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测评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2-05-14 05:28: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综合素质测评自我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综合素质测评自我总结

篇1

综合素质测评自我评价范文一:一、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

本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祖国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

我从小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在电视里看到国旗升起的时候,就情不自禁地起立敬礼。曾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后,我的内心就充满了自豪感,每天的新闻联播是我必看的内容。

学习之余,坐在车里,观看家乡的夜景,是让我最放松的一件事,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太大了,立交桥,景观大道,休闲广场,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一定努力学习,争取为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多做一份贡献。

我是一名中学生,平时的一言一行我都能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够严格遵守,课余时间外出,能够遵守公共秩序及交通法规,对公共设施能够爱护,外出坐车我会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或帮助他们。在劳动课上也从不偷懒。

在家里,经常帮助家长做家务,比如洗碗筷,擦地,修理一些简单毛病的电器,家里的电脑中病毒后从作系统等,父母工作忙,不在家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饭菜,帮助表弟表妹学习,爸爸工作忙,家里的力气活,都是我帮妈妈干。

在学校和同学相处能够以诚相待,信守承诺,平时不管学习多忙,只要同学求我帮忙的事,我都会答应他们。比如他们组织的特色班会,需要我客串的,或需要我帮忙找的材料,我都会认真准备。

能够主动帮助老师组织各种活动,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各科老师都把我当成是他们的好帮手。

能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参与并组织班级和学校的各种课内外活动,活动中与同学能够和睦相处,关心集体,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乐于帮助别人,在各种劳动中积极肯干,不怕脏,不怕累。

二、学习态度与能力

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各科成绩还算可以,没有偏科现象,喜欢和同学讨论问题,自主学习能力强。上课能够认真听课并积极参与讨论,能够主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自觉,独立地完成各科作业。

能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按时起床,按时休息。在家上网查找学习资料后能够主动下线,不上不良网站上浏览,从没上过网吧,没有网瘾。能够节制自己看电视,自己整理房间和衣物,外出补课不用父母接送,自我管理和自立能力强。

三 合作交流与探索

我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很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珍惜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我能表达个人观点,当别人的观点不受赞同时,我都会尊重他的观点,即使不对,为了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我会尊重和鼓励他。我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每当我有快乐的事,我都会与朋友一起分享。我的人际关系也很融洽。我热爱生活,我喜欢观察生活,为了发展我的实践能力,我会参加一些活动,不但可以认识一些朋友,还可以开拓视野。

做事认真负责,在各项工作中,能把同学们团结到一起,善于与他人协同“作战”,社会实践能力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快,乐观向上,爱好广泛,并能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能够积极上进并主动挑战一些困难。

四 运动与健康

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喜欢打篮球,乒乓球,游泳等,会骑自行车,有时早上会和爸爸骑赛车在环路绕一圈。在班级任体委,经常组织同学和其它班级同学打比赛。活动中同学之间产生矛盾能够帮忙调节,遇事冷静,不冲动。

五 审美与表现

学习之余喜欢听交响乐,爵士乐。喜欢相声,曾参加过学校艺术节。

初中三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学习能力和方法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各种活动中也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但是我也深刻认识到自己有一些不足,在学习中还是容易马虎。我一定会克服自己的缺点,每一件事情都会做的更好,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贡献大的人。

综合素质测评自我评价范文二:在思想方面:我能严格遵守学校纪律,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乐于助人,关心同学,与同学相处融洽

在社会工作方面:我曾任班长管等职务,长期为同学们服务,参与组织了各项有益活动,培养了较强的策划、组织、协调、管理和创新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学习方面:我以“勤奋务实、永争第一”作为自己的座佑铭。现实生活中我也以此来鞭策自己,学习态度严肃认真,学习目的明确。每个学期,我都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周密地安排时间,从不偏科。因此,我在上初中以来的每次考试中都能取得骄人成绩。

自我评价: 为人诚恳,乐观开朗,富拼搏精神,能吃苦耐劳。 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踏实,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有较强的学习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求知欲望强烈; 进取心强,乐于助人,爱交际,人际关系好。

综合素质测评自我评价范文三:本人思想健康纯正,能吃苦耐劳,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一直一严谨的态度和积极 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在学习上,三年来我虚心求学、刻苦认真、吃苦耐劳,及时总结,通过系统地学习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自己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绩得到了老师及同学们的肯定,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我热爱自己的专业还,还利用课余时间专修计算机专业知识,使我能轻松操作各种网络和办公软件.,在书法和体育运动都获得好 面的等级考试已达标.除了在专业知识方面精益求精外,平时我还涉猎了大量网络编程,网络管理与维护,网页设计等知识.并且相信在以后理论与实际结合当中,能有更大提高.

课余时间我经常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关注最新科学技术动态;尤其是有关本专业的知识。使自己始终紧跟世界最新发展潮流和时代的步伐。

只有具有良好的品德才能海纳百川,只有怀有坚定的信仰才能勇往直前。

诚信、坚毅是我引以为豪的优点,回首过去一年大学生活,所获颇丰,从学业、科研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且有意义的一年,我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与周围同学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中,在自己的不断思考反省里,我收获了真诚的朋友与师生情谊,得到了拼搏进取的信心与勇气,拥有了开创未来的胆量与魄力。综合素质测评自我总结本人在研究生阶段。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本人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虽然有成功的泪水,也有失败的 辛酸,然而日益激烈的社会竟争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 大学生的重要性。无论如何,过去的是我不断奋斗、不断完善自我的一年。

我的生活准则是: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工作。我的最大特点是:勇于拚搏,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在实际工作中,更重要的是牢固树立了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朝夕耕耘,图春华秋实;十年寒窗,求学有所用。

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过于执着,有时甚至可以说有些固执。这可能与我在学习中爱动脑筋、常钻牛角尖有关。这在某些方面确实有些裨益,但是很多时侯,这也会影响到对事物的全面认识,甚至不经意地会在某些程度上伤害到他人。

三年的大学生活,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即将挥手告别美好大学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候,我整军待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

篇2

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深化,以专业院系为主导的学生管理模式与完全学分制体系之间会出现不相匹配现象,学生管理与课程管理之间不协调的矛盾也将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完全学分制下课程体系功能的发挥。完全学分制下学生面临着选择机会多,选课多元化、专业调整跨度大,传统意义上的班级虚拟化,学生业余生活的自主空间增大等新问题,原有学生评价体系遇到挑战。学生工作则要改变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行政序列垂直向下的学生管理模式和仅以专业学习为背景的教育管理模式,建立新的模式与机制[1](见图1)。

书院制,本是源自古代四大书院,在当时的中国是藏书传承、名流学者们讲经论道的地方。国外剑桥大学也举办过书院制,是为实现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力图达到均衡教育的目标而设立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目前在欧美一些国家的很多院校都在实行住宿书院制度,以耶鲁大学为首,它意在培养学生对大学的归属感,有效实现了德育、智育、综合素质的培养。哈佛大学的新生进入哈佛学院集中住宿,住宿学院内设有教授工作与起居室,咖啡厅等学生公共活动场所,定期组织特色活动,老师学生亲密接触,是学生成长、交流、自我管理的重要社区。在香港中文大学也实行住宿书院制。复旦学院实行的四大书院制度,其主要特点是进行通识教育。我们建立的书院制,是建立在完全学分制基础上的书院,借鉴了古今中外,既突出了传统书院的文化培育功能,又体现了现代西方高等教育中的通识教育功能,并以此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熏陶,我们也实行住宿书院制度。各书院内学生的组成,则体现出文理交融、专业互补原则。把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编入若干个书院,使其相互影响、取长补短、文理相长。这种形式下的书院制学生工作机制,其内涵集中体现以下三个方面变化:一是学生教育管理载体的改变;二是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功能的提升;三是学生评价体系的变革。

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有5400多名学生,分布30多个专业,按照常规院(系)的管理体制运行显得比较困难。我们成立了海州书院、瀛洲书院、郁洲书院、凌州书院、环洲书院等五个带有地方文化底蕴的书院[2]。东港学院实施的书院制学生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与实践,不同于国内外其他高校的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目标的差异上,其它高校的书院制改革是以通识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宽视野、厚基础、通才为主要目标,东港学院的书院制改革是建立在完全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以能较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满足学生个性差异、培养个性化、多样化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此为主要内容的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在国内尚属首例。书院制建立五大工作平台,优化创新学生教育管理载体。即通过建设信息传送处理、学生学习进步、学生道德培育、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和学生工作评价五大平台,实现“社区”管理的优势作用[3]。书院制以书院组织为架构、以社区管理为重点、以个性培养为方向、以社团建设为抓手,加强课程班级管理,重构学生个体评价体系,建设全新的学生教育管理机制。建立与完全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书院制学生教育管理机制,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后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管理形态有效衔接、协调发展、相互支撑,才能达到教学与学生管理相一致的教育教学效果。目前,我们的书院制管理模式,五大书院所有管理人员全部在学生公寓办公,毕业班级全部放在环洲书院。有住宿书院的改革,也有博雅教育理念的、还有通识教育的借鉴。建立了学区管理、社区管理等分区开展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设教育主管、设学业主管、社区主管等教育管理岗位,由学生辅导员兼任,明确分工,强化责任。

二、立足自我管理教育,建立社区党团组织管理机制

完全学分制和书院制改革,把社区建设推向了突出位置,社区从单一的生活、休息场所变为辅导员工作、导师导学和学生生活、学习、交流和活动的场所,社区功能迅速扩展,这也要求党团建设创新工作方法、转移工作重心,为两项改革和社区建设保驾护航。对此,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第一是建立健全社区党团组织。为了便于社区工作的开展,建立了社区委员会——各职能部门——楼层长——社区班——宿舍长的社区组织架构,承载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围绕这一架构和各项工作任务,以社区为单位建立了党支部和团总支,以楼层为单位建立了党小组、学小组,社区班建立团支部,团小组建在宿舍。(见下图)从组织体系上保证党团建设紧紧围绕文明社区、文明楼层、文明宿舍的创建和社区各项工作来进行。目前各书院组织架构完善,社区功能显著提升。各书院普遍建立社区委员会,学生社区思想教育、学习交流、文化建设、学生管理、自我服务等功能日益显现。郁洲书院带头建立女生社区,还制订了辅导员、班主任为责任人的学业预警分级谈话制度。各书院还举办“学生宿舍文体活动周”、“读书节”、文明宿舍摄影比赛、宿舍文明标语征集、宿舍走廊画设计等一系列活动,推动了学生宿舍的文化建设,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提高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宿舍文化层次。第二是深入开展党员责任区工作。在制定社区各级党团组织的工作职责和目标、明确各级党团干部的岗位任务的基础上,把开展学生党员责任区工作作为社区党建的重点工作抓实抓好,切实加强、改进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管理,促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使学生党员、团员骨干成为社区思想动态的信息员、安全稳定的宣传员、文明之风的领航员、帮扶同学的贴心人。根据党员所在班级、宿舍、学生组织,结合党员自身情况划定责任区,并从政治思想、安全稳定、心理健康、自律示范等四个方面规定了十一项责任区职责。同时,每个学生党员联系一到两名重点学生,团结其他同学一起,针对存在问题,从思想、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贴身帮扶;联系一个落后宿舍,配合社区学生干部做好细致的转化工作。在社区建设工作中,学生党员、团员骨干成为辅导员深入进行思想教育引导的得力助手,成为社区管理的有力帮手[4]。

第三是团建创新。面对实行“完全学分制”和“书院制”所带来的全新问题,我院团建大胆创新,探索实践出一种新的团建模式。我们巩固现有“行政班级”团支部组织建设,增加新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社区的育人作用,推进社区团建。充分发挥社团的育人作用,推进社团团建。充分发挥专业团队的育人作用,推进专业班级团建。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育人作用,推进网络团建。这样,就形成了全方位覆盖并带有立体交叉的团建创新体系[5]。

改革团组织推优办法,制订新的发展党员基本条件。完全学分制、书院制改革,传统的同专业、同课程、相同作息的传统班级已经不复存在,现行的行政班级淡化,学生集体由学区向社区转移;仅以课程学习成绩考核为基础的原有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也暴露出了片面性和不能反映学生实际学习成果的不足。因此,原有的以行政班团支部组织推优的办法和以综合测评是否过班级半数、是否有不及格课程作为发展党员的基本条件已经不能适应。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学院团委将过去单一由行政班团支部组织的推优工作,转变为以社区班团支部、行政班团支部共同推荐,依据社区、学区的平时检查考核记录和评价,确保把真正优秀的团员推荐入党。在发展党员的基本条件上,依据改革后的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办法,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在道德素养、学习成绩、素质拓展三个方面的综合表现,把个性化发展突出的学生也列入发展对象。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时,既考虑学生学习的量:总学分绩点,也考虑学生学习的质:平均学分绩点,全面地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建立番号班级,强化相互沟通文理交融,以老带新

书院制的学生管理模式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了一个全面全新的舞台。东港学院的五大书院面对虚拟专业、行政班级、专业班级、教学班级等新的情况,传统的管理评优、发展党员等制度不能完全适应新的情况。书院制管理模式改革了传统的按专业、按班级的学生管理模式,实施按专业大类管理、文理渗透、专业互补的管理新思路。由于完全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学生通过选课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知识结构,这使得学生在传统的以专业班级条件下的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被打破,多样化的选择,使学生具有了更加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学生班级的凝聚力减弱。原有的学校到院系,院系到专业,专业分班级,以班级为建制单位,以教室为主要阵地,以集中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测评为评价标准的学生工作模式,面临着巨大挑战。东港学院2008年试行“完全学分制”和“书院制”改革,设想学生在进校时按专业大类、按照男女生相对均等的比例分配到各书院,随机建立“行政班级”,如海州091班。学生在第一学期或学年自主选择文化基础课以后,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专业,这就出现了一个专业班级。“完全学分制”和“书院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使学生全面的发展自己。由于学生选课、选教师不同,又会出现教学班级的不同,也会出现了一个“行政班级”的同学因为专业不同不在一起上课或者不同时上课的现状,于是就出现了“行政班级”、“专业班级”和“教学班级”。[6]

为了进一步加大书院制学生管理的改革力度,东港学院在2010年新生班级采用了类似部队“番号制”的班级管理形式,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的学生被编在了同一个班。1050名新生形成了以四大书院为基础的36个番号班级,一个班级包含至少三个专业,一个专业的学生可能属于不同的书院,不同的班级。一个宿舍也可能出现多个专业的学生。随着以后逐年招生,班级中将还会包含不同年级的学生。番号班作为学生行政管理的基本单元,除了番号制的行政班以外,还有为教学组织、导师导学而产生的专业班,为学生选课而产生的教学班。番号制的班级管理大大丰富了书院的内涵,更强化了专业互补、文理交融,扩大了人际交往,同时也更充分地体现了以宿舍为主阵地的社区学生管理新理念[7]。番号班级也得到了老生的认同,家长的认可,在校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

四、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学生评价体系

学分制下对学生的评价办法,与传统的教学体制下学生的评价方法不同,学生由于自由选课使其课程数量、科目不同,带来了学习优劣评定上的变化。变换不定的组织活动形式,如社区、社团、社会实践、行政班、课程班、专业班,学生分属不同的集体,评价参照系不同,对学生所表现出来思想道德水平、个性特征、遵纪守规、综合技能等内容的评定都有新的变化[8]。

坚持以学生为本,建立起全新的学生评价机制和体系。“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的完全学分制改革,不仅是教学管理制度的变迁,对以成绩为单一标准的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也提出了变革要求。为此,从三个方面着手,努力构建引导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新的学生评价体制。一是制定《东港学院完全学分制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办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建立新的考核评价导向体系。新的考评办法中,设立道德文明素养、学习成绩、拓展素质三个考核大项,根据实际考评内容,采取定性考评和定量考评、个人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法,依据平时表现和实际成果,进行单项考评、综合评价,以客观反映学生实际的综合素质表现。改变过去人为地将不同性质的考核项目量化合并计算,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只是学生考试成绩的体现,为考评而考评的错误做法。二是制定奖学金评定办法,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过去的奖学金评定,根据以学习成绩为主的综合测评排名,按比例设定一、二、三等奖。因此,奖学金被误读为就是奖励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且片面地把学习单纯看作是书本知识的学习。其结果是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或主要标准,导致大多数学生把奖学金评定看作是考试成绩好的学生的事情,与己无关。对此,制定新的奖学金评定办法,设置“敦品励志之星奖”、“求知励学之星奖”、“拓才励能之星奖”三个奖项,对在道德行为、知识学习、拓展素质不同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给予同等奖励。其中,拓才励能之星奖又根据学生的实际成果,分别授予科技之星、文艺之星、体育之星、社会实践之星、志愿服务之星、创业之星等称号,引导、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个性化成材。

篇3

1.高校评优评奖工作应起到的作用

1.1评优评奖工作应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从评优评奖目的来看,评优评奖是为表彰和鼓励优秀学生的一种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因此,其设应该起到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但如果制度不健全,操作不当,便会对学生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挫伤落选同学的自尊心,使一些未评选上的学生产生低期望效应,自暴自弃,认为反正自己与奖项无缘,而丧失对参与评选活动或班级活动的积极性。

从激励心理来看,各奖项的设立和评选对经济上尚未独立的大学生而言,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这不仅使对他们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又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他们生活上的负担。根据大学生的这一心理,我们应该多思考如何增强该项工作的教育激励效应,让其真正达到激励大学生的作用。

1.2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

根据评优评奖的规则标准以及最终是否能评到奖这一过程,可以促进学生自身不断反省,不断进步。在评选过程中,学生认真对照评选标准,进行自我总结,通过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努力完善自己。这样,评优评奖便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并促进良好学风校风形成的作用。

1.3引导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整个评选过程全员参与,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评选,让学生从中学习公正客观的态度,不拉选票、不弄虚作假,让他们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荣誉,从而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通过评选,让学生明确学校激励什么,抑制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看重什么,忽略什么,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明白,社会需要和认可的优秀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从而调整自己的价值观,朝着这个目标和方向去完善自己。

2.高校评优评奖工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2.1学生重复获奖问题突出、获奖面受限

尽管社会和高校对大学生设定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奖励,如优秀学生奖学金、三好学生、伍达观奖学金等,但这些名目繁多的奖学金都是在学生学习成绩良好的基础上评选,学习成绩似乎成为了评选的唯一重要的标准,尤其是一些奖励金额较高的奖项,严格设定学习成绩,而学生成绩在一定时间内是具有稳定性的,获奖名额受比例限制,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基本会保持不变,这使得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重复获得各种奖学金,而其他学生无缘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获奖面。另外,由于评奖评优工作中没有明确规定不得重复评选,有的学生就坚决要求兼得奖项,从而导致在同学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纠纷或矛盾。这使得评优评奖工作看似激励表彰了优秀的学生,却在本质上使得学生忽略了为人处世、集体利益、关心他人的优良品德,也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利益心,这样的结果违背了评优评奖的初衷,而这些问题将对学生今后步入社会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2评优评奖标准单一,导致学生单一价值观

在评选过程中,评优评奖的标准过于看重学生成绩,这就导致一些学生眼里只有学习成绩和奖学金,放弃参加课外活动的机会,放弃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也放弃了培养自己综合能力的机会,一心只读圣贤书,认为只有学习成绩才是最重要的,成绩好了一切就好了,形成了一种单一的价值评判标准,这与社会多元化的评判标准和需要是不相符合的,如果学生没有认识清楚这些问题,那么当他们走向社会时往往会很受挫。

2.3评优评奖机制不健全,影响评优结果不全面

评优评奖标准应全面考虑学生在学校里的各项表现,如参加活动情况、上课考勤情况、宿舍内务情况、综合学习以及各类事件记录情况等,而往往我们的学生系统只能反映学生的成绩情况,对于其他情况却无从得知,这必将导致在评选过程中评选标准单一的现象,虽然我们一再强调综合考虑,但因为没有监督机制,因此,无法实现真正的“综合”评判,主要还是看学习成绩,这使得该项工作的结果导向有失偏颇,无法达到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3.评优评奖工作中的教育激励策略与方法

3.1全员激励,限制重复获奖,扩大学生获奖面

评优评奖决不仅仅只是个别人或少数人的事,而是全体学生的大事。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自身的评价外,还应充分考虑同学老师的意见,从多方面和多角度对学生做出评价,在评比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优秀学生,鼓励后进学生。

根据“雪中送炭,而不锦上添花”的原则,应该明确规定学生获奖的次数或者金额,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学生也得到相应奖项,进一步扩大获奖面,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不一味地盯着奖学金而忽视个人其他方面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为别人着想,为集体着想的优良品德。

3.2评优标准多元化,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学生群体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优势或强项,因此,评优原则设定也应多元化,奖项类型应该丰富,让每个人都能获得评优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能获得奖励,体会被认可的喜悦,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如前面分析,评优标准如果只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过分单一,会严重误导学生的价值导向,而就目前市场需要看,在校大学生是否能获奖、评优已经关系到能否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优秀程度和胜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评优规则将对学生自身价值评价产生重要影响,学生会将评优条件等同于市场认可条件,因此,学校评优应充分结合市场需要人才的标准进行标准设定,除了考虑学习成绩外,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品德,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为人处世态度等,并且以最终的综合情况评定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除了学习成绩之外,在大学期间也应注重自我修养与综合能力也的培养。

3.3完善学生系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全面记录学生信息

针对学生系统只能单一反映学生成绩情况这一问题,评选过程无从判定学生的参加活动情况和考勤情况等,这样评选出的结果就缺乏一定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了。这就要求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学生系统,全面记录学生日常在校情况,如考勤、各项活动参与、宿舍内务情况、获奖情况、专业证书获得情况以及一些事件反映等等,将这些情况都作为评优评奖时的考评条件,通过评优标准的全面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4完善评奖评优制度,学院增设补充奖项

篇4

考试是检查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考试信度和效度,会直接影响考试质量。农业高职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如何充分发挥考试功能,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充分就业,以寻求自身不断发展,是当今乃至今后需持久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农业高职教育考试存在的问题

农业高职教育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在教学改革与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自身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在考试改革方面却远落后于其它改革,虽然各农业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考试,但实际的考试质量却不高,导致考试信度和效度出现异常。经调查分析,在考试的组织实施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考试功能和考试目标单一。

考试具有检测、鉴定、评价、教育、教学、选拔等多种功能,但从实施考试的动机和出发点来看,偏重于考试的检测、鉴定与选拔功能,而对考试的教育、评价功能发挥甚少,只测不评的情形特别多。这种情况在过程考试中表现更加明显,致使考试结果所蕴含的大量信息丢失。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考试与教学在目的上是一致的。因此,考试的依据就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业成果的客观质量标准。根据现代教学论的研究成果,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三个方面。认知方面主要是指学生应该掌握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包括学生的领会、转换、表述、分析、综合、概括、评价和判断等方面的能力;情感态度主要包括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如兴趣、情感、志向、价值观、性格等品质;动作技能主要指对模仿动作的理解、组合、协调等。农业高职教育面向农业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教学目标和考试目标同样应该包括和针对知识、技能与素质三方面。但目前农业高职教育考试存在考试目标比较单一、僵化的现象。在上世纪90年代高职教育的发展初期,考试存在偏重知识、兼顾技能、忽视素质的倾向,在知识维度考核上,目标的实现过多停留在识别或记忆这些低水平的要求上,而少有较高水平的理解、分析等目标达成的考试;形式上重视技能维度的考试,但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测试很少涉及,至于素质方面考核几乎没有要求。目前高职教育强调理实一体化教学,考试偏重教学目标的职业性、实践性、高等性有一定程度的弱化,个别院校的考试出现了重技能、素质,轻知识的倾向。这种情况在过程考核中表现更加突出。上述两种倾向都会导致考试效度低。

(二)考试类型不清,应用混乱。

目前考试类型很多,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其类型各异。由于对考试理论知识的匮乏,课任教师在实施考试时,往往混淆考试类型,随意选用,导致考试目标产生偏差。这种情况在青年教师身上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1.诊断性考试与形成性考试相混淆。根据考试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形成性考试、诊断性考试、鉴定性考试和评价性考试。评价性考试在教育过程中进行,主要用于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非智力素质;鉴定性考试一般在教学结束后进行,用于测评学生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形成性考试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用于检测学生对新学内容掌握的程度,以便诊断并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它的编制必须依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要考核;诊断性考试主要用于学前或课前预习效果或学习基础的考查,以便后续课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有时在教学中应用,目的是了解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原因所在及如何补救。这种考试是针对某一特定问题编制大量的测题,测题之间差距较小,以鉴别具体学习困难的原因。事实上在高职教育加强过程考核的要求下,一些教师设计的大量考试偏重于此,结果与形成性考试类型相混淆,客观上加重了学生负担。

2.教师自行设计考试,考试质量缺乏保证。根据考试的标准化程度或水平,分为标准化考试、准标准化考试和教师自行设计考试。标准化考试根据考试大纲要求,科学命题,并制定评分细则和记分标准,在生源质量相差不大的前提下进行考试,考试信度和效度一般较高。教师自行设计考试是根据经验设计的未经标准化的成果测试,缺乏可行的质量保证,在实施中常常出现考试太难或过易,而且没有用常模来解释分数,使得分数的相对意义无法表现出来,但这种考试与高职教学实际结合得非常紧密,用得较多。准标准化考试是高职教师最熟悉、教学评价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考试类型,其标准化程度低于标准化考试,高于传统的教师自行设计的考试。实践中教师采用这种考试类型出现的问题也较多。

3.教师解读考试结果有误。依据考试结果的解释不同,分为常模参照性考试和标准(或目标)参照性考试。前者是以学生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等第”来解释结果的考试,即以常模为参照点的考试。它能鉴别学生的个别差异,却不能确定学生达到了何种目标,而且要控制考试结果的常态分布;后者是指考生的考试成绩不与他人比较,用以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即以标准或目标为参照点的考试。部分教师只偏重标准参照性测验,而在对分数的解释上又把学生置于团体之中,排出学生的相对等第。实际上是混用了两类考试的结果。

4.考试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考试形式的多样化是今后农业高职考试改革的方向,这是由不同课程的性质、特点、目标及考核内容的多样化所决定的。但是,目前的农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考试形式单一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七多七少”,即闭卷考试多,开卷考试少;笔试多,口试或其他方式少;理论知识考查多,能力和素质考查少;记忆多,运用少;终结性考试多,过程性考试少;评价性、鉴定性考试多,诊断性、形成性考试少;集中性考试多,分散性考试少。这种单一的考试形式普适性、趋同性强,针对性差,不能准确反映教学质量,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的考试与高职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也没有充分体现农业高职的特色,在客观上还会助长学生学习的惰性。推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一些高职院校出现“重能力和素质考核,轻理论知识考核”也是需要矫正和纠偏的。

(三)命题不科学,缺乏严密性。

一套高水准的试题,除应符合命题的基本要求外,从考试目的来看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以便测出学生实现掌握所学知识和能力的程度与水平,同时应能测出每个学生个体学习情况的差异。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命题随意,偏重客观题型多,试题的难度、区分度起伏大,信度和效度不高或高信度低效度,缺乏严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不但学生不能适应,而且考试目标也无法达到。造成命题不科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命题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农业实践能力不强,缺乏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导致考试目的不明确,在选择考试类型和考试形式、确定试题的覆盖面和难度分布,以及对考试分数的解释上出现偏差,有时还会造成人为隔裂考试与教学的必要联系。②命题教师的考试理论知识匮乏,也没有很好掌握高职教育规律和农业生产特点,特别是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考试观念陈旧,沿袭结构主义题型,以己好恶或认知水平作为考试内容取舍的依据,这也反映出在命题上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指导。③受到连年扩招所带来的生源素质下降、生涯结构复杂、教师任课负担加重的影响,以及保证合理的及格率、考试成绩常态分布的需要,导致客观题型成为首选,虽然试题信度高,效度却低。

(四)监考外紧内松。

虽然许多高校加强教务管理,严肃考风考纪,某种程度上营造了公平、公正的考试氛围,但部分监考教师责任心不强或为了避免一旦抓到作弊学生后就要接受调查、进行鉴证的麻烦,监考不严格,客观上造成监考的外紧内松。此外,“大队人马”巡视等干扰因素造成考生过于紧张、疲劳等,就会导致考试信度的下降。

(五)阅卷质量不高。

由于扩招带来的在校生激增,生师比居高不下,有时一名教师一学期要承担多门课程或多个班级的课程,而且在规定期限内必须上交、录入考试成绩,教师疲于奔命,忙于应付,加之在师资短缺,很难实行教考分离的背景下,这种自己命题、自己阅卷、自我总结分析考试质量的一条龙式阅卷方式与管理,以及人情分、受到大面积不及格对命题责任追究的心理压力影响,等等,最终的阅卷质量就不言自明了。这种状况对考试质量影响非常大。

(六)考试质量分析不到位,对考试反馈重视不足。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而考试是检验、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考试后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和反思总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考试质量分析主要是针对试卷进行分析,考试试卷含有丰富的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信息量,答题过程所留下来的文字表达,是学生思想和思考的轨迹见证,是学生学习个性的集中表现,也是老师教学策略产生效果的真实反映。认真作好考试质量分析,是全面发挥考试功能、进行考试结果有效反馈的重要前提。通过几年的观察与调查发现,部分高校考试质量分析单制定不规范、不科学、指标不全面;个别教师随便一写,应付了事,特别是有些青年教师不会分析总结,连基本的“考试四度”概念都不清;终结性考试一般安排在学期末,即使写完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也只是上交就OK,新学期又换新班上课,考试结果反馈几乎为零。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①有政策制度上的漏洞,教学监管不到位;②在师资培养上,存在重实践能力培养,轻考试能力培养的倾向,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考试理论培训缺乏重视和投入;③职能部门对考试质量分析缺乏应有的重视;④教学管理干部青黄不接。

二、提高农业高职教育考试信度和效度的途径与方法

(一)加强教师的考试能力培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农业高职教育要确保高质量,同样离不开教师对高职教育教学进行持久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所有的改革、建设、实施、效果评价与质量监控,说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因此,高职教师不但要有教学能力、教改能力,而且要有评价和监控能力,能教会改,能评善控,综合能力强,很难说那种只教不会考、只测不会评的老师执教能力强。从这个角度上说,农业高职教师必须提升考试能力,使考试真正发挥教学指挥棒的作用。提高教师的考试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培养教师树立以“人”本身出发的“能力本位”现代高职考试观,具有教学与考试一体化的全局意识;二是积极开展与考试相关的理论培训,使教师(特别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掌握常用的考试方法手段与考试质量分析评价指标;三是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鼓励以老带新,在团队中营造团结和谐、共同进步的工作氛围;四是建立制度,加强监管,使考试工作纳入常态管理,考试工作质量成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科学命题,多样化考试。

考试命题的科学化是考试制度改革的中心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科学命题是实行高质量考试的前提。要做到科学命题,除了命题教师对高职教育理念和课程内容体系、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与能力要求有着比较清楚的了解之外,还要坚持以下原则。

1.试题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致性。考试目的是测量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和促进教与学,所以试题内容应与课程教学目标相符,能有效测量目标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坚持以应用能力考核为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考核。

2.试题覆盖面与重点相结合。命题时编制命题双向细目表,试题内容对课程目标具有充分的覆盖面,且各部分内容的比例要适当。

3.试题独立性与试卷整体性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实用性。试题内容具有代表性,在强调试卷整体性的同时,从全局角度把握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注重试题的相对独立性和代表性,做到主观题与客观题相结合、重点教学内容重点考核。此外,命题要充分考虑农业生产特点、能力形成规律和职业岗位要求,做到题型立意多样,与教学内容、考试类型有效衔接和适应。

4.确保试题的效度、信度和适宜的难度与区分度。所谓信度就是指考试的可靠性,考试结果的可信程度。考试的信度对教师和学生都很重要,因为它涉及考试的公平合理。影响试题信度的因素主要是试题难度和题量大小。试题难度过难或过易,都会使分数分布范围缩小,从而降低考试的信度;题目数量越多,信度越高,因为题目数量增多,尤其是同质题目增多,在每道题目上的随机误差将会互相抵消。虽然考试受到内容和时间的限制,题数不能太多,但可尽量把大题化小,增加题数,以提高信度;题目用语不标准,也会给学生带来误导,导致信度下降。

效度是对既定目标实现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的质量指标。它反映考试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实际工作中,对效度的检验可从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预测效度三方面来检验。内容效度是指从需要测验的教学内容中抽取样本的适当程度,是考试题所考核的目标和内容在整个课程内的代表性,就是指所设计的测试题目能否真正代表课程目标要求;结构效度是指一份试卷考试内容的组成结构和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结构的符合程度;预测效度是表示考试成绩能够预测将来学习与课程相关后续课程的学习程度,预测的程度高,则考试效度便高,反之,预测效度就低。

难度是表示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难度值用通过率表示。对选择题的难度值用答对的人数除以考试总人数来计算;对非选择题难度值用该题应考者的平均得分数除以该题规定的满分数来计算。难度值越大,表示试题越容易。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指数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指数最好掌握在0.5左右,高于0.7和低于0.3的试题不太合适。

区分度是反映试题对不同水平被测学生进行区分的特征,是区分学习者对试题回答程度的数量指标。区分度高的试题,学习好的学生得高分,学习差的学生得低分。中等难度的试题不仅对中等水平的考生区分度高,而且能区分出高、中、低三级水平。一份较好的试卷,特别是选拔性考试的试题,应使题目的难度分布广一些,梯度多一些,这样就可以全面区分出不同学业水平的考生。常用两端分组法计算试题的区分度,一般认为0.7―0.5为区分度较好。

在考试类型选择上,教师要清楚课程性质、特点和考试类型的特点与应用目的,按照有利、有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应用,过程考试时注意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相适应。终结性、鉴定性考试一般用于期中、期末考试;形成性考试用于过程考试;诊断性考试用于期初或教学过程中;评价性考试主要用于素质测评。理论考试一般选择试卷笔答和口试、论文答辩形式;技能考试一般选择现场操作或与口试相结合的形式。无论哪种考试类型或形式,都要注意与命题相互适应。

(三)加强考务管理。

加强教育引导和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考试文化氛围;不断完善考试管理体制,重点抓好命题、制卷、监考、阅卷、评价等工作环节的科学规范管理,理顺好教务、学生、教学系部等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严肃考风考纪,突出考试的公正性和规范性;共同开发课程题库,实行教考分离,杜绝命题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鼓励教师联合命题,构建教学与考试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互动机制,以利于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保证命题质量和教学质量;合理安排考试的时间与次数,减轻学生负担,突出考试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四)保证阅卷质量,严把考试质量分析与信息反馈关。

通过采取制定阅卷规范、严格阅卷标准和阅卷纪律;统一阅卷、集体阅卷且流水作业,2人以上复核等措施,从而保证阅卷质量。阅卷结束后要求教师、相关部门全面、认真做好考试质量分析,撰写分析报告,作为考试结果信息反馈的依据。具体可从考试的教育测量学质量特性分析考试的效度、信度和试题的难度与鉴别度;从考试结果的教育统计学角度分析考试成绩的分布状态和对群体差异进行研究;从考试结果的教育学角度分类比较研究与个别化评价,特别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试卷进行诊断,并作教学诊断分析。这是有利于今后因材施教和改革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有效措施。

考试质量分析结果要从教务部门、系、教师、学生不同层面进行反馈,奖优罚劣,加强监管,责令相关部门、任课教师依照分析报告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并在新学期伊始面向学生专题反馈,使教育引导学生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饶庆七.高校英语教学测试的走向与偏误[J].旅游学刊,2006,(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