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1 22:47: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基础训练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人们常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它既可以作为诸多绘画样式的基础课程,又能以一种单独的艺术样式而独立存在,因此画素描首先得具备素描的作画意识,同时还应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规律,在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既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学生的主观感受应依据客现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根据我在学习和素描教学中的心得,我认为画好素描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观察方式的培养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着直接的联系。总的说来如果能用会以下两种形式的观察方法,就会把形体看准表达准,它们分别是:
1.剪影观察法:当一只老鹰从高空中找自己窝的时候,能准确地分辨出自己窝的形状而不会找错,可见任何事物都有区别与其他物体的特有的大的外形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在作画中一直把握这种剪影,就可以画准物体大的基本形,可以说,这种观察方式可以一直贯穿我们作画的始终。
2.定点余光视觉观察法:在作画中,我们可以找到占据画面主体最大的物体带动其它小的物体去分析比较物体之间的比例,空间,同时在在看不同物体时,用眼的余光去比较着看其他物体,要在物象上能看出形体的结构关系,以及不同物体本身的空间凸凹关系,形体与形体相接的关系。
用以上两点观察方法观察物象再加上对所画物象的敏感,就会更有力地表现对象,安格尔说过:“最好是让模特一下子使你震惊,而你们则立即产生深刻印象。
二、对结构及透视的理解
对整体的重视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所以要从透视和结构上来进一步理解。
透视是从西方遗传过来的传统绘画的理解物体的方式,分为三种:(1)大气透视;(2)消逝透视;(3)线透视。大气透视指调子因大气的阻隔而会产生远近的虚实变化。
结构是指我们所见物体的构成,以及各体块组合连接关系,它占据一定的空间,并呈现一定的形状特征,所有的空间调子一定要符合画面的结构和物体本身的构造,以及特征的把握,所以基础训练离不开对物体结构的分析和理解。从结构方面认识,由构造上把握,可以增加表现的深刻性。这样就要求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毛病,要求轮廓准确,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我认为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老是犯轮廓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结构的缺陷。
三、画面的艺术表现力
在我国古代就有很多画家非常重视笔法在绘画中的应用,《六法论》的第一笔就是“骨法用笔”,笔不仅是有一定的形状特征和力的方向性,同时也体现了画家的艺术素养和力的方向,画面中除了应用一些不同的工具材料使画面的效果更加多变,更符合画家对画面的要求,同时也注意笔法,画面中要讲究“气韵”,笔法的应用要符合气的需要,用笔要做到准确,随意并符合画面结构次序的需要,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需要不断地去实践,去积累经验。习作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画外功夫”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如: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们的主张和特点。这样能够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扩眼界,有助于提高绘画水平。我不主张在素描基础练习上,采用变形的手法,在打基础的阶段,“变形”容易养成主观随意的习惯。但并不因此反对有些素描对物象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强调乃至合理的夸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感受是来源于客观物象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
四、空间的艺术表现
在素描表现过程中,要探索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运用,不断总结,积累有效地表现对象,表现感受,形成画面的语言经验,不研究画法,死磨硬扣,易染上匠气。“所有伟大的画家都是表现空间的!”,这句话道出了空间的表(下转第148页)(上接第123页)现在画面中的需要,很多西方的画家在空间意识上都特别强,哪怕是抽象画家,他们的作品都流露出非常强烈的空间意识,我们画画是在平面上进行创造的,对象的绝对空间,对于画面所能传达的只是对象上面的形与色的空间关系,而这种关系只是一种感觉,对空间感觉的把握,决定着画面空间的传达,空间传达在基本功训练的诸要素中,是属于比较难的一个课题。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这样便于领会教师的指导,便于深入理解,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也主要体现在长期作业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重要性,对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助,使写生与构图相结合,记忆、想象和速写相结合,以避免学生在长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观察力迟钝以及画面板、腻的缺点。习作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基础未打好之时,对于那种专门追求风格、流派的做法,教师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纠正。要让学生认识到:没有浑厚的基本功作基础,单纯地去追求某些风格、流派的做法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学生不仅要具备照着物象摹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理解、记忆和想象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具备全面的造型能力。
通过一定阶段的素描训练,使学生能够由三度空间的注视中把握形体,系统的去研究,运用艺术的手段对自然物象进行改造,变形,重组,使其转换为一种新的造型实在,它会把我们的素描基本功训练提高到以自然为前提的具体与抽象,再现与表现,感情与理性相结合的高度,让学生的选择,感觉,判断,直觉都参与到素描训练中,使在画面中发生的,不只是视觉表象的记录,它还应当传达出其对内在真实的揭示和一种新的艺术生命的召唤。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科学家优秀事迹为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科学精神、文化素养的教育。教育学生要诚实、不说假话、不弄虚作假、不作弊浮夸、不马马虎虎、不粗枝大叶,要有一种精益求精、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化学史上被称为“第三位小数的发现”是一个极好的例子。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多次测定发现,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72克,从氮气的氧化物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06克,两者在第三位小数上存在差异,相差0.0066克,相当一个跳蚤的质量。瑞利没有忽略这一差异,更不认为是实验本身的“误差”加以“修正”,而是把他的实验结果与研究的论文一起公开发表,这引起了他的朋友拉姆塞的注意,并开始研究这个问题。这就是惰性气体最初被发现的过程。试想瑞利如果忽视了小数点第三位差异,会使惰性气体发现推迟多少年呢?化学史上这一著名的发现,真正体现了诚实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这一事例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二、设计科学性训练提纲,培养学生准确的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61-01
随着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高速发展,职业学校的技能大赛步入了新的发展之路。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更加重视技能大赛,学生在技能、创新、合作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人就技能大赛信息技术类比赛项目《网络组建与管理》在职业学校的实际技能训练情况,提几点想法。
一、领导重视是技能训练的前提条件
对于技能大赛比赛项目的训练,首先领导在指导思想和实际行动方面应该支持和鼓励,调集最好的设备、场地、师资等来为技能大赛的学生服务,创建优越的技能集训环境。在集训的过程中,需要领导在多方面大力支持和协调,以保障整个技能大赛集训过程的顺利实施。尤其是网络组建与管理的训练项目,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设备的投入,学校应及时成立技能大赛领导小组,负责平时的检查、指导、配合等各方面的工作,为技能大赛选手冲出市赛、省赛,甚至冲进国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制作翔实的训练计划是保障比赛有效实施的途径
网络组建与管理的比赛项目。准备市赛的训练时间一般从暑假的七八月份就要开始,训练内容先从基础的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Windows、Linux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到后一阶段的模拟综合训练及比赛实战演练,直到十一月或者十二月的市赛结束。一旦有机会进入省赛,就要充分备战第二年三四月份的省赛。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准备市赛到省赛都要从严要求,制作详细周密的训练计划,以便更好地指导训练工作。注重科学训练,强调训练细节。要建立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翔实的环节资料,做到目标和任务相互验证,防止偏差。
三、注重训练过程,强调服务理念是比赛取得好成绩的有力保障
训练工作必须做到计划可行、细致、周密;目标明确、专人负责、相互密切配合;训练时应做好记录、及时分析、集体研究;训练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位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及时收集信息,及时解决训练难题。训练做到全方位,树立训练第一的理念。需要安排实验室专人负责场地和设备,为选手在学习上、生活上做好各方面的服务。
四、团队协作是比赛成功的重要环节
网络组建与管理比赛为团队项目,其训练内容不仅仅强调个人技能水平、技能掌握熟练程度及过硬的心理素质,更需要团队合作精神。两个选手之间要配合默契,相互了解彼此的训练项目和掌握情况,团结、和谐,共同解决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树立大局意识,纵观全局,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另外,还要掌握比赛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及时沟通,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个环节。注重技术的全面性,做好各方面的信息收集,及时调整训练内容和方向。
五、解决训练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走向比赛成功的必由之路
比赛训练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需要进一步强化参赛选手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突出比赛训练的效果
2、教练员与选手之间的配合问题
教练员要有大局意识和集体意识,对整个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地想尽各种办法予以解决。特别是在比赛时,有些选手力求完美,时间安排上不合理,最后可能因网络配置文档都来不及打印或者比赛最终的设备整理不够规范,导致在这些环节上出错扣分。
3、防止训练不系统
根据比赛设备及要求,积累选手经验,避免在临场发挥时比较紧张,出现一点小问题容易慌乱,心理素质不良,以至于未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4、部分辅导内容深度不够
对路由器、三层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学生记忆这些配置命令比较容易,但在理解和灵活运用上有很大的差别。建议在以后的训练中侧重这方面的内容。
5、临场应变能力不够
对最终按照网络拓扑图完成所有硬件的连接和配置后测试的连通性练习不够,临场应变能力不强,往往因为比赛中出现一些小失误而慌张以致最后全盘皆输。改进方法是认真考虑周全,要在参赛之前反复练习,以提高应付各种意外情况出现时的应变能力,比赛中要兼顾全局,抓住绝大部分内容,对部分较难的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放在最后。
总之,网络组建与管理技能的训练,需要全方位地把控。不仅有利于提高训练效率,使专业教师在技能大赛训练,包括对选手的训练中提高成绩,最终还能在知识面上有所收获,技能水平上有所突破。同时,更利于平时的技能训练教学,培养出更多的专门技能人才,鼓励选手的个性发展,能够在行业中起到带头兵的作用,争取在更大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取得更大的成绩!
在此,笔者就中学英语教学的有关问题和改革的途径做些探讨。
一、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受母语的影响大。
一个人母语交际能力的获得是与他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环境紧密联系的,而当前中学外语教学恰恰缺乏这种联系。语言知识发生迁移,一种是正迁移,一种是负迁移。正迁移能促进外语学习和交际能力的提高,负迁移则会干扰和阻碍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母语的干扰就是一种常见的负迁移。
2、听力差,进入大学很难适应或在现实生活中听不懂。
目前中学课本中没有听力教材,中学也没有听音课。学生在中学六年的学习,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一般的学校教师教学都是小循环,学生也就只能听到两个英语教师的语音语调。如果教师素质好一点,可以多听到一些课堂用语及其它;反之,就可想而知了,学生当然一下子很难适应大学高水平的教学及step by step那样的听力教材,自然也很难听懂外国人说英语。
3、说的少,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困难。
语言会话至少应具备四种能力:(1)听懂;(2)回答问题;(3)提问;(4)表达和叙述。由于我国中学采用的是大班教学形式,一个班至少四五十个学生,在课堂上,学生的听说机会很少。初中阶段,因为需要模仿,听和说的机会还多些,但由于大多是“大合唱”形式,不免有人滥竽充数。到了高中,为了应付高考,几乎都是满堂灌,教学重点都放在词组、句型、语法的学习上,忽视了听说训练。即使有的学校有语音室、视听室,学生说的机会仍然很少。
二、改进中学英语教学的建议
1、排除母语的干扰。
中学生母语的习惯已相当牢固,在学习外语时,母语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在教英语时,应进行母语和英语的对比,确定难点、重点,使教学内容的编排更具有针对性。凡是英语和汉语相同的地方,就不用花很大力气;凡是英语所特有的且常用的,而在汉语中没有或不同的,应作为重点,加强练习。
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地与英语发生直接联系,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排除母语的干扰和对母语的依赖。初级阶段宜多利用直观手段,如看图识字、看图说话等;高级阶段,因为学生已有一点基础,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尽量用英语思维,但这是一项很艰难的工作。教师有责任提高学生辨析母语与外语形式上和功能上的异同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从而获得真正的外语交际能力。
2、提高听力技能的训练。
在交际过程中,听处于领先地位。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听力技能的培养。我们知道,听的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听力的提高既依赖于又能促进各种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且声音的形象能帮助学生增加对词汇和语言结构的记忆。
要解决学生“听不懂”的问题,首先,教师在课堂45分钟内要尽量多讲英语,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外语环境中;还要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听力练习,如听写短文等。其次,在中学教材中,应增加专门的听力入门教材,类似大学教材“step by step”,但要稍微容易一些,以便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熟悉各种语音语调。
听力技能应包括:(1)辨音听力(根据上下文识别容易混淆的音素,鉴别同音词的词义、弱读、连续等);(2)结构识别能力(语段、意群、句子各成分、基本时态、重要句法特征等);(3)基本概念识别能力(数字、日期、时间、地名、人名、方向、方位等);(4)选择能力(选择关键词、鉴别要点或重点、掌握细节);(5)要点复述能力;(6)记录能力;(7)记忆能力。一方面教师要测重快速识别语言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学生要掌握较大的词汇量和较丰富的语法知识,这样才能迅速地接受对方输出的信息。
近些年来,民航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鼓励研发与推广更加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指导民航企业走向科学化管理,加强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学习沟通,重视重点岗位人才的培训与引进等,这些措施不但让民航安全管理水平更进一步,也促进了民航向安全化、科学化的良好方向发展。
1 系统建设的价值
我国民航业已建成同正在建设的安全管理体系,有SMS体系,有把安全事件报送及处理当作主要工作任务的民航专用信息管理体系,还有倡导全员参与、全面搜集整合安全信息的航空安保自愿报告体系,有信息、提供规章的民航网站,这些安全管理要素互为关联、相辅相成,构建了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可是因为民航体系受到的社会关注度比较高,同人民生活关系最密切的是航空运输业。安全体系构建中,考虑得最多也就是航空运输安全的实际要求。而通用航空运营规模小、社会关注度不够广泛,运营环境复杂,因此同运输企业的要求大不一致,安全管理存在着完全不同的需求与特点。所以,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办法,利用单位自身科技与人才优势,研究出一套同训练教学实际相符的安全管理体系。这也是整合优质资源、提升航空安全管理的客观需要。
2 设计思路与技术手段
2.1 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
系统必须稳定且安全,应该采取后台运营管理操作办法,力争使操作界面更为简单、方便使用者操作。系统还要有良好的拓展功能,能支持无限层次的下级栏目及数据模型。系统管理权限要能够完全独立,保障不同层别的用户可以对密级不同的数据进行访问,而互相不发生影响。要具备快速查询及统计分析的能力,能很高效地对数据信息的安全交流环境进行评估,并形成完备的安全报告。在飞行训练学院的网络平台上面,实现安全信息的快速流通及共享。
2.2 系统采取的关键技术
1)通过比较,确定最优的管理体系软件,让这一软件提供完完整的网站建设、分析统计、用户管理等工作职能,实现所有模块功能的正常实现。
2)为了可以快速阅读、方便下载、有效交流全部信息的实际要求,再考虑到航空安全保密之规定,管理体系应用了开放型浏览同权限限制浏览这两种完全不同且又可以共存在一起的方案,对使用权限进行分层限制。对全部用户开放公开信息,而严格控制航空核心安全数据。
3)系统依托飞行训练基地的网络环境,可以同时满足多用户的数据库访问,采取后台审核批准权限的办法,保障资料的规范性及有效性、防止信息发生外泄与被篡改。
2.3 系统实现的关键功能
实现实时安全监察处理;不安全航空事件自动报告;信息在线交流和自由流转;完善的安全管理数据库;安全法规资料库与咨询平台;空管、机务、飞行等技术讨论板块;建设飞行基地安全教育区。
3 系统结构与功能
3.1 首页导航
系统应用特定软件,其基础功能包含:信息报送、信息交流、安全监督检察、安全简报、数据资料中心、安全数据库、安全论坛等。依据构建特点与方便实用性等基础要求放置相应的导航栏目到网页上部。操作人员按照查询及信息的归属类型,点击进行相入的板块。如图1所示:
3.2 功能实现
1)信息交流。在信息交流的栏目下,可以按照飞行基地的训练运行保障等功能进行机构划分。建立适合于不同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报告,便于资料的下达、上传及资料下载、信息交流。操作人员根据不同的权限,进入到相应的版块中读取信息、收送文件。对于那些加密文件、以及数据较大的文件,难以直接读取,可设置在下载版块当中,下载之后解压,得到初始文件。
2)信息上报。异常航空事件信息上报,是飞行训练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关键性要求,主要包括信息的自动报告、自愿报告,及不安全事件的举报三项功能。其中自动报告是按照民航管理的相关规定,必须向上报告的重要部分。按事件的性质可以分成航空事故、准航空事故及其他非安全事件三种。报告人员按照所属部门不同进入到相应版块执行信息报告。这项内容涉及到数据核心,是高敏感内容,所以对权限要求严格。自动报告具有强制性与不可替代性。比如自愿报告和不安全事件举报则要宽松很多。自愿报告则只是众多民航安全信息收集体系中的一个渠道方向,只强调了报告的信息补充功能这一个方面,目的是鼓励所有人员参与到基地管理工作中。举报事件版块依据规定,设置成为开放型管理,举报人可以自由选择署名或者匿名,飞行训练管理部门负责核实信息的真伪,对于有价值的举报,举报人可以得到奖励表彰。
3)安全职能。这个栏目里细分为监察、教育、评估与奖励几个版块,安全监察版块所负责的内容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这一栏目下面,按照程序,设置系统的监察计划、相关的问题及隐患、对问题与隐患进行整改、安全评估状况、尚未完成的监察内容等几个版块内容。能实现明确监察责任要求、公布工作计划、计划外问题、对问题整改情况实施跟踪监察、评估次一阶段关键监察项目等工作任务。
4)管理工作简报。这一版块下设信息年报、月报、周报及安全简报,重点是用作与之相对应的报告及查询工作。所的各时间段安全管理信息报告供各级管理者学习与参考。
5)资料管理中心。这一版块下设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安全教育、会议时况录音、会议实况视频等版块。相关法律法规栏目包括有各种民航法规、咨询通告及数据库文件。而内部规章制度包含飞行训练基地中所有的运行规章、要求及通知数据库。建设这两个栏目,能把安全运行资料有效地提供给需要人员,供基地内各层级管理者查询、使用、学习。安全会议视频和录音栏目,重点用于同安全形势及安全管理有关的讲话音视频。
6)安全管理数据库。这一版块按照不安全航空事件的严重程度划分成飞行事故、准飞行事故、其他非安全事件几个数据库。重点用来储存历年来在飞行训练中出现的事故档案,供飞行训练管理者查询及分析应用。为使其达到更为快捷的操作,及便于评估安全形势、生成分析曲线,该版块系统中设计有综合检索功能,操作人员只需输入不安全事件的某一项相符条件,如机号、机型、发生部门、发生时间等,就能在数据库里准确得到查询结果。
7)航空安全论坛。这一版块下设空管在线、机务维修、飞行教学等三方面的内容。依照技术重难点及行业特点,再分设规章学习、学习体会、技术难点等几大专题讨论区。以适应飞行训练队伍进行随时的在线交流讨论。若这一版块的功能得到充分利用与全面发挥,刚很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都能迎刃而解,可以有利地促进民航飞行训练向着更优的方向发展。
4 总结
自动化系统建成,不但能满足飞行教学训练中对于安全管理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使学院安全工作变得更加有效、规范。使飞行训练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为保障持续不断的安全工作打下非常良好的基础。而同时这项工作也同智能型管理在一起,给中国民航安全管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李丽、苏聪,发展和完善我国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3).
[2]陈森华,浅谈空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J].空中交通管理,2010(11).
寻常疣是人类瘤病毒感染皮肤引起的表皮局灶性细胞增殖损害。表面呈菜花状,多发于手背、手指、甲缘、足部等处[1]。是临床较常见的皮肤病。多发性寻常疣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如头面、颈部、四肢、前胸、后背、手、足肘等处。甚至手抓那里,那里就被接种生长,且易复发。给患者带来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我科采用5Fu联合刮除术治疗多发性寻常疣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6例患者均为我科2011年3月~2012年5月,门诊确诊患者。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在5~65岁,病程8~26个月。皮疹分布在头颈部、面部、胸前、背部、四肢、手、足跟、肘部等处。疣体1~2.3 cm,皮疹局部无感染,无任何治疗,无严重肝、肾、心脏、糖尿病妊娠过敏史等疾病。
1.2方法 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无明显差异。取 2%的利多卡因和5%的5-Fu以1∶1混合配制待用。治疗组常规消毒皮肤,根据疣体大小将以上配置好的混合液注入疣体基底部,大约0.3~0.5 mL按压1 min。然后取与疣体大小合适的刮勺套住疣体刮除疣体,压迫止血,无菌纱布包扎;对照组常规消毒皮肤,直接用刮勺刮除疣体止血无菌包扎。两组在术后2~3 w复查伤口情况,均愈合较好无感染,术后1个月随访,2个月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随访。
1.3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为疣体完全消退,无新发皮损;显效为皮损消退>70%;有效为皮损消退>30%;无效为皮损消退
1.4治疗结果 1个月后随访治疗组,一次性治愈25例,1例手部复发再次治疗。两例患者因皮损较多不能一次性治疗5 d后再次治疗,3例患者2个月随访无新生疣体无复发。6个月随访无复发。对照组1个月随访,一次性治愈 17例,复发11例。其中2例头部复发、3位足部复发、2例肘部复发。4例手部复发。再次治疗1月后仍然有6例头手肘足部复发持续超过6个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1.5不良反应 小儿会有轻微疼痛、恐惧感,其他无明显不适。5-Fu注射量很少,是否会对皮肤产生不良影响及对汗毛的生长是否有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
2护理及预防
2.1护理 寻常疣大多为皮肤破损病毒感染。因此要注意保护皮肤,防止磨破、扎伤、碰伤。一旦发现伤口及时清理消毒,保持皮肤清洁完整。术后压迫止血无菌包扎,术后3~5 d可用消炎粉、消炎软膏2次/d外用,以防感染。术后伤口愈合前不能水洗以防伤口感染,伤口结痂时涂油性消炎软膏,软化结痂使其自然脱落,可防止留疤。但瘢痕体质患者创伤后有可能留下疤痕。不要自行撕扯结痂以防留疤。
2.2预防主要个人卫生勤洗手脚,鞋袜常洗常晒。防止皮肤外伤挤压扎刺以免病毒入侵。避免使用公共浴盆、脚盆、洗头盆等,以防病毒交叉感染。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自身接种再次感染。一旦皮肤受伤及时消毒皮肤,清创伤口。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发现疣体及时治疗。
3讨论
多发性寻常疣是临床常见疾病,且易复发。临床上常用激光、冷冻、化学腐蚀药物等治疗均复发。而且多发性寻常疣的疣体较多,治疗时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单纯的刮除术治疗多发性寻常疣也是最长见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但也易复发。原因就是疣体虽然去除,但疣体残存的病毒无法去除,肉眼根本无法判断病毒的深度。5-Fu为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使DNA合成受阻,阻碍DNA和蛋白质合成。从而阻止瘤细胞的分裂繁殖[3]。实践证明5-Fu能破坏病毒核酸和蛋白质,阻止疣体生长及复制,可以去除皮肤残存疣体病毒,也可以直接去除小的疣体。
寻常疣的局部治疗方法很多,机械治疗后局部有疼痛、肿胀、炎症反应,继发感染使愈合时间延长等缺点,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用5-Fu皮损内注射治疗寻常疣,主要原理是将5-Fu注入皮损内部,可抑制DNA合成,导致组织变性、凝固、坏死,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性高,成本低,疗效好,5-Fu和刮除术的联合,即去除了疣体又去除了病毒,减少了复发。此方法操作简单。
寻常疣是由人类瘤病毒(HPV) 感染后引起的一类皮肤赘生物。目前,临床上对其治疗方法也很多,大体分为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全身治疗有中医中药(内服活血化瘀汤药、中药外洗、针灸等)和聚肌胞注射等。局部治疗有3%酞丁胺擦剂外涂、5-氟尿嘧啶软膏外涂、平阳霉素皮损内注射、0.05%维甲酸脂外涂、推刮法、冷冻、电灼、激光等方法。近年来,还有学者采用自体疣移植术治疗寻常疣取得良效。冷冻、电灼、激光等疗法常因设备、材料的局限,在基层医院难以开展,且有损伤面积大、创面愈合时间长、远期复发率高、易留瘢痕等不足。特别是对于面部寻常疣,如采用深度破坏性治疗方法,可能造成永久性瘢痕而影响美观,故应慎重。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无需特殊器械设备,操作简单,且近期创面相对较小,愈合快,治疗周期短,患者痛苦小。术后应用可减少疣体复发和色素沉着。笔者认为采用手术刮除疣体、术后外用维5-Fu治疗寻常疣的方法简单易行,疗效可靠,且实用性强,特别适合于在基层医院开展,经济适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随着竞技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所开始从事某种专项运训练的年龄也越来越早,从小就开始接受系统的专门训练是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必经之路。可事实是,参加全国田径分龄赛和少年田径赛名次较好的运动员,若干年后只有很少的人还在从事田径训练。即是说,这些有一定培养前途的少年运动员最终很少有人成为成年运动员。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早期专业化体育训练 引起的运动损伤,使得许多有发展前途的少年运动员不得不离开了田径场。为此我们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问调查法对100多名运动员的材料和数据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一、早期专业化体育训练是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必经之路
文献资料显示,23岁的奥林匹克冠军Shannon Miller如果不是5岁就开始体操训练,真不知她是否会获得七届奥林匹克冠军。而另一位高尔夫运动健将Tiger Woods也是在其5岁时就被带到了高尔夫球场上。总结我国和世界竞技体育强国的运动训练经验,特别是我国四十多年来开展少年儿童业余运动训练的经验,原国家体委提出了对少年儿童业余运动训练的16字方针,即“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这不但明确了儿童业余训练的要求,而且提出了各级业余体校的培养目标。日本著名生理学家石河利宽教授曾对儿童早期长跑训练进行生理医学研究,发现经过长跑训练的儿童身体发育正常,其身高、体重的增长都略高于一般儿童。从与长跑关系最密切的心脏功能来看,儿童心脏有一定的负荷能力,如以每千克体重计算,心脏血液搏出量并不比成人低,这说明儿童的早期长跑训练有助于生长发育(见表1)。
众所周知,运动训练的核心问题是逐步提高体能、技能的负荷要求,为运动成绩的持续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运动生命的周期理论揭示:“在运动员整个运动生涯阶段里存在儿童技术敏感优效期,少年素质敏感发展期,青壮年体力高峰期等显著特点。”可见,早期专业化体育训练是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必经之路。根据统计凡是成为奥林匹克冠军或是有成绩的运动员,他们的运动生涯几乎都是从娃娃抓起的。
二、少年儿童早期专项化训练易造成运动性损伤的发生
1.不同类型运动损伤的部位。
从运动损伤的部位来看,主要分布在踝关节、膝、大腿前后侧等,男女运动员的情况基本相似。这一方面说明在田径项目中,踝关节、膝、大腿等部位的负荷比较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少年运动员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他们的这些部位相对比较薄弱,如果训练安排不当,尤其是局部负荷过重,在运动员不能得到及时恢复时,容易造成这些部位的损伤。笔者通过访问和调查问卷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见表2)。
2.不同训练内容对损伤的影响
根据我们的调查,少年运动员在从事不同内容的训练时,运动员损伤所发生的比例也有所不同(见表3)。少年运动员的损伤大多发生在速度练习和技术练习中。这一方面是少年运动员在速度训练时的强度过大。教练员在速度训练时一般都采用计时的方法,要求运动员用尽可能大的强度来完成练习,超出运动员的负荷能力。另一方面,少年运动员的技术还不够完善,经常产生错误动作。以上原因导致了运动损伤的发生。
3.运动负荷的影响。
少年田径训练大纲是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有专门的科研人员和专家制订。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少年运动员在周训练次数,年分解技术练习次数都大大超过大纲规定的要求。并且其年全面身体训练,年专项身体训练也不合理。专项技术和专项身体训练所占的比例过大,全面身体训练所占的比例过小,因此少年运动员专项运动负荷超出了身体的负担能力,必然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三、少年早期专业化训练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处理好早期专项化训练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由于少年运动员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生长发育不完善。加上遗传因素生长发育的特点不同,性格、特点变化不同,因此过早的进行专项化的训练会对学生的前途造成不利的影响。另外过早的进行专项化训练会造成少年儿童时期比赛成绩优异,进入成人时,因训练基础不扎实,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技能发挥失控、失调出现伤病,导致出现早衰现象。或者进入成年后无法继续系统的从事专项训练,被迫离开喜爱的运动场。因此,首先考虑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科学的训练。其次,要重视并进行全面的身体训练,使机体发展均衡,避免过早的进行早期专项化训练。
2.处理好负荷训练与技术训练的关系。
力量训练是一切运动项目不可少的内容,有的项目还作为重要的训练内容。然而,不能认为只要有力量,就能投得远、跳得远或高,就能跑得快,除此之外,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种例子很多。少年时期的生理特点不适合大强度大负荷力量训练,只有通过技术训练,在比赛中技术运用自如,对于力量和能量的利用既经济又实效,能够创造出较好的成绩。另外,少年运动员模仿能力强,技术掌握快,如果不断加强技术训练,不但对力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今后的发展。少儿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占优势,抑制过程相对较弱,兴奋易扩散,学习动作时形成分化抑制较难,学习动作不协调、不准确、多余动作较多、技术细节难掌握。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不能像要求成年运动员那样去要求少儿,但可以降低难度以达到练习的目的。如学习跨栏技术时,可缩短栏间距离和降低栏架高度,用轻器械学习各种投掷技术等。
3.处理好少儿身体发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少年运动员处于生长发育期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心理因素又是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它对运动员的活动起着调空和主导作用。通过对少年运动员的统计,如果平时没有重视心理训练就导致心理素质较差,在比赛时出现精神紧张、兴奋性低,有的还失眠。因此在平时抓好身体训练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有计划的系统的进行心理训练,提高心理素质,使其适应各种情况,为今后的比赛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少儿有活泼好动、兴趣广泛的心理特点。在训练中应注意多采用游戏和比赛的形式。通过游戏来完成训练任务。例如做准备活动时,采用集中注意力的游戏方法,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集中注意力。例如发展速度时,禁忌用对成人训练的最大速度的固定重复练习来训练少儿,可采用不同距离、不同强度、不同起跑姿势(俯卧、仰卧、站立等)进行练习,亦可通过追逐跑、加速跑、行间跑、接力跑等形式。在发展弹跳力时,可采用单足跳、双足跳、立定跳或多级跳、高跳、远跳等形式。为了增加练习的趣味性,采用跑、跳跃、投掷等练习组合成的综合练习,分站进行练习来发展跑、跳、投的能力。
4.处理好训练内容与放松活动的关系。
放松活动就是在训练或比赛结束后,采用一些缓慢形式的动作使运动员的肌体和心理从激烈的活动状态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促进机体尽快恢复。目前美国有些优秀的运动员把每节课后的放松整理活动列为训练的重要内容,可见其作用的重大。另外,许多有经验的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间歇中还积极地进行放松整理活动,对于保持机体快速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有的教练员对放松的意义不理解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不留放松活动的时间,长此下去会对少年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和长远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应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5.处理好训练强度与营养补充的关系。
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自然的生长需要补充营养,剧烈的训练更要补充营养。少年儿童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训练后不合理补充营养,长此下去,身体机能降低,产生运动疲劳。因此教练员需要指导运动员合理补充营养,使热能消耗与摄入平衡,这样才能使机体保持良好的状态,更好地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运动训练。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练员应该加强职业道德观,提高教练员自身的素质。教练员除了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加强学习,做到“一专多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训练能力。在严格管理好队伍的同时,严于律己,塑造良好的教练形象。多关心队员的衣、食、住、行和文化学习情况。多于队员进行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教练员应长远考虑少年儿童的训练安排,杜绝短期行为,处理好早期专项化训练与全面发展的关系。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恨不能在孩子很小时就对孩子进行专项训练,以期孩子成为体育明星。科学证明,这种做法有损孩子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宋殿春.中小学生跳高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2002(5):42.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4.030
1 循环冷却水运行管理和控制的发展历程
1.1 无序阶段
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最先由国外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而我国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引入。此时,我国的循环水基本上处理无序管理状态,甚至相当一部分工业公司仍然在使用直流水。大量的水资源被浪费,即使使用循环水系统的公司,由于对水处理技术的不了解,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问题,水处理行业急待发展,更谈不上运行管理。
1.2 粗放式管理阶段
自上世纪70年代,我国引入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后,绝大多数企业对水处理的认识仅停留在加药这一层面上,往往忽视其它方面,管理粗放。此时,虽然我们在技术上仍然需依靠国外公司的输出,但水处理技术带给我们的经济效益已引起大家的关注,国内水处理行业迅速发展。
1.3 精细化管理阶段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国内水处理学术体系已相对成形。大家也开始认识到了水处理不再是简单的加药,而是包含加药管理;水量管理;水质分析、检测管理;趋势预测;物料管理等多方面的结合,国内水处理行业蓬勃发展,此时的管理主要由人工完成,虽较为精细,但人工操作引起的时滞性、失误性制约着水系统的最经济、最优化运行。
1.4 “互联网+”管理阶段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互联网的高速普及、现代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客户与水处理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简单易行。“互联网+水处理”模式进入我们的视野,下文的2.1-2.8即是这一阶段的详述。
2 “互联网+”时代的循环冷却水运行管理和控制
现以某厂于2015年技改后的循环冷却水运行管理和控制系统为例,简要探讨”互联网+”时代的水处理新思路与技术。
2.1 水量管理及控制
水量管理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控制浓缩倍数。该厂2014年补水平均电导率约为545;总硬度378mg/L(以碳酸钙计);总碱度425 mg/L(以碳酸钙计),水质较差。技改前浓缩倍数在2.0~2.5,现拟采用加酸法控制浓缩倍数至4.0。本次技改,以补排水之电导率作为电磁阀的开启控制依据,因此,排水控制电导设定在2180。技改后,改变以往人工操作的时滞性较大状况。由于实现了控制自动化,循环水浓缩倍数得以大幅提高,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下图4为技改前后,浓缩倍数变化曲线图。图5为2014年及2015年同期月平均补水量。图6为技改前后,pH值运行数据。可以发现,技改后,浓缩倍数及PH值非常稳定,且补水量大幅下降。
2.2 库存管理和运行档案管理
本次技改实施后,由于所有水处理药剂均采用泵投加,因此分别存储于储罐中并加装液位计,其存量可上传于工控机,实时监控,节省人工清点操作。水质检测数据实时存储,调阅方便,实现无纸化办公。
2.3 数据共享与运行监控
当下,互联网应用迅速发展。在该厂本次技改中,利用互联网技术使得现场监测数据同时、实时传送至工控机及水处理服务提供商(以下简称服务商)服务器,实现数据共享。
这一技改,打破地域与时间限制,使得服务商与该厂的信息沟通更快捷。服务商可以随时获得该厂运行数据,以便于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运行工况进行评估,及时对运行方案进行调整。
服务商对自控系统各个模块的运作更加了解,在对现场运行数据进行实时传送的同时,将各个模块的状态也发送至服务器。这样,在工控系统运行出现故障时,服务商可以快速做出响应,指导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故障排除或系统维修、维护。
这一技改,使得系统运行的合理性、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从而保证水处理效果预期目标的实现。
2.4 大数据统计与资源共享
一般来说,服务商对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运行工况可以做出更准确的评估,但是苦于对现场数据的缺少。用户对现场数据掌握详尽却往往无法对运行工况做出合理评估。本次技改,使这一现状得到有效改善。
依托互联网技术,服务商的服务器可以汇集众多用户数据,形成水处理运行管控数据库。而各用户之间,可以通过服务器授权实现资源共享,对循环冷却水系统在运行过程出现的问题与经验进行交流,互通有无。
2.5 移动办公与管理、控制
智能通信设备现在已经相当普及,手机、平板电脑都可以通过移动蜂窝网络接收水处理管控服务器提供的信息。
在本次技改中,服务商授权该厂使用服务器数据远传模块。使用手机上网功能即可方便展现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运行数据与设备状态。这一改进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操作员不再需要坐班,即可通过移动终端启停、微调自控系统。
3 当前现状
关键词 摔跤 运动员 青少年 基础训练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扩展,怎么样做好青少年非专业摔跤运动员基本功能训练是广大摔跤教练员急需探讨的问题。本文根据个人多年摔跤训练经验,以及对摔跤训练基础理论的学习和进行相关资料的探究,结合国内优秀摔跤运动员进行的基础训练,分析并探讨哪些基础训练能帮助提高青少年非专业摔跤运动员的摔跤水平。
一、 基础训练问题探析
(一)青少年身体发育特征
运动员进行基础训练时间通常处于11~16周岁,因为从人体的生理特点看,此阶段是人体发育生长比较旺盛的时期,有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1]。这阶段因大脑皮层具有可塑性强特点,对技术动作的建立及掌握最有利。因此,处于该年龄阶段的青少年适合进行全面身体训练以及掌握摔跤基础动作、技术。
(二)国内摔跤运动员进行基础训练存在问题分析
因非专业体校强调输送质量以及输送率,而专业队员选材方面又注重于专项成绩,导致出现思想上指导不够明确,缺乏比较系统、全面训练,不注重基础训练[2]。身体素质基础训练方法单一、不全面。一般选择只从兴趣爱好出发,比如通过踢足球、跑步或是打篮球等方式进行身体锻炼,对一般训练内容缺乏科学、详细的指标依据。而运动员也只是凭个人兴趣出发,喜欢的就多练习,不喜欢的就少练习,而这种训练方式对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起不了多大作用。在专项素质练习中也忽视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正处于兴奋性较高、持久性差、易疲劳等其他生理特点,训练方法过于枯燥单调,缺少有利于动作巩固以及增添训练乐趣的多样化训练方式。不能提高运动员对训练的热爱及积极性,从而不能正确建立动力定型。此外,早期基础性训练只追求强度,急于求成,想立即提高成绩而导致部分运动员技术动作差,身体素质不高而造成运动承受力不强,甚至出现运动损伤,严重影响正常训练。
二、 改进措施
基础训练跟初学阶段与提升阶段作比较,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及任务,是为提升阶段作准备的特殊阶段。因此,基础训练阶段应在身体素质、动作技术等方面打下良好基础,只有坚实的基础才能确保以后的训练能得到更好的提高。所以,为了做好基础训练工作,应从以下借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对于青少年摔跤运动员的基础训练,应在思想指导上着重强调基础训练的重要性,要放眼未来,不要急于求成。要根据每一个队员的年龄以及身体发育情况制定各相应指标,全面提升身体各方面素质。在进行专项技术训练辅导过程中要以小强度、多数目以及重复训练的系统基础训练。基础训练重心放在全面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以及技术动力的正确定型方面,同时按照相关因素制定专项训练以及一般训练的素质指标,从而逐渐提升运动员身体承受能力。
(二)狠抓运动员的基本功练习,严格、正确的建立功力定型。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展的最好时期,因大脑皮层神经灵活性较好、可塑性大,模仿以及接受能力比较强。但是大脑皮层抑制及兴奋过程均衡能力不强,肌肉放松与收紧不协调,容易出现动作不稳定。因此,在基础训练过程中,要着重强调动作的规范性,正确建立规范动力定型。如果教练员对运动员放松要求,会使运动员容易出现定型错误,阻碍以后的技术训练以及能力提升。因此,教练员要严格遵守动作技能的定型规律,严格要求运动员进行规范动作,从而形成规范动力定型。因青少年所处阶段特殊,注意力集中能力不强,不能长期专注于某事。
(三)在基础训练阶段应加强身体的全面训练,不断促进身体向全方面发展,为今后进行专项训练打下基础。对于一般摔跤运动员素质训练方式很多,比如:田径方面的短跑、加速跑以及蛙跳等,越野跑,爬山,游泳、球类运动等项目。在进行全面素质训练过程也不能忽略与专项训练特点相关练习,只有做好全面素质练习才能提高摔跤运动员综合身体素质。专项训练主要包括速度、关节柔韧度以及力量训练,其中力量素质练习主要是指腿部力量、上肢部位力量以及腰部力量这三大力量的训练。同时还应注意加强和发展参与练习的肌肉群力量,因为这对防止出现运动损伤及力量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忽略这一观点而只开展集中、单一的过量刺激,不仅会阻碍三大力量素质的均衡发展,还容易出现局部损伤。因此,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应以全面发展摔跤运动员身体各方位肌肉能力为主要目的。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础训练作为提高摔跤运动员综合成绩的一个重要训练极端,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方面的科学研究。并根据我国青少年人群的身体发育特征,制定符合国内摔跤运动人员的一般素质与专项素质的动力测试指标,为全面、科学制定青年摔跤运动员的基本功训练制定长期计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作为业余体校以及专业队伍的摔跤教练员应从长远考虑,不能为了只求眼前成绩以及输送率而不注重运动员的正确动力技术定型,或是进行过分高难度、高强度的训练。应该把重点放在运动员的综合身体素质训练,为运动员制定全面、合理、科学的长远规划,帮助运动员不断提高素质指标。
一、深刻领会能打仗打胜仗时代内涵,准确把握实战化军事基础训练环境构建的具体要求
(一)要突出紧张的战场氛围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节奏快、武器装备杀伤力强、敌我双方对抗激烈、作战条件严酷恶劣,军校学员作为未来战争中的指挥员,要在战场上得心应手,首先必须在院校的军事基础训练中适应紧张激烈的战场氛围,培养出临战不惧的心理素质和指挥素养。因此,院校可以大力营造融声响、气味、影像等为一体的战场环境,采取制造爆炸声、人工喷洒水雾、施放烟雾等方式,组织学员在紧张的战场氛围中进行步枪射击、单兵战术等基础科目训练,从而有效提高学员对战场的适应能力。
(二)要突出激烈的对抗场景
激烈的对抗环境,能使学员置身于紧张压抑、外界干扰严重的实战氛围。根据实战化军事基础训练需要,结合具体科目,充分利用战术训练场、射击训练场等训练场地,构建对抗训练环境,按照以改为主、改建结合的原则,采取增加地物、改变地貌、改造地形相结合的方法,对训练场进行升级,确保训练场地基本满足对抗需要。采取制作声响模拟实战背景、设置图标模拟实物等手段,广泛开展兵棋对抗、实物对抗和实兵对抗,真实营造出激烈的对抗场景。
(三)要突出恶劣的自然环境
信息化战争同样要面对不同作战地区、不同作战环境下的复杂恶劣自然条件,这要求学员在院校训练中就必须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院校所处的地域各不相同,地形和气候条件各有特点,因时而异结合雨雾、大风、酷热等不良天气,组织学员进行野营拉练、野外生存、步枪(轻机枪)应用射击、地图使用等科目训练,确保训练条件符合实战要求。
(四)要突出巨大的心理压力
未来战场的残酷、激烈和快节奏,会使参战人员产生惊慌恐惧、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造成心跳加速、动手能力弱化甚至行为失控等现象。因而必须结合作战实际,有针对性地设置贴近实战的环境、困难等,用烟雾侵袭、噪音干扰等方式,使学员体验到高强度的心理刺激,增强他们对复杂战场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着眼最大限度缩小训战差距,制定有效构建实战化军事基础训练环境的方法措施
(一)改造升级训练场地
针对部分院校训练场地脱离实战要求、功能单一、地幅偏小等情况,以“实战化、配套化、通用化”为设计思想,按照“场地建设野战化、器械设施标准化、训练功能综合化、结构组成模块化”的思路,采取场地套建、功能合并的资源整合方式,追求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做到既可进行军事基础训练,还可进行心理行为训练;既可进行单兵专项训练,又可进行综合演练来建设训练场地。针对有的院校占地面积较小,训练场地建设需求大的矛盾,科学布置,合理安排,节省建设用地面积,丰富单兵战术训练场的战术场景设置,拓展训练功能,提高学员活学活用单兵战术的能力;队列训练场可以和篮球场、羽毛球场、广场、营区较宽阔道路等合建,通过合理安排来满足军事训练、体育锻炼和大型集会的不同需求。
(二)建立贴近实战的训练实验室
院校要积极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加强训练实验室建设,开发训练软件,研发训练系统,搭建训练平台,创新训练方法,为组织学员进行贴近实战的基础训练提供载体。如我军某综合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人才和科研资源优势,利用视频监视和捕捉系统、力学触觉交互引导系统等先进技术,在全军率先建成轻武器射击实验室,将模拟训练与场地训练相结合,极大地提升了训练效率和学员射击水平[3]。
(三)研发实用性强的模拟训练器材
院校应按照实战化、通用化、野战化的要求,加紧研制“网络模拟训练系统”、“基本技能模拟训练平台”、“激光模拟对抗系统”等训练载体,为提高训练效益做好保障。充分运用声、光、电、烟等现代科技手段,研发逼真模拟实战氛围的战场设施和训练器材,如声光模拟手榴弹、激光瞄准系统、真人形象射击靶等。
(四)塑造崇军尚武的校园军事文化
将“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明天走向战场,你准备好了吗”等标语矗立在训练场醒目位置,以崇军尚武的校园军事文化氛围促进学员的战斗精神培养,让学员意识到“战争就在眼前、明天就上战场”,自觉把准备打仗当作习惯来培养、把练打仗当作本能来强化、把打胜仗当作生命来看待。
三、结合院校办学实际情况,突出抓好构建实战化军事基础训练环境的关键环节
(一)要加强科学指导
院校机关要深入调研,广泛听取专家教授、一线教员和广大学员的意见建议,切实摸清现有训练环境离与实战化训练环境之间的差距,准确把握实战化训练规律,搞清未来战场特点,科学统筹训练环境建设各项工作,加强指导,稳步推进,合理设置各种实战化战场设施,联合部队、科研机构合力研发各类训练系统和器材,确保有限经费的投入而换取实战化训练的最大效益。
(二)要进行精细管理
要以精细化、制度化为管理标准,规范训练环境场地的实战化建、改、扩,建立完善训练环境及各类训练器材申请、使用、维护等规章制度,统一规范使用的程序方法,努力克服重建轻用、重用轻管现象。要把实战化基础训练环境构建作为基础训练考评的重要内容,加大对训练场地及训练环境建设的对口负责部门的检查督导力度,坚决杜绝重投人轻产出、重安排轻考评等现象,确保有限的建设资源管好用对。
(三)要推动持续发展
以技术革新和方法改进作为实战化军事基础训练环境建设的“双驱动”,不断升级改造现有训练装备和器材,推进实战化军事基础训练质量稳步提高。做到既适度超前,又稳步推进,不断加大建设投人,加快建设步伐,紧贴部队训练实际,紧跟世界军事发展潮流,努力推动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进而向实战靠拢,为能打仗打胜仗奠定扎实基础。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4-0274-02
中国优秀运动员队伍从成立之日起便纳入了国家集中管理的体制,运动员自进入专业队伍便成为国家正式职工,退役后的工作由体工队(政府)统一安置。这种高度集中和封闭的从业余体校、省市体工队到国家的“一条龙”的运动员训练和管理体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在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干预下,曾有力地保障了中国各级运动员队伍的稳定,为中国各项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中国竞技体育创造史无前列的辉煌成就,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计划分配的方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从事竞技体育的利益格局发生了变化。人们清楚地看到国家已不可能再为运动员负责一辈子,而上大学、接受更好的教育则是市场经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基本要求。竞技体育的高淘汰率和牺牲文化教育时间及运动员文化素质不高的现实,使得很多家长不愿意让有运动天赋的孩子从事竞技训练,而好好读书然后上大学则无疑是一种风险更小、回报更高的明智选择。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们观念的转变,使中国“一条龙”训练体制的上层出现了运动员退役安置出路不畅的严重局面,一些退役运动员由于缺乏基本的劳动就业技能,就业时竞争能力不足,安置难度越来越大,很多退役运动员长期安置不出去,滞留于运动队,占据人事工资指标,致使新运动员不能及时入队,直接影响了优秀运动队的人员更新。有的虽已安置但很快又下岗、失业,安置效果很差,进而影响到中国“一条龙”训练体制的中间和底层出现了招生困难,青少年后备力量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如1978年中国各级各类体校在训练排球运动员有21 945人,1999年下降到7 886人,到2001年全国就只有3 385人。河北省目前有待安置的退役运动员170人之多,占在训人数的20%;福建省常年积压人数230多人;湖北省约300多人,占在训练人数的30%。
究其原因在于,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地位受本人教育的影响逐步加大,体育成绩辉煌对运动员的作用将随时间的流逝而暗淡,而教育的作用将逐渐凸显,运动员后职业地位的获得更依赖于传统的教育因素。而现行的运动员文化教育体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运动员接受各层次学历教育的渠道不畅通,不能满足广大运动员文化学习的热切需求。多年来优秀运动员学历教育的质量不高,学历层次与实际文化素质不符。面对运动员“学训矛盾”难题,当所有研究都集中在如何提高对运动员文化学习的认识,如何在体制与机制上解决体育与教育的结合的时候。我们必须认清一个基本事实:影响运动员文化学习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和精力。当运动员每周要进行30~40个小时训练的时候,当竞技体校、运动学校的队员每天早操训练加下午半天,而同龄学生天天上课也难以保证学业优良的时候,再好的体制和机制,也无法让运动员还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并完成好学业。相比之下,拥有36万大学生运动员的美国全国高校体育协会就明文规定,其大学生运动员每周训练不得超过六天,周训练时间不得超过20小时。
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市县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高水平体育发展的源泉与根基,舍此基础,竞技体育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找准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应显得很有必要且意义重大。
一、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措施
1.更新观念适应新形势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1)确立“基础训练”观念。将“业余训练”更名为“基础训练”,将其归属于“群众体育”理顺为归属于“竞技体育”。应“以实定名”,才会“循名则实”,增强自觉性。(2)确立“体育教育”观念。体育基础训练的对象必然都是中、小学在校生,由此得出“体育离不开教育”之结论,无疑是对的,但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来说,同样教育离不开体育。问题关键在于,我们搞体育的不能把自己的神圣目标、任务拴在教育的战车上。之所以自称业余体校、搞体教结合总难免让人家牵鼻子走的尴尬,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丧失了体育这个自我。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站在体育的立场上,兴办自己的体育教育。比如,体育中、小学以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主要目标,属于竞技体育;普通中小学仍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根本目的,属于群众体育。(3)确立“基础训练社会化”观念。在以自办体育中、小学为手段开展竞技体育基础训练的同时,体育行政部门还应激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体育中、小学,鼓励、欢迎国办中小学和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开展单项的体育竞技体育训练,形成燎原之势,以展开竞争、促进发展。(4)确立“后备人才市场化”观念。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看做一种有巨大增值潜力的特殊商品,有偿培训、有偿转让,这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搞好基础训练体系建设,强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1)基础训练单位既成龙配套,又宜精不宜多。一个市有一所体育大专或中专、一个县有一所体育中学和小学或一所中小学合一的学校,就完全可以了。(2)该体系必须以体育教育,即体育部门办教育为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有主动权。过去的一、二集中业余体校也好,或者体、教联办共管的中小学也好,甚至体育教师由体育局聘任、管理和开支的“最惠待遇”型,都无法保证基础训练所必不可少的自。(3)中国由于受计划生育人口影响,目前正处于中学生高峰期,一二年后进入高中生高峰期。即中国的中小学规模已达到了一种历史的顶点,一二年后随着在校生减少,校舍、师资将出现一定阶段的过剩。我们应抓住历史机遇,争取政府支持,以划拨接管方式将体育中小学健全完善起来。(4)体系必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不能仅仅满足于县市省国家之间的有机衔接,为保证发挥“举国体制”优长要亲自创办的竞技体育训练核心载体,其通向社会的出入口必须贯通流畅。
3.合理流动配置,增强竞技体育基础训练活力。竞技体育优秀人才通过广泛交流活动,可以迅速改善本区域的人才结构,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已被人们认识。实际上,各地的竞技体育基础训练都各有自己的特色优势项目,必然育苗过剩,二三类苗子往往被“压死”。与其被“压死”,还不如将其推向市场。
4.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技能水平和社会活动能力。(1)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引导他们大力弘扬“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2)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由于过去教练员多来自于运动员,属经验型人才。因此,要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自觉加强科学理论的学习;同时,组织好定期集中培训、外出进修等继续教育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提高其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管理的技能水平。对教练队伍建设从战略上考虑,还要破除“优秀运动员=优秀教练员”的迷信。(3)提高其社会活动能力。每一个教练员,都面临着市场选材、有偿训练、竞赛市场参与、竞技体育人才交流等社会活动。这需要他们在实践中学会新的本领,增长新的才干,提高社会活动能力。
二、转变行政职能,加强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科学管理
1.由办竞技体育训练转变到管竞技体育训练上来。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要实行管办分离。再不能将所属竞训单位视为附属品和算盘珠,随意直接插手其具体事物,她们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拥有各自的经营管理自。体育行政部门要简政放权,把职能转变到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战略、整体规划、项目布局、调控举措、激励政策的调研制定、监督检查以及班子考察、干部调配,国有资产运营等宏观职能上来。
2.由办本级训练单位转变到管行业训练单位上来。由于“举国体制”对组队、参赛权的严格级别限制,形成了拿金牌只靠本级训练单位的表象;又由于各基层训练单位都把输送作为首选目标,形成了只能“下有求于上”的假象。从而,使体育部门在竞技体育训练方面,养成了重视本级而轻视系统的不良传统。很少到基层调查研究,很少制定指导基层训练工作的文件,也很少为维护基层利益去争取优惠政策。应尽快改变这种局面。
3.由管全系统训练单位扩展到管全行业训练单位上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体育竞技体育训练国家独办、别无分店的状况,使体育行政部门养成了只管本系统竞技体育基础训练的惯性。而今,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多主体兴办竞技体育已呈方兴未艾之势。这就要求我们,由管理本系统竞技体育训练,迅速扩展到管理全行业的竞技体育训练。
4.由单一的行政手段管理转变到依法治体为主的多种手段管理上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再仅仅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来管理竞技体育训练是远远不够了。首先,依法治国要求我们要依法治体、依法治训。管理训练单位的法律、规章、有待我们去制定和完善。经济手段,也是必不可少。还有一个竞赛杠杆作用,竞技体育比赛,尤其是届次比赛,必须紧紧围绕竞技体育中长期战略目标来实施组织,必须对在训项目战略调整给以积极导向,必须避免对大潜力小幼苗“拔苗助长”和对大器晚成运动员失之保护,必须加大赛风赛纪整治力度以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等。
中图分类号:J72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111-02
一、芭蕾基础训练对艺术体操专项技能的提高
艺术体操身体动作是身体各部位协调运动所形成的各种富于节奏感、旋律感、表现力和优美造型的韵律性的动作。艺术体操在许多训练动作的选择上,借鉴、吸收了古典芭蕾大量身体语言。例如:{1}艺术体操中主要基本舞姿:艺术体操术语称谓的单腿后举站立――迎风展翅,在古典芭蕾术语中称Arabesque;单腿屈膝前(后)举站立――鹤立式,芭蕾术语称attitude。{2}主要转体动作:艺术体操术语称谓的单脚转体的侧吸腿转体,古典芭蕾术语称Pirouette。{3}主要跳跃动作:艺术体操称谓的原地直体跳、交换跳,芭蕾术语称之为Grand jeté。
艺术体操在身体素质方面要求运动员具有最佳的柔韧素质,高度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较好的速度和爆发力以及高度的平衡能力和节奏感,并且有演员一样的表演能力和表演风度。艺术体操练习包括各种舞步、摆动、绕环、波浪、屈体、平衡、转体和跳跃,它吸收了芭蕾的手臂、腿、躯干的基本内容为重要练习手段,要使动作完成得准确、优美、幅度大、质量高,就必须从芭蕾基础训练开始。
艺术体操和芭蕾这两种艺术是相通的,芭蕾比较接近艺术体操的特点,它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解决人体美和造型美方面已被世界各国所确认和接受。在国际艺术体操比赛中,从每一个参赛者的热身活动中就可以看得出芭蕾舞的重要性,每个参赛者活动的第一项都是由地面练习逐步过度到扶把练习再到中间练习,最后是一些跳跃练习,这些训练程序与芭蕾基本功训练完全一致。因此,只要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加强练习,在训练中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就能够使动作更加完美规范。
二、芭蕾基础训练对健美操专项技能的提高
芭蕾基础训练可概括为“开”、“绷”、“直”、“立”四大要素,这与健美操的技术要求极为一致。“开”与健美操规则对运动员正确身置的要求相一致,健美操的“开”突出的表现在各类劈叉、跨分腿跳、踢腿等动作中;健美操规则虽没有刻意强调“绷”的技术,但在它的多数动作,如踢腿、吸腿、控腿等的动作中,都要求脚背要最大限度的伸直;“直”与健美操的技术特征要求的身体姿态控制技术,即背部直立技术的要求相符,主要指头、颈、躯干和两腿要形成完美的固定伸直姿态;“立”也是健美操背部直立技术的特定内容,如:各种控腿动作以及地上动作结束后的不同要求的立等,这就需要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多注意对立的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第一步是地面练习:通过各种腿脚伸展、转动,达到热身的目的;第二步是把杆练习:逐步学会怎样精确地找到各个规范的动作、身体各部位间的协调以及在各种动作中的平衡;第三步是中间练习:通过掌握完整的组合动作,磨练表演手法,进一步提高动作所需的力量、稳定性和造型性。
通过循序渐进地芭蕾基础训练,使练习者的身体外形和动作姿态逐步符合健美操专项的规范要求。芭蕾基础训练既是身体训练的一部分――用以提高健美操专项学生所需的身体素质,如身体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又是技术训练的一部分――使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前具备必要的基础能力,如健美操动作中的直膝、绷脚,动作的节奏感等,更是掌握跳跃类难度动作的关键。
三、芭蕾基础训练对体育舞蹈专项技能的提高
芭蕾对体育舞蹈在技术、表现力等方面有着最直接的积极的影响,要充分运用芭蕾基础训练中控制类、跳跃类、旋转类动作训练学生掌握完成各种技术的方法,锻炼各种所需的身体素质;运用舞姿类、步伐类及表演性组合培养学生的表现力,提升整体的艺术感染力。
芭蕾与体育舞蹈都对腿脚动作(脚位、步法、腿形等)有着特殊的要求。例如,在国际标准舞下肢动态技术动作训练中,可以采用芭蕾半蹲、深蹲、小跳及大跳训练方法,来提高体育舞蹈专项学生膝踝关节的正确用力和缓冲能力,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体育舞蹈的升降技术要求进行复合式的训练,来提高学生脚趾、脚踝、膝关节的运动能力以及下肢动作控制能力;在拉丁舞下肢动态技术训练中可以采用芭蕾的“擦脚”、“举腿”等训练方法来校正练习者的脚形、腿形和舞步动作形态,用芭蕾基础训练中各种踢腿训练方法来提高学生下肢动作的控制力和表现力。
芭蕾转的技术包括地面上双脚支撑和单脚支撑这两大类别的平转以及空中的各种跳转。在体育舞蹈运动中有前后左右的移动、上、下的升降、左右旋转和各种动态舞姿等诸多形式,尤其是带有转和旋转性的动作比重更大,因此旋转技术就显得极为重要,而且种类繁多,形式变化更为复杂。借用芭蕾的转体技术训练方法来掌握体育舞蹈转体动作的关键技术环节,特别是芭蕾的转体蹬摆技术以及躯干的直立技术,对掌握体育舞蹈中的各种转体动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在掌握了芭蕾转体动作技术后,可结合体育舞蹈旋转技术要求来提高动作技术质量。
芭蕾有各种舞姿,如“阿拉贝斯”、前(后)“鹤立”、以及各种控制、平衡等动作,在体育舞蹈中也有很多凝聚式的静态舞姿造型动作,它可能是表现内力的高位控制,可能是表现柔美的重倾斜舞姿,也可能是两者的综合运用,也正是这些相对静止的造型动作,使表演者以个体和两人配合的形式,充分展示他们惊人的功力和令人陶醉的静态式的画面美。要掌握这些难度动作技术,必须通过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
四、结论
在芭蕾基础训练中,将把杆动作和中间动作摆在首要位置,主张在技术动作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专项素质。
根据各专项特点,在动作安排上可分为:{1}相同训练内容:把杆动作。{2}不同训练内容:地面动作中手臂波浪、躯干波浪及腰部训练;中间动作中基本舞姿造型、步伐练习、旋转练习。
应针对体育艺术类各专项特点不同,教学内容应有所区别,根据需要选择教学内容,突出各专项的教学特色。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适应不同教学和训练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鹏屏,王小梅.古典芭蕾的训练体系在竞技健美操训练中的应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1):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