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范文

时间:2022-03-16 13:26: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数学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数学教学

篇1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6-0163-01

小学数学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与生活密切相关,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形成数学思维,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应贴合学生生活展开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促使学生能通过学习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革新传统教学方式,能让小学生获取基本的数学经验,在数学知识学习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

一、数学思想与数学活动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都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开展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将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要包含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才能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数学思想是小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钥匙,小学中包含的数学思想一类是分类统计思想,一类是数形结合和符号化思想,是小学数学中对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需要学生能深入学习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思想的形象特征,明白特定符号的含义,理解数学符号中蕴含的数学象征和数量关系,这些也恰恰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小学数学活动是小学数学开展的实际形式之一,数学教学离不开数学活动,通过数学活动展开數学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特征,数学活动是开展数学教学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遵循数学教学特点,从小学生数学学习特征入手,注重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在实践中开展数学知识教学,才能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因此小学数学活动含有实践性、体验性和趣味性等特点,才能切实调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展开数学教学,为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学习实践和生活体验,设计符合学生学习特征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实践运用能力,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的体验,数学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为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将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势在必行。首先,要契合小学生的学习和个性,从小学生的活泼好动的本性入手,小学数学教学要进让学生多动手、多交流、多学习,在实践互动中拓展学生的知识深度和知识广度,培养学生理性思考,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知识,保证数学教学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思维引导。教师要多组织学生之间的辩论和实践,以小组形式让学生辩论,在辩论中相互交流和沟通,通过辩论过程不断地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创新,取长补短,全面提升班级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挖掘知识和理解知识,促使学生在理性思考中,形成优良的数学思维习惯,在思考中不断创新,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理解,并且提高数学教学的可操作性。例如在授课阶段中,将数学思想作为根本,用数学活动串联起整个数学课堂,保证数学课堂教学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在“圆的认识”中,采用剪纸的方式,通过美术的画画和图形教学结合,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利用纸张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与圆等多种形状,并通过剪纸让学生按照要求制作相应的图形,计算面积和认识周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切实感受不同形状的数学特征,并将特征和数学公式等联系起来。然后用相应的数形游戏或者是跑圈活动等,让学生用自身的感受,去学习圆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计算方法,积极加强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的理解,通过数学活动和数学思想相互渗透,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篇2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小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际上,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不仅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过程,而且也是小学生自己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活动。由此可见,搞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小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真正让他们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主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紧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以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他们已经学习过的文化知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小学生自觉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小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运用实践进行操作,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还要积极引导小学生善于站在小学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小学生真正养成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良好习惯。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认真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引导小学生融入数学教学的情境中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是比较现实的,小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习到数学知识,然后再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从小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和他们已经学习的知识出发,尽量让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对此,教师要积极认真地创设利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充分激发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而自觉地参与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去。比如当我们在进行有关统计的简单知识教学时,就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准备去批发一批商品进行销售,但又不知购买哪种的商品容易销售,所以他打算做一次调查。教师引导小学生想方设法进行统计,并可以根据自己掌握或者调查到的结果,为他出谋划策。这样,小学生就会带着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和情境进行学习,也在不经意间激发了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拉近了小学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二、引导小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生活

其实,小学生的智慧都在他们的指尖上。因此,只要我们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实践,就可以使他们的思维更为活跃,想象更为丰富,而且还能够让他们获得直接的社会经验和亲身感受,进而更好地投入到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可见,对于小学生而言,积极引导他们动手操作与实践,无论是在知识上、能力上、情感上或者态度上,都可以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体验到学习小学数学的乐趣。比如在进行有关正方形面积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打破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小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采用剪拼等方式把长方形转化为正方形。这样,小学生就可以在自己动手操作中明白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同正方形的边长、面积之间的关系。

三、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与学习

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与学习,是搞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策略之一。一般而言,在小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一种对知识的需要与渴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求知者、发现者与探索者。实际上,当小学生对于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惑时,他们自主性探索与学习的欲望就极为强烈。比如当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小学生对自己的玩具等感兴趣时,他们一般都会破坏自己心爱的玩具。但是,那不是在破坏,而是在进行探索与研究,那是他们求知欲望的表现。学习小学数学也是同样的道理,小学生通过自主性探索能够学习到的知识,教师要积极创造一定的环境与氛围,合理引导小学生仔细观察、学习与探讨,进而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和探讨数学。一般情况,对于小学生是自己发明、自己创造的东西,那么他们的理解和认知就更为深刻、透彻。比如在教学有关比的性质内容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习过的知识,对及比的基本性质进行自主分析、探索,然后通过举例、证明等方式,不断总结规律,进而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四、引导小学生运用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引导小学生运用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我们清楚,学习小学数学知识,具有极为重要的启发作用,将为学生今后学习更高深的数学知识奠定基础。这就是说,学习小学数学知识,就是为了满足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的必然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掌握数学及运用数学,要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意义,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与自身成长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与问题,让他们用身边的事和物,积极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有关知识时,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活动来进行,看谁算得准,算得快。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进行数学知识学习,进而深刻体会到小学数学的价值,进而不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篇3

我国有着悠久的教学历史,在教学方面也有着成熟的方法,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主要以讲授法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是课堂上的观众,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很多,但是学生真正消化理解的内容却很少。而在教育竞争压力巨大的今天,这种教学方法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必须对现状进行改善,尤其是在数学教学方面,这就要求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是一个总括的概念,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是由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和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的,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合理并且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将看似枯燥的小学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所以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不断改善。例如,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能力严重不足、教学手段过于单一,缺乏创造性和灵活性,这就导致我国的教育事业受到了严重影响。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1.更新小学数学的教学观念

优化教学方式的第一步就是要更新小学数学的教学观念,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下,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并且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所谓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只是简单的提高学生的分数,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最重要的并不是学生的考试分数有多高,而是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以便于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可以走的更加顺畅。例如,教师在讲解一些几何图形的公式时,教师要为学生讲解这些公式的来源,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注重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记住这些公式。

2.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结构

现在许多中小学生都有厌学的情绪,尤其是对于类似数学这种抽象的课程,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课堂结构。为使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中,要注重对数学教学课堂结构的优化和改进。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有拖堂的习惯,这些老师往往认为课堂时间越长,他们就可以给学生讲解更多的知识,但却忽略了课堂时间过长,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所以,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教师要充分保证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尽量做到不拖堂,而且保证在40分钟的教学内,教学质量是得到保障的。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科学、合理的优化课堂结构,合理的分配课堂时间。在课堂上教师要做的不是不断的给学生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对于知识的讲解,但是对于知识的讲解又不能过于直白,还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和时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还要给学生留一些课后作业,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便是对于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一些小游戏或者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数学课堂,学生对于这些往往是感兴趣的,所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小游戏或者生活实例,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乘除法时,就可以将生活情景引入课堂,让学生分别扮演买菜和卖菜的商贩,那么在购买和销售的过程中,学生就必须要用到加减法的计算,从而让学生不仅熟悉乘除法,还可以熟练地使用。

4.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合作能力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共同合作的机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安排合作探究学习时间,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之间相互协作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自己主人翁的身份,让学生做课堂的主导者。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讲究策略,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作为课堂的“观众身份”的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尽量杜绝拖堂现象,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高效学习,在课下可以尽情放松。这种劳逸结合的学习才是应该大力提倡的,绝不做无节制逼迫孩子学习的老师。

作者:韩月柳 单位:漳州市新桥中心小学

篇4

【中图分类号】G424.1

一、 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来优化教学过程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教学要求,并且要求在选材时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设置了这样的生活情境:"3个好朋友到我家里来玩,妈妈拿来6个鲜桃,要平均分给他们三人,每人得几个?有剩余的吗?妈妈接着再拿出7个香蕉,要平均分给他们,每人得几个?还有剩余的么?分分看,然后请大家说说。"这样联系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进而喜欢数学。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要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其次要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成功的教学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以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三、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思维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的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学习新知识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思维.巧设练习,培养创新思维.因为把数学练习设计好,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而好的习题都是科学艺术的.它来源于教师经验积累,知识积累和对教学艺术的探索.所以在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上课时要多问学生"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你的思路卡在哪里?"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可这样提的问题:请问同学们随便量一个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老师便能很快猜出一个角的度数,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知道真的是这样,后引导学生去探索这里的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由于小学生年级小,知识不足,缺乏经验,思维的特点是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抽象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形象作支撑。所以要遵循学生思维特点,运用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小学数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错误的同时,促发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严整、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提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和材料,并不是要求学生完全到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由于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所以教学中所提供的实际情景或材料多数是相对真实或生活情景的一种模拟.

在常规的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满足教学内容的创作及呈现.而远程教育手段能够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利用多种表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地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有利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的联系,从而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爱数学、应用数学,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简单的统计》以后,可以运用远程媒体资源演示各种数据、图表.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描述所获得的有关信息,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探索充分认识到统计的广泛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之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及数学对生活的重要影响,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优化教学渠道

篇5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小学数学的主体即是小学生,在小学教学中也应把小学生放在首位,认真研究,从而找出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小学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所有的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小学生来进行的,但是由于小学生自身年龄小,心理思维不成熟,对数学学习认知不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教授热情等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对小学数学的认知。对今后数学的延伸学习造成影响。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授九九乘法表时,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建立初步的乘法概念,而这些都有些理论化,比较没有趣味性,如果教师在讲课的时候还是不能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没有稍微迎合W生的思维心理发展,就会让学生觉得上数学课很无聊、很枯燥,没有趣味。所以,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时,应该时刻注意小学生的心理思维发展特点,适时的加入一点生动化的教学手段,以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教学中除了考量学生的自身特点之外,还应注意小学数学的特征。小学数学有它本身的严密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的特点,但是小学数学的教材编辑也有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在教材中加入了具有趣味性的图画和例子,让学生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所以,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时,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以学生的阶段性特征为引导

小学数学教学课改中提出:“以生为本,能力第一”的要求,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不成熟,尚处于培养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以引导为主,在教授数学这门抽象的学科中,更是要重视概念引入的重要性。小学数学的概念引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这不仅是因为它的对象的特殊性,还因为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的特殊性,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概念引入的重要性。

概念引入,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时运用某种方法手段来引入概念,以便于教学对象更容易理解。比如说,小学数学加法的教学,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加法的意义,就会用买东西的例子来引入加法的概念教学,因为买东西时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将具体抽象的概念生活化,这也算是概念引入的一个好处,接下来我们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概念引入主要的重要性。概念引入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对象就是小学生,而小学生有他自身的特殊性,他们心里思维发展不稳定、不成熟,对周围的事物总是有着无限的好奇心,总想着一探究竟。而教师就应该把握这个时期的机会,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以便于学生往后的数学学习。所以,一个良好的概念引入,不仅能够把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还能够对学生现在和往后的学习产生一个很重要的影响。概念引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事物总有两面性,数学教学也影响着两个人,一个是学生,一个是教师。概念引入不仅对学生产生影响,对教师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不再为抽象的概念如何被理解而困恼,还提升了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良好的概念引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对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大的助力作用。

三、多元教学,合理建构

数学是一门对逻辑性要求严格的学科,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就开始培育学生的逻辑性,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数学、认识数学、爱上数学。教学中,强调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从小培养学生对逻辑思维的培养,自主、创造性的学习。因此,可以借鉴下面的学习方法进行:

首先,设置疑问,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这个方法如今已经是比较普遍的方法了,好多数学老师都会在教学时,设置疑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数学学习的氛围中。其实,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概念引入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兴趣来寻找学生喜欢的点,进而导入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学就必须面对小学生,面对他们的一切,包括他们的思维特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好比较形象,在概念引入时,可以创立比较形象比较有趣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好懂的概念。这不仅帮助学生学习数学,也帮助教师的数学教学。

其次,简单的概念直接导入,复杂的概念就剖析引入。对于比较简单的概念,我们可以直接引入,开门见山的解释说明。不需要太多的手段方式去解释,解释的多了可能对小学生来说会产生反作用。对于复杂的概念,我们就可以带着学生一起来研究,一起对这个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但是也要注意主次关系,尽量抓主要意思,抓关键点,以便于小学生的理解。

最后就是让数学回归生活。小学数学是基础教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因此,我们要创设数学知识应用的条件给学生实习的机会,在实践中自己解决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具体的可感受、可体验的知识,让数学生活化。学生学习教学时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对学习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和感彩,对一切陌生的事物深感好奇,只有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贴近生活,让他们早早的感受到数学的“有用性”,他们才会较快的进入学习角色,体验数学的魅力所在,增进应用数学的信心。

总之,小学数学的多元教学是要和传统大满贯式的教学方式告别,变革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位,教会学生寻求探究问题的方法,自主、合作的学习,用旧知识领会发现新知识,扩宽学习内容和学习渠道,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徐洪平.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4).

[2]罗乃忠.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J].内蒙古教育:D,2016(4).

[3]杨艳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趣谈[J].求知导刊,2016(15).

篇6

一、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设计和实施教学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尤其是重视计算机在促进学生学习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作用,教师需要积极地开发教学资源,不断地丰富学生的学习,将信息技术当作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工具,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信息技术,体现出计算机的教学优势,将抽象和较难理解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生动,进而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比如,在讲解长方体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为学生呈现可以重合与展开的不一样的长方体,且通过声音与不相同的颜色进行烘托,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事实表明,应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灵活地设计练习题,启发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学习到的数学内容进行巩固,形成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教师应注重练习,特别是需要设计一系列有关实际问题的数学练习题。这就要求教师:(1)设计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练习题,以使学生能够对生活实际当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进行解决;(2)启发学生收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信息和内容,编成数学练习题,以使学生能够把实际生活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3)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题,像是如何对鸡蛋的体积进行计算、要求学生对玻璃杯的直径进行测量等,进而推动学生巧妙地应用数学知识对实际生活问题进行解答。教师以这种形式实施教学,不但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和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之处,这就要求教师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只有如此,才能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最终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篇7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也一样,只有当学习有积极性时,他们才能快速而准确地接受新知识。可是当前教学中,有些教师不研究学生心理,不顾及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味强硬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小学生又怎能喜欢数学呢?因此,我们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与策略。那么我们数学教师究竟该如何做呢?

一、快乐导入法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小学生从课堂一开始就能高高兴兴地投入到学习中,那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不可能大半节课集中注意力来听讲,所以教师在课的开始就要抓住学生的心,在较短的时间内,营造快乐的氛围。比如,在学习数学中的“奇数和偶数”章节时,我并没有从理论上讲解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而是从筷子导入,让学生思考:一个人吃饭用几根筷子?学生回答2根。我又问,如果2个人,3个人,4个人呢?学生回答4根、6根和8根。我继续问,能不能拿三根或五根?学生回答不行,因为筷子是成双成对使用的。我接着引导,这2、4、6、8分别是几对呢?它们是2的几倍呢?学生很快回答出来。最后我告诉学生,偶数都是2的倍数,偶数都是能被2整除的。这样学生明白了偶数,奇数自然也就好理解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导入时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如可以通过寓言故事、儿歌等。学生对于数学课上讲的故事很好奇,带有数学问题的故事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总之,新课的导入,就如一台好戏的开始,又如一首好听音乐的前奏,它不仅起到渲染课堂气氛的作用,更起到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二、实物教学法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小学生的思维不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而利用实物则有利于建立起具体形象的数的概念。生动有趣的实物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也是可以触摸和感知的。比如,在学习“加法和减法”时,让学生计算5-1=( ),小学生琢磨了很久也算不出,当教师拿起5支铅笔,然后放下1支,让学生看,他就能很快地说出等于4。这种实物演示就能让学生通过实物,理解数学计算。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活动常有赖于无意注意,他们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而实物教学法就是采用直观、生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教“图形”时,教师可以准备用不同颜色的纸张裁剪成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等,课上可以让学生动手去剪一剪,撕一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就掌握了这些形状的特点,学习效果比从理论讲解要好得多。

课堂摆设实物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实物运用一定要恰当,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既让学生感到新奇,又不能让学生过分注意这个实物,因为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实物学习数学知识,而不是认识这个实物。运用实物时不要过早展示,也不能太粗略,让实物与知识讲解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达到目的。

三、联系生活教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任何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来,又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数学自然也不例外。

小学数学知识相对简单,与生活实际联系得也很紧密,教学时,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中的生活。比如,在教学生认识“人民币”时,可以让学生活动起来,模拟生活中买东西的场景,用纸张自制钱币,学会使用人民币,在买卖中进行计算,做到给对钱,找对钱,在这样的模拟场景中练习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切身感受、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四、动手操作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也突出强调了“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小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动手中学习都能感到学习的乐趣。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实际活动中形象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更深化。

动手操作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能吸引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保持儿童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在教学生“认识钟表和时间”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纸质的钟表,上课时,我说几点几分,就让学生在钟表上摆出相应的时间来。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知识。其实,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已经对钟表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有了准确的认知,他们在动手的体验里追求到了“真理”,学起来自然快而好。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肯定是情绪高昂的,心里充满着自豪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法的探究中,我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找到了既适合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把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直观易懂的趣味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

篇8

一、教学内容多以图本并茂的形式展开,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由于小学生还处于认知阶段,学生的智力发展规律是从最初的模仿能力教学、机械的技能训练教学等逐步向抽象的推理性教学转变。这种转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渡期。

而现代的数学课本正是根据这种转变规律,合理地在书本中穿插一些图片,其目的就是应用图片等形式降低教学的难度,在

图片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抓住图片教学这一特点,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

二、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教学,体现数学的应用美

数学思想源自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影子,处处有数学的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广大数学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怎么应用公式和数学思维,还要知道学生在生活中怎么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直接将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符号作为课堂教学。比如,生活中常见的人民币,可以做简单的加减算法教学;闹钟,可以对学生进行数字教学和基本换算能力的培养等。

数学是生活相互交流的工具,只有让学生真正融入生活中进行交流和沟通,才会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数学之美,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语境,使数学更加有趣

多媒体技术的诞生,结束了单一的板书教课的时代,使得老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模式也从以前单一枯燥的数学练习题训练,开始向基础题型为主,创新型教学为辅助的多种教学并存的模式转变。教学PPT等教学方式,也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的教学内容甚至可以通过简单的动画体现出来,不仅大大降低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的难度,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多媒体声文等形式,可以让小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课堂当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来。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又与生活息息相关。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数学实践,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在生活中不断地拓展,让数学助学生放飞梦想。

篇9

小学数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青少年良好逻辑思维能力和理性思想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小学作为数学学习较为关键的初级阶段,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个性的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训练,进而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常出现的问题

1.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应充分利用并发挥其课堂作用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虽然知道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是教学主导,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较深,很容易把课堂当作自我传授知识的场所,而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部分。一些教师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努力改正,但是产生“满堂提问”的课堂现象,这样无针对性的提问既浪费了课堂时间,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太大的提升效果。

2.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课堂交流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更是常见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增加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然而,部分教师盲目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成为每节课每个知识点必须采用的方法,一些无价值的讨论都要浪费时间进行小组交流,而部分学生实际上并没有进行问题的讨论。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教师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异分母分数,然后学生回答,接着让学生讨论是异分母加法吗?学生回答“是”,教师会鼓励学生,这样根本没有实质效果的讨论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因此,部分教师认为数学教学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量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数学活动的机会,例如,一些数字游戏、数学道具等,轻视了对数学知识的讲解、评价和示范,使得一些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教学,教师只让学生自己做出结果,却不给学生讲解做题的过程和其中的捷径,使得学生轻视学习过程,学习效率低。

二、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反思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形象思维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期,心智也尚处于发展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引导,提升课堂学习的活跃气氛,摒弃传统的“一言堂”,教师从语言、肢体、教学情境等多方面融入新鲜有趣的因素,先从感官上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低年级,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不可少一样。”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吸引学生的思路,让形象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观察、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有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丰富教学方式,运用小组讨论、做游戏、讲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家庭游戏等等,将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变抽象为具体

针对创设教学情境来说,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并提出问题,将学生置身于一种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地投身于学习中。例如,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三角形和正方形,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图形,并让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出图案,随之提问学生怎样的图形才是长方形,让学生从自己的课桌上找长方形,学生便开始议论纷纷,最后找学生回答。这样,学生就在和谐欢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到了数学知识。

3.教学要根植于教材和大纲,明确教学的基本方向,深入探究教学目的和培养思路

因为教材和大纲是专家经过深入研究才确定的教学依据,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因此,充分研究教材和大纲,加强数学教学实践工作是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详细剖析教材内容,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并对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调查,及时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动态的修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和运用知识。

参考文献:

篇10

小学数学是学生开始接触到正规数学教学的起始阶段,也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总结这些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觉得小学数学必须做到有尺有度,做到有章可循。因而,笔者建议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三度教学,即束缚有度、奖赏有度、情感与思想的调度。

一、束缚有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面对当下的社会环境,我们必须去遵守社会的规章制度,其实教学亦是如此。小学生需要束缚,教学需要制度。只有适当的束缚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到束缚有度。

(一)纪律有度

由于小学生刚刚踏入校园,他们还未习惯被束缚,还不习惯校园课堂生活。因而,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在课堂上他们更多的是考虑到自己的情绪。遇到开心和不开心的事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与同学分享,遇到问题也要马上问同学。这样的情况屡屡发生,也就会导致课堂氛围的杂乱无章。当然这就必定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同时这也是学生性格缺陷的一部分。课堂是学习、掌握知识的场所,活跃轻松的教学氛围是需要的,但是这应该是由教师去带动,并且能在教师的掌控范围内,才不至于让课堂氛围失去方向。因而,小学教师在教学之初要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让他们理解课堂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在适当的场所控制自我的情绪也是一种能力。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需要在良好的氛围下开展,小学生的性格也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导向。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埋下伏笔,因而,纪律有度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前驱步骤。

(二)思想无度

就目前社会上反应的情况,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上拥有创新能力和想象力的人才正在逐渐地流失。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笔者不禁开始深思:是否是我们最初的教学已经在剥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于是,笔者觉得重视思想这方面的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尤为重要。由于小学生才刚开始接触到正规的教学,因而他们的思想还是较为原本的思想,没有受到太多框架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保留这份珍贵的思想,又要引导这份思想的成熟和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发现学生拥有了一份有别于他人的宝贵的独特思想,那么,教师要做的应该是鼓励和指导他(她),让他(她)能够保持并发展这份思想。事实上,适当地鼓励和指导,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也能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并且同时拥有了一份独特。总之,即使小学数学教学教给学生的是统一的知识,但是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独特的思想,让他们在正确的导向下畅游无度的思想世界。

二、奖罚有度

有支持才会有后盾,有鼓励才会有上进,小学教师理应成为学生的后盾。当学生有所进步时,不要吝啬我们的鼓励,适当的鼓励能让学生备受鼓舞,能让他们保持自信,能让他们愈战愈勇。当学生犯错时,我们应该适当地给予惩罚。适当的惩罚是为了让学生记住这次的错误,是为了防止他们的下一次出错。至于奖励,笔者更赞同的是精神上的象征奖励。物质的奖励可能会让学生养成不良的习惯,也容易让他们被宠坏。精神上的奖励更能鞭策学生的前进,也更能促进学生思想的成熟。因此,当学生有所进步时,在同学、家长面前表扬他们,让大家目睹他的进步和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家一同进步。当学生犯下错误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又不能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在学生犯错时,私下教育是最好的惩罚方式。很多时候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或者家长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受,因而在进行教育时更容易触碰到学生敏感的心灵,反而起到了反效果。因此,在处理学生的错误时,教师或者家长都要顾及到学生的感受,采取一种委婉的教育惩罚方式,让学生能够真正认同自己的错误。奖罚有度,其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情况适当地调整。

三、情感与思想的调度

小学数学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即对数学的情感。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为了数学今后的学习教育,小学教师理应重视情感的培养。因而,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一种更为活跃的教学方式,营造更为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不是枯燥的。对于数学课本中出现的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或者是有意思的课题研究,教师都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操练。学习数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只要是学习就可以不分场所和时间。数学思想的教育在小学阶段进行还尚早,也并不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当思想理论的教学削减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时,教师就会觉得得不偿失了。对于思想的追求,笔者相信学生在情感成熟时就会开始去自我追逐。因而,综合各方面的考虑,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调度好情感和思想,让学生带着感情学习数学,掌握数学。

四、总结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笔者从不轻视自己的工作。这份工作同样让笔者感受到成功,感悟到灵魂,感动到内心。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在蒸蒸日上,广大教师的教学的雄心也从未削减,笔者相信,有小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切的教学问题都将会迎刃而解!

篇11

长期以来,人们对情商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系问题缺乏整体的认识,导致部分教师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尽人意的原因归结为学生智力因素,而不从情商方面找原因。我认为,情商对于人的影响力极大,学习成绩的好坏,事业的成败,都有情商的原因。探究学生情商与学习的关系,将会使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你豁然开朗,走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尽人意的困境,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前景。

一、情商有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众所周知,情商包括人的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而这些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的一切活动是在人的意识调控下实现的,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出有意识的,肯定的态度,就会积极主动地关注、参与。因此,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首先必须激发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即通常所说的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学生一旦树立了“我要学”的理念,就有了强大的内驱力。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教学双方就会协调行动,形成合力,共同托起提高教学质量的太阳。

人对数学的兴趣,不是天生的,只能在生活、学习实践中产生,并获得发展。小学生思维活跃,随意性大,自觉性较差。教师要注重情商因素,因势利导,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我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学生情商因素,激发学生兴趣,效果不错。如讲解分数时,将一根绳子对折剪断,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和“二分之一”的概念,再将一半对折剪断,再对折再剪断,让学生对分数的概念有了感性认识,在教师引导下,再上升到理性认识。如让学生用硬纸做圆柱模型,从模型的开合中有了圆柱体与长方体的关系的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圆柱体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根据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道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调动学生的情商因素,既活跃了课堂,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教学虽与生活密切相关,但其抽象性与概括性往往使部分学生感到乏味,教师要注重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讲三角形内角和时,我设计了一个学生考老师的游戏:课前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任意三角形,并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上课时,随意叫学生说出自制三角形两个内角度数,老师都能准确答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当学生急切地想探索其中奥秘,积极投入学习新知识之际,我将定理:“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写在黑板上。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老师就是根据这一定理,迅速准确得出已知两内角度数时的第三个内角的度数的。

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情商因素,留下让学生思索探究的空间,即通常所说,“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让学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以此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的兴趣,非常必要。如讲授圆面积后,让学生思考:半圆面积、扇形面积如何计算。这样,既引发学生探究和思考,又在成功后充分享受“跳一跳”摘下果子的愉悦,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与健康成长。

教学实践证明,关注情商,利用情商因素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大幅度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情商有助于发展和丰富学生对数学的良好情感,让学生走近数学,喜爱数学,学好数学。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发展和丰富学生对数学的良好情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和体验,充分利用情商因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智能,即由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乐观自信思想,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数学。要充分运用常识教育方法,不断激励学生进步,要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结合起来,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与每个人的亲密关系,培养热爱数学的美好情感。

我担任班主任时,利用班会时间开展有关数学的即兴演讲活动。一位学生在演讲中声情并茂地说道:“假如没有数学,科学研究将无法进行,人类的生产活动将无法开展,生命将失去精彩,生活将失去韵味,世界将一片暗淡。”通过这样的活动和贴近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数学教育,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了学好数学的决心,从思想上完成了由“要我学数学”到“我要学数学”的转化,为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思想基础。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社会生活及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之美,感受数学之美,如让学生称体重、量身高,从数据中体会健康之美。如让学生观察飞机、火车、汽车的运行,感受到速度之美。让学生对环绕速度(7.9km/s、第一宇宙速度),脱离速度(11.2km/s、第二宇宙速度),逃逸速度(16.7km/s、第三宇宙速度),认识人类航天之美。从买东西,购衣物,看建筑等活动中感受数学的精确完整……。数学之美无处不在,数学之美装点生活,数学之美激励人生,数学之美创造辉煌。

三、情商有助于锻炼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使学生锲而不舍地学习数学,从而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数学集判断、分析、推理、归纳、综合为一体,要学好数学,殊非易事。而学习的特性是日学日新,不像学技艺,可在不断重复中熟练,要学好数学,需要学生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因素,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自觉性、主动性、坚毅性和自制力。锲而不舍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在思考数学问题,就连卧病在床,也要思考,演算数学题,在数学领域刷新保持世界纪录,谱写一曲歌德猜想之歌。数学家华罗庚读大学时,每天凌晨4时起床学习,终成大器。霍金躺在轮椅上,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研究数学,研究物理,成为数学与物理学泰斗。所有数学家的成功,都是呕心沥血,锲而不舍的结果,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充分利用学生情商因素,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我在教学实践中,随时掌握学生心态,充分利用情商因素,启动赏识教育机制,注重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结果,回报丰厚,学生数学成绩大面积大幅度提高,验证了“天道酬勤”的道理。

综上所述,情商与智商、德商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学习、事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利用学生的情商因素,有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发展学生对数学的良好情感,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产生学好数学的强大内驱力;有利于锻炼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总而言之,情商,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篇12

2结合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直观教学自然引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转化过程,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由教材的知识向学生的接收运用转化;二是由学生的接收向吸收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况下,由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实现最终目的。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达到最终目的的。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引入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这些贴近生活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认识范围,丰富了思想活动,同时也间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起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提高知识转化效率,使课堂教学高效利用,从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行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生活。特别是直观教学的引入,使学生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3教学思想转变,提高交流和沟通

教师们一定要转变教学思想,还要积极地去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注重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数学课上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数学教学也是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过程,通过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打破原来教师高高在上的那种师生关系,建立在学习上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平等地一起去交流和探讨知识,在学生的学习上教师真正地起到引导作用,并通过交流,使同学之间成为合作学习的伙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通过沟通和交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肯定和赞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但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教师意想不到的内容,也就是“误点”。有时候这些内容是不够正确的,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比较尴尬的问题。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忽视这样的细节,一个劲地奔向自己教学的目标,而有时这种错误恰恰是一种很难求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点拨、引导学生的偏差,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把它变成课堂中生成得很好的教学资源。

4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做到指向明确,体现实效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情感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直接指向预设的具体教学目标,使教学的程序紧紧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数学教学的关键是教学中的提问,却不可无的放矢,单纯追求形式上的提问。教师要考虑提问是否有价值、有效果。恰当的提问,不是靠现场“现炒现卖”,而是教师在备课时要了解学生,钻研教材、熟知教材,在此基础上反复推敲和精心设计,掌握和应用课堂提问的技巧,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

5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使用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需要选择应用。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显著待征。大多教师都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的重要的教学策略,几乎每节必配有“小组合作学习”,以致“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改的重要“标志”。但是这样做并不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两种,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我们需要有选择地应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合理使用小组合作学习。

6结语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是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能够学习新的知识,而且能够运用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使学生们学到和掌握到更多的知识。

作者:崔巧霞 单位:甘肃省会宁县北关小学

参考文献

[1]黄伟娣.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比较[J].课程•教材•教法,2015(2):79-84.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朱海燕.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反思[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32).

[4]陶琴坤.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研版,2009(11):259-260.

[5]官爱芬.新课程新理念新做法——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山东教育,2004(7):47-4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