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任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2-10-29 13:19: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任培训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任培训个人总结

篇1

短短两周的军训正值七月,是上海最热的时候,对于平时穿着休闲短裤,吹着空调的大学生而言,顶着烈日穿那厚厚的迷彩服,好似一条棉被令众人汗如雨下、浑身湿透。生痱子者有之,晒伤者有之,晕眩者有之,病倒者有之,唯独没有人叫苦叫累……

白天的训练单调却不乏味,队列、行进、军体拳……当空的烈日记录着我们的汗水,橄榄绿中渗出严明的纪律,仅有的睡前休息是我们与教官畅谈的良机,欢笑声里将白天的辛苦化为意志力的升华。

夜幕降临却依旧是奋斗的开始,为了让关领导在第一时间了解训练的进展,数名新关员组成了《关兵快讯》简报编辑部,自己再次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军营的环境大大限制了平日里习惯于网络的才子们的发挥,紧迫的进度让大家不得不占用仅有的睡眠时间,然而毅力在支撑,关领导细心呵护,终于克服了又一个难关。

军训把我们每个人都锻炼成了真正的男子汉,让我们学会怎样独立,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困难,怎样去承担那份光荣而又艰巨的责任……

篇2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126-03

一、对初任音乐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一)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为事件和行动方案。”

然而,即便是同样一份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不同人,其能发挥作用的范围强度也是不尽相同。此外,很多人仅仅只是把职业生涯规划束之高阁,或者教条式照搬照做,很明显,这是不可取的。以上所述就涉及到职业生涯规划的两大特征――个性化和开放性。

针对个体而言,一个人投身事业工作,理想的状态是能在满足个人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很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在职业生涯上取得成功,而职业生涯成功的前提是有一份明确、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并非只是一纸空文,进一步说,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个体在头脑中构建的一系列职业走向路线图。

(二)初任音乐教师

初任音乐教师一般指的是从事一年至三年音乐教学的教师。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初任期或称入职期影响教师专业的成长,决定着他们是否会终身从教,甚至影响到整体教师队伍的稳定。初任音乐教师在这一阶段碰到的难题不在少数,由于初任教师刚刚从事工作,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存在落差,知识无法得到有效地应用,教学环境与原先脑海中设想好的不相符或者现实环境太过复杂,全新的工作环境,教师需要适应角色的转变等等,初任教师难免会碰到教学上的问题,班级管理上的困扰,融入学校文化的困难等等。初任教师在这一阶段的经历,对其以后的教学成果、工作状态,以及能否长期从教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二、初任音乐教师面临的问题及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初任教师,尤其是初任音乐教师刚刚走上岗位,便与学校内一些教学时间长、经验丰富的教师一样承担学校分配的繁重任务,甚至有时候出于锻炼新人的目的,给新教师加重教学任务,因此初任教师总会面临着来自个人专业知能方面和具体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对此,许多外国学者进行过相关研究,诸如英国的泰勒和戴尔,美国学者维恩曼等等。外国学者将初任教师碰到的问题归纳为两个方面:“教学和班级管理能力;对学校社会系统的适应,包括人际关系上的困难及融入学校文化的困难。”

反观国内,许多学者同样关注初任教师的职业问题。由于初任教师刚刚从师范院校毕业,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往往与现实存在一定的落差,理论知识无法得到有效地应用,原先所设想的教学环境与现实环境又存在区别,初任教师无法做出有效地举措,从教决心难免受到打击,还有新的工作环境、同事、领导等等。很多初任教师在面对来自个人及外界的各种各样问题时,感到手足无措、力不从心。

从下面这位老师的叙述中,我们来看看这位初任音乐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考级是一种制度,它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而设立的,以保证音乐业余教学活动有一个更好、更科学的规范,但是有些家长认识上的缺失,盲目攀比,导致不能正确对待考级,使得考级的目的走入了误区,有些学校与家长甚至还因为刻意追求高级别,将正常的教学进度与计划统统打破,给我们这些初任的音乐教师安排大量的教学工作量。我已经失去了对这个班级的控制。我也不情愿说出这件事,但是我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当我教学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我想大叫!我真的很沮丧,很抑郁,我没法把心思放在教学上。我忙于去维持纪律。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去做他们太小以致我很难管理。”

有学者把初任音乐教师碰到的具体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教法不灵活,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管理能力差,难以维持课堂纪律;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不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能处理课堂偶发事件;难以处理同事关系;教学设施简陋等等。”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方面;二是课堂管理方面;三是融入学校方面。

当然,在初任教师碰到的问题中,有个普遍的问题――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它是初任教师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教师个体来说,引起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很复杂的,自然环境方面、社会方面和个人方面都有可能成为诱因,使他们产生挫折,进而陷入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有可能导致一些初任教师过早离开岗位,影响整个师资队伍的稳定,也有可能降低在任教师的士气。

综上所述,针对有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初任教师如能结合自身的情况及发展目标,着眼于现实教学环境及教学目标,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对其自身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把自己的职业生涯置于理性的思考之上,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更有利于实现自己从教的目标。

其次,制定和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初任教师及时作出反馈,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弥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此外,坚持“动态规划观”,适时进行调整的职业生涯规划还能满足初任教师不断发展的需求,让教师能在专业发展道路上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其社会价值。

三、关于初任音乐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开展的对策

(一)学校层面

学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园长),应督促初任音乐教师及时有效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初任音乐教师明确自己的规划目标,并结合学校对教学发展的总体目标,确定个人职业发展道路及教师职业定位,找到今后的努力方向。此外,学校应对这些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进行诊断,及时作出反馈,弥补不足,完善初任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对此,学校方面应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1.推行“导师制”,加强资深教师与初任音乐教师间的联系,共同探讨职业生涯规划的制订与实施

这些教师进入新环境,职业方向不够明了。在与资深教师共事、同资深教师一起承担教学任务中,由于自身教学技能及教学经验的缺乏,初任教师无法做到资深教师的程度,或者同刚进入学校没几年的新人相比对,也自知不如,自信心受到打击,从教的决心有可能因此而动摇,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不适合从事教学工作,终至于离职。推行“导师制”,加强资深教师与初任教师的联系,有利于帮助初任教师解决入职期出现的各种问题。

2.改善教学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激励制度和评价制度

初任音乐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依据现实的环境来制订,改善学校教学发展环境,不仅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制订和实施,同时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促进作用。改善学校教学发展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可以具体到学校的教学设备、校园环境等,在心理环境上,学校应该创新管理理念,培养初任教师进行自我规划、自我发展的独立意识,鼓励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等,树立初任教师的从教信心,壮大师资队伍。同时,学校建立健全的激励制度,适当采取目标激励法、榜样激励法等激励制度,帮助初任教师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也可以调动初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也可以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培养初任教师的“动态规划观”。“动态规划观”有助于初任教师及时作出反馈,弥补在实施规划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完善规划,促进初任教师的发展。

(二)初任音乐教师个人层面

初任音乐教师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既要对周围环境进行有效地分析,还需要对自我状况有一定的认识。

加强对初任音乐教师的培训,包括专业知识、教育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训。加强试唱练耳、基本乐理等专业技能,这是当好一名学前音乐教师的前提。音乐教师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首先需要对自我进行剖析、客观的自我总结,同时对自我的发展进行有目的性规划:作为一名新的教师,在大学校园里不管有多大的荣誉,作为初任教师,就应该重新寻找自我位置,调整自我心态,针对在教学工作各方面存在的不足,逐步规划弥补,寻求发展;不忘学习关于教师发展的各种教育学理论,离开专业理论的支持,职业规划将流于肤浅;加强同任职学校资深教师的联系,坚持“拜能者为师”的理念,过来人的经验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强有力的依据,能帮助初任教师少走一些弯路。

初任教师的工作岗位主要在学校,规划的重点也应该放在学校,依据学校具体状况来制订:要坚持动态的职业规划观,学校的环境不断变化。

(三)初任音乐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一般步骤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前我们需要了解一般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及相互关系。一般职业生涯规划包括十项主要内容:“题目(包括姓名、年限、年龄跨度、起止日期);职业方向及总体目标;社会环境分析结果;自身条件及潜力测评结果;角色及其建议;目标分解及目标组合;成功的标准;差距;缩小差距的方法及实施方案。”

而在初任音乐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过程中需要注意到以下要点:首先需要对自己有清晰地认识,对自我能力有个客观整体的评价,依据自我能力制定出的相应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切实可行;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主要针对学校环境,根据学校的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完善规划;基于学校制定的发展目标及教学根本目的,制定出职业生涯规划的总体目标;初任音乐教师要立志能逐步落实规划中的各种举措,做到稳扎稳打,稳中求胜;树立“动态规划观”,建立发展性的规划评价制度,及时对具体的实施结果进行总结反馈,对不足的地方进行调整弥补,完善职业规划,使其更好地为初任教师服务。

结合职业生涯规划一般步骤及初任教师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注意事项,初任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1.教师个人信息、年限、起止日期;

2.教师职业发展目标(短期、中期、长期规划);

3.外部环境分析(包括社会、教育工作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

――思考有利方面与不利方面;

4.自我条件分析、及总目标的制订(对自我能力有大致清晰地了解,根据学校教育发展目标及教育根本目标来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总体发展方向);

5.规划步骤的设计,层次化目标的安排(包括教学方面、班级管理、教学科研、自我素养提升等方面);

6.制定具体措施及实施行为的条件;

7.确定发展性评价标准,能够及时反馈教学成果。

当然不同的初任音乐教师,其个人情况及工作环境不尽相同,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也需跟着做出相应的调整。不过,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初任教师而言,毋庸置疑具有重要意义,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初任音乐教师在职业生涯上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胡燕琴.初任教师的适应性教育[J].师资培训研究,2006,(1).

篇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各高校尽显其能招聘、引进各类人才,以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这些新教师来校后即被匆忙“赶上”讲台,从事教学工作,虽然这些初任教师普遍学历层次较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科研能力较强,但这些教师多数是非师范院校毕业,没有经过教育理论、教学技能和课堂实践等职业培训,缺少教育规律、教学方法、学生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知识,对教学环节较为生疏,教学经验也相应缺乏,从而导致课堂驾驭能力差、教学能力不足。教学能力是教师完成具体教学任务的能力,是教师通过教学实践表现出的一种职业素质,是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也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因素。初任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直接决定了普通高校的教学质量,也决定了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因此,如何快速、高效地提高高校初任教师的教学技能就成为各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提高高校初任教师教学能力

对初任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目的是让初任教师学习高等教育教学基本理论,了解高校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逐步掌握高等教育规律,提高教师基本素养,为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履行教师职责打下基础。笔者建议,对高校新引进的教师应进行一年左右的岗前培训,其中半年时间重点让初任教师系统学习教育法、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教师职业道德等理论知识,了解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要求,逐步掌握高等教育规律,提高教师基本素养,为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履行教师职责打下基础。另外半年时间进行课堂观摩、研读教学大纲、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方法、编写教案、设计板书、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等教学基本功训练。然后,经教学能力考核合格后,才有资格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

提高初任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是初任教师的个人行为,而且是学院、教研室全体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高校各学院和相关教研室在岗前培训实践环节应抽调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岗前培训实践训练指导小组,让初任教师模拟课堂教学情境,对相关内容进行试讲。可以先由初任教师备课、试讲并录像,然后由指导小组的教师作出客观的分析与评价,找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然后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同一内容进行讲授并录像,给初任教师做出示范,最后再由初任教师根据点评意见修改教案和讲稿,并重新进行试讲和录像。这样,初任教师就可以对一门课中的一节内容进行对比、备课、试讲与录像、接受点评、不断根据意见改进教学,通过反复进行这一过程,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弥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同时经过对同一内容的讲解也能让初任教师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科研积极性

教师的作用是通过其工作体现出来的,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一是内在动力,二是外在动力,三是凝聚力。对于学校的管理层,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依据自身职责权限,采取各种措施,努力为教师创造好的外部环境,调动内在动力,形成凝聚力,使蕴藏在教师身上的潜能发挥出来。

首先,树立依靠教师办学的思想。依靠教师办学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环节。一是明确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主力军,树立各级行政为教学服务的观念,保障好教师的教学科研。二是充分发挥教师在办学决策方面的优势,广泛听取教师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不断强化教师的敬业意识。一是从思想上入手,教育教师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工作与生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二是通过奖励机制大力表彰先进教师。通过表彰树立典型,以此激励和教育广大教师,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

再次,努力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一是全校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对教师在教学科研上的成绩大力宣传,对其缺点和失误善意提醒和批评。二是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条件。为教师成长既要保障好生活,搞好福利,解决子女问题。又要办好图书馆、资料室,提供全方位的教学资源,为教师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健全教师评估考核制度。对教师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让其与教师职称评聘结合,切实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把教师培训工作制度化、长期化、多样化

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应只限于课堂教学,而要使单一的教学渠道开放化、社会化。因此,不能把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仅仅局限在岗前培训或者教学辅导上,而应该将教师的培训工作制度化、长期化,要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把专职培训、专题报告、经验交流有机结合起来,应用现代化的培训手段把以理论知识为主的培训变为思想、政治和业务的全面培训,加强实践,注重能力培养,尤其注重初任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从而提高初任教师的教学能力。

首先,教师培训工作既可以“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请进来”即邀请国家级教学名师给初任教师做报告,交流教学经验、教学技能,传授如何备课、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示范录像。“走出去”即组织初任教师到兄弟院校(系)观摩优秀教师上课,实地观察优秀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怎样开展师生互动,还可以观看不同教师的教学录像。教学录像是优秀教师长期进行教学研究的成果,是教学经验的结晶,也是指导教学的示范课,很值得仿效。在每次活动前,可以要求初任教师写出所观摩课程的教学设计,活动中认真做好记录,活动后因势利导,组织分析、评论、交流心得,这样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其次,高校教师培训机构要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相互听课、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活动,这样可以使初任教师更深入地剖析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好地把握要点、重点和难点,汲取教学经验,促进初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集体的教学活动,能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教教相长,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篇4

【第一章】乡镇年轻公务员培养模式研究绪论

【第二章】乡镇初任公务员培养现状调查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第四章】完善乡镇初任公务员培养体制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乡镇新任公务员能力提升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Q 县乡镇初任公务员培养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传统的公务员管理制度加大了培养机制形成的难度。

3.1.1 公务员录用制度影响岗位适配。

一是考试内容不科学合理。调查显示,Q 县乡镇初任公务员的进入渠道 76%来自省考和国考考录,20%来自省选调生考录,4%来自村干部选拔。笔试考试的科目主要有两个,其一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其二是《申论》。面试的方式基本属于结构化面试的范畴,此方式为公平性竞争提供了强大的保障,但面试的具体内容不一定始终与实际工作有过多的联系。而公考热逐渐掀起了一个巨大的潮流,大量的考试辅导机构风生水起。因此,他们通过专业性的培训,为考生提供了一个非常科学高效的培训体系,使其深入了解每种科目每种题型的解决技巧。此外,部分考生采取范进式手段来碰运气,直到实现目标为止。可以发现,经历过这种考试的考生,可能仅仅停留于考试技巧上,而不能保证自己专业性水平的提升。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逐渐发现自己的不足,引起用人单位的不满,使这些考生无法与自己的岗位相匹配。

二是招考条件过于宽泛。Q 县每个乡镇在人才战略方面,设定了门槛非常低的招考条件,对员工的学历要求只是停留在大专以上,并不会对他们的专业等其他要素进行一定的约束。这种相对比较宽松的招考条件逐渐掀起了巨大的报考潮流,但各种问题的出现也是不可避免的。首先是性别所占据比例的严重不协调问题。由于乡镇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强大的劳动强度等,大多数用人单位都会优先录取男性员工。但众所周知,对于现代化的考试体系而言,女生比男生更有一定的优势。以城郊 W 镇为例,在 5年内一共招录了接近四分之三的女生,严重干扰了城镇的资源分配等一系列工作。其次是人员安排错位现象的发生。就员工的籍贯而言,外县籍贯 93 人,外地籍的所占比例接近三分之一。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外地籍乡镇公务员都无法适应工作地区的基本环境,在认同感形成方面的难度也非常大,让他们对职业发展感到迷茫。[17]

三是录用的专业匹配度低,根据问卷调查来看,农学专业虽然和基层农村的联系最密切,但其只占比 6%,工学、法律、医药学等在基层更加具有实际作用的学科占据的比例都不高,在乡镇初任公务员团体当中,多数学生出身于文科类专业,其中比例最大的是经济类,占比 28%,其余占比较多的科目包含了管理类、教育类、文学类等。而乡镇政府作为处理基层具体事务的机关,在面临当前脱贫攻坚战、环保攻坚战等时恰恰需要理工类和农学类专业人才。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大多对基层农村的真实状况认识不够深刻,对农村当下迫切需要的专业型技术更是了解不多,种种状况导致许多乡镇初任公务员在乡村每天的工作内容非常单一,无法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这种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乡镇初任公务员项目的中间环节信息具有不对称性。在招录时,应该考虑到乡村的具体需求,这样一来才能够避免人力资源流失,并推动基层更好的发展下去。

3.1.2 公务员绩效制度影响考核公平。

绩效考评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一种关键的职能。主要含义是:评定者通过对具体方法的有效使用,参照相关的实际标准,准确地分析现存的绩效信息,最终科学地评价这些整合的信息。在每一个企业的绩效管理过程中,它发挥着核心的作用。绩效考评手段有很多,比如 KPI 等。

现如今,我国的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始终局限于对考核结果的分析。假如一直根据这种考核结果来进行一定的奖惩,肯定不会发挥出人才的实际促进作用,也不会达到公平公正的目的,无法最终实现考核的组织目标。且这种考核评价体系过于简单,无法科学地衡量员工的具体工作情况。即使已经将考核方法进行了规范化的界定,但是在实际评价的过程中难以保证所有部门都能够准确地筛选出优质的考核方法。研究发现,大多数的部门严重忽视平时考核的重要性,单纯地停留在年终评优上。在结构化访谈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大量的初任公务员一致认为,用人单位基本不会过多地在乎他们的年终总结,在考核的时候只是随便应付一下,获得最高年终奖的人中,关系户居多。这种随意性的考核手段必将使不公平现象经常出现。此外,就考核对象而言,不管是他们的工作内容还是工作性质,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18]

3.1.3 公务员培训制度影响职业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公务员培训的外部环境变化多端,对公务员提出了更大更多的要求。但是,政府始终单一化地对公务员展开一定的培训。即使有的公务员已经对自己的培训过程进行了一定的规划,但这些规划非常具有笼统性,缺乏明确的目标与具体的培训流程等。这也从侧面说明大多数用人单位都没有实际地考虑到员工与具体岗位的配合度。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力量支撑就是全面的职业培训计划。假若用人单位内部单纯地制定了一些职业目标却无法制定高度匹配的实际培训计划,那么职业目标的实现难度会显得很大。

现如今,我国在对公务员培训的机制中,大多停留在对培训目标的指定、培训手段的使用等方面。可以发现,这种机制存在着一定的原则性与粗放性。但是这种形式化的培训方式以及格式化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公务员的成长,对他们的学习兴趣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严重阻碍了他们职业水平的提升,无法实现对自身职业规划的认识。所以,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怎样制定科学的培训体系来促进公务员职业能力的提升,是所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思考与处理的问题。

3.2 消极的单位行政环境不利于形成积极的培养机制。

3.2.1 薪酬待遇偏低影响队伍稳定性。

Q 县基础差、底子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该县财政收入体量很小,停留在保工资、保民生的艰难水平。由于财力紧张,该县的乡镇基层公务员工资水平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2017 年该县乡镇初任公务员月收入在 3000 元左右,而在试用期的基层公务员月收入不足 2000。在该县 2018 年平均 4000 元每平方米的房价面前,面对高企的物价和全社会不断提升的平均生活水平,乡镇初任公务员在县城都很难维持体面生活。

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由于乡镇初任公务员普遍处于婚恋期,处于成家立业的起步阶段,消费旺盛,不少人都会在结婚前在县城乃至市区购买商品房。每月的房贷支出和通勤交通费已经占据了工资的绝大部分,甚至个别乡镇初任公务员每月房贷支出比工资收入还要高,还要靠父母接济才能维持收支平衡。再加上近年来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乡镇政府公务员的劳动强度普遍较大,与在城市工作的公务员相比,工作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这对于十几年寒窗苦读考取公务员的年轻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乡镇初任公务员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和经济双重压力,近年来在经济收入考量下离开的乡镇初任公务员不时出现。[19]

3.2.2 依赖型人际关系影响公平晋升。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格权威通常比具体的职务更加重要。此外,人情风的文化根深蒂固。首先,家庭类人情风主要包括已经深入相关管理机构中的亲戚、朋友等。不管是职位的升迁,还是实际工作的流动等,都牵扯到一定的裙带关系。其次,社会组织类人情风主要包括已经对社会道德产生一定破坏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等。

有 46%的乡镇初任公务员觉得当前工作单位的晋升依据主要是内部员工的个人基本能力;有 48%的乡镇初任公务员觉得当前工作单位的竞争环境非常公平,没有任何不公平现象的出现;有 45%的青年干部觉得当前工作单位的晋升依据主要是绩效考核评价机制;50%的单位都能为内部的员工提供公平系统的晋升体系;69%的单位都能为内部的员工提供不同种类岗位的实际任职要求;52%的单位都能为内部的员工提供科学的晋升体系且督促其严格执行;24%的乡镇初任公务员认为当前工作单位的晋升依据主要是关系。通过对上述数据的详细分析可以发现,乡镇初任公务员对当前工作单位的晋升标准并不是很满意,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当前阶段内大多数工作单位的晋升机制都不够完善且严重缺乏公开公平性,甚至个别单位内部还存在着一定的违规行为。

这种现象的出现,将挫伤某些有能力的初任公务员的积极性。腐败链条的始终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公平公正选拔体系的发展,对我国的公平晋升与国家利益产生了巨大的破坏。[20]

3.2.3 形式主义氛围影响工作积极性。

单位的科层组织对实现行政效率的提升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但是,我国各机构的形式主义十分明显,使得相关行为活动始终存在着墨守成规、办事拖拉等形式各异的问题。长期以往,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在这种充满惰性的条件下,行政活动根本谈不上任何的效率。

3.3 乡镇初任公务员自身素质制约了培养机制的成效。

3.3.1 部分乡镇初任公务员的心理适应困难。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官本位思想始终存在着,公务员的内心一直崇尚权威。对于当前阶段内的行政体系而言,维权是尊、官级为准等形式各异的现象时长出现。这种官本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着公务员的价值判断。初任公务员无法适应当前工作岗位的实际现状与这种官本位思想存在着很大的联系。根据中国社科院在 2013 年的调查可知,在基层公务员中有将近 80%的人产生了轻度工作懈怠。体制改革、社会转型以及经济发展都会让公务员面临的压力增加,除此之外,压力的来源还有承担新的工作职责以及职务的变动,这些都会给他们添加一连串的心理负担,使得公务员认为自己无法在目前的工作中一展宏图,也不能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继而觉得烦恼。在心理方面公务员也在面临越发严峻的问题,所以,在培训首次担任公务员的员工时,尤其应当重视开展初任公务员心理援助项目,同时还应该开导公务员,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前期碰到的应该重新选择职业还是接着发展这个问题。

3.3.2 部分乡镇初任公务员对环境适应困难。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

非常感谢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能和大家交流学习成果。

本人作为常熟市2012年初任公务员中的一员,荣幸地参加了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委党校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公务员初任培训班。依托这样一个优质的平台,我们相聚一堂,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通过为期一周紧张而充实的培训,我们收获了知识、锻炼了才干、增进了了解,无论在思想认识上还是业务素质上均有很大的提高,受益匪浅。时间总是匆匆,转眼培训生活即将结束,在这惜别的时刻,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学员,向精心准备此次培训的各位领导、向精彩授课的各位老师、向辛勤付出的工作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为期一周的培训活动中,同学们始终以高昂的热情、严谨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现将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大家分享:

一是更加明确了角色定位,进一步坚定了信念,增强了责任感

我作为一名乡镇公务员,在基层工作,与群众联系最密切,深感责任重大,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公务员的形象和人民的利益,我们肩负着管理社会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职业使命。通过培训,我学习到了许多公务员的工作方法,老师们生动的讲解,指出了我们平时工作时遇到的问题,并认真详细地给我们进行讲解,帮助我们完成角色的转变,为将来从事公务员工作夯实了思想基础。

篇6

首先,学校要建立促进初任教师专业成长工作小组,统一规划和指导学校初任教师的培育工作,为初任教师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必要的物质、经费、制度保障;确立初任教师1至6年的专业发展目标,并建立初任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和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建立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制度和初任教师升、留级制度,建立初任教师“双三会”机制,即入校“三会”:即领导见面会、教职工欢迎会、师徒结对会;学期“三会”:即期初成长规划会、期中经验交流会、期末反思总结会。

其次,建设和谐学校文化,为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创设良好环境支持。一方面,我们加大力气构建特色的学校物质文化环境,积极营造和谐奋进的学校精神文化氛围,精心打造学校精神,激励人心;潜心创设和谐氛围,凝聚人心,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老师的师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另一方面,构建和完善学校制度文化,为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营造初任教师快速成长的“学习场”

教师群体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学校中构建教师的“专业学习共同体”,是由初任教师和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教学领导等构成的教、研、训一体的组织。

首先,加强学习型学科教研组建设,把培育初任教师作为教研组活动的重点。在期初的教研活动策划中,把初任教师的培养工作作为教研组活动重点,为他们设计发展的平台;在活动的开展中,大胆地让初任教师施展才华,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在期末总结中,有本期初任教师成长的成绩与反思,寻找来期解决问题的措施。学校对教研组长的考核,把对初任教师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初任教师在教研组定期开展的多样化的活动中,通过问题研究、备课研究、课例研究、课型研究等实现与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在教研组活动中,积极创生新老教师登台“亮课”机制,让初任教师大胆“亮课”,敢于让初任教师“发言”,敢于让初任教师评“老”教师的课,敢于让初任教师“失败”。对见习期满的初任教师,有针对性开展以“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异构”“多人同课同构”“跟踪式听课”等为主要形式的课例研究。这样,把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研究方式聚焦于课堂教学实践,在初任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研究中培植教育理论,培养初任教师的学科教研能力和方法。

其次,发挥学科备课组功能,为初任教师引源头活水。学科备课组是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初任教师在备课组教学研究活动中得到发展。通过集体备课,他们在资源的共享中提升了专业水平,在相互交流中强化了自我反思,可以说,集体备课是提高初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一条捷径;通过沙龙式研讨活动,让初任教师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主动参与、自由发挥,通过充分的讨论,畅所欲言,展示才智,相互启发,开阔思路,引发思考,加深对问题的认识;通过专题研究,使初任教师真实体验了学习的过程,在成功与受挫中品尝到提升的乐趣,在实践与操作中培养了教科研素养,有效地促进了初任教师专业知识的建构,孕育出教学智慧;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把初任教师课堂教学会诊与“磨课”结合,让初任教师在磨砺中发展;通过对初任教师的课堂观察诊断,集体为初任教师课堂教学把脉,在观察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思想碰撞而改进了初任教师课堂学习、追求内在价值。可以说,备课组已经成为了培育初任教师的沃土。

三、差异性培养,成就个性鲜明的教师

差异性培养,即根据初任教师的不同需求、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差异,采取相应的培养措施。首先,初任教师到校一月内,学校初任教师工作小组就利用各种机会,全面接触初任教师,通过听、看、交流,对初任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情感、个人特长爱好进行全面掌握,分析其长处和短板,掌握初任教师专业的个体差异,制定出相应培养计划。其次,与初任教师共同制定适宜的个性发展目标,一方面,帮助初任教师自我定位,明确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帮助初任教师量身定做制定发展规划,包括三年成长规划和学年规划。再次,对不同需求的初任教师群体选择不同的培养方式,一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技能短板培训,使初任教师掌握教学的基本功;另一方面,帮助初任教师提高综合素养,突出个性特长,强化专业优势,使之尽快地成为一个个性鲜明的教师

四、构建多元评价激励机制,唤醒初任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

初任教师的快速成长需要充分激发其主动发展的内驱力,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从而唤醒初任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

一方面,学校为初任教师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学校开展一年一度的初任教师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大比武、教学基本功竞赛、青年教师演讲赛、青年教师才艺大赛、青年教师读书比赛等;上级部门组织的教学竞赛活动、送教下乡活动,学校总是推荐初任教师前去参与;教师实行竞争上岗,学校总是把初任教师放在特殊的位置,让其3年内教完一个循环段,让初任教师从中体验到成功感。

篇7

【第一章】 【第二章】乡镇初任公务员培养现状调查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乡镇初任公务员培养机制不足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完善乡镇初任公务员培养体制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乡镇新任公务员能力提升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因为公务员的工作比较稳定,近年来此类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求职者的青睐。根据人社部 2017 年 5 月 31 日的《2016 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 2016 年底,全国共有公务员 719 万人。2016 年全国共录用公务员 19.46 万人,其中,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 2.81 万人,地方 16.65 万人[1]。

公务员队伍的发展日益壮大,每年加入公务员乡镇基层队伍的新鲜血液日益增多,如何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新生公务员,使其快速成熟,以更高的工作效率、更昂扬的工作热情、更积极的工作态度,更好的承担起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引领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的重担,就成为一个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就理论探究而言,由于目前仍旧难以构成条理性较强并且完备的理论系统,理论方面并未获得新的进展,同时当前的培育管理制度以及理论难以适应乡镇基层公务员的实际状况以及较为前沿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故我国对于乡镇基层公务员的培育仍旧不够深入和透彻。本论文试图以理论的角度对基层初任公务员培育过程中采用的内部逻辑以及外部形式进行全方位地了解,同时对目前培育初任公务员期间遇到的难题进行剖析,根据 Q 县乡镇基层的现实状况,对其给予合适的指导意见。

(2)现实意义.

由于公务员群体尤其是基层公务员群体长期以来接受的旧思想较为深刻,因此难以采用较为前沿的培育思想,从而很难想出与公务员职业规划的路径问题相适应的处理办法,而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是职工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因素。培养机制的探索可以使乡镇初任公务员更加全面地明确职业目标以及认识到个人能力,同时组织人事部门也能够更加全面地明确公务员的期冀与个人观念,并且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较为合适的分配,指引他们将集体目的作为工作核心来发挥个人的作用,最后共同完成公务员群体的建设并且对其进行改善。

1.2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1.2.1 培养机制的概念、内涵和外延。

关于培养(train;culture),主要有两个层面的意思,其一是指以适宜的条件促使其发生、成长和繁殖,其二则指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我国关于培养的认识,古已有之。宋朝《朱熹集注》就有:盖其内外本末,交相培养。清朝的黄钧宰在《金壶逸墨放鱼》中说:不必持斋茹素,而特以培养生气劝人。这里面的培养都是侧重提供培养条件。清朝的在《新宁刘君墓碑铭》言道:吾以人情为田,以培养士类为种,耕不计年,获不计世,庸讵知留贻子孙者,不更大乎?而我国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学者创作的《新学制与师范教育》一书中直接指出:总而言之,对人才的培育形式应该与教育领域的需求相适应。这其中的培养就是从目的着手。

关于机制(mechanism),是来自于希腊语的词语,内涵为机器的内部组成以及运行机理。能够着眼于下述两个角度对此原本的定义进行阐释:其一为机器的构造大致包括什么以及此类部件构成机器的原因:其二为机器的运行机理以及以此种方式运行的原因。把机制的本义引申到不同的领域,就产生了不同的外延。医学以及生物学借助对这个词语的类比来进行应用,即生物体构造中各部位之间的关联,和机体运作时其中产生的不同化学、物理变化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目前社会中已经普遍使用这个词语,用来表明它们内在组成部分以及运作时发生变化的规则。

培养机制的内涵和外延,《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培养机制的定义为:培养机制是事物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使人们可以在一定的环境中,参照和遵守的标准。在公务员组织管理中,培养机制就是指在单位内部规则和变通的前提下,结合适应的规律,采取合适的方法,从而实现拟定的培育目标的制度规范。培养机制拥有责任性、程序性、约束性、灵活性等外延特征。一、责任性。培养机制必须为完成规定的任务而存在,按照培养要求,以组织的运行规律为基础,有针对性进行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任务包括人才培养的方向、人才应用的领域、和具体要求等内容。人才培养任务解答了现行组织人事机制将培养什么样的公共管理人才的问题,表现在适应能力、业务能力和素质结构等三个方面。二、程序性。培养机制要按照相应的计划推进,是在具体机制制定与运行的实践中,根据相关目标内容,按照程序计划所实施的一系列培养的方法与手段。三、约束性。培养机制要求对组织成员具有普遍约束性,能够规范所有组织成员的行为,遵守一定的原则与纪律,行为方式必须在组织规范的约束下进行。四是灵活性。培养机制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环境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培养机制也应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才能适合单位的具体情况。

1.2.2 乡镇初任公务员的概念和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指出,公务员即依照法律发挥其作用并且由国家行政收编同时由国家财政发放薪资以及补贴的公职人员。[2]乡镇公务员即任职于乡镇级政府部门,履行国家公职并且运用国家行政权利的业务类以及政务类工作人员。乡镇公务员是党在基层的执政骨干,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多年来,每个级别的公务员主管部门均以凡进必考为基本原则,并且向乡镇机关输送了大量的部门精英,优化了基层公务员群体的格局,提升了基层公务员的职业水平,为基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本研究将入职任职五年内的乡镇公务员定义为乡镇初任公务员。将培养机制与乡镇初任公务员有机组合起来,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课题,探究此机制内在结构以及运作和变化的原则,以有关原则为前提,采取相应的方式,来达到最终的目的。

根据调查,Q 县乡镇初任公务员中 25-30 岁的群体于总体中的比例约为 72%,远超过受查对象的二分之一。职业成长阶段理念表明,此时是培育制度的选取以及明确阶段的合适时机,是职业发展的主要时期以及核心期,具有较高的典型性,能够展现出初任公务员的主要特点。此次受查对象大致包括:就性别而言占比为 64%的女性群体,总共 64 人,占比为 36%的男性群体,总共 36 人;就学历而言,占比为 26%的大专学历群体,总共 26 人,占比为 71%的本科学历群体,总共 71 人,以及占比为 3%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群体,总共 3 人。近年来关于 Q 县公务员招收和录取数据表明,获得公务员公职的男女分布与其的学历分布和此次调研结果大致相符,同时也符合目前绝大多数任职于乡镇机关的乡镇初任公务员的人员分布。就职级而言,15%的群体拥有乡科级副职级别,而 85%的群体仅有科员甚至以下职级。从此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公务员群体目前拥有的职级较低,并且具有较大的升职空间。由此可见,Q 县乡镇初任公务员呈现出年轻、受过良好教育、女性比例偏高、职务序列较低等特征。

1.2.3 需求层次理论依据。

1943 年,美国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其创作的文章《人类激励理论》中指出,属于人本主义科学其一的理论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将需求由高级至低级分别归类为自我实现、尊重、爱和归属感、安全、生理需求五个级别。人类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后,还会拥有超越自我的需求,不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一般不将其列为必不可少的部分,往往把自我超越需求与自我实现相融合。[3]广泛意义上来说,若某个人不但缺少尊重与爱,还缺少食物和安全,那么他会拥有最为强烈的食物需求,而另外的需求相比之下便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思想中大概只剩下了对食物的渴求,全部意识均被食物占有。就此类极端状况而言,人活着的目的仅仅是食物而不在于其他事物。而更加高层次以及更具社会化的需求例如尊重,只会在人解决了对于食物的渴求之后产生。

1.2.4 职业管理理论依据。

(1)职业选择理论。

职业选择(Career choice)是指人类选择并且明确自身职业的类型以及方向。此即人类从实际意义上步入社会的决定性活动,为人一生中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职业选择这项行为能够帮助人类与就职岗位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有助于个人成功担任社会劳动岗位它有利于人类成功步入社会并且与其较好地融入。职业选择能够帮助人类获取社会和经济多个角度的收益,从而确保双方均能获利,有利于个人全方位的成长。

1959 年,约翰霍兰德了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Holland vocational interesttheory),它对社会产生了普遍的积极意义。该理论指出人类的人格种类、爱好和职业密切相关,人类进行劳动行为的最大源泉就是个人爱好,只要是拥有职业兴趣的职业,均有助于提升人类的主动性,推动他们主动并且乐于担任该岗位,同时人格和职业兴趣彼此间具有较大的关联。霍兰德认为一个人对工作喜爱程度和工作效率受个性特征和职业类别的匹配度的影响。[4]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强调最符合人格特征的职业由每个人特有的人格模式决定。对职业的接受度由因素和特质决定。因素代指能从工作过程中总结出的让职工事业有成的各种条件和要求,而特质则代指一个人的三观、偏好、特长、能力等一切能被心理测量工具测定的人格特征。埃德加H施恩(Edgar.H.Schein),美国知名职业指导专家,总结归纳了职业锚理论。职业锚是一种对职业的定位,只是这种职业定位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磨合,个人在投入工作岗位的初期,在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后需要反思职业与自我意向能否相适应,或者说职业与个人的能力、价值观和工作目的能否相适应,最终来确定符合自我要求的长期职业定位。[5]但职业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工作环境、个人能力、价值观或工作目的的改变都可能使职业定位方向有所改变,职业锚也因此需要改变。

(2)职业生涯管理模型。

职业生涯管理模型为人们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了决断和解决的参考方案。职业生涯管理模型贯穿了整个职业生涯,其基本理论为个人的意愿如果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满足,那人们的工作效率就会因为成就感的产生而提高。但职业生涯管理模型的一大缺陷就是它受限于人格类型理论和特质-因素理论等其他理论。[6]一个人需要在对自己和四周的环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制订系统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目标,并且在目标的制订过程中需要考虑自己的三观、偏好、特长、能力和自己憧憬的未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这样才能从个人角度对职业生涯进行高效地管理。但个人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需要组织与个人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交流,鼓励员工在职业生涯管理中从多方面进行尝试,让职业生涯管理模式更好地发挥作用。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针对培养管理理论和职业管理理论的研究兴起的较早,虽然研究的课题很多,但基本上局限于对企业组织培养机制的探索,很少有学者专门研究公务员培养机制。一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关于公务员培养的研究才逐渐有所发展,作为一个仅有不到 40年研究历史的新课题,它还需要被进一步地钻研和探索来获得更多结论。所以更多的专家、学者需要被号召去全面开展对公务员培养机制的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吸取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员工培养方法、依据公务员的职业要求和相关的政策规章来制订新的公务员培养方法。通过实地考察 Q 县对初任公务员的培养机制,能够使人事部门对初任公务员的基本需求有详细地认知,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展开培养工作,让初任公务员自身素养有所提升的同时提高整个公务员队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本文将系统整理人才培养和职业管理等方面的典型性看法,旨在使本课题的研究历史、现况和未来更为清晰,下文将对国内主要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一是公务员培养的因素。李媛、李黎媚立足于公务员的工作目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公务员的职业需求,认为如果想要同时达成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政府应该就公务员的合理要求给出满意答复并将措施落到实处[7];张再生,李祥飞侧重于研究公共部门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在分析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以及公务员职业发展时的主要分析方向为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公共伦理和价值观;邓茗文、夏旭东、叶中华将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进行比较,引进企业管理中有利于公共管理的高度抽象化理论供其参考,并为公务员培养提供便利[9];阳东辰、李苑凌等人致力于研究对初任公务员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因素,发现激励、人际关系和成长等因素能有效地促进初任公务员心理和生理发展成熟,并且能从各方面提高初任公务员的满意程度[10];张启航在《青年公务员的压力管理》一文中提出,由于组织规章和个人认知之间的冲突使青年公务员产生了心理不平衡,从而导致压力超过了他们的承受限度。针对压力问题,政府、组织应该对青年公务员进行正确的引导、倾听他们的看法、加强沟通和交流并合理规划开发资源来减轻乡镇初任公务员工作和生活上的心理负担,让他们逐渐走向心理成熟;龙立荣,方俐洛,凌文辁等人在研究组织的职业管理对员工职业生涯的影响时发现,与沟通职业发展信息、组织自我认知活动、培训和晋升这四个方面有关的职业管理方法对员工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均有促进作用[11]。

二是公务员培养的体制。梁文愈、杨龙兴在研究了公务员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问题和限制条件后,提出了建设公务员职业规划支持体系的必要性,并对我国公务员职业规划支持体系做出了初步规划,给公务员培养提供了参考资料;宋斌、鲍静、龙朝双采用态势分析法对公务员的职责进行了分配并对政府的人力资源进行了合理配置,建立了保险机制、生态环境机制和政府人类资本投资机制[12];赵泽洪、胡丽文提倡政府成立顾问计划小组来专门负责公务员职业规划和管理方面合理建议的提供,让公务员能够随时就任职期间的问题获得相应的帮助,并就自身发展方向获得相应的指导[13]。

综上所述,公务员培养的意义十分重大,针对公务员培养的因素、体制和方案等各个方面的研究都有其现实意义,各个课题的研究所得对 Q 县初任公务员的培养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资料。

1.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对培养管理理论的研究已经开始向研究对象的个性特征深入,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系统性的理论诞生,但研究对象的基数已十分巨大、研究范围已相当广泛、研究成果也已十分可观。

美国作家白翰姆等人于 2006 年联合撰写的《培养接班人》一书中叙述了企业如何培养接班人和建立企业自己的继任管理系统。书中强调的,并非针对某一个指定的岗位来找到符合条件的人才,而是针对某个等级的工作找到符合条件的储备人员,并对此类人员进行培养。给予储备人员更多的工作、实践机会,并授予其一些任务,让这些人才能够在实践当中进步、学习。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最为知名的职业生涯管理专家埃德加H施恩,第一个在其编写的《职业的有效管理》一书当中建立了职业锚这一理论,其指出职业锚在企业人才的发展历程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是人们选取工作、在工作当中成长的重心,是个人在长期的和环境、工作互动之后形成的产物,是企业员工不管因何种原因都不可能抛弃的价值观。同一时间,来自美国弗罗里达大学的知名管理学专家里德斯勒出版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一书当中提及培训、选拔、招聘、使用、激励等方面是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项目;知名研究者布鲁克林德尔上世纪 80 年代撰写了《管理新职业者当代工作者的多种职业生涯成功向导》一书当中,把职业生涯划分出五个不同的门类,且针对不同类型从业者的特殊之处和管理方法展开了调查分析;美国波士顿大学专家帕森斯将职业内容解析、个人性格评估、职业与个人的匹配看作是选择职位的三个环节。

上世纪 90 年代,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知名专家谢尔曼等人指出,良好的职业管理工作能够极大程度上促进个人潜能的发挥,并推动其所在组织更好的发展。谢尔曼将职业发展的关键放到了组织和个人两个方面来考虑,采用战略方法来进行职业管理;派恩斯站在政府的视角上展开调查,指出在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内的员工的工作能力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些员工在管理公共事务、提供社会公共物品等工作当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公共事业管理单位应当给予其员工更多的机会来让其个人能力与职业素养得到提升;约翰纳尔班迪与罗纳德克林格勒出版的《公共部门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一书,在批评了以往的国家公务员体制不足之处的前提下,按照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外部工作背景的复杂性及各种观念矛盾的多样性的背景,讨论了怎样的制度才能够真正符合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多元利益要求,进而建立了能够处理好公共事业管理部门人才资源矛盾的制度;拉塞尔M林登指出,要想再造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就应该要改变以往推行的绩效考核方法,改变公务员工作奖惩制度,进而给政府工作能力的进步提供极大的内部动力;同样是在上世纪 90 年代,罗斯威尔等专家联合编写了《专业化的人力资源开发角色与能力》。之后,里昂高等学院的专家 F丹尼撰写了《干部管理》一书,书中指出,职业生涯的含义不应该只限制在其实际含义上,这一概念还应该体现出个体对其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理解和期盼。 同年,专家约翰B米纳教授等编写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一战略前景》一书。托马斯G格特里奇等专家联合编写的《有组织的职业生涯开发一建设世界级劳动大军的基准评价》在综合分析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共一千多个大型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案例之后,描绘出了成功的职业生涯的大致特征。

综合分析以上理论成果,世界上诸多的专家在新公务员法、职业管理、人才培养等工作上展开的大量调查以及取得的成果,为本次课题调查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在有关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公务员,尤其是初任公务员培养方面的调查成果并不多见,而即使是已有的成果,也大多集中在对职业规划、管理问题的探讨上。不仅如此,已有的调查工作深度并不能适应当下对初任公务员培养工作的要求,单单对公务员法有一定的涉及,并未在社会体系建设和行政文化建设等问题上展开更加深刻、理论化的描述,例如对会影响到制度实施成效的因素、相关制度的形成机制等问题都未进行解释。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笔者将把河南省 Q 县 2005 年机构改革以来乡镇机关新录用公务员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访问座谈、查阅档案、数据分析等方法,了解该县初任公务员培养、流动、任用的情况以及晋升交流上级部门的情况,对乡镇机关公务员招收、培养及在过程中体现出的重要问题展开调查,期望通过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结合乡镇机关的详细状况以及我国在公务员管理方面的相关规章制度,更加深入、详细的研究进一步健全乡镇机关初任公务员招收、培训的办法及政策。

计划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原因,对这一选题的实际作用进行阐释,并在大体上阐明培训机制的有关概念及理论,此外还会进一步介绍世界各个国家在公务员培养方面已有的经验和现行的制度,并介绍本文运用到的调查办法及详细的研究内容。第二部分阐明对 Q 县初任公务员当下情况的调查结果,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析。第三部分解析影响 Q 县初任乡镇公务员培养机制的原因,主要从制度、环境、个人素质等三大因素去分析;第四部分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因素提出具体的、对应的对策,做出了结论。

1.4.2 研究方法。

本文当中运用到的研究方法有结构式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及数据分析法。

首先是通过文献分析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收集到和人才培养相关的各类文献及资料,特别是和公务员培养有关的各类文章等,并将获取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处理、总结,基本了解有关的理论知识及概念。

篇8

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升工作能力素质。一是参加集体学习,参加“慧创讲堂”、“2020年初任公务员培训”,强化了理想信仰,更加了解了身上的担子和使命。二是进行自学,通过学习阳山镇各类规划文本资料,了解阳山镇规划建设的现状和发展目标。三是在实践中学,积极参与办事工作,跟着身边有经验的同事从零开始学习,争取尽快可以独当一面。

二、转变角色,做好个人工作

工作上,积极转变角色,适应岗位要求。一是做好项目审批流程办理和规划项目配合工作。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和领导同事做好各项目的承接审批工作;二是做好重点工作。积极了解项目审批办理流程,了解我镇目前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加强与区局同事的沟通配合,尽快推进各项目流程。

三、脚踏实地,自我提高业务能力水平

对我来说,选择了公务员这份职业,就等于选择了挑战和坚持,既要迎难而上又要不懈努力。我以不甘人后的精神为动力,以提高业务能力水平为目标,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工作中我能够做到虛心地向周

过去的一年对于我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2020年9月,我由一名企业职员,转变身份为阳山镇人民政府的一员。在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下,我在政治思想、业务能力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较快的进步,现将一年来的个人经历总结如下:

一、强化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升工作能力素质。一是参加集体学习,参加“慧创讲堂”、“2020年初任公务员培训”,强化了理想信仰,更加了解了身上的担子和使命。二是进行自学,通过学习阳山镇各类规划文本资料,了解阳山镇规划建设的现状和发展目标。三是在实践中学,积极参与办事工作,跟着身边有经验的同事从零开始学习,争取尽快可以独当一面。

二、转变角色,做好个人工作

工作上,积极转变角色,适应岗位要求。一是做好项目审批流程办理和规划项目配合工作。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和领导同事做好各项目的承接审批工作;二是做好重点工作。积极了解项目审批办理流程,了解我镇目前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加强与区局同事的沟通配合,尽快推进各项目流程。

三、脚踏实地,自我提高业务能力水平

对我来说,选择了公务员这份职业,就等于选择了挑战和坚持,既要迎难而上又要不懈努力。我以不甘人后的精神为动力,以提高业务能力水平为目标,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工作中我能够做到虛心地向周围的同事学习,以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踏踏实实,勤劳努力;同时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我也主动了解学习我镇规划相关的文本资料,尽快熟悉业务流程。二是迎难而上不惧挑战。接触陌生的工作难免会让我心中有些胆怯,也难免会

过去的一年对于我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2020年9月,我由一名企业职员,转变身份为阳山镇人民政府的一员。在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下,我在政治思想、业务能力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较快的进步,现将一年来的个人经历总结如下:

一、强化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升工作能力素质。一是参加集体学习,参加“慧创讲堂”、“2020年初任公务员培训”,强化了理想信仰,更加了解了身上的担子和使命。二是进行自学,通过学习阳山镇各类规划文本资料,了解阳山镇规划建设的现状和发展目标。三是在实践中学,积极参与办事工作,跟着身边有经验的同事从零开始学习,争取尽快可以独当一面。

二、转变角色,做好个人工作

工作上,积极转变角色,适应岗位要求。一是做好项目审批流程办理和规划项目配合工作。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和领导同事做好各项目的承接审批工作;二是做好重点工作。积极了解项目审批办理流程,了解我镇目前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加强与区局同事的沟通配合,尽快推进各项目流程。

三、脚踏实地,自我提高业务能力水平

对我来说,选择了公务员这份职业,就等于选择了挑战和坚持,既要迎难而上又要不懈努力。我以不甘人后的精神为动力,以提高业务能力水平为目标,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工作中我能够做到虛心地向周围的同事学习,以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踏踏实实,勤劳努力;同时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我也主动了解学习我镇规划相关的文本资料,尽快熟悉业务流程。二是迎难而上不惧挑战。接触陌生的工作难免会让我心中有些胆怯,也难免会遭遇挫折,但是我深知只有克服困难才能获得成长。

在这几个月的工作中我也发现我有以下几点不足,一是业务知识的储备还不足,二是对工作的整体把握还不够,工作中稍显被动。在明年的工作中,我将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提升能力、精益求精、多做实事,锤炼本领,进一步与新时代对规划建设工作的新要求相匹配,为建设好美丽阳山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遭遇挫折,但是我深知只有克服困难才能获得成长。

篇9

从《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实施起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公布实施以来,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遵循的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全员培训,保证质量;全面发展,注重能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与时具进,改革创新的原则,培养和建设公务员队伍,使公务员培训工作有很大的提高,整体上已经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但公务员培训工作的现状离《国家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公务员培训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务员培训事业的发展,更不能满足于我们建设一支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的战略需要。

1. 目前国家公务员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国家公务员培训工作,从制度建设到培训实施还存在以下问题

1.1公务员培训制度建设还不完善,操作有难度

国家公务员培训制度从中央到地方,大的体系已基本建立,这些已出台的规则、规定、条例,对公务员培训无疑具有相当的政策规范和指导意义,但是由于存在制度的不完善和不配套情况,使培训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难以操作,有些甚至到了无法开展的地步。如:公务员的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在职培训,培训细则至今未出台,尤其是“专门业务培训”这一重点的公务员培训,由于要求不明确,发展不平衡,还未作出这方面的培训规划和具体安排。

1.2培训方案不科学,造成一些地方不能实现预期目标

培训方案是培训活动的“作战图”,如果培训方案不能做到科学、合理、实用的话,培训活动就无法实施。四类培训中开展较好的是“在职培训”,如:“普通话培训”,它的培训方案无论在城市、乡镇,无论是贫困、富裕的地方,在要求上实行了“一刀切”的管理办法,由于没有区别,所以在工作中,尽管我们用了很大力气,在基层由于种种原因还是难以展开。

1.3培训分工不明确,尚需理顺

国家公务员培训的分工虽然在“公务员培训规定”上有管理的方向,可目前还有很多关系尚待理顺。当前比较突出的有这么两方面的矛盾:一是横向上由现行的干部管理权限现状带来的矛盾。如:干部管理权限未规定各级干部的培训管辖,因而出现某项培训,同级有培训权限的部门都已经作了安排或相互推诿扯皮,这就使公务员培训落入了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二是纵向上与各“一条边”单位的矛盾。国家、省级安排的许多公务员必学的内容,常因责任不明确而在“一条边”部门出现“不一至”的现象。如:创新能力的培训,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等“一条边” 部门,却因没人管或管不了而落空,不能参加培训。

1.4培训材料跟不上,培训经费不能落实

培训教材的编写,是公务员培训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建设性工作,但我们公务员教材编写工作却跟不上来,而且内容也往往落后于时展的需要。如:要搞“知识经济”培训、更新知识培训,没有教材或教材内容与时代有差距。另外,按照《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公务员培训所需经费列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对重要培训项目予以重点保证。落实有难度,由于培训经费没有或不足,培训活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一般是虎头蛇尾,走形式。雷声大,雨点小。

1.5培训措施不过硬,监督与纪律机制不健全

如:安排15天的公务员培训,就有10天是“外地考察”,费用高额无监督机制约束。另一方面公务员培训工作同人事部门其他工作相比,其自身的制约手段相对较弱。虽经过多年努力,一些培训项目也采取和工资、考核等短期挂钩,但没有制度化,制约效果差,约束力不够。

2. 解决国家公务员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2.1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

虽然《公务员法》、《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已指出了公务员培训方向、内容,建立了培训制度,但公务员培训具体管理方案、细则还未出台,这就需要国家、省级和市级人事部门,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尽快制定出国家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等方面的实施细则或培训管理办法。只有法规体系健全了,公务员培训工作才能有突破性进展的前提和条件。

2.2科学设置培训方案,使培训达到预期目的

不能操作的方案等于没有方案。因此,在制定各类培训方案,提出各种要求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的作出决策,要尽快提高培训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3理顺各方面关系,使培训工作有效进行

国家、省、市人事部门应和组织部门以及各“一条边”部门进行充分的协调,在明确公务员四类培训分工的基础上,切实划分好各自在公务员培训上的职责和任务。既不能使《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中的国家公务员的各项培训任务落空,又要尽快的避免交叉培训或重复培训出现,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2.4加快编写教材和落实培训经费

国家、省、市级人事部门应根据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在职培训的需求,在教材的编写上进行一下分工。同时,教材编写应有一个中、短期计划,这个计划应包括拟编写的科目以及时间和文字要求等。因为时展和知识更新较快,编写工作如果受人力、物力、财力所限跟不上来,国家、省、市级人事部门也可同各级大专院校、高等院校合作或借用一些现成的教材,推荐给各级人事部门或行业使用,以解公务员培训之急需;在公务员培训经费问题上,国家应利用法律形式,明确要求,将公务员培训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同时,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培训经费的提取比例也应当适当提高。建议财政部门的拨款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拨给同级组织、人事部门,以解决四类培训各科目培训的实际需要。二是拨给各级部门解决专门业务培训的实际需要。

2.5健立健全监督检查约束机制和培训考核机制

国家公务员培训要真正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就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方面,对个人要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制度,使培训结果切实与公务员的年度考核、任职、定级以及晋升职务等挂起钩来;另一方面,对单位或部门要建立公务员培训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度。只有做到了对公务员培训工作有布置、有安排、有监督检查、有考核、有评比,培训才有可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石家庄市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

[2] 《公务员法》.

[3] 《国家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

篇10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1998年,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开启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2008年,总书记在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前夕的师生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我们应该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教育部 《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着手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中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

一、关于世界一流大学

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明确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其特征有哪些? 目前对于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国内都尚未有明确定论。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认为,一流大学除了要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学术队伍,一流的科研教学成果,一流的生源和一流的基础设施,更要有一流的管理。牛津大学校长卢卡斯认为,一流大学要有很高的国际声誉、雄厚的师资力量、良好的人文环境,此外,一流大学应该强调科技与人文学科的平衡发展,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最好的学生和最有影响力的教师。[1] 喻立森教授总结了杨福家教授近年来关于一流大学建设的论述:一流大学不一定是综合大学,但一定要特色鲜明;一流大学不一定是大楼林立,但一定要大师云集;一流大学不一定是研究生多,但一定要科研领先;一流大学不一定是经费充盈,但一定要以人为本。[2] 2010年“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年会”暨 “一流大学建设研讨会”与会学者认为,从共性上来看,世界一流大学都有若干学科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杰出人才,取得一批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的科技文化创新成果,教师队伍中拥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学术大师,具有优良的大学精神和先进的教育理念。[3] 国内还有学者提出,“一所学校要有一个文化的底蕴。文化的底蕴越深厚,学校的基础就越深厚……一流大学和一般大学的不同就在此”[4]。“高品位的大学文化和独特的大学精神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他能为创建一流大学不断提供理念支撑,能够凝聚人心并提供制度保障。”[5] 综上所述,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论述众说纷纭,但可以看出世界一流大学还是有其共同特征的。上海高等教育研究院在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中提出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是:①学科水平很高,门类较为齐全;②学术大师汇聚,教师素质很高;③科研成果卓著,学术声誉很高;④科研经费充裕,研究力量雄厚;⑤学生素质一流,生师比例不高;⑥管理科学规范,杰出校长掌舵;⑦办学特色鲜明,办学理念明确;⑧国际化程度高,留学生比例高;⑨经费投入巨大,办学设施优良。[6]

二、美国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经验的借鉴——以马里兰大学为例

2011年笔者受华南农业大学选派,到美国马里兰大学进行了为期24天的高等教育管理培训。培训班由马里兰大学校领导、各行政部门负责人、教育学院教授、农业和自然资源学院国际项目专家教授授课、答疑并进行研讨交流,还组织参观考察了耶鲁、哈佛、约翰霍普金斯、斯坦福等大学。通过这次培训,笔者对美国一流大学,尤其是马里兰大学的办学理念、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马里兰大学建立于1856年。前身是马里兰农业学院,1864~1866年成为接受“莫里尔赠地法案”资助的州立高等教育机构, 1920年改称马里兰大学。目前有 12个学院,127个本科专业,112个研究生专业。有注册本科生26475人、研究生10653人,其中国际学生3514人,来自128个国家。有终身教职教授和副教授等全职师资3060人。有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6位普利策奖获得者、20位洪堡奖获得者。名列2011上海交通大学世界500强大学排名第38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美国最佳公立大学排名2010年列第18位,2011年列第29位。有31个专业名列全美前10名,61个专业名列全美前15名。

1.“以生为本、以师为导”的办学理念

30年前,马里兰大学老校长提出办学理念:争取更多的拨款和办学经费,争取一流的教师。30年后,马里兰大学的综合排名逐渐上升,从传统的农业学院发展成为美国公立大学系统中最具竞争力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农业资源经济专业排在全美国第一位,位于世界前列。发展的事实证明,有一流的师资,才有一流的学生、一流的学校。在追求卓越的办学目标中, “马里兰大学从校长、中层干部、教师,到学校设立的各种中心,都贯穿着‘以生为本’的理念”[7]和 “以师为导”的办学路线。

篇11

一、转变错误认识

没成为国家公务员以前,想到公务员总是觉得是“一杯茶一张报悠闲一下午”、“朝九晚五”的“滋润”生活;但是当我进入服务局工作的这三天,我才切身的感受到这种说法的错误。

第一天上班,8:30上班时间,8:15赶到办公地点的时候就已经几乎全员到齐。还在内心感慨自己来晚的时候,就开始我们实习的第一天,仅仅这一天我就见识到了工作的繁忙和琐碎细致。现实迫使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了工作的状态。我们实习生还不了解情况,只能帮忙打字复印做些基本事情。但是就是这些最基本的事情,我也从中体会出了服务局工作的慎重和细致。办公室——公务文件要求严格细致,不容许丝毫差错。需要工作人员一遍遍的字斟句酌,字字核对。税费管理科——纳税人的减免税,缴纳各税费的正确执行,靠的就是管理科的各位前辈们的扎实深入的对政策法规的正确解读。不管是中午还是晚上,都有加班的身影。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作为一位公务员为了更好的服务纳税人,身上所承担的重担。

二、认识自身不足

通过实习,接触到实际工作,我才知道在学校中,甚至在初任培训的三个月中针对性的学习,学到的都是书本上的死知识;必须在工作中不断的结合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不足和工作内容,不断的去有目的的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而现在,全新的工作,全新的环境,更加需要我们努力地学习,以尽快适应工作的要求。所谓“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我想就是这最好的阐释。

三、良好工作氛围

篇12

一、不断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提升政治理论素养。

党校是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理论武装的主阵地和主战场。讲政治、讲正义、讲正气是一名党校教员的职责所在。因此,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统领,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道路、制度,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实质,深刻领会改革、发展、稳定三者间关系,深刻领会当今中国社会“重要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的阶段性特征和具体国情,深刻领会社会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背后所折射的民生症结和诉求。不断学习,敏于求知,勤于思考,提升素质,用最新的理论、最坚定的信念、最执着的精神武装自己的头脑、净化自己的灵魂、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通过党校课堂传递、灌输给党员领导干部,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真正做到“公仆仁山、资政智水、与时俢真,求是致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

二、认真努力完成学校各项教学工作,履职尽责做好本职。

回顾全年的教学,我部门圆满顺利完成了学校交付的各项教学工作。总计完成370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教学时数,教学效果良好。其中:春季县处级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培训班、秋季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党外干部班、莫旗后备干部培训班研讨式教学“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我市发展环境”,专题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完善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共计8个班次的教学工作;市社会保障系统全员培训讲授式课程“提高社保人员职业道德和素养”、“社会保障在民生中的意义”两个专题,共计5个班次;市第七期面试考官培训班“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的方法、技巧”的专题讲授;市党校系统现代教学方法研修班“如何做好研讨式教学----党校研讨式教学的基本功能和实现途径”的专题讲授;2011年我市公务员初任培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专题讲授,共4个班次;全市2011年度干部培训班“公务员法----我国公务员履行职务的法律保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政府”两个专题的授课;全省事业单位转岗“公务员法”考试的培训工作,共计8个班次;全市新任职乡镇党委书记“提升科学发展能力”专题培训的“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稳定”的专题讲座;公务员考前辅导班面试辅导课程,共计两期,6个班次。

三、时刻牢记科研基础作用常抓不懈,促科研成果进课堂。

教学与科研是一羽两翼,教学提出问题,科研成果走进课堂,两者互相补充、相互促进。本学期我部门秉承这一宗旨大力加强科研工作,通过思想重视、组织强调、制度要求、氛围建造等举措全力抓科研基础工作。年初承担了撰写《社保系统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培训手册》一书的工作,编写了《公务员考试面试辅导》用书工作,参与了校级科研课题《我市民间组织研究》的工作;《我市民营企业家必读》一书的编写;参与我校编撰的《鹤飞集》文字编审工作;在日报发表《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和谐》文章;调研报告“我市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现状及对策研究”被旅游局肯定并部分采用。下学期力争在“我市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鹤城”方面能有一个新科研课题出台,为市委市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决策建言献策,提供有力智力支持和咨询建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