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1 19:08: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学风建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诸位同窗:
想我等学子过中考之五关,斩高考之六将,历九九八十一难,经军训之洗礼,方可登财大之门,入大学之室。诸君回首大学之生活,近一年矣,然可成事乎?不外乎有课之时登楼入座,或专心致志,习先贤之言,然些许同窗或倚窗而走思,或捧一手机低头做学习状,更有甚者旷之。或是无课之时窝于床上,废大好青春于睡觉、手机、电脑之上,致时光流逝,多年之后,悔之,痛之。
古人有言: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诸君之自制虽颇为重要,然学风之建仍刻不容缓。学者,学校,学生,学习也;风者,风貌,风度,风气也;学风者,学校之风貌,学生之风度,学习之风气也。学风乃一校之精气神,可现一校师生之知、情、意、行。学风善,则诸君可养气度风貌,可锻学识技能。诸君登我财大之堂,必乃人中豪杰,想必定可明晰是非曲直,分辨善恶黑白,学风之重便不在此赘述,请诸君自明。
想来诸君必有疑惑,此优良学风如何建设?我等虽才疏学浅,然经细细思索,有些许薄见,劳烦诸位一观:
1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吾等需严守校规,不迟到早退,至于玩手机乃至旷课更是不可。
2诸君相必皆经历考试,考试之规自不赘述,望诸君(本倡议书来源于教客网范文频道倡议书栏目可守之,切不可以身试法,乃至十余年之努力毁于一旦。
3吾等皆有寝室班级,大学四年,舍友如兄弟,同学是朋友,如若有麻烦,全靠两者协,望诸君可与舍友同学和睦处之。
4诸位皆需严于律己,大学学习锻炼之事多矣,然专业学习实不可放,诸君乃人中龙凤,想必定可掌控自身。
5望诸位同窗可助学校建优良之学风,如遇破坏者,可挺身而出,为万千学子之楷模。
学风建设,非一日之功,需我等长期之努力,言之容易,践行难矣,望我等可不畏艰难,为学校留下优良之学风,使校园更为美好矣。
大学学风建设倡议书二
亲爱的同学们:
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是一所班级的灵魂和气质,也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班风关系着班级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也是班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优良的学风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成才的无形而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保证。
建设良好的学风,营造优良的校风,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进行学风建设,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也是我们班级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在此,xx级电子工程系xx班班委向全体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成才目标,立志成为一个有理想、有作为、与时俱进、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树立优良学风,从我做起的意识,积极参与测绘工程系的班风学风建设,从自身做起,从严要求,努力提高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大学生。
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勤奋,努力进取,独立思考,进一步掌握学习规律,提高学习质量,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强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实践能力,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时间观念、自控能力、公德意识、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努力建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校园环境。
五、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做到不迟到、不旷课,不吸烟、不喝酒,考试不作弊,诚实守信;遵守电子工程系各项安全制度规定,不晚归、不昼夜不归,不违章使用电器;遵守社会公德,遵守作息时间,不做影响他人学习、生活的事;健康上网,不泡网吧,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不通宵上网。
六、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应该做好表率作用。各班干部,尤其是班长和团支书,要积极组织本班同学参与班风学风建设活动,监督和督促全班同学按计划实现班级目标;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要在班风学风建设中起到表率作用,成为班级建设优良学风班级的倡导者,在创建和推进过程中发挥骨干作用。
一、社会转型期大学学风建设的内涵及面临的实际问题
(一)转型期大学学风建设的内涵及要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教育面临着国际的竞争和国内校级之间双重竞争,要求大学学风必须注重内涵建设。从广义角度看,大学学风包括一所大学教师的治学之风和学生的学习之风,它是一所大学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思想品格、道德价值、行为方式、意志情感等方面的总和,是一所大学灵魂的展现。良好的学风能促进师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养成,帮助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大学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转型期大学学风建设要充分抓住根本,以培养综合型、创新型、应用型和国际型,且能很好适应时代竞争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二)转型期大学学风面临的实际问题
市场经济带来的大学生思想价值多元化、文化观念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等不确定因素给学风建设带来诸多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自主性不强。进入大学后,大学生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量数倍增加,面对新的环境,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快找到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为什么上大学,上大学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其学习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增强。
2.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缺乏热情和动力。大学自由宽松的环境和校园周边娱乐亚文化的盛行使得一些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学生过分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低头一族”现象比比皆是。这些现象其背后所隐现的是时下部分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3.大学重理论轻应用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自从大学扩招至今,大学生教学资源减少,有限的教学资源无法满足全部学生的需要,且教学仍以理论学习为主,实践技能为辅,相对枯燥的理论学习无法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考风不端正,挫伤部分学生积极性。大学考试复习模式相对高中考试模式已发生了质的改变。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考试作弊,严重破坏了竞争的公平性,挫伤了那些学习勤奋刻苦学生的积极性。
5.部分教师学风不正,学术不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创造新知识,但在利益诱惑下,部分大学教师心态浮躁,教学上不能潜心治学,学术上剽窃他人成果、科研之风不正,严重影响了校风、教风。
二、社会转型期大学学风问题的主要原因
转型期大学学风建设主要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和个人层面的影响。
(一)社会层面的原因
1.高校扩招使大学生源质量下滑。高校的扩招使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生源结构趋于多样化、复杂化、异质化,质量普遍下滑,给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大学生价值观呈多元化态势。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价值观受到西方几大社会思潮的影响,成多元化发展趋势。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社会本位价值观、重义轻利价值观等逐渐被个体本位价值观或功利价值观侵蚀。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学习无用论”、“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等不良思想倾向,给大学良好学风建设造成不小冲击。
3.扭曲的社会现象对大学生造成消极影响。转型期,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交叠变化,使得消费主义、拜金主义、拼爹拼钱现象、啃老一族等社会病态成为中国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突出问题,直接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急功近利、投机心理,学习价值目标和精神家园的失落。
4.就业方式新变化带来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过程中的残酷竞争,导致一些学生认识和行为取向出现偏差,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勇气。部分未毕业大学生采取旷课、逃课等方式提前上班工作或休学创业或放弃学业等现象常有发生,对大学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一定冲击。
5.娱乐等亚文化的发达影响大学学风建设。来自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的一份调查发现:“有61.0%的网友认为‘娱乐至死’是社会流行的病症。”[3]这说明娱乐之风、享乐之气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认同的社会疾病。校园周边盛行的“娱乐亚文化”对大学学风已经造成一定的危害。
(二)学校层面的原因
1.大学功能存在认识误区。大学具有社会服务、知识传播、文化传播、学术创新的综合功能。目前少部分大学在教学和科研功能划分上重点不明确,过分倾向学术科研,轻视课堂教学、学生实践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科研成果成了衡量教师水平和决定教师晋职与待遇的根本依据,造成学校的教风不正。
2.学分制条件下学风建设缺乏班级实体。班级是大学生交流思想、价值、文化、学习的重要根据地,但这种实体现在被学分制教育模式打破。大学班级原有的管理制度和方式对班级成员的凝聚力和约束力弱化,出现“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现象,同学之间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导致班级涣散、凝聚力不强,学生缺乏归属感。
3.教师教风不佳的暗示作用。市场经济利益诱惑下,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追逐商业利益上,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丰富更新上,缺乏敬业精神,对学生不负责任,几年重复着同样的备课笔记、不了解最新学术前沿成果。“在某高校的本科生教育大普查中,66%的学生认为现有教师水平较低,缺乏高水平的教师授课,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4]
4.学风建设缺乏长效机制。学校各职能部门不能形成对学风建设的合力,管理上条块分割、缺少协调。因而在学风建设中缺少深层次把握和对影响学风因素的深入分析,不能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缺乏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学生个人层面原因
1.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差。部分大学生学习缺少管束性和自控性,完全处于一种无管理、混乱状态,不能合理规划大学生涯,学习驱动力弱化,对学校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缺乏兴趣,成为“学习困难生”。据对某高校某专业历届毕业生毕业情况调查发现:“毕业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合格不能毕业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不能毕业的大都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在校期间无理想、无追求的学生。”
2.缺乏合理的目标激励。告别高中紧张而忙碌的学习进入大学轻松惬意状态的大学生处于理想“间歇期”,在没有得到很好导引下显得茫然和无助,不能及时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容易陷入得过且过的状态。
3.功利价值大于理性价值。文科学生对理工科知识不感兴趣,理工科学生很少涉猎人文社科知识。大学校园各种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中,学术类的报告、讲座学生主动参与热情不高,而娱乐类的晚会、舞会则爆场。
4.专业认知出现偏差。由于学生认知上的偏差,在没有认清所学专业情况下,轻视专业学习或盲目转专业,如有的学生在与外界的接触中了解到学校所学知识最多用到10%等方面的不当信息后,轻视专业知识学习;有的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盲目跟风转向就业率高的专业,结果发现新专业不适合自己,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和逃学现象。
三、社会转型期大学学风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大学学风建设机制研究
1.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大学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学赢得自身发展、社会信誉和提高竞争力的生命线。学风建设要以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和实践育人为理念,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
2.形成学风建设合力机制和长效机制。学校要理顺学风建设过程中各部门之间条块关系,形成“齐抓共管、责任明确、措施有效”的学风建设的合力机制;制定并严格执行学风建设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有效开展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的各项活动,形成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学风促进机制、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
3.加强教师教学规范和师德师风建设。大学要着力抓好教师教学规范,鼓励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过程,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良好治学习惯;选树一批教书育人优秀典型,弘扬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展示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服务学生的良好师德师风,鼓励更多教师当好学生的学业导师、人生导师和心灵导师,为优良学风建设做出贡献。
(二)发挥二级学院的教学主体性作用
1.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性和选择权,重视学生的个体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设计一些参与性、互动性强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他们成长成才的信心和决心。
2.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在新生进入大学的初期,就要为他们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每个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刚开始都有茫然无助的感觉,不知道大学到底是什么样的,不知道该如何迅速融入这个环境中。二级学院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新生入学时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清楚为什么要学习这个专业,怎样学好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将来的出路是什么。
3.丰富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二级教学部门要努力改善整体教学环境和硬件设施,抓好专业、课程、师资等方面的建设,以重点学科、名牌专业吸引学生,以过硬的教学质量赢得学生,以优质的精品课程培育学生,以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感染学生,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4.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并严格学习纪律。目前,许多高校试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对学生的学风和教师的教风要求都很高,据我国高校实际而言,在试行学分制过程中,有必要辅之以硬性管理机制,如学生早操制度、自习制度、课堂考勤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较好的学生约束机制,以弥补学分制条件下学风建设的空白和不足。
5.规范考试制度,强化考风考纪的监督。进行考试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考风考纪督察机制,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创新考试方式和考试模式,增强学生自律意识。
(三)重视班级在学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274-02
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是企事业单位招聘人才的衡量标准。
当前,一些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改变学术型大学的传统发展方式,转向立足应用、贴近行业、培育特色的战略选择,以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知识型工人、农民和商业服务人员为目标,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改善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供求矛盾。建设应用技术大学是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的发展方向。
学风建设长久以来是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国内不少文献研究都是从学生管理工作的角度来进行的。郑少雄、李波提出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建立健全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角度,加强学风建设[1,2]。黄长喜、张建宝提出把学风建设和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在一起,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程的做法,对应用技术大学的学风建设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3,4]。徐冬梅从实践创新训练的管理体制、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实践创新训练的保障体系,促进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5]。金文斌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教风师风建设的角度,提出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策略[6]。对于正在建设中的应用技术大学来说,结合实践教育来促进学风建设的文献相对较少。本文将分析当前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中的教育管理问题,如何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研究构建良好的学风,建立健全加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当前应用技术大学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学风建设是高校的基本工作之一,长久以来,大学生在学风建设中大多是受体的角色,主体作用发挥不强,积极性不高。这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学生只是为了获得文凭,对大学学习的看法认为只要考试不挂科就行,不注意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旷课现象时有发生,到毕业时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就业能力欠缺。也有部分学生对学习和能力培养有需求,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比较模糊,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培养。以新建本科院校为例进行具体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对专业认知不够,缺乏自主性学习。目前,大学生中存在部分学生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自主性学习的应有能力。由此带来的结果是积极性不高,积极性下降,精力分散,迷恋于网络、游戏,自制性差,不会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加强专业学习,不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自主研究,动力不足,把通过考试作为学习的最高目标。
2.部分学校实践环节设置与实际应用衔接不紧密,创新不足。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完成专业基础课程,进入到大三,则需要面向社会,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技术大学以培养知识技能型的新型劳动者为目标,但是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大多还处于发展阶段,加上扩招使得学生数量剧增,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的速度和数量无法容纳和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学生参与实践的时间和深度都明显不足,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3.部分学生职业规划不够明确,就业能力有待提高。随着大学扩招和经济环境影响,加上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国内企业对大学毕业生需求数量呈现下降趋势。数据调查研究表明,2013年大学生数量比上年增加15%,而就业岗位却比上年减少10%,就业压力逐年增加,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在这样的形势下,部分学生尚未适应这样的转变,职业规划不明确,导致就业时出现准备明显不足,竞争能力不强。
4.大学生个性化才能差别较大,培养模式滞后。知识经济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性化发展是时代对大学生综合素质需求的结果,也是大学生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突出个人特点的方式之一。如何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体现个人特长,从而满足社会和行业的需要,对于正处于建设阶段的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尤其是工科专业,尚不明确。我国高校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以来,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发展大学生的个性成长,但因为受到师资等多方面的约束,使得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仍然不足,学生潜力难以充分发挥,学校在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问题上,并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结合实践教育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风建设策略
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但高校教育改革相对于社会的急剧转型而言,还存在发展滞后的问题。精英教育阶段的教育模式和观念,已经不适合当前发展的需要。如何发挥大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高校教育管理永恒的课题。
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模式是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体系,服务企业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的侧重点是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问题。结合应用技术大学的培养方式和特点,提出以下策略:
1.加强专业认知,提高自主性学习。强化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意识,在现代大学生的学习中尤为重要。对此,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认知教育。在学生入学时开设系统的专业导论课程,并随着学习深入不断加深,通过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创新大赛,以及鼓励和组织学生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完成创新项目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活动,组织专业教师进行指导;还可以通过与高年级学生进行专业交流和毕业生回访等形式强化专业特色,注重引导,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到专业学习和自主研究的重要性。
2.发展实习实践基地,加强实践教育。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技术和人才支持的情况下,应用技术大学需要面向区域,为产业发展培养大量专业人才和产业工人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交流合作,共建实习实践基地教学平台,让广大学生参与到实践工作中去,深入了解企业、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从而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有针性,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企业、社会的要求。同时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
3.把学风建设和职业规划结合起来,挖掘学生潜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职业生涯规划中要求大学生具备专业能力、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等与学风建设内容具有一致性,二者结合,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利用应用技术大学本身实践应用型的优势,引导学生做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合理定位,增强学生的紧迫感和压力感,在大学生活中按阶段、持续有效地实施,一方面可以逐步让学生有所收获,树立信心,另一方面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风建设,激发学生的潜力,具有实际意义。
4.搭建个性化教育平台,做好服务工作。个性的发展离不开实践的培养和检验,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发展需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的培训,引导学生重视潜能开发,注重素养教育、学历教育、阅历教育、职业教育、创业教育等。在专业学习中培养专长,为学生提供各种专业技能的学习平台,加强国际合作,增加图书资料,特别是高水平、高质量的外文书籍,丰富教辅设施,让学生了解专业前沿水平,为学习树立目标。良好的学风能够起到很好的潜移默化作用,在校园中倡导优良学风的典型事迹,以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起到榜样作用。
三、总结
学风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教与学过程中形成的,学风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常抓不懈的一项基本工作,是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保障。应用技术大学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突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实践加强学风建设,既可以有效地纠正学生学习中的一些偏差认识,挖掘学生潜力,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风,同时也适应于应用技术大学的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
――――――――――
参考文献:
〔1〕郑少雄.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
〔2〕李波.浅谈高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3(2).
〔3〕黄长喜,刘芳芳,邹佳莹.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视野下的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3).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196-01
所谓学风,概而言之,系指特定区域,特定辩体的学习状态。这里面既有集体的因素,如学习氛围、学习环境、也有个体的因素,如学习态度、治学精神等。这两方面因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最终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高校的良好学风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必要前提。高等学校的学风作为校风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的校貌,透过学风这个窗口能清楚地看到学生的精神风貌,看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看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所以说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育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出发点。
一、学风建设
从高校来讲,学风问题影响其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从学生来讲,学风问题影响其自身的学习绩效,乃至今后的成长和进步。一所学校真正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就会对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位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熏陶。这种熏陶和影响。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具有直接推动作用。而这种推动作用和积极影响不仅仅反映在学生学习阶段,还将对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和成就事业发挥重要作用。
二、西安工业大学学风的主要问题
首先,改革中的西安工业学院拥有三个校区,切相隔甚远,这种状况不利于我校学风的形成和稳固给学风建设带来巨大困难。扩招使得在校学生人数剧增,这就导致学生整体素质的相对下降,同时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在高校大学生中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主动性,厌学现象严重;不懂得科学学习方法;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自身缺乏自制力。还有些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纪律松懈。学生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精力不集中、作业不按时完成、考试不及格等现象普遍存在,这在一部分学生身上还相当严重。这个问题在近年来表现的越来越突出,给高校学风建设带来了现实困难。
其次,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心态失衡现象比较严重。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这是青年学生这一群体的鲜明特征。但他们同时又表现出了学习心态失衡的问题,不少学生无法承受来自学习、就业等各方面的竞争压力,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部分学生无法摆脱各种因素的干扰,有的热衷于谈恋爱、做兼职而荒废学业,有的整天沉迷于上网,玩游戏而旷课、逃学;有些学生不喜欢所学专业或者感觉就业前景黯淡而产生了专业思想,学习热情不高。
最后,教风、政风对学风的不良影响。高校教师的教风和政风可以说是对学风产生影响的一个最直接的因素。教师必须为人师表,才能真正带出好的学风。然而当前有一些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学术规范不严、不重视教书育人、管理行为失范。这些不良的教风、政风让学生看在眼里,潜移默化当中对学生的学习风气产生负面的影响。
三、促进我校学风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学校的学习气氛。首先应努力营造校园学术气氛,要有计划经常开展学术讲座、学术报告活动,让广大师生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气氛;其次要抓好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各种比赛等活动,吸引广大学生参与;第三要积极支持各类学生文体类社团组织学生课余文化娱乐活动,让他们通过这些活动,施展自己的才华,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实课余生活,从中受到教育。第四要重视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使之体现更多的文化内涵,校园环境保持自然生态。使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2.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抓好思想教育,尤其是针对新生的入学教育,加强学风建设的思想教育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教育。思想教育的方式是多样的,可采用专题报告、座谈讨论、个别交流、典型事例宣传等方式,通过多方面的教育,要使学生树立为国家,为人民奋发学习的远大理想,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思想教育要坚持学生在学风建设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动力。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学风教育活动,以轻松愉悦具有趣味性的竞赛活动来开展教育,普及学风建设思想,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积极奋进。
3.发挥教师的作用。首先要发挥辅导员对学风建设的引领作用。从辅导员的培养、使用、考核、发展、评价、激励等方面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打造一支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育人的学生辅导员队伍。其次要发挥教师和教风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教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风的建设,要进一步提倡每个教职工要在各自的岗位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
在学校各方面的努力下,学校的学风已有了明显的成效。学校在新校区的规划中注重了人文环境建设,在学生培养上增强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同时加强了教师的教风及师德教育。对于大学生而言,学风建设不仅是大学生学习方面的一项基本建设,同时也是自我人格塑造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大多数轻化工程专业制浆造纸方向的学生勤奋好学,学习目的明确,群体学风总的是好的。但是,总有部分学生学风不正、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整天浑浑噩噩、虚度年华,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新生素质下降,个体学风影响群体学风。有关资料显示,江苏省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教育主要发展指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近几年,南京林业大学轻化工程专业学生招生人数水涨船高,由原来2个班,一下子猛增到10个班,使新生素质下降。另外,由于学生家长对制浆造纸行业的误解,普遍认为造纸行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孩子选择这个专业没有发展前途,使部分学生通过调剂的方式进入到该专业,导致学生对轻化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众所周知,学风是由个体学风和群体学风组成,群体学风受个体学风的熏陶和影响,当人处在群体学风环境中时,也会受群体学风的影响[2]。(二)学生信仰和核心价值观缺失,难以形成勤。奋好学、努力进取的学风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步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到校风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当今的大学生,考大学前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考上大学后,强烈的利己主义正悄然形成,凡事首先考虑的是自我。学习就是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拿到一份不菲的薪酬;入党就是为了将来能考上公务员。说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体现。可是,我们的大学生又有多少人能主动去研读有关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造纸术发明的有关书籍?造纸,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古人智慧和勤劳的结晶。作为轻化工程专业制浆造纸方向的学生,如果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传统文化全然无知的话,就谈不上热爱自己的专业,更谈不上为之奋斗了[3]。
二、大学生学风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教风浮躁,不利于学风的建设。2014年,在讲话中指出,“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样的大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4]。教风是指教师的治学态度、教育水平,“师者,学生的典范也”。近几年,南京林业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从国外引进了多名学术造诣高的青年教师,但他们往往注重科研工作,忽视了人才培养工作,过分重视SCI文章发表的数量以及承担的科研项目个数。青年教师缺乏教书育人的经验,讲课枯燥无味、照本宣科,无法激发、调动学生刻苦学习的积极性。另外,青年教师过分追求学术评价指标,将主要精力放在科学研究上,致使教风浮躁。2016年的《南京林业大学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已经毕业的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认为母校在教学满意度、师生交流程度、职业规划辅导有效性等方面有待提高。(二)新媒体的冲击对学风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目前,全球正进入社会化媒体时代,伴随着校园网络的发展,微信、微博、电子邮件等网络新媒体已经融入到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对大学生的学风建设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一些虚假信息干扰了学生的判断力,使学生对某些问题不能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5-6]。例如,2012年的南通王子造纸事件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极大地影响了轻化工程专业的学生对制浆造纸专业的学习热情,导致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制浆造纸专业是夕阳产业,“白纸黑水”是制浆造纸企业留给社会的总体印象。其实,目前中国不但是世界造纸大国,而且“绿色造纸”已成为中国造纸业的特色。
三、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措施
学风建设是一所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优良的学风是一所大学灵魂和气质的表现。教育大计,学风为先,学风建设是教育改革发展永恒的主体。笔者认为促进学风建设的举措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加强新生专业思想教育,积极开展“创新型轻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南京林业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将轻化工程专业思想教育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中,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并将“准确定位,紧跟时展,发展林业特色,服务地方经济”作为轻化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大力开展“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工作[7]。针对轻化工程专业大一新生,学院根据学生的志愿,从120名学生中挑选25人,组建了“轻化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开展了校企合作“3+1”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同时,制定了“轻化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在通识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3大模块的基础上,增设了“企业项目型”模块,由企业导师负责传授课程知识;增设了“差异型选修模块”,使学生自由选修感兴趣的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国际交流方面,与芬兰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试点,并互认学分,每年从轻化工程专业大二和大三学生中,选派德才兼备的学生到芬兰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进行为期1年的学习,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另外,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全院70多名教师,对2012级“轻化工程卓越工程师”试点班学风建设的效果进行了集体评价,评价结果见表1所示。与普通班相比,试点班在学风建设上大有改进,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普遍提高。2012级“轻化工程卓越工程师”班2次获得“江苏省先进班集体”光荣称号和1次江苏省高校优秀毕业设计团队称号;全班25名学生有10人获得过国家级奖学金,5人获得校级和企业奖学金,3人获江苏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二)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大力开展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充分适应了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进程[8]。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充分发挥网络平台、手机媒体、电视媒体等新载体的功能,构建了高效实用的交互性网络教学系统。另外,学院还以互动式、体验式、引导式、渗透式的教学方式,扎实推进了数字化课程的建设,改变了传统“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式,调动了轻化工程专业学生对制浆造纸专业课程学习的热情[9]。(三)提高教师队伍的“博士化、工程化、国际化”水平,以教风建设促进学风改善。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教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重中之重。师生间学术薪火的传承,并不局限在知识的层面,更要强调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求真求知的道德素质和责任感的传承[5]。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以“博士化、工程化、国际化”的培养为目标,加强了轻化工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学院明确规定:引进的青年教师必须具有非南京林业大学毕业的博士学位,且在国外大学完成一年以上的进修学习。青年教师上岗以后,必须到轻化工程制浆造纸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工作,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完成1~2年的工程实践锻炼。经过几年的建设,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已经组建了一支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博士化、工程化、国际化”的教师队伍。同时,学院还建立、健全了师德长效管理和监督机制,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师德行为规范,以师德建设促进教风建设,以教风建设促进学风改善。一方面,学院重视教学名师的培养、引领、示范作用,加强对典型人物的事迹宣传工作,树立在教书育人、课程教学建设和爱岗敬业等方面成绩突出的教师典型,不断强化广大教师师德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在教师职称晋升、先进评选和绩效考核等方面,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四)重视学生学业辅导机制的建设,建立与学生家长沟通的长效机制。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十分重视加强学生学业辅导机制的建设,努力营造一个奋发向上、勤奋进取的群体学习氛围。轻化工程专业学生学业辅导机制重视“以生为本,精准帮扶”的管理理念。因此,由主管本科生教学的副院长、系主任、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和优秀学生组成了帮扶小组,对受到学校学业警示的学生进行帮扶。另外,学院在全面贯彻执行《南京林业大学学业警示及帮扶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与学生家长密切沟通、及时反馈的长效运行体制。学校每学期及时将学生在校的学习和思想动态反馈给学生家长,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努力寻求家长的积极配合,并将家长的深度参与融入到学生的学风建设中。学院和家长的相互支持和配合,不仅帮助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增强了学习兴趣,优化了学习方法,而且改进了学风。
总之,培养学生严谨自律、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学风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学校长期以来文化精神的积淀,是一所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尽管学风建设具有复杂性、持久性和多样性,但是只要我们端正思想,明确目标,贯彻学校“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特色发展、个性发展”的本科生教学理念,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培养出富有科学素养、人文情怀、创新精神、绿色担当并勇于实践的高素质轻化工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小毅.我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漫游,2014(1):1-2.
[2]范锐丽.谈谈加强学风建设问题[J].沧桑,2014(3):137-139.
[3]顾海良,张岂之,靳诺.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7):4-5.
[4].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4-7.
[5]蒋刚.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7(1):9-11.
[6]蒋豪.新媒体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路径研究[J].文化学刊,2015(4):108-110.
[7]易兵,郑永兵.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新机制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15(10):21-24.
在新时代的今天,教育体制在不断深化改革,学校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的理念。虽然大学校园的氛围是轻松自在的,但是不能够放松对于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学风的建设对于大学生的素质养成、精神培养、行为模式以及价值取向都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学风的建设应该得到重视。学校要思考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
一、目前大学生的学风状况
大学跟其他学习阶段不一样,相对来说学习压力不大,而且整个生活跟学习的环境会比较轻松。很多大学生认为只要拿到毕业证就是完成了学业,这导致了他们对学习不认真,以致逃课、缺课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以及个人行为素质的培养也有不良的影响。
二、导致不良学风形成的原因
1.思想观念上的偏差
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都觉得学习没有了以前的压力,很多大学的科目对于自己没有实际上的意义,只要考试及格就能够顺利地毕业,对于某一些科目,去不去上课就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对于大学学习,大学生存在思想观念上的偏差,这种思想观念不利于学风的建设。
2.对于科目的选择性学习
大学阶段的科目,有主修专业的,有公共选修的。很多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自己的主修专业就应该学好一点,所以就会比较认真地学习,也会按时完成作业,因为他们担心不交作业会影响自己的学分。而对于其他的一些公共科目或者选修课,则不会给予太多的重视。这样的选择性学习对于学风的建设也有着不良的影响。
3.考试不复习,出现作弊现象
很多大学生对于大学的课堂不重视,上课不认真,对于考试前教师所说的重点知识也不会认真复习。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却对作弊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这样的学习心理跟考试心理不利于大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他们人格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学校学风的建设。
三、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
1.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
在大学阶段,学习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大学生更要学习如何成长,如何发展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素质。所以,学校应该有一个正面的教育环境,这才能够对大学生形成一定的教育作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加强学风建设上,教师要利用班会、座谈会或者是校报宣传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让他们知道即使在大学阶段,也要重视学习,明白学习对于自己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性。
2.切实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
现在很多大学的制度都是学分制度,另外在学校的规章制度上都能看到不可以迟到早退、考试不可以作弊等的规定。但是在学风建设上,很多规定都如同虚设。所以要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就要切实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师允许学生犯错,但是不能够纵容学生继续犯错。要让学生明白任何事情都是有底线的,触犯了底线,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务必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同时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良行为对于身边的同学跟学校的学风建设有不良的影响,让学校的规章制度真正起到约束的作用,对学风的建设起到加强的作用。
3.组织学风建设活动,树立良好典范
大学生活较为突出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活动比赛很多,教师能够借助比赛活动的开展帮助学风的建设,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鼓励。如针对学风建设进行辩论赛,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游园活动、演讲比赛、写作大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参加的学生赠送小礼品和不同的奖励。学校要让良好的学风建设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让大学生能够在比赛的过程中感受快乐的同时,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提高自己良好的修养。
因为大学环境的特别,很多大学生难免会出现学习懈怠的情绪。在这个特殊的阶段,教师应该注意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其中学风建设对于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和素质修养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就要从正面、积极的方向不断努力,让大学生成为学风建设的主体。
参考文献:
[1]刘晓敏.浅谈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和学风建设的创新[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3).
[2]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时期的高校学风建设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9).
从高校学风建设效果的直观反映来看,它反映着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渴求程度和在学习中是否勤奋刻苦、学习纪律是否严明等,是学生在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它的评价是围绕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多项内容综合进行的。
2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大学学风是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根本所在,是立校之本,是学校精神、文化环境中的重要方面。优良学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精心培育,一旦形成可以使学习者获得根本性、长效性的做事做人的科学指导,使学生受益终身。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育人氛围的培育,加强校园学术氛围、学习氛围及校风校貌的建设。在良好的环境中,会形成集体的教育力量而影响整个群体,最终会提高高校育人质量。
3 当前高校大学生在学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学习浮躁,不肯花力气,急功近利
在社会向市场经济急骤转型和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情况下,大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趋向于实用主义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对于大学学习没有长远规划,学习上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对于专业学习不感兴趣,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松懈,严谨刻苦精神不够。
3.2 学习关注点转移
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现实,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脚踏实地钻研的精神,学习心态浮躁。出现重业务知识轻道德品质、重应用学科轻基础学科、重实用轻学术。甚至一些低年级同学就因担心就业前景而无心问学。
3.3 学习能力和思想退化普遍
现在的大学生是“抱大的一代”,其中许多人缺乏自我管理、自我规划能力,进入大学后不知道“学什么”和“怎样学”,致使学习中缺乏基本的学习动力、严谨的学习态度、刻苦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整个学习生涯处于迷茫和无计划状态,纪律松驰、迟到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恋爱、学习与娱乐的关系。
4 学风形成、发展的心理机制
4.1 模仿强化和替代强化作用
模仿是人的一种天性, 也是造成人的行为社会化的内部力量。校风的形成,正是学校内部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相互影响和相互强化的结果。大学生的心理正处于接近成熟但还没有成熟的发展阶段。教师的态度、风范, 同学的各种表现,甚至干部的工作作风,都有可能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因此,我们应当有意识地选择正确的强化内容,采取科学强化方式,引导师生通过模仿强化及替代强化的作用,建设良好学风和校风。
4.2 心理暗示作用
暗示信息主要来自他人的语言、姿势、动作和态度。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在发展阶段,思维活动积极,意识活动敏感,容易受到他人的暗示。在学校中,教师、干部等人的言行、态度对学生的暗示作用明显。因此,高校的教师和干部必须注意为人师表,处处以身作则,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更须注重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讲求科学、严谨、诚恳、热心的办事态度与工作方法,带动学生共同创造积极向上的暗示信息环境。
4.3 情感丰富性和相互感染性的作用
青年的情感是人生中最丰富的时期。情感对校风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一场激动人心的谈话, 一部好的电影会使他们激动不已;几则关于不正之风的消息,又会使他们心灰意冷,情绪一落千丈。我们应创造充满友爱、尊重、支持、信任的教育环境,形成使人振作的学习工作气氛。
4.4 竞争意识与求胜心理的作用
竞争可以强化人的行为动机, 发挥人的潜能, 提高活动效率。大学生正处于血气方刚、充满幻想的年代, 他们事事不甘落后,处处争当强者。因此,为他们创造一种公平竞争的条件和环境,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也是建设良好学风和校风的重要方面。
5 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促进学风建设的对策
5.1 形成正确的成就动机
建设优良的学风首先是要让学生具备正确的成就动机。有效激发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学习动机形成,同时纠正错误学习动机。我们应深刻分析学习与考试的关系,合理利用正确成就动机的推动导向作用,并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指导学生根据现实状况,及时确立合适奋斗目标,督促学生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来向大目标靠近。
5.2 提高良好的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是在不同环境或者情况下的适应能力。具有良好能力的大学生,敢于面对现实,分析自身的特点和环境的新要求,从对二者的分析上找出自己的生长点,妥善处理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有些大学生入学前对大学学习生活了解甚少,往往凭自己的想象来描绘大学的学习生活,因而不能对已经变化了的学习环境做出迅速的反应,造成了学习适应困难。针对适应问题,学校应展开一系列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当发现有适应困难的学生时,应及时进行帮助他们重拾自信,渡过难关。
5.3 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
对一所大学来说,一个班级的学风影响着院系的学风,同时又进一步影响着学校的学风。对我们学生来说,学风是指我们在一定的人生观,学习观和追求目标的支配下,在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优良的学风可以保证和促进学生高质量地圆满地完成学业,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许多良好的终身受益的习惯。可以说优良的学风是造就人才的前提和基础。
作为学校最基本的单位--班级,其班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风气。而班风中最直接最明显的要数学风。良好的学风建设决定着整个班级的风气,它可以使每位学生深受其益。但学风建设不当也可使许多学生深受其害。发生在身边的许多事情,有些虽小得不值一提,可它的影响却那么地让人深思。有人或因心情不好,对他人随口骂一句,而被骂的人不甘心随口还一句,时间一长,脏话说得也方便了,久而久之,落得个说了脏话也没不良感觉,脏话不离口,这也可以想象他以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了。而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潜移默化的。在宿舍一开始注意宿舍卫生,谁也不随便扔垃圾,这也是个人习惯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环节,可这就可以使得一个同学在教室不乱扔垃圾,在餐厅注意卫生,在校园内同样可以无意中做出让人值得借鉴的行为。更不用说在校外还有以后的工作环境中的表现了。所以说良好的个人习惯可以造就众多文明现象。宿舍文明了,最受直接影响的是班级,毕竟班级内同学接触的最多。
学风中最重要的也是学习的风气。作为学生最重要的是学习,上大学的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深造。为了在学生中形成竞争机制,学校也设立了包括高额奖学金在内的奖学金制度,这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在班级中,大部分同学学习兴趣高,刻苦努力,也就会使个别落后的同学有危机感,从而带动落后的同学共同前进。“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一政策在学校中更应贯彻执行。因为学校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学校要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发展提供方便。在班级中,可以使少部分同学先得以提高,从而带动大部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最终达到全班同学都有较大的发展,真正实现自己的大学梦。班风的建设状况是学校学风建设的直接体现。良好学风的形成还有赖于班级中每位同学的共同努力。
经过我们的工作,目前全班的学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学风活动开展以来,上课出勤率有明显提高,全班形成了一种团结奋进,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
总而言之,良好的班风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学校的教育管理活动都是通过班集体这一基本组织形式实施的。所以,只有存在于班集体之内的广大学生树立起勤奋学习,团结进步,健康向上的良好班风,学校的学风建设才能上水平,让我们共同关注班级学风建设。
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学风、校风的建设。由于当前享乐主义思想盛行,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没有明确奋斗目标,没有远大抱负和理想,学习不努力,缺乏学习压力和动力,“60分万岁”,纪律观念不强,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重,课堂纪律差等不良现象,给大学生学风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所以,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学风现状
1.自身因素影响
经过十二年的学习进入大学后,大部分学生抱着“享乐主义”态度。生活懒散、没有秩序,比如,早上赖床、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重,没课就是“90后的宅男宅女”――窝在寝室里,或坐在电脑前面。大学的管理也比较自由,没有压力,学生无听课兴趣(睡觉的多),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只顾着玩。高三就有人放眼大学生活很潇洒,自由自在,可以逃课;寝室里大学生们叼着烟围成一圈,跷二郎腿在用凳子拼成的桌上打着扑克,这就是当前大学生的形象?
2.学校办学环境的影响
教学管理是否严格,硬件设施是否齐备反映着办学环境的优越与否。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僵化不丰富,造成相当数量的学生的不少课程不及格,甚至导致不能毕业。
3.授课教师专业素质及授课质量的影响
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与老师的教学质量存在正相关。很多大学老师只顾自己上课,不像高中的老师一样,经常找学生交流,造成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失落感。学生渴望教师整体素质水平提高。目前,部分教师缺乏应有的师德风范、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忽略了自己的行为对学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喜好,这也是部分学生经常旷课的主要原因。
4.学生群体行为对个体学习的影响
对大学生来说,同学之间的关系在其学习,生活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班级、宿舍。根据当代大学生特点,班风正、则学风好,如果高校领导重视班级建设,班主任责任心强,班干部配合得利,班级工作做得好,就会形成勤奋向上的学风。寝室也是一样,一群人在一起相处几年,彼此的价值观念、道德修养、个人品质都会相互影响的,中国不是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吗?
5.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风气的好坏,校外环境的好坏对高校学风建设影响重大,正面影响能为学习带来动力。然而,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消极现象,如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给学生正确选择人生观、价值观等带来冲击,很多学生认为金钱地位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校园周边以营利为目的录像厅、网吧等营业场所也对我们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是培养优良学风的根本出发点。高校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和道德修养提高,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的感情。不仅要在学校、班级里进行集中教育,也要针对个人进行教育,比如,某班李某某上课老是迟到,班主任和辅导员就要在课下找他好好谈谈,指出他的错误叫他及时改正,班级干部也要随时督促他。同时,班级必须有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只要班主任抓得紧,班级干部积极配合班级工作,培养良好的学风、班风是指日可待的。
2.注重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应与学生多接触、多交流,用良好的素质、师德去感染学生。很多大学教师只要上好了课就不管了,这会使学生积极性下降,无兴趣对待学习。老师要与学生多沟通,关心学生学习现状,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上课时要与学生多互动,注意维护课堂纪律。比如,王某某同学生上课睡觉,你要过去提醒他好好听课,不能无视他。“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对学风影响也很重要。
3.每个班任用一名学生教学信息员
教学信息员要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能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敢说真话,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较强的观察、综合分析能力,能够深入同学,收集意见,及时准确地向学院反馈信息,关注教学前沿动态,善于发现和辨别问题并能主动提出改革意见和建议。
4.加强职业生涯教育
大力加强“专业理想教育”,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发展前景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成才的渴望。鼓励学生社会实践,参加人才交流会,增进对宣传求职的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增强其学习动力。
优良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实质,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只要高校能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去抓学风建设,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一定会有长足的提高。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1?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233-02
大学的扩招普及了我国的高等教育,提升了国民的学历和素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然而,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其中之一是学风建设。由于学生的增加,大学生的素质差异扩大了,加之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的学风建设任务远较扩招前艰巨。目前,学习不安心、逃课、考试作弊等现象在高校中比较普遍。这种情况极大地妨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极需认真对待。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学风比高年级要好,逃课、考试作弊等行比较少见。高年级的问题是一年级新生慢慢演变而来,培养优良学风应从新生抓起。
一、高校新生的学风问题
新生由于刚到大学,带着中学时期刻苦学习的精神,大多数学生学习都较为努力,呈现出较好学风。但随着环境的熟悉和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新生刻苦学习的精神会随之松弛,显露出不良学风的端倪。去年我担任了一个新生班的班主任,学生学习都很努力,布置任务及时完成,全班团结友爱,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但到今年第二个学期情况就悄悄地发生变化。今年清明节前,班上八位同学提出请假,要缺课提前回家过清明节。八位同学就不是个别了,占到全班的五分之一。我说,不上课回家,有什么要事吗?回答各式各样,有说是父母来电叫他们回去,有说是大家都回去,留在学校感到寂寞无聊。一个大学生可以不顾学习回家过节?最后,在我的劝说下,他们都把课上完了再回家。这件事中,有一点还是可以感到宽慰,他们还知道请假,知道有校纪,有的学生可能不辞而别了。班上学生学风不良的情况,回想起来,其实远不止这一件事情。这学期以来,学生学习不专心、不按时交作业、上课迟到、双休日回家不能按时返校等事情时有发生。
种种迹象表明,一年级新生不是没有学风问题,当然,一年级新生的学风比高年级要好些。一年级新生的学风问题主要是学习积极性减退,上课迟到,作业不按时完成,节假日不能按时返校。这些似乎是小问题,但如果不认真对待,及时纠正,那么到后来势必发展成逃课、抄袭作业、弄虚作假、睡懒觉、沉迷玩网络游戏等恶习,学风只会越来越差。
二、不良学风的产生原因
为什么到大学后,部分新生的学习氛围不如中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的目的不明确。中学生为什么能够刻苦?其中一个原因是希望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以便将来有一份好工作。在激烈的高考竞争面前,不努力学习,要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是不现实的。考上大学后,目的达到了,容易精神松弛,放弃努力。从大学看也是如此,那些准备考研究生的同学,就会保持刻苦的学习状态。不少同学的心目中,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升学、找工作。把升学、找工作作为学习的目标没有什么不好,完全正当。但是仅仅把学习定位为升学、找工作的途径,学习积极性可能不会持久。当升学的目标达到后,学习的积极性就可能会消失。另外,当把上大学定位成为了找工作时,一旦他觉得,所学的专业与找工作无关时,就会放松学习,种种不良学风随之而来。有些同学说,我毕业后就回去接家族企业的班,不需要找工作,大学能毕业就行,学习好不好没有关系。在这种心态下,学习必然不会刻苦,也难以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企业管理的方法。在一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企业间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没有现代科技知识和企业管理方法的青年能否接好家族企业的班还是一个未知数。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学时期家长管教严格。为了使子女能考上大学,许多家长对子女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学业上经常检查督促,有条件的家长,甚至请家教给以辅导。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自然不敢放松。进入大学后,远离父母,身边无人监督,其学习就可能放松。大学的上课时间、课后作业普遍比中学时候少,有大量的空余时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课后认真钻研课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有一部分学生在上完课后,由于无自学的能力或习惯,就会变得无所事事,慢慢地变得自由散慢、不愿学习。
三、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风不正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对学习的目的性认识偏面。因此要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认识水平,培养正确的学习观。要让学生明白,青年要有社会责任心。要树立起报效国家,、造福大众的远大理想。要努力做出成绩,否定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人生观。只有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才会有长久的良好学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要正确对待学习上的失败。在大学里由于学习不得法或理解掌握知识的程度不深,个别同学会无法通过考试。此时,不应自暴自弃,而应认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多向优秀的同学学习,多向老师请教,努力把功课赶上去。对于非重点大学的学生,更要有良好的学风,更要刻苦学习,因为在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困难会更多些。据最近新闻报道,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建校三十八年为国家培养了五千多名的银行行长或副行长,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中国工商银行的行长。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是一所名不经传、办学历史不太长的职业技术学院,能培养出如此多的优秀人才,说明只要自己努力,不论在什么学校学习,一样都能成才。
2.加强刻苦学习精神的培养。大学生不仅要学习高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进行科研活动,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学习专业知识和进行科研活动都需要刻苦和专注。部分大学生学风差的一个原因是怕吃苦。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同学追求生活享受,热衷于娱乐活动,学习上投入少。没有足够的专注和投入,要取得学习的成功是不可能的。即使像牛顿那样天才的科学家,要取得科学研究上的成功,也需要长期刻苦钻研,进行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工作。牛顿说过:真理是静默和无间断的冥思所衍生之物。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说:“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这充分说明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大学有别于企业和行政部门,大学是进行学习和思考的地方。大学生要能经受得住寂寞,要养成学习和思考的习惯,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还要积极从事科学研究,探索未解决的科学问题。
3.加强管理和纪律教育。大学生还处于成长阶级,特别是一年级新生刚从中学过来,自制力和思想认识还不够稳定。为了保持良好的学风,纪律约束是必要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教育部、各省教育厅和各个高校都制订了各种学生管理条例,关键是严格执行。对无故矿课、考试作弊的学生要严肃处理。对无正当理由的请假要坚决拒绝。对上课迟到早退、不按时交作业、沉迷网络等行为要批评教育。对边看书边听音乐、自习课吃零食的不良习惯要纠正。教师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去掉患得患失的思想。现在大学里普遍推行生评教制度,在有些学校,将学生对任课老师、班主任的评价同教师的职称晋升、班主任的津贴挂钩。在这种情况下,少部分教师可能不敢对学生严格管理。这是极其错误的,如果对不良学风不加以批评教育、努力纠正,那么学风、班风必然越来越差,影响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结果教学质量下降。教学质量不佳,作为一个教师来说就彻底失败了。相反,如果严格管理,形成良好学风,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必然会得到大部分学生的好评。
4.争取家长的支持。大学生由于经济上不自立,其思想和行为受家长的影响比较大。特别是一年级新生,刚从在生活上完全靠父母照管的中学阶段过来,仍然比较依赖父母。这一点,从新生特别喜欢回家就可以看出。另外,中国有崇尚孝道的传统,对父母的教导一般都较听从。因此,在学风建设中,如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将会收到好的效果。目前,由于是独生子女,部分家长对子女比较溺爱,经常有这种情况,一当节假日就一个电话,不管子女是否要上课,让他们回家团聚过节。如果经常旷课回家,学生就不会将学习放在心上。也有些家长,对学生在校的情况不管不闻,发生事故,就怪罪学校。因此,应将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及时向家长反映,让他们也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共同培养好学生。
参考文献:
[1]张昕,吕世军,石杰.高校低年级学风建设问题与对策[J].药学教学,2012,(4):54-56.
[2]庄龙玉.影响大学生学风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理论观察,2013,(1):139-140.
[3]钟凯雄.大学学风建设主体性的缺失与重建:基于文化管理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1):103-106.
[4]陈超,张振飞.学风建设:高校学生党建的着力点和突破口[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43-45.
[5]康永刚,张艳萍.高校学风现状与对策之我见[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84-87.
随着大学生扩招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管理中出现了很多不和谐音,逃课、考试作弊等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高校学风建设面临严重考验。如何推进高校学风建设,创建和谐校园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学分制的普遍推行,各个高校已经逐渐取消了固定的班级教室,教室成为流动式,学生班级的结构越来越松散,其功能也逐渐被弱化。因此,传统高校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教育的需要,新的教育载体正在被探讨,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系统的最小最稳固单元的宿舍,其育人作用也在日益凸显。以宿舍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推动高校学风建设的研究,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宿舍文化内涵
宿舍文化作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高校校园环境中,把学生作为主体,把宿舍及其周围场所作为主要活动空间,把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作为主要活动内容,把校园精神作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学生共同创造和享受各种文化形态的群体文化。宿舍作为传播和反映各种文化现象的载体,是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的重要场所,也是作为传统课堂教育的载体-教室之外的良好补充。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宿舍文化建设包括:宿舍物质文化;宿舍制度文化;宿舍行为文化;宿舍精神文化。良好的宿舍文化建设对优良学风建设起积极的保证作用。宿舍文化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住宿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人格的形成。因而也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
二、宿舍文化对学风建设的影响
1.良好的宿舍文化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宿舍是大学生生活的最主要场所。在一个学习氛围比较好的宿舍中,宿舍每个成员都能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自然而然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学们相互帮助、相互激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2.健康的宿舍文化有利于缓解学生的思想压力
健康的宿舍文化包含着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整洁的宿舍环境。大学生宿舍作为一个人口密度高、文化水平接近、学习兴趣集殊场所,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居留时间最多的地方。整洁有序的宿舍环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温馨的气氛。从而缓解思想上的紧张,大脑可以得到充分的放松,学习的压力自然会得到很好地缓解,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
3.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有利于宿舍成员间和谐相处,互助互爱,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和团队意识,使大学生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增强客观认识能力,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学会与人为善,学会宽容和大度,学会团体协作。完成一个“校园人”到一个“社会人”的过渡。
三、加强学风建设,丰富宿舍文化的措施
1.抓好制度建设,营造良好宿舍文化氛围
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而完备的宿舍文化建设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为此,学院通过严格的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学生在宿舍的活动进行积极的引导,保证其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争取在学习不出现违纪现象;学院通过严格规定宿舍熄灯时间和按时归寝时间,对“卧谈会”、“挑灯夜战”等现象加以约束,保障学生具备充足的精力完成日间的学习任务。
2.抓好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
整洁、美观、高雅的宿舍环境,可以给人一种温馨、和谐、向上的美好印象,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有着重大的意义。学院通过改善宿舍环境来营造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
3.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突出宿舍文化建设中的标杆作用
应充分发挥学生会、院团委及各班级学生干部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尤其是寝室长的作用。寝室长、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这些人一方面与宿舍其他成员年龄相仿,在思想上、感情上容易沟通;另一方面,他们每天朝夕相处生活在一起,能及时掌握宿舍里发生的各种事情,及时向辅导员反映情况,同时,由于他们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威信,能够把群体内更多的人吸引过来。一个负责的寝室长、学生党员或学生干部应该团结同宿舍的每一位成员,共同建设高雅的宿舍文化。为此学院通过签订责任状,使各位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寝室长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宿舍文化建设中,真正起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效果。
4.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使寝室文化建出水平建出特色
围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目标,为了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竞赛活动,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我院开展“寝室征文”、“三人篮球赛”等特色突出的文体活动。另外,学院注重建设以主题文化为特色的特色宿舍,并以特色寝室为龙头,带动寝室各方面的工作。
四、宿舍文化建设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宿舍文化建设的科学性
宿舍文化建设同学风建设一样,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因此,应该加强后勤宿舍管理者、学院学生教育工作者,以及其他学校相关部门群策群力,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做好宿舍文化建设。
2.突出宿舍文化建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长效机制
“以学生为本”是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也是宿舍文件建设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宿舍文化建设才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促进,全面发挥育人功能,真正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宿舍文化建设中,建立长效机制尤为必要。很多高校在创建宿舍文化建设初期,各种活动开始搞得轰轰烈烈,但是慢慢地变成不了了之,这不利于学生习惯的养成。这种同时虎头蛇尾的做法,使学生感觉学校的管理流于形式,让他们可以有理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逐渐漠视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因此,一定要建立长效机制,保证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监督与管理。
3.注意加强宿舍及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
学生的安全、稳定是基础,是学校一切工作之首。对于学校来说,所有与此相关设备要有专人定期检修维护,维修要及时。除有相对稳定的作息、用电、用水制度的同时,还应有突况的应急机制,保证学生的学习生活正常进行和人身财物的安全。另外,还要配套相应的体育、娱乐、健身、休闲场所。使大部分的学生有一个充实丰富的课外生活,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陈静德.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J].江苏高教,2004,(1).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1-0131-03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1]笔者认为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部分,在对一名大学生学业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所学专业的倾向,确定其最佳学习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工作与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以学业生涯规划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已成为可行性的现代教育理念。因此,本文以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工作为切入点,将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有意识的学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以此推动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业生涯规划和学风建设的内涵及两者之间关系
1.学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就是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结合现有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并为实现学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的过程。[2]
首先,大学生会根据自我的核心,也就是最本能、最自然的思维、感觉、行为模式,而不是在别人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表面的性格特征,来制定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这就是MBTI人格理论在学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其次,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这就是Holland的职业兴趣理论在学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最后,他们会衡量自己的价值观、能力及兴趣,甚至个性的融合情况,来权衡利弊制定方案,这就是Edgar Schein的职业锚理论在学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3]
2.学风的内涵
高校的学风是指高等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是全体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4]优良学风的基本内容包括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刻苦的学习毅力、虚心踏实的学习风格、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等。[5]
3.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学生成材和更好发展,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规划,内在解决了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问题,而详细的学业规划进一步保障了学生学习行为的持续性和长期性,有效地推进了学风建设。良好的学风是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然结果和必然体现。同样,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大学系统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教育效果与学风建设息息相关。良好的学风为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保障,大大促进了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顺利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良好的学风相互促进、有机统一,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两者的相互融合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学业生涯规划和学风建设的现状
1.学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目前,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对学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没有结合自身和社会的实际状况合理制定学业规划,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计划不能很好落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部分大学生没有意识到制定规划的重要性,对学业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二,高年级学生对学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比低年级好;第三,学生制定的规划并非足够科学、实际,以至于在某种情况下半途而废;第四,部分高校对待学业生涯规划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相应的专业师资与实施条件。
2.学风现状
为分析大学生学风现状,笔者对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高校进行了走访。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例,共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收回487份。其中70%的同学清楚学风建设这项工程的重要性,20%的同学仅了解学风建设的基本内涵,8%的同学认为自己和学风建设没有关系。
笔者在调查走访中发现在学生中存在一些现象:部分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对学习失去兴趣,既不重视基础课也不重视专业课;部分家长代替学生规划未来的道路,例如考公务员、考研、出国留学等,这使得学生可能会过于专注练习英语口语、培养人际关系等,而忽视正常教学课程;学生习惯了高中老师监督检查的被动学习方式,在较为轻松的大学学习环境下不能严于律己;未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造成图书馆资源的浪费。
分析上述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部分学生从高中紧张环境转变为大学的宽松学习环境,失去了学习动力,没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二,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学生心存拜金主义,认为有钱就能谋得好职位,继而缺乏学习动力,丧失力争上游的学习精神。建议学生在课堂上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那一部分内容,变成“我想学”、“我要学”。第三,学习方法不科学。学生不能延续高中时依赖老师的学习习惯。建议每学期制订一套相应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第四,许多高校的学风建设往往由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学生处孤军奋战,零打碎敲,不能形成整体效应和持久效应,导致学风建设主体性的缺失。[6]
三、完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对学风建设的必要性
学业生涯规划与学风建设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为两者都是在共同教育目标的指引下进行的教育活动,它们的融合发展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研究和实践空间。霍兰德理论指出:“同一职业团体内的人具有相似的人格,因此他们对很多情境和问题会有类似的反应方式,从而产生类似的人际环境。”这个理论应用于学业生涯规划与学风建设也是如此。[6]学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保障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长期性,提高整体学风,从而推进学风建设。良好的学风又为学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展开提供保障。
1.学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的未来人生道路做了铺垫,改变了整体学风环境
学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学生通往学有所成的第一步,更为学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各高校都应该把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促进学风建设的重要手段,合理地融入大学教育当中,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要注意对不同阶段学生的教育方向不同,例如对大一学生重点是引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环境和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让他们对学业生涯规划有一个初步的意识和能力;对大二学生重点是积累与实践,在此阶段他们应该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并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动手能力,将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结合,全方位发展;对大三学生重点是信息,在这个阶段大家会选择考研、就业、出国等多条去路,第一时间获取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还要增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对大四学生重点是总结,在这个阶段大多数学生已经决定以后的方向了,可以总结一下前三年的规划有什么不足之处,然后进行补充和修改,从而更好地与就业形势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为了培养出复合型人才,各大学不仅应注重知识上的教育,还应注重素质教育,并将学业生涯规划作为重点融入日常教学中,并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引导学生有合理的规划和更好的发展,从而促进学风建设。
2.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大学学风建设“以人为本”的体现
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水平人才,所以必须要求大学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长期和全方面发展。“一切以学生成材和全面发展为中心”是大学学风建设“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内在追求的必然的映射。而学业生涯规划正是在坚持学生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前提下,着眼于“一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大学生制定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引导和加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发展意识,从而提高所培养人才的素质。[7]由此可见,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以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大学学风建设中“以人为本”的精神。
以上分析突出学业生涯规划和学风建设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融合。这样我们就有可能通过开展并完善学业生涯规划来达到加强学风建设的目的。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十分关注这一工作,例如哈尔滨理工大学测通学院,在新生入学时举行新生学业生涯规划大赛,旨在引导学生科学规划学业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同时推动学院学风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从而为进一步营造良好校园学习氛围做出贡献,锻炼、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学业生涯提供有力保障。
四、通过完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促进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建议
1.学业生涯规划贯穿大学生活全程
学业生涯规划是贯穿人们一生的话题,需要不断调整、修正。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自始至终强调其重要性,并付诸切实可行的实践。例如,对入学新生进行学业生涯导入教育,并增设一门选修课,选择相关教材向学生传授学业生涯规划的理念;邀请知名校友重返母校参加大学生讲坛,以亲身经历向同学们分享学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养成惜时勤学的良好习惯,以此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工程。
2.建设一支专业性强、素质较高的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
通过打造一支专业性、综合性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师团队,分别从就业、科研、心理、考研等方面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业生涯规划。第一,专业教师除了在学风建设中起带头作用外,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向学生介绍课程研究的最新动态、成果,完善学生个人知识结构,帮助学生们制定就业规划,进而促进学风建设。第二,通过对“大学生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国家级竞赛指导教师的培训,引导此类专业教师为学生合理制定科研规划。第三,通过学生处专职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对学生的家庭、性格等方面的了解,帮助学生们认识自我、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第四,辅导员以往届毕业生信息库为基础,根据学生的目标和报考院校,合理规划考研、考公务员等各类考试复习时间表,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同样促进了学风建设。
以哈理工测通学院为例,由专业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学业生涯规划教师团队,曾指导06级测控专业范同学制定学业规划,该生成功签约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wC,是世界上最顶级的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实现由低到高、由工转管理的成功转型;在教师团队的帮助下,06级测控专业赵同学根据自己所制定的学业规划,通过钻研努力荣获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他是首位代表学校获得该竞赛一等奖的同学并在人民大会堂领奖;05级测控专业杨同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实现由低到高、由理转文的成功转型;06级测控专业王同学凭借科学的复习计划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顺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并实现硕博连读。
3.学业生涯规划与学生学习、政治思想教育一脉相承
只有认识到学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才能在具体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高校可以成立“学风建设督察组”,定期组织学业生涯规划比赛。综上所述,学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教育管理体系。学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所在学科、认清自我、把握职场未来,并且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大学四年整体的学习生活之中,进而将理论学习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协同进步。因此,良好的学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营造一个系统设计、整体谋划、协同推进的生动局面,进而掀起一股学风建设热的新浪潮。
参考文献
[1][2] 宋建军,费小平.大学生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教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19-21.
[3] 廖智君,余小英.辅导员指导大学生开展学业生涯规划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9(7):89.
[4] 王敏.高校学风建设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9):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