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2-03-27 12:01:3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安全生产信息化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安全生产信息化

篇1

1.2建立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应用系统和数据库。要建立起一个政府部门和各地市等安全机构之间的专线网络,来进行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最终建成一个全国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急预案系统的主要信息资料数据库;形成一个可以给各地市机构提供安全生产监督和应急预案的应用系统。

1.3建设各地市机构之间的住屋内网以便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建设一个规范的可以统领全局的广泛适用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与之相关的网络,还包括能够进行信息管理和维护其技术的规章制度。

1.4各地市发展建设安全生产管理信息体制。建设安全生产管理信息体制就能够有效的利用各地市间的专门网络来进行对所能覆盖的企业进行管理和对重大事件进行纳入管理资料之中。对企业的执法文书进行网络数据存放。有效的监督企业,对于发生的特大事故进行网络报到处,实现信息的时效性特点,对重大事件及时掌握并且可以得到短时间内的解决办法。

1.5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化集成系统。主要就是对成本进行控制、对安全生产进行监督和控制,并且提高其相应的能力,为以后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监督管理系统做好准备。

2对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进行探讨

根据以下企业安全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的环节进行分析来实现企业自身信息管理,并且能够成功的进行信息化管理。第一、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部分。第二、一个企业的项目只有得到企业发高层的重视才拥有了长期发展下去的保障。第三、只有健全的严谨的规范化制度才能保障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第四、加强对相应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第五、对于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应该注重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第六、建立一个健全的功能齐全的具有标准化数据的信息系统。企业通过对与之相关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最后经过信息反映出来的信息对企业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管理工作。一个健全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质量,还可以减少和避免企业事故的发生。

篇2

前言

信息化的安全生产应急指挥系统,是在数据库、网络系统、基础平台等先进模式帮助下,采用总体架构的理念,对事故的预防、发生、发展、控制等进行有效的决策和判断。其中,支撑平台、数据应用、数据整合等方面,在实现信息共享,交流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有效数据对决策产生的有力支持。为实现危险源的监控,一般采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进行检测控制,平台的利用,能有效整理出紧急事故发生时的地址位置信息和相关环境情况,为紧急预案的提出提供强有力的依据。系统的设计构架大大提高了应对紧急事件时提出有效决策的能力,大大减少了人员、物资的损失,提高救援率。

1 系统的总体构架

1.1 总统架构设计理念

根据工作事业的不同,要求安全生产应急指挥系统要贯穿省市级区等各个系统相关联,发展与各个协同单位的应急指挥系统相联系。在信息系统的发展背景下,各组织之间通过集成电信网、卫星网等复杂网络联系在一起。当应急事件发生时,系统信号从应对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中发出,开启应急指挥和监控管理等网络系统,然后通过对比时间与现实中需求,综合分析空间信息系统和位置信息以及运用数据库等,目的是针对危险行业的工作单位和企业之间危险源等数据进行采集和常规化保护,强化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提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及时处理各种危险,提高救援效率,大大降低安全事故给人们带来的威胁和损失,增强处理和预判事故的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2 总架构基本组成

总体构架中包括多种应用平台,其中基础支撑平台是由应急系统、操作系统、网络系统、储存系统等组成;数据库平台是数据的运用与共享的平台,是基础数据、支撑数据和案件数据的综合运用,一般系统数据库与外界数据库之间的应用系统进行交流,外界可获得数据记录以及各种共享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和透明化;提供系统相关应用和相关服务的平台是业务应用平台,它能实现案件管理、资源配置、应用决断、实践演练、平常事务等各种服务和应用;为了方便外界人员的运用,系统展现平台以网站形式提供登入入口,形象、简明、直观的展现出界面、用户、登陆、管理、设置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展现平台还可以实现应用层各系统的统一,统筹用户网页;为了实现应急中信息、指挥、调配、办公、采集数据等的需要移动应急平台能够很好地满足现场需要,减少应急事故的发生;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安保平台上信息安全体系的设立是依赖现有的网络环境,配置相应的系统防火墙、不定、漏洞管理、病毒预防、入侵防护等,设立限制的控制机制和数据管理机制,满足平台系统的安全所需,保证机密信息不外露,做到安全处理。当然,平台的设立和系统的入口,必须做到从设计到使用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1.3 总体构架管理体系

安全应急调配是实现对相关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提供合理的信息化支持的目的,增强相关应急管理的处置能力,实现相关部门对紧急事件的合理调配。当紧急事件出现时,系统会统筹相关因素,得出紧急预案,结合管理人员的相关分析,最终确定事故发生情况和应对措施,进一步进行相关的管理工作。其中数字化管理预案能实现相关部门的预案管理,维护更新数据,便于指挥系统和任务的生成,使紧急预案具有可选性。应急物资等资源的到位与管理,需要应急管理,做到物资与位置信息和处理信息及时送达,为决策提供相应的支持。合理利用相关信息,对物资与人员进行相关决策的管理,精确的表达相关指令,使得应对紧急事故的能力、水平、效率显著提高。应急处理系统的应用,能够在短时间内利用视频、文字等相关数据和事故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根据事故严重程度进行物资、人员的合理调配。基本数据在信息收集、决策管理、指挥动态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基础平台的构架

2.1 事故的预防

要减少事故的放生,应该着手于危险源的管理工作,在基本平台的构建中,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占有一席地位。系统涵盖了基本信息处理、危险源防控、数据监护、危险分析等内容,根据问题的重要性,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可以综合多方信息做到定位监控,分析整理周边环境信息,实现精确监控的目的。为了提高事故发生时人员物资等基本情况的应急措施,一般单位都会进行事故的演练,系统中有事故模拟演练,内容丰富,模拟事故发生后数据的整合、管理测试等内容,模拟系统中,事故发生可以有效结合环境信息和空间信息,为紧急防控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给出相应的应急预案,作出正确的判断。

2.2 综合决策管理

面对事故发生,需要多方的信息支撑。综合业务管理就包括信息接收、值班管理、时间统筹、记录等内容,综合管理系统能做到信息的上传下达,与各个平台之间建立联系,及时接收和传达相应的事故信息,对于社会人员和网络等对危险的预判也会吸收在内,进行管理。在下达决策之前,需要对各方信息进行分析,包括后续力量的补足,辅助决策系统帮助进行机构的管理、营救资源管理、辅助指挥等,使做到当应急救援事件发生时,能够能迅速提供合理的救援预案,提供相关管理,引导救援管理资源分布和相关信息,为解决事故提供有效的辅助决策,提高救援的决策水平和决策速率。

2.3 基础预案管理

紧急事故发生需要采取紧急预案。预案管理系统能在政府、企业、地方等地进行预案的分析整合,管理中主要应对监管局和经营单位的紧急预案中进行整理,分享给各部门、地方进行事件的参考,使信息能够横向、纵向发展传播,实现数据、内容的结合,由点成线到面的对全局进行有效掌握,实现各预案之间的关联。进行预案整理时,必不可少的运用地理信息处理,可以采用GIS等相关系统进行有效的分析,定位,实现紧急事故的有效防控。

结束语

本研究就紧急事件在信息化的安全管理中进行分析,在紧急事件发生到决策的生成,得出应对紧急事件的操作系统总的构架和基础构架。在整体构架中,运用基础支撑平台、数据共享平台、系统展现平台等进行对紧急事件的布控,数据库的利用,无疑给安全生产提供有效的保障,利用多种系统的有效结合,将数据进行整理利于分享和利用,为处理紧急事件作出极大地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应对紧急事件的决策速率,减少了事故对人造成的损伤。

篇3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生产与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融合,促使煤炭产业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从而对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安全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最近几年,国家安监局对煤炭生产企业也加大了监测力度,对于一些不合乎标准及要求的煤炭生产企业进行了强制整顿或关停,加大了对安全生产的实时监控。因此,在煤炭生产中融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但可以提高安全生产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在同行业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再者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是保障我国煤炭产业实现生产现代化以及安全生产的必要手段,其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更加的明显。随着信息化技术在煤炭生产企业中的推广及应用,可实现对矿井下的采煤作业、运输、通风、供排水、供电以及洗选煤和装车等作业过程实施远程控制,真正做到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作业,实现了煤炭企业达到“减员增效”和“无人则安”的现代化生产目的。

1信息化在煤炭生产中应用的必要性

众多周知,由于煤炭生产作业多数都是在井下进行,作业条件及环境也是极其复杂,大量的甲烷和瓦斯、粉尘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都弥漫在井下空气中,这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提出了挑战。因此,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就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煤炭是属于一种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传统的煤炭行业生产相对来说,作业人员的数量是非常庞大,极易出现各种不可控的安全因素。信息化技术在现代煤炭生产企业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为企业降低人工成本的支出,同时还提高了煤炭安全生产的效率,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利润空间,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2信息化技术的内涵

作为现代企业,其信息化技术主要运用在实际作业与现代化管理过程中,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等技术的实现,来创新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管理模式,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并加以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使企业朝向全面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作为现代企业的信息化的功能主要由科学化、程序化、数字化以及电子商务等方面构成。数字化其含义就是把各环节所获取的相关数据传输到数据库,方便今后的使用以及调阅;程序化就是指把各个生产环节进行监管的流程实现电子化,对企业的每个岗位、员工以及把不同的工作内容串联在一起方便管理,使管理能够更加的规范化和高效能;科学化通常是指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对数据库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并加以整理,从而得出科学的发展决策以及科学的企业生产发展目标,形成有效的科学辅助指向;电子商务通常是指结合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等系统完善而建立的电子商务系统,主要以促进企业商务活动和贸易活动的开展,以此达到更好地对信息资源、物流信息以及资金的整合与利用。

3信息化技术在煤炭行业中的应用

现代煤矿信息化的管理体系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复杂的技术体系,为保障煤矿的现代化安全生产,运用科学的监控体系进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具体的信息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见图1、图2)。

3.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监测监控系统主要对井下的安全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即对各项设备的运行情况、休息状况以及井下的环境等各项参数进行监控,其主要通过RS485系统进行通讯和数据传输、采用双机设备把监测到的物理量经传感器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传输电缆输出信号到分站进行整理分析并加以处理;在通过分机把已经处理好的控制信号传回分站的控制开关,这样可以实现随时断电和报警的目的。比如对井下风速、瓦斯、温度、一氧化碳、煤仓煤位、风机开停、水仓水位等相关数据的监测,当井下作业面的瓦斯含量超出安全值时,监控设备就会自动发出信号报警或进行语音提示,这时该系统会自动断开瓦斯超标区域的各路电源,这时就发挥了瓦斯电源的闭锁功能。此外,监控设备还可以通过预先设置的时间自动生成监测的报表,为井下的安全生产以及管理工作实时提供可靠的数据外,同时也保障了井下作业人员安全。

3.2井下电力监测监控系统

在电力监测监控系统方面,主要针对井下的中央变电所、主运皮带变电所以及每个采矿区的高低压开关的电力实施监控。对于井下变电所的开关主要在地面进行集中式控制,主要就合闸、分闸操作,同时还可以对电力故障的复位等功能进行操作,在地面上可以完成远程的整定值修改以及画面的动态设计等操作。通过对电力监测监控系统的实现可以使煤炭企业实时掌握井下电力的运行情况,每个高爆开关都可以连接到对应分站的主监测页面。

3.3人员定位系统

人员定位系统功能的实现对井下人员的安全作业情况起到了很好的监督及规范性的作用。保障了整个井下作业的安全以及运输的安全。其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图片显示、对人员进行的跟踪定位以及考勤的统计等(见图3)。该系统采用了三层架构体系,其主要的信息技术包含WIN-DOWS系统内的VC++/C#语言、ASP、VWL、XML、ActiveX等;硬件系统主要选用对人员的信息收集、输等处理板、备用电池、隔爆电源、矿用阻燃的通信电缆和电源电缆等。其中,人员的跟踪功能是该系统的核心技术功能,通过对系统的设置可以使特定的作业人员实时显示准确位置以及行动轨迹。通过该功能可以实时掌握作业人员的作业动态,以及对作业面的安全情况和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行监督管理,防患于未然,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起到了保障性的作用。图3中所体现的是通过电子数据转化为信号的方式,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井下巷道分布以及作业情况,可以直接的了解各个设备的工作状况。对井下作业的突况可以通过图像显示,进行及时的救助,降低生命及财产的损失,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安全作业的保障。

3.4矿井巷道顶板压力监测系统

该系统主要对巷道顶板的压力参数进行远程监测,主要分为井上监测和井下监测。井下监测系统主要针对通讯电缆、通讯分站、巷道压力分机等设备,各个压力分机使用专用电缆与通讯分站进行串联,再由分站输出的数据通过电话线传输到井上;而井上监测系统则包括计算机、接收机、打印机、监控软件等,接收机将完成与井下通讯分站的通信以及计算机的数据通信。对于顶板的离线监测报警系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采取人机对话窗口的优势完成顶板在离线状态的在线自动化检测,并对顶板的离层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处理,在地面可以实时掌握巷道动压掘进顶板的离层活动的规律,通过实时数据图形的显示和监测,并以柱状图或列表的形式得以显示。

4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如今我国经济的发展形势主要以市场经济调节为导向,国家宏观调控为辅的模式发展,这样就导致了煤炭生产企业规模的大小不一和技术水平的高低现象,严重的出现了不平衡状态。近年来,国家虽然对一些不规范的煤矿企业或是开采条件达不到标准的煤矿企业进行了大力的整顿以及关停,目前所剩下的这些虽已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的安全生产,但是在实际的生产、监控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都存有较大的差距。比如,现在多数煤炭企业对安全生产信息化意识还不够强烈,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投入方面还不够,对安全生产信息化的操作标准及规范要求还有待完善,还不能够完全实现管控一体化。现阶段由于网络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对该行也还没有建立一个整体的数据传输平台,形成了安全生产技术的匮乏,从而导致自动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严重脱节等现象,获取数据的真实性还有待考量。再者由于我国在传感器硬件技术方面的发展比较缓慢,无法为安全生产的信息化技术提供保障,这就造成了信息化技术建设的阻碍,对安全生产自动化一体进程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5加快煤炭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5.1信息数据共享的建设

安全管理系统通常由控制部分、检测部分以及管理等三部分所构成。目前我国的煤炭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对上述部分并未取得高度重视,与这三部分的内容并未紧密联系,致使安全管理系统的效果得到了较大的影响。在此种情况下,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则无法进行控制,根本无法对各项数据信息的充分利用。基于此,在煤炭企业中建立有效的信息化数据的共享,是实现上述各项数据功能的重要保障,对提升煤炭的安全生产管理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对于每个子系统的数据进行共享后,可以规避信息数据的重复收集,不仅实现数据信息的集中管理,同时还为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重大参考,为我国煤炭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起到了促进性的作用。

5.2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对于有些煤炭生产企业,虽已加大了对信息化技术的重视,耗费了大量资金投入在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构建中,但没有真正的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管理中,导致煤炭生产安全管理意识不能够得以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在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煤炭安全生产的管理,使其全面的发挥管理效能。同时,作为管理者,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各种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增强煤炭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对促进整个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此外,加强安全管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是推广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推动煤矿企业现代化发展必然动力。

参考文献:

[1]杨宏亮.信息技术在鄂尔多斯地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

[2]张丽霞,等.信息化技术在煤炭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煤炭与化工,2013,11:112-113+116.

[3]朱克.探讨信息化在煤炭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5:99+98.

篇4

监狱生产的安全责任一方面是民警的工作制度和队伍纪律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体现,另一方面是服刑人员进行规范改造的要求内容。安全科技在监狱生产中广泛运用,并能够有效保证生产者的生命与健康以及国家的财产安全,是监狱生产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要求和重要标志。监狱的安全投入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安全投入,监狱生产活动是改造罪犯的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说监狱的安全投入不会与生产效益直接挂钩,更应体现出安全第一、改造罪犯的特点。

一、监狱安全生产信息化的作用

(一)利于加强监狱安全管理工作

监狱安全生产信息化有利于加强监狱安全管理工作,推进企业生产、项目管理信息化与安全生产业务信息化融合,运用信息、数字、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建立项目安全生产基本情况、隐患排查治理、特种设备监测检验、危险源监控、安全检查档案、应急预案、职业病防治、事故调查处理等及传输局信息档案,加强危险源监控、新年西传递、隐患整改和安全生产动态监管,各项数据信息都录入监管数据档案,全面、准确反映安全生产动态监管状况和监管工作痕迹,实现安全管理网上办公,全过程留痕,同步监督,应用科技手段,进行安全隐患数据分析,开展事故预测预警,研判形势,推进科技兴安。

(二)有利于提高教育改造的质量

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多部门监管现场生产情况,及时纠正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大大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安全生产文化素养,从而提高生产效益,增加罪犯安全感和自信,进而促进其教育改造质量,从而降低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最大限度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二、保证监狱生产安全的四个关键问题

一是生产项目的选择,生产项目必须符合“合法、安全、环保、罪犯能学到技术、有经济效益”五句话原则的要求;二是安全素质问题,民警与服刑人员作为生产活动的参与者,都应具有合格的安全素质:民警具备合格的安全生产管理素质,服刑人员具备良好的安全生产行为习惯和素质;三是执行力问题,在生产具有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上,各项规章制度和要求能够被有效执行;四是安全保障问题,按客观规律科学办事,充分保障安全生产工作。

三、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培养服刑人员的安全素质

服刑人员是生产加工的具体操作者,也是最易被安全隐患伤害的对象。对他们进行基本安全知识教育,检查考核其对操作规程的掌握程度,规范现场劳动秩序,处理其违规违章行为是必须的。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特殊点需要关注:一是,生产中服刑人员基本是只接受管理和教育的被动角色,其反馈信息的主动性明显不足。因此在培养其安全素质时必须要保证施教内容的适合性、实用性、易理解性,而且监狱警察还应充分考虑到服刑人员出现逆反心理的可能性及其对教育效果的影响程度;二是,服刑人员身份特殊,监狱改造他们的目标之一是使其能够遵守管理规定。参加劳动,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安全是服刑人员应尽的、具有强迫性的义务,这与其他监管措施的目标相一致。因此对服刑人员的安全素质教育工作不是孤立的,一方面它不可能自行其是,需要融于整体的教育改造手段中;另一方面也只有同其他改造工作有机结合,它才能达到教育效果最大化。

(二)合理选择生产项目

提高监狱生产安全水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决定安全水平的首要因素是生产固有的性质。所以监狱在选择生产项目时必须严格落实项目准入制度,进行安全、环保预评估,同时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通过产业布局调整,退出高耗能、低效益、安全环保得不到保证的项目。目前,我国监狱生产正在快速发展时期,经历着巨大变革。在更新换代中,效益低下的项目无疑会首先被抛弃。但是效益较好、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生产项目就一定是符合监狱特殊要求的合格项目吗?答案是否定的。除了经济性要求外,监狱的特殊性要求还有:是否符合国际国内对罪犯从事劳动的规定、是否符合监管安全的要求、是否具有较高的生产安全性、是否符合对罪犯改造的需求等。监狱任何时候从事不安全的生产活动都与其基本职能相违背。

四、结语

要想提高监狱安全生产信息化与管理的水平,就要从生产项目的类型、民警的安全素质以及服刑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解决监狱安全生产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监狱安全生产信息化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相关部门要Υ艘起高度的重视。

篇5

1.煤炭行业现状

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和其他国家不能比。和美国、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和发展中国家比先天不足,井工矿占95%,露天矿太少了。我国高瓦斯矿占46%,煤层容易自燃的占一半,条件比较恶劣。我国是百年产煤大国,现在矿井的平均深度是420米,而且每年往下延伸20米,煤矿工人为此付出更多的劳动和艰辛。我们百万吨死亡人数3人,美国是0.03,波兰和南非是0.3。我国煤矿产量占全世界的31%,但煤矿死亡人数占全世界煤矿死亡人数的79%。

2.煤炭行业自动化、信息化突出的问题

1)生产自动化程度相对其它行业较低,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都很落后,特别是一些开采时间长的老矿。

2)项目缺乏总体规划、协调。企业大都实现局部自动化工程,如电力自动控制、水泵远程控制、瓦斯监测等系统基本上是单系统自动化,没有从生产过程的运行效率去整体规划;矿井设备在选型和采购方面没做详细考察,在实现自动化是有些设备需要更换,造成重复投资。

3)信息化与自动化脱节。由于缺乏真实、实时的原始数据,不少矿业信息化还停留在计算机文件管理、报表统计的基础上,大都不能实现设备在线管理、远程控制、外运指导生产计划、辅助决策、安全指导等目的。

4)各系统软件标准的不统一。矿井生产包括开采、掘进、运输、通风、安全、排水、供电、洗选等多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各种监测、监控系统繁多复杂。目前这些监测、监控系统基本都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各种系统自成体系,信息不能互通,造成通信线路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不仅系统维护量增大,而且整体可靠性差,维修、维护非常困难。

5)信息化建设人才力量配备较弱。有的企业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没有配备较强人才力量,有的是由于信息化行业本身工资待遇比较高,而煤炭企业又没有给这些人才优厚的待遇,难以吸引留住优秀人才。由此,没有形成一支具有较强力量的企业信息人才,直接导致了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很多煤矿信息中心从事信息化的人员少,而且还专业不对口,技术素质难以适应企业需要。

6)集团公司与各矿距离比较远,不能统一实现在线管理,出现突击检查,实时管理脱节等现象。

8)自动化资金投入力度小,煤矿的资金主要投入到生产、安全设备,信息自动化没要专项资金,没有从经济角度分析,自动化对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井下从业劳动人员,保障安全的特殊意义。

3.煤炭自动化解决途径

做好科学权威的统一规划。要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组织邀请有关科研部门专家、本企业有关治理人员,认真研究制定企业的信息化整体规划。企业信息资源规划最重要的是完成总体数据规划工作,它是整个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基础与核心,是企业信息化设备购置规划,人才培训规划和应用项目开发规划的基础。规划还要考虑:

1)要有科学权威的项目总体规划。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组织邀请有关科研部门专家、本企业有关治理人员,认真研究制定企业的信息化整体规划。要以集团公司调度室及各矿调度室为数据信息处理机构。集团公司调度室可实时监测到各子煤矿现场情况,各矿调度室可实时监测、监控各自矿井自动化子系统现场情况,有效了解各矿各设备的具体情况,有效指导各矿安全生产。

具体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a.能够向集团公司上级提供整体资料分析情况和查询功能;

b.能够让上级向下级传达命令;

c.能够给生产负责人远程提供生产进度情况;

d.能够让生产负责人向生产部门传达指令;

e.能够给安全监测人员提供安全情况的实时数据;

f.能够对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帮助决策者作出快速判断;

g.能够对典型的危机情况进行自动处理;

h.能够在事故发生之后协助决策者启动尽可能快速的救援系统;

i.能够让系统使用者知道目标所在位置以及自己所在位置;

j.能够向关心的人群提供特定信息,达到公开透明;

k.能够提供各矿调度室向该矿子系统下达命令。

根据各煤矿实际情况子系统可包含: 煤矿井下生产远程综合控制系统(开采、掘进、运输);运输系统包括井下开采常用的皮带输送机、煤矿井下运输电机车系统、矿用提升系统等;煤矿井下瓦斯安全监控系统;井下通风远程控制系统;井下供电远程控制系统;煤矿人员、设备定位系统;井下通讯、视频、紧急呼叫系统;短信报警平台;区域作业环境评估软件;应急预案提示管理软件;生产设备状态在线监测软件;“三违”人员管理系统;矿井灾害应急处理系统;等其它管理系统。

2)根据自动化设计要求,做好设备选型、采购、安装工作,最好选用设备型号单一,功能全面,保留预留自动化接口,避免重复投资。

3)做好信息人才工作。要为煤炭企业培养一批既精通治理专业知识又擅长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通过招聘,高薪聘请一些信息化人才到企业来工作,同时送我们企业原有的一些计算机、生产经营治理等专业的优秀人员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或先进企业去培训,培养企业信息化的骨干人员。另一方面,要做好全体职工的信息化知识培训,重点做好岗位信息化技能知识的培训和企业高管层人员的培训。还要提高信息技术人员的待遇,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到的多层次、懂治理、善应用的信息化人才。

4)建立高效的治理运行体制。企业要成立由总经理以上领导担任组长的信息化领导组,要建立信息化的专业部门,统筹协调信息化建设工作。信息共享和未来如何进行整合的问题,还要考虑发展的前瞻性,现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速。

5)勇于摸索、探索。加强改进矿井自动化项目,正在做到运行可靠、高效、减员的目的。加强科研队伍的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人才,能够提出、改进各矿自动化系统,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总之,当前煤炭信息化建设还存在思想熟悉不到位、忽视软件应用治理、人才力量配备较弱、缺乏权威性的统一规划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做好提高思想熟悉、加快人才培养、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理顺治理运行体制、科学统一规划等工作,方可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从而促进企业效率的提升、效益的提高,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

参考文献

[1]胡昌平.现代信息治理机制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席西民,赵增耀.公司治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陈清康.中国能源发展战略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谭章禄,李学芳,张阁,王菊.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浅议[J].煤炭经济研究,2003.

[5]张长松,张华伟.论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煤炭企业治理,2002.

[6]杨世铭,李江.煤炭企业设备治理信息化[J].科技情开发与经济,2005.

[7]李毅中的讲话:安全生产形势及对策.2005-6-24.

作者简介:

篇6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逐渐复杂,企业管理已经称得上是一种系统性工程,为了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实现企业的相关发展,对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相关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1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发展过程

1.1发达国家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经历了传统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对象性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过程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以及系统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四个阶段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关理论体系的完善,现阶段发达国家企业中普遍采用的是系统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1.2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虽然现阶段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大多采用系统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但由于我国企业相对发展落后,现阶段大部分企业中还是采用过程管理模式进行自身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当然,随着我国近年来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过程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弊端,一些大型企业也开始进行系统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相关尝试,这些都直接促进着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发展。

2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

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由管理组织决策、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安全信息分类、生产H标制定、相关考核、方案传输等内容组成。在完成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运行模式的规划与决策后,我们就需要对其生产管理组织机构与责任制进行相关研究,以此构建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中的具体功能模块,最终完成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相关建设。在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运行中,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对其绩效进行测量与监视,对具体运行效果进行优化,并根据相关优化中得到的信息对管理体系的外部进行评审,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安全、健康、高效运行。

3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具体架构

为了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相关功能,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一种较为符合我国企业发展实际、组织结构也较为完善的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其具体架构如下:

3.1理论基础层

在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中,理论基础层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其最底层。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中,安全生产理论是随着相关技术不断发展而来的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这也使得相关理论体系的存在为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中,理论基础层由基本管理理论与综合管理理论两部分组成。基本管理理论指的是企业安全生产中通用的方法与规则,综合管理理论则是由安全教育学原理、安全法原理、事故学理论等多种理论综合而成,这些理论都在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1。

3.2技术实现层

在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中,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实现层是第二层,其发展于第一层的理论基础之上,通过多种技术对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进行支撑。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层具有数据实时采集、实时共享、多种数据分析等功能,并能够以此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功能的正常运转|41。

3.3功能模块与业务层

在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中,功能模块与业务层是第三层。第三层主要由安全信息中心、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功能模块、企业安全生产监控管理模块、企业安全检査管理功能模块、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以及应急管理功能模块、企业安全生产环境控制管理功能模块这六大功能模块构成。这些模块的存在为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提供具体服务的支持,是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是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未来的企业竞争中,一家企业是否拥有完善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将是其自身竞争力的重点体现之一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为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提供了一个可行性架构模型,希望能够为相关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发展带来一定帮助。

作者:吕鹏 单位:神华煤制油鄂尔多斯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杨宇,王坚.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探讨m.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丨4(6>:29-31.

篇7

2)煤矿企业井下的安全生产技术较为落后,信息的使用规模和覆盖范围小。煤矿企业的产业化水平有限,尤其表现在井下的煤尘监控方面。此外传感器的技术也有待提高,目前运用于各个煤矿企业的多种传感器都存在使用寿命短、产品质量不过关、灵敏度较低的问题,与国际化水平还存在一定距离。

3)在目前的煤矿企业中,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使用的软件和硬件在研发和后期的维修保障上都难以达到要求。不但缺乏适合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配套软件、硬件、电子专用设备等还很难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和技术达到同步升级。

4)很多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建设与未来长远规划上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方向。高水平的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也是煤炭企业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

2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方面的方案

1)通过多次开设关于安全教育方面的报告会,提升企业管理层对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的认识程度,使企业全体工作人员能够充分重视安全生产信息技术。同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设备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建立适合自身企业运行且合理有效、科学完善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

2)煤炭企业应加大对相关设备的技术投入,提升井下安全生产技术以及煤炭企业的产业化水平,加大信息化的使用规模以及扩大整个企业的覆盖范围。有效提高传感器的技术水平,可以通过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和技术水平,增强使用寿命、提高产品质量和灵敏度。

3)我国煤矿企业应该聘用一定数量的专家专门用于研发安全生产信息化的软硬件与电子设备。还可以引进国外技术成熟的先进设备,使得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系统的软硬件与配套设施能够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和技术升级。

4)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并清晰准确适合自身企业的长效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拥有明确的目标才会更快地达到预期效果。此外,复合型信息化管理人才也是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备因素,他们的参与和管理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从而达到安全的最大程度化。这种人才可以从外界高薪聘请,企业也可以自己培养,选出一部分技术型人才出国培训学习,从而使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与国际接轨,达到一定的较高水平。

3未来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方向

软件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的比例将逐渐升高。现阶段,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工作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一段距离。我国在近年来的煤炭行业信息化中硬件投入较大,这主要是由于一些中小煤矿仍然处于基础建设和系统建设的初级阶段,此外基于矿井下特殊环境的影响,硬件的使用时间较短,需要不断地更新。通过借鉴我国其他信息化水平较高的行业和国外的一些经验,接下来,软件及服务站IT投资的比例将会呈现较快增长。不难得出我国煤炭行业信息化水平今后软件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比例会逐渐升高的结论。一体化平台的应用将逐渐成为煤炭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伴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迅猛发展,信息化技术发展也被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信息化与工业化正史无前例的深度融合,达到一种相辅相成的状态。煤炭行业因井下恶劣的生产环境及复杂的地质构造的存在显得有些特殊,所以安全与生产技术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我国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化正在由单一系统的应用向系统整合与业务协同方向发生转变。煤矿地理信息系统是安全生产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井下的空间地理信息与传统MIS、煤矿井下重大危险源预测预警集成系统、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完美结合,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为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及管理决策提供了一个集成化、一体化的平台。建设高科技煤矿是煤炭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想要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就要在信息化和自动化上面多投入。按照自动化和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程度可以将煤矿信息化建设过程分为数字煤矿、智慧煤矿及无人(少人)煤矿三个阶段。数字煤矿是现有信息技术的升级,决策支持功能相对较少,人为参与度较高,工作主体仍然是人。智慧煤矿是在数字煤矿的基础上加入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可以分为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三个关键部分。物联化负责全面的感知;互联化指全面、无障碍的互联互通;智能化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过程和状态的智能分析。无人或少人煤矿是高科技采矿的最高形式,现在还没有形成,它的出现将使采矿作业的人身事故发生率降为零。

篇8

中图分类号:F426.8 文献标识码:A

为贯彻落实《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株洲市烟草专卖局结合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和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有效探索。本文结合株洲烟草《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应用》项目研发成果,对烟草商业企业如何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烟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全面规范了烟草企业安全生产的开展方法、途径和标准,为全行业规范安全生产工作、提升基础建设水平,提供了管理和技术支撑。而加强《烟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宣贯落地,是改善烟草企业安全设施和提高工艺水平,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意识和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确保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的重要举措。

株洲烟草在建设过程中认识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围绕《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组织开展标准的宣贯,制订了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建设方案,探索了一条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相结合、富有本企业特点、可操作性强、基层员工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宣贯途径,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利于推进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应用;二是有利于推动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建设;三是有利于提高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四是有利于改善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五是有利于烟草商业企业预防安全风险和减少安全事故。

二、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根据株洲烟草的实际,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总体思路。

株洲烟草在建设过程中,明确了“一本手册+一个信息系统”的总体思路。“一本手册”就是通过建立一本《安全生产标准化操作手册》来指导全市系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满足安全生产标准化基础管理达标定级的要求,适用于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使文本格式化、内容规范化、操作简便化、记录标准化、查询方便化。“一个信息系统”就是通过建立一个《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系统》来管理全市系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应急预案演练、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设备设施台帐等安全管理工作,满足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适用于烟草商业企业的安全信息化管理,在基础管理子系统中实现查阅、录入、统计、审批等功能;标准化评价系统包括基础管理规范、通用安全技术和现场规范、烟草商业企业安全技术和现场规范要求等三项内容,具有自评、复评、外评等三个功能。

(二)遵循设计原则。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一是开放性。在设计时考虑到功能的可扩展性与维护的方便性,使用的操作平台类型,应用服务器、编程语言和数据库,遵循了通用性和开放性,减少了后续功能增加和修改的难度,提高了后续服务的方便。二是先进性。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数据库技术,ASP开发,sql server2000作为网站后台数据库,IIS5作为Application Server。这个组合在测试权威e-Week的测试中显示具有最优性能。三是实用性。该系统以株洲烟草的安全需求为目标,以方便使用为原则,在吸取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量身定做,并在统一的用户界面下提供各种实用功能,尽可能降低使用前的培训和使用中的维护投入,提供前端网页开发的无逢连接。四是安全性。充分考虑系统及数据资源的容灾、备份、恢复的要求。为系统提供强大的数据库备份工具。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要求,信息管理责任到人。五是规范性。完全按照ISO9001的规范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设计图采用uml进行描述,开发的网站符合政府网站建设的整体要求。

(三)采用正确的方法。

《操作手册》采用的编制方法:一是搜集整理资料;二是分析资料的实用价值;三是设计《操作手册》的框架及目录;四是编辑手册内容;五是聘请安全高级评价师进行审核;六是在全市系统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七是召开安委会进行评审;八是在全市系统试运行。

《信息系统》采用的开发方法:一是在全面分析需求的基础上,搭建系统框架。具体如下图:

二是与软件开发单位联合开发安全信息系统;三是明确安全信息系统的开发手段;四是分阶段实施安全信息系统的开发。主要包括九个阶段,即需求确认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分项详细设计阶段、系统详细开发计划制订阶段、系统开发实施阶段、集成阶段、测试阶段、鉴定验收阶段和系统投入使用和系统维护阶段。

(四)解决好关键问题。

《操作手册》主要解决好7个关键问题:一是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设置应遵循精简、高效、适用的原则,做到统一、规范、适合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需要;二是安全管理制度的梳理和完善。应对已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对未建立或者是与标准化规范有出入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补充,满足标准化规范的全部要求;三是安全生产管理台帐的设置。应制定统一、规范、适用的台帐,满足安全生产基础管理需要,并符合标准化规范的要求;四是安全生产管理记录的规范。主要是规范安全生产管理记录的格式和保存方式;五是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主要包括火灾事故、机动车辆、卷烟仓储、卷烟配送、专卖执法、烟叶生产、卷烟营销等七个方面,要突出行业特色,充分发挥全行业的力量,做到应急救援资源共享;六是安全生产管理考核评价内容的细化。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中的39项考核评价内容进行细化,结合标准化规范基础和现场管理的具体要求,制定更加全面、更加详细、更加具体的考核评价表;七是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文件的搜集和完善。对烟草商业企业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文件进行搜集和完善,形成一套覆盖烟草商业企业各重点环节的体系文件。

《信息系统》主要是建设好“安全管理基本信息数据库、信息数据统计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级别评定”等三个子系统。其中:安全管理基本信息数据库子系统主要是解决好功能设置、实用性及安全性的问题;信息数据统计子系统主要是解决好保密和分级授权查阅以及防止网络入侵,保护信息安全的问题;安全生产标准化级别评定子系统主要是解决好在系统内实现卷烟商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自动评分功能,实现企业自评和外部评审等两级考核评分功能以及在企业自评过程中,能自动显示本企业与标准化规范的差距,实现安全隐患整改跟踪反馈功能等等。

篇9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30

[中图分类号] F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049- 02

由于国内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加之生产型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较为滞后,导致许多企业在安全生产信息化领域的建设十分落后。企业内部各部门间难以实现安全生产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企业管理层难以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和远程控制。要创新安全监管方式,则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监管的执行效能,将信息化不断渗透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融入到安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

1 基本建设目标

生产型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统一安全生产基础信息管理、统一安全生产在线监控以及统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1.1 统一安全生产基础信息管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进行有效监测和预警,实现安全生产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对安全生产各项活动、日常管理、监控、应急管理、绩效考核等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信息交流和规范管理。

1.2 统一安全生产在线监测监控

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测监控,实现企业内部重大危险源、重点岗位、重要部位的在线、实时监控,实现监测监控信息与生产的有机结合。

1.3 统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实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协调指挥的信息化、科学化和智能化,实现应急管理由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的转变,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有效监管;实现对应急预案的编制、演练的科学管理;实现对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预测预警。

2 建设原则

生产型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可以参考如下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安全生产基础信息、在线监测监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多个方面,要进行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分步骤、分阶段实施。

(2)经济合理,整合资源。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充分依托企业现有信息化系统,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促进资源整合,防止重复建设。

(3)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要依靠科技,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开展建设工作,注重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先进性,采用符合当前发展趋势的先进技术,并充分考虑技术的成熟性。

(4)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分步实施、逐步完善,既要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又要适应未来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3 基本建设内容

生产型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运行维护体系、基础设施平台(环境设施、网络系统、数据处理与存储系统)和应用系统平台。

其中,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运行维护体系和基础设施平台均属于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范畴,这里不详细说明。

而应用系统平台是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和核心,涵盖了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平台的核心业务处理逻辑。包括:安全生产基础信息管理、在线监测监控管理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三大部分。

3.1 安全生产基础信息管理

主要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资质情况、安全文件、重大危险源、特种设备、安全培训、隐患排查治理、事故报告与处理、互动信息、安全考评等10个管理模块。各模块均设置可填报具体内容的功能,各级生产部门通过及时登录、填报相关信息与活动内容,将各类信息在系统中自动存储、处理,生成各种统计数据、报表和信息,便于各级管理层及时了解、掌握和查询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状况以及生产、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状况,实现生产的远程监控和动态管理。

3.2 在线监测监控管理

主要由重大危险源监测监控、重点部位监测监控及重点岗位监测监控等3个模块组成。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程度,确定在线监测监控点,在作业现场安装视频头,采集图像信息,实现各级管理层对重大危险源、重点部位、重点岗位的实时监控,达到监测、预警和控制,有效防止事故发生。

3.3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主要包括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两个模块。应急管理模块:收集企业各级应急组织机构、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应急物资装备、应急培训、应急模拟演练、应急专家以及出险情况等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查询、汇总、统计、分析,实现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急培训、预防性检查等日常管理功能,提高对应急资源的管理水平。应急救援模块:收集企业应急值守、应急响应以及应急指挥调度等相关信息,在应急指挥大厅,实现应用软件、音视频系统的集成,提升企业总体应急协同指挥能力。

4 与其他重要信息系统的关系

4.1 与ERP系统的关系

安全生产信息化初步建设完毕投入使用,并积累了一定规模的数据量,可以将数据通过ERP中的“商务智能系统”进行充分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及时掌握企业生产安全整体情况,通过数据逐级钻取,找出数据背后实际联系,从而有效改进安全管理。

4.2 与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的关系

篇10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石油钻井企业来说,通过开展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工作,利于推动和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搞好钻井参数实时采集和网络传输,有利于提高对钻井生产中井下情况的远程安全管理水平

石油钻井生产的最大特点是野外作业,点多面广战线长。为此,必须把生产一线钻井参数的采集、处理、传输和后台分析管理,增强对钻井生产中井下复杂情况的远程安全监控管理,作为钻井信息技术应用的侧重点,并围绕这个侧重点积极开展工作,才能取得很好的远程动态管理效果。

(一)有计划地组织钻井队技术员和部分信息管理人员外出培训,进行钻井参数仪、传感器、数据采集和传输、钻井井史软件及IADC报表的培训学习。通过强化培训,让参培人员熟悉其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基本要求,为钻井参数远程自动采集做好人才准备。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钻井队配备先进的钻井参数仪,传感器、无线网卡等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在钻井生产过程中,组织钻井队运用钻井参数仪,传感器,进行钻井参数的实时采集和处理工作,并结合《井场信息实时平台》,开展实时数据、井身结构、基础数据、钻井液数据的无线网络传输和工作。通过钻井参数的实时采集和传输,使管理者、一线井队技术人员都可以远程每天24小时全程跟踪、了解和处理包括钻压、扭矩、悬重、泥浆流量、泵压、泵冲等钻井参数;生产技术管理者,也可以通过了解网络传输的实时钻井参数,并对照该井的设计要求,进行动态分析,对由于井下复杂情况而引起钻井参数动态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并做出快速反应和处理,从而大大增强对生产过程中井下复杂情况的远程监视和处理能力,降低钻井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风险。如,对胜利油区的重点井、超深井、大位移井,通过CDMA无线传输技术、钻井参数采集仪,进行钻井参数的实时采集和远程传输工作,提高了对生产一线技术监测能力,明显增强了后台调度对前线生产的远程管理水平,井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三)在前线数据采集和网络传输稳步发展条件下,要加快后台生产管理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不断增强对前线生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对钻井安全生产监管水平。通过开发钻井生产网络数据管理平台,突出生产数据管理中心的职能作用,全面提升生产管理数据的网络化分析管理水平。通过开发建设网上生产经营数据管理系统,内容可以覆盖钻井企业大部分生产动态信息、生产报表管理、外部市场的生产动态管理等,提高对钻井前线生产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可以明显减轻生产管理部门收集前线生产资料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数据的准确性、生产数据的整合处理能力;各级管理者能够更加快捷地了解并掌握各钻井队的第一手生产动态资料,为不同时期不同季节的生产技术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通过后台数据的自动整合处理和动态分析,及时发现生产过程各种可能出现的隐患,促进钻井前线安全防范管理进一步深化。实践证明,把信息技术应用到钻井参数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后台分析处理,能够提升钻井生产过程的技术预警能力,提高钻井生产安全系数,全面实现科技增效。

二、加强生产视频远程采集传输,提高对钻井施工现场的安全监控水平

钻井队作为钻井企业施工的一个基本生产单位,是生产信息及有关数据源头的主要采集点,也是钻井安全生产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安全生产管理是保证企业生产发展和维护职工健康乃至生命的永恒主题,如何把信息技术应用到钻井施工中,对一线井队进行远程监控,协助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基层单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现场限期整改不安全隐患,已成为信息技术部门的神圣职责和使命,这项工作也自然应该被列入了信息应用管理的重点。因此,要把加强远程现场视频监控管理作为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大事来抓,创造一切有利条件,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做好钻井一线现场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篇11

【关键词】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应用;展望

国家统计局的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建筑业增加值为38995亿元,建筑施工安全事故272起,死亡384人,亿元GDP死亡率达0.98%,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随着百亿级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不断涌现,建设工程项目日趋大型化、复杂化,施工工艺和技术难度不断提高,建筑业已进入集约化、精细化生产阶段。大型建筑企业往往同时有几十上百甚至几百个在建工程项目,要确保对所有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的有效监管,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建筑企业正面临转型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已势在必行。

1.国内外建筑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应用现状

(1)国外方面国外发达国家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都是通过互联网或电子介质进行,信息化程度相当高。如德国BGS公司的建设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非常先进,具有联系范围广、信息传递快、管理效率高、目标明确(避免推诿、扯皮现象)、法律责任清晰、透明度高等特点,真正实现了在准确的地点、恰当的时间,传递必须的(正确的)信息。日本更是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建设领域信息化的国家,2010年其所有公共工程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全部信息实现无纸化,有关各方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2)国内方面1)国内大力推广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开发和应用。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实施科技兴安、促安、保安工程。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提出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继续加大“建筑业10项新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全面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加强引导,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重点推进建筑企业管理与核心业务信息化建设和专项信息技术的应用。2)国内信息化产业高速发展。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国共完成软件业务收入3.06万亿元,同比增长23.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入研发经费2598亿元,同比增长19.5%,研发投入比超过6%。3)具体到建筑行业上,国内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应用现状堪忧。虽然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逐年提高,但目前国产管理软件还处于不成熟状态,与国外著名软件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信息化软件及相关硬件价格居高不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而很多建筑企业和项目管理者对信息化没有深刻理解,对信息化技术的效益认识不足,甚至担心自己不能适应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步伐,在信息化方面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上谨小慎微。总体上来看,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水平还比较低,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

2.建筑业新兴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展望

(1)企业安全生产网络信息沟通平台借助于信息技术建立企业网络信息沟通平台,这类平台可以上传报表、文件、照片等,并可以实现方案的审批流程,满足用户间的沟通互动需求,还可以增加远程监控功能。这类平台不但可以通过电脑操作,亦可在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上使用,实现移动化办公。企业网络信息沟通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和流程整合,实现企业级的管理信息集成,形成集团(或总部)、分(子)公司、项目部三级联动,信息共享,确保企业(集团)管理层面及时了解所有在建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一改以往企业经营管理粗放、风险防范能力低等问题,从而实现整个企业的统一和规范管理。

(2)虚拟仿真施工技术运用BIM技术,建立用于进行虚拟施工和施工过程安全控制的施工模型,然后运用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虚拟建造,动态演示建造过程和建成后实景,实现建造过程的可视化、模拟分析、模拟试验、数字化培训、动态识别,提前分析影响项目的安全因素,达到安全预控的目的。

(3)一线建筑工人“平安卡”系统通过给建筑工人办理标识个人身份的平安IC卡,利用信息化手段,在建筑工人进入施工工地之前就为其建立档案,实现对建筑工人的雇用、培训、考勤、奖罚、工资发放、信息查询等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对建设行业从业人员的精细化管理与服务。

(4)企业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管理技术利用远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和3G通信技术,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施工安全的监控和管理。通过建立企业网络监控平台,不仅能实现现场的监控,还可以人为远程调控监控设备,并具有通过监控自动发现安全隐患和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自动报警、发出安全指令的功能。

(5)施工安全监测技术1)深基坑开挖变形监测技术深大基坑采用信息化施工方法,建立设计、施工、监理三方共享数据平台,将监测数据输入数据采集及变形报警分析软件,随时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和监测成果对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实现对基坑开挖安全和稳定性的控制。2)结构安全性监测技术本技术主要应用在支架、支撑、支护结构、挂篮、模板、缆索及建(构)筑物本身安全性的监测监控。监测系统一般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数据库、状态分析评估与预测性显示软件等,通过对定位、变形、应力应变、荷载、温度、结构动态参数等的分析,评估判断并预测结构安全状态,提前采取相应的控制或加固措施,防范结构性安全事故的发生。3)开挖爆破监测控制技术在市政工程、公路、海港码头、铁路、水利水电工程中石方爆破往往会对基础、建筑物自身、周边环境等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无论从工程角度还是环境安全的需要,均需对爆破引发的各类效应量进行检测和控制。开挖爆破监测技术是应用震动速度传感器、应变计、渗压计、水击破传感器、脉动压力传感器、有毒气体检测仪、爆破噪音测试系统及声级计等分别与各类数据采集分析装置组成检测系统,通过将检测参数与爆破设计紧密结合,及时指导和调整爆破设计参数,以有效控制爆破作业对工程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4)隧道变形远程自动监测系统隧道监控量测是为了有效降低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出入危险施工环境的次数而开发的一种简便、高精度的自动隧道变形监测系统。它通过激光、图像传感器接收靶构成监测部件,通过现场采集仪进行数据采集,测试数据通过现场总线传输至洞口监测计算机,数据通过网络可传输至WEB服务器,支持本地和广域分析,构成网络化自动测试系统,实现广域的结构安全监测管理,为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有效保障。5)大型边坡和滑坡体GPS变形监测技术大型边坡或滑坡体的传统监测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监测一次周期长、监测成果时效性也比较差。一机多天线GPS技术是利用一台GPS主机控制多个GPS天线,实现多个监测点共用1台接收机,在监测点上建立无人值守的GPS观测系统,采用无线传输,通过软件控制,实现实时自动监测和变形分析、预报,确保监测成果更加实时可靠。6)隧道、地铁工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本技术最早在煤炭等矿山行业应用,具备进出隧洞等时刻检测和统计功能;具有人员考勤、出入隧洞人数统计功能;具备超时报警、特种作业人员等工作异常报警和无线通讯功能;在发生灾害时可提供隧洞内人员总数和人员位置分布功能。该系统的应用对提高地下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抢险救灾效率、保障地下工程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7)人员精确定位和掩埋区生命探测技术深基坑工程、水下工程、隧道、地铁工程易发生人员掩埋事故,这类事故抢险救援的关键在于快速、准确定位。人员定位发射器、生命探测仪等人员精确定位和掩埋区生命探测技术的应用将对加快搜救速度、减少人员伤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8)智能安全培训考核系统目前,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通常采用文字和讲解方式,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化。智能安全培训考核系统可以在电脑、手机、ipad等多种电子设备上登陆,具有可视化、三维动态模拟、场景回放体验式、事故案例讲评等多媒体教育方式,采用自动统计学时和机考系统,实现安全培训和考核的信息化、智能化。智能安全培训考核系统的应用将对提高安全教育培训实效、全面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养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3.建筑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实施建议

实现信息化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加大这方面的应用力度。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条件,按照实际需求来推进。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准确理解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价,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战略。(1)企业内部准确定位,明确实施策略在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之前,企业决策层首先应当从经营内容、组织结构、技术、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准确的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模块组成、开发方式,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选择合适的软硬件系统,才能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未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2)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方式、生产内容、管理流程等首先制定总体目标,并规划阶段目标。一般来说,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可以包括:加强企业各层人员之间、企业与各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快信息流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利用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优化企业组织与管理模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及技术支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再造、资源的整合,并关系到员工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等。因此,启动时机和信息化技术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应全面、客观地分析自身对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及迫切程度,有计划地准备实施信息化所需的条件,确定启动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和软硬件配置。(4)进行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评价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定期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价,发现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及时调整建设策略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实现信息化技术与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的有效结合,创造更多的效益。

4.结束语

以信息化来推动传统建筑业的产业升级已是社会共识,信息化是实现建筑业安全生产现代化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防范伤亡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用和推广,将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对工程安全齐抓共管的局面,促进建设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鹏飞.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8):127-128.

[2]管骊然.基于BIM的建筑生命周期内的安全管理综述[D].北京: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2012.

篇12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工作,无论在信息统计和安全生产监测及监控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更加全面了解和掌握辖区的安全生产状况,提高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改善了安全生产状况。

虽然我国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总体上来说,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目前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基础设施落后

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刚刚组建,安全生产信息化资金投入较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信息化装备和安全生产信息的技术管理手段都比较落后,与国内其他部委或行业相比差距较大,与国外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相比差距更大。

■缺乏基础信息共享机制

安全生产监管的信息资源只限于本部门,各部门之间封锁自己长期以来采集的业务数据,无法与其他部门实现资源共享。

没有形成规范的、能够统领全局的、普遍适用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及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尚未建立基础信息的共享机制,无基础资源数据库和较为完备的共用共享应用系统,大量有效的信息资源不能得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

■缺少总体规划

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统一规划,统一执行。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到各级机构尚未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综合协调机构,因此,难以形成全国统一有效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管理、运行、维护保障机制,缺乏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政策、规范和技术标准。目前经常会出现某市建设一套业务应用系统,该辖区/县也建一套业务系统的现象,造成系统之间无法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

许多企业没有将安全生产信息化纳入企业现代化建设的范畴,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性较差、随意性差,多为被动式建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