的是激活了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我校在“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方面有了跨越式的进步。

2.强化安全意识、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积极完善各种安全防范措施和设备,建立安全保卫制度和组织,对师生经常加强安全教育,经常自检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8月份,我校在省市食品卫生安全应急演练中成绩突出,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xx年,学校举进了三次安全教育讲座,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整治”、“平安校园“创建、“消防安全演习”等活动,极大增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排除了各种安全隐患,校园内无任何事故发生。

三、重视教研、优化教学过程、彰显丰硕的教学成果

1.立足校本研修,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高素质教育的渴望以及教育自身激烈的竞争,从xx年开始,我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给合校内外资源提升教育素质。一直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专题讲座、教学设计、示范课、评优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和促进每一位教师按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论的要求去改进和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成功地构建了德惠四中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新模式。被德惠市教育局评为“德惠市新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单位”和“德惠市首批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校”。

2.倡导效率教学,取得喜人的教学成果

大家都知道,我校无论初中还是高中,生源都比较差,面对差距,校长经常坚持“不求抓一手好牌,但求把手中的牌打好”的理论,针对我校的实际,制定出了适合我校发展的教书育人方案,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xx年,我校中高考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8月份德惠市政府召开的“德惠市教学质量总结表彰”大会上,初高中双双获得“德惠市初中教学质量优胜单位”和“德惠市高中教学质量优胜单位”的称号。值得一提的是,高考继xx年、xx年连续两年获得“长春市高考质量评估b组一等奖”之后,xx年又稳获此殊荣。

篇4

一、凝聚合力,提升专业学识,形成最具活力的办学团队

在考察中我们发现:学校的管理层的素质越高,越具有办学特色;我校的校级领导可以说全是教育专家(高学历,高素质),内行领导内行,保证学校按教育规律良性发展,领导层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意识,这是取胜的法宝。名校、名校长、名老师的三名工程,在我校体现得十分充分。学校以树立先进的办学思想,培养一流人才为理念,高师强徒,师生共同奋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领导班子建设的加强

作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大事原则、小事引领、宽容理解、团结、干事、一直是校长带班子的风格。自建校以来,校长带领全体班子成员始终坚持学习,通过学习促进修养,在完善领导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同时又构建了领导述职及评议制度,增强了班子成员的全局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了领导在教师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从而得到了教师的信任和尊重。

2.加强专业引领,提升师德水平

做为校长,要把学校做大、做强、更重要的是关注教师的成长,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一直坚持少一些评比,多一些引领,创造宽松的工作氛围,帮助每一位教师找到工作的快乐和职业的幸福感,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引领教师学会反思,通过找遗憾发现问题,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如今,学校已成为教师才能充分展现的舞台,成为教师专业得以迅速成长的空间。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快速提升。

在xx年年4月,我校通过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验收,被长春市教育局和长春市语委办评为“长春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合格单位。12月,我校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的验收,被长春市教育局评为长春市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

二、规范引领,强化安全意识,构建自主德育的基本体系

1.突出自主管理,完善德育运行机制

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先成人后成材的育人思想,建立了由校长负总责的德育工作机制,今年又认真研究了我校学生的特点,提出为他们一生发展奠定品行基础的自主性德育,通过“中学生养成教育达标制度”,“班级自主管理方案”以及“学生自主管理目标实施方案”的践行,让学生感受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让他们带着依恋、带着母校给他们的勇气和智慧去搏击自己的人生。为此,学校政教处和团委定期深入学生中间去,参加他们组织的演讲、辩论、竞赛等各种社团活动,家长会、年级组会、学生座谈会的召开以及各项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上进心、自强心,更主要的是激活了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我校在“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方面有了跨越式的进步。

2.强化安全意识、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积极完善各种安全防范措施和设备,建立安全保卫制度和组织,对师生经常加强安全教育,经常自检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8月份,我校在省市食品卫生安全应急演练中成绩突出,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xx年,学校举进了三次安全教育讲座,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整治”、“平安校园“创建、“消防安全演习”等活动,极大增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排除了各种安全隐患,校园内无任何事故发生。

三、重视教研、优化教学过程、彰显丰硕的教学成果

1.立足校本研修,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高素质教育的渴望以及教育自身激烈的竞争,从xx年开始,我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给合校内外资源提升教育素质。一直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专题讲座、教学设计、示范课、评优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和促进每一位教师按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论的要求去改进和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成功地构建了德惠四中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新模式。被德惠市教育局评为“德惠市新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单位”和“德惠市首批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校”。

2.倡导效率教学,取得喜人的教学成果

大家都知道,我校无论初中还是高中,生源都比较差,面对差距,校长经常坚持“不求抓一手好牌,但求把手中的牌打好”的理论,针对我校的实际,制定出了适合我校发展的教书育人方案,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xx年,我校中高考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8月份德惠市政府召开的“德惠市教学质量总结表彰”大会上,初高中双双获得“德惠市初中教学质量优胜单位”和“德惠市高中教学质量优胜单位”的称号。值得一提的是,高考继xx年、xx年连续两年获得“长春市高考质量评估b组一等奖”之后,xx年又稳获此殊荣。

篇5

首先用好现有教材,培养对科学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这些比较枯燥的科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学习起来就事半功倍。在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科技类文章写得都很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在教学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思想。例如:苏教版八年级第六单元精选了一组介绍航天、克隆、基因等高新科技的课文。在学习时只有学生对它们产生足够的兴趣,课堂教学才能取得高效。所以,在教学时,我充分运用影视碟片、图片、文字资料等辅助手段。如《奇妙的克隆》一课在导入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大熊猫、麋鹿、扬子鳄等濒临灭绝的动物的图片)“同学们,这些都是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现在有一种奇妙的高科技克隆你们知道吗?”(出示克隆羊“多利”的图片资料)“这就是科学家们在1995年克隆出来的绵羊多利,你们在课前了解了哪些有关克隆方面的成果呢?”马上就有学生争先恐后地站起来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其次补充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现行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虽然选人了大量的高新科技文章,把科学类的文章编成单元整体学习,但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有必要适量补充一些有关现代科技的知识,营造一个讲科技知识、学科技知识的校园氛围,为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如在教学《在太空中理家》一文时,,可以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太空漂流记》、《太空的奥秘》等相关文章,再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和举行交流会。通过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科学,开拓视野,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激情和决心。另外,可以每隔一月向学生推荐、介绍几本中外科普经典,让学生自己阅读。可以向学生推荐如《太阳系历险记》、《数字化生存》、《神秘的克隆》、《纳米卫星带来空间技术革命》等中外科普读物。

二、灵活掌握科学方法

首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全面、深刻、有联系和创造性地发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初中生的思维还存在一些缺陷:不善于全面看问题,以偏概全;不善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浅尝辄止;不善于有联系地看问题,孤立思考;不善于创造性地分析问题,生搬硬套。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蕴藏着科学道理:例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说明了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让我们明白了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要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叫三声夸克》告诉我们科学研究要实事求是、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刻舟求剑》要人们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不能一成不变。通过一些蕴含哲理的课文教学,使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其次,写作训练是锻炼学生科技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确定适合学生实际的写作主题,让学生得到科学合理的思维锻炼。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写作水平也有一定的局限,可以侧重于自由想象类科技小品的写作。可以想象自己成为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可以想象自己和家人住到了另一个星球上;可以想象克隆人与被克隆者的邂逅等等。文章写好后,学生的科技想象思维十分广阔,同一主题,不同的作者,文章内容多种多样,奇思异想令人惊叹。

三、大胆运用科学思想

篇6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9日

一、研究背景

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国民精神文化生活能否丰富多彩。其中,中小学教育资源又是教育资源的基础。如何进一步促进各地中小学教育设施资源均衡配置,将是今后乃至相当长时间内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及各级地方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不高、功能不全、设施陈旧等问题尤为突出,满足不了教育教学的正常需要,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水平的提升,导致了九年义务教育设施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外及港台地区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情况进行研究,并从中得到启发,继而有助于促进我国中小学校的建设能更加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国外及港台地区中小学校标准

(一)美国。美国是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其就学政策是根据学生的居住地就近入学,即按学区入学。美国并未对中小学校建设进行统一化,它的教学关注点主要落在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美国实行小班化教学,私立学校平均约15人为一个班,公立学校平均约25人左右为一个班,极大地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由于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基础教育是地方政府的保留权利,中小学教育行政权属于各州而不是联邦,州一级政府承担了较多的义务和责任。因此,美国大部分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均以各州或县、市为主体,只规范辖区内的中小学。

美国建筑布局灵活多样,以适应不同教育目标下、不同地域环境及不同学校管理模式的需求。美国中小学很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建筑形态与校园文化密切相关,教学空间丰富多样,如游戏空间、运动空间等。校园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美国中小学校建筑通常将学校内的大型公共设施集中设置在学校的重要位置,成为学校的“公共核心空间”。

在未来发展中,美国中小学校建筑会更重视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与同社区之间的联系,提倡学校公共设施向社区开放,实现和社区资源共享。校园建筑设计更加弹性,以适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学校将往“信息化校园”方向发展。

(二)日本。日本采用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学生采取就近入学原则。日本的中小学教育偏向素质教育、创造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学校和班级规模严格按照标准设置:小学每个学校12~18班,每班人数控制在35人以内,中学每个学校24~36班,每班人数控制在40人以内。新建学校一律不许超过学生总规模限制和班额限制。在这个问题上,日本严格实行必须“一刀切”。在日本,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所占比例很小,小学没有,初中只占10%的比例,高中占30%的比例。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日本的中小学校建筑不断发生变化,重点由量变转向质变。学校建设不再是简单的重复性解决某种用房数量的不足,而是强调中小学建筑功能要具有满足中小学生进行多种多样教学、活动的环境空间。日本中小学的每所学校建设功能都很齐全。除了国家必配的基本设施外,各地方可在最低标准上,根据自己的财力增设其他设施。日本学校建设标准很高,学校一直被作为防灾抗灾的重要场所。日本在中小学校基准面积标准中,除具体规定普通教室的面积和每班固定使用外,特别教室的数量和面积、体育馆的面积是按学校规模定量的;管理用房和各种辅助用房在标准中均未列出名称和面积,其指导性和灵活性较强。

均衡发展是日本教育发展的重要特点。日本对困难地区给予更大的支持。日本偏僻地区的校舍通常与大都市并无二致,甚至好于经济发达地区。为了统一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日本以一系列政策法规规定了基础教育统一办学标准。这一制度有效地缩小了地区差异。

(三)韩国。韩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6年,初中3年,实行就近入学原则。2014年班级平均学生数,小学平均23人,初中平均30人。农村学校班额要少一些,在一些偏僻的农村地区,班额少的在10~15人左右。2014年平均每个学生享有校舍建筑面积和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分别是:小学平均为16.5平方米和16.3平方米,初中平均为14.2平方米和13.4平方米。在韩国,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教育阶段都存在私立学校。韩国在教学设施、师资、财政投入等方面各个学校标准一样。基本不存在由于学校办学条件不同而带来的择校现象。

韩国教育部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最低办学标准,制定了相关法律规定学校必备的建设用地以及必备校舍等其他设备。为了使中小学校舍更趋标准并提高学校建筑设备的质量和使用效率,韩国教育部在20世纪80年代先后制定了4种标准设计图,供建设学校时使用。韩国的办学设施追求简单实用,他们认为,校园环境要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建设,多给学生提供与自然接触的空间。

韩国的城乡教育差别较大,但这种差别是体现在学校教育质量上的差别,而不是学校之间办学设施上的差别。可见,韩国城乡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差异很小。

韩国的学校布局科学合理,功能教室设置科学合理。韩国义务教育学校没有规划建设学生宿舍,小学一般服务半径4公里,初中5公里,学生上学一般步行几百米,最远不超过2公里。同时,每一所学校建设的功能齐全,且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办学设施追求实用够用,行政办公条件因陋就简。教职工集中办公,每人的使用面积不到3平方米。

(四)德国。由于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各个邦、州在教育上教育体制各不相同,但普遍实行12年义务教育,提供义务教育的学校包括:(1)小学阶段:基础教育,绝大多数学制为4年;(2)中学阶段:主体学校,学制5年,前4年是基础定向阶段,毕业前一年学生可以选择继续为升学做准备,也可以为接受职业教育打基础;完全中学,学制9年,培养学生毕业后升入高等院校深造;实科中学,学制6年,重点培养学生毕业后接受各种职业教育或直接就业;综合中学,学制9年,作为一种新兴的学校,综合了上述三类学校特点。德国把特殊教育纳入了义务教育的范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提供,且落到实处。

德国很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个性培养,故对中小学实行小班制教学,每班人数在25~30人不等,课堂形式丰富多样,课桌一般呈U字型,方便师生交流。

德国中小学建设没有统一的标准。德国大部分中小学校一般不设置食堂和宿舍,由学生自己解决。学校特别注重学生的体质锻炼,所以学校体育设施设置齐全,体育场和室内体育馆共同具备。

(五)香港。香港早在1978年就已经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并强制适龄儿童入学,不上学构成一种违法行为。香港的中小学教育包含6年小学教育,6年中学教育,其中中学不分设初中和高中,设置初一到初六6个年级。中小学校由投资主体的不同,将学校分为官立学校、津贴学校和私立学校,其中90%以上为津贴学校。香港对中小学校实行小班制教学,保证教师有精力关注到每位学生,极大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小学每班人数为25.5人,中学每班人数为40人。

香港特别重视中小学校的校园建设。学校占地面积虽然偏小,但校园条件优越,教学设施设备齐全,规范统一,发展均衡。香港教育部门规定,小学生生均教室面积在0.9m2以上,中学生生均教室面积在1.1m2以上。学校通过各种巧妙设置,充分利用空间,尽量满足学生学校和生活的建设需求。《香港标准与准则》对中小学校建设用地作出相关规定:小学生生均用地面积在8m2左右,中学生生均用地面积在6m2左右。

(六)台湾。台湾中小学全部实行小班制教学,规定学校班额为36人左右。台湾除规定班额外,对学校办学规模也有限制。根据台湾《国民中小学校设备基准》条款,中小学的班级数量不宜超过48班,超过宜设分校,重划学区。台湾中小学坚持“一生一特长、一校一理念”,注重学生的素质和兴趣培养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除了重视素质教育外,台湾更对创造性教育推崇备至,秉承“每个人都具有创造力、创造力可以传授”的理念。为促进学校创造力教育的实行,台湾通过立法与官方计划的形式,为创造力教育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

台湾学校校舍用地分为三部分,分别为校舍建筑用地,运动空间用地,绿地、庭园、步道用地,分别占用的面积为30%、30%、40%。校舍建筑教学区域除普通教室外,还包含专科教室、多目的学习空间、特殊教育教室、图书馆(室)、信息教室等。其中,规定普通教室生均面积不少于2m2,专科教室的面积按普通教室的1.5~3.0倍设置。台湾中小学校的用地面积相对宽松,分为都市计划区内、外的学校。对于国小,都市计划区内人均为12m2,都市计划区外人均为25m2;对于国中,都市计划区内人均为14.3m2,都市计划区外人均为25m2。台湾中小学对体育特别重视,小学生生均所占运动场面积保证在6m2以上,中学生生均所占运动场面积在8m2以上。

台湾在中小学的建设上很民主化。从规范条款而言,采用目标与准则相结合的方式,而不是给出具体的标准,利用各种不同的功能分区,规划设计可以增加多样的变化,而在用房功能上则重视空间的多种用途。校园的建筑重视文化的传承,体现地方性特色。台湾重视中小学校校园设计,处处体现着以生为本、处处教育的理念。台湾重视学校绿化,特别规定校园内校舍建筑物及操场以外的空地面积50%以上要进行绿化。台湾提倡学校资源社会化,对社会大众开放学校的运动场、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提升学校设施设备的利用率。

各国及港台地区中小学校建设情况总结见表1。(表1)

三、启示

通过对国外及港台地区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比较来看,我国中小学校建设可获得如下启示:

(一)推崇小班化教学。从各国的中小学教育情况来看,小班化教学是主流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表1中可看到,美国、韩国、德国中小学班额较小,小班化程度较高。日本和台湾地区班额和我国内地相差不大。香港地区和内地相比,小学班额较小,中学相差不大。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中小学班额在50名学生左右,有些中学达到60人,教师精力有限,无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教学达到的效果不佳,教育质量不高。推行小班化教学可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发展,有利于我国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行。

(二)统一办学标准,缩小地区差异。我国《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中,生均建筑面积为8~9m2/生。虽然,我国大部分城市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均高于全国标准,但大部分贫困地区建设标准与国家标准持平,甚至达不到国家标准。可见,我国城乡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差异较大,教育设施、资源分配严重不均,不利于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针对该问题,我国可借鉴日本、韩国两国的解决办法:加大对贫困地区中小学的教育投资,教育优惠政策往贫困地区倾斜;制定统一的办学标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全国各地区维持一定的教育财政水平,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使全国中小学基本上都具备最低限度的办学标准,缩小地区差异。

(三)严格控制办学规模。目前,我国许多城市中小学建设标准都不低,但是由于大量招生,办学规模严重扩大,导致校园过度拥挤、资源缺乏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学校建设标准。而国外对办学规模都有严格的控制,超出规模应建立分校。因此,为了保证我国中小学校建设水平,应对办学规模进行严格控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学校教学用房功能多样化。学校建筑应往功能多样化方向发展,提倡一室多用,该做法在我国具有现实意义。从简单地增加用房数量向教学空间丰富多样方向转变,以适应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充分利用资源,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同时,又可节约投资。日本尽管是个经济发达的国家,但仍很重视校舍的综合利用和多功能空间的开发。

(五)重视体育设施建设。我们可以看出,各国和港台地区均很重视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为了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体育馆生均建筑面积标准均较高。为了适应并满足中小学生不断增强的体育锻炼需求,我国中小学校的体育设施配备也应得到加强。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巍,方章东.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均等化探析――以淮南市为例[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4.

[2]杨秉翰,刘畅.日本中小学建设标准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3]胡庆芳.学校应成为社区服务的中心――美国中小学发展的趋势[J].北京教育,1998.4.

[4]陈向阳.日本、韩国教育现代化考察报告[J].江苏教育研究,2014.6.

[5]田祖荫,杨宇,胡成玉等.韩国、日本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15.10.

[6]于月萍.日本、韩国基础教育考察报告[J].辽宁教育研究,2007.9.

[7]牟子元,张必信.面向21世纪的日本中小学校建筑[J].建筑学报,1996.8.

[8]张坤.德国义务教育发展特色及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8.6.

[9]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规划署.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R].2014.

篇7

一、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实验是培养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的源泉,是激起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有效手段。要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物理实验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确保实验现象的明显性

物理实验时,学生情绪高涨、思想活跃,注意力特别集中,学生处在最佳学习状态,如果实验现象不明显,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必须将实验做好,使现象明显。例如,要观察压强计里水面的升降,可以将水染红,并在压强计的背后用画横线的屏来衬托。

2.运用多媒体增强效果和可见度

课本中的许多演示实验现象不十分明显,影响了实验效果和学习兴趣。近几年来,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投影后,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力学教学中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时,可以先放映一张受力物体的实物图,然后将画好物体所受各力的力线图迭放上去。最后抽去实物图,就可以用力的线图来进行分析。这样不仅可以清楚地说明物体受力的力学原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力学问题从实物到受力图来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

3.把验证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

在课堂教学的讲解和讨论中,多让学生亲自动手作实验进行探究。如在讲“浮力”一节时,按提出问题实验阅读讨论总结练习的程序进行教学。首先向全班学生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公布讨论题,布置学生实验,让学生先做实验后阅读课本,再组织讨论,然后进行总结。在总结如河讨论时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最后进行练习和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验、阅读、讨论、讲解等获得知识和能力,这样做学生动手动脑多、印象深、记得牢、兴趣浓、学习效率高。

4.多方设法给学生创造实验条件和动手机会

不仅要认真做好做全学生实验,实验习题,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把某些演示实验改成边教边实验,或者让学生登台表演,对于实验性习题,也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去解决问题。

5.实验装置必须美观大方、整洁,教师示范操作准确安全,一次成功,要辅助以教师的语言、板书、图表等。

二、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物理学史教育和美育教育,稳定学习物理的兴趣

政治思想教育必须融化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去,使学生切实认识到物理学对祖国建设,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根据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讲我国古代物理学方面的发明创造及近代物理工业成就。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资源和振兴中华紧迫感的介绍,调动和稳定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为了使初中生不感到物理是枯燥的、危险而难以接近的学科,还必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去感受美、追求美、探索美,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的美育主要通过物理实验,现象及实物观察和教师生动的讲述实现。

三、精心备课、上课,活跃课堂气氛,培养探索兴趣

为了让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听课兴趣,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可以在教学中讲一些物理科技小故事。讲小故事时,要求短小精悍、有趣、有用、结合物理教学需要。

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兴趣的时候,他们在听、看、想的同时,难免会有一些动作。这不能视作课堂纪律不佳。实际上每个学生都在围绕教学内容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心情舒畅,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急于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此时引而不发,提出几个问题加以启示,让学生自己回答。

四、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授课艺术,增强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初中学生,如果惯用一种在教法,或不讲究授课艺术,学生就会有枯燥乏味之感,学习兴趣也随之下降。因此,教师有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授课艺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蒸发与沸腾”一节时,我采用了边讲边实验,边讨论的“三边式”教学法,讲“密度”一节时则采用了读、讲、议、练的自学辅导法。

五、联系实际,促进学生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威感。因为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使自己成为一个发明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希望和需要,这种需要是和学习相伴随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去接触生动的事实和现象,从而体验到认识的欢乐,使他们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为此,在讲完“光现象”后让学生自己学做魔镜,使学生感到日常生活中也充满了物理知识。

六、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巩固学生的兴趣

通过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外活动,使学生尽可以多接触一些物理知识,巩固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我在认真改进第一课堂的同时,积极组织了第二课堂活动。活动形式主要有:

1.课外阅读物理书籍,这是增加学习物理兴趣的一项简便易行的好办法。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组织一次读书报告会。

2.请有经验的物理工程师,有经验的物理教师作物理专题报告。

3.每学期组织一次课外参观或实地考察,要求学生写出参观或考察报告。

篇8

2005年4月17日—4月30日,黑龙江首期省级骨干校长班的第四组学员一行17人,在省干训中心主任白新华的率领下,赴新疆、青海、甘肃进行了为期13天的教育考察学习,我有幸参加了本组的考察学习。现将我对西北考察学习的总结和体会汇报如下:

从2005年4月19日——4月27日,我们先后考察了新疆乌鲁木齐市的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新疆喀什的亚尔中学;吐鲁番第五小学;甘肃兰州的成人培训中心;兰州十四中学;兰州实验小学;青海实验学校等。我们所考察的学校有城镇的,也有农村的,每到一处,校长都为我们做了详尽的介绍,从学校的历史到现状,到学校的课程改革到教师队伍建设,从对教师的评价到对学生的评价,从教师的人事制度改革到弹性工作制,从学校的教学质量到学校的德育工作。我们也聆听了各位校长对本校办学理念的阐述,学到了先进的办学经验。几位校长的报告给我最深的感受是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和对市场的理解。如果说他们是成功的校长,那么他们的成功就在于将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了。在介绍学校的同时,还与黑龙江考察团的校长们进行了互动交流,通过七位校长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的情况介绍,从中得到以下几点感悟:

1、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新疆、青海、甘肃占我国大部分疆域,在考察期间,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我国尚存的积贫积弱。从考察当地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到教育政策和教育发展现状,无一不在时时震撼着我,使我不由自主地思考了许多平时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当我行走在西北部荒凉的大地时,翻不完的寸草不生的大山、一望无际的戈壁滩、都使我这个从小在东北长大的人心里发堵,眼睛发涩。恶劣的自然条件,贫困地区的教育不是一天就可以改变的,贫困地区的教育该怎么发展,确实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在震惊的同时,也使我对西北恶劣环境下从事教育工作的园丁们产生了敬佩,他们无怨无悔,在这工作的每个校长、每个教师都是一本书,让我读懂了什么是奉献。

2、 校长有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对教育执着的追求,才能创办个性化的学校。

我觉得,校长仅仅有了对教育的理解还是不够的,更高层的、更重要的是敢于理解。他们的"敢"字就在于与他人的不同——敢于不同,这能体现一个校长的学识和胆识,这种不同中就蕴育着大量的创新,正是这种创新,才能造就出个性化的学校。无论是地处乌鲁木齐、西宁、兰州等省会的学校,还是地处偏远农村的吐鲁番第五小学,喀什亚尔中学等,从每位校长的介绍中我们都体会到了他们对教育工作的执着追求和对教育工作的深深情结,他们把自己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独立的办学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创出自己的办学特色,这是难能可贵的。在考察期间,我注意留心观察了每个学校的校训。每个学校的校训都具有个性化,这说明校长能结合自己学校所处的地域、传统和师生的实际,与师生一道制定具有自己学校特色和风格的校训,并以此作为全校师生为之努力和奋斗的目标。如:兰州十四中学的校训是:“博文、约礼、有责、为先”;兰州实验小学的校训是:“养德、开智、健体、立美”。使我想到,要创办个性化学校,校长必须是一个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的思想者,校长还应具有经济家的头脑、哲学家的思维、教育家的眼光,需要懂得市场规则和法律。否则,一个思想慵懒的人,是不会创办出个性化的学校的。

3、 薄弱学校要生存,必须走特色之路。

兰州十四中学,又名西北音乐学校。原来是一所普通中学。它地处兰州市内,但由于受到兰州师大附中、一中、二中等省市级重点中学的影响,学校的中考和高考成绩始终无法与重点中学抗衡,招生也就成了难题,学校如何生存?只有走特色之路。赵校长介绍说:当时兰州市六中抓体育特长,兰州铁路中学抓美术特长,我们十四中选择了音乐特长。学校从硬件建设和师资方面加强了投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目前学校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每年初、高中均招收音乐特长生,2004年高中音乐班5个,初中音乐班3个,主要是为高校输送音乐人才的,为了培养学生,学校与歌舞团建立了联系,八五年学校成立了交响乐团,该乐团是我国第一个进北京音乐厅演出的中学生乐团。学校还争得政府在政策上的倾斜,即高三音乐考生可以不参加会考,学三年后直接参加高考,音乐班的学生,每年在专业课考试中90%以上过关。2004年考上两个北京音乐学院和两个上海音乐学院。现在学校有了生存的实力,而且学校已经挂牌西北音乐学校。从我们参观的学校硬件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上,堪称现代化的学校。给我的感受是,薄弱学校的校长要扭转学校生存环境,必须深度谋划、深度思考学校的发展前景,要找准方向,用足政策,这需要校长具有对学校发展的规划能力和对政策的运用能力。

4、 学校要发展必须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作为动力。

对教师的评价,采用人本化管理。我们在考察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时,校长是这样说的,我们是公办民助校,学校基础设施的四大系统基本到位。学校还是很现代的。学校到明年就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是西北地区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当我们校长问及如何对教师进行评价时,校长说:我们的教师是当地最优秀的,我对教师的评价不搞量化记分的方式,因为评价方法过多地倚重量化方法,对教师的评价就会趋向于唯学生考试成绩论高低的趋势,而不是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来考察,只关注教学的合格和达标。不重视用评价来促进教师富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不科学的,也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正在探讨弹性工作制,新疆不以学生的成绩来评价老师,如何评价呢?我们采用大民主的方式,主要看社会和家长对教师的反映,另外,每年年终15%考评,作为评优的指数,三年连续评优可以长一级工资,同时,因为我们这里地处边疆,教师出去学习的欲望很强烈,我们用出去学习来奖励教师,每年学校可收入200万,60%用于教师的岗贴,学校想方设法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让老师的腰包都鼓起来,否则,优秀教师就会流失。他倡导“努力工作、愉快工作、享受工作”。教师的子女无论是上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是免费的,这也是校长为教师创造的一份福利。用他的话说:“我不会让雷锋吃亏的”。他的一席话简朴而又实在,透过他的谈话,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管理不正是人本化管理吗?当然地域不同,政策环境也不同,但无论我们工作在哪所学校,确实应该理在先,管在后,人本管理是校长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策略,我们始终相信只有健康的评价机制,才能激励真正的创造性劳动。

5、 以强化队伍建设作为依托,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严把教师入口关。

一个好教师能教育一群人,培养一辈人,有时甚至能熏陶鼓舞世代人,恩泽浩荡,功在千秋;而一位好的教育管理者就能带好一批人,造就一拨人,建设好一所学校。在考察兰州实验小学时,杨校长着重介绍了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经验。她说:我校属省教育厅直属校,学校已经有93年的历史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高,近年来,省厅要求,进入实验小学的教师学历必须是本科毕业生。同时,学校还创造一切机会,让老师参加新课程改革的培训,不断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理念、能力和水平,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培训;并把学科培训纳入到校本培训之中。教师的基础好,整体素质高,正因为有这样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学校的发展一直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中,学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能有的校长会说,我有这么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也会怎么怎么样的。我觉得,无论我们的教师的现状是什么样的,作为校长必须具有前瞻意识,对教师培训的投入是必要的,无论教师现有的基础好还是坏,都应该让教师不断地接受培训,只有教师的素质过硬,社会和家长才能认可你的学校,学校有了生源,才能有发展的基础。

通过考察西北部中小学,作为一名从事校长培训的工作者来说,在考察西北学校和与考察组各位校长的交流中,我在不断反思我们的干训工作,产生了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1、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势在必行。这也是我们今后校长培训内容选择的重点。例如:考察兰州十四中学和新疆实验小学以后,黑龙江校长在研讨中,普遍感到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和拥有办学自主权对学校的发展的重要性。对教育的投入仍然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一费制后,很多学校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在考察西北的学校时,校长也感到非常的困惑。由此,使我想到了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的紧迫性。顾明远曾提出: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几点要求:即学校应有办学的自主权,有自我支配资源的权力;学校应是自主发展的,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机制;学校应是学习型组织;.学校应有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学校应是开放的,与家庭、社会有广泛联系。从全国看,构建现代学校制度迫在眉睫,从我们地域来看,急需校长在管理实践中努力构建现代学校制度。这将是今后干训工作的一个重心。

2、校长培训工作应如何开展?

通过近半个月考察学校以及与校长的交流,使我感到,对校长的培训,无论是东北的校长还是西北的校长,仅仅停留在理念引领的层面还是很不够的,往往会使他们产生雾里看花的感觉。有的校长说:“理念好是好,但和我们管理实践相差太遥远。”我想再好的理论,如果束之高阁,也会失去它真正价值的。校长需要的是为他们搭建起实践培训是平台,要求干训部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针对性、增强实效性,不断提高质量,这是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生命力所在。

在“十五”校长培训工作的收尾阶段以及“十一五”校长培训规划中,我们力图做到满足校长的需求,增强培训实效性和针对性。

(1)、着重抓好抓培训者的学习,搞好调查研究,提升对校长素质内涵的理解。要提高校长的素质就必须懂得校长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是什么。现代中小学校长素质结构是校长培训的依据和追求的目标,是培训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根据校长们的实际需要和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选择和设定培训内容。

(2)、按照学校的类型和校长分管的职务编班。

(3)、实施“研训一体”的学习模式。

(4)、实施案例教学。

篇9

新密位于省会郑州西南40公里处,总面积1001平方公里,属于“郑州半小时经济圈”内,已纳人大郑州建设规划。新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8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出生,立宫建殿、建都定国,开创了华夏一统基业,缔造了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西汉高祖刘邦始置密县,迄今已有2000余年。境内名胜众多,风光秀美,轩辕丘古城寨城址、黄帝宫、郑公墓、汉墓锺华夏之灵,青屏山、神仙洞、香峪寺、桃花源毓溱洧之秀。轩辕丘古城寨址的发掘,被评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已被专家考证为黄帝古都轩辕丘。

新密资源丰富,物阜品优。矿产资源遍布全境,已探明矿藏有25种,煤炭、铝矾土、石灰石、硅石等储量大、品位高,为工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由此逐步形成了煤炭、耐材、造纸、建材四大支柱产业。

新密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矿区,特别是煤矿企业比较多。随着国家加大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现在许多小矿产资源企业都被关闭,好多矿区都处于荒废状态。由于原来许多矿区过度和不合理开采,造成矿区植被的大面积毁灭性的破坏,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难度将越来越大,矿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威胁。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加剧,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如煤炭矿区矿井水、洗煤水和矸石淋溶水等废水对环境的污染。煤炭开采产生的矿井瓦斯和矸石自燃释放的气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等;而重金属(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主要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锌、铜、钴、镍、锡等)矿废弃物中的酸性、碱性、毒性或重金属成分,通过径流和气体扩散污染水、大气、土壤及生物环境,影响的区域远远超过了矿区的范围。污染物在风吹、水蚀等作用下,迅速扩散到四周,导致周边地区的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的质量下降,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农作物减产,并威胁到人类健康。近年来,其污染程度有逐年加重趋势。首先是矿山废石尾砂堆放数量愈来愈大,据对国有有色矿山的调查,其年堆放量达2.023亿m3;大量个体和乡镇小矿的废石堆更是漫山遍野。这些废石尾砂堆放既挤占大量土地、破坏植被,又易引发泥石流,成为地质灾害的隐患。矿山过量采掘和抽排地下水诱发的塌陷、地面开裂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毁坏农田、民房,危及铁路、公路,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尤其严重的是矿山开采引起的铅、镉、汞、砷等重金属污染及放射性污染已相当严重。部分地区土壤中铅、镉、汞、砷高出正常值几十倍至几千倍,从而出现许多地方病,形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灾害。再加上季节性暴雨和伏旱秋旱气候条件,使得表土层有机质和矿质养分流失严重,土壤有效水量减少、通透性差,土壤生态系统缓冲能力越来越弱,土壤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人地矛盾激化、土壤一植物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下降。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最近,国务院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保护生态环境,一方面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牢固树立节能环保的观念,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教育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改善身边的生态环境。于是我就组织了我们学校的环境课外兴趣小组,希望通过森林植被的恢复,保护和改善新密市矿区的生态环境,造福当地群众。

二、目的要求

1 活动目的

(1)知识与技能

该活动旨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和分析矿区环境,包括对土壤中各种重金属的含量分析,矿区中植被生长环境情况的分析等;同时,优选出几种适合于当地生存且能富集重金属的植物进行培植。希望通过这次矿区植物修复活动,系统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技能,以及对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技能。

(2)方法与过程

该项活动本着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与方法,努力使活动内容具有阶梯性、逻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通过这一探究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能力提高的过程。

(3)态度、情感、价值观

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所活动内容变得生动、鲜活,既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又使学生感到生物与环境密切相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毅力与意志,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 具体要求

(1)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参加课外实习,细心观察,做好记录,独立思考,严格遵守纪律。完成实习任务。

(2)认识考察矿区的土壤结构,环境特点,主要植物生长特点,以及重金属富集植物的生长情况等,并做好详细记录。

(3)熟练的使用活动中使用到的各仪器、仪表、测量工具等。

(4)能够观察、分析、总结不同种类矿区的土壤结构及植物生长特点。

(5)学会整理材料、进行数据分析,同时能够撰写报告。

三、活动对象、人数及需求分析

1 活动对象及人数

河南省实验中学生物环境科技活动小组成员,计40人。其中第一组20人,为高一年级学生,第二组20人,为高二年级学生。

2 活动需求分析

(1)学生发展的需求

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适应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项活动在设计考察内容时将充分结合高中生物教材,并适当考虑高一和高二学生的生物知识和能力水平,分层次,有梯度,整体推进学生

各项素质的提升。

(2)活动组织的需求

高一和高二年级活动小组学生各分为A、B两个小分队,每队10人,设队长各1名。我校指导教师2名,聘请的校外科技辅导员2名(由该生态环境专家组成),以保证每一小分队考察时有一位老师指导,从而提高野外考察的质量。校医1名。

(3)活动资源的需求

活动器材:铅笔、记录本每人1本:照相机和摄像机每个小分队至少1部;标签、采集标本用塑料袋各若干个;植树工具若干等。

学校提供活动室1个,作为学校活动用。

四、考察地点及时间安排

考察地点在新密市废弃矿区。每组科技活动时间集中在14天,野外考察安排在暑假进行。野外考察时间8月进行。野外考察食宿安排在新密市市直二初中(暑假期间该校放假,可提供便利条件)。

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

次年扩大小区种植面积进行重复实验。

五、考察路线及内容

本项活动在设计活动内容时将充分结合高中生物基础知识,并适当考虑高一和高二学生的生物知识和能力水平。同时,结合新密市矿区的分布特点,设计以下四条考察路线,学生可依据本身兴趣与体能自主选择。

路线Ⅰ新密市――超化镇

路线Ⅱ新密市――苟堂镇

路线Ⅲ新密市――平陌镇

路线Ⅳ新密市――白寨镇

六、活动重点及难点

1 活动重点

(1)学生把高中生物教材中学到的生物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去,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观察和分析矿区生态环境,了解环境污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

(3)通过这次活动,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毅力与意志,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 活动难点

(1)该活动内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为科学探究实验,从而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能力提高的过程。

(2)使用土壤成分析仪器对学生是新内容,也是难的内容,需用利用大学的实验室和仪器。

(3)在矿区野外考察实践活动中每个小组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小组的课题。

(4)针对课题进行有效创作,写出科学考察报告。

七、活动过程和步骤

本方案分为四个阶段,力求做到组织严谨,流程科学有序,活动层层推进。

1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组织发动

(1)进行思想发动,做好知识铺垫。在活动进行前,请专家进行生态环境方面的科普知识讲座,熟悉该活动进程中的常规要求和必须注意的事项。

(2)成立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把活动中的工作标本采集、记录、拍照或摄像、采访等工作具体到每个人,设小组组长,制定活动计划。

(3)做好活动前的培训、指导。聘请河南省农业大学教授赵勇、叶永忠等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查方法与技术指导;辅导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强调野外科学考察活动应注意的事项。

2 第二阶段:野外考察,现场指导

(1)考察小组到达新密市后到当地国土局、园林管理处等部门走访、查阅资料,了解新密市矿区环境现况。

(2)实地考察矿区环境。做好观察、采集、访问、记录等工作。教师在各个环节中做好指导工作。

(3)采集土壤标本(含照片和实物),标本标签上应注明采集时间、地点、和采集人。

3 第三阶段:制定可行性实验方案并进行小区试验

(1)结合考察记录和有关数据,对调查的有关资料进行归类、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2)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分析测试,对测试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然后在专家的指导下写出可行性实验报告,制定出可行性实验方案,准备矿区的植物修复实验研究。

(3)根据制定的实验方案,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小区。

(4)请教专家,优选具有特殊吸收富集重金属能力的植物种植。

(5)在小区进行栽培试验。

(6)定期去维护,观察记录植物生长情况。

4 第四阶段: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成果评价

(1)撰写实验报告。

(2)开展小组成员互评,可评出“最能吃苦耐劳的学生”、“最富有奉献精神的学生”、“考察最认真的学生”、“撰写考察报告最规范的学生”、“体能最佳的学生”、“展示口才最佳学生”等以表彰优秀,形成激励机制。

(3)教师对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请指导老师给每个活动小组一个整体评价,然后给每一个小组成员评价。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还要找出不足,供设计后续考察活动参考。

(4)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队员授予“环保小卫士”称号,颁发奖状和纪念品。

(5)选择比较优秀的实验报告,推选其作品参加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八、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1 安全问题

这里主要指交通安全和野外考察人身安全。出发前要精心组织,要求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告知交通安全常识,并严格遵守;准备必备的药品等。

2 注意力下降问题

刚开始,由于活动本身内容的吸引,学生处于好奇,热情可能很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活动中会出现各种学生意想不到的困难,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知难而退的情况。因此,要加强学生认真观察习惯的培养,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或给予必要的引导,或进行一些联欢等活动。

3 走马观花问题

在科考过程中。可能有个别学生由于知识理论欠缺,不能认真观察现象和分析其成因,而把注意力放在对矿区其他景观的欣赏上。老师要注重培养队员科学理念,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去发现身边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等。

4 资金问题

主要是活动中产生的费用,特别是购买植物苗或者种子费用。目前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一是向学校申请活动经费;二是学生自发捐献;三是考虑能否和相关部门或科研单位联合搞。

九、预期的成果和呈现方式

1 每个小组成员撰写的论文、调查报告等

可能有对新密市矿区生态环境方面的调研报告,也有对新密市矿区生态环境进行植物修复方面的实验方案等。这项活动本身和成果富有较强的教育性。

2 成果会

在学校开展这次活动的成果会,通过成果会,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人人都做“环保小卫士”。

3 图片和采集到的标本

拍摄的图片,编辑整理好的考察录像资料:采集的土壤标本,活动记录材料等。

十、评价标准

通过“自我反思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民主评议的激励性评价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评价。

从实施过程和方法等多项指标,如制订活动方案、写调查记录、观察日记、实验记录、研究报告、论文、问题探讨策略、发现的问题,探究的方法、活动日记、录像、摄影等:从实施过程各阶段的多项指标,如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次数,制订方案的合理程度,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和参加活动的具体次数等;从情感态度与责任感、价值观形成的评价指标,如团队协作意识、考察中的毅力与意志表现等。

十一、教育作用

1 起到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教育功能:

2 起到对其他学校、地区开展类似活动的示范性作用:

3 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地质文化开发与保护意识。通过宣传,引起媒体的关注,起到了解、宣传普及地质文化的作用;

4 本项活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开拓性,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毅力与意志,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十二、活动开展的优势

1 曾经开展过类似的科学探究活动

本人曾先后多次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有较丰富的组织与指导学生科技活动的经验。2004年8-9月带领我校科技小组成员到郑州市的社区进行调查;2005年8月带领我校科技小组成员到中牟县雁鸣湖进行生态环境调查等。

2 个人相关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篇10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44-02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传统的被动式教学形式早已不能满足教学实际需求,这种教学形式主要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活动为辅,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局限于固定的思维无法创新,实践互动较少,多数以文字材料来辅助教学,而且教师布置的作业多以书面形式出现,让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不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沟通不畅,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也较为简单。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再加上教学过程单调乏味,教师无法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初中生求知欲比较旺盛,很容易接纳新知识、新观点和新事物,但大多缺少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初中生物知识大多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授课时如果不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忽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生物问题,便难以把握教学切入点和突破点。鉴于此,笔者主张初中生物课堂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实施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简单地说是指教师在授课时,延伸教材内涵,把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关联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接纳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理论知识,并且通过生活实践帮助学生提高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具体说来,可以从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实验课堂以及课后作业四个方面实现教学的生活化。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学生踊跃参与,学习热情高涨

生物课程是从初中阶段开始的,对于刚刚接触一门崭新学科的初中学生而言,接受生物这门课程还需一定的时间。为了让学生能够较快接纳生物学科和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或场景引入教学过程中,构建一个与现实生活相似的教学情境,将学生要学习的生物知识与生活关联起来,让课堂教学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消除学生对生物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以讲授《生物的变异》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大家所熟知的影视明星或运动员一家人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然后提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稍微留意便会发现,有的家庭父母身材矮小,但是子女身材高大,有的家庭父母均为双眼皮,但是子女却是单眼皮,这是为什么?”以此引入将要讲授的“生物的变异”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对该问题兴趣浓厚,纷纷踊跃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时给予及时引导,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时,关键要与教材内容紧密关联,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生活体验相一致,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相匹配,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深刻理解,思维能力提高

生物教学并非单调乏味,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基本依据,从日常生活入手,收集相应的教学素材用于教学课堂,适当挑选生活案例来分析、阐述生物问题,帮助学生把所掌握的生物知识与自身的生活体验以及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相结合,强化对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拓展学习思路,把问题与生活联系到一起进行思考,拉近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深刻领会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意义,以此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营造更融洽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有效把握和深刻理解生物知识。以讲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课为例,教师在讲到细菌和真菌可以引起人与动植物患病时,可以学生在生活中容易患上的皮肤病(如湿疹等)作为例子,让学生分析湿疹是受到哪些微生物的危害而产生的,也可以通过PPT展示人和动植物患病的内容和图片,把较为抽象的“细菌”和“真菌”相关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乏味情绪,还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与生活是相通的,学好生物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锻炼思考能力。要想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就要注意选择的生活素材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且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保障教学的“双向”流通。如果学生在教学中产生大胆的想法或新奇的思路,教师要给予适当鼓励并进行有效的引导,这样才有助于生物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实验课堂生活化:学生认真实验,动手能力增强

生物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很多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适当开展课堂实验,帮助学生构建生物知识结构,同时促进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提高。而把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加入生物实验中,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课堂实验对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更大的感悟。以讲授《植物细胞》一课为例,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洋葱玻片”的制作步骤后做实验示范,然后安排学生分组制作玻片,要求每名学生均要亲自动手做一做,这一实验阶段要求学生细致使用试剂,熟练掌握玻片制作方法。然后教师再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实验示范,学生轮流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做好的玻片,并且记录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这一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焦点的调整方法。教师要对学生实验进行细致点评,并指出学生在实验中常犯的错误。学生在整个课堂实验中均保持认真态度,每个学生都无须教师督促就积极做好玻片,并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来使用显微镜,在掌握生物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动手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实验并非一次就会成功,所以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做好实验的安全保障措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课后作业生活化:学生走出课堂,知识内涵深化

篇11

暗示是指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交往中的语言、手势、表情、行动或某种符号,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发出一定的信息,使他人接受所示意的观点、意见,或按示意的方式进行活动,是社会和人际影响的形式之一。暗示的形式可分为直接暗示、间接暗示、自我暗示和反暗示四类。暗示不具有压力成分,不要求别人非接受不可。海德认为,当一个人的观念使他人接受时为暗示;当一个人的情绪使他人感受时为同情;当一个人的行动使他人也要如此做时则为模仿。就暗示和模仿而言,两者的区别在于:在暗示中,刺激是被控制的,对暗示者来说,虽常以含蓄和间接的方式,但一般都是有意识的;而模仿过程,模仿者的行为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但被模仿者一般都是无意识的、非控制性的。模仿者的仿效行为一般都与被模仿者的行为相同或相似,而受暗示者则不一定作出与暗示者类似的行为。

显然,在教育活动中,班主任的角色不仅在人格上应成为学生的楷模,做学生的模仿者;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人生观形成给予启迪,做一个暗示者。即有目的地设计教育活动,并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到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而暗示的方式往往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易形成民主协商的教育气氛,从而一改传统的指令式的班集体建设形式。

在教育活动中,班主任或教师若能正确把握暗示的方式和契机,可使自己的教育成效达到事半功倍。原因在于,暗示作为一种心理上的沟通,在外在表现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它是直接发生于处于主动层面的教师和处于被动层面的学生个体之间的一种潜在交流,这种交流的方式在师生的心理上构成一座桥梁,通过双方的会意达到教育的效果。亦即暗示的过程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在这种情感体验中,饱藏着教师的热爱、理解、尊重、依赖、坚信、鼓励、严格要求、期望在内的复杂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反映为教师的一种心情。它通过教师各种暗示的方式——语言、表情、动作等,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会有力地触动着学生的心灵,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引起学生对教师作出积极的应答。它不仅能诱发和鼓舞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激情,并且对学生的毅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都会产生直接影响。这对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显然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利用暗示建设班集体的途径

初中阶段是人的生理发展处于童年期和青春期的交替阶段,生理的发育使其心理发生了重大变化,童年期天真、幼稚的心理表现与日渐少,心理的成熟度逐步提高,成人感趋于明显,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建立。也昭示着这一阶段是人生最难把握的时期,有人认为这是人生的第一个危险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对外来的各种信息都持有很大的热情,能否使其有所选择地接受其中正确部分并形成正确的自主意识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建设班集体,用集体的感召力去同化每个个体的思想认识水平则是一条重要途径。

暗示的外显:建立班级发展的目标体系

班级能否形成一个健康优良的班集体,正在于班级的各个体目标与集体目标之间的差距,班主任工作的着眼点就在于将各个体目标在存异(尊重个性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精心设计的各种教育行为达到求同(形成班级意志和目标)的过程。由此也界定了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就是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意图有效地内化为每一个个体的自觉行为,从而把社会要求的教育目的转化为多重的目标集合,并形成整合一致的班级目标系统,使之成为每个个体共同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识水平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表现为:初一学生的认识水平尚未形成中学生的观念,部分停留于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初二学生已基本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但伴有不稳定性,又因学习科目和知识难度的增加,每个学生在学业上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学习压力,学生整体表现为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初三学生迫于升学压力和价值观日渐形成,处于基本懂事的阶段。因此,初中阶段的班主任工作就必须根据这种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笔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按这一构思制定过明确的目标体系,收到了良好的教育实效。这一目标体系可概括为三级目标体系,即:初一年级的目标为“做一个最好的我”,初二年级的目标为“告别童年、拥抱青春”,初三年级的目标为“脚踏实地、迎接挑战”。所有教育活动的设计都要围绕着分段目标逐级推进。目标体系从暗示的角度看,属于直接暗示,它直接传递着班主任的教育思想,使学生能够对班主任的教育意图一目了然。在班级目标体系形成的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当是班集体的感染力和学生的心理现状。

集体的感染力是在班集体的创建过程中,通过建立正确的规范和明确的奋斗目标,从而形成的心理凝聚力;其作用是能够对学生的动机和行动产生直接的暗示和规范。

学生间的素质水平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在个性品质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缺陷。表现为:劳动观念淡薄、生活习惯差、自私、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等。

在班集体的建设过程中,通过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及精心设计的主题教育网络体系去贯彻教育意图,增加班集体的感染力,并同个别教育相结合,促使每个学生在政集体中健康成长。实践证明,随着班级感染力的不断提高,学生参照、效仿集体意志的动机会被有效激发,使得直接暗示逐步上升为自我暗示,从而为班集体的集体目标的贯彻塑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教育者的教育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育客体等的心理现状。应该说,目前的教育现状也暴露出不少人为造成的教育障碍现象,部分教师在教育思想上尚存在一定的误区,亦或自身存在不足,处理犯了错误的同学或后进生问题采取的工作方法简单、草率。比如:对待犯了错误的同学不问青红皂白就责令其先写检查、大声斥骂、停课思过、罚做作业或劳动,极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教育者的配合程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建立教师与学生间的平等对话机制是改变班主任工作被动局面的有效策略,当这种平等对话深入人心后,也直接影响班集体的心理承受度。在这种氛围中,班主任所希望的目标才有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暗示,而不致出现相抵触的消极暗示。

暗示的落实:设计系统的主题教育流动

班主任对学生而言,一般都具有很好的楷模和示范作用,这种形象本身也可理解为暗示,但其影响力若不通过让学生感兴趣的教育活动去落实,则有可能很快地被学生所遗弃。因此,班主任将期待目标巧妙地融化于精心设计的主题教育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寻求自我角色定位的过程中逐步去感受或得以陶冶,则这种暗示才有可能被激活。亦即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显著特征。

第一,明确目标指向性。班级主题活动是班级发展目标体系下的一个操作子系统,每一次主题活动要在阶段总体目标基础上加以个别化设计,虽每次活动都具鲜明的主题特色,教育意图是实现目标体系中的某一个教育层面。这就要求每次活动的设计应具备鲜明的教育倾向,它不仅蕴含着对群体的规范,还要兼顾到学生的共同志趣。

案例一: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初中生。对初一新生进校新组建的班级来说,这次的设计是有十分必要的。笔者采用的方式为每日上台讲演,时间二分钟,利用每日晨会完成,每天8-10人,时间持续一周。通过一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反复刺激,貌似重复,但因学生不同能促使学生间的互相暗示和借鉴,易使班级目标在个体与群体间的交流中趋于明确。

第二,凸显个性化。作为现代教育意义中的班主任应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这就要求班主任决不能把自己的教育思想进行强行灌输,这显然不会带来良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只有把自己的教育思想巧妙地暗示给学生,才能逐步树立班主任的威望,而个人威望的不断提升又可有力推动暗示的作用效果。我想,班主任的威望提升最为重要的一点则是个性化风格的形成,即构建自己的教育特色,而不致使班务工作落入俗套。同时,班级活动的个性化也必然对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案例二:春游和秋游。这是每所学校教育活动的必修课,大多作为学习之余的散散心而已,常陷入形式化。笔者将春秋游上升为社会实践考察课程的高度去认识,精心组织,巧妙安排,对外出的目的地、考察项目、活动流程等让学生一清二楚,并编辑宣传小报,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整个考察课题。让每个学生在外出之前,选好自己的考察重点,订好考察计划。流动完成后,写出富有个性思考的考察报告,这不仅能训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因活动的目的明确且各具个性特色,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互助合作品质等人格素质,同样于无声处得以落实。

第三,体现文化性。班级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学生对于班级文化的学习是潜在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对潜在教育资源越来越重视。而主题教育活动正是班级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所以班级活动的设计就不得不立于文化的高度去认识,围绕班级文化品味的提升去精心设计有关的教育活动。

案例三:班级读书周活动。在笔者担任班主任期间,学生读什么书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性别特质,如初一男生喜军事、武侠类,女生喜情感、心理类;初二渐转入名著类等。这类活动适宜每学期进行一次,或期中、或假期,在完成一部长篇小说之后,进行班级的整体交流。实践证明:集中性的读书活动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并因读书过程中同学间的交流、探讨又形成了浓厚的互相教育和互相促进的班级气氛,学生获得的是远比班主任说教更具丰富内涵的一份体验。

第四,具有时效性。班级活动的设计是否适当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选取活动的时效性,这反映出班主任的教育敏锐度,即能否在班级动态的发展中捕捉到教育契机,并设计出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班级活动。这可从两个方面作出思考:一是从时间发展的线索进行一些传统节日的活动设计;二是针对班级发展过程出现的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这样,有利于班集体的巩固和提高,对学生的心理暗示则显得更为直接,在短时间内对班集体的促进作用可谓是注入一次兴奋剂。

案例四:六一庆祝活动。初二学生已走过童年期,六一已走进了个人的历史,这时设计有关的“成人教育”的主题活动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笔者在班上设计过“告别童年,拥抱青春”的主题班会作为初二阶段的一个总结性主题教育活动,收到过十分可喜的效果。学生的成人感明显加强,班集体的感召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是显著提高,为即将到来的初三阶段学习上的“会战”奠定了理想的心理基础和浓郁的班级学风。

篇12

课堂引进乡土文化绝不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而是补充语文内容、提高课堂品位。乡土文化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音像制品和其它文化特点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语文教材和乡土文化教材有机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各个地区的不同特点,有目的性、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地进行学习。教师设计并切实开展了一些校本乡土文化活动课,比如《家乡的母亲河――黄河》、《我爱家乡的风味小吃》和《走进家乡名人》等,学校在实施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让学生通过多看一些乡土文化的录像、多听一些美丽的传说,开阔视野,充分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乡土文化的欲望。同时,2015年12月图文并茂的校本教材《乡韵乡情――孟州乡土文化资源小读本》装订出版,在全市获得一等奖,并且在全市各学校学习推广。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教师应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教材、创造教材。乡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离不开搜集与传播,让学生多搜集乡土文化精粹,掌握思想内容,亲身去游历、感受自然,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深入社会的能力和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可以感受乡土文化的内在美。通过“结合区域、结合媒体、结合教材、结合学习、结合提高”的“五结合”,学生不仅能准确生动地学习乡土文化,而且能生动有趣地传播开来,在校内外形成人人懂乡土文化、人人会乡土文化的局面,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沟通乡土文化课外多条线

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不光是在课堂上进行,还要开展课外活动知识比赛,校内外、班级黑板报有乡土文化一角,校园德育阵地宣传与熏陶正是借助传统乡土文化的感染。每年的传统节日,学生也可以自愿组织参加一些“以文会友”、“学术报告”、“游园观光”等活动,学习乡土文化的知识。比如,端午时,让学生搜集端午的由来或者一些本地的风俗习惯,然后讲给其他同学听,从而养成探究的习惯,也进行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可以自己动手做做粽子,讲述粽子的制作过程,然后写下来展示;还可以去看看春节高跷表演,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在班内交流,锻炼一下转述的能力。这类民族传统节日放假时,教师还让学生走访老人、搜寻资料、调查访问等。寒暑假时,则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考察活动,可以是本地的一些特色产业:如对黄河砚作坊进行一些调查,对其生产制造过程进行研究,然后写成调查报告。也可以让学生去本地的一些古村落,如“老家莫沟”进行一些考察,对村落的历史以及现状进行分析,写成简单的考察报告……这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感兴趣,能积极参与,并从中得到增长知识、增强能力、感受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的快乐。

总之,通过多条线的练习、巩固,提高乡土文化教学的实效,从理论到实践,从普及到提高,虽说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对乡土文化的学习达到炉火纯青,但学生对传统乡土文化的价值和审美意义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认识,增加学生对家乡热爱的情感、对祖国热爱的情感。

三、尊重学生乡土材料的自主选择

新课改标准指出:“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提倡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教材的主人,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既遵循教材、又要跳出教材。乡土文化正是在此基础上走进课堂,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宽、拓深语文课程的外延和内涵,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材“裁剪”、“重组”。乡土文化是丰富的,她包含的内容很多很多,学习乡土文化并不是让学生必须掌握她的方方面面,而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根据个人的爱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活动中去学习,理解其灵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乡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地成长。通过学习,学生们更是硕果累累,取得可喜可贺的成绩:其中关于乡土文化的优秀习作和手抄报在河雍中心学校展览,七四班张星竹同学的《继承河南文化爱我家乡沃土》、八三班赵宇翔同学的《纵观孟州惟叹韩愈》、七三班程一诺同学的《情系孟州浑浆凉粉》、九三班刘晓妍的《永不逝去的芳华――追思忧国忧民的韩愈》、九二班郝梓帆同学的《说说孟州韩陵的酸枣树》、八三班王汉普同学的《孟州丧葬习俗》、七四班王鸿坤同学的《初探孟州小吃文化》等10多名同学的习作在孟州市语文教研活动中获奖。

乡土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化的精华。学生在继承优良文化的基础上,也可以自主进行发挥和创造,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结合乡土文化的特点,发展的趋势,尝试自己学习教材,多写多练,多问多练。在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条件下,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自我探究的过程可采用小组进行交流、合作、整体汇报等形成,充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我探究能力。

课堂引进乡土文化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乡土文化也得到了发展与继承,努力把乡土文化教育与学校素质教育结合在一起,真正受到了以文辅德、以文增智、以文滋体、以文怡美、以文补劳的整体效果,逐步形成以传统乡土文化教育为主的校园文化特色。乡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语文教学与乡土文化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传承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能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提升学生的人文主义修养和人文精神,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使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得到更好的体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宁.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4).

[2]刘新科.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