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步教学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2-12-14 06:04: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分步教学法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分步教学法论文

篇1

采用综合考核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IDI-CC)及笔者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自制的主动性学习调查量表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综合考核表分为理论考试与操作考核,各占100分;CIDI-CC量表共7个维度70个条目组成,采取6级(1~6分)评分法,分值在70~420分之间,得分越高表示评判性思维能力越强。学习主动性调查量表主要是学习时间调查,分为课外学时间、利用网络学习时间及与其他同学讨论学习时间。

1.2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比较

观察组CIDI-CC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种思维能力得分比较中,两组学生在求知欲得分方面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种思维能力得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理论考核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考核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学习主动性比较

观察组学生课外自学总时间、利用网络自学时间及与同学讨论学习时间分别为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本研究当中,教学步骤划分法将整堂课分为5个阶段,其中课前引导共有1个学时,主要是讲解数据库使用方法、文献获取方法、教学步骤划分法的意义及内涵。在进行问题归纳时,根据教学大纲对教材每章制定3个典型案例,对于每个案例设计5个具有引导性的问题,然后对其进行讨论并分解为若干小问题,每次用时为1个学时。例如血液系统疾病的案例,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既往史、检查结果等设计5个问题:

(1)初步诊断为什么疾病,且患者相关症状对诊断结果有指导意义;

(2)存在疑问的地方,还需要哪些检查来进行鉴别或诊断;

(3)所进行的检查项目当中属于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的包括有哪些,这些检查项目的原理是什么,如何操作可以得到最佳结果;

篇2

1引言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念首次被提出是在在 20世纪 80年代,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完成设定任务的形式来进行语言交流借此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设定任务为教学前提并统领整个课堂,以参与、合作、沟通、交流、协作的课堂学习方式,使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发挥,在语言的应用实践中感知、学习、交流目的语。任务型教学法是先进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融合,在实践过程中获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2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及主要特点

任务型教学法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来自于对语言习得的研究,任务型教学法区别于以往传统教学法在于“任务”,通过制定课堂教学任务并且在“任务”的统领下组织教学,通过完成“任务”来锻炼同学们的自我认知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特点如下:第一,任务型教学法教师所设定的“任务”,具有典型性及务实性的特点并且课堂操作性较强,根据课堂的主旨来提炼任务,同学们围绕任务展开语言交流最后进行语言点强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挥课堂主体作用,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并且提高了同学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时效。第二,任务型教学法着重强化了任务实施的过程,在课堂中将任务予以分解并分步骤完成,以学生的交流参与为原则,进行语言表达的互换沟通。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合作讨论并成为了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和实施者,使语言应用能力迅速提升。第三,任务型教学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诉求,尤其关注他们的情感特征,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和学生兴趣的培养,提高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3任务型教学法在托福培训类课程的设计应用

托福培训类课程的根本性质语言学习基础上的应试类课程,其构成内容主要为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区别于普通语言类课程学习的特性在于其特有的考试模式。因此,实现应试者语言功底和考试成绩的双赢,是托福培训类课程的两大授课主题。笔者在对托福培训类课程进行实践与调研后,认为任务型教学法在托福培训类课程的课程设计方面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下面以托福写作课程为例展开阐述:

新托福考试分为综合写作和独立写作两个部分。对相对要求较高的综合写作而言,它有相对固定的写作特点,具体变现为相对录音观点要么持质疑观点要么反驳了阅读文章,又或者就是支持阅读文章,因此只需要把相关描述质疑(或者反驳)与描述支持(或者加强)的固定语句背下来就可以形成一个大体的论述框架,同时运用优美的文字展开表达,那么获取高分是具有可行性的。结合以上新托福的写作考试的固有特性,在课堂上为了使应试主题更加突出和明确,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课程设计,在制定任务前,我们首先明确课程要达到的目标如下:好作文的三项标准:(1)全面有效的覆盖所有主旨,逻辑性强;(2)结构合理,内容的开展紧扣主题且论证得当;(3)语言准确,句式运用较为丰满。

在以上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将课程设计分为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紧密衔接,使得课程的主题更加鲜明,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在明确应试主题的基础上掌握写作规程,从而学会语言的灵活运用。在任务前阶段,我们会用成功的考试先例对同学进行熏陶,通过对以往的优秀案例的了解分析使同学树立自信心,同时营造积极的心理暗示氛围。通过对任务前的分析过渡到任务细节的制定与明确,首先是阅读笔记的纪录技巧;如何总结阅读主旨,然后用尽可能简介的单词提炼主旨并速记下来;按照阅读顺序用尽量少的词语纪录重要的文章构架,和所有的细节性词语。其次是纪录听力笔记的技巧,听力的观点是相对统一的则直接o录,若听力的观点是提出了另外一种阐释,则提炼并纪录下这种解释的关键词。再次是将笔记要点扩展为句子的技巧,通过句式的灵活运用,长短句的巧妙安排,对提炼的要点进行句式的扩充。最后将主旨性观点,要点以及细节这三个信息要素按照论证关系进行文章阐述,即细节支持要点,要点支撑观点。英语句式有主从关系,为了突出重点表达内容,大范围的运用主句来体现听力和阅读的关键点。在以上应试技巧的支撑下,最后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文章构造:(1)阅读和听力共同探讨话题;(2)听力内容所持的态度;(3)阅读内容所持的态度;(4)听力和阅读的内在关系阐述。在写作的过程中,同学所体现出来的弱项主要是语言表述和词汇量匮乏上面的问题:语言的连贯性,各种句式的灵活应用,词汇的选择,以及语言的规范性。会在任务的分解过程中单独设立词汇与句式的巧妙应用环节,然而,语言的深度应用离不开大规模的独立阅读,我们鼓励和推荐同学通过阅读海外书籍的方式强化语感,提高文学素养。通过课堂任务的分解与实施,同学们在程序与应试技巧上明确了如何操作,在任务后环节,我们将组织同学进行大范围的自主练习将应试写作内容加以巩固。

综上所述,在托福培训类课程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教师通过精炼主题明确课堂培训任务,并在任务的引领下分解成若干个步骤,每个步骤主旨明确,逻辑性很强,既能使同学充分明确每个步骤的学习内容,又能充分突出同学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语言应用过程中发挥出巨大的潜力,真正在强化语言功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应试技巧,取得优异的托福成绩。

参考文献:

[1]陈慧.英语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比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5):97-98.

[2]马笑岩,瞧秀梅.国内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综述[J].新课程研究,2011(10):93-94.

[3]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3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时普遍较本科院校少。项目教学法不仅解决了课时少的难题,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积极、主动、轻松地掌握知识。当然,课时的减少,并不代表教师的工作量减少。任务的选取、布置、指导和评价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掌握数学建模方法

因为项目任务往往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学生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自然拓宽了知识面,当然更主要的是掌握了数学建模的方法,这种方法正是教师“授之以渔”中的“渔”。

(三)在实践中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由于从项目的计划、实施、完成及评价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项目的完成中要真正地走入社会,学会收集资料,学会调研,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团结与分工合作,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二、高职数学建模项目教学的实施对象

由于数学建模教学面对的是全院学生。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基本原则,大部分学院数学建模的教学均采取分层教学模式,一般分为基础普及层、能力提高层和优秀拔尖层。针对基础普及层的学生,一般教师会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简单数学建模案例,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如在函数最值应用中可引入易拉罐形状的最优化设计问题、绿地喷浇设施的节水设想和竞争性产品生产中的利润最大化等模型;在常微分方程中引入人口问题、刑事侦查中死亡时间的鉴定和名画伪造案的侦破问题等模型;在线性代数中引入矩阵密码、投入产出等模型;在概率统计中引入考试成绩的标准分、保险问题、风险分析等模型,使学生从各类建模问题中逐步领悟到数学建模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针对能力提高层和优秀拔尖层的学生一般采用实验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可通过开设选修课《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培训班的形式进行。另外,针对这类学生,一般院校还会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各类数学建模竞赛,申报省大学生科研项目等。事实证明,经历过数学建模锤炼后的学生,自主学习、科研能力、实践能力、自信心等都明显增强,而且大部分同学都会进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深造。

三、高职数学建模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项目选取

首先,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相应的项目任务并下达给学生。项目可分为初等模型、微分方程模型、预测类模型、图论模型、规划类模型、评价类模型、概率类模型和多元统计分析这八类,每一类设计不同专业领域的项目。学生可根据自身专业和兴趣选择不同的任务,也可根据实际自选任务。项目任务的设计要具有示范性、覆盖性、实用性、综合性和可行性。

(二)项目分析

为使项目活动顺利开展,教师可将与任务相关的数学概念或内容呈现出来,供学生参考。指导学生将任务细化,明确任务目标。对于一些较复杂的项目,可以指导学生将其阶段化,分为若干子项目加以完成。

(三)制定计划

学生根据任务目标,制定实施计划,具体到时间与人员分工,在制定计划时可兼顾学生自身特点,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以程序的编写和运行为主。

(四)自主学习

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软件的学习和使用、算法的编写与运行等,这些具体细节都需要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和探究。

(五)完成任务

根据实施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分工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模型的建立与求解以及论文的写作。

(六)评价、修改与推广

在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代表展示成果的方式进行,对已建立的模型进行讲解与分析,对已完成的任务开展自评和互评,最后由教师总评。学生再根据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对模型进行修改与推广。

四、高职数学建模项目教学的评价体系

(一)过程性评价

主要指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的全方面表现,主要包括八个方面:1.认真,自主学习能力强;2.有创新性,敢于挑战;3.团结友好,善与人沟通;4.考虑问题全面;5.数学基础厚实;6.编程能力强;7.写作能力强;8.有领导才能。评价结果综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方面。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要求学生们对自己能力的了解以及相互之间相互了解,更需要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了解,要求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性作用。

(二)终结性评价

主要指对最终成果的评价,以数模论文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

五、高职数学建模项目教学案例

下面以图论模型的项目教学为例说明具体实施过程。图论是用点和边来描述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对实际问题的一种抽象,能够把纷杂的信息变得有序、直观、清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大量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常可用图形来描述。例如,物质结构、电气网络、城市规划、交通运输、信息传输、工作调配、事物关系等等都可以用点和线连起来所组成的图形来模拟并转化为图论的问题,再结合图论算法,计算机编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本教学单元从图论的实际应用中选取“物流线路与管网设计”这两个典型应用作为项目任务导入。

项目1:(物流线路问题)物流运输作为重要的物流网络优化问题,其方案的设计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等。请以实际城区主干线为例,构建图论模型,利用图论算法,给出城区主干线上的结点间最短路径,并通过构建欧拉回路,给出最优巡回运输路径。相关知识:无向连通图,一笔画问题,欧拉回路,历遍性最短路,最大流,Dijkstra、Floyd、Edmonds、Fleury等算法。教师活动:布置任务,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软件指导,协助组员分工,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学生活动:明确任务目标,根据自身特点组队,制定实施计划并分工合作,完成任务。(1)基本知识与软件的学习阶段;(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阶段;(3)城区主干线图论模型的构建;(4)利用Dijkstra和Floyd算法计算出结点间最短路径;(5)利用Edmonds和Fleury求最小权理想匹配和欧拉巡回。项目推广:车载导航仪、中心选址问题、最佳灾情巡视路线等。

篇4

 

1 引言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 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数据库以及数据库在各领域的应用,掌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开发方法,具备利用数据库工具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技能,为今后应用数据库管理信息,利用信息,打下基础。以往的教学通常采用“理论十实验+实训”的传统教学模式,由于该课程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普遍感觉学习起来入门难、目标不明确、不知如何应用到实际中。

而受课时的限制, 教学讲授基本理论占去太多课时, 应用和操作不足。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模式单一,灌输填鸭式教学,学生过于依赖教师,自学能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实践基本上属于被动模仿式实验, 学生根据已经设计好的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方法完成实验, 查看实验结果, 只满足于验证相关理论。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传授方法使学生很难用所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教学效果不高。

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结合课程特点和实际教学,利用“项目导入”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探讨了《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按项目开发的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教育教学论文,采用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法,把理论和实践更好的融合起来。“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有利于学生学习到实际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和岗位能力,项目导入有利于巩固学生专业知识、整合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2 课程改革思路

树立以“实践、综合和应用”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和毕业后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关于关系运算符号表示形式、规范化处理的算法等知识点的讲解是通过实例来引导的论文开题报告。

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重视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在教学中尽量营造探究性学习、协同学习等学习环境;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设计相应的教学过程和组织形式。采取现代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中采用问题引导法、现代启发式法等;实践教学中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法、行为引导式法、小组协作法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环境,多搞些实践活动,有条件时模拟实际项目开发,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是指教师根据阶段教学要求设计一个项目,根据当前项目设计并提出一系列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边想边学边练,最终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中的项目要求具有技术典型、内容全面、思路科学、结合实际,这样的项目才能使学生从整体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性,然后再通过任务将项目完成各个环节串联起来。该方法有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协作精神。

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和应用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将实验的要求和内容进行分解, 设计成具体的任务, 明确每项任务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技能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3.1 导入项目、分解任务

要求学生能根据一个实际需求完成一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它强调从需求分析、数据搜集、数据整理、系统设计到系统实现全过程的参与。这是一个大的项目,它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的模块或任务,随着学习进程分步完成。 如设计“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成绩管理需要管理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学生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管理学生的成绩,包括学生成绩的录入、查询等功能;需要打印报表教育教学论文,如:成绩单,选课表,所以还得设置打印功能;如果该系统规定专人负责,需要设置用户名和登录密码,体现保密性等。经过系统的分析,可以设计出一个基本功能框架。随着任务分析的深入,整个系统功能不断完善,结构不断清晰。这实际上是将教学内容拆分为一个个的“任务”,逐步地展示、布置给学生。

任务可以是教师设计的具体的任务,也可以是教师提出任务目标,由学生设计的任务。例如: 关于T-SQL 查询的实验就可以提出这样的任务: 通过实验掌握T-SQL 语言实现数据查询的功能, 要求用T-SQL 语句实现对论坛数据库中的信息查询。查询的要求由学生们自己提出, 教师进行筛选, 得出具体任务。对于这样的任务形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教师通过对各种查询要求进行分析和归纳,使学生学会分析各种查询要求所表达的语意的方法,进而转化为正确的语句格式,真正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3.2分组设计、教师指导及评价

根据以上任务问题,分组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教师虽然之前已做过实例示范,但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还是要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引导。分阶段进行讨论、交流、归纳相应的有关知识和操作技巧,使掌握慢的同学能跟上进度,营造协作学习的环境,促进共同提高。分组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广开言路、积极思考、创新思维、协同学习等,最终形成各自结果。

比如讲解概念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知识点E-R模型设计,先选取一些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题目,将具体设计任务分配给各组,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后,由各组代表讲解设计的模型,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论文开题报告。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设计成效,接着一定要指出各组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此过程一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是引导、监督、解答疑点、鼓励学生探索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不应过多地评价设计的对错和优劣,但是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了实现任务的方法。同时记录学生上机时出现的问题,及时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从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分析学生存在的不足和引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对解决问题使用到的技术和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除了教师评价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和互评, 使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进一步强化学生能力教育教学论文,巩固所学知识。

3.3课程考核

目前数据库课程考核基本上都是以学校期末考试为主,同时有的数据库课程教学后,让学生参加计算机二级考试,学生过分重视考试环节,在实践方面重视不够。有必要探索校内考核与用人单位考核要求相一致的机制,加大学生学习的过程监控,把平时课外作业,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模拟面试中的表现及社会实践的参与程度等都作为过程考核内容,着重考核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术能力和信息分辩能力。

提高课程设计在考核中所占比例,课程设计是“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课程摘要求,包括评分标准;在老师指导下对学生分组,确定小组长和选定小组题目;设计结束后推选一名同学讲解自己的课程设计,并回答老师的提问;由老师评出课程设计的成绩,成绩占该课程成绩的30%。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也是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笔试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语言细节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而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则可以通过平时的上机实践和综合实验的情况反映出来,所以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两方结合才能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 结束语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是一门基于SQL Server2005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应重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教师的细心引导和严格要求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博览群书,并将所学的知识和项目开发、科研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沈美,于翔.“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

[2]喻勇,王群,刘向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水运,2008,8(12).

[3]陈芳.对《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29(6).

[4]周丽娟.数据库教学体系改革与优化[J].高教论坛,2009,1(1).

[5]王淑霞,沈慧娟.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

篇5

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 Prabhu(1987)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在此基础上,Nunan(1989)对交际任务设计模式的研究以及Willis(1996)对任务型学习框架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任务教学的内涵。

Nunan认为“交际任务是一项课堂活动,它要求学生用目的语进行理解、操练、使用或交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意义而非语言形式上。

任务型教学与3P模式最根本的差别就在于3P模式重视教学最后产出的成果,即是学生能够语调清晰、语法准确地说出教师期望的句子,但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学生却不能将学到的东西学以致用。任务型教学法很好地弥补了3P模式的这个缺点。Willis强调的任务型学习模式并不是“呈现—操练—结果”模式的翻版,两者截然不同,任务型教学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单词、句型,并强化对真实交际情景下可能遭遇的真实情况做出反应。这样学生学到的汉语就不是死板僵化的汉语,而是能在真实情景中使用的汉语。与普通的替换、造句或选词成句等机械操练不同,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在真实环境中体会有意义的语言。因此任务型教学法提倡融入学生的个人经历,即语言并不是单向传授的,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背景和经历设置任务,以供学生共同分享信息的经历型地学习语言。

任务型教学法是要通过任务的实施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根据个人的背景,所经历的事件,可以看出这个学生的语言水平。任务型教学法利用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渴望,有意识地创造一种信息差的任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其投入到交际活动之中。在课堂上运用一些小讨论可以让学生在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见解和介绍自己熟悉的情况的同时,激发他们的“自我表现欲”,让大家都能充分了解到自己所具有的学习优势和能力。在这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带着渴求知识的目的去获得信息或传递信息,同样在运用汉语的过程中,注重表达连贯性,而非表达的正确性。

因此,任务怎样设计、怎样实施会极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分为三个模块,即新语言材料的引入、语言的练习和新语言材料的输出。

(一)新语言材料的引入阶段

在输入新语言材料阶段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应该作为引入阶段最主要的内容。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则能够调动学生的基础认知,那么学习语言、完成任务也会很快完成。

(二)语言的练习阶段

新语言材料的练习可分两个阶段,一是机械性练习,二是有意义的练习。这个阶段中重要的是如何使语言技能的训练能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学生通过机械性练习,能准确地模仿和重复说出新学的语言。在这一点上,很多人会觉得是否机械性练习阶段让我们回到了传统的3P模式。其实不然,语言能够进入真实的交际,不光要能表达,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表达出别人听得懂的句子,因此训练语音是不可缺的阶段。因此在这个环节上,将3P模式和任务型教学法搭配使用是非常有必要的。3P模式较为机械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比较标准的语音和符合交际的句型。

因此在语言的练习阶段,我们认为机械性训练和有意义的练习应该相互配合,不能弱化其中任何一项,特别是机械性训练,不能因其较为枯燥而舍弃不用。

(三)新语言材料的输出阶段

在这一阶段,将语言材料适用的真实生活环境输出给学生是一个教学难点,因为课文中所学习的语言材料有的可以适用于多个语境,比如《快乐汉语》第一课的《你好》中“你好”和“你好吗?”这两个问候语的适用性很高,因此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练习时应多样化,同时还应该区分语言点使用的不同的语境。“你好。”“你好吗?”虽然出现在同一课,但是两个语言材料的使用环境并不同,“你好。”适用于初次见面和日常交流;而“你好吗?”却适用于许久未见的老朋友作为问候之语,因此对着第一次见面的学生就不停机械操练“你好吗?”其实非常不利于他们学习。

汉语综合课有着其自身不同于其他课型的特点。在综合课中,语法被提到了相对重要的位置,综合课是要教会学生怎样通过语言的规律形成规范的语言从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但是语法的教学和操练相对而言会比较枯燥,并且有的教师教授语法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如果教师掌握不好,会造成“一言堂”的局面,大大不利于语言的操练。因此,在综合课的授课中,“精讲多练”原则一定要被提到首要的位置,但是怎样才能叫做“多练”呢?我们认为,练习很多种方式,单纯的模仿、机械地替换和有意义的重述,这三个环节对学生认识、熟悉、熟练把握语言都必不可少。模仿可以正音,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句子的结构;机械操练能够让学生熟悉句子的结构,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句子使用情况的基本认识,而有意义的重述则可以让学生巩固句子结构、意义、同时明白句子使用的情况。

那么任务型教学法这三个阶段应该如何运用到真实的初级国际汉语教学课堂中呢?

我们用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来说明。

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新实用汉语课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主编:刘珣

教学对象:韩国留学生(初级水平)

教学内容:第七课《你认识不认识他?》·课文(二)

教学时间:50分钟

教学目标:介绍朋友

教学步骤:

新语言准备阶段

词句准备语法准备

新语言练习阶段任务示范(视频示范)

综合任务活动根据自身真实情况完成任务

课文:

生词:介绍、名字、中文、专业、系、美术、音乐、英语。

重要的句型:我来介绍一下。

我的(中文)名字叫 。

我学习 专业,我是 系的学生。

你V不V+O?

……也……;……都……;……也都……。

课文:

丁力波:林娜,那是谁?

林娜:那是马大为。你认识不认识他?

丁力波:我不认识他。

林娜:我来介绍一下。你好,大为,这是我朋友——

丁力波:你好!我姓丁,叫丁力波。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马大为:我的中文名字叫马大为,你是不是中国人?

丁力波:我是加拿大人。我妈妈是中国人,我爸爸是加拿大人。你是哪国人?

马大为:我是美国人。你学习什么专业?

丁力波:我学习美术专业,你呢?

马大为:我学习文学专业,现在我学习汉语。

林娜:现在我们都学习汉语,也都是汉语系的学生。

下面我们分步骤来解说任务型教学法在本课中的使用。

一、新语言的准备阶段:

新语言的准备阶段主要是指词语和语法的准备。在这篇课文里,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便是,词语跟句型是牢牢套在一起的,也就是没有必要讲词语和句型分开教学。我们建议词语和句型统一用依旧带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比如“我的中文名字叫马大为。”完全可以用“我姓马,叫马大为。”来做引入,引入句型的同时也引入了单词“中文名字”。“我是汉语系的学生。”、“我学习汉语专业。”这两种新的表达方式也可以由“我是语言学院的学生。”、“我学习汉语。”这两句话引入,同时也引入了单词“专业”、“系”。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不停重复操练单个的词语,尤其是如“系”这样的在真实的交际中我们很少单独使用的词语。

对于“美术”、“英语”、“音乐”这样的词语我们也不同意用语法翻译法来告诉学生,使用直观的图片更能够调动学生的认知,让学生更快熟悉词语。

在语法“V不V”、“……也……;……都……;……也都……”的讲解中,讲得要简单,练得要实际。也就是说,同样是用替换操练,但是我们不建议仅仅是打出动词,来让学生填空型地操练,最好是给出图片或是对话,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或是对话中的回答来问问题。这样的操练感受直观,而且避免了学生仅仅是记住句型而做填空练习。

二、语言练习阶段。

在语言练习阶段中,我们可以引入任务型练习,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的练习不能完全脱离课文,课文对于学生而言是个很好地参照物,他们可以根据课文加入自己的内容,从而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

那么怎样做任务型练习呢?这里我们建议老师自己做示范。在视频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将读课文变为说课文的方式。看视频我们分为两次,第一次看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的含义有个大概的了解,第二次看可以让学生跟着视频中的人物说话,这样对课文内容有了跟深入的了解。看完视频后再提出一些问题来让学生回答作为深入了解课文。

视频只是课文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在其中应该帮助学生提炼课文内容,生成真正的交际用语。比如这一课的交际用于便是如何介绍朋友。

三、综合任务活动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结合教师所给的情景来做对话表演。

在这个环节里,教师所给的情景一定要尽量真实。在《你认识不认识他?》这课里,我们所给的场景可以是“开学”、“联谊”、“偶遇”等。

在综合任务活动中,尽量让学生脱离书本。这时学生可能会说出有语法错误的句子,此时教师最好不要不断打断学生做纠正。因为培养学生使用新句型的意识比让学生说出正确句子更为重要。

在任务活动中,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不要打断或者给与太多的帮助,可能有的比较积极主动的学生会引入很多以前学过的内容,此时教师应该给与很多鼓励。

从以上教学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任务型教学法生动有趣,并且能够最大程度让学生参与其中。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我们从语言准备阶段可以看出,任务型教学法对语法和词语的解释并不多,这对于一些学习方法传统的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他也许会因为不认同此种教学方法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同样地,由于对词语和语法的解释过少会造成学生对于近义词或者意义相近的句子感到困扰。最重要的是任务型教学法如果设计不巧很容易造成课堂的混乱,学生会大量使用其母语来交流,非常不利于他们吸收汉语。

因此,设计好任务、执行好任务,这是任务型教学法中最为重要的。

但是本文选择的案例只是交际性非常强的课文,但是在一些交际性不强的课文里,任务型教学法应该怎样使用,这还值得更多讨论。(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 高明杰.初级对外汉语教材的任务型练习研究[J].2008,(4).

[2] 李燕.任务型教学法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5).

[3] 马箭飞.任务式大纲与汉语交际任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

[4] 彭增安.任务型教学研究[J].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篇6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高教司[2007年17号),明确提出从2008年起倡导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大多数中职学校在人学新生中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笔者根据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教学目标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要教育学生立足人生,做好全面设计,分步实施。大要订出十年、五年、三年、一年计划,小要订出一月、一周、一日的计划。计划订好后,再从一日、一周、一月计划实行下去,直至实现一年目标、三年目标、五年目标、十年目标。

其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了解和评价自己。帮助学生在职业目标与本人能力之间寻求最佳匹配,以技能最佳化、性格最优化、兴趣最大化、环境最有利化等信息为依据,寻求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兴趣与职业的匹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条件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更要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二、教学内容的任务式设计

以往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开设多是模仿本科院校,教材也大多是本科院校使用的原本或缩减本,教学大纲沿用专业教育模式,以知识传授和考核为主,教学效果不明显。2009年,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的现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分析,将专家提出的职业素质要求汇总成表,根据’f职业素质分析表“中的能力、态度、素养要求,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的编写方式,以任务为引领、活动为导向,重新构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在内容安排上,共设置”自我认知:自己了解自己吗?”、”职业探秘:什么职业适合我?”、”社会巡礼:环境允许我做什么?”、”职场分析:我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和’。如何调整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任务。每一个任务都设计了相应的活动,列出具体的活动要求,提供完成活动必需及可选的理论知识、心理测试、实践练习等内容,注重对学生学习、沟通、协作等能力的培养。在内容编排上,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配有大量的插图,并设置”实话实说”、”每日感言”和“教师寄语”等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学习、愉快学习。下面以任务一为例详细介绍,见下表:

“自己了解自己吗?”活动内容及知识链接

转贴于 三、教学方法

通过开展教学设计研讨会、师生座谈会等进行教学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该课程的性质选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文引导法、张贴板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安排,积极开展自我分析与评价、职业探索、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知,制订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1、课文引导法

课文引导法就是教师利用精心组织的(不是传统的课文)课文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探索。学生通过阅读这种课文可以明确学习目标,明确了解应该完成什么任务,学会什么知识,掌握和使用什么技能,以及怎样去完成。在课文引导下,学生需要主动去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相关信息,解答引导课文中的相关问题。

2、张贴卡片法

张贴卡片法是在张贴板面上展示学生或教师填写的有关讨论和教学内容的卡片,通过添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分小组进行相关问题讨论,将讨论结果和想法用关键词写在卡片上,并由教师、学生代表或学生自己粘贴在张贴板上,师生对卡片进行添加、移动、分组和归类,进行互动,进而得出必要的结论。

3、集体讨论法

集体讨论法是一种群体式交流过程,也是一种内涵丰富、挖掘潜能、智慧互补、集思广益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某一任务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评价、启发、补充,发现疑问,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如此循环,使学生得到比较完整、深刻的认识。

4、情景教学法

篇7

引言

目前,单片机在我国的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众多院校均开设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方面的课程,这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软硬件实验、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好、学懂,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单片机实验教学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中必不可少一部分[1]。而独立本科院校的学生要想在众多的大学生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必须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这样将来踏上社会,应聘且从事与本技术相关的工作时,才能脱颖而出。

传统的单片机课程的实验教学仍然是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以验证型实验为主,各实验之间相互独立,联系不紧密,在实验课上学生仅仅需要将现成的软件和硬件进行验证,就完成了一次实验任务。由于教学设备是成品,线路大多在实验箱或者实验电路板中已经设计好了,从外部根本看不到电路是如何连接的,且生产商很少配备完整的电路原理图,学生在做实验时,要求连的线很少,很难参与到电路设计的细节中,动手能力也就很难在实验课程中得到训练和提高,导致学生缺乏整体设计能力,动手能力普遍较差[2]。因此在这类实验课中学生既不能得到有关硬件设计的训练,也不能得到软件编程的训练,这样学生不能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针对以上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中出现的弊端,笔者凭借多年从事“单片机”课程的教学经验,积极认真地对“单片机”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尝试,发现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单片机应用系统实验教学法。这种方法需要教师提前设计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然后将系统分解,按照实际的教学周分步骤,按照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分层次来安排教学顺序,这样安排的实验课就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设计平台。

在此,以“4×4矩阵式键盘计算器”这个单片机应用系统为例,从实验任务的设计、教学安排的设计及考核方案的制定等三个方面对“单片机应用系统实验教学法”进行陈述。

一、实验任务的设计

当有按键按下时,将其键值显示出来,同时有按键按下时发出蜂鸣。在按键上有+1键,可实现当前数值加1,并通过数码管显示;在按键上有-1键,可实现当前数值减1,并通过数码管显示。P1口使用灌电流方式驱动一个共阳级8段数码管,P2口则以行列扫描的方法连接16个按键,为了能在有按键按下时发出声音提示,使用P0.0引脚通过NPN三极管驱动一个蜂鸣器。图1所示为“4×4矩阵式键盘计算器”系统原理图。系统包含单片机最小系统、4×4矩阵式键盘、蜂鸣器输出和数码管显示模块。

图1:单片机应用系统原理图

二、教学进度的设计

根据以上对整个实验任务的描述,可以使学生明确最终的设计目标。按照整个系统的功能,对该系统进行分解,并结合单片机教材的理论内容整理出一份详细的教学进度安排表,认真设计每一次实验课的内容及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这样可以较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单片机的兴趣,如表1所示。表1是根据实验学时为16课时的教学计划给出的针对单片机原理课程的课内实验,要求每周安排2课时的实验课,因此根据理论课程的进度大致安排从每学期的第9周开始进行,至第16周结束,共计8周。

表1:“4×4矩阵式键盘计算器应用系统教学进度安排表”

建议采用“单片机应用系统实验教学法”的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设计出一个或多个“单片机应用系统实验教学进度安排表”。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一个班级进行分组,由教师指定按照2~5人为一个小组,这样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实验的每个阶段都必须与教师充分地交流和探讨,这对于教师来说,虽然增加了辅导的工作量,但可以及时地把握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学习水平和完成情况等,也可以为今后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辅导打下基础,另外也保证了绝大多数学生完成的进度。

三、制定考核方案

为了更全面、客观、公平地反映出学生实验的实际水平,尤其是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根据实验教学的安排,对学生的单片机实验过程进行量化评分,如表2所示,为“4×4矩阵式键盘计算器应用系统”的实验成绩考核量化表。以小组为单位,对每个阶段的进展情况进行评价,在最后一个阶段对成果进行验收,检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以答辩的形式对每位学生进行考核,要求每位学生展示和讲解设计内容,并回答至少2个有关该系统的硬件、软件、仿真、制作等方面的问题,最后由教师根据以上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评定。按照此类考核方案对学生进行打分,可以确保从各方面对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的考察。教师还可以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制定出更为详尽的评分细则。

表2:考核量化表

四、结束语

由于单片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上对此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更加渴望在踏入社会之前就能掌握这些本领,这无疑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地设计实验内容,让学生学有所成。本论文提出的单片机应用系统实验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单片机、进行系统设计和创新的平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创建了一个锻炼团队协作能力的机会,能够使学生在专业能力、社交能力、团队合作和自信心等诸多方面得以锻炼,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参考文献]

[1]王鹏峰.项目式单片机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时代教育[J].2013.7

篇8

1.抓好一条经线――以记叙文为主的写作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写作是这样描述的:“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不难看出,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从各地中考命题情况来说,记叙文占了极大的比重。因此,在七至九年级,要把记叙文的训练作为一条主线。七年级侧重训练写人叙事的记叙文,要求从生活中选择材料,能将一件事情记叙清楚,能通过详略得当的几件事写人。八年级侧重训练写生动的记叙文,能写好细节,有一定感悟。九年级侧重训练写厚重的记叙文,能进行生动的细节描写,能写出人物、事情的厚度,有较为深刻的思考,文章主题深刻。而对于说明文可以在七年级学习了说明文单元后,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八年级学习了生动说明后,指导学生写生动的说明文。九年级上学期可以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议论文。进一步细化训练目标和过程。比如训练写叙事的记叙文,可以从有条理地写清楚一件事情,到有详有略地写一件事情,还可根据选材,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训练。再如训练写人的记叙文,可以指导学生由写亲人开始,再到写身边的人,如老师、同学等,再到平写平时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人,如食堂工人、清洁工、交警……这样系统有序地分类推进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作文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

2.抓好两条纬线――单元(主题)写作和专题训练

在明晰七到九年级的写作训练方案后,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将阅读教学、文体训练、单元(主题)写作、专题训练进行有机整合。在运用教材中单元写作材料时可以打乱它原有的顺序为我所用,有计划形成某一类作文的系列训练。

同时,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技法的专题训练,教师在新接班时,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专题调查,了解学生作文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合理归类,整体构思和分类设计作文专题训练的方案;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制定相宜的阅读和作文提升计划。如可分步骤进行审题训练、谋篇训练、描写训练、详略训练、升华训练等;从描写角度来看还可进行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专题训练。

3.写好两类小文章――片段练习与应用文写作

片段训练内容广泛、反馈迅速、操作灵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初一起始年级,学生练习写人的记叙文时,不妨辅之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为专题的片断训练。到了初三再回归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时,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导学生以侧面描写、气氛渲染、场景烘托为专题的片段训练。为了训练学生观察和描写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既要有较为详细的计划和相应的训练步骤,又要善于抓住生活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应用文写作被不少老师忽略,这主要是因为中考很少考到,即使训练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不利的。应用文的训练,教者要做到心中有“谱”,灵活安排。比如班委会要开展活动,布置学生拟一则通知;班级开展爱心捐助,要求学生写一份倡议书;哪位同学遗失了物品,起草一则寻物启事,等等。

二、拓宽训练途径,重视作文实践

1.自由作文

定期抽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给学生最少的限制,最大的自由,让学生有真正的表达自我的机会。写作内容不作要求,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路边新闻,读了一本书,看了一部电视剧,碰到一个陌生人,想起过去的事,幻想未来的情况,只要是有感而发,都可以写;文体不设限制,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批改方式上也给予学生自由,可采取老师批阅、组内互评、交换修改、流改、集体修改等方法,同时,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回味。这种自由作文,体现人性回归,学生不把写作看成是高不可攀,而是我手写我心的自由表达,就必然能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2.情境作文

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写作欲望。作文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的契机,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设置了一个启迪心智的温床。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完善了情境作文教学法,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古典文学理论“意境说”中汲取营养,逐步探索出一条“创设(情境)――体验――想象――描绘(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学的路子,不少老师运用情境作文教学法进行公开教学获得一致好评,情境作文已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

3.对话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以教师为阅读对象,阅读对象的单一、无变化,使学生作文流失了生命营养和人文价值。“对话作文”是以平等对话的理念为基础,关注学生作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从作文功能入手,激发学生表达的需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我们利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要求学生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与朋友进行作文对话,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阅读作文后及时作出回应。这样的作文因为有了明确的阅读和交流对象,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大大提高,作文往往能发挥出较高水平。

篇9

专业课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与提高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一样至关重要。与基础课相比,专业课又有其特殊性,专业课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学习专业课除了要求严密的逻辑思维以外,还需要较强的形象思维。但目前在专业课教学中,还普遍存在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生到课率较低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专业课自身的特点来看,专业课内容面向生产实际中的客观对象,简单者有些乏味,而复杂者又难于想象,不同于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基础课的学习;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目前实践性教学的不充分,增加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难度,他们在学习专业课内容时感觉到枯燥无味,降低了学习兴趣。此外,专业课设置一般集中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教学阶段正处于学生选择就业的高峰时期,也是许多学生准备研究生考试的关键时期,学生到课率低、课堂上埋头复习考研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基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试方式等方面对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很有必要,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亟待提高。

一、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现教育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通过充实和丰富课堂内外的各种教学活动,学生由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和积极的研究者。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面,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多动脑筋。

1.进一步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黑板+粉笔”,而多媒体教学则兼具图、文、声、像的特点。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它的优点是能节约板书时间,加大信息量,开阔知识面,并能挖掘出文字达不到的直观、动态效果,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将学生带人模拟场景,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使用比较多的教学软件是PPT,所以,PPT课件制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认识到PPT电子板书实际上是将传统的课堂书写提前到备课过程中完成,电子板书既要保留传统粉笔板书讲究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分层次展示及可随时擦换的优点,又要突现出多媒体生动、直观、容量大的优势。因此,PPT电子板书的设计与制作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创造性的劳动。制作PPT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做好PPT内容的选择。PPT电子板书的设计应与传统教学的粉笔板书设计相似,分纵向纲要和横向补充两大部分,电子板书绝不只是将讲稿中内容简单复制到PPT模板上。除文字外,PPT还可使用图片、动画等素材,把抽象的东西变为具体的,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直观、准确地表达知识;还可以增加与学科应用或前沿相关的补充内容,扩大课堂信息容量,拓宽学生知识面。

(2)合理选择PPT上文字的大小、字体及颜色。教师应根据授课教室的大小、学生人数的多少及光线等具体情况来调整文字的大小和配色方案。

(3)合理选择播放方式。PPT的播放不能如翻书般单调,应尽量模拟粉笔板书边讲边写、讲到哪写到哪的模式,并注意保留主要提纲以便学生记笔记,旁注内容可写可“擦”以减少幻灯片的数量与更换频率。利用PPT的自定义动画功能,通过将电子板书内容分步骤、分时段设定完全能够达到上述效果。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重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要注重启发和引导。一位教师是否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看其教学是否立足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过程是“教”和“学”两个环节的统一,两者应是相互促动的关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之所以存在,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和调动学生在“学”这一环节的主体作用。在启发式教学方法中,教师扮演的角色首先应是一个诱导者和引路人,其次才是一个口若悬河的讲演家。因此,教师要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

(1)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教师通过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面前自求自得,探索思悟。比如,教师可以把要讲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新的问题,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习兴趣;还可以采取授课和讨论相结合,共同讨论不但可以强化学习的效果,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这样,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经常性的交流也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讲课技能,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思想与情感的沟通,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2)讲究“布白”艺术,追求启发思维的实效。“布白”艺术指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让学生在利用想象填补空白的过程中,追求启发思维的艺术效果。因此。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一般说来,教学中过于“实”,往往只能使学生记住条条框框,囫囵吞枣地生搬硬套。教师惟有化实为虚,使教学中有问题可供学生思考、探索,才能形成无穷的意味、幽远的意境。

3.5 适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分析与互相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将理论教学与实际的例子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使得课堂讲解生动清晰,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

二、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就要求教师具有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研究性教学是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进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专业课涉及的内 容深度和广度都较大,许多概念、公式和研究领域是全新的,因此采取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再好不过了。

1.研究性教学的特点。

(1)重过程,研究性教学将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研究性教学重在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研究性教学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制作成品,而是更注重使学生掌握调查、观察、实验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的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学以致用是研究性教学的又一基本特征。研究性教学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量。在研究性教学中学习者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综合性的,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予以解决。与一般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学习活动相比较,研究性教学更接近人们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实践能力。

(3)重体验。研究性教学不仅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如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等,还十分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研究性教学之所以强调学习体验的重要地位,主要是因为学习体验可弥补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缺口。更为重要的是,创造不仅是一种行为、能力、方法,而且是一种意识、态度和观念,有创造的意识。才会有创造的实践。只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创造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创造行为的个人的观念体系。

(4)重全员参与。研究性教学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制定恰当的研究计划,实现个人的研究目标。全员参与的另一层含义是共同参与,由于在研究性教学中学习者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因此就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在这里,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又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与研究,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并且使自己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得到提高。

2.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

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包括思想动员、分组选题、搜集资料、形成结论和总结评价五个部分。实施研究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思想动员,明确研究性教学的任务、要求与意义,使学生对研究性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积极主动地参与。然后,根据学生自愿和教师指导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以7人为宜。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提供一些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反思教育。阅读教育类的文献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寻找所要研究的问题。每组推出一人组稿,每次组稿人轮换,以使每个人都得到锻炼。题目选定后,就需要每组分工搜集资料,每人负责不同的部分。每人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对所研究的问题形成初步的构想,并加以论证,这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然后由组稿人执笔以论文的形式得出研究结论。每组推选一人面向全班宣读论文或作简要介绍,让全班同学了解每个小组研究的成果,并回答来自同学和老师的提问。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的过程。最后,由教师对每组提交的论文进行总结评价,以鼓励为主,同时指出研究过程中和论文本身的优点与不足,并以此作为依据给学生打分,作为重要的平时成绩,记录在册。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指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协调各种关系。以使学生的研究活动顺利进行。

篇10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该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积极主动地、有选择地感知、加工外在信息从而改变和重组原有的知识结构。在教学进程的设计中教师往往采取自上而下的路线,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和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并在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布洛非(J.Brophhy,1989)认为,知识是由围绕着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所组成,学习可以从网络的任何部分进入或开始。

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是指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需的学习资源,通过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获得知识意义的建构和能力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思维训练和技能练习类的学习活动;“任务驱动”学习法可使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十分明确,便于发挥主体的综合能力。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吸收了目标激励教学法的目标引导学习和活动驱动型课堂教学法的学生活动为主体等成果,并引入了新的教育理论,在任务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在“任务” 完成中探究方法、拓宽思路、掌握知识,形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求知欲望,形成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

任务驱动型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的一种新教法,新模式,它体现的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2001年我国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建议。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体现了“主导—主体结合”的教学设计原则,它避免了在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相互矛盾,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任务型教学的理论要求英语课堂教学应具有 “变化性的互动”的活动—任务。语言学习的“任务”是指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通过具有操作性强、有目标、有意义的任务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语言、掌握语言,最终提高真实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学习的成功,既要有大量的真实性输入,更要有一个需要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环境,“任务驱动”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需要使用语言去做事的交际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使用语言“真实交际”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真正的语言交际,综合运用的能力。

笔者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发现,任务驱动型教学对英语教学活动具有以下积极作用。

一、任务驱动型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

任务驱动型语言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语言交际、认知活动、生活体验、学习策略的选择以及合作学习等无时不在为学生提供发展的条件空间和过程。由于任务驱动型语言教学模式能体现英语实践性强的特点,能彻底改变以往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通过真实、有趣、有意义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和合作研究,充分发挥他们的语言知识能力。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然地习得英语,而且学得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二、任务驱动型教学有利于新课程目标的达成

牛津英语教材遵循着交际性、结构性、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注重智力发展的原则,力求通过大量的语言为输入、丰富的题材内容、多层次的语言活动、多元化的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及文化意识等素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任务驱动型语言教学模式确确是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要求教师首先令学生明白语言的意义,然后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的形式,它首先强调语言的流利性,再关注语言的准确性,最终使形式与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

三、任务驱动型教学突出真实性

众所周知,任务型教学就是因其真实的情景,真实的材料和真实的任务而受到广大应用语言学家的青睐。任务设计首先要注意情景的真实性,设计任务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让学生能投入到任务中去,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让学生自然融入任务中去,要与学生兴趣爱好一致。让学生乐于投入到任务中去。 例如我们在教授 Looking for sb内容时,教学生学说How can I get to…?You may call…?及Would you please tell me…?采取以下步骤。

1、任务呈现

展示Mr Zhang与Miss Chen人物场景。

①复习问候语,并通过询问学生的姓名引出Would you please tell me…?句型。

②由询问学生姓名引出询问电话号码方式: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your telephone number?

③将课文插图中的人物与场景分步呈现,并询问人物与地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引导学习

采用播放对话部分录音,通过看与听,逐步熟悉本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并感知新知所适用的语言环境

①观察插图。

②分步听录音,引出句型How can I get to…?与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③请学生分角色表演,在课文所提供的情景中练习所学的句型。

3、师生合作,巩固新知

①替换寻找的任务,师生分角色表演。

②替换寻找的地点,师生分角色表演。

4、组织练习,点拨评价

任务情景:到教室、办公室、电视室等场所找人,或者可以让学生自己创设找人情景。

①全体学生自由组合,围绕“Looking for sb”这一主题进行操练,同时教师及时进行点拨。

②学生展示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四、任务驱动型教学注重任务的人文性和趣味性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我们所崇尚的。因而教师在任务活动的设计时都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语言水平,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和经验,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语境中,产生亲切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任务活动的设计时还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设置任务的不同难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在确定发展与教学的可能关系时,要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其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二是他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但要借成人的帮助,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维果茨基将学生在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对教育过程而言,重要的不是着眼于学生现在已经完成的发展过程,而是关注那些正处于形成的状态或正在发展的过程,学生正是在成人的引导下才逐渐走向独立,这一理论使人们看到学生发展的空间及可能性。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现有实际水平、潜在能力、兴趣倾向、性格特点等来设计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任务,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而不是单方面要求不同的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唯一的教学环境。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决定了学生完成任务的直接兴趣就是任务“有意思,有趣”。因而,任务活动的设计要围绕激趣原则。

五、任务驱动型教学强调任务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任务应难度适中,有层次,便于操作。课堂授课的时间和空间限定决定教师一定要突出任务的目的性,用最短的时间说明完成任务的要求,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好完成任务。教师要精心设计将任务引入课堂,给学生提供实践、运用、习得语言的机会,使学和用统一起来,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同步提高的基础上,形成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目前,任务驱动型教学应用于英语学科教学还处在实践探索阶段,我们在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问题。例如:教学设计表面上是由任务组成,但“任务”本质上还仍然是语言训练练习,而且大部分是在老师的控制下进行的,没有体现出真实性和交互性。“任务”只是让学生自由地完成喜欢做的事,课堂教学松散,低效,无目标,只是部分人参与,且语言运用的质量不高,大多数人只是看热闹,“任务”没有体现出是学习、理解、体会语言后的活动。任务泛滥、任务设计无信息差、任务缺乏真实性。

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在“做中学”,这对于相当多的英语基础差,缺少交际氛围和习惯的学生来说,很难调动他们去完成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

任务驱动型教学是一种思路,一种教学策略,而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他只是一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为学生提供终身学习所需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技巧。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师要灵活地处理教材内容来实现教学目的,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把抽象的具体化,把复杂的简单化,把大任务小块化,结合具体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形成有个性特色、本地特色的英语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探索[].同济大学附中网.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课程、教材、教法(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

[4]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研所主办).

[5]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6]倪文赛.任务驱动式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5.

[7]周春敏 .谈谈高中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J].中小学英语

篇11

实践与构想新教材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简称英语“人教版”,这套教材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现已正式在我省的大部分地区开始使用,现在就我在试用这套教材期间的一些想法和实践活动作一个总结。

一、新教材的优点和缺陷

1.新教材具有的优点

(1)新教材的知识点和语法具有超前性和重复性。如英语中的时态,在初中部,这套新教材中就重点完成了六大时态,即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完成时,过去进行时,有些时态从一出现后,在以后的教材中就反复出现,并且有些时态要在以后的课本中才正式学,在前一两个学期就有出现。

(2)新教材注重东西文化的差异。新教材注意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内容。

(3)新教材的对话与课文情景创设,更加贴近生活。新教材还增加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名片介绍的内容,通过名片的内容可以做多种与职业、地址、工作单位、电话号码、传真、电子邮件等内容的有关练习,这些都是生活中经常发生,经常接触的情景,真实、实用,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4)新教材紧扣时展的脉搏,响应党的号召,扩充了大量信息、思想性强。大致表现在关注西都大开发、注重科学发展、关注社会、关注环境。

(5)新教材趣味性强。新教材的话题新颖,生动有趣,增加了谜语、谚语、诗和幽默短文等内容,贴近时代生活。

2.新教材存在的缺陷

新教材除具有以上优点外,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法错误明显,教材校正不严肃。新教材存在明显的语法知识性错误,如:第二册(上)第53页,Part2Askandanswer中的第六句话“HanMeiKnowsLittleabouttheweatherinSydney,doesn’tshe?”当陈述句部分出现一些含有否定意义的词,像few、little、hardly、never等动词时,附加疑问句部分用肯定形式。

(2)教材容量扩大,要求提高,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新教材增加了语言输入量,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高,具体体现在词汇量,练习与教学活动量,阅读量等的增加。

(3)新教材课本内容分配不均。新教材的知识容量大是相比较而言的,各个知识点在课本中的分配很不均衡,有的课文几乎空洞无物,而有的课文如果要按教学目标则需用上2~3个课时。

二、使用新教材的几点想法和建议

新教材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缺点,笔者认为在组织英语课程新教材教法中,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新教材词汇的教法

在学习生词时,应把握好三个尺度:(1)集中学习单元生词,分散学习目标,逐步消化掌握词汇。集中学习生活是“张思中英语教学法”的理论精髓。而且新教材的单元单词都集中在一块,所以我认为在学习新教材时采用集中学习单元词汇。在集中识词时,所有同学只需会读词汇,仅有少部分同学能够拼读部分词汇即可。再分课分步骤让学生在课外去掌握词汇,教师只须在上每一节课之前检测一小部分学生在课外记忆的情况,如此类推,在单元知识学完后再进行一遍词汇集中巩固,在两个单元或三个单元完成后再让学生在课外进行一次巩固,教师抽查效果,这样在半期后学期结束时再集中巩固一两次,这样学生掌握词汇的可达95%以上,只有极个别几个学生不能完全完成词汇学习目标(learningaims)。(2)掌握(productive)黑体词汇,理解(receptive)常规自体词汇。新教材词汇量大,全部掌握课本词汇学生倍感困难,只学黑体词汇显然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我在教授新教材时,制订的词汇学习目标是“掌握黑体词汇,理解常规白体词汇,有余力的学生了解workbook练习题,或课外读物中出现的词汇。”用“四会”分词汇法来区分目标就是课本单词表上的黑体词汇需达四会(听、说、读、写)目标,课本表上的白体词汇需达到三会(听、说、读)目标,其它生词汇达到二会(读、说)目标。实践证明这种新教材的词汇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由于新教材的知识环节编排具有“超前性和重复性”,所以我在初一教授的学生到了初二,他们对新教材的词汇都记忆犹新。(3)“词句文”结合教学,即把词汇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去学,把句子放到形象的短文中去学。现代英语教学法研究表明,在英语学习中创造学习情景,把词汇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去学。把句子放到形象的短文中去学,是促进学习者快速掌握语言的便捷途径。

2.新教材课文的教法

新教材系统性高,因此提倡整体法教学,即先从课文的整体内容入手,了解课文的主旨和文法,然后再逐一学习语法与知识点,我认为在具体教学课文时应注意两个方面:(1)遵循短文阅读原则,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组织课文教学。(2)适当调整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由于教材存在个别不足之处,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按照自己教学的内容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或删除部分不合适的教学内容。在此列举一事例。如第二册(上)Lesson9,我觉得如果按照新教材的编排顺序,先进行对话操练再讲形容词比较级的变化规则会对学生授知识造成感觉障碍,因为对话中出现几个形容词的级别变化,如果停下来讲语法势必耽误了操练对话,如果不讲形容词的比较级变化,学生又如何理解对话内容。于是,我把这两个授课内容进行交换。先讲形容词的比较级变化规则,再讲第一段对话,再进行操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主动订正语法错误,在新教材中出现的明显的语法错误,一定要根据正规的语法教学书在课堂上把它给予纠正。

3.多操作练习,少语法教学,真正做到精讲多练

现行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淡化语法教学,注意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的养成。反复操练是掌握与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具体体现在。第一,加强基础认知和基础技能的培养,把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听写方面的教学,夯实根基。第二,注重学生学习策略指导,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阅读,听说技巧。第三,充分利用电教资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式教学,把学生的兴趣和语感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4.从新教材中挖掘德育教育素材,搞好德育教育

新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素材点较多。内容也较广泛,我们应在具体的教学中很好的灌输德育思想、人文思想、社会动态、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教材中英语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国家、关爱家庭、关注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和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篇12

一、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了部署,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强调“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纲要》第19章从“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和“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三个方面,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总体要求,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10个重大项目之一,提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数字化、网络化教育资源研发与共享,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快职业教育工作者信息技术普及与应用。教育部教职成[2012]5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深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仿真实训基地、网络教室、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多媒体应用中心等数字化场所和设施)。二是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通用主题素材库,包括行业标准库、实训项目库、教学案例库、考核试题库、技能竞赛库等,以及名师名课音像)。三是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多媒体教室、数字化实验室、远程协作教室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环境)。四是提升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

浙江省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在“十二五”中,围绕“四化”(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现代化)建设,以“传承国学、服务经济、潜心育人、引领未来”为宗旨,在数字校园及工厂教学建设、课程资源汇聚、现代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校际网络联盟等领域进行了资源开发与有效应用的研究,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策略与有效应用研究

1.基于理实一体,建设数字校园及“工厂教学”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为标志的教育信息化,赋予传统教育现代特征,将教育带入新纪元――有了信息化,数字技术支撑起现代的教学手段,“校校通”“在线实时加工与播放”构筑起现代教育传播路径,开放、共享、交互、协作、自主学习催生出现代的教学方式。

为此,学校制定了“保持先进、适度超前、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突出应用、讲求实效”的整体信息化方略,围绕“数字校园及工厂教学”建设与应用,在公共基础数据系统设计平台上,重点谋策微格教室、虚拟演播、实时在线加工、视频摄像系统、图像分析跟踪、自动策略系统、录播工作站、音频系统及周边设备、资源管理平台、后期非编系统等领域,采用“分块推进、方式优选”的方式,统一按照国家教育部《中职学校管理信息(2012版)》标准,组建中职信息化基础环境,如图1所示。同时以“产、教、研”为抓手,加强职业教育职业技能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环境建设(以模具“工厂教室”实训室为例),如图2所示,引进模具产业生产流水线,下设模具制造“工厂教室”实训区、协作学习环境区域(包括精密检测区、小发明小创造工作坊、名师工作室)、信息资源采集区、逆向造型实训、模具拆卸装配工作室,以及工具钳工和普车、数车、数铣单项技能实训区,开展“小班化”教学。

2.基于教学的有效性,汇聚和研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信息化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老师在海量的信息化资源中快速、有效地确定所需要的有用信息,按素材资源库、交流课件库、教研论文库、学科知识库、教学参考资源库、学生课程资源等进行合理分类,形成有序的课程资源,使得每位教师都能方便地获取需要的教学资源,借助网络,开发用户常用的交互方式,如即时通信、文件传输,支持师生交互、学习评价和管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三维虚拟学习环境,提供了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资源丰富,动态更新,人机交互界面随时互动,使网络教学组织变得更为容易,也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和理实一体的目标要求。信息化课程资源汇聚的途径之一就是网络获取,例如要讲授“剖视图”这节课的内容,可以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剖视图”这个关键词,然后单击搜索按钮,则会出现成千上万条的相关信息。

通过这种网络搜索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适应大部分的教学需求。那么,当网络上搜索不到,或者搜索到的内容不是很适合任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时,就需要通过专业网站搜索,如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cn)、浙江职业教育资源网()、中国教育资源网(.cn)、中等职业教育4A网络教学平台(.cn)。

信息化课程资源汇聚的途径之二就是采用“自制积件”“研发信息化教学软件”的方法来实现。所谓“自制积件”,就是通过应用计算机软件二维(AutoCAD)抓构思草图,通过三维(Pro/E、SolidWorks)建模、渲染、录制视频、动画编辑(Flash)整合和操控,能够成功地将不能停止、返回、快进的AVI文件转换成Flash文件,并添加“播放”“停止”“逐帧后退”“逐帧前进”等四个按钮。例如,根据教学需要对螺纹车削过程作播放、暂停、后退、快进等处理,达到动态交互的目的(图3)。

通过多软件协同设计的思想来制作教学积件。这种自制教学积件的方法需要教师具备计算机各种软件的应用能力,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软件的各种功能,如图4。

学校利用信息化,研发学科CAI资源库,为教材开发配套光盘。例如研发《机械制图(多学时)》(高等教育出版社)配套教助资料(信息化教学软件如图5),资源库的总容量有800多兆,并有使用手册和附件包,形成一级(avi、jpg素材)、二级(Flash积件)、三级课件的资源库结构模式,其中有一级素材760多项、二级积件367项、三级课件125项。在资源库中,有大量的教学案例,在教材重点难点的处理、教学环节的把握等方面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同时收集了大量原始素材、积件,并提供相应的软件平台,以满足教师根据教学需求的差异、自身的多媒体制作水平以及课堂教学对交互性的不同要求,选用不同模板进行课件、积件的制作,实现资源库的二次开发。对于课件制作,笔者创新性地谋划了如下方案,即设计思路、演示效果、课件制作全攻略、课件小结,同时形成了三种基本制作模板:课件制作流程模式之一,.avi在Flash NX中的镶嵌制作模式;课件制作流程模式之二,.avi在Authorware的镶嵌制作模式;课件制作流程模式之三, .avi在Powerpoint中的镶嵌制作模式。

图5 信息化教学软件

3.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构建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转型和升级,工程教育与产业面临着新的挑战。约翰・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正是在此背景下,麻省理工学院以美国工程院院长Edward.F.Crawley教授为首的团队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从2000年起组成跨国研究组合,探索创立CDIO工程教育理念,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操作(Operate),它是“做中学”原则的体现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

“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开设理论、知识、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形成行动导向专业教学法设计及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融入于教学全要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教与学、教师与学生平等互动交往情景的,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设施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重新组合,引导学生在专业对应的职业情境中、在动手的实践中自主学习,从而掌握知识与技能,不断构建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能力体系的教学模式。贯穿“先学后教”“先教后学”,从初学阶段的讲多学少,逐步发展到讲学相兼,再到高级阶段的讲少学多,实现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到咨询者和引导者的转变,如图6“教”与“学”八卦动态图。兼顾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模式,即统称为“现代教学设计”,又称“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其主要过程如图7所示。

从科学提炼“核心技能、核心课程、核心实训室”的内涵,整合重构“核心课程”主干体系,系统设计“教学项目”教学平台等方面,整合“生产流程”和“教学过程”,融合“教案”和“学案”,围绕“教学项目”,紧扣“产品化、教学化、趣味化、仿真化”,提炼理实一体化的技能实训的教学流程:任务要求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价知识链接活学活用知识拓展。实施实习流程小班化,探索引导建立学习任务书或学习志,改进课堂,学会理实一体化录像脚本格式及教学组织策划。以《绘制轴类零件图样》录像脚本策划为例。

[引入任务]趣味导入新课,展示数控专业学生作品轴及零件图。

[描述任务]分析零件图,拟定绘图工艺流程。

[任务的落实和交流]任务一轴类零件图样,根据学习志课业设计或引导文,引导学生参阅教材和引导文,自主探索和学习,分组实施绘图操作,完成零件图样的绘制,要求各组上交当场绘制的作品,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任务二展示主轴零件图(断面图,剖面),针对移出断面图,剖面填充,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制定断面图、剖面填充绘制的最佳工艺流程,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教师总结及布置作业。

以轴类零件图的绘制为平台,同学们树立了“快速、准确、有效”理念,养成了绘图的好习惯,提高了优化方案的能力,能收集资料,借助学习志的课业设计,展开相互协作的探索和自主学习。

三、信息化共享未来:构建“产、教、研”校际网络联盟

校际网络联盟,实际上指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校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战略目标,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而形成的合作联系。在网络环境下,学校共同开展专业建设、教育科研(专题学习、课题研究、、学校生活)、课程建设(包含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网上教研)和校企合作等探索。例如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由宁波市教育局主办、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宁波市工商局共同联办,相关行业企业、院校及服务机构共同参与建设。

通过校企通网络服务平台()提供最权威的资讯,借助强大的数据库,实现企业找服务、找人才、找设备、找技术,学生找工作、找培训、找实习等对接服务。目前数据库已经囊括了宁波72家中高级职业院校、几十万毕业生的数据,还拥有6000多家企业信息、50多个行业协会信息以及200多个培训机构信息。因此,笔者认为,基于资源与信息共享,构建浙江省中职“产、教、研”校际网络联盟已是时不我待。

参考文献:

[1]查建中.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三在战略[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