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2-01-26 13:32: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教学管理制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学管理制度

篇1

一、 备课

1、 坚持先备课后上课,不上无准备的课。

2、 熟悉教学大纲。

明确本学科在该学段课程计划中的地位、教学总目标、教学内容编排体系、教学改革概况与教学中应坚持的原则或应注意的问题。

3、 通览教材。

一是通览该学段本学科全套教材;二是通读即将任教的全册教材。通过通览教材,一要明确本册教材在全学段教材与前后学段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整体结构,主要线索及其纵横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二要明确并挖掘教材的育人因素,把握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解决全面育人的问题;三要明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知识体系,把握重点、难点、训练点与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四要明确教材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不同要求,把握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密度,实施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五要明确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全过程的脉络和布局,把握知识的停靠点与思维的激发点,充分发挥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4、 了解学情。

通过批改学生的假期作业,走访原任课教师与班主任,查看学生学籍表,以及平时的教学记录、作业、考核成绩和个别谈话,力求明了学生的知识底,认知心理,学习态度,可接受程度与环境影响,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确定有效的教学对策。

5、 认识自我。

在熟悉教学大纲、通览教材与明了学情的基础上,反思自己从教经历与得失,教材的发展与学业专攻间的差异,教学观念与教学预见性间的矛盾,以正确的认识自我,勇挥所长,明确教学思路。

6、 编制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应在学期开始前一周制订出来,其内容包括:本学期教学总的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的重、难点)、学情认识、教学措施、教学进度安排(每周的教学内容与主要教学活动)。教学进度计划在各任课教师自订的基础上,通过备课组集体讨论,交备课组长审查后,于预备周末交教务处。

7、 制定单元(章节)教学计划。

单元(章节)教学计划应在每单元(章节)教学之前制定,其内容包括:本单元(章节)的教学目的,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划分,教材的重、难、疑点,各课时的类型、教学方法,有关学科(如科学)单元(章节)的演示、实验操作及学生技能技巧的训练等。

8、 精心设计课时计划(教案)。

课时计划是为上好每一节课而精心设计的,它必须同实际上课节数相吻合。因此,教师必须每节课都要有教案,即使是练习课、复习课、作业指导课、实验课、实习课和活动课,也应写出相应的简案。

课时计划的内容一般应有: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材分析(重、难、疑点)、课型、教学过程(一般包括:准备教学、新课导入、进行新课、巩固练习与作业布置等,内含教学方法的选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下节课预习要求,板书计划等。提倡每节课后在教案上写教学后记。

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可以写简案,其他老师应写详案。简案应包含基本格式和教学主要内容,能反映教学主要过程,不可过于简单。

教案的书写要规范。正确使用教学参考资料,不要机械地照搬照抄,更不允许抄袭别人教案。

课时计划以至少提前一周为宜。

9、坚持在个人备课基础上的集体备课。

备课应以个人钻研为主,但决不能忽视集体备课的作用。因此,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同教材,就要强化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应实行三定,即定时间、地点与主备人。在集体备课中应着重讨论同年级、同教材老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方面保持基本一致的问题,研究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0、通过个人与集体备课,要求教师做到脑中有纲,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巧于诱导,妙于点拨,善于启发,使主导与主体、愤与启、悱与发,浑然一体。

二、上课

1、 做好课前准备

①坚持上课的头一天(最好是晚上)默述教学过程, 熟悉板书计划,力求对教学内容与过程达到娴熟的程度。

②做好教具准备。至少提前半天对将要运用的教具、课件、电教和实验设备进行最后一次检查,以确保上课使用无误。

③上课前3分钟进入讲台,随着一声上课口令,全班学生起立,教师目视全班,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唤起学生的上课意识,为新课进行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2、 正确把握课堂教学目的和内容

①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明确,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的进行。

②课堂教学内容要正确,不得出现科学性错误,重点要突出,不平均使用力量;脉络要清晰,不能眉目不清,逻辑混乱。

③课堂教学要体现严密的计划性与组织性,既要备、教一致,反对随心所欲;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适时地调整内容与进度。

3、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技能是指运用专业知识、相关的教育理论以及教学经验,执行课堂教学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技能是增强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提高:

① 导入技能。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负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与内容,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灵活运用以旧拓新,承上启下;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设疑置问,引起悬念;实验引思,激情引疑;借助事例,选讲故事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置趣,促进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

② 讲解技能。这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促进智力发展,表达思想的一类教学行为,其实质是建立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在认真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顺知识结构之序、学生思维发展之序,提出系列化的关键性问题,形成清晰的讲解结构;运用流畅、准确、明白的语言,启发性讲解,促进学习迁移的例证,恰到好处的强调;精选形成连贯的过度性短语,重视获取反馈,并予以及时调控,使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③ 提问技能。这是教师用提出问题、诱导学生回答和处理学生答案的方式,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能力;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类教学行为。教师要把握一个完整提问的引入、介入与评点过程,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的要求,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在教学过程的任何一环节,学生已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最佳契机,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的问题,灵活穿插运用沉默、催促、提示、评议、追向与扩展等方法,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的思维。

④ 演示技能。教师要本着准确安全、简易明显,便于观察和理解本质的原则,围绕演示目的,选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影片、录像带与课件等,通过教师的实际表演与示范操作,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综合,使之获得知识,提高观察、思维能力。

⑤ 结束技能。这是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终了阶段的教学行为。教师要通过归纳总结,比较异同,领悟主题,画龙点睛.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的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⑥ 语言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传递信息,提供指导的语言行为方式,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行为,是使课堂教学获得高效的关键。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出发,运用准确、鲜明、生动、严谨、简明、流畅而富有教育性与启发性的科学用语与通俗语言,并使之巧妙结合,以便于学生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智力素质。

⑦ 板书功能。精心设计的板书,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增强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运用纲要、表解、表格、图示、运算、网络等样式,以布局合理、书写规范,具有启发性、简洁性的板书,揭示教学内容,体现教材结构和教学程序;展现知识的系统性与层次的逻辑性;以帮助学生激发兴趣、凝聚注意、启发思维、增强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① 教师应使整个教学过程建立在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基础之上,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空间,让学生思维在其间纵横驰骋。

② 面向每一位学生,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以思维为核心,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解惑;以训练为主线,尽可能让学生手脑并用,给学生以动手操作的机会;承认差异,分类指导,分层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空。

③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触动情感,进入角色,深刻体验。

④ 教师要使自己的主导作用全时空地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诱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这就要在教学实践中致力于寻求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知识与能力、教书与育人、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传授知识与学法指导等最佳结合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之生动、活泼地学。

⑤ 见微知著,驾驭课堂气氛,甚至呼风唤雨,冰释一触即发的矛盾,以创造出课堂教学所需的氛围。理解学生,熟悉其内心世界;尊重学生,以适当的宽容调动学生积极性,努力使学生始终处于愤悱状态。于细微处获取反馈,及时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调控,以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严禁在课堂上出现师生顶牛的僵局。

5、严格课堂教学纪律

教师应:

① 严格按课程表上课,未经教务处批准,不得私自调课,不得随意安排自习或请别人看堂、代课。

② 在上课前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上下课,不迟到、早退,一般不拖堂。

③ 上课时不坐讲,不喝水,不会客,不说与教学无关的废话,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得随便离开课堂,不得把手机带进课堂。

④ 上课应衣着整洁,举止端正,教态自然大方,教容朴素无华。

⑤ 妥善处理好课内发生的一切情况,正确处理违纪学生,不得把学生赶出课堂。

⑥ 英语课用英语组织教学,其他学科用普通话。

6、抓住教学规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抓住课堂教学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重要的是:

① 抓住课堂教学核心,致力于四基教学。基本事实,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应用,较集中地反映了这门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是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形成各种能力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② 抓住教学进程的中心,指导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指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按照一定章节和单元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概括,帮助学生理线串点,理清思路,把握规律,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立体知识网络,是掌握整体学科内容,帮助记忆学科知识,促进技能迁移,优化认识新知的前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中心,引导学生从体系的高度上来掌握知识。

③ 抓住基础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抓住这一根本目的,遵照学校关于加强学风建设与学生实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意见,强化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良好习惯的形成。

7、努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化校园的创建,特别是现代教育系统工程的建设,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开通,为运用现代媒体与教学设计技术,开发利用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现代教学体系提供了一流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应充分运用这一现代化教学环境,努力探索,及时总结,改革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1、布置必要的作业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基本手段,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教师应认真进行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2、作业布置:

① 内容要科学,目的要明确。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课本要求,不要随意增加和删除大纲、教材中对学生的练习要求。作业的安排要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训练、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有利于掌握自学方法。要注意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② 难易应有序,梯度要适中。作业题的难易程度要符合教学的要求与学生的认知能力,梯度应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

③ 形式要多样,题型应多变。作业形式:一是书面作业,如书面练习,演算习题,作文,绘画等;二是口头作业,如朗读、阅读、背诵等;三是实践活动,如调查、访问、测量、实验操作、手工制作等。具体形式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题型应多变,以激发学生作业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对用机械模仿和不必要的重复来加重学生作业负担,严禁以抄作业的方式惩罚学生。

④ 份量要适中,时间总量要控制。一般地,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三、四年级课外作业总量不超过30分钟,五年级不超过45分钟,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

⑤ 要承认差异,区别对待。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的不同,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有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布置不同的作业。

⑥ 要加强指导。督促学生按作业的规范化要求,按时按质按量独立地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品质。

3、作业的批改

① 要认真搞好作业的批改。书面作业应及时批改,批改方式以教师全收全改为主,辅以学生互改、自改;对于互改、自改的作业也要及时检查指导,绝不能放任自流。

② 作业批改要正确,批改符号要统一,格式要规范,书写要工整,批语不要覆盖学生字迹。作文批改要仔细,错字、错句要及时订正。对于学生订正的作业也要及时检查、批改。

③ 对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及时进行集体讲评;对作业中出现的个性问题,要进行个别辅导或面批。作业讲评应及时。

四、辅导

1、课外辅导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发展。它包括解惑答疑、补缺补漏、培优辅困,指导学法、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教育等。教师应把课外辅导与课堂教学纳入统一的教学计划之中,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辅导应遵守下列原则:

① 认知辅导是同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相结合。在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运用科学方法。

② 坚持个别性。以个别辅导为主,不带普遍性的问题不得用整班上大课的形式。

③ 增强针对性。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与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分类指导。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辅导重点应放在知识的扩展和独立思维的培养上,发展他们的特长,鼓励和支持他们拔尖,让他们的专长和爱好得到充分的发展。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补缺补差,加强学法指导,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对学习基础薄弱与学习困难较多的学生,教师要以诲人不倦的精神,对这类学生以特别的关注,热情而耐心地加以系列辅导。

3、提倡分层教学,实施课内辅导。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实施分层教学。在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时,教师于巡视中应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4、开展课外活动。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设施,组织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展开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活动的内容要符合课程计划的要求,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中心,以培养兴趣、发展特长为重点。活动中以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主,教师予以指导、帮助,不包办代替。

五、考试与评价

学生学业的考核及其他方面的评价,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取反馈信息的过程,是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其基本要求是:

篇2

不管是哪所学校,从小学、中学、大学以及其它一些专职学院,都会有一个管理制度,而每所学校的管理制度都会不一样,但是却出奇统一有一个共同点,大部分制度都是针对学生进行编写的,极少一部分会提及教师的所要遵守的一部分规章制度。大家都知道,一般都认为老师是为学生好,不得不承认,几乎所有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龙成凤,所以,在一个老师为学生好的情况下就会不设立其规章制度。在中国,即使老师犯了错误,也是在为学生好的前提下才有的,而此时大多数人都不会追究,有的父母还会感恩戴德,毕竟老师还是管自己孩子的。然而久而久之,老师和学生之间容易产生隔阂与矛盾,虽然在我国尊师重教的情况下很少会有将矛盾升级成语言攻击或者肢体冲突。不过大部分学生将不满都会埋藏在心里,慢慢累积,结果就是学生对老师的误会越来越大,越来越不想听老师所讲的课程,教学与学习质量不但不会提升反而下降不少。所以,完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已经刻不容缓。

一、管理制度的不明确和不重视

每个学校学生从开学到毕业,基本上都不会清楚学院内的管理制度是怎么一回事,一般都是学校老师口头上不许这样做也不许那样做。极少一部分学校会在开学第一天和学生讲解学院历史与规章制度,以及制定这些规章制度的宗旨。还有一些学校虽然有学校的规章制度牌,但所存放的地方不明显,有的干脆挂在学校办公室里,学生们更无法看到学校所谓的制度管理。这些情况导致了学生对学校本身的管理制度缺乏认知,更别提这些制度里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而没人指正修改。管理制度随意设置,没有任何意义,学校不重视,学生不遵守,只抓学习不讲德行,就算学习再好毕业了也不会是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想要学校更好的管理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首先当然需要学校宣传,开学期间应普及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分门别类将管理制度用心和学员讲一遍,比如在食堂该遵守什么,图书馆该遵守什么,教学楼该遵守哪些等等,诸如此类都应耐心讲解,然后就是将存放制度牌的地点告诉学员,宿舍管理制度在哪里,实验室管理制度在哪里,一一告知,深入人心。

二、管理制度的不公平和不人性化

学校管理制度一般都只是针对学员的,很少有对老师的,这就产生了学生和老师之间存在不公平管理制度。比如说学生迟到了一般就会受到处分或者体罚,而老师迟到了却以工作为借口,并且绝大一部分老师会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和体育课时间,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这类老师的有不小抱怨,影响学习心情,却是事倍功半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并没有相对应的管理制度,成为一种惯例,反复恶性循环。极大多数的管理制度都是以命令口吻来完成的,比如说在一个草坪花坛上有些有些管理制度是这样写得“严禁踩踏草坪,严禁摘取花朵”,这样词语容易让人产生反感,有的学生心中想着你不让我踩草我偏要踩,你不让我摘花我偏要摘。像这类死板不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词语在大多数学校每个角落都会有,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改成“为了您和它人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请不要踩踏草坪和摘取花朵,谢谢!”,像这些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我相信同学们会更容易接受。

三、管理制度的落后与单一

有一些学校的管理制度历经很多年都没曾更换过,然而随着时展,每个人心里的想法都在改变,而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管理制度仍然存在校园类,这些制度已经不符合当代人的思想观念,所以制度不服人心,也不利于管理,故而需要根据当代时局进行改进。基本上绝大部分的学院管理制度上只有严禁不许和处分这几个字眼,很少有学校的管理制度上提到奖励方面,这就打击了学员对遵守管理制度的积极性。而所谓的管理制度也成了处罚制度,而管理制度的奖惩方式应当建立起来。

四、管理制度的制定缺乏建议

在研究制定管理制度上,绝大部分都是由学校老师提出的建议,而这些建议都是站在老师的角度上去考虑的,却忽略了管理制度所对应的大部分都是学员。学校老师制定了专属管理制度,存在大量漏洞,而这些漏洞往往只有身为学生的他们才会意识到,所以在制定管理制度的同时应当多收集一些学生们的意见,然后在这些建议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的管理制度才会让人信服。教学管理制度其实是开往知识海洋的一把钥匙,一个好的教学管理制度往往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氛围与质量,也是衡量一个学校是否存在弊端的标准。在我国,不论是学校的管理制度还是企业的管理制度,都很难落实到位,究其原因就是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而管理制度的完善关键还是要看管理人员是否站在所被管理人员身上着想,而不是管中窥豹,单一用死规矩去约束别人。关于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其实是与企业管理制度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出社会是否能适应企业。学员们终究会步入社会,而借鉴企业管理制度能让学员尽快的适应社会,少走许多弯路。企业和学校的管理制度相互融合,共同借鉴,得出一套既适应学校也适合企业的管理制度,这样能使学员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最大的价值。在完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上,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与阻碍,而管理制度关系着学院与企业及国家的发展,不管如何困难,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作者:张琼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二、树立科学的人才发展观,全面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

当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因此,培养一支勇于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奋力拼搏的、忘我勤奋的、乐于奉献的教学管理队伍尤为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发展观,全面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政治修养。高校作为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园地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因此,教学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水平,忠诚于党,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前提下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正确的思想去感染学生。第二,要有扎实的管理理论及相关知识。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掌握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为教学管理服务。第三,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工作中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打破解决问题的传统常规方法,利用新思路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推动教学管理各项工作的不断发展。

篇4

关键词重修教学管理教学组织改进措施

0引言

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对欧美教育管理体系的学习与借鉴,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采用学分制的教育管理模式。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在选课制背景下,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修读课程,通过课程则取得相应课程学分,以学分为单位统计学生的学习量,以GPA(GradePointAverage,平均成绩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模式下,学生在弹性学制内修满所有规定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后才可以申请毕业。①高校学分制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体现了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的教育思想。在学分制背景下,为保证高等教学质量,重修成为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随着学分制的建立和完善,各高校的重修教学管理制度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问题,②③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讨相关改进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高校重修教学管理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重修又称重新学习,一般是指某门课程学习结束后,未达到该课程最低考核标准的学生可通过重修的方式再次学习该门课程以取得相应的学分。④各高校关于重修的教学管理规定基本相似,即学生如果所学课程期末考核不及格,可在下学期开学初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组织的补考,补考仍不及格,必须要重修该课程,成绩合格后取得相应学分,学分修满后方可毕业。重修一般是为帮助学业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途径,随着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出国深造或读研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这部分学生也选择重修来提高课程成绩绩点,在重修人数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大。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人数显著增加,相应地,重修人数和重修课程门次也显著增加,重修主体由单一的学业困难学生变成由学业困难学生和出国深造学生两方面的主体构成,这就导致了现行重修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监管考核体系,教务管理实施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1重修教学组织形式及问题

目前全国高校重修教学组织形式大同小异,主要采取跟班重修、组班重修和辅导重修三种教学形式。⑤⑥

(1)跟班重修:当学期教学计划内正常开设的课程安排学生跟班重修,即随低年级参加平时课堂学习与期末考试。跟班重修能较好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考试难度,但容易出现重修课程与本年级正常的上课时间冲突的情况,重修上课时间难以保证。由于学生的重修课程考试也跟班进行,考试时间也会与本年级正常的考试安排产生冲突。

(2)组班重修:当学期教学计划未开设的课程且重修人数超过10人则单独组班授课,由任课教师单独命题和批改重修考试试卷;组班重修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末集中上课,虽不会与正常上课冲突,但因在周末或晚上上课,缺乏教学监督。

(3)辅导重修:当学期教学计划未开设的课程且重修人数少于10人则安排辅导重修,学生和教师联系,在约定的时间地点对课程进行辅导答疑,由指导教师单独命题和批改重修考试试卷;参加辅导重修的学生主要以自学为主,一般来说学习体系和计划不完善,使得学习效果不佳。对于重修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各高校大都是依据重修人数和课程开设情况来确定重修形式,没有考虑重修主体对象的差异。现阶段下,重修主体对象主要有两类:学业困难学生和出国深造学生。这两类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自主性和先修课程基础上都有所不同,在教学形式上也应有所区别对待。

1.2重修教学监管体系松散,成绩评定标准单一化

对于正常的教学来说,教学管理部门及学工部门会定期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如不定期听课,抽查教案、试卷等。而针对重修课程的教学管理则较为松散,周末或晚上开课的重修班管理容易成为教学管理的盲区。重修成绩的评定标准也存在以下弊端:一些高校的重修成绩构成包括三部分:平时、作业和考试,这样的成绩构成体系对增加重修课堂出勤率和提高重修课程质量有一定的保证,但对于因出国深造而选择重修课程的学生而言,缺乏灵活性,出国深造的学生一般先修课程基础较好,对课程可能只是一小部分的内容理解和掌握不好,他们在重修的同时经常还要准备出国外语类考试。另一些高校的重修成绩只计入期末考试成绩,例如我校,容易造成大量学生不重视课堂教学,经常旷课迟到早退或上课玩游戏打瞌睡等。学生较低的出勤率和不良的上课表现容易影响教师的上课情绪,进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我校为“985”和“211”高校,学生生源质量较好,但在我校也曾多次出现,组班重修某门课程的人数六十多人,实际每次上课人数只有几个人的现象,担任组班重修课程的任课教师颇有怨言,很多教师不愿意为重修班授课。

1.3加重教务管理负担

重修的报名、排课、排考和成绩录入工作一般都由教务管理人员执行。教务人员通知重修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报名重修,报名结束后统计重修课程门次及人数,根据重修报名情况设置课程的教学形式,安排任课教师和上课时间。在排课的过程中,教务人员要注意避免学生重修课程与正常教学课程时间冲突的问题。同一门课程的重修班可能遇到有两三个年级的学生重修,各个年级学生又有多门正常教学课程,要做到无冲突地安排重修课程的上课时间就变得特别困难。重修课程的排考也涉及到考试时间与其正常教学课程考试时间冲突的情况,特别是在重修门次无限制的情况下,一个学生一个学期重修课程甚至高达十多门次,协调重修课程和正常教学课程的考试时间变得尤为艰难。仅靠人为地对重修排课和排考进行冲突检测,而不辅以智能化的信息化的重修教学管理系统,不仅大大加重教务管理负担,而且易增加出错概率。

1.4重修次数和课程门次没有限制

重修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使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达到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学生希望学校提供更多的重修机会,每学期可选择的重修课程门数较多。目前很多高校都不限制学生重修的总次数和每学期重修课程的门次。由于参加重修的学生群体多为课程不及格人群,这些学生学习底子一般较差,学习正课的同时重修多门课程会导致时间精力不够,影响重新学习效果甚至正课的学习质量。对重修总次数的无限制,易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形成,学生在学习课程时会抱着“学不好还可以重修”的心理,使重修成为了提高正常教学质量的一个掣肘,违背了重修的目的。

2对高校重修教学管理制度的改进措施及建议

2.1灵活选择重修教学组织形式

高校在重修教学组织形式的选取上应考虑重修主体对象的差异性,“因人而异”选择教学形式。对课程不及格的重修学生,为保证教学质量,只允许选择跟班重修或组班重修的教学形式。若某重修课程当学期教学计划内不开设或重修该课程的人数不足10人,无法达到跟班重修和组班重修的开设条件,则重修学生须顺延到下一学期重修该课程;对因出国深造而选择重修来提高成绩绩点的学生,这类学生相对而言,学习基础较好,若其正考课程成绩已及格,允许学生选择辅导重修的教学形式,便于出国学生灵活支配学习时间。重修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选取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2.2重视重修教学管理,合理设置成绩评定标准

借鉴正常教学的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重修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对重修课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提高重修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整体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加大课程重修监管力度,提高重修教学地位。成立重修教学督导组,组织教学督导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召开重修学生座谈会,反馈交流重修教学中的问题。成绩的评定标准是引导学生学习方向的一面旗帜,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依据。学校在重修成绩的评定标准上,应坚持公正科学合理的原则,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教师认真教学,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对于跟班重修和组班重修的成绩评定,考虑计入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内容,可以较好地保证出勤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对于辅导重修的成绩评定,因平时和作业不好度量,只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定标准,即期末考试成绩作为重修的总成绩。任课教师命题重修试卷时候,不应有“重修考试就是让学生通过”的思想,命题时不应刻意降低难度,在试卷难度上应保持和正常教学考试难度一致。在试卷批改时,教师不应放松阅卷标准,应实事求是,避免人人及格,有失公平,助长学生对重修学习敷衍了事之风。

2.3采用信息网络重修管理系统,限制重修门次和次数

依赖教务人员的人工管理操作模式来执行重修报名、排课、排考等工作,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容易出错,难以准确地对重修课程和正常教学课程进行冲突检测。建议采用信息网络手段的重修教务管理系统,学生从个人的门户系统网上报名重修,教务管理人员在网上提交重修课程的开课安排,学生可通过个人门户系统查看重修课程及考试的安排。借助教务管理系统,有助于减轻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有利于学生快速方便准确地获取重修的相关信息,避免遗漏。借助重修教务管理系统,还可以智能地限制学生的重修次数和当学期重修课程的门次。对重修次数进行限制,例如规定同一门课程重修次数不得超过3次,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认真对待正常教学和重修学习,避免滋生懒惰和拖延心理;对当学期重修课程的门次进行限制,有助于引导学生认真制定自己的重修课程计划,合理分配学习精力,同时能够避免教学资源的过度浪费。我校从2012年采用重修教务管理系统,学生重修报名、选课和重修听课证打印均在网上管理系统进行,教务管理人员排课也在网上进行操作,从实施过程和结果来看,较大地减轻了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保证了重修教学信息渠道的畅通,简化了重修报名等手续,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2.4选派优秀教师从事重修课教学

重修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习惯或理解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知识面掌握不够全面。对同一个重修教学班的学生或者是同一门课程辅导重修的学生而言,理解能力和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选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老师才能在教学中照顾到不同学生的情况,提高重修教学效果,保证重修课的教学质量。高校中,优秀教师自身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较重,如何调动这部分教师来承担重修课的教学任务,是重修工作中面临的难题。我校在实施过程中,从薪酬和工作量考核两方面来调动优秀教师承担重修课的积极性。在薪酬上提高重修教学环节的酬金分配比例,在工作量考核时提高重修课时相对正常教学课时的权重。

2.5规范重修教学文档

教学文档的规范化,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规范重修教学文档,加强教案讲稿和试题两方面教学文档的管理和检查。在重修开课初期,学院组织相关教学督导人员检修课的教案和讲稿。对教案讲稿存在问题的重修课程,要求任课教师整改,整改后再次对其审核。对教案和讲稿的规范化要求可以促使重修任课教师重视教学,认真备课。对重修试卷,可采取命题试做审题机制并设置对应的命题说明文档。任课教师命题后先由课程组其他教师试做题,以判断题量、难度和考点等设置是否合适,命题教师和试做教师在命题说明上共同签字确认后,再交由系主任或教学副院长审核,审核通过方可制卷。同时,命题教师还应提交重修试题的答案及评分标准。重修考试结束后,命题教师批阅完试题后,将试题和学生成绩单交院系教务部门备案待查。学校在每学期初,对上学期的重修考试的试卷进行抽查。对重修试卷的规范化要求,可以保证重修试卷的难度和成绩评定的公正透明度。

3结束语

重修制度是学分制背景下保障高等教育质量一项重要内容。重视重修教学,加强和完善重修的教学管理制度,才能保证高校的教学质量。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面对新形势,研究新问题,不断探索和改进重修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注释

①张金龙.学分制下提高课程重修质量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15(6):41-44.

②王金兰,刘培生,李宇辉.高校重修制度初探[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7):116-118.

③李秀美.加强高等学校课程重修教学管理的探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4):42-44.

④赵国臻.谈现阶段高校学生重修的教学管理改革[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5):285-28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