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概论论文范文

时间:2022-03-07 13:40: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智能建筑概论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智能建筑概论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02

我校是辽宁省唯一的一所建筑类院校,是全国高校最早开展智能建筑教学与科研的单位之一。根据建筑类院校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制定了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定位。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精品课建设为先导,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综合素质高具有智能建筑技术特色的应用创新型人才。2000年国家建设部将国家住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中试基地设在我校,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被建设部评为首批重点学科,智能建筑与系统实验中心被评为建设部首批重点实验室。强化自动化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教学、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被评为辽宁省特色专业。

一、优化教学体系培养特色的人才

以人才智能建筑特色人才培养为目标,建设具有建筑特色的自动化专业培养体系,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础层、提高层和综合层的教学平台,强调教学活动与研究性自主学习和课外创新活动的有机结合,以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为切入点,强化对学生个性培养,优化了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充分体现智能建筑技术专业特色

根据智能建筑技术发展需求,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了专业特色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控制理论模块、建筑电气模块、建筑智能化模块等,这些特色课程包含了智能建筑技术的主要内容,形成了完善的具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课程体系体现了多技术的融合

智能建筑技术是多技术多学科交叉综合技术,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将多技术、多学科有机地结合,将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与智能建筑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了系统、科学、合理、有机结合。

(三)重视科技实践

通过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校外专家讲学、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力,将学生科技实践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科技实践,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科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优化课程设置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建筑类院校的自动化专业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智能建筑技术的有机结构。知识结构为:电气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建筑技术。该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有强电+弱电知识,更重要的掌握信息和智能建筑技术方面的知识。根据专业学习特点,认真研究专业课程设置,完善、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突出了专业特色,增加了网络与综合布线、楼宇自动化、建筑机器人、智能建筑技术概论等反映本专业的特色课程。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充分体现培养专业学生的个性。

采用多种形式强化学生个性发展:开放实验室,提供了大量选做实验,也可以学生自拟题目进行相关的实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一些专业课程中让学生撰写论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三、强化实践环节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根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制订科学、合理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实现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其主要特点是:

(一)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

构建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科技实践、社会实践等,形成系统、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在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的课程内容上从整体上考虑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使实验内容更好衔接建立分阶段、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二)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校外专家讲学、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力,为学生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尽快适应职业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修订了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对实验内容进行了调整,增设了智能建筑技术实验和课程设计内容,在专业实验课中,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规范课程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强化学生的设计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到设计院、企业等部门,结合工程实际,收到良好的效果。

多年的实践表明,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受到社会欢迎,就业率在辽宁省名列前茅。

四、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一)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

学校现有建设部重点实验室智能建筑与系统实(下转第20页)(上接第18页)验中心,信息与控制工程实验中心、国家住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中试基地、智能建筑技术研究所、大学生创新基地等,还有10个校外实习基地。智能建筑与系统实验中心设有:建筑供配电实验室、楼宇自动化实验室、家居智能化实验室、智能建筑设备控制实验室等,实验室设备先进。

智能建筑与系统实验中心是建筑智能化教育的综合实训基地,多次接待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考察指导,受到高度评价。通过多年实践,本中心实验教学系统密切结合工程实际,实现了体现学科特点和实际工程的多模块化实验教学仿真平台。学生在该系统中不仅可以完成设计性、综合性、还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科研及创新性实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建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对学生开放,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科技活动。

建立校外设有实习基地,与东北建筑设计院、辽宁省建筑设计院、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沈阳电梯厂等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良好的实践教学的条件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教学和科研环境。

(二)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结合

篇2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3973 (2010) 04-176-02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是整体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专业教师更多侧重对课程理论教学的探索上,对于实践教学的探索,不论在广度与深度上都明显逊色于前者。因此,努力探索实践教学方案,对于完整地构建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对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方案的设计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物业管理理论知识、实操技能与方法的适应物业管理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掌握从事物业管理职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相当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具有承担物业管理岗位工作的技能。

据此,我们设计的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方案把实践内容分解成五项任务,要求该专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专业见习、课程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作业(论文)。

1.1 专业见习

从感性上对物业及物业管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旨在做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既掌握物业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熟悉物业管理企业各主要工作部门实际操作的标准程序与技能,真正成为应用型、技能型的专业人才。结合《物业管理概论》的学习与实践进行专业见习。

专业见习的主要内容:物业公司的类型;物业管理公司组织结构;业务内容;物业管理工作流程;物业管理工作的现场控制与服务礼仪等管理服务技能的展示;物业管理制度建设情况;物业管理公司质量管理文件、管理资料等管理方面的文件;其他实习内容。

具体实习要求: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见习完毕后,学生要撰写专业见习报告。文字量不少于2000字。专业见习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等级,计入学生档案。

1.2 课程实习

课程实习主要是结合所学专业课程对各岗位管理技能进行实际的训练。目的是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理解、掌握,并能灵活应用。既可安排学生到条件较好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实习;也可在学校综合实训室里进行一部分项目实训,以增强学生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习课程及其内容如下:

课程实习名称实习内容实习要求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识图与构造实训房屋构造与施工图;水、暖、电施工的识读;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图的综合识读在专业教师和实习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生在实习期间每天必须进行实习记录和写实习体会,最后撰写实习报告。文字量在2000字左右。同时附有实习单位的通过物业课程实习的证明。市场调查与预测物业市场调查调查当今物业管理市场的现状,准确把握物业市场的发展趋势,撰写市场调查报告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地产开发经营实训房地产企业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训招标文件的编制、投标文件的编制;招投标程序;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的计算物业管理智能化系统智能化系统实训智能建筑物业管理的目标、公司职责、接管验收和档案管理、资金的使用与管理物业企业财务管理物业企业财务管理实训物业企业的筹资管理,物业企业的流动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物业企业经营收入和利润管理;物业企业财务分析与评标方法房地产估价房地产估价实训房地产估价的原则和估价程序,房地产估价的主要方法和房地产估价报告的结构和内容,撰写一般的房地产估价报告房屋维修管理房屋维修实操房屋维修的有关规定和标准;房屋常见损坏情况及原因分析;掌握有关房屋的检查与鉴定方法,房屋维修工程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等有关技术措施,房屋修缮预算定额及编制方法,维修工程结算方法设备维修管理设备维修实操相关设备的性能、系统的结构,操作各种设备,增强对设备、管网的设计、安装、管理的综合能力。

1.3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教学时限内,按照学校实习教学计划的安排,在企事业单位相关实践岗位上进行的实践学习活动,包括实习、预就业和已签定就业协议的提前就业等。学生顶岗学习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继续,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

实习内容: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培养、锻炼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实现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

实习要求:实习期间学生必须遵循实习单位的劳动纪律和厂规厂纪、由实习单位考核,指导教师及其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实习动态情况,学生应在实习小结中对遵守纪律情况进行自我鉴定。

1.4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校实践性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全部教学活动的最后阶段。毕业实习的目的在于全面验证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认识社会,完善自我,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毕业实习的任务是通过参与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状况,提高自身职业素质,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实习的主要内容如下:物业管理机构;住宅、商务、工业、特种物业的管理;物业接管验收与撤管;物业管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物业常用文书;物业管理费用管理;房屋构造与维护管理;房屋附属设备维护与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文化娱乐场所与活动的管理;物业管理方案的制订;物业管理制度;物业管理资金的管理;房屋修缮的预算;综合经营服务等。

毕业实习要求:毕业实习必须在专业教师和实践基地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成立实习小组。以实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散式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每天应进行实习资料记载和写作实习体会,实习小组应开展学习、研讨等活动记载,实习完毕后,学生要撰写毕业实习报告。

1.5 毕业作业(论文)

毕业作业要以做毕业论文的形式完成。毕业论文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的系统理解,全面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毕业实习积累的经验进行物业管理方面的论文写作,使学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作业(论文)的写作不仅在时间格式上要作出要求,而且在选题与内容也要作出要求。既可根据教师给定的题目协作完成,也可由学生在实践中自行选题。

2 对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方案的几点思考

2.1 实践性教学方案的设置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物业管理专业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当适度加大实践性教学的分量。但是,如果片面强调实践教学的比重,理论教学势必要受到影响,而一味强调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学生的实践技能又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如何搞好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连接与协调,将是我们今后教学实践中,重点探索的课题之一。

2.2 实践性教学方案的设置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如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贯彻到实践性教学方案的设置中,使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问题。我们在方案设置中是这样体现的:(1)在专业见习和课程实习过程中,突出教师组织教学的主导角色,兼顾学生的主体作用。(2)在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兼顾教师的主导作用。(3)在毕业作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除在选题上要发挥引导作用外,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如何调研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其中尽量尊重学生的学习偏好,及时而细致地提出修改建议。

2.3 实践性教学方案的设置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的关

由于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办学时间短,办学规模小,一般认为投巨额资金去建实验室没有经济效益,因此导致校内实训设备设施普遍缺乏,实践性教学主要还是通过到校外实习基地来完成。实际上,物业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可以主要通过采用现代媒体技术,通过制作录象片、VCD课件等进行模拟实习方式进行。由于投资小,方式灵活,更新速度快,这种方式非常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也很好。

参考文献:

篇3

一、引言

这些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致使人们越来越来关注生活的质量与家居的人性化,现代住宅小区的发展小区的安全尤为重要。住宅小区安全的实现,除了人防之外,主要依靠小区的智能化安全防范系统。一个综合智能安防系统包括门禁、视频监控、入侵报警以及电子巡更系统。但是,传统的综合智能安防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都是独立存在和独立运行,相互之间没有关联。随着安防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集中统一管理的需求,迫切需要通过一个集中的统一管理平台来对各子系统进行集中的控制和监控,物联网技术为解决传统小区安全防范系统信息孤立的现状提供了必要手段。

二、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其内涵包含两个方面: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技术,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物联网的终端可以扩展到物品和物品之间的信息交互和通信[2]。

(一)物联网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传感器、纳米、智能嵌入等技术,构建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 物的网络。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通信技术,简称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它可以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的目标并读写相关的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的机械或光学接触。

无线传感技术是物联网感知层的重要技术手段。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WSN)是将一系列空间上分散的传感器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无线网络连接起来,从而把各自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传输汇总,以实现对空间分散范围内的物理或环境状况的协作监控。

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是将多个领域专家的技术水平和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与经验结合起来处理该领域问题的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属于信息处理层技术[3]。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网络应用模式,其透过网络把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多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后把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3]。

综上所述,物联网是一场未来计算和交流的技术革命,它的发展取决于一系列重要领域中从无线传感器到纳米技术的不断革新。

(二)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物联网体系构架有三个层次:泛在化末端感知网络(感知层)、融合化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网络层)和普适化应用服务支撑体系(应用层)[4]。

如图1所示。

图1 物联网基本构架

泛在化末端感知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信息感知,通过不同的手段,自动把现实世界的各种物理量转化成虚拟世界可处理的数字化信息或数据,包括信息的采集、组网与协同信息处理。融合化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物联网的数据传输。

三、基于物联网的小区安全防范系统设计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可以将不同小区内安防各子系统集成到物联网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小区内部的统一管理和智能化监测,进而还可以实现整个城市的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小区安防集成管理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小区安防集成管理示意图

(一)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视频监控子系统

视频监控通常应用在安防领域,可以协助公安部门打击犯罪、维持社会安定。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对远程现场的视频监视与遥控等功能实现变得愈加可能,传统的视频监控技术和手段能录像和提供视频,只能实现“监”,而不能实现“控”。为了能实现“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效果却不乐观,在很大程度上的制约着平安小区和平安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基于物联网技 术的视频监 控与传统的视频 监控系统不同,这里的监控不 再需要保安人员一直盯 着看画面,摄像头能够 根据现场情况和感 知信息自动跟踪拍摄和录制画面,向中心实时 地提供有用信息,保安人员 只在发生情况和需要时 查看各摄像头的画面。在发生情 况时,自动向中心报警,这些都将自 动地进行,不需要人工的干预。

实现平安小区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使用无线传感网和城域网等通信技术,把一个辖区的若干个小区的视频监控系统联系起来,对整个辖区全部小区的安全情况进行整体监控,在发生犯罪情况后,协调就近的公安人员采取行动将犯罪分子绳之于法,对特殊情况采取联动报警,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小区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周界报警子系统

小区周界安防作为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普遍重视。传统的小区周界以建立围墙、栅栏,或保安值班守护的方式保护小区的安全,但是还是不时有盗窃等犯罪行为发生,围墙栏杆等普通阻挡物不能智能化防范,保安值班在小区内也是点式蹲守,值班员对工作的认真程度也不能保证,因而对小区周界报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小区周界防范系统所采用技术主要是传感器技术,目前小区周界安防系统通常采用红外对射,高压脉冲等技术。

系统由前端入侵报警探测器、传输设备、控制处理设备和记录设备等组成。系统前端采用传感网型入侵检测的围栏,一旦有人非法越过,智能探测器能产生报警信息,现场智能探测主机通过智能分析,将报警信息传入服务器,并将报警信号上传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将探测器发出的报警信号按防区位置与主机的工作状态做出逻辑分析,进而发出警报并实现相关的报警联动[6]。

(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巡更子系统

随着社 会的进步 与发展,物联网技 术在安防技术的应用将保安巡检工 作的监督变为现 实。智能巡更系 统是对保安巡更 工作进行科学化、规范 化管理的全新技术,它将特制 的信息钮安置 于指定的巡检线 路上,保安沿途巡检时,只需用 智能设备依次碰触(阅读)信息钮,信息 便“拷贝”到巡更棒中,巡更点 的按钮都配 置有无线传感器,通过 无线传感 网将信息传递 到管理中心,管理 人员通过计算 机来读解巡更棒中 的信息,便可随 时了解保安的整个巡 检活动,取得真 实的依据,有效 地督促保安工作。对保 安人员的巡 逻工作进行监督,实 现技防督促人防、技 防和人防相补充的安保体系,保证小区 内的安全和 便于物业对保 安人员的管理。还可以 将资料储存在电脑中,作为日后分析评 估保安工 作的材料。智能巡更系统如图3所示。

图3 智能巡更系统示意图

物联网技术不仅将小区的安保工作进行了有效的监督管理,还提升了小区的安全系数,对建设平安小区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使得小区的安保更加智能,更加有效率。

(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家居安全防范子系统

传统的家居安防系统由于没有有效的控制机制,报警系统无法处理误报警信息,误报现象频繁,此外,其没有视频管理功能,而且不支持手机终端,导致用户无法查看实时监控视频,无法实现报警的时效性。另外,保安方面也没有有效的管理机制,无法及时确定报警地点、查询用户数据和报警记录。把物联网应用于家居安全防范系统中,在家居门口或围墙上安装监控设备,将其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发送到小区安防中心服务器,住户可以通过终端视频设备远程登陆到中心服务器上调看家中的监控画面,及时了解家里的安全状况。物联网智能家居安防系统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部分组成,分别对应家庭无线传感器网络、互联网、监控终端。

家庭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各种智能安防传感器和智能网关组成。智能安防传感器包括玻璃碎裂传感器、门窗防盗监测模块、摄像机、红外探测器、烟雾探测器、燃气泄露探测器以及报警按钮等,每个传感器都是无线传感网络的一个节点。传感模块实施家居环境的监测;微处理器采用单片机或DSP等实现控制功能;RF射频通信模块负责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并且为定义网络中该节点的唯一编码。无线网络采用ZigBee网络协议通讯。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旨在发掘出更大规模与更加多样化的安防应用,使得安全防护的概念能够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四、结束语

物联网平台的逐步建设,使各个小区能够统一到平安城市的范畴。随着物联网的研究工作在国内相继展开,安防领域成为其最大的应用领域之一,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智能化小区是安防发展的新方向。通过使用无线传感、图像识别、射频识别和定位等技术手段全面感知小区内的环境、人和物的变化,构建网络和计算机系统将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和处理,自动地进行报警或提示,可以全方位地提升小区的安防自动化程度,提高效率,节省人力。

参考文献:

[1]何滨主编. 住宅小区智能化工程[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10.

[2]刘海涛主编. 物联网技术应用[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5.

[3]张新程, 付航, 李天璞等. 物联网关键技术[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7.

[4]国脉物联网技术研究中心.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白皮书[EB/OL]

[5]王娜, 沈国民. 智能建筑概论[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0-9.

篇4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本论文以RFID技术在ERP中的应用为例进行分析,并且设计了RFID技术在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的两方面的实例。针对基于RFID技术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可行性和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如何将RFID技术与ERP有机结合实现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自动管理是个新的课题,对电力企业迅速高效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具有示范和引领意义。

1.射频识别技术简介

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一个典型的RFID系统一般由RFID标签、读写器以及计算机系统等部分组成。其中RFID标签中一般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编码数据,用以唯一标识标签所附着的物体。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1:读写器通过天线发送出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RFID标签进入读写器工作场时,其天线产生感应电流,从而RFID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并向读写器发送出自身编码等信息;读写器接收到来自标签的载波信号,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后送至计算机主机进行处理;计算机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标签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RFID标签的数据解调部分从接收到的射频脉冲中解调出数据并送到控制逻辑,控制逻辑接收指令完成存储、发送数据或其他操作。

图1 RFID系统原理

1.1 RFID标签优越性

RFID标签是整个RFID系统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它相较于传统的条形码有着更多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数据资料可以更新,标签可以重复使用。 (2)数据信息的接收、传递和穿透性极强,电子标签可以进行批量处理,效率得到提高。 (3)信息存储量大,最大存储容量可达数MegaByteS。(4)防盗安全性强,RFID电子标签在数据信息读取方面都有密码保护,这样的安全保护措施使得电子标签不容易被轻易更改和伪造。(5)使用期限更长、防污染性强,对类似水、油和其它化学药品却有着很强的抗污染力。

2. RFID技术在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特别是大型集团化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传统上我国电力企业长期以来采取的是基于职能的资产“分段”管理模式,强调阶段的划分和有序性,各部门更关注自身领域的优化,对整个系统考虑不够,缺乏沟通协调,欠缺对资产的全过程管理,难以适应电力行业高速发展对资产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和精益化的要求。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从资产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全面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建设、采购、运行、维护、技改、报废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益、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

2.1电力企业目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

(1)传统的职能化管理模式涉及部门多,但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横向信息沟通,资产管理不同阶段相对独立,无法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的目标。

(2)固定资产数量多,存放、运行、基建地点分散,财务部门、生产部门和基建部门信息难以集成、共享和联动,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存在脱节现象,难以避免糊涂账。

(3)资产账实不符的问题使电力ERP在资产管理上无法发挥有效作用。

(4)由于资金渠道不同,在设备采购中可能导致帐外资产的出现。

2.2基于RFID技术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可行性

RFID技术作为物理世界与现有IT系统的桥梁,可对静止的或移动的物体进行识别,其借助WIFI或GPS无线远程传输的功能可将资产日常管理活动与资产管理系统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实物信息与管理信息的实时同步一致。由于RFID具有存数数据量大,非接触、读取速度块,无需人为干预读取数据过程等优势,可以进行快速识别、盘点。实现准确快速掌握重要固定资产信息。因此,引入RFID技术,并与电力目前正在推行的ERP有机结合,实现电力企业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低成本自动智能化管理已具备可能。

2.3系统实施方案

第一步,在仓库管理环节采用电子标签自入库开始,由仓库管理人员在资产上黏贴电子标签,并将基本信息输入电子标签内,上传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在电子标签使用前,仓库管理人员需将大量的设备信息手工抄写到纸质台帐上,经常出现写错字,设备不明,帐物不符等情况。使用后,管理人员每黏贴一张卡片,立即输入数据,因电子标签标识具有唯一性特点,可以有效解决账物不符的情况。电子标签的无纸化,实现了资产信息输入一步到位,避免了在后续的工作中重复录入。在资产的使用环节只需进行信息的补充填写和修改即可,同时数据存放于后台服务器,保存安全。与此同时,电子标签自动生成资产编码,给资产安装了“身份证”,确保了资产账、物的一一对应,极大地方便了后期的资产清查工作。

第二步,在资产的领用、投运环节采用电子标签后各使用单位可根据生产计划任务,到仓库领取相关设备,仓库管理人员发放设备,并将资产信息状态在标签读写器上调整为可编辑,上传到资产管理系统。

第三步,在资产的日常管理环节采用电子标签。

对于已投运的电网设备,使用单位根据年度大修、技改项目计划,在线路检修停电时,将需变更设备的信息现场读取后上传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并提出转移、报废申请,待各主管部门层层审批后即可施工。施工完毕后,运行单位在现场将信息及时修改,并上传至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待提交完工报告后,各主管部门审批,完成变更、报废。

以往的设备转移、报废需运行部门提出变更申请,提交主管部门审批后,由主管部门到现场核对资产信息,劳民伤财,效率极低。工程竣工后,因工作人员的主观因素,设备变更后的资料变更存在不及时、不准确等情况;另外因完工报告中填写数据不规范,在进行资料卡片变更时,卡片查找时间及长,非常困难。目前,资产的报废经公司统一招投标,各地市供电单位报废设备大多存放在仓库中,数量较多,报废时需人员进行逐个核实资料情况,效率低,准确率差,受人员责任心影响大,后续工作多,曾发生过已报废资产信息仍在使用的情况。采用电子标签后,因电子标签的唯一性特点,运行部门只需在现场将需变更的设备读取,上传至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主管部门无需到现场核对,效率提高。主管部门在进行审批时,因电子标签具有唯一的号码,大大降低了数据失真的可能性,缩短了查找时间,解放了劳动力。在进行成批报废时最具优势,利用其可多点读取的功能,以及唯一性的特点,可以进行多台设备同时、准确的核实,受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小,报废资产核实工作一次完成,准确率100%,无后续工作。

应用RFID技术优越性还体现在资产清查工作中。电网企业几乎每年都要进行资产的清查工作,电网资产设备卡片数量多,因在建卡时,术语不规范,信息不完整等,造成清查工作耗时长,效率低。各运行单位在领取资产清查表后,大多要到现场再次确认,效果较差且费时费力;同时资料核对需要对设备进行停电核实,不但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工作,也影响了供电可靠性,而且容易发生居民投诉事件,对职工的人身安全也存在隐患:因设备长期暴漏在外,污秽严重地区,设备铭牌遭腐蚀,核对准确率不高。采用电子标签后,根据标签的唯一性、多点读取性和长距离读取的特点,可以在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资产核查,不但不影响供电可靠性,对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保证,对距离较近的几台设备可以同时读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核对工作在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核对的准确率也得到保证。

5.1总结

RFID作为新一代全球商品识别技术正成为各国政府和公司关注的焦点。而电力物流具有无形性、不可存储性、服务性、需求的随机不确定性、质量标准的特殊性等特点。

采用 RFID技术可以实时了解到货架中物资情况,并迅速补货,减少安全库存量,从而大大降低了仓储成本,使整个供应链管理显得透明而高效并可以大幅度削减成本和清理供应链中的障碍。

参考文献:

[1][德]KlauSFinkenzeller著,陈大才等译.射频识别(RFID)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2]慈新新,王苏滨,王硕.无线射频识别(RF工D)系统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吴慰慈.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4周晓光,王晓华,王伟.射频识别(RF工D)系统设计、仿真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5]陈冬萍.射频识别技术(RFID)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