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8 07:04: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摄影课程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深化复合式“三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着重培养学生作为“岗位人、职业人和创业人”的专业核心能力——英语交流能力、国际商务业务能力和商务服务与管理能力,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吻合,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二)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以5门核心课程建设为重心,打造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3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以“教、学、做”一体化为导向,推进《国际贸易实务》、《英语函电与单证》、《商务英语翻译》等课程的“任务引领、项目驱动、情景模拟、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改革;建设商务英语专业资源库;引入行业标准,改革考核模式。
(三)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构建“内外衔接、三级递进”的实训教学体系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落实工学结合实训环节,构建包括国际商务体验、单课程实训、校外内外短期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内外衔接”的实训教学体系,实现仿真模拟——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三级递进”;建设融教学、实训、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服务于一体的省级“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基地”,涵盖国际贸易和商务管理两大技能训练,辐射商务英语专业群,服务企业和社会;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和规模,保障学生的半年顶岗实习达到100%。依托现有校企合作企业,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与广州本荣贸易有限公司、广州米泰贸易有限公司签订校内生产性实训协议,开展网络平台销售实训和生产性国际电子贸易实训,以企业实体经营为运营模式,安排商务英语等专业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实训和顶岗实习;与国际货代联合会和广州桥集拉德国际货代有限公司开设定向培养的“桥集拉德班”;与企业共建外语培训服务机构。
(四)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完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在构建大思政格局的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进行系统设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特色第二课堂活动、素质拓展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赴美带薪实习项目、就业指导等内容与形式,培养人格健全、爱岗敬业、职业道德与素质良好的人才;大力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专业技术技能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利用麦可思数据,逐步实现毕业生毕业后三年的跟踪调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五)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教育团队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创新管理体系,落实“专任教师企业经历实践工程”;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度,拟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从企业行家聘用1名专业带头人;培养6-7名“双师”素质骨干教师;聘请6名国际贸易和商务领域的行业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实现基础性课程以具有专业背景的校内专任教师主讲为主,实践性课程主要由企业、行业技术技能骨干担任的校外兼职教师讲授为主,构建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双师”素质比例达90%以上的教育团队。
(六)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加强团队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利用专业师资,开放教学资源,加强服务团队建设,在商务活动、资料翻译、语言培训、考证辅导、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积极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每年服务社会达500人次以上。
(七)以商务英语专业为重点,带动其他语言类专业群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50-01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内容及其涉及的领域和深度不断扩大[1],医学影像学对临床诊治的帮助越来越大,尤其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医学影像学从简单阅片诊断,已经发展到利用学科知识独立对疾病进行诊治并取得良好医疗效果的阶段,但这也对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课程建设,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知识,学会正确运用各种医学影像诊断学诊疗技术,是当前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以学生为中心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授课只能造就高分低能的学生。为此,必须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要坚持在教学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性教学,以加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上要实行“少而精”的授课原则,注重精选讲授内容,突出重点,主要是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教给学生,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内容,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进行病例分析,最后由老师针对不足进行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我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 重视影像解剖等基础学科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医学基础、临床实践与影像图像三者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它以人体解剖知识为基础,通过不同方式的人体成像技术发现病变,并对疾病的临床过程、转归预后和治疗效果进行互相印证、互相补充及综合评价[3]。影像都是以人体不同部位各种器官的系统解剖和断面解剖的结构形态为依据,解剖基础知识贯穿在医学影像学的始终。只有熟悉人体组织结构的正常形态,才能真正读懂影像所表现出的信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典型的病例影像与正常的组织结构图像做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授课,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讲授医学影像学时需以影像解剖学为基础,将二者有效结合来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过程中要以提高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强调影像、病理、临床以及各种影像学技术的优势互补
医学影像征象既是组织病理变化的反映,也与患者的临床病程和表现有关,三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单纯依靠一种或几种有限的影像知识在临床应用中很难提高疾病的正确诊断率[4]。因此,在指导学生分析诊断病例时应特别要强调联系病理学基础,结合临床表现对影像征象进行系统分析、判断,最后得出结论。在教学中向学生强调临床与影像的联系,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利用放射诊断的检查手段有的放矢地解决临床问题,同时要提示同学们注重病理学与医学影像学的相互印证、对照,才能不断促进医学影像诊疗水平的提高。各种影像技术都有其优缺点,不能相互替代,应有机结合,则可优势互补,有效反映病变的特征,提高诊断的正确率,作为1名全面发展的放射科医生对它们都应掌握,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各种影像诊断方法的互相渗透和融合,让学生学会根据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必要的优化组合,从而有效解决各种临床问题。
四、双语教学是医学影像学发展趋势
总的说来,各医学院校对双语教学的重视不够,没有制定长期、系统和全面的双语教学规划,各院校、各学科自行其事,各自为政,根本没有相应的课程建设计划,但是医学影像学作为生命科学中的一门重要交叉科学,其理论基础、较多的的科研成果及大部分机器设备基本由西方国家最先掌握,为了深入掌握医学影像,必须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从更高的层面来讲,我国的医学影像学要发展、要充实,要提高我们的学术地位,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就要与国际接轨,就得培养大批掌握双语的专业人才。所以必须重视双语教学在医学影像专业中的重要作用,双语教学在今后的医学影像乃至很多相关教学中都会占据很重要的作用。
医学影像学课程建设一直都在不断发展总结中,上述教学方法在地方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教学中都发挥着很重要作用。只有充分发挥这些教学方法的优势,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医学影像学的课程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在教学中还要面临诸多问题,因此还需要不断努力,进一步提高医学影像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小平,李坤成,许卫.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6,22(9):62-62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039-02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摄影课程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如果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将无法满足高职学生的需求。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在之前已有的课程基础上,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摸索与改进,形成了一套适合本校传媒艺术类学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文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的摄影课程为例,探讨高职教育摄影课程的办学特点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摄影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
摄影课程作为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数码设计与制作专业群的技术平台课程,是本专业群中的广告设计与制作、装潢艺术设计、影视动画和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大一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开设。该课程旨在让以往习惯了素描、色彩,具有一定艺术功底的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数码相机,并且在今后的艺术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习惯于通过摄影来观看、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课程设计。摄影课程并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也是计算机图像处理、影视动画制作、电视节目制作等相关专业课程后续开设的基础。因此,课程设计应围绕不同专业的学生展开,通过摄影课程的前期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为将来学习其他专业的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定位。摄影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正好符合高职教育“学做合一”的办学特点。根据传媒艺术系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生源情况,结合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的原则,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将此课程定位为:了解现代摄影技术基本理论知识,重点掌握摄影实践操作,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数码相机,成为具有真才实学、能够在各种情况下面对不同的场景,完成图片拍摄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三)课程作用。摄影课程的开展,为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数码设计与制作专业群中相关的专业如平面设计、图形图像制作、影视动画制作等相关专业课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它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技能培养课程,对于高职学生今后的职业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职业岗位。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必须能与行业接轨,因此多证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必须持有两证:毕业证和上岗证。因此,传媒艺术系改变了以往书面考试的方法,而是通过摄影课程的学习,通过专业技能考试,获得国家劳动部门所颁发的摄影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毕业之后从事广告摄影、新闻摄影、影视后期制作、动画摄影等相关工作创造条件。
二、摄影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思路
高职教育摄影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思路与传统艺术院校截然不同。它更加注重讲练结合,以技术为基础,以实际操作为导向来进行组织教学,课程设计体现“与专业结合,为岗位服务”,在实现工作过程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使学生具备综合职业素质和岗位竞争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灵活运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摄影比赛、摄影展览,注重学生间作品的交流讲评;教学内容项目化、模块化,采用情景实践教学方法,便于学生学习与理解;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的方法,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一)课程设计理念。摄影课程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讲练结合,以技术为基础,着重于摄影基础技能的提高。摄影课程以实际工作岗位及内容、任务开展教学环节,以重点培养学生的摄影职业能力为主,并通过任课教师在多年教学过程中建立起的关系,积极与各类摄影企业合作进行基于项目教学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二)课程设计思路。改变传统的课堂教授方法和说教式的教学方式,采用模块式教学,实现“教、学、做“三者的合一,使学生易于接受,寓教于乐。整体课程的设计思路是:紧紧围绕构建理实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理念,实现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环境、教学过程理实一体化和课程考核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的理实一体化设计:在理论讲解的同时布置相关作业,每次作业后进行交流讲评。教学环境的理实一体化设计:运用高职教育的新思路、新观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情景教学,循序渐进;课堂讲授,作品欣赏,讲评与摄影实践相结合。课程考核理实一体化:以提交作品的大作业形式进行考核,取代以往的书面考试形式,强调在实践拍摄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三)课程培养目标。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摄影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学生通过摄影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摄影常识,能准确使用各种数码相机,参与摄影实践,满足一般工作场合的图片拍摄要求,最终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摄影技能资格证书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将来毕业求职就业掌握一门技能,满足一定的工作能力要求。
三、摄影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课程内容选取。在摄影课程内容选择上,高职院校与普通艺术类院校还是有所区别的。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将课程内容分为理论与实践两大块。在理论教学部分,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目前知识够用为原则,只讲授最基本的摄影知识,而一些在实际拍摄工作中接触比较少的内容则被排除在高职学生的教学内容之外。实践教学部分,加大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上课的过程中和课后把相机发到学生手中,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熟练使用各种相机;面对各种场景,要求学生通过充分实践,能够完成基本的图片拍摄。
(二)课程内容组织。一是课堂讲解结合实践操作,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同时展开教学;二是教学内容的理论部分要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按照实际的摄影工作流程来安排教学进度与内容;三是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按难度进阶,每个部分都结合日常的实际案例展开。摄影课程是对整个摄影行业进行分析整理和对摄影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摄影工作的过程要求而制定的整体课程教学内容。并且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能力递进原则,编排各部分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在教学中按照“教什么,谁来教,在哪教,怎么教”的思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理论讲授与企业专家业务指导相结合。摄影课程按照摄影实例和工作过程设立了与岗位工作密切相关的多个方面的项目模块来进行教学组织与安排。
(三)课程的针对性。江苏城市职业学
院摄影课程主要是针对传媒艺术系数码设计与制作专业群的学生,主要培养学生对于摄影基本知识的掌握。对于所拍摄图像的理解,针对不同专业,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略微有所调整:对于广告专业,加入广告摄影基础知识、影棚拍摄的方法;对于影视动画专业,加入数码摄影后期图像处理的内容;电视节目制作则偏重于新闻摄影、纪实摄影;对于装潢专业,加入适当的艺术摄影技术,以更好地开拓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
(四)课程的适用性。摄影课程的开展,适用于本系数码设计与制作专业群,为相关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平面设计、图形图像制作、动画制作等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技能培养课程。
(五)网络资源。在摄影课程开设的同时,可依托学校网络资源,在校级精品课程网站上开设课程学习的平台,通过QQ群与学生及时沟通,能够第一时间与学生保持交流,并且在知名摄影网站上设立专业讨论版,不定期开展摄影作品的在线交流,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四、摄影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本,在摄影基础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加大实践实训的内容,从照相机的使用方法到各种题材的拍摄技巧,从摄影构图、光线的运用到拍摄体会,告诉学生即使同一题材、同一拍摄环境,也存在着不同的拍摄手法。摄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可以使用学校最新购买的专业数码相机和灯光影棚,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熟悉相机的操作,掌握摄影技术。
同时,教师还可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同学到校园周边进行摄影拍摄指导。此外,还可在系内成立摄影兴趣小组,不定期举办图片交流和摄影展,带领学生参观各种摄影展览,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创作积极性。在实验教学中,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已经逐渐抛弃了传统的暗室工艺,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图像设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常识,加大摄影后期处理的力度。
在教学过程中,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现场实景教学和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教师自身摄影实际拍摄的经验,从案例分析、实际拍摄出发。这种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现场实景教学和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比起以往明显提高。
(二)实训条件。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拥有专业暗房,大型灯光影棚,多组专业影室灯具,尼康、佳能共计40余台当今主流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高标准设置的专业苹果电脑机房,专业扫描仪和打印输出以及相关的印刷设备,能够满足学生的摄影实践拍摄需要。在摄影理论学习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接触到摄影器材,完成课堂作业、课后大作业的拍摄,并参与课外实践,通过机房中的专业电脑完成数字影像的后期制作与相关的影像输出。
(三)工学结合。摄影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开展校外实习同样重要,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现与南京多家摄影工作室、相关摄影企业、图文制作公司、后期印刷企业建立了校外合作关系,并设立专业实训基地,通过实习基地,教师可以把教学的过程搬到校外课堂来进行,让学生接触到当今最新的数码拍摄与冲印设备,还可以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工作中间去。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出现了很多探究式的创新教学模式,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就是其中之一。同时,也一度成为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一方面,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实现了创新理念的注入,对传统教学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内涵及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在大学摄影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来开展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案的设计,为探究式教学方式提供有利的实践平台。关于任务的设置,需要教师进行专门的研究,将新知识融入任务活动中,促使学生掌握任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顺利地完成任务。使得学生获得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并提高学生继续探索学习的兴趣。
在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学目标很简单,只要学生将摄影知识掌握就完全可以了。而任务教学则不然,教师在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传授后,可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拍摄技巧使作品更加符合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创新意识。为社会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摄影高技术人才。
二、任务驱动法在大学摄影教学中的应用
1.合理组织任务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是较为复杂的,需要对工作任务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置,为确保学生顺利地完成任务。首先要提出任务,结合教学内容,设定选题、要求以及目标,对工作任务进行合理的规划。比如,要分工明确、具备可操作性以及可行性,切忌形式化。然后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顺利地完成任务。学生对任务要进行具体分析和系统归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途径,找到解决思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难点,教师必须提前做好铺垫,比如对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讲解和分析。学生在遇到不知如何解决任务布置的时候,就会想到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而少走很多的弯路。但是,也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自我总结解决思路,而不能将步骤直接告诉学生,使他们形成思维定式。其次,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顺利地完成操作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思考。再次,教师要针对任务开展的难易程度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以衡量任务完成的质量。这就需要在任务设置的开始阶段就应该制作相应的评价标准,否则很容易在任务开展过程中出现跑题或者产生异议,这会影响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及效果。教师要以鼓励为原则,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对操作任务的学生进行详细了解,进而为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开展提供可能性。最后,关于摄影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开展,并不是伴随着课程的结束而终止,还要培养学生对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以及自信心,很多学生可能通过这一次的任务活动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任务的延展性,发散学生的思维,师生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促使师生共同发展和进步。
2.展示与互评
在任务活动开展之后,除了评价体系的建立,还要实行任务的展示环节以及相互评比的环节。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展示,对摄影技术、主题表达等进行相应的讲解,并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的展示与互评真正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目的,使得学习氛围变得异常活跃。
在摄影技术的讲解过程中,学生往往比较感兴趣“这张照片是怎么拍的?”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不断地推敲,使学生不断得到启发。
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不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是充分结合了过程性以及总结性两部分评价的内容。如果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索的话,还要考虑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以及个人表现能力。总的来说,要鼓励学生不断探索求知,获取更多的摄影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摄影能力,在团队中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
一、高校数码摄影课程现状
数码摄影课程被高校有关专业作为重要的基础课或选修课来开设,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其教学内容集中在图片摄影领域,主要讲授图片摄影技巧和相关知识。现阶段,在新媒体和网络的飞速发展下,观众不再满足观看静态图片,转而追求更持续有力的视觉冲击。另一方面,摄影器材不断更新,视频拍摄迅速普及,数码摄影呈现从单一的拍摄图片到拍摄图片、视频创作相结合的发展趋势。视频拍摄创作已经成为数码摄影的重要内容,高校数码摄影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应加快课程改革。
二、视频拍摄创作的优势和局限
视频可以简单理解为动态的影像,电影、电视、网络视频和音乐MTV等都可以归为视频。相比静态的摄影图片,它包含了声音、图像、连续的动作等信息,兼具强大的叙事性和故事性。传统上视频拍摄创作是电影、电视领域的专属,但是,数码摄影视频拍摄创作是利用数码相机的视频拍摄功能来进行拍摄,利用计算机影视编辑系统来进行后期编辑,其优劣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1.视频拍摄创作的优势
数码相机拍摄视频最大的优势是传感器面积大,控制画面景深的能力强,可以轻松装上超广角、鱼眼、微距、长焦或移轴镜头进行拍摄,大大丰富了视频的表现形式;有丰富的附件支持,可以实现奇特的视觉效果,一般摄像机在昏暗的夜间和光亮较少的环境中很难获得良好的影像效果;在高感光度下能呈现纯净和清晰的影像,在搭配大光圈镜头的情况下,黎明、黄昏及室内等弱光环境下视频效果十分出色;轻便、小巧的设备在拍摄时更加灵活多变,在拍摄的场地和时空限制上得到更大自由;剪辑和处理环节方便简捷,视频创作讲故事,能够补充说明图片不能表明的事实,更有视觉冲击力。
2.视频拍摄创作的局限
数码相机拍摄视频利用自动对焦拍摄移动的物体比较困难,镜头的抖动是最大的问题之一;数码相机拍摄视频时通过内置的麦克同步录音,音频质量不高;电池续航能力不如专业的摄像机,存储卡也不能拍摄过长的时间且低速存储卡转存时间长,不适合长时间拍摄;视频拍摄、后期编辑在硬件和技术上比图片摄影复杂很多,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越来越多的数码相机也同样具备了强大的视频拍摄能力,最重要的是单反数码相机已经全面加入拍摄高清视频的阵营。大学生对数码摄影视频创作抱有极大的热情,它如同一支非常经济适用的影像签字笔,可以在非常宽松和平民化的创作平台上进行视频创作的探索。
三、视频拍摄创作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高校数码摄影课程中使用数码相机进行教学,可以轻松地进行视频创作。数码摄影视频创作与图片摄影在构图、光线、明暗、色彩等方面具有共性,摄影技术的掌握也让视频拍摄创作更轻松。高校数码摄影课程中进行视频创作要研究媒体发展和探索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技能培养,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视频拍摄创作和媒体发展
用数码摄影视频来进行电视节目和广告创作已经非常普遍,例如美国电视剧《豪斯医生》第六季的最后一集已经抛弃传统摄像机,采用数码相机拍摄完成。在电影和纪录片领域,连续五年获得美国《Tune》杂志年度图片奖的P.F.Bentley开始用数码相机拍摄各种类型的纪录片。优酷网、酷6网、新浪视频、土豆网、激动网等视频网站呈现出日益强大的影响力;3G手机、移动电视等新媒体蓬勃发展,视频作品可以和新媒体实现快速对接,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媒体的发展需要数码摄影做出创新和改变,数码摄影视频创作的普及又给媒体的发展带来机遇,在高校数码摄影课程教学中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视频拍摄创作的媒体发展。
2.拓展视频拍摄创作的教学内容
在高校数码摄影课程教学中要拓展视听语言、影视后期处理、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影视批评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影片摄影分析和影视剪辑应成为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要打破单纯传授图片摄影技巧和理论的传统,着重培养学生独特的人文素养和观念意识,强调摄影与其他学科种类的融会贯通,如广播电视、电影、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等。
3.建设视频拍摄创作的实践平台
建设视频拍摄创作的实践平台,首先要加大设备投入,建设起数字化影棚、数码影像非线编辑实验室,添置新型数码相机、计算机等专业设备,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其次,要与影视公司、电视台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再次,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可以定期举办校园影像作品比赛和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影像展赛,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通过定期的专业讲座进行经典作品赏析和研讨,提高学生视频拍摄创作的专业水准。
结语
图片摄影能专注事件瞬间的精彩展现,在画册、书籍、杂志等传统纸媒体上魅力十足;视频作品广泛传播在网络、电视、电影及新媒体领域,当前风头正劲。从拍摄静态图片到拍摄图片和视频创作的转化成为时代的潮流。高校数码摄影课程中要大力加强视频创作教学,更要依靠科技、关注生活、超越学科的局限,不断改革创新,为培养出适应未来发展的摄影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随着摄影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摄影艺术也在飞速发展,如今的摄影艺术已经跨越了传统的胶片时代,来到了方便快捷的数字时代。数字摄影技术的方便快捷运用方式,使得摄影成为一门普及的艺术和大众的艺术。如今摄影课程已在高校中广泛分布于教育技术专业、艺术类专业,以及全校的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中,已经基本形成了成熟的教学模式。
就目前的摄影教学模式而言,我们在摄影课程的日常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对摄影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感觉枯燥无味,缺乏兴趣。而非专业性的艺术类学生觉得摄影课程和自己的专业无关,学习过程显得被动消极、兴趣索然,这就使得教学质量一直上不上去,学习更是成了负担。那么如何才能把摄影课程教成为一门精彩生动,同学们乐于参与的精品课程呢?我在日常摄影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在此谈谈自己的见解,与同行探讨。
1.采用直观化、具象化、通俗化等多种手段来生动地传授抽象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原理,避免教条式宣讲。
摄影课程是摄影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突出科技性和技能性特征。它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物理学、化学、电子学、材料科学等)的基础上诞生并发展起来的,有非常高的科技含量。摄影课程中难免涉及大量的专业的基础知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就会感觉枯燥无味。那么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呢?我发现,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多结合一些时尚类的摄影或是学生们喜欢的一些明星摄影广告,或者结合社会上的热点话题来谈论,寓娱乐于教学之中,就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这样,把枯燥无味的摄影理论知识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再运用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使得课程图文并茂、轻松愉快,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汲取摄影专业知识。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把直观化的照相机实物带入课堂教学。例如,我们在讲解光圈知识的时候,可以结合照相机的实物,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真实地观看镜头中光圈的样子,感受光圈在拍摄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容易理解,更便于深刻掌握。采用直观化、具体化、通俗化的教学方式,比起传统的教条式宣讲对学生来说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2.强化对摄影艺术和其他艺术门类的内部同一性、联系性方面的教学,使学生懂得摄影艺术与其他艺术是相辅相成、互补共生、相互促进的关系。
摄影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要拍摄一张好照片,不仅需要熟练的技巧,而且需要思想、感情、理解力、想象力和鉴赏力的融会贯通。在授课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摄影不单单是一门孤立的艺术课程,各种艺术门类也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和影响的。因此,在摄影教学的同时,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外学习音乐、美术、舞蹈等,以增强自身的艺术感受力和艺术修养,并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朝一专多能、多才多艺的方向发展。学生在丰富了自身的艺术感受力和艺术修养之后,更能掌握好艺术的共同性,对摄影课程的学习会有巨大的帮助。其实艺术类的所有课程都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并且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和发展的。例如,早期摄影艺术的发展就是通过模仿绘画艺术开始的,现如今绘画艺术也需要摄影艺术的辅助拍摄完成照片再进行创作,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各艺术门类之间,相互影响,融会贯通,形成一定的艺术流派,推进艺术道路不断向前发展。
3.在教学中反复强调摄影艺术的独特审美功能和艺术魅力,以及它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优美情操的重要作用。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美的眼睛是必需的。除了摄影理论知识教学外,我们也应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教授摄影构图和造型,训练学生追求美的形式感和优美造型,提高把握光影变化规律的能力,并教授他们在拍摄过程中加入优秀的创意表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美,知道什么是美,以及美的形式和种类,从而产生追求美的冲动和愿望,有意识地锻炼出一双善于观察发现美的眼睛,这是对所有艺术专业的学生都普遍适用的真理。同时,可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一些优秀的美学书籍,普及美学的知识,使学生在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提升文化素养和艺术情操。此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摄影展,去感受摄影艺术家对于美的表达,通过对优秀摄影作品的观赏和借鉴,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在实践课程中,可以带领学生模仿拍摄大师们的作品,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提高拍摄水平,最后发挥创意拍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秀摄影作品。在摄影艺术普及的今天,学生应该学好摄影,会拍一些优秀的作品,摄影艺术是现代人必备素养之一。
4.实施互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在带领学生完成实践拍摄摄影作品之后,我让学生进行后期处理,然后以U盘的形式保存拍摄作品,带入多媒体教学课堂进行模拟授课。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课堂上或者是课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学生接受评论和意见,后期拍摄中加以改进,课堂形式上仍然以教师为主导讲解。这种传统的讲评方式难免有一些局限性,学生被动地接受意见,对后期的拍摄实践没有太多的积极意义。现在我让学生自己站在课堂讲台上点评自己的拍摄作业,表述自己的拍摄内容和拍摄手法,以及主题思想和创意表达,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发表看法,点评自己的拍摄优点和不足之处,同时请同学参与点评。课堂形式以学生模拟讲评和同学点评的方式为主,以教师的点评为辅,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互动交流自己的拍摄作品之后,不断地探索拍摄心得,在日后的拍摄过程中可以更主动积极地扬长避短,从而提高拍摄水平。采用这样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一是可以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站在讲台上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自信,为最终走向社会做充分的准备;二是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摄影课堂教学过程中去,改变以往学生“被授课”的教学模式,以互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人。通过这样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学生的拍摄水平提升很快,他们每一次讲评拍摄作品,都可以欣喜地发现比之前的拍摄有了进步,逐渐的,他们对学习摄影的热情和信心也不断得到加强。
实践证明,采用这四大对策,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化被动为主动,从厌学到爱学,并提升了以摄影艺术为手段的自觉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以上是我在摄影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心得,希望可以给同行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摄影以其形象、直观和逼真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改革开放后,摄影越来越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各企事业单位对专业摄影工作者的需求越来越多,从事摄影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有了更多平台。数据表明,摄影专业中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为93.75%,就业分布最多的省市为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哈尔滨。笔者学校所处的广西也呈现出大幅递增的趋势。
摄影教育如何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摄影职业教育相关人员关注的焦点。如何正确认识摄影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为摄影教育改革找准方向,是摄影教育相关人员研究的重点。
一、中职摄影课程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国内大多数中职学校没有开设摄影专业,只有一部分中职学校在相关专业的教学进程中安排了摄影课程。此类专业开设摄影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摄影知识及摄影器材使用和常用的摄影技巧,将摄影技术融入到行业岗位能力的提高上。但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教学还不能实现该目标,甚至存在较多的问题。
1.教学条件限制
摄影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但目前中职学校都存在摄影教学设备数量及相关实训场地建设规模有限的问题,工位及设备不足尤为突出。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开设了摄影课程后,并没有配备足够的摄影设备和场所开展教学。因此学生在学习摄影技巧和开展实训时,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专业课程师资缺乏
中职学校在摄影课程教学上普遍存在师资缺乏的问题,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并没有专业的摄影教师,他们一般采取计算机平面设计类教师转型或兼顾摄影教学的方式解决师资问题。往往会出现教师不了解企业需求,不了解企业工作流程及行业规范等问题,以至于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完全脱轨。
3.教学安排受限,教学理念陈旧
课时分配上,多数中职学校摄影类课程的课时都较少。摄影类课程教学中不但需要处理大量的教学信息,同时还要面对学生基础差异大且普遍较差的现状,因此课时不足会造成教学内容深度不足,理论培养与实践操作无法同时兼顾,忽视摄影技术训练及艺术性培养等问题。
教学理念上,教学与专业实践脱节,创新思维培养欠缺。一是知识点的学习对专业技能的提高没有起到应有作用,学生不会将自己拍摄的成果应用到作品设计中;二是大多数中职学校摄影专业没有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
二、中职摄影课程实施的建议
笔者学校2009年开始对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等专业课程进行微调,加入了摄影类课程。经过两年多的摸索与实践,逐步扩大了摄影课程辐射的专业岗位群。结合学校在摄影类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针对上述几个典型问题,笔者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合理规划实训场所,灵活调整教学组织形式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用理实一体的实训场地,采用“双轨并行岗位轮转”的形式组织教学。为满足学校2011级、2012级的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及所有涉及营销策划类专业班级的教学需要,学校对原有实训场所进行了重新布局、改造,将实训场所规划成两大块功能区域,即摄影实训区、筹划与教学区。摄影实训区域包含至少两个实训工位,每个实训工位包含背景、灯光、静物拍摄台等设备。筹划与教学区域则含8台以上计算机及一台投影或大尺寸显示屏,采用分组教学式布局。该实训场所布局在分组和双轨制结合的组织形式下能满足50人以内的班级教学实训需求。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使用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法把实训内容分两大部分,一个是拍摄操作,另一个是图文策划,见下表。在传统分组教学的基础上再划分为两个批次,每个批次可安排20人左右,进行交替循环,即所谓的“双轨”。在同一个实训内容,不同的实训项目间采取“岗位轮换”制,如下图所示。
图
状态A中,“轨道一”的各组学生在摄影实训区域进行摄影操作实训;“轨道二”的各组学生在图文筹划区进行图文筹划实训。进入状态B后,“轨道一”与“轨道二”互换。每个典型工作任务中都要进行一次A、B状态的切换,同时不同典型工作项目间进行岗位轮转,即所谓的“轮转”。
如在《钦州坭兴陶产品广告摄影》项目中,将电子商务专业2011级1班40名学生共分成8个小组,采用“双轨并行岗位轮转”实施教学。教学实施过程中,1~4组进行产品拍摄操作的同时,5~8组进行创意策划、美工及资料收集整理,每完成一个产品子项目实训内容进行一次轮岗交替。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参与项目的团队成员都能系统地掌握项目相关的知识、流程及操作技巧。“双轨并行岗位轮转”教学模式实施以来,解决了单独分组教学中遇到的设备不足、场地不足等问题,是当前摄影类课程教学实施中较成功的一种教学新模式。
2.校企合作,师资培养
学校先后与南宁金富摄影公司、广州M3摄影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在教学内容上学校引入企业实际操作商业项目,根据企业典型工作岗位对学生团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到企业的具体项目里,体验企业商业摄影的工作流程,让教学与企业工作内容实现无缝对接。由企业对摄影课程教师进行培训并认证,以企业工作流程及标准考核教师。教师采取脱产下企业的形式接受培训,全程参与企业项目。
校企合作,聘请专家。学界、业界有一些优秀的摄影师,虽然不一定能成为中职学校的专职教师,但他们可以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客座教授或参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这样可以把优势资源引进学校,学生也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摄影理念。
3.课程整合,定制校本教材
目前关于摄影教学的教材种类繁多,没有统一、规范的教学标准。学校因此进行了校本教材自主开发,结合自身条件、学生基本素质、企业用人需求、行业技能鉴定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了课程教学标准,将摄影技术、图片后期处理、数码产品制作等课程的教学内容筛选、整合成一本《摄影及后期制作》理实一体校本教材。该教材基于企业典型工作项目,同时建立了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将该课程的评价标准分解为一系列成阶梯的子标准并分配到各教学阶段中,以便教师在教学中贯彻执行。
在摄影类专业课教改实施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对专业群的辐射。结合相关专业群的特点,我们编写了《商业摄影基础》与《商业摄影后期处理》等项目类校本教材,与企业商业项目结合,通过项目教学引导学生走入真实的企业项目中,让学生毕业后短期内就能融入企业项目团队中。企业参与开发的校本实训教材具有四项特点:一是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开发课程内容,突出工作过程在教学中的运用。二是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基础,图文并茂,循序渐进,易懂易学。三是内容以模块化组织,有可裁剪性和灵活性,可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将内容模块剪裁拼接成不同类型的知识体系。四是教材参照现代企业管理灌输“5S”理念,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教材经笔者学校2009-2011级电子商务、计算机等专业学生使用,教师和学生反映效果较好。
4.技能鉴定
职业技能鉴定是考核学生从业所具备的技术、能力、职业操守等职业必备素质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学校在编写校本教材时也结合了技能鉴定考核指标,围绕摄影师初级、中级证考核要求中包含的证件照、纪念照、多人合影照、艺术照、翻拍、婚纱照,设计典型工作项目。目前学校相关专业已规划在第二学年对部分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中职摄影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摄影职业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开动脑筋,总结经验,提高效率,积极摸索合理的新模式,为社会输送符合行业岗位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金凤.中等职业教育摄影专业市场调研[J].职业技术,2012(1).
[2]张泉刚.对当前高校摄影教育的几点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4).
[3]于圣蛟.当代摄影教育状况调查与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2(6).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8-0059-02
[Abstract]In terms of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starting from classical advertising copy photography teaching, can play a role very good. First of all, with the classic painting of the schema for the students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Secondly, from the classics of photography for the advertising creative design and advertising more to solve the obstacles to integration. Ultimately, in the teaching for students to complete a photographic journey of the creative process.
[Key words]Copy the classicalDeconstructionReconstructionSchema
国内高校的广告设计专业几乎都开设了摄影课程。有的院校多一些,其摄影课包含“摄影基础”、“广告摄影”、“摄影创作”等。更多的院校只设广告摄影课。无论多还是少,广告设计专业的摄影课程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课程少,学生重视程度不高与目标不明确问题。一般意义上来说,广告设计专业的摄影课程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是摄影的基本理念与基本技法,其次是掌握摄影创作的基本流程,重点是对广告摄影有所涉猎与探索。面临复杂的教学任务,笔者通过两届广告设计专业的摄影课程教学,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希望用一种全新的视角为学生架构更加专业化与时代化的平台。如果有一种方式能够从一个支点开始,在摄影教学上打破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式教学,建设性地改变传统课程内容安排,把创意的表达落到实地上来,必然能给摄影创作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正是对这一模式的总结与思考。广告专业的摄影被整合到了一套完整的经典系统中,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理清思路,找准方向,训练素质,最终形成一种图像资源,这既是为将来他们的广告设计服务,同时也是探索摄影更新的视觉状态。
一、临摹经典的历史价值
古今中外,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都称为经典。
从视觉艺术史的范围来看,经典作品就是指各个时期、各个流派、各种画风的艺术家所创作的具有代表性价值和符号意义,并且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原创性与独特性价值的艺术作品。如伦勃朗的代表作品之于荷兰乃至全世界现实主义,达•芬奇的代表作品之于文艺复兴,莫奈的代表作品之于印象派,塞尚的代表作品之于现代绘画,杜尚的代表作品之于现代艺术。
而临摹经典就是临摹者按照原作仿制作品的过程。临的原意是指照着原作写或画,摹的原意是用薄纸(绢)蒙在原作上面写或画。现在所指的临摹一般不局限于书或画,也指其它视觉艺术,包括雕塑和摄影在内。指根据经典艺术作品,用各种方式方法学习优秀作品中的视觉语言。在视觉艺术的各个时期,临摹一直是学习古典书法或绘画技法,借鉴和继承优秀传统的主要途径与手段。
二、临摹经典是摄影艺术学习的规律
摄影、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是人类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以摄影为主要媒介是其中最为年轻的表现方式。视觉艺术的表现内容、传达媒介、呈现方式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一定的规律,并在教授与学习方式方法上也总结出许多规律性的经验。临摹经典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教授与学习方法。比如传统中国绘画与书法的研究学习,极其讲究临摹的学习过程。在临摹中感知,在临摹中入门,在临摹中成长,最后在临摹中形成自己的绘画或行书风格。在西方的视觉艺术学习中,临摹研究经典画作也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众多艺术爱好者、年轻艺术家甚至是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家都有过进美术馆或博物馆临摹列代经典大师作品的经历。
如何让学生用摄影作为媒介学习创意的表达,这方面经验却有些缺席,在当今强调创意的氛围中,以临摹作为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更为少见。大家不约而同的“忽视和轻视”了这种原本是视觉艺术学习共同的宝贵经验。
随手翻翻史书,我们很快发现摄影从来就是要向相关的姊妹艺术汲取经验的。从早期的画意摄影到自然主义摄影,从纪实摄影到观念摄影、广告摄影。摄影艺术从更古老的绘画和素描艺术形式中沿袭了各种视觉语言。如形式元素中的点、线条、形状、光线和明暗程度、色彩、质感、块面、空间和体量感。并在与各种姊妹艺术的相互学习和比较竞争中,逐渐形成摄影的视觉语言元素。包括黑白影调范围、被摄主体反差、胶片反差、负片反差、照相纸反差、胶片幅面以及调焦度等。
三、临摹经典在教学中的过程
在摄影教学中之所以重视临摹,并不是要学生亦步亦趋,而是要给予学生摄影的规范,明白摄影的精神。从对经典艺术作品中的构图、用光,对空间的表现等视觉语言的极力模仿,到解构原经典作品的原意,并通过借用经典艺术作品的视觉语言或作品结构来实现自己创意的完美表达,从而也实现了对经典作品的临摹――解构――到重构的完整过程。借用符号,拍摄错觉,演绎经典,达到学习传统艺术的根本价值所在。
传统的摄影教育,有一整套关于审美价值观、技术实现的系统程序。当我们面对使用数码相机的广告专业学生时,惊奇的发现,这个程序必须修改。数码相机的泛滥使用,电脑PS技术的空前流行,已经深深地影响和改变了摄影创作的模式及传统评价标准。
当代广告设计从某个角度来说,越来越依靠摄影图片的使用。摄影课程对广告专业的学生来说,技术学习固然重要,但是,理解与创意图片的综合素质可能更加影响他们将来的专业。由此,针对这个问题专门设计了课程,开始一场有关摄影的创意试验。从其它姊妹艺术的临摹学习中得到启发,在摄影教学强调临摹。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摄影的价值认同,摄影是什么?什么是摄影的本体语言?摄影的关键点在哪里?最终学习创意摄影怎样进行。
第一阶段,从视觉艺术的形式上进行临摹,忠实再现原作。
教学中临摹的直接目的是让学生一方面深度解读经典原作的各方面内容、风格、媒介、形式等。另一方面对照分析该临摹作品和这位艺术家的其它作品、其它艺术家的作品。
这个学习阶段主要临摹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如伦勃朗的《夜巡》、《解剖课》等,安格尔的古典主义代表作《泉》、《土耳其洛室》等,以及浪漫主义绘画大师德拉克洛瓦、文艺复兴时代的波提切利、达•芬奇、拉斐尔等的代表作,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作:《韩熙载夜宴》、《清明上河图》、《簪花仕女图》等也成为经典的临摹对象。各个时期的摄影代表作品更是成为分析研究学习的典范。通过直接的、表面的、完整的临摹原作的结构,分析作品的构图、布局、布光对空间的表现,质感呈现等视觉艺术中最核心的问题。
第二阶段的临摹不再只停留于对原作的忠实再现。而在深度研究原作的结构、人物的布局、光线的布置、黑白影调的处理等视觉语言的基础上,适当改变原作的一些内容或对象的表现。如伦勃朗的《解剖课》,原作中是教授在进行人体解剖课,而在解构阶段,在尊重原来作品的结构和视觉效果的基础上,有意识的调整一些人物或内容。如原来的“解剖课”变成“服装分析课”,原来的画作中人物都是男性,在这个阶段的临摹中有意识的都改成女性,或让原作中八个不同的人物用同一人扮演。形成带着很强的《解剖课》画作的符号特征,却又形成了新的解构式作品。这种同样的方法也用在另外的作品解构创作中,如只用一个女性模特扮演拍摄了《最后的晚餐》,临摹的原作是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除构图与布局、影调处理与原作一样外,适当的改变作品的色调与质感、点线与面块的关系,实现在临摹中解构作品的意义。这个阶段试图使得学生在尊重经典原作的基础上适当添加自己的对作品的理解,并试着自己提炼和运用经典作品中具有符号式的结构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三阶段,通过临摹保留与尊崇原作本来的结构,解构其原来的含义,并借着原作的结构与某些元素进行再创作,表达作者自己的意图,达到新的表现价值,实现创意作品的重构。
借用经典作品中具有符号式的一些元素,自如的表达摄影创意。如经典作品中具有符号意义的结构、符号意义的人物与表达内容、布局、布光,对空间的表现、明暗程度、色彩、质感、块面、空间和体量感。借用这些视觉语言来表达创意,让这些经典符号最终形成一种图像资源,这既是为将来他们的广告设计服务,同时也是探索摄影更新的视觉状态。如为表达关于三鹿牛奶事件以来引发的牛奶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借用了著名的绘画作品《马拉之死》,通过对原作中表达内容的借用,并根据原作的主要结构、布局和人物来实现表达。在重构的作品中,扮演的“马拉”死在一张椅子旁,椅子上放着一瓶牛奶,也适当改变了作品中的道具和色彩分布,巧妙地构筑了新的表现内容。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无论从理论还是教学实践来看,从经典临摹入手来进行广告摄影的教学,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作用。这种作用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得以显现。首先,用经典绘画的图式为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种基础包括构图、用色、用光、主体与布景等知识点,经典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这一点对于他们将来的广告创意与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并拥有了良好的创意前提。其次,对于广告设计专业的同学来说,摄影创作不可能是一个专业化的过程,更多的要与广告结合。从经典中来的摄影创意,最大限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最终,能够在教学中让学生完整的走完一套摄影创作的过程,得到属于自己的作品,尤其难得。
参考文献
1 顾 铮.西方摄影文论选.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5-0045-02
新闻摄影并不是用相机摄取影像的过程,而是摄影师用某种思维方式认识感知事物的过程。这一特性决定了新闻摄影课程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素养能力为主导[1]。认知学徒制是一种基于情境的教学模式,强调对策略性知识的学习。笔者以此教学模式为指导,开展新闻摄影课程的教学实践。
1 认知学徒制简介
所谓认知学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是一种从改造学校教育中的主要问题出发,将传统学徒制方法中的核心技术与学校教育整合起来的新型教学模式[2]。其理论框架主要聚焦于4个维度,即内容、方法、顺序和社会性,科林斯认为这四个维度也是任何理想的学习环境应涵盖的组成部分[3],如表1所示。
2 基于认知学徒制的新闻摄影教学实践
2.1 教学过程
认知学徒制主张学生在一定的任务情境中学习,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这一主张来源于“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思想,即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新闻摄影课程的教学就是采用的这种双主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1)建模。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教师首先传授课程的领域性基础知识,包括摄影器材的基础知识、摄影的基本技术和技巧、摄影构图的基本知识、新闻摄影的基本理论以及新闻摄影的基本方法等;接着以经典案例的形式进行策略性知识的传授,案例重点放在分析部分,以思维过程为主线,分维度进行解析。
2)情境设计。设计情景化的活动,并与相关的预期结果关联起来,以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模拟学习,发展远迁移能力。设计的活动一般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预期结果没有标准答案,开放性和自主性较大,以利于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创新意识的发挥。
3)提供支架。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进行指导,提供必要的“支架”,如概念支持、元认知支持、过程支持、策略方法支持等。由于上述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包括完成活动需要的基础知识、过程、方法、资源等方面。
4)清晰表达。较强的表达能力是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清晰表达既能使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他学伴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实现学生之间隐性知识的共享。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对自己活动成果的展示来实现这一环节。
5)反思。鼓励学生积极反思、评价或修正自己及他人的问题解决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活动过程与专家的示范进行比较,在作品展示时,评价其他学生的表现,指出别人的优势和自己需要完善和提高的地方。
2.2 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整体编排上,遵循认知学徒制的以复杂性递增的顺序原则。内容体系包括4个单元:单元一,摄影器材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单元二,摄影技术基础;单元三,现代新闻摄影理论;单元四,普利策获奖作品评析。在单元内容的编排上,遵循认知学徒制的全局技能先于局部技能的顺序原则。在建模过程中首先明确单元知识的总体目标、应用成果,继而是单个知识、技能的传授、应用,让学生首先从全局上把握目标,进而探究达成目标所需要的局部知识、技能。
2.3 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认知学徒制的示范、脚手架支撑、清晰表达等方法。1)示范。教师主要通过典型性案例示范展示课程知识的应用情境、操作步骤,还能展示整个思维过程,给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提供很好的帮助。2)脚手架支撑。本方法的具体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已有论述,在此不再表述。3)清晰表达。本方法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个人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两种方式,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学生以教师的示范为参考,阐述自己的实践过程,并且能解答来自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提问。
2.4 教学环境
为了解决传统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学习方式单一、实践管理困难、缺乏互动等问题,笔者设计、开发新闻摄影网络辅学平台,以构建一个以课堂教学环境为主、以网络学习环境为辅的教学环境。平台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3 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来自师资、学生两个方面的问题。
1)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帮促性教学技巧。在占主导地位的建模和情境设计部分,要求教师最好能亲自参与实践,并以规范的思维模式分析、表述实践过程,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易于理解、便于模仿的思维框架。在学生占主体地位的提供支架、清晰表达和反思部分,要求教师既能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又能加以引导,避免实践的盲目性。
2)学生花在完成学习任务上的时间可能会更多。认知学徒制主张学生在基于真实情境的任务中学习,强调学习的社会性,而这种特质的学习活动往往比较复杂,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才能较好地完成。这个问题也给部分学生造成一定压力,在提交的作业中出现从网络下载的情况。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B
Talk about a Network's Information-based Development to the Influence that Photographs a Reform in Education
YAO Yong-mi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Yancheng Teachers College, Yancheng Jiangsu 224002, China)
Abstract: Network information-based high-speed development to photographed a teaching method to bring huge variety. This text mainly discussed that the our country photographs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eaching and photograph the necessity of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and some problems of the existence, and put forward in the process of photographing a reform in education in some suggestions and the measures.
Keywords:information-based network; photograph teaching; instructional media; intelligence agent
引 言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摄影是一门完整的独立的课程,它有其丰富的严谨的理论和大量的复杂的技能,它是机械、电子、光学、美术、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摄影课作为高等院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方式正遭遇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摄影教学如何迎接数字化环境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实行多媒体教学,使摄影课程以新的教学模式呈现,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
1当前高校摄影教学的现状
我国高校许多专业都开设摄影课程,如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美术学及旅游管理学专业,并且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但是在许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重大问题。
1.1学生的文化内涵方面
学生的摄影文化底蕴薄弱。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许多中学生在升学压力面前,把学习精力都用在了考试科目的学习上,基本没有太多的业余时间接受摄影文化的教育,也就谈不上使用照相机去进行摄影创作了。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特点,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动性,本人对我校100名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大一新生进行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结果惊人地发现,这些学生的摄影文化知识几乎为零,70%的学生在入学前从未使用过照相机进行摄影创作,30%的学生只是偶尔使用过照相机,有65%的学生学习摄影是为了提高专业素质,35%的学生是为了完成自身学业。
1.2师资配备方面
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摄影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系统而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而熟练的摄影技能,具体包括各种摄影器材的使用、摄影创作的技巧手法、数码图片的处理以及相应的网络数字信息获取、收集和处理技术。摄影教师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一方面摄影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加强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聘请报社的摄影记者或广告行业的专业人员来担当实验指导教师,由于这些教师有较强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授课,易于被学生接受。这样,一方面弥补了学校实验指导教师的不足,保证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体现了学校师资结构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总体素质。
1.3教材和实验设备方面
教材选定滞后。由于网络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数码相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摄影理论也是日新月异。而当前许多高校所使用的摄影教材内容基本处于滞后状态,尤其对于新式的数码影像技术讲解得很少。这就要求教师在选用教材时,一定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选择既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注重实践的教材。有一定经验的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编写实用性教材。
实验设备紧张。目前许多高校一个本科教学班至少40人,由于相机数量有限,在进行摄影技能训练时只能分组进行。有时甚至要四五个人一组,这样学生技能训练的效果就大打折扣。某些高校还是前几年购置的以传统相机为主的设备,有些虽然购置了部分数码相机,但在数量及更新程度上明显不足,根本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器材,还有数码照片的后期处理环节也没有及时跟上,使摄影教学的数字化明显滞后。
1.4教学方法方面
在许多高校的教学计划中,摄影课程的总课时量并不是很多,基础理论知识占去一大半课时,真正留给学生实践的课时就更少之又少了,虽然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践,但是教师往往又无法亲临现场指导,这样便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又把技术提到不恰当的高度,似乎只要技术过关,就一定能拍出好的作品来。无视现代数码相机已经高度自动化的现实,对于摄影的构图思路、创意想法讲得很少,这实在是一种不正确的教学方法。好的摄影作品往往是创意、思维和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我们的教师应该多讲授创意、思维方面的知识。
2网络信息化时代摄影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对摄影教学进行时代化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摄影课上进行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全新的学习情境,使抽象的概念更具体化、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教学的优化效果,这才是当前改革的目标所在。
2.1有助于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在现有许多高校的教学计划中,由于摄影课程的课时量并不多,要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摄影课的教学任务,要在单位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量、更大的信息量,就必须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以往局限、片面、间断的教学方式,可以把物体成像原理、形成与发展过程等摄影知识连续动态地、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弥补照相机只能一个人观察,师生间不易沟通的不足,教师减少了口舌,节省了时间,还弥补了教学中相机型号不全的不足,特别是可以弥补高档相机在教学中难以用于实习的不足,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
2.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对摄影课进行多媒体教学,有助于突出重点知识、突破知识难点。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对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突出主体的方法,教师通过对图片或视频的讲解,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而直接的信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于非重点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观看老师的课件,自己总结结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好地实现认知目标。
实行多媒体教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比如要想让学生充分掌握光线对画面造型效果的影响,了解顺光、侧光、逆光等不同受光方向下的造型特点,以及光线的聚、散、软、硬对画面效果的影响,可以请班里的同学做“模特”,在课前事先拍摄好各种光线的画面,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观察感受角度“稍微”变化对效果产生的巨大影响,让学生从这些信息中学会获取知识的技能,培养他们收集、检索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提高能力的目标。
2.3有助于学生实现自己的情感目标
多媒体教学集多种信息传输于一体,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比如在摄影教学中,讲到景深效果的拍摄时,老师可以展示由不同光圈和快门配合所拍摄出来的虚实结合的图片给学生观摩,初步了解什么是景深,不同景深得到的图片效果,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实现情感目标的目的。
3摄影教学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3.1摄影多媒体教学的海量性,容易导致信息传授的繁杂无序
在摄影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传授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从而扩大学生的摄影知识面,但是如果繁杂无序地盲目传授,则必然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摄影的风格流派时,如果不分主次,对涉及到摄影领域的大大小小的流派都一一作详尽的介绍,虽然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摄影流派知识,但是学生会明显感到信息的杂乱,越听越没有兴趣,以致产生疲劳感,甚至会混淆各个流派的创作观念,或者以支流派的观念代替主流派的观念。
3.2摄影多媒体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容易导致教学媒介被过分依赖
摄影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摄影的技术性和应用性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可以将一些实验教学搬到课堂上来,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但这毕竟只是一些理想化的教学环节,它远远不能代替某些实际的操作环节。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是学生在课堂上听得津津有味,实际操作起来却不知所措,问题百出。对于在实际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干扰因素,学生往往很难从容应对。比如在介绍黑白胶卷冲洗时,学生只有亲身下到实验室,才能掌握如何控制时间与温度、如何辨别底片密度等能力。
3.3摄影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与智能性,容易导致课堂秩序的不稳定性
摄影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与智能性,确实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距离,为摄影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个别教学、讨论教学提供了条件。在摄影赏析课中,老师除了指导学生欣赏摄影大师们的作品外,还可以将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们“评头论足”,也可以将个别学生的作品调出来让全班学生赏析。同时,可以让学生交流各自的摄影经验,让优秀学生讲述自己的创作心得等等。但这种教学往往难以控制课堂秩序的稳定性,教学主题也难以集中。比如在上面介绍的摄影赏析课中,尤其在人体摄影赏析中,如果控制不当,学生们会漫无边际地乱侃乱论,甚至会将一些不健康的言论带入课堂。
4摄影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建议和措施
摄影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弊端,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存在这些弊端而放弃摄影教学改革。相反,我们要尽可能地取长补短,用传统摄影教学的长处去克服现代摄影教学的不足,继续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4.1做好多媒体摄影课的整体教学设计
多媒体是教师用于教学的辅助工具,必须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并不断加以调整改进的过程,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比如,在介绍景深的概念时,老师在备课时必须设计好详细的教学步骤、教学策略及媒介的使用。可以采用图形展示加文字叙述的方式,将景深前界与景深后界、前景深与后景深直至景深的概念介绍清楚。接着,还可以用一些照片实例进一步阐述景深的概念,并安排学生进行课后的实际应用,这样便可以顺利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4.2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在摄影教学中,并不是用了多媒体,教学质量就高,要注意选择最恰当的媒体在最合适的时间介入,将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比如,在讲解照相机的主要结构时,就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画面语言来表达教学内容,全方位地讲解照相机主要装置的性能、作用、特点、调节及使用方法与技巧等。操作过程可如此:首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台、投影机,让同学们看到照相机的实体,接着分别展示镜头的种类、焦距与口径、镜头的卡扣选择等。然后再分别展示光圈系数、光圈的调节方法;快门速度标记、快门的作用、快门的种类;常见的聚焦方式、取景指示方式及视差等内容。如此分段介绍,学生可以看得清记得牢。在讲授彩色摄影“三原色”、“三补色”时可采用Photoshop等图像软件向学生展示色彩叠加、混合的实际效果,解决同学们难记难懂的问题。
4.3建立网络信息时代的教学资源平台
4.3.1建立优秀摄影作品资源库
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一些摄影网站上下载优秀作品,并将其存储在计算机中,比如“中国摄影在线”、“中国摄影网”、“摄影比赛在中国”、“车坛影协”等网站,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当学生看到这些精美作品时,必然会产生摄影创作的欲望,学习激情自然极其高涨。而在实际创作中,这些优秀作品又会给他们带来创作灵感,使他们在生活中产生创作灵感。
4.3.2利用Agent、Blog或微博来建立师生互动的网络教学平台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运用网络工具进行思想心灵的沟通,比如Blog、BBS、微博等。作为摄影教师,要想自己在教学领域中能够与时俱进,和学生进行顺畅的互动交流,则必须利用这些网络工具建立自己的教学平台,将学生的作业递交、批改、与学生的交流都通过网络进行。
教师将摄影教学课件存放在Web服务器或是Blog、微博平台上,供学生自学使用。同时,学生拍摄创作的作品,也要及时并进行“网上点评”,点评人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间的互评,拍摄作者也可以回答别人的提问。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拍摄前展示相关题材的优秀作品,让学生自己思考这样的拍摄效果是怎样取得的、用了什么拍摄技巧、事先做了什么样的案头准备等。几次下来,同学们的“眼界”就高了,对自己的要求自然也就高了。
此外,还可以利用智能Agent来设计专业的教学互动平台,Agent是计算机软件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中一种新兴的技术。Agent技术应用于网络教学系统中,各种用户Agent、管理Agent、任务Agent构成了一种基于Agent的网上智能教学系统,从而给摄影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Agent技术可以解决当前网络远程教学系统普遍存在的智能性差、个性化不突出、交互性手段匮乏等问题。在网络远程教学系统中,利用人工智能Agent技术可以实现网络个性化课件的智能开发,为实现教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加入了新的动力。
5结论
综上所述,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从事摄影多媒体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艺术的教学方法,还必须具有熟练的现代教学媒体应用技能。教师要从讲授者变为启发者,学生从被动、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我学习。教师要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改革和探索,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使我们的学生不断提高摄影技术水平,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刘旭炜. 浅谈高校摄影教学[C].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3:83-86.
[2] 罗红梅. BLOG与摄影教学整合初探[C].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8:137-138.
[3] 杨琼. 对多媒体摄影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C].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370-371.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信息的时代,需要大量的图片信息。图片在新闻、传媒、科研、考证、广告宣传等一系列的社会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就是说当今社会需要大批的摄影人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们已经设立摄影专业的高等院校有五百多所,而设有摄影课程的高等院校有七百多所。”①按理说,完全可以满足社会对摄影人才的需求,可社会对高质量摄影人才的需求仍十分迫切。这种人才供求矛盾的出现,与我国新闻摄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直接关系。
一、缺乏对摄影教育的重视
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新闻摄影》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新闻摄影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的必备专业技能。然而,我国高等摄影教育的形式基本上都只是在高校中设立新闻摄影课,少有新闻摄影专业。目前,新闻摄影主要是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四个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电视摄像、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的先修课程。其课时只有54个到72个学时左右,教学内容包括摄影技术和新闻摄影理论两大部分,而内容大都一成不变,理论思想相对滞后。这与新闻传播业对摄影专门人才,尤其是图片编辑和摄影总监的需求极不相称。
摄影在读图时代的今天,其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摄影作为其他专业辅助课程的教育理念,加强摄影教学。如前文所说,大多数高校都开设有摄影课程,但是学习的时间非常短暂,且大多是作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工具而已。然而,在这个多媒体如此发达的时代,摄影其实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专业,无论电视网络、报刊杂志、图片社,还是企事业单位等,都需要摄影专业的从业者,学好摄影更有助于学生的就业。
因此,高校的管理者应该从以往将摄影作为其专业辅课程的观念中走出来,改革摄影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认识到摄影是人类文化表达与信息传播的一种手段,加强相应的人文素养教育,更应该考虑职业教育的应用型特点,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能增强学生对学业与就业之间相互联系的认识,使之能够更快地为就业作好心理及专业上的准备。
二、缺乏精通理论与实践的教师
2009 年 9 月出版的《中国高校摄影教育概览》中关于目前国内高校摄影教育现状调研的数据显示:自 1999 年至今,10 年间国摄影院校在各个层面都出现了长足的发展,专业师生比由原来的1:48 发展为 1:16,②师资层次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硕士学位及中高级职称已成为教师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的确,师资队伍在不断地提升,但是对于摄影这门技与艺相结合的专业来说,单一的学位及职称的提高是不能说明问题的,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摄影作品。摄影课程讲授的好坏,也要求授课教师既精通理论,又能懂得摄影实践。这样的教师讲授的课程才会入情入理,引人入胜。如果只懂理论不懂技术的老师讲课,总觉得隔了一层;如果只懂技术,不懂理论的老师讲课,往往缺乏逻辑和理论深度,流于肤浅。
与我国不同,美国新闻专业课的教授一般都是资深记者出身,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的新闻学院里,只有17%的教授没有当过记者。大部分教授认为,是新闻从业经验,而不是博士学位,更是一个聘任新闻教育工作者的先决条件”。③因而,摄影专业教师应该不断增加自己的摄影知识,积极参加培训,或到企业去锻炼,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学校管理者应该开阔视野,不拘一格地聘用人才。关于教师的聘任,笔者以为可以采取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可以利用各种讲座或开设实践课程等方式聘请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摄影师来校作讲座、上课,使学生分享不同领域的摄影工作经验。各企业的摄影师是摄影界的先锋人士,他们了解摄影的最新发展情况,最懂得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摄影需求。他们来校讲学,不仅带来最新的摄影信息,而且为学生的就业打开一扇窗户。
第二种形式,就是学校和与之有合作的企业共同组建教师队伍,实行“双师”结构教学,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整合学校和企业双方的教育资源,以形成双向培养的人才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精通理论与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素质。
三、 教学内容单一,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传统新闻摄影教学内容,实际上是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很少涉及新闻摄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最多介绍一些突发事件、单幅照片的拍摄等,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就业后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摄影技术过关了,但缺乏网络传播技术的实践经验;新闻敏感与判断能力不足,思维缺乏创造力;对新闻摄影的认识过于平庸和概念化;对新闻摄影的自身发展和电视摄影的交互发展缺乏前瞻性;这显然不能适应今日社会的需要。
如今用图片传达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新闻图片报道范围已有较大的延伸,所以今天的新闻摄影教学内容应当根据社会的需要而设定,不仅需要加强突发新闻图片报道,还需要对事件进行评论、表达自己观点的纪实摄影。同时,还需加强图片内容教学,而过去对新闻摄影的图片教学重视不够。由于图片不可翻译性,所以应要求学生做到用图片突出需要传达的准确信息,最大限度抑制干扰信息。新闻摄影教学必须按照图片学习自身的特点读图、制图,从图片本身入手,研究图片的本意、寓意,将图片研究上升到视觉文化的高度。此外,还应注重新闻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注重新闻道德的培养,养成不干扰新闻主体思想的习惯;同时注重电子信息传播处理技能的学习,适应社会的需要。
由于新媒体的出现,新闻摄影教学中,可以缩减传统暗房制作的教学内容,数码摄影的出现对传统暗房制作冲击最大,现在有许多学校已经缩减甚至放弃了传统暗房,纷纷建起了数字暗房。对于新闻摄影专业教学来说,传统暗房中黑白、彩色胶片的冲洗处理可以缩减或舍去,由数码图像处理技术代替。此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缩减感光材料、曝光控制、彩色摄影基本理论等内容,加强数码摄影基础知识、数码图像处理技术、图像设计等方面的教学力度。
近年来,我国高校摄影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对此,应认真总结经验,合理科学的开展摄影专业教育,避免草率设置专业和过热发展,对我们所热爱的这一专业的发展负责任地展开研究,是每一位摄影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广泛开展摄影学科理论研究,进行摄影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摄影教学与科研水平,加强与海内外摄影界、摄影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外最新摄影教育思想,科学借鉴国际先进摄影理论研究成果,促进中国摄影教育体系的形成与进一步成熟。
注释:
一、《产品拍摄》课程发展现状
《产品拍摄》课程是顺应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发展需求衍生而来的一门以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服务为目标的课程。是以商品为主要拍摄对象的一种产品拍摄,通过反映商品的形状、结构、性能、色彩和用途等特点,从而引起顾客的购买欲望。完美的产品设计会在拍照过程中使产品图像相当耐看。而如果在拍摄过程中操作不当,可能会使产品的图像相当难看,甚至丧失产品原有的风采,这样毫无疑问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市场销售。因此产品拍摄一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大多数学校《产品拍摄》课程教学主要是采取完成虚拟课题的形式,在课堂上教会学生掌握在实际运用中可能运用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往往学生毕业后才能够知道能否学以致用,学有所成;而且缺乏市场的检验,对于毕业生而言检验成果的时间就太晚了。
二、依托一里营平台进行《产品拍摄》新课改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对于开展教学工作,发展职业教育,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好坏成为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良好素质,是优秀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表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于教师来说,课程的创新与研究是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的表现。如何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设计教学过程,以达到更好的使学生学会相关知识;在专业建设上又要坚持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知识,教学与实训相结合,要探索创新教学,实现工学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一里营”教育实战生态系统是我院响应国家的号召,以“立足供销、服务三农,做政府实施精准扶贫的好帮手”为理念,以“教育、实战、生态”六字定位,实现农村电商“互联网+技工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教育改革,具有电子商务的很多职能岗位,为生态教学提供了广大的就业实践前景,给生态教学实现了前提条件。该系统是由线上“一里营”商城和线下综合实训室两部分组成,主要服务于培养多个专业的技能人才。
《产品拍摄》课程在线上商城平台的积极运营中,店铺中产品的拍摄和素材的采集更是平台和店铺运营的重要环节,拍摄素材的好坏也往往决定了网站商品广告宣传的效果;而利用平台的运营带教学的模式,在运营中学生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拍摄方面的问题需要向老师去咨询来寻求解决的办法。而基于一里营实战生态系统的教学教育理念,能够改变传统的老师被动教学为学生主动求学的方式,使学生获得了真实的学习任务和实训岗位,满足了项目式教学法和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三、传统摄影课程与依托一里营平台开设《产品拍摄》课程的比较
(一)从创作手法进行比较
传统摄影课程中,“风光摄影”由天时,地利等方面决定;“人像摄影”需被摄人物的配合;“广告摄影”根据委托者得到要求进行拍摄;“静物摄影”一切由摄影者自行想法决定。
“一里营”商场的商品拍摄,根据教育实战的理念以运营为目的,企业化管理为前提的学习。在一里营中学习的知识内容跟毕业后工作所运用的知识是相同的,真正做到学习与实战两不误。
(二)从教学的定位进行比较
传统摄影课程:通过一些虚拟的课题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如光学知识、曝光、构图等;目的是为了让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眼光。
“一里营”产品摄影新课改模式:以店铺的经营好坏作为检验摄影知识掌握与否的标准,比较结合社会大众对产品广告的省美观点,应用“信息工程”和“数字化”技术,适应 “互联网+”大时代背景。
(三)从授课方式进行比较
传统摄影课程局限于教会学生操作相机,学习从被摄物体的选择、背景道具的配置等方面的纯理论教学,实操也是老师根据所学知识给出一个虚拟课题去完成,学习的优劣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会太过重视。
而基于“一里营”网上商城运营所需要的摄影课程是为了对网上商品进行良好的宣传工作。产品摄影的技巧的优劣对商品的销售工作起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对这项工作是非常重视。而进驻实训基地的学生们,既是学生也是卖家,所以学生们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会为自己摄影技术升级,为自己电商知识的运用升级,从而做到“生态教学”。
而根据开设网店的要求,会经常带领学生去实地拍摄,真实的体验工作,也代表的学校的形象,对自身的要求和状态都会比较重视,相应的也会比在校时候更加有积极性,做到了自我完善的效果。打破了以往固定的集中授课模式,由于学生是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去询问自己的师傅(即负责老师),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四、《产品拍摄》课改在一里营教育实战生态系统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加强学生对“一里营”教育实战生态系统运营带教学模式的新课改的认识和重视
学生在实训基地学习,真实岗位任务融为一体,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意向,由老师评估决定岗位分组,在相关专业负责老师的带领下,对接相关运营着的店铺;也就意味着小组负责人在带领着组员在管理店铺的同时,他们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到店铺运营的好坏。
(二)《a品拍摄》课程在运用“一里营”商城平台教学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运营店铺的同时,通过商品拍摄基本流程;掌握各类商品拍摄要点,对于不同种类商品素材的采集要考虑后期美化和上架后产品页面的合成。知识不能停留在理论设计和书面答案上,需要正式运用平台的运营,使理论结合实际,在运营过程逐步达到完善,达到网店经营的成功,以市场来检验学习成果。所以需要学生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并结合实际,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来解决店铺运营中相关问题,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找指导老师解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产品摄影》课程在“一里营”真实运营中,学生通过对接商铺运营,在实践中学知识,在运营中运用所学的理论与技能知识。
(1)理论知识:了解数码相机的相关优点与室内拍摄场景布置;人造光源的布置与应用;各类材质产品的拍摄用光和拍摄技巧。
(2)技能知识:能够分析产品的定位;明确素材与后期对网店运营的重要性;搭建简易摄影棚;对各种材质制品的拍摄。
(3)实践考核穿插在各个商城店铺运营中。目前“一里营” 已有20多家企业进驻“一里营”开展业务实战合作。开设店铺的类型也会越来越多,根据以上学习的课程,适当的安排学生去与企业对接,配合拍摄工作,将更有效的学习各类产品的拍摄以及后期利用图片修饰软件进行美化。以达到教学计划最终目标:胜任商城的商品拍摄、美工处理岗位与商品编辑岗位的需求。
(4)《产品摄影》课程在“一里营”真实运营中,实行企业化管理,学生达到的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思想与职业道德规范;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亲和力、合作力、沟通力、意志力、受挫力;培养学生在网络中礼仪,诚信、善良;培养学生的创新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分岗中掌握职业岗位适应能力;企业化管理和“一里营”平台特色使学生掌握商务诚信和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毕业后社会适应能力、竞争力与就业信心。
五、取得的成效
首先,同学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在项目教学法和师带徒教学模式下,学生掌握了真实运营店铺的各个相应的技能。《产品拍摄》课程的运用,使每一个店铺的产品拍摄岗位的学生都能胜任相关工作,实现了“入学即入厂,招生即招工”的教育理念。当学生从学校毕业的同时,立刻能够直接适应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要求。
其次,学生发生了积极地变化,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在老师没有给出任何指导的情况下,学生能够通过网络等方式获取店铺运营和推广的资料;通过手机、数码相机等来获取产品照片;通过采访、社会调查等形式来获得第一手信息等。在组长的带领下组织小组成员分工,对拍摄商品的工作当成自己的使命硗瓿桑经常加班也毫无怨言,并把所得运用到自己对接的店铺中。在课堂上,由于是以企业化管理,学生显得上心,乐于尝试分析。各讨论组热烈讨论各自的创意,更乐于向老师请教。像企业一样,每周进行晨会,周末进行总结;在成果展示环节,学生也乐于表达团队在运营过程中的经验,展示自己团队的运营成果。
再次,学生间学会团队合作。在店铺运营的过程中,组员间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自由讨论、相互帮助,从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由于各个小组对接店铺的种类不同,每一个同学的分工也不相同,所以需提前明确各位组员的各自能力,懂得分析自己的长处,利用各人的不同优点,合理分配各人的任务。使每一个同学都能通过“最终期末考核”。
最后,创新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教师掌握传统课程所有理论和实践操作知识,还需要掌握电商网店的运营流程,新教学法主张学生作为主导,老师负责参与和配合,在指导学生完成店铺运营的情况的目标前提下,要求以店铺运营真实任务作为教学内容,往往超出教师的本身专业知识范畴,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的专业能力,还要具备沟通协调的能力;要娴熟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相邻学科、相关学科及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和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联合起来,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